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突發(fā)事件處理預案_第1頁
地鐵突發(fā)事件處理預案_第2頁
地鐵突發(fā)事件處理預案_第3頁
地鐵突發(fā)事件處理預案_第4頁
地鐵突發(fā)事件處理預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地鐵突發(fā)事件處理預案TOC\o"1-2"\h\u25775第1章管理架構與職責劃分 451601.1管理架構 4315421.2職責劃分 4211991.3人員配置與培訓 47723第2章風險評估與預防措施 572522.1風險識別 5156282.1.1自然災害風險 554932.1.2技術故障風險 5307152.1.3運營管理風險 5314512.1.4網絡與信息安全風險 5270952.1.5社會安全風險 544112.2風險評估 5277642.2.1自然災害風險評估 669872.2.2技術故障風險評估 6284712.2.3運營管理風險評估 6113442.2.4網絡與信息安全風險評估 6317072.2.5社會安全風險評估 693182.3預防措施 687572.3.1自然災害預防措施 6193662.3.2技術故障預防措施 628552.3.3運營管理預防措施 6276052.3.4網絡與信息安全預防措施 6133532.3.5社會安全預防措施 61096第3章信息報告與通信聯絡 782013.1信息報告程序 7210183.1.1信息收集 7283793.1.2信息上報 7304453.1.3信息處理 777223.2通信聯絡體系 768553.2.1通信網絡建設 7317203.2.2通信聯絡組織 725093.2.3通信保障措施 8270603.3信息共享與保密 853573.3.1信息共享 8152073.3.2信息保密 829875第4章緊急疏散與救援 848834.1緊急疏散 8102004.1.1疏散原則 8281094.1.2疏散程序 8213324.1.3疏散路線 9286694.2救援力量調度 961374.2.1救援隊伍 9135824.2.2救援車輛和設備 9127674.2.3救援人員培訓 9178394.3救援物資與設備 961804.3.1救援物資儲備 9125494.3.2救援設備配置 9183894.3.3物資設備管理 926746第5章現場處理 10314845.1現場保護 10151265.1.1現場封鎖 10217875.1.2現場救援 10298235.1.3現場保護措施 1063155.2現場調查 1012985.2.1調查原則 10218385.2.2調查程序 109515.2.3調查要求 10155745.3現場清理與恢復 1080265.3.1清理原則 10320865.3.2清理程序 1013345.3.3恢復運營 1112495第6章乘客應急服務 11108246.1乘客疏散與安置 11141426.1.1疏散原則 1165766.1.2疏散程序 11138376.1.3安置措施 11140266.2乘客信息發(fā)布與溝通 1141626.2.1信息發(fā)布原則 1164606.2.2信息發(fā)布途徑 1112426.2.3溝通協(xié)調 1267366.3乘客心理援助 12197546.3.1心理援助原則 1298166.3.2心理援助措施 1290366.3.3心理援助協(xié)作 1214825第7章設施設備搶修 1263597.1設施設備檢查與維護 12292297.1.1定期檢查 12103587.1.2預防性維護 1242647.1.3應急預案演練 132847.2故障診斷與排除 1356537.2.1故障診斷 13163517.2.2故障排除 13300297.2.3信息共享 13137757.3搶修資源保障 1398197.3.1人力資源保障 133087.3.2物資設備保障 13253777.3.3交通保障 13159037.3.4資金保障 1325154第8章公共關系與媒體應對 13287298.1公共關系協(xié)調 13189788.1.1組織協(xié)調機制 1361838.1.2信息發(fā)布與溝通 1495448.1.3社會資源整合 14145978.2媒體應對策略 14108488.2.1媒體分類管理 14304048.2.2媒體溝通與引導 14321718.2.3媒體服務與支持 14318558.3輿情監(jiān)測與引導 14324238.3.1輿情監(jiān)測 1445168.3.2輿論引導 1431178.3.3輿情應對團隊 1416580第9章后勤保障與物資管理 14149429.1后勤保障體系 15152649.1.1組織架構 1543729.1.2職責分配 15232279.1.3人員培訓與演練 15242399.2物資儲備與管理 15131329.2.1物資儲備 15190629.2.2物資儲存與管理 15252589.3物資調配與補充 15273699.3.1物資調配 15250369.3.2物資補充 1519719.3.3物資回收與報廢 152553第10章預案演練與持續(xù)改進 161129810.1預案演練組織與實施 163172110.1.1演練目的 16569910.1.2演練組織 162581510.1.3演練范圍與內容 161232010.1.4演練實施 161469210.2演練評估與總結 162757010.2.1演練評估 163178910.2.2演練總結 162444210.3預案持續(xù)改進與更新 16576910.3.1預案修訂 161252010.3.2預案更新 161531210.3.3預案培訓與宣傳 1776210.3.4預案管理 17第1章管理架構與職責劃分1.1管理架構為保證地鐵突發(fā)事件的有效處理,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管理架構。本預案的管理架構分為三個層次:決策層、指揮層和執(zhí)行層。(1)決策層:負責制定地鐵突發(fā)事件處理策略,確定應急資源調配,審批應急預案及重要決策事項。(2)指揮層:負責組織、指揮地鐵突發(fā)事件現場處置工作,協(xié)調各相關單位及部門,保證應急響應的順利進行。(3)執(zhí)行層:負責具體實施應急預案,開展現場救援、搶險、疏散等工作。1.2職責劃分(1)決策層職責:(1)制定地鐵突發(fā)事件處理政策、法規(guī)和標準;(2)審批地鐵突發(fā)事件應急預案;(3)確定應急資源調配,指導應急隊伍建設;(4)監(jiān)督、檢查應急工作的實施,對應急管理工作進行評估和改進。(2)指揮層職責:(1)組織、指揮地鐵突發(fā)事件現場處置工作;(2)協(xié)調各相關單位及部門,實現信息共享和資源整合;(3)制定、調整應急預案,保證應急響應的適應性;(4)對現場救援、搶險、疏散等工作進行指導、協(xié)調和監(jiān)督。(3)執(zhí)行層職責:(1)具體實施應急預案,保證各項措施落實到位;(2)參與現場救援、搶險、疏散等工作,保障乘客和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3)維護現場秩序,協(xié)助相關部門進行調查和處理;(4)定期開展應急演練,提高應對突發(fā)事件的能力。1.3人員配置與培訓(1)人員配置:(1)決策層:由地鐵公司高層領導、相關部門負責人組成;(2)指揮層:由地鐵公司安全管理部門、運營管理部門、保衛(wèi)部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組成;(3)執(zhí)行層:由地鐵公司各部門、崗位工作人員組成。(2)人員培訓:(1)定期開展地鐵突發(fā)事件處理相關知識培訓,提高員工應對突發(fā)事件的能力;(2)針對不同崗位特點,進行專業(yè)技能培訓,保證員工熟練掌握應急預案的操作流程;(3)加強應急演練,提高員工應對突發(fā)事件的協(xié)同作戰(zhàn)能力;(4)定期對培訓效果進行評估,不斷完善培訓體系。第2章風險評估與預防措施2.1風險識別2.1.1自然災害風險洪水、暴雨等極端天氣導致的地鐵線路積水;地震、地質滑坡等地質災害引發(fā)的地鐵設施損壞。2.1.2技術故障風險列車故障,如剎車失靈、信號系統(tǒng)故障等;供電系統(tǒng)故障,如電網故障、設備短路等;通信系統(tǒng)故障,如無線信號干擾、光纖通信中斷等。2.1.3運營管理風險客流量激增導致的擁擠、踩踏事件;運營管理不善,如調度失誤、安全檢查不到位等。2.1.4網絡與信息安全風險網絡攻擊導致的數據泄露、系統(tǒng)癱瘓;信息安全意識不足,如員工違規(guī)操作、密碼泄露等。2.1.5社會安全風險恐怖襲擊、暴力犯罪等人為破壞事件;乘客糾紛、醉酒滋事等影響運營秩序的事件。2.2風險評估2.2.1自然災害風險評估分析地鐵沿線自然災害歷史數據和趨勢,評估可能造成的影響;評估地鐵設施抗災能力,如排水設施、抗震設施等。2.2.2技術故障風險評估對列車、供電、通信等關鍵系統(tǒng)進行故障樹分析,識別潛在風險;評估設備維護、檢修等環(huán)節(jié)的可靠性。2.2.3運營管理風險評估分析客流數據,評估高峰期擁擠程度和踩踏風險;梳理運營管理流程,查找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2.2.4網絡與信息安全風險評估對網絡和信息系統(tǒng)進行安全漏洞掃描,評估潛在威脅;分析員工信息安全意識和操作行為,識別風險點。2.2.5社會安全風險評估分析社會治安形勢,評估恐怖襲擊、暴力犯罪等事件的可能性;評估地鐵安防設施和人員配置的合理性。2.3預防措施2.3.1自然災害預防措施建立自然災害預警機制,及時獲取氣象、地質等信息;加強地鐵設施的防洪、抗震能力,定期進行巡查和維護。2.3.2技術故障預防措施完善設備維護、檢修制度,保證設備正常運行;定期對關鍵系統(tǒng)進行故障排查,提高系統(tǒng)可靠性。2.3.3運營管理預防措施優(yōu)化客流組織方案,避免高峰期擁擠;加強運營管理培訓,提高員工安全意識和服務水平。2.3.4網絡與信息安全預防措施構建網絡安全防護體系,提高系統(tǒng)抗攻擊能力;加強信息安全培訓,規(guī)范員工操作行為。2.3.5社會安全預防措施加強地鐵安防力量,提高突發(fā)事件應對能力;加強與公安等部門的協(xié)作,共同維護地鐵治安秩序。第3章信息報告與通信聯絡3.1信息報告程序3.1.1信息收集(1)各級應急指揮部應建立信息收集網絡,明確信息收集責任人。(2)信息收集責任人應及時獲取地鐵突發(fā)事件的相關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原因、影響范圍、已采取的措施等。(3)信息收集應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如監(jiān)控設備、通信系統(tǒng)、現場人員報告等。3.1.2信息上報(1)各級應急指揮部在接到突發(fā)事件信息后,應迅速進行核實、整理,并及時上報上級應急指揮部。(2)上報內容包括事件基本情況、已采取的措施、可能的影響、所需支援等。(3)信息上報應遵循逐級上報原則,緊急情況下可越級上報。3.1.3信息處理(1)各級應急指揮部接到上報的信息后,應及時進行分析、評估,提出應對措施。(2)根據事件性質和影響范圍,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組織應急救援工作。3.2通信聯絡體系3.2.1通信網絡建設(1)建立健全地鐵通信網絡,保證通信系統(tǒng)穩(wěn)定、可靠。(2)通信網絡應覆蓋地鐵線路、車站、車輛段等關鍵區(qū)域,為突發(fā)事件提供通信保障。3.2.2通信聯絡組織(1)各級應急指揮部應設立專門的通信聯絡崗位,負責與上級、下級及相關部門的通信聯絡。(2)明確通信聯絡責任人,保證通信聯絡暢通、高效。3.2.3通信保障措施(1)制定通信保障預案,保證突發(fā)事件發(fā)生時,通信系統(tǒng)能夠正常運行。(2)配備通信設備,定期檢查、維護,保證設備完好。(3)建立通信備品備件庫,提高通信設備應急搶修能力。3.3信息共享與保密3.3.1信息共享(1)各級應急指揮部應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加強與相關部門的信息交流與協(xié)作。(2)信息共享內容包括突發(fā)事件預警信息、應急處置措施、救援資源等。(3)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提高信息共享的時效性和準確性。3.3.2信息保密(1)嚴格遵守國家保密法律法規(guī),對涉及國家安全、社會穩(wěn)定、個人隱私等信息進行保密。(2)明確信息保密責任人,加強信息安全意識教育,提高信息安全防護能力。(3)對違反信息保密規(guī)定的行為,依法依規(guī)追究責任。第4章緊急疏散與救援4.1緊急疏散4.1.1疏散原則在地鐵突發(fā)事件中,緊急疏散是保證乘客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疏散工作應遵循以下原則:(1)安全第一,保證乘客生命安全;(2)統(tǒng)一指揮,分級負責;(3)迅速有序,避免擁擠和踩踏;(4)及時信息發(fā)布,引導乘客正確疏散。4.1.2疏散程序(1)啟動預案:發(fā)生突發(fā)事件,立即啟動緊急疏散預案;(2)緊急廣播:通過地鐵廣播系統(tǒng),發(fā)布緊急疏散指令,告知乘客疏散方向和注意事項;(3)現場指揮:現場工作人員迅速到達指定崗位,引導乘客有序疏散;(4)安全檢查:確認疏散通道安全,避免二次災害;(5)疏散引導:設置明顯的疏散指示標志,安排專人進行引導;(6)清點人數:確認疏散人數,保證無遺漏。4.1.3疏散路線制定合理的疏散路線,保證乘客迅速、安全地撤離現場。疏散路線應考慮以下因素:(1)避開危險區(qū)域;(2)充分利用多個出口;(3)合理設置疏散引導標志;(4)滿足乘客疏散需求。4.2救援力量調度4.2.1救援隊伍組織專業(yè)的救援隊伍,包括公安、消防、醫(yī)療等部門,形成聯動機制,提高救援效率。4.2.2救援車輛和設備根據突發(fā)事件類型,合理調度救援車輛和設備,保證救援工作順利進行。4.2.3救援人員培訓定期對救援人員進行業(yè)務培訓,提高其業(yè)務素質和應對突發(fā)事件的能力。4.3救援物資與設備4.3.1救援物資儲備根據地鐵運營特點和可能發(fā)生的突發(fā)事件,提前儲備必要的救援物資,如急救包、擔架、食品、水等。4.3.2救援設備配置合理配置救援設備,如消防設備、破拆工具、通信設備等,保證設備功能良好。4.3.3物資設備管理建立完善的物資設備管理制度,定期檢查、維護和更新,保證救援物資和設備處于良好狀態(tài)。第5章現場處理5.1現場保護5.1.1現場封鎖一旦發(fā)生地鐵突發(fā)事件,應立即啟動現場封鎖程序。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通過設置警戒線、警示標志等手段,限制無關人員進入現場,防止擴大。5.1.2現場救援組織專業(yè)救援隊伍進行現場救援,保證受傷乘客及時得到救治。同時協(xié)調相關部門,保證救援通道暢通。5.1.3現場保護措施為防止現場證據被破壞,應采取以下措施:(1)對現場重要區(qū)域進行保護,避免無關人員進入;(2)對現場重要物品進行封存,防止證據丟失;(3)對現場監(jiān)控設備進行保護,保證數據安全。5.2現場調查5.2.1調查原則現場調查應遵循客觀、公正、及時、全面的原則,保證調查結果的準確性。5.2.2調查程序(1)組織調查組,明確調查組成員職責;(2)收集現場證據,包括但不限于現場照片、視頻、物證等;(3)詢問相關人員,了解經過;(4)分析原因,編寫調查報告。5.2.3調查要求(1)保證調查過程的公正、透明;(2)遵守法律法規(guī),依法進行調查;(3)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調查進展。5.3現場清理與恢復5.3.1清理原則現場清理應遵循安全、迅速、徹底的原則,保證地鐵線路盡快恢復正常運營。5.3.2清理程序(1)對現場進行安全評估,保證清理工作安全進行;(2)組織專業(yè)清理隊伍,明確清理任務和責任;(3)按照規(guī)定程序,對現場進行清理,保證現場無遺留物;(4)對清理過程進行記錄,以便后續(xù)分析。5.3.3恢復運營在保證現場清理完畢、安全隱患消除后,組織相關部門進行線路檢查,保證地鐵線路具備恢復運營條件。待有關部門審批通過后,恢復地鐵運營。同時加強后續(xù)安全檢查,防止類似再次發(fā)生。第6章乘客應急服務6.1乘客疏散與安置6.1.1疏散原則優(yōu)先保障乘客生命安全;按照現場實際情況,合理規(guī)劃疏散路線;保證疏散過程中乘客秩序井然,避免發(fā)生踩踏等次生。6.1.2疏散程序接到突發(fā)事件通知后,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組織乘客疏散;通過廣播、告示等途徑,告知乘客疏散方向和注意事項;指派工作人員現場指揮,引導乘客有序疏散;對于老弱病殘孕等特殊乘客,提供必要的幫助和優(yōu)先疏散。6.1.3安置措施在安全區(qū)域設立臨時安置點,為乘客提供休息、飲水等服務;根據需要,協(xié)調公交、出租車等交通工具,協(xié)助乘客離開事發(fā)區(qū)域;對受傷乘客進行初步救治,并聯系醫(yī)療機構進行進一步救治。6.2乘客信息發(fā)布與溝通6.2.1信息發(fā)布原則保證信息發(fā)布的及時、準確、權威;采取多種渠道發(fā)布信息,方便乘客了解事件進展和應對措施;遵循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保護乘客隱私。6.2.2信息發(fā)布途徑通過車站廣播、列車廣播、官方網站、社交媒體等渠道發(fā)布信息;在事發(fā)車站和沿線各站設立信息公告牌,實時更新事件進展;協(xié)調新聞媒體,發(fā)布權威信息,引導社會輿論。6.2.3溝通協(xié)調與部門、交通樞紐、醫(yī)療機構等相關部門保持密切溝通,協(xié)調應對措施;建立乘客溝通渠道,收集乘客意見和建議,及時回應乘客關切;加強與乘客的溝通,做好解釋和安撫工作,維護乘客合法權益。6.3乘客心理援助6.3.1心理援助原則尊重乘客隱私,保護乘客尊嚴;提供專業(yè)、及時的心理支持,幫助乘客度過心理困境;結合乘客實際需求,提供個性化的心理援助服務。6.3.2心理援助措施在事發(fā)車站和臨時安置點設立心理援助工作站,為乘客提供心理支持;配備專業(yè)心理援助人員,開展心理疏導和危機干預;通過宣傳冊、海報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乘客心理素質。6.3.3心理援助協(xié)作與專業(yè)心理服務機構、醫(yī)療機構、志愿者團隊等合作,共同開展心理援助工作;建立心理援助協(xié)作機制,定期開展培訓和演練,提高心理援助能力。第7章設施設備搶修7.1設施設備檢查與維護7.1.1定期檢查為保障地鐵設施設備正常運行,應制定詳細的檢查計劃,對關鍵設施設備進行定期檢查,保證其處于良好狀態(tài)。檢查內容包括但不限于:信號系統(tǒng)、供電系統(tǒng)、軌道結構、車輛及車輛段設施等。7.1.2預防性維護根據設施設備運行狀況,實施預防性維護措施,降低故障發(fā)生率。針對關鍵設備,制定相應的維護規(guī)程,保證設備功能穩(wěn)定。7.1.3應急預案演練定期組織應急預案演練,檢驗設施設備搶修流程的可行性,提高應對突發(fā)事件的能力。7.2故障診斷與排除7.2.1故障診斷發(fā)生故障時,應迅速啟動故障診斷程序,確定故障原因。采用專業(yè)檢測設備,結合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提高故障診斷的準確性。7.2.2故障排除根據故障診斷結果,制定相應的故障排除方案。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盡快恢復設施設備正常運行。7.2.3信息共享在故障診斷與排除過程中,加強各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協(xié)作,共享故障信息,提高搶修效率。7.3搶修資源保障7.3.1人力資源保障組建專業(yè)的搶修隊伍,進行專業(yè)技能培訓,保證搶修人員具備處理各類設施設備故障的能力。7.3.2物資設備保障提前儲備必要的搶修物資和設備,保證在突發(fā)事件發(fā)生時,能迅速投入使用。7.3.3交通保障加強與交通管理部門的溝通協(xié)調,保證搶修車輛在緊急情況下能夠快速通行,為搶修工作提供交通便利。7.3.4資金保障設立專項經費,用于設施設備搶修工作,保證搶修工作不受資金制約。第8章公共關系與媒體應對8.1公共關系協(xié)調8.1.1組織協(xié)調機制在地鐵突發(fā)事件處理過程中,應建立公共關系協(xié)調機制,保證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與協(xié)作。設立專門的工作小組,負責協(xié)調與企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及市民的關系。8.1.2信息發(fā)布與溝通制定突發(fā)事件信息發(fā)布和溝通制度,保證信息的及時、準確、權威。在突發(fā)事件發(fā)生后,第一時間向公眾發(fā)布簡要信息,隨后根據事件進展情況,不斷更新信息。8.1.3社會資源整合積極調動社會各界力量,整合資源,共同應對地鐵突發(fā)事件。與部門、企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及志愿者組織保持密切聯系,共同參與應急處理工作。8.2媒體應對策略8.2.1媒體分類管理根據媒體屬性和特點,對媒體進行分類管理,制定針對性的應對策略。主要包括:官方媒體、商業(yè)媒體、網絡媒體、境外媒體等。8.2.2媒體溝通與引導在突發(fā)事件發(fā)生后,主動與媒體溝通,及時提供權威信息,回應社會關切。針對媒體關注的問題,進行合理引導,保證輿論的正確導向。8.2.3媒體服務與支持為媒體提供必要的服務與支持,如:設立新聞中心、提供采訪便利、組織新聞發(fā)布會等。同時加強對媒體記者的管理,保證報道的客觀、公正、真實。8.3輿情監(jiān)測與引導8.3.1輿情監(jiān)測建立完善的輿情監(jiān)測體系,實時關注網絡、報紙、電視等渠道的輿論動態(tài)。通過技術手段,對熱點話題、敏感信息進行跟蹤、分析,及時掌握輿論走向。8.3.2輿論引導根據輿情監(jiān)測結果,制定輿論引導策略,通過官方渠道發(fā)布權威信息,回應社會關切。針對不實信息和謠言,及時予以澄清,維護社會穩(wěn)定。8.3.3輿情應對團隊組建專業(yè)的輿情應對團隊,負責突發(fā)事件輿情應對工作。加強團隊成員的培訓,提高應對能力和水平,保證在關鍵時刻能夠迅速、有效地應對輿論壓力。第9章后勤保障與物資管理9.1后勤保障體系9.1.1組織架構在本章中,將建立一套完善的后勤保障體系,以應對地鐵突發(fā)事件。設立專門的后勤保障部門,負責協(xié)調、指揮和監(jiān)督各項后勤保障工作。下設各職能小組,包括交通運輸組、物資供應組、醫(yī)療救護組等,保證各項任務有序開展。9.1.2職責分配明確各職能小組的職責,制定詳細的工作流程和職責分工,保證在突發(fā)事件發(fā)生時,各小組能夠迅速響應,高效協(xié)同,為地鐵運營恢復和乘客疏散提供有力保障。9.1.3人員培訓與演練加強對后勤保障人員的培訓,提高其業(yè)務素質和應急處理能力。定期組織后勤保障演練,檢驗后勤保障體系的完整性和可行性,不斷優(yōu)化改進。9.2物資儲備與管理9.2.1物資儲備根據地鐵突發(fā)事件的特點和需求,合理規(guī)劃物資儲備,保證各類物資的充足供應。主要包括:救援設備、通信設備、照明設備、防護用品、藥品等。9.2.2物資儲存與管理設立專門的物資倉庫,對各類物資進行分類、編號、登記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