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穿井得一人》導(dǎo)學(xué)案_第1頁
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穿井得一人》導(dǎo)學(xué)案_第2頁
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穿井得一人》導(dǎo)學(xué)案_第3頁
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穿井得一人》導(dǎo)學(xué)案_第4頁
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穿井得一人》導(dǎo)學(xué)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穿井得一人》導(dǎo)學(xué)案

【學(xué)習(xí)目標】

1、了解寓言的文體特點及《呂氏春秋》的有關(guān)文學(xué)常識。

2、朗讀課文,理解文意,積累重點詞語。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節(jié),領(lǐng)悟所蘊含的道理。

【學(xué)習(xí)重點】

1、朗讀課文,理解文意,積累重點詞語。

2、分析寓言的故事情節(jié),領(lǐng)悟所蘊含的道理。

【學(xué)習(xí)難點】

分析寓言的故事情節(jié),領(lǐng)悟所短含的道理。

【學(xué)習(xí)時間】1課時

【學(xué)習(xí)過程】

一、導(dǎo)入新課

在文學(xué)寶庫里,有一種詼諧幽默的文章——寓言。歐洲文學(xué)中著名的寓言作品有古希臘的《伊索寓言》,

我國春秋戰(zhàn)國時代寓言盛行,《莊子》、《列子》、《韓非子》等著作中有不少寓言,如《鄭人買履》(《韓

非子》)、《鵡蚌相爭》(《戰(zhàn)國策》)、《刻舟求劍》(《呂氏春秋》)。今天我們學(xué)習(xí)出自《呂氏春

秋》的寓言—《穿井得一人》。

二、有關(guān)資料

1、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文學(xué)作品的一種體裁,用具有諷刺性或哲理性的假托的故事來說明道理,給人以啟示。篇幅一

般比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動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題多是借此喻彼,借遠喻

近,借古喻今,使深奧的道理從簡單的故事中體現(xiàn)出來,具有鮮明的哲理性和諷刺性。在創(chuàng)作上常常運用

夸張和擬人等表現(xiàn)手法。

2、作者簡介

呂不韋(前292年一前235年),姜姓,呂氏,名不韋,衛(wèi)國濮陽(今河南省滑縣)人。戰(zhàn)國末

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國丞相,姜子牙23世孫。

3、作品簡介

《呂氏春秋》又稱《呂覽》,先秦雜家代表著作。戰(zhàn)國末期秦國丞相呂不韋集合門客共同編撰而成。

全書共二十六卷,分為十二紀、八覽、六輪,共一百六十篇?!洞┚靡蝗恕愤x自《呂氏春秋?慎行論?察

傳》。

三、預(yù)習(xí)設(shè)計

1、請默寫岑參的《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一詩。

2、根據(jù)課文填空

⑴,坐看牽??椗?。

⑵兩情若是久長時,O

⑶年與時馳,意與日去,,多不接世。

⑷狼不敢前,。

3、根據(jù)理解填空

(1)《〈論語》十二章》中闡述“學(xué)”和“思”辯證關(guān)系的句子是:

(2)《誡子書》中,《誡子書》中闡釋過度享樂和急躁對人修身養(yǎng)性產(chǎn)生不利影響的句子是

4、文學(xué)常識填空

⑴寓言是的一種體裁。用具有或的假托的故事來說明道理,給人以

啟亦.

(2)《穿井得一人》選自《》,又稱《呂覽》,先秦代表著作。戰(zhàn)國末期秦國丞相

集合門客共同編撰而成。

5、給加點字注音

灌遁()洱()水

四、整體感知

朗讀課文,讀準字音、節(jié)奏。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日:“吾穿井/得一人?!庇?

聞而傳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日: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鼻?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五、疏通文意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

⑴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掌()理(),常一人居外。

(2)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p>

6聞/

(

.V)而()傳之()者,日:"丁氏穿井得一人。"

(4)g()人道()之,田()之千()宋君。

⑸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芍()曰:"得一人之便(),非得

一人手()井中也?!?/p>

(6)率()聞=()若此,不若無聞也。

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⑵及其家穿井,告人日:"吾穿井得一人。"

(3)有聞而傳之者,目:"丁氏穿井得一人。"

(4)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

(5)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口:"得一人之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6)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六、知識歸納

1.古今異義。

⑴穿井得一人(古義:;今義:

⑵國人道之(古義:;今義:)

⑶國人道之(古義:;今義:)

2.一詞多義

-①聞之于宋君:

⑴之一

一②得一人之使:

-①有聞而傳之者:

⑵聞-

一②聞之于君:

-①聞之于宋君:

⑶于?

-②非得一人于井中:

3、詞類活用

陽之于宋君(聞,)

4、文言句式

⑴判斷句: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⑵倒裝句:

①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

②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

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⑶省略句:

七、合作探究

1、丁氏“吾穿井得一人",這句話是什么意思?還可以怎樣理解?

2、我們應(yīng)該怎樣看待“傳之者”及“國人道之”?

3、宋君是如何處理這件事?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宋君是一個怎樣的人?

4、《穿井得一人》這則寓言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八、拓展探究

生活中有沒有類似情況?如果有,我們應(yīng)該怎樣去對待?

九、課堂總結(jié)

1、結(jié)構(gòu)圖解

2、主題歸納

3、寫作特色

十、課堂檢測

㈠閱讀課文,回答問題。

穿井得一人(9分)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吾穿井得一人?!庇新劧鴤髦吣浚?/p>

“丁氏穿井得一人?!眹说乐勚谒尉?。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口:“得一人之便,非得一

人于井中也?!鼻舐勚舸?,不若無聞也。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⑴.其家穿井()⑵國人道之()

⑶有陽而傳之者()(4)用之于宋君()

2.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與例句相同的是()

例句:宋之丁氏

A.聞之于宋君B.得一人之便C.求聞之若此D.有聞而傳之者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2分)

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4.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得到的啟示是什么?(3分)

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題至4題(14分)

①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庇新劧鴤髦?/p>

者:“丁氏穿井得一人?!眹说乐?,聞之于宋君。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日:“得一人之使,非

得一人于井中也?!鼻舐勚舸?,不若無聞也。

②三人成虎

龐恭與太子質(zhì)于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薄岸搜允杏谢?,

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日:“寡人信之矣。"龐恭日:

“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去大梁也遠于市,而議臣者過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

王日:“寡人自為知。”于是辭行,而讒言先至。后太子黑質(zhì),果不得見。(注:“龐恭”一作“龐蔥”)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字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2分)

A.去①今邯鄲去大梁也遠于市/②過中不至,太丘舍去(《陳太丘與友期行》)

B.信①王信之乎/②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論語》十二章))

C.自①客人自為知/②房自后斷其股(《狼》)

D.至①而讒言先至/②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2.下列各句與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例句: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A、久之,目似瞑(《狼》)

B、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狼》)

C、有聞而傳之者(《穿井得一人》)

D、夫君子之行(《誡子書》)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6分)

⑴得一人之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3分)

⑵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3分)

4.對于傳言宋君和魏王的態(tài)度有何不同?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應(yīng)該如何對待傳言?(4分)

八、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掌握生字詞。

2、課外閱讀《呂氏春秋》。

《穿井得一人》導(dǎo)學(xué)案(含答案)

【學(xué)習(xí)目標】

1、了解寓言的文體特點及《呂氏春秋》的有關(guān)文學(xué)常識。

2、朗讀課文,理解文意,積累重點詞語。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節(jié),領(lǐng)悟所蘊含的道理。

【學(xué)習(xí)重點】

1、朗讀課文,理解文意,積累重點詞語。

2、分析寓言的故事情節(jié),領(lǐng)悟所蘊含的道理。

【學(xué)習(xí)難點】

分析寓言的故事情節(jié),領(lǐng)悟所慈含的道理。

【學(xué)習(xí)時間】1課時

【學(xué)習(xí)過程】

一、導(dǎo)入新課

在文學(xué)寶庫里,有一種詼諧幽默的文聿——寓言。歐洲文學(xué)中著名的寓言作品有古希臘的《伊索寓言》,

我國春秋戰(zhàn)國時代寓言盛行,《莊子》、《列子》、《韓非子》等著作中有不少寓言,如《鄭人買履》(《韓

非子》)、《鵡蚌相爭》(《戰(zhàn)國策》)、《刻舟求劍》(《呂氏春秋》)。今天我們學(xué)習(xí)出自《呂氏春

秋》的寓言—《穿井得一人》。

二、有關(guān)資料

1、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文學(xué)作品的一種體裁,用具有諷刺性或哲理性的假托的故事來說明道理,給人以啟示。篇幅一

般比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動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題多是借此喻彼,借遠喻

近,借古喻今,使深奧的道理從簡單的故事中體現(xiàn)出來,具有鮮明的哲理性和諷刺性。在創(chuàng)作上常常運用

夸張和擬人等表現(xiàn)手法。

2、作者簡介

呂不韋(前292年一前235年),姜姓,呂氏,名不韋,衛(wèi)國濮陽(今河南省滑縣)人。戰(zhàn)國末

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國丞相,姜子牙23世孫。

3、作品簡介

《呂氏春秋》又稱《呂覽》,先秦雜家代表著作。戰(zhàn)國末期秦國丞相呂不韋集合門客共同編撰而成。

全書共二十六卷,分為十二紀、八覽、六輪,共一百六十篇?!洞┚靡蝗恕愤x自《呂氏春秋?慎行論?察

傳》。

三、預(yù)習(xí)設(shè)計

1、請默寫岑參的《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一詩。

2、根據(jù)課文填空

⑴,坐看牽??椗?。

⑵兩情若是久長時,O

⑶年與時馳,意與日去,,多不接世。

⑷狼不敢前,o

3、根據(jù)理解填空

(1)《〈論語〉十二章》中闡述“學(xué)”和“思”辯證關(guān)系的句子是:,

⑵《誡子書》中,《誡子書》中闡釋過度享樂和急躁對人修身養(yǎng)性產(chǎn)生不利影響的句子是

4、文學(xué)常識填空

⑴寓言是的一種體裁。用具有或的假托的故事來說明道理,給人以

啟示O

(2)《穿井得一人》選自《》,又稱《呂覽》,先秦代表著作。戰(zhàn)國末期秦國丞相

集合門客共同編撰而成。

5、給加點字注音

灌液()冬()水

四、整體感知

朗讀課文,讀準字音、節(jié)奏。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日:“吾穿井/得一人。”有/

聞而傳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日:

“得/一人之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五、疏通文意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

⑴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泌()理(),常一人居外。

⑵冬()其家事()井,告人日:“吾穿井得一人?!?/p>

⑶有用()西()傳毛()者,目:"丁氏穿井得一人。"

(4)a()人道()之,陽()之十()宋君。

⑸宋君令()人問之十()丁氏。丁氏芍()口:"得一人之便(),非得

一人十()井中也。"

⑹率()聞本()若此,不若無聞也。

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⑴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⑵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p>

⑶有聞而傳之者,日:"丁氏穿井得一人?!?/p>

⑷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

⑸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日:"得一人之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p>

⑹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六、知識歸納

1.古今異義。

⑴穿井得一人(古義:;今義:。)

⑵國人道之(古義:;今義:)

⑶國人道之(古義:;今義:)

2.一詞多義

「①聞之于宋君:

⑴之一

-②得一人之便:

-①有聞而傳之者:

⑵聞-

-②聞之于君:

-①聞之于宋君:

⑶于-

-②非得一人于井中:

3、詞類活用

陽之于宋君(聞,)

4、文言句式

⑴判斷句: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⑵倒裝句:

①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

②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

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⑶省略句:

七、合作探究

1、丁氏“吾穿井得一人”,這句話是什么意思?還可以怎樣理解?

2、我們應(yīng)該怎樣看待“傳之者”及“國人道之”?

3、宋君是如何處理這件事?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宋君是一個怎樣的人?

《穿井得一人》這則寓言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八、拓展探究

生活中有沒有類似情況?如果有,我們應(yīng)該怎樣去對待?

九、課堂總結(jié)

1、結(jié)構(gòu)圖解

2、主題歸納

3、寫作特色

十、課堂檢測

㈠閱讀課文,回答問題。

穿井得一人(9分)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吾穿井得一人?!庇新劧鴤髦呷眨?/p>

“丁氏穿井得一人?!眹说乐?,聞之于宋君。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日:“得一人之便,非得一

人于井中也?!鼻舐勚舸耍蝗魺o聞也。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⑴與其家穿井()⑵國人道之()

(3)有陽而傳之者()⑷用之于宋君()

2.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與例句相同的是()

例句:宋之丁氏

A.聞之于宋君B.得一人之使C.求聞之若此D.有聞而傳之者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2分)

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4.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得到的啟示是什么?(3分)

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題至4題(14分)

①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庇新劧鴤髦?/p>

者:“丁氏穿井得一人?!眹说乐?,聞之于宋君。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日:“得一人之便,非

得一人于井中也?!鼻舐勚舸?,不若無聞也。

②三人成虎

龐恭與太子質(zhì)于邯鄲,謂魏王日:“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岸搜允杏谢?,

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薄叭搜允杏谢ⅲ跣胖??”王曰:“寡人信之矣?!饼嫻眨?/p>

“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去大梁也遠于市,而議臣者過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p>

王日:“寡人自為知?!庇谑寝o行,而讒言先至。后太子罷質(zhì),果不得見。(注:“龐恭”一作“龐蔥”)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字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2分)

A.去①今邯鄲去大梁也遠于市/②過中不至,太丘舍去(《陳太丘與友期行》)

B.信①王信之乎/②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論語》十二章))

C.自①寡人自為知/②屠自后斷其股(《狼》)

D.至①而讒言先至/②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2.下列各句與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例句: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A、久之,目似瞑(《狼》)

B、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狼》)

C、有聞而傳之者(《穿井得一人》)

D、夫君子之行(《誡子書》)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6分)

⑴得一人之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3分)

(2)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3分)

4.對于傳言宋君和魏王的態(tài)度有何不同?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應(yīng)該如何對待傳言?(4分)

九、布置作業(yè)

3、熟讀課文,掌握生字詞。

2、課外閱讀《呂氏春秋》。

參考答案

三、1、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yīng)傍戰(zhàn)場開。

2、(1)天階夜色涼如水⑵又豈在朝朝暮暮⑶遂成枯落⑷眈眈相向

3、(1)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⑵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4、⑴文學(xué)作品諷剌性哲理性⑵呂氏春秋雜家呂不韋

5,gaij(

五、1、(1)澆灌、灌溉從井里取水⑵待,等到打,挖⑶聽說連詞,表承接代詞,這件事(4)國

都講述使聽道向⑸派向應(yīng)答,回答使喚,指勞力在⑹找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

子獨立性。

2、(1)宋國的一戶丁姓人家,家里沒有水井,要到外面打水澆田,經(jīng)常有一個人停留在外面。(2)等到

他家打了水井,丁氏告訴別人說:“我家打水井得到一個人?!雹怯腥寺牭竭@話傳播說:“丁氏打井挖到

一個人?!保?)國都的人都在講述這件事,使宋國的國君知道這件事。⑸宋國國君派人向丁氏詢問,丁氏答

道:“得到一個人的勞力,并非在井內(nèi)挖到了一個活人。”⑹聽到這樣的傳聞,還不如不聽。

六、1.(1)古義:挖掘、開鑿;今義:破、透。(2)國都;今義:國家⑶古義:講述;今義:道理

2.

「①聞之于宋君:代詞,這件事。

⑴之一

L②得一人之使:助詞,的。

「①有聞而傳之者:聽到。

(2)聞--

L②聞之于君:使聽到。

「①聞之于宋君:向。

⑶于-

L②非得一人于井中:在。

3、

聞,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聽到

4、⑴“……也”表判斷。

翻譯:并非在井內(nèi)挖到了一個活人。

(2XD(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正常語序為“于宋君聞之”)

翻譯:國都的人都在講述這件事,使宋國的國君知道這件事。

②(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正常語序為“宋君令人于丁氏問之”)

翻譯:宋國國君派人向丁氏詢問。

③(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正常語序為“非于井中得一人也”)

翻譯:并非在井內(nèi)挖到了一個活人。

(3)(丁氏)告人日。

翻譯:丁氏告訴別人說。

七、1、丁氏說的話,其實是要表達節(jié)省了一個勞動力。但是,丁氏的話很容易讓人理解成“得到一

個人”。產(chǎn)生了歧義,結(jié)果被別人誤解。

2、傳之者把丁氏的話理解成:丁家打井得到了一個人。傳之者把聽到的話,到處傳播。以致居住在

國都中的人,都來談?wù)撨@件事,假話就傳成了真話了。

因此,道聽途說的話不能輕信,不能盲從,更不能以訛傳訛。

3、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宋君是一個認真的人,他不隨便輕信傳言,命令手下,實地考察求證。宋君具有審

慎的態(tài)度、去偽存真的求實精神。

4、答:道聽途說不能輕信,不能盲從,更不能以訛傳訛。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對待傳聞要有調(diào)查分析的

審慎態(tài)度、去偽存真的求實精神。

八、古代有“三人成虎”、“曾子殺人”的典故,可以看出,缺乏事實根據(jù)的流言是可怕的。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共有三座反應(yīng)堆因冷卻系統(tǒng)停止工作發(fā)生險情。將11500噸

放射性污水倒入大海,以釋放存儲空間,使發(fā)生核泄漏事故的福島第一核電站能夠存放濃度更高的污染水。

民間盛傳補碘可防止核輻射;海水質(zhì)量將受到核污染,今后生產(chǎn)的海鹽不安全,不能食用。在中國少數(shù)地

區(qū)也出現(xiàn)了哄搶食鹽的事件。

九、1、

一起因——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發(fā)展——丁氏穿井得一人之使

不輕信傳聞

穿井得一人-

高潮——國人以訛傳訛,宋君求真相■不輕易傳播

結(jié)局——丁氏道明真相

[結(jié)論——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2、這則寓言通過一個笑話告訴我們,對于傳聞,要以審慎的態(tài)度進行分析、甄別,不要輕易相信傳

聞,也不要輕易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