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生物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4_第1頁
八年級生物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4_第2頁
八年級生物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4_第3頁
八年級生物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4_第4頁
八年級生物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4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八年級生物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4第二節(jié)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一、教學目標1.區(qū)別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說明這些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

2.運用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探究動物行為的成因。

二、教學策略本節(jié)的一個主要任務是讓學生通過資料分析,學會區(qū)分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教師可根據(jù)具體情況替換或補充分析材料。

無論是先天性行為還是后天的學習行為,都是有遺傳基礎的,而且很多行為很難分清究竟屬于哪一類,如鳥類的遷徙和魚類的洄游,都是本能和學習結合的結果,教師在處理有關教學內容時不應絕對化。

動物的行為是多種多樣的,如取食行為、防御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等,許多行為有著較強的趣味性,很容易吸引學生,但要特別注意的是,不要使學生陷入對一些枝節(jié)問題的討論中,從本質上理解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更為重要。

教師應注意把握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對動物維持生存的意義、先天性行為的局限性、不同動物學習能力的差別,以及遺傳因素對學習行為形成的作用等討論題,引導學生認識學習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本節(jié)的另一個重要任務是讓學生運用實驗的方法探究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關于動物行為的探究活動難以在一節(jié)課上完成。

教師要努力做好課前的準備工作,課堂上組織好教學也很重要。

學生可以從教材提供的兩個探究活動中任選一個,也可以根據(jù)具體條件替換實驗材料或方法,但探究活動一定要做。

要鼓勵學生提出和實施個性化的研究方案,肯定他們符合科學性的自主性探究;鼓勵他們創(chuàng)新。

教師還應組織好交流和討論。

三、參考答案資料分析1.在描述的動物行為中,資料1和資料3是先天性行為,資料2、資料4和資料5都是學習行為。

2.對比分析資料1和資料2可以知道,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往往是一些簡單的、出生時就必不可少的行為。

如初生的小袋鼠發(fā)育很不完全,如果它不具備爬向母親育兒袋的本能,就不可能生存下來。

而學習行為則是動物不斷適應多變環(huán)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證。

動物的生存環(huán)境越復雜多變,需要學習的行為也就越多。

動物就是在適應環(huán)境的過程中,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不斷地獲得新的行為的。

所以說,動物的學習行為是比先天性行為更高級的一種行為。

3.對比分析資料3和資料4可以知道,先天性行為有著很大的局限性。

雖然美國紅雀喂養(yǎng)金魚的行為是出于本能,但這對于美國紅雀來說,是一種浪費,因為它喂養(yǎng)的金魚對本物種的延續(xù)沒有任何意義;從另一個角度說,任何動物都不可能靠父母喂養(yǎng)一生,如果一種生物一生只具備先天性行為而沒有學習行為,這種生物就會因找不到食物或不能逃避敵害等而被大自然淘汰。

研究發(fā)現(xiàn),就連動物界最低等的原生動物草履蟲,也是有學習能力的。

4.不同動物的學習能力是有差別的。

動物越低等,學習能力也就越差。

走迷宮的蚯蚓要經過200次以上的嘗試和錯誤后,才能學會直接爬向潮濕的暗室。

而走復雜迷宮的鼠學習就快得多。

對于同種動物的不同個體或不同種的動物來說,即使學習條件相同,學習的速度也會有差異,這是因為學習行為也會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

探究探究1菜青蟲的取食行為(完善計劃的討論)1.從卵開始進行隔離飼養(yǎng),才可能說明觀察或檢驗菜青蟲的某些行為究竟是本能,還是后天習得的行為,使探究具有可信度。

2.人工條件下飼養(yǎng)菜青蟲,隔離卵并不困難。

但要飼養(yǎng)成活,還是有些難度的。

首先,要盡可能為菜青蟲創(chuàng)造一個接近自然生存環(huán)境的飼養(yǎng)條件,如適當?shù)墓庹?、溫度、濕度,充分而新鮮的食物等。

其次,飼養(yǎng)的數(shù)量也不宜過少,否則很難說明問題。

3.可以選擇含特殊揮發(fā)油的植物葉片,如薄荷葉、芹菜葉等。

看看菜青蟲是否喜歡。

葉片最好不要帶毛或刺等,避免其他因素對探究的干擾。

4.應當。

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為了減少其他因素對探究的干擾。

5.要一樣。

和前兩個討論題一樣,選擇一樣的色彩也是為了避免其他因素對探究的干擾。

6.最好是事先餓飼一段時間,在菜青蟲有較高食欲時做這項探究。

可以將濾紙和菜葉放在同一水平線上,使菜青蟲離濾紙和菜葉同樣距離(距離不要太遠)。

放開菜青蟲,看看它會取食什么東西。

7.是的。

這樣才能保證探究的嚴謹有效。

探究2動物的繞道取食1.不同動物嘗試與錯誤的次數(shù)是不一樣的。

動物越高等,嘗試與錯誤的次數(shù)就越少,甚至不用經過嘗試與錯誤。

因此探究活動選取的實驗動物最好是低齡小動物,如小雞、小鴨等。

它們的生活經驗少,容易表現(xiàn)出學習的過程。

過于低等的動物學習次數(shù)太多,不易在課堂實現(xiàn);太高等的動物也不好,像貓和狗等容易出現(xiàn)直接取食的現(xiàn)象。

2.例1:

對家養(yǎng)小動物進行學習行為的訓練是非常有意思的。

如有一些鸚鵡會說話;有的貓、狗會在固定地方飲水、吃東西、大小便等。

這都是人類對它們進行訓練的結果,也是出于人類的某種需要。

例2:

小貓剛剛出生的時候還沒有睜開眼睛,粉紅色的身體上絨毛又短又稀。

可這時候它就會吃奶,還會用爪子抓住貓媽媽的身體。

貓媽媽會在幼貓很小的時候教給它們什么東西能吃、什么地方能睡,怎樣爬樹,又怎樣從樹上下來。

吃奶的小貓會一天天長大,一個多月后的小貓喜歡玩線團、紙球,更喜歡玩蜻蜓、小壁虎之類的小動物。

它是在練習捕食的技巧。

長大之后,貓不僅會捕鼠、逮鳥,還會去魚缸里撈魚。

小貓跟貓媽媽學會的本領──捕食和逃避敵害,對小貓的生存都是有意義的。

3.提示并思考:

人類是動物界進化等級最高的類群,人類的學習行為也是動物界中最為復雜多樣的。

同時,從某種意義說,人類的生存質量也更多地依賴學習行為。

人類有復雜的語言文字,有著其他任何動物都沒有的、依靠第二信號系統(tǒng)的學習行為。

面對信息時代的到來,人類應該具有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

(注意:

教師應引導學生結合探究活動,談親身的感受,不要過多的限制學生。

)練習1.嬰兒出生就會吃奶、抓握物體,這些都屬于先天性行為。

攝食是人類生存的最基本條件。

嬰兒剛出生時表現(xiàn)出的抓握能力(或者說是攀附母親的能力)和吃奶的能力,保證了嬰兒攝食的基本需要。

2.蜘蛛結網是先天性行為。

3.動物越高等,學習行為就越多。

學習行為越多,適應性也越強,對動物的生存就越有意義。

(讓學生舉出自己觀察到動物的各種生動有趣的實例,并在課堂上交流。

)4.學習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huán)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

狼孩并不是狼,他具備人的遺傳素質,但是由于生存環(huán)境的改變,他沒能像其他孩子那樣適時接受人的生活經驗,因此沒能獲得人的許多重要的學習行為。

這一事實也說明,人類大腦的發(fā)育,人類語言的發(fā)展和通過語言文字等信息符號的學習是有關鍵時期的,如果錯過了這一時期就很難進行補償。

所以,對一個人來說技能的訓練和知識的學習,應該與大腦發(fā)育的階段相適應。

這樣,一個人才能得到更健全的發(fā)展。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同學們應當珍惜學生時代的大好時光,努力學習,增長才干。

四、背景資料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可分為兩類:

觀察法和實驗法。

觀察法要求觀察者精確、真實、詳盡、客觀地反復觀察,并作好觀察記錄。

也就是說要求觀察者在觀察某種動物時,將這種動物的所作所為不加渲染的如實記錄,即見到什么就記下什么。

在研究動物行為的初期,這種觀察、記錄工作幾乎全部由觀察者去做。

例如,19世紀著名的法國昆蟲學家亨利法布爾(18231915)是用觀察法研究昆蟲生活的第一位科學家,他被稱為昆蟲世界的荷馬。

偉大的進化論創(chuàng)始人查理達爾文說法布爾是一個卓越的觀察家,他研究的是活著的動物,他是在藍色的天空下、蟬兒的歌聲中觀察和研究它們本能的最高表現(xiàn)。

只要天氣晴好,法布爾就帶上一把洋傘、一個放大鏡、一枝筆、一個記錄本、一塊面包和一個蘋果,一大早就出發(fā)去觀察,天黑時才返回家。

他就是這樣辛辛苦苦地工作著、探查著。

他觀察每一種昆蟲都花去大量的時間,如觀察土蜂20年、地膽過渡變態(tài)25年、隧蜂30年、蜣螂(屎克螂)40年,最后才寫成一篇材料。

他是如此的認真負責,怕觀察中出現(xiàn)漏洞。

對當時不理解他的科學家們的議論,他采用了一種很別致的方法加以答辯。

他對他的昆蟲朋友們說來,你們一齊來,你,帶刺的,還有你,長著鞘翅和甲胄的,你們都來幫我答辯解釋。

告訴他們,我是怎樣密切地和你們生活在一起,告訴他們我是用了怎樣的耐心來觀察的,以及怎樣謹慎地記載你們的敘述,不任意增減;無論誰,他們愿意來研究你們的話,一定會得到同樣的結果。

在科技發(fā)達的今天,可以借助于照相機、錄音機、攝像機等現(xiàn)代化手段去記錄觀察對象的一切,必要時可以重放、再現(xiàn)當時的場景,以利進一步觀察研究。

實驗法這是運用各種手段將行為的主體(動物)或行為的環(huán)境條件(各種有關刺激)加以改變,來分析研究動物行為的一種方法。

例如,有一種泥蜂科昆蟲在沙地上掘穴產卵后就將洞口封住,此后雌泥蜂會定期將幼蟲所需要的食物──小毛蟲,運到洞內供其食用,離開時泥蜂會將洞口再封好。

有位行為專家采用了一個很巧妙的實驗法對泥蜂的這種撫幼行為進行研究,他在清晨當雌泥蜂察看每個洞穴之前,將一個洞穴中的泥蜂幼蟲取出,放入另一個洞穴中,這樣一來,有的洞穴中幼蟲數(shù)量增加了,而另一個洞穴中卻沒有了幼蟲。

雌泥蜂發(fā)現(xiàn)這種新情況后,會很快地加以適應,于是運到洞穴中的食物量也會隨著改變。

由此可以看出雌泥蜂并不是盲目的單憑記憶來飼喂每個洞穴中的幼蟲的,而是根據(jù)每次察看洞穴后,所收集到的信息來決定當天應該向每個洞穴中的幼蟲提供多少小毛蟲。

假如你在雌泥蜂清晨察看洞穴之后,移走它的幼蟲,那么它仍會將小毛蟲運入空洞穴,它的撫幼行為也不會改變。

動物行為學家通常是將上述兩種方法結合起來進行行為學研究的,這就是平常說的綜合法。

動物的防御行為動物的防御行為是動物為對付外來侵略、保衛(wèi)自身的生存、或者對本族群中其他個體發(fā)出警戒而發(fā)生的行為。

鹿是山林中常見的動物,鹿的短尾所遮蓋住的肛門周圍是白色的,稱為肛門后盾,平時感覺不到它的作用,但在遇到危險時,鹿尾的姿態(tài)和肛門后盾卻有著異乎尋常的功能。

當鹿發(fā)現(xiàn)有敵人靠近時,如鹿尾垂直不動,表示周圍有值得注意的異常情況,然而還需要做進一步地觀察,周圍的鹿見此信號(平時在寧靜的環(huán)境中,鹿尾總在不停的擺動著),立即警覺起來,向四周觀望。

當為首的鹿尾向后呈水平方向伸出時,表示來者是敵害,最后將肛門后盾無遮擋的露出來,這是一般警告,表明可能有危險,要提高警惕。

一旦狼來了,就立刻逃跑,尾馬上向上豎起,白色的后盾全部顯露出來,這是緊急的危險警告,這時所有的鹿都把尾豎起,跟著為首的鹿跑去。

非洲獵豹快速追捕瞪羚時,瞪羚在全力奔跑一陣以后,會突然停住,馬上改向一側跑去。

如果它不拐彎,仍照直跑,那么它很有可能被獵豹抓住。

瞪羚雖然跑得不一定很快,但它在奔跑過程中有急轉彎的特殊本領,因此它常常能從獵豹的爪下逃脫。

棲居在北極苔原地帶的麝牛,在遇到狼的襲擊時,會把幼牛保護在牛群中間,成年的麝牛成群地圍成圓陣,個個頭朝外,用犄角與狼搏斗。

在這種陣勢下,狼是無能為力的,最后一退了之。

動物的貯食行為動物攝取食物,從根本上說,就是為了攝取構成軀體的營養(yǎng)──各種有機物和無機物,以及進行各種生理活動所必需的能量。

這是動物的攝食行為。

故食物豐富時,有些動物會貯存一些食物等饑餓時再取來食用。

這樣的行為稱為貯食行為。

螞蟻是人們常見的動物,生活在北美及地中海一帶的農蟻(又叫收獲蟻),由于棲息地較干燥,食物來源很少,它們就在雨季中采集成熟的植物種子儲備起來,以供干旱缺糧時充饑。

農蟻中的工蟻采到堅硬的種子后先將其咬碎、運進蟻巢,放在蟻巢上層的倉庫里。

另有一些工蟻在巢內做深加工的工作,將種子嚼爛,混合上唾液,使淀粉在酶的作用下轉變成糖分,最后做成香甜的餅或團子,儲藏在蟻巢里,作為旱季的糧食。

對于未嚼爛而發(fā)芽的種子,工蟻會將其搬到巢外的土堆上,讓其生根發(fā)芽,成長起來,當它的種子成熟以后,農蟻再去收獲。

美洲獅又叫山獅,是一種行動敏捷、性情溫和但卻是稀有的貓科動物,它只生活在美國西部和西南部一些人類難以到達的荒山野林中。

美洲獅最常吃的獵物是容易得到的黑尾鹿。

捕到獵物后,它先飽餐一頓,然后把剩下的部分藏在樹叢中,第二天再回來吃,一連數(shù)日,吃完為止。

美洲獅有極強的適應性,它既善于游泳,又善于奔跑,1h能跑60多千米,能從12~13m高的樹上或懸崖上往下跳,就是原地跳起的高度也能超過7m。

美洲獅也是個爬樹能手。

動物的攻擊行為動物的攻擊行為是指同種個體之間所發(fā)生的攻擊或戰(zhàn)斗。

在動物界中,同種動物個體之間常常由于爭奪食物、配偶,搶占巢區(qū)、領域而發(fā)生相互攻擊或戰(zhàn)斗。

巢區(qū)是指動物在正常生命活動中所利用的地方,如覓食、活動、休息、筑巢、育幼等活動的區(qū)域,這個區(qū)域的范圍較大。

絕大多數(shù)鳥類從遙遠的南方返回繁殖地后,就積極地尋求異性來繁殖后代。

雄鳥飛臨巢區(qū),便立刻占據(jù)一塊安全、舒適、食物充足的領域來割地稱雄,絕不許其他鳥類,尤其是同種的雄鳥再進入這塊地盤。

于是它站在大樹尖上高聲歌唱,并且沖天而起,在自己地盤上空兜著圈子飛一陣,再落到領域內。

這是告誡其他鳥類這塊地盤是我的。

這樣的炫耀式飛行還有招引雌鳥的特殊意義。

鳥類在繁殖期間這種搶占地盤的現(xiàn)象稱為占區(qū),它所占的地盤稱為領域。

這個領域是在巢區(qū)內有一定范圍的作為該動物特別加以保護和防范的區(qū)域,絕不允許其他個體(主要是同性個體)侵入,時常要用威嚇或戰(zhàn)斗來捍衛(wèi)小區(qū)。

獸類同樣要建立領域。

例如,馬來西亞叢林中的黑長臂猿是個頭兒高,雙肩發(fā)達的猿類,它過著一夫一妻制的生活,要養(yǎng)活一家老小并不容易。

每天早上,它要靠喉風箱發(fā)出巨大的聲音來啼叫,以表示周圍4500m以內的地域是自己的領地;非洲雄獅常常在夜間重新設立疆界,因為它的氣味界樁持續(xù)不了多長時間,為防止入侵者,獅子有時還要吼叫幾聲,這在很遠的地方都可以聽到,以這響亮的吼聲來加強氣味界樁的作用;紅羚羊因為一年四季都可以繁殖,所以有固定的領地,它是用鳴叫警告對方不要來侵犯;鬣狗用氣味來標定領地的界限,不管是年青的還是年老的,只要是冒險越過這條看不見的邊界,就會遭到反擊。

攻擊行為有的是肉體的進攻,有的是非肉體的(如裝腔作勢、恐嚇、驅逐等動作)。

提起獸類,人們會很自然地把它們和兇殘一詞聯(lián)系起來。

你可知道當同種獸類生活在一起時,即使在爭斗中,除了兇殘的一面外,還有著共同信守的君子協(xié)定──這是一種姿勢語言。

在激烈的爭斗中,弱者只要趕快跑開或趴在地上向強者求饒,強者就會饒它一命。

獸類在長期的生存競爭中,為了生存下去,進行著激烈的爭斗。

一般表現(xiàn)為不同種類的弱肉強食,就是在同種類內也有領地之爭、食物之爭、繁殖季節(jié)爭雌的搏斗等。

但長期以來形成的適應性,使同種類間的這一爭斗,總保持在一定的限度內,不致誘發(fā)成有滅絕種族之災的大戰(zhàn)。

非洲獅在戰(zhàn)敗時,會仰面躺下,向對方亮出柔軟而易受攻擊的腹部,勝利者見到這種情景,也就不再與它糾纏。

得勝者從來不利用自己的有利地位去傷害對方,只要對手認輸,它也就不再計較。

非洲獵豹在進行搏斗時,如果某一方翻身倒地,仰面朝天地輕輕呻吟起來,就表示自己已經投降,對方也就停止攻擊。

狼在搏斗中,誰戰(zhàn)敗了,就會側著身子躺在地上,把自己的致命部位──咽喉部暴露在對手面前,這就意味著向對方表示屈服。

生活在北美洲的臭鼬,是用刺耳的尖叫聲表示向強者屈服的。

從以上幾個例證可以看出,在獸類內部,一般不會出現(xiàn)置對手于死地而后快的現(xiàn)象,戰(zhàn)敗者總是采取某種屈從的姿勢或特殊的叫聲來表示,最后一走了之。

另外,獸類還有著一條天然的規(guī)矩,即母體對子代有著不言而喻的威力,所有的子代都不得和自己的雙親進行搏斗,它們對雙親是唯命是從的。

如果氣候惡劣、食物缺乏,幼獸即使餓死,也不能從雙親嘴里搶食,這就是非洲獅幼崽在旱災時節(jié),大量夭折的一個原因。

由于獸類中存在著這種君子協(xié)定和天然的規(guī)矩,才使得各種獸類在復雜的環(huán)境中,能繼續(xù)繁衍生息下去,成為生物圈中的成員。

動物的繁殖行為動物的繁殖行為是豐富多彩的,它包括的內容相當廣泛,主要有雌雄兩性動物的識別,占有繁殖空間、求偶、交配、孵卵、育幼等。

生活在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的園丁鳥在繁殖期間能以異常奇特的方式進行求偶炫耀。

園丁鳥的體型略似烏鴉,是中小型鳥類,它是個園藝家,同時又是個出色的建筑師,它會設計并建造一座富麗堂皇的結婚用的洞房。

每年繁殖期一到,雄鳥便在林間靜悄悄地到處游蕩,最后選擇一個既通風透光又有林間空地,取食方便還得靠近水源的幽靜環(huán)境。

此后,它開始在林間空地上清理出一塊約1m2大小的地皮,然后便在這里建造漂亮的洞房。

它到各處去收集長約30cm的樹枝,將其插在清理好的地面兩側,構成兩道密實的籬笆,中間是過道,過道盡頭陽光充沛處,將建成跳舞場。

跳舞場的場地上鋪滿細枝和嫩草,然后到各處去搜集各種鮮艷奪目的物品:

彩色玻璃碎片、金屬瓶蓋、塑料制品、鸚鵡的彩羽、蝸牛殼、卵石、鮮花、漿果等,總之,凡是它喜歡的小東西,它便會搬來放在場地里來進行裝飾。

對那些容易枯萎的鮮花和漿果,雄園丁鳥要每天進行更換。

為使自己的裝飾物豐富起來,雄鳥竟會互偷鄰居的物品,并經常出去撿拾人們的廢棄物。

到了婚期,雄鳥在庭院里不停地跳,載歌載舞,盡力展示自己鮮艷的羽衣和歌唱才華。

雌園丁鳥被這種熱鬧的氣氛所吸引,悄悄來到附近的樹上觀看,雄鳥這時興奮不已,賣勁地又唱又跳,并不時地將漂亮的裝飾品一個個叼起來,高高舉起給雌鳥看。

當雌鳥受到感動后,便從樹上飛到庭院里來與雄鳥交配成親。

一旦交配成功后,雌雄鳥便分手了,雌鳥將另選場地去筑巢、孵卵和育雛。

此時的雄鳥仍舊守衛(wèi)和裝飾著它的庭院,以便再招引來新的配偶。

蜜蜂清掃巢房行為的遺傳基礎對蜜蜂清掃巢房行為的研究發(fā)現(xiàn),有兩個不同亞種的蜜蜂在清潔行為上有所不同。

其中一個亞種的蜜蜂會把含有死蛹的蜂房打開,并將死蛹清除掉。

而另一個亞種的蜜蜂卻讓死蛹留在封閉的蜂房中不管,任憑美洲蜂房病的幼蟲芽孢桿菌在蜂群中傳播。

如果把這兩個亞種雜交,得出的子一代全都是不清潔型的。

讓子一代雄蜂與清潔型蜂后回交,得出了幾乎接近等比例的四種類型的子二代:

(1)清潔型;(2)能打開蜂巢蓋,但不清除死蛹;(3)不會打開蜂巢蓋,但如果蜂巢蓋開著它們會清除死蛹;(4)不清潔型。

由此可見,該行為受兩對基因的支配,是典型的先天性行為,這一實例說明了先天性行為是有遺傳基礎的。

人類研究動物行為的有關資料資料1人類對動物行為的研究,在我國古代就有記載。

從歷代的文學、醫(yī)學和農學的書籍中,都可以找到不少精心觀察和研究動物行為的寶貴資料。

如鵝鵝鵝,曲頸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的著名詩句,傳說是駱賓王7歲時所寫。

詩中對鵝彎曲的脖頸、白色的羽毛,特別是紅色的腳蹼撥水的描寫,是觀察鵝在水中運動行為的生動描述。

又如,杜甫詩《絕句》中有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詩中既有春暖花開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描述,又有對家燕忙于用濕軟泥丸筑巢安家和成對鴛鴦在水邊形影不離的行為的縝密觀察。

只有當詩人對動物的行為進行深入的觀察后,才能寫出這樣符合事實的詩句。

從古到今,由于人們長期對自己周圍有益或有害的蟲、魚、鳥、獸感興趣,便情不自禁地要對它們的行為看個究竟,由此決定對哪些動物應該保護起來,對哪些動物應該采取有效的防除方法。

如自古以來就有的鴻雁傳書、家鴿傳信、狗看家、貓捉鼠等對動物行為的利用。

隨著人類對動物行為研究的逐漸深入,除了馬戲團訓練的動物表演外,還有警犬協(xié)助人類破案、緝毒、參加遇險搜救工作,海豚協(xié)助人類深海作業(yè)等對動物行為的開發(fā)和利用。

資料2炎熱夏季的中午,如果用棉線系好一只雌蜻蜓的胸部,讓它在水面飛行,即可引誘雄蜻蜓前來交配。

在雌雄蜻蜓串聯(lián)飛行時,可迅速將雄蜻蜓捉住。

如果手中沒有雌蜻蜓,也可用雄蜻蜓替代;照樣可以捉住不少雄蜻蜓。

辦法是將雄蜻蜓打扮一番。

雌雄蜻蜓外觀明顯的區(qū)別是腹部前端背面的顏色:

雌蜻蜓為淺棕色,雄蜻蜓為天藍色。

民間廣泛流傳的方法是抹稀泥。

如果用一層薄稀泥遮蓋雄蜻蜓前腹部背面的天藍色,稀泥干燥后頗似雌蜻蜓的淺棕色。

雄蜻蜓雖然視覺發(fā)達,但仍會誤打誤撞地飛過來準備與雌蜻蜓交配,這樣就可以逮著不少蜻蜓了。

資料3養(yǎng)過家蠶的人一定知道,只要雌雄蛾從繭中鉆出來,很快就能爬到一起交配。

由于蠶蛾的壽命很短暫,必須在短時間內找到配偶,否則就失去了傳種接代的機會。

那么,它們是怎樣找到配偶的呢?原來,它們完全是靠釋放氣味和聞到氣味聚到一起的。

雌蠶蛾的腹部末端能釋放一種特殊的有機物質(蠶醇),這種揮發(fā)性物質能在空氣中很快擴散。

雄蠶蛾對這種物質有極高的敏感性,雖然它沒有鼻子,但它羽毛狀觸角上的化學感受器能接受這種物質的刺激,因此,很容易找到雌蠶蛾。

科學家把這種能吸引同種異性個體的物質稱作性信息素或性外激素。

如果將雄蛾的觸角剪掉,這一行為也就隨之消失了。

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用有機溶劑(如二氯甲烷)浸泡未交配過的雌蛾的分泌腺,即可獲得昆蟲分泌腺的提取物。

將提取物涂在紙上并掛在田間,隨著提取物的揮發(fā),可以誘集到很多雄蛾,使這些害蟲因找不到異性進行交配,繁殖率會大大下降,用這種方法可以減少害蟲對農作物的危害。

很多種昆蟲,尤其是鱗翅目昆蟲,都能分泌出性外激素。

資料4人們曾對魚類的行為做過長期的觀察和實驗,發(fā)現(xiàn)一些生活在淺層水域的魚類晚上對光線非常敏感,特別是在沒有月亮的夜晚。

于是漁民就利用燈光引誘魚類,并用多只漁船敲鼓作業(yè)轟趕魚。

敲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