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執(zhí)業(yè)醫(yī)師題庫(一)口腔解剖生理學_第1頁
口腔執(zhí)業(yè)醫(yī)師題庫(一)口腔解剖生理學_第2頁
口腔執(zhí)業(yè)醫(yī)師題庫(一)口腔解剖生理學_第3頁
口腔執(zhí)業(yè)醫(yī)師題庫(一)口腔解剖生理學_第4頁
口腔執(zhí)業(yè)醫(yī)師題庫(一)口腔解剖生理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口腔執(zhí)業(yè)醫(yī)師題庫(一)口腔解剖生理學第一章口腔解剖生理學第一節(jié)牙體解剖生理1,下列牙齒演化的論述中,錯誤的是A.牙數從少到多B.牙根從無到有C.從多列牙到雙列牙D.從同形牙到異形牙E.從分散到集中2.下列恒牙萌出順序,正確的是A.IIIIVIIIVVIVIIVIIIB.IIIIII IVVVIVIIVIIIC.VIIIIIVVⅢVIIIVIID.VIIIIVIIIIVVIIVIIIE.VIIIIIVIIIVVIIVIII3.下列關于下頜尖牙形態(tài)的描述,錯誤的是A.近中牙尖嵴較遠中牙尖嵴短B.唇面五邊形C.牙尖偏近中D.舌軸嵴較上尖牙顯著E.發(fā)育溝不明顯4.下列對軸嵴的解釋,正確的是A.牙釉質上的長形線狀隆起B(yǎng).軸面與軸面相交所形成的長形線狀隆起C.在唇、頰面上的長形線狀隆起D.在軸面上,從牙尖頂端伸向牙頸部的縱形隆起E.給面與軸面相交的長形隆起5.牙的功能不包括A.切割食物的功能B.搗碎和磨細食物C.發(fā)音和言語功能D.保持面部的協(xié)調美觀E.保持口腔清潔6.下列關于牙齒萌出的生理特點,錯誤的是A.在一定時間內萌出B.同頜同名牙左側萌出早于右側C.下頜牙萌出早于上頜牙D.男女同齡人萌出情況不相同E.按一定順序先后萌出7.根管最狹窄的地方是A.約距根尖孔1mm處B.約距根尖1mm處C.約在根中1/3與根尖1/3交界處D.約在根管口處E.約在根尖孔處8.開髓時,容易發(fā)生髓室底穿通的牙是A.下頜第一磨牙B.上頜第一磨牙C.下頜第一前磨牙D.上頜第一前磨牙E.上頜第二磨牙9.解剖牙冠是指A.由牙釉質所覆蓋的部分B.被牙齦覆蓋的部分C.發(fā)揮咀嚼功能的部分D.被牙本質所覆蓋的部分E.牙體顯露于口腔的部分10.上前牙的髓腔最大的地方在A.在牙冠處B.在切嵴部分C.在頸緣附近D.在牙根的中央處E.在根管口的下方11.下列不是乳牙牙髓腔特點的是A.髓腔大B.髓角高C.根管細D.根尖孔大E.髓壁薄12.下列髓腔解剖特點對牙髓炎的意義中,錯誤的是A.牙髓炎時由于根尖孔狹小不易引起根尖炎B.由于牙髓組織松軟,感染容易擴散到全牙髓C.牙髓炎時血管擴張,滲出液聚集,壓迫神經產生劇烈疼痛D.牙髓炎時開髓減壓可以緩解劇痛E.為了順利而成功地進行牙髓炎治療,必須熟悉每個牙的髓腔形態(tài)13.上頜第一磨牙內髓角最高的地方是A.近中舌側B.近中頰側C.遠中頰側D.遠中舌側E.第五牙尖處14.副根管是指A.常與根管成垂直的角度B.根管的細小分支C.發(fā)自髓室底至根分叉處的管道D.主根管的分支,貫穿牙本質和牙骨質通向牙周膜E.根尖部根管發(fā)生分歧15.下列第二乳磨牙與第一恒磨牙的區(qū)別要點中,錯誤的是A.第二乳磨牙的牙冠較小、色白B.第二乳磨牙的牙冠頸部明顯縮小,頸嵴較突C.第二乳磨牙的牙冠面尖窩清晰D.下第二乳磨牙的近中頰尖、遠中頰尖、遠中尖大小約相等E.下第二乳磨牙的牙根干短,牙根向外張開16.下列關于下頜第一乳磨牙牙冠解剖形態(tài)的描述,錯誤的是A.頰面好似一個以近中緣為底的三角形B.形態(tài)不似任何恒磨牙C.遠中舌尖長而尖,近中舌尖短而小D.面近中邊緣嵴特短E.牙根分為近遠中17.下列第三磨牙的形態(tài)特點,不包括A.牙的形態(tài)、大小、位置變異很多B.其標準形態(tài)一般與第一、二磨牙相似C.面副溝多D.根多合并成一錐形根E.牙尖和邊緣嵴明顯18.下頜第一磨牙的最小牙尖是A.近中頰尖B.遠中尖口C.近中舌尖D.遠中舌尖E.遠中頰尖19.下列關于上頜側切牙與上頜中切牙的區(qū)別,錯誤的是A.上頜側切牙唇面較窄小、圓突B.上頜側切牙舌窩窄而深C.上頜側切牙切緣向遠中舌側的傾斜度較中切牙大D.上頜側切牙近中切角似銳角E.上頜側切牙根長與冠長相近20.下列關于下頜第一前磨牙形態(tài)的描述,錯誤的是A.可見近中面溝B.頰面五邊形C.頰尖明顯大于舌尖D.可見橫嵴E.牙冠舌傾21.下列符合下頜第一乳磨牙特點的是A.面似以近中緣為底的三角形B.頰面遠中緣長于近中緣C.近中頰頸嵴特別突出D.頰面似以遠中緣為底的三角形E.牙根細長,分叉度小22.下列對牙根的解釋,正確的是A.固定在牙槽窩內的部分B.支持的部分C.被牙骨質所包裹的牙體部分D.被牙本質所包裹的牙體部分E.發(fā)揮咀嚼功能的部分23.下列關于乳牙萌出順序,正確的是A.IIIVIVIIIB.IIIIIIVIVC.IIIIVIIIVD.VIIIIVIIIE.IIIVIIIIV1. 【答案】A【解析】牙演化的特點:①牙數由多到少(魚類可多達200個左右)。②牙根從無到有。③從多牙列到雙牙列。④從同形牙到異形牙。⑤從分散到集中(牙的生長部位從全口散在分布到集中于上下頜骨)。⑥牙附著頜骨由端生牙至側生牙,最后向槽生牙演化。2.【答案】E【解析】恒牙萌出順序:上頜多為第一磨牙、中切牙、側切牙、第一前磨牙、尖牙、第二前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下頜多為第一磨牙、中切牙、側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上述為乳恒牙正常萌出的大致順序,不同個體可能有差異。3.【答案]D【解析】上頜尖牙頸嵴、軸嵴和舌隆突較明顯、舌窩較深;下頜尖牙頸峰、軸嵴和舌隆突不明顯,舌窩較淺。4. 【答案]D【解析】軸嵴是在軸面上,從牙尖頂端伸向牙頸部的縱行隆起。5.【答案】E【解析】牙的功能;阻嚼、發(fā)音和言語,保持面部正常外形。6.【簽案】B【解析】牙萌出的生理特點:①時間與順序。在一定時間內,按一定順序先后萌出。②左右對稱萌出。中線左右同頜的同名牙幾乎同時萌出。③下頜早于上頜。下頜牙的萌出要比上頜的同名牙早。因此選擇B。7.【答案】A【解析】根管最狹窄處不在根尖孔,而是距根尖孔約1mm處。8.【答案】A【解析】下頜第一磨牙髓室頂最凹處約與頸緣平齊,髓室底在頸緣下2mm。髓室頂和髓室底之間相距不到2mm,髓室底距根分叉處約2mm,容易發(fā)生髓室底穿通9.【答案】A【解析】解剖牙冠是指由牙釉質所覆蓋的部分,與臨床牙冠有區(qū)別,臨床牙冠是我們肉眼所見的牙冠。10.【答案】C 【解析】上頜前牙的髓腔形態(tài):①唇舌剖面觀:呈梭形,平頸緣處髓腔唇舌徑最大,自頸緣向切嵴方向縮小成尖形接近牙冠中1/3處,向根尖方向亦縮小。尖牙髓腔向切端方向很窄很尖,根管的唇舌徑較大直到根尖1/3才變窄,到根尖孔處顯著縮小,但仍大于切牙。②近遠中剖面觀:呈三角形,髓室頂位三角形底最寬處,接近牙冠中1/3處。髓腔由頸緣向根尖逐漸縮小變細。尖牙近切端及根尖的髓腔都很細小,其唇舌徑大于近遠中徑。11.【答案 】C【解析】乳牙髓腔的應用解剖及臨床意義:乳牙牙髓腔大,牙髓治療效果好。由于乳牙牙髓腔壁薄、髓角又高,在制備洞形時,應注意保護牙髓,防止穿髓和穿出側壁。乳牙根在替牙前3、4年即開始吸收,治療時慎勿將吸收穿透的髓室底誤認為是根管口。12.【答案】A【解析】牙髓炎時感染的牙髓會通過根尖孔感染根尖組織,就是因為根尖孔狹小才容易導致根尖炎。根尖孔粗大的年輕恒牙不易引起根尖炎13.【答案】B【解析】上頜磨牙的髓腔解剖形態(tài),為近中髓角較高,達到牙冠高度的中1/3,遠中髓角較低,達到牙冠高度的頸1/3,舌側髓角短小。這種解剖形態(tài)的臨床使用意義為學員在制備烤瓷牙的預備時,需特別防備近中髓角穿髓,尤其是年輕人的牙體預備時更需了解髓腔形態(tài),預防意外穿髓。髓腔解剖形態(tài)對于根管治療術的學習也有重要的意義。14.【答案】C【解析】根管、管間側支、根管側支、根尖分歧、根尖分叉及副根管,它們共同組成根管系統(tǒng)。管間側支:為發(fā)自相鄰根管間的交通支,可為1~2支,呈水平、弧形甚或呈網狀,多見于雙根管型。根管側支:為發(fā)自根管的細小分支,常與根管呈接近垂直角度,貫穿牙本質、牙骨質,通向牙周膜,其通向牙周膜的孔,稱為側孔,根尖1/3多見。根尖分歧與根尖分叉;為根管在根尖分出的細小分支,此時若根管仍存在,則稱根尖分歧多見于前磨牙和磨牙。若根管不復存在,則稱根尖分叉(為根管在根尖分散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細小分支)。副根管:為發(fā)自髓室底至根分叉處的管道,多見于磨牙。副根管通向牙周膜的孔,稱為副孔。15.【答案】【解析】上頜第二乳磨牙和下頜第三乳磨牙都與同頜的第一恒磨牙形態(tài)近似,位置又彼此相鄰,很容易混淆,其特點如下:①第二乳磨牙的牙冠短小,色乳白。②第二乳磨牙的牙冠頸部明顯縮小,頸嵴較突,牙冠由頸部向方縮小。③下頜第二乳磨牙的近中頰尖、遠中頰尖及遠中尖的大小約相等,而下頜第一恒磨牙在此三尖中,以遠中尖最小。④第二乳磨牙根干短,牙根向外張開。16.【答案】C【解析】下頜第一乳磨牙:①牙冠:形態(tài)不同任何恒牙。頰面雖為四邊形,但近中緣長直,遠中緣特短且突。近中頰尖大于遠中頰尖,近中頰頸嵴最突。兩頰尖之間有溝。舌面可見長而尖的近中舌尖和短小而圓的遠中舌尖,近遠中緣的長度約相等。兩舌尖之間有溝。面為不規(guī)則的四邊形,近中邊緣嵴特短,近中頰、舌兩尖相距較近,三角嵴相連,將面分成較小的近中窩及較大的遠中窩。面的溝嵴不清晰。②牙根:分近中及遠中兩根。17.【答案】C【解析】第三磨牙的形態(tài)特點:上、下頜第三磨牙的形態(tài)、體積和位置均可能發(fā)生變異。其共同特點為:副溝多,牙尖、邊緣嵴不明顯。牙根常融合為單根,但臨床也可見有牙根數目和形態(tài)變異很大者。18.【答案】B【解析】下頜第一磨牙略呈長方形,近遠中徑大于頰舌徑,頰緣長于舌緣;近中緣較直,遠中緣短而突,可見五個牙尖:近中頰尖、遠中頰尖,遠中尖、近中舌尖和遠中舌尖,遠中尖最小。頰側牙尖短而網,舌側牙尖長而銳,可見中央窩和近中窩。有三個點隙:中央點隙、近中點隙和遠中點隙。有五條發(fā)育溝:穎溝、遠中頰溝、舌溝、近中溝和遠中溝。19.【答案】E【解析】上頜側切牙外形基本與上頜中切牙相似,特點是體積稍小,形態(tài)窄而長。與上頜中切牙形態(tài)的主要區(qū)別:①唇面窄小而圓突,近中切角為銳角,遠中切角呈圓弧形,發(fā)育溝不如上頜中切牙明顯。②舌面的邊緣嵴比中切牙明顯,舌窩窄而深,有時有溝越過舌隆突的遠中并延續(xù)到根面。③鄰面的近、遠中接觸區(qū)均在切1/3,比中切牙距切角遠。④牙根細而稍長,根長大于冠長,牙根近頸部的橫斷面呈卵圓形。20.【答案】A【解析】近中面溝是上頜第一前磨牙的形態(tài)21.【答案】A【解析】下頜第一乳磨牙特點是顛面四邊形近中邊緣嵴平直,遠中邊緣靖卻極短且突,遠中邊緣嵴大于近中邊緣嵴,所以B、D選項錯誤;面是似以近中緣為底的三角形,所以A選項正確;近中頰頸嵴突出,所以C選項不正確;牙根有近中、遠中兩個根,扁寬,分叉大,所以E選項不正確。故本題選C。形態(tài)不同任何恒牙。頰面雖為四邊形,但近中緣長直,遠中緣特短且突。近中頰尖犬于遠中頰尖,近中頰頸嵴最突。兩頰尖之間有溝。舌面可見長而尖的近中舌尖和短小而圓的遠中舌尖,近遠中緣的長度約相等。兩舌尖之間有溝。面為不規(guī)則的四邊形,近中邊緣嵴特短,近中頰、舌兩尖相距較近,三角嵴相連,將面分成較小的近中窩及較大的遠中窩。面的溝嵴不清晰。22.【答案】C【解析】牙根有解剖牙根和臨床牙根之分。解剖牙根指牙體外層由牙骨質覆蓋的部分,也是牙體的支持部分。臨床牙根為牙體在口腔內不能看見的部分,以齦緣為界。23.【答案】C【解析】乳牙萌出順序:乳中切牙、乳側切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第二乳磨牙。牙合與頜體第一章口腔解剖生理學第二節(jié)牙合與頜體1.按照形態(tài)特征分型,牙列分為A.恒牙列、乳牙列、混合牙列B.方圓型、尖圓形、橢圓型C.正常牙列、異常牙列D.正常恒牙列、異常恒牙列E.以上都不是2.不屬于Spee曲線特點的是A.為下頜牙列的縱曲線B.形成一條向下凹的曲線C.連接下頜切牙切緣、尖牙牙尖及前磨牙、磨牙的頰尖D.在切牙段較平E.自尖牙起向后逐漸降低,到第一磨牙遠中頰尖處最低3.下列乳牙胎期間特征,不包括A.無明顯傾斜B.曲線不明顯C.平齊末端D.牙列擁擠E.深覆給4.Bennett運動是指A.下頜的側方運動B.下頜的前伸運動C.下頜的邊緣運動D.下頜的開閉運動E.下頜的功能運動5.MPP與ICP屬于A.側向關系B.垂直向關系C.前后向關系D.水平向關系E、以上都不是6.牙位是指A.牙尖交錯位B.下頜姿勢位C.后退接觸位D.肌位E.以上都不是7.髁突鉸鏈運動開始的臉位是A.牙尖交錯位B.下頜姿勢位C.后退接觸位D.肌位E.以上都不是8.3種可重復的基本給位是A.牙尖交錯位,后退接觸位,下頜姿勢位B.牙尖交錯位,肌位、下頜姿勢位C.牙尖交錯位,牙位,后退接觸位D.牙尖交錯位,牙位,肌位E、后退接觸位,牙位,肌位9.尖牙保護與組牙功能出現在A、牙尖交錯位B.后退接觸位C.下頜姿勢位D.前伸胎位E.側方胎位10.覆給的定義是A、牙尖交錯時,上下前牙發(fā)生重疊關系B.牙尖交錯時,上頜牙蓋過下頜牙唇顏面間的水平距離C.牙尖交錯時,上頜牙蓋過下頜牙唇頰面間的垂直距離D.牙尖交錯時,上頜牙蓋過下頜牙舌面間的水平距離E.前伸運動時,下前牙切緣超過上前牙切緣的、水平距離11.在自然牙列,良好的咬胎關系應具備的條件是A.牙尖交錯時上下牙列接觸廣泛均勻無礙B.側向咬胎運動時,工作側與平衡側均有接觸C.前伸咬合時,前牙成組牙不接觸而后牙有接觸D.側向咬胎和前伸咬胎時都應該有平衡接觸E.牙尖交錯時上下前牙間有一間隙東12.牙尖交錯時,上下牙的對位關系主要的指標是A.上頜第一磨牙近中頰尖與下頜同名牙的頰溝對位B.上頜第一磨牙近中頰尖與下頜同名牙的遠中.頻溝對位C.下頜第一磨牙近由舌尖與上頜同名牙的舌溝對位D.上頜第二磨牙近中頰尖與下頜同名牙的頰溝對位E.以上都不是13.下列不是覆胎、覆蓋的生理意義的是A.擴大咀嚼面積B.減少側方運動時的咬胎干擾C.有利于提高咀嚼效率D.保護唇頰側軟組織E.保護舌的功能14.Terra牙列指數是指A.上頜牙列的長度B.上下牙列的寬度的比值C.牙列的寬度與長度的比值D.上下牙列的長度的比值E.下牙列長度與寬度的比值15.構成橫胎曲線的牙尖連線是A.左右兩側同名磨牙舌尖的連線B.左右兩側同名雙尖牙的頰舌尖的連線C.左右兩側同名磨牙頰舌尖的連線D.左右兩側同名磨牙頰尖的連線E.左右兩側雙尖牙舌尖的連線16.下列不是替牙期間的特征的是A.左右中切牙之間有一間隙B.側切牙向遠中傾斜C前牙擁擠D.磨牙關系偏近中E暫時性的深覆牙合17.沒有咬胎接觸的是A.牙尖交錯位B.下頜姿勢位C.正中關系D.前伸位E.下頜后退接觸位18.乳牙期是A.2歲半至6歲B.6個月至2歲半C.1-2歲D.2-8歲E.6-12歲(19—23題共用備選答案)A.牙尖交錯位B.后退接觸位C.下頜姿勢位除中D.前伸位E.側方胎位19.牙位是指20.下頜的主要功能位是21.包含對刃給位的是22.息止胎間隙出現在23.髁突位于下頜窩中最后的位置是1. 【答案】B【解析】按照形態(tài)特征分型,牙列分為方圓型、尖圓形、橢圓型。2.【答案】B【解析】Spee曲線;它是連接下頜切牙的切嵴、尖牙的牙尖以及前磨牙、磨牙的頰尖所形成的一條向上凹的曲線。該曲線在切牙段較平,自尖牙起向后則逐漸降低。于第一磨牙遠頰尖處為最低點,往后又逐漸升高。它表明下頜牙弓的面不是一個平面,而是一個有規(guī)律的凹面;表示在同一下頜牙列中,各牙的土下位置不在一個平面。3.【答案】D【解析】乳牙期間的特點:完整的乳牙約在2歲半時建成。從2歲半至6歲,皆屬乳牙時期。從2歲半至4歲期間的特征為:①牙排列緊密而無間隙。②切緣及面尚無顯著磨耗。③上、下頜第二乳磨牙的遠中面彼此相齊,成一垂直平面。4~6歲期間的特征是:①牙排列不緊密,前牙間隙逐漸形成。②牙的切緣及面產生顯著磨耗。③上、下頜第二乳磨牙的遠中面不在同一個平面上,下頜第二乳磨牙移至上頜第二乳磨牙的稍前方。4.【答案】A【解析】下頜的側方運動,稱為Bennett運動。5.【答案】B【解析】牙尖交錯位(ICP)是上下頜牙列面廣泛接觸,牙尖相互交錯時下頜骨的位置。下頜姿勢位(MPP)是頭直立,兩眼平視前方,口腔無功能活動,下頜處于休息狀態(tài)時的位置。6.【答案】A7.【答案】C8.【答案】A9.【答案】E【解析】尖牙保護:是以尖牙作支撐,對其他牙齒起到保護作用。特點:正中關系與正中協(xié)調;側方咬胎運動時,工作側只有尖牙保持接觸非工作側牙齒不接觸;在做前伸咬胎運動時,上下頜前牙切緣相對接觸,后牙不接觸。組牙功能:是以成組的牙齒行使功能特點:正中關系與正中協(xié)調:下頜前伸咬胎時,上下前牙組切緣接觸后牙不接觸:做側方咬胎時,工作側上下后牙均勻接觸,非工作側上下后牙不接觸.10.【答案】C【解析】覆給:指上頜牙蓋過下頜牙唇、頰面的垂直距離。如在前牙,蓋過的部分不超過下前牙唇面切1/3者,稱為正常覆牙合。超過者,稱為深覆牙合。深覆牙合的程度取決于下頜前牙切緣咬在上頜前牙舌面的部位而定,咬在切1/3以內者,稱為正常覆牙合;咬在中1/3以內者,稱為I度深覆耠;咬在頸1/3者,稱為II度深覆驗;超過頸1/3者,稱為III度深覆牙合。11.【答案】A12.【答案】A【解析】上、下頜第一磨牙關系常利用牙尖交錯時上下頜第一恒磨牙的關系作為判定類型的指標。如上下牙弓的關系正常,則在牙尖交錯時,止頜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頰尖正對著下頜第一恒磨牙的頰溝,上頜第一恒磨牙的近中舌尖則接觸在下頜第一恒磨牙的中央窩內,通常稱為中性。如上頜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頰尖咬胎在下頜第一恒磨牙的頰溝的近中,則稱為遠中錯,或安氏II類錯。反之,如上頜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頰尖咬驗在下頜第一恒磨牙頰溝的遠中,則稱為近中錯,或安氏III類錯。13.【答案】B【解析】覆蓋、覆牙合的生理意義:①因上牙弓大于下牙弓,便于下頜進行咀嚼運動時,保持接觸關系,從而有利于提高咀嚼效能:②因上牙弓的切緣與頰尖覆蓋著下牙弓的切緣與頰尖,使唇、頰側軟組織得到保護,而不致咬傷。同時在牙弓的舌側,由于下頜牙的舌尖反覆蓋著上頜牙的舌尖,這樣又可保護舌的邊緣不被咬傷。14.【答案】C15.【答案】C【解析】橫胎曲線又稱Wilson曲線。上頜兩側磨牙在牙槽中的位置均略向頰側傾斜,使舌尖的位置低于頰尖。因此連接兩側同名磨牙的頰尖、舌尖形成一條凸向下的曲線,稱橫牙合曲線。同樣,在下頜可以形成凹的向上的橫牙合曲線。16.【答案】D17.【答案】B【解析】下頜姿勢位曾稱為息止牙合位。當口腔在不咀嚼、不吞咽、不說話的時候,下頜處于休息狀態(tài),上下頜牙弓自然分開,從后向前保持著一個楔形間隙,稱之為息止間隙,一般為13mm(下頜姿勢位的垂直距離與垂直距離之差)。此時下頜所處的位置,稱為下頜姿勢位。18. 【答案】A19.【答案】A20.【答案】A21.【答案】D22.【答案】C23.【答案】B第一章口腔解剖生理學第三節(jié)口腔功能1.唾液維持口腔pH值是由于唾液的A.消化作用B.清潔作用C緩沖作用D.保護作用E.稀釋作用2.混合唾液中的固體物質約占A0.2%B.0.4%C.0.6%D.0.8%E.1%3.唾液中主要的免疫球蛋白是A.lgAB. lgGC.lgMD.SlgAE.IgE4.對咀嚼系統(tǒng)最有利的生物杠桿是A.I類B.II類C.III類D.A+BE.都不是5.唾液對食物的分解是通過A.氧化酶B.溶菌酶C.淀粉酶D.硫酸鹽E.唾液腺素6.磨耗的生理意義不包括A.消除早接觸點B.減少牙周組織所受的側向力C.降低臨床牙冠長度D.避免前牙因后牙推動而擁擠E.減小深覆蓋程度7.唾液的功能不包括A.消化作用B.吸收作用C.溶酶作用D.沖洗作用E.排泄作用8.前牙做循環(huán)作用的是A.切割食物B.刺穿食物C.撕裂食物D.壓碎食物E.磨細食物9.下列不是咀嚼效率的影響因素的是A.牙周組織的健康狀況B.顳下頜關節(jié)疾患C.年齡D.全身健康狀況E.性別10.影響咀嚼效率最重要的因素是A.牙的形態(tài)B.牙的數目C.牙的生長部位D.牙的功能接觸面積E.樂的生長發(fā)育情況11.下列論述中錯誤的是A.咀嚼力是咀嚼肌所能發(fā)揮的最大力B.牙力是咀嚼時牙齒實際承受的咀嚼力C.最大牙力為牙周膜的最大耐受力D.第一磨牙牙力最大,中切牙牙力最小E.牙力可因鍛煉而增加12.正常人的一個咀嚼周期中,發(fā)生咬合接觸的平均時間為A.0.2秒B.0.4秒C.0.6秒D.0.8秒E.1.0秒13.下列屬于正常咀嚼周期特征的是A.牙咬胎接觸時,下頜運動無明顯的瞬息停止B.咀嚼周期形態(tài)不穩(wěn)定C.咀嚼周期速度變化大D.運動中沒有節(jié)律E.軌跡面具有似滴淚水的形態(tài) 1.【答案】C【解析】唾液的作用:唾液不僅對消化有很大作用,且與口腔的很多功能均有密切關系。①消化作用:唾液內的淀粉酶,能將食物中的淀粉分解成麥芽糖。這并不僅在口腔內進行,當由唾液混合的食團進入胃后,在未接觸胃酸前,唾液淀粉酶似可繼續(xù)作用約30分鐘,直至胃內物變?yōu)閜H約為4.5的酸性反應為止。pH為6時,唾液淀粉酶最宜發(fā)揮作用。②稀釋和緩沖作用:若刺激性很強的物質進入口內,唾液分泌立即增多,以稀釋其濃度。過冷過熱等刺激也可借以緩沖,以保護口腔組織。唾液維持口腔pH值是由于唾液的緩沖作用。2.【答案】C【解析】唾液中水分約占99.4%,固體物質約占0.6%(其中有機物約占0.4%,無機物約占0.2%)。唾液中的有機物主要為黏蛋白,還有球蛋白、氨基酸、尿酸和唾液淀粉酶、麥芽糖酶、溶菌酶等,唾液中的無機物主要有鈉、鉀、鈣、氯化物、碳酸氫鹽和無機磷酸鹽等,其次為鎂、硫酸鹽、氰酸鹽、碘化物和氟化物等。唾液中的黏液生要是黏蛋白,因而具有黏稠性質。唾液中還可混有脫落的上皮細胞、細菌、白細胞和齦溝液。3.【答案】D【解析】SlgA指的是分泌型lgA,是黏膜免疫系統(tǒng)的主要效應分子。4.【答案】C【解析】題于中是對咀嚼系統(tǒng)最有利的生物杠桿,II類機械效能大,咀嚼系統(tǒng)的受力大。III類有利于維護狹小的單根前牙和其牙周組織的健康,所以此題選C。5.【答案】C【解析】唾液淀粉酶能將食物中的淀粉分解成糊精,進而水解成。型麥芽糖。6.【答案】E【解析】磨耗的生理意義:有利于平衡的建立。①上、下頜牙在建立初期,往往沒有正常面平衡的關系,可能出現少數早接觸點,通過牙的磨耗,消除早接觸點,使給面廣泛接觸。②降低牙尖高度,減少側向力:隨著年齡增長,牙周組織對外力的抵抗力逐漸減弱。磨耗使牙尖高度降低,可減少咀嚼時牙周組織所受的側向壓力,使牙尖形態(tài)與牙周組織功能相適應。③協(xié)調臨床冠根比例,高齡者,牙周組織發(fā)生老年性退縮,臨床牙冠增長,甚至牙根部分暴露。牙冠磨耗可減少臨床牙冠的長度,保持冠根比例協(xié)調,從而不致由于杠桿作用而使牙周組織負擔過重。那管業(yè)您在水7.【答案】B【解析】唾液具有潤滑、緩沖、清潔、抗微生物(包括溶菌酶》、凝集、膜的形成、清化、保護等作用,吸收不是唾液的功能,故選B。8.【答案】A【解析】切割運動:主要通過下頜的前伸運動,經前伸咬給而實現。下頜自牙尖交錯位或下頜姿勢位向下、向前伸,繼而上升至上、下頜切牙相對切咬食物。在穿透食物后,上下頜切牙對刃,然后下頜切牙的切峰沿上頜切牙的舌面向后上方向回歸至牙尖交錯位。下頜自前仲,經切牙對初,滑回至牙尖交錯位,為前牙的一次切割運動。下頜前伸過程是準備運動,由對刃滑行回歸至牙尖交錯位,才是發(fā)揮功能的階段。當食物被切割至大小合適后,由唇、頰、舌的協(xié)同作用,將食物送往后牙給面經后牙嚼細、吞咽,然后才進行第二次切割運動。9.【答案】E【解析】影響咀嚼效率的因素有以下幾點:①牙齒的功能性接觸面積:上、不頜牙齒的功能性接觸面積大小與咀嚼效率高低有密切關系,接觸面積越大,咀嚼效率越高。牙齒的形狀、大小、數目、排列等不正常,牙體,牙列的缺提均可導致咀嚼效率的降低,②牙齒支持組織:由于局部或全身的疾患,使牙齒支持組織受到損害,牙周組織的耐受力降低而影響咀嚼效率。③鞭下頜關節(jié)疾患:影響下頜運動及咀嚼肌的作用,導致不能充分發(fā)揮咀嚼功能。④口腔內軟硬組織的缺損,手術或外傷等后遺癥,均可影響咀嚼功能。⑤其他:年老體弱、過度疲勞、精神緊張和不良咀嚼習慣等,均可影響咀嚼功能。10.【答案】D【解析】機體在一定時間內,對定量食物咀細的程度,稱為咀嚼效率。其影響因素有牙齒功能性接觸面積、牙周組織、顳下頜關節(jié)疾病、全身性疾患或口腔內軟組織炎癥、外傷、疲勞、不良咀嚼習慣等,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牙齒功能面積的大小。【考點拓展】第9、10題都是考察嚼效率影響因素”考點,注意考點運用的靈活性。11.【答案】D【解析】咀嚼肌力實際為升頜肌收縮所能發(fā)揮的最大力,也稱為咀嚼力。最大力為牙周組織的所能耐受的最大力,最大力大小的順序: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前磨牙尖牙>中切牙>側切牙。12.【答案】A【解析】咀嚼食物時,下頜運動有其一定的程序和重復性,此種程序和重復性稱為咀嚼周期。根據咀嚼時下頜運動的軌跡圖形,咀嚼周期具有形態(tài)和時間的變化。①軌跡圖形似水滴形。②時間變化快(開口)籌慢(最大開口)一快(閉口)→慢(咬合接觸)。一個咀嚼周期所需時間平均為0.875秒,其中,咬胎接觸時間平均為0.2秒,兩者間之比約為4:1。咀嚼周期中,每一程序所持續(xù)的時間和咀嚼運動的特性,可隨食塊的大小、硬度、滋味、特點及某些疾病的性質而異。13.【答案】E【解析】同第12題,注意考點每年的變化性,考題每年在變化,考點是不變的。第一章口腔解剖生理學第四節(jié)口腔頜面頸部解剖1.以下屬于上頜骨的解剖結構是A.腭突B.顳突C.翼突D.錐突E.喙突2.下頜骨的薄弱部位不包括A.正中聯(lián)合B.額孔區(qū)C.下頜角D.乙狀切連E.髁突頸部3.下列關于下頜孔周圍結構的敘述,正確的是A.下頜孔的前方有下頜小舌B.下頜孔的后上方有下頜小舌C.下頜孔的前上方有翼肌粗隆D.下頜孔的下方有下頜神經溝E.下頜孔的后下方有喙突4.不屬于下頜骨內側面的解剖結構是A.頻棘B.顛孔C.下頜小舌D.下頜下腺窩E.舌下腺窩5.成人頦孔多朝向A.后、上、外方B.后、上、內方C.后、下、內方D.前、下、內方E.后、下、外方6.下列關于上頜骨支柱及支架結構的敘述,錯誤的是A.均下起上頜骨的牙槽突,上達顱底B.在承受咀嚼壓力顯著的部位,骨質較厚,利于將咀嚼壓力傳導至顱底C.尖牙支柱主要傳導尖牙區(qū)的咀嚼壓力D.顴突支柱主要傳導前磨牙區(qū)的咀嚼壓力E.翼突支柱主要傳導磨牙區(qū)的咀嚼壓力7.以下關于上頜骨后面的解剖結構的敘述,正確的是A.上頜骨后面不參與顳下窩的構成B.題牙槽嵴位于上頜體后面與前面在外側的移行處C.后面下部有較粗糙的結構稱為關節(jié)結節(jié)D.后面的中部有數個小骨孔,稱為牙槽孔E.上頜骨的后面有翼外肌的附著8.下列翼內肌的起止點,不包括A.腭骨錐突B.上頜結節(jié)C.翼外板外面D.翼外板內面E.翼肌粗隆9.下頜開頜運動不參與收縮的肌肉是A.二腹肌B.下頜舌骨肌C.頦舌骨肌D.翼內肌E.翼外肌10.附著于下頜骨內斜線的肌肉是A.二腹肌B.下頜舌骨肌C.頻舌骨肌D.頦舌肌E.莖突舌骨肌11.下列關于翼外肌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翼外肌位于顳下窩B.翼外肌分為上下兩頭,下頭起自翼外板的外面C.翼外肌的肌纖維斜向后下止于翼肌粗隆D.當左側翼外肌出現病變,則向右偏頜時患者自覺疼痛劇烈E.由于翼外肌肌纖維的方向,當髁狀突頸部骨折時,常牽拉髁狀突向前內方移位12.不屬于咀嚼肌范疇的肌肉是A.咬肌B.顳肌C.翼內肌D.翼外肌E.莖突舌肌13.下列翼內肌起始或附著的骨,不包括A.上頜骨B.下頜骨C.腭骨D.蝶骨E.顳骨14.翼外肌在髁突上的附著處為A.前斜面B.后斜面C.關節(jié)翼肌窩D.髁突內側E.髁突外側的粗糙面15.舌骨上肌群不包括A.頦舌肌B.頦舌骨肌C.莖突舌骨肌D.下頜舌骨肌E.二腹肌16.咬肌的起始部位為A.顳窩B.冀外板內側C.腭骨錐突D.蝶骨大翼E.上頜骨額突及額弓下緣和顴弓深面17.不參與下頜側方運動的肌肉是A.咬肌B.顳肌C.翼內肌D.翼外肌E.舌骨上肌群18.以下哪個肌肉參與題下頜關節(jié)盤前伸部的組成A.咬肌B.顳肌C.翼內肌D.翼外肌E.二腹肌19.下列關于顳下頜關節(jié)解剖生理特點描述,錯誤的是A.顳下頜關節(jié)為人體唯一與牙齒有關的關節(jié)B.顳下頜關節(jié)為左右聯(lián)動關節(jié)C.顳下頜關節(jié)在功能上既具有轉動又具有滑動的關節(jié)D.顳下頜關節(jié)是一個單運動軸心的關節(jié)E.顳下頜關節(jié)的運動與翼外肌關系密切20.下列關于顳下頜關節(jié)盤結構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A.關節(jié)盤為厚薄均勻的富有彈性的結構B.關節(jié)盤后帶最薄,是關節(jié)盤穿孔的好發(fā)部位C.關節(jié)盤中間帶最薄,是關節(jié)盤穿孔的好發(fā)部位D.關節(jié)盤內不含神經、血管E.關節(jié)盤的位置固定,不隨下頜運動發(fā)生改變21.顳下頜關節(jié)的功能區(qū)是A.髁突的前斜面和關節(jié)結節(jié)的前斜面B.髁突的前斜面和關節(jié)結節(jié)的后斜面C.髁突的后斜面和關節(jié)結節(jié)的前斜面D.髁突的后斜面和關節(jié)結節(jié)的后斜面E.髁突頂部和關節(jié)結節(jié)的頂部22.顳下頜關節(jié)的組成不包括A.髁突B.喙突C.關節(jié)盤D.關節(jié)囊E.關節(jié)韌帶23.上頜竇下壁距上頜根尖最近的牙是A.上頜第一前磨牙B.上頜第二前磨牙C.上頜第二磨牙D.上頜第一磨牙E.上頜第三磨牙24.以下關于 眶下孔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眶下孔位于眶下緣中點下方約0.5cm處8B.行題下神經阻滯麻醉時進針方向應為前內下C.眶下孔向后外上方通入眶下管D.眶下孔的下方骨面上有尖牙窩E.眶下孔內有眶下神經、血管通過25.下列關于腭大孔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距硬腭后緣約0.5cm處B.有腭前神經和血管通過C.位于腭側牙槽嵴頂至腭正中縫弓形連線的中點D.由上頜骨牙槽突與腭骨水平部共同構成E.是翼管的下口26.上頜骨的四突不包括A.額突B.額突C.蝶突D.腭突E.牙槽突27.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上頦棘為頦舌骨肌的附著處B.翼肌粗隆為翼內肌附著處C.下頜小舌為翼下頜韌帶附著處D.莖突下頜韌帶附著于髁突處E.關節(jié)翼肌窩為翼內肌附著處28.以下解剖結構位于下頜骨體部外側面的是A.下頜舌骨線B.頦棘C.下頜孔D.頦孔E.下頜小舌29.上頜骨不參與下列哪個解剖結構的構成A.眶下裂B.口腔頂和鼻腔底C.鼻腔側壁D.顳下窩E.顳窩30.頰脂墊尖是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的重要標志。在大張口時,此尖相當于A.乙狀切跡平面B.下頜孔平面C.喙突平面D.髁突頸部平面E.下頜神經分出頰神經的平面31.拔除上頜第一磨牙時需麻醉A.上牙槽中神經、腭前神經B.上牙槽后神經、腭前神經C.上牙槽中神經、上牙槽后神經D.上牙槽后神經、上牙槽中神經、鼻腭神經E.上牙槽后神經、上牙槽中神經、腭前神經32.下頜神經前干中的感覺神經是A.咬肌神經B.翼外肌神經C.顳深神經D.翼外肌神經E.頰神經33.不屬于下頜神經分支的是A.頰神經B.舌神經C.蝶腭神經D.耳頤神經E.棘孔神經34.下列不是上頜神經分支的是A.腦膜中神經B.上牙槽后神經C.蝶腭神經D.顴神經E.頹深神經35.分布于下頜牙齒、牙齦的神經不包括A.下牙槽神經突彩干他歌國除不奧是B.頻神經尊候把的裹病跟靈黨沃3C.舌神經建8D.顳深神經E.頰神經36.上頜神經依其行程可分為4段,其中不包括A.顱中窩段B.翼罰窩段C.眠下管段D.面段E.翼肌段都有數個小海望希胡那到し837.面神經屬于輕固有其外機的習表援望長二A.運動神經止點不積括實不%:.0B.感覺神經實用3C.混合性神經用制影卡T及尖登留除00D.交感神經干作得失業(yè),卻樣語大卦E.副交感神經面平蛋回SA38.面部的主要運動神經是倒平開滑不月A.面神經不參與收略的鼠內平突驗B.三叉神經面平被照實粉.0C.耳顆神經平的登將硬出長強制除不3D.舌神經精糧請1卡有一屋殿生扁熟E.舌下神經至刺助:料中長土39.面部的主要感覺神經是料然卡土A.面神經B.三叉神經C耳顳神經D.舌神經E.舌下神經40.含有三種纖維成分的混合性神經是A.三叉神經B.面神經C.副神經D.舌下神經E.下牙槽神經41.以下屬于純感覺神經的是A.眼神經、頰神經、下牙槽神經兩制B.耳順神經、舌神經、鼓索C.上頜神經、迷走神經、舌咽神經D.上牙槽后神經、頰神經、舌神經E.鼻膊神經、面神經、腭前神經42,若上頜神經在圓孔處折斷,可能出現的癥狀是A.咀嚼肌麻痹B.下唇麻木C.額部感覺喪失D.口角歪斜E、上唇麻木43.最大的一對腦神經是A.面神經B.三叉神經C迷走神經D.舌下神經E.舌咽神經(44~46題共用備選答案)A.顳下頜韌帶B.蝶下頜韌帶C.關節(jié)囊D.莖突下頜韌帶E.盤錘韌帶44.限制下頜過度向前運動的是45.懸吊下頜并保護進入下頜孔的血管、神經的是46.防止下頜側方脫位的是47.髁突頸部骨折時,最可能傷及A.翼叢B.上頜動脈C.面動脈D.頸內動脈E.頸外動脈48.面總靜脈由A面靜脈和下頜后靜脈前支匯合而成B.面靜脈和下頜后靜脈后支匯合面成C.上頜靜脈和頤淺靜脈匯合而成D.下頜后靜脈后支和耳后靜脈匯合而成E.上頜靜脈和耳后靜脈匯合而成49.翼叢位于A.尖牙窩B.顳下窩C.翼腭窩D.冀肌窩E.顳窩50.下列關于口腔頜面頸部靜脈的描述,有誤的是A.分為淺靜脈和深靜脈兩類B.淺靜脈接受淺層組織的血液,匯入深靜脈C.靜脈血主要通過頸內靜脈和頸外靜脈向心臟回流D.靜脈的行徑、分布大多與動脈完致E.面部靜脈較少,變異相對較少51.上牙槽后動脈分布于A.上頜磨牙、前磨牙B.上頜前牙C.上頜前牙、前磨牙D.下頜前磨牙、磨牙E.下頜前牙52.下列上頜動脈翼腭段的分支,不包括A.上牙槽后動脈B.眶下動脈C.腭降動脈D.蝶腭動脈E.下牙槽動脈53.上頜牙齒的血供來自A.舌動脈B.下唇動脈C.面動脈D.顳淺動脈E.上頜動脈54.下頜牙齒的血供來自A.舌動脈B.下唇動脈C.面動脈D.顳淺動脈E.上頜動脈55.面動脈的主要分支不包括A.上唇動脈B.下唇動脈C.內眥動脈D.額下動脈E.咽升動脈56.下列頸外動脈和頸內動脈鑒別要點中,不包括A.頸內動脈初在頸外動脈的后外側,繼而轉至其后內側B.頸內動脈在頸部無分支C.頸外動脈在頸部發(fā)出一系列分支D.暫時阻斷頸外動脈同時觸摸灝淺動脈暫時無搏動E.頸內動脈比頸外動脈粗57.關于舌動脈,錯誤的敘述是A.平舌骨大角尖處,自頸外動脈前壁發(fā)出B.舌骨大角尖可作為尋找舌動脈起始位置的標志C.舌動脈在舌骨舌肌前緣處分為舌下動脈、舌深動脈兩終支D.舌動脈在行程中以下領舌骨肌為界分為三段E.臨床上可做舌動脈插管,灌注化學藥物以治療舌部的惡性腫瘤58.上頜動脈又稱為A.顳淺動脈B.面動脈C.頜外動脈D.頜內動脈E.眼動脈59.面動脈又稱為A.眶下動脈B.上頜動脈C.頜外動脈D.頜內動脈E.眼動脈60.以下動脈不是頸外動脈分支的是A.甲狀腺上動脈B.舌動脈C.面動脈D.上頜動脈E.眼動脈61.眶下孔的體表投影為A.鼻尖至眼內角連線的中點B.鼻尖至眼外角連線的中點不可C.鼻翼至耳屏連線的中點D.鼻尖至耳屏連線的中點E.以上敘述均不正確62.構成硬腭骨性支架的是A.上頜骨腭突B.上頜骨牙槽突C.腭骨水平板D.B+CE.A+C63.下唇的主要感覺神經來自A.舌下神經B.面神經C.上頜神經D.下頜神經E.舌神經64.腭前神經出自A.牙槽孔B.腭大孔C.腭小孔D.蝶腭孔E.切牙孔65,鼻腭神經出自標游武因基地巨夫系處細?A.牙槽孔B.腭大孔C.腭小孔D.蝶腭孔E.切牙孔66.切斷一側舌下神經的結果是A.舌在口中下垂B.舌縮回C.伸舌時偏向同側D.舌前2/3的味覺消失E.舌的對側伴發(fā)萎縮67,舌下神經穿過以下哪個結構出顱A.圓孔B.卵圓孔C.舌下神經管D.頸靜脈孔E.眶下管68.舌的運動神經是A.舌下神經B.舌神經C.舌咽神經D.面神經分支E.三叉神經分支熟的69,臨床上下頜下區(qū)切口多選擇平行于下頜下緣以下15mm,其原因是A.為了保護面動脈B.為了保護面神經下頜緣支C.為了保護舌下神經D.為了保護面神經頸支E.為了手術進路方便70.面神經出莖乳孔后分成5支,分別是A.眼神經、上頜神經、下頜神經、頰神經、頸神經B.眼神經、耳順神經、下頜神經、頰神經、頸神經C.眼神經、上頜支、下頜支、下頜緣支、頸支D.顳支、薇支、頰支、下頜緣支、頸支E.順支、顴支、下頜緣支、頰支、舌下支71,一側鼻唇溝變淺或消失可能是因為損傷了同側面神經的A.順支B.顆支C.頰支D.下頜緣支E.頸支72.一側額紋消失可能是因為損傷了同側面神經的A.順支B.額支C.頰支D.下頜緣支E.頸支73.支配面部表情肌的神經是A.面神經B.三叉神經C.舌下神經D.三叉神經和面神經E.面神經和舌下神經74.面神經主干與乳突前緣的關系較恒定,一般在A.距乳突前緣中點深側約1cmB.距乳突前緣中點深側約1.5cmC.距乳突前緣中點深側約2cmD.距乳突前緣中點深側約2.5cmE.以上都不對75.面神經主干是指面神經出莖乳孔至面神經分叉處的一段,長度約為A.1cmB.1.5cmC.2cmD.2.5cmE.3cm(76~77題共用備選答案)A.舌神經B.舌咽神經C.舌下神經D.鼓索神經E.下頜神經76.支配舌體運動的是77.支配舌后1/3感覺的是(78—81題共用備選答案)A.翼下頜間隙B.下頜下間隙C.咬肌間隙D.額下間隙E.顳下間隙78.位于下頜支內側骨壁與翼內肌外側面之間的是79.有面動脈、面靜脈通過的是80.位于咀嚼肌與下頜支外側骨壁之間的是81.位于顱中窩底,借翼靜脈叢與海綿竇相通的是1.【答案】A【解析】喙突是下頜骨的解剖結構;翼突為一對從蝶骨體與大翼連接處伸向下方的突起,屬于蝶骨的解剖結構;錐突為腭骨的解剖結構;顳突為顴骨的解剖結構。2.【答案】D3.【答案】A【解析】孔的前方有下頜小舌;孔的后上方有下頜神經溝;下頜孔向前下方通入下頜管。4.【答案】B5.【答案】A6.【答案】D【解析】上頜骨的支柱結構。上頜骨與咀嚼功能關系密切,在承受咀嚼壓力明顯的部位,骨質比較厚,形成三對支柱,均下起上頜骨牙槽突,上達顱底。①尖牙支柱(鼻額支柱):主要承受尖牙區(qū)的咀嚼壓力,起于上頜尖牙區(qū)的牙槽突,上行經眶內緣至額骨。②顴突支柱:主要承受第一磨牙區(qū)的咀嚼壓力,起于上頜第一磨牙區(qū)的牙槽突,沿顴牙槽嵴上行達顴骨后分為二支。一支經眶外緣至額骨,另一支經顴弓至顱底。③翼突支柱:主要承受磨牙區(qū)的咀嚼壓力,由蝶骨翼突構成,翼突與上頜骨牙槽突的后端(第二、三磨牙區(qū))連接,將咀嚼壓力傳導至顱底。7.【答案】D8.【答案】C【解析】翼內肌有深、淺兩頭,深頭起于翼外板的內側面和腭骨錐突,淺頭起于腭骨錐突和上頜結節(jié),與咬肌纖維方向相似,止于下頜角內側面及翼肌粗隆。功能:上提下頜骨,亦參與下頜前伸和側方運動。9.【答案】D10.【答案】B11.【答案】C【解析】翼外肌有上、下兩頭。上頭起于蝶骨大翼的顳下面和顳下嵴,下頭起于翼外板的外側面,向后外方走行,止于髁狀突頸部的關節(jié)翼肌窩、關節(jié)囊和關節(jié)盤。功能:使下頜骨向前并降下頜骨。12.【答案】E13.【答案】E14.【答案】15.【答案】A【解析】舌骨上肌群:①二腹肌:位于舌骨下方,有前后兩腹和中間腱。后腹起自顳骨乳突切跡,向前下外止于中間腱。前腹起自下頜骨二腹肌窩向后下止于中間腱。②下頜舌骨?。浩鹱韵骂M舌骨線,向后內,在中線處與對側同名肌相互吻合,構成肌性口底,其最后部纖維止于舌骨體的前面。③頦舌骨?。何挥谏嗟南路胶拖骂M舌骨肌上方,中線兩側,起自頦棘,向后止于舌骨體上部。④莖突舌骨肌:位于二腹肌后腹的上方,起自莖突,正于舌骨體和舌骨大角連接處。16.【答案】E17.【答案】E18.【答案】D19.【答案】D20.【答案】C【解析】關節(jié)盤位于關節(jié)窩和髁狀突之間,呈卵圓形,內外徑大于前后徑。關節(jié)盤從前到后有四個分區(qū)。①前帶:較厚,表面有滑膜覆蓋。其前方有兩個附著,即顳前附著和下頜前附著。兩個附著之間有翼外肌上頭的肌腱。②中間帶:最薄,位置介于關節(jié)結節(jié)后斜面和髁狀突前斜面之間,有滑膜覆蓋。③后帶:最厚,位置介于髁狀突橫嵴和關節(jié)窩頂之間,有滑膜覆蓋。后帶的后緣位于髁狀突橫嵴的上方。④雙板區(qū):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止于鼓鱗裂,即顳后附著;下層止于髁狀突后斜面的后端,即下頜后附著。兩層之間為疏松結締組織。21.【答案】B22.【答案】B23.【答案】D24.【答案】B25.【答案】C【解析】腭大孔位于硬腭后緣前方約0.5cm處,約相當于腭中縫至齦緣的外中1/3交界處。26.【答案】C27.【答案】B28.【答案】D29.【答案】E30.【答案】B【解析】頰脂墊尖在大張口時約相當于下頜孔平面。下頜孔是下牙槽神經進入下頜骨的進口,是阻滯麻醉下牙槽神經的重要標志。31.【答案】E32.【答案】E33.【答案】C【解析】下頜神經,是三叉神經中最大的分支。經卵圓孔出顱,發(fā)出如下分支:①棘孔神經,分布于硬腦膜。②翼內肌神經,分布于翼內肌。③顳深神經,分布于顳肌。④咬肌神經,分布于咬肌。⑤翼外肌神經,分布于翼外肌上下頭。⑥頰神經(頰長神經),分布于下頜后牙頰側牙齦及頰部黏膜皮膚。⑦耳顳神經,主要分布于顳下頜關節(jié)、外耳道、腮腺、顳區(qū)皮膚等。⑧舌神經,主要分布于下頜舌側牙齦、舌前2/3及口底黏膜、舌下腺等。⑨下牙槽神經,主要分布于下頜牙及牙齦、下頜舌骨肌、二腹肌前腹等。34.【答案】E響即身【解析】上頜神經為感覺神經,經圓孔出顱,根據其行程可分為四段。①顱中窩段:發(fā)出腦膜中神經,分布于硬腦膜。②翼腭窩段:發(fā)出顴神經、蝶腭神經(包括鼻腭神經和腭前、腭中、腭后神經)和上牙槽后神經。③眶內段:上頜神經進入眶下裂后改稱眶下神經,發(fā)出上牙槽中神經和上牙槽前神經。④面段:于眶下孔處發(fā)出瞼下支、鼻內側支、鼻外側支和上唇支。35.【答案】D36.【答案】E37.【答案】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