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學試題(歷史學)-中國畫論考試近5年真題集錦(頻考類試題)帶答案_第1頁
2024年大學試題(歷史學)-中國畫論考試近5年真題集錦(頻考類試題)帶答案_第2頁
2024年大學試題(歷史學)-中國畫論考試近5年真題集錦(頻考類試題)帶答案_第3頁
2024年大學試題(歷史學)-中國畫論考試近5年真題集錦(頻考類試題)帶答案_第4頁
2024年大學試題(歷史學)-中國畫論考試近5年真題集錦(頻考類試題)帶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圖片大小可自由調整)2024年大學試題(歷史學)-中國畫論考試近5年真題集錦(頻考類試題)帶答案第I卷一.參考題庫(共100題)1.簡述董其昌的生平及代表性畫論思想著作。2.試論“詩與畫”的關系。3.冊頁中的“蝴蝶裝”采用的是()畫心。A、橫式B、豎式C、毯式D、針式4.例舉歷代畫論中關于“外師造化”的論述。5.例舉歷代畫論中關于藝術表現(xiàn)手法的論述。6.《雜花圖卷.葡萄圖》的作者是()A、徐渭B、八大山人C、高奇峰D、齊白石7.《左傳》中記載的“……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闡明了青銅器圖紋的社會作用,這是中國繪畫理論最早的功能說。A、存形莫善于畫B、則解衣般礴C、美而不可悅D、使民知神奸8.“胸無成竹”是清代畫家()的繪畫觀。9.標志著山水畫成為獨立畫科并開始成熟起來的作品是()。A、《早春圖》B、《溪山行旅圖》C、《千里江山圖》D、《游春圖》10.簡述明代李士達語山水畫“五美”。11.今天我們所指的中國畫是用毛筆在()上所繪制的圖畫。A、墻壁B、宣紙C、絹帛D、巖壁12.中國畫以繪畫工具及其產生的效果,可以分為()。A、戾家畫B、界畫C、法畫D、頭面13.《鳥石圖》的作者是()。A、徐渭B、八大山人C、高奇峰D、齊白石14.“諺云:‘黃家富貴,徐熙()’不唯各言其志,蓋亦耳目所習,得之于心而應之于手也?!?,其中黃家指的是黃筌A、古樸B、野逸C、空靈D、雅致15.論老子的藝術理論思想觀點及影響?16.漢代繪畫遺存中最精彩的當數(shù)()A、雕刻B、壁畫C、漆畫D、帛畫17.元代畫家柯九思主張以書法筆法畫竹,寫出具體畫竹書法用筆之法。18.王冕以畫()著稱A、月季B、菊花C、梅花D、牡丹19.以四王為代表的繪畫()思想,成為清初畫壇上占統(tǒng)治地位的正統(tǒng)藝術觀。20.簡述古典畫論中關于繪畫的社會審美教育作用。21.如何理解山水繪畫的“二病”說?22.簡述學習中國古代畫論的意義?23.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論述繪畫功能24.漢代畫像石中最常見的題材是()。A、西王母B、帝王圣賢C、祥禽瑞獸D、仙人御獸25.魏晉南北朝時期,()是占壓倒優(yōu)勢的宗教。A、道教B、佛教C、祆教D、埁教26.中國畫中,與人的精神生活有密切關系的的人物畫主要有()方面內容的中國畫。A、文化B、宗教C、藝術D、神話27.《敘畫》作者是()A、宗炳B、婁睿C、榮啟期D、王微28.簡述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評畫“四品”29.張彥遠在談“畫體”時又立下了()、神、妙、精、()五等。30.中國古代畫論的研究對象:31.郭若虛提出用筆三病為“版、刻、()”。32.宗炳和王微山水畫論33.畫家()主張作畫要中西結合,我們把他的理論稱“中西繪畫調和論”。A、高劍父B、林風眠C、徐悲鴻D、潘天壽34.簡述倪瓚的“自娛說”及其影響:35.美術“調和論”和“結合論”36.明朝以后折扇由()傳入我國。A、朝鮮B、伊朗C、印度D、日本37.長卷是古代書畫裝裱中最常見的方式,方便用手()舒卷展閱。A、從左到右B、從右到左C、從上到下D、從下到上38.南宋鄭思肖的紙本()表現(xiàn)自己堅貞高潔的民族情操。A、《墨蘭圖》B、《竹鶴圖》C、《雙鶴圖》D、《溪鳧圖》39.創(chuàng)作了世俗化的“水月觀音”的唐朝畫家是()A、閻立本B、吳道子C、周昉D、張萱40.南北宗論中“南宗”的宗主是()。41.簡述古典畫論中關于繪畫的社會審美娛樂作用。42.試述張璪“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創(chuàng)作理論?43.南方巖畫多以()手法為主。A、磨刻B、敲鑿C、線刻D、繪制44.為何寫實在唐朝如此盛行?45.最早的毛筆可追溯到2000年之前,起源于殷商之前,誰是他的改良者?46.“庶免馬首之絡”出自明代畫家()。A、董其昌B、王履C、王維D、徐渭47.“君形”及“謹毛失貌”48.“逸筆”說出自()。A、錢選B、王世貞C、倪瓚D、劉道醇49.張彥遠在談“畫體”時提出了()、神、妙、()、()。50.元代山水畫家()提出:“作畫大要,去邪、甜、俗、賴四字。”A、王蒙B、黃公望C、倪瓚D、吳鎮(zhèn)51.東晉杰出的畫家,理論家顧愷之畫論著作有三篇:《魏晉勝流畫贊》、()、《畫云臺山記》,這是中國最早的專門畫論。A、《圖畫見聞志》B、《古畫品錄》C、《論畫》D、《續(xù)論畫》52.蘇軾論畫不提六法、四格,而提出“常理”,在繪畫上提倡(),他曾評論王維的畫“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A、書畫相合B、以書入畫C、詩文入畫D、詩情畫意53.顧愷之之后人們對于繪畫的評價標準變?yōu)椋ǎ〢、色彩的運用B、透視C、真實D、傳神54.論述中國古典畫論認為藝與道有內在的相互聯(lián)系55.中國繪畫形成的第一個發(fā)展高峰是()A、人物畫B、水墨山水畫C、寫意花鳥畫D、工筆花鳥畫56.中國人物畫的兩個基本規(guī)律是()。A、以神寫形為主B、以形寫神為主C、不求形似求神似D、不求神似求形似57.“師意不師跡”提出者是()A、鄭板橋B、石濤C、王時敏D、張大千58.作畫貴有古意論出自()A、錢選B、倪瓚C、郭若虛D、趙孟頫59.將畫竹過程分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畫家是()。A、文同B、鄭燮C、蘇軾D、石濤60.白居易《畫竹歌并引》61.唐開元年間,張懷瑾、朱景玄提出評畫的新標準()、()、()、逸四格。62.唐代著名美術理論家張彥遠在其著作《歷代名畫記》中對謝赫提出的“六法”作了最早的解釋,并對六法內容作了新的補充,即關于()。A、筆法問題B、立意問題C、構圖問題D、設色問題63.最能代表黃公望水平的藝術作品:()A、《富春山居圖》B、《千字文》C、《六君子圖》D、《江岸望山圖》64.橫式畫心,裝裱后上下翻閱的冊頁被稱為()。A、推蓬裝B、蝴蝶裝C、蝙蝠裝D、冊頁裝65.“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提出者是()A、吳昌碩B、高奇峰C、齊白石D、林風眠66.論述《歷代名畫記》的主要理論貢獻。67.《山水畫序》的作者是()。A、宗炳B、婁睿C、榮啟期D、山濤68.《淮南子》論“君形”及“謹毛失貌”69.郭熙提出的“三遠”論是:()、()、()。70.美術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包括以下哪些階段()A、初創(chuàng)B、繁榮C、衰敗D、A和B和C71.“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畫”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對繪畫特點的認識。A、陸機B、顧愷之C、謝赫D、姚最72.簡述清代黃鉞《二十四畫品》?73.屬于早期敦煌佛畫內容的有()。A、佛像B、說法圖(唐代名畫)C、佛本身故事D、僧尼故事74.唐末五代山水畫繁榮的原因是()A、文人雅士的喜好導向B、經濟繁榮,人們親近自然C、山水畫與亂世結緣,由當時社會生活決定D、當時的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75.明萬歷年間,莫是龍、董其昌、陳繼儒及沈灝提出山水畫的(),這是中國繪畫史上第一次提出的關于畫派的理論。A、文人畫論B、繪事微言C、南北宗論D、宗派分論76.山水畫的審美特征表現(xiàn)為()。A、意象B、意境C、形象D、情景77.毛筆可分為哪幾種?78.敦煌石窟佛教藝術興盛的原因有()A、世界文明發(fā)展融合的結果B、中原漢族藝術風格對敦煌石窟藝術的影響C、敦煌佛教藝術的發(fā)展是佛教東漸的結果D、敦煌佛教藝術的發(fā)展是絲綢之路的結果79.結合中國美術史簡述氣韻論?80.裝裱為通折連為一體的冊頁被成為()。A、蝴蝶裝B、推蓬裝C、經折裝D、蝙蝠裝81.試論繪畫的社會功能82.明代董其昌等提出山水畫的南北宗論。北宗宗主是()A、王維B、李思訓C、關仝D、荊浩83.倪瓚繪畫理論上主張“逸筆草草”以及()A、士氣B、筆墨當隨時代C、寫胸中之逸氣D、攝情84.中國古代畫論的特色?85.簡述“避忌論”的含義。86.以()為代表的繪畫仿古思想,成為清代初期畫壇上占統(tǒng)治地位的正統(tǒng)藝術觀。87.簡述文人畫與院體畫的區(qū)別88.簡述古典畫論中關于繪畫的社會審美認識作用。89.“成竹于胸”出自()。A、《畫楷序》B、《竹懶論畫》C、《林泉高致》D、《竹譜》90.青綠山水畫(兼金碧山水)91.描繪城鄉(xiāng)社會生活的風俗畫在()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A、漢代B、唐代C、宋代D、明代92.中國山水畫的皴法有()。A、斧劈皴B、荷花皴C、披麻皴D、荷葉皴93.為什么說中國美術史上完整的理論也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第一成批地出現(xiàn)?94.簡述唐帶張彥遠《歷代名畫記》的主要內容與藝術特征,并解釋“龜字效靈,龍圖呈寶”:95.以下哪個選項不屬于顧愷之的“三絕”()A、“才絕”B、“癡絕”C、“畫絕”D、“仙絕”96.()的《畫山水序》是中國第一篇正式的山水畫論。A、宗炳B、張墨C、謝赫D、王微97.潘天壽主張“中西繪畫要()”。98.試述謝赫“氣韻”的含義99.克孜爾石窟大約建于公元()世紀。A、六B、五C、四D、三100.水墨畫的表達方法有()。A、分層渲染B、干筆皴擦C、濕筆烘染D、追求暈化第I卷參考答案一.參考題庫1.參考答案: 董其昌,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明朝華亭人,官南京禮部尚書,益文敏。明代著名書畫家。他在繪畫上提出“南北宗”說,崇南貶北,標舉文人畫,強調筆墨形式的獨立表現(xiàn),對晚明及清代繪畫有著極為深刻的影響。著有《畫禪室隨筆》、《畫旨》、《畫眼》。2.參考答案: 詩與畫之間既有不同點,又有共同點,既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南宋·吳龍翰說:“畫難畫之景,以詩湊成;吟難吟之詩,以畫補足?!边@不僅說明詩畫有結合的必要,也說明了它們有結合的可能。中國畫所含有的“詩趣”,有兩種看法:第一種是畫與詩表面的結合。 一、依詩作畫。即用畫描寫詩人所述的境地或事象。 二、為畫題詩。即詩人在畫中引發(fā)了詩的感情,因而把畫作為詩的題材、對象加以題詠。第二種看法是詩與畫的內面結合。即畫的構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詩化。3.參考答案:B4.參考答案: ①南朝陳姚最《續(xù)畫品》?!跋鏂|殿下??學窮性表,新師造化,非復景行,所能希涉”。 ②唐李嗣真《續(xù)畫品錄》“顧生思侔造化,得妙悟于神會。” ③北宋郭熙、郭思《林泉高致》“畫花者,以一株花置深坑中,臨其上而瞰之,則花之四面得矣。學畫竹者,取一枝竹,因月夜照其影于素壁之上,則竹之真形出矣。學畫山水者何以異此?蓋身即山川而取之,則山水之意度見矣。真山水之川谷遠望之以取其勢,近看之以取其質。真山水之云氣四時不同:春融,夏蓊郁,秋疏薄,冬黯淡。畫見其大象而不為斬刻之形,則云氣之態(tài)度活矣。真山水之煙嵐四時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畫見其大意而不為刻畫之跡,則煙嵐之景象正矣。真山水之風雨遠望可得,而近者玩習不能究錯縱起止之勢,真山水之陰晴遠望可盡,而近者拘狹不能得明晦隱見之跡?!?④北宋范寬語,見《宣和畫譜》卷十一“前人之法未嘗不近取諸物,吾與其于人者,未若師諸物也。吾與其師于物者,未若師諸心?!?.參考答案: 1元代黃公望《寫山水訣》皮袋中置描筆在內,或于好景處,見樹有怪異,便當模寫記之,分外有發(fā)生之意。 2明代董其昌《畫旨》每朝看云氣變幻,絕近畫中山。山行時見奇樹,須四面約略取之,有左看不入畫而右看入畫者,前后亦爾,看得熟,自然傳神。 3明代戴熙《習苦齋花絮》春山如美人,夏山如猛將,秋山如高人,冬山如老衲,各不相勝,各不相襲。 4清代鄭板橋《鄭板橋集》凡吾畫竹,無所師承,多得于紙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雷停雨止斜陽出,一片新篁旋剪裁;影落碧紗窗子上,變拈毫素寫將來。 5清代李方膺題畫梅詩詩中“花前落墨遲”即強調意在筆先,進行藝術構思,從觸目橫斜千萬朵梅花中,捕捉最使人賞心的兩三支,經過剪裁加工,創(chuàng)造出比自然梅花更美更典型的藝術形象。6.參考答案:A7.參考答案:D8.參考答案:鄭板橋9.參考答案:D10.參考答案: “五美”出自明代李士達語,見《無聲詩史》:山水有五美:蒼也,逸也,奇也,圓也,韻也。 1、蒼:青色,灰白色,蒼莽,郊野或天空一碧無際貌。 2、奇:特殊的,罕見的,出人意料,變幻莫測,如出奇制勝。 3、圓:圓滿,完整。 4、韻:風度,風致,情趣,意味,和諧而有節(jié)奏11.參考答案:B,C12.參考答案:B,C13.參考答案:B14.參考答案:B15.參考答案:老子,姓李名耳字老聃,著有《老子》一書又名《道德經》,(觀點)《老子》一書中有不少關于繪畫的論述,概括起來可分為如下幾個特點:1、注重對繪畫要素的論述,確立了早期中國人的玄素色彩觀,這是最為直接的繪畫理論。2、畫論觀點往往與其哲學思想互為論證,體現(xiàn)出哲學對其他意識形態(tài)的導向制約作用。因而討論老子的藝術主張必須密切聯(lián)系其基本的哲學觀點。(影響)1、歷代畫家將老子的“有”“無”觀點運用在繪畫上,解放了視覺畫面的局限性,將欣賞者的視線引向了更為廣闊的想象空間,這正是中國畫在唐宋以后棄真求寫、偏重神似,逸筆草草的重要出發(fā)點。正因為如此,“計白以當黑”“掛一而漏萬”才成為中國文人畫創(chuàng)作的基本法則,成為真情實景的補充和升華2、總之,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獨特的審美思想、樸素的藝術觀念,不僅對中國的政治理想、人生哲學、審美態(tài)度有巨大的影響,而且對繪畫實踐與繪畫理論同樣富于啟示。這一思想既有與眾不同之處,又與其他學派的繪畫理論相互映照,共同作用。其中,道家哲學美學思想與儒家哲學美學的互補關系,構筑了中國文化藝術審美理想的基本框架。16.參考答案:D17.參考答案: 寫竹竿用篆法,枝用草書法,寫葉用八分法,或用魯公撇筆法,木石中折釵股,屋漏痕之遺意。18.參考答案:C19.參考答案:仿古20.參考答案: 優(yōu)秀的繪畫作品能使人的心情、精神感到非常愉快和滿足,給人享受。 ①通過繪畫起到賞心悅目作用。南朝宋王微《敘畫》 ②通過繪畫起到陶冶情操作用。南朝陳姚最《續(xù)畫品》“賦彩鮮麗,觀者悅情” ③通過繪畫起到暢神怡情作用。21.參考答案: 荊浩在《筆法記》中提出二病分為有形之病和無形之病,有形之病既畫面上的安排布置失宜,或形象不準,或時節(jié)不當,或結構欠妥,這類毛病是可以發(fā)現(xiàn),可以改涂的。之余無形之病,關涉到氣韻凋喪,寄予物象而又無形,當然是無法涂改的。22.參考答案: 中國古代畫論是中國美術史當中最具有總結性的理論。畫論則是對作者的創(chuàng)作水平、創(chuàng)作心態(tài),作品的學術水準、內容,繪畫流派的藝術風格以及欣賞者的審美心理進行分析和總結。 ①中國古代畫論是中國美術史中最豐富最生動的理論。中國古代畫論都是從特殊入手、總結出一般的規(guī)律,再融匯其它文藝理論共同組成中國古代美學。 ②由于古代文人士大夫對繪畫藝術的參與和“文人畫”的出現(xiàn),使中國的畫論具有十分龐大而豐富的蘊藏。在中國歷史的自然進程中,代復一代地砥礪著中華民族的藝術精神、營造著中國傳統(tǒng)的人文氣。 ③隨著西方近代文化思潮的涌入,使中國古代畫論那種超邏輯的傳統(tǒng)思維方式,以及用這種思維方式寫出的典籍,對現(xiàn)代中國人來說,很是陌生。這需要我們反思和整理傳統(tǒng)文化遺產,揭示和弘揚民族藝術精神。23.參考答案: “夫畫者,成教化,助人倫,窮神變,測幽微,與六籍同功,四時并運“這是張彥遠關于人物畫的功能說,其核心是成教化,助人倫。概括繪畫功能一個是教化,一個是抒情。24.參考答案:A,C,D25.參考答案:B26.參考答案:B27.參考答案:D28.參考答案: 一:所謂“四品”:精品,妙品,神品,逸品。二:張彥遠五等中之“精”實等于張懷孉(孉王字旁)三品中之“能”;其“謹而細者”,乃“精之為病”,實同于“能品”中之劣者;除“自然”而外,彥遠實亦等于以神,妙,能分品。他以“自然”為“上品之上”,實同于北宋。黃休復列“逸格”于神,妙,能三格之上。彥遠在黃休復前約百年,故畫中首推逸品,不始于黃休復,而實始于張彥遠。29.參考答案:自然;謹細30.參考答案: 中國古代畫論,即中國古代繪畫理論。它包括從先秦到清代人們對中國畫的創(chuàng)造、欣賞、批評等方面的理論總結和研究。也就是說,它是中國古代繪畫審美理論。技法理論和繪畫批評的總和。中國古代畫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畫論從題材上講,包括畫論、畫評、畫師、著錄、題畫詩文等多種繪畫理論。從門類上講,有人物、山水、花鳥、屋木等多門繪畫理論。就狹義而言,它主要是指畫論、畫評和題畫詩文,有時也包括部分著錄的序言等純粹的繪畫理論。31.參考答案:結32.參考答案: 肯定藝術美感享受,提出審美作用柔情。宗炳《畫山水序》和王微《敘畫》是山水畫論的開端。宗炳(暢神)在論山水畫功能“山水以形媚道?!狈从吵錾剿嫞饔玫臅成瘛收邩飞?,智者樂水。 王微“神明降之”提出畫山水畫不是單單手法山的靈活,要傾注畫家思想,所以才能產生畫的情趣。“圣人含道映物,賢者澄懷”。33.參考答案:C34.參考答案: “仆之所謂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清閱閣全集》卷十)。倪瓚的“自娛說”,對后代的文人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幾乎成為文人畫家的口頭禪。加上元、明、清三代對于文人不甚寬松,人們對國事不問或應付,于是便以筆抒寫胸中逸氣。所有“自娛說”在元明清最為流傳。35.參考答案: 色彩的中和以及色彩間的結合、表層、理解、深層、調和與結論是對藝術的探討。36.參考答案:D37.參考答案:B38.參考答案:A39.參考答案:C40.參考答案:王維41.參考答案: 優(yōu)秀的繪畫作品能使人的心情、精神感到非常愉快和滿足,給人享受。 ①通過繪畫起到賞心悅目作用。南朝宋王微《敘畫》 ②通過繪畫起到陶冶情操作用。南朝陳姚最《續(xù)畫品》“賦彩鮮麗,觀者悅情” ③通過繪畫起到暢神怡情作用。42.參考答案: “造化”是大自然?!靶脑础敝傅氖莾刃牡母形?。學畫、學習的來源一個是外界自然界,一個是內心,這句話概括了畫家創(chuàng)造過程中反映客觀事物與主觀思想情感的聯(lián)系作用?!巴鈳熢旎笔侵府嫾乙钥陀^實物汲取創(chuàng)作材料,忠實描繪對象。但是這樣還不夠,必須進而對表現(xiàn)對象作分析研究,評價,在頭腦中加工改造,這就是“中得心源”。只有兩者結合,才是完整的創(chuàng)作過程,這種觀點是基于南北朝姚最的“心師造化”觀點之上。43.參考答案:D44.參考答案: 封建社會的繁榮、國家勢力的強大,必然伴隨著封建政治思想、倫理觀念的輔持,其代表當然是儒家思想。從先秦以來就開始的藝術為政教倫理服務的繪畫傾向也隨著封建帝國的強盛而在此時達到高峰。于是帝王圖、功臣圖、故實圖充斥畫壇。與這種重宣傳教育的觀念相適應。一則表現(xiàn)為人物畫空前發(fā)達,二則表現(xiàn)為適應宣傳效果之需所追求再現(xiàn)的真實。45.參考答案: 蒙恬是毛筆的改良者。46.參考答案:B47.參考答案: “君形”出自《說山訓》篇即“神似”表現(xiàn)事物人物各自持有的神態(tài),體現(xiàn)在繪畫、音樂、上是“傳神”是藝術創(chuàng)作和表演的重要東西?!爸斆病背鲎浴墩f林訓》繪畫局部與整體關系問題,“毛”即局部“貌”即全局。達到統(tǒng)一而和諧。要局部刻畫,服從全局形象,不可以脫離整體孤立對峙。48.參考答案:C49.參考答案:自然;精;謹細50.參考答案:B51.參考答案:C52.參考答案:D53.參考答案:D54.參考答案: ①“道”指上層的思想、道理、認識。儒學認為“道”即是人道,表現(xiàn)為禮、樂;道學認為“道”即是天地自然變化的規(guī)律,表為陰、陽兩極的關系;禪學認為“道”即是萬物最原始“混”的狀態(tài),表現(xiàn)為悟。 ②“藝”指下層的形態(tài)、技術、方法。儒學指“六藝”;道學指精神境界的自由發(fā)揮;禪學指自我完善的修行方法。 ③“道”與“藝”的相互關系:統(tǒng)一的辯證關系。“吾道一以貫之”“藝即是道,道即是藝”。 ④道與藝的辯證關系,成為中國古典畫論的哲學核心思想基礎。 ⑤例舉各家論畫學說:藝與道的概念,早在春秋時代,就由孔子加以提倡。漢魏晉唐以來的畫家都曾從不同的角度探討繪畫藝術的道,藝關系,但大多著重于行,神,理,法關系的闡述。蘇軾提出“有道有藝”的著名論點,把“道”與“藝”確立為繪畫的兩大原則,重視它們之間的統(tǒng)一的辯證關系,并加以理論上的說明,這是蘇軾在繪畫理論方面做出的很重要的貢獻。他在繪畫方面所說的“道”,除了儒家傳統(tǒng)的“大道”的含義外,基本上接近于今天所說的思想性.所說的“藝”,基本上接近今天所說的技巧性。這個論點,反映了蘇軾對繪畫藝術的思想性和技巧性是并重的,統(tǒng)一的。55.參考答案:A56.參考答案:B,C57.參考答案:B58.參考答案:D59.參考答案:B60.參考答案: (1)重形似“植物之中竹難寫,古今雖畫無似者。蕭郎下筆獨逼真,丹青以來唯一人” (2)重意境塑造“不根而生從意生,不筍而成由筆成” (3)似與不似的關系問題。“舉頭忽看不似畫,低耳靜聽似有聲”61.參考答案:神;妙;能62.參考答案:B63.參考答案:A64.參考答案:A65.參考答案:C66.參考答案: 1、《歷代名畫記》的著述的時代背景:共十卷,成書于大中元年,為中國最早的畫史著作。前三卷通論畫學,并記述長安,洛陽兩京和外州的寺觀壁畫,以及古書畫的跋尾押署,宮廷和私人的收藏印記等。后七卷系從軒轅時起至唐會昌元年間畫家共373人的小傳。敘述簡要,除吸取前人評論外,亦參己見,并收錄若干畫家畫論。 2、圖畫者,有國之鴻寶,理亂之綱紀。政治功能 3、圖畫者所以鑒戒賢愚,怡悅性情,若非窮玄妙于意表,安能合神變乎天機?宗炳,王微皆擬跡巢,由,放情林壑,與琴酒而俱逝,縱煙霞而獨往。各有畫序,意遠跡高,不知畫者,難可與論。 4、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卷一中的文章是在謝赫以后第一個討論六法的,對于六法的意義及運用有他獨特的見解,在歷代論六法的文字中不但是最早的,而且是最精辟的。對于六法精神的了解有很大的幫助,我們應當注意研究。 5、在《歷代名畫記》卷二中張彥遠五等中之“精”實等于張懷孉(孉王字旁)三品中之“能”;其“謹而細者”,乃“精之為病”,實同于“能品”中之劣者;除“自然”而外,彥遠實亦等于以神,妙,能分品。他以“自然”為“上品之上”,實同于北宋。黃休復列“逸格”于神,妙,能三格之上。彥遠在黃休復前約百年,故畫中首推逸品,不始于黃休復,而實始于張彥遠。 6、《歷代名畫記》內容精詳,涉及的內容十分豐富,幾乎涵蓋了繪畫的全部領域,保留了不少至今已經失傳的著名畫論篇章,作品反映的客觀物象必然帶有畫家的主觀情感因素,對藝術形象形成的過程簡要總結,揭示了藝術創(chuàng)造的全部秘密,萬代而猶新,并為現(xiàn)代藝術創(chuàng)作理論的繼承。67.參考答案:A68.參考答案: “君形”出自《說山訓》篇即“神似”表現(xiàn)事物人物各自持有的神態(tài),體現(xiàn)在繪畫、音樂、上是“傳神”是藝術創(chuàng)作和表演的重要東西?!爸斆病背鲎浴墩f林訓》繪畫局部與整體關系問題,“毛”即局部,“貌”即全局。達到統(tǒng)一而和諧。要局部刻畫,服從全局形象,不可以脫離整體孤立對峙。69.參考答案:高遠;平遠;深遠70.參考答案:D71.參考答案:A72.參考答案: 氣韻,神妙,高古,蒼潤,沉雄,沖和淡遠,樸拙,超脫,奇辟,縱橫,淋漓,荒寒,清曠,性靈,圓渾,幽邃,明凈,健拔,簡潔,精謹,雋爽,空靈,韶秀。 《二十四畫品》仿唐司空表圣《詩品》之例,定為二十四品。此二十四品措詞典雅清新,斐然可誦。畫品之作,宋以后,甚少繼作, 《二十四畫品》已與古代畫品不同,似多指風格而言。73.參考答案:A,B,C,D74.參考答案:C75.參考答案:C76.參考答案:B77.參考答案: 據(jù)制筆的原料不同分為羊毫筆、狼毫筆、紫毫筆、兼毫筆幾種。78.參考答案:A,C,D79.參考答案: 南齊畫家謝赫在其所著的《古畫品錄》中,首先提出繪畫“六法”,作為人物繪畫創(chuàng)作和品評的準則。在《古畫品錄》中將“氣韻生動”作為第一條款和最高標準,可見其分量的重要?!皻忭嵣鷦印笔侵咐L畫的內在神氣和韻味,達到一種鮮活的生命之洋溢的狀態(tài),可以說“氣韻生動”是“六法”的靈魂。以生動的“氣韻”來表現(xiàn)人物內在的生命和精神,表現(xiàn)物態(tài)的內涵和神韻,一直是中國畫創(chuàng)作、批評和鑒賞所遵循的總圭臬。 “氣韻生動”,不僅是中國畫的要求,其他畫種甚至雕刻也要求“氣韻生動”。五代、荊浩《筆法記》中的“六要”,也是氣、韻分舉的。 漢魏以來,在人物品藻中,最重視品論人物的風格、風韻、“風氣韻度”(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篇)就是把一個人的思想品格、才能氣質的總和,表現(xiàn)在外部,則形成一個人的精神面貌。這種“風氣韻度”的品藻,必然要求畫家在畫人物畫的時候,表現(xiàn)出來而不僅是外形相似。 東晉、顧愷之時處人物品藻風氣盛行時期,第一個提出人物畫的‘傳神’問題,“神”就是人物的精神。 謝赫在顧愷之之后提出了“氣韻生動”,他所說的’氣韻,就是’“氣韻風度”的略語。即顧愷之所說的”神”,“氣韻生動”要求畫家在創(chuàng)作中把人物的精神、性格、“生動”的表現(xiàn)出來。 其后,不少評論家對”氣韻生動”一語加以發(fā)揮,并廣為應用,今天的繪畫,仍然要強調“氣韻生動”如沒有氣韻就沒有生命,就不算是一幅好的作品。80.參考答案:C81.參考答案: 繪畫的社會功能有三方面的作用:認識作用,教育作用,審美作用。 一、認識作用。繪畫往往通過典型的瞬間形象反映生活,欣賞者從不同的繪畫作品中看到不同時代、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具體生動的生活情景,從而認識真理、認識歷史、認識現(xiàn)實。所謂“使民知神奸”、“窮神變,測幽微”、“令人識萬世禮樂”、“一畫有千秋之遐想”。 二、教育功能。繪畫作品能給人們起到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作用。所謂“惡以戒世,善以示后”、“明勸戒,著升沉,千寂寥,披圖可鑒”“成教化,助人倫”、“理亂之紀綱”、“存乎鑒戒者圖畫也”等,即指繪畫的教育作用。 三、審美作用。優(yōu)秀的繪畫作品都有一種魅力,它使人欣賞時能夠完全迷戀,整個心情都感到非常愉快和滿足,給人一種審美的享受。所謂“暢神”、“悅情”、“怡悅情性”、“快人意”等,即指繪畫的美感作用。 各作用之間的關系:繪畫的認識作用和教育作用是通過審美作用實現(xiàn)的;審美作用同認識作用和教育作用是不能分開的,三作用統(tǒng)一于審美,但它又不是一回事;三者有時融為一體,但也不排除在某一作品中以某種作用為主。82.參考答案:B83.參考答案:C84.參考答案: 一、作者眾多 1、畫家論畫顧愷之著有《論畫》《畫云臺山記》《魏晉勝流畫贊》等三篇重要的畫論文章;謝赫著有《古畫品錄》;宋炳著有《畫山水序》,這都是中國古代重要的繪畫理論著作和文章。 2、理論家論畫。如宋代的劉道醇著有《宋朝名畫評》《五代名畫補遺》;明代的王世貞輯有《王氏書苑》《王氏畫苑》《藝苑之源》。 3、美術史家論畫。如唐代張彥遠在他的《歷代名畫記》中就設有《敘畫之源流》《論畫六法》《論顧陸張吳用筆》等。清代的張庚在他的《畫征錄》也有很多精彩的論述。4、哲學家論畫。先秦的孔子莊子韓非子漢代的王充等。5文學家論畫。如三國時的曹植,西晉時的陸機,唐代的杜甫,送代的蘇東坡等。后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中說:“惡以誡世,善以示后”。 二、體裁豐富 1、概論。概論是從繪畫的產生,本質,繪畫與人,繪畫與自然,繪畫與社會的關系等總的方面對繪畫進行論述的繪畫理論。 三、獨特的價值取向 1、游藝 2、尚善 3、重法。85.參考答案: ①畫家的藝術品格:名利、人格等; ②畫家的藝術修養(yǎng):生活、學識、素質等; ③畫家的藝術技巧:用筆、用墨、章法、造型等86.參考答案:四王87.參考答案: 院體畫指宋代翰林圖畫院及其后宮廷畫家比較工致一路的繪畫。有時也專指南宋畫院作品,或泛指非宮廷畫家而效仿南宋畫院風格之作。文人畫:又稱士人畫,宋代文人士大夫把繪畫進一步視為文化修養(yǎng)和風雅生活的重要部分,他們都有精深的文化修養(yǎng)和書法造詣,強調人品,學問,才情和思想等要素。二者之間的區(qū)別1、作畫的出發(fā)點及態(tài)度不同,院體畫以奉供為目的,藝術形式定型化,樣式化,命體化,裝飾化為主要特征。文人畫相對院體畫自由空間較大,多為自己而畫,無直接政治和社會功利目的。強調作者個人內心情感的抒發(fā)為其特點。2、觀察方法不同,院體畫是以寫實為目的的觀察,而文人則是一種得魚忘筌式的觀察方法。3、藝術手法不同,院體畫重色氣,中色韻,講究用筆,構圖,設色濃麗而精于雕飾。文人畫中墨氣、墨韻,重視風格表現(xiàn)。4、主要藝術特征的不同,院體畫重寫生,師造化。文人畫重神輕形,講究情趣和品位。文人畫在當時有一獨特藝術特征就語言在形式上豐富,既詩書畫印具全。88.參考答案: ①通過繪畫認識善惡,例舉:P62昔夏之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