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考點微專題(天津?qū)S?考點14文言文閱讀之理解實詞含義(原卷版+解析)_第1頁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考點微專題(天津?qū)S?考點14文言文閱讀之理解實詞含義(原卷版+解析)_第2頁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考點微專題(天津?qū)S?考點14文言文閱讀之理解實詞含義(原卷版+解析)_第3頁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考點微專題(天津?qū)S?考點14文言文閱讀之理解實詞含義(原卷版+解析)_第4頁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考點微專題(天津?qū)S?考點14文言文閱讀之理解實詞含義(原卷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備戰(zhàn)2022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考點微專題考點05文言文閱讀之理解實詞含義【命題趨勢】實詞翻譯是文言文的重中之重,天津卷有一道選擇題,在理解和句子含義和翻譯中也涉及到實詞的翻譯,尤其在翻譯中逐點賦分,平時要注意積累,掌握一些規(guī)律?!菊骖}再現(xiàn)】一、【2021年高考天津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世之所謂智者,知天下之利害,而審乎計之得失,如斯而已矣。此其為智猶有所窮。唯見天下之利而為之,唯其害而不為,則是有時而窮焉,亦不能盡天下之利。古之所謂大智者,知天下利害得失之計,而權之以人。是故有所犯天下之至危而卒以成大功者,此以其人權之。輕敵者敗,重敵者無成功。何者?天下未嘗有百全之利也,舉事而待其百全,則必有所格,是故知吾之所以勝人,而人不知其所以勝我者,天下莫能敵之。當漢氏之衰,豪杰并起而圖天下,二袁、董、呂爭為強暴,而孫權、劉備又已區(qū)區(qū)于一隅,其用兵制勝,固不足以敵曹氏,然天下終于分裂,訖魏之世,而不能一。蓋嘗試論之。魏武長于料事,而不長于料人。劉備有蓋世之才,而無應卒之機。方其新破劉璋,蜀人未附,一日而四五驚,斬之不能禁。釋此時不取,而其后遂至于不敢加兵者終其身。孫權勇而有謀,此不可以聲勢恐喝取也。魏武不用中原之長,而與之爭于舟楫之間,一日一夜,行三百里以爭利。犯此二敗以攻孫權,是以喪師于赤壁,以成吳之強。且夫劉備可以急取,而不可以緩圖。方其危疑之間,卷甲而趨之,雖兵法之所忌,可以得志。孫權者,可以計取,而不可以勢破也,而欲以荊州新附之卒,乘勝而取之。彼非不知其難,特欲僥幸于權之不敢抗也。此用之于新造之蜀,乃可以逞。故夫魏武重發(fā)于劉備而喪其功,輕為于孫權而至于敗。此不亦長于料事而不長于料人之過歟?嗟夫!事之利害,計之得失,天下之能者舉知之。知之而不能權之以人則亦紛紛焉或勝或負爭為雄強而未見其能一也。(宋·蘇軾《魏武帝論》,有刪節(jié))觀曹公明銳權略,神變不窮,兵折而意不衰,在危而聽不惑,臨事決機,舉無遺悔,近古以來,未之有也。雖復名微眾寡,地小力窮,官渡受圍,濮陽戰(zhàn)屈。然天下精明之士,拓落之材,趨若百川之崇巨海,游塵之集高岳。故有荀彧、郭嘉等,或斂風長感,或一見盡懷。然后覽英雄之心,騁熊羆之勇,挾天子以崇大順,扶幼主而顯至公,武功赫然,霸業(yè)成矣。(唐·朱敬則《魏武帝論》,有刪節(jié))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而審乎計之得失審:仔細考量B.則必有所格格:阻止,阻礙C.此用之于新造之蜀造:拜訪D.或一見盡懷或:有的人【考點詳解】一、通用技巧高考文言文閱讀中,無論是對文言實詞的專項考查,還是對文句的翻譯、文意的理解的考查,都涉及對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可以說文言文閱讀的最大障礙來自實詞,值得我們重視。近幾年高考題考查的實詞絕大多數(shù)見于課文,因此要明確常見實詞的范圍,重點掌握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120個實詞,還要掌握一些推斷實詞詞義的方法,如:1.字音推斷法。如果在文中根據(jù)詞語的本義或引中義解釋不通時,就可以試著找通假關系,從而推斷出符合語境的意思,也就是通過同音通假求得本字。如:河曲智叟亡以應(“亡”通“無”,沒有,不)。2.字形推斷法。在文言文中,形聲字、會意字占總字數(shù)的80%左右.其義符為我們推斷詞義提供了有利條件。如“冀得一歸覲”中“覲”字較生僻,但從這個字的構成成分大體可“猜”出與“見”有關,借助上下語境,可推斷這里是“拜見父母”的意思。3.結構推斷法。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對偶句和并列結構非常多,其中位置對應的詞語一般詞性相同而意義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對,閱讀中完全可以借此來推斷詞義。如“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兩句話句式整齊,且前后語意基本相同,由此可由“用”的含義推斷出“以”的含義。4.語法推斷法。即借助語法結構規(guī)律來推斷同性,進而推知其意義,例如“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一句中“漁樵”作謂語,應釋為動詞“捕魚砍柴”。5.聯(lián)想推斷法。常用的聯(lián)想法有課文聯(lián)想法和成語聯(lián)想法兩種。如“檄營帥籍所掠赴郡訊之”中的“聽”和“公仰視木顧使者日”中的“籍、顧”分別解釋為“登記”和“回頭看”,如果不能確定,可以聯(lián)系到教材《鴻門宴》中“籍吏民,封府庫”和《荊軻刺秦王》中“于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對“籍”“顧”兩詞的解釋,那么就無須懷疑了;再如“若濟大水有舟楫也”和“侍者如言而至,無爽者”中對“濟”和“爽”二詞的理解,只要聯(lián)系一下成語“同舟共濟”和“屢試不爽”,那么可以毫不猶豫地斷定解釋是正確的。6.語境推斷法。即“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如“以公少年易之”中“易”的理解,原文中“老吏曾腆侮法粥(同‘鬻’,賣)獄”,而且陳希亮剛到任,所以“易”解釋為“更換”為錯誤解釋。再者“更換”是“易”的基本義,是望文生義之解,亦斷為錯。7.猜讀推斷法。在上述幾種方法難以奏效時,可采用“猜讀法”,但這里的“猜讀”不是瞎蒙亂猜,而是根據(jù)語境作出合理的推斷,如“郡民趙潁曾為樂陵太守,八十致仕歸”句中趙潁昔為太守今為民,且年已八十,可知“致仕”應為“退休”之意。推斷實詞詞義的方法還有多種,需要我們在閱讀實踐中歸納、總結??傊?,理解實詞含義既要注意“迥別”,還要注意“微殊”,不能“以今律古”。二、關注古今異義1.古今異義文言文中有很多詞的字形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由于是詞義的演變,我們不能夠輕易地依照現(xiàn)代詞義去解讀。因此,我們應該掌握這種詞義的演變情況:①詞義擴大。如“皮”,本義指“獸皮”,現(xiàn)指“植物動物表面的一層組織”.如“樹皮”“封皮”。有利用通感方法擴大的,如“甘”,原義是“美”“甜”,現(xiàn)在除了“味美”之外,還有“心里樂意”的意思,如“甘心情愿”由只表某一事物的一部分擴大到表示這一事物整體的,如“秋”,泛指“秋天”。后擴大到指“一年”,如“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由專名擴大到通用名的,如“江”“河”,原指“長江”“黃河”,現(xiàn)指“一般的大江大河”。②詞義縮小。有表示范圍縮小的。如“丈夫”,古代指“男子”,現(xiàn)在專指“妻子的配偶”。有詞義義項減少的,如“勸”,古代有“鼓勵”“勸說”的意思,如今只剩下“勸說”這一義項?!白尅弊衷谖难晕闹屑瓤杀硎巨o讓、謙讓之意,又可表示責備之意,現(xiàn)只用前一意義了。③詞義轉(zhuǎn)移?!皫拧惫糯付Y物,現(xiàn)在指“錢”;“慢”古代是“怠慢”之意。今義與“快”相對;“假”古代是“借”的意思,今義與“真”相對。這些例子涉及事物的轉(zhuǎn)移、動作的轉(zhuǎn)稱、范圍的轉(zhuǎn)移和詞性的變化等。④詞義弱化。如“很”,古義同“兇狠”的“狠”,表示程度很高,現(xiàn)在用“很”字。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了;“怨”。古義表示“仇恨、懷恨”,現(xiàn)在儀表示“埋怨、責備”,⑤詞義強化。如“恨”,古代多表示“遺憾、不滿意”?,F(xiàn)在則表示“仇恨、懷恨”;“誅”最初只表示“責備”。后來強化為“殺戮”的意思。⑥感情色彩變化。如諸葛亮《出師表》中“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在古代表示“社會地位低下,見識淺陋”,本來沒有貶義,但現(xiàn)在卻用來表示“道德敗壞、品行惡劣”,變成純粹的貶義詞了。⑦名稱說法改變。如“目”改稱“眼睛”,“寡”改說“少”等。文言中如出現(xiàn)和現(xiàn)代漢語相同雙音節(jié)詞語,注意是否能夠拆分,如能拆分為兩個詞語代入原文語意通順即為兩個詞語,注意一點古漢語的一個字對應現(xiàn)代漢語一個詞語。注意連綿詞,連綿詞詞義一般較穩(wěn)定,連綿詞有兩種情況:雙聲和疊韻,即兩個語素的聲母相同或韻母相同。2.偏義復詞古漢語中,有的合成詞是由兩個同義或反義的單音語素合成,而意義卻偏在其中一個語素上,另一個語素只是起陪襯作用。①兩個語素意義上相對的。如:“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出師表》)句中的“異同”為偏義復詞,用義偏在“界”,不在“同”。②兩個語素意義相近的。如:“今有一人。八人園圃,竊其桃李。”(《墨子?非攻》)“園”是種樹的地方,“圃”是種菜的地方,在句中只有“園”這個語素意義,“圃”只作陪襯。需注意的是,兩個語素意義相近的偏義復詞和同義復詞要區(qū)別開來。如《孔雀東南飛》中,“舉動自專由”“會不相從許”?!皩S伞?,就是說“自專”或“自由”,“從許”即是“相從”“相許”,此為同義復詞。閱讀時,遇到偏義復詞,必須依據(jù)上下文確定什么語素表示詞義,什么音素不表示詞義,然后予以正確解釋。三、關注通假字通假字的基本規(guī)律是同音或近音通假,可分三大類:1.本字的聲旁形體與借字的形體相同,二者音同或音近通假。如“夙遭閔兇”中的“閔”通“憫”,“零丁孤苦”中的“丁”通“仃”(《陳情表》);再如“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的“坐”通“座”(《鴻門宴》)。2.本字的聲旁形體與借字的聲旁形體相同,二者音同或音近通假。如“大底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中的“底”通“抵”(《報任安書》);再如“距關,毋內(nèi)諸侯”中的“距”通“拒”(《鴻門宴》)。3.本字和借字的形體不同,二者音同或音近通假。如“令將軍與臣有郤”中的“郤”通“隙”(《鴻門宴》)。在文言文的翻譯中如果給出的意思和本字的關系不大時要考慮通假的可能。注意通假的幾種情況要么字音相同,要么字形有聯(lián)系。尤其在疏通文意時有翻譯不通的時候要考慮通假。四、關注詞類活用詞類活用主要是名詞、動詞和形容詞的活用。1.名詞的活用(1)名詞活用為動詞①兩個名詞相連,既不是并列關系,又不是修飾關系,便是動賓關系或土謂關系,其中一個必然活用為動詞。例如:“遂王天下”“大楚興,陳勝王”中,“王”與“天下”相連,“陳勝”與“王”相連,分別構成動賓關系和主謂關系,兩個“王”都活用為動詞,“稱王”的意思。②名詞后面緊跟代詞,該名詞便活用為動詞。例如:“驢不勝怒,蹄之”,“蹄”后跟代詞作賓語,在這里是動詞,“用蹄子踢”。③名詞用在“所”字結構中,便活用為動詞。例如:“夜則以兵圍所寓舍”,“寓舍”出現(xiàn)在“所”后做動同,“住宿、寓居”的意思。④名詞放在副詞后面,便活用為動詞。例如:“樊於期乃前曰”中“乃”是副詞,作狀語,于是方位名詞“前”就活用成了動詞,“走上前”。⑤名詞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動詞后面,便活用為動詞。因為能愿動詞與及物動詞組合成謂語,名詞前面放上能愿動詞,等于名詞處在動詞的位置上,所以它便活用為動詞。例如:“左右欲刃相如”“非能水也,而絕江河”中“刃”“水”都活用為動詞,分別為“殺”“游泳”之意。⑥名詞后面帶丁介詞結構做補語,這個名詞便活用為動詞。因為介詞結構只能附在謂語動詞后面,名詞后面帶廠介詞結構(有的省略介詞),就等于名詞處在了動詞的位置上,于是便活用為動詞。例如:“晉軍函陵,秦軍汜南”中“軍”后省略了介詞“于”,“軍”活用為動詞,“駐扎”的意思。⑦名詞同動詞或動賓詞組連接時,中間往往省略連詞“而”,這個名詞便活用為動詞。例如:“于是相如前進缶”巾,“前”和“進”之間省略了連詞“而”,這里表示前后相連的兩個動作,“前”活用為動詞,“走上前”。(2)名詞作狀語①普通名詞作狀語a.表示比喻。例如:“嫂蛇行匍伏”。b.表示對人的態(tài)度。例如:“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c.表示動作行為的工具、憑借和方式。例如:“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d.表示動作行為的處所。例如:“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②時間名詞“日”“月”“歲”作狀語a.表示每一。例如:“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b.表示漸進。例如:“其后楚日以削,數(shù)十年,竟為秦所滅”。c.表示往昔。例如:“日吾來此也,非以翟為榮,可以成事也”。③方位名詞作狀語。方位詞是名詞的附類。單純的方位詞“東”“西”“南”“北”等在行為動詞前作狀語,一般表示動作行為的趨向。把這些方位詞譯成現(xiàn)代漢語時,常常需加介詞“往”“向”等來理解。例如:“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yè),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3)名詞的使動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詞帶賓語之后,表示使賓語怎么樣的意思,翻譯為“使(讓)……”。例如:“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中“王”為使動用法,“使我稱王”。(4)名詞的意動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詞帶上賓語后,表示主語把賓語當作什么,即名詞含有對賓語怎么樣的意思,翻譯成“以……為……”“把……當作……”“對……感到……”。例如:“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中“師”為意動用法,“以……為老師”。2.形容詞的活用(1)形容詞活用作名詞文言文中,當形容詞作主語或賓語時,它已不再表示人或事物的某種性質(zhì)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種性質(zhì)或特征的人或事物。例如:“擇善而從之”中“善”意為“好的意見”,“險以遠,則至者少”中“險”“遠”意為“險峻、距離遠的地方”,都成了名詞。(2)形容詞活用作動詞形容詞是不帶賓語的,如果帶了賓語,而又沒有使動、意動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動詞。例如:“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中“窮”作動詞,“看盡”;“親賢臣,遠小人”中“親”“遠”都作動詞,意為“親近”“疏遠”。(3)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在文言文中,當形容詞后跟賓語時,它就可以表示附加某種特征于賓語所表示的事物上,這種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詞的使動用法,譯為“使……”。例如:“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綠”為使動用法,“使……變綠”。(3)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在文言文中,當形容詞帶上賓語時,它還可以表示主語所表示的人或物認為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種性質(zhì)或特征。翻譯為“以……為……”“把……當作……”“對……感到……”。例如:“漁人甚異之”中“異”為意動用法,“對……感到奇異”;“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中“小”為意動用法,“認為……小”。3.動詞的活用(1)動詞活用為名詞文言文中,動詞如果用作句子的主語或賓語,或受“其”“之”等詞語修飾限制,這就使動詞具有了名詞的特點。例如:“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中“讒”“譏”在句中作賓語,作名詞,“誣陷、嘲諷的話”;“鉤黨之捕遍于天下”中“捕”受“之”限制,作名詞,“搜捕活動”。(2)動詞的使動用法如同現(xiàn)代漢語一樣,文言文中的有些動詞本來是不能帶賓語的,如果帶上了賓語,那么該動詞就作使動用法,且有“使賓語……”的意思。例如:“項伯殺人,臣活之”中“活”為使動詞,“使……活命”?!緦c訓練】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張祖?zhèn)鲝堅缽堊?,字彥宗,以字行。十三歲,父祖繼歿,獨奉母以居。洪武改元,閩中法令嚴核,繩吏之法尤峻。憚應役者邀祖斬右大指以自黜。祖疑之,入白母。母曰:“法可避也,指斬不可復續(xù),盍去諸?”遂避匿。未幾,斬指事覺,詔逮捕戍邊。犯者言張某始與某輩約如此。逮久弗獲。會天變肆赦,乃歸。室中空虛,至系馬檻牛,毀斗桶為薪。念非力學無以樹門戶,于是決意習儒業(yè)。是時,詔民田八頃以上家,擇子若①孫一人為吏??h檄至,祖揮之弗受,執(zhí)卷奮曰:“吾而吏耶?”令白按察司,復檄祖往,固弗受如縣。使者熟視之,曰:“君,我輩中人也,勿辱于縣。”遂挾以去。祖既通儒術,兼曉九章算法。時方行方田②令,即以其事屬之。文案盈幾,祖精勤不舍,晝夜櫛理而錯畫之,皆有緒可按據(jù)。建文時,祖為吏部吏。未幾云南布政張公召入為尚書于屬吏多所更易獨言張某老成守法不易也。時帝方與方孝孺輩講求古治,經(jīng)濟之事多變太祖舊章,章奏日下吏部。祖密言于曰:“高皇帝起布衣,有天下,立法創(chuàng)制,規(guī)模遠矣。為治當責實效。今法制已定,日有變更,未必勝于舊,徒使異議者以為口實,盍先其急者?”紞深然之,而奪于群議,不能用。會添設京衛(wèi)知事一員,詔吏部選可者。紞曰:“無逾祖矣。”授留守知事。及靖難師渡江,祖為安吉縣丞。紞被譴自經(jīng)③,舁尸歸,屬吏無敢往視,祖獨往經(jīng)理其殯。殯畢,哭奠而去。時人義之。安吉在萬山中,向多逋民,隱田不以自實,財賦甚少。祖至,清勤自持,敬禮賢士大夫,與講究磨礪。在職九年,稽核財賦,修筑陂塘圩岸,不可勝計。逋民隱田者令以占籍輸稅,免其罪。聲稱著聞,以最薦升湖廣按察司經(jīng)歷。行至吳橋卒,惟一子扶喪歸。(摘編自《小山類稿》)①若:或者。②方田:指方田均稅法。③紞被譴自經(jīng):朱棣登位,張紞被解除職務后自殺。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繩吏之法尤峻繩:捆綁。B.使者熟視之熟:仔細C.晝夜櫛理而錯畫之錯:安置、安排D.向多逋民逋:逃亡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徐璆字孟玉,廣陵海西人也。父淑,度遼將軍,有名于邊。璆少博學,辟公府,舉高第。稍遷荊州刺史。時董太后姊子張忠為南陽太守因勢放濫贓罪數(shù)億璆臨當之部太后遣中常侍以忠屬璆。璆對曰:“臣身為國,不敢聞命?!碧笈?,遽征忠為司隸校尉,以相威臨。璆到州,舉奏忠贓余一億,使冠軍縣上簿詣大司農(nóng),以彰暴其事。又奏五郡太守及屬縣有臧污者,悉征案罪,威風大行。中平元年,與中郎將朱璽擊黃巾賊于宛,破之。張忠怨璆,與諸閹官構造無端,璆遂以罪征。有破賊功,得免官歸家。后再征,遷汝南太守,轉(zhuǎn)東海相,所在化行。獻帝遷許,以廷尉征,當詣京師,道為袁術所劫,授璆以上公之位。璆乃嘆曰:“龔勝、鮑宣[注],獨何人哉?守之必死!”術不敢逼。術死軍破,璆得其盜國璽,及還許,上之,并送前所假汝南、東海二郡印綬。司徒趙溫謂璆曰:“君遭大難,猶存此邪?”璆曰:“昔蘇武困于匈奴,不隊七尺之節(jié),況此方寸印乎?”后拜太常,使持節(jié)拜曹操為丞相。操以相讓璆,璆不敢當。卒于官。(節(jié)選自《后漢書·列傳第三十八》)[注]龔勝、鮑宣:皆西漢末官員,有名望。王莽執(zhí)政,鮑宣不肯依附,被王莽指使人誣陷,自殺。龔勝辭官歸鄉(xiāng),王莽代漢后強征其入朝為官,龔勝拒不受命,絕食十四日而死。此處徐璆自比于龔、鮑,而將袁術比作王莽。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不敢聞命聞:聽B.悉征案罪征:追究C.并送前所假汝南、東海二郡印綬假:借D.不隊七尺之節(jié)隊:通“墜”三、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題。(一)范增論蘇軾漢用陳平計,間疏楚君臣,項羽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其權。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愿賜骸骨,歸卒伍?!蔽粗僚沓牵野l(fā)背死。蘇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殺增。獨恨其不早爾?!比粍t當以何事去?增勸羽殺沛公,羽不聽,終以此失天下,當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殺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殺,猶有君人之度也。增曷為以此去哉?增之去,當于羽殺卿子冠軍①時也?!标惿嬷妹褚?,以項燕、扶蘇。項氏之興也,以立楚懷王孫心②;而諸侯之叛之也,以弒義帝。且義帝之立,增為謀主矣。義帝之存亡,豈獨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與同禍福也;未有義帝亡而增獨能久存者也。羽之殺卿子冠軍也,是弒義帝之兆也。其弒義帝,則疑增之本也,豈必待陳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讒入之,陳平雖智,安能間無疑之主哉。吾嘗論義帝,天下之賢主也。獨遣沛公入關,而不遣項羽;識卿子冠軍于稠人之中,而擢為上將,不賢而能如是乎?羽既矯殺卿子冠軍,義帝必不能堪,非羽弒帝,則帝殺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勸項梁立義帝,諸侯以此服從。中道而弒之,非增之意也。夫豈獨非其意,將必力爭而不聽也。不用其言,而殺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有刪改)(注)①卿子冠軍:對宋義的尊稱。②楚懷王孫心:楚懷王孫子熊心,項梁擁立他為王,仍稱懷王。項羽稱霸后尊熊心為帝。(二)鴻門宴(節(jié)選)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表椡踉唬骸按伺婀笏抉R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shù)目項王,舉所佩玉玨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莊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表椡踉唬骸爸Z?!表椙f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下列各句中加點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漢用陳平計,間疏楚君臣間:離間B.獨恨其不早爾恨:仇恨C.而擢以為上將擢:提拔D.羽既矯殺卿子冠軍矯:假托君王之命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杜甫字子美,少貧不自振,客吳越、齊趙間,李邕①奇其材,先往見之。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天寶十三載。玄宗朝獻太清宮,饗廟及郊,甫奏賦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賢院命相試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數(shù)上賦頌,因高自稱道,且言:“先臣(杜)恕、(杜)預以來,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審言②,以文章顯中宗時。臣賴緒業(yè),自七歲屬辭,且四十年,然衣不蓋體,常寄食于人。竊恐轉(zhuǎn)死溝壑,伏惟天子哀憐之。若令執(zhí)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則臣之述作,雖不足鼓吹《六經(jīng)》,至沉郁頓挫,隨時敏給,揚雄、枚皋③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棄之?”(節(jié)選自《新唐書·杜甫傳》)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龍初,遁還,客巴西。天寶初,白往見賀知章,知章見其文,嘆曰:“子,謫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見金鑾殿,論當世事,奏頌一篇。帝賜食,親為調(diào)羹,有詔供奉翰林。白猶與飲徒醉于市。帝坐沉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為樂章,召入,而時白已醉。稍解,授筆成文,婉麗精切,無留思。帝愛其才,數(shù)宴見。白嘗侍帝,醉,使高力士脫靴。力士素貴,恥之,遂摘其詩以激楊貴妃。帝欲官白,妃輒沮止。白自知不為親近所容,益驁放不自修。懇求還山,帝賜金放還。白浮游四方,嘗乘舟與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官錦袍坐舟中,旁若無人。(節(jié)選自《新唐書·李白傳》)(注)①李邕:詩人、書法家。②杜審言:杜甫的祖父。③楊雄、枚皋:西漢文學家。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少貧不自振振:奮起,振作B.若令執(zhí)先臣故事執(zhí):持,握C.妃輒沮止輒:于是,就D.遁還,客巴西遁:逃走五、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張廷尉釋之者,堵陽人也,字季。有兄仲同居,以資為騎郎,事孝文帝,十歲不得調(diào),無所知名。釋之曰:“久宦減仲之產(chǎn),不遂?!庇悦鈿w。中郎將袁盎知其賢,惜其去,乃請徙釋之補謁者。釋之既朝畢,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毋甚高論,令今可施行也?!庇谑轻屩郧貪h之間事,秦所以失而漢所以興者久之。文帝稱善,乃拜釋之為謁者仆射。久之,釋之從行。上登虎圈,問上林尉禽獸簿,十余問,尉左右視,盡不能對,虎圈嗇夫①從旁代尉對上所問禽獸簿甚悉。文帝曰:“吏不當如此邪!尉無賴!”詔釋之拜嗇夫為上林令。釋之前曰:“陛下以絳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長者也?!庇謴蛦枺骸皷|陽侯張相如何如人也?”上復曰:“長者?!贬屩唬骸胺蚪{侯、東陽侯稱為長者,此兩人言事曾不能出口,豈效此嗇夫諜諜利口捷給哉!且秦以任刀筆之吏,吏爭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敝徒文具耳,無惻隱之實。以故不聞其過,凌遲而至于二世,天下土崩。今陛下以嗇夫口辯而超遷之,臣恐天下隨風靡靡,爭為口辯而無其實。且下之化上疾于景響,舉錯不可不審也?!蔽牡墼唬骸吧啤!蹦酥共话輪莘颉m曋?,太子與梁王共車入朝,不下司馬門②,于是釋之追止太子、梁王,毋入殿門。遂劾不下公門,不敬。薄太后聞之,使使承詔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釋之,拜為中大夫。從行至霸陵③。上謂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為槨,用絮陳漆其間,豈可動哉!”左右皆曰:“善?!贬屩霸唬骸笆蛊渲杏锌捎m錮南山猶有隙;使其中亡可欲,雖亡石槨,又何戚焉?”文帝稱善。拜釋之為廷尉。上行出中渭橋,有一人從橋下走,乘輿馬驚。于是使騎捕,屬之廷尉。釋之治問。曰:“聞蹕④,匿橋下。久,以為行過?!贬屩嘣唬骸按巳朔港嫞斄P金?!鄙吓唬骸按巳擞H驚吾馬,固不敗我乎?而廷尉乃當之罰金!”釋之曰:“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民安所錯其手足?唯陛下察之?!鄙狭季迷唬骸巴⑽井斒且?。”其后,人有盜高廟座前玉環(huán),得。文帝怒,下廷尉治。按盜宗廟服御物者為奏,當棄市。上大怒曰:“人亡道,乃盜先帝器,吾屬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廟意也?!贬屩夤陬D首謝曰:“法如是足也今盜宗廟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長陵一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文帝與太后言之乃許廷尉當。文帝崩,景帝立。釋之恐,稱病。欲免去,懼大誅至;欲見謝,則未知何如。用王生計,卒見謝,景帝不過也。釋之事景帝歲余,年老病卒。太史公曰:張季之言長者,守法不阿意?!墩Z》曰:“不知其人,視其友。”張季之所稱誦,可著廊廟?!稌吩唬骸安黄稽h,王道蕩蕩;不黨不偏,王道便便。”張季近之矣。(注):①嗇夫:養(yǎng)虎人。②司馬門:漢代宮廷的外門。當時的宮衛(wèi)條令規(guī)定:出入司馬門必須下車,違者“罰金四兩”。③霸陵:漢文帝為自己修造的陵墓。④聞蹕:聽到警蹕的傳呼。天子出行,沿途要警戒清道,禁止他人通行。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A.于是使騎捕,屬之廷尉屬:通“囑”,囑咐B.此人親驚吾馬,固不敗我乎??。簜.而廷尉乃當之罰金當:應當D.釋之免冠頓首謝曰謝:感謝【模擬提升】一、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1-7題。(一)余友賈生開宗,年逾五十,老矣。負奇,好大言,嗜酒,不拘繩墨。常自許得為宰相,當一年平寇,三年可盡撤諸塞上兵。里人大笑,以為病狂。乃感憤,著《八陣圖》數(shù)千言。余則獨有取焉,而為之序曰:嗚呼!今天下之隱憂,蓋在于文臣之望淺,而武擔之志驕,不知其所終矣。陸賈有云:“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將?!狈驗橄?,不必讀書,身先險阻,策合群力,能不忌害人之功者,名相也;為將,不必善騎射,粗知古今,遇大變而不挫者,名將也。今天下急,急論將哉。漢祖之明不難于拜壇下而難其所拜者韓信闔廬之信不難于斬寵姬而難于識孫武而任之。天下而有韓信、孫武,宜使之專制千里,豈當更有開府①位其上,中貴②觀軍容,掣其肘也?天下而無韓信、孫武,又何取于諸將而群委之以旌節(jié),倚之若長城也哉?今天下宣薊握重兵,豫楚多元帥,而鳴鏑在郊,堠火且連未央。然則收其所為旌節(jié),撤其所為長城,即外患不靖,內(nèi)憂不滅,而國家省金錢之費,人民免首功之慘,亦未始非勿藥而愈病也。余所以終愿今天子之右文而左武也。雖然,今之以文臣任武事者,朝則樞府,藩則撫軍。吾皆得而見之矣,大約多歷年所而得之。又或以盤錯之地,狡利者善避,更授鈍者;此其胸中豈異伍卒?而則使諸大將肩蟒圍玉,相與拜跪之。固宜為其所輕,而日有憤噪之變也。雖日推轂③鑄印,于以稱曰:文飾則得矣,勘亂則未也。嗚呼!葉公好龍而龍至,燕王市馬而馬來,我國家地廣人眾,而倜儻非常之略寂焉先聞,將果無人言之耶?抑無人用之耶?豈天未悔禍而人未厭亂耶?又豈人之建功立業(yè)各有其時,而急者不可以緩,緩者不可以急耶?何賈生之且老而尚托于其言也?([明]侯方域《八陣圖序》)(二)夫八陣圖者,蜀漢丞相、武鄉(xiāng)侯諸葛亮之所作也。圖之可見者三:一在沔陽之高平舊壘,一在廣都之八陣鄉(xiāng),一在魚腹永安宮南江灘水上。在高平者,自酈道元已言傾圯難識。在廣都者,隆土為魁基,四門、二首、六十四魁④,八八成行,兩陣俱立,陣周四百七十二步,其魁百有三十。在魚腹者,因江為勢,積石憑流,前蔽壁門,后卻郄月??v橫皆八魁,間二丈?!段闹凶印吩唬骸爸T葛亮而無死,禮樂其興乎!”非虛言也。(節(jié)選自[南宋]陳傅良《歷代兵制·八陣圖贊序》)(注)①開府:朝廷委派到各地進行監(jiān)督的大臣。②中貴:指受皇帝寵信的宦官。③推轂:推車前進,比喻推薦人才。④“四門、二首、六十四魁”及后面的“魁百”等:戰(zhàn)陣形制的名稱。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亦未始非勿藥而愈病也愈:更加B.又何取于諸將而群委之以旌節(jié)旌節(jié):軍權C.雖日推轂鑄印鑄印:委以官職D.燕王市馬而馬來市:買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而為之序曰小學而大遺B.遇大變而不挫者,名將也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C.堠火且連未央猶且從師而問焉D.在魚腹者,因江為勢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3.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A.漢祖之明不難/于拜壇下而難/其所拜者韓信闔閭之信不難/于斬寵姬而難/于識孫武而任之B.漢祖之明不難于拜壇下而難其所拜者/韓信/闔閭之信不難/于斬寵姬而難/于識孫武而任之C.漢祖之明/不難于拜壇下/而難其所拜者韓信/闔閭之信/不難于斬寵姬/而難于識孫武而任之D.漢祖之明/不難于拜壇下/而難其所拜者/韓信/闔閭之信/不難于斬寵姬/而難于識孫武而任之4.下列選項中,完全是作者個人觀點的一項是()①負奇,好大言,嗜酒,不拘繩墨②天下安,注意相③為將,不必善騎射④宜使之專制千里⑤而鳴鏑在郊,堠火且連未央⑥此其胸中豈異伍卒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③④⑥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賈開宗身懷奇才,好談國家大事,喜歡喝酒,不受俗禮約束,經(jīng)常得意地說自己做宰相時,在一年內(nèi)平息了寇亂,三年全部撤掉了邊塞駐軍。B.作者認為,天卞如有韓信、孫武這樣的人才,就應當給他權力,讓他統(tǒng)轄廣大的地區(qū),而不應再讓開府來管轄他,讓宦官作監(jiān)軍來牽制他。C.本文是為其好友賈開宗的老而不見用而鳴不平,更大篇幅是論述天下致亂的重要原因“文臣望淺,武臣志驕”。D.本文中的《八陣圖序》是一篇談及軍事的長文,《歷代兵制·八陣圖贊序》則是解說八陣圖、贊美諸葛亮及其八陣圖的文章,兩篇內(nèi)容側重點不同。6.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夫為相,不必讀書,身先險阻,策合群力,能不忌害人之功者,名相也。②余所以終愿今天子之右文而左武也。7.請用自己的話概括“今之以文臣任武事者”這種情況出現(xiàn)的原因。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4題。君錢塘袁氏,諱枚,字子才。其仕在官,有名績矣。解官后,作園江寧西城居之,曰“隨園”。世稱隨園先生,乃尤著云。祖諱锜,考諱濱,叔父鴻,皆以貧游幕四方。君之少也,為學自成。年二十一,自錢塘至廣西,省叔父于巡撫幕中。巡撫金公鉷一見異之,試以《銅鼓賦》,立就,甚瑰麗。會開博學鴻詞科,即舉君。時舉二百馀人,惟君最少。及試,報罷。中乾隆戊午科順天鄉(xiāng)試,次年成進士,改庶吉士。散館,又改發(fā)江南為知縣;最后調(diào)江寧知縣。江寧故巨邑,難治。時尹文端公為總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盡其能,無所回避,事無不舉矣。既而去職家居,再起,發(fā)陜西;甫及陜,遭父喪歸,終居江寧。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聲,而忽擯外;及為知縣,著才矣,而仕卒不進。自陜歸,年甫四十,遂絕意仕宦,盡其才以為文辭歌詩。足跡造東南,山水佳處皆遍。其瑰奇幽邈,一發(fā)于文章,以自喜其意。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隨園投詩文,幾無虛日。君園館花竹水石,幽深靜麗,至欞檻器具,皆精好,所以待賓客者甚盛。與人留連不倦,見人善,稱之不容口。后進少年詩文一言之美,君必能舉其詞,為人誦焉。君古文、四六體,皆能自發(fā)其思,通乎古法。于為詩,尤縱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達者,悉為達之;士多仿其體。故《隨園詩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負販,皆知貴重之。海外琉球有來求其書者。君仕雖不顯而世謂百馀年來極山林之樂獲文章之名蓋未有及君也。君始出,試為溧水令。其考自遠來縣治。疑子年少,無吏能,試匿名訪諸野。皆曰:“吾邑有少年袁知縣,乃大好官也。”考乃喜,入官舍。在江寧嘗朝治事,夜召士飲酒賦詩,而尤多名跡。江寧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君以為不足道,后絕不欲人述其吏治云。(清·姚鼐《袁隨園君墓志銘》,有刪節(jié))康熙時,織造隋公當山之北巔,構堂皇,繚垣牖,樹之荻千章,桂千畦,都人游者,翕然盛一時,號曰隨園。因其姓也。后三十年,余宰江寧,園傾且頹弛,其室為酒肆,輿臺嚾呶,禽鳥厭之不肯嫗伏,百卉蕪謝,春風不能花。余惻然而悲,問其值,曰三百金,購以月俸。茨墻剪園,易檐改途。隨其高,為置江樓;隨其下,為置溪亭;隨其夾澗,為之橋;隨其湍流,為之舟;隨其地之隆中而欹側也,為綴峰岫;隨其蓊郁而曠也,為設宧窔。或扶而起之,或擠而止之,皆隨其豐殺繁瘠,就勢取景,而莫之夭閼者,故仍名曰隨園,同其音,易其義。落成嘆曰:“使吾官于此,則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則日日至焉。二者不可得兼,舍官而取園者也?!彼炱虿?,率弟香亭、甥湄君移書史居隨園。聞之蘇子曰:“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比粍t余之仕與不仕,與居茲園之久與不久,亦隨之而已。夫兩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勝之也。余竟以一官易此園,園之奇,可以見矣。8.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事無不舉舉:成功B.必造隨園投詩文造:建造C.其考自遠來縣治考:父親D.余竟以一官易此園易:交換9.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A.所以待賓客者甚盛此非所以跨海內(nèi)、制諸侯之術也B.君必能舉其詞,為人誦焉故遂忍悲為汝言之C.江寧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猶不能不以之興懷D.夫兩物之能相易者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10.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A.君仕雖不顯/而世謂百馀年來/極山林之樂/獲文章之名/蓋未有及君也B.君仕雖不顯而世/謂百馀年/來極山林之/樂獲文章之/名蓋未有及君也C.君仕雖不顯/而世謂百馀年來/極山林之/樂獲文章之名/蓋未有及君也D.君仕雖不顯而世/謂百徐年/來極山林之樂/獲文章之/名蓋未有及君也11.袁枚歷來以“才子”著稱,下列六句分編四組,都直接表現(xiàn)了袁枚“才子”風范的一組是()①試以《銅鼓賦》,立就,甚瑰麗②見人善,稱之不容口③君古文、四六體,皆能自發(fā)其思,通乎古法④世人心所欲出不能達者,悉為達之⑤海外琉球有來求其書者⑥隨其地之隆中而欹側也,為綴峰岫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③④⑥ D.②⑤⑥12.下列對選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袁枚文章出色并有聲望,他被排擠外放做知縣,雖然顯示了才能,卻始終得不到升遷:剛四十歲就斷絕了做官的念頭,將才學全部用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B.文章寫袁枚的父親匿名到民間察訪兒子為官的情況,可見袁枚父親正直的品格和愛護兒子的心情,也從側面突出了袁枚有為官的才能。C.袁枚自述修建隨園的經(jīng)過,重點突出了一個“隨”字,此處的“隨”,即模仿,仿照隋公的園林原貌去修繕,同時借“隋”之音,一語雙關,妙趣橫生。D.文章結尾,袁枚借用蘇軾的名言,意在表明君子不必執(zhí)著于做官,也不必執(zhí)著于歸隱,一切順其自然。既然園林之樂無限,盡情享受就是了。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在江寧嘗朝治事,夜召士飲酒賦詩,而尤多名跡。(2)使吾官于此,則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則日日至焉。14.請用自己的話概括兩篇文章所反映的袁枚形象有哪些相同之處,并加以說明。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21題。司馬芝字子華,河內(nèi)溫人也。少為書生,避亂荊州,于魯陽山遇賊,同行者皆棄老弱走,芝獨坐守老母。賊至,以刃臨芝,芝叩頭曰:“母老,唯在諸君!”賊曰:“此孝子也,殺之不義。”遂得免害,以鹿車推載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節(jié)。太祖平荊州,以芝為菅長。時天下草創(chuàng),多不奉法??ぶ鞑緞⒐?jié),舊族豪俠,賓客千余家,出為盜賊,入亂吏治。頃之,芝差節(jié)客王同等為兵,掾吏據(jù)白:“節(jié)家前后未嘗給徭,若至時藏匿,必為留負。”芝不聽,與節(jié)書曰:“君為大宗,而賓客每不與役,既眾庶怨望,或流聲上聞。今調(diào)同等為兵,幸時發(fā)遣?!北鸭?,而節(jié)藏同等,因令督郵以軍興詭責縣,縣掾吏窮困,乞代同行。芝乃馳檄濟南,具陳節(jié)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節(jié)代同行,青州號芝“以郡主簿為兵”。遷廣平令。征虜將軍劉勛,貴寵驕豪,又芝故郡將,賓客子弟在界數(shù)犯法。勛與芝書,不著姓名,而多所屬托,芝不報其書,一皆如法。后勛以不軌誅,交關者皆獲罪,而芝以見稱。黃初中,入為河南尹,抑強扶弱,私請不行。會內(nèi)官欲以事托芝,不敢發(fā)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猶憚芝,不為通。芝為教與群下曰:“蓋君能設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聞也。夫設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聞,吏之禍也。君劣于上,吏禍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刹桓髅阒?!”于是下吏莫不自勵。后為大司農(nóng)。芝奏曰:“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務農(nóng)重谷。方今二虜未滅,師旅不息,國家之要,惟在谷帛。專以農(nóng)桑為務,于國計為便?!泵鞯蹚闹?。芝性亮直,不矜廉隅。與賓客論,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無異言。卒于官,家無余財,自魏迄今為河南尹者莫及芝。(選自《三國志·魏書》)1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因令督郵以軍興詭責縣詭責:要求B.縣掾吏窮困窮困:貧窮C.師旅不息師旅:戰(zhàn)爭D.不矜廉隅廉隅:棱角,比喻品行方正16.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賊至,以刃臨芝以其無禮于晉,且于楚也B.犯教而聞,吏之禍也取之無禁,用之不竭C.自魏迄今為河南尹者莫及芝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出為盜賊,入亂吏治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17.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A.蓋君能/設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聞也B.蓋君能設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聞也C.蓋君能/設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聞也D.蓋君能設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聞也18.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司馬芝“為政有方”的一組是()①母老,唯在諸君②勛與芝書,不著姓名,而多所屬托③芝乃馳檄濟南,具陳節(jié)罪④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節(jié)⑤入為河南尹,抑強扶弱,私請不行⑥專以農(nóng)桑為務,于國計為便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③⑤⑥1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司馬芝很孝順。當他避亂荊州時,在魯陽山遇到了賊寇,同行的其他人都撇下親人逃跑了,只有他守護著老母親,他的言行使賊寇放棄了對他的傷害。B.司馬芝不畏豪強。他擔任菅長時,派遣郡主簿劉節(jié)的賓客王同等人服兵役,掾吏認為此事必不成,雖然劉節(jié)百般阻撓,但最終王同等人還是服了兵役。C.司馬芝性格耿直,不徇私情。宮中的太監(jiān)想托他辦事,不敢開口講,就想通過他妻子的伯父董昭傳話,然而董昭也很害怕他,所以就沒有幫太監(jiān)的忙。D.司馬芝善于教導下屬。他認為君王制定了法令卻有人違犯,是君主的不足,官吏觸犯法令讓君主知道了,就是官吏的災禍。他的這一觀點對下屬很有啟發(fā)。2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君為大宗,而賓客每不與役,既眾庶怨望,或流聲上聞。(2)與賓客論,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無異言。21.閱讀文章第二段和第三段,用自己的語言歸納司馬芝為政的特點。備戰(zhàn)2022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考點微專題考點05文言文閱讀之理解實詞含義【命題趨勢】實詞翻譯是文言文的重中之重,天津卷有一道選擇題,在理解和句子含義和翻譯中也涉及到實詞的翻譯,尤其在翻譯中逐點賦分,平時要注意積累,掌握一些規(guī)律?!菊骖}再現(xiàn)】一、【2021年高考天津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世之所謂智者,知天下之利害,而審乎計之得失,如斯而已矣。此其為智猶有所窮。唯見天下之利而為之,唯其害而不為,則是有時而窮焉,亦不能盡天下之利。古之所謂大智者,知天下利害得失之計,而權之以人。是故有所犯天下之至危而卒以成大功者,此以其人權之。輕敵者敗,重敵者無成功。何者?天下未嘗有百全之利也,舉事而待其百全,則必有所格,是故知吾之所以勝人,而人不知其所以勝我者,天下莫能敵之。當漢氏之衰,豪杰并起而圖天下,二袁、董、呂爭為強暴,而孫權、劉備又已區(qū)區(qū)于一隅,其用兵制勝,固不足以敵曹氏,然天下終于分裂,訖魏之世,而不能一。蓋嘗試論之。魏武長于料事,而不長于料人。劉備有蓋世之才,而無應卒之機。方其新破劉璋,蜀人未附,一日而四五驚,斬之不能禁。釋此時不取,而其后遂至于不敢加兵者終其身。孫權勇而有謀,此不可以聲勢恐喝取也。魏武不用中原之長,而與之爭于舟楫之間,一日一夜,行三百里以爭利。犯此二敗以攻孫權,是以喪師于赤壁,以成吳之強。且夫劉備可以急取,而不可以緩圖。方其危疑之間,卷甲而趨之,雖兵法之所忌,可以得志。孫權者,可以計取,而不可以勢破也,而欲以荊州新附之卒,乘勝而取之。彼非不知其難,特欲僥幸于權之不敢抗也。此用之于新造之蜀,乃可以逞。故夫魏武重發(fā)于劉備而喪其功,輕為于孫權而至于敗。此不亦長于料事而不長于料人之過歟?嗟夫!事之利害,計之得失,天下之能者舉知之。知之而不能權之以人則亦紛紛焉或勝或負爭為雄強而未見其能一也。(宋·蘇軾《魏武帝論》,有刪節(jié))觀曹公明銳權略,神變不窮,兵折而意不衰,在危而聽不惑,臨事決機,舉無遺悔,近古以來,未之有也。雖復名微眾寡,地小力窮,官渡受圍,濮陽戰(zhàn)屈。然天下精明之士,拓落之材,趨若百川之崇巨海,游塵之集高岳。故有荀彧、郭嘉等,或斂風長感,或一見盡懷。然后覽英雄之心,騁熊羆之勇,挾天子以崇大順,扶幼主而顯至公,武功赫然,霸業(yè)成矣。(唐·朱敬則《魏武帝論》,有刪節(jié))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而審乎計之得失審:仔細考量B.則必有所格格:阻止,阻礙C.此用之于新造之蜀造:拜訪D.或一見盡懷或:有的人【答案】C【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C.句意:這種做法,用在劉備剛剛占領的西蜀。造:到達、占領。故選C。參考譯文:世人所說的智者,能知道天下的利與害,能審察計謀的得與失,如此而已。這樣的智慧,也有不能應付的時候。只做有利的事,不做有害的事,在有的時候就會無計可施,也不會盡得天下之利。古人所說的有大智慧的人,他們既知道利害得失的計謀,又能根據(jù)人的特點來進行斟酌使用。因此有時敢做天下極其危險的事,而能終于成就大功,這就是根據(jù)人的特點來使用計謀。輕視敵人會導致失敗,過于看重敵人往往又喪失成功的機會。為什么呢?因為天下沒有萬無一失的利益,做事情總想著萬無一失,必然會影響成功。所以,知道我如何戰(zhàn)勝別人,而別人不知道如何戰(zhàn)勝我,這種人沒有誰能戰(zhàn)勝他。當漢室衰微,豪杰并起,爭奪天下,二袁、董卓、呂布,爭相攻殺,而孫權、劉備,又屈居在一個角落里,他們在用兵取勝方面,當然無法和曹氏抗衡,然而天下終于四分五裂,一直到曹魏結束,也未能統(tǒng)一。就這件事,試著發(fā)表點意見。魏武帝擅長分析判斷事,卻不擅長分析判斷人。劉備有蓋世的才能,卻沒有應付突發(fā)事件的機智。當他剛剛打敗劉璋,占領益州的時候,蜀人沒有完全歸附,一日有四五次嘩變,斬殺也無法控制局面。放棄這個機會不攻取他,后來就發(fā)展到不敢加兵攻打的地步,一直到死都是這種情況。孫權英勇而有謀略,這就不能依靠人多勢眾來攻取他。魏武帝不利用中原地區(qū)的優(yōu)勢,卻用水軍與孫權一決雌雄,一日一夜行軍三百里前去爭利。魏武帝犯了兩個會導致失敗的錯誤來攻打?qū)O權,所以在赤壁損兵折將,而使東吳強大起來。攻取劉備貴在神速,不應該放長線。當蜀人不信任他,民心未附的時候,卷起鎧甲快速追趕他,雖然犯兵家大忌,也可以達到目的。孫權,應以計謀巧取,不能用人多勢眾來強攻,想用剛剛投降的荊州士兵,乘勝拿下孫權。魏武帝不是不知道這件事難,只是寄希望于僥幸孫權不敢抵抗。這種做法,用在劉備剛剛占領的西蜀,可以取得成功。所以說,魏武帝在攻打劉備這件事上過于謹慎,喪失了成功的機會,在攻打?qū)O權時過于草率,從而導致失敗。這不就是擅長分析判斷事卻不擅長分析判斷人的過失嗎?唉!事情的利與害,計謀的得與失,天下有才能的人都能知道。但僅僅知道這個,不能根據(jù)人的特點來斟酌使用,所以魏武帝有時勝,有時敗,爭雄一生,卻沒有看到他統(tǒng)一天下。(宋·蘇軾《魏武帝論》,有刪節(jié))看曹公聰明睿智擅長權力謀略,神機妙算變化無窮,雖然打了敗仗,意氣卻絲毫不衰微,處在危險的境地可是視聽一點都不受蒙蔽,面對大事決定戰(zhàn)機,只要行動就沒有遺漏和后悔的,近古以來,沒有這樣的人才。雖然名聲不大,兵力不強,地方狹小,實力弱小,官渡之戰(zhàn)中受困,濮陽一戰(zhàn)失敗。然而天下精明的士人,落魄的才子,奔向曹公就像百川歸向大海,漂浮的塵土向高高的山峰聚集一樣。所以有荀彧、郭嘉等,或是被他的風采感動,或是對他一見傾心。然后獲得英雄之心,駕馭熊羆之勇,挾持天子來使得國家順遂,扶持幼主而彰顯顯至公,功業(yè)顯赫,霸業(yè)就完成了。(唐·朱敬則《魏武帝論》,有刪節(jié))【考點詳解】一、通用技巧高考文言文閱讀中,無論是對文言實詞的專項考查,還是對文句的翻譯、文意的理解的考查,都涉及對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可以說文言文閱讀的最大障礙來自實詞,值得我們重視。近幾年高考題考查的實詞絕大多數(shù)見于課文,因此要明確常見實詞的范圍,重點掌握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120個實詞,還要掌握一些推斷實詞詞義的方法,如:1.字音推斷法。如果在文中根據(jù)詞語的本義或引中義解釋不通時,就可以試著找通假關系,從而推斷出符合語境的意思,也就是通過同音通假求得本字。如:河曲智叟亡以應(“亡”通“無”,沒有,不)。2.字形推斷法。在文言文中,形聲字、會意字占總字數(shù)的80%左右.其義符為我們推斷詞義提供了有利條件。如“冀得一歸覲”中“覲”字較生僻,但從這個字的構成成分大體可“猜”出與“見”有關,借助上下語境,可推斷這里是“拜見父母”的意思。3.結構推斷法。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對偶句和并列結構非常多,其中位置對應的詞語一般詞性相同而意義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對,閱讀中完全可以借此來推斷詞義。如“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兩句話句式整齊,且前后語意基本相同,由此可由“用”的含義推斷出“以”的含義。4.語法推斷法。即借助語法結構規(guī)律來推斷同性,進而推知其意義,例如“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一句中“漁樵”作謂語,應釋為動詞“捕魚砍柴”。5.聯(lián)想推斷法。常用的聯(lián)想法有課文聯(lián)想法和成語聯(lián)想法兩種。如“檄營帥籍所掠赴郡訊之”中的“聽”和“公仰視木顧使者日”中的“籍、顧”分別解釋為“登記”和“回頭看”,如果不能確定,可以聯(lián)系到教材《鴻門宴》中“籍吏民,封府庫”和《荊軻刺秦王》中“于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對“籍”“顧”兩詞的解釋,那么就無須懷疑了;再如“若濟大水有舟楫也”和“侍者如言而至,無爽者”中對“濟”和“爽”二詞的理解,只要聯(lián)系一下成語“同舟共濟”和“屢試不爽”,那么可以毫不猶豫地斷定解釋是正確的。6.語境推斷法。即“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如“以公少年易之”中“易”的理解,原文中“老吏曾腆侮法粥(同‘鬻’,賣)獄”,而且陳希亮剛到任,所以“易”解釋為“更換”為錯誤解釋。再者“更換”是“易”的基本義,是望文生義之解,亦斷為錯。7.猜讀推斷法。在上述幾種方法難以奏效時,可采用“猜讀法”,但這里的“猜讀”不是瞎蒙亂猜,而是根據(jù)語境作出合理的推斷,如“郡民趙潁曾為樂陵太守,八十致仕歸”句中趙潁昔為太守今為民,且年已八十,可知“致仕”應為“退休”之意。推斷實詞詞義的方法還有多種,需要我們在閱讀實踐中歸納、總結??傊斫鈱嵲~含義既要注意“迥別”,還要注意“微殊”,不能“以今律古”。二、關注古今異義1.古今異義文言文中有很多詞的字形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由于是詞義的演變,我們不能夠輕易地依照現(xiàn)代詞義去解讀。因此,我們應該掌握這種詞義的演變情況:①詞義擴大。如“皮”,本義指“獸皮”,現(xiàn)指“植物動物表面的一層組織”.如“樹皮”“封皮”。有利用通感方法擴大的,如“甘”,原義是“美”“甜”,現(xiàn)在除了“味美”之外,還有“心里樂意”的意思,如“甘心情愿”由只表某一事物的一部分擴大到表示這一事物整體的,如“秋”,泛指“秋天”。后擴大到指“一年”,如“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由專名擴大到通用名的,如“江”“河”,原指“長江”“黃河”,現(xiàn)指“一般的大江大河”。②詞義縮小。有表示范圍縮小的。如“丈夫”,古代指“男子”,現(xiàn)在專指“妻子的配偶”。有詞義義項減少的,如“勸”,古代有“鼓勵”“勸說”的意思,如今只剩下“勸說”這一義項?!白尅弊衷谖难晕闹屑瓤杀硎巨o讓、謙讓之意,又可表示責備之意,現(xiàn)只用前一意義了。③詞義轉(zhuǎn)移?!皫拧惫糯付Y物,現(xiàn)在指“錢”;“慢”古代是“怠慢”之意。今義與“快”相對;“假”古代是“借”的意思,今義與“真”相對。這些例子涉及事物的轉(zhuǎn)移、動作的轉(zhuǎn)稱、范圍的轉(zhuǎn)移和詞性的變化等。④詞義弱化。如“很”,古義同“兇狠”的“狠”,表示程度很高,現(xiàn)在用“很”字。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了;“怨”。古義表示“仇恨、懷恨”,現(xiàn)在儀表示“埋怨、責備”,⑤詞義強化。如“恨”,古代多表示“遺憾、不滿意”。現(xiàn)在則表示“仇恨、懷恨”;“誅”最初只表示“責備”。后來強化為“殺戮”的意思。⑥感情色彩變化。如諸葛亮《出師表》中“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在古代表示“社會地位低下,見識淺陋”,本來沒有貶義,但現(xiàn)在卻用來表示“道德敗壞、品行惡劣”,變成純粹的貶義詞了。⑦名稱說法改變。如“目”改稱“眼睛”,“寡”改說“少”等。文言中如出現(xiàn)和現(xiàn)代漢語相同雙音節(jié)詞語,注意是否能夠拆分,如能拆分為兩個詞語代入原文語意通順即為兩個詞語,注意一點古漢語的一個字對應現(xiàn)代漢語一個詞語。注意連綿詞,連綿詞詞義一般較穩(wěn)定,連綿詞有兩種情況:雙聲和疊韻,即兩個語素的聲母相同或韻母相同。2.偏義復詞古漢語中,有的合成詞是由兩個同義或反義的單音語素合成,而意義卻偏在其中一個語素上,另一個語素只是起陪襯作用。①兩個語素意義上相對的。如:“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出師表》)句中的“異同”為偏義復詞,用義偏在“界”,不在“同”。②兩個語素意義相近的。如:“今有一人。八人園圃,竊其桃李?!保ā赌?非攻》)“園”是種樹的地方,“圃”是種菜的地方,在句中只有“園”這個語素意義,“圃”只作陪襯。需注意的是,兩個語素意義相近的偏義復詞和同義復詞要區(qū)別開來。如《孔雀東南飛》中,“舉動自專由”“會不相從許”?!皩S伞?,就是說“自專”或“自由”,“從許”即是“相從”“相許”,此為同義復詞。閱讀時,遇到偏義復詞,必須依據(jù)上下文確定什么語素表示詞義,什么音素不表示詞義,然后予以正確解釋。三、關注通假字通假字的基本規(guī)律是同音或近音通假,可分三大類:1.本字的聲旁形體與借字的形體相同,二者音同或音近通假。如“夙遭閔兇”中的“閔”通“憫”,“零丁孤苦”中的“丁”通“仃”(《陳情表》);再如“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的“坐”通“座”(《鴻門宴》)。2.本字的聲旁形體與借字的聲旁形體相同,二者音同或音近通假。如“大底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中的“底”通“抵”(《報任安書》);再如“距關,毋內(nèi)諸侯”中的“距”通“拒”(《鴻門宴》)。3.本字和借字的形體不同,二者音同或音近通假。如“令將軍與臣有郤”中的“郤”通“隙”(《鴻門宴》)。在文言文的翻譯中如果給出的意思和本字的關系不大時要考慮通假的可能。注意通假的幾種情況要么字音相同,要么字形有聯(lián)系。尤其在疏通文意時有翻譯不通的時候要考慮通假。四、關注詞類活用詞類活用主要是名詞、動詞和形容詞的活用。1.名詞的活用(1)名詞活用為動詞①兩個名詞相連,既不是并列關系,又不是修飾關系,便是動賓關系或土謂關系,其中一個必然活用為動詞。例如:“遂王天下”“大楚興,陳勝王”中,“王”與“天下”相連,“陳勝”與“王”相連,分別構成動賓關系和主謂關系,兩個“王”都活用為動詞,“稱王”的意思。②名詞后面緊跟代詞,該名詞便活用為動詞。例如:“驢不勝怒,蹄之”,“蹄”后跟代詞作賓語,在這里是動詞,“用蹄子踢”。③名詞用在“所”字結構中,便活用為動詞。例如:“夜則以兵圍所寓舍”,“寓舍”出現(xiàn)在“所”后做動同,“住宿、寓居”的意思。④名詞放在副詞后面,便活用為動詞。例如:“樊於期乃前曰”中“乃”是副詞,作狀語,于是方位名詞“前”就活用成了動詞,“走上前”。⑤名詞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動詞后面,便活用為動詞。因為能愿動詞與及物動詞組合成謂語,名詞前面放上能愿動詞,等于名詞處在動詞的位置上,所以它便活用為動詞。例如:“左右欲刃相如”“非能水也,而絕江河”中“刃”“水”都活用為動詞,分別為“殺”“游泳”之意。⑥名詞后面帶丁介詞結構做補語,這個名詞便活用為動詞。因為介詞結構只能附在謂語動詞后面,名詞后面帶廠介詞結構(有的省略介詞),就等于名詞處在了動詞的位置上,于是便活用為動詞。例如:“晉軍函陵,秦軍汜南”中“軍”后省略了介詞“于”,“軍”活用為動詞,“駐扎”的意思。⑦名詞同動詞或動賓詞組連接時,中間往往省略連詞“而”,這個名詞便活用為動詞。例如:“于是相如前進缶”巾,“前”和“進”之間省略了連詞“而”,這里表示前后相連的兩個動作,“前”活用為動詞,“走上前”。(2)名詞作狀語①普通名詞作狀語a.表示比喻。例如:“嫂蛇行匍伏”。b.表示對人的態(tài)度。例如:“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c.表示動作行為的工具、憑借和方式。例如:“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d.表示動作行為的處所。例如:“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②時間名詞“日”“月”“歲”作狀語a.表示每一。例如:“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b.表示漸進。例如:“其后楚日以削,數(shù)十年,竟為秦所滅”。c.表示往昔。例如:“日吾來此也,非以翟為榮,可以成事也”。③方位名詞作狀語。方位詞是名詞的附類。單純的方位詞“東”“西”“南”“北”等在行為動詞前作狀語,一般表示動作行為的趨向。把這些方位詞譯成現(xiàn)代漢語時,常常需加介詞“往”“向”等來理解。例如:“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yè),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3)名詞的使動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詞帶賓語之后,表示使賓語怎么樣的意思,翻譯為“使(讓)……”。例如:“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中“王”為使動用法,“使我稱王”。(4)名詞的意動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詞帶上賓語后,表示主語把賓語當作什么,即名詞含有對賓語怎么樣的意思,翻譯成“以……為……”“把……當作……”“對……感到……”。例如:“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中“師”為意動用法,“以……為老師”。2.形容詞的活用(1)形容詞活用作名詞文言文中,當形容詞作主語或賓語時,它已不再表示人或事物的某種性質(zhì)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種性質(zhì)或特征的人或事物。例如:“擇善而從之”中“善”意為“好的意見”,“險以遠,則至者少”中“險”“遠”意為“險峻、距離遠的地方”,都成了名詞。(2)形容詞活用作動詞形容詞是不帶賓語的,如果帶了賓語,而又沒有使動、意動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動詞。例如:“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中“窮”作動詞,“看盡”;“親賢臣,遠小人”中“親”“遠”都作動詞,意為“親近”“疏遠”。(3)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在文言文中,當形容詞后跟賓語時,它就可以表示附加某種特征于賓語所表示的事物上,這種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詞的使動用法,譯為“使……”。例如:“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綠”為使動用法,“使……變綠”。(3)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在文言文中,當形容詞帶上賓語時,它還可以表示主語所表示的人或物認為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種性質(zhì)或特征。翻譯為“以……為……”“把……當作……”“對……感到……”。例如:“漁人甚異之”中“異”為意動用法,“對……感到奇異”;“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中“小”為意動用法,“認為……小”。3.動詞的活用(1)動詞活用為名詞文言文中,動詞如果用作句子的主語或賓語,或受“其”“之”等詞語修飾限制,這就使動詞具有了名詞的特點。例如:“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中“讒”“譏”在句中作賓語,作名詞,“誣陷、嘲諷的話”;“鉤黨之捕遍于天下”中“捕”受“之”限制,作名詞,“搜捕活動”。(2)動詞的使動用法如同現(xiàn)代漢語一樣,文言文中的有些動詞本來是不能帶賓語的,如果帶上了賓語,那么該動詞就作使動用法,且有“使賓語……”的意思。例如:“項伯殺人,臣活之”中“活”為使動詞,“使……活命”?!緦c訓練】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張祖?zhèn)鲝堅缽堊妫謴┳?,以字行。十三歲,父祖繼歿,獨奉母以居。洪武改元,閩中法令嚴核,繩吏之法尤峻。憚應役者邀祖斬右大指以自黜。祖疑之,入白母。母曰:“法可避也,指斬不可復續(xù),盍去諸?”遂避匿。未幾,斬指事覺,詔逮捕戍邊。犯者言張某始與某輩約如此。逮久弗獲。會天變肆赦,乃歸。室中空虛,至系馬檻牛,毀斗桶為薪。念非力學無以樹門戶,于是決意習儒業(yè)。是時,詔民田八頃以上家,擇子若①孫一人為吏??h檄至,祖揮之弗受,執(zhí)卷奮曰:“吾而吏耶?”令白按察司,復檄祖往,固弗受如縣。使者熟視之,曰:“君,我輩中人也,勿辱于縣。”遂挾以去。祖既通儒術,兼曉九章算法。時方行方田②令,即以其事屬之。文案盈幾,祖精勤不舍,晝夜櫛理而錯畫之,皆有緒可按據(jù)。建文時,祖為吏部吏。未幾云南布政張公召入為尚書于屬吏多所更易獨言張某老成守法不易也。時帝方與方孝孺輩講求古治,經(jīng)濟之事多變太祖舊章,章奏日下吏部。祖密言于曰:“高皇帝起布衣,有天下,立法創(chuàng)制,規(guī)模遠矣。為治當責實效。今法制已定,日有變更,未必勝于舊,徒使異議者以為口實,盍先其急者?”紞深然之,而奪于群議,不能用。會添設京衛(wèi)知事一員,詔吏部選可者。紞曰:“無逾祖矣?!笔诹羰刂隆<熬鸽y師渡江,祖為安吉縣丞。紞被譴自經(jīng)③,舁尸歸,屬吏無敢往視,祖獨往經(jīng)理其殯。殯畢,哭奠而去。時人義之。安吉在萬山中,向多逋民,隱田不以自實,財賦甚少。祖至,清勤自持,敬禮賢士大夫,與講究磨礪。在職九年,稽核財賦,修筑陂塘圩岸,不可勝計。逋民隱田者令以占籍輸稅,免其罪。聲稱著聞,以最薦升湖廣按察司經(jīng)歷。行至吳橋卒,惟一子扶喪歸。(摘編自《小山類稿》)①若:或者。②方田:指方田均稅法。③紞被譴自經(jīng):朱棣登位,張紞被解除職務后自殺。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繩吏之法尤峻繩:捆綁。B.使者熟視之熟:仔細C.晝夜櫛理而錯畫之錯:安置、安排D.向多逋民逋:逃亡【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繩:捆綁”錯誤,繩,應為“約束”。句意:約束官吏的法令尤甚。故選A。參考譯文:張祖,字彥宗,以字為名被世人所知。十三歲時,父親、祖父相繼去世,獨自侍養(yǎng)母親一起居住。

洪武元年,閩中的法令嚴酷,約束官吏的法令尤甚。害怕被征召勞役的人來,約張祖一起斬斷右手大拇指來免除勞役。張祖疑慮拿不定主意,回家告訴了母親,母親說:“法令可以逃避,手指斬斷后就不能再連上,何不逃離呢?”于是逃跑藏匿起來。不久,斬斷指頭的事被發(fā)現(xiàn),詔令逮捕發(fā)配去戍邊。犯罪的人說張祖開始與自己相約這樣做的。追捕張祖很久沒有抓到,正趕上新皇即位大赦天下,就回來了。家中一無所有,以至于變成馬廄牛圈,毀木斗桶做薪柴.張祖想不努力學習就不能振興門戶,于是決心學習儒學。這時,皇帝下詔有八頃田以上的人家,選出一個兒子或?qū)O子為小吏.縣里文書送到(征如張祖),張祖拒不接受,手拿經(jīng)書憤憤的說:“我是做小吏的人嗎?”縣令報告了按察司,按察司再發(fā)文讓張祖前去,張祖像縣里一樣堅決不接受。使者仔細地看了看顧他,說:“您是我們這一類的人,不要在縣里受委屈。”于是帶他一起離開了。張祖已經(jīng)通曉儒學,又明曉九章算法。當時正推行方田均稅法,就把這件事交付給他。文書滿幾案,張祖兢兢業(yè)業(yè),廢寢忘食分類梳理、安排、謀劃,事情做的有條有理、有據(jù)可查。建文帝時,張祖為吏部小吏。不長時間,云南布政史張公紞被召入為吏部尚書,于是下屬官吏很多都更換了,唯獨說張祖辦事老城、守法度而沒有更換。當時建文皇帝正與方孝孺等人講求古法治國,治理國家的事很多都改變了太祖的舊制度,變法章奏每天都傳到吏部。張祖暗中對張公紞說:“高皇帝起于平民,據(jù)有天下,創(chuàng)立新法制度,規(guī)模很大。治理國家應追求實效?,F(xiàn)在法制已定,每天都有變更,未必勝于舊法,只給有不同意見的人提供借口,何必這么急著改變呢?”張公紞認為他說的很對,但因群議太盛,沒有采用。恰逢(要)增設一位京衛(wèi)知事,皇帝下令吏部挑選合適的人。張公紞說:“沒有比張祖(再合適的)?!笔趶堊鏋榱羰刂?。等到靖難之師渡江成功后,張祖做安吉縣丞。張公紞被解除職務自殺,尸體抬回家,屬吏沒有敢去探視的,只有張祖前往幫助料理喪事。出殯完畢,哭著祭奠后離開,當時的人認為他有情有義。安吉多山,向來多逃到本地的百姓,隱藏田地不能如實上報,收上的財賦很少。張祖到任后,清廉勤勉自守,尊敬禮待賢士大夫,與他們協(xié)商探討,在職九年,稽查核實財賦,修筑池魚之殃堤壩,不可勝數(shù)。逃到本地的百姓隱藏田地的令他們登記戶籍交稅,免其罪過,聲名卓著遠揚,因考核等級最高被推薦升任湖廣按察司經(jīng)歷。上任行經(jīng)吳橋時去世,只有一個兒子扶喪歸家。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徐璆字孟玉,廣陵海西人也。父淑,度遼將軍,有名于邊。璆少博學,辟公府,舉高第。稍遷荊州刺史。時董太后姊子張忠為南陽太守因勢放濫贓罪數(shù)億璆臨當之部太后遣中常侍以忠屬璆。璆對曰:“臣身為國,不敢聞命?!碧笈嵴髦覟樗倦`校尉,以相威臨。璆到州,舉奏忠贓余一億,使冠軍縣上簿詣大司農(nóng),以彰暴其事。又奏五郡太守及屬縣有臧污者,悉征案罪,威風大行。中平元年,與中郎將朱璽擊黃巾賊于宛,破之。張忠怨璆,與諸閹官構造無端,璆遂以罪征。有破賊功,得免官歸家。后再征,遷汝南太守,轉(zhuǎn)東海相,所在化行。獻帝遷許,以廷尉征,當詣京師,道為袁術所劫,授璆以上公之位。璆乃嘆曰:“龔勝、鮑宣[注],獨何人哉?守之必死!”術不敢逼。術死軍破,璆得其盜國璽,及還許,上之,并送前所假汝南、東海二郡印綬。司徒趙溫謂璆曰:“君遭大難,猶存此邪?”璆曰:“昔蘇武困于匈奴,不隊七尺之節(jié),況此方寸印乎?”后拜太常,使持節(jié)拜曹操為丞相。操以相讓璆,璆不敢當。卒于官。(節(jié)選自《后漢書·列傳第三十八》)[注]龔勝、鮑宣:皆西漢末官員,有名望。王莽執(zhí)政,鮑宣不肯依附,被王莽指使人誣陷,自殺。龔勝辭官歸鄉(xiāng),王莽代漢后強征其入朝為官,龔勝拒不受命,絕食十四日而死。此處徐璆自比于龔、鮑,而將袁術比作王莽。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不敢聞命聞:聽B.悉征案罪征:追究C.并送前所假汝南、東海二郡印綬假:借D.不隊七尺之節(jié)隊:通“墜”【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句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C.“假:借”錯。句意:并送還之前授予汝南、東海二郡的印綬?!凹佟?,動詞,授予、給予。故選C。參考譯文:徐璆字孟玉,是廣陵海西人也。父親徐淑,是度遼將軍,在邊境很是聞名。徐璆年輕的時候博學多才,被公府征召,推薦為高職。漸漸升任荊州刺史。當時,董太后姐姐的兒子張忠任南陽太守,依仗權勢驕縱,貪贓數(shù)億,徐璆到這個地方任職,太后派遣中常侍把張忠托付給徐璆。徐璆回答說:“臣只為國家,不敢聽命?!碧蠓浅I鷼?,立刻征召張忠做司隸校尉,來脅迫徐璆。徐璆到荊州后,揭舉上奏張忠貪贓一億多,指派冠軍縣令呈遞文狀到大司農(nóng)處,來揭發(fā)暴露張忠的貪污事實。又上奏五郡太守及屬縣有貪贓者,全部抓來問罪,威風大振。中平元年,與中郎將朱璽在宛抗擊黃巾叛賊,大敗敵人。張忠怨恨徐璆,與諸多宦官誣陷徐璆,徐璆于是代罪征敵。有擊破賊人功勞,得以免官回家。后來再次被征召,升任汝南太守,轉(zhuǎn)任東海相,所任職的地方教化盛行。漢獻帝遷都到許昌,征召徐璆任廷尉,當他前往京師任職時,在路上被袁術劫持,袁術授予徐璆上公的職位。徐璆于是感嘆說:“龔勝、鮑宣,是什么人???守護他們必死!”袁術不敢逼迫他。袁術死后軍隊被攻破,徐璆得以盜回國璽,等到回到許昌,呈上國璽,并送還之前授予的汝南、東海二郡的印綬。司徒趙溫對徐璆說:“君遭此大難,還能保存這些東西?”徐璆說:“以前蘇武被困匈奴,沒有丟棄七尺符節(jié),何況這方寸大小的印呢?”后來被任命為太常,持節(jié)出使去任命曹操為丞相。曹操要把丞相之職讓給徐璆,徐璆不敢接受。最后死在官任上。三、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題。(一)范增論蘇軾漢用陳平計,間疏楚君臣,項羽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其權。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愿賜骸骨,歸卒伍?!蔽粗僚沓?,疽發(fā)背死。蘇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殺增。獨恨其不早爾?!比粍t當以何事去?增勸羽殺沛公,羽不聽,終以此失天下,當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殺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殺,猶有君人之度也。增曷為以此去哉?增之去,當于羽殺卿子冠軍①時也?!标惿嬷妹褚?,以項燕、扶蘇。項氏之興也,以立楚懷王孫心②;而諸侯之叛之也,以弒義帝。且義帝之立,增為謀主矣。義帝之存亡,豈獨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與同禍福也;未有義帝亡而增獨能久存者也。羽之殺卿子冠軍也,是弒義帝之兆也。其弒義帝,則疑增之本也,豈必待陳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讒入之,陳平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