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2∕T 805-2018 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報告管理規(guī)范_第1頁
DB12∕T 805-2018 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報告管理規(guī)范_第2頁
DB12∕T 805-2018 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報告管理規(guī)范_第3頁
DB12∕T 805-2018 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報告管理規(guī)范_第4頁
DB12∕T 805-2018 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報告管理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DB12DB12/T8052018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報告管理規(guī)范ReportandmanagementcriteriaforhepatitisB天津市市場和質量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發(fā)布20180607發(fā)布本標準按照GB/T1.1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本標準由天津市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提出并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吳偉慎、陳靜、張穎、何海艷、趙瑩、李超、張先軍、王文權、高芳旭、彭立昌、李平、費春楠、姬炳章、司福德、宋丹、郭立春、焦玲艷、劉鵬英、廖明、陳秀娜、朱桂新、呂秀芝、劉勇、王秉謙、趙術芳、朱金雷。刖I1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屬嗜肝脫氧核糖核酸病毒科,其核酸由不完全雙鏈DNA組成,約3200個核苷酸,能引起人類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1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屬嗜肝脫氧核糖核酸病毒科,其核酸由不完全雙鏈DNA組成,約3200個核苷酸,能引起人類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hepatitisB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臟損害為主的組全身性傳染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huán)epatitisBsurfaceantigenHBV外膜蛋白的主要成分,是感染乙肝病毒的標志之一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Bvaccine用于預防HBV感染的生物性制品,接種疫苗是預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醫(yī)務人員定期訪問病人,了解他們的病情、診療及流行病學等情況。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報告管理規(guī)范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WS299-2008乙型病毒性肝炎診斷標準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jiān)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衛(wèi)生部令第37號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規(guī)范國衛(wèi)辦疾控發(fā)〔2015〕53號全國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工作技術指南本標準規(guī)定了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報告管理的相關術語和定義、報告管理原則、報告標準、報告方式方法、報告及管理要求等。本標準適用于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的報告工作。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為城鄉(xiāng)居民提供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過程中的規(guī)范記錄,是以居民個人健康為核心、貫穿整個生命過程、涵蓋各種健康相關因素的系統(tǒng)化文件記錄。錯誤報告mistaken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為城鄉(xiāng)居民提供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過程中的規(guī)范記錄,是以居民個人健康為核心、貫穿整個生命過程、涵蓋各種健康相關因素的系統(tǒng)化文件記錄。錯誤報告mistakenreport不符合診斷或報告標準的病例或攜帶者進行疫情報告。人體恢復健康,本文特指清除乙型肝炎病毒,表現為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陰轉,血中及肝臟組織的乙肝病毒脫氧核糖核酸H(BVDNA)均檢測不到,且追蹤觀察一年以上無復發(fā)。重復報告duplicatereport未治愈乙型肝炎病例或HBV攜帶者相同診斷在當年度或跨年度疫情報告超過1次。感染因素infectionfactors可能感染HBV的行為或因素等。乙型病毒性肝炎確診存在急性、慢性、攜帶、乙肝肝硬化及相關肝細胞癌等臨床分類,為保證各分類乙型肝炎疫情監(jiān)測數據有效,提高傳染病疫情報告的準確性,減少其重復報告及錯誤報告為基本原則。對于初次確診的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均要進行疫情報告。如治愈后再次感染發(fā)病的,需再次報告。6.2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下列縮略語適用于本文件。HBV: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ffl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Bsurfaceantigen)6.3乙肝肝硬化和乙肝病毒相關的原發(fā)性肝細胞癌對于初次確診發(fā)現的病例按照天津市慢性疾病進行登記報告,對于未治愈的、診斷未發(fā)生改變的再次就診病例不再進行報告。2報告。報告。對于初次確診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均要進行疫情報告;對于未治愈而再次就診的不進行疫情對于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超過6個月后未治愈,轉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者需再次報告。對于由慢性HBV攜帶者和非活動HBsAg攜帶者初次診斷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者需進行疫情報應按照附錄A執(zhí)行。應按照附錄A執(zhí)行。應按照《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規(guī)范》、《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jiān)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和《全國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工作技術指南》中要求的時限、方式、方法等報告。全部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及病毒攜帶者均宜納入社區(qū)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對本年度疫情報告的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15歲HBV攜帶者由現住址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對其進行流行病學隨訪.衛(wèi)生行政部門也可指定報告醫(yī)療機構進行隨訪。病例所在地或病例報告單位轄區(qū)疾控中心負責技術指導。9.3流行病學隨訪和健康指導頻次對本年度疫情報告的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和<15歲HBV攜帶者至少流行病學隨訪和健康指導1次,發(fā)現病例報告后盡早進行。9.4流行病學隨訪及健康指導內容36.4慢性HBV攜帶者和非活動性HBsAg攜帶者對初次確診的15歲以下攜帶者需進行疫情報告,維持攜帶診斷狀態(tài)的再次就診不再進行報告;對15歲及以上攜帶者均不進行疫情報告。對于初次確診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但未按本標準5.1至5.4診斷者,先進行乙型病毒性肝炎未分類報告,進一步確診分類后及時依據5.154報告標準進行訂正。6.6疑似乙型病毒性肝炎先進行疑似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報告,確診后依據本標準5.1至5.5分類報告標準進行訂正。7報告方式方法應符合WS2992008的要求。應按規(guī)定對乙類傳染病中的乙型病毒性肝炎進行疫情報告。44參見附錄B乙型肝炎病例及HBV攜帶者信息報告、管理、使用部門和個人,不得利用數據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的活動,不得對外泄露病人或HBV攜帶者的個人隱私信息資料。s應按照WS299s應按照WS2992008分類進行報告。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按本次出現癥狀/體征日期進行報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乙型肝炎病毒相關肝細胞癌按病例初次因本疾病出現癥狀/體征或就診日期報告。HBV攜帶者按病原初次檢出或首次就診日期報告。正文中“初次”界定為病例患者人生中首次,以往曾在本院或其他醫(yī)院同種診斷并明確報告過的乙肝病例,不屬于初次。在患者回憶不清或不詳時,或本醫(yī)療機構無客觀依據認定其為再次因乙型病毒性肝炎或HBV攜帶者就診時均認定為初次。客觀依據為通過醫(yī)院登記病例診斷資料及傳染病疫情信息管理資料確認。按診斷和報告標準進行診斷和報告,減少錯誤診斷、錯誤和重復報告,發(fā)生訂正信息時及時訂正,訂正審核包括責任報告人和單位、報告單位轄區(qū)衛(wèi)生行政及疾病控制部門,其次為病例現住址所在地衛(wèi)生行政部門、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及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衛(wèi)生院)等。(規(guī)范性附錄)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疫情報告要求相同。乙型肝炎不進行“臨床診斷病例”報告。填寫《居民死亡醫(yī)學證明(推斷)書》并進行常規(guī)死因報告。對確診死亡根本原因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導致的相關疾病死亡時,對本年度疫情報告的病例及時訂正疫情死亡時間,除上述原因導致HBV感染者死亡的均不訂正。6病例或HBV攜帶者就診過程及診斷治療情況,既往HBV6病例或HBV攜帶者就診過程及診斷治療情況,既往HBV感染史等。B.1.3.1急性乙型肝炎病例和慢性乙型肝炎發(fā)病期病例隔離和消毒情況。B.1.3.2家庭或周圍密切接觸人群乙肝疫苗接種情況。B.2.1建議病例密切接觸人群到專業(yè)機構篩查HBV感染免疫情況,對符合條件者接種乙肝疫苗。B.2.2指導做好消毒隔離工作,密接者盡量減少和避免上述感染HBV危險因素。B.2.3建議病例到醫(yī)療機構規(guī)范治療,定期檢查,HBV攜帶者應定期接受醫(yī)學觀察和隨訪。B.2.4在發(fā)生性行為時應正確使用安全套。B.2.6接受有創(chuàng)醫(yī)療操作時應向相關人員說明自己的HBV感染狀態(tài)。B.2.7對于HBsAg陽性者母親懷孕生產要到專業(yè)的醫(yī)院進行病毒母嬰阻斷。B.2.8咨詢醫(yī)師有關可能損傷肝臟的藥物的應用。B.2.10合理膳食、勞逸結合、保持情緒樂觀等。B.2.11HBV攜帶者在工作和生活能力上同健康人沒有區(qū)別,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觸不會傳播乙肝病毒,可以正常學習、就業(yè)和生活。對于急性乙型肝炎追查發(fā)病前半年內(45天?160天即潛伏期內感染因素情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