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級科學上冊第三單元 運動和力 教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03/22/wKhkGWbqScWAUXG0AAHNl-Enqrk984.jpg)
![教科版四年級科學上冊第三單元 運動和力 教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03/22/wKhkGWbqScWAUXG0AAHNl-Enqrk9842.jpg)
![教科版四年級科學上冊第三單元 運動和力 教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03/22/wKhkGWbqScWAUXG0AAHNl-Enqrk9843.jpg)
![教科版四年級科學上冊第三單元 運動和力 教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03/22/wKhkGWbqScWAUXG0AAHNl-Enqrk9844.jpg)
![教科版四年級科學上冊第三單元 運動和力 教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03/22/wKhkGWbqScWAUXG0AAHNl-Enqrk9845.jpg)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讓小車運動起來
【教材簡析】
學生在三年級是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有時物體是相對靜止的,有時是運動的。那么這樣
讓不同類型的車運動起來,本課的研究就是從這個問題開始的。本課共設計了2
個主要活動:一是聚焦環(huán)節(jié),調(diào)查不同類型的小車動力來源;二是探索環(huán)節(jié),用
墊圈作為動力,探究拉力大小與小車運動的關系,包括用多大的力能使小車運動
起來,用不同大小的力小車的運動速度會有什么變化。從而引導學生認識不同類
型的小車用不同的動力類型;而力可以使靜止的物體運動起來,也可以使運動的
物體靜止。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jīng)見過并體驗過各種各樣的運動的車輛,也對這些車如何運動起來有
一定的了解。在前面的科學學習中,他們初步認識過“力”,初步知道力可以使
物體運動起來。但是他們并沒有從科學實驗的角度研究小車運動與力大小之間的
關系。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力可以使靜止的物體運動,使運動的物體靜止
2.不同類型的車有不同的動力類型
科學探究目標
1.調(diào)查了解不同類型的車的不同動力系統(tǒng)
2.會安裝用重力拉動的小車
3.會研究拉力大小與小車運動快慢之間的關系
4.能用實驗數(shù)據(jù)證明自己的推測
科學態(tài)度目標
1.發(fā)展進一步研究運動和力之間的興趣
2.意識到要用實驗數(shù)據(jù)作為證據(jù)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體會到生活中車輛類型是豐富多彩的,具有不同的動力類型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實驗探究拉力大小和小車運動快慢之間的關系
難點:有序地進行合作探究,并用實驗數(shù)據(jù)說明拉力大小和小車運動快慢之
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小車、墊圈,棉繩、秒表、班級活動記錄單
小組:小車、墊圈,棉繩、秒表、計算器、學生活動手冊。
【教學過程】
一、聚焦:揭示課題(預設5分鐘)
1.出示劃艇圖片
提問:怎樣讓靜止的劃艇運動起來?怎樣讓劃艇運動更快?怎樣讓它停下?
(預設:學生關注到是力影響了物體的運動)
2.圖片一次展示馬車、推車、火車、汽車、自行車、太陽能小車
提問:它們都是怎么動起來的?
提問:你還知道哪些類型的車?都是怎么動起來的?
教師將學生的回答記錄在班級記錄表中
3.出示小車,設問:你能讓它動起來嗎?揭示課題:讓小車運動起來(板書)
二、探索:探索小車運動與拉力大小之間的關系(預設20分鐘)
[材料準備:小車、棉繩、墊圈、掛鉤、秒表、計算器、學生活動手冊]
1.出示小車、繩子、墊圈,設問:你能用這些材料讓小車運動起來嗎?
2.學生交流想法
教師適時追問:拉小車的繩子多長才合適?(并演示小車的繩子太長或太短
會怎樣)
3.設問:讓小車運動起來的拉力是怎么產(chǎn)生的?
4.學生交流,教師小結(jié):是墊圈的重力產(chǎn)生了拉力。
5.出示重力資料,引導學生認識重力
6.教師引導:拉力的大小我們可以用墊圈的數(shù)量來表示。(教師展示小車)
你覺得讓小車運動起來需要幾個墊圈
7.學生進行猜測
8.微視頻指導:讓小車運動起來
9.學生實驗探究
10.教師追問:這與你之前的推測一致嗎?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11.提出問題:如果用更大的力拉動小車,小車的運動速度有什么變化?怎樣
用實驗驗證?
12.教師微視頻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完成活動手冊
三、研討:實驗發(fā)現(xiàn)(預設10分鐘)
1.學生反饋交流實驗結(jié)果及發(fā)現(xiàn)
2.小結(jié):只有拉力達到一定的程度,小車才會運動起來。拉力越大,小車運
動越快。
3.設問:實驗中,你是怎樣讓運動的小車停下來的?
4.追問:要使靜止的小車運動起來,需要給它力;如果要使運動的小車靜止
呢?
5.小結(jié):讓運動的小車靜止,也需要用力,這個力是阻力。讓小車運動起來
的力是動力。
四、拓展(預設5分鐘)
1.出示踢足球的圖片,討論足球運動員是怎樣改變足球的運動狀態(tài)的?
2.學生交流。
3.教師小結(jié):如腳踢靜止的足球,可以使足球運動起來;腳踩住足球,可以使
足球靜止;通過腳踢的用力大小控制足球的運動速度等。
【板書設計】
1.讓小車運動起來
拉力越大,小車運動越快;
拉力越小,小車運動越慢;
動力阻力
【活動手冊使用說明】
1.表格中的現(xiàn)象在學生活動過程中記錄,邊活動邊記錄,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記
錄習慣。
2.表格下面的填空,需要在學生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后,再研討歸納后填寫。
【作業(yè)設計】
1.給小車的拉力越大時,小車的運動速度()
A.越快B.越慢C.保持不變
2.讓運動的小車停下來,可以用一下哪種方法()
A.給它一個動力B.給它一個阻力
2.用氣球驅(qū)動小車
【教材簡析】
本課的活動,是幫助學生加深對力和運動關系的理解,指向核心概念“力可
以改變物體運動的快慢”的建構(gòu)。學生從感受氣球噴氣時所產(chǎn)生的氣流和氣球的
推力開始,體會氣流方向和氣球運動方向之間的關系;再測試組裝的氣球小車能
行駛多遠,用更多的辦法使小車行駛得更遠,體會改變噴氣裝置會影響小車的運
動速度。這樣一方面可以認識“反沖力”,另一方面加深對“力可以改變物體運
動的快慢”的理解。
在生活中還有那些反沖力的例子。課文安排了學生在生活中常玩的氣球,把
氣球吹足氣,氣球怎樣運動中展開,然后讓學生動手安裝一輛噴氣小車,讓學生
解釋氣球為什么能推動小車,最后讓學生明白了要讓靜止的物體運動起來,必須
對物體用力。要使物體運動的更快必須用更大的力。
【學情分析】
由于本課是關于氣球驅(qū)動小車的問題,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經(jīng)常玩氣球,也玩過
小車,學生在玩中看到了氣球吹足了氣以后,會向相反方向運動,部分細心的孩
子感受過氣球噴出氣體的方向和氣球運動的方向是相反的,但沒有考慮這兩者之
間的關系,大多數(shù)孩子沒有注意或考慮過兩者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提出氣
球為什么能推動小車的問題,引起學生思考,激發(fā)興趣。還有生活中常見的劃船,
游泳等。學生會想到這是用力一種相反的力,才使小船前進。所以本課不難理解。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氣球里的氣體噴出時,會產(chǎn)生一個和噴出方向相反的推力,這個力叫反沖
力;
2.要使靜止的物體運動,就要對物體施加力。反沖力越大,小車行駛得越遠;
科學探究目標
1.會組裝用氣球反沖力作動力的小車;
2.會研究小車運動快慢與反沖力大小的關系;
3.能用實驗數(shù)據(jù)證明自己的推測;
科學態(tài)度目標
1.發(fā)展進一步運動和力的興趣
2.意識到要把實驗現(xiàn)象轉(zhuǎn)化為支持觀點的證據(jù)
3.體驗合作的重要性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1.體會到可以用反沖力作為動力驅(qū)動車輛、火箭、飛機等物體運動,滿足人
們生產(chǎn)生活的需要;
2.改變噴管粗細和氣球充氣量會影響小車的動力大小
【教學重難點】
重點:研究小車的反沖運動
難點:對小車反沖運動的解釋
【教學準備】
教師:小車反沖運動實驗套材、長線一根、噴氣式飛機等圖片
小組:小車一套
【教學過程】
一、聚焦:揭示課題(預設5分鐘)
1.把氣球充足氣后放開,氣球會怎么運動?
(1)玩氣球,教師把吹足氣的氣球放開,氣球會怎樣?
(2)請你也來這樣玩一玩,想一想氣球為什么會飛出去。
你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
2.我們能用氣球驅(qū)動小車嗎?
二、探索:(預設10分鐘)
1.活動一:感受認識反沖力
結(jié)合學生手冊中的記錄單,記錄反沖力的方向。
(1)學生一起嘗試氣球游戲,并提出要求:
把氣球吹足氣再松開口部,觀察并畫出氣球噴漆方向和運動方向,試著做出
自己的解釋?!静僮鞣椒ǎ奝PT】
(2)嘗試固定氣球的運動方向
(3)詞匯教學一一推力和反沖力
2.活動二:組裝氣球車
(1)交流討論安裝方法。
(2)出示小車安裝示意圖
出示材料,微視頻指導組裝氣球車。
任務:讓小車筆直的往前跑。
(1)調(diào)試小車。
(2)試著讓你的小車能行駛更遠。
(3)思考,為什么充氣的氣球可以驅(qū)動小車呢?
3.活動三:如何讓小車跑的更遠
(1)你認為可能應吸納過小車行駛距離的因素有哪些?
如果想要行駛更遠,可以怎么改進?
(2)現(xiàn)在你們小組打算采取什么措施,讓你的小車快速行駛;
(3)怎么比較他們的遠近呢?
微視頻指導測量距離方法:
【見微視頻】
三、研討:實驗發(fā)現(xiàn)(預設15分鐘)
1.反沖力的認識
(1)準備好材料
吹足氣的氣球,放開后,氣球會飛走;
氣球往哪個方向飛?有什么規(guī)律嗎?
你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
【推力和反沖力教學】
2.反沖力越大,車運動的越遠。
(1)整理你們小組的實驗數(shù)據(jù),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你們的結(jié)論和旁邊小組的結(jié)論一致嗎?
力能使物體運動發(fā)生改變,力越大運動越遠。
四、拓展:(預設10分鐘)
生活中的反沖力
1.你還知道哪些地方用到了反沖力?
(1)學生匯報
(2)出示噴氣式飛機、火箭的圖片
【板書設計】
§3.2用氣球驅(qū)動小車
推力
反沖力:
氣球里的氣體噴出時,會產(chǎn)生一個和噴出方向相反的推力
副板書,可以呈現(xiàn)手冊的內(nèi)容:
【活動手冊使用說明】
1.表格中的現(xiàn)象在學生活動過程中記錄,邊活動邊記錄,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記
錄習慣。
2.完成表格中的記錄時,思考氣球噴氣的方向和氣球運動的方向之間的關系。
【作業(yè)設計】
1.將吹足了氣的氣球固定在小車上,放開氣球的氣嘴,氣球里的氣體就會噴
出,從而產(chǎn)生一個和噴出方向相反的(),推動小車向前運動。這
個推動小車運動的力叫()。
2.標出下圖中輪船運動的方向
3.你看過火箭飛行嗎?你覺得火箭是靠什么飛行的?
3.用橡皮筋驅(qū)動小車
【教材簡析】
生活中,不同的車輛可能具有不同的動力驅(qū)動方式。在第2課我們學習了用
氣球噴氣產(chǎn)生的反沖力作為動力,本課要學習另一種動力驅(qū)動方式,即用橡皮筋
作為動力驅(qū)動小車輪子轉(zhuǎn)動,輪子再帶動整個小車前進。
聚焦板塊,教材用一組圖片,喚醒學生玩橡皮筋的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思考“把
橡皮筋拉伸后,有什么感覺”,然后提出驅(qū)動性問題“我們能用橡皮筋驅(qū)動小車
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探索板塊有兩個活動,第一個活動是引導學生用橡皮筋組裝小車,這是為第
二個活動作準備的。第二個活動是本課的重點,主要研究小車運動距離與橡皮筋
纏繞圈數(shù)的關系,實際上,也是研究小車運動狀態(tài)與橡皮筋產(chǎn)生的彈力之間的關
系,是對“運動和力”概念的進一步構(gòu)建和理解。
研討板塊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指向了小車動力的來源,第二個問題指向
小車行駛遠近與其動力大小的關系。通過研討,學生會認識到橡皮筋纏繞后被拉
伸產(chǎn)生的力為小車動物提供了動力,纏繞的圈數(shù)越多,產(chǎn)生的彈力越大,小車行
駛得越遠。
拓展板塊,教材呈現(xiàn)了一幅橡皮筋拉長時的照片,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被掛的鉤
碼越多,橡皮筋拉得越長,橡皮筋產(chǎn)生的力越大。
【學情分析】
橡皮筋是學生所熟悉的物品,在生活中已經(jīng)玩過橡皮筋,知道它的一些用途
比如發(fā)射小球、栓系袋子、制作模型時的連接……,也知道橡皮筋拉伸后會恢復
到原來狀態(tài),而且橡皮筋拉伸的越長,產(chǎn)生的力會越大。但不知道橡皮筋拉伸后
恢復到原來狀態(tài)的力叫做彈力,也不知道如何將橡皮筋作為動力驅(qū)動小車?通過
本課學習,學生將認識橡皮筋動力小車的驅(qū)動特點,有利于了解生活中機動車驅(qū)
動的特點,更是為后面研究車輛的摩榛力、設計制作小車奠定基礎。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橡皮筋產(chǎn)生的動力大小會影響小車的運動距離。
2.橡皮筋在外力的作用下會產(chǎn)生形變。
3.當物體形狀改變時會產(chǎn)生一個要恢復原來形狀的力,這個力就是彈力。
科學探究目標
1.會安裝用橡皮筋做動力的小車。
2.探究橡皮筋纏繞的圈數(shù)與小車運動距離的關系。
科學態(tài)度目標
1.發(fā)展進一步研究運動和力的興趣。
2.認同收集數(shù)據(jù)作為證據(jù)、進行解釋的重要性。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1.體會到不同小車就具有不同類型的動力。
2.改變橡皮筋的彈力大小會對小車的運動有影響。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究橡皮筋纏繞圈數(shù)與小車運動距離的關系。
難點:探究橡皮筋纏繞圈數(shù)與小車運動距離的關系;并對數(shù)據(jù)進行收集、處
理和分析。
【教學準備】
學生:每組實驗用玩具小車1輛、橡皮筋幾根、測量距離的皮尺1根、學生
活動手冊。
教師:學生實驗材料1套、鉤碼、班級記錄單、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聚焦:揭示課題(預設3分鐘)
[材料準備:橡皮筋、小車]
1.出示橡皮筋,讓學生拉一拉,說說發(fā)現(xiàn)。
(預設:橡皮筋有彈性,橡皮筋會被拉長,松手后被拉長的橡皮筋會被彈回
來,變回原來樣子。)
2.是的,像橡皮筋這樣的物體在受到外力作用時,形狀很容易改變,在形狀
改變時它們會產(chǎn)生一個要恢復原來形狀的力,這個力叫彈力。
3.那你能用橡皮筋的彈力驅(qū)動小車,讓小車動起來嗎?
揭示課題:用橡皮筋驅(qū)動小車(板書)
二、探索:用橡皮筋驅(qū)動小車
活動一:如何用橡皮筋驅(qū)動小車(預計8分鐘)
[材料準備:橡皮筋、小車]
1.學生討論組裝方法。(若學生想不出將橡皮筋繞在車軸上的方法,我們可
以出示一個裝有發(fā)條的玩具)
2.橡皮筋應該繞在小車的哪個部位才能讓小車動起來?(重點強調(diào)橡皮筋一
端固定在車尾車身上,一端要繞在前輪車軸上)
3.出示2組動圖,教師介紹兩種方向的橡皮筋纏繞方法。
4.學生分組活動,用橡皮筋讓小車動起來。
5.你成功讓小車動起來了嗎?橡皮筋兩種方向纏繞下,小車運動方向一樣嗎?
(不一樣)所以想要讓小車向前運動我們應該采用第一種方法,橡皮筋從車軸上
方勾在車軸上,向后轉(zhuǎn)動車輪。
活動二:橡皮筋纏繞圈數(shù)與小車行駛距離的關系(預計18分鐘)
[材料準備:橡皮筋、小車、皮尺、微視頻、學生活動手冊]
1.通過剛才的活動,你覺得什么情況下,小車會行駛的遠一點?
(預設:橡皮筋多繞幾圈)
2.是不是如你們所說橡皮筋纏繞圈數(shù)越多,小車行駛距離越遠呢?我們可以
設計一個對比實驗來驗證一下。
3.學生思考討論下列問題,師生共同歸納實驗方法。
問題①:橡皮筋纏繞時,怎樣算一圈?
問題②:如何測量小車行駛距離?
問題③:為了讓現(xiàn)象更加明顯,我們可以設計分別纏繞幾圈橡皮筋?
問題④:每組實驗測幾次為宜?如何取平均值?
4.通過剛才的討論,相信大家已經(jīng)對接下來的探究活動有所了解了,老師這
還有一段完整的實驗方法介紹視頻,讓我們通過這段視頻在做一次梳理。(播放
微視頻)
5.學生分組活動,10分鐘。
三、研討:實驗數(shù)據(jù)的處理與分析(預計7分鐘)
[材料準備:班級記錄單]
1.匯報數(shù)據(jù),說一說橡皮筋纏繞圈數(shù)與小車行駛距離的關系。(預設達成共
識:橡皮筋纏繞圈數(shù)越多,小車行駛距離越遠。)
2.橡皮筋纏繞一圈時和橡皮筋纏繞多圈時,橡皮筋產(chǎn)生的彈力大小一樣嗎?
(預設:橡皮筋纏繞圈數(shù)越多,產(chǎn)生的彈力越大)
3.橡皮筋纏繞一圈時和橡皮筋纏繞多圈時,橡皮筋產(chǎn)生的彈力作用在小車上
的時間一樣嗎?
(預設:橡皮筋纏繞圈數(shù)越多,作用在小車上的時間越長)
4.現(xiàn)在你能解釋為什么橡皮筋纏繞圈數(shù)越多,小車行駛距離越遠?
(預設:在一定限度內(nèi),橡皮筋纏繞的圈數(shù)多,產(chǎn)生的彈力大,作用在小車
上的時間長,小車行駛得遠;橡皮筋纏繞的圈數(shù)少,產(chǎn)生的彈力小,作用在小車
上的時間短,小車行駛得近。)
四、拓展:讓橡皮筋產(chǎn)生不同大小的力(預計4分鐘)
[材料準備:橡皮筋、鉤碼]
1.出示橡皮筋和鉤碼,如果老師將鉤碼掛在這根橡皮筋上,你覺得會出現(xiàn)什
么現(xiàn)象?(預設:橡皮筋會被拉長)
2.教師演示將一個鉤碼掛在橡皮筋上,隨即提問:將一個鉤碼掛在這根橡皮
筋上,橡皮筋會被拉長這么多,哪如果再掛一個鉤碼,你覺得橡皮筋會被拉長那
什么程度?(預設:拉長一倍……)
3.教師演示在橡皮筋上分別掛兩個、三個鉤碼、四個鉤碼的現(xiàn)象,隨即提問:
如果一直王橡皮筋上加鉤碼會如何?這個問題留給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研究。
【板書設計】
3.用橡皮筋驅(qū)動小車
彈橡皮筋纏繞圈數(shù)越多,小車行駛距離越遠
力產(chǎn)生的彈力越大
作用的時間越長
【活動手冊使用說明】
本節(jié)課的活動記錄單與第一課的活動記錄單極為相似,所以學生在活動記錄
過程中問題應該不大,但教師還需稍作強調(diào)平均距離的計算方法。要讓學生試著
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這有利于學生形成嚴謹?shù)目茖W思維。
【作業(yè)設計】
1、像橡皮筋、彈簧這樣的物體在受到外力作用時,形狀容易改變,在形狀改
變時它們會產(chǎn)生一個要恢復原來形狀的力,這個力叫()
A.彈性B.彈力C.反彈力
2、做橡皮筋纏繞圈數(shù)與小車行駛距離的關系的實驗時,在一種纏繞圈數(shù)下應
該做幾次實驗比較科學?
A.1次B.2次C.3次或以上
4.彈簧測力計
【教材簡析】
本節(jié)課《彈簧測力計》位于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運動和力》單元的第4課,
本節(jié)課的前3課主要研究了小車動力大小與小車運動的關系,也著重了解了重力、
反沖力、彈力等類型的力。本節(jié)課安排了兩個活動:第一是認識彈簧測力計,學
生通過觀察、認讀和實際感受來認識彈簧測力計的結(jié)構(gòu)、計量單位、刻度標識及
如何讀數(shù),這是使用彈簧測力計的前提;第二是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一
方面引導學生親身感受不同力的大小,另一方面先估測、后測量實際的物體,這
是本課的重點內(nèi)容。研討部分引導學生思考得更為深刻,進一步認識彈力概念的
內(nèi)涵和實例。
【學情分析】
彈簧測力計是測量力的重要工具,它的構(gòu)造、原理、使用方法都比較簡單。
學生已經(jīng)知道力有大小,本課安排用彈簧測力計去測量力的大小是符合他們對力
的認識規(guī)律的,將為后續(xù)力的學習奠定基礎。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測量的。
2.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彈簧"受力大,伸長長"的特征制作的,彈簧的伸長特
征與橡皮筋相似。
3.力的單位是牛頓。
科學探究目標:
1.認識彈簧測力計的基本結(jié)構(gòu)。
2.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科學態(tài)度目標:
1.發(fā)展進一步研究力的興趣。
2.樹立細致、有步驟的態(tài)度。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1.體會到不同測量工具可以解決不同的現(xiàn)實問題。
2.用彈簧測力計可以測量物體的重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來測量力的大小。
難點:能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來測量力的大小。
【教學準備】
教師:學生實驗材料1套、班級記錄表、彈簧測力計刻度板的紙板模型、教
學課件。
小組:彈簧測力計、鉤碼、用于測量重力的小物體。
【教學過程】
(一)聚焦(預設5分鐘)
[材料準備:拉力器、彈簧測力計]
1.出示拉力器,并簡單介紹拉力器后,請兩位學生上來比一比誰的力氣大。
2.請學生說說怎么判斷出誰的力氣大,引導學生關注力氣大的同學會將拉力
器的彈簧拉得更長。
3.出示彈簧測力計,介紹:彈簧測力計也叫彈簧秤,是一種測量力大小的工
具。這節(jié)課,我們來一起學習怎么使用彈簧測力計。(板書:4.彈簧測力計)
(二)探究(預設20分鐘)
環(huán)節(jié)一:認識彈簧測力計
[材料準備:彈簧測力計]
1.播放微視頻,讓學生了解彈簧測力計的構(gòu)造、使用方法等內(nèi)容。(板書:
構(gòu)造:提環(huán)、彈簧、指針、刻度板、掛鉤)
2.發(fā)放彈簧測力計,小組觀察、交流視頻中提供的信息。
3.小組匯報、交流彈簧測力計的信息。匯報要求:
(1)能清楚指出提環(huán)、彈簧、指針、刻度板、掛鉤等部分的名稱。
(2)能大致說出彈簧測力計各部分結(jié)構(gòu)的作用。
(3)能完整說出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步驟,以及"調(diào)零"、"平視"、"量程"
等注意事項。(板書:構(gòu)造:提環(huán)、彈簧、指針、刻度板、掛鉤)
環(huán)節(jié)二: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材料準備:彈簧測力計、學生身邊物體、學生活動手冊]
1.體驗:用手慢慢拉動掛鉤,分別使指針指向IN、2N、5N等,感受不同大小
的力。
2.請同學們說說大小不同的力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彈簧的長度和指針的位置
有什么不同?
3.我們要用彈簧測力計來測量一些物體的重力大小,你們想測那些東西?
4.有些物體可以用彈簧測力計測量重力,比如筆、橡皮、書本等,但是有些
物體超過了彈簧測力計的最大測量范圍(量程),比如書包、椅子等,就不能用
彈簧測力計來測量重力了。所以,測量前要先估計一下物體的重力大小。
5.使用彈簧測力計的注意事項:
(1)拿起測力計,先檢查指針是否指向"0"位置。
(2)讀數(shù)時,視線與指針平視。
(3)測量的力不能超過測力計刻度標出的最大數(shù)量。
(板書:使用注意:調(diào)零、平視、量程)
6.學生小組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鉤碼、筆、橡皮、書包剪刀等物體的重力
大小,并記錄在活動手冊P10《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拉力大小的記錄表》中。
7.學生匯報交流使用彈簧測力計過程中碰到的問題和測量的結(jié)果。
(三)研討(預設10分鐘)
1.彈簧測力計的彈力是怎樣產(chǎn)生的?為什么彈簧測力計能測量力的大?。?/p>
2.學生說出由于彈簧被拉伸產(chǎn)生了彈力,在一定范圍內(nèi)彈簧受到的力越大伸
長越長。
3.生活中哪些地方還有彈力?這些彈力是怎么產(chǎn)生的?
4.學生舉例說明,要求明確是什么物體產(chǎn)生的彈力。
(四)拓展(預設5分鐘)
[材料準備:橡皮筋、硬紙板、回形針、鉤碼、筆、直尺等]
1.介紹制作方法:
(1)用回形針把橡皮筋一端固定在硬紙板上,另一端用回形針當掛鉤,用筆
標出橡皮筋靜止時最下端的刻度。
(2)用鉤碼等已知重量的物體作重物,在硬紙板上標出IN、2N、3N等一大
格刻度,然后在每一大格間平均劃分10份或5份,標出數(shù)值。注意刻度的劃分應
該在橡皮筋可承受的拉伸范圍內(nèi)。
2.要求學生回家制作一個橡皮筋測力計。
【板書設計】
4.彈簧測力計
構(gòu)造:提環(huán)、彈簧、指針、刻度板、掛鉤
使用注意:調(diào)零、平視、量程
原理:彈簧受力大,伸長長
【活動記錄表使用說明】
1.活動記錄表中對物體的重力大小先估測再實測,學生通過比較體驗不同物
體的重力大小。
2.對活動記錄表中的數(shù)據(jù)匯報中,可以對學生的測量結(jié)果進行分析來解決學
生測量過程中的一些問題。
【作業(yè)設計】
1.讀出下面各彈簧測力計度數(shù):
7
r>2
O、0k
L-&
L.」
Q-_o_
11-_J
_]E
!EL.r_r^=
_?
2_^fe-
12£_Si
-1E__]E-
=3_
£_€r
_lLl
13-4_lfLc
!+L4_KIE
_*談F
4_=
5or_S」
i,L-.
5__u~
,>-¥
3E?8計
-F
圮6
IVZ
L*Bd
—時
J圮
與I
H?9J
LJ、I
_g
_
II
NNN
2.估計2個雞蛋的重力為No
5.運動與摩擦力
【教材簡析】
通過前面4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建構(gòu)起“力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的快慢,也
可以讓物體啟動或停止”這一概念,認識了反沖力和彈力,還通過彈簧測力計認
識到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本節(jié)課要研究摩擦力在什么情況下產(chǎn)生,摩擦力大小
的測量以及減小摩擦力的方法。
聚焦板塊通過呈現(xiàn)古人用滾木搬運重物的場景,引出研究物體在運動中產(chǎn)生
并受到摩擦力,以及如何減小摩擦力的問題。
探索板塊,主要是模擬生活中的真實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模擬搬運重物來體
驗,并用墊圈的個數(shù)來表示摩擦力的大小,比較不同運動方式下摩擦力大小的不
同。
通過研討活動,學生通過實驗數(shù)據(jù)判斷哪種運動方式最省力,并利用所學科
學科學原理來解釋現(xiàn)實中的問題。
拓展板塊,通過介紹氣墊船和磁懸浮列車減小摩擦力的原理,以及氣墊船模
型和磁懸浮陀螺的制作,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摩擦力,將視野拓寬到現(xiàn)代各種交
通工具上。
【學情分析】
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中,他們對摩擦這個詞已經(jīng)比較熟悉了,對物體運動會受
到摩擦力的現(xiàn)象也是熟悉的,但是,對“摩擦力是在什么情況下產(chǎn)生的?摩擦力
的大小怎樣知道?如何能減小摩擦力?”等問題并沒有進行過太多的思考,這也
成為本課學習的起點。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時,接觸面會發(fā)生摩擦,產(chǎn)生摩擦力。
2.摩擦力是有大小的,物體由靜止變成運動時需要克服摩擦力。
3.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的運動方式有關,一般滾動時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
動時所受到的摩擦力大。
科學探究目標
1.會用墊圈數(shù)表示摩擦力的大小,并對比不同運動方式下的測量結(jié)果。
2.摩擦力是有大小的,物體由靜止變成運動時需要克服摩擦力。
3.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的運動方式有關,一般滾動時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
動時所受到的摩擦力大。
科學態(tài)度目標
嘗試用不同的思路、方法完成科學探究。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1.意識到輪子的發(fā)明將物體的運動改變成用滾動的方式前進,這是技術上的
巨大進步。
2.意識到人類可以通過不斷改進技術來滿足增大或減小摩擦力的需求。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摩擦力,以及知道摩擦力是有大小的。
難點:通過實驗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的運動方式有關,一般滾動時所受
到的摩擦力小,滑動時所受到的摩擦力大。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皮球、學生實驗材料一套、班級記錄表。
小組:實驗用紙盒、粗線一根、托盤、鐵墊圈若干、圓鉛筆、四個小車輪、
兩根車軸、學生活動手冊。
【教學過程】
一、聚焦:揭示課題(預設5分鐘)
[材料準備:皮球]
1.教師出示皮球,皮球在桌面滾動,最后停止。
提問:你觀察到了什么現(xiàn)象?(預設:皮球慢慢減速,最后停下來。)
提問:誰能解釋?(預設:皮球受到摩擦力。)板書摩擦力
2.感受摩擦力。
提問:我們有什么辦法感受到摩擦力呢?(預設:把手放在桌面上往前推。)
提問:有什么感受?(預設:有一個阻礙手掌向前運動的力。)
3.出示摩擦力的概念。
4.出示古人搬運巨石的圖片。
提問:古人是如何搬運巨石等重物的?(預設:使用滾木。)
提問:人們在搬運巨石等重物的過程中會產(chǎn)生巨大的摩擦力,如何減小摩擦
力呢?(預設:減少接觸面積、改變運動方式等)將學生說的方法記錄在班
級記錄表中。
5.揭示課題:運動與摩擦力(板書)
二、探索:(預設25分鐘)
活動一:直接拉動重物。
[材料準備:硬紙盒、重物、木板、滑輪、棉線、托盤、墊圈、剪刀、學生
活動手冊]
1.討論:我們直接拉動重物,可能需要多大的力?
2.學生說說可能要用哪些實驗材料,以及如何進行實驗。(了解學生前概念)
3.學生說說實驗中還要注意什么,出示溫馨提示,明確實驗要求。
4.學生實驗,記錄實驗現(xiàn)象,并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
5.提問:紙盒裝載重物是如何前進的?墊圈很少時,紙盒為什么不滑動呢?
小結(jié):像這樣的運動方式,我們稱之為滑動。(板書滑動)
活動二:使用滾木拉動重物。
[材料準備:硬紙盒、重物、木板、滑輪、棉線、托盤、墊圈、剪刀、鉛筆5
只、學生活動手冊]
1.討論:古人有什么好方法拉動重物?
2.學生說說可能要用哪些實驗材料,以及如何進行實驗。(了解學生前概念)
3.學生說說實驗中還要注意什么,明確實驗要求。
4.學生實驗,記錄實驗現(xiàn)象,并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
5.提問:滾木是如何帶著重物前進的?用“滾木”移動重物有什么優(yōu)點和缺
點?
小結(jié):像這樣的運動方式,我們稱之為滾動。(板書滾動)
活動三:改進滾木,使用輪子拉動重物。
[材料準備:硬紙盒、重物、木板、滑輪、棉線、托盤、墊圈、剪刀、輪子
四個、車軸兩根、學生活動手冊]
1.討論:我們有比使用滾木更好的辦法搬運重物嗎?
2.學生說說可能要用哪些實驗材料,以及如何進行實驗。(了解學生前概念)
3.學生說說實驗中還要注意什么,明確實驗要求。
4.學生實驗,記錄實驗現(xiàn)象,并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
5.提問:輪子是如何運動的?用輪子和滾木相比有什么好處?
(預設:像滾木一樣滾動。)
三、研討:實驗發(fā)現(xiàn)(預設5分鐘)
[材料準備:學生活動記錄、班級記錄表]
1.學生根據(jù)活動記錄的數(shù)據(jù),反饋交流:哪種方式搬運重物比較省力?
(預設:使用滾木或輪子。)
2.為什么?(預設:根據(jù)拉動重物的墊圈個數(shù),知道滑動比滾動受到的摩擦
力大。)(板書滾動摩擦力小,滑動摩擦力大。)
3.提問:三種方式中,你認為哪種搬運重物的方法最好?為什么?(預設:
略)
4.提問: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減小摩擦力?(預
設:略)將學生的想法記錄在班級記錄表中。
四、拓展:交通工具是怎樣減小摩擦力的?(預設5分鐘)
出示氣墊船和磁懸浮列車圖片。討論:氣墊船和磁懸浮列車是怎樣減小摩擦
力,行駛得更快?
【板書設計】
5.運動與摩擦力
摩擦力:阻礙物體運動的力
滑動摩擦力大
運動方式
滾動摩擦力小
【活動手冊使用說明】
1.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在學生活動過程中記錄,邊活動邊記錄,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記
錄習慣。
2.表格中“我的發(fā)現(xiàn)”是開放性的,只要學生表達的內(nèi)容與研究內(nèi)容相關即
可。
【作業(yè)設計】
1.下面哪種方式搬運重物最省力,最方便?(C)
A.直接拉動B.使用滾木C.使用輪子
2.下面哪種情況是減小摩擦力?(B)
A.冰面上鋪稻草B.拉鏈上涂潤滑油C.跑步用的釘鞋
3.為什么使用輪子拉動重物比直接拉動重物更省力?(A)
A.改變運動方式
B.改變接觸面光滑程度
C.改變了重物的輕重
6.運動的小車
【教材簡析】
通過前面5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知道運動和力之間的關系,包括讓物體運
動起來的動力和阻礙運動的摩擦力。本節(jié)課將從能量的角度去研究運動的物體,
同時也是以運動的小車為載體來認識能量。
聚焦板塊通過一些生動的現(xiàn)象,如飛行的子彈將物體擊穿,踢飛的足球把玻
璃打碎,呼嘯的狂風將大樹連根拔起,奔騰的江水驅(qū)動水輪轉(zhuǎn)動……并指出這些
物體都具有能量,引出研究我們的小車或其他物體有能量嗎?
探索板塊,主要是通過學生活動,發(fā)現(xiàn)不同敲擊速度下的音叉震動情況,體
會“小槌運動的越快,傳遞給音叉的能量越大”;通過觀察不同速度的小車撞擊
木塊后的距離,體會“小車的速度越大,具有的能量越大”。
研討活動,學生通過對象不同、實驗現(xiàn)象不同的兩個對比實驗,都會發(fā)現(xiàn)物
體具有的能量與其運動速度的關系,即物體的速度越大,它具有的能量越大。
拓展板塊,教科書用一段說明性文字給出了關于能量的知識。第一句話是讓
學生明了一切物體工作都需要能量,沒有能量就不會構(gòu)成我們身邊變化的世界。
第二句話是告訴學生自然界的能量豐富多彩,例舉了包括本單元涉及到更多的一
些具有能量的事物和現(xiàn)象。最后用一句話告訴學生一些可能并不容易被識別的能
量,比如,它們被儲存在食物、燃料以及一些化學物質(zhì)中。
【學情分析】
不少兒童對能量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已經(jīng)在使用“能量”這個詞。他
們知道發(fā)光、發(fā)熱的物體是有能量的,也聽說過光能、水能、風能等,但是在兒
童的認知中還沒有一個關于能量更概括性的概念。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物體的運動速度不同,具有的能量也不同。
2.任何物體工作都需要能量,能量以各種形式存在,有的儲存在食物、燃料
中。
科學探究目標
1.通過觀察敲擊實驗和撞擊實驗,認識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
2.通過對比觀察、測量,發(fā)現(xiàn)物體的運動速度不同具有不同的能量。
科學態(tài)度目標
1.發(fā)展研究能量的興趣。
2.意識到通過實驗結(jié)果作為證據(jù)而形成觀點。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體會到生活中能量無處不在,并且以各種形式存在。
【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
難點:通過觀察具有能量的物體所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來認識、理解能量。
【教學準備】
教師:學生實驗材料1套、班級記錄表、一些關于各種能量的圖片或視頻資
料、教學課件。
小組:實驗用玩具小車1輛、音叉(含橡皮錘)、斜面和長條木板、木塊、
軟卷尺。
【教學過程】
一、聚焦:揭示課題(預設3分鐘)
[用課件展示圖片:飛速前進的賽車、子彈把盤子擊破、被風吹彎的樹、滴落
的水珠。]
1.提問:同學們看完圖片有什么想說的?(預設:物體都在運動。)
飛速前進的賽車、子彈把盤子擊破、被風吹彎的樹、滴落的水珠,這些運動
的物體都具有能量。(板書:運動能量)
[用課件展示圖片:小車、橡皮筋球、音叉]
2.提問:小車或其他物體具有能量嗎?
3.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以運動的小車為載體來認識能量《運動的小車》(板
書:運動的小車)
二、探索(預設25分鐘)
[教師實物出示:音叉、橡皮槌、小車](簡單的介紹音叉讓學生熟悉)
L提問:它們什么時候會具有能量?通過什么現(xiàn)象說明它們具有能量?
(預設:運動著的橡皮槌和小車具有能量,音叉有聲音、小車能前進等)。
2.敲擊實驗
[課件出示圖片及活動1.緩慢揮動橡皮槌敲擊音叉;2.較快揮動橡皮槌敲擊
音叉;3.快速揮動橡皮槌敲擊音叉。]
(1)提問:用橡皮槌敲擊音叉,你怎么做到“緩慢地敲”和“快速地敲”?
(小組交流,比劃并感受緩慢地敲和快速地敲手部的力度,建立起緩慢地敲
就是輕輕地敲,快速地敲就是重重地敲的認識。)
(2)提示不要太用力敲擊音叉。
(3)分組研究:研究用不同速度揮動橡皮槌敲擊音叉時,有什么現(xiàn)象?(預
設觀察能發(fā)現(xiàn)聲音大小的變化、振動大小的變化)
(4)交流:哪些現(xiàn)象可以說明橡皮槌具有能量?(敲擊的速度越快,代表運
動的橡皮槌具有的能量越大,轉(zhuǎn)化為聲能也越大,音叉的振幅越大,反映出聲音
也越大;相反,當敲擊的速度越慢,代表運動的橡皮槌具有的能量越小,轉(zhuǎn)化為
聲能也越小,音叉的振幅越小,反映出聲音也越小。)
2.撞擊實驗
[教師課件出示材料]
(1)提問:有了這些材料,可以怎么做這個實驗?(生分組討論)
(2)交流實驗方法,完善實驗過程。(怎樣確定木塊被撞擊滑行后的終點
位置?可以將木塊被撞擊滑行后離起始位置最近的一點確定為終點位置。)
(3)觀看實驗視頻。
(4)溫馨提示:
①在木塊的起始位置擺放小旗或其他標記,釋放小車去撞擊木塊。
②用小旗或其他標志標記木塊被撞后的位置。
③測量距離,記錄數(shù)據(jù)。
(5)解讀記錄表,指導記錄。
(6)交流匯報實驗現(xiàn)象及我的發(fā)現(xiàn)。
三、研討:實驗發(fā)現(xiàn)(預設8分鐘)
1.提問:橡皮槌和小車在什么情況下具有能量?我們是怎么知道的?(預設:
揮動著的橡皮槌和運動著的小車具有能量。從橡皮槌敲擊音叉時聲音的大小和音
叉振動強度大小可以判斷能量的大小,從小車釋放后撞擊木塊的滑行距離可以判
斷能量的大小。)
2.提問:運動著的物體具有的能量和運動速度的大小有什么關系?
(預設:緩慢揮動橡皮槌時,橡皮槌具有的能量小,敲擊音叉發(fā)出的聲音??;
快速揮動橡皮槌時,橡皮槌具有的能量大,敲擊音叉發(fā)出的聲音大。坡度越小,
小車滑下后的速度越小,具有的能量越小,木塊被撞擊滑行的距離越?。黄露仍?/p>
大,車滑下后的速度越大,具有的能量越大,木塊被撞擊滑行的距離越大。)
3.小結(jié):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物體的運動速度不同,具有的能量也不同。
四、拓展(預設4分鐘)
(1)教師小結(jié):揮動的橡皮槌、運動著的小車具有能量。任何物體工作都需
要能量,如果沒有能量,自然界就不會有運動和變化,也不會有生命。(板書:
任何物體工作都需要能量。)
(2)出示圖片,提問:運動的小車、充足氣的氣球、拉伸的橡皮筋等都具有
能量,說一說怎樣判斷它們具有能量?(動著的小車可以把物體撞倒,可以行駛
一段距離等;充足氣的氣球具有能量能驅(qū)動小車,放手后能飛行等;拉伸的橡皮
筋具有能量能驅(qū)動小車,被拉伸后的橡皮筋彈到會痛等。)
(3)生活中還有一些可能并不容易被識別的能量,比如,它們被儲存在食物、燃
料以及一些化學物質(zhì)中。(板書:能量還存儲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學物質(zhì)中。)
【板書設計】
6.運動的小車
運動能量
任何物體工作都需要能量。
能量還存儲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學物質(zhì)中。
【活動手冊使用說明】
1.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在學生活動過程中記錄,邊活動邊記錄,并計算平均距離,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記錄習慣。
2.我的發(fā)現(xiàn),學生只需根據(jù)實驗發(fā)現(xiàn)按實填寫就行。
【作業(yè)設計】
一、填空題
1.運動的小車具有。
2.運動的小車速度越大,能量就越o
3.緩慢敲擊音叉,音叉發(fā)出的聲音,音叉振動幅度,說明音叉具
有的能量;快速敲擊音叉,音叉發(fā)出的聲音,音叉振動幅度
說明音叉具有的能量;
4.任何物體工作都需要能量,能量還儲存在、和一些化學物質(zhì)中。
二、判斷題
5.做實驗時,需要多做幾次,取平均值才更科學。()
6.同一輛小車從不同坡度的斜面上下滑,滑出的距離是一樣的。()
答案:
1.能量
2.大
3.小,小,小;大,大,大。
4.燃料、食物
5.V
6.X
7.設計制作小車(一)
【教材簡析】
通過前面6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知道運動的小車與其受到的動力、摩擦力
的關系,知道根據(jù)需要如何減小或增大摩擦力,認識到了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
這些能量可以不同的形式來儲存。本節(jié)課將圍繞設計制作小車展開,這既是對之
前所學知識和技能歸納和總結(jié),又是進一步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發(fā)展對工程設計的認
識、理解和應用。
明確問題板塊首先讓學生明白了本堂課的任務: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設計制作
一輛具有動力的小車,它能在5秒內(nèi)把兩塊橡皮運輸1米遠。同時讓學生明確了
制作小車的三點要求:1.車身長度不超過25厘米;2.用橡皮筋或氣球做動力;3.
只能利用提供的材料。也讓學生了解了設計制作的一般流程。
制定方案板塊安排了兩個主要的活動,第一個活動是觀察小車模型了解小車
各部分的結(jié)構(gòu)和作用,通過觀察學生知道小車的結(jié)構(gòu)包括車架、車身、車軸、輪
子,它們各有各的特點和作用;第二個活動是通過討論確定小車的設計方案并繪
制設計圖。
【學情分析】
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空間,對許多事物充滿著好奇,也十分熱衷去制作一些
新奇的物品,這都是開展設計的有利基礎。但要把想象變?yōu)閷嶋H的作品,要面對
的困難是很多的,因此,教學中不僅要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經(jīng)驗、知識和技能去
設計能“做得到”的產(chǎn)品,還要讓他們能持續(xù)圍繞一個主題設計開展有始有終的
實踐活動。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工程設計中需要運用相關的科學概念來解決問題。
2.工程設計具有一定的執(zhí)行程序。
科學探究目標
1.在教師引導下,能根據(jù)任務要求和材料條件進行設計,繪制設計圖。
2.在設計討論活動中,能傾聽他人的想法,并與之交流。
3.能對自己的想法和結(jié)果進行反思,做出自我評價和調(diào)整。
科學態(tài)度目標
1.發(fā)展對工程設計和動手制作的興趣,激發(fā)創(chuàng)新精神。
2.能夠接納他人的觀點,不斷完善自己的設計制作。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1.體會到制作的關鍵在于設計。
2.人們不斷改進設計以滿足不斷增加的需求。
3.意識到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會給人類和社會發(fā)展帶來好處。
【教學重難點】
重點:按照要求和材料條件進行設計,繪制設計圖。
難點:繪制、修改下車的設計圖。
【教學準備】
教師:學生實驗材料一套、班級記錄表、相關PPT(含設計制作流程)、一些
做好的小車圖片或模型。
小組:硬紙盒、安全剪刀、橡皮筋、輪子、連接軸、膠水、吸管、膠帶、氣
球
【教學過程】
一、明確任務(預設5分鐘)
1課件出示各種車的圖片,提問:這些車分別有什么用途?他們各有什么特點?
(預設:學生可能會從有四個車輪、車身、需要動力等方面考慮)
2.揭示課題,提出任務:我們也要設計一輛具有動力的小車(板書課題)
我們今天要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設計制作一輛具有動力的小車,它能在5秒內(nèi)
把兩塊橡皮運輸1米遠。
3.明確要求:我們來看看設計的小車有什么要求。(課件出示要求并認識老師
所提供的材料)
4.我們一起來看看工程師是怎樣設計小車的。(課件出示設計制作的一般流程)
本節(jié)課我們將完成明確問題、制定方案兩個流程。
二、制定方案(預設33分鐘)
(一)觀察小車模型(預設5分鐘)
[材料準備:小車每組1輛、記錄表]
1.要想設計一輛小車,我們首先要了解小車的結(jié)構(gòu),老師給每組同學準備了一
輛小車,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并思考小車包括哪幾部分?每一部分的特點和作
用是什么?(課件出示問題)
2.學生分組觀察,并記錄。
3.學生分組匯報,教師把學生的想法記錄在班級記錄表上。
(二)確定小車設計方案(預設8分鐘)
[材料準備:硬紙盒、安全剪刀、橡皮筋、輪子、連接軸、膠水、吸管、
膠帶、氣球]
1.在設計小車時,我們要考慮哪些方面的內(nèi)容?(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適時出
示課件)
2.提問:怎樣安裝橡皮筋和氣球?
3.提問:怎樣增大小車的動力?如何延長動力作用與小車的時間?
4.提問:用橡皮筋做動力時如何解決小車打滑的問題?
5.小組討論設計方案,完成活動手冊中的材料選擇,合理分工,并在材料箱中
選出所需的材料。
6.提問:怎樣安裝車輪讓車輪可以轉(zhuǎn)動?(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輪軸可以用吸管做
軸套與車身連接,讓輪子可以自由轉(zhuǎn)動。輪子必須能自由轉(zhuǎn)動的同時,所
有輪子必須能平衡著地)
7.合理的分工是設計小車的重要前提,你們是怎樣分工的?(小組交流分工情
況,教師評價)
(三)繪制小車設計圖(預設20分鐘)
1.確定了設計方案,在制作小車前工程師們還必須要繪制小車的設計圖,請大
家發(fā)揮小組的智慧把小車的設計圖畫在活動手冊上,要求畫三幅圖:正面看
圖、側(cè)面看圖和上面看圖。畫好了可以進行修改,讓你的設計的小車更合理、
更科學、更美觀。
2.學生分組繪制小車設計圖。
3.展示、交流設計方案。提問:這組的設計方案,哪些方面值得你學習的?你
對他們組的設計方案有什么建議?
4.小組修改設計方案。
三、課堂小結(jié)(預設2分鐘)
1.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教師小結(jié)。
【板書設計】
7.設計制作小車(一)
流程:明確問題一制定方案一實施方案一評估與改進
■車架:支撐固定
小車車身:美觀載人
車軸:固定傳動
.輪子:滾動前進
【活動手冊使用說明】
1.小組討論,明確小組制作的小車的運動方式。勾選出小組討論出的結(jié)果。此
處的勾選中可以選擇以氣球的反沖力為動力,也可以選擇橡皮筋的彈力為動
力,可能會有些小組討論到以兩種動力方式共用的混合動力方式,教師應該
給予肯定,并鼓勵學生大膽設計與操作。
2.三視圖的繪制,活動手冊中提示學生從正面看、從側(cè)面看、從上面看三個
角度來繪制設計圖,對于學生繪制的三視圖可能不夠規(guī)劃,此處不作嚴格要
求,只要設計圖能反應學生的設計設想即可。
【作業(yè)設計】
1.設計制作小車的流程包括、、和評
估與改進四個方面。
2.小車的結(jié)構(gòu)包括、、、四部分。
8.設計制作小車(二)
【教材簡析】
本課是該主題活動的延續(xù)。設計是工程制作的前提和關鍵,在接下來的活動
中,學生要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在分工合作中解決實際問題,制造出產(chǎn)
品。任何產(chǎn)品都需要不斷改進和完善,以滿足人們對產(chǎn)品更高的要求,這也是不
斷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應用技術的過程。教科書接著安排了評估與改進的活動,
并出示了評價表指導學生進行活動。在這樣的體驗活動中,學生可以充分體會到
"做"的成功和樂趣,并逐漸養(yǎng)成通過“動手做"解決問題的習慣。
本課提供了第三步和第四步的實踐指導先是按照上一課的設計思路和設計圖
制作小車,明確制作的基本步驟和匯報測試方法;然后再評估改進,根據(jù)評估指
標進行評價,包括設計思路、小車制作、功能實現(xiàn)、合作分工、展示匯報等方面,
以進一步改進小車。
【學情分析】
通過前7課的鋪墊,特別是經(jīng)歷了第7課的設計,學生對動手制作一輛一車
的興趣應該是已經(jīng)調(diào)動到最高潮了。興趣是學習最大的動力,相信對于大多數(shù)學
生而言能制作出一輛有自己想法的小車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在教學中,應該將
關注重心放在如何讓學生有效分工合作并在評估環(huán)節(jié)愿意去接受他人意見,并會
根據(jù)他人意見愿意花時間去改進自己的小車。這類STEM課型,在常規(guī)課堂時間內(nèi)
完成教學各環(huán)節(jié)也是需要注意的。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工程制作中需要運用科學概念、使用技術手段、分工合作解決實際問題。
2.對制作出產(chǎn)品的評估需要有一定的標準。
3.應該根據(jù)需要不斷地改進和完善產(chǎn)品。
科學探究目標
1.根據(jù)設計,能利用所給的材料制作動力小車。
2.在測試評估活動中,對自己的想法和結(jié)果進行反思并改進。
科學態(tài)度目標
1.發(fā)展對工程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疾病預防控制及防疫服務合作協(xié)議書
- 2025魯教版初中英語六年級下全冊單詞默寫(復習必背)
- 人教版 八年級英語下冊 Unit 9 單元綜合測試卷(2025年春)
- 房屋代持協(xié)議書范本-決議-
- 2025年個人房屋租房協(xié)議(三篇)
- 2025年個人工程承包合同標準范文(2篇)
- 2025年產(chǎn)品開發(fā)委托合同標準版本(三篇)
- 2025年九年級下學期體育教師工作總結(jié)模版(二篇)
- 2025年二手挖掘機轉(zhuǎn)讓協(xié)議模板(三篇)
- 2025年臨海市農(nóng)產(chǎn)品基地種植收購協(xié)議(三篇)
- 兒科護理學試題及答案解析-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患兒的護理(二)
- 《石油產(chǎn)品分析》課件-車用汽油
- 《你為什么不開花》兒童故事繪本
- 15篇文章包含英語四級所有詞匯
- 王陽明心學完整版本
- 四年級上冊豎式計算300題及答案
- 保潔班長演講稿
-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范例及課題研究方法及技術路線圖模板
- 牙髓炎中牙髓干細胞與神經(jīng)支配的相互作用
- 勞務雇傭協(xié)議書范本
- 【2022屆高考英語讀后續(xù)寫】主題升華積累講義及高級句型積累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