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儒家孝道思想對佛教文化的影響-由甘肅省博物館館藏《報父母恩重經變》絹畫談起_第1頁
試論儒家孝道思想對佛教文化的影響-由甘肅省博物館館藏《報父母恩重經變》絹畫談起_第2頁
試論儒家孝道思想對佛教文化的影響-由甘肅省博物館館藏《報父母恩重經變》絹畫談起_第3頁
試論儒家孝道思想對佛教文化的影響-由甘肅省博物館館藏《報父母恩重經變》絹畫談起_第4頁
試論儒家孝道思想對佛教文化的影響-由甘肅省博物館館藏《報父母恩重經變》絹畫談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論儒家孝道思想對佛教文化的影響由甘肅省博物館館藏《報父母恩重經變》絹畫談起

試論儒家孝道思想對佛教文化的影響——由甘肅省博物館藏《報父母恩重經變》絹畫談起時蘭蘭(甘肅省博物館,甘肅蘭州730050)[摘要]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核心美德之一,在極其重視忠、孝的中國古代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孝道思想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對佛教的生存及發(fā)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甘肅省博物館藏宋代《報父母恩重經變》絹畫是國內現存幅面較大且有紀年的一幀絹本佛教故事畫,由敦煌《父母恩重經》經文演變而來?!陡改付髦亟洝肥且徊繙贤ㄈ?、釋的佛教經典,是佛教中國化的典型產物,其產生過程及其基本精神值得深入研究和解讀,它見證了佛教一步步融入中國、以便為更廣大民眾所接受的過程,在中國佛教史乃至思想史上有著重要地位。[關鍵詞]儒家思想;孝道思想;佛教文化;《父母恩重經》;《報父母恩重經》絹畫甘肅省博物館藏宋代《報父母恩重經[來自WW]變》絹畫,立軸,高182厘米,寬127厘米,于甘肅敦煌千佛洞出土。畫中心繪阿彌陀佛及觀世音、大勢至二菩薩并坐說法,上部繪“七佛”、“七寶”及仙山樓閣等。下部有十弟子、十二菩薩分列兩側供養(yǎng)。畫軸絹地、敷彩、繪佛、菩薩和僧俗人眾等110多人。人物形象生動自,經變故事分列在說法圖兩,以經變畫常用的連環(huán)畫形式展開,一個情節(jié)一幅圖,共有15幅圖。它們各自獨立,相互之間用山石分隔,每幅畫的右側或左側都有墨書榜題,說明所畫內容?!秷蟾改付髦亟涀儭肥菄鴥痊F存幅面較大且有紀年的一幀絹本佛教故事畫,由敦煌《父母恩重經》經文演變而來。其內容主要包含三個層次:其一,父母哺乳養(yǎng)育之恩深重,子女僅以無怨心報之是不夠的;其二,子女報父母之恩,就是要讓他們去除愚昧、慳貪,增長智慧和樂善好施的佛性,使父母得到善報和解脫;其三,一切信眾,僧徒諸子,都應奉行這種法教,造作福田。佛教經文認為父母對兒女有十大恩德,分別為懷胎守護恩、臨產受苦恩、生子忘憂恩、咽苦吐甘恩、推干就濕恩、哺乳養(yǎng)育恩、洗濯不盡恩、為造惡業(yè)恩、運行憶念恩和究竟憐憫恩。通過講說父母的這些大恩大德,倡導眾生牢記父母養(yǎng)育之恩、克盡孝道。內容多有佛教色彩,但卻有一定的現實教化意義??鬃诱J為,孝是一切道德規(guī)范的根本及其發(fā)展前提。儒家經典《孝經》中有一句話:“孝乃天之經也,地之義也?!睆睦碚撋峡隙诵⑹侨藗愖钪匾囊刂?。仁是孔子強調為圣人的必要準,而孝作為仁的內核,可見其地位之重要。在以儒家文化為主導的中華民族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傳統(tǒng)中,孝道思想不僅體現出一種家庭倫理觀念,也體現出人類對于自身生命的關懷,它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生命價值觀,是人類追求生命永恒的一種體現。祭祀祖先是對生命的追思意識,孝養(yǎng)父母是對生命的愛敬意識,生兒育女、以期傳宗接代是對生命的延伸意識,儒家孝道思想的生命意識正是通過這三個層面展示出來,這也是儒家孝道文化獨特魅力所在。儒家認為:“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嚴父?!薄案缸又?天性?!倍遥寮业男⒌浪?,最終是要為政治服務的:“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惫什恍⑹墙^對不能為中國統(tǒng)治者所容的。為了消解人們對佛教缺乏孝道的攻擊,佛教僧徒便努力在佛教經典里挖掘闡述孝道的思想資源,如西晉時期的《盂蘭盆經》,就極力宣揚應該全力報父母“長養(yǎng)慈愛之恩”。但是,佛教畢竟沒有系統(tǒng)論述孝道的經典,中土僧人只好通過偽造經典來闡釋孝道學說,以向世人表明佛教也重人倫、講孝道?!陡改付髦亟洝肪褪欠鸾套陨砼φ{和儒、佛思想,特別是自覺與儒家孝道思想融合的產物。其中“人生在世,父母為親。非父不生,非母不育”,“父母之恩,昊天罔極”的思想,顯然與中國儒家的孝道達到了一致。佛教西漢末傳入中國,并沒有很快獲得迅速傳播。到了魏晉時期,開始產生一定的社會影響。直至南北朝、隋唐時期,才真正獲得迅速的傳播和發(fā)展。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佛教傳入中國后,面臨著與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沖突。佛教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互動和調適結果,關系到其在中國的生死存亡。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的佛教僧人,對這一矛盾沖突具有明確的認識,于是開始變通,結合儒家思想的理論核心,自覺改造佛教學說,盡力爭取統(tǒng)治者的支持和認可。佛教要真正生存并取得發(fā)展,首先要取得皇權的支持。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統(tǒng)治者剛開始對佛教的傳播保持警惕態(tài)度,如北魏初期的統(tǒng)治者就對佛教傳播的影響每每心存顧慮:“魏[]氏之王天下也,每疑沙門為賊?!泵鎸θ绱爽F實的強硬政治阻力,佛教高僧總以佛法和儒學具有內在統(tǒng)一性來極力說服最高統(tǒng)治者。史載:“孫皓即政,法令苛虐,廢棄淫祀,乃及佛寺,并欲毀壞。皓曰:‘此由何而興?若其教真正與圣典相應者,當存奉其道。如其無實,皆悉焚之?!币饧慈绻鸾绦麚P的道義和儒家思想不一致,就要焚毀佛經、取締佛教。在這危急時刻,康僧會對曰:“夫明主以孝慈訓世,則赤烏翔而老人見;仁德育物,則醴泉涌而嘉苗出。善既有瑞,惡亦如之。故為惡于隱,鬼得而誅之;為惡于顯,人得而誅之?!兑住贩Q積善余慶,《詩》詠求福不回。雖儒典之格言,即佛教之明訓?!边@才去除了孫皓對佛教的顧慮,從而使佛教獲得合法生存地位?!陡改付髦亟洝返某霈F,與當時的文化政策有著密切的關系,尤其與唐朝前期帝王對《孝經》的提倡直接關聯。唐朝前期,統(tǒng)治者大體上執(zhí)行儒、釋、道三教并舉,佛、道二教并行提倡的宗教政策,但不同皇帝在位時期,對佛、道二教的態(tài)度又存在一些輕微的差異。唐太宗對佛、道二教基本采取一視同仁的政策,既提倡釋教,也尊崇老子和道教。唐高宗和武則天時期,佛教開始受到統(tǒng)治者的高度重視。而佛教徒也通過偽造《大云經》神化武則天而受到賞識,于是,武則天極力提倡佛教。唐玄宗時期,對儒、釋、道三教都加強了提倡力度,其中最突出的則是對儒學和道教的偏重,對《孝經》一書的提倡,更成為唐玄宗時期文化政策方面最突出的特征之一。佛教的基本教義是無我、無常,認為人生是充滿痛苦的,為了拋掉這種痛苦,就必須放棄世俗生活,進行修行。中國的儒家思想雖然也重天命,但更多的是“敬天命而盡人事”。在道德理想方面,佛教追求精神解脫,這是以放棄現實生活為代價的。儒家所追求的是成為圣賢君子,而圣賢君子的道德修養(yǎng)是與齊家治國平天下聯系在一起的。當佛教與中國本土文化發(fā)生了沖突,就不得不做一些調整,以適應當時的統(tǒng)治需要?!陡改付髦亟洝沸麚P的子女應該踐行孝道、回報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思想,與中國儒家思想,特別是《論語》、《孝經》所提倡的孝和孝道倫理是一致的。《父母恩重經》的出現,也是佛教自覺調和與儒學思想的矛盾、努力融入中國文化的產物?!陡改付髦亟洝肥菍Ψ鸬男叛?,是虔誠而純潔的,它的內容是莊嚴的,表現的墨痕是心靈軌跡的流露。佛理禪法主張破除妄想,遺蕩一切諸相,罪福并舍,空有兼忘,眾生們神游于佛的神圣、沖虛幻的境界中,《父母恩重經》成為一種精神上的超越。它也反映了佛教中國化過程中很值得注意的一種趨向,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傊?《父母恩重經》的產生過程及其基本精神,是值得深入研究和解讀的。它在中國佛教史乃至思想史上的有著重要地位。這是一部溝通儒、釋的佛教經典,是佛教中國化的典型產物。它見證的是佛教一步步融入中國、以便為更廣大民眾所接受的過程?!緟⒖嘉墨I】【1】李傳軍、金霞.《父母恩重經》與唐代孝文化——兼談佛教中國化過程中的“通儒”與“濟俗”現象[J].孔子研究,2008,(3)【2】楊國樞.中國人的蛻變[M].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88.【3】肖群忠.孝與中國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4】龐衛(wèi)花.從甘博藏《報父母恩重經變》看唐宋出行風俗[J].雞西大學學報,2010,(6).【5】公維軍.大英博物館藏北宋時期父母恩重經變相畫絹畫研究[J].大江周刊,2013,(8).【6】胡發(fā)強,劉再聰.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