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愛醫(yī)資源-中醫(yī)辨證學_第1頁
愛愛醫(yī)資源-中醫(yī)辨證學_第2頁
愛愛醫(yī)資源-中醫(yī)辨證學_第3頁
愛愛醫(yī)資源-中醫(yī)辨證學_第4頁
愛愛醫(yī)資源-中醫(yī)辨證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中醫(yī)(zhōngyī)辨證學共一百六十七頁緒論(xùlùn)以八綱辨證為綱,臟腑、經(jīng)絡、氣血(qìxuè)津液、衛(wèi)氣營血、六經(jīng)及三焦辨證為目,

共一百六十七頁總論(zǒnɡlùn)第一章辨證學的形成與發(fā)展1.八綱辨證

“八綱”一詞最早出現(xiàn)(chūxiàn)于祝味菊著《傷寒質(zhì)難》中。

共一百六十七頁

2.六經(jīng)(liùjīnɡ)辨證3.臟腑辨證4.溫病辨證

第二章 審癥、辨證、診病的中醫(yī)診斷體系

一、癥、證、病的基本概念

(自學)

總論(zǒnɡlùn)共一百六十七頁癥——病人自身感覺到的異常變化及醫(yī)生通過四診獲得的異常體征,即“癥”包括癥狀與體征,是疾病(jíbìng)和證候的外在表象??傉?zǒnɡlùn)共一百六十七頁證——機體在疾病發(fā)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bāokuò)了病位、病因、病性以及邪正關(guān)系。反映出病變發(fā)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變化的本質(zhì)??傉?zǒnɡlùn)共一百六十七頁疾病——人體在病因作用下,機體邪正相爭,陰陽失調(diào),產(chǎn)生特殊的病理變化,構(gòu)成不同的病機及有規(guī)律的演變過程,具體表現(xiàn)出若干固定的癥狀和相應的證候。疾病一般(yībān)包括致病因素、病理性質(zhì)、臨床癥狀和體征、演變規(guī)律及預后等??傉?zǒnɡlùn)共一百六十七頁第一章八綱辨證(biànzhèng)

八綱——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八綱辨證(biànzhèng)

陰陽——歸納疾病類別

表里——辨別疾病部位的深淺

寒熱——疾病性質(zhì)

虛實——邪正斗爭的盛衰

共一百六十七頁第一節(jié)表里(biǎolǐ)辨證共一百六十七頁表里

體表臟腑

六腑五臟

經(jīng)絡臟腑

三陽(sānyánɡ)經(jīng)三陰經(jīng)

皮膚筋骨共一百六十七頁【臨床表現(xiàn)】表里病位皮毛、肌腠、經(jīng)絡(jīngluò)臟腑、骨髓

共一百六十七頁

一、表證定義——六淫、疫癘等邪氣經(jīng)皮毛、口鼻侵入(qīnrù)機體,正氣(衛(wèi)氣)抗邪所表現(xiàn)的輕淺的證候。

共一百六十七頁病因——感受六淫之邪,即風邪、寒邪、暑邪、濕邪、燥邪、火熱(huǒrè)之邪等?!毒霸廊珪髦忆洝罚骸氨碜C者,邪氣之自外而入者也,凡風寒暑濕燥火,氣有不正,皆是也?!?/p>

一、表證共一百六十七頁

【臨床表現(xiàn)】寒熱——惡寒(或惡風)發(fā)熱(或自覺無發(fā)熱)、頭身——頭身疼痛、苔脈——舌苔(shétāi)薄白,脈浮,兼呼吸道癥狀——鼻塞流涕,咽喉癢或痛,噴嚏,微有咳嗽。

共一百六十七頁發(fā)病(fābìng)特點表證多見于外感(wàigǎn)病的初期階段

1.起病急

2.病情輕

3.病程短

4.有感受外邪的因素可查的特點。

共一百六十七頁

(一)風邪(fēnɡxié)襲表證【概念】風邪襲表證主要是因感受外界風邪所產(chǎn)生(chǎnshēng)的證候。

【病因】起居不慎,汗出當風。【辨證要點】發(fā)熱惡風,汗出,苔薄白,脈浮緩。

共一百六十七頁

【臨床表現(xiàn)】發(fā)熱惡風,頭痛,汗出,鼻塞流涕,微咳,苔薄白,脈浮緩。【證候分析(fēnxī)】風邪襲表,腠理疏松,衛(wèi)氣不固——發(fā)熱惡風,汗出;風邪上受——頭痛肺氣失宣——咳嗽,鼻塞流涕苔薄白,脈浮緩——風邪襲表

(一)風邪(fēnɡxié)襲表證共一百六十七頁(二)寒邪束表證=表寒證【概念】

寒邪束表證又稱表寒證,多因感受陰寒之邪,體內(nèi)陽氣未能御制寒邪所出現(xiàn)的證候?!静∫颉恳聠胃泻?,冒雨涉水,貪涼飲冷?!颈孀C要點(yàodiǎn)】惡寒重發(fā)熱輕,苔薄白,脈浮緊。

共一百六十七頁【臨床表現(xiàn)】

惡寒發(fā)熱,無汗,頭身疼痛(téngtòng),鼻塞微咳,苔薄白,脈浮緊?!咀C候分析】寒邪束表,衛(wèi)氣不能宣發(fā)——惡寒重發(fā)熱輕,無汗。寒邪郁于經(jīng)脈——頭痛,身痛;肺失宣降——鼻塞微咳;寒襲于表,脈氣鼓動于外,脈道拘急——脈浮緊。(二)寒邪束表證共一百六十七頁(三)暑邪傷表證【概念】

暑邪傷表證是指夏月炎暑之季,感受暑熱之邪所致的證候。【病因】

炎夏之季,烈日曝曬或高溫環(huán)境中勞作?!颈孀C要點】

夏季惡寒發(fā)熱,汗出,疲乏,苔薄,脈濡數(shù)。【臨床表現(xiàn)】

惡寒發(fā)熱,頭痛,汗出,口渴(kǒukě),疲乏,尿黃,舌紅,苔薄白或黃,脈象濡數(shù)。

共一百六十七頁

【證候分析】

暑邪傷表衛(wèi)氣不能宣發(fā)——惡寒。暑性炎熱,蒸騰津液——惡熱,汗多而口渴(kǒukě),尿黃。暑病多汗,氣隨汗泄——疲乏而脈濡數(shù)。暑挾濕邪,濕犯上焦——苔白或黃。

(三)暑邪傷表證共一百六十七頁【證候鑒別(jiànbié)】

傷暑既暑邪傷表證,此證嚴重者謂中暑(zhòngshǔ),屬里證。

共一百六十七頁(四)濕邪遏表證【概念】

濕邪遏表證即濕邪外侵,郁遏于肌腠的證候?!静∫颉?/p>

居處卑濕,冒受霧露,淋雨(línyǔ)涉水?!颈孀C要點】微惡寒熱,頭脹而重,肢體困重,苔白薄膩。

共一百六十七頁

【臨床表現(xiàn)】

微惡寒熱(hánrè),頭脹而重,胸悶,口不渴,肢體困重或酸痛,周身倦怠,舌苔薄白膩或滑,脈濡或緩。(四)濕邪遏表證共一百六十七頁【證候分析(fēnxī)】

濕邪遏表屬外濕,亦稱傷濕。濕郁遏肌腠,阻滯經(jīng)絡——頭脹,肢體困重,

微惡寒熱(hánrè)。濕邪纏綿,困遏清陽——困重、悶脹、酸楚、膩濁。

共一百六十七頁(五)燥邪傷表證【概念】燥邪傷表證多見于外界氣候干燥,燥邪外襲,侵犯肺衛(wèi)所表現(xiàn)的全身干燥的證候?!静∫颉?/p>

秋令(qiūlìng)干燥或居北方干旱少雨之處?!颈孀C要點】惡寒發(fā)熱,皮膚、口、鼻、咽干燥。

共一百六十七頁【臨床表現(xiàn)】惡寒發(fā)熱,口唇、鼻竅、咽喉(yānhóu)干燥失潤,皮膚干燥甚至皸裂,脫屑,舌苔干燥,口渴欲飲?;蛞姼煽壬偬担嫡畴y咯,大便干結(jié),小便短黃,脈象浮等。

(五)燥邪傷表證共一百六十七頁【證候分析(fēnxī)】“燥勝則干?!?/p>

燥邪為病,最易耗損津液,故其主要(zhǔyào)病理表現(xiàn)為皮膚、官竅干燥的特征。

且燥從上受,最易傷肺,臨床常兼見肺系癥狀。共一百六十七頁(六)熱邪犯表證【概念】熱邪犯表證又稱表熱證,是指風熱病邪侵襲衛(wèi)表的證候?!静∫颉客飧?wàigǎn)溫熱之邪或其它邪氣郁而化熱。【辨證要點】發(fā)熱較重惡寒輕,咽喉癢痛,舌邊尖紅,脈浮數(shù)。

共一百六十七頁

【臨床表現(xiàn)】發(fā)熱(fārè),微惡風寒,面紅,頭痛,口干微渴,咽喉癢或痛,或有汗。舌邊尖紅,脈象浮數(shù)。(六)熱邪犯表證共一百六十七頁【證候分析(fēnxī)】熱邪犯表,衛(wèi)氣被郁——發(fā)熱惡寒;熱為陽邪——發(fā)熱重而惡寒輕。風熱灼傷津液,上炎于咽喉(yānhóu)——口干微渴,咽喉(yānhóu)癢痛。熱性升散,腠理疏松——汗出。熱邪上擾——頭痛。舌邊尖紅,脈浮數(shù)為溫熱在表之征。

共一百六十七頁一般(yībān)以熱輕而火重,溫邪與火熱同性,溫為熱之漸,火為熱之極。

(六)熱邪犯表證共一百六十七頁(七)疫癘(yìlì)證候疫癘又名瘟病、毒氣、乖戾之氣、癘氣等,是由感染瘟疫(wēnyì)病毒而引起的具有嚴重傳染性的證候。

共一百六十七頁二、里證里證是泛指病變部位在內(nèi),由臟腑、氣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fǎnyìng)的證候?!毒霸廊珪髦忆洝罚骸袄镒C者,病之在內(nèi)、在臟也。凡病自內(nèi)生,則或因七情,或因勞倦,或因飲食所傷,或為酒色所困,皆為里證。”

共一百六十七頁里證的成因(chéngyīn)一、六淫襲表,表證未解,病邪傳里,形成里證;二、外邪(wàixié)直接入里,侵犯臟腑、氣血、骨髓等,即所謂“直中”為??;三、情志內(nèi)傷、飲食勞倦等因素,直接損傷臟腑;或臟腑氣機失調(diào),氣血津精逆亂而致病。

共一百六十七頁附:半表半里證外邪由表內(nèi)傳,尚未完全(wánquán)入里,邪正分爭于表里之間,少陽樞機不利,稱為半表半里證?!九R床表現(xiàn)】

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心煩喜嘔,默默不欲飲食,口苦咽干,目眩,脈弦等。

共一百六十七頁三、表證與里證的鑒別(jiànbié)要點共一百六十七頁第二節(jié)寒熱(hánrè)辨證《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陽勝則熱,陰勝則寒?!薄端貑枴ふ{(diào)經(jīng)論》說:“陽虛(yánɡxū)則外寒,陰虛則內(nèi)熱?!惫惨话倭唔撘?、寒證【概念】

寒證是疾病本質(zhì)屬寒,因感受(gǎnshòu)寒邪,或陰盛陽虛所表現(xiàn)的證候。寒證包括表寒證、里寒證、虛寒證、實寒證等。

共一百六十七頁【病因】1.外感(wàigǎn)陰寒邪氣;過服生冷寒涼2.久病傷陽

【特點】1.形寒2.寒不消水

共一百六十七頁【臨床表現(xiàn)】冷體溫、按診畏寒,惡寒喜暖,肢冷倦臥。稀排泄物大便溏薄,(五更瀉),小便清長,痰稀白,清涕。淡

色診面色蒼白,舌質(zhì)淡,苔白(苔灰黑(huīhēi)而潤),陰黃(寒濕)。潤津液未傷口不渴,苔白滑。靜望神、動態(tài)、脈診倦臥,脈遲、緊。

共一百六十七頁二、熱證【概念】疾病本質(zhì)屬熱,由于感受熱邪、或陽盛陰虛,人體(réntǐ)的機能活動亢進所表現(xiàn)的證候。

熱證包括表熱證、里熱證、虛熱證、實熱證等。

共一百六十七頁【病因】1.外感火熱之邪,或寒邪化熱入里;2.七情(qīqínɡ)過激,郁而化熱;3.飲食不節(jié),積蓄為熱;4.房室勞傷,劫奪陰精,陰虛陽亢。

共一百六十七頁

【特點(tèdiǎn)】1.身熱2.津虧(熱盛傷津,陰虧)

共一百六十七頁【臨床表現(xiàn)】熱體溫、按診發(fā)熱,壯熱,五心煩熱(皮膚(pífū)、咽喉、齒齦紅腫熱痛)稠排泄物大便干結(jié),(或大便黃褐如糜而臭——濕熱),小便短赤,黃膿涕,黃粘痰。深色診面紅目赤,(顴紅、潮紅)舌質(zhì)紅絳,苔黃(苔灰黑而干),陽黃(濕熱)。干津傷口苦口臭,口干喜冷飲,鼻燥咽干,苔干燥。動望神、動態(tài)、脈診煩躁不寧,新病鼻翼煽動,數(shù)脈、洪脈、滑脈,出血(吐血,衄血,痰中帶血,色鮮紅)、灼痛。

共一百六十七頁

三、寒證與熱證的鑒別(jiànbié)要點

寒證

熱證寒熱

惡寒喜熱

惡熱喜冷

口渴

口不渴

渴喜冷飲

面色

面色白

面色紅

四肢(sìzhī)

按之冷

按之熱

痰涕

清稀

黃稠

二便

大便溏薄

大便干結(jié)小便清長

小便短赤

舌象

舌淡、苔白膩

舌紅、苔黃

脈象

脈遲或緊

脈數(shù)共一百六十七頁

第三節(jié)虛實(xūshí)辨證虛實,是辨別邪正盛衰的兩個綱領(lǐng)。虛指正氣不足,實指邪氣盛實。《素問·通評虛實論》:“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素問·調(diào)經(jīng)(tiáojīng)論》:“百病之生,皆有虛實。”

共一百六十七頁《素問·調(diào)經(jīng)論》:“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biànhuà)而生?!薄端貑枴ち⒅即笳摗罚骸俺鋈霃U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p>

共一百六十七頁明代李中梓《醫(yī)宗必讀·古今元氣不同論》:“氣血者,人之所賴以生者也,氣血充盈,則有邪外御,病安從來(cónglái)?氣血虛損,則諸邪輻輳,百病叢集?!?/p>

共一百六十七頁一、虛證虛證是對人體正氣(zhèngqì)虛弱的各種臨床表現(xiàn)的病理概括,特點:正氣虛弱、不足,而邪氣并不明顯。

共一百六十七頁

臨床一般是以久病、勢緩者多虛證,耗損(hàosǔn)者多虛證,體質(zhì)素弱者多虛證,

《難經(jīng)·四十八難》“緩者為虛”、“出者為虛”

共一百六十七頁

(一)氣虛(qìxū)類證1.氣虛證【概念】元氣不足,氣的推動、溫煦(wēnxù)、固攝、防御、氣化等功能減退,臟腑組織機能活動減弱所表現(xiàn)的證候。共一百六十七頁【病因】1.久病體虛——久病多虛2.勞累過度——勞則耗氣3.年老體弱——腎的精氣衰退4.生成不足(bùzú)——先天不足(bùzú)、后天飲食失調(diào)【辨證要點】神疲乏力,少氣懶言,活動時諸癥加劇,脈虛。

共一百六十七頁【臨床表現(xiàn)】1.精神——神疲乏力2.聲息——少氣懶言,或聲音低微,呼吸氣短3.頭目(tóumù)——頭暈目眩,自汗,易感冒,活動時諸癥加劇。4.舌脈——舌淡嫩,脈虛無力。

共一百六十七頁

【證候分析(fēnxī)】元氣虧虛,臟腑組織機能減退——少氣懶言,神疲乏力;氣虛清陽(qīnɡyánɡ)不升,不能溫養(yǎng)頭目——頭暈目眩;肺的呼吸功能減弱——聲音低微,呼吸氣短。氣虛衛(wèi)外不固——自汗;勞則耗氣——活動時諸癥加??;氣虛無力鼓動血脈,血不上營于舌——舌淡嫩;

氣虛運血無力——脈按之無力。共一百六十七頁2.氣陷證【概念】氣陷證是氣虛無力升舉而反下陷的虛弱證候。【病因】勞累用力過度,損傷(sǔnshāng)某一臟氣?!颈孀C要點】內(nèi)臟下垂+氣虛

共一百六十七頁【臨床表現(xiàn)】頭暈目眩,少氣倦怠,久痢久泄,腹部有墜脹感,或內(nèi)臟(nèizàng)位置下垂,或脫肛,或子宮脫垂等。舌淡苔白,脈弱。

胃腑下垂——臍腹中部墜脹感

肝腎下垂——少腹兩側(cè)重墜感

共一百六十七頁【證候分析(fēnxī)】氣陷證的病理(bìnglǐ)特點——清陽之氣不升反降,內(nèi)臟位置不能維固而下垂。共一百六十七頁本證多由氣虛進一步發(fā)展——頭暈目眩,少氣倦怠(juàndài),舌淡苔白,脈弱等。中氣虧虛,脾運失健,清陽不升,氣陷于下——久泄久痢。

脫肛多見久泄久痢——中氣下陷之象,

或小兒正氣未充,

或大便干燥,排便時用力過度。

2.氣陷證共一百六十七頁3.氣脫證【概念】氣脫證是指元氣(yuánqì)虧虛已極,氣息奄奄欲脫的危重證候?!静∫颉?/p>

1.久病氣虛的進一步的發(fā)展;

2.大出血后,氣隨血脫。

共一百六十七頁【辨證(biànzhèng)要點】氣息微弱欲絕,汗出不止,二便失禁,手撒身軟等氣脫的特證。

【臨床表現(xiàn)】呼吸微弱而不規(guī)則,或見昏迷(hūnmí)或昏仆,汗出不止,面色蒼白,口開目合,手撒身軟,二便失禁,舌質(zhì)淡白,苔白潤,脈微欲絕。

共一百六十七頁【證候分析(fēnxī)】氣脫證病理特點——元氣虧虛至極,失于固攝。氣脫肺失攝納——呼吸微弱而不規(guī)則。氣脫無以養(yǎng)心——神失所養(yǎng)可見昏迷(hūnmí)或昏撲。氣脫失于固攝——汗出不止,口開目合,手撒身軟,二便失禁。氣脫無以鼓動血脈——脈微欲絕。

共一百六十七頁(二)血虛(xuèxū)類證1.血虛證【概念】血液虧少,臟腑、經(jīng)絡、組織失于濡養(yǎng),表現(xiàn)(biǎoxiàn)全身虛弱的證候。

共一百六十七頁【病因】一、生成不足1.化源不足——營養(yǎng)缺乏

2.脾胃運化功能減弱

3.氣虛(qìxū)不能生血二、消耗過多1.各種急慢性出血或瘀血阻絡,新血不生。2.久病耗氣傷血3.七情內(nèi)結(jié),用心過多

共一百六十七頁【辨證要點】體表肌膚粘膜組織顏色(yánsè)淡白+全身虛弱(四不養(yǎng))【臨床表現(xiàn)】面白無華或萎黃,唇色淡白,爪甲蒼白,頭暈眼花,心悸失眠,手足發(fā)麻,婦女經(jīng)血量少色淡,衍期甚或閉經(jīng),舌淡苔白,脈細無力。

1.血虛證共一百六十七頁

【證候分析(fēnxī)】血少不榮于色——面白無華或萎黃,眼瞼、唇色淡白,爪甲蒼白。

血不養(yǎng)頭目——頭暈眼花濡養(yǎng)功能減退血不養(yǎng)心——心悸、失眠

血不養(yǎng)經(jīng)脈——手足發(fā)麻(fāmá)

血不養(yǎng)沖任——婦女經(jīng)血量少,色淡

共一百六十七頁2.血脫證【概念】血脫證是指突然(tūrán)大量出血或長期反復出血,血液亡脫的危重證候?!静∫颉慷嘁蛲蝗坏拇蟪鲅?,或由血虛發(fā)展而來?!颈孀C要點】大出血+亡陽(輕癥)

共一百六十七頁【臨床表現(xiàn)】大出血——嘔血、便血、崩漏、外傷亡陽(輕癥)——暈厥面色蒼白,舌色枯白,心悸,氣短(qìduǎn),四肢逆冷,脈微或芤。

共一百六十七頁(三)陽虛證【概念】體內(nèi)陽氣虛衰,溫煦、推動、蒸騰、氣化作用(zuòyòng)不足所導致的一種虛寒性證候。

共一百六十七頁【病因】1.久居寒處2.過度(guòdù)勞倦3.久病傷陽4.年老火衰5.過服寒涼【辨證要點】畏寒+氣虛重癥

共一百六十七頁

【臨床表現(xiàn)】冷——畏寒肢冷或腹痛喜按喜溫稀——大便溏薄,小便清長畏寒淡——面色(miànsè)淡白,舌質(zhì)淡嫩潤——口不渴,或渴喜熱飲靜——脈微或沉遲無力氣虛重癥——精神不振,神疲乏力

共一百六十七頁【證候分析(fēnxī)】該證的病理(bìnglǐ)特點——寒象明顯且氣虛程度較重。

陽氣虛,推動、氣化功能不足——精神不振,面色淡白,少氣乏力,舌質(zhì)淡嫩,脈微或沉遲無力;陽氣虛溫煦不足——畏寒肢冷,或心腹寒痛,大便溏薄,小便清長。

共一百六十七頁(四)陰虛證【概念】體內(nèi)陰液虧虛,其滋潤、濡養(yǎng)、寧靜的功能減退所致(suǒzhì)的證候。【病因】熱病傷陰或房勞、五志過極?!颈孀C要點】陰液不足+虛火上炎

共一百六十七頁【臨床表現(xiàn)】陰液不足——口咽干燥,大便干結(jié),小便短赤。虛火上炎——顴紅,潮熱(cháorè)盜汗,五心煩熱,舌紅少苔少津,脈細數(shù)。

共一百六十七頁【證候分析(fēnxī)】陰液耗損——人漸消瘦。陰虛不能制陽,虛火內(nèi)擾——心煩(xīnfán),手足心熱,潮熱盜汗。虛火上升——兩顴紅赤,咽干口燥,舌紅少苔。陰血不足——脈細內(nèi)有虛熱——脈細兼數(shù)。

共一百六十七頁

(五)津液(jīnyè)不足證【概念】津液不足(bùzú),又稱津虧、津傷。

津液不足證因津液虧少,全身或某些臟腑組織器官失其濡潤滋養(yǎng)而出現(xiàn)的證候。

該證候?qū)賰?nèi)燥證。

共一百六十七頁【病因】生成不足——脾胃虛弱,運化無權(quán),致津液生化減少。過分限制飲食及噎膈、反胃等,使津液化生乏源。

喪失過多——熱盛傷津耗液

大汗、吐瀉(tùxiè)、泄利太過【辨證要點】口、咽、唇、舌、皮膚皆干燥,尿少便干。共一百六十七頁【臨床表現(xiàn)】皮膚干枯無澤,目眶凹陷,口燥咽干,唇燥而裂,渴欲飲水,大便干結(jié)(gānjié),小便短少,舌紅少津,脈細數(shù)。共一百六十七頁【證候分析(fēnxī)】臟腑(zàngfǔ)組織失于滋養(yǎng)濡潤。

上不能滋潤口咽——口燥咽干,唇燥而裂;

外不能濡養(yǎng)肌膚——皮膚干燥枯槁;

下不能化生小便,濡潤大腸——溲少便干。

津血虧虛致生內(nèi)熱——舌紅少津,脈細數(shù)。

共一百六十七頁二、實證(shízhèng)實證是對人體(réntǐ)感受外邪,或體內(nèi)病理產(chǎn)物蓄積而產(chǎn)生的各種臨床表現(xiàn)的病理概括。

特點——邪氣壅盛而正氣未虛。

共一百六十七頁

臨床一般是新起、暴病多實證;

病情激劇者多實證;

體質(zhì)壯實者多實證?!峨y經(jīng)·四十八難》有“急者為實”、“入者為實”《類經(jīng)·疾病類》:“見外(jiànwài)入之病多有余,如六氣所感,飲食所傷之類也?!倍嵶C(shízhèng)共一百六十七頁病因(bìngyīn)一、外邪(wàixié)侵入人體二、臟腑功能失調(diào)——痰飲、水濕、瘀血等病理產(chǎn)物停留在體內(nèi)。

共一百六十七頁(一)氣滯類證氣滯類證是指氣機(qìjī)的運行失常所導致的里實證,常見有氣滯證、氣逆證和氣閉證等。

1.氣滯證【概念】氣滯證或稱氣郁證或氣結(jié)證,

是人體某一臟腑,某一部位氣機阻滯,運行不暢所表現(xiàn)的證候。

共一百六十七頁【病因】1.病邪內(nèi)阻——痰飲、瘀血、宿食2.七情郁結(jié)——初病在氣3.陽氣虛弱,溫運無力

【辨證要點】脹悶疼痛(téngtòng)或攻竄作痛。共一百六十七頁【臨床表現(xiàn)】部位——胸脅、乳房、胃脘等處的脹悶或疼痛。疼痛性質(zhì)——脹痛、竄痛、攻痛。疼痛時輕時重,部位不固定,按之一般無形。兼癥——痛脹常隨噯氣、矢氣、嘆息或情緒好轉(zhuǎn)而減輕,或隨憂思惱怒(nǎonù)而加重。脈象多弦,可無明顯舌象變化。共一百六十七頁【證候分析(fēnxī)】氣滯證的病理(bìnglǐ)特點為:氣機運動受到阻滯而運行不暢。隨著病變部位的不同而有限于局部的脹悶疼痛,或攻竄疼痛的不同表現(xiàn),

共一百六十七頁

2.氣逆證【概念】

氣機升降失常,逆而向上所引起的證候。

病理特點:氣機升動太過而上逆?!静∫颉?/p>

感受外邪——侵犯肺胃

情志不遂——惱怒(nǎonù)傷肝。

【辨證要點】肺胃肝三臟的氣機上逆。

共一百六十七頁【臨床表現(xiàn)】肺氣上逆——咳嗽喘息;胃氣上逆——呃逆,噯氣,惡心,嘔吐;肝氣(gānqì)上逆——頭痛,眩暈,氣從少腹上沖胸咽。

共一百六十七頁3.氣閉證【概念】

內(nèi)臟氣機閉塞或情志(qínɡzhì)過激導致氣機突然逆亂,升降乖戾,閉阻不通所引發(fā)的證候。

病理特點:氣機逆亂,閉阻不通?!静∫颉看笈?、暴驚,憂思過極閉阻氣機;

或瘀血、砂石、蛔蟲、痰濁阻塞脈絡、管腔等?!颈孀C要點】突然昏倒,呼吸氣粗,四肢厥冷。

共一百六十七頁【臨床表現(xiàn)】突然昏倒,四肢厥冷?;蛞娕K器絞痛,大小便閉,并有呼吸(hūxī)氣粗,聲高,脈沉實有力。

共一百六十七頁【證候分析(fēnxī)】情志過激(guòjī),氣機逆亂,上壅心胸——突然昏倒肝氣上逆,氣機閉塞,肺氣不宣——呼吸氣粗、聲高陽氣內(nèi)郁,不能外達——四肢厥冷氣閉于內(nèi),肝氣郁滯不暢——脈沉實有力

共一百六十七頁(二)血瘀證【概念】

離開經(jīng)脈之血未能及時排除(páichú)和消散,停留體內(nèi);或血液運行障礙,壅積于經(jīng)脈、臟腑、器官、組織之內(nèi),失去正常生理功能者,均屬瘀血。

血瘀證——由瘀血內(nèi)阻而產(chǎn)生的證候。

共一百六十七頁

【病因】一、外傷二、氣滯——血行不暢

氣虛——推動血行無力三、血寒——血脈凝滯(níngzhì)

血熱——血液壅聚、血液受熬而成瘀。

【辨證要點】疼痛,腫塊,出血,唇、舌、爪甲青紫,脈澀。

共一百六十七頁【臨床表現(xiàn)】1.疼痛——如針刺、刀割,痛有定處、拒按,常在夜間加重。2.腫塊——在體表者,常呈青紫色包塊;

在體內(nèi)者,呈堅硬而按之不移(又稱為“癥積”)。3.出血——反復不止,呈紫暗色,

血中多夾有血塊,

或大便(dàbiàn)色黑如柏油狀。

共一百六十七頁4.色診——面色(miànsè)黧黑,肌膚甲錯,或皮膚、口唇、甲爪紫暗,或皮膚絲狀紅縷,或腹壁青筋怒張。

舌質(zhì)紫暗,或有瘀點、瘀斑。

脈象細澀,或結(jié)代,或無脈?!九R床表現(xiàn)】共一百六十七頁【證候分析(fēnxī)】瘀血內(nèi)停,氣機受阻,不通則痛——疼痛如針刺、刀割,部位固定;按則氣機更窒——疼痛拒按;夜間血行較緩,瘀血加重——夜間疼痛加重。瘀血阻滯,血不循經(jīng)而外溢——出血紫暗、夾血塊。瘀血內(nèi)阻,氣血運行不利,肌膚失養(yǎng)——面色(miànsè)黧黑,肌膚甲錯。

共一百六十七頁血脈瘀阻——皮膚、口唇、爪甲(zhǎojiǎ)紫暗,皮膚絲狀紅縷,腹壁青筋暴露,舌質(zhì)紫暗,脈象細澀等癥。婦女胞宮、沖任瘀阻——痛經(jīng)、經(jīng)閉、崩漏、不孕等。【證候分析(fēnxī)】共一百六十七頁(三)水液停聚證凡外感六淫,內(nèi)傷(nèishāng)七情,影響肺、脾、腎輸布排泄水液功能者,皆能成為水液停聚的病證。

水停于內(nèi)謂之水飲,

水溢于外謂之水腫。

共一百六十七頁1.痰飲(tányǐn)證痰飲證是指臟腑功能失調(diào),水液代謝障礙而表現(xiàn)的證候。宋·楊仁直《直指方》:“稠濁為痰,清稀為飲?!彼濉こ苍健鞍俨〗杂刑底魉?zuòsuì)”元·朱震亨的《丹溪心法》“痰之為物,隨氣升降,無處不到。”

共一百六十七頁(1)痰證【概念】

痰證——水液凝結(jié),質(zhì)地稠厚,停聚于臟腑(zàngfǔ)、經(jīng)絡、組織之間而引起的病證?!静∫颉客飧辛?,內(nèi)傷七情,形盛氣虛,過逸少勞等影響肺脾腎氣化功能,致水液未能輸布而停聚為痰。

共一百六十七頁【辨證(biànzhèng)要點】吐痰或嘔吐(ǒutù)痰涎,或神昏時喉中痰鳴,或肢體麻木,或見痰核,苔膩,脈滑等。

共一百六十七頁【臨床表現(xiàn)】痰阻于肺——咳喘、咯痰、胸悶;痰滯于胃——脘痞不舒,納呆惡心,嘔吐痰涎,頭暈目眩;痰蒙清竅——神昏癲狂,喉中痰鳴;痰停于體表——肢體麻木,半身不遂(bànshēnbùsuí),瘰疬氣癭,痰核乳癖,喉中異物感。苔白膩或黃膩,脈滑。共一百六十七頁梅核氣——喉中有異物(yìwù)梗阻感,吞之不下,吐之不出。

【臨床表現(xiàn)】共一百六十七頁(2)飲證【概念】

飲證——水飲質(zhì)地清稀,停滯于胃腸、脅下、胸膈、四肢肌肉之間等所表現(xiàn)(biǎoxiàn)的證候。

《金匱要略》:夫飲有四,何謂也?師曰:有痰飲,有懸飲,有溢飲,有支飲。

共一百六十七頁【病因】多由臟腑機能衰退(shuāituì)或障礙等原因引起。【辨證要點】以水液質(zhì)地清稀,停于胃腸、脅下、胸膈、四肢肌肉之間等。

(2)飲證共一百六十七頁【臨床表現(xiàn)】痰飲——水飲停留于胃腸部,腸間瀝瀝有聲(yǒushēnɡ)。懸飲——水飲潴留于脅下,咳嗽、吐痰牽引脅下作痛。溢飲——水飲流行于四肢肌肉之間,當汗出而不出,身體沉重而疼痛。支飲——水飲停留于胸膈,咳逆倚息,短氣不能平臥,其形如腫。

飲為陰邪,常見苔白滑,多見弦脈。

共一百六十七頁2.水腫(shuǐzhǒng)水腫——體內(nèi)水液停聚,泛溢肌膚引起面目、四肢(sìzhī)、胸腹甚至全身浮腫。共一百六十七頁

(1)陽水=風水(fēngshuǐ)相搏證【概念】由外邪致病,其水腫性質(zhì)屬實者,稱為陽水?!静∫颉慷酁橥飧酗L邪,或水濕浸淫等?!颈孀C要點】發(fā)病急驟,先見眼瞼(yǎnjiǎn)、頭面部腫,兼發(fā)熱,惡寒。

共一百六十七頁【臨床表現(xiàn)】頭面浮腫,一般從眼瞼開始,繼而遍及全身,小便短少,來勢迅速,皮膚(pífū)薄而光亮。并兼惡寒,發(fā)熱,肢節(jié)痠重,苔薄白,脈浮緊?;蜓屎砟[痛,舌紅而脈浮數(shù)?;蛉硭[,來勢較緩,按之沒指,肢體沉重困倦,小便短少,脘悶納呆,泛惡欲吐。舌苔白膩,脈沉。

共一百六十七頁【證候分析(fēnxī)】肺位上焦,宣發(fā)受阻,水液停滯——水腫先見眼瞼頭面,肅降失常,決瀆不利,水津不能輸布,溢于肌膚,迅即波及全身;三焦不利,膀胱氣化(qìhuà)失司——小便短少。風邪襲表——惡風、惡寒、發(fā)熱、肢節(jié)痠重、咽痛。

共一百六十七頁風水相搏(xiānɡbó),其證屬實。風水偏寒——苔薄白,脈浮緊;風水偏熱——舌紅,脈浮數(shù)。【證候分析(fēnxī)】共一百六十七頁(2)陰水【概念】由久病內(nèi)傷致病,其水腫性質(zhì)屬虛實夾雜者,稱為陰水?!静∫颉慷嘤刹【谜摚瑒诰雰?nèi)傷,房室不節(jié)等因素引起(yǐnqǐ)?!颈孀C要點】發(fā)病緩,水腫先從足部開始,腰以下腫甚,兼神倦肢困。

共一百六十七頁【臨床表現(xiàn)】脾虛水腫(shuǐzhǒng)——水腫(shuǐzhǒng),腰以下為甚,按之凹陷不起,小便短少,脘悶腹脹,納呆便溏,面色白光白,神倦肢困,舌淡,苔白滑,脈沉。

腎陽虛水腫——或水腫日益加劇,小便不利,腰膝痠冷,四肢不溫,畏寒神疲,面色白光白或灰滯,舌淡胖苔白滑,脈沉遲無力。

共一百六十七頁(四)里實熱證【概念】陽熱之邪侵襲人體,由表入里所致(suǒzhì)的證候?!静∫颉客庑皞骼锘療幔驘嵝爸敝信K腑,使里熱熾盛?!颈孀C要點】身熱,口渴喜冷飲,舌質(zhì)紅,苔黃,脈洪數(shù)。

共一百六十七頁【臨床表現(xiàn)】熱——壯熱喜冷稠——大便秘結(jié),小便短赤深——面紅目赤,舌質(zhì)紅,苔黃而干干——渴喜冷飲(lěngyǐn)動——煩躁或神昏譫語,腹脹滿痛拒按,脈洪滑數(shù)共一百六十七頁【證候分析(fēnxī)】里實熱證的病理(bìnglǐ)特點為:陽熱之邪熾烈,正氣未虛。里熱熾盛,蒸騰于外——面紅壯熱。熱擾心神——輕則煩躁,重則神昏譫語。熱灼津傷,引水自救——口渴飲冷。熱結(jié)腸胃——腹脹滿痛拒按。

共一百六十七頁腸熱液虧,傳導失司——大便秘(biànmì)結(jié)。熱傷津液——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脈數(shù)均為里熱之證?!咀C候分析(fēnxī)】共一百六十七頁(五)里實寒證【概念】寒邪直接侵犯人體臟腑氣血而致病的證候。【病因】陰寒之邪侵犯臟腑氣血。【辨證(biànzhèng)要點】形寒,口淡不渴,舌淡白,苔白潤,脈沉遲有力。

共一百六十七頁【臨床表現(xiàn)】冷——畏寒肢冷,稀——腸鳴腹瀉,或痰鳴喘嗽。小便清長,淡——面色蒼白,舌質(zhì)淡白,潤——口淡不渴,或渴喜熱飲,苔白潤(báirùn),靜——脈緊或沉遲有力。

共一百六十七頁(六)蟲積證

[概念]蟲侵入人體,或蟲卵、幼蟲進入人體內(nèi)(tǐnèi)繁殖,

以至氣機阻滯、營血耗損的證候。

共一百六十七頁【臨床表現(xiàn)】疼痛,常表現(xiàn)(biǎoxiàn)為腹部絞痛、攻痛,疼痛劇烈。

或面色淡白或萎黃,形體消瘦,唇淡、舌淡,脈細弱等癥。

共一百六十七頁

(七)食積(shíjī)【定義】飲食不節(jié),或脾胃受納、腐熟、運化障礙,以致(yǐzhì)食物停滯胃腸的證候。

【臨床表現(xiàn)】脘腹脹痛拒按,納呆厭食,嘔吐酸餿,泄瀉,大便腐臭如敗卵、或夾有未消化的食物,舌苔厚腐、膩,脈滑有力等癥。

共一百六十七頁【證候分析(fēnxī)】食積停滯,不通則痛——脘腹脹痛。按則氣滯加重(jiāzhòng)——疼痛拒按。食積內(nèi)停,脾胃納運功能障礙——納呆厭食食積內(nèi)停,大腸傳導失?!篂a、便臭、夾有未消化食物食積停聚,濁氣上泛——吞酸噯腐、苔腐膩食滯邪盛,鼓動脈氣——脈滑食積以飲食不節(jié)病史、脘腹脹痛、厭食、苔厚膩等癥為辨證要點。共一百六十七頁(八)毒證毒證主要是指烈性傳染性疾病致病因素(即“疫癘之氣”)引起(yǐnqǐ)的證候;

外感六淫疾病的重證;外科肌膚瘡瘍病癥;以及某些毒性物質(zhì)

(生物、化學物質(zhì),物理等因素)中毒引起的證候。

共一百六十七頁三、虛證與實證的鑒別(jiànbié)要點病程長(久?。┒蹋ㄐ虏。w質(zhì)虛弱強壯精神萎靡亢奮聲息聲低息微聲高息粗疼痛隱痛、空痛脹痛、刺痛(cìtònɡ)、竄痛、絞痛喜惡喜按拒按

虛證實證

共一百六十七頁虛證實證(shízhèng)發(fā)熱五心煩(xīnfán)熱,午后潮熱壯熱、日晡潮熱

顴紅、面色潮紅滿面通紅、目赤出汗自汗、盜汗大汗小便小便余瀝不禁小便澀痛

小便失禁,遺尿舌象質(zhì)嫩少苔或無苔質(zhì)老,苔厚膩脈象無力(虛、細、有力(實、長、微、弱、散、芤)洪、弦、緊、滑)三、虛證與實證的鑒別要點共一百六十七頁第四節(jié)陰陽(yīnyánɡ)辨證陰陽(yīnyánɡ)辨證是基本的辨證大法。

共一百六十七頁(一)亡陰證【概念】體液大量耗損,陰液匱乏欲竭的垂危證候?!静∫颉?/p>

1.邪熱熾盛,嚴重傷陰;

2.大汗、大吐、大瀉不止(bùzhǐ)

3.嚴重燒傷

共一百六十七頁【辨證(biànzhèng)要點】全身(quánshēn)極度衰竭,神情煩躁或昏糊,汗出而粘,肢溫身熱。共一百六十七頁【臨床表現(xiàn)】熱——肢溫身熱,稠——汗出而粘,小便極少。深——面色潮紅,舌暗紅而干枯,干——唇焦,口渴欲飲,目眶凹陷,皮膚皺癟動——全身(quánshēn)極度衰竭,神情煩躁或昏憒,脈細躁急,按之無力。

共一百六十七頁【證候分析(fēnxī)】陰液大傷則陽氣隨之亦虛——全身極度衰竭。殘余之陰精外亡——汗出而粘,口渴欲飲,目眶凹陷,皮膚皺癟,唇焦,

舌暗紅而干枯(gānkū)。陰虛,寧靜作用喪失——神情煩躁不安。脈細躁急,津虧脈無以充,故按之無力。

共一百六十七頁(二)亡陽證【概念】體內(nèi)陽氣嚴重喪失,陽氣衰微欲脫的危重(wēizhòng)證候?!静∫颉坑诖笸?、大汗、大瀉或大出血之后。【辨證要點】突然面色蒼白,極度衰竭,冷汗如珠,四肢厥冷,呼吸微弱。

共一百六十七頁

【臨床表現(xiàn)】大吐、大汗、大瀉或大出血之后,

冷——四肢厥冷,

稀——冷汗如珠,

淡——突然面色蒼白,

潤——舌質(zhì)淡,

靜——表情淡漠,極度衰竭,呼吸微弱,脈微細(wēixì)數(shù)無力或脈絕。

共一百六十七頁【證候分析(fēnxī)】陽氣隨津血而脫,溫煦、推動(tuīdòng)、氣化作用衰退——極度衰竭,表情淡漠。陽虛寒盛——面色蒼白或青紫。陽氣不足,推動無力——呼吸淺表且微弱。陽亡,固攝功能消失——冷汗如珠;鼓動無力——脈微細或脈微欲絕。

共一百六十七頁“陰不勝其陽”和“陽不勝其陰”都是陰陽兩方平衡被破壞后,出現(xiàn)(chūxiàn)的偏勝偏衰的病理現(xiàn)象,如果陰陽偏勝偏衰進一步發(fā)展,到了有陽無陰或有陰無陽的地步,就會影響生命,出現(xiàn)(chūxiàn)《素問·生氣通天論》:“陰陽離決,經(jīng)氣乃絕”的危象,甚至死亡。

清人林珮琴在《類證治裁》亦說:“陰陽脫離,命立傾也。”

【證候分析(fēnxī)】共一百六十七頁

注意(zhùyì)亡陰證與亡陽證鑒別共一百六十七頁第五節(jié)八綱證候間的關(guān)系(guānxì)八綱單因素“綱”(證候)之間的關(guān)系(guānxì)主要有相兼、錯雜、真假、轉(zhuǎn)化四種情況。

共一百六十七頁一、證候相兼證候相兼——八綱中性質(zhì)不相對立的兩個(liǎnɡɡè)或兩個(liǎnɡɡè)以上“綱”的并存。

共一百六十七頁二、證候錯雜(cuòzá)證候錯雜——八綱中性質(zhì)相對立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綱”的并存(bìnɡcún)。

證候錯雜常見表里同病、寒熱錯雜、虛實錯雜三種情況。

共一百六十七頁(一)表里(biǎolǐ)同病表里同病——疾病的某一個時期表證與里證并存。

[病因]1.感受外邪,表證未罷,外邪又入里;2.外感表證未愈又有七情、飲食、勞役(láoyì)等原因造成的內(nèi)傷里證;3.內(nèi)傷里證未愈,又復患外感。

共一百六十七頁(二)寒熱(hánrè)錯雜寒熱錯雜——疾病某一個時期寒證與熱證并存。

臨床(línchuánɡ)上寒熱錯雜主要是在表里病位的組合和上下病位的組合。主要有——表寒里熱、表熱里寒、上寒下熱、上熱下寒等組合。

共一百六十七頁表寒里熱、表熱里寒既屬表里(biǎolǐ)同病,又屬寒熱錯雜。

[病因]:

表寒里熱證常由表寒之邪未解又傳里化熱;或本有內(nèi)熱證,又外感寒邪。

表熱里寒證常由表熱證誤治導致體內(nèi)陽氣損傷,而表熱之邪未解;素有里寒證又復感外寒之邪。

共一百六十七頁上寒下熱證、上熱下寒證所涉及的“上”、“下”部位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其病理本質(zhì)是陰陽之氣在人體上下(shàngxià)部位同時發(fā)生盛衰變化,或陰盛于上,陽盛于下;或陽盛于上,陰盛于下。

上寒下熱、上熱下寒共一百六十七頁寒熱錯雜(cuòzá)也是二種或二種以上證候的病理組合,

它們的組合也是通過表里上下病位的組合而實現(xiàn)的。

其臨床表現(xiàn)也是二種或二種以上單因素證候臨床表現(xiàn)的疊加。

(二)寒熱(hánrè)錯雜共一百六十七頁(三)虛實(xūshí)錯雜虛實錯雜——疾病某一時期虛證與實證(shízhèng)并見。

一、病位(表里、上下)的錯雜

常見有表實里虛證、上實下虛證、上虛下實證;二、正邪力量對抗程度的不同而發(fā)生的錯雜,

常見有虛證夾實證、實證夾虛證、虛實并重證、上實下虛證、上虛下實證。共一百六十七頁三、證候轉(zhuǎn)化(zhuǎnhuà)證候轉(zhuǎn)化是指八綱中某綱在一定的條件下,朝著性質(zhì)相對立的方向發(fā)展。發(fā)展的結(jié)果是一種證候轉(zhuǎn)化為性質(zhì)相對立的另一種證候。

證候轉(zhuǎn)化主要有:表里(biǎolǐ)出入、寒熱轉(zhuǎn)化、虛實轉(zhuǎn)化三種情況。

共一百六十七頁(一)表里(biǎolǐ)出入表里出入——疾病發(fā)展過程(guòchéng)中病邪由表入里、由淺入深;或病邪從里向外透達等疾病發(fā)展或轉(zhuǎn)歸的走勢。共一百六十七頁1.表邪入里表邪入里——外邪由表入里、病情由淺入深一種病勢發(fā)展(fāzhǎn)。

[病因]邪氣過盛,或正氣虛弱,或失治、誤治。常見于外感熱病的早、中期階段。臨床表現(xiàn)的特點是——先有表證,后有里證,在里證出現(xiàn)的同時表證消失,實質(zhì)是——病情加重,表證轉(zhuǎn)化為里證。

共一百六十七頁里邪出表里邪出表——在里病邪向外透達,是外有出路(chūlù)、病情好轉(zhuǎn)的一種趨勢。

是治療得當、正氣恢復抗病力強的結(jié)果。臨床上常表現(xiàn)為皮膚出現(xiàn)疹、白瘖、黃疸;或皮膚出汗;或瘡瘍出膿,隨之病情減輕、緩解。

共一百六十七頁(二)寒熱(hánrè)轉(zhuǎn)化寒熱轉(zhuǎn)化——在疾病發(fā)展過程中人體陰陽盛衰發(fā)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出現(xiàn)(chūxiàn)了寒證轉(zhuǎn)化為熱證,或熱證轉(zhuǎn)化為寒證的一種病理情況。

共一百六十七頁1.寒證轉(zhuǎn)熱寒證轉(zhuǎn)熱——寒證在一定的條件下轉(zhuǎn)化為熱證的一種病理情況。

[病因(bìngyīn)]

外感寒邪、寒濕之邪,而體內(nèi)陽氣亢盛,寒邪從陽化熱;

因寒證過用溫燥之品損傷陰液所致。臨床表現(xiàn)的特點——原為寒證,后現(xiàn)熱證而同時寒證消失。

共一百六十七頁2.熱證轉(zhuǎn)寒熱證轉(zhuǎn)寒——熱證在一定條件下轉(zhuǎn)化為寒證的一種病理情況。[病因]

熱邪亢盛,耗傷正氣,機能(jīnéng)衰退;

熱證過用寒涼之品,損傷陽氣所致。臨床表現(xiàn)的特點——原為熱證后出現(xiàn)寒證而同時熱證消失。共一百六十七頁(三)虛實(xūshí)轉(zhuǎn)化虛實轉(zhuǎn)化是指在疾病的發(fā)展過程中,正邪雙方力量發(fā)生根本性改變,出現(xiàn)了實證(shízhèng)轉(zhuǎn)化為虛證,或虛證轉(zhuǎn)化為實證(shízhèng)的一種病理情況。共一百六十七頁1.實證(shízhèng)轉(zhuǎn)虛實證轉(zhuǎn)虛——在疾病發(fā)展過程中,邪氣漸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