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筆記(實戰(zhàn)篇)_第1頁
攝影筆記(實戰(zhàn)篇)_第2頁
攝影筆記(實戰(zhàn)篇)_第3頁
攝影筆記(實戰(zhàn)篇)_第4頁
攝影筆記(實戰(zhàn)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h攝影筆記.實戰(zhàn)篇你應該學會的68幅照片目錄\h①風光篇\h1給風光攝影師的8條建議\h2如何利用慢門拍攝海景\h3如何拍出童話小屋\h4如何拍攝彩虹\h5“耶穌光”怎么拍\h6如何拍攝燈塔\h7如何拍攝冰掛\h8如何拍攝雪山\h9關(guān)于星空攝影,你需要知道的8個要點\h10如何拍攝日全食\h11如何拍攝流星雨\h12如何拍攝月食\h13極光應該怎么拍\h14如何拍攝螢火蟲\h15如何拍攝熒光海\h16旋轉(zhuǎn)星軌怎么拍\h17水邊拍攝你要記住這8點\h18如何拍攝深淵\h19如何拍攝水邊棧橋\h20拍攝日出、日落的7個關(guān)鍵點\h21如何拍攝出月亮一樣的太陽\h22海邊日落時常見的三種色彩變化\h23如何拍攝車燈線\h24如何光繪才能與眾不同\h25為什么你拍的夜景不好看\h26如何拍攝水中的大橋\h27如何拍攝一張城市夜景\h28如何拍煙花\h29大面積煙花怎么拍\h30如何將城市拍攝出小人國效果\h31如何拍攝旋轉(zhuǎn)樓梯\h32拍攝一張城市懸日\h②小品篇\h1如何拍攝蒲公英上的落日\h2如何從水底拍攝海面\h3如何拍攝鯨魚\h4如何拍攝一張屬于你的“尼莫”\h5水下拍攝如何使用閃光燈\h6水下如何用束光筒拍攝小生物\h7如何拍攝水下超級微距\h8如何微距拍攝跳蛛\h9如何拍攝靜止昆蟲的復眼\h10如何拍攝飛行中的昆蟲\h11如何拍攝一對晚霞中的鵜鶘\h12如何拍攝一只鳥\h13如何拍攝誘人的肉醬意面\h14如何拍攝甜香夾心的閃電泡芙\h15如何拍攝一張清新甜品照\h③人像篇\h1人像攝影必須知道的8個基本點\h2如何在窗口拍攝逆光人像\h3如何拍出一張有質(zhì)感的雪景人像\h4如何拍攝陰影下的人物特寫\h5如何拍攝混合人造光源下的夜景人像\h6如何拍攝雜亂街道中的人像\h7如何拍攝有意思的旅拍人像\h8如何拍攝一張真正的環(huán)境人像\h9如何借用窗口光線拍攝室內(nèi)人像\h10如何用標頭給孩子拍出大片感\(zhòng)h11如何在沙漠中拍攝人像\h12如何拍攝一張慢門景觀人像\h13如何拍攝一張創(chuàng)意景觀人像\h④紀實篇\h1紀實人文攝影愛好者的8個思考方向\h2如何拍出落寞的背影\h3如何拍攝舞臺特寫\h4如何拍攝舞臺攝影全景\h5舞臺特寫有時候未必拍人\h6如何拍攝會議中的人物特寫\h7如何拍攝大場景會場\h8如何拍攝行駛中的汽車大片\h9如何拍攝多重曝光\h10如何拍攝一張賽場特寫\h11如何拍攝旅行大片\h⑤結(jié)局篇\h讓你的照片更有“觀感”的12種方法\h①風光篇風光攝影要么追求唯美,要么托物言志,其實這都是攝影師的自我表達。攝影技術(shù)的不斷提升,有助于攝影師將風光拍攝得更加“魔幻”。在風光篇中,你們可以看到“寧校長”總結(jié)的一些技巧。也可以看到冰河老師和白一帆老師詳細解說單張照片的拍攝思路。如果你已經(jīng)掌握了《攝影筆記》中的基礎知識,那么你在掌握了風光篇之后,相信你就能夠拍出大片了。\h1給風光攝影師的8條建議白一帆攝影并文風景可能是最唾手可得的拍攝題材了,但是我相信廣大風光攝影愛好者都有過類似的經(jīng)歷:在旅程中,恨不得在每一個景觀點前駐足,不斷調(diào)整參數(shù)、構(gòu)圖,希望可以記錄眼前的震撼,在回家之后卻懊惱不已,因為拍出的照片看起來平淡無奇。今天我跟大家分享幾條貼士,讓你在風光攝影中多些思考的方向,當然不是每一條建議都適用任何一個場景,大家要多多嘗試,結(jié)合實際場景自由選擇,以便拍出自己真正心儀的照片。善于引入前景大多數(shù)的攝影愛好者在旅行的過程中,遇到了心儀的景色,都會以同樣的姿勢,端著相機對準不遠處的景物按下快門。雖然滿足照片清晰、曝光合適這些基本的要求,但往往拍不出彩,最多得到一張明信片風格的照片。這就是因為沒有考慮到要選取合適的前景與背景相配合,我每次在勝景面前都會來來回回地走動觀察,小到一塊石頭、幾朵花,大到斷木、山坡、舊碼頭,我會盡可能地考慮引入前景來給畫面增加縱深感,讓拍出的照片更加立體。這張照片的背景本身已經(jīng)很震撼,金黃的群山配合著絢爛的朝霞,但是加入前景后會讓照片更吸引人。而前景的選擇其實不僅僅是引入一個景物,最好是能在構(gòu)圖、色彩、形態(tài)上與畫面整體更加配合。比如湖邊有很多深色的礁石,我偏偏選擇了這兩個相對明亮發(fā)黃的礁石,并且在分布上我讓它們分別置于畫面兩側(cè),這樣它們就和背景上那四平八穩(wěn)的“山”字形的景色在構(gòu)圖上相互配合。注意天空的細節(jié)這一條建議不能再直接了,對于風光攝影師來說,陰天、雨天也好過“光板天”,甚至遇到極端天氣我反而會更高興。原因就是純色的天空沒有細節(jié)、沒有重心,所以看著容易感覺無聊。而天上的云彩則會呈現(xiàn)各種各樣的形態(tài)、紋理、亮度以及色彩,這種千變?nèi)f化的組合會讓天空更加生動。配合不同的天氣會有不同的喜人的效果,彩虹、日暈、閃電、朝霞、晚霞等都會讓天空細節(jié)變得極度適合攝影。我這里說的是天空的細節(jié),這不僅僅包括云,還包含可能出現(xiàn)在空中的一切物體。就拿這張圖來說,天空被染成粉紅色的不是云,而是由于森林野火而產(chǎn)生的煙塵。雖然提到煙塵可能會有些煞風景,但是因為它的高度、密度、方向合適,所以它的存在反而讓數(shù)次來到這個棧橋的我看到了最絢爛的色彩。因此,大家要注意天空的狀態(tài),哪怕人為地適當?shù)匾胍恍┚拔铮w鳥、下垂的枝葉等)來配合“光板天”。嘗試放大景深景深,可能是我們在學習攝影的初期時最難控制的參數(shù)之一。簡單來說,景深就是畫面中清晰的范圍,如果一張照片整個畫面都是清晰的,那么這就是一個大景深的照片。一開始,我們可能會盲目追求大光圈,拍出一張主體清晰、背景虛化的小景深照片就美得不要不要的。對于人像、靜物和一些特寫類照片來說,選用小景深當然無可厚非,但是對于風光攝影,則不能一味地追求大光圈和虛化,畫面清晰還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如果我們在一個場景中感受美,我們可以讓眼睛對焦在任何地方。但是,如果我們拍到的是一張僅僅對焦在某一景物上、而其他地方是虛化的照片,就會影響我們看照片的感受,我們可以腦補虛化,但是無法將本身虛化的實物還原清晰。這張照片就是將景深最大化的一個例子,近處的花朵細節(jié)清晰,遠處的山峰照樣銳利無比。我們在觀看時可以任意觀察照片中的某處細節(jié),我們的大腦會讓畫面中的其他景物變模糊,此時的大腦反應跟在實際場景里觀察很類似。這就是為什么風光攝影主要使用廣角、小光圈,甚至在必要的時候采用后期處理的方式進行景深混合的原因。努力尋找線條我們在拍攝一張照片或者欣賞一張照片的時候,心里面可能都思考過一個問題:我們?nèi)绾巫層^者將視線集中在我們想讓他們集中的地方呢?答案有很多。但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引入線條。這里所說的線條不一定是實際存在于畫面中的,也有可能是攝影師通過構(gòu)圖和視野調(diào)整,將場景中的景物進行人為的構(gòu)思組合而得到的,抑或是通過慢門將物體移動的軌跡顯現(xiàn)出來而得到的。總之,畫面中的線條為我們的視線指引了方向,讓照片變得生動、立體起來。包含在這張照片里的線條很明顯,大家應該能很快地看出來,那就是水流的方向。慢門能拍出線條感,但是這張照片中有視覺引導作用的線條并不是僅僅依靠慢門來表現(xiàn)的。拍攝時,我在場景中來回走動思考取景,海邊的礁石有大有小,海中的浪花有高有低,我之所以選擇畫面中的角度進行拍攝,是因為我觀察到在浪花上來之后在海水退去的過程中,這個角度的海道里能形成有明顯方向感和匯聚感的水流,并且能和海面組成一個“S”形的曲線,能讓我們隨著水流望向遠處的礁石。把握“黃金時刻”熱愛風光攝影的朋友們都知道——在日出、日落前后一個小時左右的光線溫暖、柔和、投射角度特別,此時非常適合創(chuàng)作,是拍攝風光攝影的黃金時刻。我之所以在此將“黃金時刻”加上引號是希望大家不要一味地追求在眾所周知的黃金時刻去拍攝,而是要多一些思考,要找到更能和一個場景、一個主體相配合的“黃金時刻”。比如在這個場景時,我完全可以等到日落時分、云彩變成鮮艷的晚霞時再去拍攝,但是由于當時云層的配合,天空中出現(xiàn)了難得的日暈,所以,我果斷選擇立刻拍攝,通過調(diào)整機位讓太陽正好出現(xiàn)在燈塔燈光室背后,一個幾乎完美的日暈將之包圍。雖然這張照片并不是在人們所熟知的黃金時刻里拍攝,但是畫面依然很美。如果在太陽靠近地平線時進行拍攝,那么我是無法將太陽放到燈塔燈光室的位置的。善于利用長焦是的,在風光攝影里廣角的地位絕對是統(tǒng)治級的。如果讓我去拍照并且只能選擇一個鏡頭的話,我肯定會選擇超廣角變焦。但是我一直在說各個焦段都有合適的風光構(gòu)圖,關(guān)鍵在于你能不能找到。所以我要提醒大家,在取景的過程中要留意合適的長焦構(gòu)圖,長焦鏡頭不只是可以拉近視野。使用長焦距拍攝風光攝影確實會有一些限制,比如無法自如地選擇前景等,所以,熟悉長焦鏡頭的優(yōu)勢很重要,我們可以利用它壓縮背景、捕捉較小面積的景觀等。這張照片就是用300mm的焦段拍攝的抽象場景。在實際場景中雖然到處都是冰封,但是取景范圍外的冰狀態(tài)一般,用不夠長的焦距進行拍攝的話,照片中的內(nèi)容會被干擾。抓住完美時機這一點對于攝影師臨場應變和把握時機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很多場景中可能會出現(xiàn)難得的或者是意料之外的景物,比如飛進畫面的鳥類,或者各種各樣的人物、動物所表現(xiàn)出的各種各樣的姿態(tài)。如果說沒有出現(xiàn)這種時機,我們也能夠拍到優(yōu)秀照片的話,那么一旦引入特殊事物,那將極大地提高我們作品的水準,我們的作品將極可能因此而具備唯一性。但是想要把握住完美的時機并不容易,首先,我們需要對于周邊事物有足夠的注意力;其次,我們需要對自己的器材使用十分熟悉,要能在瞬息變化中找到恰當?shù)臉?gòu)圖;此外,我們很可能還需要一些運氣。這張照片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為當時天色已暗,我在草地上支著腳架,用小光圈、低感光度設置,拍攝一個相對靜態(tài)的場景,突然聽到右邊有了窸窸窣窣的聲音,我轉(zhuǎn)頭看到了這只可愛的短腿矮山羊也在看著我,可能是我擋住了它回家的路。我并沒有抓起相機對著它進行連拍,而是輕輕地抱起相機,同時調(diào)整光圈值和快門速度,向我的后方撤去,一邊給它讓路,一邊讓更好、更多的景色作為背景。在我拍完一組照片之后,想拿出手機與它來個合影,卻發(fā)現(xiàn)它已經(jīng)下到山坡下離我遠去了。大膽帶入人物風光攝影非常重要的一個意義就是表現(xiàn)人和景色的互動,表現(xiàn)人們置身美景中感受大自然震撼的狀態(tài)。而且人的出現(xiàn)可以體現(xiàn)出場景的規(guī)模感,更容易讓人感受到場景的龐大氣勢。所以在我們拍攝的過程中如果可以引入人物的話,那就大膽地去做吧,沒有其他人進行配合的時候,對自己身材、顏值夠自信的攝影師應當果斷出鏡,畢竟不能放過耍帥裝酷的機會!好了,對于風光攝影的一些不同感悟就先寫到這里,作為一個開篇。其實在實戰(zhàn)時,應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接下來,我們看一些實際場景的拍攝方法吧。我在帶入人物時,傾向于突出渺小的人類和壯麗的景色之間的一小一大的對比。此外,使用剪影的方式進行拍攝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張照片是一張合成照片,照片中的人物是我,為了拍出合適的人物造型,我在相機連續(xù)拍攝的過程中爬上了礁石并開始嘗試不同的動作姿勢以及燈光角度,最終從中挑出了一張最完美的照片,將其和在同一地點拍攝的銀河全景進行了合成。\h2如何利用慢門拍攝海景白一帆攝影并文大家都知道,好的天氣和光線對于風光攝影有非常大的加成,但是,好的天氣不僅僅是紅云漫天,有時陰冷的天氣也能給照片營造出特殊的氣氛,這張拍攝于澳大利亞的西澳大利亞州(以下簡稱西澳)南端崖壁的海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張照片是我第一次自駕游時拍攝的,一路上看到的所有景象對我來說都是新鮮的,美麗的西澳不斷給我驚喜,所以整個人一直處于亢奮的狀態(tài),而這片崖壁則讓我的興奮值達到了頂峰。當我們從狹長的海岸小路走到海邊,看著面前兩條碩大的礁石堆伸入海面,在巨浪的起伏中,好像大地的觸手,隨時準備開始爬行一般,風浪的轟鳴讓人對大自然充滿了敬畏,我謹慎地走向崖壁邊,聽著我自己強烈的心跳并開始準備拍攝設備。取景面前的懸崖、碩大無比的礁石、壓抑的天空、震撼的海洋,我想把它們都包括在畫面中,所以我自然而然地選擇了超廣角鏡頭。取景參數(shù):焦距16mm構(gòu)圖這兩條斑駁突兀的礁石堆當然是我主要想表現(xiàn)的景物,但是既然我把它們看作大地的觸手,那么如果不把大地身體表現(xiàn)出來畫面難免顯得單調(diào),所以我將鏡頭往下調(diào)整,讓近處的巖壁出現(xiàn)在畫面中作為大地的身軀,它們的線條和細節(jié)都能為照片增色。因此,我把主體——“觸手”放在了畫面左邊,將遠處的小島納入取景范圍安置在了畫面右邊,同時以近處的崖壁作為前景,整個畫面看起來還是非常平衡的。在我調(diào)整構(gòu)圖的時候,我也注意到了云的移動速度和方向,這種云的紋理和速度是非常適合長曝光的。要知道,當云的運動方向和鏡頭正對的方向平行的時候,我們能拍到放射狀的云。這里雖然不是完全平行,但是應該可以把云的放射點放入畫面。當然這只是我的初步估計,在沒看到照片的時候我并不能肯定云的樣子。虛實我們在拍攝水流、海浪的時候很自然會想到用慢門來捕捉軌跡,所以水的狀態(tài)是柔和的、虛無的。礁石的突兀和海浪的柔和可以組成非常舒服的虛實對比。所以這張照片的虛將通過慢門來表現(xiàn),實則通過小光圈來表現(xiàn)。虛實參數(shù):快門速度140s曝光既然選擇了長曝光那就離不開ND1000濾鏡(中灰密度鏡),ND1000可以實現(xiàn)10擋減光,讓你的快門速度延長1000倍,同時保證相同的曝光值,所以我將感光度調(diào)整到了最低,配合光圈f/16,先使用光圈優(yōu)先模式讓相機給我一個合適的快門速度和曝光設置參考,如果我對拍出的照片亮度滿意,就記下此時的快門速度,并將相機調(diào)整到手動模式,將光圈、感光度設置為光圈優(yōu)先模式時的數(shù)據(jù),同時將快門速度延長1000倍,如果曝光時間超過30s,則需要使用B門。曝光參數(shù):曝光模式為手動模式,光圈f/16,快門速度140s,感光度ISO50后期這個場景的光比不大,在做好前期的情況下并不需要復雜的后期操作,除了常規(guī)的對RAW格式文件進行調(diào)整之外,我稍微利用“曲線”調(diào)整圖層加深了礁石和大海之間的色彩對比,之后加上輸出銳化和裁切就完成了整個后期處理過程。雖然長曝光把驚濤拍岸的感覺減弱了,但是我們通過浪花的痕跡以及壓抑的天空還是能感受到狂野西澳海景的震撼,這就是我想通過這張照片表達的感受。\h3如何拍出童話小屋白一帆攝影并文這張照片拍攝于加拿大落基山的幽鶴國家公園(YohoNationalPark,我特喜歡這個名字,每一次讀這個Yoho都像歡呼了一次),翡翠湖邊有個明亮的小木屋在冰天雪地中釋放著溫暖,整個畫面如童話一般。下面,我們就來講講這張照片。加拿大落基山是世界頂尖的風光勝地,里面有著無數(shù)雪山、湖泊的組合,尤其是在冬日里、在它被冰雪覆蓋后更是有著獨特的美感,我就是專程去體驗的。恰巧趕上了翡翠湖如此有意境的場景——湖水清澈、平靜,浮冰美感十足,再加上林中小屋和遠處朦朧的雪山,我有什么理由不把它記錄下來呢?得益于前一天下午的踩點工作,一早,我便輕車熟路地出發(fā),很快就到達場景,同踩點時一樣,我直接把腳架放進了水里,將相機對準提前看好的浮冰和遠景的方向,坐在斷木上等待天色漸明。等待時,我遇到了“攝影筆記”的同學,他也是專程來落基山拍照的。我們一同聊聊天,一同拍拍景。能在世界各個角落和大家偶遇,其實是一件非??鞓返氖虑椋?gòu)圖這一次我先說構(gòu)圖。很明顯我面前有一塊非常好看的浮冰,浮冰自身的角度和曲線美感十足,是前景的不二選擇。我決定采用三分法構(gòu)圖,于是我把小木屋放在三分法構(gòu)圖的右上方的焦點處左右,前景在左下,著眼點在右上,朦朧的遠山在背景中烘托氣氛、增加縱深感,水中倒影也有著特別的美感,所以整個畫面非常立體、平衡。取景把畫面中的元素和它們的相對位置確定了之后,無非就是轉(zhuǎn)動變焦環(huán)選取取景范圍了。取景的原則就是要讓整個畫面以看著最舒服的形態(tài)呈現(xiàn)出來,留白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畫面不能太滿也不能太空。在我慢慢轉(zhuǎn)動變焦環(huán)的過程中,我找到了一個我看著最舒服的焦段并停止了轉(zhuǎn)動,取景范圍就這樣確定了。取景參數(shù):焦距21mm虛實我希望這個畫面和大多數(shù)的風光照片一樣,能有一個大景深的畫面效果,清晰的林中小屋配合朦朧的遠山和水中倒影能一定程度為照片帶來虛實結(jié)合的畫面效果,所以我使用了較小的光圈。我想將前景的浮冰也拍攝清晰,但是由于它離相機過近,而焦點又在林中小屋上,所以它難免會有一點模糊,因此,我對浮冰也單獨做了一次對焦以保證它的清晰。然后在后期處理時混合景深。虛實參數(shù):光圈f/10曝光這個畫面的曝光是有講究的。因為天空的亮度需要和小木屋的燈光亮度相配合以達到我想要的冷暖對比效果,所以在天空過暗的情況下,遠景和前景的亮度就很難保證,這時小木屋的燈光就很容易過曝,如果天空特別明亮,前景和遠景的亮度就會掩蓋小木屋燈光的效果。所以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拍一張照片,以便之后挑出一張燈光和環(huán)境光搭配最好的照片。由于當時的場景特別暗,所以我先使用光圈優(yōu)先模式配合最大光圈拍了一張試驗照,在照片亮度合適的情況下又將相機的模式轉(zhuǎn)成了手動模式,并把光圈調(diào)小,我根據(jù)光圈調(diào)小多少擋,相應地把快門延長了多少擋,我使用了低感光度保證畫質(zhì)。后面隨著環(huán)境亮度逐漸提升,我逐漸加快了快門速度。曝光參數(shù):曝光模式為手動模式,光圈f/10,快門速度80s,感光度ISO100后期在拍了很多雪景之后,我感覺雪景照片的后期是很特殊的。因為雪是白色的,任何光線、任何色溫對雪景的改變都是很容易的,所以稍不留神就會有明顯偏色,照片會變得不自然。這張照片我調(diào)整得很謹慎、很用心,畫面中的雪實際上是偏藍、偏青的,但看起來像是白的,這樣的雪雖然給了大家冷峻的感覺,但是絲毫沒有破壞照片溫暖的氣氛。從RAW格式文件的初步修改到Photoshop里面精細的調(diào)整都要本著這個“不破壞畫面氣氛”原則。除此之外,這張照片中另一個重要的后期處理就是我前文中說的景深混合了。\h4如何拍攝彩虹白一帆攝影并文這張照片是我在新西蘭南島旅行時拍攝的。新西蘭貴為世界頂級風光勝地之一,我的目的當然就是盡可能多地記錄這座島嶼上那各種各樣的美景。而米爾福德峽灣則是這片勝地最閃耀的寶石之一,我當然沒有理由不在這個地方多下點功夫,你說對吧?更何況,這時還有彩虹這種加分項。我其實在開始新西蘭旅行之前就已經(jīng)從各類照片和文章中領略過米爾福德峽灣的魅力了,所以我個人對這個地方的期待非常高,特別盼望能拍到讓自己滿意的作品,可現(xiàn)實難免殘酷……我們到達峽灣的時候,正值陰雨天,陰雨中我們甚至都看不清楚離我們最近的山峰。但是,大自然的脾氣誰說得準,說不定它什么時候高興一下,就能讓峽灣露出真容。所以我們就開始了細雨中的等待,這一等就是5個小時,在無數(shù)沙蠅的陪伴下看著峽灣的潮起潮落……第二天早晨,天不亮,我們又懷著美好的期許從被窩里爬了起來,跑到峽灣邊重復著等待,這一等就是3個小時……然而,卻依然是陰雨綿綿、霧氣環(huán)繞,這下真是熬完了我們的全部耐心,于是果斷收拾行囊,開車回酒店吃早飯去了。讓我們開心的是——酒店免費把我們的法式吐司升級成了豪華套餐,而這只是好運的開始。就在我們一邊等待早飯出爐一邊感嘆運氣沒那么背的時候,我從窗口看到了陽光和山腰間的平流霧,于是,我立刻跑到室外,結(jié)果又看到了山腰間的半截彩虹。因此,我果斷讓廚房幫我們收著早飯,我們即刻開車去向峽灣。到達停車場,我連腳架也沒來得及拿,抱著相機就往水邊跑,生怕耽誤了時間會拍不到這難得的好天。取景這段時間正值峽灣退潮,所以岸邊都是裸露的石頭。用石頭當前景我覺得并不完美,所以一直壓著按快門的欲望,在石頭上蹦蹦跳跳,希望能找到不同的前景或拍攝角度。直到我遇到了退潮后留下的這片水潭時,我立刻想到了可以拍攝彩虹的倒影。所以,我俯下身子,將相機貼近水面以便獲得最大面積的倒影(這里感謝NikonD750的翻轉(zhuǎn)屏)。為了盡可能地拍全彩虹、拍全倒影,并且能同時拍到峽灣和遠山,我選擇了非常廣的視角。令我開心的是,這時的彩虹竟然越發(fā)完整了。取景參數(shù):焦距15mm曝光從彩虹的高度可以看出太陽已經(jīng)比較高了,所以場景的亮度還是可以保證一個比較合適的快門速度來手持拍攝的。但是,由于我剛剛狂奔到這里,而且眼前的美景本身也會讓人心跳加快,所以在我不敢保證手不抖的情況下,我把感光度加了一擋,讓快門速度提高了一倍,從而確保自己能拍出一張清晰的照片。曝光參數(shù):曝光模式為光圈優(yōu)先模式,光圈f/8,感光度ISO200虛實還是那句話,拍攝風光攝影,在多數(shù)情況下需要整個畫面都在景深范圍內(nèi),所以還是選用了較小的光圈。虛實參數(shù):光圈f/8構(gòu)圖在我確定要在這個水潭停留拍攝倒影的時候,就基本確定了這將會是一張上下對稱的二分構(gòu)圖。同時,彩虹的形態(tài)也決定著我鏡頭指向的方向,很幸運,彩虹背后的兩座山的形態(tài)也算是配合很好,它們一左一右、一大一小,分布在彩虹周圍,所以說這張照片之所以如此構(gòu)圖,主要是依據(jù)我尋找的拍攝地點的現(xiàn)場環(huán)境而決定的。后期這樣的場景已經(jīng)不需要后期過多的修飾,所以我只是很簡單地做了對RAW格式文件的常規(guī)修改,利用“色相/飽和度”調(diào)整圖層一定程度地加深了彩虹的效果(大家記住彩虹效果可以用這個調(diào)整圖層加強)就基本完成了。雖然我寫了這么多字,但是整個過程真的僅僅發(fā)生在分秒之間。回頭想想,其實在任何一個步驟上,我都有可能做出其他選擇,那么就會拍不到這張照片。所以能夠果斷,我們要抓住這樣的時機做出正確的決定,也是我們需要努力學會的。畢竟每個人總會有意外的好運到來的時候。\h5“耶穌光”怎么拍白一帆攝影并文光線透過霧氣或者煙塵被分隔成光束,形成一條條明亮的光帶,這就是丁達爾效應。因為這樣的光束看起來震撼而又神圣,所以也叫“耶穌光”。這張照片拍攝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的扎尕那。這里地處深山,被山巒環(huán)繞,溪流貫穿其中,是一個包含多種自然場景的美麗村落。配合上難得的天氣現(xiàn)象,這里秀美到不可思議。一定要記錄下這樣難以言喻的景色,就是我拍這張照片的原因。隨著東方既白,炊煙徐徐升起,我在蟲鳴鳥叫聲中無精打采地支起腳架,而在光線出現(xiàn)的那一瞬間,我所有的疲憊都煙消云散了。天空的云朵和高山的棱角分散了陽光,這一束束溫暖的光線照在晨霧和炊煙上,上演了我看到過的最美的“耶穌光”表演。取景其實,當時我把手上的幾個鏡頭都嘗試了一遍,但是我所有的鏡頭都不能直接滿足我想達到的效果。我攜帶的廣角鏡頭是騰龍15-30mm,之后就是50mm的定焦頭了,所以30~50mm是我缺失的焦段,因為我最喜歡的取景正好需要用這個焦段來拍攝。最終,我只能選擇30mm的焦距進行前期拍攝,之后,再通過配合后期裁剪的方式刪減畫面元素,以便保留我所希望包含的元素。取景參數(shù):焦距30mm(配合后期裁剪后約等于40mm)構(gòu)圖天空中的太陽、突兀的山峰、山腳下的村落以及村落邊的梯田都是我在構(gòu)圖時希望包含的元素,所以這個構(gòu)圖方式可能是唯一適合這個場景的選擇了,因為無論往哪個方向調(diào)整構(gòu)圖都會讓其中一個元素變得不那么平衡。虛實此類場景的風光照片還是要以清晰為主,虛化的任務交給炊煙來完成就可以了,所以選用類似于f/8這樣的小光圈是很正確的選擇。但是為了配合下文所說的快門速度,我只能進一步縮小光圈以降低快門速度。虛實參數(shù):光圈f/16曝光這個場景是一個相機完全正對太陽的逆光、大光比的場景,所以如果是單張拍攝的話無論如何也不會好看,畫面中很容易出現(xiàn)死黑或是死白。為了覆蓋光比我還是使用了前期包圍曝光拍攝,后期再多張混合的方式來完成這張照片。此外,我希望將太陽的形狀也表現(xiàn)出來,也就是說我需要一個非常高速的快門速度以太陽為基準進行曝光,這就意味著畫面中的其他元素會都是黑的,因為太陽的亮度和山的亮度之間的差距非常大,所以我拍攝了非常極端的7張照片,這組包圍曝光的照片,曝光量級差設定為1EV,以保證畫面明、暗之間能有一個正常而又自然的過渡。由于太陽角度較高,而且已經(jīng)很明亮了,此時,哪怕我用最快的快門速度也無法記錄它的形狀,我只能等待云層遮住太陽,等它的亮度降低時再選擇拍攝。曝光參數(shù):曝光模式為手動模式、包圍曝光,7張照片曝光量級差設定為1EV,因此7張照片的快門速度分別為1/4000s、1/2000s、1/1000s、1/500s、1/250s、1/120s、1/60s,感光度ISO50后期首先是單張RAW格式文件的處理和同步,由于我選擇了如此極端的曝光方式,因此我花了非常多的時間來合成它們。我使用了灰度蒙版和手動筆刷配合的方式,逐漸地將7張不同曝光值的照片混合在一起。接下來我突出了高光和陰影之間的明暗對比、冷暖對比,又應用了一點柔化效果在霧氣和炊煙上以加強畫面中的虛實對比。這一幅震撼的古村“圣光”作品就是這樣完成的。\h6如何拍攝燈塔白一帆攝影并文港口城市一般都有幾個燈塔,澳大利亞的珀斯也不例外。在弗里曼特爾港口的一南一北有一藍、一紅兩座小燈塔,但因為它們并不高大而且離主路比較遠,所以我一直沒去拍過它們。有一天,我在海邊拍攝時偶遇了一位平時就在澳大利亞工作現(xiàn)在來度假的意大利攝影師在珀斯周邊取景,便約好第二天一同去弗里曼特爾拍日落。次日我和室友先行出發(fā)去踩點,在車上看到窗外天空卷云漫天。因為卷云都是高層云,所以太陽沉入地平線之后也能照到云,在一般情況下只要地平線沒有遮擋,大面積的卷云在日落之后會變成漫天的火燒云。我當時內(nèi)心異常興奮,只想讓太陽快點下沉。到達目的地燈塔,我拿出相機開始取景,突然,我發(fā)現(xiàn)在太陽周圍有一個淡淡的光環(huán),是日暈。在太陽光通過高層卷云的時候,云層會折射、反射,會形成日暈。在燈塔邊遇到了這么多難得的天氣現(xiàn)象,我自然要把它們一起表現(xiàn)出來。風光攝影師所說的風光可以簡單地從兩方面理解:風就是風景,光就是光影。將一處景物在一定光線環(huán)境下的景象用相機定格,可以說是關(guān)于風光攝影最最最基本的解釋了吧。這張照片就是最生動的詮釋:一座燈塔配合一輪光暈。取景日暈非常大,我距離燈塔也很近,在不接片的情況下想要同時將這兩個景象囊括必須要使用廣角鏡頭,所以我使用了圖麗16-28mm這支鏡頭,并且選擇在16mm端進行取景。取景參數(shù):焦距16mm構(gòu)圖因為日暈是一個完美的圓形,幾何感十足,我希望地景也能配合體現(xiàn)出這種對稱的、標準的感覺,我想到要讓日暈環(huán)繞在畫面中心的燈塔周圍,要知道燈塔就是用來發(fā)光為船只指引方向的,那么我把太陽的位置放在燈塔的窗口讓它非常閃耀和明亮豈不是完美?所以我依靠地下燈塔的影子,前后左右地調(diào)整位置,調(diào)整腳架的高度,確定正好能通過鏡頭看到太陽從燈塔窗口穿過。曝光既然是沖著太陽拍的,很明顯這是一個大光比的光線環(huán)境。為了覆蓋盡可能多的細節(jié),我選擇了使用相機的自動包圍曝光,來幫助我拍攝多張不同曝光值的照片。雖然我不一定會使用,但是前期盡可能多拍不留遺憾,這是我拍照的原則。曝光參數(shù):曝光模式為光圈優(yōu)先模式、包圍曝光,3張照片曝光量級差設定為2EV,因此3張照片的曝光補償分別為-2EV、0EV、+2EV虛實與光圈很多情況下風光照片要求畫面要清晰,這張照片也是如此,畫面中的所有元素都不需要我去做特別的虛實考慮,使用小光圈的情況下用相機的自動對焦功能將焦點放在燈塔上,整個畫面就都可以保證清晰了。我在一開始嘗試的時候希望用很小的光圈拍出星芒效果,但是燈塔的窗口輪廓有很多分隔,一個光源會變成兩個,并且太陽在那個窗口的位置也一直在移動,我需要不停地變換位置來適應,所以星芒效果不是特別好看,于是我選擇了一個折中的參數(shù)。虛實參數(shù):光圈f/10關(guān)于這張照片還要說一下時機的選擇。因為云層在流動,日暈的形態(tài)和云層的形態(tài)有著很大的關(guān)系,而且我需要太陽的位置保持在燈塔的窗口處,所以我花了很多時間調(diào)整相機的位置和等待日暈的最佳形態(tài)。我拍攝了很多照片,在后期處理時選擇出了一組各個方面都不錯的進行調(diào)整。后期我在后期處理的時候特意將整體亮度與色調(diào)調(diào)整成這種畫面溫暖、色調(diào)濃郁的效果,加了較多的對比度。因為日暈在這個影調(diào)中最為清晰,但是如果整體這樣修改的話,燈塔就完全變成了剪影效果,所以我使用了從這組包圍曝光中+2EV的那張照片,單獨選出燈塔在Photoshop中利用蒙版進行混合,所以燈塔的亮度是很明顯的。這是一種跟人眼的直觀體驗“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但能加強畫面的視覺沖擊力,畢竟燈塔是我要的主體嘛。這就是我在這張照片中融入的想法。對于風光攝影來說,很多時候在合適的時間出現(xiàn)在合適的地點并不能確保一張好照片的誕生,要結(jié)合景物的狀態(tài)、環(huán)境的狀態(tài)進行思考,還要考慮如何能把它們聯(lián)系起來,考慮加入什么樣子的想法才能讓照片變得更加有趣!對了,那天后來云層變厚了,我期待的火燒云并沒有出現(xiàn)……\h7如何拍攝冰掛白一帆攝影并文早在出發(fā)前我按照慣例做了功課,了解到了強斯頓峽谷是班夫公園里非常受歡迎的一處景點。無論是冬季還是夏季強斯頓峽谷都有別致的景象,夏季時溪流在峽谷中蜿蜒,冬季時夏日里飛流直下的瀑布在冬日里變成晶瑩剔透的冰掛,還有攀冰愛好者們在這里展示自己矯健的身手。冰掛,如此能代表冬天的景象我當然要記錄下來。要說在嚴寒的冬季拍什么,冰掛毫無疑問是最值得拍攝的冬景之一。這幅充滿抽象美的冰掛作品,是我在加拿大落基山的強斯頓峽谷拍攝的。老實說相比峽谷瀑布,我更喜歡高山圣湖的感覺,無奈這幾日天公不作美,霧氣和降雪讓很多高山都戴上了面紗,我只好選擇峽谷瀑布來做我的拍攝對象。頂著大雪在棧道上行走、在樹林中穿梭,只是周圍的景象并沒有讓我產(chǎn)生太大的拍攝的興趣,直到我們進入峽谷深處。在這看到的景象完全改變了我之前的看法,封凍的瀑布上面蓋滿了冰掛,像是無數(shù)銀針一般,誘人的藍色從冰縫中透出,和潔白的雪搭配的非常完美。取景我的相機上裝著廣角鏡頭,理論上一張照片就能覆蓋整個峽谷和瀑布的景象,但是視角太廣的話反而體現(xiàn)不出冰封世界的感覺,因為廣角鏡頭會把一些裸露的巖石、峽谷上面的樹木都囊括進取景范圍。所以我換上了長焦鏡頭(騰龍70300mm鏡頭)來壓縮視野,希望能拍到冰掛的細節(jié)。整個峽谷有很多地方都被冰掛所覆蓋,我仔細觀察著每一部分的樣子,挑出了一處充滿了“銀針”,并且色彩十分透亮的地方。接著,我一邊從取景器里觀察,一邊轉(zhuǎn)動變焦環(huán),直到找到了一個合適的視野,確定取景范圍。取景參數(shù):焦距300mm構(gòu)圖這種場景本身就是非常抽象的,所以我當時并沒有考慮任何的構(gòu)圖方式,只是通過取景器慢慢改變?nèi)【胺秶?,試圖找到一個沒有巖石干擾,冰掛分布均勻的構(gòu)圖,畫面只要看著舒服就足夠了。曝光由于當時是陰天,而且又在峽谷之中,所以光線不是特別明亮。并且我是手持相機用300mm端拍攝,為了獲得最佳的畫質(zhì)我使用了f/8的光圈值,我一開始使用了比較高的感光度來保證一個安全的快門速度,但是這個鏡頭的防抖功能非常優(yōu)秀(可能我也有一雙“鐵手”),我慢慢延長快門速度直到1/50s畫面都是非常清晰的,因此我又逐步降低感光度來提升畫質(zhì),最終我找到一組合適的參數(shù)。曝光參數(shù):曝光模式為光圈優(yōu)先模式,光圈f/8,快門速度1/100s,感光度ISO160虛實冰掛離我有一段距離,并且基本上是覆蓋在垂直的石壁上,所以畫面本身的元素都在一個焦平面內(nèi),無所謂使用多大的光圈,這個景象都應該被景深覆蓋。但是為了達到鏡頭的最佳光圈,讓邊緣的銳度達到最好狀態(tài),我選擇了稍微小一些的光圈值。虛實參數(shù):光圈f/8后期這張照片除了進行常規(guī)的RAW格式文件處理之外,后期處理的主要目的就是突出這種冷調(diào)、藍調(diào)的色彩,讓人看上去能體會到冷峻、清澈、純潔的冬日氣息。因此我稍微多花了些時間,非常細致地改變白平衡、對比度和飽和度,直到達到我想要的效果。這張圖的拍攝非常簡單、直接,要想拍出好照片重要的是你要有一雙藝術(shù)家的眼睛,要善于發(fā)現(xiàn)身邊那些具有抽象美的角度。\h8如何拍攝雪山白一帆攝影并文我之前說過雪山是有魔力的,對于登山者來說那是一種不斷攀登的動力,對于攝影師來說就是想要不停拍攝、永不厭倦的沖動。這也是我為什么行程如此緊張也要在庫克雪山停留很久的原因。其實,我就是要拍出一張讓自己滿意的雪山照片。其實類似的構(gòu)圖我在腦海中設想過了,僅僅拍攝山峰,但是具體怎么有趣而不單調(diào)的實現(xiàn)卻沒有考慮過。在我們逐漸靠近雪山的過程中,——路烏云密布、大雨傾盆。我們完全看不到新西蘭之巔—庫克雪山的任何真實模樣,只能憑借著之前看過的照片上的樣子不斷推斷著雪山的大概位置,哪怕是到達了山腳下的游客大本營,也看不到任何山的影子。于是,我們耐著性子在住的地方休息了幾個鐘頭,漸漸的在雪山的反方向出現(xiàn)了藍天和陽光,雖然雪山依然在云里霧里,但我覺得可能它要漸漸露出真容了。于是重新出發(fā)沿著來時的路走了幾十公里,換上長焦對準大概方向開始拍攝延時,希望能拍到雪山從云霧里出現(xiàn)的那一瞬間。結(jié)果拍了接近1000張照片之后,它還是沒有出現(xiàn)。由于當晚計劃著在日落時分徒步到雪山腳下,看著時間漸漸流逝就放棄了拍攝延時的想法。結(jié)果就在回雪山的路上,我們看著山峰在云霧中漸漸露出真容,我在車子的顛簸中拿起相機拍到了這難得的一幕。這次非常難得的帶來一張我所拍攝的黑白風光,拍攝的是新西蘭南島的庫克雪山。取景我說過使用長焦端拍攝山峰的特寫。但是,是多長的焦距呢?其實,具體的焦距是根據(jù)我自己想要的取景范圍來決定的,我當時在顛簸中不斷轉(zhuǎn)動變焦環(huán),在取景器里觀察到合適的視野和構(gòu)圖時決定停止轉(zhuǎn)動變焦環(huán),確認取景范圍。取景參數(shù):焦距300mm構(gòu)圖整個雪山都處在云霧中,只有山峰露了出來,云霧就是非常完美的畫框,我就順其自然選擇了將山峰放在畫面中心。這樣構(gòu)圖雖然非常精妙但是卻略顯平淡,于是我降低視角并且略微拉短焦距,把近處的山也放入畫面,整張圖片立馬就有縱深感和立體感了。虛實云霧本身在畫面中就是虛無縹緲的,而山體棱角清晰、細節(jié)豐富,我只要保證山是清晰、銳利的就可以了。所以我還是使用了相對較小的光圈。虛實參數(shù):光圈f/8,快門速度1/1000s曝光這張照片的曝光其實是最難的,因為我身處高速移動的汽車中,而且道路是曲線的,所以要在左搖右擺中拍攝到清晰的畫面是真的不容易。由于我之前在拍攝延時,相機處于手動模式,所以我用拍攝延時的參數(shù)先拍了幾張,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照片全虛了。于是我打開鏡頭防抖,手動提升感光度并且提升快門速度,沖著山峰又是一通連拍。之后,由于道路朝向問題和云霧形態(tài)問題,等我們到了可以安全停車的地方時,景色已經(jīng)沒那么精彩了。后來我仔細瀏覽一遍照片,非常幸運地找到了一張時機和清晰度都非常完美的照片。其實,仔細想想,我當時應該果斷換成快門優(yōu)先模式去拍攝。曝光參數(shù):曝光模式為手動模式,光圈f/8,快門速度1/1000s,感光度ISO200后期由于當時的光影非常漂亮,陽光直射在雪山上,所以山峰明亮、耀眼,其他的元素由于有著云層遮擋,因此相對來說比較暗。為了突出這種明暗對比,我選擇了黑白的輸出方式,以便大家能夠直觀地感受到光影的刺激。為了突出虛實對比,我僅僅把銳化應用在了山體上面,把柔化應用在了云層上面。一般,出去旅行時,我是非常喜歡坐在駕駛座的,在風景秀美的地方自駕簡直是世界上最愜意的事情。但是,有的時候在后座休息休息也不是壞事,遇到好看的景色搖下窗戶就可以拍,比如說這一次,我的小伙伴就只能握著方向盤干瞪眼了!\h9關(guān)于星空攝影,你需要知道的8個要點白一帆攝影并文星空攝影一直是風光攝影里最容易感動人的題材,隨著拍攝器材的逐漸進步,星空攝影的門檻貌似在不斷降低,然而你真的知道怎么才能拍好星空嗎?這篇文章將會告訴你關(guān)于星空攝影你需要知道的8個要點。第一點:暫別喧囂城市繁華的城市是我們生活的地方,但是燦爛的星空和閃爍的霓虹卻是一對冤家,因為他們從來不會同時出現(xiàn)。所以要想欣賞和拍攝星空主題的照片,你必須保證自己和光污染保持了一定的距離。這個距離其實是不一定的,這需要看城市的規(guī)模和地勢,要么爬到不受光污染影響的高地勢處,要么遠離光污染嚴重的城市。需要注意的是——光污染的程度并不一定可以直接被肉眼感知,因此大家可以用瀏覽器搜索光污染地圖,以便找到自己周邊足夠暗的地點。第二點:善于利用軟件有人會問:“我對天文一竅不通,我怎么能知道銀河位置?哪些星星對應哪些星座?……”答案是:你不需要知道。因為現(xiàn)在各個平臺都有非常強大的星空模擬軟件,如StarWalk、PianIt、SkyGuide、Stellarium等都可以讓你輸入時間以及位置,它會為你顯示出相對應的星空狀態(tài),告訴你銀河與星座的位置,甚至會結(jié)合你的攝像頭幫你模擬還未出現(xiàn)的景象。你拍的多了,自然而然地會掌握一些簡單的天文知識。第三點:選擇合適器材星空攝影的門檻真的很低,下面這張圖就是我用NikonD7000配合適馬入門級廣角變焦頭10-20mmf/4-5.6拍攝的。曝光參數(shù):光圈f/4,快門速度30s,感光度ISO400050mm下的銀河核心當然等級更高的器材會帶給你更好的細節(jié)和畫質(zhì),所以我還是推薦全畫幅機身加大光圈鏡頭。超廣角可以囊括更多的地景以及星空,并且可以為構(gòu)圖提供便利,讓照片更有沖擊力。稍微長一些的鏡頭則對光圈和構(gòu)圖有更多的要求,但是只要想法和場景到位,也是可以用于拍攝的。當然穩(wěn)固的三腳架和方便的快門線也不能少。第四點:設置正確參數(shù)星空環(huán)境雖然比較暗但是亮度統(tǒng)一,所以參數(shù)非常容易設置。一般,用常見的廣角鏡頭的最大光圈f/2.8配合4000左右的感光度是最基本的設置,然后根據(jù)“500法則”[快門速度(s)=500除以鏡頭等效焦距(mm)]即可計算出曝光時間,按照上述內(nèi)容設置相機一般就可以得到一個亮度合適的照片。還有一個可能會困擾大家的問題就是暗環(huán)境對焦,此時,最好的對焦方式就是使用實時取景對焦,對焦時要對準最亮的星星,要先手動轉(zhuǎn)動對焦環(huán)將星點放大到最大然后再次手動轉(zhuǎn)動對焦環(huán)直到星點變得最小、最實。要記住對焦環(huán)此時的位置,以后用同一個相機、鏡頭組合拍攝星星時,直接把對焦環(huán)轉(zhuǎn)到相應位置就可以了。但是要注意,在一開始轉(zhuǎn)動對焦環(huán)時要把對焦環(huán)轉(zhuǎn)動到無限遠附近,要不然星星可能直接會被虛化得看不到。黃道光與南極光第五點:地景決定等級我們被相似的星空照片包圍,其實不管你怎樣拍攝星星,拍出的星空效果總會殊途同歸。單純的星空容易讓人審美疲勞,所以如果想拍出好看的星空作品,那么一定要配合合適的地景。地景方面其實沒有什么限制,古建、雪山、沙漠、大?!灰悄隳艿竭_的地方,世上任何秀美的景色都可以作為地景。第六點:考慮拍攝時間如果大家要拍銀河核心的話,就要關(guān)注銀河核心會出現(xiàn)在夜空中的時間段。大體來說,在春、夏、秋的夜晚,銀河核心會出現(xiàn)在空中,具體出現(xiàn)的時間會因為你在地球上的位置而有所不同。適合拍攝銀河的月份也要根據(jù)你想拍攝的地景而論,這并沒有完全正確的說法。冬天的話,一般只能看到銀河比較暗淡的一段。但是,即便沒有銀河核心星空也還是會很美麗,只要注意地景的搭配就能出大片。沒有銀河核心也能出大片銀河月夜此外,我們還要注意月亮對星空的影響。月亮的盈缺影響著星空的狀態(tài),決定著銀河是否清晰可見。但是,不同的月相可以給我們的作品帶來不同感覺,因此具體要在什么時間拍攝還是要看自己的想法和想要拍攝的場景。大家只要記住農(nóng)歷的月初、月末無月,月中滿月,月缺、月圓不斷交替。關(guān)于星空的具體情況,你可以利用前文所說過的軟件來查看和模擬。第七點:注意特殊天象流星雨、彗星、月食、極光都可以作為拍攝主體或畫面元素來為我們的作品增色,而且,很多天象都是可以提前預測的,我們可以根據(jù)官方氣象臺的預測提前做出相應的拍攝計劃。拍攝于2016年的英仙座流星雨班夫國家公園的極光第八點:人為引入元素很多時候,我們可以人為的為場景加入一些元素來讓拍到的照片更有趣,大家可以嘗試星空人像、光繪,嘗試不同的光影效果。星野光繪人與星空\h10如何拍攝日全食白一帆攝影并文前文提到過拍攝風光攝影要注意利用特殊的天文現(xiàn)象與天氣現(xiàn)象,類似閃電、流星雨、日月暈等,之所以說要利用好特殊天文天氣現(xiàn)象,不僅是因為這些難得的景象本身就很美,而且它們還能給你的照片增加獨特性。無疑,日全食是極為罕見的天文現(xiàn)象,平均每十八個月才會有一次日全食。但是由于地理因素、天氣因素等,我們能觀看到的日全食的發(fā)生的概率其實是非常低的。事實上,同一地方平均每375年才會發(fā)生一次日全食。所以但凡有幸經(jīng)歷如此難得的現(xiàn)象,必須要好好拍下來。由于日全食的可預測性,我們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它會發(fā)生的時間、地點、持續(xù)時間、效果等,所以專門去追逐日食的天文愛好者們通常都會提前一兩年甚至更長時間開始計劃觀看或拍攝,大家可以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官網(wǎng)查找關(guān)于日食的信息、交互地圖等信息。我提前半年多開始做準備,在網(wǎng)上搜集了大量的材料。綜合景觀、常見天氣、預計流量各方面的考慮,決定去美國西北部的俄勒岡州進行觀看和拍攝而后提前半年定好機票、租車、部分旅館,此外,我還挑選了多個備用地點以備不時之需。閱讀觀看了各種關(guān)于日食和拍攝日食的文章,提前進行拍攝演習,準備好拍攝器材,租鏡頭,借腳架,準備帳篷、睡袋等露營用品。我一邊拍攝日落,一邊結(jié)合手機軟件Skyguide為第二天的日全食進行模擬構(gòu)圖,可惜的是因為拍攝角度不同,拍攝日食的當天,不能用這個地方最好的山作為地面景物。但是山腰有冰川。幾經(jīng)考慮我決定在冰上拍攝日食。第二天天一亮我便開始準備拍攝。我?guī)Я藘膳_相機,一廣一長兩個鏡頭,兩個腳架,兩套濾鏡,兩個快門線。待我把這一堆器材安置好,將相機調(diào)好參數(shù),已經(jīng)是日食開始的時分了,兩套設備我均是從初虧拍到復圓,利用尼康相機自帶的間隔拍攝功能每一分鐘拍一次。接下來,我就說說我具體是如何使用這兩套設備的。用廣角時的拍攝器材:尼康D750+騰龍15-30mm用長焦時的拍攝器材:尼康D810+尼康80-400mm+2倍增距鏡廣角取景參數(shù):焦距15mm取景廣角取景我不辭辛苦徒步深山的目的就是找到獨特的景觀配合日食,獨特景觀的重要性正如我前文所說的那樣,此處不再贅言??上У氖沁@里的景觀位置和日食方向并不搭配。考慮到太陽的相對運動,所以我使用了盡可能廣的焦段來覆蓋更多的天空,以確保在機位不變的情況下日食的整個過程不會出畫。如此一來,在后期處理時就能非常容易地把日食過程呈現(xiàn)出來了。長焦取景我之所以專門去租長焦鏡頭和增距鏡就是想要用它們來拍攝日食特寫,為了能清晰地記錄下日冕和日珥,還有“貝利珠”“鉆石環(huán)”的景象,所以我用了這個鏡頭的最長焦距。長焦取景參數(shù):焦距800mm構(gòu)圖廣角的構(gòu)圖既然打算在冰川上拍攝,我便把冰川放入了畫面下方,讓山和樹林在中間,將上半部分留給天空。你知道嗎?這張照片其實是由橫構(gòu)圖裁剪成豎構(gòu)圖的,那么我為什么不直接用豎構(gòu)圖進行拍攝呢?雖然,豎構(gòu)圖是我的本意,而且用豎構(gòu)圖的話可以在豎直方向上囊括更多的景物。比如加進去一個石頭作為前景什么的,畫面會更好看。但是,相機上的快裝板稍微有點松,要是把相機豎起來的話,相機就會慢慢地轉(zhuǎn)動,一般我至少會帶著硬幣以便把它擰緊,而這一次我為了盡可能多的減小負重所有能不帶的我都沒帶??吹竭@兒,大家應該可以看出“L”形快裝板的好處了吧。長焦的構(gòu)圖用長焦鏡頭拍攝的畫面其實構(gòu)圖非常簡單,就是把太陽放在正中間,在食甚時分讓日冕填充畫面。但是用800mm端進行拍攝時,太陽的相對運動其實看起來是格外快的,需要不斷調(diào)整相機才能讓太陽始終保持在畫面中間。還好,我用的這個三腳架上面有可以微調(diào)的三維云臺,要不然用著800mm端在實時取景器里找太陽簡直是費勁。虛實這里,關(guān)于廣角、長焦虛實方面的想法就一起說了,由于這兩種畫面都要清晰、銳利才行,所以我都是用了小光圈,但是具體的光圈值又不一樣,因為我還要考慮曝光,這個方面放在下一部分來講。廣角虛實參數(shù):光圈f/8長焦虛實參數(shù):光圈f/13曝光因為我們的拍攝對象是太陽,是我們所能看到的最明亮的東西,所以即便我們使用最快的快門速度、最大的光圈值、最低的感光度,也是無法直接拍出或看到太陽細節(jié)的。因此,一般在拍攝太陽時,我們都要使用一種叫作巴德膜的太陽濾光片,這是一種能極大程度減少透光率的器材,不同品牌的透光性能稍有不同,但大都約等于15擋的中灰密度鏡的減光效果。巴德膜在減少透光率的同時也可以保護我們的器材和眼睛,讓眼睛不至于被太陽灼傷。可惜的是因為同行的人的小失誤,巴德膜沒有帶過來。在迫近這種拍攝日食的高峰期里我也沒辦法買到,所以我只能使用10擋的中灰密度鏡來湊合著用,好在眼睛和器材最后都沒事。在我們能看到太陽細節(jié)的時候,其他的任何東西看起來都是漆黑一片的,這可能是自然環(huán)境中的最大光比了。遇到大光比我們應該怎么做呢?對的!就是包圍曝光,我的兩臺相機都使用了單次9張的包圍曝光,為的就是要覆蓋更多的細節(jié)。尤其是廣角端,除了太陽的細節(jié)一定也要拍出地景的狀態(tài)。廣角曝光參數(shù):曝光模式為包圍曝光,9張照片曝光量級差設定為1EV,因此9張照片中每前后兩張照片的快門速度相差1擋,9張照片快門速度范圍是1/4000~1/15s,感光度ISO100長焦曝光參數(shù):曝光模式為包圍曝光,9張照片曝光量級差設定為1EV,因此9張照片中每前后兩張照片的快門速度相差1擋,9張照片快門速度范圍是1/8000~1/30s,感光度ISO64但是,在日全食的高潮,也就是食既到生光的這一階段,由于太陽完全被月球遮擋,光線強度大大降低,所以在這短暫的兩分鐘內(nèi)要摘下巴德膜或者濾鏡,要改變參數(shù)以適應食甚的光線。由于廣角端要拍出地面的亮度,所以曝光時間要更長一些,而長焦端只要保證能覆蓋日冕的亮度就可以了。食甚階段廣角曝光參數(shù):曝光模式為包圍曝光,9張照片曝光量級差設定為1EV,因此9張照片中每前后兩張照片的快門速度相差1擋,9張照片快門速度范圍是1/160~1.6s,感光度ISO200食甚階段長焦曝光參數(shù):曝光模式為包圍曝光,9張照片曝光量級差設定為1EV,因此9張照片中每前后兩張照片的快門速度相差1擋,9張照片快門速度范圍是1/400~0.6s,感光度ISO200在生光階段開始后不久,環(huán)境亮度重新變亮,此時只要將再濾鏡重新安裝上并將相機改回之前的參數(shù)就可以了。后期其實相對于拍攝,我覺得日全食的后期要更容易一些。廣角后期操作我挑出了食甚時分拍攝的照片為背景,簡單針對RAW格式文件進行處理并混合包圍曝光,接著通過計算挑出整個日食過程中的30張平均分配間隔時間的照片并對它們進行處理,在這個過程中,我只需要關(guān)注太陽的亮度以及形態(tài)是否合適,并不需要處理地面。之后把31張照片作為圖層在Photoshop中進行堆棧,將圖層的混合模式改為變亮。由于在拍攝過程中,機位是固定的,所以經(jīng)過上述處理之后,整個日食逐漸變化的狀態(tài)就直接在照片的天空中生成了,之后需要再做一些精細的處理[用鼠標右鍵單擊目標圖層,然后選擇“混合選項”,接著在軟件彈出的“圖層樣式”對話框中,改變“混合顏色帶”(英文名Blend-If)的相關(guān)設置]讓混合更自然。長焦后期操作長焦的后期要比廣角的復雜很多,由于800mm的焦距是非常長的,所以任何的抖動都會影響畫面的虛實效果。也就是說盡管是由一次包圍曝光而得到的9張圖,它們也不是完全重合的。在食甚時分由于參數(shù)變化,有一部分照片都有一點虛,我從中挑出了最完美的一組進行了處理。由于整組照片的曝光值跨度很大,Photoshop無法將其自動對齊,所以首先需要手動對齊這些照片,這個過程中,邊對齊,邊借助不同的通道、灰度蒙版、不同的選擇工具、不同的模糊方式、不同的不透明度和流量一點一點將9張照片混合在一起,最終,得到了一張完美的食甚照片,畫面中日冕清晰、日珥明顯。這次旅程是我人生中最特殊的一次經(jīng)歷,沒有之一。雖然這篇文章一直在說拍攝,但是親眼看見日食的整個過程遠遠要比看照片來的震撼,在日食的過程中我竭力調(diào)動自己的每一個感官去體驗宇宙的神奇,感受身邊的種種變化。當月亮完全擋住太陽的時候,看到恣意放射的日冕,我真的能感到自己的腎上腺素在奔涌、心臟在狂跳,那是無法用語言描述的激動和震撼。在有生之年大家一定要至少體驗一次日全食,下一次日全食將出現(xiàn)在2019年7月2日的智利和阿根廷,要想在國內(nèi)看日全食的話,則需要等到2034年3月20日,那時日全食將發(fā)生在我國西藏的西部地區(qū),此外,2035年9月2日的日全食將橫跨我國的整個華北地區(qū)。最后,送給大家一枚“鉆戒”。\h11如何拍攝流星雨白一帆攝影并文1月的象限儀座流星雨,8月的英仙座流星雨,還有12月的雙子座流星雨都是我們北半球最值得觀賞、也最容易觀賞的三大流星雨。由于它們出現(xiàn)的時間相對來說比較固定,流星的數(shù)量多,流量穩(wěn)定,因此如果有機會拍攝的話可千萬不要錯過。這是我第一次專門去拍流星雨,所以我為這次行程做了非常多的準備。這里我先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是如何為特殊天象來做準備工作的。首先,我們要對天象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和正確的認識。通常情況下,我們都是用星座名來命名流星雨的,但由于星座本身離我們非常的遠,而流星是宇宙顆粒等空間物質(zhì)進入星球大氣層,并與大氣層摩擦燃燒而產(chǎn)生的光跡,所以流星雨和星座本身其實并沒有什么關(guān)系。但是在流星雨發(fā)生的時候,如果我們把每顆流星反向延長,會發(fā)現(xiàn)所有的流星基本上都交匯在同一個位置,這個位置就叫作輻射點,輻射點基本上可以對應一個星座的位置,因此,人們就用相對應的星座的名字來命名相應的流星雨。就拿我拍攝的這張英仙座流星雨的照片來說,將照片中的流星反向延長,延長線交匯的地方就是英仙座所在的位置。而英仙座流星雨產(chǎn)生的原因呢,就是——一個叫作斯威夫特-塔特爾的彗星,原本在自己的軌道上高高興興地奔跑著,結(jié)果它當然跑到了離太陽比較近的地方,由于這個彗星自身是由冰晶和砂石組成的,在感受到太陽溫度的時候冰晶會融化或者是升華,所以沙礫、塵埃呢就脫離了彗星本體,散布在彗星的軌道附近;而正好彗星的軌道有一部分會和地球的軌道重合,哪承想我們的地球竟然毫無畏懼、不剎車、不轉(zhuǎn)彎、霸氣外露地直接撞了上去,這時那些很多分散著的沙礫、塵埃和大氣層摩擦,就形成了流星雨。而撞擊的那個位置就是輻射點,這兒對應著英仙座的位置。其他的流星雨形成原因也大同小異,都是由于一些彗星或小星星殘留在軌道上的顆粒被地球接觸到而產(chǎn)生的。由于流星雨出現(xiàn)的時間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所以很容易提前了解到流星雨最大流量出現(xiàn)的時間,所以拍攝地點才是我們需要花心思去挑選的。這就和我們拍攝星空攝影一樣,觀看流星雨同樣需要注意位置和天氣所帶來的影響。流星雨的平均亮度和北斗七星差不多,所以如果我們遇到了比較強的光污染,觀看到流星雨的質(zhì)量可是會大打折扣的。因此,同樣推薦大家去光污染比較少的區(qū)域去觀測。除了人造光污染以外,月光也對觀看或拍攝流星雨有非常大的影響。這一次的英仙座流星雨我是在我們的陰歷初十進行拍攝的,也就是說月相已經(jīng)超過了弦月,月亮非常明亮,我們說月明星稀,所以頂著這么亮的月亮,星空就會黯淡許多,流星雨也就不那么明顯了。不過好在到午夜十二點多,月亮會沉入地平線,此后,就不會受到月光的影響了。所以提前關(guān)注天氣是很有必要的。我推薦大家主要去關(guān)注三五天之內(nèi)的天氣預報然后據(jù)此選擇目的地,越靠近當時天氣預報越準確。大家要學會從各個渠道去了解天氣狀況,比如說關(guān)注一些專業(yè)的天文平臺、天文自媒體,看看他們對于天氣的預測。除此之外,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多挑選幾個備選地,它們最好在地理上分布的廣一些,這樣,如果一個地方天氣不合適,其他的備選地不一定會受到影響。我這次挑選了山西的蘆芽山和五臺山,這是我結(jié)合光污染地圖得到的適合觀星的兩個區(qū)域。但是從那段時間的天氣預報來看,山西的北部和東南方向都有云雨,所以最后我決定去山西西南方向的位于黃河邊的山西永和黃河蛇曲國家地質(zhì)公園去拍攝,因為永和縣那天的天氣預報很不錯。取景雖然此次流星雨的輻射點是英仙座,但是流星出現(xiàn)的位置卻很沒有規(guī)律,如果鏡頭不夠廣的話是很容易錯過相當一部分的流星的,推薦大家最好是使用超廣角鏡頭,我使用了魚眼鏡頭來覆蓋大部分的天空,這樣可以盡可能多地捕獲流星。取景參數(shù):焦距15mm(魚眼)構(gòu)圖本來我挑選黃河邊是希望有機會把黃河融入畫面的,但是由于我們在地勢非常高的觀景臺上,黃河在下邊,這時候要是非要拍攝黃河,天空的占比就會大大降低,既然是來拍流星雨的,那么還是盡可能地對準天空吧。地景中有一個小平臺,這是我提前看好的,拍攝時正好可以往上面加入一些元素,從而讓畫面豐富、有趣。右側(cè)的城樓雖然變形很嚴重,但是相信大家也能看出來,這是因為魚眼鏡頭的取景范圍太廣是無法避免的,于是我就將計就計將它包含在畫面中了。虛實這張照片不需要有虛的地方,但是由于星空環(huán)境下周圍的環(huán)境亮度極低,所以不可避免地使用了鏡頭的最大光圈。然后,用手動對焦將焦點對在星星上。雖然畫面中的主要元素距離鏡頭相對比較遠,但畫面中并沒有出現(xiàn)特別虛的地方。如果你無法將所在的場景完全拍攝清晰的話,使用景深后期混合的方法也是完全可以的。虛實參數(shù):光圈f/2.8曝光這張照片包含了兩組拍攝參數(shù):分別是星空的和地景的光繪的。對于星空來說,我使用的是常見的用于拍攝星空攝影的參數(shù)。但是,其實推薦大家在保證畫面亮度和噪點不過分的情況下,盡可能使用比較短的曝光時間,并不是怕星星在畫面中出現(xiàn)軌跡,而是為了拍清楚流星。因為一顆流星出現(xiàn)的時間也就不到一秒,如果曝光時間太長的話,背景的亮度會吃掉流星的亮度,最后可能畫面上的流星會又短又暗數(shù)量也不多。這也是我對這張照片有些不滿意的地方,真希望當時有個更大光圈的鏡頭,或者空氣更通透一些。星空曝光參數(shù):快門速度30s,光圈f/2.8,感光度ISO8000至于拍攝地景的光繪時,由于光繪的亮度相對明亮,用不著特別高的感光度,因此我是相應地調(diào)整了相機的參數(shù)之后才進行了光繪的拍攝。地景光繪參數(shù):快門速度30s,感光度ISO2000后期在設置完拍攝星空的參數(shù)之后,將快門線推上去讓相機一直進行曝光?;氐郊液?,從中挑出拍到了群內(nèi)流星的22張照片,在Lightroom里進行初步處理這些RAW格式文件。這里我要說兩個方面問題。第一個方面是我并沒有使用赤道儀,所以畫面中的星空是不斷運動的,輻射點的位置一直在變,所以直接堆棧出來的流星雨是很雜亂的,畫面中是看不出有輻射點這種放射狀的感覺的。因此,我在后期處理的時候挑出了星空狀態(tài)最好的一張照片,把它作為基準,然后手動把其他的流星對齊,逐張將它們加入畫面之中,在這個過程中我為了追求嚴謹、為了盡可能地調(diào)整準確,我花了非常多的時間。也就是說,每一張照片都需要手動進行移動、旋轉(zhuǎn)、變形,在確保和基準星空重合后,再把流星通過將圖層模式改為變亮的方法將其一張一張引入。由于我使用的是魚眼鏡頭,變形很厲害,所以Photoshop自帶的自動對齊功能是無法起作用的,只能通過手動調(diào)整完成對齊。如果有條件使用赤道儀的話最好使用赤道儀。赤道儀可以抵消地球自轉(zhuǎn)的運動,因此,在使用赤道儀的情況下,拍出來的星空會是固定的,這樣,在后期堆棧的時候就會比較容易,就可以省卻對齊這個步驟,但是一定要注意——要先拍攝一張讓自己滿意的地景照片之后再拍攝星空。因為赤道儀一動,地景就會有相對位移,就無法再拍出有著相同視角的地景了。第二個方面是光繪與流星的合成處理方面。這里,需要將光繪所在的圖層以變亮的圖層混合模式疊加到流星所在的圖層上。除此之外,再對整體畫面做一些精細的處理,這幅照片就處理完成了。\h12如何拍攝月食寧思瀟瀟攝影并文拍月食真的很簡單,我們只要記住4個要點就可以了。焦距一定長要使用長焦鏡頭拍攝月食,我建議最少也要用200mm的焦距,如果是300mm、400mm的會更好。如果是長焦數(shù)碼相機,800mm是極好的。這張就是用800mm焦距所拍出的效果。雖然長焦數(shù)碼相機的畫質(zhì)一般,但是縮小圖看起來還是可以的。有培訓班的同學問過我,只有一個標頭(50mm)能不能拍攝月食?說真的,如果用標頭進行拍攝的話,月亮在你的畫面中會很小很小。如果是想用手機進行拍攝的話,建議還是算了吧。因為你用手機拍攝的話,畫面中的月亮即使你看起來再大,其實也就是一個小亮點。拍攝月食,首先我們要準備的器材就是一臺有長焦鏡頭的相機。焦距要從200mm起,因為現(xiàn)在的相機像素高了,所以我們可以后期截圖,但是200mm的焦距還是必不可少的。其次,我們可能需要一支三腳架。因為當月亮被蠶食之后,周圍的環(huán)境也會越來越暗,這時,我們就需要使用三腳架了。曝光背參數(shù)拍攝滿月是可以不用三腳架的,因為月球視星等為-13等,太陽視星等為-26等。除了這兩個天體,常見的最亮天體就是金星了,金星是-4.6等。也許這樣的參數(shù)大家會看不懂,直觀一些說,如果將太陽拍到并且太陽不過曝,那么除了太陽整個天都是黑的。如果將滿月拍得不過曝,那么天上除了金星、木星這樣的亮星,會很難拍出其他的天體,由此可見滿月還是非常亮的。而月全食恰恰發(fā)生在滿月的時候。所以我們要使用手動模式進行拍攝,而且是使用一個固定的參數(shù):ISO200,f/5.6~f/8,1/500s。你可以按自己的習慣進行調(diào)整,但是記得一定要用手動模式,因為夜空太黑、月亮太亮,相機的測光已經(jīng)不能用了。滿月基本上是一個很穩(wěn)定的光源,所以背參數(shù)是最方便的——《攝影筆記》的觀點,所以別管什么曝光模式,最方便的才是好模式。如果你使用自動曝光模式,很可能相機會覺得周圍太黑,從而想把照片拍得亮一點,然后你的月亮就死白一大團了。滿月固定的參數(shù):光圈f/5.6~f/8,快門速度1/500s,感光度ISO200你的第一張月食照片可以從這里開始拍起。我使用這個參數(shù)的原因很簡單,1/500s的曝光時間,能夠讓我在手持相機的情況下不會手抖。f/5.6~f/8是鏡頭比較好的成像光圈,要盡量使用這樣的光圈進行拍攝。ISO200的話,畫質(zhì)會很細膩。至于要從f/5.6~f/8的光圈中選用哪擋光圈,則要根據(jù)你所在的空氣情況而定。你可以按照這個參數(shù)試試,也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上下調(diào)節(jié)一下參數(shù)。隨著月食開始進行,月亮會越來越暗,我們要逐漸調(diào)慢快門速度,以保證月亮在照片中都是差不多的亮度。弦月(半月)時,月球的亮度差不多是滿月時的1/4。這時候我們的快門速度就要慢兩擋。弦月固定的參數(shù):光圈f/5.6~f/8,快門速度1/125s,感光度ISO200隨后你會發(fā)現(xiàn)快門速度不夠了,此時可能就需要獨腳架或三腳架的幫助了,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要有三腳架的原因?;旧衔覀円S著月亮逐漸被蠶食的狀態(tài)一點一點地調(diào)慢快門速度,以增加曝光量,保證逐漸變暗的月亮在自己的照片中保持著一樣的亮度。紅月亮的曝光參數(shù):光圈f/5.6~f/8,快門速度1s,感光度ISO800有的時候,你還可能會遇到紅月亮。紅月亮發(fā)生在食甚的時候,這時月亮差不多全黑了,此時可一定要用三腳架喲。因為食甚的時候紅月亮的明亮程度不同,拍攝紅月亮的曝光時間一般在4s左右,所以建議提高感光度進行拍攝,比如像這張照片這樣的參數(shù)。拍攝多一些由于此次月食時間比較長,我決定按照自己的習慣,在等待初虧之后,每隔5~10分鐘就拍攝一張照片,這樣我便可以記錄下整個月食的過程。大家可以根據(jù)月亮的月相來決定拍攝的時間間隔。要是不嫌煩,那就每分鐘拍一張吧。在拍攝的同時,需要不斷地糾正曝光,因為隨著月亮被逐漸蠶食其亮度也是在不斷地發(fā)生變化。其中,利用數(shù)碼相機的回放功能不斷糾正曝光則是最為簡單的辦法。多拍攝一些月食不同階段的照片,才是記錄了整個過程。要不然,你拍攝的就像是那普通的月亮的盈虧,用幾個小時拍攝出來的有著月食變化過程的照片才是拍攝月食的照片。所以要拍攝的多一些。后期出效果有了前面拍攝的夠大、夠亮、夠多的月食的素材,后期的時候就需要好好想想怎么將它們編排在一起才會最好。我在完成了這次的日全食的整體拍攝之后,后期制作出一張月食時間表。\h13極光應該怎么拍冰河攝影并文極光呢,很多人都向往。但是真正見到過極光并且把它記錄下來的,我相信還是少數(shù)人。再者說,記錄美本來就是咱們攝影師的本職工作。拍這張照片時,我和我的小伙伴們剛拍完日落,在回去的途中有小伙伴發(fā)現(xiàn)天上開始有極光,于是我們又趕緊回到了拍攝日落的機位,開始拍攝極光。取景取景方面沒什么可說的,因為使用的佳能的17mm的移軸鏡頭,這是定焦鏡頭嘛,所以只有一個焦段。取景參數(shù):焦距17mm曝光之前我第一次拍攝極光的時候,由于比較激動,所以用的參數(shù)也都是平時拍攝星空時所用的參數(shù),我當時并沒多想,后來證明這么拍雖然沒錯,但是卻不能最大限度地表現(xiàn)極光的動態(tài)。因此這次拍攝極光的時候,我選擇了稍短的曝光時間,提高了感光度,因此極光的形態(tài)及動感顯得很清晰。使用了手動模式進行拍攝,并沒有使用光圈優(yōu)先,這是因為當時光線條件確實比較復雜,手動模式可以更好地控制參數(shù)。曝光參數(shù):曝光模式為手動模式,快門速度10s,感光度ISO1600虛實由于17mm的移軸鏡頭的最大光圈是f/4,所以這里跟拍攝星空時一樣,選擇了最大的光圈f/4,以保證最大的進光量。虛實參數(shù):光圈f/4構(gòu)圖構(gòu)圖方面,需要把山以及倒影盡量拍全,然后極光也要盡可能地多拍,要保證畫面的完整性。后期因為前期的拍攝準備已經(jīng)做得很好啦,所以,需要進行的后期處理并不多。后期處理時,我在Photoshop軟件里對照片進行了一下水平矯正,然后增加了銳度和對比度,增加了陰影讓暗的部分細節(jié)更明顯,增加了高光,因為極光屬于高光。\h14如何拍攝螢火蟲冰河攝影并文我從小只在電視或者書上見過螢火蟲,而自從知道南京的靈谷寺有螢火蟲之后就一直想要去拍。那年到了7月,詢問好了南京當?shù)氐呐笥?,我就直接出發(fā)了。取景由于螢火蟲體形比較小,畫面中的螢火蟲要多一些才會更明顯。這里拍螢火蟲跟拍星空有異曲同工之妙,都需要大光圈鏡頭,但并不一定要用廣角鏡頭。我使用的是35mmf/1.4這支鏡頭,當然更多人選擇的是50mm定焦。其實都可以,但是相對而言50mm可能更適合靈谷寺的取景,無奈我只有35mmf/1.4這支鏡頭。幸運的是我用的是高像素機器,因此可以進行后期剪裁,以獲得飽滿的構(gòu)圖。取景參數(shù):焦距35mm曝光曝光方面比較麻煩,上面已經(jīng)說了螢火蟲體形很小,如果單拍一張肯定是沒有什么效果的。因此這里需要長時間曝光,這里說的長時間曝光并不是10s、20s,而是需要20min甚至更久。因此這里有兩種選擇:第一,B門直接曝光20min甚至更久;第二,每一張曝光30s,拍幾十張甚至上百張,然后使用后期堆棧實現(xiàn)B門的效果。關(guān)于這兩種方法,我推薦第二種,首先第一種方法要長時間曝光,萬一最后一分鐘的時候突然有人不小心碰到你的三腳架了,基本上這張照片就白拍了。使用第二種方法,在拍了很多張后期堆棧時可以有取舍,把其中不好的、有瑕疵的照片挑出來,后期處理的時候也會更方便。因此這里我選擇手動模式,30s,ISO400(連拍100張)。曝光參數(shù):曝光模式為手動模式,快門速度30s,感光度ISO400虛實前文提到,拍攝要用到大光圈,它可以創(chuàng)造虛實對比的效果,虛實這里也是個重點。我這支35mm的鏡頭最大的光圈是f/1.4,但是這里我不想用到最大光圈,所以我選擇縮小幾擋光圈,用f/1.8來拍攝,這樣畫質(zhì)會稍好一點。對焦方面要注意,要把焦點設在無窮遠,跟拍攝星空一樣。虛實參數(shù):光圈f/1.8構(gòu)圖由于我用的是定焦鏡頭,改變畫面構(gòu)圖基本就靠移動機位了。你可以根據(jù)你自己拍攝的場景來調(diào)節(jié)機位,要盡量把你要拍攝的主題并入取景器里,這里不再復述。后期后期方面,比較重要的一點是挑選照片。這么多照片一起堆棧,選擇出合適的照片很重要。堆棧合成以后可以根據(jù)照片的整體,調(diào)節(jié)一下畫面的明暗,讓暗的地方亮一些。同時,增加對比度,讓螢火蟲更加明顯。\h15如何拍攝熒光海冰河攝影并文在海邊,夜晚時而可以看到大片泛藍的海水,由于海水猶如藍色星海,所以人們將這樣的大海稱之為熒光海。有資料顯示,海水發(fā)光一般是因為海水中聚集了鞭毛藻等發(fā)光微生物。因為它出現(xiàn)的位置不確定、時間不確定等原因,能看見熒光海的人確實不多,所以如果遇見了一定要拍下來。這張照片的拍攝地點在大連。第一天拍攝熒光海時等到了凌晨3點,拍完不休息,直接驅(qū)車前往日出拍攝地繼續(xù)拍攝日出。在回到酒店開始修圖時,發(fā)現(xiàn)第一次拍攝的熒光海因為經(jīng)驗不足、熒光海熒光現(xiàn)象不夠強等原因畫面效果我不是很滿意,于是第二天繼續(xù)拍攝熒光海。這次運氣比較好,熒光海的現(xiàn)象非常明顯,這一拍就一直拍到了凌晨1點。我回到酒店稍作休息,然后繼續(xù)出門拍攝日出。3天時間,休息時間不足10小時,攝影不易。取景取景要根據(jù)現(xiàn)場的情況來判斷,最好是可以用熒光海來當前景,然后背景也不要太空曠。我拍攝的地點位于大連的小黑石,前景的熒光海已經(jīng)有了,背景除了星空還有一個屹立的大石頭,二者相得益彰。這里我使用的相機是索尼的α7RⅡ,鏡頭是轉(zhuǎn)接的佳能的11-24mm鏡頭。使用超廣角鏡頭,視角更寬廣,機身像素足夠高,有利于后期裁切。其實我一般也不會隨意裁切照片,之所以對畫面進行裁切都是為了讓構(gòu)圖更好。所以這里我選擇11mm廣角。取景參數(shù):焦距11mm虛實拍攝星軌時要求比拍攝銀河時的低一些,拍攝銀河要求大光圈,拍攝星軌可以使用相對小一點的光圈。但是由于11-24mm鏡頭的最大光圈是f/4,不算大光圈,這里就直接用了f/4的光圈。對焦方面要注意,手動對焦,要把焦點設在無窮遠。對焦是個重點,如果你不會對焦的話,可以看清楚鏡頭上的對焦環(huán),將其設定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