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GB/TXXXX—XXXX熱噴涂抗拉結合強度的測定本文件規(guī)定了采用拉伸試驗,在垂直于涂層表面的方向?qū)ν繉邮┘永Φ姆椒▉頊y定熱噴涂涂層抗拉結合強度。通過使用該方法,確保檢測結果的可比性。該試驗旨在確定熱噴涂涂層與基材之間或黏結劑與表面涂層之間的抗拉結合強度,以及涂層系統(tǒng)中相關涂層的內(nèi)聚強度。在某些情況下,熱噴涂涂層可含有兩層以上的涂層。本文件中規(guī)定的方法也可用來確定這類涂層不同層的界面的抗拉結合強度。該試驗足以比較使用相同或類似原料以及熱噴涂工藝制備的涂層。抗拉結合強度試驗并不能為涂層在使用中的耐久性評價提供絕對數(shù)值。該試驗可用來評估基體預處理、噴涂條件和工藝參數(shù)對熱噴涂涂層抗拉結合強度的影響,還能用來監(jiān)控制造工藝以及噴涂工藝的一致性。注:該拉伸試驗還能適用于極薄涂層。此外,選用適當?shù)酿そY劑(箔片而非液有規(guī)定孔隙率的熱噴涂涂層。更多相關說明,見6.5.3。由于自熔合金的結合強度很高,該拉伸試驗不適用于測定經(jīng)重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nèi)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16825.1,金屬材料靜力單軸試驗機的檢驗與校準第1部分:拉力和(或)壓力試驗機測力系統(tǒng)的檢驗與校準GB/T18719,熱噴涂術語、分類GB/T11373,熱噴涂金屬零部件表面的預處理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抗拉結合強度RHadhesivestrengthRH拉伸試驗檢測的抗拉強度,由最大荷載值Fmax除以斷裂面橫截面積計算得出。3.2結合破壞adhesivefailure沿涂層與基體間的界面發(fā)生斷裂。注1:涂層完全與基體分離。注2:涂層顆粒之間的內(nèi)聚強度大于涂層與基體的結合強度。3.3內(nèi)聚破壞cohesivefailure涂層內(nèi)部發(fā)生斷裂。注1:涂層顆粒之間的內(nèi)聚強度小于涂層與基體的結合強度。3.4結合-內(nèi)聚破壞adhesive-cohesivefailure斷裂部分發(fā)生在涂層與基體間的界面,部分發(fā)生在涂層內(nèi)部。3.5內(nèi)部結合強度internaladhesivestrength涂層系統(tǒng)不同層之間的結合強度,如黏結層與表面涂層間的結合強度。3.6測試用圓片testdisc一面噴有涂層的圓片狀試樣。注1:在準備拉伸試驗試樣時,要將該試樣放置并粘結在兩個加載塊之間。3.7參照試樣referencespecimen用于測定黏結劑強度的試樣。注1:用于其它測試試樣相同粘結過程,將兩個沒有涂層的加載塊粘結在一起。4總則本文件列出的測試方法推薦用于涂層和/或涂層系統(tǒng)的質(zhì)量控制或特性表征,以改進熱噴涂工藝和開發(fā)結合強度、內(nèi)聚強度以及微觀結構更優(yōu)的涂層。由工藝特性所致,熱噴涂涂層都具有多孔的微觀結構。為滿足目標應用領域的要求,其涂層可能具有很高的孔隙率。涂層的多孔性可能是不利的,黏結劑可能會滲入涂層。不正確的黏接劑類型和用量可能會導致涂層性能的明顯變化,從而導致測量結果無效。此外,應僅在垂直于涂層表面的方向施加拉伸荷載,不允許有任何彎矩或扭矩。因此,在試樣的整個制造過程中以及試驗過程中都應使用適當?shù)膴A具和對中裝置。5試驗和測量設備以及輔助設備5.1試驗儀器使用GB/T16825.1中規(guī)定的精度不低于1級并帶有適當夾持系統(tǒng)拉力試驗機來進行試驗,確保經(jīng)在試樣的中心線對試樣進行夾持和施加荷載,不形成任何彎矩和扭矩。3GB/TXXXX—XXXX使用本文件所述的球形接頭(詳見圖1)或萬向節(jié)(相關示例詳見ASTMC633-13的圖B.4、EN13144和GB/T.4)能達到此目的。M16螺紋孔應承受足夠荷載并將荷載轉移到試樣上。標引序號說明:1——加載塊;2——基體塊;3——球形接頭;4——夾持部位。圖1A型試樣拉伸試驗布置圖5.2測量儀器準備好加載塊和測試樣品,按照廠家規(guī)范要求使用設備進行檢測。直徑25.0mm試樣的同軸度(見圖B.2)和平行度按照附錄B中給出推薦測量裝置與示例進行測量。5.3粘結拉伸試驗試樣時使用的試樣固定裝置為了將加載塊粘結到基體塊(或測試用圓片)上,應利用固定裝置來使角度和軸向偏差盡可能低。此外,固定裝置應能確保在整個黏結過程中提供并維持需要的接觸壓力。注:使用V形塊夾具來定心能實現(xiàn)上述目的。使用該夾具能保證同軸對齊和足夠的接觸壓力,從而讓基體塊和加載塊(詳見圖2)或兩個加載塊和一個測試用圓片(詳見圖3)粘結在一起,形成一個的滿足偏差要求的拉伸試驗試樣。在施加規(guī)定的接觸壓力時(一般較低),應確保粘結接頭不受任何彎矩或扭矩的影響。4宜考慮確定所需要的接觸壓力值。在黏結劑的固化過程中,接觸壓力應在整個溫度范圍內(nèi)保持恒定。在使用基體塊的情況下,如果位于上方的加載塊的重量不足以產(chǎn)生要求的接觸壓力,建議使用彈簧來施加壓力。注:對于合適螺紋作為中間元件的彈簧,則可通過螺紋轉圈數(shù)來控制位移量并將位移轉化為力。這樣通過控制螺紋總圈數(shù)就能精確設定接觸壓力。式(1)適用于根據(jù)需要的接觸壓力計算所需的螺紋轉數(shù)。式中:N——螺紋圈數(shù);P——需要的接觸壓力,單位為帕(Pad——基體塊的直徑,單位為米(mc——彈簧常數(shù),單位為牛每米(N/ms——螺距,單位為米(m)。為了避免彈簧所產(chǎn)生的力在黏結劑加熱和固化過程中出現(xiàn)偏差,應選用合適鋼材制造的彈簧。圖B.1中給出了一種合適的裝置。6試樣6.1試樣形狀用拉伸試驗測定抗拉結合強度時,應使用A或B兩種形式,直徑25.0mm(25.4mm)或直徑40.0mm的試樣。宜盡可能選用較小的直徑,即25.0mm或25.4mm。試樣A(見圖2)由一個前端覆有熱噴涂涂層的基體塊和一個粘結在涂層表面上的加載塊組成。試樣B(見圖3)由兩個加載塊和一個測試用圓片組成。測試用圓片的一面覆有熱噴涂涂層,其與兩個加載塊粘結在一起。5GB/TXXXX—XXXX標引序號說明:1——加載塊;2——黏結劑層;3——涂層;4——基體塊。圖2拉伸試驗試樣A6標引序號說明:1——加載塊;2——黏結劑層;3——涂層;4——涂層圓片(詳見圖6)。圖3拉伸試驗試樣B6.2試樣的材料試樣的材料及表面預處理應與實際構件保持一致。如果無法做到一致,則試樣材料的強度以及化學和物理特性應與實際構件的材料相近。此外,試樣的表面預處理和涂層條件也應與實際構件完全相同。如果使用的基體塊和加載塊是由易于加工硬化的材料制成,則其內(nèi)部螺紋的變形可能導致測試結果無效。宜用算術方法對結果進行驗證。6.3基體塊和加載塊的制備應按圖4的要求制作拉伸試驗試樣的各部件(加載塊和基體塊)。如果使用測試用圓片,則應按圖6的要求來制作圓片。加載塊、基體塊或測試用圓片的正面應垂直軸向。用刀口角尺能確保這一點。B形狀試樣中的測試用圓片的兩個平面應平整且相互平行。詳見圖6。7GB/TXXXX—XXXXM16螺紋孔應與圓柱型試塊同心同軸,以確保只產(chǎn)生拉伸荷載。試驗中用到的每個基體塊、加載塊和測試用圓片都應有明確標識,以便于識別。標示方式不宜對檢測過程造成不良影響。試樣及材料的身份標識應記錄在試驗報告中。不應在涂層面上做標記。分別使用商用測量儀器(詳見圖4和圖5)和圖B.3中給出的儀器來證明測試塊滿足公差要求以及測量試樣平行度。只要外徑符合公差要求,允許重復使用基體塊和加載塊。基體塊和加載塊的長度不應小于50mm,M16螺紋受加工硬化出現(xiàn)的變形不應影響試驗結果。如果重復使用由容易加工硬化的材料制成的基體塊和加載塊,則應使用螺套。注:附錄A中列出了制作試樣A和試樣B的測試塊所需的步驟,以及相應的抗拉結合強度試驗程序。該附錄包含不同類別的黏結劑:-A.1:單組分和多組分環(huán)氧黏結劑說明;-A.2:固態(tài)型環(huán)氧箔黏結劑說明。標引序號說明:A——平整的、平行的;b——銳緣的。圖4基體和加載塊的尺寸和公差(針對直徑25mm的試樣)8尺寸單位:mm圖5拉伸試驗試樣A的平行度公差尺寸單位:尺寸單位:mm圖6公稱直徑為25.0mm和25.4mm的測試用圓片的尺寸和公差6.4試樣的預處理和噴涂應按照相應部件和組件的相關規(guī)范或GB/T11373的規(guī)定,對基體塊(由規(guī)定的基體材料制作而成)的端面進行預處理,為涂層制備做準備,應仔細清除污染物(如灰塵、脂肪和油類),應避免噴砂作業(yè)將邊緣鈍化,完成上述工作后,噴涂涂層。如果樣品的外圓柱面不能保持無粉末顆粒,就必須將其清理干凈。噴涂作業(yè)順序、噴涂參數(shù)和噴涂材料(黏結底層和表層材料)應按照相應部件或組件的相關規(guī)范進行。為避免重復使用基體塊和加載塊對拉伸試驗程序造成不利影響,應仔細清除殘留在塊體圓柱形外表面上的所有黏結劑,否則可能無法用V形塊對試樣定心。機加工/機械去除殘留黏結劑會減小塊體的直徑,因此不推薦這種做法??捎眠m當?shù)臋C械、化學或熱處理方式去除塊體前端殘留的涂層和黏結劑,前提是不改變基體的尺寸和物理特性。6.5拉伸試驗試樣的制備6.5.1涂覆基體塊(或測試圓片)的加工和粘結準備9GB/TXXXX—XXXX在制備試樣時,應注意試樣端面涂層厚度一致。獲得的表面應與試樣的軸線垂直。機加工操作不應影響涂層以及涂層與基體表面的粘結情況。GB/T43100對熱噴涂涂層的后處理進行了詳細說明。涂層表面進行適當清潔,以滿足粘結要求。螺紋孔也應仔細清潔,如壓縮空氣吹掃,然后除脂。試樣上不應留有雜質(zhì)、金屬屑、油類或先前機加工操作留下的冷卻介質(zhì)。具體應遵守黏結劑供應商的說明書。6.5.2粘結試樣涂層表面制備好后,可以將加載塊粘結至帶有熱噴涂涂層的基體塊上(使用試樣A時),或?qū)⒓虞d塊粘結至測試用圓片覆有涂層的一面上(使用試樣B時)。如果是試樣B,則測試用圓片的另一面還要與另一個加載塊粘結。使用試樣B時,宜對測試用圓片無涂層面和兩個加載塊的配合面進行噴砂處理,以確保充分粘結。使用試樣A時,同樣宜對加載塊的配合面進行噴砂處理。粘結工藝和黏結劑的固化應遵循黏結劑供應商提供的說明書。使用如圖B.1所示的固定裝置來準確定位基體塊和加載塊以及測試用圓片(使用試樣B時)。試樣各部件的軸線應同軸,所有部件的外表面應平行。在使用黏結劑時,夾持裝置的設置應確保試樣在整個粘結和固化過程中一直處于豎直狀態(tài),且能獲得恒定的豎向壓力。在烘箱中冷卻試樣時(若適用),應維持恒定壓力。如果采用烘箱固化,為了避免額外的殘余應力,在冷卻過程中,在烘箱中心位置的溫度降到40℃之前,不應將試樣從烘箱中取出。具體應遵守黏結劑供應商提供的說明書。試樣制備的所有詳細信息都應體現(xiàn)在試驗報告中。選擇的箔黏結劑的直徑或液態(tài)黏結劑的用量時,應確保固化后有明顯可見的黏結劑繞接頭溢出。整個黏結面都應被黏結劑浸潤。完成固化后,應按照圖B.3所示的平行度測量裝置檢查試樣的同心度和平行度。6.5.3黏結劑黏結劑應能使涂層與加載塊粘結。宜根據(jù)涂層的預期結合強度和內(nèi)聚強度來選擇黏結劑。此外,在選擇黏結劑時,還應考慮涂層和基體的最高容許溫度(適用于碳填充增強聚合物(CFRP)基體上的聚合物涂層)及其耐化學性。在垂直于涂層表面的方向上,接頭中的黏結劑的結合強度不宜低于涂層的結合強度或內(nèi)聚強度。宜用參考試樣來檢測黏結劑的實際結合強度。僅認可一個月內(nèi)黏結劑的結合強度檢測驗證試驗。注:用參照試樣檢測黏結劑結合強度的重要原因是黏結劑的保存期有限,其強度可能隨保存時間的延長而降低。此外,黏結劑結合強度檢測可發(fā)現(xiàn)黏結劑制備中存在的問題,特別是在使用多組分黏結劑的情況下。由于熱噴涂涂層有內(nèi)部孔隙,采用本試驗方法時,黏結劑滲入孔隙和空洞中會對試驗結果造成顯著影響。黏度低、固化溫度高黏結劑或由基料和填料組成的黏結劑不適用于本試驗,因為在固化過程中黏結劑及其基料的黏度可能會大幅降低,導致滲透率增大。合適的箔黏結劑能避免出現(xiàn)滲透問題,但在某些情況下箔黏結劑有以下缺點,即箔黏結劑自身的結合強度遠低于熱噴涂涂層與基體或黏結劑層的結合強度,或低于涂層的內(nèi)聚強度。在這種情況下,可使用黏度盡可能高的液態(tài)黏結劑?;旧蠎ㄟ^初步試驗提供最小滲透證明,最好在確定用于拉伸試驗黏結劑前,用檢查橫斷面的方法進行驗證。驗證試驗應表明黏結劑在整個黏結過程中都沒有滲入涂層,或僅滲入涂層表層。應針對每個涂層體系以及相應的噴涂參數(shù)開展驗證試驗。由于黏結劑在可見光下可能是透明的,可能很難提供這種證明,如果采取適當措施,仍然可以進行該驗證證明??紫堵矢叩耐繉樱ㄈ鐭嵴虾湍湍ネ繉樱驍M用于儲存油類的涂層只能使用有合適厚度的箔黏結劑進行試驗。一般而言,推薦使用箔黏結劑,但應針對特定的應用,檢驗其適合性。應使用最低厚度的箔黏結劑,將涂層表面的所有突起和凹陷處完全覆蓋,箔黏結劑的厚度不能過大。在使用適當?shù)牟そY劑的情況下,涂層厚度不小于80μm可按本文件所述方法檢測,涂層厚度小于80μm,采用金相法對各涂層體系和黏結劑進行檢測,以確定箔黏結劑未被壓入涂層中。黏結劑與黏結程序應是經(jīng)合同雙方同意。6.6參照試樣參照試樣與其他拉伸試驗試樣都需要粘結、固化和測試。試樣采用相同的制造步驟以及其使用的黏結劑和參數(shù)。參照試樣的待粘結表面應采用與拉伸試驗試樣的基體塊表面相同的預處理。參照試樣用于控制黏結劑的實際用量(因為其儲存期有限)、粘結方式和試樣預處理均應單獨進行評估。參考試樣的使用說明,參見6.5.3。6.7測試試樣的數(shù)量應至少測試5個試樣。這些試樣可以成組放在一個試樣架上噴涂,也可以與實際部件一起噴涂。7試驗過程帶夾持裝置的試樣(詳見圖1)無扭矩地放入拉力試驗機上,并以恒定的速率施加拉伸荷載,在此過程中不受任何沖擊,直至發(fā)生斷裂。以恒定的速率加載試驗力,橫梁以(1±0.24)mm/min,即(0.017±0.004)mm/s的速度移動,直至斷裂發(fā)生。應記錄最大荷載Fmax。在環(huán)境溫度下開展試驗,開展一系列試驗時,應保持相同的試驗條件。完成試樣粘結工作后,宜盡快開展拉伸試驗。如果無法做到,宜在環(huán)境溫度和標準大氣壓下保存試樣,且宜將其固定,確保其不會摔倒。如果需要將試樣轉移至外部試驗室,宜將其豎立包裝好,避免涂層和黏結劑受損。8測量讀數(shù)及評估基體塊直徑的測量精度應達到0.1mm。試樣橫截面應基于涂層粘結面計算。當試樣在涂層—基體界面、涂層表層—粘接界面(對于多層系統(tǒng),則是不同層間的界面)或涂層內(nèi)部破壞發(fā)生時,不同試樣獲得的試驗結果才應用于涂層平均抗拉結合強度的計算。當發(fā)生的破壞包含上述不止一種類型的破壞時,相應的試驗結果也應用于計算涂層的平均抗拉結合強度。當發(fā)生黏結-內(nèi)聚破壞(上述破壞機制/模式的混合),則不能區(qū)分內(nèi)聚強度和結合強度。GB/TXXXX—XXXX當破試樣破壞發(fā)生在黏結劑區(qū),其試驗結果不用于計算涂層抗拉結合強度平均值,但可用于確定使用該黏結劑能檢測的最大結合或內(nèi)聚強度。如果在一個系列的試驗中,破壞都是發(fā)生在這一位置,則能判定涂層的抗拉結合強度大于黏結劑的強度。當參考試樣與測試試樣一起檢測時,不應將參考試樣的試驗結果用于計算。附錄C中給出了拉伸試驗試樣各部位的圖解(見圖C.1)和可能發(fā)生破壞/斷裂的位置及其可能/建議的縮寫。應用各試樣的最大荷載Fmax來計算抗拉結合強度,計算式見式(2):式中:RH——抗拉結合強度,單位:MPa(N/mm2Fmax——最大荷載,單位:N;d——測試試樣的直徑,單位:mm(公差±0.1mm)。RH..檢測的涂層系統(tǒng)的破壞模式應與斷裂位置一起確定和記錄,即斷裂發(fā)生在涂層—基體界面、涂層表層—粘結界面或是涂層內(nèi)部。建議/可能的斷裂位置詳列見表C.1。對各個試樣系列(其所有試樣都有相同的涂層、黏結劑和加熱程序)而言,應用抗拉結合強度測量值來計算其統(tǒng)計平均值。此外,要計算和記錄絕對標準偏差和相對標準偏差(標準偏差/抗拉結合強度測量值的統(tǒng)計平均值,以%計),除非拉伸試驗只用證明強度已達到額定值。9試驗報告-文件記錄對于每個按本文件測試的試樣或試樣系列,其試驗報告應包含以下信息,前提是試驗人員知道這些信息且沒有其他相關約定(見附錄D):—試驗類型和目標;—機構、試驗人員、日期;—相關參考本文件,即GB/T8642?!嚇宇A處理;—基體塊和/或測試用圓片的材料;—試樣的標識;—試樣的數(shù)量。c)試樣的預處理和噴涂:—基材的表面預處理(噴砂參數(shù)、粗糙度)、粗化程序和粗糙度測量值;—黏結底層及表層的原材料;—GB/T18719規(guī)定的熱噴涂工藝;—噴涂位置以及試樣的夾持裝置;—涂層厚度(單位:μm—精加工工藝(若適用)、機加工后的涂層厚度。d)試樣的粘結:—制造商提供的黏結劑名稱、黏結劑特性和黏結劑使用說明;—為粘結所做的準備、粗化程序、粗糙度、其他程序,如化學工藝;—直徑(單位:mm,公差±0.05mm)。e)試驗結果:每個試樣發(fā)生斷裂時的最大荷載Fmax以及其抗拉結合強度(單位:MPa,N/mm2)、抗拉結合強度算術平均值的計算、絕對標準偏差和相對標準偏差(如有需要);—如果抗拉結合強度測量值僅用于判斷熱噴涂涂層生產(chǎn)條件是否一致以及質(zhì)量管理是否到位,則試驗所得的讀數(shù)與額定值的對比就可作為試驗結果,前提是要給出設定或約定的公差值?!估Y合強度的最小值;—斷裂發(fā)生的位置,即涂層-基體的界面(結合斷裂)、涂層內(nèi)部(內(nèi)聚斷裂)、或涂層表層—粘接界面(內(nèi)部結合斷裂)。不同斷裂類型的斷裂面積宜用對比值來表示(如100%/0%結合斷裂/內(nèi)聚斷裂、75/25等)。如果只有黏結劑內(nèi)部發(fā)生了斷裂,則該值不應用于平均值的計算。如果斷裂主要發(fā)生在黏結劑內(nèi)部且該值高于抗拉結合強度最小值,其原因不是黏結劑對涂層過度滲透,則可說明涂層的抗拉結合強度大于黏結劑自身的強度;—用MPa表示的參考試樣抗拉結合強度(如有需要,詳見6.5.3。)以及用MPa表示的黏結劑最低抗拉結合強度;—可影響試驗結果和試驗有效性的具體觀察結果,如程序偏差及不利的意外情況;—明確試驗要求是否得到滿足。10試樣制備和試驗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圓柱體試樣側壁受污染;—基體塊和加載塊發(fā)生了角度和/或位置偏移;—試驗機、加載速率、試樣在試驗機上固定端的力矩;—涂層噴涂厚度不均勻;—不當?shù)膰娡亢髾C加工或處理損傷了涂層;—未遵守黏結劑生產(chǎn)商提供的黏結劑說明書(浸潤、儲存、固化、固化加荷載—涂層厚度過小或黏結劑滲入深度過大。GB/TXXXX—XXXX粘結操作說明A.1使用典型單組分和多組分環(huán)氧黏結劑時的黏結操作說明使用黏結劑時宜遵循黏結劑供應商提供的具體說明書。如果其說明與本文件表A.1和表A.2中給出的步驟有沖突,則宜以供應商的說明書為準。表A.1使用圖B.1所示的夾持裝置制備試樣的操作說明A形狀試樣B形狀試樣1在封閉容器中將黏結劑加熱至環(huán)境溫度(若適用)。2根據(jù)供應商的說明書混合多組分黏結劑。3檢查確認試樣所有塊體的表面均無污染。4將黏結劑涂抹到基體塊的涂層上。將黏結劑涂抹到加載塊上。5.1用不可重復使用的抹刀將黏結劑在涂層上涂抹均勻。應確保黏結劑潤濕整個表面,避免出現(xiàn)氣泡。5.2在無涂層表面上涂用黏結劑前,宜考慮對表面進行噴砂處理。如果不這樣做,黏結劑與表面的結合強度可能會降低,從而導致試驗結果無效(過早出現(xiàn)脫膠)。6用不可重復使用的抹刀將黏結劑涂抹到測試用圓片表面的涂層上。7將測試用圓片放置在夾持裝置中的加載塊上。8將加載塊放入夾持裝置中,然后放入覆有涂層的基體塊。圓柱試樣側壁應與夾持裝置填裝背板側壁接觸。見圖B.1和圖2。將第2塊加載塊放入夾持裝置,然后放入帶有涂層圓片。圓柱試樣側壁應與夾持裝置填裝背板側壁接觸。見圖B.1和圖3。8.1當使用圖B.1所示帶有彈簧螺栓的夾持裝置時,用彈簧螺栓來固定基體塊和加載塊。9讓彈簧蓋位于上述試樣塊上方(見圖B.1)?;谑剑?),用轉動螺栓的方式設置彈簧線。應將轉數(shù)精確設置至1/8轉。計算出的值應四舍五入。檢查確認能看到黏結劑溢出。用視覺檢查確認對齊良好。將加有荷載的夾持裝置放入均熱溫度預熱的烘箱中a。夾持裝置要豎直放置,要注意放入時間。如果一次加熱的試樣不止一件,則所有的試樣應同時放入烘箱。應注意所有試樣達到固化溫度的時間。從此刻開始計時保溫時間。保溫時間a結束時關停烘箱。在冷卻至40℃前,不應將試樣從烘箱中拿出。在所有試樣冷卻至環(huán)境溫度后,將試樣從各自的夾持裝置中取出。用適當?shù)膬x器(如圖B.3所示的平行度儀)檢查試樣塊體的對齊情況。檢查確認能看到黏結劑。a黏結溫度和固化時間遵循供應商的說明書。A.2使用熱固化環(huán)氧箔黏結劑時的黏結操作說明使用黏結劑時宜遵循黏結劑供應商提供的具體說明書。如果其說明與本文件表A.1和表A.2中給出的步驟有沖突,則宜以供應商的說明書為準。表A.2使用圖B.1所示的夾持裝置和環(huán)氧箔黏結劑制作試樣的工作說明A形狀試樣B形狀試樣1根據(jù)涂層的粗糙度通過預先試驗確定所需的箔黏結劑層數(shù)和厚度。2切割箔黏結劑并用沖孔機沖孔。箔黏結劑的直徑應與基體塊/測試用圓片的直徑一致。注意,使用的工具(沖孔機、箍筋、鉗子)應無污染(如油脂),并且不能用裸露的手(可用不能重復使用的手套)接觸黏結劑。3檢查確認試樣所有塊體的表面均無污染。4將覆有涂層的基體塊放入夾持裝置。將一個加載塊放入夾持裝置。4.1夾持裝置應以一定角度放置,從而讓各部分的定心更容易一致。夾持裝置的角度片(見圖B.1)就是起這種作用。在放置的過程中,應注意讓圓柱試樣側壁應與夾持裝置填裝背板側壁接觸。為了避免將基體塊/加載塊/測試用圓片與夾持裝置填裝背板側壁黏結,可沿整個夾持裝置填裝背板側高度放置耐熱且不會受潮的(如有可能)薄層(如烘烤紙)隔離基體塊/加載塊/測試用圓片。5用鉗子將準備好的箔黏結劑覆蓋在涂層上。用鉗子將準備好的箔黏結劑覆蓋在加載塊前端的涂層上。6將覆有涂層的測試用圓片置于上述涂層上。圓柱試樣側壁應與夾持裝置填裝背板側壁接觸。7將準備好的箔黏結劑覆蓋在涂層上。8將加載塊放置到箔黏結劑上。放置時應確保圓柱試樣側壁應與夾持裝置填裝背板側壁接觸。將加載塊放置到箔黏結劑上。放置時應確保圓柱試樣側壁應與夾持裝置填裝背板側壁接觸。8.1當使用圖B.1所示帶有彈簧螺栓的夾持裝時置,則用彈簧螺栓來固定基體塊和加載塊。9讓彈簧蓋位于上述試樣塊上方(見圖B.1)。基于式(1),用轉動螺絲的方式設置彈簧線。應將轉數(shù)精確設置至1/8轉。計算出的值應四舍五入。用視覺檢查確認基體塊與加載塊對齊用視覺檢查確認加載塊與測試用圓片對齊將加有荷載的夾持裝置放入均熱溫度預熱的烘箱中a。夾持裝置要豎直放置,要注意放入時間。如果一次加熱的試樣不止一件,則所有的試樣應同時放入烘箱。應注意所有試樣達到固化溫度的時間。從此刻開始計時保溫時間。保溫時間a結束時關停烘箱。在冷卻至40℃前,不應將試樣從烘箱中拿出。在所有試樣冷卻至環(huán)境溫度后,將試樣從各自的夾持裝置中取出。用適當?shù)膬x器(如GB/TXXXX—XXXX圖B.3所示的平行度儀)檢查試樣塊體的對齊情況。檢查確認能看到黏結劑。a黏結溫度和固化時間遵循供應商的說明書。更多輔助設備的建議B.1夾持裝置采用圓柱形壓力彈簧以設定其伸縮距離的方式來施加接觸壓力。用夾持裝置填裝背板側壁來定心。圖B.1給出了裝有A形狀試樣的夾持裝置的示例。標引序號說明:1——角度片;2——背板;3——底板;4——彈簧;5——彈簧;6——頂壓塊;7——貫頭螺絲M8;8——墊片(直徑20mm9——彈簧片。圖B.1試樣的夾持裝置B.2中心性檢測裝置示例尺寸單位:mm圖B.2額定直徑為25mm的試樣塊的中心性檢測裝置GB/TXXXX—XXXXB.3平行度檢測裝置示例尺寸單位:mm圖B.3平行度裝置(適用的直徑為25mm和25.4mm)B.4按ASTMC633-13的要求使用萬向節(jié)進行拉伸試驗標引序號說明:1——拉伸試驗機的卡盤;2——拉伸夾具;3——結合強度測試試樣;4——黏結劑;7——拉伸方向。圖B.4按ASTMC633-13的要求使用萬向節(jié)的拉伸試驗GB/TXXXX—XXXX(資料性)ASTMC633-13所規(guī)定的拉伸試樣功能區(qū)域及其可能發(fā)生斷裂的位置斷裂位置分布圖如下標引序號說明:1——加載塊;2——環(huán)氧樹脂(內(nèi)聚);3——環(huán)氧樹脂-陶瓷區(qū)域(內(nèi)聚4——陶瓷(內(nèi)聚);5——陶瓷-涂層粘結底層(內(nèi)部粘結6——涂層粘結底層(粘結);7——涂層粘結底層-基體(粘結8——粗糙化的表面;9——基體塊(粘結)。圖C.1拉伸試驗試樣功能區(qū)域的名稱以及可能發(fā)生斷裂的位置(依照ASTMC633-13)表C.1試驗報告需要提到的斷裂位置及其縮寫斷裂位置縮寫粘結層-基體材料(基體)的接觸面BC-PM/I粘結層內(nèi)部粘結底層-面層BC-TC/I表層-靠近粘結層TC-BC表層-靠近中部TC-M表層-靠近表面TC-T環(huán)氧樹脂E按本文件規(guī)定開展的拉伸試驗的報告D.1基本信息制造商:檢驗機構:組件名稱a:基體材料b:涂層功能a:化學分析c:工藝評定d:伴隨試樣:對組件/部件的簡要描述(若適用)若知道材料類型主要成分若適用D.2拉伸試驗試樣基體材料:直徑:設計、無倒角、檢查角度的偏差:合格/不合格檢查中心孔的位置及角度偏差:合格/不合格試樣名稱:D.3噴涂表面預處理方案編號:試樣除脂:合格/不合格噴砂程序(手動的/機械化的):磨料類型:粒徑:噴砂壓力:bar噴砂距離/角度:GB/TXXXX—XXXX視覺檢查:按照GB/T8923-1的規(guī)定檢查清潔度、均勻性合格/不合格按照如GB/T8923-1的規(guī)定檢查粗糙度:噴砂和噴涂日期/時間:D.4試樣噴涂程序GB/T43100規(guī)定的噴涂程序:噴涂日期/時間:部件噴涂程序規(guī)范(SPS):試樣噴涂程序規(guī)范:手動噴涂:是/否機械化噴涂:噴涂方案編號:檢索目錄:噴涂材料:符合標準的名稱:黏結底層:面層:粒徑/線徑:黏結底層:面層:化學成分(主要成分):黏結底層:面層:預加熱:是/否預加熱溫度:℃冷卻:是/否介質(zhì):噴涂距離:mm表面速度:m/min(噴嘴與部件的相對速度)輔助噴涂裝置(若適用)編號:試樣在組件/部件上的位置:涂層厚度:完成噴涂時:完成噴涂時的粗糙度:Rz噴涂試樣的數(shù)量:熱噴涂操作人員:D.5拉伸試驗試樣的制備D.5.1基本信息待測試樣的數(shù)量:參考式樣:有/無根據(jù)6.5.3的規(guī)定進行預先測試:是/否中心性和平行度檢查:合格/不合格D.5.2黏結殼體表面清潔:是/否黏結表面清潔:是/否表面噴砂預處理:磨料類型:粗糙度:Rz黏結劑:類型:液體/薄膜名稱:總膜厚:固化:溫度℃均熱時間:min爐號:粘結裝置:有/無名稱編號:接觸壓力:N或僅重力:是/否固化后的中心性、平行度:合格/不合格噴涂后的涂層表面需要機加工:是/否噴涂后的涂層表面需要清潔:是/否黏結劑繞黏結區(qū)域溢出:合格/不合格對滲透進行的金相檢驗(如果沒有按照6.5.3的要求進行預先試驗)合格/不合格噴涂后的涂層表面需要的機加工:是/否D.6試驗檢驗機構:試樣需要運輸:是/否試驗機器:名稱編號:類型:GB/T16825.1規(guī)定的1類:是/否試驗夾具:類型:球形接頭/萬向接頭編號:加荷載的速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物流配送體系運營管理人才用人合同
- 2025年度就業(yè)扶貧項目合作協(xié)議
- 二零二五年度租賃房屋合同轉讓及租客入住前家具檢查清單
- 2025年度體育賽事參與者免責協(xié)議書
- 2025年度客棧品牌授權及經(jīng)營管理合同
- 2025年湖南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匯編
- 2025年算力行業(yè)分析:算力與社交平臺深度融合
- 2023-2024學年貴州省高三下學期“3+3+3”高考備考診斷性聯(lián)考卷(三)生物學試卷
- 焊接及無損檢測發(fā)言材料
- 廚房后勤工作計劃
- 2024年知識競賽-競彩知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
- 醫(yī)院DRG付費知識培訓課件
-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文學類文本閱讀練習
- (2024年)保安培訓圖文課件
- 中醫(yī)養(yǎng)生保健素養(yǎng)知識講座
- 雷達干擾技術概述
- 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全冊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表格式教案
- JBT 7901-2023 金屬材料實驗室均勻腐蝕全浸試驗方法 (正式版)
- 2024年南通建筑電工證考試題模擬試題電工培訓試題及答案(全國通用)
- 2025小學道德與法治開學第一課(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課)
- 基于STM32Cube的嵌入式系統(tǒng)應用 教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