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分層練習解密25 把握詩歌的情感(解析版)_第1頁
新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分層練習解密25 把握詩歌的情感(解析版)_第2頁
新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分層練習解密25 把握詩歌的情感(解析版)_第3頁
新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分層練習解密25 把握詩歌的情感(解析版)_第4頁
新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分層練習解密25 把握詩歌的情感(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4詩歌文本閱讀(把握詩歌的情感)A基礎訓練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秋日送別駱賓王寂寥心事晚,搖落歲時秋。共此傷年發(fā),相看惜去留。當歌應破涕,哀命返窮愁。別后能相憶,東陵有故侯①。【注】①事見《史記·蕭相國世家》:“召平者,故秦求陵侯。秦破,為布農,貧,種瓜于長安城東,瓜美,故世俗謂之‘東陵瓜’?!?.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二句點明了送別的時節(jié),實寫秋天的寥落,點染了離愁別緒,使全詩籠罩在傷感的氛圍之中。B.第三、四句用“傷”字和“惜”字直接抒發(fā)詩人的離愁別緒,同時感慨年華老去,青春不再。C.“破涕”表明詩人送別友人,雖然心中充滿不舍,滿懷悲戚,但仍然告誡自己要保持樂觀的態(tài)度。D.詩歌對仗工整,語句平淡卻極其自然,毫無斧鑿痕跡,把離別的心境表現(xiàn)得頗為深沉,耐人咀嚼。4.請簡要概括這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3.C4.①與友人分別時的依依不舍的惆悵;②年華逝去、處境困頓的悲慨?!窘馕觥?.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古代詩歌內容的能力。C.“但仍然告誡自己要保持樂觀的態(tài)度”錯誤?!爱敻钁铺椤敝?,“應”為“應該”之意,結合后句“哀命返窮愁”分析,詩人雖然認為對酒當歌之時應該不再悲傷,但是由于自己處境困頓,怎么也無法擺脫這種愁緒。故選C。4.本題考查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本詩是駱賓王閑居齊魯后期所作,詩人寄跡他鄉(xiāng),生活艱難,再加上在這蕭瑟的秋季與友人分離,怎能不心生傷痛呢?詩人用“傷年發(fā)”抒發(fā)年華老去的憂傷;“相看惜去留”,別時留戀萬分,不忍離別,抒發(fā)了對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哀命返窮愁”中的“窮”,點明處境困頓,結合背景可知詩人抒發(fā)了處境困頓的悲慨;“別后能相憶”則抒發(fā)了對友人的不舍與自己內心的悲涼。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晚度天山有懷京邑①駱賓王忽上天山路,依然想物華。云疑上苑葉,雪似御溝花。行嘆戎麾遠,坐憐衣帶賒。交河浮絕塞,弱水浸流沙。旅思徒漂梗,歸期未及瓜②。寧知心斷絕,夜夜泣胡笳?!咀ⅰ竣俅嗽娮饔谠娙顺鋈诙辍"谄#杭捶汗?,指生活動蕩不定。典出《戰(zhàn)國策?趙策》。瓜:指瓜時,即瓜熟之時。典出《左傳?莊公八年》;后代稱任取期滿,等待移交之時為瓜時。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根據(jù)內容分析,這首詩應該寫于作者離開京城前往邊塞登上天山、對京城有所思之時。B.首聯(lián)用“忽”寫出到達山頂時,見開闊之景而驚異、喜悅、思念,開宗明義,直指題目。C.第三聯(lián)寫詩人行軍途中常慨嘆軍營離京城十分遙遠,因長期艱辛行軍衣帶變得松弛。D.尾聯(lián)詩人覺得生活令人傷感,夜聞胡笳之時悲哀之情難抑,淚水自然而然地隨之而流。6.典故在具體語境中的意義可能比原有內涵更豐富,請結合第五聯(lián)簡要分析。5.C6.①漂梗指生活動蕩不定,詩人借此寫出其邊塞生活的漂泊不定以及內心的不安。②瓜時指移交職務之時,詩人借此透露出自己渴盼任職期滿、趕快踏上歸程的急切?!窘馕觥?.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C.“長期艱辛行軍”不全面,應為“長期艱辛行軍和憂慮”。三聯(lián)“行嘆戎麾遠,坐憐衣帶賒”意為:行軍途中常常慨嘆軍營離京城十分遙遠,因為嘆息、憂慮,我的衣帶都變得松弛不少。行軍辛苦,憂思邊人,以致形容枯槁。故選C。6.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運用典故表達情感的鑒賞能力。五聯(lián)“旅思徒漂梗,歸期未及瓜”意為:旅途之中像木偶人一樣漂泊不定,遙想離任滿交接回歸的日子還長著呢。其中“漂?!钡涑觥稇?zhàn)國策?趙策》,指生活動蕩不定。詩人此處用典不僅寫出自己因從軍西域而過著漂泊不定的軍旅生活,而且包含內心的不安,一個“徒”字表達出詩人的無奈?!肮稀敝腹蠒r,即瓜熟之時。典出《左傳?莊公八年》;后代稱任取期滿,等待移交之時為瓜時?!皻w期”寫出詩人對回家的渴望;“未及瓜”頗有等不及瓜熟移交職務之意,此處用典表達了詩人渴望任職期滿、趕快踏上歸程的急切。此句用典巧妙,讓人覺得漂泊之人的凄涼境遇古今都是一樣的。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于易水送人駱賓王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咀ⅰ刻聘咦趦x鳳三年(678),駱賓王以侍御史職多次上疏諷諫,觸忤武后,不久便被誣下獄。第二年(679年)秋遇赦出獄。冬,奔赴幽燕一帶,側身于軍幕之中,決心報效國家,要為匡復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業(yè),可是苦無時機的壓抑與無奈,使得詩人陷入了彷徨企求的苦悶之中。此詩大約寫于這一時期。9.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p>

)A.“壯士發(fā)沖冠”高度概括了易水送別的悲壯場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壯士”指當年白衣白冠送別荊軻的勇士。B.首句破空而來,直入史事,同時點出詩人送別友人的地點,巧妙地把昔日之易水壯別和此刻之易水送人兩個場面融為一體。C.從詩歌的寫作內容來看,本詩既是一首送別詩,也是一首詠史懷古詩,作者在荊軻這一形象中寄托自己對現(xiàn)實的深刻感慨。D.末句的“寒”字,移情入景,寓情于景,表現(xiàn)了詩人于易水岸邊送別友人,不僅感到水冷氣寒,而且更加覺得意冷心寒。10.本詩借易水送別友人關聯(lián)荊軻故事,表達了詩人復雜而深沉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敬鸢浮?.A10.(1)通過詠懷荊軻,表達了作者對慷慨赴義的荊軻的崇敬仰慕之情。(2)通過荊軻與自己的對比,表達不滿現(xiàn)實的憤慨之情和壯志難酬的苦悶之情。(3)借荊軻古事與友人壯別,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期許與互勉之情?!窘馕觥?.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賞析詩歌內容的能力。A.“指當年白衣白冠送別荊軻的勇士”錯誤?!皦咽俊币辉~,此處是特指,指的是本詩寫作的對象荊軻。故選A。10.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的能力。首先,“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兩句詩,寫易水送別的典故,易水送別友人的壯烈場景,展示出了詩人對荊軻慷慨赴義的敬仰之情,也側面寫出了荊軻勇猛的英雄形象。其次,“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兩句詩中,通過英雄已逝與易水仍寒進行對比,寫出了詩人對英雄已逝的感慨;而現(xiàn)實中,結合詩后的注釋“要為匡復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業(yè),可是苦無時機的壓抑與無奈,使得詩人陷入了彷徨企求的苦悶之中。此詩大約寫于這一時期”等內容,可知,詩人自己佗傺失志,身受迫害,通過與荊軻的對比,抒寫對現(xiàn)實不滿以及想如英雄一般為李唐王朝效力而無處施展的憤懣與苦悶之情。最后,這首詩的題目是《于易水送人》,可知這是一首送別詩,以易水送別的典故,來表達對友人的勉勵之情。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秋夜寄皇甫冉鄭豐劉方平洛陽清夜白云歸,城里長河列宿①稀。秋后見飛千里雁,月中聞?chuàng)v萬家衣。長憐西雍青門②道,久別東吳黃鵠磯。借問客書何所寄,用心不啻兩鄉(xiāng)違?!咀ⅰ竣倭兴?,指群星排列。②青門,漢青門外有霸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后以“青門”泛指送別之處。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起筆不凡,視野闊大,寫洛陽秋夜天高云淡,月華似水,清輝籠罩著靜謐的古城。B.“青門”點出送別地點,“長憐”表現(xiàn)了詩人對客居異鄉(xiāng)的朋友的無限同情和憐惜。C.“久別”寫出了詩人無友人相伴的孤獨寂寞,又暗含思念好友和渴望早日相見的厚意。D.尾聯(lián)宕開一筆,視角轉到對方,朋友寫好“客書”卻因詩人居無定所,不知寄往何處。6.本詩頷聯(lián)歷來為人稱道,請簡要分析?!敬鸢浮?.D6.①本聯(lián)集聚“秋”“雁”“月”“搗萬家衣”幾個意象,極力體現(xiàn)思念朋友與家鄉(xiāng)之感。②采取視聽結合和遠近結合的方式來描繪所見、所聽景象?!扒锖笠婏w千里雁”從視覺角度寫遠觀之景,“月中聞?chuàng)v萬家衣”從聽覺角度寫近聞之景。③層次井然。因為見歸鄉(xiāng)飛雁而心生凄涼寒意,從而引發(fā)為遠方之人而搗制的寒衣聲。寫景狀物符合人的認知,因果邏輯清晰,思路順暢自然?!窘馕觥?.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D.“詩人居無定所”說法有誤。詩人是因為不知道皇甫冉鄭豐兩個人是否已經回到東吳還是仍然客居西雍,渺無定蹤,才不知道寄書當向何處。故選D。6.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煉句的能力。頷聯(lián)中的“秋”“雁”“月”“搗萬家衣”這幾個意象。鴻雁是候鳥,春秋遷徙。秋天,大雁乘著長風,奮力飛往南方越冬。這種景象每每牽動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或分別友人的懷念之情,因此,詩人們常以鴻雁作為書信的象征,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濃濃的思念之情。而關于“月”與“搗衣”,唐王朝沿用府兵制,應征人員的衣服武器俱得自備。所以,每到清寒時節(jié),在家的女子就要在勞作之余趁夜為戍邊的丈夫準備寒衣。而唐朝時民間衣料依然是苧麻葛,需砍來苧麻煮后再搗而成葛布然后再制衣。此時,征人之妻不僅承受著趕制戎衣的沉重負擔,在精神上還承受著征夫音訊不通、長年不歸的煎熬。她們往往借助“搗衣”的勞作表達對丈夫牽腸掛肚的思念之情、盼歸愿望。所以它們都是唐詩中表示思念的常見的典型意象。所以詩人選用的這幾個意象,從其本身我們就能看到其中蘊含的濃濃的思念之情。在手法上,“見”是視覺描寫,展現(xiàn)的是作者眼前所見。而詩人所見的大雁高飛之處遠達千里,所以所寫的是遠觀之景。而后句的“聞”則是聽的意思,詩人聽見搗衣聲采用的是聽覺描寫。而煉制苧麻搗成葛布,這聲音必不會如大雁般千里之外還能聽到,所以“月中聞?chuàng)v萬家衣”所寫的是近聞之景。在寫作思路上,“秋后見飛千里雁”必然是白天所見之景,正是因為看見大雁南飛,深感涼意,發(fā)覺寒冬將至,所以人們才會趁夜,詩人也才能“月中聞?chuàng)v萬家衣”。詩人這兩句詩,按照時間順序依次展開,由白天看見秋寒意象引發(fā)月下聞?chuàng)v衣,也符合當時人們生活的日常邏輯,思路順暢。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列小題。歲晏村居石介歲晏有余糧,杯盤氣味長。天寒酒腳落,春近臛【注】頭香。菜色青仍短,茶芽嫩復黃。此中得深趣,真不羨膏粱?!咀ⅰ颗G:肉羹。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寫出歲暮之時家有余糧、飲食無憂的場景,表達出了喜悅之情。B.頷聯(lián)承接第二句,對仗工整,敘寫了室內餐桌上有美酒佳肴的場面。C.頸聯(lián)轉寫室外,寫出蔬菜、茶葉已經發(fā)芽,但長勢不佳,令人擔憂。D.本詩將景、事、情融為一體,描寫農家生活恬淡自然,有陶淵明之風。8.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人生感悟?請結合全詩內容簡要分析。【答案】7.C8.作者對這樣一個安定而豐裕的歲晏生活感到心滿意足,也為農人的豐收感到高興。同時與下文的真不羨形成巧妙對比,表現(xiàn)了自己不貪慕膏粱的富貴生活、安貧樂道的高潔志趣?!窘馕觥?.本題考查學生綜合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C.“長勢不佳,令人擔憂”錯誤?!安松嗳远?,茶芽嫩復黃”冬天過后菜苗苗開始發(fā)綠了,陽春將至茶苞苞也露出鵝黃。表現(xiàn)“春近”的大地生機與活力,寄予作者的喜愛與期望。故選C。8.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的能力。這首詩首聯(lián)點題,寫農村中豐收后的樂事。頷聯(lián)寫天雖冷而酒可御寒,還聯(lián)想到藿頭的美味可口。頸聯(lián)寫“菜”“茶”等植物,均沖破寒冷的地面,迎接春天。寫出了農村豐收后豐裕、安然、愉悅的生活情境,作者為農人的豐收感到高興。尾聯(lián)“此中得深趣,真不羨膏粱”表示自己不會因平民身份而去羨慕那些膏粱之徒,而他歲晏村居,能有此享受,已經心滿意足。表達了詩人對村居生活喜愛之情。結構上,前三聯(lián)所描繪的農村中豐收后的樂事,與“真不羨膏粱”形成對比,“膏粱”不足羨慕,表現(xiàn)了自己不貪慕膏粱的富貴生活、安貧樂道的高潔志趣。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出嘉峪關感賦四首(其一)①林則徐嚴關②百尺界天西,萬里征人駐馬蹄。飛閣遙連秦樹直,繚垣斜壓隴云低。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蒼茫入望迷。誰道崤函千古險,回看只見一丸泥?!咀ⅰ竣嬴f片戰(zhàn)爭爆發(fā)后,林則徐被革職?!爸喪晾纭?,經長途跋涉,到達嘉峪關感慨萬千,寫下此詩。②嚴關:即嘉峪關,是明清以來西北交通要道。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句寫嘉峪關高達百尺,巍峨聳立,“屆”字指出其作為通向西北關隘的險要位置。B.頷聯(lián)寫高飛的樓閣,似與蔥蘢直立的秦樹連結,城墻綿亙,似乎壓低了隴上層云。C.第六句描寫的景色與“瀚海闌干百丈冰”相似,意在寫大漠蒼茫,條件艱苦。D.尾聯(lián)用“崤函之固”來作比,以崤函如同一顆小泥丸來襯托嘉峪關雄偉、險奇。8.林昌彝在《射鷹樓詩話》中說林則徐“遣戍伊犁,出嘉峪關詩,風格高壯,讀之令人唾壺擊碎”。請結合全詩分析其“高壯”體現(xiàn)在哪里。7.C8.①詩歌意境(意象)闊大雄渾。雄關接天,飛閣與秦地樹木相連,城墻壓低隴地云煙,天山聳拔,戈壁蒼茫,整體意境高大壯闊。(或寫:景色雄奇壯觀。嘉峪關高與天接,閣樓凌空欲飛遙接秦樹,長城城垣壓低云煙,天山陡峭聳立,戈壁遼闊無邊,一派形勝雄奇之景。)②情感格調高昂慷慨。詩人雖是萬里謫戍伊犁,但本詩情感卻無低沉悲觀之意,而是洋溢著對雄關崢嶸壯觀景色的贊美,借此展現(xiàn)了作者的闊大胸襟和雄壯氣度。③用語雄健豪放?!鞍俪摺薄叭f里”寫空間之高廣,“千古”寫時間之弘遠,用語雄健,展現(xiàn)了時空的開闊渺遠;“斜壓隴云低”“一丸泥”使用語言夸張,突顯了關隘的氣勢逼人和雄壯險峻【解析】7.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賞析詩歌內容、表達技巧等能力。C.“意在寫大漠蒼茫,條件艱苦”錯誤,第六句“翰海蒼茫入望迷”是以大漠蒼茫襯托嘉峪關的雄奇壯美,不是寫條件艱苦。故選C。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容,鑒賞詩歌藝術特色的能力?!案邏选奔礆庀蟾哌h、景象壯觀、胸襟闊大、情感激昂等。從詩歌意境來看,“嚴關百尺界天西”,極寫雄關高大,仿佛上連西天,不但界定地理的疆界,還界定了西天的疆域;“飛閣遙連秦樹直,繚垣斜壓隴云低”,夸張手法,寫出嘉峪關遠連秦地樹木,高大的城墻甚至壓低了隴地的云層,從上下左右的空間范圍寫出雄關的高大壯闊;“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蒼茫入望迷”,寫出出關所見的壯闊景象,天山陡峭高立,戈壁蒼茫遼闊,整體意境呈現(xiàn)出雄奇壯闊之態(tài)。從詩人的情感格調來看,雖然是“被革職,‘謫戍伊犁’”,但詩歌中卻無一絲被貶謫的怨懟悲哀之情,反而充滿了面對雄奇邊關之景的贊嘆之情,前三聯(lián)的雄奇壯闊之景,展現(xiàn)出詩人闊大的胸懷與高昂的激情,尾聯(lián)“誰道崤函千古險?回看只見一丸泥”,又流露出詩人對于此地險要,擔憂國運的憂思。從語言特點來看,詩人用詞與修辭特意用了能展現(xiàn)廣闊雄奇特征的詞語,如“百尺”“萬里”,寫出空間的高大與廣闊;“千古”突出時間的久遠。在修辭上,多用夸張,如“斜壓隴云低”,說城墻高大到壓低了天上的云層,又把函谷關比作“一丸泥”,通過縮小夸張,來極寫嘉峪關的雄壯,雄健豪放的用語及夸張手法使詩歌呈現(xiàn)出高壯的風格。B強化訓練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別黃州①蘇軾病瘡老馬不任鞿②,猶向君王得敝幃③。桑下豈無三宿戀,樽前聊與一身歸。長腰④尚載撐腸米,闊領先裁蓋癭⑤衣。投老江湖終不失,來時莫遣故人非。【注】①元豐七年(1084)三月,蘇軾由黃州改任汝州(今河南臨汝)團練副使。四月離黃州時作此詩。②鞿:馬絡頭。③敝幃:殘破的帷幔。在這里比喻皇上憐恤臣下,給予一定的官職。④長腰:楚地一種上等的長腰粳米。⑤癭:生在脖子上的一種囊狀的瘤。當時汝州飲用水缺碘,流行大脖子病。1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以老病的馬不能勝任絡繩束羈自況,委婉表達自己離開黃州赴任汝州的處境。B.頷聯(lián)化用佛家不三宿桑下的典故,表明在黃州已久,已對黃州產生深深依戀之情。C.頸聯(lián)虛實結合,詩人自嘲肚里還裝著黃州的米,卻已裁好闊領衣,以便遮掩大脖子。D.尾聯(lián)詩人表達自己年老時還想回黃州的愿望,希望到時候老朋友們不要對他有非議。18.清代紀昀曾評價此詩“婉轉清切”,意思是說表意婉轉,感情真切。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敬鸢浮?7.C18.①詩人以“病瘡老馬”自比,婉轉喟嘆自己年老多病不堪新任;②用“桑下三宿”的典故,婉轉地表達對黃州的留戀與不舍;③用“蓋癭衣”表明自己已做好任職準備,也暗含著對上任汝州的擔憂;④用“投老江湖終不失”含蓄地表達日后還想回到黃州的心愿;⑤全詩圍繞“別黃州”的離情,將多種情感互相纏繞,真切感人。【解析】17.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賞析能力。C.“頸聯(lián)虛實結合”分析錯誤,“長腰尚載撐腸米,闊領先裁蓋癭衣”兩句都是實寫,沒有虛寫。故選C。18.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聯(lián)“病瘡老馬不任鞿,猶向君王得敝幃”,詩人說自己像一匹老病的馬,已不能勝任絡繩束羈,但仍然效忠皇上,獲得一官半職。詩人以“病瘡老馬”自比,婉轉喟嘆自己年老多病不堪新任,表達了自己不愿離開黃州的情感。頷聯(lián)“桑下豈無三宿戀,樽前聊與一身歸”,僧人不在一棵桑樹下睡三宿,以免時間一久,對桑樹產生愛惜之情。后以此典指對世間事物的顧戀,未能脫去凡心。借用“桑下三宿”的典故,表明自己對黃州已經有了感情,表達自己即將離開黃州的留戀與不舍之情。頸聯(lián)中“長腰尚載撐腸米,闊領先裁蓋癭衣”,以“闊領先裁蓋癭衣”說明自己已經做好任職準備,指出汝州當?shù)氐那闆r更加艱苦,同時也暗含對上任汝州的隱隱擔憂。尾聯(lián)“投老江湖終不失,來時莫遣故人非”中“投老江湖終不失”表明心跡:日后還想回黃州。表明了作者對黃州戀戀不舍的心情??v觀全詩,有對離別黃州的不舍、對未來的隱憂,也有對將來仍要回來居住的心愿。詩歌寫得波瀾起伏、婉轉多情。閱讀下面這首詩詞,完成下列小題。擬行路難十八首(其十五)鮑照①君不見柏梁臺②,今日丘墟生草萊;君不見阿房宮,寒云澤雉棲其中。歌妓舞女今誰在?高墳壘壘滿山隅。長袖紛紛徒競世,非我昔時千金軀。隨酒逐樂任意去,莫令含嘆下黃壚③?!咀ⅰ竣脔U照:南朝宋,家境貧困,年少時曾從事農耕,獻詩言志被劉義慶擢為侍郎,后離開始興王任永安令,接著劉劭謀反,他蒙受株連。仕途坎坷,幾度沉浮。②柏梁臺:漢武帝所建,非常豪華,武帝嘗于其中宴請群臣,賦詩作樂。③黃壚:猶“黃泉”,地下深處。19.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柏梁臺”“阿房宮”這兩座建筑曾是秦皇、漢武富貴尊榮生活的突出表現(xiàn),而今天都成了廢墟,顯得清冷、荒涼,與昔日的繁華適成鮮明的對照。B.“長袖紛紛”表現(xiàn)“歌妓舞女”窮妍極態(tài)、爭寵取憐,這里用了個“徒”,表示枉費心機,又用一個“我”字,借作者的口吻現(xiàn)身說法,很是冷峻。C.長袖競世,是一種情態(tài)百出、忘乎所以的形象,當不僅指那些宮人,還用來象征世上追逐名利的奔競之徒。D.最后詩人表達了要學會及時享樂,順著心意去生活的感慨,不讓自己在黃泉路上留有遺憾。20.有人認為這首詩反映的情緒是消極的但又含有積極的內容。請結合詩句加以分析?!敬鸢浮?9.B20.消極:“君不見”兩句寫出了過往富貴繁華終將逝去、又由“歌妓舞女”“長袖紛紛”影射世人競世的徒勞,最后得出人生虛幻,及時行樂的結論。積極:他出身孤賤、遭遇坎坷,被壓抑的人生深含著對權勢名利的占有者、“長袖競世”的厭惡和憤恨,看似消極的言辭實則有著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窘馕觥?9.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賞析能力。B.“借作者的口吻現(xiàn)身說法”分析錯誤。這里用的“我”字,是借宮女的口吻,不是作者的口吻。故選B。20.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關于消極的內容方面,本詩所描寫的內容幾乎都是消極的,如“君不見柏梁臺,今日丘墟生草萊;君不見阿房宮,寒云澤雉棲其中”,這兩句通過對“柏梁臺”“阿房宮”兩處著名建筑的昔盛今衰,表現(xiàn)出過往富貴繁華終將逝去,即使是帝王將相也不可避免。而“歌妓舞女今誰在?高墳壘壘滿山隅。長袖紛紛徒競世,非我昔時千金軀”兩句,則是通過“歌妓舞女”“長袖紛紛”的描寫,指出美貌的短暫以及世人競世的徒勞。最后一句“隨酒逐樂任意去,莫令含嘆下黃壚”,則是得出人生虛幻,及時行樂的結論。所以整首詩的內容上都表現(xiàn)出消極的思想情緒。但如果聯(lián)系作者的出身和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則能從作者的消極思想中體會出積極的方面。當時的社會以出身決定一個人的命運,以門閥決定一個人的仕途,而作者出身孤賤、遭遇坎坷,才華得不到發(fā)揮,個人的理想受到壓抑。所以作者對當時社會狀況表現(xiàn)出強烈的反感。在詩中看似消極的內容中,深含著對權勢名利的占有者、“長袖競世”的厭惡和憤恨,詩中表現(xiàn)出作者以一種不合作的姿態(tài)來對待社會,看似消極的言辭實則有著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塞下曲六首(其三)李白駿馬似風飆,鳴鞭出渭橋①。彎弓辭漢月②,插羽破天驕。陣解星芒③盡,營空海霧消。功成畫麟閣,獨有霍嫖姚④?!咀ⅰ竣傥紭颍何挥谔拼L安西北渭水上。②辭漢月:指離開京城。③星芒:指旌頭星的光芒。星芒盡:指戰(zhàn)爭結束。④霍嫖姚:即霍去病,曾做過嫖姚校尉。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p>

)A.首聯(lián)寫戰(zhàn)馬飛奔出渭橋,風馳電掣,既說明兵強馬壯、軍隊士氣旺盛,又渲染了軍情急迫的緊張氣氛。B.頷聯(lián)并沒有直接描寫戰(zhàn)場廝殺的場景,在“彎弓”與“插羽”之間就迅速地結束了戰(zhàn)爭,照應了首聯(lián)的內容。C.頸聯(lián)描寫“破天驕”后的景象,敵軍營寨空無一人,戰(zhàn)爭的氣氛消失,烘托出將士們的英勇與敵人的不堪一擊。D.盡管全詩筆力雄健,氣勢雄渾,基調樂觀高亢,意境壯美,但作者在結句仍透露出懷才不遇的憤慨和悲傷之情。2.作者采用了哪些藝術手法塑造了將士們什么樣的形象?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答案】1.D2.①側面烘托。首聯(lián)寫奔馳的駿馬、催馬前進的鞭聲,從側面襯托將士們斗志昂揚、殺敵心切的形象特點。②細節(jié)描寫(動作描寫)。頷聯(lián)通過彎弓搭箭的細節(jié)描寫(動作描寫),表現(xiàn)將士們的神勇無比、英勇矯健。③巧妙用典。尾聯(lián)表現(xiàn)戰(zhàn)士們明知血戰(zhàn)凱旋后“只能有上將”一人圖形麟閣,但戰(zhàn)士們仍因能報效國家、民族而感到自豪和滿足。用霍去病建功立業(yè)的典故突出將士們報效國家的英雄主義氣概和獻身精神?!窘馕觥?.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形象、表達技巧和情感的能力。D.“但作者在結句仍透露出懷才不遇的憤慨和悲傷之情”錯誤?!肮Τ僧嬿腴w,獨有霍嫖姚”意思是:功成之后,在麒麟閣的功臣像上,卻只有霍嫖姚的畫像。這兩句確實或有諷刺之意。同時也是以士卒口吻表示:明知血戰(zhàn)凱旋后只能有“上將”一人圖形麟閣,但他們仍因能報效國家、民族而感到自豪和滿足。故選D。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人物形象和藝術手法的能力。結合詩歌關鍵詞句判斷詩人性格特征,然后從修辭、描寫手法、表現(xiàn)手法等角度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前兩句意思是:駿馬像一陣旋風馳騁,戰(zhàn)士們鳴鞭縱馬出了渭橋。首句寫戰(zhàn)馬飛奔,有如風馳電掣。寫“駿馬”實際上是寫駕馭駿馬的健兒們,馬壯是為了借喻兵強。借奔馳的駿馬、催馬前進的鞭聲,從側面烘托將士們斗志昂揚、殺敵心切的形象特點;三四句意思是:背著弓箭辭別了漢地的明月,在戰(zhàn)場上彎弓射箭打敗了胡人?!俺鑫紭颉焙汀稗o漢月”,是指出軍隊的出發(fā)點和行軍路線。“出渭橋”而“鳴鞭”,正所謂快馬加鞭,進一步烘托出健兒們的急切心情,也渲染了軍事任務的緊迫和唐軍士氣的旺盛。氣勢雄渾,大有高唱入云之勢?!皬澒薄安逵稹笔莿幼髅鑼懀憩F(xiàn)將士們的神勇無比(驍勇);“功成畫麟閣,獨有霍嫖姚”意思是:功成之后,在麒麟閣的功臣像上,卻只有霍嫖姚的畫像。麟閣,即麒麟閣,漢代閣名,在未央宮中。漢宣帝時曾繪十一位功臣像于其上,后即以此代表卓越的功勛和最高榮譽?;翩我?,指霍去病,漢武帝時大將,曾任“嫖姚校尉”。這兩句用典,寫戰(zhàn)士們明知血戰(zhàn)凱旋后只能有“上將”一人圖形麟閣,但他們仍因能報效國家、民族而感到自豪和滿足。功業(yè)不朽不一定必須畫像麟閣。這更能體現(xiàn)健兒們的英雄主義和獻身精神。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青玉案·平生百繞垂虹路張元干①平生百繞垂虹路??慈f頃、翻云去。山澹夕暉帆影度。菱歌風斷,襪羅塵散②,總是關情處。少年陳跡今遲暮。走筆猶能醉時句?;ǖ鬃猿尚陌翟S。舊家春事,覺來客恨,分付疏篷雨?!咀ⅰ竣購堅桑?091—1161):北宋至南宋人,出身仕宦,因堅持抗金受秦檜陷害,被捕入獄,出獄后流落蘇州,本詞寫于詞人重游蘇州垂虹橋之時。②襪羅塵散:出自曹植《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生塵”。描述洛神在水波上行走,羅襪濺起的水沫如同塵埃的美妙景致。3.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闋“平生百繞”這一細節(jié),暗示詞人對此地熟悉,如今故地重游,感慨萬千。B.夕陽遠山、菱歌帆影等眼前之景表現(xiàn)了詞人重游蘇州、孤苦無依的落魄晚景。C.上闋寫景,高低錯落,視聽結合,有動有靜,既有自然,又含人事,意蘊豐富。D.“舊家”三句既直抒胸臆,又借景抒情,“疏篷雨”充分渲染了詞人的客居之恨。4.評論家分析張元干這首詞中“菱歌風斷,襪羅塵散”兩句看似超越塵世,實則感懷身世。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敬鸢浮?.B4.①詞人選取菱歌意象,充滿自然清新的水鄉(xiāng)氣息,運用曹植《洛神賦》典故,描寫神女的美妙形象,表現(xiàn)出一種超越塵世的風格;②但“風斷”意指美好的菱歌已然在風中消逝,“塵散”言曹植筆下的洛神也隨煙塵散去;③結合下闋如今遲暮,詞人只能在醉時奮筆疾書,回憶舊家春事,今昔對比,表達自己的遲暮之悲,客居之恨。【解析】3.本題考查學生綜合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B.“夕陽遠山、菱歌帆影等眼前之景”錯誤,根據(jù)“平生百繞”和“少年陳跡今遲暮”可知,上闋寫的是詞人過去游覽蘇州垂虹橋時的景象,不是詞人眼前之景。故選B。4.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的能力。這首詞上闋由景生情,以“平生百繞”開篇,回憶過去游覽蘇州垂虹橋時,天高云淡,山清水秀,遠山帆影點點,風景如畫。“菱歌風斷”菱歌早已消散在風中,詩人選取菱歌意象,充滿自然清新的水鄉(xiāng)氣息;“襪羅塵散”化用曹植《洛神賦》中的“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寫出洛水女神走動的仙姿,“風斷”“塵散”寫出當年的聲聲菱歌和這樣美妙的景致早已散盡,與“總是關情”相接,表明再游故地總能牽動人的情思。下闋由情入景,開頭兩句寫自己如今年老遲暮,猶能醉書的情態(tài),再由年少時花叢間美好邂逅的往事,寫到從舊夢中醒來時眼前的流離之苦,末句詞人則將愁緒都寄托給打在稀疏篷船上的細雨,希望愁思隨之而去?!芭f家春事,覺來客恨”今昔對比,表達自己的遲暮之悲,客居之恨。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別歲(節(jié)選)蘇軾東鄰酒初熟,西舍彘亦肥。且為一日歡,慰此窮年悲。勿嗟舊歲別,行與新歲辭。去去勿回顧,還君老與衰。【注】選詩是蘇軾寫于嘉柘七年(1062)冬末的組詩《饋歲》《別歲》《守歲》中的一部分。組詩的原題為:“歲晚相與饋問,為‘饋歲’;酒食相邀,呼為‘別歲’;至除夜,達旦不眠,為‘守歲’。蜀之風俗如是。余官于岐下,歲暮思歸而不可得,故為此三詩以寄子由?!?.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一二兩句運用互文手法,通過對東鄰西舍酒熟肉肥的正面描寫,來突出濃厚的新年氛圍。B.三四兩句中,“一日歡”與“窮年悲”對舉,表現(xiàn)了詩人內心的悲喜變化,情感細膩,令人動容。C.組詩雖是詩人因為在外做官,過年時思念故鄉(xiāng)和親人不得歸而作,但其主旨卻遠不止于此。D.選詩雖然語言平易,但畫面感強;雖然情感充沛,但表達含蓄;雖寫吃喝小事,但富有哲理。6.請簡要賞析選詩最后四句?!敬鸢浮?.B6.語言平易略帶幽默,耐人咀嚼回味。感情深沉,前四句的別歲之意交代完畢之后,表面上題意已盡,但詩人忽然又從這一年聯(lián)想到第二年,感情更加深沉。畫面感強,五六兩句營造出了一種層巒迭嶂,極具畫面感,使人有丘壑無盡之感。【解析】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鑒賞詩歌內容及藝術特色的能力。B.“表現(xiàn)了詩人內心的悲喜變化”錯誤。三四句的句意為:姑且喝一天酒,歡度一天,聊以慰藉這窘迫年月的悲愁。沒有寫出詩人內心的悲喜變化過程。故選B。6.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的能力。后四句的大意為:不要嗟嘆與舊歲月的別離,就當是與新歲月的辭行。歲月啊,快點離開不要回頭,讓我獨自老去吧。前四句的別歲之意交代完畢之后,表面上題意已盡,但詩人忽然又從這一年聯(lián)想到第二年,和一、二兩節(jié)呼應,使感慨更加深沉。這就猶如圖畫,層巒迭嶂,使人有丘壑無盡之感。山重水復疑無路之時,忽出新意,意雖酸辛,語卻略帶幽默。紀昀評蘇軾詩時稱贊“此首氣息特古”,又評這最后一節(jié)說:“逼入一步,更沉著?!壁w克宜《蘇詩評注匯鈔》卷一說:“沉痛語以警快之筆出之,遂成絕調”。這首詩一方面反映出蘇軾青年時代學習漢魏古詩的語言氣息;另一方面立意遣辭顯示出了他的才情內斂,耐人咀嚼回味。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臨江仙·惠州改前韻蘇軾九十日春都過了,貪忙何處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莢陣,風轉柳花球。我與使君②皆白首,休夸少年風流。佳人斜倚合江樓②,水光都眼凈,山色總眉愁?!咀ⅰ竣偈咕夯葜葜菡卜?。②合江樓:作者被貶初居惠州時所居之所,在惠州東門,因東西二江匯合于此得名。11.下列對本詞的理解和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整首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語言含蓄直白兼具,婉轉明情并蓄,是豪放派詩人蘇軾少有的婉約詩作。B.詞的上片“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了葉道卿《賀圣詞》詞“三分春色,二分愁悶,一分風雨”而言春暮人愁。C.“雨翻榆菜陣,風轉柳花球”兩句中,“翻”“轉”用得巧妙,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暮春時節(jié),榆莢被雨打得零落,柳絮被風吹散的畫面。D.下片“水光都眼凈,山色總眉愁”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山水被賦予人的情感,使詞更富有感染力。12.有詩評說,這首詞全詞籠罩著灰蒙蒙的愁緒,自始至終。詩人的愁從何而來?請結合全詞做簡要賞析?!敬鸢浮?1.A12.因傷春惜春而愁。上片“九十日春都過了”,直接交代此時為暮春時節(jié),“雨翻榆莢陣,風轉柳花球”更是渲染了暮春的哀怨傷感的氣氛,詞人為春光易逝而愁。因漂泊異鄉(xiāng)而愁。本詞為詞人被貶異鄉(xiāng)時所作,詞人由風中飄飛的柳絮聯(lián)想到身處異鄉(xiāng)、漂泊無依的自己,因而憂愁。因青春不再而愁。下片詞人由逝去的春光聯(lián)想到自己逝去的青春,“我與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風流”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達了青春年華易逝的愁情?!窘馕觥?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賞析詩詞內容及藝術手法的能力。A.“本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理解有誤,詞上片下片均有景有情,詞中“我與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風流”是直接抒情,表達了青春年華易逝的愁情。故選A。1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詞的上片開篇“九十日春都過了,貪忙何處追游”,直接交代此時為暮春時節(jié),說“春天過去了,一直忙忙碌碌,如今再想尋春,也不可能了”,在貶所惠州,也是一個春季過去了(“九十日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