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山中學(xué)2025屆高三一輪復(fù)習(xí)第一次階段檢測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1頁
朔山中學(xué)2025屆高三一輪復(fù)習(xí)第一次階段檢測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2頁
朔山中學(xué)2025屆高三一輪復(fù)習(xí)第一次階段檢測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3頁
朔山中學(xué)2025屆高三一輪復(fù)習(xí)第一次階段檢測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4頁
朔山中學(xué)2025屆高三一輪復(fù)習(xí)第一次階段檢測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朔山中學(xué)2025屆高三一輪復(fù)習(xí)第一次階段檢測語文試題(含答案)青海省大通縣朔山中學(xué)2025屆高三第一輪復(fù)習(xí)第一次階段檢測

語文

考生注意:

1.本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2.答題前,考生務(wù)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nèi)項目填寫清楚。

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yīng)題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qū)域內(nèi)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

4.本卷命題范圍:高考范圍。

一、古代詩文閱讀(70分)

(一)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Ⅰ(本題共3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題。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fù)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fēng)雨凄凄。一日之內(nèi),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yuǎn)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縵立遠(yuǎn)視,而望幸焉。有不見者,三十六年。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fù)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

(節(jié)選自杜牧《阿房宮賦》)

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2分)()

A.直走咸陽:通達廊腰縵回:旋轉(zhuǎn)

B.高低冥迷:分辨不清輦來于秦:名詞作狀語,乘輦車

C.杳不知其所之也:到……去奈何取之盡錙銖:怎么辦

D.日益驕固:更加秦人不暇自哀:空閑

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第一段開篇四句起勢雄健,“六王畢,四海一"交代建造阿房宮的背景,“蜀山兀,阿房出”說明阿房宮耗資巨大,為寫宮殿建筑之恢弘壯觀做鋪墊。

B.第二段描寫阿房宮中宮人的生活,揭示了秦始皇生活的驕奢淫逸,“燕趙之收藏……倚疊如山"則揭露了秦始皇對百姓的壓迫和對百姓珍寶的掠奪。

C.第三段連用六組“使……多于……”句式的排比句,將阿房宮的奢華和人民的生活進行了對比,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zāi)難。

D.第四段提出了“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的觀點,指出六國和秦滅亡的根本原因,并以此警示當(dāng)朝統(tǒng)治者。

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1)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譯文:____________

(2)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

譯文:____________

(二)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Ⅱ(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題。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yīng)對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半x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秶L(fēng)》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yuǎn)。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節(jié)選自司馬遷《屈原列傳》)

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2分)()

A.爭寵而心害其能:害怕平伐其功:炫耀

B.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明察故勞苦倦極:極其

C.靡不畢見:沒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同“旨”,意旨

D.舉類邇而見義遠(yuǎn):種類推此志也:推廣

5.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與屈原同列的上官大夫企圖強取屈原草擬的憲令底稿,目的是在楚懷王面前嫁禍、誹謗屈原。

B.屈原誠實卻被懷疑,忠誠卻被毀謗,內(nèi)心憂憤苦悶,因此創(chuàng)作《離騷》?!半x騷"即“遭遇憂患”。

C.屈原在《離騷》中稱述遠(yuǎn)古、中古帝王及春秋時期諸侯的事跡,用以諷刺楚國的時政。

D.屈原文約、辭微,志潔、行廉,這些在他的輝煌巨著《離騷》中都充分地表現(xiàn)了出來。

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

譯文:____________

(2)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

譯文:____________

(三)課外文言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題。

材料一:

古者國有危難,君簡賢能而任之。齋三日,入太廟,南面而立,將北面。太師進鉞于君。君持鉞柄以授將,曰:“以此至軍,將軍其裁之。"復(fù)命曰:“見其虛則進,見其實則退。勿以身貴而賤人,勿以獨見而違眾,勿恃功能而失忠信。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同寒暑,等勞逸,齊甘苦,均?;迹蝗绱?,則士必盡死,敵必可亡?!睂⑹茉~,鑿兇門,引軍而出。君送之,跪而推轂,曰:“進退惟時,軍中事,不由君命,皆由將出。"若此,則無天于上,無地于下,無敵于前,無主于后。是以智者為之慮,勇者為之斗,故能戰(zhàn)勝于外功成于內(nèi)揚名于后世福流于子孫矣。

(節(jié)選自諸葛亮《將苑·出師》)

材料二:

昭王四十七年,秦使左庶長王龁攻韓,取上黨。上黨民走趙。趙軍長平,以按據(jù)上黨民。四月,龁因攻趙。趙使廉頗將。趙軍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斬趙裨將茄。六月,陷趙軍,取二鄣四尉。七月,趙軍筑壘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壘,取二尉,敗其陣,奪西壘壁。廉頗堅壁以待秦,秦數(shù)挑戰(zhàn),趙兵不出。趙王數(shù)以為讓。而秦相應(yīng)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趙為反間,曰:“秦之所惡,獨畏馬服子趙括將耳,廉頗易與,且降矣?!壁w王既怒廉頗軍多失亡,軍數(shù)敗,又反堅壁不敢戰(zhàn),而又聞秦反間之言,因使趙括代廉頗將以擊秦。秦聞馬服子將,乃陰使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而王龁為尉裨將,令軍中有敢泄武安君將者斬。趙括至,則出兵擊秦軍。秦軍詳敗而走,張二奇兵以劫之。趙軍逐勝,追造秦壁。壁堅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萬五千人絕趙軍后,又一軍五千騎絕趙壁間,趙軍分而為二,糧道絕。而秦出輕兵擊之。趙戰(zhàn)不利,因筑壁堅守,以待救至。秦王聞趙食道絕,王自之河內(nèi),賜民爵各一級,發(fā)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遮絕趙救及糧食。至九月,趙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內(nèi)陰相殺食。來攻秦壘,欲出。為四隊,四五復(fù)之,不能出。其將軍趙括出銳卒自搏戰(zhàn),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卒四十萬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計曰:“前秦已拔上黨,上黨民不樂為秦而歸趙。趙卒反覆,非盡殺之,恐為亂。"乃挾詐而盡坑殺之,遺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前后斬首虜四十五萬人。趙人大震。

(節(jié)選自《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7.材料一中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故能戰(zhàn)勝A于外B功C成D于內(nèi)E揚名于后F世G福流H于子孫矣

8.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簡,指選擇、選拔,與《出師表》中“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的“簡"意思相同。

B.兇門,古代將軍出征時,鑿一扇向北的門,由此出發(fā),如辦喪事一樣,以示必死的決心。

C.裨將,指副將。俗語“三個臭皮匠,頂過諸葛亮”中的“皮匠”,其實就是“裨將”的諧音。

D.拔,指攻取、占領(lǐng),與《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勢拔五岳掩赤城"的“拔”意思相同。

9.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諸葛亮借古代君王在將帥授權(quán)儀式上的訓(xùn)命,指出將帥統(tǒng)兵打仗應(yīng)有的行為準(zhǔn)則。

B.材料一既講了將帥率軍出征時臨戰(zhàn)指揮問題,也講了將帥用人、律己和決策問題。

C.秦、趙兩國因爭奪上黨而爆發(fā)戰(zhàn)爭,趙將廉頗堅守壁壘不出,秦軍屢攻不下,對此無可奈何。

D.趙括到長平后,馬上攻打秦軍,被秦軍引誘包圍,糧食斷絕40多天,趙括屢次突圍無法成功。

10.把材料二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秦之所惡,獨畏馬服子趙括將耳,廉頗易與,且降矣。

譯文:____________

(2)秦軍詳敗而走,張二奇兵以劫之。趙軍逐勝,追造秦壁。

譯文:____________

11.從趙國的角度來看,長平之戰(zhàn)趙國戰(zhàn)敗的原因是什么?請結(jié)合兩則材料簡要概括。(3分)

答:____________

(四)課外文言文閱讀Ⅱ(本題共5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題。

材料一:

襄子①圍于晉陽中,出圍,賞有功者五人,高赫為賞首。張孟談曰:“晉陽之事,赫無大功,今為賞首,何也?"襄子曰:“晉陽之事,寡人國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無有不驕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禮,是以先之。”仲尼聞之,曰:“善賞哉,襄子!賞一人而天下為人臣者莫敢失禮矣。"或曰:仲尼不知善賞矣。夫善賞罰者,百官不敢侵職,群臣不敢失禮。上設(shè)其法,而下無奸詐之心。如此,則可謂善賞罰矣。襄子有君臣親之澤,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猶有驕侮之臣,是襄子失罰也。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則賞。今赫僅不驕侮,而襄子賞之,是失賞也。故曰:仲尼不知善賞。

(節(jié)選自《韓非子·難一》)

材料二:

陳人有武臣,謂子鮒②曰:“韓子立法,其所以異夫子之論者紛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歷遠(yuǎn),遏奸勸善,韓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韓非者,亦當(dāng)世之圣人也。”子鮒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極天為稱,言下者必以深淵為名。好事而穿鑿者,必言經(jīng)以自輔,援圣以自賢,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說也。若諸子之書,其義皆然。請略說一隅,而君子審其信否焉。"武臣曰:“諾?!弊吁V曰:“乃者趙、韓共并知氏,趙襄子之行賞,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韓非書云夫子善之引以張本然后難之豈有不似哉?然實詐也。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瑤與韓、趙、魏伐鄭,遇陳恒而還,是時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晉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此先后甚遠(yuǎn),而韓非公稱之,曾無怍意。是則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諸子久矣。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測淵,矇大道而不悟,信誣說以疑圣,殆非所望也。"

(節(jié)選自《孔叢子·答問》)

【注】①襄子:趙襄子。春秋末年,知、趙、韓、魏四家把持晉國國政,稱“晉四卿”。晉陽之戰(zhàn),知氏(荀瑤)聯(lián)合韓、魏攻趙,反被趙襄子聯(lián)合韓、魏滅殺。②子鮒:即孔鮒,孔子八世孫。

12.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韓非書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張本E然后難之G豈有H不似哉?

13.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圍,指被圍困,“傅說舉于版筑之間"的“舉”表示被選拔,兩者用法相同。

B.勸,指鼓勵、勸勉,與《兼愛》“不可以不勸愛人"中的“勸”詞義不相同。

C.具臣,文中與“有功"相對,是指沒有功勞的一般人臣,具體就是指高赫。

D.誣說,指沒有事實依據(jù)的胡說妄言,與現(xiàn)在所說的“誣蔑之辭”并不一樣。

14.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主上設(shè)置有關(guān)法令,令行禁止,群臣不敢越職侵權(quán),也沒有了奸詐之心,他們履職行事,有了功勞就能得到賞賜,韓非認(rèn)為這樣才叫“善賞罰"。

B.在武臣看來,韓非與孔子觀點不同的地方很多,在遏奸勸善等方面,韓非不一定就不對,孔子也不一定就合理,韓非也可以稱得上是當(dāng)世圣人。

C.世人說到高必定會以上天作比,說到低必定會以深淵作比,他們常通過引經(jīng)據(jù)典、援用圣賢來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賢能,以爭取民眾的信任。

D.子鮒對韓非之類的諸子學(xué)說閉口不言,充耳不聞,而武臣卻深信不疑,進而懷疑圣人,子鮒對此深感失望,認(rèn)為武臣是見識短淺,不明大道。

15.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吾群臣無有不驕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禮,是以先之。

譯文:____________

(2)請略說一隅,而君子審其信否焉。

譯文:____________

16.子鮒用以批駁韓非的事實依據(jù)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

(五)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12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樣熱切殷勤地接納賢才的兩句是“____,____”。

(2)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中“____,____"兩句,以鳥、魚作比,表達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向往之情。

(3)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指出人民能擁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統(tǒng)治,因而統(tǒng)治者需要重視人民力量的兩句是“____,____”。

(4)陶淵明《移居二首》中“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寫出了與鄰人過從招飲之樂,這與杜甫《客至》中“___,____”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5)蘇軾《赤壁賦》中,“____,____"兩句將人比喻成蜉蝣和大海里的一粒米,來突出生命的渺小。

(6)王維《山居秋暝》中“____,____”兩句描繪了一幅秋夜雨后,月照松間,石上有清泉潺潺流過的安寧靜謐的畫面。

二、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1小題,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題。

看云似乎是很多北京人的日常,自到了北京,我也入鄉(xiāng)隨了俗,經(jīng)??雌鹪苼?。

那天是周六,我和幾個朋友在一家書店閑聊,因為一直留意著窗外的云,聊天時我有些心不在焉。書店是整幅的玻璃幕墻,大大小小的云在窗框里,如畫一般,還帶有特別隨意任性的毛邊兒。帶著流蘇一樣的大毛邊兒的大塊云和帶著細(xì)絲一樣的小毛邊兒的小塊云都主打一個飄逸輕盈。哪怕再高妙的丹青手,也畫不出來那個勁兒,實在是美翻了。

云這么好看,卻也不妨礙它下雨。那天,我們在宋莊的街道上閑逛,走著走著雨就來了。雨來了,云還在,太陽也還在。這就是名副其實的太陽雨了吧?淋著這雨,我們都沒有打傘。打傘會覺得辜負(fù)了這云的,也會辜負(fù)這雨,不是嗎?

18.文中畫橫線處是個長句,請改成幾個較短的語句。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5分)

答:______________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題。

眾所周知,運動可以幫助放松肌肉、減輕身體緊張感,改善血液循環(huán),讓我們身體更健康。但是,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運動更是讓我們心情愉悅、大腦強健的“靈丹妙藥"。多年以前,運動就已被列入情緒障礙的治療方法之一,療效不但立竿見影,令人信服,而且適用范圍很廣。

喜歡運動、經(jīng)常運動的人,相信都體驗過“跑者欣快”,即連續(xù)高強度運動一段時間后,①,但心情很好,有一種酣暢淋滿的感覺,這是因為運動可以促使大腦分泌許多與愉悅感相關(guān)的“快樂物質(zhì)”,如多巴胺、內(nèi)啡肽等。而運動后的大腦,還會分泌一種名叫腦源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的蛋白質(zhì),有助于強健大腦。因此,運動不僅會讓你輕松快樂,還會讓你頭腦更清晰,更有活力。當(dāng)然,不是每個人②,但即使做一些輕微運動,也是有助于身心健康的。

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zhǔn)確流暢,邏輯嚴(yán)密??缮倭吭鰟h詞語,不得改變原意。(5分)

答:______________

20.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dāng)?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yán)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4分)

答: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21.下列句子中的“相信”與文中加點的“相信”,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身處困境他卻并不消沉,相信自己能拼出一個光明的未來。

B.我滿心歡喜地迎接他回來,相信現(xiàn)在的他一定和從前不同。

C.看到氣勢磅礴的壺口濕布,相信每一位游客都會激動不已。

D.翠翠還是不離開碼頭,相信祖父會來找她,同她一起回家。

(三)語言文字運用Ⅲ(本題共1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2題。

能否將珍貴的文物置于掌中觀賞品味?能否步入千年墓穴一探究竟?能否與未曾展出的國寶親密接觸?……與過去相比,今天的博物館已經(jīng)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有了科技的助力,這些往日因時空限制而遙不可及的事情都已成為現(xiàn)實?!安┪镳^+高科技”讓那些沉睡千年的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為越來越多的人帶來不一樣的觀展體驗,讓他們可以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看那些本來“看不到"的事物。

故宮博物院舉辦的那場名為《清明上河圖3.0》的高科技互動藝術(shù)展演,將古代繪畫藝術(shù)與現(xiàn)代超高清數(shù)字技術(shù)完美融合。觀眾們沿著張擇端的筆觸走進繁華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樓臺之間,泛舟于汴河之上,觀兩岸人來人往,看水鳥掠過船篷。沉浸其中,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情趣。在2016年的紀(jì)念殷墟婦好墓考古發(fā)掘四十周年特展上,首都博物館利用虛擬技術(shù)帶領(lǐng)觀眾“回到”婦好墓的考古發(fā)掘現(xiàn)場,上下6層、深達7.5米的婦好墓葬盡收眼底。此外還有一些博物館利用虛擬技術(shù),以數(shù)字化方式展現(xiàn)文物全貌。觀眾只需在屏幕上滑動手指,就可近距離、全角度觀賞文物,將靜置于展柜中、封存進倉庫里、消散在過往中的歷史“托在手上”,全方位觀察歲月留下的每一處細(xì)痕。

22.文中多處用了引號,下列四處引號中用法和其他三處不同的一項是(3分)()

A.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

B.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

C.帶領(lǐng)觀眾“回到”婦好墓的考古發(fā)掘現(xiàn)場

D.將靜置于展柜中、封存進倉庫里、消散在過往中的歷史“托在手上"

三、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曾國藩曾告誡自己:“勿存成見,而須有定見,貴審輕重緩急之宜?!保ā缎慕?jīng)·虛心篇》)

成見,是指對人或事物所抱的固定不變的看法;定見,是指確定的見解和主張,絕不人云亦云。所以,古語說:“成見不可有,定見不可無。"

你對“成見”“定見"有怎樣的認(rèn)識?請結(jié)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選準(zhǔn)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biāo)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青海省大通縣朔山中學(xué)2025屆高三第一輪復(fù)習(xí)第一次階段檢測·語文參考答案、提示及評分細(xì)則

1.D(A項,回:曲折。B項,輦:名詞作動詞,乘輦車。C項,奈何:為什么。)

2.B(“揭露了秦始皇對百姓的壓迫和對百姓珍寶的掠奪”錯誤,應(yīng)該是六國對百姓的壓迫和對百姓珍寶的掠奪。)

3.(1)把寶鼎看作鐵鍋,把美玉看作石頭,把黃金看作土塊,把珍珠看作石子,丟的到處都是,秦人看著,也不覺得十分可惜。(“鐺"石”“塊"礫”意動用法1分,“邐迤"1分,句意1分)

(2)假使秦國又能夠愛惜六國的百姓,那么可以依次傳遞三世乃至萬世而做君王,誰能夠消滅它呢?(“使”“遞"各1分,句意1分)

4.C(A項,害:嫉妒。B項,極:疲困。D項,類:事物;推:推贊。)

5.A(“目的是在楚懷王面前嫁禍、誹謗屈原”錯誤,上官大夫企圖強取憲令底稿,是為了搶占功勞,在楚懷王面前與屈原爭寵。)

6.(1)(屈原)知識廣博,長于記憶,明曉國家安定與動蕩的道理,擅長外交辭令。(“聞"治亂”“嫻"各1分,句意1分)

(2)屈原堅持正道,行為正直,竭盡忠誠和智慧來侍奉君主,說人壞話的小人離間他,可以說是處境困窘了。(“事”“間"窮”各1分,句意1分)

7.BEG(原文標(biāo)點:故能戰(zhàn)勝于外,功成于內(nèi),揚名于后世,福流于子孫矣。)

8.D(“勢拔五岳掩赤城"的“拔”意思是超出,兩者意思不同。)

9.C(“秦軍屢攻不下,對此無可奈何"錯,六月秦軍就攻破趙軍陣地,奪下兩個城堡。)

10.(1)秦國最忌諱的,只是害怕馬服君的兒子趙括擔(dān)任將領(lǐng)罷了,廉頗容易對付,他就要投降了。(“惡”“與"且”各1分,句意通順1分)

(2)秦軍假裝戰(zhàn)敗而逃,(同時)布置了兩支突襲部隊來逼近趙軍。趙軍乘勝追擊,直追到秦軍營壘。(“詳"張”“造"各1分,句意通順1分)

11.①古時征戰(zhàn),講究“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軍隊的進退只看時機,軍中的事務(wù)不應(yīng)聽從君王的命令,命令應(yīng)從將軍發(fā)出。②長平一戰(zhàn),趙王臨陣換將,讓紙上談兵的趙括代替經(jīng)驗豐富的老將廉頗,這是趙國在長平戰(zhàn)敗的重要原因。(3分,意對即可,酌情給分)

文言文參考譯文:

材料一:

古時候國家遇有危難,國君會選拔賢良有能之人任用他。(出征前,)齋戒三天,進入太廟(告祭列祖列宗),國君面南而站,將帥面北而立。太師把鉞(權(quán)力的象征)獻給國君。國君手持鉞柄授予將帥,說:“拿這個到了軍中,將軍可以自己決定軍中事務(wù)了。"又告訴他:“(作戰(zhàn)時,)見敵人勢弱則進擊,見敵人實力強固則以退為主。不能因為自己身居高位而看輕別人,也不要因為自己意見獨特而聽不進部下的意見,不可以仗著自己功績顯赫有才能而失去忠誠守信之士人。部下還沒有坐下來休息時,身為將帥不能自己先坐下來休息;部下還沒有吃飯時,身為將帥也不要首先進餐;不論寒暑、勞逸、甘苦、危難,你都要與士兵同樣面對;做到了這一切,手下的將士必會拼死盡力,敵人也一定會被消滅?!睂浡犕陣挠?xùn)命后,鑿開兇門,率軍出征。君王親自送軍隊上路,跪著推動戰(zhàn)車的輪子,說:“軍隊的進退只看時機,軍中的事務(wù)不聽從君王的命令,命令都從將軍發(fā)出。"這樣,將軍就上沒有天,下沒有地,前面沒有可以與其對抗的敵人,后面沒有發(fā)號施令的君主。所以,有智慧的謀士就會為他出謀劃策,勇猛的士兵就會為他奮勇戰(zhàn)斗,所以在外能取得勝利,在內(nèi)能得到功賞,能揚名于后世,能把福分留給子孫了。

材料二:

昭王四十七年(前260年),秦國派左庶長王龁攻打韓國,奪取了上黨。上黨的百姓紛紛往趙國逃。趙國在長平屯兵,據(jù)以接應(yīng)上黨的百姓。四月,王龁借此進攻趙國。趙國派廉頗去統(tǒng)率軍隊。趙軍士兵侵害了秦軍偵察兵,秦軍偵察兵又?jǐn)亓粟w軍名叫茄的副將,(戰(zhàn)事逐步擴大)。六月,秦軍攻破趙軍陣地,奪下兩個城堡,俘虜了四個尉官。七月,趙軍高筑圍墻來防守陣地。秦軍實施攻堅,俘虜了兩個尉官,攻破趙軍陣地,奪下西邊的營壘。廉頗固守營壘,采取防御態(tài)勢與秦軍對峙,秦軍屢次挑戰(zhàn),趙兵堅守不出。趙王多次指責(zé)廉頗不與秦軍交戰(zhàn)。秦國丞相應(yīng)侯又派人到趙國花費千金之多施行反間計,說:“秦國最忌諱的,只是害怕馬服君的兒子趙括擔(dān)任將領(lǐng)罷了,廉頗容易對付,他就要投降了。”趙王早已惱怒廉頗軍隊傷亡很多,屢次戰(zhàn)敗,卻又反而堅守營壘不敢出戰(zhàn),再加上聽到許多反間謠言,(信以為真,)于是就派趙括取代廉頗率兵攻擊秦軍。秦國得知馬服君的兒子充任將領(lǐng),就暗地里派武安君白起擔(dān)任上將軍,讓王龁擔(dān)任尉官副將,并命令軍隊中有敢于泄露白起出任最高指揮官的,格殺勿論。趙括一到任上,就發(fā)兵進擊秦軍。秦軍假裝戰(zhàn)敗而逃,(同時)布置了兩支突襲部隊來逼近趙軍。趙軍乘勝追擊,直追到秦軍營壘。但是秦軍營壘十分堅固,不能攻入,而秦軍的一支突襲部隊兩萬五千人已經(jīng)切斷了趙軍的后路,另一支五千騎兵的快速部隊楔入趙軍的營壘之間,(斷絕了它們的聯(lián)系,)把趙軍分割成兩個孤立的部分,運糧通道也被堵住。這時秦軍派出輕裝精兵實施攻擊。趙軍交戰(zhàn)失利,就構(gòu)筑壁壘,頑強固守,等待援兵的到來。秦王得知趙國運糧通道已被截斷,他親自到河內(nèi),封給百姓爵位各一級,征調(diào)十五歲以上的青壯年全部集中到長平戰(zhàn)場,攔截趙國的救兵,斷絕他們的糧食。到了九月,趙國士兵斷絕口糧已經(jīng)四十六天,軍內(nèi)士兵們暗中殘殺以人肉充饑。困厄已極的趙軍撲向秦軍營壘,發(fā)動攻擊,打算突圍而逃。他們編成四隊,輪番進攻了四、五次,仍不能沖出去。他們的將領(lǐng)趙括派出精銳士兵并親自披掛上陣率領(lǐng)這些部下與秦軍搏殺,結(jié)果秦軍射死了趙括。趙括的部隊大敗,士兵四十萬人向武安君投降。武安君謀劃著說:“前時秦軍拿下上黨,上黨的百姓不甘心作秦國的臣民而歸附趙國。趙國士兵變化無常,不全部殺掉他們,恐怕要出亂子。"于是用欺騙伎倆把趙國降兵全部活埋了,只留下年紀(jì)尚小的士兵二百四十人放回趙國。此戰(zhàn)前后斬首擒殺趙兵四十五萬人。趙國上下一片震驚。

12.CEG(“韓非書云”的意思是“韓非在他的書中說”,其后應(yīng)跟“說”的具體內(nèi)容;結(jié)合材料一《韓非子·難一》中的“仲尼聞之,曰:‘善賞哉,襄子!賞一人而天下為人臣者莫敢失禮矣?!?可知,“夫子善之”是韓非書里記載的內(nèi)容,應(yīng)作“云"的賓語,“韓非書云夫子善之”語意完整,其后應(yīng)斷開。材料一中韓非先引用孔子的觀點來說明“禮"的重要,這就是“引以張本”;然后對孔子的話加以批駁,這就是“然后難之”,故“引以張本”后、“然后難之"后都應(yīng)斷開。同時,從固定結(jié)構(gòu)上看,“豈……哉”為反問句式,其前應(yīng)斷開。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出三處以上不給分)

13.B(A項,“傅說舉于版筑之間"句意:傅說從筑墻的勞作之中被選拔?!皣焙汀芭e"都是實詞的被動用法,二者用法相同。正確。B項,“不可以不勸愛人”句意:不能不鼓勵關(guān)愛他人。此處的“勸"也是鼓勵的意思,二者詞義相同。C項,正確。D項,現(xiàn)在所說的“誣蔑之辭”是指捏造事實毀壞他人名譽的言論,和“誣說"詞義不同,正確。)

14.C(“世人”“常通過引經(jīng)據(jù)典……使自己更加賢能,以爭取民眾的信任"說法錯誤。根據(jù)材料二中的“好事而穿鑿者,必言經(jīng)以自輔,援圣以自賢,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說也”可知,在言談中一定引經(jīng)據(jù)典來自我修飾,援引圣賢的事例來標(biāo)榜自我賢能,想要獲得民眾的信任從而傳播他的說辭的人是“好事而穿鑿者"而非“世人”,選項的說法擴大范圍。)

15.(1)我的大臣們都對我有高傲輕慢的意思,只有高赫沒有失掉君臣之間的禮節(jié),所以先獎賞他。(“意"先”各1分,句意2分)

(2)請允許我簡略地說其中的一小部分,您來仔細(xì)考察它真實與否。(“一隅"審”各1分,句意2分)

16.趙襄子獎賞群臣時,孔子已經(jīng)去世許多年,不可能對此表達意見。(3分,意對即可,酌情給分)

文言文參考譯文:

材料一:

趙襄子被圍困在晉陽城中,晉陽解圍后,他獎賞有功的五個人,高赫是受賞的首位。張孟談?wù)f:“晉陽的戰(zhàn)事,高赫并沒有大功,現(xiàn)在成了第一個受賞的,這是為什么?"趙襄子說:“晉陽的戰(zhàn)事,讓我的國家宗廟都陷入了危機。我的大臣們都對我有高傲輕慢的意思,只有高赫沒有失掉君臣之間的禮節(jié),所以先獎賞他?!笨鬃勇牭胶笳f:“這是懂得正確行賞啊,襄子!獎賞一個人而能使天下做臣子的沒有敢失禮的了。"有人說:孔子不懂得正確行賞的道理。善于賞罰的人,能使百官不敢越權(quán),群臣不敢失禮。君主設(shè)立法令,而臣下沒有奸詐之心。這樣的話,就可以算是善于賞罰了。襄子有君臣關(guān)系密切的恩澤,掌握著令行禁止的法令,這樣尚且還有驕傲輕慢的臣子,這是襄子不善于懲罰的原因。做臣子的人,謀事有功才應(yīng)該獎賞?,F(xiàn)在高赫僅僅是不驕傲輕慢,而襄子卻獎賞他,這是不善于獎賞。所以說,孔子不懂得正確行賞。

材料二:

陳國有個武將,對子鮒說:“韓非子制定的法律,有太多和夫子的理論截然不同之處。我經(jīng)常探索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