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18-2019年儀隴馬鞍中學(xué)校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
項訓(xùn)練(后附答案及解析)
抽選經(jīng)典試題,有針對性的考點中的難點、重點、考點進行強化訓(xùn)練,力口強記憶。
第1題:古詩文閱讀:閱讀下列文言語段,完成下面問題。(22分)
于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項莊
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眹堅唬骸按似纫?!臣請入,與之同命?!眹埣磶矶?/p>
入軍門。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nèi),樊噲側(cè)其盾以撞,衛(wèi)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向立,
瞋目視項王,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項王按劍而踞曰:“客何為者?”張良日:“沛
公之參乘樊噲者也?!表椡踉唬骸皦咽?!一一賜之卮酒?!眲t與斗卮酒。噲拜謝,
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于地,加彘肩
上,拔劍切而啖之。項王曰:“壯士!能復(fù)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
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
約臼:'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
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
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xù)耳,竊為大王不取也!”
項王未有以應(yīng),曰:“坐?!狈畤垙牧甲W汈?,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出。
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
樊噲日:“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于是遂去。乃令張良留謝。良問曰:“大王來何操?”曰:“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
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會其怒,不敢獻。公為我獻之?!睆埩既眨骸爸斨Z?!碑?/p>
是時,項王軍在鴻門下,沛公軍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與
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沛公謂張良
曰:“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度我至軍中,公乃入?!?/p>
4.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3分)
A.噲遂入,披帷西向立——披:掀開B.殺人如不能舉一一舉:盡
C.道芷陽間行一一間:趁機D.沛公則置車騎一一置:放
棄,丟下
5.下列句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項是()(3分)
A.故遣將守關(guān)者一一君安與項伯有故B.因招樊噲出一一因擊沛公于坐
C.覆其盾于地一一若亡鄭而有益于君D.乃令張良留謝一一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6.下列語句括號中是補出的文字,補出后語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3分)
A.(張良)則與(樊噲)斗卮酒B.加彘肩(于盾)上
C.(沛公)勞苦而功高如此D.(項王)欲誅有功之人
7.下列語句編為四組,全都能直接表現(xiàn)樊噲有勇有謀的一組是()(3
分)
①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②“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p>
③項王按劍而跑曰:“客何為者?”④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⑤此亡秦之續(xù)耳,竊為大王不取也?、奕缃袢朔綖榈顿?,我為魚肉,何辭為?
A.①③④B.①④⑤C.②③⑥
D.②⑤⑥
8.翻譯下列句子(10分)
(1)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5分)
(2)故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5分)
第2題:閱讀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題(16分)
燭之武退秦師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
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繾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
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
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
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
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
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
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币嗳ブ?/p>
4、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3分)
A、屬予作文以記之失其所與,不知
B、夜繾而出,見秦伯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
C、才美不外見秦伯說,與鄭人盟
D、無能為也已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5、解釋黑體字的用法。(5分)
(1)夜繾而出()(2)既東封鄭,
又欲肆其西封()
(3)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4)朝濟而夕設(shè)版
焉()
(5)鄰之厚,君之薄也()
6、翻譯下面兩個語句。(8分)
(1)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4分)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4分)
第3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8?21題。(12分,每小題3分)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xué),遂通五
經(jīng),貫六藝。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舉
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時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擬班固《西
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精思傅會,十年乃成。大將軍鄧鷺奇其才,累召不應(yīng)。
衡善機巧,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墓。安帝雅聞衡善術(shù)學(xué),公車特征拜郎中,
再遷為太史令。遂乃研核陰陽,妙盡璇磯之正,作渾天儀,著《靈憲》、《算罔論》,
言甚詳明。
順帝初,再轉(zhuǎn),復(fù)為太史令。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自去史職,五
載復(fù)還。
陽嘉元年,復(fù)造候風(fēng)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
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guān)發(fā)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
蟾蛛,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
機發(fā)吐丸,而蟾蛛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fā)機,而七首不動,尋其
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嘗一龍機發(fā)而
地不覺動,京師學(xué)者咸怪其無征。后數(shù)日驛至,果地震隴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
后,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時政事漸損,權(quán)移于下,衡因上疏陳事。后遷侍中,帝引在帷幄,諷議左右。嘗
問天下所疾惡者?;鹿賾制錃Ъ?,皆共目之,衡乃詭對而出。閹豎恐終為其患,遂共
讒之。衡常思圖身之事,以為吉兇倚仗,幽微難明。乃作《思玄賦》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為河間相。時國王驕奢,不遵典憲;又多豪右,共為不軌。衡下車,治威
嚴,整法度,陰知處黨名姓,一時收禽,上下肅然,稱為政理。視事三年,上書乞骸
骨,征拜尚書。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節(jié)選自《后漢書?張衡列傳》
18.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游于三輔,因入京師游:游玩
B.遂通五經(jīng),貫六藝貫:通曉
C.安帝雅聞衡善龍?zhí)醚牛合騺?/p>
D.京師學(xué)者咸怪其無征征:應(yīng)驗
1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精思傅會,十年乃成/遂乃研核陰陽,妙盡璇磯之正
B.以精銅鑄成/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C.雖一龍發(fā)機,而七首不動/衡乃詭對而出
D.乃知震之所在/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20.對文中下列語句的理解,有錯誤的一項是
A.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
永元年間,他被推舉為孝廉,卻不應(yīng)薦,屢次被公府征召,都沒有就任。
B.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
張衡不趨附當時的那些達官顯貴,只能屈身于官府的居所,多年沒有搬遷。
C.驗之以事,合契若神。
用實際發(fā)生的地震來檢驗儀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靈驗如神。
D.衡常思圖身之事,以為吉兇倚仗,幽微難明。
張衡常常思謀自身安全的事,認為福禍相因,幽深微妙,難以看清。
21.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張衡學(xué)識淵博,文學(xué)才華出眾,其為人謙遜,不慕名利,曾多次拒絕朝廷的征召。
B.張衡善于器械制造,精于天文歷算,其發(fā)明的動儀準確地測知了當年的隴西地震。
C.張衡為官清正,被升為侍中陪伴皇帝左右,借機向皇帝揭發(fā)了擅權(quán)亂政的宦官們。
D.張衡在作河間相期間,整飭法度,打擊豪強,政績斐然,表現(xiàn)出卓越的政治才能。
第4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12-15題。
白起者,那人也。善用兵。秦以郢為南郡,白起遷為武安君。昭王三十四年,
白起攻魏,虜三晉將,斬首十三萬。與趙將賈偃戰(zhàn),沉其卒二萬人于河中。
四十八年,秦復(fù)定上黨郡。韓、趙恐,使蘇代厚幣說秦相應(yīng)侯日:“武安君禽
馬服子①乎?”曰:“然?!庇衷唬骸凹磭惡??”曰:“然。”“趙亡則秦王王
矣,武安君為三公。武安君所為秦戰(zhàn)勝攻取者七十余城,南定鄢、呈B、漢中,北禽趙
括之軍,雖周、召、呂望之功不益于此矣。今趙亡,秦王王,則武安君必為三公,君
能為之下乎?雖無欲為之下,固不得已矣。故不如因而割之,無以為武安君功也?!?/p>
于是應(yīng)侯言于秦王曰:“秦兵勞,請許韓、趙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蓖趼犞?,割
韓垣雍、趙六城以和。武安君聞之,由是與應(yīng)侯有隙。
九月,秦復(fù)發(fā)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趙邯鄲。是時武安君病,不任行。病愈,秦
王欲使武安君代陵將。武安君言曰:“邯鄲實未易攻也。且諸侯救日至,彼諸侯怨秦
之日久矣。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nèi)空。遠絕河山而爭人國都,趙應(yīng)
其內(nèi),諸侯攻其外,破秦軍必矣。不可?!鼻赝踝悦?,不行;乃使應(yīng)侯請之,武安君
終辭不肯行,遂稱病。
秦王使王齷代陵將,不能拔。楚使春申君及魏公子將兵數(shù)十萬攻秦軍,秦軍多失亡。
武安君言曰:“秦不聽臣計,今如何矣!”秦王聞之,怒,強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稱
病篤。于是免武安君為士伍,遷之陰密。既行,出咸陽西門十里,至杜郵。秦昭王與
應(yīng)侯群臣議曰:“白起之遷,其意尚怏怏不服,有余言。”秦王乃使使者賜之劍,自
裁。武安君引劍將自到,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當死。長
平之戰(zhàn),趙卒降者數(shù)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彼熳詺?。
(節(jié)選自《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①馬服子,即趙括。
12.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武安君禽馬服子乎?禽:擒殺
B.由是與應(yīng)侯有隙隙:縫隙
C.彼諸侯怨秦之日久矣怨:恨
D.免武安君為士伍,遷之陰密遷:放逐
13.以下各組句子,全都表現(xiàn)白起居功自傲負氣使性性格的一組是
①白起攻魏,虜三晉將,斬首十三萬②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nèi)
空③乃使應(yīng)侯請之,武安君終辭不肯行,遂稱?、堋扒夭宦牫加?,今如何
矣!”
⑤強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稱病篤⑥“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
A.①③⑥
B.②④⑤C.③④⑤D.①⑤⑥
1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白起善于用兵,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虜三晉將,斬首十三萬。與趙將賈偃
戰(zhàn),把他的二萬士兵淹死在黃河里。
B.秦軍再次平定上黨郡后,韓國和趙國驚恐萬分,派蘇代用重金賄賂秦相應(yīng)侯范
雎,范雎不愿意白起再立大功,借口秦兵疲憊,急待休養(yǎng),請求昭王允許韓、趙
割地求和。
C.九月,秦王先后派王陵、王跣率部隊攻打邯鄲沒能攻下來,這才打算讓武安君赴
任,但武安君不滿秦王不聽他的計策,稱病不肯赴任。
D.白起因不肯領(lǐng)兵而至殺身之禍,被逼自殺時他感到滿腹委屈。但想到自己在長平之
戰(zhàn)時用欺詐的手段坑殺了趙國幾十萬士兵,他覺得這是上天降罪,于是自殺。
15.把文言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雖無欲為之下,固不得已矣。
譯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遠絕河山而爭人國都,趙應(yīng)其內(nèi),諸侯攻其外,破秦軍必矣。
譯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題:閱讀下文,完成15—17題。(8分)
①茅容耕于野,與等輩避雨樹下。眾皆夷踞相對,容獨危坐愈恭。郭林宗見而異之,
遂與共言。容留林宗宿,旦日,殺雞為饌Q林宗以為為己設(shè)。既而以供其母,自以草
蔬與客同飯。林宗起拜之,曰:“林宗猶減三牲之具以供賓客,而卿如此,乃我友
也!”因勸令學(xué),卒以成德。
②孟敏荷甑②墮地,不顧去。林宗見而問其意,對曰:“甑已破矣,視之何益!”林宗
以此異之。勸令游學(xué),十年知名。三公?俱辟,并不屈。
③笠翁日:人謂二事皆賢,莫能舉其優(yōu)劣;如必欲軒侄④之,其惟后孟敏而先茅容乎?
以孟敏所能者小節(jié),而茅容所重者大倫也。予曰不然。茅容殺雞供母,而以草蔬待
客,孝則孝矣,未免妨母之賢。此必有意為之,以起林宗之驚羨耳。若孟敏之不顧墮
甑,則全出天機久以此觀人,始不失為人倫之鑒。
【注】①饌:飲食②甑:古代蒸飯的一種瓦器③三公:古代中央三種
最高官銜的合稱。④軒輕:喻指高低輕重⑤天機:天賦的靈機,即靈性
15.解釋下列加點字:(3分)
①容獨圓坐愈恭②廄而I以供其母③孟敏周甑墮地④視之何
@⑤三公供周⑥其惟同孟敏而先茅容乎
16.指出下列文言句式不同的一項:()(2分)
A.遂與共言B.殺雞為饌C.而卿如此,乃我友也D.既而以供其
母
17.對茅容、孟敏優(yōu)劣的評價,笠翁的觀點
是,理由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話)(3分)
第6題: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xué),遂
通五經(jīng),貫六藝。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永元
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時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擬班
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精思傅會,十年乃成。大將軍鄧鷺奇其才,累召
不應(yīng)。
衡善機巧,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安帝雅聞衡善術(shù)學(xué),公車特征拜郎中,再遷為太
史令。遂乃研核陰陽,妙盡璇機之正,作渾天儀,著《靈憲》《算罔論》,言甚詳明。
順帝初,再轉(zhuǎn)復(fù)為太史令。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自去史職,五載復(fù)
還。
陽嘉元年,復(fù)造候風(fēng)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
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guān)發(fā)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蛛,
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fā)吐
丸,而蟾蛛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fā)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
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嘗一龍機發(fā)而地不覺
動,京師學(xué)者咸怪其無征。后數(shù)日驛至,果地震隴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
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時政事漸損,權(quán)移于下,衡因上疏陳事。后遷侍中,帝引在帷幄,諷議左右。嘗問天
下所疾惡者。宦官懼其毀己,皆共目之。衡乃詭對而出。閹豎恐終為其患,遂共讒
之。衡常思圖身之事,以為吉兇倚伏,幽微難明,乃作《思玄賦》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為河間相。時國王驕奢,不遵典憲;又多豪右,共為不軌。衡下車,治威
嚴,整法度,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上下肅然,稱為政理。視事三年,上書乞骸
骨,征拜尚書。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永初中,謁者仆射劉珍、校書郎劉嬲除等著作東觀,撰集《漢記》,因定漢家禮儀,上
言請衡參論其事,會并卒,而衡常嘆息,欲終成之。及為侍中,上疏請得專事東觀,
收撿遺文,畢力補綴。又條上司馬遷、班固所敘與典籍不合者十余事。又以為王莽本
傳但應(yīng)載篡事而已,至于編年月,紀災(zāi)祥,宜為元后本紀。又更始居位人無異望光武
初為其將然后即真宜以更始之號建于光武之初書數(shù)上竟不聽及后之著述多不詳?shù)鋾r人
追恨之
(1)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又更始居位/人無異/望光武初為其將/然后即真/宜以更始之號建于光武之初/書數(shù)
上/竟不聽/及后之著述多/不詳?shù)?時人追恨之
B.又更始居位/人無異望/光武初為其將/然后即真/宜以更始之號建/于光武之初書數(shù)
上/竟不聽/及后之著述/多不詳?shù)鋾r/人追恨之
C.又更始居位/人無異望/光武初為/其將然后即真/宜以更始之號建于光武之初/書數(shù)/
上竟不聽/及后之著述/多不詳?shù)?時人追恨之
D.又更始居位/人無異望/光武初為其將/然后即真/宜以更始之號建于光武之初/書數(shù)
上/竟不聽/及后之著述/多不詳?shù)?時人追恨之
(2)下列對文中加橫線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游于三輔”意為在三輔一帶游學(xué)?!坝巍迸c“觀太學(xué)”的“觀”意思一樣。漢朝
以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fēng)為三輔,這三個地區(qū)在今陜西西安附近。
B.“舉孝廉不行”意為張衡被舉為孝廉,他卻不去應(yīng)薦。漢朝由各地學(xué)校向中央舉薦
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被舉薦的人稱為“孝廉”。
C.“陽嘉元年”中的“陽嘉”,是漢順帝的年號,文中的“永和”“永初”是漢代
帝王的年號,用以紀年。年號紀年法是我國古代常見的紀年方法。
D.“上書乞骸骨”意思是給朝廷上書,請求辭職回家。在封建社會,大臣年老了請求
辭職為“乞骸骨”,意思是請求賜還自己的身體,回家鄉(xiāng)去。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張衡為人謙虛,潔身自守,辭謝了多次征召,“不行”“不就”“不應(yīng)”等詞語,
強調(diào)了他的不慕利祿,無意仕途。
B.傳記從地動儀的質(zhì)地、尺寸、規(guī)模、形體、文飾以及制作過程的精細、測定時的效
驗,做了井然有序的說明介紹。
C.永和初年,張衡調(diào)離京城,擔任河間王的相。當張衡狠狠打擊了河間王的惡勢力
后,他就急流勇退,做出了極明智的決策。
D.最后一段是補敘的內(nèi)容,其中說到張衡分條上奏指出司馬遷、班固所寫的有十幾件
事與典籍不相符。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安帝雅聞衡善術(shù)學(xué),公車特征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
②上言請衡參論其事,會并卒,而衡常嘆息,欲終成之。
第7題:
第8題:古詩文部分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題。(共22分)
李士謙,字子約,趙郡平棘人也。髯觥喪父,事母以孝聞。年十二,魏廣平王贊辟開
府參軍事。后丁母憂,居喪骨立。趙郡王睿舉德行,稱疾不就。和士開亦重其名,將
諷朝廷,擢為國子祭酒。士謙知而固辭,得免。
李氏宗黨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會極歡,無不沉醉喧亂。嘗集士謙所,盛饌盈
前,而先為設(shè)黍,謂群從曰:“孔子稱黍為五谷之長,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
尚,容可違乎?”少長肅然,退而相謂曰:“既見君子,方覺吾徒之不德也?!笔恐t
家富于財,躬處節(jié)儉,每以振施為務(wù)。州里有喪事不辦者,士謙輒奔走赴之,隨乏供
濟。有兄弟分財不均至相閱訟士謙聞而出財補其少者令與多者相埒兄弟愧懼更相推讓
卒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謙牽置涼處飼之,過于本主。望見盜刈其禾黍者,默而
避之。其家僮嘗執(zhí)盜粟者,士謙慰諭之曰:“窮困所致,義無相責(zé)?!卞崃罘胖?/p>
其后出粟數(shù)千石,以貸鄉(xiāng)人,值年谷不登,債家無以償,皆來致謝。士謙曰:“吾家
余粟,本圖振贍,豈求利哉!”于是悉召債家,為設(shè)酒食,對之燔契,曰:“債了
矣,幸勿為念也?!备髁盍T去。明年大熟,債家爭來償謙,謙拒之,一無所受。他年
又大饑,多有死者,士謙罄竭家資,為之糜粥,賴以全活者將萬計。收埋骸骨,所見
無遺。至春,又出糧種,分給貧乏。趙郡農(nóng)民德之,撫其子孫曰:“此乃李參軍遺惠
也?!被蛑^士謙曰:“子多陰德。"士謙曰:“所謂陰德者何?猶耳鳴,己獨聞之,
人無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陰德之有!”
開皇八年,終于家,時年六十六。趙郡士女聞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
參軍死乎!”會葬者萬余人。鄉(xiāng)人條其行狀,詣尚書省請先生之謚,事寢不行,遂相
與樹碑于墓。
(選自《隋書?隱逸傳》)
7.下列句子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髯齒匕髻謂兒童下垂之發(fā),此謂兒童換牙。故髻此謂幼年。李士謙幼年喪父,成為
孤兒。
B.丁憂,指遭逢父母喪事。舊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喪,三年內(nèi)不做官,不婚娶,
不赴宴,不應(yīng)考。丁母憂就是遭逢母親喪事。
C.五谷,五種谷物,所指不一。其中之一說為稻、黍、稷、麥、豆。后以五谷為谷物
的通稱,不一定限于五種。
D.謚,古代皇帝、貴族、大臣、杰出官員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稱號,一定帶
有的褒揚意義。
8.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有兄弟分財不均/至相閱/訟士謙/聞而出財補/其少者/令與多者相埒/兄弟愧/懼更
相推/讓卒為善士。
B.有兄弟分財不均/至相閱訟/士謙聞而出財/補其少者/令與多者相埒/兄弟愧懼/更相
推讓/卒為善士。
C.有兄弟分財不均至/相閱訟/士謙聞而出財補/其少者/令與多者相埒/兄弟愧/懼更相
推/讓卒為善士。
D.有兄弟分財不均至/相閱訟士謙/聞而出財/補其少者/令與多者相埒/兄弟愧懼/更相
推讓/卒為善士。
9.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士謙侍奉母親以孝聞名,后來母親去世,服喪時消瘦得只剩下一副骨架。(后
來)趙郡王睿以德行舉薦他,他借口有病而不接受。
B.李士謙遵循孔子、荀子重黍稷的習(xí)俗。前來聚會的親朋從士謙身上看到了君子的德
行,自愧不如。
C.李士謙為人豪爽,樂施好善。在鄉(xiāng)里扶危救困,甚至對待有過失的人他也極盡體恤
之心。
D.李士謙為人處世,認為多積陰德。他把陰德比作耳鳴,意思是陰德只能心知,不足
為外人道也,這反映了他高尚的道德風(fēng)范。
1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3分)
(1)其后出粟數(shù)千石,以貸鄉(xiāng)人,值年谷不登,債家無以償,皆來致謝。(4分)
(2)他年又大饑,多有死者,士謙罄竭家資,為之糜粥,賴以全活者將萬計。(4分)
(3)武帝嘉其義,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因厚賂單于,答其善
意。(5分)
第9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4-16題。
夜,繾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
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
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
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不闕秦,將
焉取之?闕秦以利晉,惟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
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
所與,
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币嗳ブ?。
14.下列句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
是)
A.越國以鄙遠鄙:當作邊
邑
B.共其乏困共:同
“供”,供給
C.又欲肆其西封肆:肆意
D.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侵損
15.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用法相同的一項
是)
A.夫晉,何厭之有四海之大
B.敢以煩執(zhí)事以亂易整,不武
C.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盤盤焉,困困焉
D.夜繾而出因人之力
而敝之
1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
是
A.燭之武在國家危急關(guān)頭,臨危受命,不避艱險,只身去說服秦君,解除國難,表
現(xiàn)了他機智善辯的外交才能。
B.燭之武巧妙地利用了秦、晉之間的矛盾,向秦伯分析了當時的形勢,采取分化瓦
解的辦法,終于說服了秦伯。
C.燭之武斗爭策略的巧妙表現(xiàn)在,他奉命去說秦君,完全是為了鄭國的利益,而他
在說辭里表現(xiàn)的是處處為秦晉兩國著想,處處替秦國說話,這就更使秦君易于入
耳。
D.當秦國單獨退兵之后,子犯發(fā)怒要攻打秦軍,秦、晉關(guān)系一下子轉(zhuǎn)而緊張起
來,最后晉文公講了一番道理,晉軍偃旗息鼓,一場風(fēng)波,終于平息。
第10題:閱讀下文,完成第14?16題。
朱碧潭詩序
(明〕王慎中
詩人朱碧潭君汶,以名家子,少從父薄游,往來荊湖豫章,泛洞庭、彭蠡、九江之
間,沖簸波濤,以為壯也。登匡廬山,游赤壁,覽古名賢棲遁嘯詠之跡,有發(fā)其志,
遂學(xué)為詩,耽酒自放。當其酣嬉顛倒,笑呼歡適,以詩為娛,顧謂人莫知我。人亦皆
易之,無以為意者。其詩不行于時。屋壁戶牖,題墨皆滿,涂污淋漓,以詫家人婦子
而已。貧不自謀,家人消之曰:“何物可憎,徒演墻戶,曾不可食,其為畫餅耶!”
取筆硯投擲之,欲以怒君,冀他有所為。君不為怒,亦不變也。
一日,郡守出教,訪所謂朱詩人碧潭者。吏人持教喧問市中,莫識謂誰,久乃知其為
君也。吏人至門,強君入謁。君衣褐衣,窄袖而長裾,闊步趨府。守下與為禮,君無
所不敢當,長揖上座。君所居西郊,僻處田坳林麓之交,終日無人跡。守獨出訪之。
老亭數(shù)椽欹傾,植竹撐拄,坐守其下。突煙晝濕,旋拾儲葉,煨火燒筍,煮茗以飲
守。皂隸忍饑詬罵門外,君若不聞。于是朱詩人之名,嘩于郡中,其詩稍稍傳于人
口。然坐以匹夫交邦君,指目者眾,訕疾蜂起。而守所以禮君如彼其降,又不為能詩
故。守父故與君之父有道路之雅,以講好而報舊德耳。君詩雖由此聞于人,人猶不知
重其詩,復(fù)用為謗。嗚呼,可謂窮矣!
凡世之有好于物者,必有深中其欲,而大愜于心。其求之而得,得之而樂,雖生死不
能易,而豈有所計于外。詩之不足賈于時,以售資而取寵,君誠知之矣。若為閉關(guān)吟
諷,凍餓衰沮而不厭,其好在此也。人之不知重其詩,焉足以撓其氣,而變其所業(yè)
哉!
君嘗謁予,懷詩數(shù)十首為贄,色卑而詞款,大指自喜所長,不病人之不知,而惟欲得
予一言以為信也。豈其刻腸鏤肺,酷于所嗜,雖無所計于外,而猶不能忘志于區(qū)區(qū)之
名耶?嗟乎!此固君之所以為好也。君既死,予故特序其詩而行之,庶以不孤其意,
豈以予文為足重君之詩于身后哉!
1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人亦皆易之,無以為意者易:
驚訝、覺得奇怪
B.君嘗謁予,懷詩數(shù)十首為贄,色卑而詞款款:誠懇、懇切
C.大指自喜所長,不病人之不知?。簱?/p>
心、憂慮
D.而猶不能忘志于區(qū)區(qū)之名耶區(qū)區(qū):
小、少
15.以下各組語句中,全都能表現(xiàn)朱碧潭對詩歌癡迷的一項是
①當其酣嬉顛倒,笑呼歡適,以詩為娛,顧謂人莫知我
②屋壁戶牖,題墨皆滿,涂污淋漓
③于是朱詩人之名,嘩于郡中,其詩稍稍傳于人口
④若為閉關(guān)吟諷,凍餓衰沮而不厭
⑤人之不知重其詩,焉足以撓其氣,而變其所業(yè)哉
⑥凡世之有好于物者,必有深中其欲,而大愜于心
A.①②④B.②⑤⑥C.①③⑥D(zhuǎn).③④⑤
16.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朱碧潭年輕時曾登臨匡廬山,游賞赤壁,觀覽古圣賢隱居逃世歌嘯詠唱的遺跡,志
氣有所啟發(fā),于是學(xué)習(xí)做詩。
B.朱碧潭在吏人帶領(lǐng)下前去見知府時,知府走下座位施禮迎接,朱碧潭雖然沒覺得有
什么不敢接受的,但是還是很有禮貌的行禮之后才坐到上賓之座。
C.朱碧潭以一介布衣同知府相交,導(dǎo)致大家的毀謗妒忌,雖然知府不是因為他的詩寫
得好而與他交往,但朱碧潭的詩因此逐漸被人們知曉看重也是事實。
D.朱碧潭刻苦專心地做詩,死后作者為其詩作序。作者說并不希望因此使朱君的詩歌
流傳后世,這是作者謙虛的說法。
17.(1)把第二大題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共6分)
①比如順風(fēng)而呼,聲非加疾,其勢激也。(2分)
②君既死,予故特序其詩而行之,庶以不孤其意。(4分)
第11題:閱讀下文,完成19―22題。(10分)
義牛者,宜興銅棺山農(nóng)人吳孝先家水牯牛也。力而有德,日耕山田二十畝,雖饑甚,不
食田中苗。吳寶之,令其十三歲子希年牧之。希年跨牛背,隨牛所之。牛方食草澗
邊,忽一虎從牛后林中出,意欲攫希年。牛知之,即旋身轉(zhuǎn)向虎,徐行嚙草。希年
懼,伏牛背不敢動?;⒁娕?,且踞以俟,意相近即攫牛背兒也。牛將迫虎,即遽奔
以前,猛力觸虎?;⒎酱瓜雅1硟?,不及避,蹊而仰偃隘澗中,不能輾。水壅浸虎
首,虎斃。希年驅(qū)牛返,白父,集眾舁虎歸,烹之。
他日,孝先與鄰人王佛生爭水。佛生富而暴,素為鄉(xiāng)里所怨,皆不直之,而
袒孝先。佛生益怒,率其子毆死孝先。希年訟于官。佛生重賂邑令,反杖希年。希年
斃杖下,無他昆季可白冤者。孝先妻周氏,日號哭于牛之前,且告牛日:“曩幸藉
汝,吾兒得免果虎腹。今且父子俱死于仇人矣!皇天后土,誰為我雪恨耶?”牛聞
之,大怒,抖搜長鳴,飛奔至佛生家。佛生父子三人,方延客歡飲,牛直登其堂,竟
軾佛生,佛生斃,復(fù)中氐二子,二子斃??陀谐謼U與牛斗者,皆傷。鄰里趨白令,令聞
之,怖死。
注釋:
舁:抬
19.下列句中加點詞與“吳寶之”中的“寶”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
分)
A.糞土當年萬戶侯B.縱之順之
C.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D.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
20.比較下列兩組句子中的加點詞,選出判斷正確的一項()(2分)
①虎方垂涎牛背兒/方延客歡飲
②皆不直之/牛直登其堂
A.①意思相同,②不同B.①②意思均相同
C.①意思不同,②相同D.①②意思均不同
21.將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虎見牛來,且踞以俟,意相近即攫牛背兒也。
(2)鄰里趨白令,令聞之,怖死。
22.文中刻畫的“水牯牛”有怎樣的性格特點?請簡要概括。(2分)
第12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宋子貞字周臣,潞州長子人也。性敏悟好學(xué),工詞賦。弱冠,領(lǐng)薦書試禮部,與族兄
知柔同補太學(xué)生,俱有名于時,人以大、小宋稱之。
七年,太宗命子貞為行臺右司郎中。中原略定,事多草創(chuàng),行臺所統(tǒng)五十余城,州縣
之官或擢自將校,或起由民伍,率昧于從政。甚者,專以搭克聚斂為能,官吏相與為
貪私以病民。子貞仿前代觀察采訪之制,命官分三道糾察官吏,立為程式,與為期
會,黜貪墮,獎廉勤,官府始有紀綱,民得蘇息。東平將校,占民為部曲戶,謂之腳
寨,擅其賦役,幾四百所。子貞請罷歸州縣。實g初難之,子貞力言乃聽,人以為
便。實卒,子忠濟襲爵,尤敬子貞。請于朝,授參議東平路事。兼提舉太常禮樂。子
貞作新廟學(xué),延前進士康曄、王磐為教官,招致生徒幾百人,出粟贍之,俾習(xí)經(jīng)藝。
每季程試,必親臨之。齊魯儒風(fēng),為之一變。
歲己未,世祖南伐,召子貞至濮,問以方略。對日:“本朝威武有余,仁德未洽。所
以拒命者,特畏死爾。若投降者不殺,脅從者勿治,則宋之郡邑可傳檄而定也?!笔?/p>
祖善其言。
中統(tǒng)元年,授益都路宣撫使。未幾,入覲,拜右三部尚書。時新立省部,典章制度,
多子貞裁定。李瑁叛,據(jù)濟南,詔子貞參議軍前行中書省事。子貞單騎至濟南,觀瑁
形勢,因說丞相史天澤日:“埴擁眾東來,坐守孤城,宜增筑外城,防其奔突,彼糧
盡援絕,不攻自破矣?!弊h與天澤合,遂擒瑁。又請建國學(xué)教胄子,敕州郡提學(xué)課試
諸生,三年一貢舉。有旨命中書次第施行之。帝頗悔用子貞晚。
三年十一月,懇辭,乃得請。特敕中書,凡有大事,即其家訪問。卒年八十一。
【注】實:嚴實,元朝大臣。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中原略定略:大略
B.民得蘇息蘇:恢復(fù)
C.擅其賦役擅:占有
D.特畏死爾特:特別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子貞有治國才能的一組是(3分)
①實初難之,子貞力言乃聽
②子貞仿前代觀察采訪之制
③立為程式,與為期會,黜貪惰,獎廉勤
④時新立省部,典章制度,多子貞裁定
⑤子貞單騎至濟南,觀墓形勢
⑥有旨命中書次第施行之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⑤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宋子貞很有才學(xué)。他成年后就被舉薦進了禮部,并和族兄一起被稱為“大、小
宋”;省部剛剛建立時,他還參與制定了很多典章制度。
B.宋子貞很受元世祖信任。元世祖南伐時,就聽取了宋子貞的建議;宋子貞辭官后,
世祖命中書省有大事即向宋子貞請教。
C.宋子貞很重視教育。他曾建立新廟學(xué),招收的學(xué)生有幾百人,讓他們學(xué)習(xí)經(jīng)藝;后
來他又請求建立國學(xué),還規(guī)定了考試和人才薦舉制度。
D宋子貞很有軍事才能。李瑁叛亂,他建議丞相史天澤在濟南城外加建外城,圍困李
理,最終擒獲了李瑁。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行臺所統(tǒng)五十余城,州縣之官或擢自將校,或起由民伍,率昧于從政。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投降者不殺,脅從者勿治,則宋之郡邑可傳檄而定也。
譯文:_____
第13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盡收其地,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荊卿
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夫今樊將軍,秦王購之
金千斤,邑萬家。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獻秦王,秦王必說見臣,臣乃得
有以報太子。"太子曰:”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
愿足下更慮之!”
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曰:“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為
戮沒。今聞購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日:“吾
每念,常痛于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軻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
將軍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為之奈何?”荊軻曰:“愿得將軍之首以獻
秦,秦王必喜而善見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攜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
陵之恥除矣。將軍豈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乃
今得聞教!”遂自刎。太子聞之,馳往,伏尸而哭,極哀。既已,無可奈何,乃遂收
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4.下列加點的字,與“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中的“函”用法不同的
是()
A.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B.士皆瞋目,發(fā)
盡上指冠
C.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D.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夜繾而出
B.吾每念常痛于骨髓/因擊沛公于坐,殺之
C.父母宗族,皆為戮沒/使子嬰為相
D.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敢以煩執(zhí)事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一開始,就連用六個動詞,寫出秦軍所向披靡,燕國危如累卵的形勢,使故事
一開始就籠罩著緊張的氣氛,為后面故事的展開定下了悲劇的基調(diào)。
B.樊於期為解燕國之圍,為報自己之仇,毅然決然自刎,可見他不畏強暴,不怕犧牲
的性格特征,亦表現(xiàn)了對荊軻的理解與信任。
C.太子丹面對強秦,急起奮發(fā),圖謀保衛(wèi)國家。但他卻又說不希望樊將軍為實現(xiàn)自己
的救國理想而犧牲,這表現(xiàn)了太子丹性格中虛偽的一面。
D.荊軻沉著勇敢地私下會見樊將軍,動之以情,曉之以義,在樊將軍急于知曉的情況
下,他才和盤托出行刺打算,征詢意愿。由此可見,荊軻工于心計,善于言辭。
7.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愿足下更慮之!”
(2)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將軍豈有意乎?
第14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15—18題
養(yǎng)竹記
白居易
竹似賢,何哉?竹本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
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體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yīng)用虛受
者。竹節(jié)貞,貞以立志;君子見其節(jié),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多
樹為庭實焉。
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①選及第,授校書郎。始于長安求假居處,得常樂里故關(guān)
相國私第之東亭而處之。明日,履及于亭之東南隅,見叢竹于斯,枝葉殄瘁,無聲無
色。詢于關(guān)氏之老,則曰:此相國之手植者。自相國捐館②,他人假居,由是筐熊③
者斬焉,簪帚④者刈焉,刑余之材,長無尋⑤焉,數(shù)無百焉。又有凡草木雜生其中,
摹茸薈郁⑥,有無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嘗經(jīng)長者之手,而見賤俗人之目,剪棄若是,
本性猶存。乃芟翦薈⑦,除糞壤,疏其間,封其下,不終日而畢。于是日出有清陰,
風(fēng)來有清聲。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賢,而人猶愛惜之,封植之。況其真賢
者乎?然則竹之于草木,猶賢之于眾庶。嗚呼!竹不能自異,唯人異之。賢不能自異,
唯用賢者異之。故作《養(yǎng)竹記》,書于亭之壁,以貽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聞于今之用
賢者云。
(選自《全唐文》卷六七六)
【注】①拔萃:書判拔萃科。唐代科舉科目之一。②捐館:指逝世。③筐熊
(kuangf§i):竹制器物。④簪帚(huizhbu):掃帚。⑤尋: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為
一尋。⑥莘(Mng)茸薈郁:草木雜亂茂盛。⑦芟(shan)翦薈:除掉茂盛的雜草
15.下列句子中畫橫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竹本固,固以樹德本:根
B.始于長安求假居處假:借
C.以始其后之居斯者貽:愉樂
D.竹心空,空以隹道體:體察、體悟
16.下列句子中,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項是(2分)
A.竹,植物也。甚矣,汝之不惠!
B.詢于關(guān)氏之老。客有吹洞簫者。
C.于人何有哉?背負青天而莫之天闋者。
D.而見賤俗人之目。項脊軒,舊南閣子也。
17.下列各句對文章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文章以關(guān)相國私第的竹子為敘寫對象,敘述其經(jīng)歷了關(guān)相國對它們愛護有加,后遭
人任意砍伐,再后來經(jīng)作者精心扶植重?zé)ㄉ鷻C,但最后卻被庸俗的人們隨意丟棄的遭
遇。
B.文人士大夫喜歡竹子的原因,不僅在于它的自然外觀,更在于竹子的自然性狀所
比附的人的品格情操的象征意義。本文就是一個有力的例子。
C.作者認為培養(yǎng)人才猶如養(yǎng)竹,人才雖然難得,可是愛惜和識拔人才的人更為難得。
文章婉轉(zhuǎn)曲折,流暢自然。
D.作者寫作這篇文章,其實是運用托物寓意的手法,以便讓居住在這里的后人和當時
的用人者讀到后有所啟發(fā)、借鑒。
18.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2分)
明日,履及于亭之東南隅
第15題:
第16題:下列句子的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句讀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
譯:不知句讀的要從師,有疑問解不開的卻不從師
B.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
譯:砍下樹木做武器,舉起竹竿當旗幟,天下的人像云一樣聚集起來,回聲似的應(yīng)和
他,都帶著糧食,如影子似的跟著他
C.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
譯:你這樣長期不能回國,白白的在這荒無人煙的地方受苦,(您歲漢朝的)信義表現(xiàn)
在哪里呢?
D.衡下車,治威嚴,整法度,陰知奸黨姓名,一時收禽,上下肅然,稱為政理.
譯:張衡下車后,治理嚴厲,整飭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黨的姓名,一下子同時逮
捕,拘押起來,于是上下敬畏恭順,稱贊政事處理得好
第17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12-16題。(共14分)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日:"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懷,
望美人兮天一方?!笨陀写刀春嵳撸懈瓒椭?。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
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整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
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
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觸臚千里,旌旗蔽空,醐酒臨
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
糜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螭與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
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
風(fēng)?!薄冻啾?/p>
賦》
12.下列詞語的含義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客有吹洞簫者者:人B正襟危坐危:端正
C漁樵于江渚之上漁樵:砍柴捕魚D舉匏樽以相屬屬:勸酒
13.選出“然”的意義、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2分)
A.蘇子愀然B.凌萬頃之茫然
C.何為其然也D.其聲嗚嗚然
14.對下列加點的詞語活用情況解說正確的一項是()(2分)
①下江陵,順流而東也②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
③侶魚蝦而友麋鹿④西望夏口,東望武昌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5.選出不屬于賓語前置句的一項()(2分)
A.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B.何為其然也?
C.渺渺兮予懷D.何陋之有?
16.翻譯下列句子。(6分)
①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整婦
②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第18題:閱讀文化經(jīng)典《孟子》,按要求答題。(6分)
孟子見齊宣王,曰:“所謂故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有世臣之謂也。王無親臣
矣,昔者所進,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識其不才而舍之?”曰:
“國君進賢,如不得已,將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與?左右皆曰賢,未可也;諸
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曰賢,然后察之;見賢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日不可,
勿聽;諸大夫皆曰不可,勿聽;國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見不可焉,然后去之。左
右皆曰可殺,勿聽;諸大夫皆曰可殺,勿聽;國人皆曰可殺,然后察之;見可殺焉,
然后殺之。故曰,國人殺之也。如此,然后可以為民父母?!?/p>
(選自《孟子?梁惠王下》)
(1)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①吾何以識其不才而舍之?(2分)
②國君進賢,如不得已,將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與?(2分)
(2)孟子在文中提出怎樣的政治主張?(用自己的話概括)(2分)
第19題:閱讀《勸學(xué)》和《師說》中的選段,完成下列16—19題。(共18分,每小
題3分)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也。吾嘗踐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有關(guān)園林景觀工程施工合同
- 《食管癌的化療治療》課件
- 2025關(guān)于企業(yè)員工勞動合同模板
- 2025年商業(yè)辦公空間的租賃合同
- 2025廣東塑料交易所(PVC)貨物交割合同
- 船舶火災(zāi)報警自動報警系統(tǒng)概述火災(zāi)探測方法與探測器基本
- 《青少年早期成長》課件
- 《全國教育機構(gòu)聯(lián)盟》課件
- 《盛會全景呈現(xiàn)》課件
- 江西服裝學(xué)院《學(xué)校音樂導(dǎo)論與教法教研》2023-2024學(xué)年第一學(xué)期期末試卷
- SH/T 1673-1999工業(yè)用環(huán)己烷
- GB/T 9661-1988機場周圍飛機噪聲測量方法
- GB 29541-2013熱泵熱水機(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
- FZ/T 07019-2021針織印染面料單位產(chǎn)品能源消耗限額
- 重癥醫(yī)學(xué)科各項規(guī)章制度匯編
- 社會組織培訓(xùn)概述課件
- 春節(jié)作文優(yōu)秀課件
- 三角函數(shù)的應(yīng)用論文Word版
- 農(nóng)業(yè)創(chuàng)業(yè)風(fēng)險控制與防范培訓(xùn)課件
- 生物制造國內(nèi)外狀況課件
-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xué)口算練習(xí)題可打印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