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 (高考真題+模擬新題)S單元 近代以來世界的科學、文學藝術_第1頁
高考歷史 (高考真題+模擬新題)S單元 近代以來世界的科學、文學藝術_第2頁
高考歷史 (高考真題+模擬新題)S單元 近代以來世界的科學、文學藝術_第3頁
高考歷史 (高考真題+模擬新題)S單元 近代以來世界的科學、文學藝術_第4頁
高考歷史 (高考真題+模擬新題)S單元 近代以來世界的科學、文學藝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S單元近代以來世界的科學、文學藝術S1物理學的重大進展及破解生命起源之謎40.S1R2[·新課標全國卷Ⅱ]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有不少學者對愛因斯坦的學說持懷疑態(tài)度。1919年,英國科學家愛丁頓對日全食的觀測結果證實了愛因斯坦的理論,引起巨大轟動,世界范圍的愛因斯坦熱接踵而至。荷蘭、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美國、英國、法國、日本等國先后邀請他前往講學。在中國,梁啟超發(fā)起成立的講學社曾擬邀請愛因斯坦來華講學。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亦發(fā)出邀請,并得到其本人應允。雖然愛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對論卻在中國廣泛傳播。從1917年到1923年,各種報刊登載相對論的論著、譯文、通訊、報告和文獻不下百篇,出版譯著15種左右。——摘編自阿爾布雷希特·弗爾辛《愛因斯坦傳》等材料二愛因斯坦熱在中國方興未艾之際,正是國內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問題論戰(zhàn)正酣之時。以梁啟超為代表的部分知識分子認為,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是兩種不同類型的文明,前者以道德文明為核心,后者以科學精神為核心。梁啟超前往歐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回國后寫道:“一百年物質的進步,比從前三千年所得還加幾倍。我們人類不惟沒有得著幸福,倒反帶來許多災難。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遠遠望見個大黑影,拼命往前趕,以為可以靠他向導。那知趕上幾程,影子卻不見了,因此無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誰?就是這位‘科學先生’。歐洲人做了一場科學萬能的大夢,到如今卻叫起科學破產來……我們可愛的青年啊,立正!開步走!大海對岸那邊有好幾萬萬人,愁著物質文明破產,哀哀欲絕地喊救命,等著你來超拔他哩!我們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孔子、老子、墨子)和許多前輩,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業(yè),正在拿他的精神來加佑你哩。”——摘編自李喜所、元青《梁啟超傳》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愛因斯坦熱興起的原因。(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當時中國知識界對西方科學的態(tài)度,并予以評析。40.[答案](1)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中科學帶動技術和生產的發(fā)展,引起人們對科學的重視;相對論的提出是科學領域的重大革命;觀測結果證實了愛因斯坦的理論;大戰(zhàn)結束有利于相對論傳播。(2)態(tài)度:普遍歡迎,引進宣傳。評析:西學東漸及新文化運動的結果;提升中國的科學水平及民眾的科學素養(yǎng),有助于弘揚科學精神。態(tài)度:質疑“以科學為中心的西方文明”。評析:西方近代文明暴露出弊端,一戰(zhàn)教訓;有一定合理性,有助于反思科學與人類文明的關系;高估了傳統文化的價值,將西方文明、物質文明與科學等同起來,不利于新文化運動,助長保守思潮。[解析]第(1)問,概括材料信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持懷疑態(tài)度”“觀測結果證實了愛因斯坦的理論”,聯系愛因斯坦20世紀闡發(fā)相對論的貢獻,引發(fā)了一場科學領域的思想革命進行回答即可。第(2)問從材料一中的“講學社曾擬邀請愛因斯坦來華講學”、材料二中的“如今卻叫起科學破產來”等內容進行判斷。聯系時間“1917年到1923年”“國內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問題論戰(zhàn)正酣之時”,判斷與新文化運動宣傳“科學”的旗幟有關。從材料中的“前往歐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回國”“倒反帶來許多災難”,判斷受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影響;“我們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在拿他的精神來加佑你”,判斷中國傳統文化對其的影響,注意從合理性和局限性兩方面辯證地予以回答。28.S1[·新課標全國卷Ⅰ]恩格斯稱贊一位近代科學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學的獨立宣言”,他指的應是()A.哥白尼的“日心說”否定了宗教神學崇信的“地心說”B.伽利略創(chuàng)立的實驗科學推動了近代科學的發(fā)展C.牛頓創(chuàng)立經典力學完成了科學史上的劃時代飛躍D.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顛覆了關于人類起源的傳統觀念28.A[解析]本題以恩格斯言論為切入點,考查對文化常識的掌握程度。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準確理解“自然科學的獨立宣言”的含義。在中世紀末期,基督教宣揚的“地球中心”說在歐洲占有絕對統治地位,自然科學處在神學的束縛中。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在文藝復興進步思想的指引下,經過長期研究,提出了“日心說”,寫出了《天體運行論》,這部著作被恩格斯譽為“自然科學的獨立宣言”。哥白尼的“日心說”否定了宗教神學崇信的“地心說”,從此,自然科學從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故選A項。B項“推動了近代科學的發(fā)展”、C項“完成了科學史上的劃時代飛躍”均與題干“自然科學的獨立”不符,故排除。17.S1[·江蘇卷]“根據這一理論,將時間和空間說成是絕對的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對這兩種范疇的測量通常隨著觀察者的運動而改變?!瓕τ陂T外漢來說,這些觀點——通常用不能理解的數學公式解釋——表明科學已經達到了能被人類所知的界限?!鄙鲜觥袄碚摗钡闹饕饬x是()A.開創(chuàng)了以實驗為基礎的近代科學B.預見海王星存在的準確性C.彌補經典力學對時空認識的不足D.發(fā)現能量輻射的運動原則17.C[解析]本題以材料形式考查了近代西方自然科學的發(fā)展歷程,旨在考查考生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和對歷史知識再認再現的能力。由題干中的信息“根據這一理論,將時間和空間說成是絕對的是沒有意義的”可知這應為相對論的提出。相對論的提出有效地彌補了牛頓經典力學對時空認識的不足,故本題應選C項;A項應為伽利略的貢獻,B項應為牛頓經典力學的貢獻,D項應為量子論的貢獻,均與題意不符。21.S1[·廣東卷]被宗教人士評論為“讓上帝遠離了這個世界,降低了人類在其中的獨一無二性”的學說是()A.伏爾泰的天賦人權說B.達爾文的進化論C.馬丁·路德的新教學說D.愛因斯坦的相對論21.B[解析]本題考查對達爾文進化論影響的認識,考查考生比較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史論結合的能力。本題解題關鍵是對進化論的理解,進化論不僅是生物學的革命,也是思想界的革命。生物進化論否定了上帝造人說,所以才有宗教人士反對進化論的說法的出現。A、C兩項都沒有否定上帝的作用,都是否定封建統治的精神支柱天主教會;D項與宗教沒有內在關系。9.S1[·四川卷]1925年,美國田納西州的中學教師斯科普斯因在課堂上講授達爾文進化論而被判有罪。該州還立法禁止教師傳授任何違背圣經上帝造人教導的學說。此法在該州一直適用到1967年。據此可知()A.1967年后美國開始接受進化論B.斯科普斯言論違背美國宗教信仰自由C.進化論沖擊了美國的基督教信仰D.田納西州的立法行為違背了美國憲法9.C[解析]此題是推理型選擇題,材料所反映的主要信息是進化論沖擊了基督教所宣傳的上帝造人說。進化論認為人類由類人猿進化而來的觀點,導致一些西方教眾很難理解和接受。A項說1967年才開始接受進化論是不恰當的,斯科普斯在課堂上講授達爾文進化論說明之前有人接受了進化論;B項斯科普斯講授進化論,并不代表其反對宗教信仰自由;C項表述客觀合理,進化論沖擊了基督教所宣傳的上帝造人說;材料沒有體現出田納西州的立法行為是否違反了美國憲法,D項錯誤。40.R2S1S2[·北京卷]海洋是人類活動的重要舞臺。時間歷史資料1831—1836年達爾文進行環(huán)球航行考察1840年利物浦至波士頓之間的輪船航班開通1858—1864年瑞典地質學家伊雷克先后對北極斯匹茲卑爾根島進行了3次考察,并繪制了詳細地圖1859年達爾文發(fā)表《物種起源》1869年連接地中海和紅海的蘇伊士運河開通1869年英國至印度海底電纜開通以“海洋與人類文明進步”為題,從上表中選擇恰當的材料進行論述。40.[答案]①海洋考察推動了人類文明進步。例1:達爾文通過海洋考察擴大了視野,獲得了新知,寫出《物種起源》,提出優(yōu)勝劣汰的生物進化論,對當時基督教的世界觀形成極大挑戰(zhàn)與沖擊。例2:伊雷克對北極進行3次科學考察,繪制出地圖,增進了人類對北極地區(qū)的了解。②人類科技進步也推動了對海洋的利用與開發(fā)。例1:利物浦至波士頓之間輪船航班的開通,使工業(yè)革命成果應用于全球交通領域,有利于克服海洋的阻隔,促進了經濟發(fā)展,便利了社會生活。例2:英國至印度海底電纜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海洋對人類區(qū)域的阻隔,縮短了交往時間,有利于信息傳播。[解析]本題以對海洋的開發(fā)與利用為切入點,考查學生選擇合適史料闡釋和論證問題的能力。解決本題的突破點在于理解題意所隱含的兩個角度,既要能從海洋的考察與開發(fā)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角度論證,又要能從人類文明的進步反過來推動海洋的開發(fā)和利用角度進行論證。1.[·武漢調研]1645年左右,英國一批科學家開始每周在倫敦聚會討論科學研究等問題?!?662年,查理二世頒發(fā)特許狀,批準成立英國皇家學會,旨在利用和完善自然知識,促進自然知識的增長。上述歷史現象得以出現的歷史條件有()A.工業(yè)革命的展開B.近代自然科學的產生C.生物進化論的確立D.牛頓力學體系的形成1.B[解析]解答本題要抓住時間信息和主題來分析,采用排除法。工業(yè)革命的開展開始于18世紀,生物進化論的確立在19世紀,牛頓力學體系的形成在17世紀中后期,故A、C、D三項可排除。2.[·南京模擬]“三百年前,人類的思想還充斥著迷信和恐懼,水為什么會往低處流?太陽為什么會升起落下?這些今天看來簡單至極的問題,在當時卻是根本無法認識和把握的。”(《大國崛起》解說詞)能破解這些“當時卻是根本無法認識和把握的”問題的科學成就是()A.愛因斯坦相對論B.牛頓的經典力學C.達爾文的進化論D.普朗克的量子論2.B[解析]首先要明確“當時卻是根本無法認識和把握的”問題是什么,也就是符合萬有引力定律的自然現象,故選B項。3.[·廣州海珠區(qū)模擬]西方歷史學家指出:“當人們談及最近幾代人中被傳入日本等東方國家的西方文明時,我們不是指希臘羅馬哲學和人文主義思想,也不是指日本的基督教化,而是指在17世紀后半葉開始改變西方面貌的科學、思維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這里的“開始改變西方面貌的科學、思維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是指()A.牛頓的經典力學體系B.瓦特的改良蒸汽機C.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D.愛因斯坦的相對論3.A[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近代西方科技發(fā)展歷程的理解能力。“17世紀后半葉開始改變西方面貌的科學、思維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是牛頓經典力學體系,它標志著近代自然科學形成了完整的體系。故選A項。4.[·洛陽模擬]愛因斯坦高度評價某一物理學成就時說:“這一發(fā)現成為二十世紀物理學研究的基礎,從那個時候起幾乎完全決定了物理學的發(fā)展。要是沒有這一發(fā)現,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們變化的能量過程的有用理論?!毕铝杏嘘P“這一發(fā)現”的正確表述是 ()A.有助于解釋光電效應 B.揭示了時間和空間的本質屬性 C.證實了“自然界無跳躍”原則 D.促進了人們深入認識宏觀世界4.A[解析]本題考查從材料中獲取信息和分析理解問題的能力。從材料“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們變化的能量過程的有用理論”說明“這一發(fā)現”是指量子理論,故選A。5.[·汕頭質檢]有學者對19世紀某重大成就發(fā)表評論:“它的要義不能被當時的人們理解,但它在科學領域以外卻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其程度甚至遠遠超過了原有領域的影響?!彼u價的是()A.經典物理學B.進化論C.相對論D.現代信息技術5.B[解析]19世紀達爾文進化論,不僅在生物界,而且在思想界、宗教界都產生了重大影響,故選B項。A項是在17世紀,C項是在20世紀初提出的,D項是在20世紀中期提出的,都與題干時間不符,故排除。1.[·浙江五校聯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此時的宇宙被描述成運動中的物質,受到充滿宇宙的無形的力的控制,無論是地面還是天空,這些力可用數學方式表現出來。中世紀那幅封閉的、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為中心的宇宙圖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無限的、受普遍法則制約的新宇宙,地球現在被看作其中的一顆行星。——馬文·佩里《西方文明史》材料二這次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是我國發(fā)展空間技術的一個良好開端,是毛主席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的偉大勝利,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又一豐碩成果……中國人民這一偉大勝利,給正在堅持武裝斗爭的亞、非、拉各國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給反革命的美帝國主義和社會帝國主義以沉重的打擊,粉碎了他們壟斷空間技術的迷夢?!獡氯A社電材料三“神舟6號”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車”企業(yè)就已經開始計算收益。航天領域每投入1元錢,將會產生7元至12元的回報。航天,將為國民經濟發(fā)展帶來多大動力……中國將繼續(xù)以科學發(fā)展觀為統領,把經濟社會發(fā)展轉入到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軌道上。崇尚科學、愛好和平的中國,一定會和平利用太空資源、讓太空真正為人類造福?!獡氯A社電材料四科學不僅刷新了我們的世界圖景,也刷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學成功的背后,我們必須看到一個潛在的危險正在顯露出來:人類通過大規(guī)模地開發(fā)大自然,雖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卻動搖了人類生存的根基?!獏菄ⅰ犊茖W的歷程》(1)材料一中的“普遍法則”指的是什么?以該法則為核心的理論體系產生了哪些影響?(2)材料二、三闡述的不同時期中國空間技術發(fā)展的主導思想側重點有何不同?結合所學歷史背景,分析產生差異的原因是什么。(3)怎樣理解材料四中科學“動搖了人類生存的根基”?如何應對這種“潛在的危險”?1.[答案](1)普遍法則:萬有引力定律。影響:完成了人類對自然界認識史上的第一次理論大綜合;引發(fā)第一次技術革命(工業(yè)革命);為法國啟蒙思想奠定科學基礎、為唯物主義哲學奠定科學基礎等。(2)材料二側重于軍事政治,以鞏固國防、維護中國的安全;材料三側重于經濟,科技成果商品化。材料二的原因:國內方面,“文化大革命”時期,以階級斗爭為綱;國際方面,兩極對峙,美國敵視中國,想要扼殺新生的人民政權;20世紀60年代中蘇關系也急劇惡化;美蘇兩個大國的爭霸,導致世界局勢緊張。材料三的原因:國內方面,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實行改革開放,以發(fā)展生產力為基本任務;國際方面,和平與發(fā)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國際環(huán)境也趨于緩和。(3)科技發(fā)展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如環(huán)境、社會、倫理等問題。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下進一步提高科技水平;加強國際合作;確保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應根據材料回答普遍法則;第二小問其影響應從自然科學、經濟、思想等方面回答。第(2)問第一小問根據材料內容即可進行分析判斷,材料二側重于政治軍事方面,材料三側重于經濟科技方面;第二小問,一定時期的科技文化是對這一時期政治經濟的反映,聯系“文化大革命”時期和改革開放后的國內外形勢回答。第(3)問主要考查科技發(fā)展的負面影響,諸如環(huán)保、社會問題等。我們面臨此種情形的應對方法,注意從國際合作、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經濟戰(zhàn)略等方面回答。S2從蒸汽機到互聯網40.R2S1S2[·北京卷]海洋是人類活動的重要舞臺。時間歷史資料1831—1836年達爾文進行環(huán)球航行考察1840年利物浦至波士頓之間的輪船航班開通1858—1864年瑞典地質學家伊雷克先后對北極斯匹茲卑爾根島進行了3次考察,并繪制了詳細地圖1859年達爾文發(fā)表《物種起源》1869年連接地中海和紅海的蘇伊士運河開通1869年英國至印度海底電纜開通以“海洋與人類文明進步”為題,從上表中選擇恰當的材料進行論述。40.[答案]①海洋考察推動了人類文明進步。例1:達爾文通過海洋考察擴大了視野,獲得了新知,寫出《物種起源》,提出優(yōu)勝劣汰的生物進化論,對當時基督教的世界觀形成極大挑戰(zhàn)與沖擊。例2:伊雷克對北極進行3次科學考察,繪制出地圖,增進了人類對北極地區(qū)的了解。②人類科技進步也推動了對海洋的利用與開發(fā)。例1:利物浦至波士頓之間輪船航班的開通,使工業(yè)革命成果應用于全球交通領域,有利于克服海洋的阻隔,促進了經濟發(fā)展,便利了社會生活。例2:英國至印度海底電纜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海洋對人類區(qū)域的阻隔,縮短了交往時間,有利于信息傳播。[解析]本題以對海洋的開發(fā)與利用為切入點,考查學生選擇合適史料闡釋和論證問題的能力。解決本題的突破點在于理解題意所隱含的兩個角度,既要能從海洋的考察與開發(fā)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角度論證,又要能從人類文明的進步反過來推動海洋的開發(fā)和利用角度進行論證。1.[·保定模擬]“它的重要性是難以估量的,它被廣泛地應用在工廠,成為幾乎所有機器的動力,改變了人們的工作生產方式,極大地推動了技術進步,并拉開了工業(yè)革命的序幕?!薄八笔侵?)A.柴油機B.瓦特改良的蒸汽機C.發(fā)電機D.珍妮紡紗機1.B[解析]本題考查從材料中獲取信息和識記能力。據材料中“成為幾乎所有機器的動力”“拉開了工業(yè)革命的序幕”可以判斷是瓦特改良的蒸汽機。2.[·惠州調研]穿越時空,來到19世紀90年代的英國倫敦,你可能看到的場景是()A.英國女王召集議會開會,由她選任新首相 B.飛機在倫敦上空飛過C.愛因斯坦訪問倫敦,宣講相對論 D.泰晤士河水質惡化2.D[解析]本題考查19世紀90年代英國的階段特征。19世紀90年代的英國,資產階級代議制已經相對完善,首相由議會多數黨領袖出任;飛機與相對論均產生于20世紀。當時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正在進行之中,故選擇D項。3.[·太原模擬]英文的“Communication”有多重譯義,一般包括“傳播和傳達”“交通”和“交流”。有人說,從互聯網迄今的發(fā)展過程看,網絡就是傳媒(Communication)。對互聯網的這一理解旨在強調互聯網()A.推動了世界市場的拓展B.最大的成功在于技術的不斷更新C.促進了信息產業(yè)的發(fā)展D.作為人類交往方式而存在與發(fā)展3.D[解析]材料認為網絡就是傳媒,就是“交通”和“交流”,成為人類交往的一種方式,故D項符合題意。S3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22.S3[·安徽卷]“反對用具體形象反映現實,而主張用抽象的語言——顏色和幾何圖形來表現藝術家主觀心靈”,體現該主張的美術流派屬于()A.新古典主義B.浪漫主義C.現實主義D.現代主義22.D[解析]本題考查對近代美術流派的掌握?!爸鲝堄贸橄蟮恼Z言——顏色和幾何圖形來表現藝術家主觀心靈”體現了反傳統、反理性,重視畫家內心感受,這是現代主義美術的特征。23.S3[·福建卷]貝多芬歷經法國大革命前后歐洲社會劇變,給后人留下震撼人心的音樂史詩。對其《第三(英雄)交響曲》解讀有誤的是()A.作品充滿時代氣息B.作品有田園風光般的抒情C.作品含蓄地獻給一位無名英雄D.作品具有英雄史詩般的雄偉氣勢23.B[解析]本題考查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考查考生運用所學知識正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通過“音樂史詩”可知其具有時代氣息,故A項正確;作品沒有體現田園風光,故B項不正確;通過《第三(英雄)交響曲》的名字,可知是獻給一位英雄,故C項正確;通過“震撼人心”可知D項正確。故答案選B項。18.S3[·江蘇卷]下側框內所敘內容為某美術流派具有的一些特征。下列作品中屬于該流派的是()A.《自由引導人民》B.《拾穗者》C.《向日葵》D.《格爾尼卡》18.D[解析]本題以材料形式考查了近代西方美術流派的特點,旨在考查考生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和對歷史知識再認再現的能力。A項應為浪漫主義美術作品,該流派特別強調色彩的作用,故與題干中的信息“不用純粹的顏色”不符,應排除;B項應為現實主義美術作品,該流派主張深刻展現社會現實,故與題干中的信息“不是反映現實”不符,應排除;C項為印象主義作品,該流派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故與題干中的信息“不用純粹的顏色”不符,應排除;D項為現代主義美術流派,根據所學可知該流派的特點與題意相符,故本題應選D項。23.S3[·浙江卷]音樂電視起源于美國。剛傳入拉丁美洲時,當地的節(jié)目主持人把西班牙語和英語夾雜在一起說,引起了“外國文化入侵”之類的批評。但是到20世紀90年代,人們注意到音樂電視使拉美國家之間彼此更加關注,文化共享的程度也增加了。據此不能得出的結論是()A.拉美和美國的現代化相互促進B.科技的進步促進了文化交流C.殖民主義的歷史影響仍然存在D.電視是影響較大的傳播工具23.A[解析]本題以材料形式考查了影視藝術的發(fā)展,旨在考查考生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和對歷史知識再認再現的能力。B項的表述與題目中的信息“音樂電視使拉美國家之間……文化共享的程度也增加”相符;C項的表述與題目中的信息“外國文化入侵”相符;D項的表述與題目中的信息“音樂電視使拉美國家之間彼此更加關注”相符。結合所學可知,經濟全球化的實質為發(fā)達國家的資本在全球范圍新一輪的擴張,使其與發(fā)展中國家間的差距愈益拉大,故A項中“相互促進”的表述與史實不符。1.[·廣東六校聯考]斯達爾夫人猛烈抨擊矯揉造作的沙龍文學和妨礙創(chuàng)作自由的法則,她提出“用我們自己的感情感動我們自己”。下列作品體現了她的文學藝術思想的是()A.《巴黎圣母院》B.《安娜·卡列尼娜》C.《人間喜劇》D.《百年孤獨》1.A[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浪漫主義文學藝術特點的準確理解。從材料“用我們自己的感情感動我們自己”,推斷出這是典型的浪漫主義的風格。2.[·廣州海珠區(qū)摸底]羅素指出:“浪漫主義者注意到了工業(yè)主義在一向優(yōu)美的地方正產生的丑惡,注意到了那些在‘生意’里發(fā)了財的人(在他們認為)的庸俗,憎恨這種丑惡和庸俗。”可見,浪漫主義興盛的主要原因是()A.抒發(fā)個人情感追尋理想世界的驅動B.商業(yè)經濟發(fā)展導致拜金主義盛行C.工業(yè)革命使“理性的勝利”成為謊言D.浪漫主義者對社會現實的強烈不滿2.C[解析]材料的大意是批判工業(yè)革命中發(fā)財的工業(yè)資本家庸俗丑惡,題目的要求是浪漫主義興盛的主要原因,故C項符合題意。3.[·武漢模擬]法國文學史家愛彌爾·法蓋說:“它是明確地冷靜地觀察人間的事件,再明確地冷靜地將它描寫出來的藝術主張?!獜膸浊兹f的現實事件中,選擇出最有意義的事件,再將這些事件整理起來,使之產生強烈的印象?!边@種文學流派是()A.浪漫主義B.現實主義C.現代主義D.印象畫派3.B[解析]由材料中“從幾千幾萬的現實事件中,選擇出最有意義的事件,再將這些事件整理起來,使之產生強烈的印象”可知,這種文學流派關注現實,深入剖析社會生活的本質,這是現實主義的特點。故選B項。4.[·長沙模擬]某中學舉辦一次文藝活動,邀請一些專家學者來校演講,演講的主題包括:司湯達的小說創(chuàng)作、巴爾扎克與《人間喜劇》、列夫·托爾斯泰與俄國革命等,還安排了一個音樂會,由鋼琴家表演一場“柴可夫斯基之夜”。這次文化活動的主題,應當定為()A.印象派的文化風格 B.浪漫主義的文藝 C.批判現實主義的文藝 D.后現代主義的藝術4.C[解析]據所學知識,19世紀中葉世界文學領域以批判現實主義風格為主。這類文學作品真實再現了當時的社會現實,深刻揭露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和弊端,并進行了深入剖析和強烈批判,鼓舞了人們斗爭的勇氣,堅定了人們勝利的信心。司湯達、巴爾扎克、列夫·托爾斯泰都是當時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C項符合題意。5.[·徐州摸底]19世紀中葉,資本主義制度逐漸得到鞏固,但社會矛盾變得日益尖銳和復雜。反映這一時期社會現實的文學作品是()A.《巴黎圣母院》B.《人間喜劇》C.《約翰·克里斯朵夫》D.《老人與?!?.B[解析]題干材料信息反映了19世紀現實主義文學藝術興起的背景。A項屬于浪漫主義文學,B項屬于19世紀現實主義文學,C項屬于20世紀現實主義文學,D項屬于20世紀現代主義文學。故選B。1.[·佛山調研]近代以來,法蘭西民族創(chuàng)造出獨具魅力、光彩照人的文化,深刻影響了歐洲乃至世界文明的發(fā)展。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就思想文化領域而言,18世紀的歐洲堪稱法國之歐洲。當時的歐洲人……為法國啟蒙思想家那些順應時代潮流的新思想所折服。一時間,一股前所未有的“法語熱”風靡了除英國之外的幾乎整個歐洲。——呂一民《法國通史》材料二1850年,雨果在追悼某一位文學家時說:“他的所有作品僅僅形成了一部書……我們在這里看見,我們的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