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新教材高考語文二輪復習1-19~1-25古代詩文閱讀專項練習(8份打包含答案)_第1頁
2024屆新教材高考語文二輪復習1-19~1-25古代詩文閱讀專項練習(8份打包含答案)_第2頁
2024屆新教材高考語文二輪復習1-19~1-25古代詩文閱讀專項練習(8份打包含答案)_第3頁
2024屆新教材高考語文二輪復習1-19~1-25古代詩文閱讀專項練習(8份打包含答案)_第4頁
2024屆新教材高考語文二輪復習1-19~1-25古代詩文閱讀專項練習(8份打包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新教材高考語文二輪復習1-19~1-25古代詩文

閱讀專項練習(8份打包,含答案)

練習19古代詩文閱讀一一多文本文言文+唐詩

一、[2024?原創(chuàng)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

材料一孟子曰:“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

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

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民之歸仁

也,猶水之就下,善之走擴也。故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者,

鷗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今天玄之君有好仁者,則諸侯皆

為之驅矣;雖欲無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也茍為不畜終身不得。茍不志于仁,終身憂辱,以陷于死亡?!对姟?/p>

云:'其何能淑,載胥及溺。'此之謂也。"

(節(jié)選自《孟子-離婁上》)

材料二臣敢言之:往者齊南破荊,東破宋,西服秦,北破燕,

中使韓、魏,土地廣而兵強,戰(zhàn)克攻取,詔令天下。齊之清濟濁河,

足以為限;長城巨防,足以為塞。齊,五戰(zhàn)之國也,一戰(zhàn)不克而無齊。

由此觀之,夫戰(zhàn)者,萬乘之存亡也。且臣聞之曰:“削株無遺根,無

與禍鄰,禍乃不存?!扒嘏c荊人戰(zhàn),大破荊,襲郢,取洞庭、五湖、

江南,荊王君臣亡走,東服于陳。當此時也,隨荊以兵,則荊可舉;

荊可舉,則其民足貪也,地足利也。東以弱齊、燕,中以凌三晉。然

則是一舉而霸王之名可成也,四鄰諸侯可朝也,而謀臣不為,引軍而

退,復與荊人為和。令荊人得收亡國,聚散民,立社稷主,置宗廟,

令率天下西面以與秦為難。此固以失霸王之道一矣。天下又比周而軍

華下,大王以詔破之,兵至梁郭下。圍梁數旬,則梁可拔;拔梁,則

魏可舉;舉魏,則判、趙之意絕;荊、趙之意絕,則趙危;趙危而荊

狐疑;東以弱齊、燕,中以凌三晉。然則是一舉而霸王之名可成也,

四鄰諸侯可朝也,而謀臣不為,引軍而退,復與魏氏為和。令魏氏反

收亡國,聚散民,立社稷主,置宗廟,令雙天下西面以與秦為難c此

固以失霸王之道二矣。前者穰侯之治秦也,用一國之兵而欲以成兩國

之功,是故兵終身暴露于外,士民疲病于內,霸王之名不成。此固以

失霸王之道三矣。

(節(jié)選自《韓非子?初見秦》)

1.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相應位置的

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今之欲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茍為不畜終身不得。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爵,文中同“雀二指鳥類。該詞也是古代區(qū)分地位高低和身

份貴賤的一種封號,

B.隨,文中是追逐的意思,其中的“隨”與成語“隨遇而安”

中的“隨”意思相同。

C.弱,指“使……變弱”,與“必先苦其心志”的“苦”表示“使……

痛苦”,兩者用法相同。

0.固,指本來、的確,與成語“本固枝榮”中的“固”含義不同。

3.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孟子列舉水獺驅趕魚、猛鷹驅趕鳥雀、桀和紂驅趕老百姓的

現實事例,證明仁德的君主即使不想統一天下,也是不可能的。

B.韓非以齊為例進言,說明了戰(zhàn)爭關系到大國的存亡,主張秦

軍應該向楚發(fā)兵,利用楚地的地理優(yōu)勢逐漸控制韓、趙、魏國。

C.韓非通過回顧幾次戰(zhàn)敗經歷,假設秦國不采納謀臣建議,那

么就可更早兼并各諸侯國從而稱霸天下,乂此驅斥謀臣的做法。

D.秦國謀臣前后兩次放任敵國收復失地、聚集逃散百姓、重建

社稷宗廟,其第三次兵力不足卻仍發(fā)動戰(zhàn)爭,導致士兵和百姓罹難。

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茍不志于仁,終身憂辱,以陷于死亡。(4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削株無遺根,無與禍鄰,禍乃不存。(4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5.《荀子》曰:“王者富民,霸者富士?!闭垞藢蓜t材料的核

心觀點作簡要評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題目。

送別

李白

尋陽五溪水,沿澗直入巫山里。

勝境由來人共傳,君到南中自稱美。

送君別有八月秋,颯颯蘆花復益愁。

云帆望遠不相見,日暮長江空自流。

6.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根據本詩內容可知,詩人的友人即將乘船出發(fā),沿水路駛往

三峽方向。

B.詩人表示友人將去的地方景色優(yōu)美,而友人的風采正與這美

景相稱。

C.本詩最后兩句的表達方式,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

也曾使用。

D.詩中前后兩次使用“君二都是指即將離別的友人,含義并無

不同。

7.本詩是如何表現離愁別緒的?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練習20古代詩文閱讀一一多文本

文言文+宋詩

一、[2023?山東省濰坊市三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

材料一張守珪,陜州河北人也。守珪儀形瑰壯,善騎射,性慷

慨,有節(jié)義。時盧齊卿為幽州刺史,深禮遇之,常共榻而坐,謂曰:

“足下數年外必節(jié)度幽、涼,為國之良將,方以子孫相托,豈得以僚

屬常禮相期耶?"先是,契丹及奚連年為邊患,契丹衙官可突干驍勇

有謀略,頗為夷人所伏。趙含章、薛楚玉等前后為幽州長史,竟不能

拒。及守珪到官,頻出擊之,每戰(zhàn)皆捷。契丹首領屈剌與可突干恐懼,

遣使詐降。守珪察知其偽,遣右衛(wèi)騎曹王悔詣其部落就謀之?;谥燎?/p>

剌帳,賊徒初無降意,乃移其營帳漸向西二匕,密遣使引突厥,將殺悔

以叛。會契丹別帥李過折與可突干爭權不葉,悔潛誘之,斬屈剌、可

突干,盡誅其黨,率余眾以降。守珪因出師次于紫蒙川,大閱軍實,

宴賞將士,傳屈剌、可突干等首于東都,梟于天津橋之南。

(節(jié)選自《舊唐書?列傳第五十三》)

材料二(開元二十二年甲戌,冬,十二月)乙巳,幽州節(jié)度使張

守珪斬契丹王屈剌及可突干,傳首。時可突干連年為邊患,趙含章、

薛楚玉皆不能討。守珪到官,屢擊破之。可突干迫困,遣使詐降,守

珪使管記王悔就撫之?;谥疗溲缼?,察契丹上下初無降意,但稍徙營

帳近西北,密遣人引突厥,謀殺悔以叛;悔知之。牙官李過折與可突

干分典兵馬,爭權不葉,悔說過折使圖之。過折夜勒兵斬屈剌及可突

干,盡誅其黨,帥余眾來降。守珪出師紫蒙川,大閱以鎮(zhèn)撫之。

(開元二十三年乙亥,春,正月)上美張守珪之功,欲以為相c張

九齡諫曰:“宰相者,代天理物,非賞功之官也。“上曰:“假以其名

而不使任其職,可乎?”對日:“不可。惟名與器不可以假人,君之所

司也。且守珪才破契丹陛下即以為宰相若盡滅奚厥將以何官賞之?”

上乃止。二月,守珪詣東都獻捷,拜右羽林大將軍,兼御史大夫,賜

二子官,賞贊甚厚。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唐紀三十》)

1.材料二中國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相應位置的

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且守珪才破契丹陛下即以為宰相若盡滅奚厥將以何官賞之?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足下,古代下稱上或稱同輩的敬詞?!犊兹笘|南飛并序》中“足

下躡絲履”的“足下”與此不同。

B.東都,歷代王朝在京師以東的都城,具體城市不一。隋唐時

期指洛陽,當時京都在長安。

C.初,原本,本來,與陶淵明《桃花源記》中“初極狹,才通

人”的“初”含義相同。

D.勒兵,指揮軍隊。此處“勒”的意思是由成語“懸崖勒馬”中

“勒”的意義引申來的。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在契丹王屈剌、可突干被李過折斬除后,張守珪舉行大規(guī)模

閱兵活動,以鎮(zhèn)撫契丹和突厥;將屈剌、可突干的頭顱傳送到東者屋

B.皇帝贊賞張守珪的戰(zhàn)績,并要拜他為宰相,遭到大臣張九齡

的極力反對;后來皇帝對他加官并賞賜,賜其子以官職。

C.材料一記載歷史力求客觀公允。如用“驍勇有謀略,頗為夷人

所伏”這樣不乏褒揚的語言評論犯邊的契丹將領可突干。

D.材料二的對話描寫能折射出人物的性格,可圈可點。如張九

齡勸阻皇帝的語言描寫,表現了張九齡敢于直諫的性格特點。

4.把文中畫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守珪察知其偽,遣右衛(wèi)騎曹王悔詣其部落就謀之。(4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牙官李過折與可突干分典兵馬,爭權不葉,悔說過折使圖之。

(4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司馬遷認為“列傳者,謂列敘人臣事跡,令可傳于后世”,宋

神宗認為《資治通鑒》“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請據此分析兩則材

料的異同。(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23?湖南常德二模]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題目。

詠草

俞紫芝

滿目蘋蘋野渡頭,不知若個解忘憂?

細隨綠水侵離館,遠帶斜陽過別洲。

金谷園①中荒映月,石頭城下碧連秋。

行人悵望王孫去,買斷金釵十二②愁。

[注]①金谷園:西晉官僚地主石崇的別墅,園中財產豐積,屋

宇宏麗,極盡奢華;后文“王孫”也即石崇。②金釵十二:指美女。

6.下列對這首宋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聯寫詩人立于野渡頭,看到野草繁茂,充滿生機,不由得

忘卻了憂愁。

B.頷聯描繪蘋蘋綠草恣意蔓延的情景,由近及遠,離館荒洲,

皆有其身影。

C.詩中野草,既是渡頭親眼所見,也依于想象之中,虛實結合,

意蘊豐富。

D.這首詩前六句寫草,末兩句寫人事,含蓄地道出了石崇人亡

財空的結局。

7.這首詩題目雖為“詠草”。但并不是以草為喻,而是借草抒情。

請結合全詩,分析詩人的思想感情。(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練習21古代詩文閱讀一一多文本

文言文+宋詞

一、[2023?湖南衡陽名校協作體三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題目。

文本一齊宣王問曰:“湯放桀,武王伐紂,有諸?”孟子對日:

“于傳有之?!痹唬骸俺紡s其君,可乎?”曰:“賊仁者謂之‘賊、賊

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J

(節(jié)選自《孟子?梁惠王下》)

文本二越王①曰:"寡人躬行節(jié)儉,下士求賢,不使名過實,

此寡人所能行也。多貯谷,富百姓,此乃天時水旱,寧在一人耶?何

以備之?"范子②曰:“百里之神,千里之君。湯執(zhí)其中和,舉伊尹,

收天下雄雋之士,練卒兵,率諸侯兵伐桀,為天下除殘去賊,萬民皆

歌而歸之。是所謂執(zhí)其中和者J越王曰:“善哉,中和所致也!寡人

雖不及賢主、圣王,欲執(zhí)其中和而行之。今諸侯之地或多或少強弱不

相當兵革暴起,何以應之?"范子曰:“知保人之身者,可以王天下;

不知保人之身,失天下者也J越王曰:“何謂保人之身?"范子曰:

“天生萬物而教之而生。人得谷即不死,谷能生人,能殺人。故謂人

身。”

越王問范子曰:“何執(zhí)而昌?何行而亡?”范子曰:“執(zhí)其中則昌,

行奢侈則亡J越王曰:“寡人欲聞其說。"范子曰:“臣聞古之賢主圣

君,執(zhí)中和而原其終始,即位安而萬物定矣;不執(zhí)其中和,不原其終

始,即尊位傾,萬物散。文武之業(yè),桀紂之跡,可知矣。古者天子及

至諸侯,自滅至亡,漸漬乎滋味之費,沒溺于聲色之類,牽李于珍怪

貴重之器,故其邦空虛。困其士民,以為須臾之樂,百姓皆有悲心,

瓦解而倍畔者,桀紂是也。身死邦亡,為天下笑。此謂行奢侈而亡也?!?/p>

(節(jié)選自《越絕書?越絕外傳枕中第十六》)

[注]①越王:此指勾踐。②范子:指范蠡。

1.文本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相應位置的

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今諸侯之地或多或少強弱不相當兵革暴起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放"指驅逐、流放,與《屈原列傳》中“是以見放”的“放”

字意思不相同。

B.“舉”指舉用、選拔,與《阿房宮賦》中“函谷舉”的“舉”

字意思不相同。

C.“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與成語“文武之道”中的“文武”

意思相同。

D.“畔”指背叛、叛亂,與《蘇武傳》中“畔主背親”中的“畔”

字意思相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勾踐認為貯谷富民是應該的,只是有時天時不利,旱澇成災,

他一人也無能為力,因此他向范蠡請教防備災害、積貯糧食的方法。

B.范蠡認為只有懂得保護別人的人,才能成就王業(yè)。民以食為

天,君主要保護民眾,就要讓民眾得到糧食,君主自身不能奢侈浪費。

C.范蠡熟悉史事,深知古代君主和諸侯滅亡的重要原因,是他

們貪圖口腹享受,沉湎歌舞聲色,迷戀奇珍異寶,以至于國庫空虛。

D.桀、紂等統治者大肆揮霍,陷士民于困境以取樂,結果百姓

傷悲,人心瓦解,揭竿而起推翻了政權。最終他們身死國滅,成為全

天下人的笑柄。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寡人躬行節(jié)儉,下士求賢,不使名過實,此寡人所能行也。

(4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執(zhí)其中和,不原其終始,即尊位傾,萬物散。(4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孟子、范蠡對待“湯放桀,武王伐紂"的看法與齊宣王有何不

同?請根據原文簡要說明。(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23?淮南邵陽二模]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題目。

豆葉黃

趙彥端

粉墻丹檻①柳絲中,簾箔②輕明花影重。午醉醒來一面風。綠蔥

蔥,幾顆櫻桃葉底紅。

[注]①檻:窗戶下或長廊旁的欄桿,一作“柱②簾箔:用

竹子或蘆葦編成的方簾。

6.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句選取粉墻、丹檻、垂柳等意象,描繪出輕風拂柳,粉墻

丹檻時隱時現的畫面,意境清幽恬淡。

B.“簾箔輕明花影重”意思是詞人處于簾內,透過方簾看到花影

重疊,景物朦朧,而不清明可辨。

C.第三句點明了時間,詞人午睡醒來,被一陣風吹走了醉意,

此處用“面”來修飾風,頗具意味。

D.這首詞筆法清新,不用典故,不加藻飾,明白如話。詞句明

凈自然,卻又玲瓏精巧,生動有致。

7.“綠蔥蔥,幾顆櫻桃葉底紅”歷來為人稱道,請簡要賞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練習22古代詩文閱讀一一多文本

文言文+元曲

一、[2023?山東省青島市三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

文本一贊曰:書契之興,肇乎中古,繩文鳥跡,不足可觀,末

代去樸歸華,舒箋點翰,爭相夸尚,競其工拙。逮乎鐘、王以降,略

可言焉。鐘繇雖擅美一時,亦為迥絕,論其盡善,或有所疑,至于布

纖濃,分疏密,霞舒云卷,無所間然。然其體則古而不今字則長而逾

制語其大量以此為瑕,獻之雖有父風,殊寺新巧。觀其字勢疏瘦,如

隆冬之枯樹;覽其筆蹤拘束,若嚴家之餓隸。子云近出,擅名江表,

然僅得成書,無丈夫之氣,行行若縈春蚓,字字如培秋蛇。以茲播美,

非其濫名邪!此數子者皆譽過其實。詳察古今,研精篆素,盡善盡美,

其惟王逸少乎!觀其點曳之工,裁成之妙,煙霏露結,狀若斷而還連;

鳳翥龍蟠,勢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覺為倦,覽之莫識其端,心慕手追,

此人而已。

(選自李世民《王羲之傳論》)

文本二夫學書之法,先于研墨,凝神靜慮,預想字形大小、偃

仰、平直、振動,則筋脈相聯,意在筆前,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

狀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齊平,此不是書,但得其點畫耳。昔宋翼

嘗作是書,繇乃叱之,遂三年不敢見繇,潛心改跡。每作一波,常三

過折;每作一撇,常隱鋒而為之;每作一橫畫,如列陣之排云;每作

一戈,如百鈞之弩發(fā);每作一點,如危峰之墜石;每作一屈折,由折

如鋼鉤;每作一牽,如萬歲之枯藤;每作一放縱,如足行之趨驟c狀

如驚蛇之透水,激楚浪以成文。似虬龍之蜿蜒,謂其妙也;若鸞鳳之

徘徊,言其勇也。擺撥似驚雷掣電,此乃飛空妙密,頃刻沉浮°統攝

鏗鏘,啟發(fā)厥意,能使昏迷之輩,漸覺稱心;博識之流,顯然開朗。

(選自王羲之《啟心章第二》)

1.文本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相應位置的

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然其體則古而不今字則長而逾制語其大量以此為瑕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贊”,贊嘆、贊美,同成語“不贊一詞”的“贊”意思不同。

B.“逮、及、等到,與《陳情表》中“逮奉圣朝”的“逮”意思

相同。

C.“江表”,即江外,在古代中原人看來,江南地區(qū)在長江以外,

故江南即江外。

D.“播“,傳揚,與《諫太宗十思疏》中“仁者播其惠”的“播”

意思相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本一評論王獻之和子云的書法,認為他們的書法作品一個

缺少創(chuàng)新,一個則缺少大丈夫的豪氣,都是名不副實。

B.文本一認為王羲之的字,一點一劃都極其工整,整體看,像

云煙彌漫、玉露凝結,筆畫似斷實連,讓人在游玩之余消除疲倦。

C.文本二認為如果筆畫平直呆板,字寫得像擺算盤珠子,上下前

后方正整齊,那就不能算是真正的書法。

D.文本二中王羲之認為好的書法應該遒勁有力,還能使蒙昧的

人逐漸感到心情順遂,使博識的人更加通達開朗。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詳察古今,研精篆素,盡善盡美,其惟王逸少乎?。?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作一戈,如百鈞之弩發(fā);每作一點,如危峰之墜石。(4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本一、二都談到了書法家鐘繇,各有何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23?河北石家莊二模]閱讀下面這組元代套曲,完成題目。

詠雪

白樸

【大石調】【青杏子】空外六花翻,極大風灑落千山。窮冬節(jié)物

偏宜晚。凍凝沼讓,寒侵帳幕,冷濕闌干。

【歸塞北】貂裘客,嘉慶卷簾看。好景畫圖收不盡,好題詩句詠

尤難。疑在玉壺間C

【好觀音】富貴人家應須慣,紅爐暖不畏初寒。開宴邀賓列翠鬟,

拚配顏,暢飲休辭憚。

【幺篇】勸酒佳人擎金盞,當歌者款撒香檀。歌罷喧喧笑語繁,

夜將闌,畫燭銀光燦。

【結音】似覺筵間香風散,香風散非麝非蘭;醉眼朦騰問小蠻,

多管是南軒蠟梅綻c

6.下列選項中對于這組套曲的賞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曲中大雪紛飛、寒凝大地的景象,暗示著元代統治者對漢族

人民的欺壓,揭示了社會矛盾。

B.“疑在玉壺間”寫出了夜雪澄凈無瑕的特點,其中“疑"字寫

出了人物身置美境的恍惚之感。

C.風雪肆虐與宴飲歡歌的場景,與右甫詩句“朱門酒肉臭,路

有凍死骨”異曲同工,諷刺辛辣。

D.本套曲由同一宮調的五支曲子組成,每支曲子單獨押韻,曲

調不同,但都圍繞“詠雪”展開。

7.請結合詩句,簡要賞析白樸這組套曲是怎樣“詠雪”的。(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練習23古代詩文閱讀一一單文本

文言文+比較鑒賞

一、[2023?安徽省安慶市二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

荊王①伐吳,吳使沮衛(wèi)、蹙融犒于荊師,而將軍曰:“縛之,殺

以釁鼓。'‘問之曰:“汝來,卜乎?“答曰:"卜。"“卜吉乎?”日:

“吉。”荊人曰:“今荊將以汝釁鼓,其何也?”答曰:“是故其所以

吉也。吳使臣來也,固視將軍怒,將軍怒,將深溝高壘;將軍不怒,

將懈怠。今也將軍殺臣,則吳必警守矣。且國之卜,非為一臣卜°夫

殺一臣而存一國,其不言吉何也?且死者無知,則以臣釁鼓無益也。

死者有知也,臣將當戰(zhàn)之時,臣使鼓不鳴?!鼻G人因不殺也。

知伯②將伐仇由③,而道難不通,乃鑄大鐘遺仇由之君。仇由之

君大說,除道將內之。赤章曼枝曰:“不可此小之所以事大也而今也

大以來卒必隨之。不可內也?!背鹩芍宦?,遂內之。赤章曼枝因

斷轂而驅,至于齊,七月而仇由亡矣。

越已勝吳。又索卒于荊而攻晉。左史倚相謂荊王曰:“夫越破吳,

豪士死,銳卒盡,大甲傷。今又索卒以攻晉,示我不病也。不如起師

與分吳?!鼻G王曰:“善因起師而從越。越王怒,將擊之。大夫種

日:“不可。吾豪士盡,大甲傷。我與戰(zhàn),必不克。不如賂之?!蹦烁?/p>

露山之陰五百里以賂之。

荊伐陳,吳救之,軍間三十里,雨十日,夜星。左史倚相謂子期

日:“雨十日,甲輯而兵聚。吳人必至,不如備之J乃為陳。陳未成

也而吳人至,見荊除而反。左史曰:“吳反覆六十里,其君子必休,

小人必食。我行三十里擊之,必可敗也?!蹦藦闹炱茀擒?。

(節(jié)選自《韓非子?說林下》)

[注]①荊王:楚王。②知伯:春秋時晉國大夫。③仇由:春秋

時山西白狄人諸侯國。

1.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相應位置的標

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不可此小之所以事大也而今也大以來卒必隨之。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固視將軍怒”與《阿房宮賦》中“日益驕固”的“固”字的

含義相同。

B.“除道將內之”與《蘇武傳》中“扶輦下除”的“除”字的含義

不相同。

C.“因起師而從越”與《曹劌論戰(zhàn)》中“齊師伐我”的“師”字

金義相同。

D.“軍間三十里”與《鴻門宴》中“間至軍中”的“間”字的含義

不相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吳國沮衛(wèi)、蹙融前往楚軍慰勞,當楚將軍以釁鼓相威脅時,

他們慷慨陳述,殺身可以保全吳國是吉祥,表現出視死如歸的英雄氣

作to

B.知伯為人足智多謀,因道路不通而以送大鐘為由誘騙仇由國

君,仇由國君貪婪昏庸不聽臣子諫言,最終落得引狼入室而亡國的下

場。

C.左史倚相識破越王的真實意圖,勸楚王趁機進兵跟蹤越國;

因滅吳之后越軍實力大損,所以越王迫于形勢而割讓五百里地給楚國。

D.天降十日大雨,倚相料定吳軍必來偷襲,當吳軍失望返回之

時,他又料定吳軍恪守君子風度,可以趁機偷襲,可見倚相智謀過人。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死者有知也,臣將當戰(zhàn)之時,臣使鼓不鳴。(4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又索卒以攻晉,示我不病也。不如起師與分吳。(4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左史倚相戰(zhàn)勝越國與吳國分別運用了什么謀略?請簡要概括。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23?廣東省惠州市模擬]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完成題目。

少年行(其二)

王維

一身能擘①兩雕弧,虜騎千重只似無。

偏坐金鞍調白羽②,紛紛射殺五單于③。

少年行(其三)

李白

五陵④年少金市⑤東,銀鞍白馬度春風。

落花踏盡游何處,笑入胡姬⑥酒肆中。

[注]①擘(b。):張,分開。②白羽:箭。以白色羽毛做箭羽,

故云“白羽”。③五單于:原指漢宣帝時匈奴內亂爭立的五個首領,

這里比喻騷擾邊境的少數民族諸王。④五陵:此泛指家居長安的豪貴

之家。⑤金市:古洛陽三市之一,在今河南洛陽舊城西。一說指長安

西市,因可兌換金銀,故名。⑥胡姬:泛指當時西域少數民族的少女。

當時長安多有胡人開酒肆者,店中多胡姬歌舞侍酒。

6.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少年行",屬樂府舊題,它沒有一定的格律,不限長短,不

講平仄,用韻自由。這兩首詩以此題詠少年志向,以抒發(fā)其慷慨激昂

之情。

B.王詩語言簡練,刻畫人物生動傳神,借助四幅有內在聯系的

畫面,從少年的“技”“膽”“姿”“績”等方面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少年

英雄形象。

C.李詩寫少年緊扣其個性特點下筆,五陵俠少馳騁著駿馬,沐

浴著明媚的陽光,出入于花海酒肆,豪俠少年形象躍然紙上,栩栩如

生。

D.這兩首詩語言風格迥異,但塑造的少年形象都洋溢著盛唐時

期蓬勃向上的進取精神,反映了盛唐時期民眾的積極、自信、進取的

時代風貌。

7.這兩首《少年行》皆沿用樂府舊題,所吟詠少年一在邊塞,

一在長安。請結合作者生平,簡要分析兩首詩塑造的少年形象。(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練習24古代詩文閱讀一一單文本

文言文+比較鑒賞

一、[2023?山西省三晉名校聯盟聯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題目。

大王亶父居邠,翟人攻之,事之以皮帛珠玉而弗受,曰:“翟人

之所求者地,無以財物為也J大王亶父曰:“皆勉①處矣!為吾臣,

與翟人奚以異?且吾聞之也不以其所養(yǎng)害其養(yǎng)杖策而去民相連而從

之°”遂成國于岐J之下。大王亶父可謂能保生矣。雖貧賤,不以利

累形。今受其先人之爵祿,則必重失之。生之所自來者久矣,而輕失

之,豈不惑哉?

中山公子牟②謂詹何曰:“身處江海之上,心在魏闕之下,為之

奈何?”詹何日:“重生。重生則輕利?!敝猩焦幽苍唬骸半m知之,

猶不能自勝?!闭埠卧唬骸安荒茏詣賱t從之?!背f王問詹何日:“治國

奈何?”對曰:“何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國。"楚王曰:“寡人得立

宗廟社稷,愿學所以守之J詹何對曰:“臣未嘗聞身治而國亂者也,

故本在身,不敢對以末?!背踉唬骸吧??!?/p>

桓公讀書于堂,輪人斫輪于堂下,問桓公曰:“君之所讀者何書

也?”桓公曰:“圣人之書。”輪扁曰:“其人在焉?”桓公曰:“已死矣J

輪扁曰:“是直圣人之糟粕耳!"桓公悖然作色而怒曰:“寡人讀書,

工人焉得而譏之哉!有說則可,無說則死?!陛啽庠唬骸俺荚囈猿贾?/p>

輪語之:大疾,則苦而不入;大徐,則甘而不固③。不甘不苦,應于

手,厭于心,而可以至妙者,臣不能以教臣之子,而臣之子亦不能得

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老而為輪。今圣人之所言者,亦以懷其實,

窮而死,獨其糟粕在耳!"

昔者,司城子罕相宋,謂宋君曰:“夫國家之安危,百姓之治亂,

在君行賞罰。夫爵賞賜子,民之所好也,君自行之;殺戮刑罰,民之

所怨也,臣請當之。"宋君曰:“善!寡人當其美,子受其怨,寡人自

知不為諸侯笑矣。”國人皆知殺戮之專,制在子罕也,大臣親之,百

姓畏之。居不至期年,子罕遂卻宋君而專其政。(節(jié)選自劉安《淮南

子》)

[注]①勉:含努力、盡力之意。②中山公子牟:即魏牟,戰(zhàn)國

時魏國的公子。③大疾,則苦而不入;大徐,則甘而不固:大,同“太”;

苦,粗糙,樺頭粗大、樺眼窄小之類;甘,光滑好看。

1.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相應位置的標

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且吾聞之也不以其所養(yǎng)害其養(yǎng)杖策而去民相連而從之。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雖貧賤,不以利累形”與“無案版之勞形”(《陋室銘》)中

的“形”意思相同。

B.爵祿,官爵和俸祿。朝廷設爵以賞功;祿,既指官員的等級,

也指官員官俸的數額。

C.闕,古代皇宮大門前兩邊供瞭望的樓,也指京城、宮殿,泛

指皇帝居住的地方,文中指朝廷。

D.“是直圣人之糟粕耳”與“木直中繩,以為輪”(《勸學》)中

的“直”意思相同C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大王亶父住在邠時受到翟國侵擾,他送出的財物翟國不要而

只想要他的土地,于是他離開邠地,這說明他注重生命而輕視爵位俸

祿等物質利益。

B.中山公子和楚莊王詢問詹何的目的是一樣的,都是從養(yǎng)生的

角度詢問,詹何的回答也一樣,都很謙虛地回答說自己只明白修養(yǎng)自

身而不懂國家治理C

C.桓公在堂上讀書時,輪扁詢問桓公讀什么書,當知道桓公讀的

書是已經離世的圣人的書后,就稱書的內容是糟粕,很令桓公震怒。

D.子罕輔佐宋君時,表面上為了國家讓君王賞賜俸祿、自己執(zhí)

行刑罰,但實際是想把宋國生殺大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讓大臣依

附自己、百姓害怕自己。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臣未嘗聞身治而國亂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對以末。(4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寡人當其美,子受其怨,寡人自知不為諸侯笑矣。(4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輪扁是如何用自己的工作來證明桓公閱讀的書是“圣人之糟

粕”的?請結合文本簡要概括。(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23?山西太原二模]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題目。

憶菊[注]

悵望西風抱悶思,蓼紅葦白斷腸時。

空籬舊圃秋無跡,瘦月清霜夢有知。

念念心隨歸雁遠,寥寥坐聽晚砧癡。

誰憐我為黃花病,慰語重陽會有期。

詠菊

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

毫端蘊秀臨霜寫,口齒檎香對月吟。

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

一從陶今平章后,千古高風說到今。

[注]《紅樓夢》第三十八回,“海棠詩社”舉行了第二次活動,

由史湘云和薛寶釵擬定十二道題目,寶玉、黛玉、寶釵、湘云、探春

等五人自由選題作詩。這兩首詩分別出自寶釵和黛玉。

6.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憶菊》頸聯營造出壯闊遼遠的意境,表現出思婦對遠方親人

的思念之情。

B.《詠菊》首聯“昏曉侵”“自沉音”把為詩情所困、急需表達

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

C.《憶菊》尾聯言詩人思念菊花成疾,只好自我安慰:來年重陽

節(jié),再次與菊相逢。

D.《詠菊》頸聯對仗工整,“自憐”“誰解”抒發(fā)了詩人自我憐惜、

不被理解的愁緒。

7.兩首詩雖然都寫菊花,但表現出的詩人形象卻不相同,請結

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練習25古代詩文閱讀一一古詩文

閱讀跨題型命題

[2023?湖北名校聯合體聯考改編]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

材料一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于志

者。今學者曠廢糜惰,玩歲,喝時,而百無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

故立志而圣,則圣矣;立志而賢,則賢矣。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

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昔人有言:“使為善而父母怒之,

兄弟怨之,宗族鄉(xiāng)黨賤惡之,如此而不為善,可也;為善則父母愛之,

兄弟悅之,宗族鄉(xiāng)黨敬信之,何苦而不為善、為君子?使為惡而父母

愛之,兄弟悅之,宗族鄉(xiāng)黨敬信之,如此而為惡,可也;為惡則父母

怒之,兄弟怨之,宗族鄉(xiāng)黨賤惡之,何苦而必為惡、為小人?”諸生

念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

已立志為君子,自當從事于學。凡學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篤也。

從吾游者,不以聰慧警捷為高,而以勤確謙抑為上。諸生試觀儕輩之

中,茍有虛而為盈,無而為有,諱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

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資稟雖甚超邁儕輩之中有弗疾惡之者乎?有弗鄙

賤之者乎?彼固將以欺人,人果遂為所欺,有弗竊笑之者乎?茍有謙

默自持,無能自處,篤志力行,勤學好問,稱人之善,而咎己之失,

從人之長,而明己之短,忠信樂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資稟雖甚魯

鈍,儕輩之中,有弗稱慕之者乎?彼固以無能自處,而不求上人,人

果遂以彼為無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諸生觀此,亦可以知所從事于學

矣。

夫過者,自大賢所不免,然不害其卒為大賢者,為其能改也c故

不貴于無過,而貴于能改過。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于廉恥忠信之行者

乎?亦有薄于孝友之道,陷于狡詐偷刻之習者乎?諸生殆不至于此。

不幸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誤蹈,素無師友之講習規(guī)飭也。諸生試內省,

萬一有近于是者,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咎C然亦不當以此自歉,遂餒

于改過從善之心。但能一旦脫然洗滌舊染,雖昔為盜寇,今日不害為

君子矣。若曰吾昔已如此,今雖改過而從善,將人不信我,且無贖于

前過,反懷羞澀疑沮,而甘心于污濁終焉,則吾亦絕望爾矣。(選自

王守仁①《教條示龍場諸生》,有刪改)

材料二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為陋??鬃釉唬骸熬泳又?,何

陋之有?“守仁以罪謫龍場,龍場古夷蔡之外,于今為要綏,而習類

尚因其故。人皆以予自上國往,將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處之旬月,

安而樂之,求其所謂甚陋者而莫得。獨其結題②鳥言,山棲班服,無

軒裳宮室之觀,文儀揖讓之縛,然此猶淳龐質素之遺焉。蓋古之時,

法制未備,則有然矣,不得以為陋也。夷之人其好言惡詈,直情率遂。

世徒以其言辭物采之眇而陋之,吾不謂然也。(選自王守仁《何陋軒

記》,有刪改)

材料三諸門人送至龍里道中(其一)③

王守仁

蹊路高低入亂山,諸賢相送愧間關。

溪云壓帽兼愁重,風雪吹衣著鬢斑。

花燭夜堂還共語,桂枝秋殿聽躋攀。

相思不作勤書禮,別后吾言在訂頑。

[注]①王守仁:字伯安,號陽明,世稱“陽明先生,在寫材

料一、二時,作者自京城謫龍場驛丞。②結題:指少數民族結發(fā)于額

的裝束。③本詩作于詩人謫龍場驛丞,與諸生講學不輟,三年期滿離

開時。

1.給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2分)

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資稟雖甚超邁儕輩之中

有弗疾惡之者乎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百工,文中與《師說》中“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的“百工”

都是對手工業(yè)者的總稱,有尊敬勞動者之意。

B.篤,文中的含義為“一心一意”,這個含義與《陳情表》中“臣

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的“篤”不同。

C.要綏,即要服、綏服,這兩者均屬于“五服”,是古代王畿以

外的區(qū)劃名,文中泛指邊遠地區(qū)。

D.秋殿,指蒙廷在秋天舉行的殿試;躋攀,詩中的含義為“上

升”。舊時把登科及第喻為折桂。

3.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王陽明作材料一為了教誨學生進德與修業(yè),在第二段談立志,

主要談到了三個內容:立志的重要性、立志的方法、不立志的危害。

B.王陽明談勤學,更看重學生們的勤奮真誠謙遜退讓;談改過,

他教育學生“不貴于無過,而貴于能改過",反躬自問,有錯必改。

C.材料二中作者命名“何陋軒”的原因和孔子有關,他以親身

經歷贊揚少數民族質直純樸的品格,批駁了人們稱之為“陋”的說法。

D.材料三全詩的層次分明,前兩聯是對龍里道中當下分別的描

寫,后兩聯是對分別后生活的想象,虛實結合,意境開闊又情意綿長。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今學者曠廢照惰,玩歲喝時,而百無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

耳。(4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過者,自大賢所不免,然不害其卒為大賢者,為其能改也。

(4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一第二段談勤學的問題,請簡要說明該段是如何逐層展

開論述的。(3分)

答:

6.材料三展現出王陽明怎樣的形象特征?請結合全詩加以分析。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前人評價材料三“傷別而不哀怨”,請結合詩句加以分析1(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補寫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

(1)《禮記》中有言“經師易得,人師難求”,用《師說》中的話

來說,“經師”是"","人師”是"\王陽明當屬后者。

(2)“陽明格竹”講的是王陽明通過研究竹子來獲得道理的故事,

這種獲得道理的方法與《禮記?大學》中的“_____,______”相似。

(3)王陽明是心學的集大成者,在宋代也有許多文人墨客曾寫過

含有“心”字的詩詞名句,比如蘇軾曾寫過“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晏

幾道曾寫過“借問芳心誰有",李清照也曾寫過“,\練

習19古代詩文閱讀一一多文本文言文+唐詩

1.答案:CEF

解析:首先,根據句意進行判斷。“今之欲王者"……者”為判

斷句,意為“現在妄想稱王于天下的“,句子語意連貫、完整,故在

C處斷開;“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意為“好比是患了沉病舊疾而

需要找到數年的陳艾來醫(yī)治一樣”,句子語意完整,故應在E處斷開。

其次,根據句子結構進行判斷。“茍為不畜終身不得"中,"茍”為表

假設的連詞,句子為假設條件句,“不畜”為條件,“不得”為結果,

“不畜”后應斷開;“終身”修飾“不得”,其間不應斷開,故應在F

處斷開。綜上,應在CEF三處斷向。

2.答案:B

解析:B項,“其中的'隨'與成語'隨遇而安'中的'隨'意

思相同”表述錯誤。文中“隨”意為“追尋、追逐”;“隨遇而安”的“隨”

意為“聽任”,二者意思不同。A項,爵,古代的一種酒器,文中為

通假字,同“雀”,意為“小鳥”;該詞也可指爵位,用以區(qū)分地位和

身份。C項,文中“東以弱齊、燕”中“弱”意為“力量小,軟弱”,

此處可譯為“削弱”;"必先苦其心志”中“苦”意為“痛苦”,此處

為使動用法,譯為“使……痛苦”,兩者用法相同。D項,文中“固”

意為“本來”,此處譯為“的確”;“本固枝差”中的“固”的意思是“結

實、牢固”,兩者意思不同。

3.答案:D

解析:“第三次兵力不足卻仍發(fā)動戰(zhàn)爭,導致士兵和百姓罹難”

分析錯誤。由材料相關信息可知,第三次即使兵力不足也要發(fā)動戰(zhàn)爭,

導致軍民遭受災難的是穰侯,并非秦國謀臣。

4.答案:(1)如果不在仁德上立志,便要終身憂患、受辱,以

致墜入死亡的境地C

(2)用刀削刮樹木不能留根,不和禍害接近,禍害就不會存在。

5.答案:①儒家孟子主張施行王道,用仁德使百姓富有,獲得

民心來統一天下,符合(荀子)“王者富民”的觀點。②法家韓非主張

施行霸道,用強大的軍隊征服敵國,以此來統一天下,符合(荀子)

“霸者富士”的觀點。

解析:《荀子》的觀點為考查內容,首先理解此句話意思,《荀子》

認為王道令人民富足,霸道令軍隊強大Q根據考查內容和考查方式可

知,解答本題需找出兩則材料中體現《荀子》觀點的內容,并進行簡

要分析。由材料一“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

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民之歸仁也”可知,孟子認為,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天下,而得民心就

要聚積百姓的所需,不要強加給百姓所厭惡的。施行仁政,不橫征暴

斂,百姓便能富有,符合《荀子》中“王者富民”的觀點。由材料二

“往者齊南破荊……土地廣而兵強,戰(zhàn)克攻取,詔令天下”“夫戰(zhàn)者,

萬乘之存亡也”“荊可舉,則其民足貪也,地足利也”“圍梁數旬,則

梁中拔……東以弱齊、燕,中以凌三晉”可知,韓非認為齊國稱霸天

下所依仗的是自己廣袤的國土和強大的軍隊,如果秦國憑借自己強大

的軍隊征服鄰國,開疆拓土,那么秦國也可稱霸天下。施行霸道,通

過戰(zhàn)爭征服敵國來統一天下,就需要更加強大的軍隊,符合《荀子》

中“霸者富士”的觀點。

【參考譯文】

材料一孟子說:“桀、紂之所以失去天下,是因為失去老百姓

的支持。失去老百姓的支持,是因為失去民心。得到天下有方法:得

到老百姓的支持就能得天下。得到老百姓的支持有方法:得到民心就

能得到老百姓支持。得到民心有方法:(他們)想要的,就替他們聚

積,(他們)所厭惡的,不要強加給他們。老百姓歸附仁政,就像水

往低處流,野獸往曠野跑。因此,替深池把魚趕來的,是水獺;替叢

林把鳥雀趕來的,是猛鷹;為商湯、武王把老百姓趕來的,是桀和紂。

當今天下君王如果有喜愛仁德的,那么,各國諸侯都將受他驅使;即

使不想稱王于天下,也辦不到。現在妄想稱王于天下的人,好比是患

了沉病舊疾而需要找到數年的陳艾來醫(yī)治一樣。如果平時不積蓄,那

就終身也得不到。如果不在仁德上立志,便要終身憂患、受辱,以致

墜入死亡的境地?!对姟氛f:'那如何做得好,不過是相率落水罷了'。

說的就是這個意思J

材料二臣斗膽進言:過去齊國向南打敗楚軍,向東攻滅宋國,

向西迫使秦國屈服,向北擊敗燕國,從中調遣韓、魏兩國,領土廣闊

而兵力強大,戰(zhàn)勝攻取,號令天下。齊國清澈的濟水、渾濁的黃河,

足以用作防線;長城、防門,足以作為要塞。齊國,是打了五次勝仗

的國家,(后來僅因)一次戰(zhàn)斗失利而滅亡。由此看來,戰(zhàn)爭關系到

大國存亡。而且臣匚斤說過這樣的話:“用刀削刮樹木不能留根,不和

禍害接近,禍害就不會存在?!鼻剀姾统娮鲬?zhàn),大敗楚軍,擊破郢

都,占領洞庭、五湖、江南一帶,楚國君臣逃跑,困守在東面的陳地。

在這個時候,用兵追逐楚軍,就可以占領楚國;(如果)可以占領楚

國,楚國百姓就能夠(歸秦國)占有,楚地就能夠(歸秦國)利用。

向東可進而削弱齊、燕,在中原可進而控制韓、趙、魏國。如果真的

能這樣,那就是一舉成就霸王之名,可使四鄰諸侯都來朝拜,然而謀

臣不這樣做,(卻)率領軍隊撤退,再與楚人講和。使楚人得以收復

淪陷國土,聚集逃散百姓,重立社稷,再建宗廟,讓他們率領各國軍

隊向西來挑戰(zhàn)秦國c這的確是秦國第一次失去稱霸天下的機會。合縱

六國又緊密配合,駐軍華陽城下,大王下詔擊敗他們,兵臨大梁城下。

包圍大梁數十天,攻克大梁在即;攻克了大梁,就可一舉占領魏國;

占領魏國之后,楚、趙聯合的意圖就會破滅;楚、趙聯盟破滅,趙國

就岌岌可危;趙國危機,楚國抗秦決心就會動搖;大王向東可削弱齊

燕,在中原可控制韓、趙、魏國。果能如此,那就是一舉成就霸主之

名,讓四鄰諸侯前來朝拜稱臣,然而謀臣沒有這樣做,(卻)率領軍

隊撤退,再與魏人講和,反而讓魏人收復淪陷國土,聚集逃散百姓,

重立社稷,再建宗廟,讓他們率領各國軍隊向西來挑戰(zhàn)秦國。這的確

是秦國第二次失去稱霸天下的機會。以前穰侯治理秦國時,用一國的

兵力而想建立兩國的功業(yè),因此士兵終身在野外艱苦作戰(zhàn),百姓在國

內疲憊不堪,未能成就霸主之名。這的確是秦國第三次失去稱霸天下

的機會。

6.答案:B

解析:“友人的風采正與這美景相稱“錯誤。聯系“勝境由來人

共傳”可知,”君到南中自稱美”意思是南中風景優(yōu)美,你到了那里,

自然會夸贊那里的風景。沒有提及“友人的風采”。

7.答案:①通過寫秋天蕭瑟的蘆花,渲染悲涼氣氛,強化離別

的愁緒;②末尾寫孤帆遠去,江水悠悠,正是詩人綿綿思緒的形象表

現。(每答出一點給3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

成理,可酌情給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