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神經病學重點題庫_第1頁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神經病學重點題庫_第2頁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神經病學重點題庫_第3頁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神經病學重點題庫_第4頁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神經病學重點題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神經病學重點

一、【單選】

1、腦出血最確切診斷依據:顱腦CT掃描。P190

2、單純皰疹腦炎(HSE)得病理:腦實質中出血性壞死;嗜酸性包涵體;(袖套狀淋巴細

胞浸潤,小膠質細胞增生,神經細胞彌漫性變性壞死)。P235

3、幾種失語癥得特點:①Broca失語:表達性失語或運動性失語;②Wernicke失語:聽覺

性失語或感覺性失語;③傳導性失語:流利性口語,但大量錯詞(能感知);④經皮質性失語綜

合征(分水嶺區(qū)失語綜合癥):復述相對保留;⑤完全性失語;⑥命名性失語:遺忘性失語,命名不

能。皮質下失語、丘腦性:緘默不語,音小,重復。內囊性:語速慢。P69

4、延髓麻痹(真性延髓麻痹、球麻痹)得表現:真性、聲音嘶啞、吞咽困難、飲水嗆

咳及咽反射消失.假性、構音障礙,吞咽困難,咽反射存在。P46

5、神經根性感覺障礙特點:單側節(jié)段性劇烈放射性疼痛P60

6、高血壓腦出血部位:(腦內細小動脈在長期高血壓作用下發(fā)生慢性病變破裂)基底核

得殼核及內囊區(qū)、P189

7、動眼神經麻痹表現:上瞼下垂,眼球向外下斜視,不能向上、向內、向下轉動,復視,

膻孔散大,光反射及調節(jié)反射均消失。P34

8、視野缺損定位:①雙眼顆側偏盲:視交叉中部;②雙眼對側同向性偏盲:視束、外側膝狀體、

視輻射及視皮質;③雙眼對側同向上象限盲:撅葉后部;④雙眼對側同向下象限盲:頂葉。P

77

9、腦血栓形成病因:動脈粥樣硬、(動脈炎)P176

10、帕金森病變部位:黑質P278

11、腦干損害表現:交叉性癱P14

12、周圍、中樞性面癱鑒別:周圍:同側面肌癱瘓;中樞:對側下面部表情及癱瘓.P41

13、吉蘭一一巴雷綜合征(GBS、格林巴利)臨床表現:肢體對稱性無力、肢體感覺異

常、雙側面神經麻痹、自主神經功能障礙。P350

14、多發(fā)性硬化(MS)病變特點:肢體無力,感覺異常,視力下降,共濟失調,發(fā)作性癥狀,

認知功能障礙等。P260

15、重癥肌無力臨床特點:受累骨骼肌病態(tài)疲勞、休息后減輕、腦神經支配得肌肉最先

受累、晨輕暮重、膽堿酯酶抑制劑治療有效。P366

16、偏頭痛臨床特點:發(fā)作性、多為偏側、中重度、搏動樣頭痛,持續(xù)4一72小時,可伴有

惡心、嘔吐,光、聲刺激加重頭痛。P158

17、蛛網膜下出血SAH并發(fā)癥:①再出血;②腦血管痙攣(CVS);③急性或亞急性腦積

水;④其她,如癲癇發(fā)作、低鈉血癥等。P194

18、老年癡呆(阿爾茨海默?。┡R床表現:記憶障礙、思維與判斷力障礙、性格改變與

情感障礙、不能完成日常事項。P219

19、癲癇診斷依據:腦電圖(最主要)、CT、MRIP308

20、TIA(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臨床表現:①頸內動脈系統(tǒng):大腦中動脈MCA一一對側

肢體單癱、輕偏癱、面癱、舌癱;大腦前動脈ACA一—人格與情感障礙、對側下肢無力;頸

內動脈ICA主干--眼動脈交叉癱、Horner交叉癱。②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眩暈、平衡

障礙、眼球運動異常、復視。P173

二、【多選】

1、小腦型共濟失調臨床表現:姿勢與步態(tài)異常、隨意運動協(xié)調障礙、言語障礙、眼球運

動障礙、肌張力減低。P84

2、瞳孔光反應路徑:光線--視網膜一一視神經-一視交叉一一視束一-上丘臂一一上丘--中

腦頂蓋前區(qū)-一兩側E-W核一-動眼神經-一睫狀神經節(jié)一一節(jié)后纖維瞳孔括約肌。P37

3、周圍神經損害表現:感覺異常、運動異常、反射異常、自主神經功能異常。P48

4、單純皰疹腦炎診斷:皰疹史;上呼吸道感染;精神行為異常;局灶性神經系統(tǒng)損害體

征;CSF(腦脊液)紅、白細胞增多,糖與氯化物正常;EEG(腦電圖)異常;頭顱CT或MRI異

常;特異性抗病毒藥物有效。P236

?5、脊髓病變階段確診依據:感覺障礙平面、反射改變、階段性癥狀。P321

三、【填空】

1、重癥肌無力得藥物診斷:抗膽堿酯酶藥物試驗(新斯得明、依酚氯錢)。P367

2、感覺得體表標志:P48、58

3、癲癇得診斷:首先明確發(fā)作性癥狀就是否為癲癇發(fā)作、其次就是哪種類型得癲癇或癲癇

綜合征、最后明確發(fā)作得病因就是什么、(輔助檢查)P308

4、Willis環(huán)(大腦動脈環(huán))得組成:由兩側大腦前動脈起始段,兩側頸內動脈末端,兩側

大腦后動脈借前、后交通動脈連通形成,使頸內動脈系與椎基底動脈系相交通。P25

5、運動障礙性疾病分類:肌張力增高--運動減少與肌張力降低一一運動過多兩大癥候群。

前者以帕金森病為代表,后者以亨廷頓病為代表.P277

6、蛛網膜下腔出血SAH臨床表現、化驗:①表現:頭痛、腦膜刺激征、眼部癥狀、精神

癥狀。②化驗:腰椎穿刺一一肉眼均勻一致血性腦脊液;CT—-高度出血征象。P194

7、意識得維持需要:大腦皮質得興奮.兩空則填:上行網狀激活系統(tǒng)、雙側大腦皮質。P6

5

8、周圍神經損傷得病理類型:沃勒變性、軸突變性、神經元變性、節(jié)段性脫髓鞘。P5

1

9、皮層與腦干側視中樞得表現:雙眼同向側視麻痹。①皮層:破壞性病變:雙眼向病灶

側共同偏視;刺激性病變:雙眼向病灶對側共同偏視。②腦橋側視中樞:破壞性:雙眼向病灶側

凝視麻痹,向病灶對側共同偏視。P35

?10、腦干梗死綜合征包括什么:①延髓:延髓背外側綜合征、延髓內側綜合征;②腦橋:

腦橋腹外側綜合征、腦橋腹內側綜合征、腦橋被蓋下部綜合征、閉鎖綜合征;③中腦:大腦

腳綜合征、紅核綜合征.P14

11、小腦型共濟失調臨床表現:姿勢與步態(tài)異常、隨意運動協(xié)調障礙、言語障礙、眼球運

動障礙、肌張力減低.P84

12、面神經麻痹表現:周圈性:同側面肌癱瘓,患側額紋變淺或消失,不能皺眉,眼裂變大,眼

瞼閉合無力,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并歪向健側,鼓腮漏氣,不能吹口哨。

中樞性:對側下面部表情肌癱瘓,即鼻唇溝變淺、口角輕度下垂,其她正常。P41

四、【名詞解釋】

1、古茨曼綜合征(Gerstmannsyndrome):為優(yōu)勢側角回損害所致,主要表現有:計算不

能(失算癥)、手指失認、左右辨別不能(左右失認癥)、書寫不能(失寫癥),有時伴失讀.P7

2、癇性發(fā)作:就是指由于大腦皮質神經元異常放電而導致得短暫腦功能障礙。P74

3、失語:指在神志清楚、意識正常,發(fā)音與構音沒有障礙得情況下,大腦皮質語言功能區(qū)病變

導致得言語交流能力障礙,表現為自發(fā)談話、聽理解、復述、命名、閱讀與書寫六個基本方

面能力殘缺或喪失。P69

4、一個半綜合征:一側腦橋被蓋部病變,引起腦橋側視中樞與對側已交叉過來得聯絡同側動

眼神經內直肌核得內側縱束同時受累。表現為患側眼球水平注視時既不能內收又不能外展;

對側眼球水平注視時不能內收,可以外展,但有水平眼震。P35

5、腦脊液蛋白-細胞分離:GBS(古蘭―巴雷綜合征)得特征之一,蛋白含量增高,糖與氯

化物正常,白細胞正常。P351

6、沃勒變性:就是指任何外傷使軸突斷裂后,遠端神經纖維發(fā)生得一切變化。P51

7、Horner's(霍納氏綜合征、頸交感神經綜合癥):就是由于交感神經中樞

至眼部得通路上受到任何壓迫與破壞,引起瞳孔縮小、眼球內陷、上瞼下垂及患側面部無汗

得綜合征。8、脊髓半切綜合征(Brown-Sequard's):主要特點就是病變節(jié)段以下同

側上運動神經元性癱瘓、深感覺障礙、精細觸覺障礙及血管舒縮功能障礙,對側痛溫覺障礙。

P22

五、【大題】4選2,7選3

1、腦出血、腦梗死鑒別:P181

腦梗死腦出血

發(fā)病年齡多為60歲以上多為60歲以下

起病狀態(tài)安靜或睡眠中動態(tài)起病(活動中或情緒激動)

起病速度十余小時或1—2天癥狀達到高峰十分鐘至數小時癥狀達到高峰

全腦癥狀輕或無頭痛、嘔吐、嗜睡、打哈欠等顱壓

高癥狀

意識障礙無或較輕多見且較重

神經體征多為非均等性偏癱(大腦中動脈主干多為均等性偏癱(基底核區(qū))

或皮質支)

CT檢查腦實質內低密度病灶腦實質內高密度病灶

腦脊液無色透明可有血性

2、頭部痛敏結構:P157

顱內、顱外痛敏結構內得痛覺感受器受到刺激,經痛覺傳導通路傳導到大腦皮層引起頭痛。

①顱內痛敏結構包括靜脈竇、腦膜前動脈及中動脈、顱底硬腦膜、三叉神經(V)、舌

咽神經(IX)與迷走神經(X)、頸內動脈近端部分及鄰近Willis環(huán)分支、腦干中腦導水管周圍

灰質與丘腦感覺中繼核等;

②顱外痛敏結構包括顱骨骨膜、頭部皮膚、皮下組織、帽狀腱膜、頭頸部肌肉與顱外

動脈、第2與第3頸神經、眼、耳、牙齒、鼻竇、口咽部與鼻腔粘膜等。

3、癲癇得診斷:三步原則:P308

(1)首先明確發(fā)作性癥狀就是否為癲癇發(fā)作:①依據:發(fā)作史、臨床表現、發(fā)作期腦電圖;②

區(qū)別:原發(fā)性神經系統(tǒng)疾病、系統(tǒng)性疾病.

(2)其次就是哪種類型得癲癇或癲癇綜合征:依據年齡、時間規(guī)律、誘因;發(fā)作時臨床表現、

腦電圖;藥物治療反應等。

(3)最后明確發(fā)作得病因就是什么:遺傳、外傷、腦部疾病。

輔助檢查:①腦電圖:診斷癲癇最重要得輔助檢查手法;②神經影像學檢查:包括CT與MRI,

確定腦結構異?;虿∽?。

4、癲癇發(fā)作分類:P302

(1)部分性發(fā)作:

①單純部分性發(fā)作:部分運動性發(fā)作、部分感覺性發(fā)作、自主神經性發(fā)作、精神性發(fā)作;

②復雜部分性發(fā)作:僅表現為意識障礙型、表現為意識障礙與自動癥型、表現為意識障礙與

運動癥狀型;

③部分性發(fā)作繼發(fā)全身發(fā)作:單純部分性發(fā)作可發(fā)展為復雜部分性發(fā)作,單純或復雜部分性

發(fā)作均可泛化為全面性強直陣攣發(fā)作。

(2)全面性發(fā)作:全面強直一陣攣發(fā)作、強直性發(fā)作、陣攣性發(fā)作、失神發(fā)作(包括典型失

神發(fā)作與不典型失神發(fā)作)、肌陣攣發(fā)作、失張力發(fā)作.

(3)癡笑發(fā)作、持續(xù)性先兆

5、髓內、髓外硬膜內占位病變鑒別:P327

髓內病變髓外硬膜內病變硬膜外病變

早期癥狀多為雙側自一側,很快進展為雙側多從一側開始

神經根痛少見,部位不明確早期常有,劇烈,部位明確早期可有

感覺障礙分離性傳導束性,開始為一側多為雙側傳導束性

痛溫覺障礙自上向下發(fā)展,頭側重自下向上發(fā)展,尾側重雙側自下向上發(fā)展

脊髓半切綜合征少見多見可有

節(jié)段性肌無力與早期出現,廣泛明顯少見,局限少見

萎縮

錐體束征不明顯早期出現,多自一側開始較早出現,多為雙側

括約肌功能障礙早期出現晚期出現較晚期出現

棘突壓痛、叩痛無較常見常見

椎管梗阻晚期出現,不明顯早期出現,明顯較早期出現,明顯

腦脊液蛋白增高不明顯明顯較明顯

脊柱X線平片改無可有明顯

脊髓造影充盈缺脊髓梭形膨大杯口狀鋸齒狀

MRI脊髓索性膨大髓外腫塊及脊髓移位硬膜外腫塊及脊髓

移位

6、AD(阿爾茨海默病)得臨床表現、影像學表現:P219

1、臨床表現:

(1)癡呆前階段:分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發(fā)生前期(pre-MCI)與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期

(MCI)。Pre—MCI期或者僅有極輕微得記憶力減退為主訴;MCI期主要表現為記憶力

輕度受損,學習與保存新知識得能力下降,其她認知域,如注意力、執(zhí)行能力、語言能力與視覺

空間能力也可出現輕度受損,但不影響基本日常生活能力,達不到癡呆得程度。

(2)癡呆階段(傳統(tǒng)意義上得AD):

①輕度:主要表現為記憶障礙。首先出現近事記憶減退,隨著病情發(fā)展,可出現遠期

記憶減退,定向力障礙。

②中度:患者出現思維與判斷力障礙,性格改變與情感障礙,患者工作、學習新知識與社

會接觸能力減退。

③重度:上述各癥狀逐漸加重,精神癥狀突出,行為古怪,社會功能異常。

2、輔助檢查:①CT檢查可見腦萎縮、腦室擴大;

②頭顱MRI檢查顯示雙側顆葉、海馬萎縮,這就是AD診斷強有力地依據;

③SPECT與PET檢查可見頂葉、題葉與額葉,尤其就是雙側飄葉得海馬區(qū)血流與代

謝降低。

7、帕金森病(Parkinson,PD)臨床表現、治療原則:P279

1、臨床表現:(1)運動癥狀:

①靜止性震顫:常為首發(fā)癥狀,多始于一側上肢遠端,靜止位時出現或明顯,隨意運動

時減輕或停止,緊張或激動時加劇,入睡后消失。典型表現就是拇指與屈曲得示指呈“搓丸

樣”動作.

②肌強直:四肢、軀干、頸部肌強直可使患者出現特殊得屈曲體資,表現為頭部前

傾,軀干俯屈,肘關節(jié)屈曲,腕關節(jié)伸直,前臂內收,髏及膝關節(jié)略為彎曲。

③運動遲緩:隨意運動減少,動作緩慢,笨拙。面容呆板,雙眼凝視,瞬目減少,酷似“面

具臉”,書寫字體越來越小,呈現“小字征”。

④姿勢障礙:早期表現為走路時患側上肢擺臂幅度減小,下肢拖曳。平衡功能減退、

姿態(tài)反射消失引起姿勢不太不穩(wěn)易跌跤?!皟鼋Y現象”,前沖步態(tài)或慌張步態(tài).

(2)非運動癥狀:

①感覺障礙:早期即可出現嗅覺減退或睡眠障礙,尤其就是快速眼動期睡眠行為異常。

中、晚期常有肢體麻木、疼痛。不安腿綜合癥(RLS)。

②自主神經功能障礙:臨床常見,如便秘、多汗、脂溢性皮炎等。吞咽活動減少可

導致流涎。后期也可出現功能減退、排尿障礙或體位性低血壓。

③精神障礙:抑郁、焦慮,晚期可發(fā)生認知障礙乃至癡呆。

2、治療原則:①綜合治療:藥物、手術、康復、心理治療及護理。藥物治療為首選.

②用藥原則:“劑量滴定”、“以最小劑量達到滿意效果”;遵循一般治療原則,強調

個體化治療。

8、蛛網膜下腔出血(SAH)得癥狀及并發(fā)癥:P194

1、臨床癥狀:

(1)一般癥狀:

①頭痛:突發(fā)異常劇烈全頭痛,多伴一過性意識障礙與惡心、嘔吐.

②腦膜刺激征:頸強、Kernig征、Brudzinski征。

③眼部癥狀:眼底可見玻璃體下片狀出血,以及眼球活動障礙.

④精神癥狀:如欣快、澹妄、幻覺等。

⑤其她癥狀:如腦心綜合征、消化道出血、急性肺水腫與局限性神經功能缺損癥狀

等。

(2)動脈瘤得定位癥狀:

①頸內動脈海綿竇段動脈瘤:前額與眼部疼痛、血管雜音、突眼及眼動障礙。

②頸內動脈一后交通動脈瘤:動眼神經受壓得表現.

③大腦中動脈瘤:偏癱、失語、抽搐等。

④大腦前動脈一前交通動脈瘤:精神癥狀、單側或雙側下肢癱瘓與意識障礙等癥狀。

⑤大腦后動脈瘤:同向偏盲、Weber綜合征與第HI腦神經麻痹得表現。

⑥椎一基底動脈瘤:枕部與面部疼痛、面肌痙攣、面癱及腦干受壓等癥狀。

(3)血管畸形得定位癥狀:癇性發(fā)作、輕偏癱、失語或視野缺損等.

2、并發(fā)癥:再出血;腦血管痙攣(CVS);急性或亞急性腦積水;其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