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第11課《記承天寺夜游》課件+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 +_第1頁
+初中語文+第11課《記承天寺夜游》課件+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 +_第2頁
+初中語文+第11課《記承天寺夜游》課件+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 +_第3頁
+初中語文+第11課《記承天寺夜游》課件+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 +_第4頁
+初中語文+第11課《記承天寺夜游》課件+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 +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記承天寺夜游蘇軾背景《蘇軾文集》卷七十一(中華書局1986年版)元豐二年(1079)蘇軾因對王安石新法持有不同意見,以詩文謗訕新政的罪名被投入監(jiān)獄,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烏臺詩案”。元豐三年(1080)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地方軍事助理官),有職無權,過了幾年閑居生活。元豐六年(1083)作者在被貶到黃州的第四年,寫下這篇平淡自然的小品文。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往往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fā)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記文體給加點字注音解()衣藻荇()遂()至未寢()jiě

xìng

suì

qǐn文言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開衣服,正打算睡覺,這時月光照進門里,(十分美好,動人游興,于是)我高興地起來走到戶外。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公元1083年。元豐,宋神宗趙頊(xù)年號(1078—1085)門高興的樣子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于是,就考慮,想到共同,一起院子里作者的朋友,當時也貶官在黃州想到沒有人與我共同游樂,于是來到承天寺找張懷民。張懷民也還沒有睡覺,(于是)我們一起在院子里散步。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大概是形容水的澄澈均為水生植物交錯縱橫院子里的月光如積水般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錯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吧。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只是語氣詞,相當于“罷了”哪一夜沒有月光?哪里沒有竹子和柏樹?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閑人罷了。古今異義(1)相與步于中庭古義:共同,一起今義:相處(2)蓋竹柏影也古義:大概是今義:器物上部有遮蔽作用的東西(3)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古義:只是今義:表轉折關系的連詞,但是(4)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古義:語氣詞,相當于“罷了”今義:耳朵古今異義蓋竹柏影也判斷句:“……也”表判斷解衣欲睡省略句:省略主語“余”,即“(余)解衣欲睡”相與步于中庭倒裝句:狀語后置,即“相與于中庭步”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定語后置,即“但少如吾兩人者閑人耳”句式“神”在層次奇妙【兩分法(內容)】敘事件、抒感慨【三分法(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四分法(結構)】

起(起筆)、承(發(fā)展)、

轉(轉換角度)、合(總結升華)文章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敘事)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描寫)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議論、抒情)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竹柏影也。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乃竹柏影也。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比喻之妙,把滿庭的月色比作“空明的積水”,突出月光的澄澈、透明,抒發(fā)心中的寧靜、喜悅。文學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虛詞之妙,一個“蓋”字,寫出了月夜的空明澄澈、如夢似幻,更寫出了蘇軾的如夢初醒、忘情醉月的情態(tài)?!吧瘛痹谠戮翱彰?/p>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哪一夜沒有月光?哪個地方沒有竹柏?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清閑的人罷了。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一起在庭院中散步。讀出“閑人”的閑適自由

22歲,蘇軾說:“至君堯舜,此事何難”,話慷慨;38歲,蘇軾說:“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抒豪情;40歲,蘇軾時任太守,抗洪救家,力挽狂瀾,踐壯心。43歲,元豐二年,因“烏臺詩案”被捕入獄,險被殺頭。出獄以后,蘇軾被貶黃州,降職為團練副使,做著有職無權的閑官。

讀出“閑人”的落寞苦悶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在黃州,他無薪俸,生活困難,便開辟荒地,每日躬耕;他種黃植桑,養(yǎng)家糊口;他親近自然,娛情山水;他筆耕不輟,佳作迭出。離開黃州后,蘇東坡一路被貶,一直被貶至海南。歷典八州,行程萬里,卻能夠隨遇而安,一路走來一路歌……

“人”字有兩腳,一腳踏著社會,一腳踏著自然。在社會中有事業(yè)和理想,在自然中有清風明月、高山流水。人的生命只有包含了社會和自然,才真正地豐富、自由、美麗,才鑄就了人最完整的生命舞臺。

讀出“閑人”的豁達樂觀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一句“閑人”,更是道出了他閑庭漫步的

、攜友賞月的

、沉醉美景的

、笑傲挫折的

。自在愜意自豪豁達“神”在生命境界的廣闊享受生命本身的快樂——懷揣一顆閑心,帶上一份閑情,在自然萬物中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體會美。敘事:月色入戶→欣然(歡欣)——念(微憾)——尋(急切)——亦(興奮)——相與步(平和從容)

寫景:月色——積水空明

竹柏影——藻、荇交橫

抒情:無月?無竹柏?但少閑人

美在篇幅的精短(全文僅84字)美在思路的清晰(起承轉合)美在層次的明朗(敘賞月緣由——繪庭下月景——抒微妙心情)美在月色的描寫美在情感的波瀾美在“閑人”的意味“美”無處不在文化

在黃州的蘇東坡是成熟了的蘇東坡,這種成熟是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顏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余秋雨《蘇東坡突圍》?常見的考查形式?※答題技法※兩文表達的共同主題是什么?兩文塑造的人物形象有什么相同點(不同點)?兩個語段都在談××問題(同時描寫××景物),它們分別運用了什么手法。主旨情感比較法。人物性格評價法。內容異同比較法。寫作手法比較法。探究對比角度《答謝中書書》《記承天寺夜游》明麗清新幽靜朦朧寫高低、遠近、動靜的變化,視覺、聽覺的立體感受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和正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沉醉山水的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