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AMTB 134-2023 T-CECA-G 0239-2023 質量分級及“領跑者”評價要求 電動汽車用驅動電機系統(tǒng)_第1頁
T-CAAMTB 134-2023 T-CECA-G 0239-2023 質量分級及“領跑者”評價要求 電動汽車用驅動電機系統(tǒng)_第2頁
T-CAAMTB 134-2023 T-CECA-G 0239-2023 質量分級及“領跑者”評價要求 電動汽車用驅動電機系統(tǒng)_第3頁
T-CAAMTB 134-2023 T-CECA-G 0239-2023 質量分級及“領跑者”評價要求 電動汽車用驅動電機系統(tǒng)_第4頁
T-CAAMTB 134-2023 T-CECA-G 0239-2023 質量分級及“領跑者”評價要求 電動汽車用驅動電機系統(tǒng)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43.040.99CCST47質量分級及“領跑者”評價要求電動汽車用驅動電機系統(tǒng)Assessmentrequirementsforqualitygradingandforerunner—DriveMotorSystemI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3術語和定義 4基本要求 35評價指標及要求 36評價方法及等級劃分 6附錄A(規(guī)范性)高效占比試驗方法 7附錄B(規(guī)范性)功率/轉矩密度試驗方法 附錄C(規(guī)范性)驅動電機系統(tǒng)工況能效試驗方法 附錄D(規(guī)范性)驅動電機系統(tǒng)性能抗衰試驗和評價方法 附錄E(規(guī)范性)驅動電機系統(tǒng)高溫性能試驗和評價方法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和T/CAS700—2023、T/CSTE0321—2023《質量分級及“領跑者”評價標準編制通則》的規(guī)定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fā)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中國節(jié)能協(xié)會和企業(yè)標準“領跑者”工作委員會提出。本文件由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中國節(jié)能協(xié)會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汽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汽車研究總院有限公司、重慶金康動力新能源有限公司、廈門國創(chuàng)中心先進電驅動技術創(chuàng)新中心、浙江盤轂動力科技有限公司、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蜂巢傳動系統(tǒng)(江蘇)有限公司、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鄭州智驅科技有限公司、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中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小鵬汽車科技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一汽中車電驅動系統(tǒng)有限公司、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上海理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奇瑞商用車(安徽)有限公司、威迪斯電機技術(上海)有限公司、威睿電動汽車技術(寧波)有限公司、長安福特汽車有限公司、蘇州匯川聯合動力系統(tǒng)有限公司、合肥陽光電動力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方正電機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蔚來汽車有限公司、比亞迪汽車工業(yè)有限公司、華為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上汽創(chuàng)新研究院開發(fā)總院、中國標準化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阮廷勇、鮑歡歡、杜全輝、晏飄、吳俊林、賈志強、劉鑫、鄧有志、周亞棱、梁佳韻、萬京、徐江鋒、文彥東、梁亞非、李志華、汪志剛、邢杰、方德華、丘云燕、黃真、何麗娜、周洪波、宋政委、康娟、張振寧、王波、王曉斌、羅彩煌、羅文慶、文甄、劉鵬飛、魏寒、蔣青松、孫新函、錢慧杰、李怏、王棟、褚小俊、祝昆侖、溫成富、錢建林、涂德正、朱松偉、李艷、呂好、黃炳健、馬文武、孔維興、吳優(yōu)、杜利鋒、周魯立、趙學智、黃興。本文件為首次發(fā)布。1質量分級及“領跑者”評價要求電動汽車用驅動電機系統(tǒng)本文件規(guī)定了電動汽車用驅動電機系統(tǒng)質量及企業(yè)標準水平的基本要求、評價指標及要求、評價方法及等級劃分。本文件適用于將車載電能轉化為車輛行駛機械能的驅動電機系統(tǒng)。本文件適用于電動汽車用驅動電機系統(tǒng)質量和企業(yè)標準水平評價。相關機構開展質量分級和企業(yè)標準水平評估、“領跑者”評價以及相關認證時可參照使用,企業(yè)在制定企業(yè)標準時也可參照本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4208-2017外殼防護等級(IP代碼)GB/T18488.1-2015電動汽車用驅動電機系統(tǒng)第1部分:技術條件GB/T18488.2-2015電動汽車用驅動電機系統(tǒng)第2部分:試驗方法GB/T19596-2017電動汽車術語GB/T29307-2012電動汽車用驅動電機系統(tǒng)可靠性試驗方法GB/T36282-2018電動汽車用驅動電機系統(tǒng)電磁兼容性要求和試驗方法T/CECA-G0159-2022電動汽車用電驅動系統(tǒng)工況能效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GB/T19596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驅動電機系統(tǒng)drivemotorsystem安裝在電動汽車上,為車輛行駛提供驅動力實現機械能與電能間相互轉化的系統(tǒng)。驅動電機系統(tǒng)按結構集成形式可分為分體式驅動電機系統(tǒng)和集成式驅動電機系統(tǒng),按冷卻方式可分為液冷式驅動電機系統(tǒng)、風冷式驅動電機系統(tǒng)和自冷式驅動電機系統(tǒng),按應用對象可分為輕型汽車用驅動電機系統(tǒng)和重型商用車用驅動電機系統(tǒng)。3.1.1分體式驅動電機系統(tǒng)independentdrivemotorsystem驅動電機、驅動電機控制器及他們工作必須的輔助裝置的組合,且驅動電機及驅動電機控制器未集成于一體。2注:如驅動電機控制器與其他功率模塊集成于一體,本文件只對驅動電機控制器及其工作所必須的輔助部分進行要求。3.1.2集成式驅動電機系統(tǒng)intergrateddrivemotorsystem驅動電機、驅動電機控制器、變速裝置及他們工作必須的輔助裝置的組合,且部分或全部集成于一體。注:如變速裝置為多個擋位時,測試時應按預定的策略進行擋位切換;由兩個或多個驅動電機集成于一體,則視為一個集成式驅動電機系統(tǒng)。3.1.3液冷式驅動電機系統(tǒng)liquidcoolingdrivemotorsystem部分或全部工況下需要利用外部循環(huán)的冷卻介質來實現溫度調節(jié)的驅動電機系統(tǒng)。外部循環(huán)的冷卻介質通常為液態(tài)或氣態(tài)。3.1.4風冷式驅動電機系統(tǒng)fancoolingdrivemotorsystem部分或全部工況下需要利用外部風扇來實現溫度調節(jié)的驅動電機系統(tǒng)。3.1.5自冷式驅動電機系統(tǒng)nocoolingdevicedrivemotorsystem全部工況下均不需要借助外部冷卻裝置來實現溫度調節(jié)的驅動電機系統(tǒng)。3.1.6高轉速型驅動電機系統(tǒng)high-speeddrivemotorsystem驅動電機的最高工作轉速超過6000rpm且驅動電機的峰值轉矩不超過500Nm的驅動電機系統(tǒng),通常搭載應用于輕型汽車。3.1.7高轉矩型驅動電機系統(tǒng)hightorquedrivemotorsystem驅動電機的峰值轉矩不小于500Nm且驅動電機最高工作轉速不超過6000rpm的驅動電機系統(tǒng),通常搭載應用于重型商用車。3.2工況能效cycleefficiency在規(guī)定的測試工況和試驗方法下,驅動電機系統(tǒng)的能量轉化效率。3.3持續(xù)轉矩continuoustorque以制造商規(guī)定的條件下,驅動電機系統(tǒng)能夠長期工作的最大轉矩。3.43最大轉矩maxtorque以制造商規(guī)定的條件下,驅動電機系統(tǒng)在某一轉速下輸出轉矩的最大值。3.5轉矩控制精度torquecontrolaccuracy轉矩實際值與轉矩期望值的偏差絕對值的最大值。3.6高效區(qū)占比highefficiencyarearatio系統(tǒng)效率不低于85%的區(qū)域占總工作區(qū)的百分比數值。3.7額定轉速ratedspeed驅動電機系統(tǒng)能夠輸出峰值轉矩的最大轉速。4.1近三年,企業(yè)無較大及以上質量、環(huán)境、安全等事故。4.2企業(yè)應未列入國家信用信息嚴重失信主體相關名錄。4.3企業(yè)可根據GB/T19001、GB/T23331、GB/T24001、GB/T45001建立并運行相應質量、能源、環(huán)境和職業(yè)健康安全等管理體系,鼓勵企業(yè)根據自身運營情況建立其他高水平的相關管理體系;4.4產品應為量產產品,電動汽車用驅動電機系統(tǒng)領跑標準應滿足國家強制性標準及相關要求。5.1評價指標分類5.1.1電動汽車用驅動電機系統(tǒng)質量分級及“領跑者”評價指標體系包括基礎指標、核心指標和創(chuàng)新性指標。5.1.2基礎指標包括:液冷系統(tǒng)冷卻回路密封性能、絕緣電阻、耐電壓、安全性、耐鹽霧性能、耐振動、防護等級,其中液冷系統(tǒng)冷卻回路密封性能僅適用于液冷式驅動電機系統(tǒng)。5.1.3核心指標包括:高效區(qū)占比、功率/轉矩密度、電磁兼容性。核心指標分為三個等級,包括先進水平,相當于企標排行榜中5星級水平;平均水平,相當于企標排行榜中4星級水平;基準水平,相當于企標排行榜中3星級水平。5.1.4創(chuàng)新性指標包括:工況能效、性能抗衰、結構抗衰或高溫性能。劃分成平均水平、先進水平和基準水平三個等級,其中先進水平相當于企標排行榜中的5星級水平,平均水平相當于企標排行榜中4星級水平,基準水平相當于企標排行榜中的3星級水平;鼓勵根據條件成熟情況適時增加與產品性能和消費者關注的相關創(chuàng)新性指標。45.2評價指標體系框架5.2.1“質量分級及“領跑者”評價要求電動汽車用驅動電機系統(tǒng)”標準評價指標體系框架符合表1和表2的規(guī)定。表1液冷式驅動電機系統(tǒng)評價指標體系法123456789 /扭度標;;5表2風冷式驅動電機系統(tǒng)和自冷式驅動電機系統(tǒng)評價指標體系型1標52345567標8966.1對具體產品企業(yè)標準的全部指標進行綜合評價,評價結果劃分為先進水平(5星級)、平均水平(4星級)、基準水平(3星級劃分依據見表3和表4。6.2綜合評價滿足表3和表4中先進水平要求的企業(yè)標準為先進水平(5星級企業(yè)標準進入所對應具體產品的企業(yè)標準“領跑者”入圍名單。6.3綜合評價滿足表3和表4中平均水平要求的企業(yè)標準為平均水平(4星級)。6.4綜合評價滿足表3和表4中基準水平要求的企業(yè)標準為基準水平(3星級)。表3電動汽車用液冷式驅動電機系統(tǒng)指標評價要求及等級劃分核心指標至少2項達到先進水平(5星核心指標至少1項達到先進水平(5星準水平(3星級)要求表4電動汽車用風冷式驅動電機系統(tǒng)和自冷式驅動電機系統(tǒng)指標評價要求及等級劃分核心指標至少1項達到先進水平(5星級)求,1項達到基準水平(3星要求,2項達到基準水平(3星級)要求7(規(guī)范性)高效占比試驗方法A.1范圍該方法適用于電動汽車用驅動電機系統(tǒng)。A.2試驗準備參考GB/T18488.2-2015第4部分規(guī)定的要求執(zhí)行。A.3試驗方法A.3.1試驗基本要求a)測試電壓分別設定為額定電壓、90%×額定電壓;b)液冷式驅動電機系統(tǒng)冷卻液入口溫度22±2℃,流量為產品技術文件規(guī)定的推薦值;c)測試過程中電機繞組溫度應大于60℃且小于120℃;d)測量時,各儀器的讀數應同時讀取并記錄;e)測量時,電壓和電流的測量點應在驅動電機控制器靠近接線端子處,驅動電機的工作轉矩和轉速宜直接在驅動電機軸端測量,此時,驅動電機軸端和轉矩轉速測量設備之間應是剛性連接。A.3.2轉速測試點的選取在低轉速區(qū)域和最高轉速區(qū)域測試點的取點更為密集,轉速測試點按以下規(guī)則選取。集成式驅動電機系統(tǒng)根據驅動電機的輸出轉速進行轉速點的選取。高轉速型驅動電機系統(tǒng)轉速測試點選取規(guī)則:a)在0rpm至1000rpm轉速范圍內按200rpm的間隔進行轉速點的選取,最低轉速測試點推薦選取200rpm;b)在1000rpm至大于額定轉速的第一個500rpm整倍數轉速點范圍內按500rpm的間隔進行轉速點選取,且應包含額定轉速點;c)在大于額定轉速的第一個500rpm整倍數轉速點至最高工作轉速范圍內按1000rpm的間隔進行轉速點選取,且應包含最高工作轉速點;d)補充選擇小于最高工作轉速點的第一個和第三個500rpm整倍數轉速點。高轉矩型驅動電機系統(tǒng)轉速測試點選取規(guī)則:a)在0rpm至1000rpm轉速范圍內按100rpm的間隔進行轉速點的選取,最低轉速測試點推薦選取100rpm;b)在1000rpm至大于額定轉速的第一個250rpm整倍數轉速點范圍內按250rpm的間隔進行轉速點選取,且應包含額定轉速點;c)在大于額定轉速的第一個250rpm整倍數點至最高工作轉速范圍內按500rpm的間隔進行轉速點選取,且應包含最高轉速點;d)補充選擇小于最高工作轉速點的第一個和第三個250rpm整倍數轉速點。A.3.3轉矩給定點的選取8在低轉矩區(qū)域轉矩給定點的選取更為密集,轉矩給定點按以下規(guī)則選取。集成式驅動電機系統(tǒng)根據驅動電機的輸出轉矩進行轉矩點的選取。高轉速型驅動電機系統(tǒng)轉矩給定點選取規(guī)則:a)在0Nm至30Nm轉矩范圍內按5Nm的間隔進行轉矩給定點的選取,最小轉矩給定點推薦選取5Nm;b)在30Nm至100Nm轉矩范圍內按10Nm的間隔進行轉矩給定點的選??;c)在100Nm至峰值轉矩范圍內按25Nm的間隔進行轉矩給定點的選取,且應包含峰值轉矩;d)各轉速測試點按上述a)、b)、c)規(guī)則選取轉矩給定點,額定轉速及以下范圍內以峰值轉矩作為轉矩給定點選取的截止條件,額定轉速以上按峰值功率曲線所對應的最大轉矩為轉矩給定點選取的截止條件;e)額定轉速以內的各轉速測試點補充選擇持續(xù)轉矩作為轉矩給定點,額定轉速以上的各轉速測試點補充該轉速下持續(xù)功率和峰值功率所對應的轉矩作為轉矩給定點。高轉矩型驅動電機系統(tǒng)轉矩給定點選取規(guī)則:a)在0Nm至100Nm轉矩范圍內按20Nm的間隔進行轉矩給定點的選取,最小轉矩給定點推薦選取20Nm;b)在100Nm至500Nm轉矩范圍內按50Nm的間隔進行轉矩給定點的選?。籧)在500Nm至峰值轉矩范圍內按100Nm的間隔進行轉矩給定點的選取,且應包含峰值轉矩;d)各轉速測試點按上f)、g)、e)規(guī)則選取轉矩給定點,額定轉速及以下范圍內以峰值轉矩作為轉矩給定點選取的截止條件,額定轉速以上按峰值功率曲線所對應的最大轉矩為轉矩給定點選取的截止條件;e)額定轉速以內的各轉速測試點補充選擇持續(xù)轉矩作為轉矩給定點,額定轉速以上的各轉速測試點補充該轉速下持續(xù)功率和峰值功率所對應的轉矩作為轉矩給定點。說明:驅動電機系統(tǒng)的正轉方向應與車輛的前進行駛保持一致,本試驗方法只對驅動電機系統(tǒng)的第一象限進行測試。A.3.4效率測試與計算在每個轉速-轉矩測試點的測試過程中,應在驅動電機系統(tǒng)處于穩(wěn)定工作狀態(tài)后,同步記錄直流母線電壓、直流母線電流、驅動電機系統(tǒng)輸出轉速、驅動電機系統(tǒng)輸出轉矩,并計算得到該測試點的效率值。A.3.5高效區(qū)占比計算方法根據實際測試的數據,按照線性插值的方法分別繪制額定電壓和90%額定電壓下的系統(tǒng)效率map圖,并通過計算效率大于等于85%的區(qū)間面積占比分別得到兩種測試條件下的高效占比,然后按照算術平均的方法計算得到驅動電機系統(tǒng)的高效占比,計算結果保留小數點后兩位。面積占比推薦采用網格法進行計算,具體實施方法如下:a)根據實測數據繪制轉速-轉矩工作區(qū),并延伸至坐標軸;9b)將轉速-轉矩工作區(qū)等額劃分為2000×2000的網格,轉速-轉矩工作區(qū)以內的網格視為有效網格;c)按照線性插值的方法計算每個有效網格的效率數據;d)分別對轉速-轉矩工作區(qū)的有效網格、效率大于等于85%的高效區(qū)網格進行計數;e)高效區(qū)網格數除以轉速-轉矩工作區(qū)的有效網格數再乘以100%得到高效區(qū)占比,結果保留小數點后兩位。(規(guī)范性)功率/轉矩密度試驗方法B.1范圍該方法適用于電動汽車用驅動電機系統(tǒng)。B.2試驗準備參考GB/T18488.2-2015第4部分規(guī)定的要求執(zhí)行。B.3試驗方法B.3.1試驗基本要求a)測試電壓設定為額定工作電壓,電動狀態(tài),冷卻系統(tǒng)工作2h后開始試驗。b)液冷式驅動電機系統(tǒng)冷卻液入口溫度(60±2)℃,流量為產品技術文件規(guī)定設置,對于其它冷卻方式,按照產品技術文件規(guī)定設定冷卻條件。c)測試過程中電機繞組溫度應大于等于50℃且小于120℃。d)測量時,各儀器的讀數應同時讀取并記錄。e)測量時,電壓和電流的測量點應在驅動電機控制器靠近接線端子處,驅動電機的工作轉矩和轉速宜直接在驅動電機軸端測量,此時,驅動電機軸端和轉矩轉速測量設備之間應是剛性連接。B.3.2功率密度計算式中:峰值功率:M1、N1類車輛的驅動電機系統(tǒng)持續(xù)時間10s的峰值功率(系統(tǒng)工作于可以輸出峰值功率的最低轉速);除M1、N1類車輛的驅動電機系統(tǒng)持續(xù)時間30s的峰值功率(系統(tǒng)工作于可以輸出峰值功率的最低轉速)。電機總成質量:包括電機、電機控制器、減速器或變速器(不含線束)。若控制器為多合一時,僅計算電機控制器質量,具體質量值由企業(yè)自行申報。加嚴系數k:對于額定電壓400V直流電,相電流有效值≤450Arms的逆變器及其功率模塊,k=1;對于經過適度升壓或增大電流的電驅動系統(tǒng),k=(400×450)/(實際電壓×實際電流)。B.3.3轉矩密度計算式中:峰值扭矩:M1、N1類車輛的驅動電機系統(tǒng)工作于可以輸出峰值功率的最低轉速時的最大轉矩(持續(xù)時間10s);除M1、N1類車輛的驅動電機系統(tǒng)工作于可以輸出峰值功率的最低轉速時的最大轉矩(持續(xù)時間30s)。電機有效質量:包括定子總成、轉子總成,不含軸。加嚴系數k:對于額定電壓400V直流電,相電流有效值≤450Arms的逆變器及其功率模塊,k=1;對于經過適度升壓或增大電流的電驅動系統(tǒng),k=(400×450)/(實際電壓×實際電流)。(規(guī)范性)驅動電機系統(tǒng)工況能效試驗方法C.1范圍該方法適用于電動汽車用驅動電機系統(tǒng)。C.2試驗準備參考GB/T18488.2-2015第4部分規(guī)定的要求執(zhí)行。C.3試驗工況根據被測驅動電機系統(tǒng)的適用車輛類型和整車阻力系統(tǒng),將整車的道路工況轉化為驅動電機系統(tǒng)的試驗工況。C.3.1道路工況表C.1整車道路工況C.3.2整車阻力系數推薦優(yōu)先選用被測驅動電機系統(tǒng)搭載的整車實際阻力系數(參數代號統(tǒng)一為“MD”)。無整車實際阻力系數時,可參考下表選擇對應的整車參數。表C.2輕型汽車整車參數iABC00000表C.3城市客車整車參數iABC表C.4普通客車整車參數iAB數C表C.5貨車整車參數iABC表C.6自卸車整車參數iABC表C.7半牽引車整車參數iABC說明1)被測對象為電驅動總成時,應選用實際的傳動比,并按照輪邊轉矩相近的原則選擇對應的整車參數2)被測對象最高轉速無法滿足其道路工況的最高車速要求時,超出時段應保持被測對象最高轉速運行3)被測對象最大輸出轉矩無法滿足工況轉矩需求時,應降低選擇整車參數或采用整車企業(yè)提供的真實參數進行測試;C.3.3試驗設定電驅動系統(tǒng)工況能效宜在電力測功機上進行,且推薦采用路譜模式,測試過程中速度公差和時間公差應滿足GB/T18386-20174.4.2的要求。對不支持路譜模式的電力測功機系統(tǒng),可按式C.1和式C.2分別計算測功機的工作轉速和被測對象的需求轉矩。式中:nR為電力測功機設定轉速(rpm);V為工況車速(km/h);i為傳動比;R為滾動半徑(m),忽略行駛過程中車胎形變和傳動損失。式中:TR為電驅動系統(tǒng)目標轉矩(NmA為行駛阻力系數常數項;B為行駛阻力系數一次項;C為行駛阻力系數二次項;V為工況車速(km/h);m為試驗重量(kga為加速度(m/s2);i為傳動比;R為滾動半徑(m);δ為轉矩系數(取0.95)。說明:①被測對象為電驅動總成時,公式C(1)中的傳動比i為1;②測試過程中被測對象的輸出轉矩與計算得到的目標轉矩誤差大于5%(目標轉矩≥0.3*額定轉矩)或5Nm(目標轉矩<0.3*額定轉矩)時,應通過修正被測對象的請求轉矩使得輸出轉矩與目標轉矩滿足誤差要求。C.4試驗方法C.4.1常溫試驗將被測驅動電機系統(tǒng)放置于(23±2)℃的環(huán)境溫度下,靜置4h后按照C.3試驗工況進行試驗。靜置和試驗過程中應將液冷式驅動電機系統(tǒng)的冷卻液進口溫度設定為(23±2)℃、流量設定為產品技術條件規(guī)定的推薦值。C.4.2高溫試驗將被測驅動電機系統(tǒng)放置于(45±2)℃的環(huán)境溫度下,靜置4h后按照C.3試驗工況進行試驗。靜置和試驗過程中應將液冷式驅動電機系統(tǒng)的冷卻液進口溫度設定為(55±2)℃、流量設定為產品技術條件規(guī)定的推薦值。C.4.3工況能效計算方法常溫試驗條件、高溫試驗條件下應分別連續(xù)進行至少3個循環(huán)測試,測試過程中信號采樣頻率宜不低于100Hz,按式C.3計算驅動電機系統(tǒng)的工況能效。試驗結束n*T試驗結束nT*TT 試驗開始TTΣUTITΔtNEQ\*jc3\*hps13\o\al(\s\up2(試驗開始9),試驗結束U)EQ\*jc3\*hps23\o\al(\s\up0(4),*)EQ\*jc3\*hps23\o\al(\s\up10(d),d)EQ\*jc3\*hps23\o\al(\s\up10(t),t)EQ\*jc3\*hps23\o\al(\s\up3(5),*)試驗結束n*T試驗結束nT*TT 試驗開始TTΣUTITΔtN試驗開始式中:ηx為常溫或高溫試驗條件下的轉換效率;nT為被測對象的輸出轉速,單位為rpm;TT為被測對象的輸出轉矩,單位為Nm;UT為被測對象的直流母線電壓,單位為V;IT為被測對象的直流母線電流,單位為A;ΔtN為數據采集的時間間隔。說明:①如被測對象為電驅動總成,則需要分別對輸出側的功率進行積分,然后相加得到總的輸出能量;②驅動電機系統(tǒng)或電驅動總成的測試過程中,當TT≤0或nT=0時采樣結果不參與積分計算。將常溫試驗條件和高溫試驗條件下的轉換效率,按式C.4計算得到被測對象的工況能效。(規(guī)范性)驅動電機系統(tǒng)性能抗衰試驗和評價方法D.1范圍該方法適用于電動汽車用驅動電機系統(tǒng)。D.2試驗準備參考GB/T18488.2-2015第4部分規(guī)定的要求執(zhí)行。D.3試驗方法D.3.1性能初試性能初試按照GB/T18488.1和GB/T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