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學“文言互融”的實踐策略_第1頁
文言文教學“文言互融”的實踐策略_第2頁
文言文教學“文言互融”的實踐策略_第3頁
文言文教學“文言互融”的實踐策略_第4頁
文言文教學“文言互融”的實踐策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不僅將文言文學習提前至三年級,而且安排學習的篇目也增加到十多篇。在小學階段文言文教學中,“言”主要是指誦讀方法和詞語、句子等語言方面的積累;“文”是指文章的內容、情感與表達。盡管小學生學習文言文處在起步階段,在要求上只是接觸、了解,不要求字字落實、精準理解,但在整體上需要體現(xiàn)“言”與“文”互融,即兼顧兩個方面的學習,學生可以通過理解文言文中的字、詞、句來體會文本內容、故事、人物,追求文言文學習中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一、在“言”的學習中促進“文”的理解小學生學習文言文最大的障礙是課文中有大量的字詞,不適合按照已經學習的白話文的意思進行理解。對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解決字、詞、句這些基礎內容學習方面的問題,再進入理解文本內容層面的學習,保持“言”與“文”學習上的互融性。1.在熟讀成誦中了解故事小學文言文篇幅短小,多數都是故事類文本;對于初學文言文的學生來說,適宜采用在熟讀成誦中了解故事的方法開展學習。這樣在文言文學習之初,就兼顧了“言”與“文”兩個方面的要求。讀好一篇文言文課文,一般分兩個步驟進行:一是讀準字音,解決能夠讀起來的問題,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大量存在的異讀現(xiàn)象,如通假、多義、多音等,小學教材中只給出了讀音,沒有作進一步的解釋,這是讀準字音中的難點所在;二是讀準句讀,把句子讀正確、讀通順,句讀是文言文的內部停頓,需要根據意思表達決定,讀對停頓才能清楚、準確地傳達句中的情感。不難看出,文言文學習中的讀指向的是“言”之順,同樣也是為理解“文”之意服務的。如教學《司馬光》,編者在課后練習中安排讀的方式是“跟著教師朗讀課文,注意詞句間的停頓”。編者抓住學生初讀文言文容易出錯的問題,指出了解決的方法與路徑。那就是先跟著教師讀,并在跟讀中重視詞句間停頓這一關鍵點;當然教師在領讀中需要提醒學生詞句間的停頓可以借鑒古詩朗讀中的處理方法,即在停頓處用分隔斜線進行標注。學生借助分隔斜線就能夠順利地把文言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并在熟讀成誦中了解司馬光憑著機智勇敢救人的故事。2.在析言解疑中感知文意小學生學習的文言文課文,盡管以淺顯的短小篇章為主,但文本中還是有一些古今異義詞、獨特句式出現(xiàn),容易與學生已有的學習產生認知沖突,這就成了文言文學習的難點。教師在文言文課文教學中,要抓住這些難點,引導學生對相關的認知沖突進行探究,通過析言解疑,幫助學生感知、理解文意。這一過程自然需要正確朗讀提供有效幫助,通過朗讀開展析言解疑的活動,達成對文本意義的理解,最終實現(xiàn)“言”與“文”的互融效果。如教學《守株待兔》,這是學生很熟悉的寓言故事,但在文言文中,出現(xiàn)了學生不容易理解的字詞,如“因”“株”“走”“為”等。其中,“因”“為”屬于虛詞,學生借助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還能夠大致理解詞義;教材給出了“走”的注釋“跑”,但是僅僅用“跑”來理解句子和故事的寓言寓意是不夠的。對此,教師需要讓學生仔細辨析、討論那只撞死在樹樁上的兔子該是怎樣的跑。如有的學生認為兔子在看到人或者認為有危險時,都會盡量跑開,這樣的跑雖然也很快,但不會撞上任何東西,說明兔子跑的時候還是很靈活的;有的學生指出,這只兔子撞上樹樁死了,只能說明兔子跑得又急又快,課文中沒有說原因,可以肯定是被什么追趕的結果,這樣的結果決定了我們在讀“走”時要體現(xiàn)出急促、躲避不及的感覺。這樣一來,學生就認識到這只兔子撞死在樹樁上實在是偶然發(fā)生的事情,這樣理解“走”離把握寓意就近了一步。3.在辨言體察中把握情感文言文學習對學生的影響體現(xiàn)在滲透上,尤其是文章蘊含的思想、情感等,“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說的正是這個道理。換言之,學生在反復誦讀文言文課文的過程中,才能慢慢從“言”體察出深藏的妙處與智慧。如教學《楊氏之子》,在這篇文言文故事中,孔君平想試試獨自在家的楊氏之子是不是真像傳說的那樣“聰慧”,就在楊氏之子擺上楊梅果待客的時候,不經意中指著楊梅果說“此是君家果”,巧妙地把楊梅的“楊”與孩子的姓混在一起,一是讓孩子難以察覺,二是察覺了也不好回答。誰知道楊氏之子張口就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不僅把孔雀的“孔”與對方的姓同樣混在一起,而且以“未聞”表達出對對方的足夠尊重,這樣就非常有禮貌地把球踢還給了對方,輪到對方不知如何作答了。這里的“未聞”充分體現(xiàn)了楊氏之子不僅聰慧,而且在反應機敏中做到有理有節(jié);學生在讀的時候需要以稍輕的語氣,并在“未聞”之后加以停頓。二、在“文”的賞析中習得“言”的規(guī)律隨著文言文課文學習的增多和年級的提升,賞析自然成為文言文學習的目標任務;而這種賞析主要體現(xiàn)在揣摩、咀嚼、品讀文言文中重點詞句和關鍵表達,從本質上看“言”與“文”自然而然地發(fā)生了互融。1.在情感體悟中想象揣摩文言文自身語言具有凝練、傳神的特點,作者的感情就隱含在其中。這樣體悟文本情感,就需要從辨析、品味關鍵語言出發(fā),抓住空白展開想象,體會語言運用的妙處。如教學《書戴嵩畫?!?,在這篇談論繪畫的文言文中,蘇軾在故事的關鍵情節(jié)上寫到了兩個人的笑,一是牧童的“拊掌大笑”,二是杜處士的“笑而然之”。盡管寫的都是“笑”,但二人的“笑”大不一樣,這就是文本中值得學生展開想象的留白點。教師抓住這樣的留白點,先引導學生想象牧童是怎樣笑的。牧童的笑有“拊掌”做修飾,借助注釋理解就是“拍手”,學生由此展開想象——牧童一邊拍手,一邊用手指著畫上的牛尾巴大笑著說:“牛打架,尾巴還擺動不停,那哪能使得上勁呢!”接下來,教師再引導學生想象杜處士是怎樣笑的。文中對杜處士的笑以“然之”這一結果做了補充,可以理解為他認同牧童的說法。這樣一來,有的學生認為杜處士的笑是點頭贊同,覺得牧童很不簡單,能看出著名畫家筆下的錯誤,有的學生認為杜處士的笑有些尷尬,畢竟是自己花重金購買且一直當寶貝收藏的名家畫作……通過這樣的想象,學生走進了人物的內心世界,體悟不同人物在同一行為背后的不同情感。2.在內涵拓展中體現(xiàn)規(guī)律學習文言文,學生難以體會的是文字背后的文化意象。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適當拓展,讓學生在發(fā)現(xiàn)表達規(guī)律中感知文化意象。如教學《伯牙鼓琴》,文中的關鍵內容“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教師讓學生誦讀這一段文字,抓住鐘子期反應中的感嘆詞“善哉乎”加上疊詞“巍巍乎”“湯湯乎”,感知二人的心有靈犀;再讓學生想象伯牙繼續(xù)鼓琴和鐘子期的反應,有的學生說“伯牙志在明月,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姣姣乎若明月”,有的學生說“伯牙志在春光,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燦燦乎若春光”。這樣的拓展訓練源于對文本內涵的感悟,學生從中感受到了文本語言表達的規(guī)律??傊?,在小學文言文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文言文自身的特點,結合學情,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以“言”與“文”互融為重要抓手,讓學生在樂學、善學中為后續(xù)進一步學習文言文打好基礎。2024-05-0416:55張詩韻\t"/page/2024/0504/_blank"語文世界(小學版)訂閱

2024年5期

收藏\o"分享到微博"\o"分享到微信"\o"分享到QQ"\o"分享到QQ空間"關鍵詞:\t"/page/2024/0504/_blank"梅花\t"/page/2024/0504/_blank"意境\t"/page/2024/0504/_blank"古詩詞張詩韻小學古詩詞教學中的情感共鳴,是指學生在閱讀中設身處地地感受詩詞所描繪的情境而產生與詩人相同的情感體驗。這樣的情感體驗在古詩詞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它不僅能夠引領學生走進古詩詞描繪的精彩世界,而且能夠領悟詩人寄托在文字中的精神、品質與追求。因此,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需要在把握形象特點的基礎上,采取多種方法體悟詩人賦予的思想感情,探索促進學生閱讀古詩詞時產生情感共鳴的路徑,有效拓展古詩詞教學的深度與廣度。一、在創(chuàng)設情境中激發(fā)情感小學古詩詞教學指向情感教育,教師需要根據古詩詞的意境,借助學生熟悉的事物,創(chuàng)設真實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順利走進古詩詞營造的情感世界,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增強學生學好古詩詞的信心,幫助學生在閱讀中產生情感共鳴。如教學《鄉(xiāng)村四月》,這是詩人翁卷以白描手法描繪的一幅江南鄉(xiāng)村初夏風光圖:“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痹娭兴脑碌泥l(xiāng)村里,既有詩情畫意又有忙碌的農人,詩人以清新明快的筆調,表達了對鄉(xiāng)村生活的無比熱愛之情。這種鄉(xiāng)村生活是兒童都很熟悉的場景,但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曾經的農耕文化已經淡出了學生的視野。對此,教師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借助圖片、視頻,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呈現(xiàn)詩歌中描繪的鄉(xiāng)村自然景色和農耕活動。學生通過觀看,對江南四月的鄉(xiāng)村里,綠意盎然、煙雨如畫、布谷聲聲的立體畫卷,心生向往之情。有了這樣的情感激發(fā),學生再讀詩句,便能夠在腦海中勾畫出詩人描繪的畫卷,如讀詩的第一句,在“綠遍山原”中,學生感受到江南的山是綠的,田野是綠的,樹是綠的,禾苗是綠的,滿眼都是綠意主宰的世界;在“白滿川”中,學生感受到山間的小溪是白亮亮的,田間的溝渠是白花花的,遠處的江河是白茫茫的。就這樣,學生跟隨著詩人行走在鄉(xiāng)村四月的腳步,盡情欣賞鄉(xiāng)村美景,用心體悟閑人少背后農人的熱情投入;學生能夠讀出如此的詩意美、生活美,順利走進詩人的內心,這正是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的結果。二、在誦讀表演中體會情感小學生受年齡和認知能力所限,對詩人在古詩詞中描繪的時代風俗、人物情感等都有距離感和陌生感,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教師選擇講解的策略,往往是隔靴搔癢,學生難以真正進入詩詞蘊含的情感世界。對此,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到小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特點,采取誦讀和表演的策略。誦讀作為傳播思想、體悟精神情感的重要手段,是學生理解古詩詞意境的有效路徑。針對古詩詞中含有人物動作、神態(tài)和內心活動的內容,學生可以借助表演加以體會與感悟。這樣的誦讀與表演,能夠讓學生在自主體悟中慢慢理解詩詞的情感。如《長相思》是納蘭性德的一首詞,作者在詞中以簡樸清爽、真切自然的筆法表達將士在外深切思念故鄉(xiāng)的真摯情感。這種情感對于小學生來說自然是陌生的,如何引導學生理解、感悟就是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教學時,教師可以采用《琵琶語》一曲進行伴奏,引導學生通過誦讀與表演進行體會。如讀“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詩句中出現(xiàn)了兩個“一”,通??梢钥醋魅菀走_成的目標,讀起來好像有輕松感;但是這里的“一”前面出現(xiàn)的是“山”和“水”,又是在行軍路上,從后面看還是離開家鄉(xiāng)向邊關去的路上,這樣的“一”讀起來不僅沒有輕松感,步履還是很沉重、很艱難的,更沉重的還有心情。學生在反復練讀后,教師讓學生上講臺前表演讀,有的學生讀“山一程”時,身子前傾呈向上攀爬的態(tài)勢還夾雜著喘氣的感覺;有的學生讀“水一程”時,或者高抬腿一步一步走,或者摸摸索索向前行。這些都顯示出學生與詩人通過詩句的誦讀在情感上找到了共鳴點。按照這樣的模式,學生在后續(xù)讀“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時,就能突出詩人的情感——對狂風暴雪的極度厭惡,更加思念家鄉(xiāng)和親人。三、在善于想象中領悟情感古詩詞篇幅短小,具有語言簡潔凝練跳躍的特點,這就導致詩人的情感往往以隱含的方式呈現(xiàn)在文本中,給學生理解和把握帶來了難度。對此,教師需要找到古詩詞中感情的隱含點進行講解,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在想象中學生可以進入詩人創(chuàng)造的神奇意境,去推敲詩詞意象的內涵,領略古詩詞的意境美,把握詩詞的思想感情。通過想象,學生能夠架起與詩人情感相通的橋梁,實現(xiàn)情感共鳴。如教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被譽為杜甫平生第一快詩,痛快淋漓地抒發(fā)了詩人在得知唐軍在洛陽附近打了打勝仗后無比喜悅的心情。盡管七律詩看上去比五言絕句篇幅上要長得多,但對于表達這樣在長期壓抑后,能夠快意當前興意飛的情緒是遠遠不夠的,所以詩句的跳躍、省略處處可見,學生閱讀這一古詩,就需要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才能跟上詩人的節(jié)奏,一起歌一起舞,一起飛向家鄉(xiāng)所在的方向。以閱讀該詩的最后兩句“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為例:兩句詩本身就是詩人想象的情形,通過巴峽、巫峽和襄陽、洛陽四個地名依次呈現(xiàn),把詩人歸心似箭,恨不得一步跨到家的心情形象地表達出來。但是,這種表達顯然又是帶有抽象意味的,點出的四個地名是歸鄉(xiāng)途中的必經之地,也是旅程中的轉換之地。學生讀這兩句詩可以想象的內容有很多,從詩人想盡快到家這一理念出發(fā),則可以想象:詩人站在從巴峽到巫峽順流而下的船上,一會兒對船工喊“用力撐啊,快點行啊”;一會兒對著風祈禱“風啊,再大一些吧!把船吹得更快些”。詩人坐在從襄陽向洛陽的馬車上,自己扯過鞭子揮舞起來:“駕!駕!馬兒你快跑啊!你飛起來吧!”這樣的想象,與詩人急切想回到家鄉(xiāng)的心情很匹配,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領悟詩人急于回老家的喜悅之情。四、在品析意象中滲透情感在古詩詞中,意象作為作者寄托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是詩人心中的物象,也是學生理解古詩詞的重要抓手。古人喜歡將多變的情感賦予某些單一的意象,形成很深邃的意境。學生通過意象理解和把握詩人抒發(fā)的感情,就應重視“由象入情”。學生只有清晰、深刻地品析意象,才能領會由意象組成的意境及其蘊含的思想感情。如《墨梅》一詩,詩人將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所畫的梅花上,將池邊的梅樹與畫上的梅花合二為一,讓梅花具有了勁秀芬芳、卓爾不群、清新高雅的獨特風姿,也將詩人追求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情懷注入了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