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第四版)》中職技工全套教學課件_第1頁
《心理健康教育(第四版)》中職技工全套教學課件_第2頁
《心理健康教育(第四版)》中職技工全套教學課件_第3頁
《心理健康教育(第四版)》中職技工全套教學課件_第4頁
《心理健康教育(第四版)》中職技工全套教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8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心理健康教育(第四版)全套可編輯PPT課件第一節(jié)懂得健康價值第二節(jié)做心理健康人第一章

認識心理健康第一節(jié)自我意識覺醒第二節(jié)

自我意識偏差第二章

了解真實自我第三節(jié)

自我意識完善第一節(jié)探索學習心理第二節(jié)激發(fā)學習動機第三章

開發(fā)學習潛能第三節(jié)解決學習問題第一節(jié)理解自我情緒第二節(jié)做情緒的主人第四章與情緒共處第一節(jié)學會面對壓力第二節(jié)在挫折中成長第五章體驗自我成長第三節(jié)做更好的決策第一節(jié)認識健全人格第二節(jié)培養(yǎng)人格魅力第六章

塑造健全人格第一節(jié)與同伴共成長第二節(jié)善待友誼與愛第七章促進同伴交往第一節(jié)健康合理消費第二節(jié)杜絕不良嗜好第八章聚焦生活心理第一章

認識心理健康全套可編輯PPT課件第二節(jié)

做心理健康人第一節(jié)

懂得健康價值01一天,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便有了自己的一小片心靈。漸漸地,我們長大了。煩惱斟來一杯苦酒:喝吧,嘗一嘗什么叫作苦惱!喜悅斟來一杯甘露:喝吧,嘗一嘗什么叫作歡樂!我們有了自己的理想、睿智和力量,暢想著用彩虹和霞光編織的錦繡前程;我們也有了妒忌、自卑和彷徨,感受著欲望和失落編織的情感激蕩……終于,我們走進了自己的心靈。在這個完全屬于自己的世界里,我們把自己的心靈和整個社會聯結到了一起。我們愛著微笑,愛著真誠,愛著芬芳的花草、清新的微風、柔和的月色,更愛著生命至高無上的價值和尊嚴。第一節(jié)

懂得健康價值一、健康與心理健康說到健康,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身體健康,這也是千百年來人們對健康的基本認識。《辭?!穼Α敖】怠笔沁@樣定義的:所謂健康,是指人體各器官系統(tǒng)發(fā)育良好,體質健壯,功能正常,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勞動效能的狀態(tài),通常用人體測量、體格檢查和各種生理指標來衡量。在其他一些詞典里,健康更是被簡明扼要地定義為:身體機能處于正常運轉狀態(tài),沒有疾病?!白D眢w健康”是人們經常使用的祝頌語。一、健康與心理健康所謂“未病”,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亞健康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主要指在醫(yī)院檢查、化驗查不出毛病,又自我感覺身體不舒服的情況,比如易疲勞、胃口差、難入睡等。亞健康狀態(tài)既可以向好的方向轉化恢復到健康狀態(tài),也能向壞的方向轉化發(fā)展為各種疾病。扁鵲的大哥高明之處,就在于通過預防性治療將這種亞健康狀態(tài)轉化恢復到健康狀態(tài)。在今天,人們主要通過科學的營養(yǎng)、保健和鍛煉來預防、減少亞健康狀態(tài)的發(fā)生,從而維護和促進身體健康。是不是我們的身體從不生病,體質的各項指標都達到了國家標準,也沒有亞健康狀況,就一定是健康的呢?過去,我們可以做出“肯定”的回答,但隨著現代健康科學的發(fā)展,現在這個答案就不再是“肯定”的了。早在1946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成立時就在它的憲章中對健康做了如下表述:“健康是一種在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圓滿狀態(tài),而不僅僅指沒有疾病和虛弱的狀態(tài)?!币?、健康與心理健康這個表述在當代已經得到了各國政府和民眾的普遍認可和重視。這個表述將健康的內涵從生理層面擴展到心理層面和社會層面———只有在生理和心理兩個層面都沒有問題,并且這兩個層面能協(xié)同一體地促進一個人積極適應社會生活,這樣的狀態(tài)才算是健康的。那么,什么是心理?什么樣的狀態(tài)才算是心理健康呢?首先,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或者性格,如有人活潑好動,有人安靜內斂;其次,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態(tài)度和情感,如喜怒哀樂、愛恨情仇;最后,我們每個人面對某人、某事或某物都會有一個因認知的變化而出現情緒變化的過程,如樂極生悲、愛而生恨。上述三個方面的綜合稱為心理。心理依附于感官和大腦。如果眼睛、耳朵、鼻子、皮膚等感覺器官接收到外部信息,大腦會對之做出認識和反應。如果這種認識和反應是正確的、積極的,并能帶給我們持續(xù)的愉悅,使我們能良好地適應環(huán)境、參與社會活動,那我們的心理狀態(tài)就是健康的。一、健康與心理健康當然,對于心理健康還有許多的解釋:有的認為是人們對環(huán)境能高效愉快地適應;有的認為是一種積極、豐富而持續(xù)的心理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適應良好,具有生命活力,能充分發(fā)展其身心潛能;有的認為心理健康表現為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和人格統(tǒng)一性,有行動熱情和良好的社會適應力。較為普遍的觀點是,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表現為能夠充分促進個人發(fā)揮最大潛能,能妥善地處理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關系。綜上所述,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具有以下特點:身體、智力、情緒十分協(xié)調;適應環(huán)境,人際關系良好;在學習、工作和各種社會活動中,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力,有效率;愉悅感、幸福感很強。一、健康與心理健康一、健康與心理健康張桂梅校長用她的初心和信仰譜寫了貧困山區(qū)女生教育的華章,她的身體健康狀況并不理想,但她的心理健康狀況卻始終處于一種“圓滿”的狀態(tài),猶如一盞明燈,激勵影響著這些女孩,在人生的道路上,全力以赴,奔赴前程。心理健康是身體健康的精神支柱,身體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物質基礎。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可以使生理功能處于最佳狀態(tài),反之則會降低或破壞某些生理功能而引起疾病,即所謂“積郁成疾”。而對于很多心理狀態(tài)不夠穩(wěn)定甚至是不太健康的人來說,生理缺陷、疾病,特別是痼疾,往往會使其產生煩惱、焦躁、憂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從而導致各種不正常的心理狀態(tài),乃至病態(tài)。反之,即便有嚴重的生理疾病,健康的心理也能使之樂觀堅強地面對生活,甚至獲得常人難以企及的成功。一、健康與心理健康二、心理健康的標準絕對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是不存在的。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絕大多數人都處在比較健康和不健康之間,而且人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是動態(tài)變化的。也就是說,人的心理狀況既可以從相對比較健康變得健康,又可以從相對健康變得不那么健康、亞健康,甚至不健康。因此,我們需要掌握心理健康的一般規(guī)律,通過自身的努力來維護和促進我們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人并非沒有痛苦和煩惱,即便像張桂梅、霍金這樣擁有極其強大心理能力的人,只是他們能適時地從痛苦和煩惱中解脫出來,積極地尋求改變不利現狀的途徑。他們能夠深切領悟人生沖突的嚴峻性和不可回避性,也能深刻體察人性和世事的是非善惡。他們善于學習,善于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而絕不會從狹隘自我的角度去鉆牛角尖。他們善于利用各種資源不斷地充實自己,既積極進取、創(chuàng)造價值,也善于享受美好的人生。但是,所有人都擁有像張桂梅、霍金那樣的健康心理素質是不現實的。所以,經過對無數普通人健康狀態(tài)的研究,心理學家提出了心理健康的標準,目的是希望我們能夠對照它,時常有意識地對自己有偏差的行為或狀態(tài)進行調整,從而改善心理狀態(tài)、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二、心理健康的標準二、心理健康的標準智力指人們認識、理解客觀事物并運用知識、經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思維能力、判斷力和想象力。擁有正常的智力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標準,這是從事一切活動的最基本的心理條件,是我們能夠勝任學習及工作、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適應周圍環(huán)境變化的心理保證。比如,在課堂上能否專注聽講并積極思考,能否就某一個科學原理的應用舉一反三。每個人的學習成績是不一樣的,但學習成績不能和智商畫等號。一方面是因為影響學習成績的因素非常多,如興趣、獎懲、環(huán)境等;另一方面是因為智力具有多元的指向性,比如,有的人智力更多傾向于空間想象,有的人傾向于邏輯思維,有的人傾向于語言或音樂,有的人傾向于自然探索,有的人傾向于人際關系或生存智慧。擁有正常智力的人都會充分運用自己的智力特長,在自己喜歡的領域積極進取,并樂在其中。1.智力水平正常二、心理健康的標準情緒指我們在受到某種刺激時產生的一種身心變化的狀態(tài),是人腦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產生的一種覺知和體驗。情緒的表現形態(tài)非常多,主要包括喜、怒、哀、樂等幾種。情緒穩(wěn)定樂觀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標志。喜怒無常則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心理健康者的情緒處于相對平衡的狀態(tài),對外界刺激的反應適時恰當,總體情緒傾向于愉快樂觀,積極情緒多于消極情緒。換句話說,一個人難免會因為遇到不順心的事情而神情沮喪,心理健康的人能很快走出來;反之,則會使自己長期悲觀、消極。由于心理發(fā)展不夠成熟,青年學生的情緒波動相對較大是正常的,但如果經常處于“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或者“怒發(fā)沖冠”“憂思難忘”的非常規(guī)狀態(tài),那就說明我們的心理素質可能存在某種缺陷。2.情緒穩(wěn)定樂觀二、心理健康的標準意志是一個人自覺地確定目標并支配與調節(jié)自己的行為,尤其是在遭遇挫折、困難時依然能堅持奮斗的心理過程。一個人在順境中,意志的力量和作用表現得并不明顯,但身處逆境時,就需要堅強的意志力來控制自己的行為。心理學家認為,意志是每個人內心的最高“領袖”。因為意志是我們從事各種行為的“命令”發(fā)布者和監(jiān)督者,當這些“命令”被完全執(zhí)行時,就意味著我們擁有了強大的自制力。這種能力能保證行為和思想協(xié)調統(tǒng)一,保證行為方式與所承擔的責任高度一致,保證我們在行為過程中能承受各種壓力和磨難。3.意志品質堅定二、心理健康的標準3.意志品質堅定二、心理健康的標準3.意志品質堅定二、心理健康的標準周汝昌用一生的時間朝著心中的圣殿穩(wěn)步前行,在意志的引領下,他一次次撥開云霧,在學術道路上堅定探索,在收獲生命春天的同時,也收獲了一路的風景。當我們心懷目標或者夢想時,如果沒有堅強意志力的保證,一切就都是幻想。誠如孟子所說:“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可見,意志力是多么重要。心理學家通過科學手段也說明了意志力的強弱是一個人心理是否健康、健康到什么程度的核心標尺。3.意志品質堅定二、心理健康的標準良好的人際關系是維系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條件。在社會交往過程中,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現如下:一是樂于交往、善于交往;二是在交往中能保持獨立的自我,有自知之明,舉止得當;三是在交往中能真誠待人,能深刻體悟到友愛與理解的重要;四是能客觀評價他人,懂得欣賞他人,尊重他人的權益和意見;五是積極態(tài)度(如熱情、坦誠、尊重等)遠多于消極態(tài)度(如忌妒、冷漠、猜忌等);六是在處理人際沖突時能夠有效控制內心的沖動,耐心傾聽不同的聲音,三思而行,擇善而動。4.人際關系和諧二、心理健康的標準當一個人受到外部某事、某物或者某人的刺激時,就會以某種方式做出行為上的反應。面對相同的刺激,人與人之間的反應是不一樣的。比如,有人反應強烈,有人反應平和,有人反應麻木,有人反應敏感,有人反應遲鈍,有人反應激烈。心理健康的人的反應是適度的,主要有以下四個特點:一是行為反應與特定的社會環(huán)境協(xié)調,比如討論會上自己的觀點受到質疑乃至反駁時,不生氣,不爭執(zhí),更不會反唇相譏。二是行為反應與年齡協(xié)調,比如面對老師不合理的呵斥,小學生會害怕、逃避,中學生會委屈、訴說,大學生會思考、申辯。三是行為反應與自己的角色身份協(xié)調,比如,小孩子受了委屈可以對父母耍耍小性子、撒撒嬌,但對老師就不可以這樣了。四是行為反應與所受刺激的強度協(xié)調,比如面對同學無惡意的調侃,可以一笑了之;對來自同學的惡意挑釁,則可以據理回應,以柔克剛。5.行為反應適度二、心理健康的標準行為反應是否適度,是衡量心理健康與否非常重要的指標之一。我們可能會遇到非常喜歡猜忌的人,這樣的人只要看到有人在議論什么,就會認為是在說自己的壞話,就忍不住上去理論,甚至謾罵。這種行為反應顯然是非常過分的,是異常的。反之,有的人對外部刺激的行為反應極為木然,即便你指著鼻子罵他,他也若無其事、無動于衷,這同樣是不正常的。清代小說《儒林外史》講到老儒生范進聽說自己考中舉人便不能自已,瘋瘋癲癲地跑到大街上,直到被丈人狠狠地打了一個耳光才清醒過來。這是因為長期科舉考試失敗的打擊,范進的心理已經處于病態(tài),導致了他的失常反應。當然,一個人的行為反應是否適度,不能看他一時一事的反應狀態(tài),對暫時的、偶發(fā)的激烈情緒反應不能盲目地診斷為疾病。比如,一個人在專注于重要工作的情況下,突然響起的電話鈴聲會讓他受到驚嚇,甚至憤怒地將電話機摔掉。一個身患重病的人無意聽到醫(yī)生談論他人病情的危重后果,就會聯想到自己,進而產生絕望的情緒甚至歇斯底里。當情緒恢復平靜、疾病得到治愈時,這種暫時性的異常行為反應自然會消失。但上述異常行為反應經常出現,則表明心理可能出現了某種問題。5.行為反應適度二、心理健康的標準所謂悅納自己是指一個人相信自己的存在價值,認同自己的能力特質,并在行為上表現出一種與環(huán)境和他人積極互動的心理狀態(tài)。通俗地說,就是能夠愉悅地接納自己,包括接納自己的某些缺陷,并能不斷地進行自我激勵,使自己的人生過得充實而有意義。心理健康的人通常既有自知之明,又能根據自己的情況,在接受自己、欣賞自己的前提下不斷完善自己。能夠悅納自己的人,能客觀地了解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也了解自己的性格、能力、興趣、愛好、情緒、動機等,就能在生活實踐中加強心理修養(yǎng)。相反,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的人,妄自菲薄、沮喪自卑的人,孤芳自賞、顧影自憐的人都不是心理健康意義上的悅納自己的人。6.能夠悅納自己二、心理健康的標準社會適應是指一個人為了更好地生存,能夠在心理、生理以及行為等方面對所處社會環(huán)境進行匹配性改變,“入鄉(xiāng)隨俗”說的就是這個意思。當我們突然處于一個全新的環(huán)境時,大都會面臨諸多新的挑戰(zhàn),這時,心理健康的人往往能較快地在新的環(huán)境中找到新的關注點和生長點并且努力適應;當社會環(huán)境出現一些對自己來說是不利的負面變化時,心理健康的人會不斷調整自己對現實的期待和態(tài)度,主動調整自己的行為目標和行為方式,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言行和心理狀態(tài)與社會環(huán)境保持協(xié)調。7.社會適應良好二、心理健康的標準7.社會適應良好三、心理健康的意義人的心理活動和生理活動是密切相關、相互依存的,不存在無生理活動的心理活動,也不存在無心理活動的生理活動。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礎,而心理健康反過來又能促進生理健康。研究表明,人體內有一種最能促進身體健康的力量,就是良好的情緒。一個人如果善于調節(jié)情緒,經常保持心情愉快,可以達到未雨綢繆、無病防病、有病易治的效果。醫(yī)學家們也發(fā)現,有許多疾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和不良的心理因素有關。例如,神經性皮炎、消化性潰瘍、失眠癥等。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的關系由此可見一斑。身與心之間連接要通過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1.心理健康是身體健康的保證三、心理健康的意義1.心理健康是身體健康的保證三、心理健康的意義心理健康的人能夠面對現實,對未來充滿希望,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能夠腳踏實地,不做不切實際的幻想;對社會上的不良現象,能正確認識并積極調節(jié)自己的行為反應。反之,如果心理不夠健康甚至有一定的心理障礙,不但會影響我們對社會道德規(guī)則的認識,還容易受社會不良現象的影響,形成不良的價值判斷標準和行為方式。比如,一些攀比、妒忌心理較強的同學,就容易排斥、中傷、挑釁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強的同學,以顯示自己的“存在”和“強大”;而一些自傲或自卑心理較強的同學,則容易遠離集體、漠視他人、處事極端。極少數心理狀態(tài)很不健康的人,甚至會無視道德規(guī)則,嚴重的還會走上犯罪道路。2.心理健康影響著道德品質的形成與發(fā)展三、心理健康的意義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里特說:“如果沒有心靈的健全,智慧就難以表現,文化無從施展,力量不能戰(zhàn)斗,財富變成廢物,知識也無法利用?!苯】凳侨松谝回敻?。對我們青少年學生來說,心理健康就更是學業(yè)成就、事業(yè)成功、生活快樂的基礎。心理健康的人,對事物都會有敏銳的觀察、判斷能力,能客觀地做出正確選擇,并付諸行動;對經歷過的事物,有良好的記憶,能不斷擴大和積累經驗;能掌握事物的本質,并在科學認識的基礎上,形成對事物和工作積極的態(tài)度和豐富、深厚的情感,從而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些人雖身患疾病或身體有缺陷,但他們的心理是健康的,因此能坦然接受命運的挑戰(zhàn),甚至能取得常人難以企及的成就。3.心理健康能積極提升學習、工作、生活的質量和效率三、心理健康的意義3.心理健康能積極提升學習、工作、生活的質量和效率三、心理健康的意義在命運的磨難面前,展露脆弱還是堅強,張海迪給了我們答案。在病痛的折磨中,她從來沒有失去過希望,做到了連許多正常人都無法做到的事情。人之所以強,首先是相信自己強。那些擁有強大的內心并努力奮斗的人,沒有什么可以阻止他前進,即使身處絕境,同樣坦然面對,矢志前行。3.心理健康能積極提升學習、工作、生活的質量和效率三、心理健康的意義《荀子·富國》說:“人之生不能無群?!蔽覀兠恳粋€人都是作為社會的一員而存在的,不可能沒有人際交往。人在交往過程中,必須相互協(xié)作,相互支持,相互關照,這就需要和諧的人際關系。心理健康的人,往往都能獲得令人滿意的人際關系;而心理問題較多的人的人際關系就不會那么和諧,矛盾也就不可避免,有時甚至難以調和。我國心理學學者易法建等,就高中階段學生“人際排斥”因素對853名高中生做了調查,結果發(fā)現,導致人際排斥的主要原因依次是:性格不好,興趣、想法不同,道德品質差,自傲、不合群。黃希庭等學者在專門研究了所謂“嫌棄型”學生后,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表1-1是一個55人的班級對“嫌棄型”學生人格品質的評價表,百分比顯示了這些品質令人討厭的程度。4.心理健康程度制約著人際關系的和諧程度三、心理健康的意義4.心理健康程度制約著人際關系的和諧程度三、心理健康的意義以上所列舉的一系列人格品質,絕大多數是由于心理問題導致的。由此可知,心理健康與人際關系有著不可分割、千絲萬縷的天然聯系。我們可以對照上表做一個自我評估,努力遠離表內所列的不良人格品質,爭做一個被人接受和喜歡的人。4.心理健康程度制約著人際關系的和諧程度第二節(jié)

做心理健康人01海倫·凱勒有一句名言:“我的身體雖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就讓我的心超脫我的軀體走向人群,沉浸在喜悅中,追求美好的人生吧!”人生是美好的,但美好的人生不會從天上掉下來,也不會因為上天的特別眷顧而恩賜于我們。和海倫·凱勒比,我們擁有更健康的身體,但未必擁有她那樣健康而堅強的心靈。就像平日我們的身體會感冒發(fā)燒一樣,我們的心靈也會時常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當我們認識到心靈是美好的眼睛、幸福的階梯、快樂的源泉時,讓我們行動起來,做一個讓心靈充滿陽光的人吧。一、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1)生物遺傳因素。生物遺傳因素的影響主要有遺傳因素、病菌或病毒感染、腦外傷或化學中毒,以及嚴重軀體疾病或生理機能障礙等。1)遺傳因素。人的心理活動是不能遺傳的。但是,一個人作為身心兼?zhèn)涞恼w,與遺傳的關系又是十分密切的,特別是一個人的軀體、氣質、智力、神經過程的特點等,受遺傳的影響更為明顯?,F代醫(yī)學研究表明,精神病患者家族中,患精神心理行為異常的人占相當大的比例,這提示遺傳的傾向明確。2)病菌或病毒感染。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傳染病,如斑疹傷寒、流行性腦炎等,通過病菌、病毒損害神經組織結構而導致器質性心理障礙或精神失常,可以阻礙心理的發(fā)展,造成心智發(fā)展的障礙。1.內在因素一、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1)生物遺傳因素。生物遺傳因素的影響主要有遺傳因素、病菌或病毒感染、腦外傷或化學中毒,以及嚴重軀體疾病或生理機能障礙等。3)腦外傷或化學中毒。由于種種原因造成的腦震蕩、腦挫傷等都可以導致意識障礙、遺忘癥、人格改變等心理問題或心理疾病。有害化學物質侵入人體,將損害中樞神經系統(tǒng),并能導致心理障礙或精神失常。4)嚴重軀體疾病或生理機能障礙。這方面的影響也是造成心理障礙或精神失常的原因之一。例如,一個人的甲狀腺機能混亂或亢奮,往往會出現敏感、暴躁、易怒、情緒沖動、自制力減弱等心理異常表現;5-羥色胺(5-HT)等多種神經遞質的產生或功能障礙導致情緒障礙。生理有殘疾的人,往往更容易產生自卑、焦慮、恐懼、強迫、自閉等嚴重的心理問題。1.內在因素一、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1.內在因素電視劇的劇情雖然是虛構的,但劇中安迪的心理問題具有較強的典型性以及客觀科學的依據———生物遺傳因素確實能夠誘發(fā)心理問題、心理障礙甚至精神疾病。一、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1.內在因素(2)心理活動因素。心理活動即心理狀態(tài)。一個人的心理狀態(tài)一旦形成,就會影響以后的心理發(fā)展和變化。心理活動因素主要包括認知因素、情緒因素和人格因素等。1)認知因素。認知指人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活動。認知的過程就是對各種信息的獲得、儲存、轉換、提取和使用的過程。比如我們學習某門理工類課程,首先要弄懂一些基本的概念、公式、原理,并把它們記在腦子里,等我們做習題時,需要通過從大腦倉庫中選擇相應的知識來解題。因此,認知的因素主要有感知、注意、記憶、想象、思維、言語及執(zhí)行功能等。我們每個人都具有各種認知的因素。這些認知因素的發(fā)展和相互間的關系可能是協(xié)調的,也可能是不協(xié)調的。一旦某一認知因素發(fā)展不正常或某幾種認知因素之間的關系失調,就會導致心理矛盾和沖突。這會使人感到緊張、煩躁和焦慮,如果這種狀況長時間不能得到改善和消除,則可能造成較為嚴重的心理偏差或心理障礙。例如,有的同學由于沒有掌握好某門課程的基礎知識,使該課程的深入學習受到影響,在多次努力卻失敗后,就容易產生厭學心理,甚至最終放棄學習。一、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1.內在因素(2)心理活動因素。心理活動即心理狀態(tài)。一個人的心理狀態(tài)一旦形成,就會影響以后的心理發(fā)展和變化。心理活動因素主要包括認知因素、情緒因素和人格因素等。2)情緒因素。人的情緒體驗是一個人機體生存和社會適應的內在動力,是維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一般地講,穩(wěn)定而積極的情緒狀態(tài)使人心境愉快、安定,精力充沛、應激適度,身體舒適、有力;相反,經常波動而消極的情緒狀態(tài)則往往使人心境壓抑、焦慮,精神渙散、失控,身體衰弱、無力。3)人格因素。人格因素包括性格、氣質、能力等。人格因素是心理活動的核心,它對一個人的心理健康影響最大。例如,同樣一種生活挫折,對不同人格的人,影響程度完全不同。有的人可能無法承受或消極應付,從此自暴自棄;有的人則接受現實,正視挫折,加倍努力,奮發(fā)圖強。研究表明,一些特殊的人格特征往往是導致心理疾病的基礎。例如,謹小慎微、求全求美、優(yōu)柔寡斷、敏感多疑、心胸狹窄、苛求自己等強迫性人格特征,很容易導致強迫性神經癥;易受暗示、耽于幻想、情緒多變、容易激怒、自我中心、自我表現等特殊人格特征,很容易導致癔癥;某些人格缺陷嚴重的人,不但會因為一些內外因素的刺激而產生心理障礙,有時甚至會使身體健康受到危害。一、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1.內在因素一、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2.外在因素(1)家庭因素。對處于青春期的我們來說,身心健康受家庭的影響很大。不良家庭環(huán)境因素容易造成家庭成員的心理行為異常。這些因素主要有:家庭主要成員不全,如父母去世、父母離異或分居、父母再婚等;家庭關系緊張,如父母關系、父母子女關系、兄弟姐妹關系不和諧,使家庭氛圍冷漠、矛盾沖突頻繁等;家庭教育方式不當,如專制粗暴、強迫壓服,或溺愛嬌慣、放任自流等;以及家庭變遷,出現意外事件等。(2)學校因素。學校是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因此學校生活對我們的身心健康影響極大。學校因素主要有學校的教育環(huán)境、學習環(huán)境、生活環(huán)境,以及師生關系、同伴關系等。這些環(huán)境因素,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例如,常見的學習負擔過重、教育方法不當、師生情感對立、同學關系不和等問題,都會造成心情壓抑、精神緊張,如果調適不及時,就容易造成心理失調甚至心理障礙。一、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2.外在因素(3)社會因素。社會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社會關系等。這些因素對一個人的生存和發(fā)展起著決定作用。其中,社會生活中的種種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為,會嚴重毒害廣大青年學生的心靈。社會生活矛盾、沖突、競爭等現實也會加重我們內心的矛盾沖突,從而影響身心健康。一、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2.外在因素(4)其他因素1)單調、重復的工作和學習活動。長期從事某項單調、重復的工作,學習某些單調乏味的材料,容易產生乏味心理,從而失去對工作、學習內容的興趣,甚至還會出現厭惡感。2)工作、學習的環(huán)境和條件的變化。人們在熟悉的環(huán)境中工作、學習,往往會應付自如,性情開朗,工作、學習的效率高。但是,一旦工作、學習環(huán)境發(fā)生比較劇烈的變化,少數人就會出現某種不適應感。心理反應主要表現為在新的環(huán)境中與新的同伴相處困難,并且不能很快調整自己,從而降低了工作、學習效率,這會加劇這種不良心理反應,造成惡性循環(huán)。一、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2.外在因素(4)其他因素3)人際關系緊張。有的人缺乏較好地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人際關系緊張,導致常常產生憤怒、不安、憂慮、失望等不良情緒。4)突發(fā)生活事件。突患重病或其他無法預知的突發(fā)性生活事件會給人造成心理上的創(chuàng)傷。5)長期應激。工作、學習等活動導致人的精神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狀態(tài),并且得不到松弛。比如考試前夕的緊張復習,容易引起生理機能和心理功能平衡的失調。了解以上關于影響人的心理健康的內外因素,使我們更加清楚地注意到影響自己的各種不利因素的存在,并能夠及時排除或減弱它們對自己的負面影響,從而更好地維護自己的心理健康。一、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2.外在因素要樹立正確的心理健康意識,經常自查我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如果你出現明顯而持續(xù)的情緒異常,比如情緒低落、易怒等,同時伴隨成績下滑或睡眠等問題,請尋求心理老師或專業(yè)機構的幫助。二、心理問題、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心理出現問題是在正常人中常見的一種心理亞健康狀態(tài),也就是心理“感冒”。心理問題通常由個人心理素質(如過于好勝、孤僻、敏感等)、生活事件(如工作、學習壓力大,被批評、婚戀挫折等)、身體不良狀況(如長時間勞累、身體疾病)等因素所引起。它的特點有:(1)時間短暫。一般在一兩周以內能得到緩解。(2)損害輕微。處于此類狀態(tài)的人一般都能完成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只是感覺到的愉快感小于痛苦感。“很累”“沒勁”“不高興”“應付”是他們常說的詞匯。(3)能自己調整。大部分人通過自我調整,如休息、聊天、運動、釣魚、旅游、娛樂等放松方式能使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得到改善。小部分人的這種狀態(tài)如果長時間得不到緩解則可能發(fā)展為心理障礙。1.心理問題二、心理問題、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1.心理問題二、心理問題、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1.心理問題法拉第的身體不適就是比較典型的心理“感冒”,之所以能夠很快康復,與其說是醫(yī)生的高明,不如說是其能夠找到病源所在,善于自我調理。二、心理問題、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1)不協(xié)調性。其心理活動的外在表現與其生理年齡不相稱或反應方式與常人不同。例如,成年人表現出幼稚狀態(tài)(停滯、延遲、退縮),即“老不更事”;青少年出現理性的成人行為(不合理的超前發(fā)展),即“少年老成”;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方式異常(偏離),如“一反常態(tài)”“呆若木雞”等。(2)針對性。處于此類狀態(tài)的人往往對障礙對象有強烈的心理反應(包括思維及動作行為),而對非障礙對象可能表現很正常。比如電視劇《歡樂頌》中的安迪,只要有人(無論誰),也無論有意或無意,一提起她的身世或相關話題,就立刻因感到緊張、排斥他人而不能自已。(3)損害社會功能。當事人不能按常人的標準完成某項(或某幾項)社會性活動,如社交恐懼者不能完成社交活動,性心理障礙者難以與異性正常交往。(4)需求助于心理醫(yī)生。大部分這類人不能通過自我調整和非專業(yè)人員的幫助而解決問題。心理醫(yī)生的干預是必需的。2.心理障礙二、心理問題、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2.心理障礙二、心理問題、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2.心理障礙二、心理問題、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1)強烈的心理反應?;颊呖沙霈F思維判斷上的失誤,思維敏捷性下降,記憶力下降,頭腦有黏滯感、空白感,有強烈的自卑感及痛苦感,精力不濟、情緒低落、緊張焦慮、行為失常(如重復動作、動作減少、退縮行為等)、意志減退。(2)明顯的軀體不適。中樞控制系統(tǒng)功能失調可引起所控制的人體各個系統(tǒng)功能失調:食欲不振、腹部脹滿、便秘或腹瀉、心慌、胸悶、頭暈、軀體平衡能力降低(如走路不穩(wěn))等。(3)損害社會功能或自覺痛苦無法擺脫?;颊卟荒芑蛎銖娡瓿善渖鐣顒?缺乏輕松、愉快的體驗,痛苦感極為強烈,“哪里都不舒服”“活著不如死了好”往往是他們真實的內心體驗。(4)需要心理治療。患者一般不能通過自身調整和非專業(yè)醫(yī)生的治療而康復。心理醫(yī)生對此類患者的治療一般采用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相結合的綜合治療手段。在治療早期通過情緒調節(jié)藥物快速調整情緒,中后期結合心理治療解除心理障礙,并通過心理訓練達到社會功能的恢復,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3.心理疾病二、心理問題、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3.心理疾病一個重要的心理規(guī)律是,無論多么痛苦的事情,即使你刻意逃避,它總歸是在那里。你只有去勇敢地面對它、化解它、超越它,最后才有可能和它達成和解。如果你自己暫時缺乏力量,你可以尋找?guī)椭?尋找親友的幫助,或尋找專業(yè)的幫助。這個過程的確辛苦,但能從被動變?yōu)橹鲃?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了。因為只有全然地看見它,深入地覺察它,最后才能溫柔地療愈它。三、心理健康維護與心理咨詢(1)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行為規(guī)范,即習慣化了的生活活動形式。古羅馬的諺語“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體魄”闡釋了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的關系。健康的體魄得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并給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基礎。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起居有常,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一日三餐,膳食營養(yǎng)平衡,每天堅持吃早餐;控制體重,讓體重指數保持在正常水平;堅持適量運動,在喜歡的運動項目中感受鍛煉帶來的愉悅。(2)講究精神衛(wèi)生。一是要注意用腦衛(wèi)生。主要指勞逸結合,有張有弛,避免大腦過度疲勞,特別要保證每天都有充足的睡眠,以使勞累一天的大腦有一個及時而有效的恢復過程。二是要避免或減少心理失調狀況的發(fā)生。一旦有問題應及時尋求心理咨詢師、心理醫(yī)生或精神科醫(yī)生的幫助,以便盡快消除可能發(fā)生的心理失調或精神疾患。1.心理健康維護三、心理健康維護與心理咨詢1.心理健康維護三、心理健康維護與心理咨詢(3)增強情緒的自我調控能力,及時排除各種不良情緒。每個人都會有不良情緒的產生,沒有例外。但不良情緒具有兩面性,一面是有利于我們?yōu)檫m應環(huán)境的刺激而斗爭,提升我們的心理適應能力;另一面是不良情緒常以強烈的激情狀態(tài)或持久的惡劣心境出現,容易導致我們的意識模糊、精神頹喪、意志消沉,以及觀察力和判斷力下降,意志行為受到擾亂。(4)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人總是按照既有的人格來觀察外界事物,思考問題,產生相應的態(tài)度和情緒體驗,同時對外界環(huán)境刺激采取一定的對應策略及行為反應。健全的人格有助于人們正確地評價客觀事物,采取恰當的態(tài)度,體驗正常的情緒,做出合理的行為反應,有效地適應社會生活環(huán)境。(5)積極參加社會活動,擴大人際交往的范圍。與人和諧地交往可以得到更多的社會支持,滿足我們的歸屬感和安全感。當遇到困難時,良好的人際關系可以增強我們的信心和力量,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心理危機發(fā)生的可能。1.心理健康維護三、心理健康維護與心理咨詢1.心理健康維護三、心理健康維護與心理咨詢1.心理健康維護三、心理健康維護與心理咨詢(1)心理咨詢的含義。心理咨詢是指具有資質的專業(yè)人員運用心理學的原理和方法,給咨詢者以啟發(fā)、指導和幫助的過程。心理咨詢可以幫助自感有心理問題的人在認知、情感、行為模式上有所變化,解決其在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出現的心理問題,使其更好地適應環(huán)境,改善、保持、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咨詢可以分為以下兩大類型:1)發(fā)展心理咨詢。在個人成長的各個階段,比如為了適應新的環(huán)境,為了承受工作壓力,為了克服性格弱點等所進行的咨詢。2)健康心理咨詢。一個精神正常的人,因挫折或其他刺激而產生焦慮、緊張、恐懼、抑郁等情緒問題時所進行的咨詢。2.心理咨詢三、心理健康維護與心理咨詢(2)正確認識心理咨詢。現實生活中,常出現這樣的情景:當我們迫切需要找一個人傾訴心中的煩惱、不快時,舉目四望,思前想后,竟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對象?;蛘咦约赫J為沒有知心的朋友,或者不愿讓別人哪怕是最親近的人知道自己內心的隱痛,或者不想讓父母徒增擔憂……但我們的困惑、憂慮、恐懼、孤獨、壓抑、失望、悲傷……迫切需要訴說,需要宣泄,需要安撫,需要指導,需要幫助。這種情況下,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或心理咨詢熱線就是我們最好的選擇。2.心理咨詢三、心理健康維護與心理咨詢2.心理咨詢三、心理健康維護與心理咨詢(2)正確認識心理咨詢。心理咨詢在我國也有了長足的發(fā)展,但人們對心理咨詢的認識還存在許多偏差和誤區(qū)。1)只有心理異?;蛴行睦砑膊〉娜瞬胚M行心理咨詢。其實,心理咨詢關注的大多數是有小問題的正常人,甚至自認為心理很健康的正常人都可以去咨詢。2)只有弱者才進行心理咨詢。其實,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生活中,每個人總會在某些時候、某些方面遭遇某種困惑,哪怕是學習成績名列前茅也可能會引發(fā)某種煩惱。我們需要傾訴、宣泄、排解,這與我們是否“強大”沒有關系。2.心理咨詢三、心理健康維護與心理咨詢(2)正確認識心理咨詢。心理咨詢在我國也有了長足的發(fā)展,但人們對心理咨詢的認識還存在許多偏差和誤區(qū)。3)心理咨詢“無用論”。這種觀點認為,心理咨詢只不過是與人聊天,況且聊的內容、道理誰都明白,誰都會講,只是事情放在自己身上就不知該怎么辦了。咨詢幾次后沒有明顯效果,就認為心理咨詢也就那么回事,解決不了什么問題,所以心理咨詢沒什么用處。4)心理咨詢“萬能論”。把心理咨詢“神秘化”,認為無論什么事都可以通過咨詢得到解決,希望從咨詢師那里得到“靈丹妙藥”,并且“藥到病除”,自己卻不愿付出更多的努力。心理咨詢既不是“無用的”,也不是“萬能的”。心理咨詢的本質是心理咨詢師“助人自助”,只有雙方相互信任、配合默契,才能夠達到心理咨詢師和咨詢者共同的預期。2.心理咨詢三、心理健康維護與心理咨詢(2)正確認識心理咨詢。2.心理咨詢三、心理健康維護與心理咨詢(2)正確認識心理咨詢。2.心理咨詢三、心理健康維護與心理咨詢(3)心理咨詢的方法。如果要去心理咨詢,可先問自己兩個問題:冷靜分析一下,對自己目前的處境滿意嗎?自己愿意付出一定的代價,盡力在某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自己嗎?如果我們的回答是肯定的,我們才會有強烈的、主動尋求心理咨詢師幫助的愿望,才能在心理咨詢中,積極主動地敞開心扉,傾吐心聲,提供真實情況,和心理咨詢師一起談心、討論、分析,認清問題的本源,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并按照心理咨詢師的建議和要求去落實這個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心理咨詢是一個過程,它需要心理咨詢師運用心理學的原理、方法和技術,按照一定的步驟對咨詢者進行引導和幫助。咨詢者不能對咨詢效果急于求成。2.心理咨詢三、心理健康維護與心理咨詢(3)心理咨詢的方法。有時候心理咨詢的效果不好,或者根本沒有效果,其可能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咨詢者沒有按照心理咨詢師的要求去做;二是咨詢關系不匹配———心理咨詢師都有自己的特長,如果咨詢的內容不是該心理咨詢師所擅長的,咨詢效果就不會明顯,這時應終止咨詢,尋找更為合適、匹配的心理咨詢師。心理咨詢過程中,咨詢者盡可暢所欲言,因為為咨詢者“保密”是心理咨詢師必須遵守的職業(yè)規(guī)范,除非心理咨詢師事先說明“保密例外”事項,并獲得咨詢者的同意。心理咨詢的主要形式是心理咨詢師與咨詢者面對面咨詢,這種形式的特點是私密性最強,互動性最好,效果最佳。當然,我們也可以選擇網絡視頻咨詢、信函咨詢、電話咨詢,雖然使用便利,但交流的信息有限,互動性差,效果相對較弱。對此,咨詢者應根據自己的情況和需要進行選擇。2.心理咨詢四、敬畏生命,熱愛生活這個世界豐富多彩。生活有什么呢?有探究生命起源的科學,有改變人類生活的各種發(fā)明,有偉大的思想巨著,有令人陶醉的音樂,有旖旎動人的自然風光……。生活中有很多的神奇與美好。生活還有什么呢?有瑣碎的家長里短,有突如其來的意外,有難以自抑的欲望,有失去至親的痛苦……。生活中交織著希望和失望,幸運與挫折,快樂和悲傷,求索與艱辛。有的人在生活中獲取力量和尊嚴,也有人在生活中迷失自己甚至放棄自我。我們怎樣對待生活,生活就怎樣對待我們。1.對生活的熱愛四、敬畏生命,熱愛生活1.對生活的熱愛只有傾注了熱愛的事物才顯得更有意義。生活的美,正在于我們的投入程度。當你全心全意去投入,自然而然地去感受后,你和這個世界的關系就會變成人生的養(yǎng)料,讓我們的生命變得更充盈、更美好。四、敬畏生命,熱愛生活(1)生命安全。對于每一個人來說,生命只有一次。我們對自己的身體安全和心理健康都負有責任。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對交通安全、財物安全、食品安全等關乎我們衣食住行的內容都應有基本的安全意識。在突發(fā)狀況下,比如疾病、火災、地震、人身受到侵犯等狀況下,如何自救或將損失降為最低,安全技能的學習與訓練至關重要。我們要保證生命的存在和安全,才能實現生命的價值與意義。(2)生命成長。對生命的認識不僅在于對生命的保護,還在于生命的意義。我們的心靈與身體一樣,也在迅速地吸收生活的給養(yǎng),關乎學習、情緒、社交等方方面面的內容。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建構自己的社會角色,遵守社會秩序,樹立個人的道德價值觀,增強生活的信心和社會責任感,理解生活的意義,形成積極的生命觀,培養(yǎng)一種獨立自主的思想意識,最終使自己能在各種不同的情況下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2.對生命的敬畏四、敬畏生命,熱愛生活2.對生命的敬畏四、敬畏生命,熱愛生活(3)生命的態(tài)度與情感。冰心說:“假如生命是乏味的,我怕有來生;假如生命是有趣的,我今生已是滿足了?!鄙畹念伾Q于我們對待它的態(tài)度。熱愛生活,關愛生命,不僅是對自己生命的關懷、責任和尊重,還是對他人以及自然界一切生命的關懷、責任和尊重。我們發(fā)自內心對于生活的熱情和感情,對于生命的尊重和敬畏,驅動著我們自我悅納和與人為善,激發(fā)我們承擔命運的勇氣和關愛他人的溫情。(4)生命價值。我們的生命有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自然生命來自物質世界,精神生命來自人類歷史文化的精神沉淀。在我們的生命過程中,感悟生活,學習成長,讓我們經受文化的洗禮,獲得精神的愉悅。我們挖掘生命的潛能,形成自己的精神世界和人生價值,這種內在的有意識的生命所驅動的力量,可以創(chuàng)造生命的精彩和奇跡。2.對生命的敬畏四、敬畏生命,熱愛生活2.對生命的敬畏四、敬畏生命,熱愛生活史鐵生淡然了生與死,而且還如此快樂地活著。他改變了自己的思想,最終改變了生命的價值。2010年12月31日凌晨3點46分,史鐵生因突發(fā)腦出血在北京宣武醫(yī)院經搶救無效去世。根據其生前遺愿,他的脊椎、大腦將捐給醫(yī)學研究,他的肝臟將捐給需要的患者。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寫作與他的生命完全連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寫作之夜”,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的《病隙碎筆》作為2002年度中國文學最為重要的收獲,一如既往地思考著生與死、殘缺與愛情、苦難與信仰、寫作與藝術等重大問題,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場、如何活出意義等這些普遍性的人生課題。當一些作家在消費主義時代里放棄面對人的基本狀況時,史鐵生卻居住在自己的內心,仍舊苦苦追索人之為人的價值和光輝,仍舊堅定地向存在的荒涼地帶進發(fā),堅定地與未明事物做斗爭,這種勇氣和執(zhí)著,深深地喚起了我們對自身所處境遇的警醒和關懷。2.對生命的敬畏四、敬畏生命,熱愛生活作家韓少功這樣評價史鐵生:他是一個生命的奇跡,在漫長的輪椅生涯里至強至尊,一座文學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當代精神的高度,一種千萬人心痛的溫暖,讓人們在瞬息中觸摸永恒,在微粒中進入廣遠,在艱難和痛苦中卻打心眼里寬厚地微笑。什么是生活?誠如米蘭·昆德拉所說,“生活是一棵長滿可能的樹?!蔽覀儗Υ畹膽B(tài)度,反映我們的人生價值取向。一個心智健康的人應該是富有生活情趣的,珍惜時間,敬畏生命,在生命的每一天里,積極向上,樂此不疲。2.對生命的敬畏四、敬畏生命,熱愛生活2.對生命的敬畏四、敬畏生命,熱愛生活四、敬畏生命,熱愛生活第二章

了解真實自我第二節(jié)

自我意識偏差第一節(jié)

自我意識覺醒第三節(jié)

自我意識完善01“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天空海闊,要做最堅強的泡沫。我喜歡我,讓薔薇開出一種結果。孤獨的沙漠里,一樣盛放的赤裸裸。”這首名為《我》的歌曲,唱出了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也唱出了每個人對想要扮演的角色以及人生的不同態(tài)度。我們會經常這樣思考:我是誰?我的性格是什么?我的興趣是什么?我的優(yōu)勢是什么?我有什么樣的發(fā)展空間和機會?我希望自己成為什么樣的人?……這類問題讓我們不斷地認識、審視并且塑造自己。關于認識自己這件事,越早開始越好。這樣我們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也可以更好地成就自己。第一節(jié)

自我意識覺醒一、自我意識的概念生理的我是我們對自己身體、生理狀態(tài)的認識、體驗和愿望,如身高、體重、容貌,以及溫飽感、舒適感等。1.生理的我一、自我意識的概念心理的我是我們對自己的心理活動、個性特點、心理品質的認識、體驗和愿望,如意志、能力、性格、興趣、情緒等。2.心理的我一、自我意識的概念社會的我是我們對自身與他人、家庭、集體及外界環(huán)境等各種客觀事物關系的認識、體驗和愿望,如自己在家庭、集體中的地位,對他人的影響力,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等。對這三方面內容的描述或認識構成了我們對自己的具體認知。好比參加體育競賽時,我們能夠意識到自己擅長哪項運動。因為清楚知道自己的生理狀態(tài),是耐力足夠好還是彈跳力足夠棒(長跑還是跳遠);知道自己在團隊或集體中的價值和意義,比賽的成績將為集體帶來榮譽,能夠體會到勝利的喜悅或失敗的沮喪等。自我認識和評價并不是自我意識的全部,當我們對自身各個方面的狀態(tài)有了清晰的認識后,更重要的是能認識到自己在生活、工作、學習中有什么目的、計劃和行動,以及為什么要這樣做而不那樣做,這樣做的結果將是怎樣,應如何調節(jié)自己的行動等,這些內容才是自我意識的本質。3.社會的我一、自我意識的概念3.社會的我二、自我意識的內涵日常生活中,我們一般通過以下三個途徑來實現自我評價。(1)通過主動關注和探索自我來實現對自我的認識和評價。這種評價,在實施過程中實際上有兩個“我”存在著:一個是在觀察、體驗自己的“我”,另一個則是被自己觀察、體驗的“我”。心理學上把前者叫作“主我”,把后者叫作“客我”。好比一個人照鏡子,看著鏡子的那個人是“主我”,而鏡子里那個被自己看的人是“客我”。我們照鏡子時,會對鏡子里的自己進行認識、評價,就會產生一定的心理體驗。比如感覺自己胖了,身材走樣了,心里就會不舒服,進而自覺或不自覺地產生“減肥”或“不減肥”的想法。1.自我評價二、自我意識的內涵日常生活中,我們一般通過以下三個途徑來實現自我評價。(2)通過比較來實現對自我的評價。這個比較,可以是縱向的自我比較,就是將現在的自己與過去的自己做對比;也可以是橫向的比較,就是將自己與他人比較。在與他人比較時,我們選擇的比較對象會傾向于那些與自己條件相當、背景類似的人,因為大致相同條件下的對比會讓我們覺得更具有可比性。通過比較,我們會加深對自身特點的認識,對比較結果容易產生認同感。1.自我評價二、自我意識的內涵日常生活中,我們一般通過以下三個途徑來實現自我評價。(3)根據周圍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來進行自我評價。比如,老師的評價、同學的評價、朋友的評價等。這些評價可以是直接的,可以是間接的,但更多的是他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所隱含的評價因素,這就需要我們每個人自己去體驗、體會了。我們通過外在評價進而轉向自我的內在評價。生活中,有的人在得到外界的充分肯定后,容易將自己看成是有價值的、優(yōu)秀的、令人喜歡的,這樣的評價可以促成我們的自尊與自信的建立。當然,如果一個人被夸贊得只關注自己的優(yōu)點,甚至覺得別人的一切都不如他時,則容易產生自以為是的、不友好的、自負的心理狀態(tài)。同樣,如果一個人經常接收到的是外界的負面評價,則可能對自己產生一無是處的、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進而否定自己、喪失信心。所以,如何綜合各種因素進行客觀合理的自我評價,是自我意識最重要的內涵。1.自我評價二、自我意識的內涵1.自我評價勤于自省,善于發(fā)現自身不足并及時修正,不被贊譽沖昏頭腦,不放松對自己的要求,也許正是這位國畫大師成功的真正原因。二、自我意識的內涵生活中的我們不停地接收外界信息,接觸不同的人或事,情緒隨外界的影響而變化,產生諸如喜悅、得意、自信、自滿、自卑、悲傷等不同的情感體驗。這些體驗的產生實際上反映了主體我的需要與客體我的現實之間的關系?!爸黧w我”指主觀上認為可以實現的自我,也就是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客體我”指的是現實情況下的真實自我。如果客體我滿足了主體我的要求,就會產生積極肯定的自我體驗,反之,則會產生消極否定的自我體驗。比如,這學期期望自己所有的學習科目成績都為優(yōu),但體育科目剛及格,期望的全優(yōu)成績與現實有一門成績僅僅是及格的落差,會讓人產生傷心、遺憾、悔恨的情感體驗;若期望全優(yōu)且實現了,則會讓人產生自尊、自信、喜悅的感受。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在豐富而復雜的自我體驗中,自尊是最重要的成分。一個人自尊程度的高低,對于我們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自我體驗二、自我意識的內涵2.自我體驗二、自我意識的內涵自我控制指個體在沒有外界監(jiān)督的情況下,能調節(jié)、控制自己的行為,克制自己的沖動或欲望從而堅持不懈地保證更遠大目標的實現。一個人自控能力的高低反映了自我意識的成熟程度。自我控制是個體調節(jié)主觀我與客觀我、調節(jié)個體與外界環(huán)境的理性力量。我們在自我認識的基礎上,實現對自身行為與思想言語的控制,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心理品質和行為特征。比如,為實現一個既定的學習目標,我們認識到自己哪些方面的知識是薄弱的,需要再鞏固再練習,并且能夠潛心專注于學習過程,而不是動輒就放棄學習,說明我們具備良好的自省力、自控力和堅定的意志。在這個過程中,客體我與主體我之間經過分析、比較、反省、行動,我們就會不斷提升自我意識水平。3.自我控制二、自我意識的內涵3.自我控制二、自我意識的內涵這個實驗表明,那些能等待并最后吃到兩顆軟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時期仍能等待機遇而不急于求成,他們具有一種為了更大更遠的目標而犧牲眼前利益的能力,即自控能力。換句話說,能等待的那些孩子的自我控制水平要高于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所以,我們在塑造或成就更好自我的過程中,要學習客觀看待自己,時常體驗積極的自我,對自己嚴格一點,堅定地為長遠目標不懈努力,并有意識地培養(yǎng)自我控制的能力,讓自我的這種體察、更新和完善成為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那么,相信這樣的我們終會成長為讓自己更加喜歡的自己。3.自我控制二、自我意識的內涵3.自我控制三、自我意識的作用我們的認知過程不論感覺、知覺、記憶,還是思維、想象等,都由于自我意識的存在而更加自覺、更加合理、更加有效。自我意識的成熟水平,決定我們在認識過程中如何選擇和運用更好的策略,它的影響,不僅僅體現在對外部世界的感覺、知覺、記憶、思維和想象,還有對自身認識過程本身進行的分析、監(jiān)督和調整。具備良好自我意識水平的人,對于外部或內部世界的認知過程都更準確、更完善。1.自我意識能提高認識能力三、自我意識的作用自我意識讓我們意識到“自我”的獨一無二、與眾不同,但有時會讓人產生“孤獨”的感覺。比如,體驗到自尊的需要,與自尊相聯系的“自卑”“自負”等心理體驗會發(fā)生。在“自我意識”的過程中,如果我們時常感到“內在”的自我和“外在”的行為有種種矛盾或沖突,就會產生“苦悶”“彷徨”等情緒體驗。這些消極的自我意識,不僅惡化我們內心的情感體驗,也會最終影響我們的心理健康。2.自我意識直接影響心理健康程度三、自我意識的作用意志力以確定的行為目的為開端,為我們完成既定行為、實現行為目的提供堅強的心理保障。但當我們決定做一件“偉大”的事情的時候,必須清醒客觀地認識自己各方面的條件,特別是在遭遇可預見或者難以預見的挫折、苦難和打擊時,是否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堅持下去的意志。所以,如果我們能夠意識到“自我控制”能力的大小強弱,就能夠有意識地在生活、工作、學習中加強意志力訓練。例如前面“延遲滿足”實驗中的“不等者”,如果他們后來接受針對性的訓練,相信他們也能成為“延遲者”。3.自我意識能促進意志力發(fā)展三、自我意識的作用我們的任何活動都不會游離于社會之外,所以每個人對“自我”的認識就受到社會規(guī)范的制約。也就是說,我們想要成為的樣子,不僅僅是自己所希望成為的樣子,同時應該符合社會對我們規(guī)定的角色要求。換句話說,具有成熟自我意識的人,能夠意識到自己在社會關系和人際關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能夠體驗諸如信念、責任、榮譽、價值觀等社會道德,能夠實現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tǒng)一。4.自我意識是道德行為選擇的必要前提三、自我意識的作用4.自我意識是道德行為選擇的必要前提三、自我意識的作用秦玥飛閃光的地方,并不在于耶魯大學和普通村官之間的反差,而是他敢于自我認知、忠于自己的理想并為之付諸實踐的行為選擇。用他自己的話說,能在公共服務領域干出成績是自己的夢想,而當村官是最好的舞臺。不管這個舞臺多么不起眼,所干的事情多么瑣碎,只要有夢想在引領,就不會失去意義。4.自我意識是道德行為選擇的必要前提第二節(jié)

自我意識偏差一、自負自負表現為以自我為中心,有很強的優(yōu)越感,對自身的優(yōu)點與長處無限夸大,炫耀自己,而對他人容易指責與不滿,盛氣凌人,人際關系模式表現為“我好,你不好”“我行,你不行”。這樣的人往往與別人相處不好,不能客觀地看待自己或他人,不能贏得他人的信任與好感,容易造成做人做事的失敗。一、自負一、自負當然,史玉柱并沒有因此倒下,經過10年的頑強打拼后,他再度崛起。他深知當年巨人大廈的“倒下”,和他春風得意中的自負心理有著相關性。此后,史玉柱行事極為低調、審慎,他的公司再也沒建辦公大樓,只是在心里不斷建造事業(yè)的“巨人大廈”。造成自負的原因主要有:(1)不能客觀地評估自己,高估自己的能力而低估他人的能力。(2)想問題、做事情往往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以自我為中心,不能認同他人的意見或建議,沒有全面分析與思考的習慣。(3)尋找逃避責任的借口。在學習成績下降或人際關系緊張時,總是為自己找一個沒有錯的理由,錯在別人而不是自己。二、自卑對自己的過低評價就是自卑。自卑的人表現為不喜歡自己,總是關注自己的缺點,總是在否定自己。自卑的人懷疑自己的能力,拒絕接納自我,最后干脆放棄自我,遇事逃避或者從眾。其心理體驗常伴隨較多的自信缺失、情緒消沉、意志薄弱、孤僻抑郁。二、自卑二、自卑張萌自卑心理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自卑心理帶給我們的各種困擾從張萌的經歷中可見一斑。如何應對自卑,張萌以自己后來的心路歷程做出了最好的答案。1995年,張萌因為其扎實的文學功底和獨特的體貌特征,成為一名電視主持人。在一檔關于肥胖的專題節(jié)目中,作為嘉賓的張萌慷慨陳詞:“胖怎么啦,胖自己的,又不礙別人的事?!倍宜龍远ǖ乇硎?“永不減肥?!狈逝址炊蔀閺埫茸鳛橹鞒秩说莫毺貥酥?她不但非?;磉_地面對當年肥胖帶給自己的陰影,而且詮釋了魅力多取決于心智,而絕不是外表。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自卑心理的形成原因大都是多因素的、綜合性的。一般來說,內向的性格、失敗的經歷、悲觀的情緒等都會使人產生自卑心理,外表的“缺陷”只是其中的一種。青少年時期對于自身的身材相貌相對比較敏感,容易“夸大”自身的缺點與不足,造成自信不足而形成自卑心理。三、逆反逆反心理通俗地講,是一種“讓我往東,我偏要往西”的心理狀態(tài)。這種心理在青少年時期容易產生,是一種比較普遍的心理偏差。比如,老師要求我們不要將食品帶入教室或實訓場,我們偏不,就是逆反心理的表現。在家里,爸爸媽媽關照我們天冷多穿衣,關照我們不要去池塘游泳,關照我們少玩游戲多讀書……。這些建議和要求會在某種程度上被我們認為是對自身的限制,所以常常采取不同形式的反抗:口是心非,我行我素,直接頂撞,甚至離家出走。這些都是逆處理的表現。三、逆反三、逆反作為成年人,作為知名作家,馬克·吐溫也會因“超限效應”產生逆反心理,乃至產生了違背常理和道德的行為。當面對父母或老師的嘮叨、指責,特別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喋喋不休時,我們就更容易表現出不耐煩的、反抗的心理。我們故意和大人唱反調,用各種手段、方法來確立“自我”的存在和獨立,甚至以反常的行為來顯示自己的“高明”和“意志”。這個時期,由于我們的認知能力和自控能力較為有限,這種逆反可能會導致非理性思維和行為的產生,嚴重的還會扭曲我們的價值觀、是非觀和善惡觀。所以,必須采取有效的方法來預防和克服。三、逆反三、逆反三、逆反四、孤僻與離群孤僻與離群是自閉傾向的表現,一般在孩童期就有潛伏,具體表現為少言寡語、行為刻板、興趣狹窄、逃避集體活動、游離于集體之外。造成孤僻和離群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來自幼年時所受到的心理創(chuàng)傷,如父母離異、家庭暴力(包括語言暴力)、伙伴欺凌等。這些不良刺激使人過早體驗到憂慮、害怕、恐懼等有害心理健康的情緒,造成心理發(fā)展障礙,甚至貽害終生。二是來自社交失敗的沮喪體驗。由于缺乏與人正常交往的經驗,或者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屢受挫折,如遭遇冷漠、拒絕,甚至恥笑、埋怨、訓斥,會使人漸漸失去自信,越來越不愿與人交往。而越是如此,就越缺乏人際交往經驗,惡性循環(huán),孤僻離群就會自然產生,直至成為個性特征。我們知道,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都離不開社會,離不開群體。因此,我們必須合群、樂群,對于已經有孤僻離群傾向的同學來說,下面故事中的人物經歷可以給我們有益的啟示。四、孤僻與離群四、孤僻與離群四、孤僻與離群孤僻與離群并不可怕,就連愛因斯坦、牛頓這樣的大科學家在他們的孩童和青少年時期都或輕或重地有類似癥狀。如果我們能夠走出來,并按照正確的目標走下去,就一定會見到光明的未來。第三節(jié)

自我意識完善一、自我意識完善的標準自我意識完善具有如下四個方面的特征:第一,有自知之明,既知道自己的優(yōu)勢,也知道自己的劣勢,能正確評價自我和發(fā)展自我;第二,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自我控制協(xié)調一致;第三,積極肯定的、獨立的并與外界環(huán)境保持一致;第四,“理想的我”與“現實的我”相統(tǒng)一,有積極的目標意識和內省意識,努力進取、永無止境。二、自我意識完善的方法(1)全面客觀地認識自己。認識到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能夠接受不完美的自己。(2)擴大社會實踐。不僅可以通過自己的活動表現和成果來認識自我,還可以豐富自己對自然、社會和他人的認識,通過認識外部事物來進一步認識自我。(3)正確對待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從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中進一步認識自我。(4)通過比較(與自我、與他人)來認識自我。進一步認清自己的優(yōu)勢與弱點,敢于剖析與批評自己,在自我剖析與批評中加深對自己的認識,取長補短,縮小差距,不斷進步。1.正確認識自己二、自我意識完善的方法心理學家祖哈利有一個說法:“人自身有一個盲點,是要靠別人才能反映出來的。對這個盲點,人本身會一無所知,必須通過別人來反映自己,告訴自己,從而讓自己完整而深入地了解自己。”這就是著名的“祖哈利窗子”理論。換句話說,我們通過別人才能更加客觀、全面地了解自己并進行恰如其分的自我評價。(1)以師長為尺。生活中老師和我們接觸較多,他們有著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和經驗,因此他們對我們的評價一般比較客觀、理性;父母對我們關心呵護,我們從小在他們身邊長大,沒有誰比他們能夠更加深入、細致地了解我們。我們若能虛心聽取老師和家長的意見,以他們的評價作為一個標尺,就可以使我們的自我評價水平得到提高。2.客觀評價自己二、自我意識完善的方法(2)以書本為鑒。多讀健康、有益的書籍,正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通過讀書讓我們獲得認識事物的方法,體察自己的優(yōu)勢與不足,獲得心靈的感悟和提升,從自我出發(fā)又超越自我,有所思考,有所借鑒,更好地評價自我。(3)以朋友為鏡。我們與同齡的人最有相似之處,共同點比較多,可以相互溝通交流,相互了解比較。如果以朋友為鏡,從他們的評價中看到自己的優(yōu)缺點,對了解自我、評價自我十分有益。所以,不妨多交些“知心朋友”和“諍友”,經常能夠坐下來聊聊,聽聽朋友對自己的看法,是增強自我評價能力的一條有效的捷徑。2.客觀評價自己二、自我意識完善的方法2.客觀評價自己二、自我意識完善的方法人和動物在行為上的根本區(qū)別,在于人的行為有自覺性。能駕馭本能,控制自我,是健全自我意識、完善自我的根本途徑。有效控制自己的方式有:(1)樂觀、美好的憧憬。設定一個從自身實際出發(fā)、通過努力能夠實現的目標,制訂實現目標的計劃,從而調動自身能量,把握好現時的認知力,鍛煉自己即刻行動的能力,腳踏實地、凝心聚力、不斷前進。(2)培養(yǎng)健全的意志品質。自我約束、戰(zhàn)勝困難離不開意志的力量,實現最終理想,需要每個人從培養(yǎng)健全的意志品質做起。增強挫折承受力,培養(yǎng)自覺、果斷、頑強、堅韌的意志品質和必勝的信心,樹立持之以恒的信念,提高我們的自控能力。3.有效控制自己二、自我意識完善的方法3.有效控制自己二、自我意識完善的方法生活中,如果我們總是把自己的成功歸因于外部環(huán)境而不是個人努力,會削弱我們對事物的控制力,令自己變得無助。心理學家發(fā)現,有較強控制感的人,會認為自己的命運是由自己控制的,會表現出自我控制的意愿和能力,更可能在學校表現優(yōu)秀,擁有更好的關系,獲得更好的工作,并且可以延遲滿足以實現長遠目標。所以,培養(yǎng)健全的意志品質,不管遇到什么情況,都要相信自己能行,并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從而將自己的命運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3.有效控制自己二、自我意識完善的方法(3)主動調整自己的興趣。生活是由我們感興趣的事和不感興趣的事交織而成。在面對不感興趣的事物方面,如果我們將缺失興趣歸因于事物本身或一些不可控制的外部因素,就會對其進一步喪失興趣,最終對事物毫無控制力。例如,某個同學對本學期開設的大多數課程毫無興趣,只喜歡其中的兩三門,但他不得不認真學習所有課程,因為課程與課程之間相互關聯,若有落下的課程,會直接影響到他感興趣的那些課程的學習效果。所以,是否感興趣取決于我們自己,在遇到不感興趣卻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時,不妨主動調整興趣,試著愛上所做的事情,這樣更有可能讓我們突破自己,獲得更多的發(fā)展機會。3.有效控制自己二、自我意識完善的方法自我意識既是提升自己的前提和基礎,又是自我綜合能力的具體體現。要造就一個和諧的自我,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是必然的選擇,而一個和諧的自我又必定能促進自我能力的不斷提升。兩者互為因果,相輔相成。努力提升自己沒有捷徑,無須特定條件。只要我們本著發(fā)展自己、獲取幸福人生的理念,就能夠自覺地在各種情境下,將每件事都視為提升能力、鍛煉自己的機遇。例如,在一定情境下,我們每個人對完成某項工作總有一定的預期,并會努力達成這個預期。而如果我們接受相對于現有能力水平有一定難度的任務時,則會對自己提出一定高度的期望值,表現出更強烈的信念和智慧、能力和效率,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以增加完成挑戰(zhàn)性任務成功的可能性。這樣的挑戰(zhàn)和期望,有助于我們得到積極提升,同時強化正確的自我意識。4.努力提升自己二、自我意識完善的方法在努力提升自己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隨時克服可能出現的自我障礙。所謂自我障礙,就是我們可能會對自己是否具有適應各種壓力的能力有一種焦慮,并由此帶來一定的不安全感。就像有時候某件事拖著不做,是因為我們怕做不好,覺得自己“狀態(tài)不佳”或能力不足,把它擱置一邊,靜候靈感的降臨。越怕做越不去做,但內心知道這件事情最終不得不做,在這種狀態(tài)中自己會越來越焦慮,這便是典型的自我障礙。一個渴望自我發(fā)展的人,必須主動克服這種障礙,不斷進行積極的自我嘗試,不怕犯錯,不怕重來。隨著失敗與成功經驗的不斷積累,這種自我障礙自然會隨著能力的提升而消失。凡事不可能一帆風順,努力提升自己的過程也是如此。4.努力提升自己二、自我意識完善的方法第三章

開發(fā)學習潛能第二節(jié)

激發(fā)學習動機第一節(jié)

探索學習心理第三節(jié)

解決學習問題01一位科學家曾經給青年學生寫過一封信:學習是一件很簡單的事,而且非常有趣。也許你不同意我的看法,每天一背起書包就垂頭喪氣,仿佛一場災難即將降臨。你害怕上學,主要是你害怕學習。如果說得更確切,那就是你不會學習。會不會學習非常關鍵。就如伐木工人用斧頭一上午只能砍一棵大樹,但用電鋸十分鐘就鋸完了。學習方法就是工具,如果沒有好的學習方法,即使你每天刻苦努力,也不會取得好的成績。不過,我首先得坦言,小時候我的學習成績很糟糕,原因就是沒有掌握好的學習方法。如果以前我就讀了一些關于如何學習的書,那我的成績肯定不會那樣糟。只有學會學習的人,才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只有在快樂中學習的人,才能學得更聰明。熱愛學習吧,年輕人!第一節(jié)

探索學習心理一、學習的意義學習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較多的過程,是一個由不會到會、由會得不精到精益求精的過程。每個人都得學習,而且一生都得學習,尤其是從出生到青年這個時期,學習與否、學得如何,甚至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1.學習決定人生一、學習的意義1.學習決定人生一、學習的意義周老先生畢生致力于學習這件事,實踐著學無涯、思無涯、其樂也無涯。學習是現在的我們要面對的頭等大事,也是我們一生中都要面對的重要的事。學習,即是一個改變自我、提升自我的過程,也是一個發(fā)現自我、引領自我的過程。這個過程的質量,很大程度上決定并影響著我們的人生。1.學習決定人生一、學習的意義學習是一種適應性活動。一個人要生存,就必須適應環(huán)境變化。而一個人天生的本能,如吮吸、防御等,是無法保證生存的。因此,作為一個個體,我們必須通過學習獲得、積累各種必需的知識和技能,才能在不斷變化的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中生存發(fā)展。如果不學習,我們就很難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則更需要以相應的社會知識、專業(yè)知識和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的各種經驗作為后盾。2.學習是一個人適應環(huán)境的手段一、學習的意義學習能使學習者在行為、知識、技能或能力等方面保持相對持久的穩(wěn)定。比如騎自行車,一旦學會了,即使長期不騎,這種能力也不會徹底消失。3.學習能使一個人的行為或能力保持相對持久的穩(wěn)定一、學習的意義其實,學習引起的變化更多的并不立即見之于外顯的行為,而是引起我們內部的心理結構變化,即潛能的儲備。有些人小時候學習成績并不出眾,但后來卻成為偉人,取得了常人難以企及的偉大成就。例如,達爾文小時候曾被認為是低能兒,牛頓在學生時代的成績也很差,大數學家華羅庚在初一時還補考過數學。是什么使他們產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呢?是學習!學習把他們大腦中最擅長的潛能激發(fā)并發(fā)展了起來。大腦越用越聰明,說的就是這個道理。4.學習能激發(fā)人的潛能一、學習的意義4.學習能激發(fā)人的潛能一、學習的意義魯迅這種“玩?!笔降膶W習將他的興趣愛好和學習能力糅合在一起,他在快樂的體驗中做自己擅長的事,學習潛能得到不斷地發(fā)展,學習帶來的樂趣推動他將愛好孜孜不倦地進行下去。4.學習能激發(fā)人的潛能二、學生學習的特點(1)學生學習是一種特殊的認識活動,其主要目的是掌握前人所積累的知識、技能與經驗。(2)學生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的。(3)學生學習不但要掌握具體的知識、技能和經驗,還要發(fā)展智能、培養(yǎng)品德,以及促進健康個性的發(fā)展,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終身學習和職業(yè)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1.形式特點二、學生學習的特點作為獲得知識、技能和經驗的過程,學習的心理活動有許多特點,如學習遷移作用、學習(練習)中的高原現象以及非智力因素等,都會對學習效果產生不同的影響。(1)學習遷移。學習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當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時,稱為正遷移;反之,則稱為負遷移。比如,由于動作要求的相似性,我們學會了雙杠的前擺上之后,往往能很快地學會吊環(huán)的前擺上,這就是學習的正遷移。但由于動作差異性較大,我們學會打網球之后,再學習打乒乓球往往會感到困難,這就是學習的負遷移。學習中如何利用正遷移避開負遷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關于促進學習正遷移的方法,心理學家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1)總結學習經驗,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2)創(chuàng)設與應用情境相似的學習情境。3)牢固掌握基本知識,促進新舊知識的結合,形成自身的知識、技能和經驗的網絡體系。2.心理特點二、學生學習的特點(2)學習(練習)中的高原現象。所謂高原現象是指學習(練習)成績的進步并非總是直線上升的,有時會出現暫時的停頓。1897年,布瑞安和赫特研究電信人員發(fā)電報中動作技能的進步情況,結果發(fā)現,在練習的第15~28天,練習雖未中斷,方法也未改變,但成績卻不見提高。這就是學習(練習)過程中的高原現象。高原現象出現的原因有許多,例如學習熱情下降、身體過分疲勞、舊技能習慣的限制等。高原現象較多出現在掌握動作技能的過程中,但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有時也會出現這一現象,此時學習者會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