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qū)2025屆高三上學期11月期中考試語文試題 含解析_第1頁
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qū)2025屆高三上學期11月期中考試語文試題 含解析_第2頁
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qū)2025屆高三上學期11月期中考試語文試題 含解析_第3頁
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qū)2025屆高三上學期11月期中考試語文試題 含解析_第4頁
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qū)2025屆高三上學期11月期中考試語文試題 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qū)2024-2025學年上學期高三期中考試語文試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和考號填涂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一、現(xiàn)代文閱讀(34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1(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材料一:冬小麥原產于西亞、北非一帶,大約4000年前傳入中國,并逐漸推廣到各地。唐代是冬小麥空間擴展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整個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冬小麥的地位有了全面改變,兩稅法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出臺的。兩稅法規(guī)定“夏稅盡六月,秋稅盡十一月”。其中的六月和十一月正是冬小麥與粟等作物的成熟期。麥熟為夏稅起收的時間標志,粟、稻等成熟為秋稅起收的時間標志。全國各地繳納的物品并非只有麥、粟二物,而是因地設項。夏稅交納時間與冬小麥成熟期吻合,但并非夏稅征納地就應是冬小麥種植區(qū),銀、鈔、錢、絹都是非冬麥區(qū)納稅的替代物。那么歷史時期冬小麥分布北界位于什么地方?宋人莊綽有言,“陜西沿邊地苦寒,種麥周歲始熟,以故粘齒不可食”。春小麥春種秋收,周歲始熟;冬小麥秋種夏收,屬于越冬作物,跨歲而熟。生長期與食性二者證明宋代陜西沿邊種植的是春小麥,這時陜西邊地大致位于無定河流域至橫山一線,即北緯38度附近;冬小麥的分布區(qū)應在此線之南,從陜西沿邊向東進入河東路(今山西)轄境。府州(今陜西府谷)位于黃河岸邊,宋太祖乾德“四年四月府州、尉氏縣、云陽縣并有麥兩歧”,“麥兩歧”為小麥成長到一定時期才能看到的瑞兆,因此四月在府州看到“有麥兩歧”當是冬小麥接近成熟的物候標識。歐陽修對與府州緯度相近的寧化軍(今山西寧武縣)卻留下這樣的記述:“本軍地寒,民不種麥?!备菖c寧化軍都位于北緯39度附近,由此看來這一緯度位置正值冬小麥北界的邊緣地帶。將陜西沿邊春小麥種植區(qū)所在的北緯38度與河東一帶的北緯39度連接起來成一條斜線,這條斜線與中國氣溫帶分布完全吻合,順應這一趨勢向太行山以東的河北路(今河北)延伸。由于河北路地處華北平原之上,氣溫高于河東、陜西所在的黃土高原,冬小麥的北界大約在北緯40度燕山一線。探討歷史時期冬小麥分布北界與氣候變化,需要提及的是滿志敏提出的9-13世紀冬小麥北界達到今長春附近的觀點?!督鹗贰な池浿尽份d金代兩稅法:“夏稅六月止八月,秋稅十月止十二月。泰和五年……改秋稅限十一月為初。中都、西京、北京、上京、遼東、陜西地寒,稼穡遲熟,夏稅限以七月為初。”這項研究將金代兩稅法涉及的燕山以北(今內蒙古東部、遼寧東部)視作冬小麥分布區(qū),并以此作為溫暖期的證據(jù)。那么金代在這一地區(qū)征收兩稅中的夏稅,究競是征納冬小麥還是替代品?最直接的證據(jù)是這里是否種植冬小麥。事實是遼金時期文獻不僅只字未提塞外種植冬小麥,且與小麥相關的信息也十分罕見,這說明這里不屬于冬小麥分布區(qū),更不具備以此納稅的價值。冬小麥為暖溫帶糧食作物,冬季最低溫度是其生長的制約性因素。至20世紀初冬小麥的北界仍維持在明長城以南。當代全球變暖的氣候背景與各種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之下,冬小麥穩(wěn)定分布區(qū)尚不能達到長春一帶,金代又如何能至呢?沿橫山、無定河經山西中部至燕山一線構成的冬小麥分布北界,經歷宋、遼、金至明清時期大體維持不變。(摘編自韓茂莉《中國歷史地理十五講》)材料二:未來全球氣候變化對中國冬小麥生產可能產生重要影響。全球氣候變化的主要特征是以二氧化碳為主的溫室氣體濃度升高導致全球氣溫升高、氣候劇烈變化,從而引發(fā)極端氣候如極端高(低)溫、干旱和水澇等頻現(xiàn),這非常不利于冬小麥生產的發(fā)展。氣候變暖提高了總積溫,導致中國冬小麥分布界發(fā)生變化。冬小麥北界有北移西擴趨勢,且這種趨勢正在逐漸加劇。郝志新等研究遼寧省冬小麥種植北界時就發(fā)現(xiàn),在氣候變化情況下,遼寧省冬小麥種植北界較中國過去所確定的冬小麥種植北界北移1-2個緯度;楊曉光等人研究發(fā)現(xiàn),甘肅西擴20km,青海西擴120km。二氧化碳氣體濃度升高一定程度上能促進冬小麥根、莖、葉的生長,提高葉片光合速率和氮素的吸收與利用,有利于提高產量。但氣候變化在中國還表現(xiàn)為太陽輻射的下降,冬小麥主產區(qū)黃淮海麥區(qū)和長江中下游麥區(qū)下降更為顯著。試驗研究表明,長期弱光小麥產量降幅可達6.4%~25.8%。在不同的生育期,降雨量變化對冬小麥產量的影響不同。生育前期降雨量增加有利于冬小麥產量的提高,而中后期則會導致一定的減產,然而,最值得關注和警惕的是高溫與低溫以及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導致的干旱和漬水等極端氣象災害事件,全球氣候變化發(fā)生頻率顯著增加,嚴重影響了小麥的生產,尤其是生育中后期的“逆境”將導致冬小麥產量銳減。此外,氣候變化導致的病蟲草害加劇,這不僅導致冬小麥減產,還將顯著增加冬小麥生產成本,不利于冬小麥生產。(摘編自蔡劍、姜東《氣候變化對中國冬小麥生產的影響》)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因氣候寒冷,宋代陜西沿邊地區(qū)不適宜種冬小麥,較適宜種周歲成熟的春小麥。B.金代在燕山以北今內蒙古東部、遼寧東部這一地區(qū)征收的夏稅只能是春小麥。C.氣候變暖促使冬小麥種植北界北移西擴,部分春小麥種植區(qū)開始種植冬小麥。D.二氧化碳氣體濃度升高影響全球氣候變化,這對冬小麥的生長既有利又有弊。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唐代兩稅法的出臺,導致整個黃河中下游地區(qū)都開始種植冬小麥,冬小麥的種植面積逐漸擴大。B.唐代兩稅法征納夏稅的時間與冬小麥的成熟期吻合,但征納夏稅的地區(qū)不一定屬于冬小麥種植區(qū)域。C.宋代無定河流域至橫山一線一般種植春小麥,此線以南一般種植冬小麥,這是由它們的食性與生長期決定的。D.材料二末段中“逆境”一詞,主要指冬小麥生育中后期所遇到的病蟲草害,病蟲草害加劇將導致冬小麥產量銳減。3.下列選項,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二第二段觀點的一項是()A.劉一清《錢塘遺事》記載,閏三月初,東行過武清縣,“四望桑麥青青”“土人云此地甚冷,五月方可養(yǎng)蠶,麥苗長不滿三寸,六月方食麥”。B.煙臺氣候兼具北方低溫寒冷和南方高熱高濕的特點,培育出的小麥品種“煙農1212”適應性極強,推廣到黃淮冬麥區(qū)、北部冬麥區(qū)。C.梁斌的小說《烽煙圖》中寫到,老人說該種小麥了,農諺有云“白露早,寒露遲,秋分麥子正當時”,一年二十四節(jié)氣,秋分到了。D.盧鋈提出,1946年1月平均氣溫-8℃的長城以北種植春小麥,而1950年1月平均氣溫-6℃左右的長城以北地區(qū)開始種植冬小麥。4.根據(jù)材料一內容,下列選項對下面這幅圖表的解讀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v史時期溫度帶主要種植作物唐宋遼金明清20世紀初中溫帶栗、稻、春小麥暖溫帶冬小麥A.唐代的主要種植作物除了小麥以外,還有粟和稻等農作物。B.在中溫帶與暖溫帶的臨界地帶,宋代農民可能種植春小麥。C.遼金時期,塞外的人們既不種植冬小麥,也不種植春小麥。D.從唐至20世紀初,氣候變化并未明顯改變冬小麥種植范圍。5.作者是如何判定沿橫山、無定河經山西中部至燕山一線就是歷史上冬小麥分布北界的?請結合材料一簡要概括?!敬鸢浮?.B2.B3.D4.C5.①作者通過分析歷史文獻記錄和物候標識來確定冬小麥的分布北界。②例如,引用宋代莊綽的話說明陜西沿邊地區(qū)種春小麥的情況;使用“麥兩歧”作為接近成熟的物候標識;比較府州與寧化軍的位置關系;以及連接不同緯度位置形成的斜線與中國氣溫帶分布的吻合情況。這些綜合分析幫助確定了冬小麥的歷史分布北界?!窘馕觥俊緦дZ】這篇文章通過歷史文獻和現(xiàn)代研究,探討了冬小麥在中國的歷史分布及其與氣候變化的關系。材料一詳細分析了冬小麥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地理分布,強調氣候對其種植北界的影響。材料二則關注全球氣候變化對冬小麥生產的未來影響,指出氣候變暖可能導致種植區(qū)域的北移和西擴。文章結合歷史與現(xiàn)代視角,揭示了氣候變化對農業(yè)生產的深遠影響,具有較強的學術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只能是春小麥”錯誤,材料一中指出,金代在這一地區(qū)征收兩稅中的夏稅,但并未直接說明是征納冬小麥還是替代品。因此,不能斷定夏稅一定是春小麥。故選B?!?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根據(jù)材料內容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A.“導致”錯誤,此處用法太過絕對,兩稅法并不是唯一原因。C.“這是由它們的食性與生長期決定的”錯誤,“生長期與食性二者證明宋代陜西沿邊種植的是春小麥”說明生長期和食性決定的是春小麥。D.“指冬小麥生育中后期所遇到的病蟲草害”錯誤,由“此外,氣候變化導致的病蟲草害加劇”可知,病蟲草害是“逆境”之外的災害。故選B?!?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論證方法的能力。材料二主要表達了氣候變暖導致冬小麥分布界變化的觀點。A.“四望桑麥青青”“土人云此地甚冷,五月方可養(yǎng)蠶,麥苗長不滿三寸,六月方食麥”等,主要寫麥生長的時間變化。B.“煙臺氣候兼具北方低溫寒冷和南方高熱高濕的特點”,主要寫煙臺氣候的特點及培育的小麥品種。C.“白露早,寒露遲,秋分麥子正當時”,主要寫二十四節(jié)氣。D.“1946年1月平均氣溫-8℃的長城以北種植春小麥,而1950年1月平均氣溫-6℃左右的長城以北地區(qū)開始種植冬小麥”,提供了具體的溫度變化與作物種植類型之間的關系,支持了材料二中提到的氣候變暖導致冬小麥分布界變化的觀點。故選D?!?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概括信息及理解圖表的能力。C.“既不種植冬小麥,也不種植春小麥”錯誤,文中說了遼金時期塞外地區(qū)種植春小麥。故選C。【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文章內容,并篩選概括信息的能力。①作者主要通過分析歷史文獻記錄和物候標識來確定冬小麥的分布北界。②如,“夏稅盡六月,秋稅盡十一月”,引用“兩稅法”的規(guī)定;“陜西沿邊地苦寒,種麥周歲始熟,以故粘齒不可食”,引用 宋人莊綽的話;“四年四月府州、尉氏縣、云陽縣并有麥兩歧”,引用宋太祖乾德的話;“有麥兩歧”是物候標識;“本軍地寒,民不種麥”,引用歐陽修的話;“夏稅六月止八月,秋稅十月止十二月。泰和五年……改秋稅限十一月為初。中都、西京、北京、上京、遼東、陜西地寒,稼穡遲熟,夏稅限以七月為初”引用《金史·食貨志》。通過這些歷史文獻和物候標識來確定冬小麥的分布北界。(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孩子李娟①一個年輕的母親拖著自己滿臉鼻涕的小孩子到我們店里,說要買玩具,這使我們非常驚奇。在山里呆久了,幾乎都忘記了世上還有“玩具”這個東西。是呀,山里面的小孩子都是怎么長大的呢?每個孩子的童年,都像個秘密一樣。在顧客看來,我們店里樣樣都有。清油呀,面粉呀,酒呀茶葉呀鹽呀糖果呀,衣服褲子鞋子呀,汽水呀娃哈哈呀,還有電池和鐵皮煙囪,還有補鞋子用的麻線和莫合煙——卷莫合煙的報紙都賣呢!可就是沒有玩具。我們這里小孩的玩具一般都是空酒瓶子??站破孔雍芎猛娴?,因為它可以用來裝水;而且,裝了水以后,還可以把水再倒出來。更多的小孩子是空著手跑來跑去地玩。②還有的小孩子進森林拾柴禾玩,有的放羊玩,有的挑水玩??傊谖铱磥?,他們的游戲和勞動好像沒什么區(qū)別,但還是玩得那么高興。我把我們有限的商品瀏覽了一遍,又和我媽商量了半天,最后向這個母親推薦澆花用的噴水壺,她只好把噴水壺買走了。從此,我們天天都可以看見她的小孩用那壺在自家氈房子門口的草地上澆水,澆完一壺后,再歪歪扭扭跑到河邊,很努力地滿滿灌一壺,再跑回家津津有味地接著灑。再想一想,(甲)我們居然賣噴水壺!居然在深山老林里賣噴水壺?、畚液髞碚J識一個叫庫蘭的小孩子,有一雙銀綠色的、漂亮的可以稱得上是“美艷”的眼睛。她眼睛形狀狹長,外眼角上翹,睫毛瘋長著,凌亂而修長,像一種名叫“金絲獻瑞”的菊花品種那潑潑辣辣的外圈花瓣。迎著這瞳子一看,里面盛著一池碎玻璃,再一看,又全是寶石顆粒——晶瑩交錯,深深淺淺的綠晃著閃閃爍爍的銀……被這小孩的美目正眼瞅一下,一定會失神片刻的??上『⒆拥降资切『⒆樱搜劬脱例X干凈以外,她的小臉上沒有一處不是泥巴呼呼的,一雙小臟手上,只有指甲蓋兒是透明而潔白的,指甲縫里也藏污納垢,黑黑的十個圓弧。本來小庫蘭還有滿頭蓬松濃密的金發(fā)的,還是自來卷呢,和她的綠色眼睛一配,整個人跟洋娃娃似的稀罕??墒呛髞怼髞砺铮胱尠职纸o自己買裙子(當然,一定是我媽慫恿的,這一帶只有我們家店里賣小孩子裙子),就天天對她爸爸含蓄地嚷嚷著:“熱,熱,熱……”她爸爸就當真了,三下五除二把倒霉的庫蘭剃成了小光頭。這下小孩子再也不喊熱了,也不指望新裙子了,又重新混入臟臟的孩子群中,手持大棒,勇敢地追狗,把這片草場上所有的狗追得從此沒有一只敢靠近我們這片帳篷區(qū)。④庫蘭的姐姐——(乙)也許不是姐姐,也許只是庫蘭的一個年齡大一些的朋友而已——阿依鄧,會彈電子琴。其實我們這里的所有孩子都會彈電子琴的,他們好像天生對音樂一對音階高低的細微變化敏感異常,剛剛聽完一首歌,順手就可以在琴上完整的敲出來。阿依鄧是一個文靜的、神情輕松的女孩子,在所有孩子里年齡最大。大人們都很喜歡她。阿依鄧勤快懂事,家里的大大小小的家務活全是她一個人拿下的。她揉面粉的架勢特別地道,站在巨大的面盆旁邊,小小的身子渾身都鼓動著力量似的,每揉一下,身子就涌動一次。所有的孩子也都喜歡她,并且很聽她的話。常??吹剿麄儑蚪蛴形兜芈犓f著什么,估計是在聽她講故事。他們坐在碧綠的草坡上,花朵怒放一般簇在一起,遠遠地只讓人感覺到入迷的寧靜?;驌斓绞裁春脰|西了,都爭先恐后地搶著先給她看。阿依鄧就很認真地看,然后很耐心很溫柔地一一作出評價,得到評價的孩子都滿意無比,也得意無比。對了,要說的是阿依鄧彈電子琴的事??偸窃邳S昏的時候,吃過晚飯了,但又不想去上床睡覺,這時琴聲就傳過來了。阿依鄧手指頭細細長長,雖然很粗糙,生著很硬的繭子,但卻是那么靈活優(yōu)雅。而我總是覺得,她彈琴的時候,仍然有著揉面粉的架勢我是說,還是那么認真努力,又涌動著源自樸素生活的本能的熱情。⑤我見過更多的小孩是那種看起來很沒意思的小孩。能夠蹲在一個地方半天都不動;或者從河這邊跑到河那邊,再從河那邊跑回來,然后再跑過去——不知道這樣跑來跑去到底有什么好玩的。當他們喃喃自語地在草叢里尋找什么東西,當他們把一顆完全能夠一口就吞下的糖分成無數(shù)次耐心地吃完,當他們相互有條有理地談論著在我們聽來亂七八糟的話題……小孩子的幸福多么寬廣呀?、拮詈笳f說我們后面那頂氈房子里住著的卡萬家的小兒子。小家伙八歲,特征不夠鮮明,所以混在一大群小孩子里的時候,實在很難單獨注意到他。但是,到頭來最令我吃驚的,就是他了。秋天牧業(yè)轉場的時候,這個小家伙居然背著干糧,手持小柳枝,徒步四十多公里,獨自一個人趕著三頭牛,沿著一般沒人會走的森林邊上的路,走出深山,把牛送回到山下的家里。居然讓孩子干這樣的活!那他父母干什么去了?他的父母當然更忙,得忙著搬家,搬家自然會比趕牛的活勞動量更大。但是,無論如何,拿一個八歲的小孩子當全勞動力的話……這些家長怎么想的?⑦不管怎么說,更多的讓我吃驚的事物,到頭來也都想得通的。我所面對的是一種古老的、歷經千年都沒什么問題的生活方式,它與周遭的生存環(huán)境和諧共處,成了一種與自然不可分割的自然了。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①段中“每個孩子的童年,都像個秘密一樣”,寫出孩子們童年的神秘,也暗示大人們忙于自己的事情,沒有關注到孩子們。B.第④段提到阿依鄧彈琴有揉面粉的架勢,更多的是表現(xiàn)一種神似,是指兩種行為都蘊含著她內心對生活葆有的天然的熱情。C.第⑤段“看起來很沒意思”是從大人的視角得出的結論,實際上孩子們在簡單自然的生活中得到了寬廣的幸福。D.第⑥段用“當然”“得”“自然”三詞表明,在卡萬家看來,八歲的小兒子從深山里趕牛下山回家實在不必大驚小怪。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一一列舉店里賣的商品,甚至使用破折號進行補充,都是為了突出店里樣樣都有卻唯獨沒有玩具。B.作者描寫小孩子玩噴水壺的情景,雖語言樸實,但畫面感十足,表明作者對語言的駕馭能力很強。C.作者取菊花、碎玻璃、寶石顆粒、花朵等孩子們常見的事物來描寫他們,既合乎他們的形象特點,又與文章的主旨風格一致。D.文章敘寫所有孩子都會彈琴和阿依鄧深得大人孩子喜歡的內容,為下文描寫阿依鄧彈電子琴的情景作了鋪墊。8.結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甲、乙兩處畫橫線句子的含意。9.作者在最后提到的“想得通”的道理正是文章所要表現(xiàn)的主旨,請結合庫蘭和卡萬家小兒子兩個形象簡要分析?!敬鸢浮?.A7.D8.①噴水壺原本的功能在本地無用,我們當初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②這里孩子之間有著樸素的感情,情同姐妹。9.①作者想通的是,在這里人與自然千年來都是和諧共處,這里的一切始終是樸素自然的。②庫蘭與卡萬家小兒子身上所體現(xiàn)的正是這種和諧與自然:庫蘭的美麗是自然的,不需要外在的裙子裝飾,哪怕是臟臟的,哪怕是兇悍的;卡萬家小兒子表面上看是超出年齡的堅強,實則表現(xiàn)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人類并不害怕自然。【解析】【導語】李娟的《孩子》通過描繪山里孩子們的生活,展現(xiàn)了他們在自然環(huán)境中成長的獨特方式。文章以細膩的筆觸刻畫了孩子們的純真與快樂,盡管缺乏現(xiàn)代玩具,他們依然在大自然中找到樂趣。作者通過對比城市與鄉(xiāng)村生活,反思現(xiàn)代社會對兒童成長的影響,強調自然與傳統(tǒng)生活方式的價值。文章語言樸實生動,充滿對孩子們的關愛與理解,揭示了生活的本真與質樸之美?!?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分析的能力。A.“也暗示大人們忙于自己的事情,沒有關注到孩子們”錯誤。根據(jù)第①段“山里面的小孩子都是怎么長大的呢?每個孩子的童年,都像個秘密一樣”可知,作者強調山里的生活環(huán)境特殊,孩子們的成長方式與外界不同,因此顯得神秘,但這并不意味著大人沒有關注孩子。故選A。【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分析鑒賞的能力。D.“為下文描寫阿依鄧彈電子琴的情景作了鋪墊”錯誤。根據(jù)第④段“其實我們這里的所有孩子都會彈電子琴的,……順手就可以在琴上完整的敲出來”可知,作者提到所有孩子都會彈琴,主要是為了突出山里孩子對音樂的天賦和敏感,而不是為了鋪墊阿依鄧彈琴的情景。故選D?!?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語句含意的能力。①噴水壺在城市里通常用于澆花,但在山里,幾乎沒有種植花草的習慣,因此噴水壺在這里顯得非常不合時宜。作者用兩個“居然”表達了對賣噴水壺這一事實的驚訝。這種驚訝源于噴水壺在山里的用途極為有限,幾乎沒有人會專門買它來澆花。②作者用“也許”表達了對庫蘭和阿依鄧之間關系的猜測。她們可能是姐妹,也可能是朋友,這種不確定性反映了山里孩子之間的關系較為模糊和自然。無論她們是姐妹還是朋友,阿依鄧對庫蘭的關心和照顧都體現(xiàn)了山里孩子之間樸素而真摯的情感。這種情感超越了血緣關系,更多地基于共同的生活經歷和互相幫助的精神?!?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文學形象,領悟作品主旨的能力。①人物形象:庫蘭有一雙美艷的眼睛,她的美麗是自然的,不需要任何外在的裝飾。即使她的臉和手都是泥巴,指甲縫里藏污納垢,她的美麗依然無法掩蓋。這種美是純粹的、未經雕琢的,反映了山里孩子與自然的緊密聯(lián)系。庫蘭的父親因為她的要求把她剃成了小光頭,這看似是對她的不理解,實際上是她適應自然環(huán)境的一種方式。庫蘭并沒有因為失去美麗的頭發(fā)而感到不快,反而更加勇敢地參與各種活動,如追狗。這種適應性展示了山里孩子對自然環(huán)境的深刻理解和接受??ㄈf家的小兒子在八歲時就能獨自趕牛下山,這在外界看來幾乎是不可思議的。這種超出年齡的堅強和獨立,是山里孩子從小在自然環(huán)境中鍛煉出來的結果。他們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學會了自我保護和承擔責任,這種能力是自然賦予他們的??ㄈf家小兒子的行為不僅展示了個人的堅強,更反映了山里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他們不懼怕自然,而是尊重自然、利用自然。這種和諧共生的關系使得山里人在面對自然挑戰(zhàn)時,能夠從容應對,展現(xiàn)出強大的生命力。②主旨:作者通過庫蘭和卡萬家小兒子的形象,傳達了一個重要的道理:山里的人們與自然和諧共處,這種生活方式歷經千年依然保持其獨特性和生命力。這種和諧與自然不僅是山里孩子成長的背景,也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1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材料一:孝景崩,武帝立。左右以為廣名將也,于是廣以上郡太守為未央衛(wèi)尉,而程不識亦為長樂衛(wèi)尉。程不識故與李廣俱以邊太守將軍屯。及出擊胡,而廣行無部伍行陣,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擊刁斗以自衛(wèi),幕府省約文書籍事,然亦遠斥候,未嘗遇害。程不識正部曲行伍營陣,擊刁斗,士吏治軍薄至明,軍不得休息,然亦未嘗遇害。不識曰:“李廣軍極簡易,然虜卒犯之,無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樂,咸樂為之死。我軍雖煩擾,然虜亦不得犯我?!笔菚r漢邊郡李廣、程不識皆為名將,然匈奴畏李廣之略,士卒亦多樂從李廣而苦程不識。(節(jié)選自司馬遷《史記》,有刪改)材料二:臣光曰:《易》曰:“師出以律,否臧兇?!毖灾伪姸挥梅?,無不兇也。李廣之將,使人人自便。以廣之材,如此焉可也,然不可以為法。何則?其繼者難也,況與之并時而為將乎!夫小人之情,樂于安肆而昧于近禍,彼既以程不識為煩擾而樂于從廣,且將仇其上而不服。然則簡易之害,非徒廣軍無以禁虜之倉卒而已也!故曰“兵事以嚴終”,為將者,亦嚴而已矣。然則效程不識,雖無功,猶不敗;效李廣,鮮不覆亡哉!(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有刪改)材料三:太史公與司馬溫公所言皆一偏之論也。以武定天下者,有將兵,有將將。為將者,有攻有守,有將眾,有將寡。不識之正行伍擊刁斗治軍簿守兵之將也。廣之簡易,人人自便,攻兵之將也。束伍嚴整,斥候詳密,將眾之道也。刁斗不警,文書省約,將寡之道也。嚴謹以攻,則敵窺見其進止而無功。簡易以守,則敵乘其隙而相薄。將眾以簡易,則指臂不相使而易潰。將寡以嚴謹,則拘牽自困而取敗。故廣與不識,各得其一長,而存乎將將者爾。將兵者不一術,將將者兼用之,非可一律論也。人主,將將者也。大將者,將兵而兼將將者也。(節(jié)選自王夫之《讀通鑒論》,有刪改)10.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斷句處字母寫在答題卡的橫線上。不識之正A行伍B擊刁C斗D治軍E簿F守G兵之H將也。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然亦遠斥候”與“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中的“遠”意思不同。B.“且將仇其上而不服”與“因人之力而蔽之”中的“而”用法相同。C.鮮,少、很少,與“鮮為人知”“鮮廉寡恥”中的“鮮”意思相同。D.相,表示動作偏指一方,與“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的“相”用法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司馬遷通過程不識自謙的話語和士兵對程不識的挖苦,側面肯定了李廣是一個頗有謀略的將領。B.司馬光認為,普通人喜歡安逸恣樂而看不清楚身邊的災禍,統(tǒng)領大軍如果不嚴明法紀,是很危險的。C.王夫之認為,無論是隊伍整齊嚴謹?shù)厝ミM攻還是簡易地防守,都可能會讓敵人尋到戰(zhàn)機,導致戰(zhàn)事不利。D.對李、程二將,司馬遷多陳述史實,司馬光和王夫之則對史實進行評論,王夫之的觀點更加辯證。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以廣之材,如此焉可也,然不可以為法。(2)將兵者不一術,將將者兼用之,非可一律論也。14.請分別概括司馬光、王夫之對“李廣和程不識統(tǒng)兵方式”的評價?!敬鸢浮?0.BDF11.B12.A13.(1)憑借李廣的才能,像這樣(帶兵)是可以的,然而(這種方式)不可以作為(帶兵的)準則。(2)兵的將領(帶兵)沒有一種固定的方法,統(tǒng)率將領的人(要)綜合運用(不同的方法),(這些情況)不可以用一種標準來衡量。14.司馬光的評價:①李廣的統(tǒng)兵方式過于簡易,雖然士卒樂于效命,但不可作為常法,因為后人難以效仿,且可能導致軍紀不嚴,士兵不服管教,從而造成軍隊的覆亡。②程不識的嚴謹治軍方式雖然士兵感到煩擾,但能夠保證軍隊的紀律和戰(zhàn)斗力,不會輕易敗亡。王夫之的評價:①李廣的簡易方式,適合統(tǒng)率少量士兵進行進攻。②程不識嚴格整頓隊伍,適合統(tǒng)率眾多士兵進行防守。③李廣和程不識各有優(yōu)點?!窘馕觥俊緦дZ】這篇文言文通過對李廣和程不識兩位將領的不同統(tǒng)兵方式的描述,展現(xiàn)了古代軍事指揮的多樣性。司馬遷通過史實陳述,表現(xiàn)了李廣的簡易和程不識的嚴謹。司馬光則從法紀嚴明的角度批評李廣的方式,認為其不可效仿。王夫之則提出辯證觀點,認為將兵之道不拘一格,應根據(jù)具體情況靈活運用。三者共同探討了軍事指揮中嚴謹與簡易的平衡問題。【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程不識嚴格整頓隊伍編制,(晚上)敲打刁斗,處理軍中事務,是防守型的將領?!安蛔R”指程不識,“行伍”作“正”的賓語,在B處斷開;“刁斗”作“擊”的賓語,在D處斷開;“守兵之將也”判斷句,單獨成句,在F處斷開。故選BDF?!?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正確。形容詞作動詞,在遠處布置;/遠處的。句意:但也在遠處布置了偵察哨。/遠處的鄰村屋舍依稀可見。B.“用法相同”錯誤。連詞,表順承;/連詞,表轉折。句意:并且將會仇視他們的上級而不服從。/依靠別人的力量卻又反過來損害他。C.正確。句意:很少有不滅亡的啊。/很少有人知道。/無廉潔之操守且不知羞恥。D.正確。句意:那么敵人會趁著他的漏洞來攻擊他。/你可以去稟告婆婆,趁早把我休棄回娘家。故選B。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A.“程不識自謙的話語和士兵對程不識的挖苦”錯誤,材料一中程不識的話是對李廣和自己部隊的評價,不是自謙之語。根據(jù)“士卒亦多樂從李廣而苦程不識”可知士兵認為跟隨程不識很辛苦,并沒有挖苦他。故選A。【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以”,憑借;“材”,才能,本領;“焉”,這樣;“法”,法則,準則。(2)“術”,方法、策略;第一個“將”,動詞,統(tǒng)率;第二個“將”,名詞,將領;“論”,評論,衡量?!?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概括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司馬光的評價:①“李廣之將,使人人自便”表明李廣帶兵讓士兵人人自便,比較簡易隨意;“以廣之材,如此焉可也,然不可以為法。何則?其繼者難也”指出憑李廣的才能這樣做可以,但不能作為法則,因為后繼者難以效仿;“然則簡易之害,非徒廣軍無以禁虜之倉卒而已也”強調了李廣這種簡易統(tǒng)兵方式的害處,即遇到敵人突然襲擊時無法抵御;“效李廣,鮮不覆亡哉”說明效仿李廣統(tǒng)兵,很少有不滅亡的。②“程不識正部曲行伍營陣,擊刁斗,士吏治軍薄至明”描述程不識嚴格整頓隊伍編制、敲打刁斗、治理軍隊嚴格細致。“我軍雖煩擾,然虜亦不得犯我”表明程不識的統(tǒng)兵方式雖讓士兵煩擾,但能使敵人無法侵犯。“效程不識,雖無功,猶不敗”認為效仿程不識,即使沒有功勞,也還不至于失敗。王夫之的評價:①“廣之簡易,人人自便,攻兵之將也”指出李廣統(tǒng)兵簡易,是進攻型的將領?!暗蠖凡痪臅〖s,將寡之道也”說明李廣的方式適合統(tǒng)率少量士兵?!昂喴滓允兀瑒t敵乘其隙而相薄。將眾以簡易,則指臂不相使而易潰”指出簡易的方式用于防守會被敵人趁機攻擊,統(tǒng)率眾多士兵時采用簡易方式則容易潰敗。②“不識之正行伍擊刁斗治軍簿守兵之將也”表明程不識嚴格整頓隊伍,是防守型的將領。“束伍嚴整,斥候詳密,將眾之道也”說明程不識的方式適合統(tǒng)率眾多士兵?!皣乐斠怨?,則敵窺見其進止而無功”指出用嚴謹?shù)姆绞竭M攻,敵人會窺探到行動規(guī)律而使進攻無功。③“故廣與不識,各得其一長”認為李廣和程不識各有長處。參考譯文:材料一:漢景帝去世,漢武帝即位。漢武帝身邊的大臣認為李廣是名將,于是李廣從上郡太守調任為未央衛(wèi)尉,而程不識也擔任長樂衛(wèi)尉。程不識過去和李廣都以邊郡太守的身份統(tǒng)率軍隊屯駐。等到出兵攻打匈奴的時候,李廣行軍沒有嚴格的隊列和陣勢,靠近有好水草的地方駐扎,住宿停留時,人人都感到便利,晚上不敲打刁斗來保衛(wèi)自己,軍中幕府簡化各種文書簿冊的事務,但也在遠處布置了偵察哨,不曾遇到危險。程不識嚴格整頓部隊的編制、隊列和陣勢,晚上敲打刁斗,軍官和士兵處理軍中事務直到天明,軍隊得不到休息,然而也不曾遇到危險。程不識說:“李廣的軍隊非常簡易,但是如果敵人突然襲擊他們,就無法抵御了。而他的士兵也安逸快樂,都愿意為他拼死作戰(zhàn)。我的軍隊雖然事務繁多,讓人煩擾,但敵人也不能侵犯我們。”當時,漢朝邊郡的李廣、程不識都是名將,但是匈奴畏懼李廣的謀略,士兵也大多樂意跟隨李廣而認為跟隨程不識很辛苦。(節(jié)選自司馬遷《史記》,有刪改)材料二:臣司馬光說:《易經》上說:“出兵作戰(zhàn)必須依靠紀律,不遵循紀律,不論勝敗都是兇?!边@是說治理人數(shù)眾多的軍隊卻不用法紀,沒有不兇險的。李廣帶兵,讓人人自便。憑李廣的才能,這樣做是可以的,但是不能把這作為(帶兵的)法則。為什么呢?因為他的繼承者很難做到,何況與他同時擔任將領的人呢!一般人的性情,喜歡安逸放縱而看不清楚眼前的災禍,他們既然認為程不識帶兵很煩擾而樂意跟隨李廣,并且將會仇視他們的上級而不服從。這樣看來,簡易的害處,不只是李廣的軍隊無法抵御敵人的突然襲擊而已!所以說“軍事行動要以嚴格終結”,作為將領,也只是嚴格罷了。這樣的話,效仿程不識,即使沒有功勞,也還不至于失敗;效仿李廣,很少有不滅亡的啊!(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有刪改)材料三:太史公司馬遷和司馬溫公司馬光所說的都是片面的言論??课淞ζ蕉ㄌ煜碌娜?,有統(tǒng)率士兵的,有統(tǒng)率將領的。作為將領,有進攻的時候,有防守的時候,有統(tǒng)率眾多士兵的時候,有統(tǒng)率少量士兵的時候。程不識嚴格整頓隊伍編制、(晚上)敲打刁斗、治理軍隊嚴格細致,是防守型的將領。李廣帶兵簡易,讓人人自便,是進攻型的將領。約束隊伍嚴格整齊,偵察詳細周密,是統(tǒng)率眾多士兵的方法。晚上不敲打刁斗報警,文書簡略,是統(tǒng)率少量士兵的方法。用嚴謹?shù)姆绞竭M攻,那么敵人會窺探到他的行動規(guī)律而使他無功而返。用簡易的方式防守,那么敵人會趁著他的漏洞來攻擊他。統(tǒng)率眾多士兵卻采用簡易的方式,那么就會指揮不靈而容易潰敗。統(tǒng)率少量士兵卻采用嚴謹?shù)姆绞?,那么就會受拘束牽制而自取失敗。所以李廣和程不識,各自有他們的長處,而關鍵在于統(tǒng)率將領的人罷了。統(tǒng)率士兵的方法不止一種,統(tǒng)率將領的人要綜合運用這些方法,不能一概而論。君主,是統(tǒng)率將領的人。大將,是既統(tǒng)率士兵又統(tǒng)率將領的人。(節(jié)選自王夫之《讀通鑒論》,有刪改)(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小題。寄蘇州白二十二①使君張籍三朝出入紫微臣,頭白金章未在身。登第早年同座主,題詩今日異州人。閶門柳色煙中遠,茂苑鶯聲雨后新。此處吟詩向山寺,知君忘卻曲江②春?!咀ⅰ竣偬拼娙税拙右椎膭e稱。53歲的白居易時任蘇州刺史,苦于事務繁雜,萌生退隱之意,友人張籍作此詩相贈。②曲江,指長安城內的曲江池,唐代科舉及第的士子均于此得到朝廷的賜宴。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人開篇用“紫微”“金章”來點明白居易多年來擔任朝廷重要官職,功成名就。B.頷聯(lián)寫詩人回憶當年與白居易同登金榜,感慨今日卻天各一方,只能遙相思念。C.頸聯(lián)詩人用霧籠柳林、宛轉鶯鳴來營造意境,表達希望友人心情可以舒暢的關切。D.整首詩語意深長,耐人尋味,字里行間傳達出兩位詩人之間的真摯情誼。16.有人認為尾聯(lián)既有詩人與友人的共情,也有詩人對友人的勸慰,請簡要分析?!敬鸢浮?5.A16.①共情。前一句寫處在此情此景的人,可以吟誦詩句,前往幽靜的山寺;詩人以同理心想象朋友的處境,表達自己的共情之意。②勸慰、鼓舞。后一句表面上寫白居易忘記賜宴曲江時的春風得意、滿腔抱負,實則是委婉勸慰友人不要心生退意,應振作起來,滿含安慰和鼓舞之意?!窘馕觥俊緦дZ】這首詩通過寄贈友人白居易,表達了詩人張籍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關切之情。開篇以白居易的仕途成就引出,接著回憶兩人昔日同登科第的情景,感慨如今各在一方。詩中描繪蘇州的自然景色,營造出寧靜優(yōu)美的意境,寄托對友人心情舒暢的期望。尾聯(lián)通過在山寺吟詩的場景,既表現(xiàn)出對友人現(xiàn)狀的理解與共情,也含有勸慰之意,勸友人放下煩憂,享受自然之美。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悠遠?!?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A.“功成名就”錯誤,詩中雖提到白居易曾是朝廷重臣,但“頭白金章未在身”表明他并未獲得相應的榮譽,反而有些失意。故選A?!?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尾聯(lián)“此處吟詩向山寺,知君忘卻曲江春”意思是:此時在山寺之中吟詩,知道你已經忘記了當年曲江宴飲的快樂。①“此處吟詩向山寺”這句詩描繪了白居易在蘇州的生活情景,他可以在風景優(yōu)美的山寺中吟詩作賦。張籍通過這一描寫,表達了對白居易當前生活環(huán)境的理解和同情。雖然白居易身處遠離京城的地方,但仍然能夠找到心靈的寄托和寧靜。這種共情體現(xiàn)了張籍對友人的關心和支持。②“知君忘卻曲江春”中的“曲江春”指的是白居易在長安科舉及第時的榮耀時刻,那時他春風得意,滿懷抱負。張籍在這里說“知君忘卻”,實際上是在委婉地勸慰白居易不要因為目前的繁忙和壓力而失去信心,不要總是懷念過去的輝煌。相反,應該積極面對當前的生活,尋找新的樂趣和意義。這種勸慰中蘊含著對友人的鼓勵和支持,希望他能夠振作精神,繼續(xù)前行。(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老子>四章》中用“______,______”兩句告誡人們要在事物處于萌芽狀態(tài)時就采取措施,防微杜漸。(2)曹操在《短歌行》中用“______,______”兩句比喻自己廣納天下賢才的寬廣胸襟。(3)生活在自然之中,“空山”二字常會撩動古人心弦,化作佳句融入詩文之中,其中令你印象深刻的兩句是“______,______”?!敬鸢浮竣?其安易持②.其未兆易謀③.山不厭高④.海不厭深⑤.空山新雨后⑥.天氣晚來秋(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錯字:兆、厭、幽。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1(本題共2小題,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①這里有千古悠長的串場河,見證著昔日鹽運的興盛;這里有人氣“寶藏”——建湖九龍口淮劇小鎮(zhèn),訴說著古老文化的魅力;這里更是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xiāng)”,承載著歷代農耕的輝煌。最讓人深深迷戀和為之自豪的,是它數(shù)不清的“非遺”,這些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猶如漫漫時光長河里熠熠生輝的珍珠,經歷了歲月的洗禮,不僅沒有消失,反而(A)。②淮腔串燒、漁鼓道情、淮劇,吸引著中外游客慕名前來參觀旅游。那栩栩如生的建湖面塑,技藝之精湛令人(B);③在璀璨的花燈下,映照著窗欞上精妙絕倫的岡西剪紙;靜謐優(yōu)美的水鄉(xiāng)夜色里,那韻味醇厚、婉轉悠揚的淮腔唱詞,總是會讓聽的人激情澎湃、心馳神往;人頭攢動的高臺之上,那精彩絕倫、目不暇接的建湖雜技,總是看得人熱血沸騰、躍躍欲試;建湖夜晚的煙火氣最撫凡人心,芳香四溢的上岡草爐餅和令人回味悠長的建湖藕粉團,總是讓人(C)、欲罷不能……④不勝枚舉的“非遺”文化,體現(xiàn)了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包羅萬象。希望更多的人能來到這座因水而興、因水而美的魅力小城,享受一場視覺盛宴,體驗舌尖上的美食,領略建湖“非遺”的無窮魅力。18.在文中括號內填入恰當?shù)某烧Z。19.文中標序號的四處句子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愿意?!敬鸢浮?8.A.歷久彌新B.嘆為觀止C.垂涎欲滴19.②淮腔串燒、漁鼓道情、淮劇,吸引著中外游客前來參觀旅游。③璀璨的花燈映照著窗欞上精妙絕倫的岡西剪紙?!窘馕觥俊?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準確理解并運用常見成語的能力。A處,根據(jù)前文“這些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經歷了歲月的洗禮,不僅沒有消失,反而……”可知,這里強調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經過時間的考驗,不僅沒有被遺忘或消失,反而更加煥發(fā)了新的生命力,故可填“歷久彌新”。歷久彌新:指經歷的時間越長久,越顯得更新鮮或更有活力。B處,根據(jù)前文“那相相如生的建湖面塑,技藝之精湛令人……”可知,此處表達對建湖面塑技藝的高度贊賞,故可填“嘆為觀止”。嘆為觀止:形容所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令人贊嘆不已。C處,根據(jù)前文“芳香四溢的上岡草爐餅和令人回味悠長的建湖藕粉團,總是讓人……、欲罷不能”可知,這里描述美食的誘人之處,使人難以抵擋其誘惑,故可填“垂涎欲滴”。垂涎欲滴:形容非常想吃的樣子,口水都快要流下來了?!?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標號句子語病有二:②句,“吸引著”和“慕名前來”語義重復?!澳矫敝秆瞿矫暥鴣恚颂幹钢型庥慰捅换辞淮疅?、漁鼓道情、淮劇吸引而來,與“吸引著”語義重復,應刪去“慕名”。③句,成分殘缺,缺少主語,應去掉“在……下”,從而使“璀璨的花燈”為句子的主語。(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在這個快速發(fā)展的時代,一種新的旅游趨勢——縣域旅游熱正在悄然興起。曾經被人們忽視的小縣城,如今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眾多游客的目光。過去,很多人習慣于像走馬燈一樣瀏覽景點、拍照留念;如今,大家更關注旅行的體驗感、精神獲得感。人們開始重新思考旅行的意義。旅游,不再是人云亦云地趨之若鶩,相反,在他鄉(xiāng)尋覓生活樂趣,松弛愜意地放松身心才是“詩和遠方”的理想模樣。于是,熱衷旅游的人們以各類社交平臺上的信息、攻略、圖片、視頻作為出游的最重要參考,很多縣級城市中的小眾景點頻頻“曝光”,一不小心變成了“網(wǎng)紅”,吸引了眾多游客。走進縣域,你仿佛踏入了一幅美麗的畫卷;好像在訴說著往昔故事的雕花窗,圖案精美,靈動而又古樸:錯落有致的古樓閣,飛檐如翼,仿佛要掙脫塵世的束縛;飽經風霜、蒼勁質樸的老匾額,猶如在訴說著曾經的輝煌。千城千面的異質性景觀,很好地滿足了人們個性化的文旅消費需求,不僅為游客帶來了全新的旅游體驗,也為當?shù)亟洕l(fā)展帶來了新的機遇。20.請用三個偏正短語概括縣域旅游熱出現(xiàn)的原因。21.請將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改成整句,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愿意?!敬鸢浮?0.①精神獲得感的追求②社交平臺的影響③千城千面異質性景觀21.圖案精美的雕花窗,靈動古樸,好像在訴說著往昔的故事;錯落有致的古樓閣,飛檐如翼,仿佛要掙脫塵世的束縛;飽經風霜的老匾額,蒼勁質樸,猶如在訴說著曾經的輝煌?!窘馕觥俊?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壓縮語段之概括要點的能力。①“如今,大家更關注旅行的體驗感、精神獲得感。人們開始重新思考旅行的意義。旅游,不再是人云亦云地超之若鷺,相反,在他鄉(xiāng)尋覓生活樂趣,松弛愜意地放松身心才是‘詩和遠方’的理想模樣”內容可以用“精神獲得感的追求”概括。②“于是,熱衷旅游的人們以各類社交平臺上的信息、攻略、圖片、視頻作為出游的最重要參考,很多縣級城市中的小眾景點頻頻‘曝光’,一不小心變成了‘網(wǎng)紅’,吸引了眾多游客”內容可以用“社交平臺的影響”概括。③“千城千面的異質性景觀,很好地滿足了人們個性化的文旅消費需求,不僅為游客帶來了全新的旅游體驗,也為當?shù)亟洕l(fā)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內容可以用“千城千面的異質性景觀”概括?!?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變換句式的能力。①原句是三個分句組成,分別描述雕花窗、古樓閣、老匾額。每個分句都是先點明描寫對象,然后描述其特點或給人的感覺,且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來增強畫面感。②根據(jù)原句提取原句關鍵信息和特點。對于雕花窗,關鍵是“訴說往昔故事”“圖案精美”“靈動古樸”;古樓閣是“錯落有致”“飛檐如翼”“掙脫塵世束縛”;老匾額是“飽經風霜”“蒼勁質樸”“訴說曾經輝煌”。③可以運用其中的一個句子作標準進行改寫。如以“錯落有致的古樓閣,飛檐如翼,仿佛要掙脫塵世的束縛”句的結構為標準來改寫,可以改寫成“圖案精美的雕花窗,靈動古樸,好像在訴說著往昔的故事;錯落有致的古樓閣,飛檐如翼,仿佛要掙脫塵世的束縛;飽經風霜的老匾額,蒼勁質樸,猶如在訴說著曾經的輝煌”。22.在《鄉(xiāng)土中國》中,費孝通先生提到了鄉(xiāng)土社會的差序格局。請根據(jù)對差序格局的理解,仿照下面的示例,續(xù)寫一句話。示例:差序格局就像一塊石頭投入水中泛起的層層波紋,以自己為中心,一圈一圈向外擴散。續(xù)寫:差序格局恰似【答案】一棵大樹在森林里伸展蔓延出的條條根系,以血緣為根基,一根一脈向四周延伸?!窘馕觥俊驹斀狻勘绢}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仿寫的能力。本題圍繞《鄉(xiāng)土中國》中鄉(xiāng)土社會的差序格局這一核心概念展開。差序格局強調的是以自我為中心,像水波紋一樣,依據(jù)親疏關系等因素向外推延的人際關系結構。示例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差序格局形象地比作石頭投入水中產生的波紋,清晰地展現(xiàn)出以一個中心(自己)向周圍延伸的特點,同時明確了擴散的形式(一圈一圈)。需要仿照示例續(xù)寫一句話,既要體現(xiàn)差序格局的特點,又要在句式和表達手法上與示例保持一致,也就是要用比喻的手法來描述差序格局。按照“差序格局恰似……以……為……,……向……”的句式進行語言組織,使續(xù)寫內容完整、通順且符合邏輯。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真正的行家里手身上有兩種氣質:一種是書卷氣,另一種是煙火氣。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盈心靈,扎現(xiàn)實真正的行家里手,兼具書卷氣與煙火氣。材料中的這一觀點,如洪鐘大呂,引人深思。我認為,我們當以書卷氣豐盈心靈,以煙火氣扎根現(xiàn)實,唯有如此,才能成就美好人生。書卷氣,能啟迪心靈智慧,讓我們心懷理想。所謂書卷氣,是指通過閱讀和學習所積累的知識和智慧,它能滋養(yǎng)我們的心靈。古往今來,眾多文人墨客憑借著深厚的書卷氣,在歷史長河中留下璀璨的光芒。蘇軾一生坎坷,卻在書卷氣的浸潤下,吟出“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曠達詞句,他的詩詞充滿了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對自然的深情描繪;陶淵明歸隱田園,在書卷氣的熏陶中,寫出“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然詩篇,他的作品展現(xiàn)了對寧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