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08 概括文章內(nèi)容(簡答題滿分攻略)(文言文閱讀)-備戰(zhàn)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考點 幫(北京專用)(教師版)_第1頁
考點08 概括文章內(nèi)容(簡答題滿分攻略)(文言文閱讀)-備戰(zhàn)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考點 幫(北京專用)(教師版)_第2頁
考點08 概括文章內(nèi)容(簡答題滿分攻略)(文言文閱讀)-備戰(zhàn)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考點 幫(北京專用)(教師版)_第3頁
考點08 概括文章內(nèi)容(簡答題滿分攻略)(文言文閱讀)-備戰(zhàn)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考點 幫(北京專用)(教師版)_第4頁
考點08 概括文章內(nèi)容(簡答題滿分攻略)(文言文閱讀)-備戰(zhàn)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考點 幫(北京專用)(教師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考點08概括文章內(nèi)容(文言文閱讀)1.考情探究(考點分布、命題規(guī)律及備考策略)3.考點精講2.考點梳理4.好題沖關(基礎、提升、真題)1.考點分布2021-2024北京卷年份題型結構考點關鍵詞選材情況2024客觀4+主觀1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翻譯文意理解與推斷概括、分析段落論證思路議論性散文2023客觀4+主觀1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翻譯文意理解與推斷概括、分析文章內(nèi)容議論性散文2022客觀4+主觀1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翻譯文意理解與推斷概括、分析文章內(nèi)容紀傳體2021客觀4+主觀1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翻譯文意理解與推斷概括、分析作者的論證思路議論性散文2.命題規(guī)律及備考策略【命題規(guī)律】概括文本內(nèi)容是北京卷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目一般有概括原因、分析人物性格、概括寫作目的、列舉事件、分析文章細節(jié)等類型,如果是議論類文言文,有概括分析論證方法、文本結構、論證過程等題型,答題時注意明確題干要求,在文中找到對應的文句,然后概括作答。“內(nèi)容與觀點的分析和概括”,實際上包含對“文本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與對“作者觀點的分析和概括”兩個考點,一般以主觀簡答題的形式考查?!緜淇疾呗浴?.強化文言基礎,落實文本內(nèi)容理解。2.養(yǎng)成圈點勾畫的習慣,注意一些重要信息。學會查找文章的關鍵詞句,理清段落內(nèi)容。在讀懂原文的基礎上學會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篩選、分析、概括。3.標注文本中表明時間、地點的標志性詞語,明確人物所做的事情。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準確厘清相關人物在不同時段(或任職的不同時期)依次做了哪些事情,按照題干的指向概括情節(jié)。4.明確人物關系,梳理全文行文脈絡。用不同的符號勾畫并標注不同人物姓名與官職變動的詞語,明確人物之間是上下級、同事還是親屬關系,便于厘清全文脈絡。5.分析概括事情發(fā)生的原因、過程和結果,明確邏輯關系,便于推斷事件發(fā)生的先后順序和發(fā)展趨勢,從整體上把握全文的情節(jié)和結構特點。6.分析議論性文字的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找出文本的分論點,厘清論述的層次,進而梳理概括答題。一、考點概述與解題方法【考點概述】在文言文閱讀中,設置簡答題,意在引導學生注重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歸納以及對內(nèi)容的概括分析。該題型的設計可以更好地導向教學,加強學生對文言文學習備考中“文”的重視,進一步破除文言文學習就是疏通文意、掌握文言知識的弊端,而讓學生將更多的時間用在對文言文內(nèi)容的理解上,這樣可以更好地實現(xiàn)文化繼承的核心素養(yǎng)能力考查。因此,對這種新增題型要予以充分重視。3、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考察點:1.對文章內(nèi)容要點的歸納概括;2.對文章行文脈絡的清晰梳理;3.對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理解評價;4.對文章事理情景的關系分析。【閱讀方法】(1)勾畫圈點法:邊閱讀,邊畫出人名、地名、時間詞、事件起訖詞語及文中評議性詞句,畫出較難理解的詞句等,同時思考總結“何人何時何事”等內(nèi)容。(2)主線閱讀法:閱讀時牢牢抓住“什么人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做過什么事,事情的結果怎樣”這條主線來篩選信息,劃分層次,把握內(nèi)容提要。(3)借題解文法:要借的這個題就是幾乎每卷必有的文意概括題。所給四個選項均是命題人對文意的概括,其中只有一項不正確,即使這個不正確項,也不是全不正確,錯誤只在個別詞語上。這樣,該題絕大部分正確文意便是我們讀懂內(nèi)容最好的“提示”和“拐杖”,一定要借“此題”而解文。(4)以文解文法:就是借用文章中的話來理解。文章中的諸多因素存在著一種互相制約、互相闡釋的關系,這是讀者解文的一種依據(jù),閱讀時仔細發(fā)掘,前后文會給你幫助。(5)以注解文法:命題者往往會給一些注釋,這些注釋往往能給解文、解題帶來很大幫助。考試時同學們千萬不要對其視而不見,一定要充分利用才行。2.閱讀步驟第一步:粗讀——瀏覽全文,看看注釋,讀讀文意概括題。第二步:細讀——明事知人辨理。(1)圈畫。對于一些重要信息和可能干擾閱讀理解的文字要圈畫出來。“重要信息”主要指傳記中傳主的姓名、官職、事跡等情況,議論性散文中還包括表明觀點的詞語?!翱赡芨蓴_閱讀理解的文字”主要指文中的一些名詞術語,如人名、地名、官職名、官府宮廷名、科舉考試和官職升降專用術語,這些詞語往往有特別的含義,如果誤以為是普通詞語,那就會在理解上出差錯。(2)跨“難”。對于那些一下子理解不出的詞語,可以先“跨”過去。整體感知文本時,一般不要在個別詞句上多作推敲,以免浪費時間。(3)借助。在通讀全文、整體感知中碰到問題,要善于借助上下文和試題來解決,這是很重要的方法和能力。如果有出處說明或疑難注釋,有時也可以借助理解?!敬痤}方法】1.整體閱讀,總體把握,依據(jù)文體特點抓重點只有整體閱讀,總體把握,才能高屋建瓴地駕馭閱讀材料,才能準確、完整地去分析、評價人物和事件。閱讀文章時要始終帶著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思考:①文章寫了什么人的什么事;②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局如何;③文章說了什么道理;④文章是以什么作為說理依據(jù)的。對記敘性的文章,要厘清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的前因后果;一般的傳記,要弄清作者記了哪幾件事,表現(xiàn)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點和精神風貌。議論性的文章,要厘清論點、論據(jù)及論證方法等。游記性散文,要厘清線索及作者抒發(fā)的情感。2.抓中心句,找關鍵句,厘清文章的層次讀一篇文章時,應當特別關注中心句、關鍵句,以便快速地把握文意。中心句、關鍵句的位置,常在文章(或段落)的開頭或結尾處,如《六國論》的中心句“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在文章的開頭;《過秦論》的中心句“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在文章的結尾。文章的層次結構,是文章的骨架和脈絡,它具體展現(xiàn)作者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的思路。分析時可按時間推移、地點轉移以及材料性質(zhì)、類別進行歸納,要視具體的文章而定。3.明確要求,提取要點,合理組織答案仔細審題,明確要求,看清題目是要求概括人物特點、事件緣由,還是中心論點、論證層次;據(jù)此確定答題區(qū)域,并梳理出信息要點,進而科學合理地組織答案;如需分條作答,可參照題目賦分確定條目數(shù)量。概括材料內(nèi)容多為以下角度命制試題:表現(xiàn)人物行為舉止特點的信息;描繪對立雙方激烈交鋒的信息;體現(xiàn)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張的信息;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聰明才智的信息;展現(xiàn)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信息;表現(xiàn)景物特征的信息;表現(xiàn)事件原因的信息等?!竞喆痤}解答步驟】1.認真審讀題干,抓住問題的關鍵詞,明確提問方向。閱讀文本及組織答案語言的時候始終扣住問題里的關鍵詞,使思考和答案都緊緊圍繞提問方向,避免答非所問的情況。2.明確提問方向之后,就要扣住文本,找準解決這一問題的文本范圍,并鎖定相關信息。有的沒有給出具體范圍,我們就要扣住文本去鎖定范圍,所鎖定的范圍可能是文本里的某一段,也可能分布在文本的不同地方。無論是某一段還是某幾段,我們都要找準找全,不要遺漏。3.列出上一步找到的信息點,綜合分析,依據(jù)分值,組織答案,規(guī)范作答。在組織答案時,可采取以下兩種方法:①摘錄法。就是選摘原文詞句來作答的一種方法。解題時應抓住與答案有關的關鍵語句,文中有的關鍵句如觀點句或抒情議論句,如果吻合題意,可直接摘錄;如只出現(xiàn)關鍵詞,還需要考生去總結。如題目要求用自己的話概括,文中的重要句子就必須翻譯后概括作答。②句意(層意)提取法。就是需要概括的內(nèi)容在文章或文段中并無明顯的中心句,考生要通過閱讀文章,自己去感受、體會、把握和提煉大意,然后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的一種方法。這一方法的關鍵點在于根據(jù)句意或層意提煉出這一層或這一句的內(nèi)涵與本質(zhì)的東西,答題時一定要按關鍵點作答。考點精講01:概括人物事跡和性格品質(zhì)此類題型一般是據(jù)事求理,根據(jù)人物具體言行概括其行為特征或思想性格。這些“特點”詞有的可以從原文中摘取,更多的是要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其中對人物的言行的理解不可斷章取義,孤立片面,要學會在具體語境中,在具體的事件情境下理解,只有這樣,概括才能準確。人物形象特點具有多重性,在準確使用“特點”詞的前提下力求立體豐滿,多方位概括。題目主要圍繞傳主的人生經(jīng)歷和成就,要求概括其業(yè)績能力、思想品質(zhì)、心理特點等。題目主要考查學生兩方面的能力:一是閱讀與理解,能否準確捕捉人物在文中的核心表現(xiàn);二是詞語積累與表達,能否在準確理解的基礎.上使用題干要求的“恰當?shù)氖煺Z或成語”進行表述。文言文中的常見人物形象分析簡答題1.君主:善于納諫,禮賢下士,知人善任,胸懷寬廣,體恤百姓,沉穩(wěn)智慧、明察秋毫2.大臣:忠于職守、忠貞不屈,高風高節(jié)、剛正不阿,勤勉、謙讓、清廉,憂國憂民,舉賢薦能、直言進諫3.將軍:智勇雙全,英勇善戰(zhàn),仁愛士卒,廉潔律己,治軍有方,軍紀嚴明,忠君愛國,公而忘私。4.學士:勤奮刻苦、不恥下問、治學嚴謹、篤志好學、持之以恒。其他人物:5..名士---情趣高雅、超凡脫俗、豁達灑脫、不慕權貴(淡泊名利)、品格高尚,心憂天下,熱愛自然。6.百姓---善良、孝順、正直,忠厚老實、不貪戀錢財,信守承諾、克勤克險。7.父母---教子有方、愛子情深、深明大義。文言文中以正面人物為主,偶爾也會出現(xiàn)反面人物:1.君主---目光短淺,氣量狹小,昏庸無道,奸詐兇殘2.官吏---狡猾、貪婪、蠻橫,自以為是、狂妄輕率,執(zhí)法過嚴、殘忍的酷吏。3.小人---貪婪、愚蠢(利令智昏),卑鄙齷齪,自私、損人不利己、外強中干、仗勢欺人、兇殘貪婪、為非作歹。4.百姓---一意孤行、愚蠢,背信棄義,急躁冒進,迷信、不依法辦事。吳漢,字子顏,南陽人。韓鴻為使者,使持節(jié),徇河北,人為言:“吳子顏,奇士也,可與計事?!眳菨h為人質(zhì)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辭語自達鄧禹及諸將多所薦舉再三召見其后勤勤不離公門上亦以其南陽人漸親之上既破邯鄲,誅王郎,召鄧禹宿,夜語曰:“吾欲北發(fā)幽州突騎,諸將誰可使者?”禹曰:“吳漢可。禹數(shù)與語,其人勇鷙有智謀,諸將鮮能及者?!鄙嫌谑且詽h為大將軍。漢遂斬幽州牧苗曾,上以禹為知人。吳漢與蘇茂、周建戰(zhàn),漢躬被甲持戟,告令諸部將曰:“聞鼓聲皆大呼俱進,后至者斬?!彼旃亩M,賊兵大破。北擊清河長垣及平原五里賊,皆平之。吳漢伐蜀,分營于水南水北,北營戰(zhàn)不利,乃銜枚引兵往合水南營,大破公孫述。吳漢兵守成都,公孫述將延岑遺奇兵出吳漢兵后,襲擊破漢,漢墮水,緣馬尾得出。吳漢性忠厚,篤于事上,自初從征伐,常在左右,上未安,則側足屏息,上安然后退舍。兵有不利,軍營不完,漢常獨繕檠其弓戟,閱其兵馬,激揚吏士。上時令人視吳公何為,還言方作戰(zhàn)攻具,上常曰:“吳公差強人意,隱若一敵國矣?!狈鉂h廣平侯。吳漢嘗出征,妻子在后買田業(yè)。漢還,讓之曰:“軍師在外,吏士不足,何多買田宅乎!”遂盡以分與昆弟外家。吳漢爵位奉賜最尊重,然但治宅,不起巷第。夫人先死,薄葬小墳,不作祠堂,恭儉如此。疾篤,車駕親臨,問所欲言。對曰:“臣愚無所識知,唯愿慎無赦而已?!辈≥?,奏謚曰:“有司議宜以為武?!痹t特賜曰忠侯。(節(jié)選自《東觀漢記》卷十)《后漢書·吳漢傳》用孔子的“剛毅木訥近仁”一語來贊譽吳漢,請簡要概述吳漢的剛毅與木訥之處?!敬鸢浮縿傄阒帲鹤鲬?zhàn)勇猛,連克強敵;敗而不餒,激揚士氣。木訥之處:缺乏文采,不善言辭?!窘馕觥勘绢}考查學生對人物進行評價探究的能力。剛毅之處:“吳漢與蘇茂、周建戰(zhàn),漢躬被甲持戟,告令諸部將曰:‘聞鼓聲皆大呼俱進,后至者斬?!旃亩M,賊兵大破”,吳漢與敵軍作戰(zhàn)時,親自披甲持戟,命令將士們拼死殺敵,最終大破敵軍;“吳漢伐蜀,分營于水南水北,北營戰(zhàn)不利,乃銜枚引兵往合水南營,大破公孫述”,北營作戰(zhàn)不利,他帶領將士們悄悄與南營匯合,最終打敗公孫述??筛爬ǔ觯鹤鲬?zhàn)勇猛,連克強敵?!皡菨h伐蜀,分營于水南水北,北營戰(zhàn)不利,乃銜枚引兵往合水南營,大破公孫述”,作戰(zhàn)不利,并不氣餒,想辦法戰(zhàn)勝敵人;“兵有不利,軍營不完,漢常獨繕檠其弓戟,閱其兵馬,激揚吏士”,交戰(zhàn)失利,獨立修繕武器,檢閱士兵,激勵將士??筛爬ǔ觯鹤鲬?zhàn)不利時,敗而不餒,激勵將士。木訥之處:“造次不能以辭語自達”,說話缺少文采,倉促之間不能用言語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筛爬ǔ觯喝狈ξ牟?,不善言辭。參考譯文:吳漢,字子顏,南陽郡宛縣人。韓鴻做使者,(光武帝)讓他拿著旌節(jié),巡視河北地界。有人對韓鴻說:“吳子顏,是位奇異之人,可和他商議大事?!眳菨h為人樸實、厚道,說話缺少文采,倉促間不能表達自己的真實意圖。鄧禹和諸位將領多次舉薦吳漢,多次被皇上召見,這以后吳漢工作辛勤努力不離開衙署,光武帝也因為他是南陽人,逐漸與他親近。光武帝已經(jīng)攻下了邯鄲,誅殺了王朗,召見鄧禹同宿,夜里跟他交談說:“我想要向北派遣攻打幽州的騎兵,各位將領誰能夠勝任?”鄧禹說:“吳漢可以。我多次和他交談,他這個人勇敢兇猛有智慧謀略,各將領中少有能比得上的?!惫馕涞塾谑亲寘菨h擔任大將軍。吳漢于是斬殺了幽州牧苗曾。光武帝于是認為鄧禹能了解人。吳漢與蘇茂、周建交戰(zhàn),親自披上鎧甲拿著戟,命令諸將說:“聽到鼓聲全部大呼前進,后退的斬?!庇谑菗艄倪M軍,賊兵打敗。向北進攻清河長垣及平原五里的敵軍,全部平定了他們。吳漢攻打蜀地,在水南水分開扎營,北營作戰(zhàn)不利,于是讓士兵銜枚前往匯合水南營,大敗公孫述。吳漢帶兵駐守成都,公孫述率領延岑留下的奇兵出現(xiàn)在吳漢軍隊后面,襲擊并大敗了吳漢,吳漢墜落水中,拽著馬尾巴才得出上來。吳漢性格忠誠醇厚,做事忠實,自從當初跟隨光武帝征戰(zhàn)以來,常常陪伴在光武帝左右,光武帝沒有安睡,吳漢就側立一旁屏息侍奉,光武帝睡得踏實了他才后退去休息。交戰(zhàn)出現(xiàn)不利,軍營武器不完備,吳漢常常獨自修繕矯正弓弩,檢閱那些兵馬,激勵將士。光武帝有時派人看吳公在做什么,派出的人回來說正在準備作戰(zhàn)進攻的裝備。劉秀于是嘆息說:“吳漢比較令人滿意,他隱然就是一個對國家有舉足輕足影響的人?!狈鈪菨h為廣平侯。吳漢曾經(jīng)有一次出征,妻子兒女們在后方購置田產(chǎn)。吳漢回來后,就責備她說:“軍隊在外面,官兵(費用)不足,為什么購買那么多田產(chǎn)宅業(yè)呢!”于是盡數(shù)分給了兄弟和母親、妻子的娘家人。吳漢爵位奉賜尊貴顯要,然而只修宅院,不起巷第。他的夫人先去世,只是簡單下葬,修了一座小墳,沒有蓋祠堂,他就像這樣恭敬節(jié)儉。病重,皇帝親自看視,問他還有什么話想說。吳漢回答說:“為臣愚昧而沒有什么見識,只希望陛下千萬不要動輒大赦天下。”逝世后,有關部門上奏謚號說:“有司商議應該用‘武’?!惫馕涞巯略t賜謚號為忠侯。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腹珕栍诠茏釉唬骸俺?,山東之強國也,其人民習戰(zhàn)斗之道。舉兵伐之,恐力不能過,兵弊于楚。為之奈何?”管子對曰:“即以戰(zhàn)斗之道當之矣?!惫唬骸昂沃^也?”管子對曰:“公貴買其鹿?!被腹词谷酥I生鹿。管子即令桓公告民,藏谷十之六。令左司馬伯公將白徒而鑄錢于莊山,令中大夫王邑載錢二千萬,求生鹿于楚。楚王聞之,告其相曰:“彼金錢,人之所重也,國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賞有功。禽獸者,群害也,明王之所棄逐也。今齊以其重寶貴買吾群害,則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齊私楚也。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盡齊之寶?!背窦瘁屍涓r(nóng)而畋鹿。管子告楚之賈人曰:“子為我致生鹿,二十賜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千斤也。則是楚不賦于民而財用足也?!背信跃油馇舐?。隰朋【1】教民藏谷五倍,楚以生鹿藏錢五倍。管子曰:“楚可下矣。”公曰:“奈何?”管子對曰:“楚錢五倍,其君且自得而求谷?!被腹唬骸爸Z?!币蛄钊碎]關,不與楚通使。楚王果自得而求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糴石四百。齊因令人載粟處芊【2】之南,楚人降齊者十之四。三年而楚服。[桓公問于管子曰:“吾欲制衡山【3】之術,為之奈何?”管子對曰:“公其令人貴買衡山之械器,燕、代必從公而買之。秦、趙聞之,必與公爭之。衡山之械器必倍其價。天下爭之,衡山械器必十倍以上?!惫唬骸爸Z?!币蛄钊酥馍角筚I械器,不敢辯其價。齊修械器【4】于衡山十月,燕、代聞之,果令人之衡山求買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國聞之,果令人之衡山求買械器。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爭吾械器,令其價再什以上。”衡山之民釋其本,修械器之巧。齊即令隰朋購粟于趙。趙糶石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天下聞之,載粟而之齊。齊修械器十七月,修糴五月,即閉關不與衡山通使。燕、代、秦即引其使而歸。衡山械器盡,魯削衡山之南,齊削衡山之北。內(nèi)自量無械器以應二敵,即奉國而歸齊矣。(取材于《管子·輕重》)注釋:【1】隰朋:春秋時齊國大夫?!?】芊:地名。位于齊楚接壤處?!?】衡山:齊魯之間的小國。【4】修械器:意思是施行購買兵器的策略。1.在下面每個人物后的橫線上寫出一個恰當?shù)氖煺Z或成語,用來評價人物在文中的表現(xiàn)。(4分)①桓公②管子③衡山之君2.本文講述了管子運用謀略的故事,你從中獲得了哪些啟示?請結合文章內(nèi)容具體回答。(5分)【答案】1.桓公:從善如流(虛心納諫、擇善而從、從諫如流);管子: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審時度勢知己知彼神機妙算);衡山之君:因小失大(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愚不可及目光短淺)2.答題角度參考:①用經(jīng)濟、金融手段戰(zhàn)勝敵國②糧食安全對一個國家是極為重要的③上下一心是成功實施謀略的保證。【解析】1.此題考查鑒賞人物形象和理解詞語的能力。分析時,要根據(jù)文本中齊桓公、管子、衡山之君各自的言行舉止等描寫語句理解其人物形象,然后再根據(jù)平時對成語或俗語的積累,選用符合人物形象的詞語作答即可。從齊桓公與管子的對話內(nèi)容來看,齊桓公的言行舉止表現(xiàn)出了他善于采納和吸取別人的意見,由此可聯(lián)想到從諫如流或虛心納諫。管子在文中的分析獨具眼光,具有遠見的卓識,故可聯(lián)想到“審時度勢,知己知彼”;衡山之君為了眼前的小利而最終丟失了整個國家,由此可聯(lián)想到“鼠目寸光”或“目光短淺”。2要先理解故事內(nèi)容,并領悟故事蘊含的人生道理,然后從管子制定策略的角度和楚王與衡山君的角度,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來組織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根據(jù)“問題即是答案”的原則,解答此題,應先根據(jù)對文本內(nèi)容的感知,概述出管子在本文中采用了哪些謀略,例如,在經(jīng)濟、金融、糧食等方面的手段;燕、代、秦、趙等國的團結一心等都給我們?nèi)松卮蟮膯⑹?,只要能體現(xiàn)以上幾個方面,言之有理即可。參考譯文:桓公向管仲問道:“楚國,是崤山以東的強國,它的人民嫻熟于戰(zhàn)斗的方法。(如果)派軍隊攻伐它,只怕(我們的)實力不能勝過它,會兵敗于楚國,這應該怎么辦呢?”管仲回答說:“就用戰(zhàn)斗的方法來對付它?!被腹f:“這怎么講?”管仲回答說:“您可用高價收購楚國的鹿?!被腹闩扇说匠徺I活鹿。管仲就讓桓公向民眾求購,貯藏了國內(nèi)糧食十分之六。派左司馬伯公率領壯丁到莊山鑄幣。然后派中大夫王邑帶上二千萬錢到楚國收購活鹿。楚王得知后,向丞相說:“錢幣是人們看重的東西,國家靠它維持,英明的君主用它賞賜功臣。禽獸,是一些有害的東西,是英明的君主應當拋棄驅逐的東西。現(xiàn)在齊國用珍貴的寶物高價收買我們的害獸,這樣是楚國的福分,上天將用齊國的金錢惠及楚國。您通告百姓趕快去尋找活鹿,來把齊國的財寶全部換來。”楚國百姓就放棄耕種來獵捕活鹿。管仲還對楚國商人說:“您給我販來活鹿,二十頭就給您黃金百斤;十倍(二百頭)就給您黃金千斤。這樣楚國不向百姓征稅,財富也充足了?!背嗣穸荚谕饷嬲衣?。隰朋讓齊國百姓貯藏了五倍(于過去)的糧食,楚國憑借(出賣)活鹿貯藏了五倍(于過去)的錢幣。管仲說:“楚國可以攻克了。”桓公說:“怎么辦?”管仲回答說:“楚國貯藏的錢幣增加了五倍,楚王將會很得意,之后求購糧食?!被腹f:“好?!庇谑桥扇朔忾]關隘,不和楚國互通使節(jié)。楚王果然非常得意,然后求購糧食。但是幾個月都買不到糧食,楚國買一石糧食要四百錢。齊國派人運糧到芊地的南部出賣,楚人十分之四都投降齊國。幾年(三年)之后,楚國就服從(于齊國)了。桓公向管仲問道;“我想要找到控制衡山國的辦法,這應該怎么辦?”管仲回答說;“您可以派人出高價收購衡山國的兵器進行轉賣。這樣,燕國和代國一定跟著您去買,秦國和趙國聽說后,一定和您爭著買。衡山兵器必然會價格翻倍。(如果天下爭相購買),衡山國兵器必然漲價十倍以上?!被腹f:“好?!庇谑桥扇说胶馍綄ふ?、收購兵器,不敢同他們付價還價。齊國實行購買衡山過兵器的策略十個月以后,燕、代兩國聽說,果然派人去衡山過買兵器。學.科網(wǎng)燕、代兩國實行這一策略三個月以后,秦國聽說了這一消息,果然也派人去衡山國購買兵器。衡山國君告訴宰相說:“天下各國爭相購買我國兵器,讓兵器價錢提高二十倍以上?!焙馍絿陌傩斩挤艞夀r(nóng)業(yè),發(fā)展制造兵器的工藝。齊國則派隰朋到趙國購買糧食,趙國賣糧食每石十五錢,隰朋按每石五十錢收購。天下各國聽說這一消息,都運糧到齊國來賣。齊國使用了十七個月的購買兵器的策略,使用收購糧食的策略五個月,然后就封閉了關隘,不和衡山國互通使節(jié)(與衡山國斷絕了關系)。燕、代、秦、趙四國也把自己的使者從衡山帶領回國了。衡山國的兵器已經(jīng)賣光,魯國侵占了它的南部,齊國侵占了它的北部。(衡山國或衡山國王)內(nèi)心自己估量沒有兵器來招架兩個敵國,便奉送國土,歸降齊國了??键c精講02:概括文本內(nèi)容、觀點、態(tài)度、主旨1.提煉作者觀點

類型提取的要點記敘類文章分析人物的描寫、人物的主次關系;分析事件的敘述、詳略的安排,看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傾向;分析寫作意圖和主旨是歌頌贊揚還是鞭撻諷刺議論類文章分析論點、論據(jù)、論證的方法;聯(lián)系作者的身世和所處時代;分析作者的寫作意圖和觀點態(tài)度2.概括情感態(tài)度

文言文中作者情感態(tài)度的表述常常借助文言虛詞來表達,如“耳、耶、焉、豈、其、哉、為”等語氣詞。3.探究文本主旨文本主旨就是作者寫作文章的出發(fā)點,即作者通過寫作活動來實現(xiàn)文章的社會價值。探究思路同現(xiàn)代文閱讀一致,從敘事情感、抒情議論等句中,感知作者情感,概括寫作主旨,探究寫作意圖。此類題型常見于帶有議論色彩的闡釋類文言文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治學(東漢)徐幹①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沒而名不朽,其故何□?學也。②學也者,所以疏神達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務也。民之初載,其矇未知。譬如寶在于玄室①有所求而不見白日照焉則群物斯辯矣。學者,心之白日也。③學猶飾也,器不飾則無以為美觀,人不學則無以有懿德。有懿德,故可以經(jīng)人倫;為美觀,故可以供神明。④倚立而思遠,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矯首而徇飛,不如修翼之必獲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務學之必達也。故君子心不茍愿,必以求學;身不茍動,必以從師;言不茍出,必以博聞。⑤君子之于學也,其不懈,猶上天之動,猶日月之行,終身亹亹②,沒而后已。故雖有其才而無其志,亦不能興其功也。志者,學之帥也;才者,學之徒也。學者不患才之不贍,而患志之不立。是以為之者億兆,而成之者無幾,故君子必立其志。(注)①玄室:暗室。②亹亹:勤勉不倦的樣子。本文第④段用一組形式整齊的句子來闡述觀點,請寫出第④段的觀點?!敬鸢浮俊吨螌W》第④段的觀點:治學要付諸行動。【解析】本文第④段,“倚立而思遠,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矯首而徇飛,不如修翼之必獲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務學之必達也”這幾句,以一組設喻指出“思”不如“行”,“徇飛”不如“修翼”,“孤居愿智”不如“學之必達”;最后得出結論“故君子心不茍愿,必以求學;身不茍動,必以從師;言不茍出,必以博聞”,即“治學要付諸行動”。參考譯文:①從前的君子,能夠成就高尚的道德、建立卓越的品行,身體死亡而名聲不朽,是什么原因呢?那就是學習。②學習是用來通明精神、暢達思想、和悅情緒、修養(yǎng)品性的手段,是圣人最為看重的事情。人剛出生的時候,處于蒙昧的狀態(tài),什么也不知道。就好像珍寶放在暗室里,想尋找卻看不見,太陽的光輝一照進來,各種東西都一目了然。學習,就是心靈的太陽。③學習就好像是修整裝飾,器物不加修飾,就無法獲得美麗的外觀;人不學習,也就無法擁有美好的品德。具有了美好的品德,才可以妥善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器物做得美觀好看,才可以供奉給神祇祖先。④倚著器物佇立而想著要到遠方去,不如立即行走一定能抵達遠方,仰著頭想追隨鳥兒翱翔長空,不如自己修治翅膀定能實現(xiàn)夢想,孤身獨處希望獲取智慧,不如努力學習則一定能達到目標。所以,君子的內(nèi)心不隨便幻想,而是一定要努力學習,自身不輕舉妄動,而是一定要追隨老師;說話不信口開河,而一定要廣泛聽取。⑤君子對于學習,其堅持不懈的精神,就好像是天空的運轉,就好像是日月的運行,終身勤勉不倦,死后才停止。因此,雖然有那樣的天賦才華,卻沒有那樣的遠大志向,也不能夠建立那樣大的功業(yè)。志向在學習中起的是主導作用,才華在學習中起的是次要作用。求學的人不擔心自己的才學不充足,而擔心志向沒有確立。所以,自古至今致力學習的人成千上萬,不計其數(shù),而有所成就的人卻寥寥無幾。因此,君子一定要確立他的志向。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積微,月不勝①日,時不勝月,歲不勝時。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后興之務之,如是則常不勝夫敦比②于小事者矣。是何也?則小事之至也數(shù),其懸③日也博,其為積也大。大事之至也稀,其懸日也淺,其為積也小。故善日者王,善時者霸,補漏者危,大荒者亡。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時,僅存之國危而后戚之,亡國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國之禍敗不可勝悔也。霸者之善著焉,可以時記也,王者之功名,不可勝日志也。財物貨寶以大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積微者速成?!对姟吩唬骸暗螺挗苋缑?,民鮮克舉之?!贝酥^也。(取材于《荀子》)[注]①勝:超過。本句意思是,月不如日重要。②敦比:注重從事。本句意思是,(如果)像這樣,那么只顧處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從事小事的。③懸:懸掛,此處意思是存在。④輶:分量輕。使治亂存亡若高山之與深谿,若白堊之與黑漆,則無所用智,雖愚猶可矣。且①治亂存亡則不然。如可知,如不可知;如可見,如不可見。故智士賢者相與積心愁慮以求之,猶尚有管叔、蔡叔之事②與東夷八國不聽之謀。故治亂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則大物不過矣。魯國之法,魯人為人臣妾于諸侯,有能贖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貢贖魯人于諸侯,來而讓,不取其金??鬃釉唬骸百n失之矣。自今以往,魯人不贖人矣?!比∑浣穑瑒t無損于行;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魯人必拯溺者矣?!笨鬃右娭约?,觀化遠也。(取材于《呂氏春秋》)[注]①且:連詞,表示轉折。②管叔、蔡叔之事:叛亂之事。以上兩則短文都講到要重視微小的事物。請根據(jù)要求作答。1.分別寫出兩則短文中能作為中心論點的一個句子?!敬鸢浮康谝粍t:能積微者速成。第二則:(孔子)見之以細,觀化遠也。(察其秋毫,則大物不過矣。)【解析】第一則短文從做事到治國,論證了“積微”的重要性,因此“能積微者速成”可作為中心論點;第二則短文先進行道理論證,后進行舉例論證。第一段“察其秋毫,則大物不過矣”是小結句,能夠概括全文中心;第二段“孔子見之以細,觀化遠也”是小結句,也能概括全文中心。2.分別為兩則短文擬定標題,并簡要說明理由。(標題字數(shù)限定2—5字)【答案】第一則標題:積微(說積微、積微與速成)。理由:本則內(nèi)容是重視小事,積小事之成才能成就大事。第二則標題:察微(說察微、萌芽與預見)。理由:本則內(nèi)容是觀察到事物微小的萌芽才能有所預見,避免在大事上犯錯?!窘馕觥康谝粍t短文的中心論點是“能積微者速成”,據(jù)此標題可擬為“積微”。第二則短文的中心論點是“察其秋毫,則大物不過矣”,據(jù)此標題可擬為“察微”或“明察秋毫”。擬標題應結合短文論點,從論題的角度進行概括。答題時注意字數(shù)要求。參考譯文:從細微處一點一點積累,月不如日重要,季不如月重要,年不如季重要。一般人都愛怠慢小事,大事到來的時候再開始處理它,像這樣,那么只顧處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從事小事的。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小事出現(xiàn)得很頻繁(經(jīng)常發(fā)生),存在的時間也長,所以日積月累效果很大;大事出現(xiàn)得很稀少(不常發(fā)生),存在的時間也短,所以積累的成果小。所以善于利用每一天的人可以稱王,善于利用每一季的人可以稱霸,出了漏洞再去補救的人就會很危險,政事很荒疏的國家就會滅亡。所以王者注重每天發(fā)生的事情,霸者注重每季發(fā)生的事情,勉強維持的邦國往往是陷入危險之后才感到悲傷,而亡國之君直到滅亡的那一天才知道國破家亡,死到臨頭才知道死亡,亡國之禍往往是悔不勝悔。霸主的功業(yè)很顯赫,可以按季記載;王者的功名,每天都記不完。財物貨寶以大為重,政教功名與之相反,只有能積累小事的人才能快速成功?!对娊?jīng)》上說:“德行雖然看起來輕如毫毛,但人們少有能舉起它的?!闭f的就是這個道理。(取材于《荀子》)假如治世和亂世、生存和死亡之間的區(qū)別就像高山和深谷,像白土和黑漆一樣分明的話,就沒有必要使用智慧,即使愚笨的人也是可以知道的。然而治世和亂世、生存和死亡并不是這樣。好像可知,又好像不可知;好像可見,又好像不可見。所以有才智的人、賢明的人都在用盡心思去探求治亂存亡的征兆,即使這樣還是出現(xiàn)了管叔、蔡叔犯上作亂的事件和東夷八國不聽王命的陰謀。所以說治世和亂世、生存和死亡的征兆,開始時就像鳥獸們秋天長出的新毛。(如果)能夠做到明察秋毫,那么在大事上就不會出現(xiàn)錯誤了。魯國的法律規(guī)定,魯國人在其他諸侯國中給人做奴仆,有能夠贖回他們的人,可從國庫中領取贖金。子貢從諸侯那里贖回了一個做奴仆的魯國人,回到魯國后卻推辭,沒有從國庫中領取贖金。孔子說:“賜這件事做得有過錯。從今往后,魯國人不去贖做奴仆的人了?!保◤膰鴰熘校╊I取金錢的話,不會對人的品行有什么損失;不領取金錢的話,就不會再有人去贖人了。子路救了一個溺水的人,那個人用一頭牛來酬謝他,子路收下了牛??鬃诱f:“魯國的人一定會救溺水的人?!笨鬃幽軓募毿〉氖虑樯峡吹浇Y果,他對事物的發(fā)展變化看得多遠啊。(取材于《呂氏春秋》)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上御翠微殿,問侍臣曰:自古帝王雖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過之,自不諭其故。諸公各率意①以實言之。群臣皆稱:陛下功德如天地,萬物不得而名言。上曰:不然,朕所以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自古帝王多疾勝己者,朕見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zhèn)?,朕常棄其所短,取其所長;人主往往進賢則欲置諸懷,退不肖則欲推諸壑,朕見賢則敬之,不肖者則憐之,賢、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惡正真,陰誅顯戮②,無代無之,朕踐阼③以來,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嘗黜責④一人;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皆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咀ⅰ竣俾室?任意。②顯戮:公開殺戮。③踐阼:登上王位,④黜責:貶謫責罰。結合全文,說說李世民是一位怎樣的人。【答案】①從諫如流。讓大臣“各率意以實言之”“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嘗黜責一人”;②禮賢下士、知人任善?!耙娙酥疲艏河兄薄耙娰t則敬之”;③心胸寬廣。對待夷狄“愛之如一,故其皆依朕如父母”。參考譯文:皇上駕凌翠微殿,問隨侍的大臣道:“自古的帝王雖然可以平定華夏,但不能征服戎狄蠻夷,我的才能不如古人,而所成就的工業(yè)卻超過他們,我自己不明白其中的緣故。請諸位大臣都隨便據(jù)實說說?!比撼级挤Q頌道:陛下您的公德如天地一般,就是用天下萬物也不能形容?!被实壅f:“不是這樣的,我之所以能達到這樣的功業(yè),只是由于五件事,自古以來帝王們都嫉妒才能超過自己的人,我看見別人的好處,就好像我自己的一樣,一個人的能力有限,不可能什么都擅長,我常常用他的長處而避免他的短處。做皇帝的往往看見有才能的人,就想把他留在自己的身邊,看見那些不肖子孫,就恨不能殺了他們,我卻看見賢能的人就敬重他們,看見那些不肖之人,就可憐他們。賢能的人和不肖的人都各得其所。帝王們多憎惡正直的人,用盡辦法殺害他們,歷朝歷代都是這樣。我自登上皇位以來,朝中正直的大臣們比比皆是,沒有貶黜責罰一個正直之人。自古以來都以中華為重,而賤視夷狄,我卻對他們一樣地愛護,因此他們都依附我如同依附自己的父母一樣。以上這五條,才是我能夠建立今天這樣功業(yè)的原因”。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陳禾,字秀實,明州鄞縣人。舉元符三年進士。(時)天下久平,武備寬弛,東南尤甚。禾請增戍、繕城壁,以戒不虞?;蛑笧樯拢癫幌?。其后盜起,人服其先見。時童貫權益張,與黃經(jīng)臣等表里為奸,搢紳側目。禾日:“此國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責,此而不言,一遷給舍,則非其職矣?!笔卓故枸镭?。復劾經(jīng)臣:“怙寵弄權,夸炫朝列。每云詔令皆出其手,言上將用某人,舉某事,已而詔下,悉如其言。夫發(fā)號施令,國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權,奈何使宦寺得與?”論奏未終,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請畢其說。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焙萄裕骸氨菹虏幌橐拢钾M惜碎首以報陛下?此曹⑧今日受富貴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禍。”言愈切,上變色日:“卿能如此,朕復何憂?”內(nèi)侍請上易衣,上卻之曰:“留以旌直臣?!标惡淌且粋€怎樣的人?【答案】①憂國憂民,有先見之明。早就料到東南憂患,清求增加兵力修繕城墻;②忠于職守,剛正不阿?;鹿佼?shù)溃:Τ?,陳禾不畏權勢首抗疏劾?③直言進諫。撕破皇帝衣服寧愿被殺頭也要進忠言。參考譯文:陳禾字秀實,是明州鄞縣人??贾性赀M士。多次升遷擔任辟雍博士、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天下長久太平,軍備松弛,東南一帶尤其嚴重。陳禾請求增加守軍、修補城墻,用來防備不測。有人指責這是無端生事,擱置起來不予批復。后來盜賊鬧事,人們才佩服他的預見能力。升任左正言,不久授職給事中。當時童貫的權勢愈加擴張,和黃經(jīng)臣一起執(zhí)掌大權,御史中丞盧航跟他們內(nèi)外呼應做壞事,士大夫因畏懼而不敢正視。陳禾說:“這是國家安危的根本啊。我所處職位有進言的責任,這時候不進言勸諫,一旦調(diào)任給事中,進諫就不是我的本職了?!彼麤]有接受給事中的任命,首先上書直言彈劾童貫。在朝廷同列中夸耀自己。常常說詔令都出自他的手中,說皇上將又彈劾黃經(jīng)臣:“依仗恩寵玩弄權勢,任用某人,舉行某事,不久詔書下達,都跟他所說的一樣。那發(fā)號施令,是國家的重大事情,降免昏庸官吏和提拔賢明之士,是天子的大權,怎么能讓宦官參與其中?陳禾論奏還沒結束,皇上就惱怒地拂衣而起。陳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請求讓自己說完。衣袖被撕落,皇上說:“正言撕破我的衣服啦。”陳禾說:“陛下不惜被撕破衣服,我難道敢吝惜砍頭來報答陛下嗎?這些人今天得到富貴的好處,陛下將來會遭受危亡的禍患?!标惡痰难赞o更加激烈,皇上改變了臉色說:“你能像這樣盡心進言,我還有什么可憂慮的呢?”內(nèi)侍請皇上換衣服,皇上回絕他說:“留著破衣表彰正直的大臣。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人。少負氣節(jié),沈①厚寡言,家貧力學,尤好《左氏春秋》、孫吳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學射于周同,盡其術,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設祭于其冢。父義之,曰:“汝為時用,其徇②國死義乎!宣和四年,真定宣撫募敢戰(zhàn)士,飛應募。與敵相持于滑南,領百騎習兵河上。敵猝至,飛麾其徒曰:“敵雖眾,未知吾虛實,當及其未定擊之。”乃獨馳迎敵。有梟將舞刀而前,飛斬之,敵大敗。卒夜宿,民開門愿納,無敢入者。軍號“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卒有疾,躬為調(diào)藥;諸將遠戍,遣妻問勞其家;死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凡有頒犒,均給軍吏,秋毫不私。善以少擊眾。凡有所舉,盡召諸統(tǒng)制③與謀,謀定而后戰(zhàn),故有勝無敗。敵為之語曰:“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睆埧L問用兵之術,曰:“仁、智、信、勇、嚴,闕一不可?!焙觅t禮士,覽經(jīng)史,每辭官,必曰:“將士效力,飛何功之有?”(節(jié)選自《宋史·岳飛傳》)【注】①沈:通“沉”。②徇:通“殉”。③統(tǒng)制:武官名。結合全文分析,岳飛是一個怎樣的人?【答案】①智勇雙全,英勇善戰(zhàn)?!蔼汃Y迎敵。有梟將舞刀而前,飛斬之,敵大敗”;②治軍有方,軍紀嚴明?!败娞枴眱鏊啦徊鹞荩I死不擄掠;③仁愛士卒?!白溆屑?,躬為調(diào)藥;諸將遠成,遣妻問勞其家”;④廉潔律己?!胺灿蓄C犒,均給軍吏,秋毫不私”;⑤善于聽取他人意見,不剛愎自用?!胺灿兴e,盡召諸統(tǒng)制與謀,謀定而后戰(zhàn)”。參考譯文: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人。年少時的岳飛就有氣節(jié),沉默忠厚,很少言語,家里雖窮但他勤奮好學,特別喜歡讀《左氏春秋》、孫臏吳起的兵法。天生有驚人的力量,不到二十歲,岳飛就能拉開三百斤的大弓和八石重的硬弩,他向名師周同學習射箭,學到了周同的所有本領,可以左右開弓。周同死后,岳飛每月初一和十五都到周同墓前擺上供品祭奠。岳和認為兒子為人仁義,說:“如果你將來能夠為國家效力,應該會為國、為正義而獻身吧!”宣和四年,真定宣撫使劉韐招募敢戰(zhàn)士,岳飛前去應募。與敵人相持在滑南,領一百騎兵在河上操練。敵人突然出現(xiàn),岳飛對他的部下說:“敵人雖然眾多,但卻不知道我們的虛實,應當趁他們還立足未穩(wěn)而攻擊他們?!庇谑菃稳似ヱR飛馳迎戰(zhàn)。敵人有猛將舞刀上前,岳飛殺了他,敵人大敗。士兵晚上宿營,百姓開門希望接納,沒有人敢進去。軍隊的號令是“凍死也不拆(百姓的)房屋,餓死也不搶劫掠奪”。士兵生病,(岳飛)親自為他們調(diào)藥。將領們到遠方戌守,岳飛的妻子便慰問搞勞他們的家人;為國而犧牲的,為之痛哭,井撫育他們的遺孤。(皇上)有賞賜犒勞,都分給軍中官吏,絲毫不侵占。凡是有軍事行動,計策定了然后才開戰(zhàn),因此攻打哪兒都能獲勝。敵人因此說:“撼動大山容易,撼動岳家軍難。”每次調(diào)集軍糧,一定皺著眉頭說:“東南百姓的財力用盡了!”(他)尊敬賢士,恭順謙和得就像一介書生。(他)每次推辭升官,一定說:“將士出力,我岳飛有什么功勞!”張俊曾經(jīng)問(他)用兵之術,(他)說:“仁義、智慧、信心、勇氣、嚴格,缺少一樣都不可以。”岳飛尊重賢能禮遇士人,瀏覽經(jīng)史典籍,每次辭謝立功后朝廷給他加官時,一定說:“這是將士們貢獻的力量,我岳飛又有什么功勞呢?”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釋書,出門則以一騾二馬捆書自隨。遇邊塞亭障,呼老兵詣道邊酒壚對坐痛飲咨其風土考其區(qū)域。若與平生所聞不合,發(fā)書詳正,必無所疑乃已。馬上無事,輒據(jù)鞍默誦諸經(jīng)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識,或顛墜崖谷,亦無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詣淵涵博大,莫與抗衡與!亭林先生具有什么優(yōu)秀品質(zhì)才達到“所詣淵涵博大”的?【答案】①勤奮好學,持之以恒。手不釋書,捆書自隨,邊騎馬變讀書;②治學嚴謹?!叭襞c平生所聞不合,發(fā)書詳正,世無所疑乃已”;③不恥下問。同老兵“對坐痛飲。咨其風土,考其區(qū)域”。參考譯文:顧炎武先生從小到老都手都沒放下過書,出門就帶一兩匹瘦弱的馬捆著書隨身。有時候到了邊塞亭障,就找老兵到路邊的小酒店一起暢飲。詢問當?shù)氐娘L土人情和地理。如果和自己知道的不同就寫在紙上詳細的記下來,一定到?jīng)]有任何疑惑的程度為止。坐在馬上空閑的時候,就跨著馬鞍默默背誦四書五經(jīng)等經(jīng)典和對它們的注釋文。即使遇到親朋好友也不認識,,有的時候因此掉到山谷中,也不后悔。認真仔細到這個程度,他的學問博大精深,沒有能與他相比的。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題。學貴有恒勤勉之道無他,在有恒而已。良馬雖善走,而力疲氣竭,中道即止。駑馬徐行弗間,或反先至焉。是故舉一事,學一術,茍進取不已,必有成功之一日,在善用其精力耳。今人或有志于學,一旦發(fā)憤,不分晝夜。數(shù)十日后,怠心漸生,終以廢學??鬃釉?“欲速則不達。”孟子曰:“其進銳者其退速。”此之謂也。有種樹者,樹茂而果繁,他人莫及也。或問其術,則曰︰“吾無他巧,但識物性,辨土宜,培壅①有道,灌溉以時耳。凡人于初植者,恒朝夕審視,吾聽其自然,若不以為意。植之既久,人已厭忘,吾則加勤焉。”宋有憫其苗之不長而堰之者,芒芒②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逼渥于呁曋?,苗則槁矣。觀此二者,則知修業(yè)之道矣。立志茍堅,執(zhí)事茍專,必不在一日增進,自矜功效也。百里為期,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謂已至。事求有濟,功貴其成,修業(yè)者其念之哉。(注釋)①壅(yōng):用土壤或肥料培在植物根部。②芒芒:疲倦。作者為什么說“觀此二者,則知修業(yè)之道矣”?【答案】種樹者通過辨土、培壅、灌溉等長期的管理,最終樹茂果繁;宋人希望幼苗加速長大而拔苗,最終禾苗枯萎。作者通過這兩個事例正反論證了學習不在于一時的勤勉,關鍵是要有永恒的毅力這一觀點?!窘馕觥勘绢}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把握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首先要找到題干中引文,理解引文的意思。“觀此二者,則知修業(yè)之道矣”意思是“考察這兩件事,就知道學習知識、鉆研學問的道理了”。然后到文中找到“二者”所指的內(nèi)容,因為引文出自最后一段,所以這兩件事應該在上文,即第二段的種樹者和第三段的拔苗者。第二段寫種樹者“識物性,辨土宜,培壅有道,灌溉以時”“吾則加勤”,他通過長期的管理,最終樹茂果繁,表現(xiàn)出種樹者的勤勉和持之以恒;第三段寫拔苗者“憫其苗之不長而堰之”,但結果是苗枯,拔苗者想要通過一時的勤勉獲得長久的功效,結果適得其反。這兩件事從正反兩個方面闡釋了學習要有永恒毅力這一觀點。所以作者說“觀此二者,則知修業(yè)之道矣”。參考譯文:勤勉沒有別的方法,在于有恒心(持之不懈)而已。好馬雖然善于奔走,卻氣力疲乏衰竭,中途就會止步。劣馬緩慢行走、不間斷,反而先到。因此要辦一件事,學習一種技藝,真能精進不停,必然有成功的一天,(關鍵)在于善于運用精力罷了。現(xiàn)在有的人有志向學習,已然發(fā)奮學習,不分白天黑夜,幾十天后,懈怠的心情漸漸生起,最后荒廢了學業(yè)。孔子說“過于性急反而不能達到目的?!泵献诱f“前進太猛的人后退也會快”,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有個種樹的人,樹的枝葉茂密、果實繁盛,別人趕不上他。有人問他種樹的經(jīng)驗,便說:“我沒有什么巧妙的方法,只是識別物性,辨別適合的土壤,培土施肥有規(guī)律,灌溉澆水按照適合的時間罷了。一般的人在剛種下樹苗時,總是早晚仔細察看,我聽其自然,好像不在意。種植果樹已經(jīng)很長時間,他人早已厭倦、淡忘,我卻更加勤快了?!彼螄袀€擔心禾苗長得慢、就一顆顆拔起一點的人,疲倦地回到家,對他的家人說:“今天累壞了,我?guī)椭堂玳L高了?!彼麅鹤蛹泵ε艿教锢锟?,禾苗卻枯死了??疾爝@兩件事,就知道學習知識、鉆研學問的道理了。樹立志向如果堅定,對待事物如果專一,必然不在于只有一天的增益和進步、自己夸耀功勞和成效。以百里路為目的地,急速行走九十里就停止,不能說已經(jīng)到達。事業(yè)謀求有所補益,功夫重在有所成效,做學問的人要深思啊。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題。晁錯①論蘇軾昔者晁錯盡忠為漢,謀弱山東之諸侯。山東諸侯并起,以誅錯為名;而天子不以察,以錯為之說。天下悲錯之以忠而受禍,不知錯有以取之也。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鑿龍門,決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蓋亦有潰冒沖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當然,事至不懼,而徐為之圖,是以得至于成功。夫以七國之強,而驟削之,其為變,豈足怪哉?錯不于此時捐其身,為天下當大難之沖,而制吳楚之命,乃為自全之計,欲使天子自將而己居守。且夫發(fā)七國之難者,誰乎?己欲求其名,安所逃其患。以自將之至危,與居守至安;己為難首,擇其至安,而遣天子以其至危,此忠臣義士所以憤怨而不平者也。當此之時,雖無袁盎②,錯亦未免于禍。何者?己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將。以情而言,天子固已難之矣,而重違其議。是以袁盎之說,得行于其間。使吳楚反錯以身任其危日夜淬礪東向而待之使不至于累其君則天子將恃之以為無恐,雖有百盎,可得而間哉?嗟夫!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則無務為自全之計。使錯自將而討吳楚,未必無功,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悅。奸臣得以乘其隙,錯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禍歟?。ㄗⅲ訇隋e:潁川今河南禹州人,是西漢文帝時的智囊人物。主張重農(nóng)貴粟,力倡削弱諸候,更定法令,招致王侯權貴忌恨。漢景帝四年(前154年),吳、楚等七國以“討晁錯以清君側”為名,發(fā)動叛亂,晁錯因此被殺。②袁盎:西漢時期楚人。蘇軾認為晁錯的死因不是袁盎進讒言,而是“自禍”,你同意嗎?【答案】同意。因為(1)晁錯“立大事”沒有政治預見性和妥當?shù)奶幹么胧唬?)沒有堅韌不拔的意志;(3)在關鍵時刻沒有挺身而出,為了保全自身,讓天子不快?!窘馕觥勘绢}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并進行個性化閱讀的能力。解答本題,需要先發(fā)表看法,再結合文本分析理由?!巴狻迸c“不同意”均可以,需要能自圓其說。如認為“蘇軾認為晁錯的死因不是袁盎進讒言,而是‘自禍’”這一觀點正確的,結合文本分析如下:①晁錯“立大事”沒有政治預見性和妥當?shù)奶幹么胧H纭胺蛞云邍畯?,而驟削之,其為變,豈足怪哉?錯不于此時捐其身,為天下當大難之沖,而制吳楚之命,乃為自全之計,欲使天子自將而己居守?!逼邍菢訌姶?,卻突然想削弱它,他們起來叛亂難道值得奇怪嗎?晁錯不在這個時候豁出自己的性命,為天下人承受抵擋大難從而控制吳、楚等國的命運,卻居然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想讓景帝御駕親征平定叛亂而自己留守京城。②晁錯沒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如“使吳、楚反,錯以身任其危,日夜淬礪,東向而待之,使不至于累其君,則天子將恃之以為無恐”,假若吳、楚等七國叛亂時,晁錯豁出性命承擔這一危險的平叛重擔,夜以繼日像淬火磨刀似的訓練軍隊,向東邊嚴陣以待,讓自己的君主不至于受到煩憂,那么皇帝就會充分依靠他而不覺得七國叛亂有什么可怕。③晁錯在關鍵時刻沒有挺身而出,為了保全自身,讓天子不快。如“使錯自將而討吳楚,未必無功,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悅。”假如晁錯自己親自帶兵去討伐吳、楚等七國,不一定就不會成功。只因他一心想保全自身,而惹得皇帝不高興,奸臣正好趁此鉆了空子。如果回答不同意蘇軾的看法也可以,需要答出不是完全自禍,袁盎一定能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參考譯文:從前晁錯殫精竭慮效忠漢室,建議景帝削弱山東諸侯各國的實力。于是山東諸侯各國共同起兵,借著殺晁錯的名義??墒蔷暗蹧]有洞察到他們的用心,就把晁錯殺了來說服他們退兵。天下人都為晁錯因盡忠而遭殺身之禍而痛心,卻不明白其中部分原因卻是晁錯自己造成的。自古以來凡是做大事業(yè)的人,不僅有出類拔萃的才能,也一定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從前大禹治水,鑿開龍門,疏通黃河,使洪水東流入海。當他的整個工程尚未最后完成時,可能也時有決堤、漫堤等可怕的禍患發(fā)生,只是他事先就預料到會這樣,禍患發(fā)生時就不驚慌失措而能從容地治理它,所以能夠最終取得成功。七國那樣強大,卻突然想削弱它,他們起來叛亂難道值得奇怪嗎?晁錯不在這個時候豁出自己的性命,為天下人承受抵擋大難從而控制吳、楚等國的命運,卻居然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想讓景帝御駕親征平定叛亂而自己留守京城。再說那挑起七國之亂的是誰呢?自己想贏得那個美名,又怎么能躲避這場患難呢?拿親自帶兵平定叛亂的極其危險,與留守京城的極其安全相比,自己是個引發(fā)禍亂的主謀,選擇最安全的事情去做,卻把最危險的事情留給皇帝去做,這就是讓忠臣義士們憤怒不平的原因啊。在這個時候,即使沒有袁盎,晁錯也不可能免于殺身之禍。為什么呢?自己想要留守京城,卻叫皇帝御駕親征,按情理來說,皇帝本來已經(jīng)覺得這是勉為其難的事情,但又不好反對他的建議,這樣正好給袁盎以進讒言的機會,使他的目的能夠得逞。假若吳、楚等七國叛亂時,晁錯豁出性命承擔這一危險的平叛重擔,夜以繼日像淬火磨刀似的訓練軍隊,向東邊嚴陣以待,讓自己的君主不至于受到煩憂,那么皇帝就會充分依靠他而不覺得七國叛亂有什么可怕??v使有一百個袁盎,能有機可乘離間他們君臣嗎?唉!世上的君子如果想要建立偉大的功業(yè),那就不要致力于謀劃保全自己的辦法。假如晁錯自己親自帶兵去討伐吳、楚等七國,不一定就不會成功。只因他一心想保全自身,而惹得皇帝不高興,奸臣正好趁此鉆了空子。晁錯企圖保全自己的性命,正是他招致殺身之禍的原因??!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秦武安君伐韓,拔野王。秦左庶長王龁攻上黨,拔之。上黨民走趙。趙廉頗軍于長平,以按據(jù)上黨民。王龁因伐趙。趙軍數(shù)戰(zhàn)不勝,廉頗堅壁不出。趙王以頗失亡多而更怯不戰(zhàn),怒,數(shù)讓之。應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趙為反間,曰:“秦之所畏,獨畏馬服君之子趙括為將耳!廉頗易與,且降矣!”趙王遂以趙括代頗將。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膠柱鼓瑟耳。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蓖醪宦牎3?,趙括自少時學兵法,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則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及括將行,其母上書,言括不可使。王曰:“何以?”對曰:“始妾事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而進食者以十數(shù),所友者以百數(shù),王所賞賜者,盡以與軍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一旦為將,東鄉(xiāng)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于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王以為如其父,父子異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決矣!”母因曰:“即如有不稱,妾請無隨坐!”趙王許之。趙括至軍,悉更約束,易置軍吏,出兵擊秦師。武安君佯敗而走,張二奇兵以劫之。趙括乘勝追造秦壁,壁堅拒不得入;奇兵二萬五千人絕趙軍之后,又五千騎絕趙壁間。趙軍分而為二,糧道絕。趙軍食絕四十六日,皆內(nèi)陰相殺食。趙括自出銳卒搏戰(zhàn),秦人射殺之。趙師大敗,卒四十萬人皆降。(取材于《資治通鑒·周紀五》)請用自己的話,歸納概括為什么趙括兵敗在戰(zhàn)前就已經(jīng)注定了?!敬鸢浮竣偎雷x兵書,缺乏實戰(zhàn)經(jīng)驗。②驕傲輕敵。③頤指氣使,不尊重將士。④貪戀財物,不與將士同甘苦。【解析】由“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可見其紙上談兵,沒有實戰(zhàn)經(jīng)驗。由“初,趙括自少時學兵法,以天下莫能當”“趙括乘勝追擊秦壁”,可見其自高自大,驕傲輕敵。由“受命之日……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可見其頤指氣使,不尊重將士;貪戀財物,不與將士同甘苦。參考譯文:秦國武安君白起進攻韓國,攻克野王。秦國左庶長王龁率兵進攻上黨郡,成功攻下。上黨的百姓逃往趙國。趙將廉頗駐軍在長平,來安撫救援上黨逃來的百姓。王龁于是進攻趙國。趙軍屢戰(zhàn)屢敗,廉頗堅守營壘,拒不出戰(zhàn)。趙王認為廉頗損失傷亡大而又膽怯不敢出戰(zhàn),很生氣,屢次責備他。(秦國丞相)應侯范雎又派人到趙國用千金施行反間計,說:“秦國所怕的,只不過是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擔任將軍而已!廉頗容易對付,而且他將要投降啦!”趙王于是讓趙括代替廉頗擔任大將。藺相如說:“大王您根據(jù)趙奢的名聲任用趙括,這就好像粘住調(diào)弦的琴柱再彈琴呀。趙括只會死讀他父親的兵書,不知道結合情況來變化?!壁w王不聽。從前,趙括從小學習兵法,自認為天下沒有對手;曾經(jīng)跟他父親談論用兵的事情,趙奢也不能難倒他,然而趙奢并不認為趙括高明。趙括的母親問這是什么緣故,趙奢說:“帶兵打仗,就是出生入死,但趙括談論它卻很隨便。假使趙國不用趙括做大將也就罷了,如果一定要任用他做大將,那搞垮趙國軍隊的,一定是趙括!”到了趙括將要出發(fā)的時候,他的母親向趙王上書,說不能任用趙括為大將。趙王說:“為什么呢?”她回答說:“當初我侍奉他父親,那時他父親當了將軍,親自捧飯敬請進餐的人有十幾位,當作朋友看待的人有一百多位。大王所賞賜的東西,全部分給軍中官吏、士大夫;接受任命那天,一心奉公,不問家事。現(xiàn)在趙括一被任命為將軍,就面向東而坐,接受將佐拜見,軍中官吏沒有敢抬頭看他的;大王賞賜給他的金銀布匹,他都運回家里,而且每天察看好房子好地,能買的就買。大王以為他像他父親,其實他們父子的想法是不一樣的,希望大王別派遣他去?!壁w王說:“作為母親,你就不要管這件事了,我已經(jīng)決定了!”趙括的母親趁機說:“假如以后他有不稱職的情況,我請求不要牽連我而治我的罪?!壁w王同意了她的請求。趙括來到趙軍中,改變了全部的規(guī)章,調(diào)換軍中官吏,然后出兵攻打秦軍。武安君假裝戰(zhàn)敗退走,設兩股奇兵劫制趙軍。趙軍乘勝追至秦軍壁壘,壁壘堅固而不得入;奇兵兩萬五千人切斷了趙軍的后路,另外五千騎兵截斷了趙軍返回營壘的通道。這樣將趙軍分切為兩股,趙軍運糧的通道被切斷。趙軍斷糧四十六天,士兵們都在內(nèi)部暗中殘殺,互相吞食。趙括親自統(tǒng)率精銳士兵與秦兵搏殺,秦軍射死了他。趙軍大敗,四十萬士兵全部投降。二、(2024北京門頭溝高三一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夫君臣相遇,自古為難。以石投水,千載一合,以水投石,無時不有。其能開至公之道,申天下之用,內(nèi)盡心膂,外竭股肱,和若鹽梅,固同金石者,非惟高位厚秩,在于禮之而已。是以伊尹有莘之媵臣;韓信項氏之亡命。殷湯致禮,定王業(yè)于南巢;漢祖登壇,成帝功于垓下。若夏桀不棄于伊尹,項羽垂恩于韓信,寧肯敗已成之國,為滅亡之虜乎?孟子曰:“君視臣如手足,臣視君如腹心;君視臣如犬馬,臣視君如國人;君視臣如糞土,臣視君如寇仇?!彪m臣之事君無二志,至于去就之節(jié),當緣恩之厚薄,然則為人主者,安可以無禮于下哉?在朝群臣,當主樞機之寄者,或地鄰秦、晉,或業(yè)與經(jīng)綸,并立事立功,皆一時之選,處之衡軸,為任重矣。任之雖重,信之未篤,則人或自疑。人或自疑,則心懷茍且。心懷茍且,則節(jié)義不立。節(jié)義不立,則名教不興。名教不興,而可與固太平之基、保七百之祚,未之有也。又聞國家重惜功臣,不念舊惡,方之前圣,一無所間。然但寬于大事,急于小罪,臨時責怒,未免愛憎之心,不可以為政。君嚴其禁,臣或犯之,況上啟其源,下必有甚,川壅而潰,其傷必多,欲使凡百黎元,何所措其手足?安可不深思之乎?安可不熟慮之乎?夫委大臣以大體,責小臣以小事,為國之常也,為治之道也。今委之以職,則重大臣而輕小臣;至于有事,則信小臣而疑大臣。信其所輕,疑其所重,將求至治,豈可得乎?又政貴有恒,不求屢易。今或責小臣以大體,或責大臣以小事;小臣乘非所據(jù),大臣失其所守;大臣或以小過獲罪,小臣或以大體受罰。職非其位,罰非其辜,欲其無私,求其盡力,不亦難乎?小臣不可委以大事,大臣不可責以小罪。夫上之不信于下,必以為下無可信矣。若必下無可信,則上亦有可疑矣。上下相疑,則不可以言至治矣。夫以四海之廣,士庶之眾,豈無一二可信之人哉?蓋信之則無不可,疑之則無可信者,豈獨臣之過乎?夫以一介庸夫結為交友,以身相許,死且不渝,況君臣契合,寄同魚水。若君為堯、舜,臣為稷、契,豈有遇小事則變志,見小利則易心哉!此雖下之立忠未有明著,亦由上懷不信,待之過薄之所致也。上誠能博求時俊,上下同心,則三皇可追而四,五帝可俯而六矣。夏、殷、周、漢,夫何足數(shù)?。ㄈ〔挠凇敦懹^政要》)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為太宗提出具體的“十思”來“積德義”,本文同為魏征的諫言,試結合全文概括魏征建議君王應如何做以達到“君臣相遇”?!敬鸢浮繉Τ甲右远Y相待;信任自己所選之人;不要隨意改變?nèi)温毜脑瓌t;職位低的不委以大任,職位高的不因小錯責備;不要以個人好惡心情評判臣子;統(tǒng)一準則,公平對待?!窘馕觥勘绢}考查學生篩選信息、概念要點的能力。君王從自身角度,采取一些措施,采用恰當?shù)脑瓌t,可以達到“君臣相遇”的效果。這些措施或原則,如原文第一段“非惟高位厚秩,在于禮之而已”“然則為人主者,安可以無禮于下哉”,國君對待臣子的態(tài)度,要有禮。如原文第二段“任之雖重,信之未篤,則人或自疑”,對臣子要有充分的信任,不會產(chǎn)生疑慮才能相契合。如原文第二段“然但寬于大事,急于小罪,臨時責怒,未免愛憎之心,不可以為政。君嚴其禁,臣或犯之,況上啟其源,下必有甚,川壅而潰,其傷必多,欲使凡百黎元,何所措其手足?安可不深思之乎?安可不熟慮之乎”,處理事情以及法律的寬或嚴的原則要統(tǒng)一,這樣才能做到公平,不要以個人好惡心情評判臣子。如原文第三段“今委之以職……政貴有恒,不求屢易”,不要隨意改變?nèi)温毜脑瓌t。如原文第三段“職非其位,罰非其辜,欲其無私,求其盡力,不亦難乎?小臣不可委以大事,大臣不可責以小罪”,臣子的職責和職位要相符合,小臣不可以讓他們做大事,對大臣不能因為小過錯就治罪。參考譯文:君臣要投合契合(配合協(xié)調(diào)、相得益彰),自古以來就是很難得的。就像把石頭投進水中,讓石頭順從流水,千年才能遇上一次;而讓流水順從石頭,時時刻刻都能發(fā)生。君臣能夠秉持公正的道義,讓天下人才發(fā)揮各自的才能,國君在內(nèi)盡心盡力,大臣在外竭力輔佐,二者融洽得就像湯中的鹽和梅,堅固得就像金石一樣。達到這樣的境界,不是靠高官厚祿,而在于以禮相待。因此伊尹是有莘國的陪嫁之臣,韓信是從項羽手下逃亡的大將。商湯給伊尹以禮遇,在伊尹的幫助下,在南巢成就了王業(yè);漢高祖請韓信登壇拜將,于是在垓下成就了帝功。如果夏桀不嫌棄伊尹,項羽施恩于韓信,難道會喪失已成之國而做亡國之虜嗎?孟子說:“君主把臣子看成手足,臣子就會視君主如心腹;君主把臣子看做犬馬,臣子就會把君主視做陌路人;君主把臣子看做糞土,臣子就會把君主視做仇敵?!彪m然臣子對待君主沒有二心,至于進退的禮節(jié),應當以君主對臣子的恩德而定,然而作為君主,怎么可以對臣下無禮呢?在朝身任要職的眾大臣,擔當主管機要部門的委托的人,有的是在西北地區(qū)(陜西、山西一帶)擔任過邊防的重臣,有的是在朝廷參與朝政的要員。他們都建功立業(yè),功勛卓著,都是當代優(yōu)秀的人才。他們處在最關鍵的重要地位,責任非常重大。朝廷給他們的責任雖然重,但對他們的信任卻不深,這樣就會使人有時產(chǎn)生疑慮。有疑慮就會懷有得過且過的態(tài)度,懷有得過且過的態(tài)度,就樹立不起忠君報國的節(jié)義,節(jié)義樹立不起來,綱常名教就不能振興,名教不能振興,而想鞏固太平基業(yè),保住七百年的大唐國運,是不可能的事(沒有這樣的事情)。我又聽說國家愛惜功臣,對他們過去的過錯不再計較。這與以前圣明的國君所做的沒有什么區(qū)別。但是陛下對大事寬大,對小過錯反而嚴厲處理,有時發(fā)脾氣訓斥人,不免帶有自己的愛憎之心(偏見),這樣是不能處理好朝政的。國君法令嚴厲,還有些臣子敢于觸犯,更何況在上位的人帶頭違犯,下面就更加不可收拾了。就像河水沖垮堤壩,泛濫成災,傷害的人一定很多。又讓那黎民百姓該怎么辦呢?因此,治理國家怎么可以不深思?怎么可以不熟慮呢?讓大臣負責國家大事,讓小臣負責具體的小事,這是治國的普遍道理,也是處理政務的正確法則?,F(xiàn)在委任職權時,卻是重視大臣而輕視小臣,遇到事情時,又輕信小臣而懷疑大臣。這是信任自己所輕視的,而懷疑自己所重視的。這種做法,想實現(xiàn)天下大治,怎么可能呢?再者,朝政貴在有穩(wěn)定的規(guī)范,不能經(jīng)常變化。現(xiàn)在有時責令小臣辦大事,有時又責令大臣去管理小事,小臣處在他不該占據(jù)的位置,而大臣又失去他應當擔當?shù)穆氊?。大臣或者因為小過錯而獲罪,小臣或者因為大事故而受罰。職責和職位不相符合,所懲罰的事情,不屬于他們各自的職責。要求他們沒有私心,竭盡全力,豈不是很難嗎?小臣不可以讓他們做大事,對大臣不能因為小過錯就治罪。皇上既然對臣下不信任,那么必然認為臣下無可信之處。如果臣下都不值得信任,那么皇上必然也有讓人可疑的地方。國君與臣子之間互相不信任,就談不上天下大治了。憑著我國疆域遼闊,人口眾多,難道連一兩個值得信賴的人都沒有嗎?用信任的態(tài)度去選擇人,就沒有絕對不能用的人;用懷疑的態(tài)度去選擇人,就選不到信得過的人,難道這只是臣子的過失嗎?即使普通人,一旦結為朋友,都可以用生命來報答,縱然死也不會改變,更何況君臣之間默契得如同魚和水的關系呢?如果國君像堯、舜那樣,臣子像稷、契一樣,怎么會有遇到小的事情就改變志向,碰到小的利益就變心的道理呢?這雖然是由于臣下不夠忠心耿耿,也是由于國君心懷猜疑、對待下屬過于苛求所導致的。陛下要是真能廣泛地尋求當代賢能的人,君臣同心同德,就會天下大治,就可以與三皇五帝相提并論了。夏、商、周、漢,又算得了什么?。ㄈ〔挠凇敦懹^政要》)三、(2022年北京順義二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大夫①曰:“諸侯以國為家,其憂在內(nèi)。天子以八極為境,其慮在外。故宇小者用菲,功巨者用大。是以朝廷開園池,總山海,致利以助貢賦,修溝渠,立農(nóng)官,廣田牧,增苑囿。太仆、水衡、少府諸農(nóng)官,歲課②諸入田牧之利,池籞之假,及北邊置任田官,以贍諸用,而猶未足。今欲罷之,絕其源,杜其流,上下俱殫,困乏之應也,雖好省事節(jié)用,如之何其可也?”文學曰:“古者,制地③足以養(yǎng)民,民足以承其上。千乘之國,百里之地,公侯伯子男,各充其求贍其欲。秦兼六國之地,有四海之富,而意不贍,非宇小而用菲,嗜欲多而下不堪其求也。語曰:‘廚有腐肉,國有饑民,廄有肥馬,路有餒人?!窆否R之養(yǎng),蟲獸之食,豈特腐肉肥馬之費哉!無用之官,不急之作,淫侈之變,無功而食俸者眾,是以上不足而下困乏也。今不減除其本而欲贍其末,設機利,造田畜,與百姓爭薦草,與商賈爭市利,非所以明主德而相國家也。夫男耕女織,天下之大業(yè)也。故古者分地而處之,制田畝而事之。是以業(yè)無不食之地,國無乏作之民。今朝廷之多張苑囿、公田、池澤,公家有障假④之名,而利歸權貴。三輔⑤迫近于山、河,地狹人眾,四方并湊,粟米薪柴,不能相贍。公田轉租,桑榆菜果不植,地力不盡。愚以為非。先帝之開苑囿、池籞,可賦歸之于民,朝廷租稅而已。租稅殊名,其實一也。夫如是,匹夫之力,盡于南畝,匹婦之力,盡于麻枲。田野辟,麻枲治,則上下俱衍,何困乏之有矣?”(取材于西漢桓寬《鹽鐵論·園池》)[注]①大夫:御史大夫桑弘羊。后文中“文學”,官名。②歲課:按年繳納的賦稅。③制地:這里指井田制。④障假:國家控制出租的池塘、苑囿和田地。⑤三輔:長安京畿地區(qū)。本文“大夫”與“文學”爭議的焦點何在?簡要概括他們的核心主張?!敬鸢浮拷裹c:朝廷應不應利用山林苑囿來增加經(jīng)濟收入?!按蠓颉标愂龀⒔?jīng)營園池山海的經(jīng)濟意義,認為停止利用園池增加收入會導致國家財政困乏;文學主張制民之產(chǎn),維護中國傳統(tǒng)的男耕女織方式,要求朝廷將園池歸還百姓,朝廷應僅限于征收賦稅,認為這樣做才會使國家、民眾都豐饒,避免出現(xiàn)國富民窮的現(xiàn)象?!窘馕觥扛鶕?jù)題干信息,在文本中找出有關“大夫”和“文學”的觀點,分別概括他們所持的不同觀點即可。參考譯文:大夫說:“諸侯以封國為家,他們憂慮的是在封國之內(nèi)的事。天子以八方之極為邊境,他憂慮的是外患。因此國土面積小的諸侯費用少,功用巨大的天子費用多。所以朝廷廣開園林池苑,委派官員統(tǒng)一管理山林河海,獲取財利來彌補賦稅的不足,朝廷組織民眾修筑溝渠,設立各類農(nóng)官,拓展田園牧場,增設畜養(yǎng)禽獸的地方。太仆、水衡、少府各位農(nóng)官,他們每年征收的各種賦稅,加上田園牧場的財利,出租園池的租金,以及北邊設置屯田官的收入,全都用來供給國家各項開支,如此尚且不夠。如今你們想取消園池,這將會阻斷國家的財源,杜絕財富流通,上下財路一起枯竭,這是國家貧困的表現(xiàn),即使努力減省事務,節(jié)省費用,像這樣又怎么可以呢?”文學說:“古時候,井田制足以養(yǎng)活民眾,民眾足以供奉君上。擁有千乘兵車的諸侯國,方圓百里的土地,公侯伯子男五等諸侯,各自都能滿足他們的生活需求。秦吞并六國的土地,擁有四海的財富,可是秦始皇并不滿足,這并不是因為國土狹小,費用不足,而是由于秦始皇嗜欲太多,民眾不能承受他的欲求。諺語說:‘宮廷廚房中有腐肉,國內(nèi)路邊有饑民,宮廷馬廄有肥馬,道旁卻有挨餓的人?!缃癯⒐否R的飼養(yǎng),鳥獸的喂食,豈止是腐肉肥馬的費用呢!無用的官吏,不急需的工程,荒淫奢侈之風變化多端,沒有功勞卻從朝廷領取俸祿的人太多,因此朝廷財用不足,底層民眾生活困乏?,F(xiàn)在朝廷不減除造成財政不足的本源,卻想從園池末節(jié)上求得富足,設置機構興利,開辟牧場養(yǎng)畜,與百姓爭奪飼養(yǎng)草料,與商人爭奪利潤,這不是用來宣傳君主恩德、輔助國家的正確之道啊。男耕女織,自古是天下的大業(yè)。因此古代劃定區(qū)域讓民眾居住,制定田畝制度讓民眾耕種。所以產(chǎn)業(yè)上沒有不曾耕種的土地,國家沒有不務正業(yè)的民眾。現(xiàn)在朝廷廣泛開辟畜養(yǎng)禽獸的地方、公田、池澤,公家有出租收稅的名義,利益卻歸于權貴之家。長安京畿地區(qū)靠近華山、黃河,土地狹小,人口眾多,四方之人集中到京師,糧食柴火,不能滿足。朝廷將公田轉租,桑樹、榆樹、蔬菜、瓜果不能得到充分種植,土地沒有得到充分使用。我認為朝廷這些政策錯了。先朝皇帝所開辟的畜養(yǎng)禽獸的地方、園池,可以將它們歸還給民眾,朝廷只征收租稅。轉租公田,與征收賦稅,雖然名稱不同,其實是一樣的。如果這樣做,那么匹夫的氣力,就會全部用在田地之上,匹婦的氣力,就會全部用在紡織之上。田野得到開辟,絲麻得到紡織,那么國家和民眾都會豐饒,哪里會有財用困乏的現(xiàn)象呢?”一、(2024北京高考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試題。子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為政國家者,皆欲國家之富,人民之眾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貧,不得眾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亂,是故何也?執(zhí)有命者之言曰:‘命富則富,命貧則貧,命眾則眾,命寡則寡,命治則治,命亂則亂?!陨险f王公大人,下以阻百姓之從事,故執(zhí)有命者不仁。故當執(zhí)有命者之言,不可不明辨?!比粍t明辨此說將奈何哉?子墨子言曰:“必立儀,言而無儀,譬猶運鈞①之上而立朝夕者也,是非利害之辨,不可得而明知也。故言必有三表。”何謂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于何用之?發(fā)以為刑政,觀其中②國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謂言有三表也?!叭欢裉煜轮烤?或以命為有。蓋嘗尚觀于圣王之事,古者桀之所亂,湯受而治之;紂之所亂,武王受而治之。此世未易,民未渝,在于桀紂,則天下亂,在于湯武,則天下治,豈可謂有命哉!蓋嘗尚觀于先王之書,所以出于國家、布施百姓者,憲也;所以聽獄制罪者,刑也。今用執(zhí)有命者之言,是覆天下之義。此百姓之憂也。說百姓之憂者,是滅天下之人也?!比粍t所謂欲義人在上者,何也?曰:“義人在上,天下必治,萬民被其大利?!焙我灾?子墨子言曰:“昔者文王封于岐周,與其百姓兼相愛,交相利,是以近者安其政,遠者歸其德。聞文王者,皆起而趨之,曰:‘奈何乎使文王之地及我,則吾豈不亦猶文王之民也哉!’吾用此知之。古之圣王發(fā)憲出令,設以為賞罰以勸賢沮暴,是以入則孝慈于親戚,出則弟長于鄉(xiāng)里。是故使治官府則不盜竊,守城則不崩叛。此上之所賞而百姓之所譽也。執(zhí)有命者之言曰:‘上之所賞,命固且賞,非賢故賞也。上之所罰,命固且罰,不暴故罰也。’以此為君則不義,為臣則不忠,為父則不慈,為子則不孝,而強執(zhí)此者,此特兇言之所自生,而暴人之道也?!笔枪首幽友栽?“今天下之士君子,中實欲天下之富而惡其貧,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執(zhí)有命者之言,不可不非,此天下之大害也?!?取材于《墨子·非命》)注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