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驪山導游詞(12篇)驪山導游詞(精選12篇)驪山導游詞篇1驪山是秦嶺北側的一個支脈,東西綿延20余公里,最高海拔1256米,遠望山勢如同一匹駿馬,故名驪山。驪山溫泉噴涌,風景秀麗多姿,相傳在洪荒時代,這里就是女媧煉石補天的地方;自3000多年前的西周就成為帝王游樂寶地,西周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鬧劇也發(fā)生于此。驪山秀麗的風景和誘人的溫泉吸引了后代的王宮貴族。周代、秦代和漢代,這里都建立了離宮。到了唐代,皇室大興土木,先建湯泉宮,后建溫泉宮。公元747年(天寶六年),唐明皇令匠人擴建離官;從此改名華清宮。華清宮本身成為一座宮城,鐐墻依山勢曲折而筑,東西南北分別有開陽門、望京門、昭陽門、津陽門。樓、臺、亭、閻散布于山腰,一片豪華景象。山上建有飛霜殿,專為唐明皇寢殿。九龍湯,是唐明皇的浴池。為楊貴妃建有芙蓉湯。史載:湯池凡一十八所,第一是御湯,周環(huán)數丈,悉砌以百石,瑩徹如玉,面階隱起魚龍花鳥之狀,四面石坐階級而下,中有雙石白蓮,泉眼自甕石口中涌出,噴注白石蓮之芙蓉湯原址今已開掘,蓮花石至今猶存。唐代詩人白居易在《長恨歌》中是這樣描寫貴妃沐浴的: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清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明代畫家的《貴妃出浴圖》同樣描畫了貴妃出浴的嬌態(tài)。驪山山腰有老君殿,系唐華清宮朝元閣遺址。唐玄宗信奉道教,朝元閣是他孝敬老子的地方,殿內原有老子石刻像,傳系唐代著名雕刻家元伽兒所作,頗具藝術價值,現存陜西博物館。老君殿東側有唐代長生殿遺址。唐玄宗和楊貴妃之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就發(fā)生在這里。自老君殿向北轉,是著名的驪山晚照。由此向西南變成臺階狀緩坡,每當夕陽西下,整個山坡金碧輝煌,籠罩在金光之下,顯得格外妖嬈。尤其深秋時節(jié)更是滿山紅葉,觸景生情,一派寧靜平和的景象。在西秀嶺第二峰頂端有老母殿,初建于唐代763年,供奉的是驪山老母,有人認為她就是神話中的女媧氏;第一峰頂有烽火臺,西周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褒姒一笑失天下的著名歷史故事,就發(fā)生于此。唐代鼎盛時期的華清宮在安史之亂(8世紀中葉)后規(guī)模大為縮小。今天的華清池是在清代建筑的基礎之上經過多次修繕、擴建以及發(fā)掘復員唐代遺址后形成的。它只相當于唐華清宮的核心部分,占地面積85560平方米,分為東區(qū)、西區(qū)和中區(qū)?,F在驪山加強了植樹造林的工作,原有的遺址也得到保護?,F在山下建有華清池公園,溫泉療養(yǎng)院,山上有纜車連接老母殿和烽火臺,山中景色可盡收眼底。驪山導游詞篇2各位游客:驪山是我國古今馳名的風景游覽勝地,因系西周時驪戎國國地,因此稱為驪山,唐時臨潼名昭應、會昌,驪山又曾因此改名為昭應山、會昌山。周秦漢唐以來,這里一直是皇家園林地,離宮別墅眾多。驪山是秦嶺山脈的一個支脈,東西綿亙25公里,南北寬約13.7公里,海拔1302米,山上松柏長青,壯麗翠秀,似一匹青蒼的驪駒而得名?!豆袍E志》云:驪山崇峻不如太華,綿亙不如終南,幽異不如太白,奇險不如龍門,然而三皇傳為舊居,媧圣既其出冶,周、秦、漢、唐以來,多游幸離宮別館,繡嶺溫湯皆成佳境。驪山美如錦繡,又名繡嶺,以石甕谷為界分為東繡嶺、西繡嶺。驪山曾是帝王游幸之地,山上山下古跡隨處可見,神話傳說層出不窮。渭水秋天白,驪山晚照紅。每當夕陽西下,驪山在落日斜陽里紅霞萬狀尤顯壯觀,驪山晚照被譽為關中八景之一。驪山云樹郁蒼蒼,歷盡周秦與漢唐,一脈溫湯流日夜,幾抔荒冢掩皇王,郭沫若在此對驪山勝景及其歷史地位做了恰當而準確地概括。遠在上古時期,這里曾是女媧氏煉石補天之處;西周時,周幽王又在此演出了一幕烽火戲諸侯,褒姒一笑失天下的歷史鬧劇;威震天下的秦始皇將他的陵墓建于驪山腳下,還留下了聞名世界的秦兵馬俑軍陣;唐朝時期,唐玄宗、楊貴妃在此演繹了一場凄美的愛情故事,就連逃難而來的慈禧太后也不忘在此游玩享樂,這是驪山滄桑的經歷,也是中華民族前進的歷史見證。驪山不僅自然景觀秀麗,而且有幾十個馳名的文物景點勝跡,古往今來,驪山給人們留下美好的回憶,登驪山別有一番情趣。青石臺階路把著名的周烽火臺、老母殿、老君殿、晚照亭、兵諫亭、石甕谷、舉火樓、遇仙橋、秤錘石、雞上架、三元洞、鷂子翻身等古跡連在一起。游人可拾級而上或乘坐驪山索道纜車登山至烽火臺。極目遠眺,在茫茫八百里秦川上,渭河如一條玉帶飄動在綠野之間,俯視山下,風景如畫,游人熙攘。驪山半山腰有一塊上有金黃菌銹的巨石,遠望像老虎身上的斑紋。因此叫虎斑石,又因形狀似一只蹲臥的老虎,也叫臥虎石。石上有一座水泥涼亭。這里是西安事變時,蔣被捕處。五十年代改名為捉蔣亭,并在亭內正面上方石壁上題詞,敘述西安事變大略經過。近年改名為兵諫亭。好了,今天我們先到這,可以解散了。驪山導游詞篇3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參觀游覽驪山風景區(qū)。現在,我們從驪山的東大門(史稱昭陽門)入園,首先大家看到的是驪山勝跡圖,先了解一下驪山的概況。驪山是國家AAAA級旅游區(qū),國家地質公園,國家級森林公園,海拔1302米,東西長25公里,南北寬13.7公里,是秦嶺山脈的一個支脈。從地質角度來講,驪山是燕山晚期上升形成的突兀,在渭河裂陷帶的一個孤立的地壘式斷塊山,經運動時期呈整體上升,形成北高南低的斷塊。在陜西境內,驪山險峻不及華山,綿亙不如太白,徒峭不如龍門,但卻以秀而聞名于世,因此又名繡嶺,今天人們習慣上把驪山分為東,西繡嶺,西繡嶺上主要分布有烽火臺、長生殿遺址、晚照亭、老母殿、老君殿、兵諫亭、三元洞等景點,東繡嶺主要分布有上善湖,七夕橋,上德苑,達摩洞,舉火樓、石甕寺、石甕瀑布、雞上架、遇仙橋、秤砣石等景點。勝跡圖下面的這些浮雕造型表現的分別是女媧補天、長生殿盟誓、遇仙橋、秦始皇戲神女、張騫出使西域等驪山傳說。了解了驪山大概情況后,請大家拾級而上,我們邊走邊聊,去仔細體味這座歷史文化名山獨特的韻味。驪山云樹郁蒼蒼,歷盡周秦與漢唐。一脈溫湯流日夜,幾抔荒冢掩皇王。這是著名學者、詩人郭沫若先生對驪山勝景及其歷史地位恰當而準確的概括。首先來到兵諫園。兵諫園是為紀念西安事變65周年,弘揚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的愛國主義精神而建。園內展出有與西安事變有關的飛機、火炮、汽車、裝甲車等兵器。西安事變浮雕再現了西安事變的歷史過程,是迄今唯一全面反映西安事變史實的浮雕,于__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68周年時對外開放,成為我們回顧歷史的生動教材。(兵諫園及西安事變浮雕簡介附后)下面,我們將要參觀的是記載西安事變這段特殊歷史的重要景點&&兵諫亭.1936年這里發(fā)生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在一陣槍聲中,神色驚慌的蔣介石從華清池后門經這條路向后山逃跑,50歲的蔣介石在慌忙的奔跑中不小心掉進了一個石縫里,扭傷了腳,于是他只能順勢藏在石縫中,聽天由命了。當然蔣委員長沒有我們今天這么悠閑,大家可以想想看,寒冬臘月,近50的蔣介石,身披睡衣,腳踩拖鞋,驚慌失措是何等的狼狽。這個石縫今天仍然完好地保存著,并且加修了防護鐵鏈,以確保游客安全,這塊有花紋的大石頭,就是虎斑石,關于這塊石頭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眼前這座石亭就是著名的兵諫亭了。九一八事變后,蔣介石攜夫人宋美玲來陜,以游山玩水為名,布置大規(guī)模的剿共活動,期間,張、楊兩將軍在洛陽、西安、臨潼等地數次勸諫蔣聯共抗日均遭到拒絕,1936年12月12日凌晨4時許,張、楊帶兵對華清池形成包抄之勢,酣睡中的蔣突聞槍響,倉惶在兩名侍衛(wèi)攙扶下從華清池五間廳后窗逃跑,藏于半山腰虎斑石東側石峽洞內,后來被搜山部隊發(fā)現,扶掖下山,送往西安,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促進了國共第二次合作,為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這座高4米,寬2.5米的石亭,建于1946年3月,由胡宗南發(fā)起,黃埔軍校七分校全體士官募捐而成,名曰正氣亭,是臨潼最早的鋼筋水泥建筑物,同時,王耀武、陳誠、衛(wèi)立煌等人在巖上題有艱苦卓絕等詞,后被銑刷,解放后該亭更名為捉蔣亭,1986年12月在紀念西安事變50周年前夕,適應統戰(zhàn)工作需要,再次易名為兵諫亭,并用藍田美玉制成匾額懸于其上。下一個景點是晚照亭,大家都知道驪山晚照是關中八景之一,這座重檐鉆尖頂方亭就是取驪山晚照之意,建于1981年,從這里可鳥瞰華清池、東花園、臨潼全景和渭水。據記載,每當雨過天晴,云開霧散,驪山似一匹青色的駿馬,青翠欲滴,清晰可見,在落日的映照下似披上了一層迷人的桔紅色,更顯得流光溢彩,嫵媚動人,有緣人才得一見。關于驪山晚照有二首詩最為著名,一首是明代詩人劉儲秀所寫,由來驪山多奇峰,一望嵐光翠且重。復此斜陽相映處,紅云朵朵照芙蓉。另一首是清代名士朱集義所寫,幽王遺沒舊荒臺,翠柏蒼松繡作堆,入暮晴霞紅一片,疑是烽火自西來?,F在,我們只能從這些詩文的意境中去體味驪山晚照的輝煌。大家可以隨意留覽一下,借此機會,我向各位介紹一下臨潼的歷史。臨潼位于關中平原中部,西距古都西安30公里,面積890平方公里,人口65萬。元代以前渭河南北分兩縣,南為驪戎(這也是驪山的由來),北宋時因驪戎東臨臨河,西臨潼河,兩水環(huán)繞入渭河,故改為臨潼縣,(1997年6月30日撤縣設區(qū))。臨潼自古是一個風水寶地,人杰地靈,祖先為我們留下了無盡的寶藏,目前臨潼的文物區(qū)主要有三大部分,一是以姜寨遺址為代表的始前文化區(qū),二是以兵馬俑為代表的秦文化區(qū),三是以華清池為代表的唐文化區(qū),所以當地人無不自豪地說,在臨潼每一腳踩下去都是秦磚漢瓦,今天的臨潼人也在為把臨潼發(fā)展成一個旅游名城而努力。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并蒂皂角樹,是由楊貴妃與唐玄宗在長生殿前親手種下的,是他們凄美愛情的永恒見證,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被傳為千古佳話。坐落在驪山第二峰的老母殿是為了紀念傳說中中華民族創(chuàng)始人女媧而建的,相傳女媧摶黃土做人,創(chuàng)造了人類,又在驪山煉石補天,勞苦功高,后世人尊她為驪山老母,她死后,人們將其葬于驪山之陽(今藍田縣境內)又在驪山上修女媧祠紀念.據載,女媧本為驪山附近一名杰出的氏族首領,每當農歷六月十三日,四方群眾攜床單干糧,夜宿驪山,祭祀老母,這個風俗沿續(xù)至今,稱為單子會,并逐漸成為一種附近居民的歡樂節(jié),廟會期間,寺前廟后,人頭攢動,好不熱鬧。這里也是驪山又一個最佳觀景點,從這兒遠眺,重山疊障,蒼翠欲滴,不覺使人神清氣爽。大家眼前的這座大殿即是老君殿了。老君殿始建于唐代。唐高宗李治因老君姓李,且為道教始祖,認為和其同宗,更加敬之,被認作先人,上了封號,相傳唐玄宗游幸華清宮時,兩次在此夢到老君降臨閣內,因此稱為降圣閣又稱朝元閣,殿內原供奉著白玉老君像,是唐代西域著名雕像家元迦兒的杰作,玉像造型細膩,刀法簡練,神態(tài)逼真,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人民的無窮智慧和豐富想象力,后經安史之亂,華清宮被焚,這精美的石雕藝術品的正身和蓮花座均被燒裂,雙手被道人盜走,其后,刻木手嵌于腕下,現玉像保存在陜西省博物館。明圣宮位于老母殿南側,始建于1992年,是中國臺灣著名愛國人士顏武雄等人為報答映登仙祖保佑之恩,捐資修建的一座大型道教觀。明圣宮占地面積60余畝,共有殿堂房屋300余家。明圣宮是我國現代少有的大型純木古建筑群,是西北規(guī)模最大的道教宮觀。鳥語林坐落在西繡嶺,占地面積50余畝,網內空間100多萬立方米,充分利用原有峽谷地帶,使?jié)?、溪、瀑、潭、池巧妙地串成一體,自然流暢,碧水長流,樹木蔥郁,鳥語花香,給人以回歸自然,世外桃源之感。園內存養(yǎng)有上百種近十萬只珍禽異鳥,有朱鹮、鴕鳥、白鷺、富貴鳥、代勝、大雁、七彩小鳥、美國落地王鴿等?,F在大家看到的是我們公司在__年修建的一個儲水量為兩千立方米的人工湖,叫做上善湖,它既是一個景觀湖,又保證園區(qū)內的衛(wèi)生用水以及園內樹木的綠化灌溉。這個名字來源于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意思就是說,最善良的人就像水一樣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老子用水性來形容品德高尚的人,他認為做人要做有利于眾人的事而不與之相爭,即是老子善利萬物而不爭的著名思想.在這里湖與老君殿遙相呼應,渾然一體,置身于此,你的心靈也會受到洗禮。無限風光在險峰,沿著這條氣勢宏偉的臺階路,我們還可以沿途欣賞到驪山東繡嶺秀麗的自然風光?,F在我們已登上驪山最高峰烽火臺了,在這一段路途中有一個獨特的現象,這里的樹干都是扭曲的,我們叫它擰擰柏。關于這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烽火臺是古代戰(zhàn)時傳遞戰(zhàn)報,調兵的設施,相傳西周末年,周幽王娶了一位貌若天仙的女子名曰褒姒,可遺憾的是褒姒自進宮以來從未開言一笑,于是周幽王便采納了奸臣虢石父的計謀,無故點燃狼煙,引得四方諸侯前來救駕,當眾諸侯汗流浹背趕來時,見到的卻是烽火臺上的燈紅酒綠,歌舞升平,于是憤然離去,這時,褒姒看見眾臣的狼狽樣,果真撲嗤一聲笑了,為此周幽王大大獎勵了虢石父。公元前775年,犬戎入侵西周,當周幽王再次點燃烽火時,卻無人來救,西周至此滅亡了,從而留下了一個烽火戲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眼前這座烽火臺,是1985年在烽火臺遺址上用精制的仿古磚修筑起來的,高約13米,底座10米見方,頂端有一個觀景方亭,游人可沿內壁樓梯盤旋而上,如果有興趣,大家可登臺頂而四望,臨潼景區(qū)可盡收眼底,你自然會有一番好心境。順便告訴各位,這烽火臺還真的啟用過,時間是1990年西安臨潼第一屆石榴節(jié),而且用的是真的狼糞點燃,是從動物園中收集的。但卻不是用來報警,而是供游客們進行觀覽,在笑聲中記取這千年古訓。驪山導游詞篇4驪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陜西省西安市臨潼縣城南,距離西安市區(qū)30多公里,最高峰九龍頂海拔1301.9米。周、秦、漢、唐以來,這里一直是游覽勝地。這里有被稱為關中八景之一的驪山晚照;烽火戲諸侯的烽火臺;紀念西安事變的兵諫亭;紀念女媧補天的老母殿等。驪山山勢逶迤,樹木蔥蘢,遠望宛如一匹蒼黛色的駿馬。驪山也因景色翠秀,美如錦繡,又名繡嶺。著名的有周烽火臺、老母殿、老君殿、晚照亭、兵諫亭、石甕谷、舉火樓、遇仙橋、秤砣石、雞上架、三元洞、鷂子翻身等,還有號稱西北第一滑的驪山滑索。上山有臺階路3200多米,先來到驪山半山腰斑虎石處,便見兵諫亭,是為紀念西安事變而建。過后,可往西直上山峰至晚照亭。站在亭的北側,整個華清池近在眼前,一目了然。再往前便到西繡嶺第三峰上的老君殿。老君即老子,為驪山著名道教官觀。相傳,唐玄宗兩次在此見到老君降臨閣內,故此稱之為降圣閣,也叫朝元閣。殿內原供奉白玉老君像,安史之亂時,像的正身被燒裂,雙手也被盜,現玉像保存在陜西博物館內。由老君殿轉往東,就到西繡嶺第二峰上的老母殿。此殿是為歷史傳說中的女蝸而建的。再往東便到西繡嶺第一峰上的烽火臺。歷史上烽火戲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就發(fā)生在這里。相傳,周幽王為博取愛妃褒姒一笑,曾在這里舉烽火戲弄諸侯。當犬戎攻入驪山,幽王再下令點燃烽火,各諸侯卻無人來救,幽王被殺,褒姒被擄,西周滅亡。過了烽火臺后往東即到東繡嶺上的石甕寺。因寺的西面巖石受流水沖擊而形似甕,故得名石甕寺。據傳,該寺建于唐開元年間,用造華清宮所剩的材料予以修建的。接著來到位于東西繡嶺之間的石翁谷中的遇仙橋。據說,此橋為唐代所建,是一座長5米,寬2.4米,高5米的單孔石拱橋。相傳,古代有一考生,赴京趕考行至此橋,得仙人指教,幸運考中,此橋由此名遇仙橋。驪山導游詞篇5驪山是我國古今馳名的風景游覽勝地,因系西周時驪戎國國地,因此稱為驪山,唐時臨潼名昭應、會昌,驪山又曾因此改名為昭應山、會昌山。周秦漢唐以來,這里一直是皇家園林地,離宮別墅眾多。驪山是秦嶺山脈的一個支脈,東西綿亙25公里,南北寬約13.7公里,海拔1302米,山上松柏長青,壯麗翠秀,似一匹青蒼的驪駒而得名?!豆袍E志》云:驪山崇峻不如太華,綿亙不如終南,幽異不如太白,奇險不如龍門,然而三皇傳為舊居,媧圣既其出冶,周、秦、漢、唐以來,多游幸離宮別館,繡嶺溫湯皆成佳境。驪山美如錦繡,又名繡嶺,以石甕谷為界分為東繡嶺、西繡嶺。驪山曾是帝王游幸之地,山上山下古跡隨處可見,神話傳說層出不窮。渭水秋天白,驪山晚照紅。每當夕陽西下,驪山在落日斜陽里紅霞萬狀尤顯壯觀,驪山晚照被譽為關中八景之一。驪山云樹郁蒼蒼,歷盡周秦與漢唐,一脈溫湯流日夜,幾抔荒冢掩皇王,郭沫若在此對驪山勝景及其歷史地位做了恰當而準確地概括。遠在上古時期,這里曾是女媧氏煉石補天之處;西周時,周幽王又在此演出了一幕烽火戲諸侯,褒姒一笑失天下的歷史鬧劇;威震天下的秦始皇將他的陵墓建于驪山腳下,還留下了聞名世界的秦兵馬俑軍陣;唐朝時期,唐玄宗、楊貴妃在此演繹了一場凄美的愛情故事,就連逃難而來的慈禧太后也不忘在此游玩享樂,這是驪山滄桑的經歷,也是中華民族前進的歷史見證。~小三峽導游詞&陜西大雁塔&黃帝陵導游詞&司馬遷墓導游詞驪山不僅自然景觀秀麗,而且有幾十個馳名的文物景點勝跡,古往今來,驪山給人們留下美好的回憶,登驪山別有一番情趣。青石臺階路把著名的周烽火臺、老母殿、老君殿、晚照亭、兵諫亭、石甕谷、舉火樓、遇仙橋、秤錘石、雞上架、三元洞、鷂子翻身等古跡連在一起。游人可拾級而上或乘坐驪山索道纜車登山至烽火臺。極目遠眺,在茫茫八百里秦川上,渭河如一條玉帶飄動在綠野之間,俯視山下,風景如畫,游人熙攘。驪山半山腰有一塊上有金黃菌銹的巨石,遠望像老虎身上的斑紋。因此叫虎斑石,又因形狀似一只蹲臥的老虎,也叫臥虎石。石上有一座水泥涼亭。這里是西安事變時,蔣介石被捕處。五十年代改名為捉蔣亭,并在亭內正面上方石壁上題詞,敘述西安事變大略經過。近年改名為兵諫亭。驪山導游詞篇6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參觀游覽驪山風景區(qū)。現在,我們從驪山的東大門(史稱昭陽門)入園,首先大家看到的是驪山勝跡圖,先了解一下驪山的概況。驪山是國家AAAA級旅游區(qū),國家地質公園,國家級森林公園,海拔1302米,東西長25公里,南北寬13.7公里,是秦嶺山脈的一個支脈。從地質角度來講,驪山是燕山晚期上升形成的突兀,在渭河裂陷帶的一個孤立的地壘式斷塊山,經運動時期呈整體上升,形成北高南低的斷塊。在陜西境內,驪山險峻不及華山,綿亙不如太白,徒峭不如龍門,但卻以秀而聞名于世,因此又名繡嶺,今天人們習慣上把驪山分為東,西繡嶺,西繡嶺上主要分布有烽火臺、長生殿遺址、晚照亭、老母殿、老君殿、兵諫亭、三元洞等景點,東繡嶺主要分布有上善湖,七夕橋,上德苑,達摩洞,舉火樓、石甕寺、石甕瀑布、雞上架、遇仙橋、秤砣石等景點。勝跡圖下面的這些浮雕造型表現的分別是女媧補天、長生殿盟誓、遇仙橋、秦始皇戲神女、張騫出使西域等驪山傳說。了解了驪山大概情況后,請大家拾級而上,我們邊走邊聊,去仔細體味這座歷史文化名山獨特的韻味。驪山是我國古今馳名的風景游覽勝地,因系西周時驪戎國國地,因此稱為驪山,唐時臨潼名昭應、會昌,驪山又曾因此改名為昭應山、會昌山。周秦漢唐以來,這里一直是皇家園林地,離宮別墅眾多。驪山是秦嶺山脈的一個支脈,東西綿亙25公里,南北寬約13.7公里,海拔1302米,山上松柏長青,壯麗翠秀,似一匹青蒼的驪駒而得名?!豆袍E志》云:驪山崇峻不如太華,綿亙不如終南,幽異不如太白,奇險不如龍門,然而三皇傳為舊居,媧圣既其出冶,周、秦、漢、唐以來,多游幸離宮別館,繡嶺溫湯皆成佳境。驪山美如錦繡,又名繡嶺,以石甕谷為界分為東繡嶺、西繡嶺。驪山曾是帝王游幸之地,山上山下古跡隨處可見,神話傳說層出不窮。渭水秋天白,驪山晚照紅。每當夕陽西下,驪山在落日斜陽里紅霞萬狀尤顯壯觀,驪山晚照被譽為關中八景之一。驪山云樹郁蒼蒼,歷盡周秦與漢唐,一脈溫湯流日夜,幾抔荒冢掩皇王,郭沫若在此對驪山勝景及其歷史地位做了恰當而準確地概括。遠在上古時期,這里曾是女媧氏煉石補天之處;西周時,周幽王又在此演出了一幕烽火戲諸侯,褒姒一笑失天下的歷史鬧劇;威震天下的秦始皇將他的陵墓建于驪山腳下,還留下了聞名世界的秦兵馬俑軍陣;唐朝時期,唐玄宗、楊貴妃在此演繹了一場凄美的愛情故事,就連逃難而來的慈禧太后也不忘在此游玩享樂,這是驪山滄桑的經歷,也是中華民族前進的歷史見證。坐落在驪山第二峰的老母殿是為了紀念傳說中中華民族創(chuàng)始人女媧而建的,相傳女媧摶黃土做人,創(chuàng)造了人類,又在驪山煉石補天,勞苦功高,后世人尊她為驪山老母,她死后,人們將其葬于驪山之陽(今藍田縣境內)又在驪山上修女媧祠紀念.據載,女媧本為驪山附近一名杰出的氏族首領,每當農歷六月十三日,四方群眾攜床單干糧,夜宿驪山,祭祀老母,這個風俗沿續(xù)至今,稱為單子會,并逐漸成為一種附近居民的歡樂節(jié),廟會期間,寺前廟后,人頭攢動,好不熱鬧。這里也是驪山又一個最佳觀景點,從這兒遠眺,重山疊障,蒼翠欲滴,不覺使人神清氣爽。驪山導游詞篇7尊敬的列位游客:你們好!我是觀光社的導游員“小丁”,名字叫丁一航。本日,就由我來為各人先容驪山。我們起首來到了驪山腳下,感受驪山很高,突兀森郁,樹木很是多,讓我們來乘坐驪山索道吧,在上面,看臨潼很是大,很是壯觀。有人這樣傳頌過:南視廣臨潼,西看古長安,北望渭河水,俯覽華清宮,因此很多人看了都感想很是受驚。此刻,我們來到了驪山頂上,先來到了鳥語林,林里有許很多多的鳥類,如:白鴿、鸚鵡,路上還可以看到野山雞。可以讓人感受到有一種大天然的感受。接下來我們來到了道廟,內里曾是陜西省聞名道人的聚積之地,至今內里尚有一些和尚在內里拜佛、念佛,我們也可以進去拜佛、求簽,以求安全。然后我們來到了狼煙臺,這是周幽王“狼煙戲諸侯”時的處所,其時,周幽王獲得了一個美男,名叫褒姒,但她成天忽忽不樂的,周幽王為了讓他笑,就聽信了奸臣的話,在狼煙臺上焚燒,諸侯覺得仇人來了就領兵來看,功效撲了空,褒姒看了,就給笑了起來。其后,仇人真的來了,諸侯覺得是周幽王在和褒姒玩,就沒來,功效周幽王被捕,周朝便衰落起來了,這就是“褒姒一笑失全國”的典故,具有奇異的汗青意義。下面我們來到的處所也同樣具有汗青意義,是“西安事務”的兵諫亭,其時楊虎城、張學良等人帶兵在此地威脅蔣介石聯共抗,蔣介石被逼無奈,只得贊成。其后,才有了“國共相助”。因此這個處地址全中京城很是著名。我先容完了,百聞不如一見,但愿通過我的先容,能讓你們對此地有所相識,能讓你們對驪山有更深的印象。驪山導游詞篇8驪山--中國名山之一,她是唐華清宮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森林景觀獨具特色,有千畝側柏林、驪山擰擰柏、八戒顯形樹等。其山勢峻峭斷層地貌別具一格。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在驪山均留下烙印,古跡遺址星羅棋布、歷史文化博大精深、離宮別墅皇家風范、地熱溫泉極具魅力。驪山云樹郁蒼蒼,歷盡周秦與漢唐。一脈溫湯流日夜,幾個荒冢掩皇王。郭沫若先生的這兩句詩恰到好處地向人們訴說著驪山的歷史。這里已構成了一處殊堪神往的旅游勝地。上山有臺階路3200多米,先來到驪山半山腰斑虎石處,便見兵諫亭,是為紀念西安事變而建。過后,可往西直上山峰至晚照亭。站在亭的北側,整個華清池近在眼前,一目了然。再往前便到西繡嶺第三峰上的老君殿。老君即老子,為驪山著名道教官觀。相傳,唐玄宗兩次在此見到老君降臨閣內,故此稱之為降圣閣,也叫朝元閣。殿內原供奉白玉老君像,安史之亂時,像的正身被燒裂,雙手也被盜,現玉像保存在陜西博物館內。由老君殿轉往東,就到西繡嶺第二峰上的老母殿。此殿是為歷史傳說中的女蝸而建的。再往東便到西繡嶺第一峰上的烽火臺。歷史上烽火戲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就發(fā)生在這里。相傳,周幽王為博取愛妃褒姒一笑,曾在這里舉烽火戲弄諸侯。當犬戎攻入驪山,幽王再下令點燃烽火,各諸侯卻無人來救,幽王被殺,褒姒被擄,西周滅亡。過了烽火臺后往東即到東繡嶺上的石甕寺。因寺的西面巖石受流水沖擊而形似甕,故得名石甕寺。據傳,該寺建于唐開元年間,用造華清宮所剩的材料予以修建的。接著來到位于東西繡嶺之間的石翁谷中的遇仙橋。據說,此橋為唐代所建,是一座長5米,寬2.4米,高5米的單孔石拱橋。相傳,古代有一考生,赴京趕考行至此橋,得仙人指教,幸運考中,此橋由此名遇仙橋。驪山風景秀麗,相傳周幽王在此建驪宮,秦始皇時改為驪山湯,漢武帝時擴建為離宮,唐太宗營建宮殿取名湯泉宮,唐玄宗再次擴建取名華清宮,因以溫泉為特征,又稱華清池。1982年4月基建開挖地基時發(fā)現唐華清宮御湯建筑遺址。經考古專家發(fā)掘整理,在4200平方米面積內發(fā)現5個湯池遺址,并確認它們分別是蓮花湯、海棠湯、太子湯、尚食湯和星辰湯,分別為皇帝、貴妃、太子、大臣的御用浴池遺址。在這些遺址上建成唐華清宮御湯遺址博物館,于1990年10月正式開放。華清池內的五間廳是1936年西安事變爆發(fā)時,蔣介石住地。驪山森林公園管理處近年來本著遵循驪山景區(qū)文脈,打造觀景讀史精品,以優(yōu)質服務爭創(chuàng)驪山再度輝煌的原則,加大了對驪山的開發(fā)包裝力度,各項基礎設施和服務功能堪稱一流,景觀內涵讓您嘆為觀止,她以其秀美深遂,成為賞景抒懷展示中華歷史的大舞臺。國內外朋友們,驪山人真誠歡迎您,我們將以游客為上帝的宗旨,為您提供最優(yōu)質的服務,最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最佳的旅游秩序,讓您盡興而來,滿意而歸.驪山導游詞篇9早就聽說驪山非常美,去年暑假,我們全家終于有機會去拜訪驪山。我們乘車到了驪山腳下,仰望驪山,它如同一匹黑色的躍躍欲試的駿馬,又如同一個身披綠衣的少女,美麗極了。我們懷著迫不及待的心情坐上了索道游覽車,向四周望去,驪山美景盡收眼底,大片大片的森林郁郁蔥蔥,抬頭看去,天空湛藍湛藍的,像沒有瑕疵的寶石。不知不覺中,就到了半山腰的纜車站,一下纜車,我們就直奔山頂的烽火臺。沿著山路拾階而上,茂密的森林遮住了夏日毒辣的烈日,帶給人無限清涼,可愛的小鳥在樹叢中飛來飛去。站在烽火臺上,心想:周幽王就是為了博褒姒一笑,而在這里烽火戲諸侯,最后他失掉了誠信,然后失掉了天下。原來,誠信是那么重要!參觀完烽火臺,我們又直奔半山腰上有名的鳥語林,一進鳥語林,一只孔雀就神氣地走在我們前面,它昂首闊步地走著,不時地用翅膀指指這兒,用嘴點點那兒,儼然一位公主的派頭。這時,一只大公雞來了,它氣勢洶洶地闖到了孔雀公主面前,公主害怕了,趕緊躲到高高的巖石上,再看大公雞,得意洋洋,一副勝利者的姿態(tài)。再往前走,我們看見了雉雞,雉雞非??蓯?,我撒下幾粒鳥食,它們就像百米沖刺似地跑了過來爭來搶去。隨后我們又到了天鵝湖畔,一只美麗的白天鵝正在用喙梳理它潔白的羽毛,兩只黑天鵝結伴游泳,長長的脖頸彎成了美麗的S形,真是優(yōu)雅極了。林子里還有高大的鴕鳥,成對的鴛鴦等等,據說這里鳥的種類多達60多種呢。驪山的美景數不勝數,真不愧是天下聞名的風景區(qū)啊!驪山導游詞篇10驪山,位于西安臨潼區(qū)城南,屬秦嶺山脈的一個支脈,靠著兵馬俑博物館,最高峰九龍頂海拔1301.9米,山勢逶迤,樹木蔥蘢,遠望宛如一匹蒼黛色的駿馬而得名。驪山也因景色翠秀,美如錦繡,故又名繡嶺。每當夕陽西下,驪山輝映在金色的晚霞之中,景色格外綺麗,有驪山晚照之美譽。驪山看點驪山是中國名山之一,她是唐華清宮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森林景觀獨具特色,有千畝側柏林、驪山擰擰柏、八戒顯形樹等。其山勢峻峭斷層地貌別具一格。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在驪山均留下烙印,古跡遺址星羅棋布、歷史文化博大精深、離宮別墅皇家風范、地熱溫泉極具魅力。驪山云樹郁蒼蒼,歷盡周秦與漢唐。一脈溫湯流日夜,幾抔荒冢掩皇王。郭沫若先生的這兩句詩恰到好處地向人們訴說著驪山的歷史。這里已構成了一處殊堪神往的旅游勝地。驪山皇陵秦始皇陵位于陜西省西安市以東30公里的驪山北麓(另兩資料分別為:秦始皇陵位于臨潼以東5千米處的下河村。秦始皇陵位于西安市以東35公里的臨潼區(qū)境內),它南依驪山的層戀疊嶂之中,山林蔥郁;北臨逶迤曲轉、似銀蛇橫臥的渭水之濱。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巒環(huán)抱之中與驪山渾然一體,景色優(yōu)美,環(huán)境獨秀。陵墓規(guī)模宏大,氣勢雄偉。陵園總面積為56.25平方公里。陵上封土原高約115米,現仍高達76米,陵園內有內外兩重城垣,內城周長3840米,外城周長6210米。內外城廓有高約8&10米的城墻,今尚殘留遺址。千古一帝秦始皇墓葬區(qū)在南,寢殿和便殿建筑群在北。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陵園。其巨大的規(guī)模、豐富的陪葬物居歷代帝王陵之首,是最大的皇帝陵。陵園按照秦始皇死后照樣享受榮華富貴的原則,仿照秦國都城咸陽的布局建造,大體呈回字形,陵墓周圍筑有內外兩重城垣,陵園內城垣周長3870米,外城垣周長6210米,陵區(qū)內目前探明的大型地面建筑為寢殿、便殿、園寺吏舍等遺址。據史載,秦始皇陵陵區(qū)分陵園區(qū)和從葬區(qū)兩部分。陵園占地近8平方公里,建外、內城兩重,封土呈四方錐形。秦始皇陵的封土形成了三級階梯,狀呈覆斗,底部近似方型,底面積約25萬平方米,高115米,但由于經歷兩千多年的風雨侵蝕和人為破壞,現封土底面積約為12萬平方米,高度為87米(另一資料:陵園初高120米,高大若山,后經風化侵蝕及人為破壞,降低了40多米)。整座陵區(qū)總面積為56.25平方公里。建筑材料是從湖北、四川等地運來的。為了防止河流沖刷陵墓,秦始皇還下令將南北向的水流改成東西向。陵園的南部有一個土冢,高43米。筑有內外兩道夯土城墻。內城周長3890米,外城周長6249米,分別象征皇城和宮城。在內城和外城之間,考古工作者發(fā)現了葬馬坑、陶俑坑、珍禽異獸坑,以及陵外的人殉坑、馬廄坑、刑徒坑和修陵人員的墓室。已發(fā)現的墓坑有400多座。秦始皇陵的冢高55.05米,周長20__米。經調查發(fā)現,整個墓地占地面積為22萬平方米,內有大規(guī)模的宮殿樓閣建筑。陵寢的形制分為內外兩城。內城為周長2525.4米的方形,外城周長6264米。秦始皇陵的規(guī)模之大遠非埃及金字塔所能比。秦始皇帝陵是中國第一座皇家陵園,在中國近百座帝王陵墓中,以其規(guī)模宏大,埋藏豐富著稱于世。1956年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1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把秦始皇帝陵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目錄,成為全人類共同的財富。20__年秦始皇陵榮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古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上王陵,中國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秦王朝是中國歷史上輝煌的一頁,秦始皇陵更集中了秦代文明的最高成就。秦始皇把他生前的榮華富貴全部帶入地下。秦始皇陵地下宮殿是陵墓建筑的核心部分,位于封土堆之下?!妒酚洝酚涊d: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異怪徙藏滿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考古發(fā)現地宮面積約18萬平方米,中心點的深度約30米。陵園以封土堆為中心,四周陪葬分布眾多,內涵豐富、規(guī)??涨?,除聞名遐邇的兵馬俑陪葬坑、銅車馬坑之外,又新發(fā)現了大型石質鎧甲坑、百戲俑坑、文官俑坑以及陪葬墓等600余處,數十年來秦陵考古工作中出土的文物多達10萬余件。在陵園里設立有多處文物展臺,展示了秦陵近20__年來出土的部分文物;布置有水道展區(qū),重現當年陵園內科學周密的排水設施;相信隨著考古工作的進展,肯定還會有更大的意想不到的發(fā)現。在凝重的綠色和高大的墓冢之間,為了讓游客身臨其境的感受王者的尊榮、王者的威儀,秦始皇陵上演有大型的重現的儀仗隊&&秦始皇守陵部隊換崗儀式表演和集聲、光、電于一體的秦始皇陵陵區(qū)、陵園、地宮沙盤模型展示,再現了兩千多年前神秘陵園的壯觀場景,展示了數十年來的考古成果,生動直觀地揭示秦陵奧秘,展示其豐富內涵。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帝王陵園,是我國勞動人民勤奮和聰明才智的結晶,是一座歷史文化寶庫,在所有封建帝王陵墓中以規(guī)模宏大、埋藏豐富而著稱于世。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陵墓一直挖到地下的泉水,用銅加固基座,上面放著棺材墓室里面放滿了奇珍異寶。墓室內的要道機關裝著帶有利箭的弓弩,盜墓的人一靠近就會被射死。墓室里還注滿水銀,象征江河湖海;墓頂鑲著夜明珠,象征日月星辰;墓里用魚油燃燈,以求長明不滅秦始皇陵共發(fā)現10座城門,南北城門與內垣南門在同一中軸線上。墳丘的北邊是陵園的中心部分,東西北三面有墓道通向墓室,東西兩側還并列著4座建筑遺存,有專家認為是寢殿建筑的一部分。秦始皇陵集中體現了事死如事生的禮制,規(guī)模宏大,氣勢雄偉,結構舒特。陵墓地宮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槨的地方,陵墓四周有陪葬坑和墓葬400多個,范圍廣及56.25平方公里。主要陪葬坑有銅車、馬坑、珍禽異獸坑、馬廄坑以及兵馬俑坑等,歷年來已有5萬多件重要歷史文物出土。1980年發(fā)掘出土的一組兩乘大型的彩繪銅車馬&&高車和安車,是迄今中國發(fā)現的體形最大、裝飾最華麗,結構和系駕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銅車馬,被譽為青銅之冠。兵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園東側1500米處。1974年春被當地打井的農民發(fā)現。由此埋葬在地下兩千多年的寶藏得以面世,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跡。為研究秦朝時期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等,提供了十分珍貴的實物資料,成為世界人類文化的寶貴財富。兵馬俑坑現已發(fā)掘3座,俑坑坐西向東,呈品字形排列,坑內有陶俑、陶馬8000多件,還有4萬多件青銅兵器??觾鹊奶账芩囆g作品是仿制的秦宿衛(wèi)軍。近萬個或手執(zhí)弓、箭、弩,或手持青銅戈、矛、戟,或負弩前驅,或御車策馬的陶質衛(wèi)士,分別組成了步、弩、車、騎四個兵種。在地下坑道中的所有衛(wèi)士都是面向東方放置的。據鉆探得知共有三個陪葬坑,其中1974年發(fā)現的一號坑最大,它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5米左右,長廊和11條過洞組成了整個坑,與真人馬大小相同、排成方陣的6000多個武士俑和拖戰(zhàn)車的陶馬被放置在坑中。在一號坑的東北約20米的地方是在1976年春天發(fā)現的二號坑,它是另一個壯觀的兵陣。南北寬84米,東西長96米的二號坑,面積9216平方米,建筑面積為17016平方米。二號坑內有多兵種聯合陣容,包括步兵、車兵、騎兵和弩兵等。二號坑西邊是三號坑,1989年10月1日才開始允許游客參觀。南北寬24.5米,東西長28.8米的三號坑面積為500多平方米。三號坑經有關專家推斷,被認為是用來統帥一、二號坑的軍幕。一乘戰(zhàn)車,68個衛(wèi)士俑以及武器都保存在坑內。1974年以來,在陵園東1.5公里處發(fā)現從葬兵馬俑坑三處,成品字形排列,面積共達2萬平方米以上,出土陶俑8000件、戰(zhàn)車百乘以及數萬件實物兵器等文物。其中一號坑為右軍,埋葬著和真人真馬同大的陶俑、陶馬約6千件;二號坑為左軍,有陶俑、陶馬1300余件,戰(zhàn)車89輛,是一個由步兵、騎兵、戰(zhàn)車等三個兵種混合編組的曲陣,也是秦俑坑的精華所在;三號坑有武士俑68個,戰(zhàn)車1輛,陶馬4匹,是統帥地下大軍的指揮部。這個軍陣是秦國軍隊編組的縮影。1980年又在陵園西側出土青銅鑄大型車馬2乘。引起全世界的震驚和關注,這些按當時軍陣編組的陶俑、陶馬為秦代軍事編制、作戰(zhàn)方式、騎步卒裝備的研究提供了形象的實物資料。兵馬俑的發(fā)現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二十世紀考古史上的偉大發(fā)現之一。秦俑的寫實手法作為中國雕塑史上的承前啟后藝術為世界矚目?,F已在一、二、三號坑成立了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對外開放。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秦始皇陵兵馬俑是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臘雕塑相媲美的世界人類文化的寶貴財富,而它的發(fā)現本身就是20世紀中國最壯觀的考古成就。它們充分表現了20__多年前中國人民巧奪天工的藝術才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和寶貴財富。法國總統希拉克對它的世界第八奇跡的贊譽,使秦始皇陵為更多的世人所知。世界文化遺產的桂冠,為秦始皇陵更增光彩。雞上架從石甕水潭處攀援西行,到雞上架。這里是從東繡嶺通往西繡嶺的一段險道。游人到此,手足并用,盤旋而上,如同雞上架一般,故而得名。牡丹溝從飲鹿槽向西,即是一條深溝大壑,當地人叫它牡丹溝。溝中有泉,名曰美泉。據說,用這股美泉澆灌的牡丹,花色特別嬌艷。唐玄宗喜歡牡丹,他曾在牡丹溝開辟牡丹園,由當時精通園藝的花師宋單父培植。據《花經》記載:種花萬本,色樣各殊。達摩洞烽火臺北面約200&300米處,有一深5米,高2米,寬3米的洞穴,這個洞相傳乃是印度佛教達摩的弟子鎮(zhèn)山王在此鑿洞苦修,人稱達摩洞。秤錘石從石甕谷遇仙橋下行的途中,有一塊高5米左右,上小下大,狀如秤錘的大石頭,千百年來,無論遇到怎樣的大洪水,它卻穩(wěn)穩(wěn)地站在谷底,巋然不動。傳說此石為二郎神楊戩稱驪山的秤錘,故稱之驪山秤錘石。飲鹿槽在今朝元閣西一片平地上,有一長300厘米、寬92厘米、高56厘米的大石槽,相傳為唐時馴鹿飲水的地方。老子的坐騎是長生鹿,按此說,或為當年老君飲鹿的石槽,或為后人附會傳說所造?!督蜿栭T詩》有長生鹿瘦銅牌重句,飲鹿泉邊春露句。金沙洞是唐玄宗和楊玉環(huán)在驪山的一個秘宮,俗稱幽洞,是他們避開眾人獨自秘密會聚的一個山洞。明朝英宗正統年間,書生劉瑞五探奇冒險,從而揭開了金沙洞的秘密。洞中有唐玄宗、楊貴妃及眾宮娥的白玉雕像,楊貴紀靦腆羞澀,唐玄宗含情脈脈,無不栩栩如生。日月亭位于兵諫亭與晚照亭之間,取國共合作日月同輝之意。內檐彩繪驪山各主要景點圖案,讓游人在休息的同時,感悟驪山深厚的文化內涵。翠蔭亭又名翠云亭,唐華清宮著名景點。宋朝李埏有絕句贊譽一別驪山歲已深,林花依舊繡嶺岑,歸尋當日新開路,隱約苔痕下翠蔭。舍身崖在東側山谷中,有一座孤立的山峰,頂部為6平方米的平臺,寸草不生。山峰四周峻峭,猶如刀削一般。其上刻有舍身崖三字。清人周燦《游驅山東繡嶺記》云:敬虛和尚易其名曰護生崖。兵諫亭九.一八事變后,蔣介石攜夫人宋美齡來陜,以游山玩水為名,布置大規(guī)模的剿共活動,期間張、楊兩位將軍在洛陽、西安、臨潼等地數次勸諫蔣聯共抗日均遭到拒絕,1936年12月12日凌晨4時許,張、楊帶兵對華清池形成包抄之勢,酣睡中的蔣介石突聞槍響,倉惶在兩名侍衛(wèi)攙扶下從華清池五間廳后窗逃跑,藏于半山腰一虎斑石東側石峽洞后,后來被搜山部隊發(fā)現,扶掖下山,送往西安,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這座高4米,寬2.5米的石亭,建于1946年3月,由胡宗南發(fā)起,黃埔軍校七分校全體士官募捐而成,名曰正氣亭,解放后,該亭更名為捉蔣亭,1986年12月在紀念西安事變50周年前夕,為了緩和兩岸關系,再次易名為兵諫亭。烽火臺是古代戰(zhàn)時傳遞戰(zhàn)報、調兵的設施。相傳西周末年,周幽王娶了一位貌若天仙的女子名曰褒姒,可遺憾的是褒姒自進宮以來從未開言一笑,于是周幽王便采納了奸臣虢石父的計謀,無故點燃狼煙,引得四方諸侯前來救駕,當眾諸侯汗流浹背趕來時,見到的卻是烽火臺上的燈紅酒綠、歌舞升平,于是憤然離去。這時,褒姒看見眾臣的狼狽樣,果真撲哧一聲笑了。為此周幽王大大獎勵了虢石父。公元前771年,犬戎入侵西周。當周幽王再次點燃烽火時,卻無人來救,西周至此滅亡了,從而留下一個烽火戲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老母宮位于驪山西繡嶺第二峰,這座廟宇在歷史傳說中是為了紀念中華民族的創(chuàng)始人女媧氏而修建的,相傳女媧攥黃土做人,創(chuàng)造了人類,三皇五帝均為其子孫,她又在驪山煉石補天,勞苦而功高,后世人尊稱她為驪山老母。她死后,人們將其葬于驪山之陽(今藍田縣境內),又在驪山上修女媧祠紀念。據載,女媧本為驪山附近一名杰出的氏族首領,每當農歷六月十三日,四方群眾攜床單干糧,夜宿驪山,祭祀老母,這個風俗沿續(xù)至今。老君殿老君殿始建于唐代,唐高宗李治因老君姓李,且為道教始祖,認為和其同宗,更加敬之,被認作先人,上了封號,相傳唐玄宗游幸華清宮時,兩次在此夢到老君降臨閣內,因此稱為降圣閣又稱朝元閣殿內原供奉著白玉老君像,是唐代西域著名雕像家元迦兒的杰作。華清宮朝元閣遺址,原是敬奉老子的地方。殿內原有的老子石刻像,藝術價值很高,現存于陜西博物館內。玉像造型細膩,刀法簡練,神態(tài)逼真,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人民的無窮智慧和豐富想象力。三元洞北臨華清池,上通老君殿,是由驪山西門登山的第一景點,也是一處自然奇觀。這里有幾孔清靜幽雅的空洞,洞內奉祀著道教所尊的天宮、地宮、水宮--(玉皇大帝、土地爺、大禹)三元,其最奇特之處是窯內有5個茶杯口粗細的天然通風圓洞,深不知底,晝夜生風,春夏風向外吹,秋冬風向里吹,故稱為三元洞。游客登山來至洞口,頓感微風吹拂,涼爽舒適,人們謂之神風,多有以此治病者。驪山屬于大傾角斷層巖,斷層之間的空隙遙遙相通,于是形成自然風洞,成為天造地設的一大奇觀,遠近有名,近年來經醫(yī)療衛(wèi)生部門對自然風洞排風進行采樣化驗,風洞排出的氣體,具有脫敏、鎮(zhèn)靜、止痛作用,對多種疾病確有治療價值。晚照亭位于西繡嶺老君殿東,取驪山晚照之意。建于1981年,是一座重檐鉆尖頂方亭,站在晚照亭北側,可鳥瞰華清池、東花園、臨潼全景和渭水。驪山晚照是關中八景之一,據說,每當雨過天睛,云開霧散,驪山似一匹青色的駿馬,青翠欲滴,清晰可見,在夕陽下披上一層迷人的金色,更顯得琉光溢彩,撫媚動人。石甕谷是驪山東、西繡嶺之間一處秀麗幽深的峽谷,山勢險峻,溝大谷深。古語云:綠閣在西,紅樓在東。下有劍懸瀑布千尺,水聲淙淙,擊石飛濺,天長日久沖蝕所就,其形似甕,故稱石甕谷。谷長深邃,上下曲折,幽谷奇景乃驪山奇險迷人之處。據說為八仙上天入地之通道,稱登天道,有一天門、二天門和三天門等。遇仙橋位于驪山東、西繡嶺之間的石甕谷中,這是一座長5米,寬2.4米,高5米的單孔石拱橋。相傳明朝一書生赴京趕考,行至此谷感其風景幽美,宿于石甕寺觀景,第二天在此橋上遇到了前往蓬萊的八仙,求得指教,金榜題名,封為翰林,此橋由此得名,據有關資料考證,遇仙橋可能是唐代所建,距今已千年歷史,然而堅固異常,站在橋上,仰望驪山,水幔懸掛,可觀賞到石甕寺、舉火樓、雞上架等景點。舉火樓位于石甕寺西側,驪山西繡嶺烽火臺下,其結構是磚木建造的兩層古式樓房,與東繡嶺石甕寺隔谷相望,遠眺舉火樓懸于絕壁之處,壯觀雄偉。相傳這是周幽王所建離宮,與褒姒避暑之處,也是周幽王發(fā)布軍令,以舉火為信號,命令烽火點燃的指揮臺,故得名舉火樓。明圣宮位于驪山西繡嶺老母殿南側,始建于1992年,是中國臺灣道教徒,著名愛國人士顏武雄等人為報答映登仙祖保佑之恩,捐此修建一座大型道教觀,表達了臺灣同胞認祖歸宗,渴望回歸的愛國之情。明圣宮占地面積60余畝,共有殿堂房屋300余間。宮內有三清殿、仙祖殿、靈觀殿等景觀,分別奉著道教的三清始祖、四御天尊、三宮大帝、謝映登仙祖和護法神王靈宮。明圣宮現有常住道人32名。均是北京道教學院畢業(yè)的高素質道教人才。明圣宮是我國近代史上少有的大型純木古建筑群,是西北規(guī)模重大的道教宮觀,堪稱道教的又一洞天福地。宮內所用漢白玉為北京房山漢白玉,建筑木材選用東北紅松,神像采用江西小葉香樟木,神龕供桌采用南非進口紅木,整個建筑風格為明清建筑,古香古色。明圣宮宛如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風景秀麗的驪山上。石甕寺從石甕谷瀑布東上,即到石甕寺。石甕寺原名福崖寺,是驪山東繡嶺的佛教名剎。石甕寺為唐玄宗所命名并提寫寺名,始建于開元年間,天寶七年以建造華清宮余材修繕,屬皇家佛剎。唐玄宗崇道,營建華清宮時,在西繡嶺建造了長生殿、朝元閣;楊貴紀信佛,便在東繡嶺修繕建造了佛闔石甕寺。寺內佛像,全是當年國手所造。寺內原供有雕塑家楊惠之手雕白玉佛像,與西繡嶺朝元閣白玉老君像同日由幽州運來驪山。精巧無比,叩之如罄,斗轉星移,如今白玉雕像早已毀于戰(zhàn)火,不復存在,唯有寺內宋代沙石成皿,其形似甕,故得名石甕寺。長生殿遺址也叫集靈臺,在晚照亭東是唐華清宮的主要建筑之一。本來是王宮、大臣們去朝元閣朝拜前,齋戒和沐浴的地方,后來成為唐明皇與楊貴妃休閑避暑之地。它的馳名也在于《長恨歌》中記述了唐明皇和楊貴紀那段天寶愛情遺事。三元洞坡下碑林是1998年為日本已故著名漢學書法家石橋犀水。藤田贊陽,石田泉城等九人所建書法石碑。碑林共有九塊石碑,有行、草、隸、篆、楷等字體。碑林的建立為中日兩國書法藝術的交流,提供了一個場所,而且可以看出,中日兩國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酒店一線員工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優(yōu)化研究
- 語法綜合測試
- 2024年黑龍江省龍東地區(qū)初中畢業(yè)學業(yè)統一考試地理試卷含答案
- 2024至2030年中國拉線警示保護管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4至2030年中國微電腦切邊切片兩用機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4至2030年中國雙芯跳線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4年中國電器設備配件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4年中國智能通道閘機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4年河北客運車資格證考試題庫及答案
- 2024年汕頭道路旅客運輸駕駛員繼續(xù)教育試題
- u型玻璃內隔斷施工工法
- 藥品銷毀登記表
- 三欣會四新會(課堂PPT)
- 兒童急救小常識(課堂PPT)
- 配電箱使用說明書
- 醫(yī)療質量與安全培訓(共154頁).ppt
- 召開聽證會程序流程
- 關于加強勞動紀律和工作作風建設的講話
- 家長開放半日活動家長觀察記錄表小一
- 新能源甲醇蒸汽鍋爐
- 中建路橋集團有限公司分包分供結算管理辦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