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中學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1頁
第三中學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2頁
第三中學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3頁
第三中學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4頁
第三中學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中學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江西省宜春市第三中學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年級語文試卷

時間:150分值:1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人們有許多過分的期望,其中最簡單的一項是以為世上有無盡的新鮮事。從前讀到無聊報紙時讀者會說:“今天的世界也太無趣!"今天他便要抱怨:“這報紙也太無趣!”。

美國的第一份報紙是本杰明·哈里斯的《海內外公共事件報》,1690年9月25日發(fā)行于波士頓。報紙承諾每月一期,準時面世。然而編輯解釋道,“若頻有事端”,出刊也會頻繁一些。制造新聞全然是上蒼的責任,新聞人的任務不過是“如實記述我們注意到的大事”。

當然這種觀念現(xiàn)在已經老掉牙了。如今的觀念,借用舊金山《觀察家》聘用的首席編輯亞瑟·麥克尤恩的定義,最為恰當:“只要能讓讀者說‘哎喲喂’,那就算新聞了。"說得嚴肅點,“無論什么東西,只要一位好編輯愿意將它付印,便是新聞”。我們曾經相信世界上的“大事"不過只有那么多。如果沒有有趣或驚人的事情發(fā)生,也不能怪在記者頭上。不能指望他無中生有,造些新聞出來。

然而在過去一百年里,尤其是在20世紀,一切都不一樣了。我們覺得報紙應該塞滿新聞。如果沒有明顯可見的,或者普通市民也能看得到的新聞,那開拓進取的記者也理應能找出點新聞來。即使沒有地震、暗殺或內戰(zhàn),成功的記者也能挖出些故事來。如果找不到,那就必須造一個——逼問公眾人物,從平常事里挖掘出驚人的趣味,或講述“新聞幕后的新聞”。

如果這些全都行不通,那就必須來一篇“記者述評"——給眾所周知的事情添油加醋,或是揣測未來的驚人事件。

我們對待“新聞”態(tài)度轉變源于我們索要的超過現(xiàn)實世界所能提供的限度,便要求有人編造出什么來補足世界的缺憾。我們的期望之所以變得如此毫無節(jié)制,背后有許多歷史因素可供溯源。然而,我們現(xiàn)在所擁有的期待之多,其程度之過度,是毫無疑問的。

這種新的人工合成新鮮事淹沒了我們的固有經驗,我稱之為“偽事件"(Pseudo-events)。

Pseudo這個前綴來自希臘語,意為虛假,或意圖欺騙。偽事件不是自然發(fā)生的。它之所以發(fā)生,是因為某人計劃、安排或引起了它。一般來說,它不是火車失事,也不是地震,而是一場采訪。安排這個事件主要是為了被報道或被再現(xiàn)。因此,事件發(fā)生的方式都是為了報道和再現(xiàn)的媒體方便。它成功與否,取決于它受到多廣泛的報道。在事件發(fā)生前就“為日后報道的便利”發(fā)出通告,行文中仿佛事件已經發(fā)生了?!斑@是真的嗎"這個問題,比不上“有沒有新聞價值”重要。一般來說,它的目的是成為一則自我實現(xiàn)的預言。愛德華·L·伯內斯在他極富前瞻性的《輿論的結晶》一書中舉了這個例子。某酒店的所有者咨詢一位公共關系顧問。他們問怎樣才能提振酒店的聲望,從而改善生意。在沒那么精致的年代,答案可能是雇個新廚子、升級管道系統(tǒng)、粉刷房間,或是在大堂裝個水晶吊燈。

公關顧問的手法則迂回得多,他向管理層提議舉辦一場三十周年慶典。為此,一個委員會成立了,成員包括一位杰出的銀行家、一位社交名媛、一位著名律師、一位有影響力的牧師,

然后又安排了一場“事件"(比如說宴會吧)來吸引社區(qū)的注意,讓大家意識到酒店對社區(qū)

做出過多么杰出的貢獻。慶典舉辦了,照片拍了,事件被廣泛報道,目的達成。這場慶典就

是個偽事件。

(摘編自丹尼爾·布爾斯廷《幻象》,符夏怡譯)

材料二:

劉海龍:我們今天看到的偽事件,和布爾斯廷的時代相比,已經升了不知道多少級了。

他批判的一些現(xiàn)象,我們現(xiàn)在都覺得不太值得去批判了。

但他說的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偽事件是為了傳播被制造出來的,所以傳播和流量是最重要的。同時他認為偽事件會催生出更多的偽事件,我們今天也同樣存在,出現(xiàn)所謂“自我制造的新聞”,就是先造一個謠,然后再辟謠,用這種方式可以贏兩次,可以有兩次被關注。而“新型的偽事件"的特征包括情緒的煽動,經常截取一個片段、一個畫面的一小部分,然后無限地放大。

布爾斯廷把偽事件的出現(xiàn)歸結為心理因素,認為受眾特別喜歡看這些戲劇性的、吸引眼球的東西,最后沉迷其中。我覺得布爾斯廷把這個問題看得過于簡單,僅從個體心理的角度來解釋,沒有看到背后的復雜因素,單純去責備受眾,指責受害者。

我覺得現(xiàn)在偽事件的變化非常大,變得更高級、更隱蔽了,不像他那個時候分得很清楚。

今天要去簡單區(qū)分一件事是不是偽事件,已經變得非常困難。

方可成:我非常同意。布爾斯廷怪大家的期待過高,這種心理學的解釋也有道理,但像劉老師說的,它只是拼圖中的一塊,背后其實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短視頻出現(xiàn),顯然不只是因為我們渴望,它就自己蹦出來了,背后一定有技術的發(fā)展與支持,有很多聰明的人在開發(fā),在拍攝,在寫腳本,這是他們共同制造出來的。

我覺得略顯遺憾的是,布爾斯廷沒有更多地論述生產者還有傳播渠道在里面發(fā)揮的作用,而是過多地強調我們作為消費者、接收者的角色。

如今是一個以社交媒體為主導的時代,已經和當初布爾斯廷所在的大眾媒體主導的時代

完全不同,大眾媒體實際上已經沒有太多權力,權力都在社交平臺手中,它們實際上讓偽事件變得更加顛覆,登峰造極。

(摘編自《劉海龍、方可成談:在信息焦慮的當下,我們還能夠相信什么》)

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材料一中布爾斯廷認為:新聞是由上蒼制造的,新聞人只不過是忠實的記錄者,這種觀

念已經過時了。

B.20世紀有進取精神的新聞記者對鮮為人知的事件添油加醋或揣測未來的驚人事件,讓

報紙塞滿新聞。

C.布爾斯廷所稱作的“偽事件”,不是自然發(fā)生的,而是被人工合成的,是人們的固有經

驗無法感知的。

D.劉海龍認為布爾斯廷批判的一些現(xiàn)象,現(xiàn)在都覺得不太值得批判了,這主要是因為偽事

件已經升級了。

2.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海內外公共事件報》編輯的解釋,反映出當時的新聞報道,并不是以人們對新鮮事件

的期待為目的。

B.在亞瑟·麥克尤恩看來,那些能讓好編輯愿意付印又能引起讀者反應,新鮮或者驚人的

事件就是新聞。

C.人們對待“新聞"態(tài)度的轉變,是因為人們的期待毫無節(jié)制,超出了現(xiàn)實世界所能提供

的限度。

D.劉海龍、方可成一致認為布爾斯廷是從個體心理、背后技術支持的角度來解釋偽事件的

出現(xiàn)的。

3.根據(jù)材料二的內容,下列選項不屬于“新型的偽事件”的一項是(3分)

A.個別的網(wǎng)絡賬號管理者做戲套路足,表面上“無意造謠"不小心獲得高流量”,在事

件反轉后又第一時間轉發(fā)辟謠信息。

B.針對網(wǎng)上狗咬人的視頻,有人故意只剪切人們驅趕狗的部分,忽略“狗咬人"的部分,

意圖煽動愛狗人士情緒,激化矛盾。

C.近日,某大學老師上課時用課件展示了一個錯誤觀點并進行了批判,但被某些人惡意截

取并轉發(fā),斷章取義成老師的觀點。

D.某明星在西安開演唱會,有自媒體說你看這邊發(fā)洪水,那邊聲色犬馬,他們把兩件不相

關的事放在一起,讓大眾覺得憤怒。

4.材料一最后寫道:“這場慶典就是個偽事件”,請結合材料,簡要說明得出此結論的依

據(jù)。(4分)

5.當前短視頻常常制作傳播偽事件,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6分)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七根火柴

王愿堅

天亮的時候,雨停了。

草地的氣候就是奇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天氣,忽然一陣冷風吹來,濃云像從平地上出來似的,霎時把天遮得嚴嚴的,接著,暴雨夾雜著栗子般大的冰雹,不分點地傾瀉下來。

盧進勇從樹叢里探出頭來,四下里望了望。整個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霧里,看不見人影,聽不到人聲。被暴雨沖洗過的荒草,像用梳子梳理過似的,躺倒在爛泥里,連路也給遮沒了。天,還是陰沉沉的,偶爾還有幾顆冰雹灑落下來,打在那渾濁的綠色水面上,濺起一朵朵浪花。他苦惱地嘆了口氣。因為小腿傷口發(fā)炎,他掉隊了。兩天來,他日夜趕路,原想在今天趕上大隊的,卻又碰上了這倒霉的暴雨,耽誤了半個晚上。

他咒罵著這鬼天氣,從樹叢里鉆出來,長長地伸了個懶腰。一陣涼風吹得他連打了幾個寒顫。他這才發(fā)現(xiàn)衣服完全濕透了。

“要是有堆火烤,該多好?。?他使勁絞著衣服,望著那順著褲腳流下的水滴想道。他也知道這是妄想——不但是現(xiàn)在,就在他掉隊的前一天,他們連里已經因為沒有引火的東西而只好吃生干糧了。他下意識地把手插進褲袋里,意外地,手指觸到了一點黏黏的東西。他心里一喜,連忙蹲下身,把褲袋翻過來。果然,在褲袋底部粘著一小撮青稞面粉;面粉被雨水一泡,成了稀糊了。他小心地把這些稀糊刮下來,居然有雞蛋那么大的一團。他吝惜地捏著這塊面團,心里不由得暗自慶幸:“幸虧昨天早晨沒有發(fā)現(xiàn)它!”

已經一晝夜沒有吃東西了,這會兒看見了可吃的東西,更覺餓得難以忍受。為了不致一口吞下去,他把面團捏成了長條。正要把它送到嘴邊,突然聽見一聲低低的叫聲:

“同志——"

這聲音那么微弱、低沉,就像從地底下發(fā)出來的。他略微愣了一下,便一瘸一拐地向著那聲音走去。

盧進勇蹣跚地跨過兩道水溝,來到一棵小樹底下,才看清楚那個打招呼的人。他倚著樹杈半躺在那里,身子底下是一汪渾濁的污水,看來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挪動了。他的臉色更是怕人,被雨打濕了的頭發(fā)粘貼在前額上,雨水沿著頭發(fā)、臉頰滴滴地流著。眼眶深深地塌陷下去,眼睛努力地閉著,只有腭下的喉結在一上一下地抖動,干裂的嘴唇一張一翕地發(fā)出低低的聲音:“同志——同志——”

聽見盧進勇的腳步聲,那同志吃力地張開眼睛,掙扎了一下,似乎想坐起來,但動不了。

盧進勇看著這情景,眼睛里像揉進了什么,一陣酸澀。在掉隊的兩天里,他這已經是第三次看見戰(zhàn)友倒下來了?!耙欢ㄊ丘I壞了!"他想,連忙搶上一步,摟住那個同志的肩膀,把那點青稞面遞到那同志的嘴邊說:“同志,快吃點吧!”

那同志抬起失神的眼睛,呆滯地望了盧進勇一眼,吃力地舉起手推開他的胳膊,嘴唇翕動了好幾下,齒縫里擠出了幾個字:“不,沒……沒用了。"

盧進勇一時不知怎么好。他望著那張被寒風冷雨凍得烏青的臉,和那臉上掛著的雨滴,痛苦地想:“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熱水,也許他能活下去!”他抬起頭,望望那霧蒙蒙的遠處,隨即拉住那同志的手腕說:“走,我扶你走吧。"

那同志閉著眼睛搖了搖頭,沒有回答,看來是在積攢著渾身的力量。好大一會兒,他忽然睜開了眼,右手指著自己的左腋窩,急急地說:“這……這里!”

盧進勇惶惑地把手插進那濕漉漉的衣服。他覺得那同志的胸口和衣服一樣冰冷了,在左腋窩里,他摸出了一個硬硬的紙包,遞到那個同志的手里。

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開了紙包,那是一個黨證,揭開黨證,里面并排擺著一小堆火柴,干燥的火柴。紅紅的火柴頭聚集在一起,正壓在那朱紅的印章的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同志,你看著……"那同志向盧進勇招招手,等他湊近,便伸開一個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撥弄著火柴,口里小聲數(shù)著:“一,二,三,四……”

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卻數(shù)了很長時間。數(shù)完了,又向盧進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說:“看明白了?"

“是,看明白了!”盧進勇高興地點點頭,心想:這下子可好辦了!他仿佛看見了一個通紅的火堆,他正抱著這個同志偎依在火旁……

就在這一瞬間,他發(fā)現(xiàn)那個同志的臉色好像舒展開來,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顏色忽然不見了,發(fā)射出一種喜悅的光。那同志合攏了夾著火柴的黨證,雙手捧起,像擎著一只貯滿水的碗一樣,小心地放到盧進勇的手里,緊緊地把它連手握在一起,兩眼直直地盯著盧進勇的臉。

“記住,這,這是,大家的!"他驀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用盡所有的力氣舉起手來,直指著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帶給……”

話就在這里停住了。盧進勇覺得自己的臂彎猛然沉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遠處的樹、近處的草、那濕漉漉的衣服、那雙緊閉的眼睛……一切都像整個草地一樣,霧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攀著,像一只路標,筆直地指向長征部隊前進的方向……

這以后的路,盧進勇走得特別快。天黑的時候,他追上了后衛(wèi)部隊。

在無邊的暗夜里,一簇簇的黃火燒起來了。在風雨中、在爛泥里跌滾了幾天的戰(zhàn)士們,圍著這熊熊的野火談笑著,濕透的衣服上冒起一層霧氣,洋瓷碗里的野菜“嗞——嗞"地響著……

盧進勇悄悄走到后衛(wèi)連指導員的身邊。映著那閃閃跳動的火光,他用顫抖的手指打開了那個黨證,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遞到指導員的手里,同時,以一種異樣的聲調在數(shù)著:

“一,二,三,四……”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突然的暴雨夾雜著冰雹,衣服濕透、受傷掉隊、沒有食物……可見紅軍長征過草地時遭受的艱難險阻。

B.文章畫線處寫盧進勇捏著面團,在極度饑餓的狀態(tài)下又怕一口吞掉,可見在當時情況下面團的珍貴。

C.無名戰(zhàn)士即使身體虛弱也不肯吃青稞面,主要是因為他舍不得吃,他要把僅有的食物留給盧進勇。

D.無名戰(zhàn)士把七根火柴放在左腋窩的黨證里,從這個細節(jié)不難看出,在他心里火柴同他生命一樣寶貴。

7.對文中相關藝術手法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以全知視角展開敘述,運用以小見大的寫法,用“七根火柴"的故事表現(xiàn)紅軍的精神。

B.“七根火柴”在小說前后多次出現(xiàn),是小說的重要物象,起到了串連文章主要情節(jié)的作用。

C.小說綜合運用了動作、神態(tài)、語言等描寫手法來刻畫草地行軍途中的紅軍戰(zhàn)士的形象。

D.小說兩次出現(xiàn)數(shù)火柴“一,二,三,四……"的細節(jié)描寫,都表現(xiàn)了紅軍對火柴的珍視。

8.文中畫線處說“他的眼睛模糊了”,又說“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結合文本談談你的理解。(4分)

9.對于本文的主人公,有人認為是盧進勇,而有人認為是無名戰(zhàn)士,對此你怎么看?結合文本談談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靖郭君①善齊貌辨。齊貌辨之為人也多疵,門人弗說。士尉以證靖郭君,靖郭君不聽,士尉辭而去。孟嘗君又竊以諫,靖郭君大怒曰:“刬②而類,破吾家。茍而慊③齊貌辨者,吾無辭為之?!庇谑巧嶂仙?,令長子御,旦暮進食。

數(shù)年,威王薨,宣王立。靖郭君之交,大不善于宣王,辭而之薛,與齊貌辨俱留。無幾時,齊貌辨辭而行,請見宣王。靖郭君曰:“王之不說嬰甚,公往,必得死焉。"齊貌辨曰:“固不求生也,請必行?!本腹荒苤埂?/p>

齊貌辨行至齊,宣王聞之,藏怒以待之。齊貌辨見宣王,王曰:“子,靖郭君之所聽愛夫!"齊貌辨曰:“愛則有之,聽則無有。王之方為太子之時,辨謂靖郭君曰:‘太子相不仁,過頤豕視,若是者倍反。不若廢太子,更立衛(wèi)姬嬰兒郊師。’靖郭君泣而曰:‘不可,吾不忍也?!袈牨娑鵀橹責o今日之患也。此為一。至于薛,昭陽④請以數(shù)倍之地易薛,辨又曰:‘必聽之。’靖郭君曰:‘受薛于先王,雖惡于后王,吾獨謂先王何乎!且先王之廟在薛,吾豈可以先王之廟與楚乎!’又不肯聽辨。此為二。”宣王太息,動于顏色,曰:“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客肯為寡人來靖郭君乎?"齊貌辨對曰:“敬諾。”

靖郭君衣威王之衣冠,帶其劍。宣王自迎靖郭君于郊,望之而泣。靖郭君至,因請相之。靖郭君辭,不得已而受。七日,謝病強辭,靖郭君辭不得,三日而聽。

當是時,靖郭君可謂能自知人矣!能自知人,故人非之不為沮。此齊貌辨之所以外生樂患趣難者也。____________(選自《戰(zhàn)國策齊策》,有刪改)

[注]①靖郭君:田嬰,齊威王少子,齊宣王異母弟。其封地在薛(今山東滕州)。②劃(chǎn):同“鏟”,削除。③慊(qiè):滿意。④昭陽:人名,曾任楚國大司馬。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靖郭君之于A寡人B一至此乎C寡人少D殊不知E此F客肯為G寡人來H靖郭君乎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門人弗說”與“客得之,以說吳王"(《五石之瓠》)兩句中的“說”字含義不同。

B.“大不善于宣王"與“善刀而藏之”(《庖丁解牛》)兩句中的“善"字含義不同。

C.“齊貌辨見宣王”與“自見者不明"(《〈老子〉四章》)兩句中的“見”字含義相同。

D.“故人非之不為沮"與“若火之始然”(《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兩句中的“之"字含義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齊貌辨為人有很多缺點,門客們都不喜歡他。靖郭君力排眾議留下齊貌辨,并厚待他,還派長子侍奉他。

B.齊宣王即位,靖郭君跟齊宣王關系不好,于是離開都城到薛邑居住。齊貌辨留在了都城,準備去拜見齊宣王。

C.齊貌辨到了齊國國都,齊宣王聽說這件事后,滿心怒氣地等著齊貌辨。齊宣王認為靖郭君對齊貌辨言聽計從。

D.靖郭君穿戴著齊威王賜的衣服、帽子,帶著齊威王賜的寶劍來到齊國都城,齊宣王親自到郊外迎接他。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至于薛,昭陽請以數(shù)倍之地易薛,辨又曰:“必聽之?!保?分)

(2)且先王之廟在薛,吾豈可以先王之廟與楚乎?。?分)

14.齊貌辨是如何報答靖郭君的知遇之恩的呢?請簡要分析。(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

陪江西裴公游襄州延慶寺皮日休

丹霄路上歇征輪,勝地偷閑一日身。

不署前驅驚野鳥,唯將后乘載詩人。

巖邊候吏①云遮卻,竹下朝衣露滴新。

更向碧山深處問,不妨猶有草茅臣②。

[注]①候吏:古代迎送賓客的官員。②草茅臣:在野未出仕之人。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聯(lián)緊承詩題,介紹裴公途經襄州暫停休,為后文敘寫出游張本。

B.頷聯(lián)寫了詩人陪同裴公出游時的情景,出行的浩大陣仗驚動了山鳥。

C.頸聯(lián)選取“云"竹”“露"等意象描寫山中景致,不事雕琢,清新自然。

D.本詩尾聯(lián)在語意上比首聯(lián)中“勝地偷閑”更進一步,言有盡而意無窮。

16.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復雜的情感,請結合詩句加以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習近平曾借用《論語·泰伯》中的兩句話“_____________,"對青年一代提出了期望和要求,認為青年要有遠大的抱負和堅強的意志,要有強烈的使命擔當意識。

儒、道兩家都曾用“行路”來論述積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勸學》中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四章》中說“_____________,”。

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同時家庭也是社會的細胞,《大學之道》中強調對待國家與家庭的關系,應該“_____________,”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孕育了河湟文化、關中文化、三晉文化、崤函文化、河洛文化、燕趙文化、齊魯文化等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文化。而崤函古道像一根“扁擔”,挑起黃河流域東部和西部的文化;①,串聯(lián)起黃河沿線各種歷史悠久的文化。它既是一條交通要道,②。從史前到歷史時期幾千年間,這里不斷演繹著黃河文化的精彩華章,也是黃河文化連接東西部的節(jié)點。

崤函古道上,不僅有一條溝通長安與洛陽兩京之間人、物流動的陸上交通要道,還有一條黃河漕運古道。作為陸路崤函古道的補充,漕運古道與陸路南北并行且緊密相連,同樣發(fā)揮過重要作用。漢、隋、唐王朝都定都在今日的西安一帶。隨著人口增長和維護封建王朝統(tǒng)治所需的物資逐年增加,為彌補統(tǒng)治所需的糧食等物資的不足,維持國家機器的運轉,這些王朝就需要從江南地區(qū)調運糧食等物資。由于③,物資就走黃河漕運,再從渭河運達關中。根據(jù)記載顯示,唐天寶時期,黃河漕運每年的運輸量約450萬石左右,相當于同期陸運量的近兩倍。

18.下列句子中的“為”和文中加點的“為”,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老鐵匠數(shù)十年來獨力支撐這個大家庭,其中的艱辛不足為外人道也。

B.為建設偉大祖國,我們奮斗不息,每個人都可以貢獻自己的力量。

C.這種藝術形式廣受歡迎,為人民所喜愛,展現(xiàn)了其獨特的魅力和群眾基礎。

D.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19.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6分)

2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稍鰟h少量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4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在成千上萬首民歌中,若要問我哪一首歌最能傳達幸福、歡樂的心情,我首推的是人們①的《太陽出來喜洋洋》。你聽——“只要我們啰喂,多勤快啰啷啰,不愁吃來啷啷啋,咣啋,不愁穿啰啷啰……”多么悠揚、豁達、豪邁的旋律?。≡跍嘏年柟忏逶∠?,我們上山勞動,我們田間耕作,我們走向遠方,我們幸福歌唱……不管你在何處,不管處境多么艱難、胸中多少煩悶,一聽到這首歌,你的心情定會②,恍如被喜洋洋的陽光和歌聲包圍。

循著這歌聲,我來到它的源頭——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走進石柱古寨村落,走訪村寨老人,探詢歌聲的源頭——在遙遠的過去,這里是一片蠻荒之地,也是一片世外桃源。陽光讓村莊在蓊蓊郁郁的樹林里挺直了炊煙,野花讓蝴蝶翩翩起舞,曠野讓眾鳥深情歌唱,農田里充滿了勞動的歡樂……

挑起扁擔拿起斧,走了一山又一山。這幅在歌聲中反復出現(xiàn)的景象,在石柱的古鎮(zhèn)西界沱最為多見。古代巴地盛產鹽。因為長江,因為古老的巴鹽古道,西界沱成了巴鹽貿易的重要一站。走四方尋找商機的徽商,像一粒粒卷在風中的種子,隨風一路③,看見這條江,看見這汪水,便把身心安放在這里。

21.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3分)

22.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4分)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子:“無惻隱之心,非人也?!?/p>

墨子:“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

每個人都很在意他人如何對待自己,但更應理性思考該如何正確對待他人。

在待人方面,以上三位先哲的名言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請根據(jù)材料綜合立意,寫一篇文章。

要求:自選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二語文第一次月考答案

1.B(“鮮為人知的事件”錯誤。由原文“給眾所周知的事情添油加醋,或是揣

測未來的驚人事件"可知,新聞記者對眾所周知的事件添油加醋,選項曲解為“鮮

為人知的事件”。)

2.D(“布爾斯廷是從個體心理、背后技術支持角度來解釋偽事件的出現(xiàn)的"錯

誤。由原文“布爾斯廷把偽事件的出現(xiàn)歸結為心理因素”可知,布爾斯廷是從個

體心理角度來解釋偽事件的出現(xiàn)的?!氨澈笠欢ㄓ屑夹g的發(fā)展與支持,有很多聰

明的人在開發(fā)……"是方可成的觀點。)

3.A(由原文“同時他認為偽事件會催生出更多的偽事件,我們今天也同樣存在”

可知A項屬于布爾斯廷提出的傳統(tǒng)偽事件;“新型的偽事件"的特征包括情緒的

煽動,經常截取一個片段、一個畫面的一小部分,然后無限地放大。BCD三項均

符合“新型的偽事件”特點。)

4.①這場慶典不是自然發(fā)生的,它是由公共關系顧問一手策劃的。

②這場慶典主要是為了被報道或被再現(xiàn),引起社區(qū)的注意,提高酒店的聲望。

③慶典舉辦了,事件被廣泛報道,達成了宣傳酒店的目的。

(1點1分,2點3分,3點4分意思對即可)

5.①消費者:受眾有期待心理,期望看到有趣的新鮮事。

②生產者:為了傳播和流量,生產者共同開發(fā)與制造。

③傳播渠道: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發(fā)展,拓寬了傳播渠道。

(每點2分,共6分意思對即可)

6.C“主要是因為他舍不得吃,他要把僅有的食物留給盧進勇"錯誤。無名戰(zhàn)士不肯吃青稞面主要是因為他知道自己已經生命垂危,吃了也沒用了,而不是舍不得吃留給盧進勇。

7.D“都表現(xiàn)了紅軍對火柴的珍視”錯誤。第一次數(shù)火柴“一,二,三,四……"表現(xiàn)了無名戰(zhàn)士對火柴的珍視;第二次盧進勇把火柴交給指導員時數(shù)火柴,主要是表達對無名戰(zhàn)士的緬懷和敬意,以及火柴傳遞的重要意義,不只是表現(xiàn)對火柴的珍視。

8.①從情感層面來看,“他的眼睛模糊了”體現(xiàn)出盧進勇對這位犧牲同志的深切悲痛。同志的離去讓他內心充滿哀傷,淚水模糊了雙眼,周圍的景象在他的眼中也變得朦朧不清。

②從象征意義上來說,“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那只手筆直指向長征部隊前進的方向。這只手象征著革命的方向和希望,它承載著同志的囑托和對革命勝利的強烈期盼,這種象征意義在盧進勇心中極為深刻,即便在淚眼模糊之中,這只手也格外醒目。

③兩者的對比,一方面突出了盧進勇失去同志的痛苦,另一方面也強調了革命信念在艱難環(huán)境中的鮮明存在,這只手就像一盞明燈,指引著他和其他戰(zhàn)士繼續(xù)前行。(答對一點2分,2點3分,3點4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

9.(一)主人公是盧進勇:

①視角與敘事線索:文本以盧進勇的經歷為主線展開,從盧進勇在草地中掉隊、遭遇暴雨開始敘述,他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貫穿了整個故事。

②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盧進勇聽到無名戰(zhàn)士的呼喚,從而發(fā)現(xiàn)了無名戰(zhàn)士和那七根火柴。之后,他帶著火柴追趕部隊,并將火柴交給指導員,如果沒有盧進勇的行動,火柴的意義可能無法得到體現(xiàn)。

③深化文章主題:通過盧進勇對無名戰(zhàn)士的敬佩、對火柴的珍視,展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之間深厚的革命情誼以及對革命勝利的堅定信念,深化了主題。(每點2分,共6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

(二)主人公是無名戰(zhàn)士:

①無名戰(zhàn)士的精神震撼人心:無名戰(zhàn)士在生命垂危之際,仍然念念不忘將七根火柴交給部隊。他在極端惡劣的環(huán)境下,以頑強的意志保存了火柴,這種對革命事業(yè)的無限忠誠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是文章的核心亮點。

②無名戰(zhàn)士是故事的核心焦點:雖然無名戰(zhàn)士出場較晚,但七根火柴的故事圍繞他展開?;鸩竦某霈F(xiàn)以及圍繞火柴展開的情節(jié),都是為了展現(xiàn)無名戰(zhàn)士的高尚品質。他的行為和精神是整個故事的核心內容,給讀者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每點3分,共6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

【解析】

【導語】《七根火柴》通過描寫紅軍長征途中艱難險阻中的一個小故事,展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的堅韌與無私精神。文章以盧進勇和無名戰(zhàn)士為中心,通過細膩的描寫和生動的細節(jié),刻畫了他們在極端困境中互相扶持、舍己為人的高尚品質。七根火柴作為貫穿全文的重要物象,象征著希望和生命,體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對集體利益的高度重視。小說情節(jié)緊湊,情感真摯,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重要語句含義的把握能力。

“眼睛模糊了”的原因:

盧進勇因為小腿傷口發(fā)炎掉隊了,當他想要有堆火烤的時候,想到掉隊的前一天里已經沒有引火的東西了。當他正要把干糧送進嘴里的時候,聽到了無名戰(zhàn)士的叫聲,無名戰(zhàn)士在生命的最后時候將藏在自己腋窩中的黨證和七根火柴交給了盧進勇,并告訴盧進勇,火柴是大家的。無名戰(zhàn)士用盡最后的力氣將火柴交給盧進勇,并指明了方向,這時候盧進勇的眼睛模糊了。所以,盧進勇的眼睛模糊是因為盧進勇看到無名戰(zhàn)士在把火柴交給他之后就犧牲了,這位戰(zhàn)友的離去讓他內心充滿了哀傷,淚水模糊了雙眼,周圍的景象在他的眼中也變得朦朧不清。

“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的含義:

“那只手”指的是無名戰(zhàn)士在去世之前,用盡所有力氣舉起來的,直指著正北的方向。而正北方向正是長征部隊前進的方向,所以這只手就像一只路標一樣,象征著革命的方向和希望。同時,無名戰(zhàn)士在臨死之前那么需要一堆火的境況下,卻將七根火柴和黨證放在一起,讓盧進勇帶給部隊,可見它承載著同志的囑托和對革命勝利的強烈期盼。這以后的路盧進勇走得特別快,在趕上部隊后,盧進勇將無名戰(zhàn)士的黨證和剩下的劉根火柴交給指導員,并以一種異樣的聲調在數(shù)著,說明在盧進勇的心中,對革命的堅定信念和對部隊的牽掛無比清晰,它超越了生死,成為了指引和激勵盧進勇以及其他戰(zhàn)士繼續(xù)前行的精神力量。

在一片朦朧的環(huán)境和復雜的情感交織中,那只手成為了盧進勇視覺的焦點。它的動作和指向凝聚了無名戰(zhàn)士最后的囑托和全部的精神,這清晰與模糊形成對比。一方面突出了盧進勇失去同志的痛苦,另一方面在盧進勇的腦海中格外清晰這只手,仿佛是在混沌之中突然出現(xiàn)的一道亮光,給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的能力。

(一)主人公是盧進勇:

本文是以盧進勇的視角展開敘述的。文章從盧進勇在草地中掉隊、遭遇暴雨開始敘述,然后寫到他要吃青稞面粉的時候,聽到了無名戰(zhàn)士叫他,無名戰(zhàn)士將黨證和火柴交給盧進勇,盧進勇將火柴和黨證帶給指導員,所以文章圍繞著盧進勇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貫展開敘述,盧進勇是貫穿文章始終的人物,是文章的線索人物。

盧進勇在草地中掉隊、遭遇暴雨的時候,當他正要吃青稞面的時候,聽到了無名戰(zhàn)士的呼喚,當他想要將青稞面拿給無名戰(zhàn)士的時候,無名戰(zhàn)士拒絕了,并且在臨死的時候,將自己的黨證和七根火柴交給了盧進勇。之后,盧進勇趕上了部隊,將黨證和火柴交給了指導員。正是因為有盧進勇這一人物,才能讓火柴的意義可能無法得到體現(xiàn)。

無名戰(zhàn)士將黨證和火柴藏在腋窩中,臨死之前交給盧進勇,讓盧進勇帶到部隊,當無名戰(zhàn)士去世之后,盧進勇眼睛濕潤了,體現(xiàn)出盧進勇對無名戰(zhàn)士的敬佩。盧進勇追上部隊后,將無名戰(zhàn)士的黨證和剩下的火柴交給指導員,并用一種異樣的聲調數(shù)著火柴,體現(xiàn)出盧進勇對火柴的珍視。從而,展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之間深厚的革命情誼以及對革命勝利的堅定信念,深化了主題。

(二)主人公是無名戰(zhàn)士:

無名戰(zhàn)士在暴雨來臨的時候,將火柴和黨證藏在腋窩中保存了下來,在生命垂危之際,他將黨證和火柴交給盧進勇,讓盧進勇交給部隊,他數(shù)火柴的細致、對火柴歸屬的強調,都體現(xiàn)了他內心深處的信念。這種對革命事業(yè)的無限忠誠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是文本最核心的價值所在,也是本文的亮點。

無名戰(zhàn)士雖然出場時間較短,但他的精神是整個故事的核心,七根火柴的故事是圍繞無名戰(zhàn)士展開的。無名戰(zhàn)士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下將火柴保存下來,在自己生命垂危的時候將火柴交給盧進勇,所以,火柴的出現(xiàn)以及圍繞火柴展開的情節(jié),都是為了展現(xiàn)無名戰(zhàn)士的高尚品質。他的行為和精神是整個故事的核心內容,給讀者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10.CDF【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言文實詞、虛詞和文言句式的能力。(原文標點)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涂蠟楣讶藖砭腹??

11.C【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言文實詞和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A項,第一個“說"譯為“高興、喜歡”,第二個“說"譯為“取悅”。B項,第一個“善"譯為“友善”,第二個“善"譯為“擦拭”。C項,第一個“見"譯為“拜見”,第二個“見"同“現(xiàn)”,譯為“顯露"。D項,第一個“之”譯為“他”,第二個“之”為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12.B【解析】本題考查篩選文中信息和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褒R貌辨留在了都城"錯誤,齊貌辨也跟靖郭君一同到了薛邑,沒過多久,他辭別靖郭君,回都城去拜見齊宣王。

13.(1)(當靖郭君)到了薛邑,昭陽要用幾倍的土地來交換薛邑,我又勸靖郭君說:“你一定要同意這件事?!?/p>

關鍵點:“至"譯為“到”;“易"譯為“交換”;“聽"譯為“聽從、同意”“之":代詞,這件事。(每點1分,共4分)

況且先王的宗廟就在薛邑,我怎么能把先王的宗廟交給楚國呢?

關鍵點:“廟”,“宗廟";“以”,用或“把";“與”,“交給";“豈……乎”,“怎么能……呢"。

①當靖郭君辭別齊宣王、回到封地薛邑時,齊貌辨也跟他一起回到薛邑。

②齊貌辨冒著生命危險勸諫齊宣王,使齊宣王與靖郭君冰釋前嫌。

③齊貌辨從靖郭君的個人利益角度出發(fā),多次勸諫靖郭君,為靖郭君打算。

(每點1分,意思答對即可)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言文內容的能力。解答此題,要結合文章的相關文字歸納概括。

【參考譯文】

靖郭君對待齊貌辨非常友好。齊貌辨為人有很多小缺點,門客們都不喜歡他。門客士尉規(guī)勸靖郭君,靖郭君不聽,士尉就告辭而去。孟嘗君又私下勸告他,靖郭君勃然大怒說:“即使犧牲你們這些人,毀掉我的家。如果能讓齊貌辨滿意,我都不會拒絕去做?!庇谑?,靖郭君就給齊貌辨安排住上等的客舍,派長子侍奉他,早晚把飯給他送去。

幾年以后,齊威王駕崩,齊宣王即位。靖郭君和齊宣王的關系很不好,靖郭君就辭別齊宣王,回到自己的封地薛邑,齊貌辨也跟他一同到了薛邑。沒過多久,齊貌辨告別靖郭君,要到國都去拜見齊宣王。靖郭君說:“齊宣王很不喜歡我,你要去,那不是死路一條嗎!"齊貌辨說:“我本來就沒有想著要求生,請務必讓我去吧!”靖郭君沒能阻止他。

齊貌辨到了齊國國都,齊宣王聽說這件事后,滿心怒氣地等著齊貌辨。齊貌辨拜見齊宣王后,齊宣王說:“您,就是靖郭君言聽計從、非常喜愛的那個人吧!"齊貌辨回答說:“喜愛倒是有這回事,聽信可是談不上。當君王還是太子時,我曾對靖郭君說:‘太子長相不好,臉頰過長,眼光無神,像這種人是不會通情達理的。不如廢掉太子,改立衛(wèi)姬的兒子郊師?!腹犃艘院罂拗f:‘不行,我不忍心這么做。’如果聽了我的話,他也沒有今天的憂患了。這是其一。(當靖郭君)到了薛邑,昭陽要用幾倍的土地來交換薛邑,我又勸靖郭君說:‘你一定要同意這件事?!腹f:‘我從先王那里接受了薛邑,雖然大王現(xiàn)在對我不好,(可)那樣做(我)怎么對得起先王呢?況且先王的宗廟就在薛邑,我怎么能把先王的宗廟交給楚國呢?’他又不肯聽我的話。這是其二?!饼R宣王聽后長長嘆息,臉上神色變了,說:“靖郭君對待我,竟然到如此地步嗎?我年輕,絲毫不了解這些情況。您愿意為我把靖郭君請來嗎?"齊貌辨回答說:“好吧?!?/p>

靖郭君來到后,穿的是齊威王賜給他的衣服,戴的是齊威王賜給他的帽子,帶的是齊威王賜給他的寶劍。齊宣王親自到郊外迎接靖郭君,看見他就忍不住流下眼淚。靖郭君回來了,于是(齊宣王)就請靖郭君做相國。靖郭君表示辭謝,不得已才接受了。七天以后,(靖郭君)稱病一再請求辭去相位,過了三天,齊宣王才同意。

在這個時候,靖郭君可說是善于發(fā)現(xiàn)人才了。能夠了解人才,所以當旁人非議齊貌辨時,他毫不動搖。這正是齊貌辨能夠置生死于度外、樂于解他的憂患、奔走赴他的急難的原因啊!

15.B“出行的浩大陣仗驚動了山鳥"錯誤。頷聯(lián)的意思是由于沒有暑熱的影響,走在前面的人沒有打驚動到野鳥

16.①悠閑自得、休憩之樂。首聯(lián)寫詩人與裴公忙中偷閑,作一日游玩,心情甚好,傳達休憩之樂。

②對美景的喜愛。頸聯(lián)寫出了清晨云霧繚繞,露水晶瑩欲滴的美景;而尾聯(lián)“更向碧山深處問”則進一步表達了作者對景色的喜愛與贊美。

③對草茅臣的向往之情。尾聯(lián)寫詩人渴望深入碧山探尋,結識在野未出仕之人。

(每點2分,共6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

17.(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B

文中的“為”,表目的,意為“為了”。

A.介詞,意為“對、向"。

B.表目的,意為“為了”。

C.“為"和“所”呼應,介詞,表被動,意為“被"。

D.介詞,表原因,意為“因為”。

19.①“又像一根飄帶"或“又似一條紐帶”。

②“也是一條文化通道"或“也是一條文化紐帶”

③“陸路運輸?shù)馁M用高昂"或“陸路運輸多有不便”。

(每點2分,共6分。意思對即可。每空超1字扣1分,該分扣完為止)

【解析】第①處,根據(jù)“崤函古道像一根‘扁擔’,挑起黃河流域東部和西部的文化"以及后文“串聯(lián)起黃河沿線各種歷史悠久的文化”的語境,這里需要填寫的應該是一個與“挑起"并列的動詞短語,與“串聯(lián)”照應,表達崤函古道在黃河流域中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故此處可填“又像一根飄帶"或“又似一條紐帶”。

第②處,前文提到“它既是一條交通要道”,此處應該是對崤函古道另一功能的描述。根據(jù)后文“從史前到歷史時期幾千年間,這里不斷演繹著黃河文化的精彩華章,也是黃河文化連接東西部的節(jié)點”的語境,可以推斷崤函古道還承載著傳播文化的功能,故此處可填“也是一條文化通道"或“也是一條文化紐帶”。

第③處,根據(jù)前文“這些王朝就需要從江南地區(qū)調運糧食等物資"和后文“物資就走黃河漕運”的語境,這里需要解釋為什么選擇黃河漕運??紤]到地理位置和交通狀況,故此處可填“陸路運輸?shù)馁M用高昂"或“陸路運輸多有不便”。

【2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兩處語?。?/p>

一是結構混亂,“根據(jù)記載顯示"句式雜糅,應刪去“根據(jù)”或“顯示"中的一個;

二是成分贅余,“約……左右”語義重復,應刪去“約"或“左右”中的一個。

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可修改為:記載顯示,唐天寶時期,黃河漕運每年的運輸量約450萬石,相當于同期陸運量的近兩倍。(改對一處2分)

21①耳熟能詳(或:廣為傳唱)②為之一振(或:豁然開朗)③翻山越嶺(或:跋山涉水)(每空1分,符合語境意思相近的其他成語也可得分)

①擬人。通過村莊“挺直了炊煙"這一描述,賦予“村莊”和“炊煙"以人的動作,形象地描繪出陽光普照下村莊和炊煙的生機與活力。

②排比。通過連續(xù)使用“……讓……”的句式,形成了排比結構。這種結構不僅使句子結構整齊,富有節(jié)奏感,而且從多個角度描繪了當?shù)氐淖匀画h(huán)境和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增強了文段的感染力和表現(xiàn)力。(每點2分,解說合理的其他答案也可酌情給分)

【解析】

【2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第①處,根據(jù)后文對這首歌的贊美和描述,可以推測這首歌是一首民歌,代表了廣大人民的情感和心聲。此處表達這首歌的普及度和受歡迎程度,故此處可填“耳熟能詳"或“廣為傳唱”。耳熟能詳:聽得久了,熟悉了,也就能夠詳盡地說出來。廣為傳唱:指一樣東西流傳的很廣讓每個人都知道。

第②處,根據(jù)前文對這首歌悠揚、豁達、豪邁旋律描述,以及后文“恍如被喜洋洋的陽光和歌聲包圍"的描述,可以推測這首歌能夠帶給人們愉悅和放松的心情。此處表達人們在聽到這首歌后的積極情感變化。故此處可填“為之一振”或“豁然開朗"。為之一振:指精神為此振奮起來?;砣婚_朗:一下子現(xiàn)出了開闊明朗的境界。

第③處,根據(jù)前文描述徽商們“走四方尋找商機”,以及后文“看見這條江,看見這汪水,便把身心安放在這里”,可以推斷出徽商們?yōu)榱藢ふ疑虣C,經歷了長途跋涉,翻越了無數(shù)的山嶺和水域。這里的成語應該表達出徽商們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故此處可填“翻山越嶺”或“跋山涉水"。翻山越嶺:跨越過一道道山嶺。形容野外工作或行進途中的辛苦。跋山涉水:形容路程遙遠而艱辛,也形容旅途的艱辛。

【2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修辭手法和表達效果的能力。

①“村莊在蓊蓊郁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