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古代詩歌五首教案_第1頁
七年級下冊古代詩歌五首教案_第2頁
七年級下冊古代詩歌五首教案_第3頁
七年級下冊古代詩歌五首教案_第4頁
七年級下冊古代詩歌五首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范文word文檔范文word文檔/范文word文檔【-小學作文】【篇一】七年級下冊古代詩歌五首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教案20古代詩歌五首20古代詩歌五首教學設計【知識與能力】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詩歌。2.借助注釋,初步理解古詩大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詩歌中蘊涵的哲學道理?!具^程與方法】讀好詩句,整體把握,誦讀賞析,領悟情感,拓展延伸?!厩楦?、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詩人在詩歌中所流露出的強烈情感。導語設計設計1:(文本導入)同學們,在我國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的文化長河中,詩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獨具的奇葩,永開不敗。有這樣一位詩人,他胸懷大志,博覽群書;有這樣一位詩人,他屢受排擠,報國無門;有這樣一位詩人,他獨上高樓,難尋知音。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從心中來,寫下了一首千古絕唱的詩。今天老師將和同學們一起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領略中華古詩的魅力。大家知道詩人是誰嗎?下面我們就一道去詩中探秘設計2:(視頻導入)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看過黃山上的飛來山嗎?(出示圖畫)你們覺得奇怪不奇怪?山上為什么會有如此的一座山呢?今天我們來看王安石是怎么看的?設計3:(激發(fā)興趣)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詞、短語或語句來描繪你印象中的泰山呢?(簡單點評后轉入杜甫的《望岳》)設計4:(背景導入)鴉片戰(zhàn)爭的前一年,曾經強盛的大清帝國行將沒落。腐朽的清政府對外卑躬屈膝,對內大肆打壓,官吏貪污腐敗,百姓民不聊生。這時候,龔自珍寫下了今天我們要學的這首詩—《己亥雜詩》。第1課時學習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詩歌。(重點)2.借助注釋,初步理解古詩大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重難點)學習過程板書設計登幽州臺歌前后(寂寞苦悶)悠悠愴然己亥雜詩變革萬馬齊喑——————九州生氣不拘一格第2課時學習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詩歌。(重點)2.借助注釋,初步理解古詩大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詩歌重的哲理意蘊。(重難【篇二】七年級下冊古代詩歌五首教案七下古代詩歌五首表格式教案12345【篇三】七年級下冊古代詩歌五首教案2017新版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20古代詩歌五首公開課教案20古代詩歌五首教學設計【知識與能力】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詩歌。2.借助注釋,初步理解古詩大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詩歌中蘊涵的哲學道理?!具^程與方法】讀好詩句,整體把握,誦讀賞析,領悟情感,拓展延伸?!厩楦?、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詩人在詩歌中所流露出的強烈情感。導語設計設計1:(文本導入)同學們,在我國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的文化長河中,詩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獨具的奇葩,永開不敗。有這樣一位詩人,他胸懷大志,博覽群書;有這樣一位詩人,他屢受排擠,報國無門;有這樣一位詩人,他獨上高樓,難尋知音。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從心中來,寫下了一首千古絕唱的詩。今天老師將和同學們一起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領略中華古詩的魅力。大家知道詩人是誰嗎?下面我們就一道去詩中探秘設計2:(視頻導入)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看過黃山上的飛來山嗎?(出示圖畫)你們覺得奇怪不奇怪?山上為什么會有如此的一座山呢?今天我們來看王安石是怎么看的?設計3:(激發(fā)興趣)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詞、短語或語句來描繪你印象中的泰山呢?(簡單點評后轉入杜甫的《望岳》)設計4:(背景導入)鴉片戰(zhàn)爭的前一年,曾經強盛的大清帝國行將沒落。腐朽的清政府對外卑躬屈膝,對內大肆打壓,官吏貪污腐敗,百姓民不聊生。這時候,龔自珍寫下了今天我們要學的這首詩—《己亥雜詩》。第1課時七年級下冊古代詩歌五首教案學習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詩歌。(重點)2.借助注釋,初步理解古詩大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重難點)學習過程板書設計登幽州臺歌前后(寂寞苦悶)悠悠愴然己亥雜詩變革萬馬齊喑——————九州生氣不拘一格第2課時學習目標七年級下冊古代詩歌五首教案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詩歌。(重點)2.借助注釋,初步理解古詩大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詩歌重的哲理意蘊。(重難【篇四】七年級下冊古代詩歌五首教案七年級語文上冊《古代詩歌五首》教案設計-教學教案教學目標①了解詩詞有關知識。②品味語言,體味詩詞意境。③有感情地反復誦讀并熟練地背誦。④啟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教學重點品味語言,體會意境,誦讀并背誦。課前準備唐宋詩詞是我國古代文化的藝術瑰寶,多讀多背必有好處。課前讓學生再搜集一些與之相關的詩詞,以開闊視野,拓展思路,增加積累。第一課時教學內容學習《觀滄海》、《次北固山下》、《錢塘湖春行》。教學設計觀滄海曹操導入新課曹操,字孟德,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詩人當時正處在自己事業(yè)的最高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現(xiàn)在又打垮了烏桓和袁紹殘部,消除了后患,統(tǒng)一了北方。如果再以優(yōu)勢兵力去消滅南方割據勢力,他就可以蕩平宇內,一統(tǒng)天下了?!队^滄海》正是北征烏桓歸途中經過碣石山時寫的。大戰(zhàn)之前,身為主帥的曹操,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山,又當秋風蕭瑟之際,他的心情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他將自己宏偉的抱負、闊大的胸襟融會到詩歌里,借著大海的形象表現(xiàn)出來,使這首詩具有一種雄渾蒼勁的風格,成為一篇流傳至今的優(yōu)秀作品。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學生自由朗讀,掃清文字障礙,教師正音。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學習。[問題組]①全詩以哪個字展開來寫的?②這首詩寫了幾層意思?哪些詩句是寫現(xiàn)實的?哪些詩句是想像的?③詩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xiàn)作者博大的胸懷?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學習,全班討論明確:[明確]①全詩以“觀”字統(tǒng)領全篇,以下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②全詩寫了三層意思。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觀海的地點,直陳其聲,非常質樸,“觀”字領全篇。第二層(“水何澹?!敝痢昂椴ㄓ科稹?:描寫海水和山島。海水蕩漾,山島聳立——動靜相映襯,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威嚴。樹木百草,秋風洪波——靜動相配,顯示了大海的驚人力量和宏偉氣象。這一層全是寫現(xiàn)實中的實景。第三層(“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來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是虛景,從兩個“若”字可以看出。最后兩句是附文,是為和樂而加,與詩的內容無關。研讀與賞析“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詩句,詩人將自己這種昂揚奮發(fā)的精神融會到詩里,表現(xiàn)了詩人博大的胸懷?;{蒼涼慷慨,歷來被視為“建安風骨”的代表作。次北固山下王灣導入新課古時交通不發(fā)達,流落外鄉(xiāng)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生故園之思,因此鄉(xiāng)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感知內容學生自由朗讀,思考下列問題:①詩的四聯(lián)各寫了什么內容?四聯(lián)之間有怎樣的關系?②哪些詩句直接表達了思鄉(xiāng)之情?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確:①首聯(lián):詩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鎮(zhèn)江后,還要乘驛車到別處,暗含旅途奔波之勞。頷聯(lián):船上所見景色?!俺逼健?,兩岸才顯得寬闊;“風正”,帆才有懸空的態(tài)勢?!俺逼健庇譃椤敖骸弊麂亯|。頸聯(lián):既寫景又點明了時令?!皻堃埂敝敢箤⒈M而未盡之際,即將是天亮時的情景,殘夜而東方海日已升,舊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時間過得太快了,詩人已來,少有此句。尾聯(lián):詩人離家已久,尚不能歸,見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來傳遞家書了。這首五言律詩四聯(lián)之間,相為因果,渾然一體。七年級下冊古代詩歌五首教案②尾聯(lián)直接表達思鄉(xiāng)之情。全詩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xiāng)思愁緒。研讀與賞析學生自主探究想像“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怎樣的情景。如果你身臨其境,將會有怎樣的感受?討論明確:“闊”是“潮平”的結果。春潮涌漲,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的人視野也因之開闊。此句寫得恢弘闊大;“風正一帆懸”愈見精彩。“懸”是端端直直高掛著的樣子。詩人不用“風順”而用“風正”,是因為光“風順”還不足以保證“一帆懸”,風雖順,卻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順風,又是和風,帆才能“懸”,而“正”字兼包“順”與“和”的內容??梢妼懢皹O為傳神。全詩和諧優(yōu)美。錢塘湖春行白居易導入新課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提起西湖,我們自然會想起蘇軾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讀了白居易的這首詩,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詩中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fā)了詩人喜悅的感情。感知內容學生自由朗讀,掃清文字障礙。教師正音,思考下列問題。[問題組]①詩的四聯(lián)各寫了什么內容?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②哪句詩說明詩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學生自己合作探究明確:[明確]①首聯(lián):詩人從大處落筆,寫行經孤山寺賈亭時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寫春水初生,略與堤平。“云腳低”,寫白云低垂,與湖水相連,勾出了早春的輪廓。頷聯(lián):寫鶯燕,是詩人所見。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銜泥筑巢,一片生機勃勃之勢。頸聯(lián):寫花草,著重表現(xiàn)詩人的感受。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會產生迷亂的感覺。尾聯(lián):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靶胁蛔恪?,是因為看不足,說明詩人流連忘返。②“最愛湖東行不足”一句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已完全陶醉在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研讀與賞析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幾處”為什么不是“處處”,“誰家”為什么不是“家家”?討論明確:詩人對周圍事物的選擇是典型的。鶯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處處,不是家家。從這鶯和燕的動態(tài)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從秋冬沉睡中蘇醒過來的春意生動地描繪出來,使人可以想像出,過不多久,姹紫嫣紅開遍,草長鶯飛的景色就會到來。作業(yè)背誦這三首詩。第二課時○教學內容《西江月》、《天凈沙秋思》○教學設計導入新課西江月辛棄疾齊背前三首詩(可配上音樂)。我們讀了“建安風骨”的代表作《觀滄海》,品味了王灣詩中淡淡的思鄉(xiāng)愁緒,領略到了白居易詩中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今天,我們再隨南宋著名愛國詞人去領略農村夏夜的清新景色。辛棄疾,自號稼軒居士,長期的農村閑居生活,更使他接近了農村,和農民建立了較深的感情。他一直重視農業(yè)生產,同情民間疾苦,因而才寫出了這樣輕快活潑的農村詞。了解這些,我們才能深刻體會到詞的妙處。教學內容學生自由朗讀,思考下列問題。問題組:①這首詞分上下兩片,各寫了什么內容?②表達了詞人怎樣的心情?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確:a.上片:寫景。明月初升,山林頓時變得明亮起來,驚動了在枝上棲息的山鵲和蟬;清風吹拂,把它們的叫聲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間彌漫著稻花的香氣,水中的青蛙不斷地鳴叫;一路上都可以聽到出來納涼的人們在笑談著今年的豐收。下片:避雨。烏云驟起,月光消失,天邊只剩下幾顆暗淡的星,田野變得昏暗了;當詞人走到山前時,雨點飄落下來,他知道驟雨將至,想要找個地方避雨。說來也巧,當他急急忙忙轉過溪頭時,一眼就看到了他過去曾經見過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邊。(學生自己表述上述內容,不必一致,大致合情即可。)b.這首詞描寫了農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發(fā)詞人的閑適心情。研讀與賞析學生集體朗讀課文,思考問題:問題組:①詞人為什么夜行?夜行的時間長不長?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②“忽見”一詞有什么表達作用?③探究這首詞的意趣。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確:①“蟬鳴”可見天酷熱,天氣變化從“明月”至“七八個星天外”,要有時間,可見夜行之長。②夜行雨,要尋找避雨之處,避雨之處“忽見”,想什么就有什么,能不高興?是喜出望》l之吼③上片寫景色其實是烘托,下片寫避雨才是詞人的本意所在,也是詞的意趣所在。天凈沙·秋思馬致遠導入新課七百多年來,人們說起“鄉(xiāng)愁”,就會想到這篇作品。因為它極其出色地運用了景物烘托的寫法,將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圍中,使主觀意緒和客觀環(huán)境達到了高度的統(tǒng)一。這是一篇抒情作品,僅用28個字,就生動地表現(xiàn)出一個長期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的悲哀。感知內容教師范讀,學生仿讀。學生閉目,隨著老師的描繪想像這幅畫面,感悟內容,體會思鄉(xiāng)之情——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仆仆的游子,騎著一匹瘦馬,迎著一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古道上踽踽獨行。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暮鴉在樹梢上盤旋,昏鴉要歸巢了;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看到“小橋流水人家”,炊煙縷縷,是一派清雅、安適的景象。這時太陽就要下山了,太陽也回家了;自己卻還沒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難熬的長夜。唉,自己有家難歸,令人心碎腸斷,更添悲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學生交流自己想像的畫面,及作者所表達的濃重的思鄉(xiāng)情。學生根據作品提供的信息作簡筆畫,加深思考。研讀與賞析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確:作品中前三行全寫景,人物未出場,但每一個景物細節(jié)都意味著他的存在——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是主人公眼中的景物,景物緊緊扣著“情”;古道,是他的行經路;瘦馬,是他所騎;而西風,也正吹在他身上,透著一種悲涼。僅僅28個字,一個長期漂流他鄉(xiāng)的游子的悲哀就這樣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文字不多,然而思鄉(xiāng)之情卻綿綿柔長,纏繞在讀者心頭。學生配樂朗讀拓展延伸學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詩歌,可展開朗誦比賽,以提高朗讀水平。各小組可展開競賽,看誰背誦的詩歌多。延伸作業(yè)①將搜集的詩歌抄寫下來,增加積累。②展開想像,將《天凈沙·秋思》改寫成一篇散文,下節(jié)課交流。【篇五】七年級下冊古代詩歌五首教案2017人教版七年級語文高校課20古代詩歌五首教案【篇六】七年級下冊古代詩歌五首教案古代詩歌五首教學設計教案20、古代詩歌五首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1.了解詩詞有關知識。2.品味語言,體味詩詞意境和詩人情感。3.有感情地反復誦讀并熟練地背誦。4.啟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2、過程與方法: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予的思想感情。2.學會欣賞詩歌。3.品味詩歌優(yōu)美的語言。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詩人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感受生命的頑強、美好和永恒。教學重點:了解詩詞有關知識,品味語言,體味詩詞意境和詩人情感。教學難點:啟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教學方法:朗誦;自主、合作、探究。教課課時:兩課時第一課時登幽州臺歌教學過程:一、導入1.要求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關于陳子昂的資料七年級下冊古代詩歌五首教案2.教師補充并介紹寫作背景陳子昂(約659-700)唐代文學家。字伯玉,射洪(今屬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遺,后世稱陳拾遺。青少年時輕財好施,慷慨任俠。24歲舉進士,以上書論政得到武后重視,授麟臺正字。后遷右拾遺。曾因“逆黨”反對武后而被株連下獄。在26歲、36歲時兩次從軍邊塞,對邊防頗有些遠見。38歲科辭官還鄉(xiāng),后被縣令段簡迫害,冤死于獄中。陳子昂是唐詩革新的前驅者。其詩思想充實,語言剛健質樸,對唐代詩歌影響巨大,張九齡、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都從中受到啟迪。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契丹李盡忠、孫萬榮等攻陷營州。武則天委派武攸宜率軍征訓,陳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擔任參謀,隨同出征。武為人輕率,少謀略。次年兵敗,情況緊急,陳子昂請求遺萬人作前驅以擊適,武不允。稍后,陳子昂又向武進言,武不聽,反把他降為軍曹。詩人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宏愿成為泡影,因此登上薊北樓(即幽州臺,遺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寫下了《登幽州臺歌》。二、多種形式朗讀課文三、用幾句話描繪你感受到的詩人的形象。(外貌、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四、通過這首詩的品讀,你認為作者當時登上幽州臺的時候,詩人有怎樣的感想呢?前代的賢君既不可復見,后來的賢明之主也來不及見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時;當登臺遠眺時,只見茫茫宇宙,天長地久,(而自己卻報國無門、壯志難酬),不禁感到孤單寂寞,悲從中來,愴然流淚了。(時間綿長、空間遼闊)五、文章第四句表現(xiàn)了詩人怎么樣的情懷?表現(xiàn)了詩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悶的情懷。六、誦讀課文七、教師小結:從詩歌看,指詩歌本身看,指詩人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感慨以及對賞賢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達了人生的孤獨感。八、作業(yè)布置:背誦古詩?!帮L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易水歌》·荊軻“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雁門太守行》·李賀“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春江花月夜》·張若虛“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前赤壁賦》·蘇軾望岳一.導入同學們,我們國家山河秀麗,景色優(yōu)美,名勝古跡數不勝數。單說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誰最有名呢?那當然是“五岳”,因為有語云:“五岳歸來不看山”。那在五岳之中誰的名氣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歸來不看岳”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領略一下杜甫筆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二.講授新課:1.板書課題,指名簡介作者。我們學過很多杜甫的詩篇,下面我首先請一位同學將杜甫介紹一下。師板書:字,子美;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人稱詩圣;其詩被喻為“詩史”;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齊名,世稱“李杜”。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別”(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2.范讀課文,強調字音、字形。這首詩有一些字的注音和字形,同學們要注意一下。如:岱宗、夫如何、決眥;同學們一齊讀兩遍。二、讀讀講講問問。分兩步:先通過解題使學生達到整體感知;后逐句詮釋。整體感知。問:詩題叫《望岳》,可見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詩中句句都是寫“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遠有近,有虛有實。試以兩句為一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樣的不同。(“岱宗”兩句是遠望;“造化”兩句是近望;“蕩胸”兩句是細望;“會當”兩句是極望。)按:這是仇兆鰲的說法,“極望”一語,學生不易理解,無妨改為“俯視”。逐句詮釋(按:此詩非律詩,不可使用“頷聯(lián)”“頸聯(lián)”等名稱)“岱宗”兩句。問:“夫”是個虛詞,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樣)上,試比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語氣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則驚奇、贊嘆之情更明明,也更強烈。)泰山之北為故齊地,之南為故魯地;“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整句話是什么意思呢?(無論從北或是從南看,泰山是看不完的。)詩人這樣寫有什么用意?(形容泰山極高極遠。)“造化”兩句。問:“神秀”,指英靈之氣,這是古人的說法。試聯(lián)系前面一句說說這句的意思。(泰山如此高遠,是天地間英靈之氣聚集的結果。)“陰陽”一句又是什么意思呢?(據注釋作答,再補充說明:山前為陽,日光先臨,故易曉;山后為陰,日光不到,故易昏。)這是形容泰山高與天齊?!笆幮亍眱删洹4笠庖岩娮⑨?。問:這兩句寫詩人望岳所見,試作具體描述(泰山中天門以上時有云團浮現(xiàn),或高或低,故謂之“層云”;鳥亦時常出沒于山谷間,須睜大眼細望才能見。)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心情?(向往之至,亟欲一登。)由引出下兩句?!皶敗眱删?。絕頂,極頂,指玉皇頂。問:詩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卻能“一覽(全都看到)眾山小”,這說明了什么?(這是詩人神游玉皇頂之所見,故謂之虛景。)(四)理解此詩的意境“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開篇以設問起句,寫意中遙想,久慕其名,而未得親歷其境。“岱宗”,即泰山。岱是泰山的別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稱為岱宗?!胺蛉绾巍保降自趺礃幽??“夫”,在這里無實在意義。接句自問自答,以夸張手法,極寫“齊魯青未了”的氣勢,放眼望去,一片青翠蒼都,綿延不絕。“齊魯”,春秋時兩諸侯國,后用為該地域的簡稱。泰山北為齊,泰山南為魯。“青未了”,形容泰山山脈綿延深遠,青翠蒼都,從齊到魯看不到盡頭。這一句是遠望,摹寫泰山臥齊魯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偉宏闊的氣勢?!霸旎娚裥?,陰陽割昏曉?!比木湟阅媳狈指睢盎钑浴钡木跋髮懱┥礁呗栐贫?、萬仞摩天的高偉雄俊。這里是近望,贊嘆大自然把天地間的神奇秀美的景色都聚集在泰山了。泰山的山峰把世界分成兩大部分:陽坡是睛朗的清晨,山后仍是沉沉的暗夜。這奇?zhèn)延^的景象真是鬼設神施,造化所鐘。“造化”,指天地自然?!扮娚裥恪?,天地間神奇秀美皆聚泰山。“鐘”,聚集的意思?!笆幮厣鷮釉?,決眥人歸鳥。”這兩句是想像之辭。詩人由遠望、近望進而想到泰山氣象萬千,云氣層生,一定會震蕩人們的心胸。使之豁然開朗;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會更加敏銳,連一掠而過的歸鳥也收入眼底。這兩句寫主觀感受,反襯出泰山的雄偉壯麗及其感人力量?!笆幮亍保念^滌蕩,胸襟為之開豁?!笆幮亍?,句的意思是,山上層云疊起,沖擊滌蕩著心胸,胸襟為之開豁?!皼Q眥”,眼睛睜大,眼角欲裂,形容極力張大眼睛?!氨{”,眼框。“入”,收入眼里,看到?!皶斄杞^頂,一覽眾山小”結尾兩句寫有望岳而引起的決心。因泰山之雄偉而引出一覽無余而后快的心緒,抒發(fā)了詩人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的博大胸懷?!皶敗?,應當,一定要?!傲琛保桥R,登上?!敖^頂”,最高峰。“覽”,俯視的意思。這兩句既寫了泰山的巍峨高聳,也表達了詩人的壯志和毅力,能開闊讀者的眼界和心胸。小結:這首詩層次清晰,形象鮮明,寫景抒情,交相輝映,通篇寫望而不著一個望字,含蓄蘊藉又自然開朗。始終在研詞煉句方面頗見功夫。這首詩歌描寫了泰山怎樣的特點?從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來?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明確:這首詩主要描寫了泰山地域之廣闊(齊魯青末了)、景色之秀美(造化鐘神秀)、山勢之高峻(陰陽割昏曉會當凌絕頇,一覽眾山小)。熱情歌頌了泰山高大雄偉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進而透露出詩人早年“兼濟天下”的遠大抱負。了解藝術特色:教師導學:這首詩歌以一“望”字統(tǒng)攝全詩,結構嚴整,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有直接描寫的自然景物,有詩人賦予的象征意義;描寫、抒情、議論兼而有之;煉字煉句,正應其“語不驚人死不休”之論。請同學們深入研讀,精心賞析。為了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一環(huán)節(jié)不采用一問一答的方式。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發(fā)言的同學可就上述某個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課堂發(fā)言,大家集思廣義。務必使學生參與的面大一些,最后有一個明確的認識。明確:首句設問,極言詩人初見泰山時興奮不已,竟不知如何描繪,令人頓生懸念。次句作答,總寫泰山地域廣闊,以上遠望。三句虛寫,表面寫造物主獨鐘泰山,賦以神秀之氣,而實際上抒發(fā)了詩人內心感受,對泰山賞慕有加。四句實寫,極盡夸張之能事,寫泰山山勢之高峻。以上兩句近望。五六句亦景亦情,情由景生。詩人的胸懷隨泰山之云霧繚繞而激蕩,眼界因極目仰望而為之開闊。以上兩句細望。七八句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句,深化主旨:不止于望岳、登山而已,也表達詩人誓欲大展宏圖于未來的雄心壯志。以上兩句是詩歌的象征意義?!扮姟弊謹M人,寫泰山獨享“神秀”之天賦,也表現(xiàn)了作者的愛慕之情?!案睢弊?,突現(xiàn)南陽北陰之景色,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躍然紙上。(四)再次播放配樂詩朗誦(加幻燈圖片),要求學生一邊聽一邊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和意境,想象詩人當時望岳的情景,出示問題,小組研討。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點?從哪些地方看出來?2、詩題叫《望岳》,可見作者并未登上泰山。全詩沒有一個“望”字,卻句句寫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別,有遠有近,有虛有實。試以兩句一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樣的不同?--研討后,師生共同賞析:“岱宗”兩句:“遠望”(補充背景常識:此句說的是泰山山脈,它在山東中部,從東平湖東岸一直延伸到淄博市南,長約200公里。)問(1):“夫”是個虛詞,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樣)上,試比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語氣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則驚奇、贊嘆之情更明朗,也更強烈。)問(2):此句寫出了泰山的什么特點?詩人是如何寫的?對你有何啟發(fā)?(沒有抽象地說,而是別出心裁的寫出自己的體會,以距離之遠來烘托出泰山的高?!霸旎眱删洌骸敖眴枺耗芊裢ㄟ^對這兩句品度,各用一個字分別概括詩人眼中泰山的特點?(“神”或“秀”,“高”。這兩句詩突出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蕩胸”兩句:“細望”問:展開合理的聯(lián)系和想象,用你的語言再現(xiàn)當時的畫面?!皶敗眱删洌河伞巴馈毕氲搅藢淼摹暗窃馈?。(五)進一步感悟作者情感1、問:年輕的詩人科舉不第后游歷齊趙,見到了泰山,寫下了這首詩,在詩中你能看出任何科舉敗后消極頹廢情緒嗎?那整首詩給你的感受是什么?(詩人熱情贊美了泰山的神奇秀麗,流露出了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尤其是最后兩句,直抒胸臆,表現(xiàn)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魄,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你還能聯(lián)系到意境相同的哪些詩句?(王之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敢于進取,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2、再次齊讀詩歌,讀出感情來。(配樂)(六)感受詩人高超的寫作藝術,提高學生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