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 熱點題型和提分秘籍 專題02 從漢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變(含解析)_第1頁
高考歷史 熱點題型和提分秘籍 專題02 從漢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變(含解析)_第2頁
高考歷史 熱點題型和提分秘籍 專題02 從漢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變(含解析)_第3頁
高考歷史 熱點題型和提分秘籍 專題02 從漢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變(含解析)_第4頁
高考歷史 熱點題型和提分秘籍 專題02 從漢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變(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二從漢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變【高頻考點解讀】1.君主專制強化、中央對地方管轄措施等是考查重點;分析認識制度演變的特點、影響等;同時還應注重對政治制度反映的時代特征、啟示等方面的命題2.唐、元、明、清時期政治制度演變是高考命題的密集區(qū)。三省六部制、內閣制、軍機處是考查重點,注意綜合加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措施,認識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發(fā)展演變的歷程3.中國古代選官制度仍是高考考查的重點。復習備考時,注意理解先秦世襲選官、漢代察舉制、魏晉九品中正制、科舉制等概念,分析歸納選官制度演變歷程、特點及規(guī)律性認識;從當前加強民主政治建設、反腐倡廉等熱點角度理解古代選官制度的啟示近幾年高考命題主要集中在郡國并行制和元行省制,從全國的考查情況來看中央官制(君權與相權關系)、中央強化對地方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漢代察舉制的利弊、九品中正制的特點、隋唐科舉制的特點及影響等是考查重點。特別突出對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特點及影響的考查。選擇題與非選擇題并重,多是通過新材料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考查學生對歷史主干知識的理解認識?!緹狳c題型】題型一考查古代中國的選官用官制度例1、唐太宗曾對吏部尚書杜如晦說:“今專以言辭刀筆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敗職,雖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边@句話意在強調()A.應嚴刑處罰失職官員B.選官須注重才學C.官員失職會危害民生D.選官應注重品行【提分秘籍】通過分析近三年各地高考試題,可以看出“古代中國的選官用官制度”的考查角度有:1.選官的依據(jù):品行、才學。2.選官制度的影響:個人價值取向、體現(xiàn)社會公平、普通民眾參與政治的積極性。總之,選官制度不僅關系到國家治亂興衰、社會的進步,還關系到人民個體的政治生活和權利。選官制度與人類文明進步是同步的,也在不斷向相對公開、公平、公正方向發(fā)展?!九e一反三】隋唐以前,官府設有譜局,考定父祖官爵、門第。此后該現(xiàn)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終結B.察舉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設立D.科舉制的推行【熱點題型】題型二考查從漢到明清政治制度的演變例2、明成祖時,“特簡(選拔)解縉、胡廣、楊榮等直文淵閣,參預機務。閣臣之預機務自此始。然其時,入內閣者皆編、檢、講讀之官,不置官屬,不得專制諸司?!尉敢院?,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據(jù)此,對明代內閣的說法正確的是()A.開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徑B.自設立起即為法定決策機構C.六部逐漸成為內閣下屬機構D.地位雖有變化但職能基本未變【提分秘籍】通過分析近三年各地高考試題,可以看出“從漢到明清政治制度的演變”的考查角度有:1.削弱地方加強中央權力:直接總結、借生活實例。2.削弱相權加強皇權:設新機構、新官職??傊?,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為中國歷史長期統(tǒng)一、穩(wěn)定、連續(xù)地發(fā)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促進國家統(tǒng)一、民族團結。君主專制的演進,既體現(xiàn)了皇權與相權矛盾的逐漸激化,也體現(xiàn)了政治制度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特點。統(tǒng)治者設置新的中央機構、官職,削弱相權,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央機構的創(chuàng)新,提高了行政效率,對后世中央機構和官職的設置提供了借鑒?!九e一反三】據(jù)《南臺備要》記載:“江浙省……調兵剿捕之際,行省官凡有輕重事務,若是一一咨稟,誠恐緩不及事……(如今)凡有調遣軍情重事及創(chuàng)動官錢,不須咨稟……交他每(們)從便區(qū)處?!边@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A.與中央權力之爭難以調和B.獲得了緊急事務處置權C.行政長官不再由朝廷任命D.權力不再受到中央節(jié)制【熱點題型】題型三考查中國古代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特點及影響例3、右圖文字節(jié)選自一則清代檔案史料。其撰擬者應是()A.中書省B.內閣C.軍機處D.禮部【提分秘籍】1.主要特點:(1)加強君主權力:秦朝確立皇權至上的皇帝制度,漢代利用新儒學思想來神化皇權,唐宋元等通過分割相權、弱化地方事權來加強君主權力,明清進一步強化了君權。(2)思想控制: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明清八股取士、文字獄等。(3)變革中央和地方機構:秦的三公九卿制、郡縣制,唐三省六部制,明朝廢丞相權分六部、設內閣,清設軍機處。(4)官吏的選拔和任免:從秦朝廢除分封制后,官吏任免由皇帝決定。隋唐實行科舉制,一直延續(xù)到近代。(5)完善監(jiān)察制度:皇帝通過設置監(jiān)察機構,來監(jiān)察地方政治,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2.影響:(1)積極:有利于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和鞏固,維護國家統(tǒng)一和領土完整;能集中力量進行大規(guī)模經(jīng)濟建設;有利于各民族交往和融合。(2)消極:經(jīng)濟上阻礙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成為中國落后的重要原因;政治上專制統(tǒng)治空前強化,在政治和思想等方面鉗制人民;文化上極端專制統(tǒng)治的政策使知識分子脫離實際,空談務虛,阻礙科技創(chuàng)新和文化發(fā)展;外交上閉關鎖國隔斷了中外聯(lián)系和交流,逐漸拉大與西方差距?!九e一反三】元代行省的設置,無視歷來與劃界密切相關的幾條最重要的山川邊界——秦嶺、淮河、南嶺、太行山等的存在,陜西行省越過秦嶺而有漢中盆地,江西行省跨過南嶺而有廣東,江浙行省從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統(tǒng)治者這么劃分的主要意圖是()A.便于中央直接管理B.實行民族分化政策C.推行漢蒙二元統(tǒng)治D.防止出現(xiàn)地方割據(jù)【高考風向標】1.(·重慶卷)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遠至今中亞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與漢通使往來的大宛等國的歡迎。其間,漢設置河西四郡,打通了與西域的直接交通。張騫在出使過程中所獲得的信息對打開絲綢之路和建立中國與西方的聯(lián)系起到了關鍵作用。據(jù)此可知,張騫出使西域的功績是()A.開辟了溝通中西的絲綢之路B.建立了漢朝與西方的聯(lián)系C.確立了漢朝對西域的管轄權D.開啟了中國與中亞的交往2.(·天津卷)從秦至清的兩千多年中,許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當時形勢和力量對比的變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權臣、地方割據(jù)勢力等,導致權力的萎縮或喪失。這種現(xiàn)象實質上是()A.君主專制被顛覆B.中央集權體制遭到破壞C.君權至上的后果D.君主權力受到制約3.(·廣東卷)中國古代有這樣一類官員,他們充當皇帝私人顧問,其權力來自與皇帝的私人關系。屬于這類官員的有()A.秦朝御史大夫B.漢朝丞相C.唐朝六部尚書D.明朝內閣大學士4.(·浙江卷)下列是宋、元、民國、當代編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錄,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①《山陰志》選舉、書院、學堂、新軍、警察②《臨安志》宮闕、宗廟、三省、臺閣、禁軍、科舉、坊市③《四明志》職官考(府州官員)、學???本路蒙古學、本路儒學)④《紹興志》科學技術、報刊、文物古跡、名家學術思想A.①②④③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答案】B【解析】本題以浙江地方志為切入點,旨在考查學生提取表格中有效歷史信息和調動知識的能力。據(jù)題干表格中第一行“新軍”“警察”可知是民國時期;據(jù)第二行“禁軍”“坊市”等信息可以推斷是南宋時期;據(jù)第三行中“府州”“蒙古學”等信息可知是元朝;據(jù)第四行欄中“科學技術”“文物古跡”可以判斷時間是當代。依據(jù)時間排序,B項符合題意。5.(·浙江卷)學習歷史不僅要廣泛閱讀,更要感悟智慧,融全貫通。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6分)材料一1587年“并無大事可敘”。學者黃仁宇卻從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會,寫成《萬歷十五年》。該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時年24歲的萬歷皇帝。他一方面依賴內閣,另一方面又以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加以牽制,后來創(chuàng)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專制主義君主制史上的“荒誕奇跡”;已經(jīng)去世5年的內閣首輔張居正。他生前雖然守住了內閣只是皇帝處理國政的助理機構、不能正式統(tǒng)率六部百司的底線,卻把內閣政治演繹得有聲有色;這年去世的名將戚繼光。他曾在浙閩粵沿海大敗倭寇,保衛(wèi)了東南海防;在內地已成功定居4年多的西方傳教士利瑪竇。他從歐洲出發(fā),經(jīng)過葡萄牙占領的澳門,活躍于廣東一帶?!獡?jù)《萬歷十五年》編寫材料二玉米、番薯等“種出西土”,在不少地方開始種植?!獡?jù)[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徐光啟《農(nóng)政全書》等(1)閱讀材料,聯(lián)系所學知識,簡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態(tài),并分析造成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8分)(2)試揭示明朝中后期在經(jīng)濟領域中(含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等)日益凸顯出來的新氣象和政府實行的老政策。(9分)(3)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以日本、西歐(葡萄牙)為切入點,簡要敘述明朝中后期中外關系的基本內容以及明朝政府的政策。(9分)信息歸納答案;第二小問對外政策從海禁和朝貢貿易的角度分析作答。6.(·北京卷)唐末五代,中央集權大為削弱。為扭轉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A.文官任知州B.設三司使C.設樞密院D.施行將兵法【答案】A【解析】本題以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為切入點,旨在考查學生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本題強調的是解決中央和地方的矛盾。A項加強了中央集權,正確;B、C兩項都是為了解決君權和相權的矛盾,排除;D項措施是北宋中期王安石變法的內容,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故選A項。7.(·全國大綱卷)明成祖朱棣設立內閣,后來內閣首輔“儼然漢唐宰輔”。明代內閣與唐代宰相的相同之處是()A.均能獨立處理政務B.均輔助皇帝處理政務C.都擁有官吏任免權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務【答案】B【解析】本題以內閣首輔“儼然漢唐宰輔”為切入點,考查內閣與宰相的共同之處,旨在考查學生比較分析問題的能力。內閣是輔助皇權的秘書班子,不能夠獨立處理政務,排除A項;內閣也沒有官吏任免權和直接管理地方政務的權力,排除C、D兩項。故選B項。8.(·新課標全國卷Ⅰ)中國古代,“天”被尊為最高神。秦漢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舉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員、百姓則祭拜自己的祖先。這反映了秦漢以后()A.君主專制緣于宗教權威B.政治統(tǒng)治借助于人倫秩序C.皇權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動強化了宗法制度9.(·新課標全國卷Ⅱ)明初廢丞相、設顧問性質的內閣大學士,嚴防權臣亂政。明中后期嚴嵩、張居正等內閣首輔操縱朝政,權傾一時。這表明()A.皇權逐漸衰弱B.君主集權加強C.內閣取代六部D.首輔權力失控10.(·山東卷)自秦漢至明清,中國古代行政區(qū)劃經(jīng)歷了由郡縣兩級制到州郡縣三級制再到省道府縣四級制的演變。這體現(xiàn)了()A.中樞權力體系日趨完備B.中央對地方控制的加強C.各地經(jīng)濟聯(lián)系日益密切D.經(jīng)濟發(fā)展區(qū)域化程度提高11.(·福建卷)從隋朝開始的科舉制在中國延續(xù)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布廢除。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隋創(chuàng)進士科之后)歷代踵行,時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閑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鄧嗣禹《中國考試制度史》材料二(科舉制)西國莫不慕之,近代漸設考試以取人才,而為學優(yōu)則仕之舉。今英、法、美均已見端,將來必至推廣。——丁韙良《西學考略》材料三貧苦子弟,類皆廉謹自勉,埋首窗下……即紈绔子弟,亦知苦讀,以獲科第,否則雖富不榮……因此之故,前清時代,無分冬夏,幾于書聲遍野,夜靜三更,鉆研制義。是皆科舉鼓勵之功有甚于今日十萬督學之力也?!囁糜怼吨袊荚囍贫仁贰凡牧纤囊鼐矍?shù)百童生,擢十數(shù)人為生員;省聚萬數(shù)千生員,而拔百數(shù)十人為舉人;天下聚數(shù)千舉人,而拔百數(shù)人為進士;復于百數(shù)進士,而拔數(shù)十人入翰林,此其選之精也。然內政外交,治兵理財,無一能舉者,則以科舉之試以詩文楷法取士,學非所用、用非所學故也?!簡⒊豆嚿蠒堊兺婆e折》材料五1905年全國工礦企業(yè)已達400家左右,鐵路、輪船等新式交通事業(yè)也逐漸興辦,這些無疑需要大量科學技術人才來操作和管理。同時,新式學堂的急劇增加需要眾多的具有新知識的教師;清末新政中增設的許多政府機構如外交部、商部、學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關專業(yè)的干員。顯然,科舉制無法培養(yǎng)、選拔這類新式人才?!燧x《廢除科舉制與中國社會的現(xiàn)代轉型》(1)據(jù)材料一,歸納科舉制的主要特點。(6分)(2)據(jù)材料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科舉制的積極影響。(10分)(3)據(jù)材料四,概括梁啟超對科舉選才的基本看法。分析梁啟超上述議論的目的。(10分)(4)在近代,科舉制“西國莫不慕之”,而在中國卻難逃被廢除的命運。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評述。(10分)12.(·江蘇卷)歷代王朝不斷調控中樞權力以維護其統(tǒng)治。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郡舉賢良,對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對,由是獨擢助為中大夫。后得朱買臣、吾丘壽王、司馬相如等,并在左右?!瓕遗e賢良文學之士。公孫弘起徒步(平民),數(shù)年至丞相。開東閣,延賢人與謀議,朝覲奏事,因言國家便宜。上令助等與大臣辯論……大臣數(shù)詘?!稘h書·嚴助傳》材料二垂拱三年,或誣告(宰相)祎之……(武)則天特令肅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審問)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經(jīng)鳳閣(中書省)鸞臺(門下省),何名為敕?”則天大怒,以為拒捍制使,乃賜死于家?!杜f唐書·劉祎之傳》材料三(明初內閣大學士)掌獻替可否(意即對君勸善規(guī)過,議論興革)……凡上之達下,曰詔,曰誥……皆起草進畫,以下之諸司。下之達上,曰題,曰奏……皆審署申覆(意即審查簽收,上報或發(fā)回)而修畫焉,平允乃行之?!蟮涠Y、大政事、九卿、科道官會議已定,則按典制,相機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睹魇贰ぢ毠僖弧氛埢卮穑?1)據(jù)材料一,歸納漢武帝為削弱相權所采取的舉措。(3分)(2)據(jù)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劉祎之為何不認可王本立宣讀的“敕書”。(3分)(3)據(jù)材料三,歸納明初內閣大學士的主要職責;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明初閣臣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5分)(4)綜合上述材料,概括歷代王朝調控中樞權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則。(3分)13.(·新課標全國卷Ⅱ)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住于白山黑水間的各民族人口大量內遷,東北地區(qū)出現(xiàn)“沃野千里,有土無人”的狀況。清廷把東北地區(qū)視為“龍興之地”,在此設盛京、吉林、黑龍江將軍,實施軍事化管轄,設置關口,長期禁止關內人口遷居。往來須持有官方頒發(fā)的路票?!耙泼裰幼∮薪锏刂畨ū儆薪?,森林礦產(chǎn)之采伐有禁,人參東珠之掘捕有禁”,從乾隆年間開始,山東、河北等地“闖關東”者日盛,“每查辦一次,輒增出新來流民”,他們“不但不肯回籍,抑且呼朋引類,日積日多”。清廷對東北地區(qū)時開時禁?!幾愿饎π壑骶帯吨袊泼袷贰返炔牧隙?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條約》,劃定了清朝與俄國的東段邊界。但直至19世紀初,黑龍江以北數(shù)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民不足1萬人,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時,清政府被迫與俄國簽訂《璦琿條約》和《北京條約》,清政府隨即開放了哈爾濱以北的呼蘭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新來移民與當?shù)貪M、蒙古等族通婚、建廟、演戲、立會、設學堂、建布鋪。僅十余年,呼蘭地區(qū)已是“三城相望,糧產(chǎn)豐饒,商賈因之糜(群)集,流民居戶不下十有余萬”。1904年,清政府全面開放東北各邊置地;1907年,設奉天、吉林、黑龍江三省。1908年,僅奉天一省人口已達1100萬人,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東三省移民實邊章程?!幾园讐垡涂傊骶帯吨袊ㄊ贰?1)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清朝東北地區(qū)移民過程的特點。(12分)(2)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移民東北的歷史作用。(13分)14.(·福建文綜·T17)清末傳教士明恩溥記述:“促使中國學子年復一年地堅持科舉考試,有的直到九十高齡終于拿到文憑方可罷休,有的則死于這一過程中。功名利祿一類的解釋是無法說清楚的……九十高齡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樣?唯一的解釋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稟賦?!痹摬牧?)A.批判學子追求功名利祿B.表明科舉制下學子的愚昧無知C.折射出學子的價值取向D.反映出科舉制失去人才選拔功能【解析】選C。試題材料從西方人士的角度來觀察和思考延續(xù)至清末的科舉制度,作者用了“年復一年”“直到”和“死于這一過程中”“功名利祿”“考中又怎么樣”等字眼,體現(xiàn)了作者對清末讀書人執(zhí)著追求科舉功名現(xiàn)象的難以理解。據(jù)此判斷四個選項,A、B、D表述過于主觀或極端,偏離了材料本意,只有C最符合題意。15.(·山東文綜·T11)自秦漢至宋元,中國政治制度變革的總體趨勢是()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漸被削弱B.國家行政權逐漸轉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逐漸退出權力中心D.世卿世祿的貴族政治逐漸被打破【解析】選A。具體分析見下表:選項具體分析結論A中央集權的特點就是地方日益從屬中央,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日漸加強正確B自秦代確立皇帝制度,皇帝就總攬大權錯誤C表述錯誤,到明代宰相制度才廢除錯誤D“世卿世祿的貴族政治逐漸被打破”在商鞅變法時就出現(xiàn)了錯誤16.(·江蘇單科·T3)某學者評唐朝三省制時指出:“凡未加蓋‘中書門下之印’,未經(jīng)政事堂議決副署,而由皇帝直接發(fā)出的命令,在當時是被認為違制的,不能為下屬機關所承認?!边@里所謂“違制”的論斷,主要指皇帝背離了()A.詔令須由政事堂議決的制度B.門下省執(zhí)掌詔令草擬的職能C.中書省監(jiān)察地方政務的慣例D.尚書省負責執(zhí)行詔令的定制【解析】選A。題干材料“凡未加蓋‘中書門下之印’,未經(jīng)政事堂議決副署,而由皇帝直接發(fā)出的命令,在當時是被認為違制的”可知“違制”主要指皇帝背離了詔令須由政事堂議決的制度,因而A正確。門下省負責政令審核,故B錯誤。中書省負責草擬政令,故C錯誤。尚書省負責執(zhí)行詔令的定制,皇帝并沒有違背,D錯誤。17.(·江蘇單科·T5)光緒《大清會典》載:“諭軍機大臣行者,既述,則封寄焉。凡有旨存記者,皆書于冊而藏之,屆時則提奏。議大政,讞(審)大獄,得旨則與?!辈牧险f明軍機處()A.地處內廷,專管軍務B.參與政務,秉旨辦事C.設有官衙,機構完備D.專理刑獄,職能單一【解析】選B。軍機處為協(xié)助西北軍務而設,但其實質是為皇帝提供服務的中樞機構,沒有決策權,故A、C、D錯誤。題干中“凡有旨存記者,皆書于冊而藏之……議大政,讞(審)大獄,得旨則與”表明軍機處參與政務,秉旨辦事。【隨堂鞏固】1.漢武帝重用身邊做侍從、秘書等工作的人,讓他們擔任尚書令、侍中等,參與軍國大事。這一做法的目的是()A.簡化分工,提高效率 B.削弱封國,集權中央C.集思廣益,減少失誤 D.削弱相權,加強皇權解析:選D。材料反映的是漢武帝建立中朝的史實,其主要目的是削弱相權,加強皇權。2.隋唐時期社會全面繁榮,史學家們在總結其原因時,曾歸結為“得益于政治制度的創(chuàng)新、成熟與完善”。其中如下圖所示的這一制度“成熟與完善”體現(xiàn)在()A.既削弱了相權,鞏固了皇權,又提高了行政效率B.官員責任明確,分工細密C.機構運作程序合理D.負責皇家與國家的官署和管理相互脫離而自成系統(tǒng)解析:選A。圖示反映的政治制度為“三省六部制”,該制度既削弱了相權,鞏固了皇權,又提高了行政效率。B、C兩項雖符合史實,但不能體現(xiàn)出“成熟與完善”這一特征,而D項說法明顯錯誤。3.下圖是古代中國某朝代中樞機構示意圖(局部),這一朝代應該是()A.秦朝 B.西漢C.唐朝 D.宋朝解析:選D。本題考查宋代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三司使是北宋前期最高財政長官。前代沒有該官職,故選D。4.史載,有一個叫韓南老的人,考中了進士,很快便有人來向他提親,他作了一首絕句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讀盡文書一百擔,老來方得一青衫。媒人卻問余年紀,四十年前三十三。”材料最能說明()A.該人表明了自己拒絕的態(tài)度B.科舉制度造成的人生悲劇C.古代“官本位”的思想傾向D.該人知識淵博,但家境貧寒解析:選B。從詩中看,該人中舉時已經(jīng)73歲了,這一點足以說明了科舉制度造成的悲劇。5.黃宗羲說:“有明之無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罷丞相始也?!痹撜擖c實際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A.不可能產(chǎn)生明君賢吏B.容易形成極端君主專制C.宰相對皇權有一定制約作用D.政治腐敗傾向更加嚴重6.南宋何?!洱埲h志》:“近境有劍池湖,世傳歐冶子于此鑄劍,其中一號龍淵?!饼埲垳Y,因劍而得名,唐時因避高祖李淵諱,改名龍泉。改名體現(xiàn)了()A.維護皇權的獨尊 B.借皇帝名號宣傳C.宗法觀念的影響 D.神化皇權的需要解析:選A。對皇帝名號的避諱體現(xiàn)了皇權的獨尊,故A正確;材料體現(xiàn)不出宗法觀念的影響,也不能反映對皇權的神化,因改名更沒法借助皇帝名號宣傳,故排除B、C、D三項。7.《史記·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曰“天下初定,骨肉同姓少,故廣強庶孽,以鎮(zhèn)撫四海,用承衛(wèi)天子也?!辈牧戏从澄鳚h統(tǒng)治者()A.為了鞏固政權而重用庶民B.變分封制為郡國并行制C.削弱王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D.通過分封同姓諸侯王的辦法來鞏固統(tǒng)治8.有學者指出:“行中書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分出一個機關駐扎在外面,這因蒙古人征服中國,不敢把政權分散,要完全把它集中在中央。行省就是一個行動的中書省。”由此可見,元代設置行省的目的是()[A.監(jiān)察地方B.方便地方自治C.從軍事上控制地方D.提高漢族官僚的權力9.唐代安史之亂時,長安和洛陽俱失,地方州郡還是有辦法可以各自為戰(zhàn),并最終平叛;北宋時金兵內侵,只汴京一失,全國瓦解,更難抵抗。你認為造成這兩種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唐朝經(jīng)濟繁榮遠勝北宋B.北宋軍事實力弱于唐朝C.金兵力量強于唐朝叛軍D.北宋地方財權全歸中央10.中國古代先后產(chǎn)生了多種選官制度,下列最能體現(xiàn)西漢時期主流選官制度的是()A.“在每州設置大中正,郡縣設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地人充任??たh中正官評定本地人的等第,作為政府用人授官的準則?!盉.“為了摧毀門閥,拔擢人才,故特準士人自行報名,參加策試,及第者得任官職?!盋.“令天下郡國每年舉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舉,遂成定制?!盌.“題目囿于四書五經(jīng),文章須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讀闈墨制義的風氣?!苯馕觯哼xC。掌握歷代選官制度的運作方式及特點是解答此題的關鍵。從A項中“中正”“評定”字樣判定其為九品中正制,該制度盛行于魏晉南北朝時期;由B項中“摧毀門閥”“策試”“及第”等字樣判定其為科舉制,該制度自隋朝開始實行;由C項中“孝廉之舉”字樣即可判定為察舉制,該制度盛行于西漢;由D項中“八股形式”即可判定其為八股取士,該制度流行于明清。11.“牛背當年暖似衣,饑寒永在耳邊提。大開黎庶通天路,剝盡人間狼子皮?!贝嗽娒鑼懥酥袊糯吵实鄣慕?jīng)歷。為鞏固專制統(tǒng)治,他采取的措施有()A.廢除丞相制度B.設立議政王大臣會議C.建立內閣制度D.設立三司使分宰相財權12.嘉慶帝親政之初,認為凡事“必專責之軍機大臣,則其權過重”,與“乾綱獨斷”的家法不符,強調軍機大臣不過“承旨書諭”而已,皇帝并非“將臣工翊贊之職盡責此數(shù)人?!边@表明嘉慶帝認識到()A.必須責罰軍機大臣B.軍機處有利于皇帝高度集權C.軍機處應予以撤銷D.軍機處可能給皇權造成危害13.唐太宗貞觀八年(634年),左仆射李靖因病辭去宰相職務,太宗不同意,要求他“疾小瘳,三兩日一至中書門下平章事”。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始以某官(黃門侍郎郭待舉、兵部侍郎岑長倩)帶“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銜者為宰相。這說明()A.唐朝重視對宰相權力的限制B.唐太宗在位時重用人才C.唐朝更改宰相的名稱和職責D.唐太宗廢除了宰相官職14.宋朝“廣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