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遼寧省第二屆職業(yè)技能大賽(茶藝賽項)理論參考試題庫(含答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31/17/wKhkGWdGjjyACS3fAADo3LWuBAM876.jpg)
![2024年遼寧省第二屆職業(yè)技能大賽(茶藝賽項)理論參考試題庫(含答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31/17/wKhkGWdGjjyACS3fAADo3LWuBAM8762.jpg)
![2024年遼寧省第二屆職業(yè)技能大賽(茶藝賽項)理論參考試題庫(含答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31/17/wKhkGWdGjjyACS3fAADo3LWuBAM8763.jpg)
![2024年遼寧省第二屆職業(yè)技能大賽(茶藝賽項)理論參考試題庫(含答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31/17/wKhkGWdGjjyACS3fAADo3LWuBAM8764.jpg)
![2024年遼寧省第二屆職業(yè)技能大賽(茶藝賽項)理論參考試題庫(含答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31/17/wKhkGWdGjjyACS3fAADo3LWuBAM8765.jpg)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4年遼寧省第二屆職業(yè)技能大賽(茶藝賽項)理論參考試
題庫(含答案)
一、單選題
1.白族三道茶即主人依次向賓客敬獻的0。這幾道茶口味各不相同,使人聯(lián)想到
人生的先苦后甜、苦盡甘來,蘊含著無限深奧的人生哲理,引人深思。
A、甜茶,苦茶,回甘茶
B、回甘茶,甜茶,苦茶
G苦茶,甜茶,回甘茶
D、甜茶,咸茶,回甘茶
答案:C
2.摩洛哥的三道茶,是敬三杯,用茶葉加()熬煮的甜茶。
A、鹽
B、蜂蜜
C、白糖
D、黃糖
答案:C
3.紅茶的保健功效主要有:()、利尿、抗衰老、延年益壽等作用。
A、暖胃
B、補氣
G補肺
D、強腎
答案:A
4.鑒賞。質(zhì)地要聽聲音、觀造型、看斟水是否流暢、試壺提是否適手。
A、紫砂壺
B、蓋碗
C、玻璃杯
D、湯瓶
答案:A
5.綠茶品飲中,第一步先()。
A、觀湯色
B、聞香
C、品滋味
D、看中底
答案:A
6.六大茶類齊全的年代是0。
A、唐代
B、宋代
C、明代
D、清代
答案:D
7.紅茶品飲主要分為0。
A、清飲和調(diào)飲
B、熱飲和冷飲
C、濃飲和淡飲
D、濃飲和清飲
答案:A
8.烏龍茶屬于()。
A、半發(fā)酵茶
B、重后發(fā)酵茶
C、輕發(fā)酵茶
D、中發(fā)酵茶
答案:A
9.相對而言()泡茶,湯色明亮,香味俱佳。
A、河水
B、雪水
C、湖水
D、自來水
答案:B
10.不銹鋼茶具外表光潔明亮,造型規(guī)整有現(xiàn)代感,具有()的特點。
A、傳熱慢
B、不透氣
C、傳熱快
D、通用性
答案:C
11.不同種類的茶葉中維生素含量最高的茶類是0o
A、烏龍茶
B、紅茶
C、綠茶
D、黑茶
答案:C
12.綠茶的發(fā)酵度是()
A、0%
B、5%
C、10%
D、20%
答案:A
13.()的藥理作用:使神經(jīng)中樞興奮,消除疲勞,提高勞動效率;抵抗酒精、煙堿的
毒害作用;對中樞和末梢血管系統(tǒng)及心波有興奮和強心作用;有利尿作用;有調(diào)節(jié)
體溫作用;直接刺激呼中樞興奮。
A、茶多酚
B、咖啡堿
C、茶氨酸
D、礦物質(zhì)
答案:B
14.灌木型茶樹的基本特征是()。
A、沒有明顯主干,分枝較密,多近地面處,樹冠短小
B、主干明顯,分枝稀,多近地面處
C、主干明顯,分枝密,多距地面較高處
D、沒有明顯主干,分枝稀,樹冠大
答案:A
15.干看春綠茶的品質(zhì)特點是色澤(),茶葉肥壯重實,或有較多白毫。
A、綠潤
B、油光
C、烏潤
D、紅潤
答案:A
16.0,韓國開始引進中國茶。
A、三國時期
B、新羅統(tǒng)一時期
G高麗時期
D、朝鮮時期
答案:A
17.在荼、橫、茗、舜、裝五種茶的稱謂中,以()為最普遍,流傳最廣。
A、荼
B、橫
C、茗
D、舜
答案:A
18.茶葉保存應(yīng)注意光線照射,因為光線能促進植物色素或脂質(zhì)的()加速茶葉的
變質(zhì)。
A、分解
B、化合
C、還原
D、氧化
答案:D
19.()是大眾首選的自來水軟化的方法。
A、過濾離心
B、無氨蒸播
C、磁化處理
D、靜置煮沸
答案:D
20.印章《茶香》的主人是()。
A、齊白石
B、吳樸
C、鄧鐵
D、郭楓谷
答案:A
21.宋代,茶具又有了新的變化,這與當時新興的一種飲茶方式()有關(guān)。
A、煮茶法
B、點茶法
C、泡茶法
D、煎茶法
答案:B
22.()初廢團茶,繼而散茶大興,促進了綠茶茶葉加工技術(shù)的發(fā)展和新茶類的
創(chuàng)立。
A、清
B、宋
C、明
D、唐
答案:C
23.茶樹是木本植物,茶樹外部形態(tài)因受外界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和分枝習性的不同,
植株有()、()和()之分。
A、古樹;小喬木;灌木
B、喬木;古樹;灌木
C、喬木;小喬木;濯木
D、喬木;小喬木;古樹
答案:C
24.在國際貿(mào)易中作為的大宗產(chǎn)品進出口的是()。
A、小種紅茶
B、工夫紅茶
G紅碎茶
D、紅末茶
答案:c
25.關(guān)于茶樹的起源國外學者中代表性的論點主要有()。
A、中國源說;印度源說;無名高地說;二源論說
B、中國源說;印度源說;無名高地說
C、中國源說;印度源說
D、中國源說;無名高地說
答案:A
26.品茗焚香時,香不能緊挨著()。
A、水壺
B、燒爐
C、鮮花
D、茶罐
答案:C
27.()是漢魏六朝時期對茶的最主要稱謂。
A、荼
B、橫
C、茗
D、舜
答案:A
28.焚香散發(fā)香氣有()、燃燒,自然散發(fā)三種方式。
A、熏炙
B、碾碎
C、浸漬
D\舂末
答案:A
29.茶文化的基礎(chǔ).核心和主體分別是()。
A、茶道;茶藝;茶俗;茶文學與藝術(shù)
B、茶俗;茶藝;茶道;茶文學與藝術(shù)
C、茶藝;茶俗;茶文學與藝術(shù);茶道
D、茶俗;茶文學與藝術(shù);茶道;茶藝
答案:B
30.南宋劉松年的《攆茶圖》.明代王問的《煮茶圖》,都有描摹()品茗賞畫的
場景。
A、平民
B、皇帝
C、文人
D、道士
答案:C
31.中國茶事小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時期。
A、西漢
B、魏晉
C、隋唐
D、五代
答案:B
32.()奠定了煎茶道的基礎(chǔ)
A、《十六湯品》
B、《煮泉小品》
C、《茶經(jīng)》
D、《大觀茶論》
答案:C
33.肇始于()的佛門茶會,在宋代儀規(guī)完整,更加威儀莊嚴。
A、西漢
B、五代十國
C、西周
D、唐
答案:D
34.代表當代茶事小說最高成就的,是王旭烽的()。
A、《駐草為城》
B、《茶人三部曲》
C、《茉莉香片》
D、《春茶》
答案:B
35.以下那種渥堆室條件適合湖南黑茶的加工()。
A、25℃,相對濕度85%
B、10℃相對濕度65%
G30℃,相對濕度100%
D、35℃,相對濕度50%
答案:A
36.在佛教飲茶習慣中,平時住持請全寺僧侶吃茶叫“()”。
A、化茶
B、普茶
C、洗佛茶
D、齋茶
答案:B
37.到了()代,紫砂藝術(shù)進入了鼎盛時期。
A、唐
B、宋
C、明
D、清
答案:D
38.從現(xiàn)存的茶史資料來看,茶成為歌詠的對象,最早見于(),其中有“姜桂
荼舜出巴蜀”。
A、《出歌》
B、《茶中雜詠序》
C、《御苑采茶歌》十首
D、《富陽江謠》
答案:A
39.女性茶藝表演者如有條件可以0,可平添不少風韻。
A、戴一只玉鐲
B、戴一只手表
C、佩帶金銀飾物
D、抹香味化妝品
答案:A
40.透過金農(nóng)的《玉川先生煎茶圖》,可以看到宋人對()形象的詮釋。
A、陸羽
B、李白
C、杜甫
D、盧
答案:D
41.緊壓茶為獲得較高濃度的茶湯,用煎煮法煮沸茶葉的時間應(yīng)控制在()分鐘
以上。
A、10
B、15
C、20
D、25
答案:A
42.在()月,人們有機會在茶樹上看到描述中“花果同株”、“帶子懷胎”的
現(xiàn)象(即花蕾與茶果同時出現(xiàn))。
A、2
B、4
C\9
D、12
答案:C
43.唐代及唐代以前普遍采用()的方法制造散茶或團茶。
A、蒸汽殺青
B、炒鍋殺青
C、日曬殺青
D、烘籠殺青
答案:A
44.殺青的原則不包括()。
AA、*舊不主
B、老葉輕殺
C、先低后高
D、嫩葉老殺
答案:C
45.飲茶始于()地區(qū)
A、徽州
B、吳越
C、中原
D、巴蜀
答案:D
46.湯色艷亮,香氣鮮郁高長,滋味濃厚鮮爽,富有刺激性,葉底紅勻嫩亮是()
的品質(zhì)特點。
A、六安瓜片
B、君山銀針
C、黃山毛峰
D、滇紅工夫紅茶
答案:D
47.中國的潮汕工夫茶在()也可見。
A、英國
B、美國
C、泰國
D、荷蘭
答案:C
48.關(guān)于《儒林外史》的茶俗,小說第二回中,周進和梅玖來到申祥甫家,周坐
首席,梅坐二席。眾人作揖后坐下吃茶,“只有周、梅二位的茶杯里,有兩枚生
紅棗,其余的都是清茶?!敝饕求w現(xiàn)出()的茶俗。
A、貴客茶中加果
B、茶葉作禮品
C、客來敬茶
D、清飲為樂
答案:A
49.古代()地區(qū)是中國飲茶習俗的起始地。
A、云貴
B、巴蜀
C、江南
D、閩北
答案:B
50.花茶的主要內(nèi)銷市場是().()。
A、江南、華南
B、華北、東北
C、巴蜀、云南
D、廣東'廣西
答案:B
51.青茶的采摘要求是()o
A、“七不采”
B、“開面采”
C、“采嫩梢”
D、“攀片”
答案:B
52.茶葉保存應(yīng)注意光線照射,因為光線能促進植物色素或脂質(zhì)的()加速茶葉的
變質(zhì)。
A、分解
B、化合
C、還原
D、氧化
答案:D
53.在為賓客引路指示方向時,下列舉止不妥當?shù)氖?)。
A、眼睛看著目標方向,并兼顧賓客
B、指向目標方向
C、面帶微笑,語氣溫和
D、手指明確指向目標方向
答案:B
54.在沖泡茶的基本程序中煮水的環(huán)節(jié)講究()。
A、不同茶葉品種所需水溫不同
B、不同茶葉外形煮水溫度不同
C、根據(jù)不同的茶具選擇不同煮水器皿
D、不同的茶葉品種所需時間不同
答案:A
55.華南茶區(qū)匯集了中國的許多()茶樹。
A、小葉種
B、大葉種
C、中小葉種
D、中葉種
答案:B
56.烤茶是()的茶俗。
A、布朗族
B、哈尼族
C、彝族
D、拉祜族
答案:C
解析:D
57.防止茶葉陳化變質(zhì),應(yīng)避免存放時間太長,含水量過高,高溫高濕和()。
A、無光線
B、燈光照射
C、漫射光照射
D、陽光直射
答案:D
58.宋徽宗趙佶《文會圖》所呈現(xiàn)的場景關(guān)于()的茶會活動的。
A、分茶
B、點茶
C、制茶
D、煎茶
答案:B
59.茶會興起于()朝
A、兩晉南北朝
B、唐
C、北宋
D、三國
答案:B
60.()代茶館還和戲園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最早的戲館統(tǒng)稱為茶園,是朋友聚會
喝茶談話的地方,看戲不過是附帶性質(zhì)。
A、唐
B、宋
C、明
D、清
答案:D
61.茶樹根系生長與茶樹地上部分生長情況是()。
A、同步進行
B、交錯進行
C、關(guān)聯(lián)不強,主要看茶樹的長勢
D、與營養(yǎng)供給有關(guān),營養(yǎng)供給多則生長根系,反之生長地上部分
答案:B
62.()時期,客來敬茶成為中華民族普遍的禮俗
A、兩晉南北朝
B、唐
C、宋
D\三國
答案:A
63.制成不同的茶類,茶多酚的保留量不一致,茶多酚保留最多的茶類是()。
A、綠茶
B、紅茶
C、青茶
D、黃茶
答案:A
64.()人早、中、晚都要做烤茶、喝烤茶,并親切地稱其為“罐罐茶”或“小
罐茶”,其因獨特的烹制方法也被稱為“百抖茶”。
A、傣族
B、布朗族
C、彝族
D、哈尼族
答案:C
65.茶藝師與賓客道別時,可通過巧妙利用一些特別的情景,加上特別的問候,
讓人備感溫馨,使人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如果尚購買了一些名茶準備節(jié)日消
費,可說()。
A、祝您節(jié)日快樂
B、祝您旅途平安
C、祝您健康幸福
D、祝您生活求的是
答案:A
66.“茶湯青綠明亮,滋味鮮醇回甘。頭泡香高,二泡味濃,三四泡幽香猶存”
是()的品質(zhì)特點。
A、安溪鐵觀音
B、云南普洱茶
C、祁門紅茶
D、太平猴魁
答案:D
67.由幼年期成長到成年期的茶樹,根系發(fā)育的特點是()。
A、根系由外圍向中心部位衰亡
B、根系主要向土壤深處發(fā)展
C、須根逐漸集中于土壤表層
D、由直根系向分支根系發(fā)展
答案:B
68.白茶按鮮葉原料的茶樹品種分為()兩大類。
A、大芽和小芽
B、大白和小白
C、長條和短條
D、片狀和條狀
答案:B
69.密封、防潮、防氧化、防光、防異味是()的優(yōu)點。
A、陶土茶具
B、玻璃茶具
C、漆器茶具
D、金屬茶具
答案:D
70.傳說中可以與《七碗茶歌》(《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相媲美的《斗茶歌》
(《和章岷從事斗茶歌》)的作者是()。
A、懷素
B、蘇軾
C、范仲淹
D、米蒂
答案:C
71.中提出“一飲滌昏寐”“再飲清我神”“三飲便得道”“此物清高世莫知,
世人飲酒徒自欺”“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A、《大觀茶論》
B、《葉嘉傳》
C、《飲茶歌消崔石使君》
D、《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
答案:C
72.按照國家衛(wèi)生標準規(guī)定,()中的六六六、滴滴涕殘留量不得高于0.05mg/kgo
A、平地茶
B、身山茶
C、有機茶
D、綠色食品茶
答案:D
73.點茶道流行于()
A、五代宋初
B、兩宋時期
C、北宋徽宗朝
D、五代
答案:B
74.烏龍茶類中的武夷巖茶的茶湯色澤為。型。
A、橙黃
B、金黃
C、橙紅
D、橙綠
答案:C
75.茶樹的()是枝、葉、花的原生體。
A、芽
B、根
C、莖
D、子葉
答案:A
76.20世紀()年代以來,內(nèi)地茶館業(yè)的發(fā)展更是突飛猛進。
A、80年代
B、90年代
G70年到
D、60年代
答案:B
77.渥堆的主要目的是()。
A、產(chǎn)生黑茶特有的陳香
B、去除揉捻后的酸辛氣和酒糟氣
C、保留葉綠素;提高多酚類化化合物的含量
D、破壞葉綠素;使多酚類化合物氧化
答案:D
78.過量飲濃茶,會引起頭痛,惡心、()、煩躁等不良癥狀。
A、晶齒
B、失眠
C、糖尿病
D、冠心病
答案:B
79.“端杯奉茶”時候,主客雙方需要行()進行示意和答謝。
A、鳳凰三點頭
B、伸掌禮
C、千叟禮
D、點頭禮
答案:B
80.選購泡茶器具,應(yīng)本著“實用、簡單、潔凈、()”的原貝人
A、優(yōu)美
B、樸素
C、雅致
D、大方
答案:A
81.茶樹性喜溫暖、濕潤,通常氣溫在()之間最適宜生長。
A、10℃—18℃
B、18℃—25℃
G25℃—30℃
D、30℃—35℃
答案:B
82.()時期,煎茶道依然流行。
A、兩晉南北朝
B、秦漢
C、清
D、五代
答案:D
83.茶樹桿插繁殖后代的意義是能充分保持母株的()。
A、早生早采的特性
B、晚生遲采的特性
C、高產(chǎn)和優(yōu)質(zhì)的特性
D、性狀和特性
答案:D
84.唐朝時,北方白瓷以()為代表
A、越窯
B、邢窯
C、龍泉窯
D、婺州窯
答案:B
85.優(yōu)質(zhì)紅茶香氣的特點是0。
A、馥郁帶鮮花香
B、板栗香奶油香
C、甜香或焦糖香
D、清香帶海藻味
答案:C
86.音樂是我國古代()的必修課。
A、文化人
B、經(jīng)商人
C、為官人
D、務(wù)農(nóng)人
答案:A
87.江北茶區(qū)由于地質(zhì)條件和氣候等原因,分布的茶樹主要是()。
A、灌木型大葉種
B、喬木型大葉種
C、灌木或小喬木型中葉種
D、灌木型中葉種或小葉種
答案:D
88.六大類成品茶的分類依據(jù)是0
A、茶樹品種
B、生長地帶
C、采摘季度
D、加工工藝
答案:D
89.莊晚芳先生還歸納出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為為()。
A、“靜、清、尚、敬”
B、“靜、清'和、寂”
C、“清、親、和、敬”
D、“廉、美、和、敬”
答案:D
90.1990年10月,在。舉辦了首屆“國際茶文化研討會”,研討會主題是“茶
文化的歷史與傳播”。
A、江蘇蘇州
B、安徽黃山
C、福建武夷山
D、浙江杭州
答案:D
91.白牡丹的采摘標準為()。
A、一芽一葉
B、一芽二葉
G一芽三葉
D、小開面
答案:B
92.郭沫若到湖南考察,品飲之后特作《一九六四年夏初飲高橋銀峰》:“芙蓉
國里產(chǎn)新茶,九嶷香風阜萬家??献尯菘渥瞎S,愿同雙井斗紅紗。腦如冰雪心
如火,舌不館狙眼不花。協(xié)力免教天下醉,三閭無用獨醒嗟?!痹娭匈澝栏邩蜚y
峰堪比兩種古代名茶()。
A、湖州杜鵑紫筍;洪州雙井蒸青團茶
B、湖州顧渚紫筍;蘇州雙井蒸青團茶
C、湖州杜鵑紫筍;洪州雙井青茶
D、湖州顧渚紫筍;洪州雙井白茶
答案:D
93.俗稱“茶葉末”的顏色釉瓷特征是0。
A、乳豆紅釉
B、黃綠色釉
C、翠青如玉
D、如銀似玉
答案:B
94.熊蕃《宣和北苑貢茶錄》詳述了()代福建貢茶的歷史及制品的沿革,涉及
四十余種茶名。
A、清
B、宋
C、明
D\元
答案:B
95.中國野生大茶樹分布最多的地區(qū)是()。
A、云南省的南部和西南
B、四川省的南部
C、臺灣和廣東
D、貴州省
答案:A
96.瓷器茶具按色澤不同可分為()茶具等。
A、白瓷、彩瓷和黑瓷
B、白瓷、青瓷和彩瓷
C、白瓷、青瓷和黑瓷
D、白瓷、彩瓷和黃瓷
答案:C
97.白茶品飲用時候,沖泡后()分鐘后方可品飲。
A、2
B、4
C、6
D、10
答案:D
98.關(guān)于茶葉品賞,明代()在()中提出“飲時”有“心手閑適、披詠疲倦、
聽歌聞曲、杜門避事、鼓琴看畫、明窗凈幾、風日晴和、輕陰微雨、小橋畫舫、
茂林修竹、課花責鳥、荷亭避暑、小院焚香、酒闌人散、清幽寺觀、名泉怪石”
等二十四事。
A、馮可賓;《茶箋》
B、許次紓;《茶疏》
C、張源;《茶錄》
D、田藝衡;《煮泉小品》
答案:B
99.()代,南京茶館也進入了鼎盛時期,它遍及大街小巷水陸碼頭,成了市民
們小憩.消乏的場所。
A、清
B、宋
C、明
D、元
答案:C
100.下列綠茶屬于特種炒青的是()。
A、西湖龍井
B、南京雨花茶
C、涌溪火青
D、安徽屯綠
答案:B
101.雅志、敬客、行道是()的三個主要社會功能。
A、茶文化
B、竹文化
C、石文化
D、硯文化
答案:A
102.新疆維吾爾族有()的茶俗。
A、喝香茶
B、喝臭茶
C、喝糖茶
D、喝苦茶
答案:A
103.中國人飲茶不晚于()
A、唐
B、宋
C、西漢
D、三國
答案:C
104.()代直接在茶盞或瓷壺或紫砂壺中泡茶成為時尚,茶具也因飲茶方式的改
變而發(fā)生了相應(yīng)的改變。
A、清
B、宋
C\元
D、明
答案:D
105.盡心盡職具體體現(xiàn)在茶藝師在茶藝服務(wù)中充分(),用自己最大的努力盡到自
己的職業(yè)責任。
A、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B、表現(xiàn)自已
C、表達個人愿望
D、推銷產(chǎn)品
答案:A
106.現(xiàn)存清代茶書()種
A、+
B、八
C、七
D、四
答案:B
107.香氣濃郁,具“玫瑰香”,湯色紅艷鮮亮具“金圈”,品質(zhì)超群,被譽為“群
芳最”是()品質(zhì)特點。
A、安溪鐵觀音
B、云南普洱茶
C、祁門紅茶
D、太平猴魁
答案:c
108.下列那種綠茶最能突出綠茶三綠的品質(zhì)特征的是()。
A、西湖龍井
B、六安瓜片
C、恩施玉露
D、信陽毛尖
答案:C
109.體力勞動者常選用()泡茶,大口急飲。
A、茶杯
B、茶壺
C、茶碗
D、條盅
答案:C
110.紅茶、綠茶、烏龍茶的香氣主要特點是紅茶0,綠茶板栗香,烏龍茶花香。
A、甜香
B、熟香
C、清香
D、花香
答案:A
111.世紀()年代,隨著臺灣經(jīng)濟的騰飛,臺灣茶館業(yè)也隨之蓬勃發(fā)展。
A、80年代
B、90年代
C、70年到
D、60年代.
答案:A
112.泡茶時,先注入沸水1/3后放入茶葉,泡一定時間再注滿水,稱為()。
A、上投法
B、中投法
C、下投法
D、點茶法
答案:B
113.20世紀()年代以來,中華茶藝開始復(fù)興。
A、80年代
B、90年代
G70年到
D、60年代
答案:A
114.在丁云鵬的《玉川煮茶圖》上,除了作者的名印“云鵬”“南翔”外,還有
一方大型的壓角印“拂石安茶器,移床選樹陰”,印文與()畫面十分貼合,盧
仝面前的石墩上置茶灶,身后焦葉鋪石,上置湯壺、茶壺、茶罐、茶盞等,盧仝
端坐蕉陰下。
A、閻立本《蕭翼賺蘭亭圖》
B、金農(nóng)《玉川先生煎茶圖》
C、周昉《調(diào)琴啜茗圖》
D、宋徽宗趙佶《文會圖》
答案:B
115.()是用來從茶葉罐中盛取干茶的器具,并用于欣賞干茶的外形及茶香。
A、茶荷
B、茶海
C、余船
D、茶通
答案:A
116.以下茶不是黑茶的是()。
A、四川邊茶
B、廣西六堡茶
C、云南熟普
D、廣東大葉青
答案:D
117.“香氣馥郁持久,湯色金黃,滋味醇厚甘鮮,入口回甘帶蜜味”是0的品質(zhì)
特點。
A、安溪鐵觀音
B、云南普洱茶
C、祁門紅茶
D、太平猴魁
答案:A
118.()茶具已形成體系
A、兩晉南北朝
B、唐
C、西漢
D、三國
答案:B
119.以下是閩南烏龍的是()。
A、嶺頭單叢
B、凍頂烏龍
C、本山
D、奇蘭
答案:C
120.中國茶藝萌芽于()
A、皖
B、蜀
C\蘇
D、浙
答案:B
121.西晉杜育的()是現(xiàn)存最早的一篇茶文。
A、《香茗賦》
B、《舜賦》
C、《茶賦》
D、《僮約》
答案:B
122.茶館的雛形出現(xiàn)在()
A、宋徽宗時期
B、唐玄宗時期
C、清乾隆時期
D、明萬歷年間
答案:B
123.茶藝分類根據(jù)習茶法不同可以分為()。
A、煮茶茶藝.煎茶茶藝.點茶茶藝和泡茶茶藝
B、煮茶茶藝.撮泡茶藝.點茶茶藝和泡茶茶藝
C、煮茶茶藝.煎茶茶藝.工夫茶藝和泡茶茶藝
D、煮茶茶藝.煎茶茶藝.點茶茶藝和清飲茶藝
答案:A
124.茶具這一概念最早出現(xiàn)于0王褒《僮約》中“武陽買茶,烹茶盡具”。
A、原始時期
B、西漢時期
C、戰(zhàn)國時期
D、三國時期
答案:B
125.0罷貢團餅茶,促進了散茶的普及。
A、明太祖
B、明世宗
C、明成祖
D、明世祖
答案:A
126.相傳蘇東坡非常喜歡杭州()的泉水,每天派人打水,又怕人偷懶將水掉包,
特意用竹子制作了標記,交給寺里僧人作為取水的憑證,后人稱之為“調(diào)水符”。
A、龍井泉
B、仆夫泉
C、玉女泉
D、虎跑泉
答案:C
127.從晚清到()結(jié)束的這一時期,是中國茶文化的低迷期。
A、改革開放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運動
D、文化大革命
答案:D
128.按照生長發(fā)育階段劃分,茶樹一生中最有經(jīng)濟價值的時期是()。
A、種子時期
B、幼年期
C、成年期
D、衰老期
答案:C
129.中國最古老的茶區(qū)是()。
A、西南茶區(qū)
B、華南茶區(qū)
C、江南茶區(qū)
D、江北茶區(qū)
答案:A
130.科學飲茶的基本要求中,正確選擇茶葉包括根據(jù)()等方面進行選擇。
A、季節(jié)、氣候和包裝
B、季節(jié)、氣候和體質(zhì)
C、季節(jié),氣候和價格
D、季節(jié)、氣候和器具
答案:B
131.煎茶茶藝萌芽于(),形成于(),流行于(),衰于五代,至南宋而亡。
A、西晉;盛唐;中晚唐
B、漢武帝時期;初唐;盛唐
C、西晉;初唐;盛唐
D、漢武帝時期;盛唐;中晚唐
答案:A
132.茶文學興于唐而盛于0。
A、清
B、宋
C、明
D、元
答案:B
133.擂茶在宋代為0之稱。
A、茗粥
B、米粥
G豆粥
D、菜粥
答案:A
134.煎茶:水()沸時,加鹽調(diào)味
A、一沸
B、二沸
G三沸
D、四沸
答案:A
135.揉捻加壓的原則是()o
A、輕輕輕
B、輕重輕
C、輕重重
D、重重輕
答案:B
136.蘇軾的《行香子》描述的是酒席終散,大家意興闌珊,于是繼續(xù)茶會,進行
()的場景。
A、煎茶
B、斗茶
C、煮茶
D、泡茶
答案:B
137.()朝,茶由巴蜀向中原廣大地區(qū)傳播。
A、秦漢
B、三國
C、兩晉南北
D、唐
答案:C
138.()趙汝礪《北苑別錄》除敘述北苑茶的采制外,還詳述了貢茶的綱次花色,
使我們得以對宋代的北苑貢茶有較清楚的了解。
A、清乾隆
B、明末
C、南宋
D、元初
答案:C
139.茶藝表演者著裝應(yīng)具有()特色。
A、民族
B、地方
C、家鄉(xiāng)
D、現(xiàn)代
答案:A
140.《煮茶圖》為現(xiàn)代畫家()所畫,畫中泥爐上一只瓦壺,一把破蒲扇,扇下
一把火鉗,幾塊木炭。此畫表現(xiàn)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煮茶場景,也體現(xiàn)出主人的清
貧質(zhì)樸。
A、齊白石
B、劉旦宅
C、徐悲鴻
D、范增
答案:A
141.青茶做青的工藝奠定了青茶的()、()基礎(chǔ),也是形成了綠葉紅鑲邊品質(zhì)
特征的工序。
A、外形;湯色
B、香氣;滋味
C、香氣;湯色
D、滋味;湯色
答案:B
142.()是現(xiàn)代中國茶道的最早復(fù)興之地
A、香港
B、臺灣
C、澳門
D、廈門
答案:B
143.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從()的上升是生理上需要到精神上滿足的上升。
A、喝茶到品茶
B、以茶代酒
C、將茶列為開門七件事之一
D、喝茶到喝調(diào)味茶
答案:A
144.在各種茶葉的沖泡程序中,茶葉的用量、()和茶葉的浸泡時間是沖泡技巧中
的三個基本要素。
A、壺溫
B、水溫
C、水質(zhì)
D、水量
答案:B
145.1636年,有“海上馬車夫”之稱的()商人把中國茶葉轉(zhuǎn)運至巴黎。
A、英國
B、美國
C、俄羅斯
D、荷蘭
答案:D
146.茶葉保存應(yīng)注意溫度的控制。溫度平均每升高10℃,茶葉褐變速度將增加()
倍。
A、3——5
B、2—3
C、1—2
D、1
答案:A
147.20世紀50年代,根據(jù)福建茶區(qū)“采茶燈”改編的《》,是舞、曲兼美的茶
歌舞,由陳田鶴編曲、金帆配詞。1953年,它代表中國參加第四屆世界青年聯(lián)
歡節(jié)并獲銀獎。
A、題茶山
B、閑情聽茶
C、憶江南
D、采茶撲蝶
答案:D
148.茶葉()是衡量茶葉采摘和加工優(yōu)劣的重要參考依據(jù)。
A、新
B、干
C、勻
D、香
答案:C
149.()在《封氏聞見記》卷六“飲茶”記:“楚人陸鴻漸為《茶論》,言茶之
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有常伯熊者,又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
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p>
A、封演
B、封寅
C、封奕
D、封亦
答案:A
150.茶藝表演中的鞠躬禮可分為“真、行、草”3種。其中“真禮”用于()之
間。
A、奉茶前后
B、來賓
C、主客
D、說話前后
答案:C
151.()代中后期,茶會和茶館興盛,紫砂茶具異軍突起,泡茶道形成并廣泛流
行。
A、唐
B、宋
C、明
D、清
答案:C
152.茶葉加工過程中芳香類物質(zhì)的種類是()的。
A、增加
B、減少
C\不變
D、不同制法不同,有增有減
答案:D
153.茶樹桿插繁殖后代的意義是能充分保持母株的()。
A、早生早采的特性
B、晚生遲采的特性
C、高產(chǎn)和優(yōu)質(zhì)的特性
D、性狀和特性
答案:D
154.兩晉南北朝時期,()徒以茶資修行,以茶待客。
A、佛教
B、道教
C、儒家
D、法家
答案:A
155.鉆研業(yè)務(wù)、精益求精具體體現(xiàn)在茶藝師不但要主動、熱情、耐心、周到地接
待品茶客人,而且必須0。
A、熟練掌握不同茶品的沏泡方法
B、專門掌握本地茶品的沏泡方法
C、專門掌握茶藝表演方法
D、掌握保健茶或藥用茶的沏泡方法
答案:A
156.壺居士《食忌》:“苦荼久食,羽化?!眽鼐邮坑址Q壺公,傳說是()高人
之一,認為人長久飲茶可以得道而羽化飛升。
A、中原佛教
B、藏傳佛教
C、道教
D、伊斯蘭教
答案:C
157.以下不是水溶性維生素的是()。
A、維生素A
B、維生素D
C、維生素E
D、維生素F
答案:A
158.為適應(yīng)散茶的沖泡的需要,明代()異軍突起,風靡天下.
A、邢窯白瓷
B、景德白瓷
C、建陽黑陶
D、宜興紫砂壺
答案:D
159.“茶藝”一詞的最先出現(xiàn),是在胡浩川為傅宏鎮(zhèn)所輯()一書所作的前序里。
A、《中國茶道發(fā)展史綱要》
B、《中華茶藝學》
C、《中外茶業(yè)藝文志》
D、《中國茶道》
答案:C
160.0是茶葉對外貿(mào)易中成交計價和貨物交接驗收的實物依據(jù)。
A、產(chǎn)品標準樣
B、毛茶標準樣
C、貿(mào)易標準樣
D、加工驗收統(tǒng)一標準樣
答案:C
161.“體均五行調(diào)百疾”(陸羽《茶經(jīng)》),是關(guān)于茶道精神中()的描述。
A、清
B、和
C、青爭
D、真
答案:B
162.香氣清雅,滋味甘醇,湯色黃亮悅目,保持了金銀花固有的外形和內(nèi)涵是()
的品質(zhì)特點。
A、滇紅工夫紅茶
B、云南普洱茶
C、云南沱茶
D、金銀花茶
答案:D
163.“水則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擇陶簡,出自東甌”的作者是()
A、陸羽
B、田藝衡
C、杜育
D、王褒
答案:C
164.以下書籍中,()是點茶茶藝的代表。
A、陸羽《茶經(jīng)》
B、蔡襄《茶錄》
C、許次紓《茶疏》
D、張源《茶錄》
答案:B
165.()就是茶道活動的環(huán)境。
A、茶境
B、茶室
C、茶修
D、茶禮
答案:A
166.()年以來,韓國茶文化再度興盛。
A、1910
B、1920
C、1930
D、1940
答案:A
167.咖啡堿的主要藥理功能是()作用。
A、抗氧化
B、抗癌
C、興奮
D、美容
答案:C
168.行書條幅《小廊》:“小廊茶熟已無煙,折取寒花瘦可憐。寂寂柴門秋水闊,
亂鴉揉碎夕陽天?!焙托袝鴮β?lián):“墨蘭數(shù)枝宣德紙,苦茗一杯成化窯?!钡淖?/p>
者是()。
A、丁敬
B、鄭燮
C、金農(nóng)
D、汪士慎
答案:B
169.()審安老人《茶具圖贊》是現(xiàn)存最古老的一部茶具專書。
A、清乾隆
B、明末
C、南宋
D、元初
答案:C
170.判斷好茶的客觀標準主要從茶葉外形的勻整、()、香氣'凈度來看。
A、色澤
B、滋味
C、湯色
D、葉底
答案:A
171.蘇東坡詩中提到陸羽遺卻的一道泉是指0。
A、安平泉
B、仆夫泉
C、甘露泉
D、冰泉
答案:A
172.采茶戲是脫胎于()和()的一種地方戲劇。
A、采茶舞;采茶歌
B、采茶曲;采茶舞
C、采茶燈;采茶歌
D、采茶舞;采茶燈
答案:C
173.采茶戲劇種雖然名目繁多,但它們形成的時間大致都在()這一階段。
A、明清之交
B、清中早期
C、清中晚期
D、民國
答案:C
174.關(guān)于紅茶鮮葉要求,以下那句話是正確的()。
A、小種紅茶要求鮮葉有一定成熟度
B、工夫紅茶和紅碎茶要求鮮葉有一定成熟度
C、制作工夫紅茶和紅碎茶的鮮葉采摘,一般是以一芽兩三葉為標準
D、在加工工藝相同的情況下,春茶原料制作的紅茶品質(zhì)最好
答案:A
解析:C
175.茶藝師與賓客交談時,應(yīng)0。
A、站立并始終保持微笑
B、聽顧客說話時隨時做出一些反應(yīng)
C、接近和爭取顧客,盡可能多地與賓客聊天交談
D、隨意打斷對方說話
答案:B
176.青茶加工的關(guān)鍵工藝是()。
A、做青
B、殺青
C、萎凋
D、鮮葉攤放
答案:A
177.()細致地描寫了飲茶的身心感受和心靈境界,特別是五碗茶肌骨俱清,六
碗茶通仙靈,七碗茶得道成仙.羽化飛升。
A、李白
B、李龜年
C、陶弘景
D、盧仝
答案:D
178.景瓷宜陶是()茶具的代表。
A、宋代
B、元代
C、明代
D、現(xiàn)代
答案:C
179.()“茶文化”這一名詞在海峽兩岸共同出現(xiàn),并逐漸走進大眾的視野,但
是還未被普遍接受。
A、20世紀60年代
B、20世紀70年代
C、20世紀80年代
D、20世紀90年代
答案:C
180.按照發(fā)酵程度分,綠茶.紅茶.烏龍茶由發(fā)酵程度重到發(fā)酵程度輕的排序是()。
A、紅茶.烏龍茶.綠茶
B、烏龍茶.紅茶.綠茶
C、烏龍茶.綠茶.紅茶
D、綠茶.烏龍茶.紅茶
答案:A
181.()對陸羽《茶經(jīng)》進行廣泛潤色,促成“茶道大行”。
A、常博熊
B、盧仝
C、李白
D、季卿宣
答案:A
182.烏龍茶審評的杯碗規(guī)格,碗高0,容量110ml。
A、60mm
B、55mm
C、45mm
D、50mm
答案:D
183.有“金鑲玉”美稱的是()。
A、信陽毛尖
B、白毫銀針
C、灑山毛尖
D、君山銀針
答案:D
184.茶業(yè)經(jīng)過數(shù)千年的發(fā)展,直到()中期才真正達到昌盛。
A、唐代
B、宋代
C、明代
D、清代
答案:A
185.()不是近代作曲家為品茶而譜寫的音樂。
A、《閑情聽茶》
B、《采花撲蝶》
C、《竹奏樂》
D、《茉莉花》
答案:D
186.龍井地區(qū)產(chǎn)茶的歷史可追溯到(),但今天的這種扁形炒青龍井茶大約始于
。。
A、漢唐;晚宋
B、五代;晚宋
C、唐宋;晚明
D、晚唐;明初
答案:C
187.打油茶不是以下哪個少數(shù)民族的飲茶習俗()。
A、壯族
B、傣族
C\侗族
D\瑤族
答案:B
188.審評紅、綠、黃、白茶的審評杯碗規(guī)格,碗高()。
A、54mm
B、56mm
C、58mm
D、60mm
答案:C
189.如果要沖泡高檔的西湖龍井,以下水溫合理的是()。
A、55℃
B、70℃
G95℃
D、100℃
答案:B
190.引發(fā)茶葉變質(zhì)的主要因素有0等。
A、CO2
B、氮氣
C、氧氣
D、氨氣
答案:C
191.黃茶的關(guān)鍵制作工藝是()。
A、殺青
B\悶黃
C、揉捻
D、干燥
答案:B
192.閱畫、賞花、焚香與品茗是古代()的系統(tǒng)。
A、論道
B、參禪
C、茶藝
D、習畫
答案:C
193.點茶道形成于()
A、五代宋初
B、兩宋時期
C、北宋徽宗朝
D、五代
答案:A
194.()《陽春曲?贈茶肆》小令十首,便是茶曲的代表。
A、張可久
B、李德載
C、喬吉
D、陶淵明
答案:B
195.茶的利用,最初當是作為()行之于世的。
A、食物
B、藥物.
C、飲物
D、食物、藥物、飲物,三者并存
答案:A
196.沖泡綠茶、紅茶、花茶的茶水比約以()為宜。
A、1/10
Bx1/2
C、1/50
D、1/100
答案:C
197.根據(jù)俄羅斯人對茶飲愛好的特點,茶藝師在服務(wù)中可向他們推薦一些0茶點。
A、炒花生
B、炒黃豆
C、冬瓜糖
D、香菇絲
答案:C
198.唐代()經(jīng)歷宦海沉浮后,在《琴茶》詩中云:“兀兀寄形群動內(nèi),陶陶任
性一生間。自拋官后春多醉,不讀書來老更閑。琴里知聞唯深水,茶中故舊是蒙
山。窮通行止長相伴,誰道吾今無往還?!?/p>
A、李白
B、李商隱
C、杜甫
D、白居易
答案:D
199.茶道精神中的“清”不包括()。
A、水清
B、器清
C、人清
D、茶清
答案:D
200.接待年老體弱賓客時,不妥的做法是()。
A、盡可能將其安排在離出、入口較近位置,便于出入
B、幫助他們就座
C、更加周到細致地服務(wù)
D、將其安排在遠離出入口位置,避免人來人往影響
答案:D
201.基本茶類分為不發(fā)酵的綠茶類及()的黑茶類等,共六大茶類。
A、重發(fā)酵
B、后發(fā)酵
C、輕發(fā)酵
D、全發(fā)酵
答案:B
202.按照原料由老到嫩排序,湘尖茶可分為()。
A\生尖'貢尖'天尖
B、天尖'生尖'貢尖
C、貢尖'天尖'生尖
D\天尖'貢尖'生尖
答案:A
203.熏豆茶是()地區(qū)的茶俗。
A、東北
B、江浙
C、西南
D、潮汕
答案:B
204.文征明《惠山茶會圖》描繪了正德十三年()時節(jié),文征明同好友在惠山山
麓的二泉亭舉行茶會。
A、春分
B、驚蟄
C、清明
D、秋分
答案:C
205.腌茶是以下哪個西南少數(shù)民族的茶俗()。
A、布朗族
B、彳瓦族
C、德昂族
D、傣族
答案:C
206.作為一株完整的茶樹來說,它的生長發(fā)育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A、種子時期.幼年期和繁殖期
B、種子時期.壯年期和衰老期
C、幼年期.壯年期和復(fù)壯期
D、幼年期.成年期和衰老期
答案:D
207.()水無色透明,無懸浮物,其味頗似汽水,用以和面烙餅、蒸饅頭既不用發(fā)
酵,也不必用堿中和的奇特功效。
A、神堂泉
B、神泉
C、雪銀泉
D、熏治泉
答案:B
208.下列選項中,()不符合茶室插花的一般要求。
A、以鑒賞為主,擺設(shè)位置應(yīng)較低
B、用平實技法,進行自由型插花
C、花取素色半開,枝葉取單支為好
D、一花一葉過于單調(diào),花枝繁茂為佳
答案:D
209.相傳三國時代的蜀國大將張飛率軍巡閱湖南武陵郡時,軍中犯暑疫,地方父
老鄉(xiāng)親獻上“三生飲”,即生葉(從茶樹采下的新鮮茶葉).生米仁.生姜三樣生
品搗碎,加鹽沖飲,飲后暑病即除,這種“三生飲”被眾人口耳相傳,演變成后
來的“()”。
A、酥油茶
B、擂茶
C、烤茶
D、奶茶
答案:B
210.用經(jīng)過氯化處理自來水泡茶,茶湯品質(zhì)0。
A、湯味變淡
B、湯色金黃
C、湯味帶咸
D、香氣變淡
答案:A
211.據(jù)張源《茶錄》和許次紓《茶疏》,()法歸納起來有備器、擇水、取火、
候湯、泡茶、酌茶、品茶等程序。
A、壺泡法
B、點茶法
C、煎茶法
D、煮茶法
答案:A
212.()瓷胎薄質(zhì),釉層飽滿,釉面顯現(xiàn)紋片,紋片形狀多樣。
A\/E缶
B、鈞窯
E
C\nJ
D、建窯
答案:C
213.《惠山茶會圖》所展現(xiàn)的場景是關(guān)于()的。
A、寺廟里僧人飲茶
B、文人以茶會友.飲茶賦詩
C、童子們聚眾飲茶
D、貴女飲茶聽曲
答案:B
214.郭沫若在愛情悲劇《孔雀膽》中,把()的傳統(tǒng)烹飲方法,通過劇中人物的
對白和表演,介紹給了觀眾。
A、六安茶
B、老白茶
C、武夷茶
D、六堡茶
答案:C
215.()深入研究中外茶道.茶禮,于1996年提出以“儉、清、和、靜”為內(nèi)涵
的中國茶禮。
A、丁以壽
B、張?zhí)旄?/p>
C\林資堯
D、蔡榮章
答案:B
216.茶鮮葉中含有()的茶多酚。
A、10%到20%
B、20%到30%
G30%到40%
D、40%到50%
答案:B
217.惠山竹爐茶會延續(xù)到清代()時期,清代又舉行了兩次。
A、康熙
B、乾隆
G雍正
D、曷慶
答案:B
218.到了()年間已有正式的茶館。
A、宋徽宗時期
B、唐文宗時期
C、清乾隆時期
D、明萬歷年間
答案:B
219.下列()標準是與茶葉關(guān)系密切的國家強制性標準。
A、GB8313-87《茶多酚測定》
B、FDBT/NY32.18《烏龍茶成品茶》
C、GB5749-85《生活用水衛(wèi)生標準》
D、SB/T1067-93《祁門紅茶》
答案:C
220.()的書法結(jié)構(gòu)嚴謹.筆力勁健.俊朗神秀,以行楷最擅長,有東坡體勢,靜
穆從容,氣息散淡,自然脫俗。作品有《茶禪一味》等。
A、趙樸初
B、啟功
C、張充
D、吳鈞
答案:A
221.時間的因素對泡好一壺茶的影響是重要的,不同茶類在沖泡中對時間的要求
是不同的,但茶湯的滋味總是隨著沖泡()而逐漸增濃的。
A、茶量
B、時間的延長
C、次數(shù)的增加
D\水溫
答案:B
222.()把“靜”看成人與生俱來的本質(zhì)特征,主張靜修,認為飲茶能使靜修得
到提高,所以茶是()修行時的必需之物。
A、儒家
B、道家
C、佛家
D、墨家
答案:B
223.要泡好一壺茶,需要掌握茶藝的()要素。
A、7
B、6
C、5
D、3
答案:B
224.以下比例可能是茶葉中無機成分占比的是()。
A、2%
B、6%
C、10%
D、12%
答案:B
225.1982年,婁子匡在許明華、許明顯的()一書的代序“茶的新聞”里,首
先使用“茶文化”一詞。
A、《中國茶文化》
B、《中國茶文化的傳播》
C、《中國茶文》
D、《中國茶藝》
答案:D
226.通過對茶文化廣泛而深入的研究,到20世紀()“茶文化”作為一個新名
詞'概念被正式確立。
A、80年代初
B、90年代初
C、70年代末
D、60年代初
答案:B
多選題
1.存完整的茶書有()。
A、陸羽《茶經(jīng)》
B、張又新《煎茶水記》
C、蘇厘《十六湯品》
D、釋皎然《茶訣》
答案:ABC
2.公認的“煎茶道始祖”是中國赴日僧人(),他把中國當時流行的壺泡茶藝傳
入日本。經(jīng)過“煎茶道中興之祖”賣茶翁()的努力,煎茶道在日本立住了腳。
A、隱元隆琦
B、柴山元昭
C\田中鶴翁
D、小川可進
答案:AB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煎茶法不可省略任何程序和器具
B、由于煎茶器具較多,普通人家也難以備齊,有時便進行簡化
C、陸羽被后世尊稱為“茶道之父”
D、常伯熊是當時的茶道大師
答案:BD
4.北方白瓷以()為代表,主要窯址在()一帶。
A、越窯
B、邢窯
C、河北
D、浙江
答案:BC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宋子安《東溪試茶錄》是由于丁謂.蔡襄兩家《茶錄》所載建安茶事尚有未盡
之處,所以作此書以補兩家之不載
B、黃儒《品茶要錄》并非討論通常意義的茶的品飲,而是關(guān)于茶葉品質(zhì)優(yōu)劣的
辨識的專門論著
C、宋徽宗趙佶的《大觀茶論》指出生態(tài)條件對茶葉品質(zhì)形成的重要性
D、熊蕃《宣和北苑貢茶錄》詳述了宋代福建貢茶的歷史及制品的沿革,圖文并
茂
答案:ABCD
6.“茶”字是由“荼”字直接演變而來的,所以,在“茶”字形成之前,()都
曾用來表示茶。
A、蒸
B、茗
C、橫
D、舜
答案:ABCD
7.茶俗具有的特性包括()
A、民族性
B、社會性
C、繼承性
D、傳播性
答案:BCD
8.關(guān)于法國茶文化,下列正確的是()。
A、法國現(xiàn)已成為歐洲第四大飲茶國家,飲茶方式主要有清飲和調(diào)飲兩種
B、法國飲茶不喜歡用各式甜糕餅佐茶
C、法國茶調(diào)飲時加方糖或新鮮薄荷葉,被多數(shù)茶人視為法國風味茶
D、除飲用外,法國還大力開發(fā)茶葉的其他用途,如制作菜肴或點心時,將茶作
為調(diào)料
答案:ABCD
9.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斗茶”又稱“茗戰(zhàn)”,以盞面水痕先現(xiàn)者為勝,耐久者為負
B、分茶是一種建立在點茶基礎(chǔ)上的技藝性游戲,又稱茶百戲、水丹青
C、文人茶會是宋代茶會的主流,宋徽宗趙佶《文會圖》描繪了文人集會的場面
D、唐代《禪苑清規(guī)》記載了有關(guān)于禪院茶會的儀規(guī)
答案:BC
10.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隱士陸羽著《茶經(jīng)》后,中國茶道正式形成
B、道士常伯熊對陸羽《茶經(jīng)》進行廣泛潤色,促成“茶道大行”
C、杜甫曾寫下中國歷史上第一首以茶為主題的茶詩《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
掌茶》
D、中唐,詩僧釋皎然著《飲茶歌消崔石使君》,將茶比作“諸仙瓊?cè)餄{”
答案:ABD
11,下列關(guān)于泡茶方法的描述正確的是()。
A、日常泡茶習慣都為先放茶葉,后沖入沸水,此稱為“下投法”
B、沸水沖入約二分之一容量后再放入茶葉,然后再沖水,稱“中投法”
C、在杯中先沖好沸水后再放茶葉,稱為“上投法”
D、對身骨重實、條索緊結(jié)、芽葉細嫩的茶葉,采用“下投法”
答案:ABC
12.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陸羽《茶經(jīng)》創(chuàng)建了一個較為完整的茶學體系,是古代茶葉的百科全書
B、張又新《煎茶水記》主要敘述茶湯品質(zhì)與宜茶用水的關(guān)系,著重于品水
C、毛文錫《茶譜》是一部重要茶書,對茶葉產(chǎn)地做了詳細記錄
D、錢起《十六湯品》對取火'候湯、點茶、注湯技要和禁忌等作了形象生動的
闡述,彌補了中國歷史上取火候湯類茶書的空白,為點茶的代表之作。
答案:ABC
13.日本茶道的主要貢獻者有()。
A、最澄
B、永忠
C、弘仁
D、榮西
答案:ABD
1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能阿彌通曉書、畫、茶,創(chuàng)造了“書院飾”“臺子飾”的新茶風
B、村田珠光將禪宗思想引入茶道,形成獨特的草庵茶風
C、武野紹鷗將日本的歌道理論中表現(xiàn)民族特有的素淡、純凈、典雅的思想導(dǎo)入
茶道
D、千利休提出“謹敬清寂”的茶道精神
答案:ABC
15.煎茶茶藝萌芽、形成于()。
A、西晉
B、盛唐
C、中晚唐
D、五代
答案:AB
16.花茶的客制傳統(tǒng)工藝程序包括()。
A、推客
B、通花
C、提花
D、茶.花拼
答案:ABCD
17.在中國茶區(qū),多數(shù)茶樹花芽是每年()月春梢葉腋間陸續(xù)分化而成的()。
A、四月
B、五月
C、六月
D、七月
答案:BC
18.烘青綠茶有()。
A、黃山毛峰
B、太平猴魁
C、六安瓜片
D、安吉白茶
答案:ABCD
19.我國的茶區(qū)包括()
A、西南茶區(qū)
B\江南余1區(qū)
C、華南茶區(qū)
D、江北茶區(qū)
答案:ABCD
20.青茶的基本制作工藝是
A、萎凋
B、做青
C、炒青
D、揉捻
答案:ABCD
21.各類茶葉沖泡時間差異很大,與()等都有關(guān)。
A、茶葉種類
B、泡茶水溫
C、用茶數(shù)量
D、飲茶習慣
答案:ABCD
22.陸羽《茶經(jīng)》共有十章,分別為:一之源、二之()、三之()、四之()、
五之煮、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圖。
A、具
B、制
C、造
D、器
答案:ACD
23.在泡茶茶藝中,因使用泡茶器具的不同而分為0。
A、壺泡茶藝
B、煮茶茶藝
C、撮泡茶藝
D、工夫茶藝
答案:ACD
24.哪一句詩是古人對團餅茶形狀喻稱?()
A、明月來投玉川子
B、圭璧相壓疊
C、獨攜天上小圓月
D、手閱月團三百片
答案:ABCD
25.黑茶的品種主要有()o
A、云南普洱茶
B、湖南黑茶
C、湖北老青茶
D、廣西六堡茶
答案:ABCD
26.關(guān)于美國茶文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美國獨立戰(zhàn)爭爆發(fā)前夕,飲茶還尚未普及
B、歷史上著名的“波士頓傾茶事件”,揭開了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序幕
C、美國飲茶,有清飲與調(diào)飲兩種方式,大多以袋泡紅茶、冰茶為主
D、美國生活節(jié)奏慢,不喜歡流行速溶茶與冰茶
答案:BC
27.據(jù)張源《茶錄》和許次紓《茶疏》,壺泡茶法歸納起來有備器.擇水.取火.
候湯.().品茶等程序。
A、泡茶
B、點茶
C、酌茶
D、分茶
答案:AC
28.茶畫作品,可以讓我們直觀地了解古代茶事活動的具體情境,下列對于茶畫
作品的描述正確的是()。
A、閻立本《蕭翼賺蘭亭圖》描繪的是唐太宗遣蕭翼賺蘭亭序的史事
B、周昉《調(diào)琴啜茗圖》以工筆重彩描繪了唐代宮廷貴婦品茗聽琴的悠閑生活
C、宋徽宗《文會圖》描繪了文人會集的盛大場面,反映出文人與茶的密切關(guān)系
D、劉松年《攆茶圖》為工筆白描,描繪了宋代從磨茶到烹點的具體過程.用具和
點茶場面。
答案:ABCD
29.張?zhí)旄I钊胙芯恐型獠璧?茶禮,于1996年提出以“()、靜”為內(nèi)涵的中
國茶禮。
A、儉
B、清
C\和
D、美
答案:ABC
30.據(jù)蔡襄《茶錄》和趙佶《大觀茶論》,歸納點茶的程序有備器'擇水、取火、
候湯、熠盞、洗茶、()、品茶等。
A、煮茶
B、炙茶
C、碾磨羅茶
D、點茶
答案:BCD
31.茶道的環(huán)境基本上可以分為()。
A、想象中的環(huán)境
B、天然存在的自然環(huán)境
C、人工環(huán)境
D、專設(shè)環(huán)境
答案:BCD
3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中國茶事小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魏晉時期。其時,茶的故事已在志怪小說
集中出現(xiàn)
B、西晉王浮《神異記》有“虞洪在丹丘子的指引下獲大茗”的故事
C、《廣陵耆老傳》記廣陵茶姥者,輕健有力,耳聰,目明,發(fā)鬢滋黑。歷四百年,
顏狀不改。吏系之于獄,姥持所賣茶器,自牖中飛去
D、南朝宋劉敬叔《異苑》記劃縣陳務(wù)妻好飲茶,宅中有古冢,每飲輒先祀之,
后竟獲錢。
答案:ABCD
33.在茶道活動中,淡主要是指環(huán)境.器物的素淡,茶味的沖淡,人心的恬淡。從
()之淡,導(dǎo)向人心之淡。淡與濃相反,所以在茶道中反對濃艷.華麗.繽紛。
A、茶
B、水
C、器
D、境
答案:ABCD
34.國際學術(shù)界開展的一場茶樹原產(chǎn)地之爭中,代表性的論點主要有()。
A、中國源說
B、印度源說
C、無名高地說
D、二源論說
答案:ABCD
35.中國生產(chǎn)花茶歷史悠久,產(chǎn)區(qū)分布較廣,有福建、廣西、廣東等地,而花茶
的內(nèi)銷市場主要是()。
A、華南
B、華北
C、東北
D、西南
答案:BC
36.茶道中的“和”,主要是指()和()o
A、和氣
B、諧和
C、太和
D、和諧
答案:BC
37.以下哪些句子與“人清”有關(guān)()。
A、五碗肌骨清
B、翰卿墨客,緇流羽士,逸老散人或軒冕之徒,超然世味也
C、或會于泉石之間,或處于松竹之下,或?qū)︷┰虑屣L,或坐明窗靜牖
D、茶神清如竹
答案:ABCD
38.泡茶茶藝形成于(),流行于()。
A、南宋
B、明朝中期
C、明朝后期至清朝中期
D、北宋
答案:BC
39.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明太祖朱元璋罷貢團餅茶,促進了散茶的普及
B、明朝初期,泡茶法就已經(jīng)開始流行了
C、明代田藝菊《煮泉小品》中有關(guān)于散茶在甌盞中沖泡的最早記錄
D、明末張岱著《隨園食單》,記載了武夷茶
答案:AC
40.茶樹根系由()組成
A、主根
B、側(cè)根
C、須根
D、實根
答案:ABC
41.在茶道中,“靜”主要O方面。
A、安青爭
B、靜境
C、靜心
D、平靜
答案:BC
42.日本茶道的傳播者主要是佛教徒,如()等人。
A、最澄
B、空海
C、永忠
D、池坊專慶
答案:ABC
43.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A、榮西兩度入宋,回國后在九州平戶島上的富春院.背振山.圣福寺都種了茶
B、弘仁大師撰寫《吃茶養(yǎng)生記》,用漢文寫成,記敘了中國的末茶點飲法
C、弘仁既是日本的禪宗之祖,也是日本的“茶祖”。
D、南浦紹明自宋歸國,獲贈徑山寺茶道具“臺子”(茶具架)一式并茶典七部
答案:AD
44.哪些是綜合性的茶名,多能引發(fā)美妙的聯(lián)想()
A、海青翡翠
B、太平猴魁
C、西澗春雪
D、瑞草魁
答案:BCD
45.關(guān)于非洲茶文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肯尼亞是世界產(chǎn)茶.出口大國,主要生產(chǎn)紅碎茶
B、索馬里不產(chǎn)茶,每年都從肯尼亞等周邊國家進口大量茶葉
C、埃及是世界茶葉進口大國,延續(xù)英國殖民地時的習慣,主要飲用紅茶
D、摩洛哥認為中國綠茶是世界上最好的茶,90%的茶葉來自中國
答案:ABCD
46.茶道中,“清”主要有清凈.清雅之義,表現(xiàn)在茶藝上,主要體現(xiàn)在()。
A、水清
B、器清
C、境清
D、人清
答案:ABCD
47.茶葉食用的傳統(tǒng)至今仍在一些地區(qū),特別是一些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保留,例如()。
A、云南竹筒茶
B、杭州的龍井蝦仁
C、壯族和侗族的打油茶
D、基諾族的涼拌茶
答案:BCD
48.茶文化復(fù)興后的茶會有()兩種主要形式。
A、曲水流觴
B、林間茶會
C、四序茶會
D、無我茶會
答案:CD
49.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飲茶始于江南地區(qū),主要形式為源于藥用的煎熬和源于食用的烹煮
B、中國人飲茶習俗的形成,是在兩晉南北朝時期
C、兩漢到三國時期,茶是供上層社會享用的珍稀之物
D、晉代以后以后,飲茶進入中下層社會
答案:BD
50.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早先的飲茶方式源于茶的食用和藥用方式
B、從食用而來,是用鮮葉或干葉烹煮成羹湯而飲,往往加鹽調(diào)味
C、從藥用而來,用鮮葉或干葉,往往佐以姜、桂、椒、橘皮、薄荷等熬煮成湯
汁而飲
D、宋代尚未有專門的煮茶、飲茶器具,往往是在鼎、釜中煮茶,用食器、酒器
飲茶。
答案:ABC
5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o
A、唐代的名品茶葉已很多,其中主要是團餅茶,也有少量散茶。
B、中國人飲茶習俗普及于中唐
C、唐代蔡襄著《茶錄》介紹了官焙貢茶的產(chǎn)地
D、中唐以后,不僅中原廣大地區(qū)飲茶,而且邊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也飲茶。甚至出
現(xiàn)了茶館
答案:ABD
52.沏茶時,茶與水的比例稱為茶水比。下列關(guān)于茶水比的說法錯誤的是()。
A、不同的茶水比,沏出的茶湯香氣高低、滋味濃淡幾乎相同
B、茶水比過?。ㄆ悴璧挠盟慷啵?,茶湯就味淡香低;
C、茶水比過大(沏茶的用水量少),茶湯則過濃,而滋味苦澀
D、由于不同茶類適宜不同的茶水比,因此不應(yīng)根據(jù)各人飲茶習慣進行調(diào)整改變
答案:AD
53.中國歷史上先后形成的茶藝,分別是()
A、煮茶茶藝
B、泡茶茶藝
C、分茶茶藝
D、泡茶茶藝
答案:AD
解析:BD選項相同
54.現(xiàn)存清代茶書有()。
A、陳鑒《虎丘茶經(jīng)注補》
B、陸廷燦《續(xù)茶經(jīng)》
C、冒襄《齊茶匯鈔》
D、劉源長《茶史》
答案:ABCD
55.黃大茶主要包括()
A、霍山黃大茶
B、北港毛尖
C、大葉青
D、平陽黃湯
答案:AC
56.工夫茶是用小壺沖泡青茶(烏龍茶),屬泡茶道的一種,主要程序有治壺、
投茶、出浴、()、品茶等。
A、賞茶
B、淋壺
C、燙杯
D、醐茶
答案:BCD
57.關(guān)于印度茶文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印度產(chǎn)區(qū)中,阿薩姆是最大的,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紅茶生產(chǎn)區(qū)
B、阿薩姆產(chǎn)區(qū)所產(chǎn)優(yōu)質(zhì)茶被視作茶中香檳
C、在印度,隨處都有奶茶攤,常用小陶杯喝茶,喝完后隨手丟掉打破,充分展
現(xiàn)印度人塵歸塵.土歸土的自然觀念
D、印度人喜歡飲用馬薩拉茶,在紅茶中加入姜和小豆蔻
答案:ACD
58.清代以來,從壺泡茶藝中又分化出專屬泡飲青茶的工夫茶藝。因使用泡飲茶
具的不同,通??煞譃?。
A、蓋碗泡法工夫茶藝
B、壺泡法工夫茶藝
C、玻璃杯泡法茶藝
D、蓋碗泡法茶藝
答案:AB
59.以下哪些句子與“水清”有關(guān)。()
A、水則岷方之注,挹彼清流
B、自臨釣石取深清
C、雪水烹茶,味極清冽,不受塵垢,所謂當天半落銀河水也
D、泉甘器潔天色好
答案:ABC
60.泡茶茶藝萌芽于南宋(),形成于()。
A、南宋
B、盛唐
C\元
D、明朝中期
答案:AD
61.世界四大高香紅茶包括()。
A、中國祁門紅茶
B、印度的大吉嶺紅茶
C、斯里蘭卡的錫蘭紅茶
D、印度的阿薩姆紅茶
答案:ABCD
62.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不同地區(qū)、民族逐漸形成的以茶為媒介的風俗、習慣'
禮儀,是一定的社會()形態(tài)下的產(chǎn)物。
A、政治
B、經(jīng)濟
C、文化
D、歷史
答案:ABC
63.茶事音樂的內(nèi)容和形式十分豐富,尤其是民族音樂最能入茶,代表性樂曲有
()。
A、《陽關(guān)三疊》
B、《梅花三弄》
C、《高山流水》
D、《平湖秋月》
答案:ABCD
64.炒青分為()
A、扁炒青
B、圓炒青
C、長炒青
D、特種炒青
答案:ABCD
65.韓國茶禮以“()、敬、()”為宗旨。
A、和
B、靜
C、儉
D、真
答案:ACD
66.現(xiàn)存明代茶書有()。
A、許次紓《茶疏》
B、張源《茶錄》
C、陸樹聲《茶寮記》
D、宋徽宗《大觀茶論》
答案:ABC
67.現(xiàn)存宋代茶書有()。
A、陶轂《舜茗錄》
B、葉清臣《述煮茶小品》
C、蔡襄《茶錄》
D、丁渭《北苑茶錄》
答案:ABC
68.紅碎茶是國際茶葉市場上的大宗產(chǎn)品,依據(jù)加工后外形不同還可分為()
A、葉茶
B、碎茶
C、片茶
D、末茶
答案:ABCD
69.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宋代的商品經(jīng)濟,城市經(jīng)濟比唐代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中國茶館進入了興盛
時期。
B、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生動地描繪了北宋都城汴梁城(今開封市)繁盛的
景象,畫中不乏茶館
C、孟元老《東京華夢錄》中可以看到汴梁茶館業(yè)的興盛
D、宋代茶館已講究經(jīng)營策略,為了招彳來生意,留住顧客,他們常對茶館作精心
的布置裝飾
答案:ABCD
70.據(jù)蔡襄《茶錄》和趙佶《大觀茶論》,點茶法的主要器具有風爐、()、茶
碾、茶磨、茶羅、茶盞、茶匙、()等,崇尚建窯黑釉茶盞。
A、湯瓶
B\茶碗
C\茶鼎
D、茶髡
答案:AD
71.現(xiàn)存宋代茶書有()。
A、宋子安《東溪試茶錄》
B、周絳《補茶經(jīng)》
C、趙佶《大觀茶論》
D、黃儒《品茶要錄》
答案:ABD
72.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唐代名士李約嗜好飲茶,精于烹泉煮水,有“茶須緩火炙,活火煎”之說
B、“緩火炙”,即用文火“炙茶”
C、“活火煎”,是說要用有火焰、火苗的“活火”煎水
D、李白有“活水還須活火煎”“貴從活火發(fā)新泉”的詩句
答案:ABC
73.根據(jù)飲用方式,當代茶藝概括結(jié)為()。
A、煮茶清飲茶藝
B、煮茶混飲茶藝
C、泡茶混飲茶藝
D、泡茶清飲茶藝
答案:ABCD
74.黃茶加工工藝包括()
A、殺青
B、揉捻
C、悶黃
D、萎凋
答案:ABC
75.下列既是茶事作品,又是書法做作品的有()。
A、蘇東坡的《一夜帖》
B、米芾的《苕溪詩》
C、蔡襄的《茶錄》
D、汪士慎《幼孚齋中試涇縣茶》
答案:ABCD
76.由于茶的飲用脫胎于茶的食用和藥用,所以自古以來,就有在茶中加入配料
的飲用方式。以下說法正確的是0。
A、加入配料的飲用方式稱為混飲法
B、不加配料的飲用方式稱為清飲法
C、唐代煮茶法多為混飲法
D、明清時期開始出現(xiàn)清飲法
答案:AB
77.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陸羽《茶經(jīng)》中提出茶飲宜“精行儉德之人”,將儒家修身養(yǎng)性的道德追求
引入茶文化
B、趙佶在《大觀茶論》中說“縉紳之士,韋布之流,沐浴膏澤,熏陶德化,盛
以雅尚相推,從事茗飲”。概括茶有清、和、淡‘潔'韻'靜的稟性,飲茶有助
修德
C、吳覺農(nóng)提出茶道是“把茶視為珍貴、高尚的飲料,因茶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
是一種藝術(shù),或是一種修身養(yǎng)性的手段”。
D、莊晚芳先生歸納出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為“廉、美、和、敬”
答案:ABCD
7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茶文化自唐代形成時就承載了儒、道、佛的哲學思想
B、道家主張清靜淡泊、自然無為的思想,與茶所具清、淡、靜、真、和的屬性
吻合
C、南朝道教思想家陶弘景在《雜錄》中說“苦荼輕身換骨,昔丹丘子.黃山君服
之”,漢代仙人丹丘子、黃山君是最早涉茶的道教人物
D、茶是道教服食藥物以養(yǎng)生的一種草木仙藥,下能除病,中能養(yǎng)性,上能益壽
答案:ABCD
79.英國以茶為主題的文學藝術(shù)眾多,如()。
A、《飲茶王后》
B、《贊茶詩》
C、《可愛的茶》
D、《中國茶》
答案:ABCD
80.在工夫茶藝中,因使用分茶和飲茶茶具的不同,可分為0。
A、壺杯泡法工夫茶藝
B、碗杯泡法工夫茶藝
C、壺盅泡法工夫茶藝
D、碗盅泡法工夫茶藝。
答案:ABCD
81.根據(jù)陸羽《茶經(jīng)》,煎茶的程序有:備器、擇水、取水、候湯()酌茶'品
茶等。
A、炙茶
B、碾羅
C、煎茶
D、煮茶
答案:ABC
82.歷史上可以代表的點茶茶藝的兩本著作是()。
A、蔡襄《茶錄》
B、趙佶《大觀茶論》
C、張源《茶錄》
D、許次紓《茶疏》
答案:AB
83.下列是白居易的詩歌的有()。
A、不寄他人先寄我,應(yīng)緣我是別茶人。
B、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
C、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D、欲知花乳清泠味,須是眠云跋石人。
答案:AB
84.點茶茶藝形成于(),流行于()。
A、盛唐
B、晚唐
G五代
D、兩宋
答案:CD
85.水仙茶餅是按照烏龍茶的制造工藝加工鮮葉,最后模壓而成的緊壓茶,產(chǎn)于
福建漳平市。產(chǎn)品主銷0。
A、閩西各地
B、廈門
C、臺灣
D、廣東
答案:ABD
86.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茶道”一詞,首見于茶僧釋皎然《香茗賦》詩
B、釋皎然對中國茶道的創(chuàng)立及發(fā)展有著極大的貢獻,堪稱中國茶道之父
C、陸羽《茶經(jīng)》奠定了煎茶道的基礎(chǔ),因此陸羽可謂中國茶道的奠基人
D、常伯熊僅從理論上對陸羽《茶論》進行了廣泛的潤色,并不擅長茶道實踐
答案:AD
87.紫砂壺沖泡過程中,醒茶環(huán)節(jié)應(yīng)用()的注水方式,沖泡環(huán)節(jié)應(yīng)用()的注
水方式。
A、回旋注水法
B、鳳凰三點頭
C、低斟回旋高沖法
D、高沖回低斟
答案:AC
88.關(guān)于瑞典茶文化,下列說法正確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環(huán)境藝術(shù)設(shè)計與室內(nèi)設(shè)計的審美互動
- 生產(chǎn)工藝流程中的質(zhì)量控制與安全管理
- 現(xiàn)代服務(wù)業(yè)在商業(yè)地產(chǎn)中的價值挖掘
- 物流技術(shù)與管理教育的新模式
- Unit 4 Plants around us Lesson 6(說課稿)-2024-2025學年人教PEP版(2024)英語三年級上冊
- 7《可愛的動物》(說課稿)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下冊
- Unit 2 Whats your name (Story time)(說課稿)-2024-2025學年譯林版(三起)(2024)英語三年級上冊001
- Unit 4 A glimpse of the future 說課稿-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英語外研版(2019)選擇性必修第三冊001
- 14文言文二則《兩小兒辯日》說課稿-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
- 《12干點家務(wù)活》(說課稿)-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下冊001
- 輸變電工程監(jiān)督檢查標準化清單-質(zhì)監(jiān)站檢查
- 2024-2025學年北京海淀區(qū)高二(上)期末生物試卷(含答案)
- 【超星學習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南開大學)爾雅章節(jié)測試網(wǎng)課答案
- 2024年中國工業(yè)涂料行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市場前景、投資方向分析報告(智研咨詢發(fā)布)
- 化工企業(yè)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培訓(xùn)考試卷(后附答案)
- 工傷賠償授權(quán)委托書范例
- 食堂餐具炊具供貨服務(wù)方案
- 員工安全健康手冊
- 自然科學基礎(chǔ)(小學教育專業(yè))全套教學課件
- 華為客服制度
- 醫(yī)美面部抗衰老注射項目培訓(xùn)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