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四平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卷_第1頁
吉林省四平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卷_第2頁
吉林省四平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卷_第3頁
吉林省四平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卷_第4頁
吉林省四平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七年上·歷史(省命題)C名校調研系列卷·七年上第一次月考試卷歷史(人教版)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10分)1.通過對元謀人、藍田人、鄖縣人遺址的研究可以看出,他們()A.開始定居生活 B.種植粟C.已經能夠制作和使用工具 D.飼養(yǎng)家畜2.下列地點中,既發(fā)現(xiàn)了直立人化石又發(fā)現(xiàn)了晚期智人化石的是()A.云南元謀 B.陜西藍田 C.北京周口店 D.浙江余姚3.我國在世界上最早栽培的農作物包括()①水稻 ②粟 ③黍 ④玉米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4.仰韶文化發(fā)現(xiàn)多處墓地,且墓葬規(guī)模和隨葬品看不出顯著差別。這說明()A.氏族成員之間地位平等 B.氏族成員之間有階級分化C.氏族成員之間出現(xiàn)了貧富分化 D.氏族成員過群體生活5.在早期國家形成過程中,統(tǒng)治階級中掌握政治、經濟、軍事和祭祀權力的是()A.部落聯(lián)盟成員 B.部落聯(lián)盟首領 C.王 D.皇帝6.距今約5000年左右,黃河、長江、西遼河流域都發(fā)展出各具特色的史前文明,并在不斷交流和融合。這使得中華文明的起源、形成和發(fā)展具有的明顯特征是()A.源遠流長 B.成就輝煌 C.多元一體 D.單一純粹7.西周時期,周王定期到各地巡視,考察諸侯的政績,諸侯則需定期覲見周王,接受周王重新宣布的爵位等級。周王旨在()A.發(fā)展農業(yè)生產 B.提高軍隊實力 C.鞏固國家統(tǒng)治 D.加強封建專制8.周初受封的諸侯需要承擔的義務包括()①向周王進獻貢賦 ②管理土地 ③管理人民 ④軍隊服從周王調遣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9.“許多中小諸侯國覆滅,少數(shù)強大諸侯國疆域擴展”“統(tǒng)一趨勢出現(xiàn)”敘述的是春秋爭霸的()A.背景 B.經過 C.結果 D.影響10.下列工具按其出現(xiàn)時間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②④二、歸納列舉題(共15分)11.根據(jù)提示寫出相對應的人物。(4分)(1)聯(lián)合一些部落,在阪泉打敗炎帝——(2)被堯椎舉為聯(lián)盟首領——(3)在牧野與商軍決戰(zhàn),大獲全勝——(4)與民爭利,引起“國人暴動”——12.列舉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3分)13.根據(jù)提示寫出相對應的遺址。(3分)(1)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之一—(2)距今約5300—4300年,位于浙江余杭——(3)距今約4300—4000年,位于山西襄汾——14.根據(jù)提示寫出相對應的地點。(5分)(1)鄖縣人發(fā)現(xiàn)于——(2)大汶口文化主要分布于——(3)炎黃部落聯(lián)盟大敗蚩尤部落于——(4)相傳禹修建都城于——(5)西周定都于——三、材料分析題(共20分)15.閱讀下列圖文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圖一: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圖二:北京人洞穴中的灰燼遺存圖圖三:北京人采集生活想象圖(1)材料一中,我國境內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古人類之一發(fā)現(xiàn)于圖中的哪個遺址(填寫字母)?這一古人類距今的年代是多少?(2分)(2)從材料二中選出研究北京人生產生活最可信的兩則資料(寫序號)。從圖二能夠反映出怎樣的信息?(3分)(3)你認為研究人類起源的主要依據(jù)是什么?再寫出一例了解歷史的途徑。(2分)1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遺址名稱:①________距今時間:約7000年部分考古發(fā)現(xiàn):用?;蚵沟募珉喂侵谱鞯墓邱旰腿锌诔输忼X狀的骨鐮;大量的稻谷遺存,最厚處超過1米;刻有豬紋的陶缽等。材料二:遺址名稱:①__________距今時間:約6000年部分考古發(fā)現(xiàn):40多處圓形或方形的半地穴式房屋遺跡;石錛、骨針等大量生產、生活用具;多達數(shù)斗的粟;貯存芥菜或白菜菜籽的陶罐等。(1)寫出材料一中①的遺址名稱。該遺址位于哪一流域?房屋樣式是什么?(3分)(2)材料二中②指的是哪一古人類的生活遺址?位于今天的哪個???除了材料中提到的“多達數(shù)斗的粟”再寫出一例該遠古人類種植的糧食作物。(3分)(3)對比兩則材料:歸納①②處居民生產生活的共同點。(一點即可)(1分)1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江蘇六合程橋的吳國墓、湖南常德德山的楚國墓、長沙的楚墓、山西侯馬的北西莊等遺址均出土多種春秋晚期的鐵器,其中不乏鐵耒、鐵耜、鐵鏵等農具。材料二:齊桓公改革:任用管仲為相,改革內政,發(fā)展生產,訓練軍隊。打著“尊天子,攘四夷”的旗號,號令諸侯。材料三:晉文公改革:重用狐偃、趙衰等人,修明內政,整飭法紀,增強戰(zhàn)備,施惠百姓,發(fā)展生產,接受狐偃“尊王攘夷”的主張。(1)依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我國春秋時期在農業(yè)生產方面發(fā)生的重要變革是什么?寫出這一變革對經濟發(fā)展起到的作用一點。(2分)(2)綜合材料二與材料三,概括“齊桓公”與“晉文公”稱霸的共同原因。(寫出一點)再寫出兩個春秋時期的霸主。(3分)(3)春秋時期諸侯爭霸對民族關系發(fā)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當時中原的“諸夏”與周邊的少數(shù)民族長期交往有何影響?(1分)四、綜合探究題(共15分)18.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①河姆渡原始居民②黃帝③山頂洞人④炎帝(1)請將材料一中相關內容填入相應位置。(填序號)(4分)洞穴中的祖先(一例):_______________定居時代的祖先(一例):_______________傳說中的祖先(兩例):_______________材料二: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2)材料二反映了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什么制度?該制度選拔首領的主要標準是什么?(2分)(3)材料二中的這種制度對當今社會有什么借鑒意義?(1分)19.夏、商、西周是我國奴隸社會的三個重要王朝。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局贫葎?chuàng)新】材料一:禹子啟賢,天下屬意焉。及禹崩,雖授益,益之佐禹日淺,天下未恰。故諸侯皆去益而朝啟,曰“吾君帝禹之子也”。(1)材料一中“啟”取代“益”體現(xiàn)的是哪一政治制度?寫出這一制度的主要依據(jù)。(2分)材料二:王室分封宗親功臣的既定制度,輔之以明確天子權力和諸侯義務的周禮約束,決定了王室和諸侯之間的內在關系,使中央王國對地方諸侯的縱向聯(lián)系加強。同時,西周的諸侯國之間多有同宗共祖的宗親關系或互通婚姻的姻親關系,橫向聯(lián)系也較以前密切。(2)材料二描述的是西周的什么制度?制定該制度的目的是什么?根據(jù)材料概括這一制度調節(jié)了哪些社會關系?(寫出兩組)(4分)【王朝興衰】材料三:(3)材料三中圖片揭示了夏、商兩朝滅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1分)(4)王朝興衰帶給你怎樣的認識?(1分)名校調研系列卷·七年上第一次月考試卷歷史(人教版)參考答案一、1.C2.C3.A4.A5.C6.C7.C8.D9.D10.B二、11.(1)黃帝(2)舜(3)周武王(4)周厲王12.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產生13.(1)周口店北京人遺址(2)良渚古城遺址(3)陶寺古城遺址14.(1)(湖北)鄖陽(2)黃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地區(qū)(3)涿鹿(4)陽城(5)鎬京三.15.(1)A。約170萬年。(2)圖一、圖二。北京人已經學會使用火。(3)化石、考古發(fā)現(xiàn)等。遺跡、遺址、文物等。(一例即可)16.(1)河姆渡遺址。長江流域(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干欄式建筑。(2)半坡人。陜西。黍。(3)會種植農作物;會制造陶器;過定居生活;會建造房屋等。(一點即可)17.(1)鐵制農具出現(xiàn)。使農業(yè)的深耕細作、山林的開發(fā)、耕地的擴大都具備了條件;糧食產量有了明顯增長;人口也不斷增多。(一點即可)(2)任用賢才;改革內政;發(fā)展生產;強化軍備;打出“尊王攘夷”口號。(一點即可)秦穆公、楚莊王。(3)為民族交融創(chuàng)造了契機。(符合題意即可)四、18.(1)③、①、②④。(2)禪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