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高考歷史模擬試卷十二附答案_第1頁
新課標高考歷史模擬試卷十二附答案_第2頁
新課標高考歷史模擬試卷十二附答案_第3頁
新課標高考歷史模擬試卷十二附答案_第4頁
新課標高考歷史模擬試卷十二附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考試時間120分鐘,試卷總分150分)第一卷分叉部分考生注意:分叉部分A組題適合使用“一期課改”老教材的考生解答,B組題適合使用“二期課改”新教材的考生解答??忌梢匀芜xA組、B組試題,但不能交叉答題。若考生同時選做A組、B組試題,閱卷時只以A組試題記分。A組題(適合一期課改考生)一、選擇題(共30分,每小題2分,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1.孔子思想博大精深,而下列表述中不屬于孔子思想精華內容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以德治民,反對苛政C.維護周禮,貴賤有序D.有教無類1.C強調禮制和貴賤之別,體現了孔子思想的局限性。2.下列關于公元前210年某家四兄弟情況的敘述,不確切的是()A.老大應征筑長城,多年未歸B.老二應征去戍邊,有人捎信說他陣亡了C.老三是書呆子,整天在街上看諸子散文之類的書D.老四收入糧食1000斤,全家人還經常挨餓2.C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納了李斯的建議,禁止私人收藏儒家書籍,并且對是古非今的儒生進行堅決打擊,頒布了焚書令,諸子百家的散文全部在燒毀之列。所以看諸子散文之類的書是不可能的。3.唐太宗曾說:“吾居位以來……錦繡珠玉,不絕于前,宮室臺榭屢有興作,犬馬鷹隼無遠不致,行游四方供頓勞煩?!贝嗽捤从车膯栴}是()A.唐太宗牢記隋亡教訓,善于反省自己的過失B.唐太宗統(tǒng)治時期,對人民的剝削依然沉重C.唐太宗統(tǒng)治時期疆域遼闊、交通便利D.唐太宗統(tǒng)治時期政治清明、物產豐富3.B材料體現的意思:即位后搜集各類珠寶,屢興土木,各種玩樂的東西從很遠的地方送到,勞米傷財。說明了即使是在“貞觀之治”封建盛世中,人們受到的剝削仍然很重。4.蘇軾詩云:“吳國晚蠶初斷葉,占城早稻欲移秧”;“江東賈客木棉裘,會散金山月滿樓”。由此可理解的史實有()①占城稻是指從占城傳入的早熟水稻②木棉裘是指江東地區(qū)所產棉花織成的衣服③北宋時南方桑蠶業(yè)仍很重要,棉花種植不很普遍④占城稻的種植在北宋已很普遍。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④4.A占城稻以其原產地占城(今越南)為名,北宋初年首先傳入我國福建地區(qū),并迅速在江南地區(qū)推廣。北宋時因為棉花種植不普遍,棉紡織業(yè)發(fā)展不快,棉布僅江東少數區(qū)域有產,到南宋、明朝才進一步發(fā)展。5.下列趨勢圖,較能反映唐朝人口統(tǒng)計變化情況的是()5.C唐朝前期由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的清明統(tǒng)治,使唐朝人口持續(xù)不斷的增長;唐玄宗天寶年間爆發(fā)安史之亂,后又長期的藩鎮(zhèn)割據,造成人口持續(xù)減少。6.明朝一條鞭法和唐朝兩稅法所體現的倡導者的理財思想是()A.輕徭薄賦B.無奪農時C.平均負擔D.開源節(jié)流6.C兩種稅制征收的落腳點都是在土地上,是按照土地的多少來收稅,這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少地農民的負擔,體現了平均負擔的理財思想。7.李鴻章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他鎮(zhèn)壓農民起義,簽訂不平等條約,在許多方面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他也有值得肯定之處,其中最典型的是()A.掀起“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B.是洋務運動的主要實踐者C.與頑固派進行論戰(zhàn)D.率兵收復新疆7.B李鴻章是洋務運動在地方上的代表人物。洋務運動中,在創(chuàng)辦軍事工業(yè)、民用工業(yè)、建設海軍等方面都有所建樹。洋務運動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作為主要的實踐者,李鴻章在這方面值得肯定。8.19世紀晚期一西方報紙稱:“甲午以后,中國有三黨,守舊黨……意在?,F存之局面;中立黨……意在保國以變法;維新黨……意以作亂為自振之機?!彼傅闹辛Ⅻh和維新黨分別是()A.頑固派和洋務派B.洋務派和維新派C.維新派和革命派D.同盟會和共產黨8.C此題關鍵是不要為材料中的“維新黨”所迷惑?!氨兎ā钡膽撌蔷S新派,“作亂自振”的應該是革命派。9.下列圖片中對儒家思想沖擊最大的一幅是()ABCD9.D近代對儒家思想產生過影響的派別很多。圖片所反映的派別分別為洋務派、維新派、革命派和激進的民主主義者。其中,激進的民主主義者發(fā)起的新文化運動是近代對儒家思想沖擊最大的。10.對第一次國共合作,宋慶齡說:“孫中山和中國共產黨之間具有歷史意義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當時國際局勢和中國本身的內部條件造成的。”“內部條件”主要是指()①中國共產黨制定了民主革命綱領②孫中山堅持民主共和的斗爭屢屢受挫③軍閥混戰(zhàn)給人民帶來深重災難④共產國際二大通過了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解放斗爭的提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0.A“內部條件”指的是當時中國的社會大背景以及國共兩黨的具體狀況,共產國際二大的提綱是外部條件。11.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寫于1936年的陜北,當時中央工農紅軍已經()A.開創(chuàng)井岡山革命根據地B.粉碎國民黨三次軍事“圍剿”C.開赴抗日戰(zhàn)爭的前線D.勝利完成兩萬五千里長征11.D《沁園春·雪》填于1936年2月。中央工農紅軍勝利完成長征是在1935年的10月,A、B兩項更早,C開赴抗日戰(zhàn)爭的前線應該是在1936年12月西安事變以后。12.1958年《紅旗》雜志轉引毛澤東的話:“我們的方向,應該有秩序地把工、農、學、兵組成一個大公社,從而構成我們社會的基層單位?!边@反映出當時()A.黨中央忽視客觀規(guī)律,經濟建設急于求成B.黨和政府加快改造步伐,建立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C.黨和政府急于求成,片面強調生產關系的公有化程度D.為適應生產力發(fā)展而急需改革社會主義生產關系’12.C人民公社最突出的特點是“一大二公”,材料集中體現了這一特點。人民公社化片面強調生產關系的公有化程度,急于建成社會主義,犯了明顯的左傾錯誤。13.保羅·肯尼迪說德意志統(tǒng)一后的德國“是一個將西方民主國家現代工業(yè)力量,同東方帝國專制獨裁的決策特點結合在一起的大國……是一個爆炸性的混合體”。作者用“爆炸性”一詞是因為這個“混合體”是()A.沙文主義的法西斯獨裁統(tǒng)治B.封建軍事色彩濃厚的資產階級政權C.工業(yè)化的封建貴族地主朝廷D.工業(yè)高度發(fā)達的資產階級憲政國家13.B德國通過王朝戰(zhàn)爭完成統(tǒng)一后走上了發(fā)展資本主義的道路,但保留著濃厚的封建軍事色彩。當資本主義進一步發(fā)展需要更多的原料和市場的時候,必然會加大對外進行侵略擴張,引起“爆炸”。14.1940年5月13日,丘吉爾在英國下院發(fā)表演說時講到:你們問我政策是什么?我們的政策就是()A.綏靖政策B.抵抗政策C.中立政策D.冷戰(zhàn)政策14.B英法政府長期奉行反動的綏靖政策,助長了法西斯的侵略氣焰。在積聚力量后,德國法西斯發(fā)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并于1940年5月10日15.1979年1月29日,美國總統(tǒng)卡特為歡迎鄧小平訪美舉行國宴,鄧小平在祝酒辭中表示:Ourtwocountriesusedtobeinisolationandconfrontationwitheachotherfor____years.Thisabnormalphasehasatlastcometoanend??崭裉帒?)A.10B.20C.30D.4015.C材料中的英語翻譯過來就是“我們兩國曾經被隔離和對抗對方已經______年了,這種不正常的局面已經走到了盡頭。”從新中國建立到這時,已經有30年了。二、簡釋與問答題(共15分)16.上海博物館精心推出的“周秦漢唐文明大展”:從青銅之鄉(xiāng)的西周吉金、秦始皇陵的復活軍團、漢唐墓葬的皇皇壁畫,到唐代窖藏的遺寶精粹、皇家寺院的石破天驚,讓人們得到了一次十分莊嚴的中華文明結集的觀賞,此次國寶展也引起了參觀者和學者對中國古代文明的回顧與反思:①中國古代漢唐時期奉行開放的對外政策,中外文化交流的頻繁,創(chuàng)造了燦爛奪目中華文明;②唐是一個重視制度創(chuàng)新、科技創(chuàng)新的時代,造就了中華文明的輝煌。請按上述兩個方面分別舉出若干史實加以說明。(8分)16.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對中國古代燦爛奪目的文化的理解和認識。(1)問所舉史實一定要是在中外交流的基礎上發(fā)展并且不斷創(chuàng)新的,可以從中國古代的生活習俗、文學藝術、建筑、宗教等各個方面舉例說明。(2)問唐朝的制度創(chuàng)新既要包括政治制度,也不要漏掉經濟制度。答科技創(chuàng)新時不要忽視了農業(yè)生產技術方面的史實。16.(1)中外文化交流的頻繁,創(chuàng)造了燦爛奪目中華文明。(共4分)西漢張騫出使西城,開通絲綢之路;從此中國文明源源不斷傳到西方,西方文明也源源不斷地落戶中原。印度佛教文化的傳入對中國產生重大影響:佛教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很大。雕塑方面:如石窟雕塑(敦煌石窟、龍門石窟、云岡石窟)、佛像雕塑等;繪畫方面:吳道子的“吳帶當風”即受印度藝術的影響;建筑方面:佛院、寶塔裝點江山;生活方面:“阿彌陀佛”、“善有善報”等經文深入人心。東漢甘英出使大秦,到達波斯灣;東漢明帝時邀天竺僧人到洛陽,建白馬寺;東晉法顯到天竺(印度)取經,學習佛教文化。唐朝玄奘、義凈到印度取經,學習、傳播佛教文化。(以上任寫四點即可)(2)唐朝的制度創(chuàng)新,科技創(chuàng)新。(共4分)政治制度:開創(chuàng)和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科舉制。(1分)經濟制度:租庸調制、兩稅法。(1分)科學技術:雕版印刷術和火藥的發(fā)明;天文歷法的成就:僧一行的《大衍歷》和最早測量子午線;生產技術:農業(yè)生產勞動工具,筒車和曲轅犁。(2分)17.現在,我們正要對這個與自由為敵的真正敵人應戰(zhàn),必要時,我們將竭舉國之力,以抑制和摧毀它的野心和實力?!蚨覀儤酚跒槭澜绲淖詈蠛推?,為世界各民族的解放……而作戰(zhàn)?!绹偨y(tǒng)威爾遜對這個演說,有人畫了一張《后來之客》漫畫?;卮穑?1)這篇演說發(fā)表的時間應在什么時候?(2分)(2)威爾遜提到的“對這個與自由為敵的真正敵人”指誰?“應戰(zhàn)”指什么事?(2分)(3)對于材料中的“我們樂于為世界的最后和平,為世界各民族的解放······而作戰(zhàn)”的觀點和《后來之客》漫畫的觀點,你贊成哪一個,說明理由。(3分)17.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美國參加一戰(zhàn)的根本目的,理解外交是經濟政治的延續(xù)。(1)(2)演說是為了尋找參戰(zhàn)的借口,應該是參戰(zhàn)前;對付的是在一戰(zhàn)中已呈敗勢的德國。(3)要結合美國參戰(zhàn)前美國的政治經濟狀況來理解和分析,美國是為了在世界的利益而參戰(zhàn)。17.(1)1917年,美國對德宣戰(zhàn)前。(2分)(2)德國。對德宣戰(zhàn),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2分)(3)贊成《后來之客》漫畫的觀點。(1分)因為漫畫說明美國參戰(zhàn)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參與戰(zhàn)后分贓和爭奪世界霸權。(2分)(其余試題見共同部分)B組題(適合二期課改考生)一、選擇題(共30分,每小題2分。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1.文字的發(fā)明是人類社會信息傳播方式的一場偉大革命,它突破時空限制,把人們的活動、話語和思想記載下來。下列表述與文字發(fā)明無關的是()A.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需要B.人們長期積累經驗的結果C.由圖畫符號演變而來D.根據國家法律創(chuàng)造出來的1.D漢字在漫長的演變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一方面起著思想交流、文化繼承等重要的社會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從圖畫、符號到創(chuàng)造、定型,在書寫應用的過程中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造型藝術。它不是考法律的規(guī)定創(chuàng)造的,它的出現適應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需要。2.中國古代有“禹鑄九鼎”的傳說,考古工作者在屬于夏王朝的偃師二里頭遺址中也發(fā)掘了不少銅渣、陶范殘片和銅鏃、銅錐等,這表明夏王朝已進入()A.舊石器時代B.新石器時代C.青銅時代D.鐵器時代2.C從遺址發(fā)掘出的東西最具說服力。3.從法制史看,世界上有著名的中華法系、羅馬法系和英國法系等三大法系。其中中華法系“以禮入法”,“禮”滲透()A.法家思想B.墨家思想C.儒家思想D.道家思想3.C“以禮入法”即以禮所規(guī)定的行為準則制定法律。封建社會從漢武帝時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后,儒家思想盛行,社會道德、行為準則更多的來源于儒家思想。4.《辭?!方忉尅昂推健睍r,引用的出處最早見于《宋史》,但是據說在很早一本史書的《秦始皇本紀》中就有“天下和平”四個字,這本史書應該是()A.《戰(zhàn)國策》B.《史記》C.《漢書》D.《資治通鑒》4.B《戰(zhàn)國策》、《漢書》與秦始皇的時代不符,《資治通鑒》是編年體史書,與《秦始皇本紀》的體例不同?!妒酚洝肥俏覈谝徊考o傳體通史,它敘述了從傳說中的皇帝到漢武帝時期的歷史。5.古希臘的伯里克利在紀念與斯巴達戰(zhàn)爭犧牲軍士的葬禮上說:“我們的制度是獨特而原創(chuàng)的,……國家的權力不是在少數人手里,而是屬于全體公民。當我們要選擇某一人擔任某個職務時,所憑借的不是他的出身,而是他所擁有的能力?!边@種制度就是()A.軍事民主制B.僭主政治制度C.寡頭政治制度D.民主政治制度5.D“國家的權力不是在少數人手里,而是屬于全體公民”,選拔官吏時看重的是能力,充分說明了這種制度就是民主政治制度。6.江西德安縣義門有一陳氏家族故居遺址,現全世界8000余萬陳姓中98%是義門陳后裔,故有“天下陳氏出義門”之說。對這類家族特點的敘述有誤的是()A.家族是由父系祖先繁衍而成的聚居血緣團B.家族制度下,財產分配等事務,由家庭自主掌握C.在傳統(tǒng)社會中,家族往往出現聚族而居、數世同堂的現象D.家族制度下,族長往往具有較大的權力6.B在家族制度下,族長往往具有極大的權力,族中的大小事務一概都由族長作主。單個家庭自主掌握是不可能的。7.“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一詞的創(chuàng)作風格是()A.委婉真摯B.豪邁奔放C.纏綿悱惻D.沉郁凄涼7.B這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作者觸景生情,面對滾滾波濤,感到歷史的流逝,有如東去的江水,不禁引起對歷史英雄人物的緬懷。從大處落筆,寫得氣勢磅礴,感情飽滿。8.閱讀下表,從中得出的不正確的結論是()大致年代世界人口總數(百萬)生產力發(fā)展水平300萬年前舊石器時代早期1萬年前5舊石器時代晚期5000~6000年前50新石器時代晚期公元1640年500資本主義制度確立前夕公元1987年5000信息技術革命初期A.在人類文明誕生之前,人口的增長速度緩慢B.在人類跨入文明門檻之后,人口的增長速度加快C.隨著生產力的進步,人口的增長呈跳躍式變化D.從資本主義時代到信息時代,人口增長是勻速發(fā)展的8.人口的增長與生產力的發(fā)展息息相關。進入近代乃至現代,生產力的發(fā)展速度明顯加快,人口增長的速度也大大加快。但從表中數據分析,人口增長不可能是勻速發(fā)展的。9.人類歷史上曾出現過多次大規(guī)模的人口遷移,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是()①草原民族因水草而西遷②開發(fā)殖民地③戰(zhàn)爭④二戰(zhàn)后的個體移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9.D從人口遷移的原因來看,主要有政治需要、戰(zhàn)亂逃難和經濟發(fā)展的需要等幾種形式。10.古代“法治”與近代“法治”的主要區(qū)別是()①古代“法治”面向百姓,近代“法治”面向官吏②古代“法治”面向全體官民,近代“法治”面向人民③古代“法治”面向全體臣民,近代“法治”面向所有國民④古代“法治”實質上是專制,近代“法治”體現了近代民主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10.C古代的法治主要是為了維護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的,是其實行階級統(tǒng)治的工具;在生產力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基礎上產生的近代民主則是面向所有國民,是近代民主的體現。11.馬克思說:“英國(在印度)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這個革命畢竟是充當了歷史的不自覺的工具。”文中所說的“工具”是指()A.推動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B.給殖民地人民帶來巨大災難C.傳播了新興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D.導致了印度民族起義的爆發(fā)11.C英國對印度的侵略給印度帶來了無盡的災難,但瓦解印度的自然經濟在客觀上為印度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創(chuàng)造了條件,“充當了歷史的不自覺的工具”。12.Nowweareengagedinagreatcivilwar,testingwhetherthatnation,oranynationsoconceivedandsodedicated,canlongendure(AbrahamLincoln1863TheGettysbur-gAddress)“agreatcivilwar”是指()A.獨立戰(zhàn)爭B.南北戰(zhàn)爭C.美西戰(zhàn)爭D.美日戰(zhàn)爭12.B材料翻譯過來的基本意思就是:我們正在進行一場關乎聯(lián)邦是否能夠長期存在的內戰(zhàn)。13.美國的克拉克將軍哀嘆:“我是美國第一個在沒有勝利的停戰(zhàn)協(xié)定上簽字的將軍?!彼傅膽?zhàn)爭是()A.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B.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C.越南戰(zhàn)爭D.朝鮮戰(zhàn)爭13.D朝鮮戰(zhàn)爭可以說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敗仗。無論是在戰(zhàn)略戰(zhàn)術還是戰(zhàn)法創(chuàng)新上,中國軍人都遠勝于美國同行。美國人要再想有所突破,就只剩動用惟一還沒派上用場的核武器這一招并發(fā)動世界大戰(zhàn)了。美國人常規(guī)手段用盡,非常規(guī)手段(生化武器)也上,但仍于事無補,無法挽回敗局。14.世界大國普遍重視發(fā)展航天技術,下表反映這一領域的重大成果。表中成果不能表明()年份國家成果1961蘇聯(lián)第一艘載人飛船發(fā)射1969美國宇航員第一次登上月球1971蘇聯(lián)第一個空間站建立1981美國第一架航天飛機升空2003中國“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fā)射成功A.第三次科技革命方興未艾B.中國在空間技術上奮起直追C.大國在航天技術方面合作共存D.美蘇在空間技術上處于領先地位14.C從圖表中可以看出這些航天成就的取得都是某一個國家單獨15.中國學者認為,西方是經濟全球化的最大贏家,第三世界卻扮演著輸家角色。此觀點反映了()①經濟全球化過程加劇了社會的貧富分化②經濟區(qū)域集團化阻礙全球化實現③經濟全球化加強了西方國家的經濟優(yōu)勢④發(fā)展中國家必須全面實現西方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15.C“經濟全球化”實際上是以美國為代表的發(fā)達國家和跨國公司利用科技進步,借自由化之名,行控制世界經濟之實,造成了發(fā)展中國家與發(fā)達國家的差距將進一步拉大。發(fā)展中國家必須根據自己的國情努力去適應而不是全面實現西方化,排除④;區(qū)域經濟集團化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經階段或初級形態(tài),排除②。二、簡釋與問答題(共15分)16.公民的選舉權(7分)材料一:我們認為下面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來就是平等的,他們被造物主賦予他們固有的、不可轉讓的權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權利?!绹丢毩⑿浴?1776年)材料二:合眾國公民的選舉權不得因種族、膚色或以前是奴隸而被合眾國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絕或限制?!睹览麍院媳妵鴳椃ā返谑鍡l修正案(1870年)材料三:合眾國公民的選舉權,不得因性別而被合眾國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絕或限制?!睹览麍院媳妵鴳椃ā返谑艞l修正案(1920年)請回答:(1)材料一確認什么原則?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申明這一原則在當時起了什么作用。(2分)(2)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材料二的規(guī)定是在什么歷史背景下產生的。(2分)(3)概括材料二、三,指出美國公民的選舉權是如何變化的。(1分)(4)你認為美國公民的選舉權的變化說明了什么問題?(2分)16.解析:(1)《獨立宣言》被稱為第一個“人權宣言”,是在獨立戰(zhàn)爭過程中發(fā)表的。(2)問從1870年的時間,并結合在此之前的南北戰(zhàn)爭來分析,被解放的黑人奴隸獲得了選舉權。(3)問,材料三中婦女也獲得了選舉權,對比材料二,選舉權的范圍進一步擴大。(4)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美國的民主制度在不斷地完善,才會出現材料中選舉權的變化。16.(1)天賦人權(或自由平等)。鼓舞了美國人民為爭取自由獨立而戰(zhàn)。(2分)(2)美國獨立后南北經濟以不同方式發(fā)展;南北矛盾焦點是奴隸制存廢問題。內戰(zhàn)中,林肯政府順應民意,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北方取得內戰(zhàn)勝利,廢除了奴隸制度。(2分)(3)取消了選舉權在種族、膚色和奴隸身份上的限制。(1分)(4)民主制度的進步(2分)17.“民多”的利弊(8分)材料一:為國之要,在于得民,民多則田墾而稅增,役眾而兵強。田墾稅增,役眾兵強,則所為而必從,所欲而必遂?!猍明]《葉適集》卷二材料二:(乾隆帝說)……升平日久,戶口日滋,物價騰涌,勢所必然。……然天地所生之物止有此數,昔以十人食之,今以百千人食之,米安得不貴?米既貴,諸物安得不貴?游手好閑僧道之流,且借此以糊口,設盡驅之力田,言之易而行之難,安得許多田與之乎?……為今之計,補偏救弊之不暇,實無一勞永逸之法也?!秶偈防m(xù)編·圣制節(jié)儉論》請回答:(1)材料一認為明初提倡“民多”有哪些益處?(2分)(2)材料二反映的主要社會問題是什么?(2分)乾隆帝對這一問題的看法是否正確?為什么?(2分)(3)綜合上述材料,簡述你對人口問題的看法。(2分)17.解析:本題主要探討人口多少與經濟發(fā)展之間的關系。(1)結合材料分析即可。(2)問關鍵在于歸納出乾隆皇帝的觀點:人口增長造成了物價上漲。其觀點并不完全正確。(3)問一定要結合材料,根據不同的時代背景具體分析人口問題,真正理解人口增長與社會經濟發(fā)展之間的關系。17.(1)增加稅收和增強軍事實力。(2分)(2)人多地少,物價上漲。(2分)不完全正確。因為乾隆帝只看到了人口與土地的矛盾,沒有意識到發(fā)展工商業(yè)的重要性,并在實際上阻礙其發(fā)展。(2分)(3)在封建社會某些特定條件下,人口的增長是生產發(fā)展的需要,也是社會安定,經濟發(fā)展的一種歷史表象;但人口的驟增也會帶來許多社會問題。因此,應控制人口合理增長,提高人口素質、節(jié)約用地,以調控人口與經濟發(fā)展和人民需求的平衡。(2分){其余試題見共同部分)第二卷共同部分一、選擇題(共30分,每小題2分。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18.至今,在荷蘭、德國,桔子還被稱為“中國蘋果”,它是由阿拉伯人傳遍歐洲大陸的。據此可推定的是()A.中國可能是桔子的原產地B.漢朝時期通過絲綢之路傳到歐洲C.唐朝時阿拉伯人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將桔子種植技術帶到歐洲D.德語與荷蘭語同出一源18.A“中國蘋果”的稱呼說明A的正確性?!鞍⒗藗鞅闅W洲大陸”,從阿拉伯人的興盛時代看,B項錯誤;從阿拉伯人的地理位置來看,是陸上絲綢之路更合適,C項錯誤;D項題干中根本看不出。19.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緊鄰青浦崧澤遺址的地方發(fā)現兩口距今約6000年的古代水井,其中直筒形的水井殘深226厘米,直徑67-75厘米,從井口往下約100厘米填滿黑灰土。由于這種直筒形的水井形式沿用至今,又比1973年報道的中國最早的水井浙江河姆渡晚期的所謂淺坑井更具典型性,因此可以說它()A.證明滬上首先發(fā)明水井B.可能是我國最早的水井C.顯示了淺坑井不是水井D.和淺坑井一樣都是水井19.B從其距今的年代和諸多的特征看,可以得出題目中的結論。因為是遙遠的古代,我們只能依靠對過去古跡的考證、分析來得出結論,所以其他三項都不準確。20.文明就是具有進步價值取向的人類求生存、求發(fā)展的創(chuàng)造活動過程和成果。對此理解正確的是()①突出了人的主體地位和能動性②突出了以科學技術為核心的生產力發(fā)展③將創(chuàng)造活動過程與創(chuàng)造結果有機統(tǒng)一起來④它包括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0.D整個文明史就是人與自然發(fā)展的關系、人與社會發(fā)展的關系。文明史的基本觀點主要有:認識文明創(chuàng)造的主體、人類文明包括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文明的多元性和發(fā)展性、文明史是人——生產力——社會結構的整體演變過程、地理環(huán)境和人類交往是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重要因素、人類文明在交往和沖突種種發(fā)展和進步等。21.1206年鐵木真建立大蒙古國,即位大汗,號成吉思汗?!俺伞?,蒙古語意為強大,表明成吉思汗是蒙古高原最強大的君主。下列對該政權的敘述與史實有誤的是()A.大蒙古國建立了一個軍政合一的國家政權B.大蒙古國建立時,其疆域橫跨歐亞兩大洲C.大蒙古國建立后,先后進行了三次規(guī)??涨暗奈髡鲬?zhàn)爭D.大蒙古國的西征,客觀上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21.B大蒙古國建立時,其疆域就在中國的北方地區(qū),不可能橫跨歐亞兩大洲。大蒙古國軍政合一,大規(guī)模西征,客觀推動東西交流,都是在奴隸制時代,是正確的。22.李大釗的一首詩寫道:“圓明兩度昆明劫,鶴化千年未妒歸?!眱啥戎侔l(fā)生在()①鴉片戰(zhàn)爭②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③甲午中日戰(zhàn)爭④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22.D兩度之劫一是指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二是指八國聯(lián)軍在進入北京城后大肆強搶,對圓明園造成進一步的破壞。23.“天父殺天兄,江山打不通,回轉故鄉(xiāng)仍舊做長工”民謠反映的歷史事件是()A.天京變亂B.霧月政變C.三藩割據D.熱月政變23.A民謠比較清楚地反映出太平天國領導層內部的矛盾,從此太平天國由盛轉衰,注定了失敗的命運。24.社會生活的變化反映著時代的變遷,但輪船、火車等交通工具傳入中國,對中國近代社會產生的影響并不包括()A.客觀上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B.促進了人口流動、信息交流C.便利了列強進一步掠奪中國D.減緩了中國半殖民地化進程24.D新式交通工具促進了人口與信息的流動、交流,便利了列強進一步掠奪中國,進一本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25.現存最早的“一大”黨綱收藏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參加過一大的陳公博后來到美國讀博士,一大黨綱曾被譯成英文,作為文件置于其博士論文之后。這份文件()①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因為是一大當事人所記,具有可信性②不具備史料價值,因為翻譯件為論文服務,有一定的主觀性③去偽存真、考證無誤之后,仍可作為史料加以使用A.③正確,①②錯誤B.②正確,①③錯誤C.①③正確,②錯誤D.①②③俱錯25.C當事人所記,具有可信性;經檢驗被認為是正確的,甚至就可以理解為“證據”說不具備史料價值則是完全錯誤的。26.毛澤東曾對一位外賓說:“1927年老蔣夠厲害,他把我們像雞蛋一樣地捧在地上,可他沒想到,當時國外許多智者也沒有想到,我們還會孵出小雞來?!睂Α胺醭鲂‰u”最準確的理解是()A.發(fā)動三大起義,武裝反抗國民黨B.提出抗日反蔣的主張C.召開遵義會議D.找到工農武裝割據的革命道路26.D根據國共十年對峙時期的歷史理解,A、D兩項較符合題意。但A項更應該是“雞蛋未摔碎”的結果,而D項則是“孵出小雞”的結果。27.國家的最高權利掌握在國會手中,這種政治制度源于()A.《宅地法》B.《權利法案》C.《人權宣言》D.《民法典》27.B1689年通過的《權利法案》主要有兩方面內容:一、限制國王的權力,約束英王的實際統(tǒng)治權,二、保證議會的立法權、財政權、司法權和軍權等。英國的《權利法案》可以被認為是美國憲法的前身。它改變了人類歷史,對英國對世界都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其他幾個文獻的發(fā)表時間都是在《權利法案》之后。28.1789年7月14日是不同尋常的一天,當天正在“巴黎大酒吧”飲酒的布朗先生的經歷最符合歷史事實的是()①聽說巴士底獄出事了②聽說國王把國家機密出賣給奧地利③聽說人們要處死國王④其自語:按照《民法典》就該是這樣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28.A1789年7月14日是法國大革命爆發(fā)的時間,②是發(fā)生在1792年普奧聯(lián)軍干涉法國革命時,③在②后,而④《民法典》是資產階級國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于1804年公布施行。29.他向敵人迎面投擲過去的、永遠也不會失去其歷史意義的最嚴厲的法令,都像——他本人也力求使他像——一個律師送交對方的普通傳票?!@份在聯(lián)邦成立以來的美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文件……(馬克思1862年10月《北美事件》)文中“永遠也不會失去其歷史意義的最嚴厲的法令”,即“最重要的文件”是()A.《獨立宣言》B.《美利堅合眾國憲法》C.《宅地法》D.《解放黑人奴隸宣言》29.D《解放奴隸宣言》是由美國總統(tǒng)林肯公布的宣言,其主張從1863年1月1日起廢除叛亂諸州的黑人奴隸制,并為最終廢除全美奴隸制度預先鋪路?!缎浴窞槟媳睉?zhàn)爭北方的勝利奠定了基礎,有利于社會的穩(wěn)定,適應了時代的趨勢。南北戰(zhàn)爭后,美國資本主義有了長足的發(fā)展,到19世紀末工業(yè)產量躍居世界第一。30.1941年蘇德戰(zhàn)爭爆發(fā)前,有人問丘吉爾對蘇德戰(zhàn)爭持什么態(tài)度,他說:“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獄,我至少要發(fā)表一篇同情魔王的聲明?!边@說明丘吉爾的外交準則是()A.仇視社會主義蘇聯(lián)B.放棄綏靖政策C.根據英國利益調整外交政策D.對德國入侵蘇聯(lián)表示同情30.C蘇德戰(zhàn)爭爆發(fā)把蘇聯(lián)拖入了反法西斯的行列。同情蘇聯(lián),可以聯(lián)合蘇聯(lián)共同對德作戰(zhàn),有利于英國的國家利益。31.羅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建立誠信機制作用的是()A.推行“以工代賑”,增加就業(yè)機會B.整頓銀行,成立聯(lián)邦儲蓄保證公司C.獎勵農民壓縮產量,調整生產結構D.實行美元貶值,刺激出口31.B羅斯福上臺伊始,下令銀行暫時休業(yè)整頓,通過成立聯(lián)邦儲蓄保證公司,保證存款人的存款,以恢復銀行信用。到4月,存回銀行的存款已達10億美元。銀行信譽的恢復,促進了金融體系的正常運作,它為工農業(yè)生產的恢復提供了前提保證。32.聯(lián)合國開發(fā)計劃署1999年度《人類發(fā)展報告》指出:“迄今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窮國和富國、窮人和富人的鴻溝。”我國學者認為:“西方是經濟全球化最大的贏家,第三世界卻可悲地扮演著輸家的角色。”以下各項中對于上述材料認識正確的是()①經濟全球化過程加劇了社會的貧富分化②經濟區(qū)域集團化阻礙全球化實現③經濟全球化加強了西方國家的經濟優(yōu)勢④發(fā)展中國家必須全面實現西方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①③32.D“經濟全球化”其本質是資本的新一輪擴張,它造成了發(fā)展中國家與發(fā)達國家的差距將進一步拉大。發(fā)展中國家必須根據自己的國情努力去適應而不是全面實現西方化,排除④;區(qū)域經濟集團化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經階段或初級形態(tài),排除②。二、簡釋與問答題(共45分)33.新皇帝的措施(7分)新皇帝開始將早先在本國取得輝煌成功的法家學說應用到全中國。他廢除了所有的封建國家和王國,將廣闊的國土劃分為若干行政區(qū),每一行政區(qū)都配備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負責的官員。他還解除了除他自己軍隊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裝;下令遷徒各國的舊貴族到首都,以便監(jiān)視他們;把秦原來的衛(wèi)戍部隊派到全國各地。此外。新皇帝還通過統(tǒng)一度量衡和貨幣來實行經濟集中化。——[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請回答:(1)請根據以上材料列舉新皇帝鞏固統(tǒng)治的措施。(3分)(2)“他廢除了所有的封建國家和王國”,實際上廢除的是什么制度?(1分)(3)他“將廣闊的國土劃分為若干行政區(qū),每一行政區(qū)都配備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負責的官員”,事實上他在推行一種什么新制度?(1分)新舊兩種制度有什么不同?(2分)33.解析:解答本題的關鍵就是要明確新皇帝就是統(tǒng)一全國的秦始皇。(1)統(tǒng)一全國后,為鞏固統(tǒng)治,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一整套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可以從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去歸納概況其措施。(2)(3)著重考察的是政治上新實行的郡縣制和以前實行的分封制的區(qū)別,結合史實分析即可。33.(1)政治上:廢除封建國家和王國,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地方官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對中央負責;將六國舊貴族遷至首都,加強監(jiān)視。軍事上:解除六國士兵的武裝;把秦原來的衛(wèi)戍部隊派駐到全國各地。經濟上:統(tǒng)一度量衡和貨幣。(3分)(2)分封制(1分)(3)郡縣制(1分)秦郡縣制與分封制的不同主要表現在:第一,分封的諸侯王位世襲,并擁有封地;郡縣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調遷,官位概不世襲。第二,諸侯國擁有很強的地方獨立性,容易發(fā)展為割據勢力;郡縣則是地方行政機構,有利于中央集權的加強和國家的統(tǒng)一。(2分)34.中國人的社會心態(tài)(7分)材料一:當時由于帝制傾覆,共和告成,人們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獲得了一次大解放?!?,對清朝當年強迫漢人接受的發(fā)辮,大多數人都主張剪去,誰若繼續(xù)留辮子,便為社會輿論所不齒。在服飾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一概束之高閣”,人們穿衣“務趨時髦”。材料二:當時一般人認為,西方的社會生活是依據天賦人權、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則建立起來的一種完美、理想的社會模式,代表著社會進步的方向,以致在民國初形成了這樣一種社會心理:認為誰接受西方的社會生活習尚,誰就是文明、開化,屬于新派人物。否則,誰就是保守、頑固之徒?!跷娜戎骶帯吨袊贰氛埢卮穑?1)依據材料一、二,說一說當時中國人的社會心態(tài)發(fā)生了哪些重要變化?(2分)(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導致上述變化的重要原因。(3分)(3)上述材料中有關社會心態(tài)的表述是否正確?為什么?(2分)34.解析: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正確認識辛亥革命對于中國社會的影響。(1)說明辛亥革命對人們的思想觀念產生了巨大的沖擊,生活習俗產生了極大的變化。(2)說明辛亥革命后新政府頒布的一系列新的措施起到了解放人們思想的作用,人們開始接受了新思想。(3)表述不完全正確。辛亥革命畢竟沒有廣泛的社會基礎,在辛亥革命影響較小的廣大農村不可能較多出現上述變化。34(1)剪發(fā)辮;更新服飾;肯定西方社會生活習俗,否定傳統(tǒng)生活習俗;接受西方生活習俗成為時尚。(2分)(2)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統(tǒng)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并頒布了許多法令;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3分)(3)不完全正確。因為這種現象只出現在一些大城市,而在廣大農村并不顯著;社會上還有一些人眷念過去,存在濃厚的皇權心態(tài),如袁世凱掌權后企圖復辟帝制等。(2分)(回答相關正確內容,皆可得分)35.“newdeal”(6分)下列二幅圖出現在1933年的美國,請仔細觀察并回答下列問題:圖1職業(yè)介紹所前的長隊圖2(1)左圖反映了1929~1933年美國社會的什么狀況?(1分)(2)右圖中“newdeal”翻譯成中文應是;(1分)圖中的人物針對圖1中的社會狀況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3)你如何理解右圖中“marchsong”一詞的含義?(2分)35.解析:本題主要考察面對經濟危機的打擊,美國如何采用新政來解決危機。(1)問主要體現了經濟危機造成大量的工人失業(yè)。(2)要解決失業(yè)問題,政府采用的是“以工代賑”的措施,既擴大了就業(yè)的機會,同時拉動了購買力的提高,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危機。(3)主要結合羅斯福新政的內容來評價。重點是羅斯福新政在金融領域內實行的措施,恢復了銀行的信用,為工農業(yè)生產的恢復創(chuàng)造了條件。35.(1)經濟危機使美國公民大批失業(yè)。(1分,學生答“經濟危機嚴重影響美國”也給1分)(2)新政(1分),新建了許多公共工程(或大量興建公共工程),減少龐大的失業(yè)隊伍,刺激消費和生產。(2分)(3)酌情給分。(2分)36.閱讀下列材料:(8分)材料一:中國古代南北人口比例對照表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戶)占全國戶口數比例人口(戶)占全國戶口數比例西漢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材料二:中國古代商業(yè)城市分布圖請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回答:(1)據表格分析我國古代人口遷徙的總趨勢是什么?(1分)其主要原因有哪些?(1分)(2)民族遷徙對我國古代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fā)展有何積極影響?(3分)(3)結合上述材料,歸納分析民族大遷徙對我國古代南方經濟產生哪幾方面的影響?(3分)36.解析:本題主要考察人口遷移和經濟發(fā)展兩者之間的關系。(1)問,趨勢從表中數據即可得出結論,原因主要是北方的戰(zhàn)亂頻繁和南方的相對穩(wěn)定。(2)問,主要從民族遷徙對民族之間的交流所起的作用來分析,總體的作用就是促進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3)問,主要從南方經濟發(fā)展的諸多因素來分析,包括勞動力、技術、城市與貿易、生產關系等諸方面。36.(1)總趨勢:由北向南遷移。南方人口所占比重不斷增加。(1分)原因:北方戰(zhàn)亂。南方相對安定。(1分)(2)①促進民族融合。②推動少數民族封建化的進程。③形成新的民族如回族。④推動以漢族為主體的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任選3點,每點1分)(3)影響:①給南方帶來了勞動力、生產技術。②經濟重心的南移。③重要的工商業(yè)城市大部分集中在南方(長江三角洲)。④最早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任選3點,每點1分)37.歐洲的擴張和世界體系形成(8分)《全球通史》寫道:“1763年時,歐洲僅在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