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公安縣育苗學(xué)校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1頁
2018-2019年公安縣育苗學(xué)校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2頁
2018-2019年公安縣育苗學(xué)校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3頁
2018-2019年公安縣育苗學(xué)校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4頁
2018-2019年公安縣育苗學(xué)校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fèi)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2018-2019年公安縣育苗學(xué)校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

項訓(xùn)練(后附答案及解析)

抽選經(jīng)典試題,有針對性的考點中的難點、重點、考點進(jìn)行強(qiáng)化訓(xùn)練,力口強(qiáng)記憶。

第1題:閱讀《荊軻刺秦王》節(jié)選,完成下面9一12題。(12分)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筑,荊軻

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

兮不復(fù)還!"復(fù)為慷慨羽聲,士皆瞋目,發(fā)盡上指冠,于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

顧。

9、與例句劃線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例句:又前而為歌

A、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登封之B、趙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酉入秦

C、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D、越國以鄙遠(yuǎn)

10、選項中的“而”與例句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例句:荊軻和而歌

A.又前而為歌

B.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

C.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武陽奉地圖匣以進(jìn)

D、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xì)說,欲誅有功之人

11、與“太子及其賓客知其事者”句式相同的一項是()(3分)

A、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B、孔子云:“何陋之有?”

C、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D、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12、對選段句意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太子和賓客“白衣冠”送行,說明這是生離死別,以示任務(wù)重大和艱巨。

B、“變徵之聲”和“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的歌聲,營造了悲愴的氛

圍。

C、“復(fù)為慷慨羽聲”由悲哀轉(zhuǎn)向激昂,同仇敵性,給壯士以信心和力量。

D、這個場面描寫,是全文情節(jié)的高潮。

第2題:閱讀下面兩篇文章,按要求答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小題3分,共21分)

(-)魯共公擇言

梁王魏嬰觴諸侯于范臺。酒酣,請魯君舉觴。魯君興,避席擇言曰:“昔者,帝

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jìn)之禹,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絕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

亡其國者。'齊桓公夜半不喙⑴,易牙乃煎熬燔炙,和調(diào)五味而進(jìn)之,桓公食之而飽,

至旦不覺,曰:'后世必有以味亡其國者。'晉文公得南之威⑵,三日不聽朝,遂推南

之威而遠(yuǎn)之,曰:'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國者。'楚王登強(qiáng)臺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

以臨彷徨,其樂忘死,遂盟強(qiáng)臺而弗登,日:'后世必有以高臺陂池亡其國者。'今

主君之尊?,儀狄之酒也;主君之味,易牙之調(diào)也;左白臺而右閭須,南威之美也;前

夾林而后蘭臺,強(qiáng)臺之樂也。有一于此,足以亡其國。今主君兼此四者,可無戒與!”

梁王稱善相屬。

(選自《戰(zhàn)國策?魏策》)

注釋(1)?(qie)):同“悚”,滿足,舒服(2)南之威:也叫南威,和后文白臺、閭

須,都是美女名。(3)尊:同“樽”,酒器

7下列加點詞語在句中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梁王魏嬰觴諸侯于范臺觴:酒器

B魯君興,避席擇言曰避席:離座起立

C桓公食之而飽,至旦不覺覺:醒

D梁王稱善相屬相屬:相連,接連

不斷

8.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

A.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B.禹飲而甘之

C.項伯殺人,臣活之D.使使以聞大王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今者有小人之言

B.必有以酒亡其國者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

C.楚王登強(qiáng)臺而望崩山倚柱而笑

D.今主君兼此四者,可無戒與失其所與

(二)王翦傳

王翦者,頻陽東鄉(xiāng)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始皇既滅三晉,走燕王,而數(shù)破荊

師。秦將李信者,年少壯勇,嘗以兵數(shù)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

為賢勇。于是始皇問李信:”吾欲攻取荊,于將軍度用幾何人而足?"李信曰:“不

過用二十萬人。”始皇問王翦,王翦日:“非六十萬人不可。"始皇日:“王將軍老

矣,何怯也!李將軍果勢壯勇,其言是也?!彼焓估钚偶懊商駥⒍f南伐荊。王翦

言不用,因謝病,歸老于頻陽。李信攻平與,蒙恬攻寢,大破荊軍。信又攻鄢郡,破

之,于是引兵而西,與蒙恬會城父。荊人因隨之,三日三夜不頓舍,大破李信軍,入

兩壁,殺七都尉,秦軍走。

始皇聞之,大怒,自馳如頻陽,見謝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將軍計,李信果辱秦軍。

今聞荊兵日進(jìn)而西,將軍雖病,獨忍棄寡人乎!”王翦謝日:“老臣罷病悖亂,唯大

王更擇賢將?!笔蓟手x日:“已矣,將軍勿復(fù)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

非六十萬人不可。"始皇曰:“唯聽將軍計耳?!庇谑峭豸鍖⒈f人,始皇自送

至浦上。王翦行,請美田宅園池甚眾。始皇曰:“將軍行矣,何憂貧乎?"王翦曰:

“為大王將,有功終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時以請園池為子孫業(yè)耳?!?/p>

始皇大笑。王翦既至關(guān),使使還請善田者五輩。或曰:“將軍之乞貸,亦已甚矣。”

王翦日:“不然。夫秦王怛⑴而不信人。今空秦國甲士而專委于我,我不多請?zhí)镎瑸樽?/p>

孫業(yè)以自堅,顧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擊荊。荊聞王翦益軍而來,乃悉國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堅壁而守之,

不肯戰(zhàn)。荊兵數(shù)出挑戰(zhàn),終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飲食撫循之,親與士卒同

食。久之,王翦使人問軍中戲乎?對日:“方投石超距⑵。”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

矣?!鼻G數(shù)挑戰(zhàn)而秦不出,乃引而東。翦因舉兵追之,令壯士擊,大破荊軍。至耕

南,殺其將軍項燕,荊兵遂敗走。秦因乘勝略定荊地城邑。歲余,虜荊王負(fù)芻,竟平

荊地為郡縣。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賁,與李信破定燕、齊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盡并天下,王氏、蒙氏功為多,名施於后世。

(節(jié)選自《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注釋(1)怛:通“粗”,粗疏,魯莽(2)超距:跳躍,古代的一種游戲,用于習(xí)武。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嘗以兵數(shù)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以:率領(lǐng)。

B.王翦言不用,因謝病謝:道歉,謝罪

C.自馳如頻陽如:到,往

D.李信果辱秦軍辱:使……受

1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翦因舉兵追之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B.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C.歸老于頻陽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D.乃悉國中兵以拒秦度我至軍中,君乃入

12.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現(xiàn)王翦的深謀遠(yuǎn)略的一組是

①非六十萬人不可②老臣罷病悖亂③使使還請善田者五輩④乃悉國中兵以拒秦⑤堅

壁而守之,不肯戰(zhàn)⑥王氏、蒙氏功為多,名施於后世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

1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王翦是頻陽東鄉(xiāng)人,年輕時就喜歡軍事,后來為秦始皇做事,擒獲太子丹,秦始皇

認(rèn)為他賢能勇猛,十分信任他。

B.在始皇誠懇道歉和強(qiáng)烈要求下,王翦不得已只得放棄自己的兵力要求,事實證明,

這為后來大敗荊軍奠定了基礎(chǔ)。

C.出征前,王翦向始皇多多地討要良田園林宅院,是為了妥善地安置自己的子孫,使

自己領(lǐng)兵征戰(zhàn)無后顧之憂。

D.王翦堅守不戰(zhàn),是為了讓自己的士兵養(yǎng)精蓄銳,避敵銳氣,以便尋找最合適的作戰(zhàn)

時機(jī),最后終于大敗荊軍。

1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4分)

(2)顧令秦王坐而疑我邪?(3分)

(3)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分)

15.用斜線為下面語段斷句。(限斷六處)(3分)

陽羨作《南唐書》,辭嚴(yán)義正。然于二主之文才未嘗不痛惜也時家國陰陰如日將暮二主

乃別有一番閑心寄之詞調(diào)竟以此獲不朽矣。

第3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

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沛公欲王關(guān)

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表椨鸫笈唬骸暗┤震嬍孔?,為擊破沛公軍!”

當(dāng)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范增說項羽日:“沛公

居山東時,貪于財貨,好美姬。今入關(guān),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彩,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

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張良曰:“臣為

韓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绷寄巳?,具告沛公。沛公大

驚,日:“為之奈何?”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曰:“穌生說我日:'距

關(guān),毋內(nèi)諸侯,秦地可盡王也?!事犞?。"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當(dāng)項王乎?”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張良曰:“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

項王也?!迸婀唬骸熬才c項伯有故?”張良日:“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

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迸婀唬骸笆肱c君少長?”良曰:“長于臣?!迸婀?/p>

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張良出,要項伯。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

為壽,約為婚姻,曰:“吾入關(guān),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

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

敢倍德也?!表棽S諾,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沛公曰:

“諾?!庇谑琼棽畯?fù)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guān)

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項王許諾。

【小題1】下列句子中劃線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沛公居山東時山東:靖山以東

B.具告以事具:詳細(xì)

C.君安與項伯有故故:故交,老交情

D.項伯殺人,臣活之活:存活,生存

【小題2】下列各組語句中劃線的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不如因善遇之因擊沛公于坐

B.為擊破沛公軍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

C.料大王士卒足以當(dāng)項王乎具以沛公言報項王

D.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

【小題3】下列對文章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鴻門宴是項羽和劉邦在滅秦后長達(dá)五年斗爭的開端,一開始從劉邦和項羽的兵力對

比,可以看出項羽占有絕對優(yōu)勢,戰(zhàn)爭的主動權(quán)在項羽手中。故事的開端是曹無傷告

密。

B.劉邦本來是一個貪財好色之人,但是攻進(jìn)咸陽之后,卻“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

幸”,想收買人心而爭奪天下。

C.劉邦面對張良傳來的項伯密報,一時間顯得手足無措,但面對項伯時所表現(xiàn)出的一

系列言行舉止又讓我們看到劉邦很有心計,善于隨機(jī)應(yīng)變的一面。

D.劉邦借項伯的嘴向項羽表明自己“日夜望將軍至",“不敢倍德”,可見劉邦對項

羽由衷地尊敬。來到鴻門宴后的一番道歉之詞更可以看出他對項羽非常恭順、虔誠。

【小題4】將《鴻門宴》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2)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第4題: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7—10題:

(-)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

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yuǎn),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魂怪、非?/p>

之觀,常在于險遠(yuǎn),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

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

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

外.雖取舍萬殊,靜躁不同,當(dāng)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格至.及其所

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

修地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7.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夫人之相與與:交往、結(jié)交

B.終期于盡期:到

C.夫妻以近夷:平坦

D.其孰能譏之乎孰:難道

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然力足以至焉然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B.不如國善遇之或1藥寄所托

C.然力足以至焉于是余有嘆焉

D.則其好游者不能充也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9.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此余之所得也.

A.死生亦大矣.

B.而又不隨以怠.

C.固一世之推也,而今安在哉?

D.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10.選出時這段文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段一闡述了想要到險遠(yuǎn)之處,看到“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需要有志、

力、物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第5題:

第6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題。(第5-8題各3分,第9題10分,共22

分。)

勸學(xué)(節(jié)選)

《荀子》

君子曰:學(xué)不可以己。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糅以為

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糅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

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也;吾嘗踐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

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yuǎn);順風(fēng)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假輿馬者,非利足

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

不積度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駕馬十駕,

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qiáng),

上食埃士,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鰭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

也。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不復(fù)挺者挺:直。B.聲非加疾也疾:快,這里引申為

“洪亮”。

C.而聞?wù)哒谜茫呵宄?。D.假輿馬者假:駕駛。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

A.取之于藍(lán)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

B.糅以為輪斧斤以時入山林

C.而見者遠(yuǎn)授之書而習(xí)其句讀者

D.風(fēng)雨興焉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p>

7.下列文句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B.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C.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冰/水為之/而寒于

水。

D.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開篇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論點“學(xué)不可以已”,使觀點更具權(quán)威性。

B.用“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的比喻,論證了學(xué)習(xí)可以提高人的水平的觀點。

C.“聞?wù)哒谩薄爸虑Ю铩薄敖^江河”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異

功能,而是因為憑借了自身內(nèi)部的努力。

D.本文中排比句與大量對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齊對仗、節(jié)奏和諧,又參差錯

落、變化流暢,反映了荀文議論透辟、筆勢雄健的特點。

9.根據(jù)具體要求分別完成下列各題。(10分)

(1)將下列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7分)

①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3分)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qiáng),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4分)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以“糅以為輪”為喻,用來論證什么觀點?(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7題:赤壁賦

蘇軾

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

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

江,水光接天??v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憑虛御風(fēng),而不知其所止;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②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

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

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益婦。

③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日:“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

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觸臚千里,旌旗蔽空,醐酒臨江,橫槊

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

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蟒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

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fēng)?!?/p>

④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

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

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

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

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

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白露橫江

B.凌萬頃之茫然

C.望美人兮天一方

D.挾飛仙以遨游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七月既望(農(nóng)歷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

B.羽化而登仙(像長了翅膀一樣)

C.正襟危坐(高高的)

D.舉匏樽以相屬(舉起)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通過主客問答,議論風(fēng)生,表現(xiàn)了作者豁達(dá)樂觀的胸懷。

B.第③段文字寫曹操擊走劉備,攻破荊州,又率領(lǐng)浩浩蕩蕩的軍隊沿江而下,戰(zhàn)艦千

里相連,戰(zhàn)旗遮天蔽日,目的是贊揚(yáng)曹操。

C.作者以江水、明月為喻,闡述了這樣一個哲理:從事物變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

不過是轉(zhuǎn)瞬之間;從不變的角度看,則事物和人類都是無窮盡的。

D.本文情、景、理融為一體。議論使景物具有精妙的哲理內(nèi)涵,寫景使哲理呈現(xiàn)生動

可感的形象,而抒情又成了文章的內(nèi)在脈絡(luò),三者融為一體相得益彰。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蔑婦。

②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

第8題:閱讀《晏子使楚》片斷,完成15—19題。

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xí)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

以也?”左右對日:“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日,齊

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p>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

“齊人也,坐盜?!蓖跻曣套釉唬骸褒R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

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圣人非所與

熙也,寡人反取病焉?!?/p>

15.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晏嬰,齊之習(xí)辭者也。習(xí)辭:熟悉外交事務(wù)的

B.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坐:停下來

C.晏子避席對日避席:離開座

位,表示鄭重和嚴(yán)肅

D.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用心:集中注意力

16.下列各句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2分)

例句:王曰,何為者也?

A.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B.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C.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qiáng)。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7.下列各句加點詞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2分)

A.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B.學(xué)不可以已

C.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D.小學(xué)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18.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2分)

A.楚君臣將“一個齊國人”偷換成“所有齊國人”以圖羞辱齊使者的伎倆,被晏子一

眼看穿,晏子以其外交上的機(jī)智維護(hù)了齊國的尊嚴(yán)。

B.楚君臣選擇“酒酣”時推出一被綁者,目的是解除晏子的戒備,使晏子面臨受辱而

應(yīng)對不暇。

C.晏子“避席”即對,可見其不但擅長辭令,而且任何時候都不忘國家使者維護(hù)國家

尊嚴(yán)及百姓聲譽(yù)的神圣職責(zé)。

D.楚王因為妒忌晏子的辭令,就和身邊的人一起設(shè)圈套為難晏子,沒想到晏子為人嚴(yán)

肅,楚王反自取其辱。

19.翻譯(共9分)

(1)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3分)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2)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3分)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3分)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第9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題。

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日:“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zhàn)河北,

臣戰(zhàn)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guān)破秦,得復(fù)見將軍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

有郤……”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王即日因

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

西向侍。范增數(shù)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yīng)。范增起,出召項

莊,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殺之。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莊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

樂,請以劍舞?!表椡踉唬骸爸Z?!表椙f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

公,莊不得擊。

11.下列加點字注音和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

A.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騎q3一人一馬)

B.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戮Hi,用盡)

C.范增數(shù)目項王(數(shù)shu。,計數(shù))

D.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翅膀一樣)

12.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因擊沛公于坐

B.不然,籍何以至此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C.得復(fù)見將軍于此因擊沛公于坐

D.今者有小人之言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13.沒有避假定的一項是()

A.然不自意能先入關(guān)破秦B.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

C.因擊沛公于坐D.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14.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段意思的是()。

A.劉邦親自帶著一百多人馬來到鴻門向項王陪罪,使矛盾得到緩解。

B.項伯掩護(hù)劉邦,使項莊不能擊殺劉邦。

C.范增屢次暗示項羽殺掉劉邦,項羽堅決反對。

D.項羽已答應(yīng)項伯要好好款待劉邦,因此不理睬范增的多次暗示。

15.把戈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

(1)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2)范增數(shù)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yīng)。

(3)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

第10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

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睆埩荚唬骸俺紴?/p>

韓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绷寄巳耄吒媾婀?。沛公大

驚,日:“為之奈何?”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曰:“鰥生說我日:'距

關(guān),毋內(nèi)諸侯,秦地可盡王也?!事犞?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當(dāng)項王乎?”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張良曰:“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

項王也?!迸婀唬骸熬才c項伯有故?”張良曰:“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

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迸婀唬骸笆肱c君少長?”良曰:“長于臣?!迸婀?/p>

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睆埩汲?,要項伯。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

為壽,約為婚姻,曰:“吾入關(guān),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以

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

倍德也?!表棽S諾,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迸婀唬骸爸Z。”

于是項伯復(fù)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guān)中,公豈敢

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表椡踉S諾。

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zhàn)河北,

臣戰(zhàn)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guān)破秦,得復(fù)見將軍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

有郤。”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王即日因留沛

公與飲。

16、解釋下列加點的詞。(每空1分,共4分)

①、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②、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

)

③、沛公奉卮酒為壽()④、不如因善遇之

)

17、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用法和意義。(每空1分,共4分)

①、項伯殺人,臣活之

)

②、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③、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

④、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

18、下列句中的“為”字分類正確的一項是()。(2分)

①臣為韓王送沛公②君為我呼入③誰為大王為此計

④且為之奈何⑤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⑥客何為者

⑦竊為大王不取也⑧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A、①②③'④⑤⑦'⑥⑧B、

①②④'③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D、

①②⑤、③④⑥⑦'⑧

19、翻譯下列句子。(2分)

①、料大王士卒足以當(dāng)項王乎?

②、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第11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盡收其地,進(jìn)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荊卿

S:“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夫今樊將軍,秦王購之

金千斤,邑萬家。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獻(xiàn)秦王,秦王必說見臣,臣乃得

有以報太子。"太子曰:“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

愿足下更慮之!”

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曰:“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為

戮沒。今聞購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曰:“吾

每念,常痛于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軻日:“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

將軍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日:“為之奈何?”荊軻曰:“愿得將軍之首以獻(xiàn)

秦,秦王必喜而善見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jǐn)y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

陵之恥除矣。將軍豈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jìn)曰:“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乃

今得聞教!”遂自刎。太子聞之,馳往,伏尸而哭,極哀。既已,無可奈何,乃遂收

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4.下列加點的字,與“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中的“函”用法不同的

是()

A.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B.士皆瞋目,發(fā)

盡上指冠

C.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D.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夜繾而出

B.吾每念常痛于骨髓/因擊沛公于坐,殺之

C.父母宗族,皆為戮沒/使子嬰為相

D.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敢以煩執(zhí)事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一開始,就連用六個動詞,寫出秦軍所向披靡,燕國危如累卵的形勢,使故事

一開始就籠罩著緊張的氣氛,為后面故事的展開定下了悲劇的基調(diào)。

B.樊於期為解燕國之圍,為報自己之仇,毅然決然自如J,可見他不畏強(qiáng)暴,不怕犧牲

的性格特征,亦表現(xiàn)了對荊軻的理解與信任。

C.太子丹面對強(qiáng)秦,急起奮發(fā),圖謀保衛(wèi)國家。但他卻又說不希望樊將軍為實現(xiàn)自己

的救國理想而犧牲,這表現(xiàn)了太子丹性格中虛偽的一面。

D.荊軻沉著勇敢地私下會見樊將軍,動之以情,曉之以義,在樊將軍急于知曉的情況

下,他才和盤托出行刺打算,征詢意愿。由此可見,荊軻工于心計,善于言辭。

7.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愿足下更慮之!”

(2)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將軍豈有意乎?

第12題:文言文閱讀(19分)

郭嘉傳

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人也。初,北見袁紹,謂紹謀臣辛評、郭圖曰:“夫智者審于

量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jī)。多端寡

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jì)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yè),難矣!”于是遂去之。先是時,潁

川戲志才(戲志才,人名),籌劃士也,太祖甚器之。早卒。太祖與荀或書曰:“自志

才亡后,莫可與計事者。汝、潁固多奇士,誰可以繼之?”或薦嘉。召見,論天下

事。太祖曰:“使孤成大業(yè)者,必此人也?!奔纬?,亦喜曰:“真吾主也。”表為司

空軍祭酒。

太祖將征袁尚及三郡烏丸,諸下多懼劉表使劉備襲許以討太祖,嘉曰:“公雖威震天

下,胡恃其遠(yuǎn),必不設(shè)備。因其無備,卒然擊之,可破滅也。且袁紹有恩于民夷,而

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烏丸之資,招其死

主之臣,胡人一動,民夷俱應(yīng),以生蹋頓之心④,成覬覦之計,恐青、冀非己之有

也。表,坐談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備,重任之則恐不能制,輕任之則備不為用,雖

虛國遠(yuǎn)征,公無憂矣。”太祖遂行。至易,嘉言日:“兵貴神速。今千里襲人,輜重

多,難以趣利,且彼聞之,必為備;不如留輜重,輕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碧?/p>

乃密出盧龍塞,直指單于庭。虜卒聞太祖至,惶怖合戰(zhàn)。大破之,斬蹋頓及名王己

下。尚及兄熙走遼東。

后太祖征荊州還,于巴丘遇疾疫,燒船,嘆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p>

1.下面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而未知用人之機(jī)機(jī):關(guān)鍵,奧秘B.太祖甚器之器:器重

C.徒以威附徒:門徒,手下D.掩其不意意:預(yù)測,意料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卒然擊之虜卒聞太祖至B.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

機(jī)

C.因其無備尚因烏丸之資D.夫智者審于量主于巴丘遇疾疫

第13題:

第14題:

第15題: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4-7題。

夜繾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

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yuǎn),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

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

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

秦,將焉取之?闕秦而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

之,乃還。

4、下列各句中詞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3分)()

A、焉用亡鄭以陪鄰陪:增加

B、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濟(jì):救濟(jì)

C、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擴(kuò)張

D、闕秦以利晉闕:侵損,削減

5、與“夫晉,何厭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項是(3分)()

A、群臣侍殿上者B、是寡人之過也

C、鄰之厚,君之薄也1)、何陋之有

6、下列敘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燭之武從秦國的立場上勸說秦伯退兵。

B、燭之武在勸說秦伯的過程中指出亡鄭只能對晉國有利。

C、從燭之武對形勢的分析中可知,晉國的實力比秦國強(qiáng)。

D、晉侯為了報答秦伯,曾經(jīng)答應(yīng)過給秦國兩座城池,但并沒有履行諾言。

7、翻譯下面兩句話。(10分)

①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

②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第16題:閱讀下文,完成15—17題。(8分)

①茅容耕于野,與等輩避雨樹下。眾皆夷踞相對,容獨危坐愈恭。郭林宗見而異之,

遂與共言。容留林宗宿,旦日,殺雞為饌?,林宗以為為己設(shè)。既而以供其母,自以草

蔬與客同飯0林宗起拜之,曰:“林宗猶減三牲之具以供賓客,而卿如此,乃我友

也!”因勸令學(xué),卒以成德。

②孟敏荷甑②墮地,不顧去。林宗見而問其意,對曰:“甑已破矣,視之何益!”林宗

以此異之。勸令游學(xué),十年知名。三公④俱辟,并不屈。

③笠翁日:人謂二事皆賢,莫能舉其優(yōu)劣;如必欲軒輕④之,其惟后孟敏而先茅容乎?

以孟敏所能者小節(jié),而茅容所重者大倫也。予曰不然。茅容殺雞供母,而以草蔬待

客,孝則孝矣,未免妨母之賢。此必有意為之,以起林宗之驚羨耳。若孟敏之不顧墮

甑,則全出天機(jī)支以此觀人,始不失為人倫之鑒。

【注】①饌:飲食②甑:古代蒸飯的一種瓦器③三公:古代中央三種

最高官銜的合稱。④軒輕:喻指高低輕重⑤天機(jī):天賦的靈機(jī),即靈性

15.解釋下列加點字:(3分)

①容獨圓坐愈恭②廄而I以供其母③孟敏回甑墮地④視之何

@⑤三公俱同]⑥其惟同孟敏而先茅容乎

16.指出下列文言句式不同的一項:()(2分)

A.遂與共言B.殺雞為饌C.而卿如此,乃我友也D.既而以供其

17.對茅容、孟敏優(yōu)劣的評價,笠翁的觀點

是,理由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話)(3分)

第17題:閱讀下面文言文段,完成8—11題。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日:“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fù)

問其妾日:“吾孰與徐公美?"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

談,問之客日:“吾與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泵魅眨旃珌?,孰

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yuǎn)甚。暮寢而思之,目:“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妾之麥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p>

于是入朝見威王,日:''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

有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

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

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jìn)諫,門庭若市;

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jìn):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jìn)者。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庭。

8.下列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鄒忌修八尺有余。修:身高。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偏愛。

C.王之蔽甚矣。蔽:毛病。

D.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誠:確實,的確

9.與“皆以美于徐公”,串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佚之狐言于鄭伯日B.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C.越王勾踐棲于會稽之上D.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10.對文意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鄒忌身材魁梧,儀表堂堂,因此他才敢與齊國美男子比美。妻、妾、客人也都認(rèn)為

他比徐公漂亮。

B.鄒忌由自己的切身體會想到國君不易聽到直言的道理,于是進(jìn)見威王,以事設(shè)喻啟

發(fā)誘導(dǎo),使威王決心納諫。

C.齊威王接受鄒忌勸告,懸賞納諫,廣開言路。后來終于使齊國政治清明,國勢強(qiáng)

盛,贏得了諸侯的尊敬。

D.鄒忌在一片贊美聲中昏昏然,甚至沽沾自喜,直到親眼見到徐公才逐漸清醒過來。

11.翻譯

①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奠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

有求于王。

譯:

②令初下,群臣進(jìn)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jìn);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

進(jìn)者。

譯:

第18題:古代詩文閱讀(24分)

閱讀文言文語段,完成4一一7題。

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盡收其地,進(jìn)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

荊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夫今樊將軍,秦王

購之金千斤,邑萬家。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獻(xiàn)秦王,秦王必說見臣,臣

乃得有以報太子。"太子曰:“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

意,愿足下更慮之!”

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曰:“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為

戮沒。今聞購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目:“吾

每念,常痛于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軻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

將軍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為之奈何?”荊軻曰:“愿得將軍之首以獻(xiàn)

秦,秦王必喜而善見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jǐn)y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

陵之恥除矣。將軍豈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jìn)曰:“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乃

今得聞教!”遂自刎。

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2分)

A.今行而無信信:相信。

B.顧計不知所出耳,顧:不過,只是。表示輕微的轉(zhuǎn)折。

C.秦王必說見臣說:通“悅”,喜歡,高興。

D.進(jìn)兵北略地略:掠奪、奪取。

5.下列劃線句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2分)

A.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B.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

C.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D.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6.從后兩段文字內(nèi)容看,對荊軻形象評價有誤的一項是()(2分)

A.擅長辭令,一席話以誠感人,終使樊將軍甘心自刎獻(xiàn)首。

B.果斷堅決,見太子丹“不忍”,便“私見樊於期”以促成其事。

C.工于心計,正確判斷行刺秦王的關(guān)鍵在于取信秦王。

D.心狠手辣,為取“信物”誘使樊將軍自如J。

7.文中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1)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3分)

(2)今聞購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3分)

第19題:閱讀《勸學(xué)》的片段文字,回答4?7題。(每小題2分,共8分)

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

不積珪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鴛馬十駕,

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qiáng),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鰭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

也。

4、對下列各句中劃線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

是()

A、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興:興起B(yǎng)、而神明自僵,圣心備

焉得:獲得

C、鴛馬十駕,功在不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