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課件-高三歷史一輪復習_第1頁
辛亥革命課件-高三歷史一輪復習_第2頁
辛亥革命課件-高三歷史一輪復習_第3頁
辛亥革命課件-高三歷史一輪復習_第4頁
辛亥革命課件-高三歷史一輪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單元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

(1912—1928年)

目錄第18課辛亥革命

第19課

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

19011905191719191916191519141912191119061928清末新政同盟會建立預備立憲武昌起義中華民國建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一戰(zhàn)”爆發(fā)袁世凱復辟帝制府院之爭、護法運動、中國參加“一戰(zhàn)”五四運動晚清時期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清末新政倡導:創(chuàng)辦工商業(yè);獎勵實業(yè)孫中山首次提出

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主義南京臨時政府:鼓勵興辦實業(yè)民族工業(yè)“短暫春天”(1912-1912;“一戰(zhàn)”期間)經濟、社會生活出現(xiàn)新現(xiàn)象新文化運動清帝退位民族經濟初步發(fā)展反袁斗爭軍閥割據(jù)時空定位政治清政府實行新政和預備立憲;資產階級革命派發(fā)起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中華民國。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勝利果實,為維護民主共和制,孫中山相繼領導二次革命、護國運動等。北洋政府時期政壇更迭頻繁,各派系爭奪政權,中央政府成了地方軍閥角逐的舞臺,民主政體艱難確立,在政府主導之下,選官制度等制度出現(xiàn)新的變化;積極參與國際政治,改訂廢除舊條約;中國共產黨誕生,新民主主義革命崛起。經濟北洋政府時期是中國近代社會的轉型關鍵時期,資產階級掀起了“實業(yè)救國”的思潮、政府鼓勵發(fā)展實業(yè)、歐洲列強忙于一戰(zhàn),這一時期民族資本主義迎來短暫春天,國內工業(yè)增長迅速,出現(xiàn)短暫繁榮局面,戰(zhàn)后很快蕭條下去。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在曲折中發(fā)展。思想文化北洋政府時期各類思潮和主義在中國大地風行,文化理念呈現(xiàn)多元化,極大地促進了中國人的個性解放和科學文化事業(yè)的進步。三民主義、新文化運動開展,民主和科學、馬克思主義傳播并逐步中國化,思想空前解放,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社會生活隨著中西交往的增多以及辛亥革命的推動,西方的生活方式傳入中國,中國的物質生活和禮儀風俗受到沖擊,中西方文化在碰撞、融合中逐漸近代化;新舊生活方式并存。【階段特征】民國前期(1912-1928)第六單元

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

第18課辛亥革命課程標準:

了解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理解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建立對中國結束帝制、建立民國的意義及局限性。時空定位

·歷史解釋

廣義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全過程(1894-1912)。包括民主思想的傳播,革命團體和政黨的建立,政治綱領的制定,歷次武裝起義武昌起義和中華民國的建立等。開始于興中會的建立,結束于袁世凱取得革命果實。

狹義的辛亥革命指1911年武昌起義。因武昌起義發(fā)生于舊歷辛亥年。時間全國卷地方卷2023【甲】28.辛亥革命的背景【新課標】29.辛亥革命的背景(清末新政)北京.19.孫中山早期革命活動;浙江(1)·7·中華民國建立與《中華民國臨時約法》2022江蘇·7·辛亥革命剪辮子山東·6·洋務運動和清未新政相同目的湖北·7·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從帝制到共和的時代變化廣東·7·清未新政改革加快了社會結構變動2021【Ⅲ】29·辛亥革命;南北議和與清帝遜位;湖南·8·辛亥革命的背景廣東·7·民生主義誕生的思想來源河北·7·清未新政,西醫(yī)在中國的傳播湖北·7·近代中國物質文化生活變遷北京·7·辛亥革命沖擊了殖民主義在亞洲的統(tǒng)治命題分析從甲午中日戰(zhàn)爭到辛亥革命是中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時期,在高考中仍是重點考查內容,側重考查辛亥革命爆發(fā)的時代背景、意義。重點關注辛亥革命背景、意義;三民主義;《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民主共和;保路運動。高考考情分析Contents目錄一、清朝自救,革命興起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興起二、揖美追歐,舊邦新造

——武昌起義與中華民國建立三、世界潮流,浩浩蕩蕩

——辛亥革命的影響一、清朝自救與革命興起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興起(一)清朝自救—清末新政(1901——1905)背景內容政治改革官制,改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為外務部,新設商部、學部等中央機構。軍事編練新軍經濟倡導創(chuàng)辦工商企業(yè),頒布了一系列工商業(yè)規(guī)章和獎勵實業(yè)辦法;教育推行教育改革,廢除科舉,興辦學堂,建立起一套較為完整的學校制度。1904年頒布《奏定學堂章程》(癸卯學制);派遣留學生引進先進觀念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資產階級壯大培養(yǎng)革命力量,成為掘墓人宣傳民主共和思想,培養(yǎng)新式知識分子,推動了西方思想的傳播《辛丑條約》簽訂后,中國徹底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社會矛盾尖銳,清政府統(tǒng)治危機日益嚴重。帝國主義列強加緊對中國的控制和掠奪,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

清末新政是一場改革運動。它和歷史上所有傳統(tǒng)君主制下的改革一樣,以傳統(tǒng)政治權威合法性為基礎,運用傳統(tǒng)的官僚行政組織手段,自上而下地進行政策創(chuàng)新,在保持既存秩序的歷史連續(xù)性的基礎上,漸進地推進社會變遷和政治結構的自我更新,并實現(xiàn)從傳統(tǒng)社會向現(xiàn)代社會的過渡……——摘編自蕭功秦《危機中的變革》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分析清末新政的特點特點:由最高統(tǒng)治者自上而下推行;漸進地推進;內容廣泛深入;涉及以預備立憲為中心的政治變革;對中國社會產生了巨大影響官制改革意義:選官制度開始向近代轉型;有助于培養(yǎng)近代人才。也影響到20世紀初中國文化的發(fā)展進程改革不徹底,沒有觸及清政府專制本質??偫硌瞄T——外務部:設立新部門:陸續(xù)設農工商部、巡警部、學部等部門,瓦解了傳統(tǒng)的六部建制;內容:學習西方,順應時代潮流;

培養(yǎng)經濟等經世致用人才;

改革艱難曲折;

不徹底,封建殘余;1904年學堂選官制度留學畢業(yè)生選官制度選官制改革《奏定學堂章程》學堂選官與科舉制結合科舉制度的變革1901年設學堂,廢科舉

各省書院一律必為大學堂;府、州、縣學改為中小學堂,并設蒙養(yǎng)學堂

1905年,廢科舉變革選官制(一)清朝自救—清末新政(1901——1905)——選必融合興辦學堂,選派留學生成效

1905-1906年留日達到高潮。保守估計,清末十年中國留日學生總數(shù)不下5萬人。以師范、教育、軍事、法政為最多,理工科較少。涌現(xiàn)具有西方政治觀念的新型知識分子,新型知識分子群體崛起是社會轉型的重要力量(一)清朝自救—清末新政(1901——1905)——選必融合

清末新政的失敗,實際上向世人說明了清政府統(tǒng)治的窮途末路。清末新政是中國早期現(xiàn)代化的終結點,也是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的分水嶺,它以并非自感的自我毀滅為代價,較為全面地開啟了現(xiàn)代化的閘門,為辛亥后走上正式起跑線奠定了基礎?!幾哉抡骺浦骶帯丁爸袊F(xiàn)代史綱要”專題研究》清廷以“新政”挽救王朝氣數(shù)的動機,卻換來了推翻王朝以實現(xiàn)改革的結果:新式學堂培養(yǎng)了近代學生,因而造就了成批反封建斗士;新政發(fā)展工商,卻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新軍淘汰了舊軍,結果卻鑄成了把槍口指向清王朝的武裝力量……

——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清末新政是以自下而上的推動和自上而下的改革雙向互動的形式出現(xiàn)的。清政府原想借此實現(xiàn)王朝的自我挽救,但新政非但沒有延長它的壽命,從某種意義上說還加速了它的滅亡。

——《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陳旭麓(二)清朝自救—清末新政(1901——1905)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評價清末新政

新政客觀上有利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為資產階級革命準備了條件。推動了教育、軍事體制的變革,民族資產階級的隊伍有所擴大,新的知識分子群體和新式軍人群體開始產生,他們成為推進中國進一步改革的新生社會力量。促進了中國近代化進程,客觀上推動了政治、經濟、思想、教育的近代化,促進了社會的轉型。

但清末新政未能使清政府擺脫內外交困的局面,反而加速了清王朝的覆滅(二)清朝自救—預備立憲(1906——1911)1、背景內因:革命運動高漲之際,清政府試圖用立憲抵制革命。戊戌變法后,資產階級立憲派鼓吹君主立憲外因:日俄戰(zhàn)爭(1904年),俄國敗于日本,使國人相信立憲才能強國,促進改革進一步深化晚清重臣端方上奏朝廷稱:“要消滅革命黨人,唯有于政治上導以新希望

”19011905五大臣出洋考察憲政1906預備立憲1908《欽定憲法大綱》1911廢軍機處,建立責任內閣制預備立憲清末新政開始2、經過皇族內閣1910立憲派三次國會請愿運動一、大清皇帝統(tǒng)治大清帝國,萬世一系,永永尊戴。二、君上神圣尊嚴,不可侵犯。四、召集、開閉、停展及解散議院之權……五、……用人之權,操之君上——清政府:《欽定憲法大綱》(1908)1911年清政府第一屆內閣(共13人)內閣總理大臣:慶親王奕劻(皇族)內閣協(xié)理大臣:那桐(滿族)外務大臣:梁敦彥(漢族)度支大臣:載澤(皇族)陸軍大臣:蔭昌(滿族)司法大臣:紹昌(皇族)郵傳大臣:盛宣懷(漢族)徐世昌(漢族)民政大臣:善耆(皇族)學務大臣:唐景崇(漢族)海軍大臣:載洵(皇族)農工商大臣:溥倫(皇族)理藩大臣:壽耆(皇族)滿族9人,其中皇族7人漢族官僚僅4人結合材料及所學內容談一談對預備立憲的認識(二)清朝自救—預備立憲(1906——1911)

”預備立憲“是中國封建專制向“憲制”的和平過渡嘗試,有利于政治的近代化?!鳖A備立憲“是一場騙局,“皇族內閣”使清政府的反動本質、虛偽性徹底暴露,促使立憲派轉向支持革命,壯大了革命力量。漢族官僚與清政府離心,激化了各種矛盾,推動了反滿運動,使清政府陷入了空前孤立的局面,加速清朝滅亡,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準備了條件“預備立憲”的失敗使得清朝統(tǒng)治危機加深。證明改良的道路在中國是走不通的。只有推翻這個政府,中國才有希望。皇室仍舊享有尊榮掌握國家大權(三)革命興起—組織基礎:資產階級革命團體和資產階級革命政黨的建立組織時間地點創(chuàng)始人綱領性質興中會1894.11美國檀香山孫中山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建立合眾政府?!蹦繕耍和品宄y(tǒng)治,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中國第一個民主革命團體中國同盟會1905.8日本東京孫中山黃興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第一個全國性的統(tǒng)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影響推動了民主革命運動的發(fā)展,使中國的民主革命運動進入一個新階段。時間名稱領導人1894年興中會孫中山1904年華興會黃興、宋教仁1904年光復會蔡元培1905年同盟會孫中山、黃興1906年日知會劉靜庵(三)革命興起—思想基礎:西方民主共和思想的傳播材料:

新式學堂勃興和留學教育發(fā)展,革命知識分子隊伍壯大發(fā)展,宣揚西方資產階級的天賦人權、自由平等學說,成為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20世紀初,許多愛國知識分子不再追求日本“明治維新”和俄國“彼得變政”等模式,走上了“美國獨立”、“法國革命”等民主革命的道路。宣傳方式翻譯出版西方政治、經濟、歷史等方面書籍;創(chuàng)辦革命報刊和印書館?;顒踊貒?-日本、美洲、南洋;國內--上海、廣東及香港等地。代表人物孫中山、陳天華、章太炎、鄒容章炳麟(章太炎):《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鄒容:《革命軍》陳天華:《猛回頭》《警示鐘》革命派與保皇派的論戰(zhàn)論戰(zhàn)雙方?;逝桑嚎涤袨楦锩桑簩O中山論戰(zhàn)內容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實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變封建土地制度。實質資產階級不同政治派別就中國實行何種政體的論戰(zhàn)。作用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得到進一步傳播;有力地推動了民主革命高潮到來。(三)革命興起—思想基礎:革命派與?;逝傻恼搼?zhàn)

庚子之變后的中國,風云際會,出現(xiàn)了革命、改良、朝廷三方格斗角逐的社會政治格局。

——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三)革命興起—思想綱領:三民主義成為革命的指導綱領1905年11月,孫中山在《民報》發(fā)刊詞里,將同盟會革命綱領第一次明確解釋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后簡稱三民主義。其思想淵源為:中國傳統(tǒng)思想(儒家大同思想);達爾文的進化論;法國“自由、平等、博愛”啟蒙思想及美國林肯“民有、民治、民享”;美國亨利·喬治的“單稅社會主義”;馬克思《資本論》三民主義內涵內容同盟會綱領思想內涵地位民族主義(民族革命)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國主義支持的清朝封建統(tǒng)治前提沒有明確反帝民權主義(政治革命)創(chuàng)立民國通過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核心沒有把地主階級作為整個封建統(tǒng)治階級來反對民生主義(社會革命)平均地權(≠平分土地)核定地價,漲價歸國家所有,國民共享補充發(fā)展沒有從根本上觸動封建土地私有制,沒有徹底解決農民問題,缺乏群眾基礎進步性: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它表達了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國人民要求民族獨立和民主權利的共同愿望,推動了革命的發(fā)展。局限性:民族主義沒有明確提出反對帝國主義;民權主義沒有實現(xiàn)徹底的民權;民生主義是不徹底的土地革命綱領,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這就決定了資產階級革命派不可能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材料一我們并不恨滿洲人,是恨害漢人的滿洲人……如果滿人始終執(zhí)迷,仍然要把持政權,制馭漢族,那就漢族一日不死,一日不能坐視的!材料二照現(xiàn)在這樣的政治論起來,就算漢人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所以我們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國民政府。材料三文明之福祉,國民平等以享之。當社會改變經濟組織,核定地價,其現(xiàn)有之地價,仍屬原主。所有革命后社會改良進步之增價,則歸于國家,為國民所共享。

——孫中山:1906年《民報》創(chuàng)刊周年慶祝大會的演說(三)革命興起—思想綱領:三民主義成為革命的指導綱領結合材料評價三民主義1907年,浙江巡撫張曾揚以革命黨罪名捕殺秋瑾,輿論大嘩,認為官府未按“文明國對于國事犯之辦法,而是無供無證,欲殺則殺,不必按律,人權盡為侵削”。張聲名狼藉,后雖調離浙江仍難平民憤。張憂懼成疾,辭官回籍。材料說明(

)A.清末時民權意識漸醒

B.清政府重視民眾輿論C.巡撫張曾揚徇私枉法

D.西方國家同情革命黨解析材料中,張曾揚受到輿論指責不是因為捕殺革命黨人,而是因為他的捕殺無供無證,欲殺則殺,沒有“按律”,侵犯了人權,這體現(xiàn)了清末時民權意識漸醒,A項正確。答案

A【高考研做】(三)革命興起—武裝起義

資產階級革命黨人發(fā)動一系列武裝起義,推動全國革命進入高潮。起義名稱領導人時間結果影響萍瀏醴(lǐ)起義劉道一蔡紹南1906年冬失敗同盟會成立后領導的第一次武裝起義安慶、紹興起義徐錫麟秋瑾1907年夏失敗廣西鎮(zhèn)南關起義黃興孫中山1907年12月失敗廣州黃花崗起義黃興孫中山1911年4月失敗同盟會組織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武裝起義,激起了革命黨人和全國人民的反清革命怒潮1911年5月9日:清政府宣布“鐵路國有”。川漢、粵漢鐵路收歸“國有”,馬上又出賣給英、法、德、美4國銀行團,英法德美享有筑路、投資優(yōu)先權,未退還補償先前投入的民間資本。引發(fā)保路運動。清政府急調湖北新軍入川鎮(zhèn)壓。武漢清軍空虛,武昌起義時機日益成熟。

(三)革命興起—有利時機

“鐵路為全國命脈,從經濟上論,則關于財政;從調運上論,則關于兵政。若鐵路為外人所有,不啻舉財政、兵政之權,全授之外人也,國尚能自立乎?”

——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有利時機:四川保路運動使湖北防務空虛【小結】辛亥革命的背景必然的革命,偶然的辛亥(辛亥革命的原因)必要性時代背景:可能性經濟基礎:階級基礎:思想基礎:組織基礎:軍事基礎:偶然性有利時機:列強侵略中國,民族危機加深;清政府面臨統(tǒng)治危機,自救運動失敗

民族資義經濟的初步發(fā)展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壯大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興中會、同盟會等資產階級革命組織成立資產階級革命黨人發(fā)動一系列武裝起義推動全國革命進入高潮。保路運動為革命提供了時機。偶然與必然促成的辛亥革命的爆發(fā)二、揖美追歐,舊邦新造

——武昌起義與中華民國建立【知識鏈接】保路運動

1910年,英、法、德、美4國銀行團逼迫清政府訂立借款修路合同。1911年5月9日,清政府為了向4國銀行團借款以鎮(zhèn)壓革命,在郵傳大臣盛宣懷的策動下,宣布“鐵路國有”政策,將已歸商辦的川漢、粵漢鐵路收歸國有。清政府頒布“鐵路國有”政策以后,收回了路權,但沒有退還補償先前投入的民間資本,因此招致了四川各階層的廣泛反對,從而引發(fā)了轟轟烈烈的保路運動。清政府則派兵屠殺保路人士,使全國人民更加充分看清了其賣國求榮的本質,從而導致辛亥革命的總爆發(fā)。(一)武昌起義爆發(fā):1911年10月10日,新軍工程第八營打響武昌起義第一槍。結果:起義軍控制武漢三鎮(zhèn),成立湖北軍政府。推舉黎元洪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兩個月內,湖南、廣東等14省和上海紛紛獨立。

漢口漢陽武昌洋務運動中心之一較早辟為通商口岸湖北新軍鎮(zhèn)守黎元洪

滿清的滅亡,不是革命軍以軍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覀冞@個古老的帝國,忽然變?yōu)槊駠??!Y廷黻《中國近代史》8小時——從打響第一槍到占領湖廣總督署只用了8小時;41天——武漢三鎮(zhèn)保衛(wèi)戰(zhàn)堅持41天,迎來全國十余個省區(qū)的獨立;80天——從武昌首義到中華民國建立僅有80天。(一)武昌起義影響:武昌起義后全國先后有14個省和上海響應,脫離清政府,宣布獨立,清政府土崩瓦解(二)民國建立南京臨時政府時間1912年1月1日國號中華民國國都南京國旗五色旗紀元公歷民國紀年臨時大總統(tǒng)孫中山性質以資產階級革命派為主體聯(lián)合政府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就職第一任臨時大總統(tǒng)。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亞東開發(fā)中華早,揖美追歐,舊邦新造。飄揚五色旗,民國榮光,錦繡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中華民國國歌》武昌起義后的中國政局(二)民國建立帝國主義對華態(tài)度準備武裝干涉——在“嚴守中立”的偽裝下,扶植新代理人清政府政局變化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集團取代了滿洲貴族的統(tǒng)治地位南方政局南方不少省份宣布獨立并成立軍政府(北方也有);孫中山回國;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南北議和”開始(1911年12月-1912年2月)鐵血十八星旗中華民國國旗1912中華民國國旗1925

中國國民黨黨徽、黨旗南北議和:1911年武昌起義后,在帝國主義操縱下,南方革命軍代表和北洋軍閥袁世凱代表在上海舉行和談。革命軍提出廢除清政府、確立共和政體等條件;北洋軍閥方面提出停戰(zhàn)、清帝退位、舉袁世凱為大總統(tǒng)三項條件。在袁的政治欺騙和軍事壓力下,南方接受了三項條件。(二)民國建立1912.2.12清政府頒布《清帝遜位詔書》,宣告清王朝結束。1912.2.14孫中山提出有條件辭職。

1912.2.15臨時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tǒng)。1912.3.10袁世凱在北京舉行就職典禮。1912.3.11孫中山與臨時參議院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912.4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遷往北京。《清帝遜位詔書》結局:勝利果實落入袁世凱手中

落入革命果實落入袁之手帝國主義的支持革命派的軟弱、缺乏實力

立憲派、舊官僚的擁護

對清:逼宮退位對革命派:迫孫讓位

依托:在軍隊中的影響客觀原因主觀原因袁世凱實力強大:是清末北洋新軍創(chuàng)始人,北洋軍閥首領,立憲派、舊官僚擁護列強的支持,袁是帝國主義在中國尋找新代理人;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不充分,資產階級革命派在政治上不成熟軟弱妥協(xié),又脫離人民群眾。(二)民國建立(二)《臨時約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912.3目的限制袁世凱權力,維護民主共和內容內容特點中華民國主權屬于全體國民。主權在民中華民國人民一律平等。國民有人身、居住、言論、出版、集會、結社、宗教信仰及請愿、考試、選舉、參政等自由和權利。天賦人權自由平等以參議院(立法權)、臨時大總統(tǒng)、國務院(行政權)、法院(司法權)行使其統(tǒng)治權三權分立國務院需副署臨時大總統(tǒng)公布的法律及命令。責任內閣制評價積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對君主專制制度的進步意義。局限:存在“因人設法”的局限;職權不明,未能真正限制袁世凱權力;導致政爭不斷、政局動蕩?!具x必融合】選官:建立文官制度【鏈接·選擇性必修1·P40-41】內容建立考試院:主管人才的選拔和任用。完善機制建立文官的培養(yǎng)、任用監(jiān)察等方面的運行機制特點以考試制度為主;以孫中山的文官考試思想為依據(jù)。意義奠定了近代中國文官制度的基礎,對日后民國文官制度產生重要影響。史料:《臨時約法》的制定機關參議院代表的廣泛程度頗為不同:參議院到院議員人數(shù)為49人,其中同盟會成員占38人,占比為77.55%;有留學日本和歐美經歷的為40人,占比81.67%;42名已知出生年份的議員中,40歲以下的議員有37人,占比88.10%,35歲以下的有30人,占比71.43%。這些人有革命的熱情,有向西方學習的強烈愿望,在制定約法時,意見往往“高度一致”?!幾躁惤ā?lt;中華民國時的法>比美國1787年憲法更進步嗎》根據(jù)史料概括《臨時約法》制定者的構成特點。特點:同盟會成員占多數(shù);學習西方民主制度;以中青年為主;參與人數(shù)少;缺乏廣泛性。三、世界潮流,浩浩蕩蕩

——辛亥革命的影響

天子已退位,清朝統(tǒng)治不復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國已經正式成為一個共和國?!锩淖詈箅A段是否已經達到目的,這是未來的秘密。

——倫敦《泰晤士報》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的統(tǒng)治,結束了兩千多年君主專制政權,建立了共和政體經濟:為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清帝遜位詔書》共和政體成,專制政體滅;中華民國成,清朝滅;總統(tǒng)成,皇帝滅。

——《時報》(1912年3月5日)(一)積極影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袁世凱稱帝:83天張勛復辟:12天思想:促使社會經濟、思想文化和社會風俗等方面發(fā)生新的變變化

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設的……我們知道了!我們醒覺了!

——毛澤東《民眾的大聯(lián)合》傳播民主共和思想(一)積極影響社會:材料一:民國二年(1913年),戴季陶遇見一個老農,戴君身著外國服裝,老農遂問其國籍。戴君“予中華民國人也”。老農“忽作驚狀,似絕不解中華民國為何物者”。戴君告訴老農“你也是中華民國人”時,老農茫然、惶然,連聲說:“我非革命黨,我非中華民國人。”

——范小芳等《戴季陶傳》影響范圍有限材料二:今者中國以千年專制之毒不解,異種殘之,外邦逼之,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殆不可以須臾緩。而民生主義,歐美所慮積重難返者,中國獨受病未深,而去之易。

——孫中山《民報》發(fā)刊詞國情認知不準確材料三:辛亥革命后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兩座大山仍然沉重地壓在中國人民的頭上?!秴怯裾禄貞涗洝肺赐瓿煞吹鄯捶馊蝿眨ǘ┚窒扌圆牧弦唬褐腥A民國就像我的孩子,他現(xiàn)在有淹死的危險?!蚁蛴兔绹缶?,他們只顧著站在岸上嘲笑我。這時候,漂來了蘇俄這根稻草。因為要淹死了,我決定抓住它。

——1922年孫中山談話錄材料二:這十三年來,政治上、社會上種種黑暗腐敗,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國雖遲我革命,而已成功;我雖早六年革命,而仍失敗?!?/p>

——孫中山《國民黨改組問題》1924年1月從材料看:20世紀20年代前后,孫中山的思想認識有何變化?

以歐美為師以俄為師合作探究:性質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積極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統(tǒng)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三權分立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頒布了資產階級憲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使中國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獲得重大突破,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權利和自由。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推動民族解放)。經濟南京臨時政府頒布一系列保護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法令和措施,為經濟工業(yè)化的發(fā)展掃清了道路;辛亥革命后,“實業(yè)救國”成為主要的社會思潮,促進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經濟工業(yè)化獲得長足發(fā)展思想文化提出三民主義、提倡資產階級公民道德,傳播了民主共和觀念,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思想文化領域的理性化和科學化的發(fā)展社會促進了文化教育、社會生活習俗的近代化改革,是中國社會近代化進程中的里程碑。世界對近代亞洲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局限革命成果為袁世凱所竊??;沒有解決近代中國社會的根本矛盾,沒有實現(xiàn)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即沒有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缺乏一個能夠提出科學的革命綱領、發(fā)動大多數(shù)民眾,以及組織嚴密的革命政黨的領導。小結:辛亥革命的影響【升華拓展】辛亥革命推動近代中國社會轉型從變法圖存到實業(yè)救國:辛亥革命動搖了封建的經濟基礎,在社會上興起了一股興辦實業(yè)的熱,對中國工業(yè)化的發(fā)展起了推動作用從帝國到民國:從政治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埋葬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從臣民到國民:辛亥革命使社會生活發(fā)生巨變自由、平等、博愛的風氣興起,剪辮易服、廢止纏足廢除跪拜和革除“大人”“老爺”等稱號的移風易俗舉措,使得國民的面貌為之一新。從君權神授到民主共和:辛亥革命是一場深刻的思想啟蒙運動,從此,民主共和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開闊了人們的視野,提高了人們的政治熱情。辛亥革命推動近代中國社會轉型外因:中外反動勢力的聯(lián)合破壞。(帝國主義、立憲派、舊官僚)內因: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妥協(xié)性。(民族資本主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