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中國文學狀況_第1頁
90年代中國文學狀況_第2頁
90年代中國文學狀況_第3頁
90年代中國文學狀況_第4頁
90年代中國文學狀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Tuesday,October15,20241

對于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文學:悲觀論者:文學為商品經(jīng)濟和欲望化時代的祭品,各種各樣的炒作,各種價值混亂、華而不實的作家、作品、思潮、流派和文學現(xiàn)象——文學“墮落”的標志。樂觀論者:則把20世紀90年代視為中國文學走向自由、新生和成熟的起點,在他們眼中新生代作家的涌現(xiàn)、文學的無序、價值的多元以及“眾聲的喧嘩”,也正是文學繁榮的表征。Tuesday,October15,20242

《誘惑與困境》——90年代中國文學的內(nèi)在矛盾吳義勤

總體上看,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文學給人一種繁榮、多元而又華而不實的印象,但與80年代中國文學那種一往無前、堅定不移的氣勢相比,90年代的中國文學正在變得曖昧、猶疑、矛盾重重,它已經(jīng)喪失了80年代中國文學那種堅定的自信心和方向感。而這恰恰就會造成90年代中國文學面孔的模糊與晦澀,也為準確理解和把握90年代文學的本質(zhì)和真相制造了困難

(《理論學刊》2004年3期)Tuesday,October15,20243

第三部分90年代的文學

第一章90年代文學概述一、文學環(huán)境的變化:(一)市場經(jīng)濟的全面展開并獲得體制上的合法性,帶來文學觀念的巨大變化。

1992年,鄧小平發(fā)表南巡講話,文學體制改革。原則上,作家寫出的作品,直接進入市場。作品要靠廣告、宣傳推銷。賈平凹《廢都》的炒作如是。

作品即(產(chǎn)品)商品Tuesday,October15,20244

90年代以來,文學觀念的變化:1、文學觀念的“多元化”。

“一元”代表的是主流、意識形態(tài)以及文學的組織者、領導者、管理者對文學的期許?!岸嘣眲t更多的是源于文學的內(nèi)在沖動。文學作為一種個體性的精神創(chuàng)造活動,它本質(zhì)上就是反對“統(tǒng)一”、反對束縛、反對“一元”的,所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多元化”追求可以說體現(xiàn)的正是對作家的精神創(chuàng)造和文學內(nèi)在規(guī)律的雙重尊重。Tuesday,October15,20245

環(huán)顧90年代文壇,我們目睹的確實是一幕幕豐富多彩的景象:新狀態(tài)、新體驗、女性寫作、新都市、新現(xiàn)實主義、新生代、新人類、后先鋒……各領風騷,帶給我們一種熱鬧而新奇的刺激。作家對于文學的態(tài)度也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文學工具論、文學神圣論、文學游戲論……等等是各有市場,甚至公開宣稱“玩文學”的也大有人在。我們已聽不到80年代那種“共名”的、宏大的時代之聲。Tuesday,October15,20246文學似乎也早已喪失了“共同語言”,縈繞我們耳邊的只是各種各樣的“眾聲喧嘩”和“南腔北腔”。“多元化”局面的形成離不開內(nèi)、外兩方面的原因。從外部來講得之于文學組織、監(jiān)督、管理、制約方式的改變或轉(zhuǎn)化以及顯在的意識形態(tài)功能的減退或松馳;從內(nèi)部來講則源于作家主體個性意識、創(chuàng)造意識等“元”意識的真正覺醒。(結論,自己思考后得出)Tuesday,October15,202472、對文學功能與價值認識的拓寬與深化。文學的功能:指文學在社會生活中所起的各種作用。文學作為一種審美意識形態(tài),是為滿足社會的一定需要而存在的,在這種社會需要中,即包含著文學的種種功能。左翼作家強調(diào):文學為政治服務;強調(diào)文學對人民群眾的啟蒙教育作用。重文學的社會功能。

Tuesday,October15,20248

90年代后,人們普遍認為,作為一種審美的意識形態(tài),文學的最基本功能就是審美作用。文學的教育作用、認識作用都是以審美作用為前提的,它們不可能采取獨立的方式存在,而只能寓于文學的審美功能之中。這種審美功能主要表現(xiàn)為文學作品的藝術感染力。作品通過對對象的藝術的描寫,創(chuàng)造出完美的藝術形象,表現(xiàn)出作者豐富的感情、深邃的思想,從而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審美快感。Tuesday,October15,20249(二)知識分子“理想主義”色彩徹底破滅。

過去:生活的參與者,干涉者,殉道者,理想主義

90年代:在市場經(jīng)濟下,衡量一個人價值、地位的高低——“金錢”。知識分子由過去的狂熱、激情逐漸冷靜下來,觀照自己,正視現(xiàn)實。一部分人看到了“金錢”的魔力,于是下海弄潮;一部分人則堅守清貧,苦中作樂;一部分人牢騷滿腹,憤世嫉俗~~~~~Tuesday,October15,202410(三)不同的文化形態(tài)和文化立場的公開呈現(xiàn)。1、主流文化:國家意識形態(tài)文化、官方文化、正統(tǒng)文化2、知識分子文化:高雅文化3、大眾文化:流行文化、通俗文化各種文化現(xiàn)象常?;ハ嘟徊?、滲透。在80年代,文學討論的重點是“文學與政治”的關系;在90年代,文學討論的重點是“文學與商業(yè)”的關系,“雅”與“俗”,“純”文學與“通俗”文學的關系。Tuesday,October15,202411

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童慶炳教授把文學放在主體與客體、個人與社會的兩種關系中加以考察,對文學的性質(zhì)和功能做了深入而全面的考察,運用系統(tǒng)論的方法,把文學分為三級性質(zhì):一級性質(zhì):生命性、文化性、承繼性、意識形態(tài)性、藝術性等五種。二級性質(zhì):再現(xiàn)性、表現(xiàn)性、情感性、社會性、價值性、道德性、娛樂性、符號性等八種;然后,又由這八種派生出三十七種三級性質(zhì)來,構成新的文學觀念。Tuesday,October15,202412三級性質(zhì):諸如文學的社會性便派生出人性、民族性、人民性、階級性、黨性等九種性質(zhì),文學的情感性派生出體驗性、宣泄性、補償性、疏導性、感染性等五種性質(zhì),文學的娛樂性派生出消閑性、調(diào)節(jié)性、自由性等三種性質(zhì),等等,它體現(xiàn)了90年代對文學的一種新的認識和新的理論概括。Tuesday,October15,202413二、90年代三大板塊的文學

文學觀念的多元性必然導致文學創(chuàng)作的多樣化。90年代的文壇,存在相互關聯(lián),相互依存然而又并行不悖的三種文學這就是:主旋律文學、通俗文學和作家文學。1、政治性的主旋律文學:(官方文學、主流文學)

它產(chǎn)生于90年代初,其出發(fā)點是強調(diào)文學的宣傳教育功能,要求文學服從于當下的政治需求。為改革開放服務。它偏重于“寫什么”,有較強的政治性。Tuesday,October15,202414“五個一工程獎”等獎項的作品,諸如天津女作家柳溪描寫抗日戰(zhàn)爭的長篇小說《戰(zhàn)爭啟示錄》;浙江女作家王旭峰寫一個茶葉世家的長篇小說《南方有嘉木》;江蘇女作家黃蓓佳的兒童題材小說《我要做個好孩子》;深圳中學生郁秀的自傳體長篇小說《花季雨季》;江蘇作家周梅森的長篇小說《人間正道》;山東身患殘疾的女作家張海迪的散文集《生活的追問》等等。Tuesday,October15,202415

張平描述反腐斗爭的長篇小說《抉擇》;周梅森作為《人間正道》、《天下財富》;范小青描寫蘇南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艱難處境與新機遇的長篇小說《百日陽光》等等。這些作品,從不同的角度掃描了中國歷史上的斗爭歷程與改革開放后繽紛多彩的現(xiàn)實生活,或粗線條勾勒一個壯闊的社會斗爭過程,或精心刻畫某一個生活情景和心靈過程,莫不具有相當高的認識價值和審美價值。Tuesday,October15,2024162、大眾性的通俗文學:

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帶來了一系列人文意識的變化。文學不再是國家利益(權力)的宣傳工具,作為“一門行業(yè)”(如經(jīng)濟、教育),文學作品成為了一種特殊商品進入市場,人們在重視文學作品的社會效益的同時,開始重視它的市場效益,經(jīng)濟效益。將文學納入企業(yè)的范疇來運作。作家——工廠讀者——市場作品——產(chǎn)品

Tuesday,October15,202417

讀者市場

1、大眾文化水平普遍不高——通俗化的作品2、重視文學的娛樂功能——“看點”、“賣點”Tuesday,October15,202418

90年代的大眾通俗小說有三大特點:(1)臺灣文學中的通俗文學作品被更大規(guī)模地引進大陸。如金庸的新武俠小說,瓊瑤的言情小說,梁鳳儀的新財經(jīng)小說,高陽的新歷史小說等。(2)公安題材創(chuàng)作成為通俗文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紀實的,還是虛構的;無論是現(xiàn)實的,還是古代的,都擁有大量的讀者。如《黑冰》,《刑警本色》,《少年包青天》等。Tuesday,October15,202419(3)雅俗共賞,雅俗融合的現(xiàn)象得到大家的認同。

一部分過去從事純文學的作家涉足通俗文學的創(chuàng)作,而通俗文學創(chuàng)作的作家也有了更高品位的審美追求,他們都做到了雅中有俗,俗中有雅。如劉心武。Tuesday,October15,202420

3、審美性的作家文學這里的“作家文學”指的是那類可以更好的弘揚作家的藝術個性,并以藝術探索和審美性的藝術創(chuàng)作為其創(chuàng)作的重要追求的作家創(chuàng)作的文學。如陳忠實《白鹿原》,賈平凹《廢都》,劉震云《故鄉(xiāng)的面和花朵》,余華《許三觀賣血記》,王安憶《長恨歌》,徐小斌《羽蛇》,藏族女作家央珍《無性別的神》,阿來的《塵埃落定》,陳染《一個人的戰(zhàn)爭》等。Tuesday,October15,202421三、90年代文學的兩極分化發(fā)展所謂文學的兩極分化,指的是在同一時期,文學向兩個相反的“極”發(fā)展,而這兩個極既是反向運動,但同時又可以促成同向的并行發(fā)展以至互相交融,如雅文學和俗文學、功利與非功利、社會化和非社會化、寫實與寫意、紀實與虛構等,都是90年代文學發(fā)展中各種相對稱得兩極。Tuesday,October15,2024221、社會化和私人化:

文學的社會化:文學事業(yè)是社會性的事業(yè),作家應該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文學屬于人民,應該為改革開放事業(yè)服務。

文學的私人化:表現(xiàn)性,情感性,娛樂性等。文學創(chuàng)作又是個人化的。個性,體驗性,宣泄性,消閑性,自由性等屬于個人化的特點。不少作家打出了“私人化”的旗號,推出了一批有相當影響的作品。如陳染,林白,韓東,衛(wèi)慧等。社會化和私人化的寫作,成為90年代文學的一種景觀。Tuesday,October15,2024232、寫實和寫意:

寫實:貼近生活,以生活的原汁原味作為藝術的至境,藝術是生活的照片或翻版。如《一個都不能少》,寫鄉(xiāng)村代課老師魏敏芝;

寫意:不滿足于貼近生活,照抄生活的原貌,而是把生活加以變形,充分發(fā)揮藝術想象,講究神似而不注意形似,甚至于荒誕化。林白、陳染等人的小說。寫實與寫意,與20世紀20年代的“客觀寫實”,“主觀抒情”類似。Tuesday,October15,2024243、功利和非功利:

“功利”:注重文學的社會作用和政治影響。主旋律文學。

“非功利”:私人化寫作以及各種以藝術探索為己任的作家文學。不大重視作品的社會作用,也不太講究社會功利。Tuesday,October15,202425四、90年代的長篇小說(一)90年代為什么會出現(xiàn)長篇熱從數(shù)量上看:80年代末90年代初,大概每年有三百多部長篇問世。1995年約700余部,1996年800余部,1997年逼近1000部,從數(shù)量上講,在中國文壇少見。從質(zhì)量上看:1982—1991年的三屆“茅盾文學獎”共有16部長篇獲獎。1993年陜西幾位作家推出了幾部影響較大的長篇新作,評論界又把1993年稱之為“長篇年”。Tuesday,October15,202426

形成長篇熱的原因?1、經(jīng)過80年代的積累(生活、藝術),一大批中青年作家漸漸成熟,轉(zhuǎn)向長篇的創(chuàng)作。如陳忠實、賈品凹、劉震云、余華、林白、陳染等。2、江澤民的提倡。1995年后,江澤民提出抓好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三大件:“長篇小說”、“兒童文學”、“影視文學”的創(chuàng)作。3、圖書市場的制約和驅(qū)動。4、讀者對長篇的喜好。Tuesday,October15,202427(二)90年代長篇小說的風格:多元的藝術風格

1、現(xiàn)實主義、浪漫主義風格1)“陜軍”:陳忠實、賈平凹、路遙等2)50年代的作家:王蒙、陸文夫、劉心武等3)“知青作家”:張承志、王安憶、史鐵生,鐵凝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