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長葉榧植物種群空間分布格局研究摘要植物種群空間分布格局是反映植物種群在一定范圍內的水平空間分布情況、與周邊植物的依存狀況,同時也是反映植物種群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以及生存能力。本文以長葉榧(TorreyajackiiChun)為研究對象,長葉榧比較特殊,它是我國特有的瀕臨種群物種,通過分析現(xiàn)存長葉榧物種的空間分布和種群結構的情況來探究規(guī)律以及其空間關聯(lián)性。本文是通過對浙江桐廬縣的白云源森林公園的長葉榧調查數(shù)據(jù),通過對種群內的所有植株進行定位、掛牌標記、測量株高和基徑,分析其在不同坐標、海拔、坡向下種群分布的情況及特點。然后運用點格局分析方法中的成對相關函數(shù)g(r)和完全空間隨機模型分析長葉榧種群在不同坐標下的空間分布格局及其空間關聯(lián)性來探討其分布情況。結果表明:通過完全空間隨機模型分析,桐廬6個亞種群中闊塢(KW)植株在0-12m尺度上呈現(xiàn)為聚集分布;塢巖(WY)植株在0-35m尺度上呈現(xiàn)為聚集分布;大硨(DC)植株在0-12m尺度上呈現(xiàn)為聚集分布;青龍峽(QL)植株在0-30m尺度上呈現(xiàn)為聚集分布;大龍門(DL)植株在0-25m尺度上呈現(xiàn)為聚集分布;紅旗林場(HQ)植株在0-15m尺度上呈現(xiàn)為聚集分布。關鍵詞:點格局分析;桐廬目錄TOC\o"1-3"\h\u3193摘要 I30904第一章緒論 1179091.1榧屬概況 2281001.2長葉榧 2118251.3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3210001.4生長環(huán)境 3207621.5種子化學成分分析 316181.6遺傳多樣性和遺傳結構 4145501.7栽培技術 5118911.8生理生態(tài) 5233141.9長葉榧的保護策略 619968第二章材料與方法 7264352.1研究區(qū)概況 7286812.2研究方法 761372.2.1野外調查 7229312.2.2種群基徑劃分 8102332.2.3點格局分析方法 812402.3結果 8207262.3.1徑級分布 8214042.3.2種群空間分布 910518第三章討論與結論 1664263.1討論 1675953.2結論 1624653參考文獻 18緒論長葉榧(Torreyajackiichun)又叫浙榧,它是隸屬于紅豆杉科(Taxaceae)榧樹屬(Torreya)[],是中國所特有的植物,物種起源早,距今約有億年的歷史,在學術上研究榧樹屬的分布,生長環(huán)境等,有助于對古環(huán)境和古氣候等方面的研究,有著重大的意義?,F(xiàn)在發(fā)現(xiàn)的存活的的長葉榧植株比較稀少,而且其分布范圍比較狹小,在國內僅分布在浙江省和福建省,因為其比較稀少,加上人為破壞等原因,長葉榧物種已被列為國家2級重點保護植物[]以及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據(jù)野外調查,浙江省長葉榧種群分布是全球范圍內的分布中心。長葉榧物種最早發(fā)現(xiàn)是在浙江省的仙居縣。長葉榧全身是寶,且用途十分廣泛。長葉榧的木料樹干可用于造船用材、建筑用材,以及是造耕具、用具和家具的精良用材;長葉榧的種子類似于油菜花的種子可用于榨油、炒熟就可以可食,由此可見長葉榧種子是個很好的東西;長葉榧輸?shù)男螤铋L的非常的漂亮,樹形雅觀,它和大多數(shù)松、柏科植物屬于四季常綠樹,又因為其在形狀上有一定的美觀程度,所以可以作為院子觀賞用樹種或者制成盆栽以供觀賞[]。因此,不管從那個方面長葉榧植物都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所以,對長葉榧植物進行了廣泛的調查研究,包括對其生境和分布情況進行研究;對其種子的化學成分分析;對其生物多樣性進行研究;對其遺傳多樣性、栽培技術進行研究以及如何做到有效地保護進行探討,還有目前在研究的過程中都存在什么樣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案都是研究的方向。種群的空間分布格局是指在某個特定的地區(qū)內的分布情況,能反映物種內部的和物種之間的相互影響關系,同時還可以反映出環(huán)境對種群生長和生存的影響,能在一定程度上對種群空間變化的原因做出解釋。在生態(tài)學中,研究種群空間分布格局的方法中采用較多的是運用點格局分析方法。種群的分布特征與空間格局分析有密切的關系,一個植物種群的形成不僅和周邊的環(huán)境有著很大的關系,同樣和自身的某些特性有關,比如說光合作用的吸收強度,對光的適應能力,次生代謝的產物等,所以研究種群分布情況和研究其分布格局可以分析其物種之間的相互影響作用,種群的群落結構與周邊環(huán)境的關系的有效手段等。所以本文是對瀕危長葉榧物種種群在桐廬的分布情況的分析以及運用點格局分析方法來探究其在桐廬環(huán)境下的生存生長情況以此來探究種群分布規(guī)律等。本實驗主要采取的是點格局分析方法中的中的完全空間隨機模型(CSR)方法,完全空間隨機模型是空間點格局分析中使用最常見的一種方法,該模型的原理是假設一個研究區(qū)內的的任一個體在任一個位置上生長的概率相等,同時保證兩點之間是獨立存在的,互不影響的[]。在生態(tài)學中常用這種假設法來假設物種在研究范圍內的分布不受任何生物或非生物的影響。1.1榧屬概況全球榧屬(Torreya)共6~7種,其最原始的樹種是長葉榧樹。該屬的地理模式獨特。長葉榧屬產浙江的南部。榧樹產華東及湘黔地區(qū),加州榧樹產美國加州,為東亞—北美姐妹種對;巴山榧樹和日本榧樹構成中國—日本姐妹種對;此外,還有佛羅里達榧樹產佛羅里達等地,云南榧樹產云南[]。1.2長葉榧在我國有五種榧樹屬植物和兩種變種榧樹屬植物。這五種分別為榧樹、四川榧、巴山榧、長葉榧以及日本榧。兩種變種分別是的云南榧和九龍山榧[]。本文探究的是長葉榧種群,長葉榧植株在1924年就被學者發(fā)現(xiàn)并采集,在1925年被取名為長葉榧并發(fā)表。自然界生長的長葉榧為常綠小喬木,外形似杉非杉,呈灌木狀,高8-12米。樹冠圓形或半圓形,樹皮灰色或褐色,表面光滑,樹變老時葉子變成薄片狀掉落。葉子有濃郁的香氣,摸起來很硬但有稍稍彎曲,葉片有上下倆排,常常向下傾斜。長3-13厘米,寬2-4毫米。樹葉是慢慢變尖,頭上有尖尖的頭,根部也是慢慢的變窄,上邊的樹葉的顏色是很深綠色,但看上去十分的光澤,下邊的樹葉顏色是綠色中帶點黃色。長葉榧基部長新芽的能力很強,而且耐干旱。長葉榧花是雌雄異株。一般是長到20年后才會開花結果[],花期是4-5月份,種子到次年的9-10月份才會成熟,種子成熟時成倒卵圓形,一般長2-3厘米,頂端有小尖頭,橢圓形的鮮果猶如生橄欖,味澀無毒。種子同時也可以作為一種藥用資源,長期食用有化痰,止咳,清肺的作用[]。長葉榧由葉的表皮由一層厚厚的壁細胞組成,外壁有很多像分枝樣的突起來,內壁較薄且葉脈僅一條且位于葉的中央[]。葉片是長葉榧次生代謝產物的主要場所。1.3研究的目的及意義浙江省和福建省山脈地作為我國陸地生物多樣性重要的地域,分布著各種各樣的珍稀特有物種。在這一地域中開展對特有物種的研究,包括其生長環(huán)境、生理生態(tài)、化學成分、遺傳結構以及其種群歷史動態(tài)的研宄將有助于闡明生物多樣性的形成過程和維持機制,以及保護策略,而長葉榧作為該地區(qū)中的特有樹種,十分具有研究價值和意義。目前由于長葉榧物種的變少,以及到了瀕危的地步,對長葉榧物種的研究及保護已迫在眉睫。1.4生長環(huán)境長葉榧植株常生長在山間溝谷兩旁、懸崖邊上或者在陡坡的茂盛的樹林里,生長的海拔高度一般在200-1000m左右。長葉榧的成年樹喜光,長勢旺盛,生命力強但幼樹喜。長葉榧的生長土壤呈酸性或者弱酸性,PH值在4.5-6.5左右[]。長葉榧生長的地方實際日照實際短,日照百分率低,直接輻射少,相對濕度大,水濕條件比較好。與長葉榧生長在一起的伴生植物主要有錐栗(Castaneahenryi)、白櫟(Quercusfabri)、烏飯樹(Vac-ciniumbracteatum)、豹皮樟(Litseacare-ana)、連蕊茶(Camelliafrate-na)、青岡櫟(Cyclobalanopsisglauca)、闊葉箬竹(Indocalamuslatifolius)等[]。1.5種子化學成分分析同一種植物,由于所在的生長環(huán)境不同,對環(huán)境也會產生不同的差異,也就是說植物生存的環(huán)境條件不同,在各個方面表現(xiàn)的化學成分也可能不同[]。就好比在不同地方長葉榧植株種子的化學成分含量,次代謝產物含量有所差異。長葉榧種子是一種活的物質,其內部的生化過程是很復雜的,其的生理生化不僅受遺傳基因的影響,同樣受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長葉榧種子中有多種化學成分,我們在測定時主要是測定其中的可溶性糖、總蛋白質、粗脂肪、總黃酮、總綠原酸、總鞣質含量。在實驗中測量蛋白質含量的方法有凱氏定氮法,雙縮尿法,考馬斯亮藍法,紫外劑吸收法等。在實驗中常用的是凱氏定氮法;測量可溶性糖含量的方法有氣相色譜法、液相色譜法。原子吸收法、蒽酮比色法、碘量法等;粗脂肪含量測定的方法有抽提法、酸水解法、比重法、索式提取法等,在我們實驗中主要用的是索式提取法;總綠原酸含量的測定主要采取的是紫外分光光度法;總黃酮含量測定主要采用聚酰胺薄層層析法。植物的次生代謝產物是植物生長發(fā)育所必須的有機化合物[]。它可提高植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提高物種之間的競爭力等。長葉榧植株的次生代謝場所主要是在葉片。然后是幼根、樹皮、根、老枝、莖,按其質、黃酮、生物堿、游離蒽醌、綠原酸、皂甙、總酚含量的順序慢慢變少。葉片中的次生代謝產物從化學結構上可分為酚類化合物(包括鞣質、黃酮、綠原酸等)、萜類化合物(揮發(fā)油)和含N有機物(生物堿)3大類[]。1.6遺傳多樣性和遺傳結構所謂的遺傳多樣性是指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對遺傳基因多樣性進行的研究時,主要是采用RAPD技術和ISSR技術。李建輝[]等則對3種根據(jù)徑級的不同劃分的3種不同年齡級的成體、小樹和幼苗進行遺傳多樣性和遺傳分化進行分析,結果表明遺傳多樣性表現(xiàn)最高的是成體,其次是小樹,遺傳多樣性表現(xiàn)較低的是幼苗。APD技術和ISSR技術都是先通過對長葉榧DNA的提取,然后進行PCR擴增,PCR擴增主要是預變性、變性、退火、延伸四個程序。然后通過DNA片段測得出一個序列,再查看重復位點。物種的遺傳結構由空間和時間遺傳結構兩個部分組成,遺傳結構是遺傳變異在群居中的非隨機分布[]。對于預測群體的發(fā)展趨勢具有重要作用。影響種群遺傳結構的主要因素包括物種本身的特點和性狀、地質歷史過程、種群之間基因交流過程、或者是由于物種世代等位基因頻率出現(xiàn)波動過程以及其所處的環(huán)境條件等。其中,種群之間基因的交流基因是導致不同種群之間出現(xiàn)基因相同化,而物種世代等位基因頻率出現(xiàn)波動的過程則起到相反的作用,其會增加低頻率等位基因丟失的幾率,從而導致小種群遺傳信息多樣性的下降或者種群基因出現(xiàn)片段缺失。同樣種群遺傳結構也會受環(huán)境的影響,除此之外,還有人為干擾和破壞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種群遺傳結構,人為原因會導致種群分布范圍變小以及加大種群間的距離,從而導致遺傳信息的丟失[]。1.7栽培技術長葉榧物種作為一種植物,同樣有其可以繁育栽培的技術及方法。主要方法有插扦或者用種子發(fā)芽后播種進行栽培。扦插這個方法比較簡單,一般選擇土壤比較濕潤的陰坡山地,將長葉榧枝條或根插入土中,1-2年后生出枝條,時間較久。在平常實驗中一般采用種子栽培繁育,種子栽培主要有2個步驟:(1)首先進行種子預處理。把收集到的種子放在稻谷收割后的田中,鋪種子厚度大概在15-20cm,然后在上面蓋上泥土大概是20cm厚,待種子外邊的種皮開始腐化掉落后用清水洗凈,然后置于清涼的地方干燥保存,等待播種。在播種前放在濕度為50%左右的細沙中等其發(fā)芽,注意要定期進行澆水,等到種殼出現(xiàn)裂口而且胚芽外露時就可播種;(2)種子預處理好了之后進行播種。播種田地應選擇朝向太陽的、土壤層選擇厚實、濕潤且含疏散沙黏含量適中的壤土,在進行田地翻耕時,每畝可加油茶餅肥料,以此預防地下害蟲對種子的危害。然后將田地做成苗床,將經以及發(fā)芽的胚根顯現(xiàn)的種子播種在苗床上,一條以條播,播種時要注意每一行之間的距離在25-30cm左右,每一株之間的距離在7-8cm左右。在播種時,還要注意胚芽的根部朝下,然后用堿性焦泥灰覆蓋牢,焦泥灰是在土下邊放草然后用火煙熏得到的灰,焦泥灰厚度應在在1.0-1.5cm左右,如果遇干旱氣候,要注意灑水保濕,如遇到有雜草長出,要及時除草,防止養(yǎng)分被其他雜草吸收。在種子發(fā)芽到破土而出大概需要30-40天左右,在幼苗長出土后,要翻耕土壤和除草,要在4月底開始搭遮陰棚,因為幼苗喜陰[]。1.8生理生態(tài)在對瀕臨物種長葉榧進行研究時,對其的生理生態(tài)習性的了解也必不可少。植物的光合作用最重要的研究是其生理生態(tài)的方面,主要場所是在葉綠體中,葉綠體中含有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重要色素。色素含量決定光合作用的強度,它是一種光敏催化劑[]。所以對光合作用參數(shù)和各葉綠素含量進行測定時十分重要的。研究生理生態(tài)時測定指標包括對光合參數(shù)的測定、光響應的測定、的測定、葉綠素含量的測定等;葉綠素含量的測定包括包括對葉綠素a、葉綠素b以及葉綠素a+b的含量的測定等。由已有的研究表明,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光合作用能力表現(xiàn)為夏季最強,冬季較弱。由此可以看出長葉榧植株適宜生長于光線充足的環(huán)境中,但是相比于長葉榧伴生植物,長葉榧的光合作用能力較低于其伴生植物,這使得長葉榧植株在與不同種群競爭中處于劣勢,這也可能是導致長葉榧物種瀕危的一個很大的原因[]。1.9長葉榧的保護策略所謂的瀕危物種是指由于其受到自然災害、歷史生態(tài)環(huán)境、人類的干擾或者破壞以及自身的原因從而存在種群滅絕風險的物種[]。由于在地球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植物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它在世界范圍內扮演著必不可少的角色,所有我們應該盡可能多的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從另外一方面來講,瀕危植物往往生存在比較特殊的環(huán)境中,而且起源早,歷史悠久,研究這些植物可以探索更多古地質、古環(huán)境的信息,是物種起源的有力證據(jù)[]。由于長葉榧物種的研究現(xiàn)狀和其重要價值,所以十分有必要針對其制定相關的保護策略。但由于長葉榧物種數(shù)量逐漸變少,已經演變成瀕危物種,所以對長葉榧物種的保護是勢在必行,刻不容緩的。當前,為了保證物種的多樣性,我們應當采取更多必要的有力有效的措施來保證長葉榧植株的數(shù)量。長葉榧由于地理位置分布范圍小,植株數(shù)量少,再加由于人類原因過度采伐等以及長葉榧在自然環(huán)境下本身的光合作用比較弱、對光的適應能力的生態(tài)幅度比較狹窄,使得在大自然條件中生存競爭處于比較的劣勢,因此在保護對策上我們首先應采取就地保護為主,遷地保護為輔的措施,盡可能的保護長葉榧物種不受破壞。此外,還有的是長葉榧種子結實率比較低,加上其外種皮比較堅硬,只有在土壤中成熟之后才會開始發(fā)芽,而且種子萌芽率很低,又容易被動物吃掉,因此野外種群就更難更新更替了。當前,通過已有的種群遺傳學信息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長葉榧物種的遺傳多樣性比種群遺傳多樣性高[],所以需要在種群所在地進行保護,而且被保護的區(qū)域要盡可能的大,同時還有保護其伴生植物,以保證生物的多樣性以及保存更多的遺傳資源等;同時要加大對保護長葉榧植株的宣傳力度,讓周邊的農民和游客了解認識什么是長葉榧植株,并認識它的重要價值,從而自覺的保護長葉榧植物,不隨意砍伐等;以及提出一些相關的政策,比如:要禁止砍伐長葉榧樹以及未經允許不得采摘長葉榧種子等;還要加大人為的增加對種子的收集與播種,以此來增加長葉榧的數(shù)量;還要加強對長葉榧幼苗的保護,使得幼苗在種群競爭上有一定的優(yōu)勢。還可以進行遷地保護,在進行遷地時,要注意盡可能多遷移長葉榧植株樣本,特別是在優(yōu)良種群中,這樣可以使得盡可能多的豐富的遺傳資源被保存下來。材料與方法2.1研究區(qū)概況研究地點位于浙江省桐廬縣白云源森林公園,該地屬于中亞熱帶氣候,位置坐標為2942N,11944E,平均海拔高度為410m。呈帶狀分布的植被是常綠闊葉林,主要占優(yōu)勢的物種有青岡(Cyclobalanopsisglauca)、木荷(Schimasuperba)、馬銀花(Rhododendronovatum)[]。但由于人為砍伐和破壞、旅游開發(fā)長葉榧物種的生長環(huán)境被阻隔,使得長葉榧在這一地區(qū)內形成相對隔離的6個亞種群,每兩個亞種群之間的距離大約在0.4-4.0km之間。表1個長葉榧亞種群基本概況亞種群地點與代號Subpopulationlocationandcode地理坐標Geographicalcoordinate海拔(m)Altitude坡向Slopeaspect種群大小Populationsize闊塢(KW)Kuowu1194239E,294221N412NE15°79塢巖(WY)Wuyan1194250E,294156N360SE43°59大硨(DC)Dache1194322E,294142N428NW28°189青龍峽(QL)Qinglonxia1194355E,294138N559SE46°75大龍門(DL)Dalonmen1194413E,294120N547NE24°292紅旗林場(HQ)HongQiForestryCentre1194449E,294142N703NE73°632.2研究方法2.2.1野外調查對分布于浙江桐廬白云源內長葉榧種群的6個亞種群進行調查。指標包括:首先進行定位、然后掛牌做標記、再測量植株的株高和基徑。長葉榧植株定位方法是:首先在其中一個亞種群內找開始有長葉榧分布的兩株相鄰的長葉榧,然后開始測量,先測量第1株長葉榧與這2株測量時的起算標準植株間的距離,測量之后的長葉榧都與之前這兩株長葉榧之間的距離,同時記錄坐標方位。整理數(shù)據(jù)后將得到的數(shù)據(jù)進行坐標化,都把它化成與坐標有關的數(shù)據(jù),再將所得的數(shù)據(jù)用R語音spatstat中的一個程序進行計算和作圖。2.2.2種群基徑劃分因為長葉榧植株的生命周期較長,因此將樣地內的所有個體劃分為不同的年齡級進行研究。結合野外觀察發(fā)現(xiàn),長葉榧植株的基徑大多在5.0cm以上開始開花結實,因此本研究將長葉榧按基徑的大小分為3級:成體-基徑大于5.0cm;幼樹-基徑在1.0~5.0cm之間;幼苗-基徑小于1.0cm。參照徑級代替齡級的標準,該研究結合樣地內長葉榧種群徑級特征,將長葉榧樹徑級劃分為10個徑級:I級(DBH<10cm),II級(10≤DBH<20cm),III級(20≤DBH<30cm),IV級(30≤DBH<40cm),V級(40≤DBH<50cm),VI級(50≤DBH<60cm),VII級(60≤DBH<70cm),VIII級(70≤DBH<80cm),Ⅸ級(80≤DBH<90cm);X級(DBH≥100cm)。2.2.3點格局分析方法點格局分析采用成對相關函數(shù)進行分析。函數(shù)是函數(shù)的衍生,函數(shù)是消除了函數(shù)在大尺度上產生的積累效應。其中單變量函數(shù)和雙變量函數(shù)計算公式如下:式中:r為空間尺度的距離。在點格局分析圖中,所得測量值處于上下兩條包跡線范圍以上時,種群為聚集分布;處于上下兩條包跡線范圍之間時,種群為隨機分布;若當處于上下兩條包跡線范圍以下時,則種群為均勻分布,本文主要探討的是在6個亞種群的聚集情況。2.3結果2.3.1徑級分布桐廬白云源森林有長葉榧植株757株,最小徑級為1.00cm,最大徑級為211.36cm。在徑級分布上總體呈現(xiàn)倒“J”型(圖1),小徑級(1≤DBH<5cm)占總體的8.45%,第I級的數(shù)量最大,該種群從第I級到第II級再到第III級徑級數(shù)量都有較大的減少,到第IV級趨近平緩,到后面又開始下降??偟膩碚f,還是呈現(xiàn)減少的趨勢。桐廬不同徑級組成徑級I級II級III級IV級V級VI級VII級VIII級Ⅸ級X級合計個數(shù)1441129393675866504469757占比0.1900.1480.1230.1230.0890.0770.0870.0660.0580.0911表1桐廬不同徑級的組成圖1長葉榧種群的徑級結構2.3.2種群空間分布闊塢(KW)分布分析:根據(jù)調查顯示(圖2A、圖2B),闊塢的植株在海拔為412m上,坡向是NE15°,種群的數(shù)量是79株。相對6個亞種群而言,闊塢植株的平均徑級是排在第二位,同時根據(jù)完全空間隨機模型(CSR)的分析表明,值處于兩條包跡線之上,說明闊塢種群在0-12m尺度上呈現(xiàn)為聚集分布,在0-12m的范圍內隨著尺度的不斷變大表現(xiàn)出聚集的強度緩慢減弱。闊塢種群分布圖2B采用完全空間隨機模型(CSR)的長葉榧種群空間分布格局?;疑珜嵕€為99%置信區(qū)間,紅色虛線為理論函數(shù)值。塢巖(WY)分布分析:根據(jù)調查顯示(圖3A、圖3B),塢巖的植株在海拔為360m上,坡向是SE43°,種群的數(shù)量是59株。相對6個亞種群而言,塢巖植株的平均徑級是最大,同時根據(jù)完全空間隨機模型(CSR)的分析表明,值處于兩條包跡線之上,說明塢巖種群在0-35m尺度上呈現(xiàn)為聚集分布,在0-35m的范圍內隨著尺度的不斷變大表現(xiàn)出聚集的強度緩慢減弱并趨于平緩。種群分布圖3B采用完全空間隨機模型(CSR)的塢巖長葉榧種群空間分布格局。大硨(DC)分布分析:根據(jù)調查顯示(圖3A、圖3B),大硨的植株在海拔為428m上,坡向是NW28°,種群的數(shù)量是189株。大硨植株的數(shù)量排第二位,同時根據(jù)完全空間隨機模型(CSR)的分析表明,值處于兩條包跡線之上,說明大硨種群在0-12m尺度上呈現(xiàn)為聚集分布,在0-12m的范圍內隨著尺度的不斷變大表現(xiàn)出聚集的強度緩慢減弱。大硨種群分布圖4B采用完全空間隨機模型(CSR)的大硨長葉榧種群空間分布格局青龍峽(QL)分布分析:根據(jù)調查顯示(圖4A、圖4B),青龍峽的植株在海拔為559m上,坡向是SE46°,種群的數(shù)量是75株。同時基于完全空間隨機模型(CSR)的分析表明,值處于兩條包跡線之上,說明青龍峽種群在0-30m尺度上呈現(xiàn)為聚集分布,在0-30m的范圍內隨著尺度的不斷變大表現(xiàn)出聚集的強度緩慢減弱并趨于平緩。青龍峽種群分布圖5B采用完全空間隨機模型(CSR)的青龍峽長葉榧種群空間分布格局大龍門(DL)分布分析:根據(jù)調查顯示(圖5A、圖5B),大龍門的植株在海拔為547m上,坡向是NE24°,種群的數(shù)量是292株,大龍門植株的數(shù)量在6個亞種群中最多。同時基于完全空間隨機模型(CSR)的分析表明,值處于兩條包跡線之上,說明大龍門種群在0-25m尺度上呈現(xiàn)為聚集分布,在0-25m的范圍內隨著尺度的不斷變大表現(xiàn)出聚集的強度緩慢減弱。大龍門種群分布圖6B采用完全空間隨機模型(CSR)的大龍門長葉榧種群空間分布格局6)紅旗林場(HQ)分布分析:根據(jù)調查顯示(圖6A、圖6B),紅旗林場的植株在海拔為703m上,坡向是NE73°,種群的數(shù)量是63株,紅旗林場植株的數(shù)量在6個亞種群中最少,平均徑級也是最小的。同時基于完全空間隨機模型(CSR)的分析表明,值處于兩條包跡線之上,說明紅旗林場種群在0-15m尺度上呈現(xiàn)為聚集分布,在0-15m的范圍內隨著尺度的不斷變大表現(xiàn)出聚集的強度緩慢減弱。紅旗林場種群分布圖7B采用完全空間隨機模型(CSR)的紅旗林場長葉榧種群空間分布格局注:圓圈大小與植株基徑成比例討論與結論3.1討論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國家對生態(tài)的保護越來越重視,在經濟得到發(fā)展之后更加注重對自然環(huán)境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保護,保護生態(tài)多洋性。保護生態(tài)多樣性有助于保持大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使人和自然和諧平穩(wěn)發(fā)展,建設更加美麗的社會。保持生物的多樣性對人類而言是有重要意義的,我們平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生物的多樣性。本文研究的長葉榧物種作為我國特有物種,因為其起源比較早,可以追溯到第四紀冰期。所以可以通過研究其物種來探索古環(huán)境的生存狀況和氣候條件。但目前發(fā)現(xiàn)的存活的長葉榧植株比較少,且分布的區(qū)域也比較少以及因為其自身的生態(tài)學特征、自然災害和人為干擾導致了長葉榧物種呈現(xiàn)瀕臨,所以被國家列為重點保護植物。因此對長葉榧的研究勢在必行。通過查找資料發(fā)現(xiàn),國內外的研究學者們對長葉榧這個物種做了比較多的研究。包括其生長環(huán)境、分布情況、生理生態(tài)習性、葉片的次生代謝產物、種子的化學成分以及最重要的遺傳結構和遺傳基因多樣性和遺傳分化,當然還少不了對長葉榧物種的保護措施的研究,以此來保證長葉榧物種的生存。本文通過對桐廬長葉榧不同格局分布的研究,分析長葉榧物種的分布情況及其空間關聯(lián)性,研究其分布情況,探討海拔因子對長葉榧種群的影響,為后續(xù)的研究做基礎。根據(jù)完全空間隨機模型,6個長葉榧亞種群在不同尺度上呈現(xiàn)聚集分布情況。以目前的研究發(fā)現(xiàn)比較缺乏的是對保護生物學這方面的研究,這也就導致了對影響其生存生長的主要因素這方面認知的匱乏,從而使得無法有效的采取科學的措施來應對長葉榧瀕危的問題。3.2結論本文通過對桐廬瀕危長葉榧種群的空間分布格局研究,了解長葉榧種群的分布情況,通過對6個亞種群的位置、海拔、坡向以及分別在所處坐標上的種群數(shù)量和每個植株的大小進行分析,通過軟件中的程序進行分析,探究其的分布情況。總的分布包括三種情況:聚集分布、隨機分布以及均勻分布。本文主要討論的是長葉榧種群的聚集分布情況,通過收集數(shù)據(jù)并分析表明:桐廬6個亞種群中闊塢(KW)植株在0-12m尺度上呈現(xiàn)為聚集分布;塢巖(WY)植株在0-35m尺度上呈現(xiàn)為聚集分布;大硨(DC)植株在0-12m尺度上呈現(xiàn)為聚集分布;青龍峽(QL)植株在0-30m尺度上呈現(xiàn)為聚集分布;大龍門(DL)植株在0-25m尺度上呈現(xiàn)為聚集分布;紅旗林場(HQ)植株在0-15m尺度上呈現(xiàn)為聚集分布。由于長葉榧物種的研究現(xiàn)狀和其重要價值,所以十分有必要針對其制定相關的保護策略。但由于長葉榧物種數(shù)量逐漸變少,已經演變成瀕危物種,所以對長葉榧物種的保護是勢在必行,刻不容緩的。當前,我們應當采取更多必要的有力有效的措施來保證長葉榧植株的數(shù)量。參考文獻[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J].植物雜志,1999(5):4-111.[2]汪松,解焱.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第1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高兆蔚.我國特有樹種長葉榧的生物學特性與保護問題研究[J].生物多樣性,1997,5(3):206-209.[4]康寧,湯仲塤.榧屬分類學研究[J].植物研究,1995,15(3):349-362.[5]王強,金則新,郭水良,等.瀕危植物長葉榧的光合生理生態(tài)特性[J].生態(tài)學報,2014,34(22):6460-6470.[6]王昌騰.浙江省野生長葉榧資源現(xiàn)狀及保護對策[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5,33(3):432-450.[7]LiuYQ,SunXY,WangY,LiuY.EffectsofshadesonthephotosyntheticcharacteristicsandchlorophyllfluorescenceparametersofUrticadioica.ActaEcol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郴州職業(yè)技術學院《nux系統(tǒng)》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南昌理工學院《工程制圖與AUTOCAD》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湖北醫(yī)藥學院藥護學院《海洋環(huán)境保護》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桂林師范高等??茖W?!对朴嬎慵夹g基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泉州職業(yè)技術大學《廣播電視口語》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武漢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法醫(yī)學理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黑龍江護理高等??茖W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與知識產權》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湖南吉利汽車職業(yè)技術學院《內部控制設計、評價與審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湖南體育職業(yè)學院《刑事訴訟法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女子學院《消化系統(tǒng)》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項目經理年度考核評價表
- 音樂神童莫扎特詳細介紹和作品欣賞課件
- 9E燃機系統(tǒng)培訓演3.25
- 2022年山東省臨沂市中考生物試題及答案解析
- 《紅樓夢:金陵十二釵判詞賞析》示范PPT課件
- 起重信號工、司索工安全教育培訓試題帶答案
- 廢舊塑料回收再生資源利用項目建議書
- 玻璃纖維生產工藝流程培訓
- 無砟軌道底座板首件施工總結(最新)
- 作文紙模板帶字數(shù)
- (完整word版)機械制造工藝學教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