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某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年級上冊期中考試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1頁
北京市某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年級上冊期中考試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2頁
北京市某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年級上冊期中考試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3頁
北京市某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年級上冊期中考試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4頁
北京市某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年級上冊期中考試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練習題

年級:高三科目:生物

考試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5題,每題2分,共30分。在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

項。

1.煙草花葉病毒(TMV)由蛋白質外殼包裹著一條RNA鏈組成,只能在宿主細胞內增殖。下列敘述正確

的是()

A.TMV屬于異養(yǎng)型的原核生物

B.組成TMV的核甘酸堿基有5種

C.蛋白質和RNA屬于生物大分子

D.TMV的遺傳物質是DNA和RNA

【答案】C

【解析】

【分析】病毒屬于非細胞生物,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質外殼構成,依賴活的宿主細胞才能完成生命活動。病

毒的復制方式屬于繁殖,自身只提供核酸作為模板,合成核酸和蛋白質的原料及酶等均有宿主細胞提供。

【詳解】A、TMV無細胞結構,不屬于原核生物,A錯誤;

BD、TMV的核酸只有一種,其遺傳物質是RNA,其堿基有4種,分別是A、U、G、C,BD錯誤;

C、蛋白質和RNA屬于生物大分子,分別是由氨基酸和核糖核甘酸經脫水縮合而成,C正確。

故選C。

2.某蛋白質從細胞質基質進入線粒體基質的基本步驟如下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線粒體外膜一一線粒體內膜

NH+

3蛋白酶

前體

蛋白

靶向

序列

COO-

演活化蛋白

A.靶向序列引導蛋白質定位到線粒體

B.前體蛋白通過胞吞進入線粒體基質

C.活化蛋白與前體蛋白氨基酸數目相同

D.該蛋白由核基因和線粒體基因共同編碼

【答案】A

【解析】

【分析】線粒體是一種存在于真核細胞中的由兩層膜包被的細胞器,是細胞中制造能量的結構,是細胞進

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線粒體包括外膜、內膜、崎和基質,線粒體是半自主性細胞器,其中有少部分蛋

白質由線粒體DNA指導合成,大部分蛋白質由核基因指導合成。

【詳解】A、由圖可知,前體蛋白包含一段靶向序列,靶向序列與位于線粒體外膜上的受體結合后,引導

該前體蛋白通過某種通道進入線粒體內,A正確;

B、由圖可知,前體蛋白通過貫穿線粒體內膜和外膜的某種通道進入線粒體內,不是胞吞方式,B錯誤;

C、由圖可知,該前體蛋白進入線粒體后,在蛋白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為靶向序列和活化蛋白,因此活化

蛋白的氨基酸數目少于前體蛋白,C錯誤;

D、根據題干可知,該蛋白質由細胞質基質進入線粒體基質,說明其是在細胞質中的核糖體上合成的,因

此是由核基因編碼的,D錯誤。

故選Ao

3.膽固醇等脂質被單層磷脂包裹形成球形復合物,通過血液運輸到細胞并被胞吞,形成的囊泡與溶酶體融

合后,釋放膽固醇。以下相關推測合理的是()

A.磷脂分子尾部疏水,因而尾部位于復合物表面

B.膽固醇通過胞吞進入細胞,因而屬于生物大分子

C.球形復合物被胞吞的過程,需要高爾基體直接參與

D.胞吞形成囊泡與溶酶體融合,依賴于膜的流動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溶酶體中含有多種水解酶(水解酶的本質是蛋白質),能夠分解很多物質以及衰老、損傷的細胞

器,清除侵入細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比喻為細胞內的“酶倉庫”“消化車間

【詳解】A、磷脂分子頭部親水,尾部疏水,所以頭部位于復合物表面,A錯誤;

B、膽固醇屬于固醇類物質,是小分子物質,B錯誤;

C、球形復合物被胞吞的過程中不需要高爾基體直接參與,直接由細胞膜形成囊泡,然后與溶酶體融合

后,釋放膽固醇,C錯誤;

D、胞吞形成的囊泡(單層膜)能與溶酶體融合,依賴于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D正確。

故選D。

4.在兩種光照強度下,不同溫度對某植物CO〕吸收速率的影響如圖。對此圖理解錯誤的是()

1

±

)

M與

3

。

葉溫(C)

A.圖中M點處光合速率與呼吸速率的差值最大

B.在圖中兩個CP點處,植物均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C.在高光強下,M點左側C'」)吸收速率升高與光合酶活性增強相關

D.在低光強下,CO,吸收速率隨葉溫升高而下降的原因是呼吸速率上升

【答案】B

【解析】

【分析】題圖分析,結合圖示可知,本實驗的自變量為光照強度和溫度,因變量為CO2吸收速率,即凈光

合速率。

【詳解】A、圖中M點處CO2吸收速率最大,CO2吸收速率代表凈光合速率,即凈光合速率最大,也就是

光合速率與呼吸速率的差值最大,A正確;

B、CP點代表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植物可以進行光合作用,但沒有有機物的凈積累,B錯誤;

C、在高光強下,M點左側C02吸收速率升高主要原因是光合酶的活性增強,即溫度上升,光合有關酶活

性增強,C正確;

D、低光強下,C02吸收速率隨葉溫升高而下降的原因是呼吸速率上升,需要從外界吸收的CCh減少,因

而表現為凈光合速率下降,D正確。

故選B。

5.己糖激酶催化糖酵解(細胞呼吸第一階段)的第一步反應(如下圖)。水和葡萄糖均可進入己糖激酶的

活性中心,但己糖激酶催化磷酸基團從ATP轉移到葡萄糖分子的效率是轉移給水分子的105倍。下列敘述

錯誤的是()

>葡萄皓6-傕+AD1%

A.糖酵解發(fā)生場所是細胞質基質

B.糖酵解過程不消耗ATP

C.已糖激酶具有專一性

D.已糖激酶與葡萄糖結合后空間結構發(fā)生改變

【答案】B

【解析】

【分析】結合細胞呼吸的過程分析題意: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第一步反應在細胞質基質中完成,所以催

化該步反應的己糖激酶分布在細胞質基質,而己糖激酶能夠催化ATP水解并將磷酸基團轉移到葡萄糖分

子上,說明葡萄糖分解的第一步反應需要ATP水解供能。

【詳解】A、糖酵解即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轉化生成丙酮酸的過程,發(fā)生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A正確;

B、己糖激酶催化糖酵解,題干顯示己糖激酶催化磷酸基團從ATP轉移到葡萄糖分子的效率是轉移給水分

子的105倍,其中的磷酸基團來自ATP水解,可見糖酵解需要消耗ATP,B錯誤;

C、酶具有高效性、專一性、作用條件比較溫和等特點,故已糖激酶具有專一性,c正確;

D、由圖示可知,已糖激酶與葡萄糖結合后,空間結構發(fā)生了改變,D正確。

故選B。

6.下圖為淋巴細胞誘導癌細胞凋亡的過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細胞凋亡不利于生物體的生存

B.細胞凋亡是特定基因表達的結果

C.該過程體現了細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D.C蛋白被激活后其空間結構發(fā)生改變

【答案】A

【解析】

【分析】細胞凋亡過程受基因控制,通過凋亡基因的表達,使細胞發(fā)生程序性死亡,它是一種主動的細胞

死亡過程,對生物的生長發(fā)育起重要作用。

【詳解】A、細胞凋亡是由基因決定的,屬于正常的生命現象,對生物體有利,A錯誤;

B、細胞凋亡是由基因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是特定基因表達的結果,B正確;

C、細胞膜受體(F蛋白受體)識別淋巴細胞,與淋巴細胞的結合,體現了細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C正

確;

D、由圖可知,未激活的C蛋白和激活的C蛋白空間結構不同,說明C蛋白被激活后其空間結構發(fā)生改

變,D正確。

故選Ao

7.下圖為二倍體水稻(2n=24)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不同時期的圖像。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圖A-E細胞正在進行減數第一次分裂

B.圖B和圖C細胞中均含有24個四分體

C.圖C-D著絲粒分裂導致DNA數目加倍

D.圖D細胞中的染色體組數是圖B的2倍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圖形:A細胞為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B細胞為同源染色體聯會形成的四分體時期,C細胞

為減數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體排列在赤道板兩側,D細胞為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E細胞為減數第

二次分裂前期,染色體雜亂的分布在細胞內。

【詳解】A、A細胞為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E細胞為減數第二次分裂前期,A-E細胞正在進行減數第

一次分裂,A正確;

B、B細胞為同源染色體聯會形成的四分體時期,有12個四分體,C細胞為減數第一次分裂中期,無四分

體,B錯誤;

C、C細胞為減數第一次分裂中期,D細胞為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著絲粒未分裂,DNA數目不變,C錯

誤;

D、D細胞為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B細胞為同源染色體聯會形成的四分體時期,D細胞中的染色體組數

和圖B的染色體組數相同,D錯誤。

故選Ao

8.現有野生型稻品種甲和品種乙,甲用丫射線誘變處理后,經篩選獲得稀突變體丙、丙分別與甲和乙雜

交,統計下F2穗形,結果如下表。以下分析不正確的是()

F2

雜交組合

總數正常突變

甲X丙1189127

乙X丙1132860272

A.穗形性狀中稀穗對正常穗為隱性

B.控制穗形的基因遵循基因分離定律

C.Fi測交后代中正常株:突變株句:1

D.控制甲和乙穗形的基因是非等位基因

【答案】D

【解析】

【分析】1、非等位基因就是位于同源染色體的不同位置上或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基因。等位基因是位于一

對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對性狀的一對基因,例如A與a,B與b,D與d均為等位基因,A

與B、b、D、d均不是等位基因。假如a換成A,A與A就是位于同源染色體上的相同基因。

2、測交是一種特殊形式的雜交,是雜交子一代個體(Fi)再與其隱性或雙隱性親本的交配,是用以測驗子一

代個體基因型的一種回交。

3、根據題意和表格可知,甲和乙是野生型,為正常穗,而丙是稀穗突變體。甲x丙雜交后產生Fi,Fi自

交后得F2,F2中正常:突變=91:2723:1;乙x丙雜交后產生Fi,Fi自交后得Fz,F2中正常:突變

=860:272^3:1。

【詳解】AB、根據題意和表格分析可知,丙分別與甲和乙雜交,F2中正常:突變=3:1,說明稀穗突變?yōu)?/p>

隱性,正常穗為顯性,說明控制穗形的基因遵循基因分離定律,AB正確;

C、根據題意和表格分析可知,丙分別與甲和乙雜交,F2中正常:突變起3:1,說明Fi為雜合子,測交后后

代中正常株:突變株M:1,C正確;

D、根據題意和表格分析可知,丙分別與甲和乙雜交,F2中正常:突變=3:1,說明甲和乙為顯性純合子,

控制甲和乙穗形的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體上的相同基因,D錯誤。

故選D。

【點睛】本題考查基因的分離定律的相關知識??忌R記和理解孟德爾的雜交實驗及分離定律,結合表

格分析,判斷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然后再推測親本和子一代的基因型,最終對各選項的描述進行準確判

斷。

9.杜氏肌營養(yǎng)不良為單基因遺傳病,由編碼肌細胞膜上抗肌萎縮蛋白的D基因發(fā)生突變導致,最終造成

肌肉進行性壞死。圖為某患該病家系的系譜圖,相關分析錯誤的是()

□正常男性

o正常女性

□男性患者

B.1-2和II-4必為致病基因攜帶者

C.川-3產生正常配子的概率為50%

D.建議IV-2在產前進行基因篩查

【答案】B

【解析】

【分析】題圖分析:杜氏肌營養(yǎng)不良是一種表現為進行性肌無力,親代雙親均未患病,其子代兒子出現患

病,該病為隱性遺傳病。

【詳解】A、由W-4、W-5患病,其父親正??芍?,該病基因D不在Y染色體上,A正確;

B、親代雙親均未患病,其子代兒子出現患病,該遺傳病可能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或常染色體隱性遺

傳病,若該遺傳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貝也-2和IE-4(都正常)不含致病基因,B錯誤;

C、若該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則m-3的基因型為*口乂11,其產生的配子XD:Xd=l:1,故正常配

子占50%;若該遺傳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則HI-3的基因型為Dd,其產生的配子D:d=l:1,故

正常配子占50%,C正確;

D、若該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IH-3的基因型為XDXd,HI-4的基因型為XDY,因此IV-2的基因型

為XDXD或XDXd,所生兒子可能是患者,因此產前要進行基因篩查,D正確。

故選B。

10.血橙被譽為“橙中貴族”,因果肉富含花色甘,顏色像血一樣鮮紅而得名。當遇極寒天氣時,為避免

血橙凍傷通常提前采摘,此時果肉花色昔含量極少而“血量”不足。血橙中花色昔合成和調節(jié)途徑如圖。

CH3cH3

懸聲避緋?9徨、”或花色亨前體

[^]Ruby基因]促進三珞關鍵衡

它硝)結;[G序列)舌花色音

光照

注:T序列和G序列是Ruby基因啟動子上的兩段序列

下列分析不合理門是()

A.血橙果肉“血量”多少是通過基因控制酶的合成來調控的

B.低溫引起T序列改變及去甲基化進而使血橙“血量”增多

C.同一植株不同血橙果肉的“血量”不同可能與光照有關

D.若提前采摘,可將果實置于低溫環(huán)境激活Ruby基因表達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與性狀的關系為:一是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進而控制生物的性狀,二是基因

通過控制蛋白質合成,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狀。

【詳解】A、由圖可知,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進而控制生物的性狀,所以血橙果肉“血量”

多少是通過基因控制酶的合成來調控的,A正確;

B、由圖可知,低溫引起T序列去甲基化進而使血橙“血量”增多,T序列未改變,B錯誤;

C、由圖可知,光照會促進HY5蛋白與G序列結合,激活Ruby基因,促進合成關鍵酶,使花色背前體轉

為花色甘,增加“血量”,所以同一植株不同血橙果肉的“血量”不同可能與光照有關,C正確;

D、由圖可知,低溫引起T序列去甲基化激活Ruby基因,所以若提前采摘,可將果實置于低溫環(huán)境激活

Ruby基因表達,D正確。

故選B。

11.端粒是染色體末端的一段DNA片段。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質組成,該酶能結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

RNA為模板合成并延伸端粒DNA.在正常情況下,端粒酶只在不斷分裂的細胞中具有活性。下列有關端

粒酶的敘述,正確的是()

A.僅由C、H、O、N四種元素組成

B.催化過程以4種脫氧核甘酸為底物

C.組成成分都在核糖體上合成

D.在所有細胞中均具有較高活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題文: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質組成,該酶能結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為模板合成端粒

DNA的一條鏈,即逆轉錄過程,因此該酶為逆轉錄酶。

【詳解】A、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質組成,其中RNA的組成元素是C、H、O、N、P,A錯誤;

B、該酶能結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為模板合成并延伸端粒DNA,產物是DNA,故催化過程以4

種脫氧核甘酸為底物,B正確;

C、核糖體是蛋白質的合成車間,但端粒酶還包括RNA,不在核糖體合成,C錯誤;

D、根據題干敘述“端粒酶只在不斷分裂的細胞中具有活性”可知,由于基因的選擇性表達,端粒酶在干細

胞等少數細胞中有活性,大部分細胞是高度分化的細胞,沒有分裂能力,因此端粒酶在其中不具有活性。

該選項考察“基因的選擇性表達”,而非不同物種具有不同基因,D錯誤。

故選B。

12.巖松鼠取食并分散貯藏白棟的種子,且種子越大被貯藏的概率越高。白棟種子成熟后可快速萌發(fā),但

巖松鼠可將種子的胚芽切除,利于長期保存。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大種子具有更高營養(yǎng)價值更易吸引動物貯藏

B.種子快速萌發(fā)是避免被捕食的一種適應性策略

C.切除胚芽行為有利于白橋種子的擴散和更新

D.巖松鼠與白橋之間通過相互作用實現共同進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1、胚是新一代植物體的雛型,是種子結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種子中唯一又生命的結構。胚的

結構包括胚根、胚軸、胚芽和子葉等。

2、共同進化是指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fā)展。

【詳解】A、大種子中貯存的營養(yǎng)物質多,具有更高的營養(yǎng)價值,因此更易吸引動物貯藏,A正確;

B、白株種子成熟后可快速萌發(fā),這是在長期自然選擇過程中形成的一種適應特征,是避免被捕食的一種

適應性策略,B正確;

C、胚芽是胚的組成結構之一,胚的結構只有保持完整,種子在適宜的條件下才能萌發(fā),因此切除胚芽行

為不利于白棟種子的擴散和更新,C錯誤;

D、共同進化是指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fā)展,在長期的自然選擇

過程中,巖松鼠與白棟之間通過相互作用,實現協同進化,D正確。

故選C。

13.冰硬層是冰川融化后形成的裸地,冰硬層上的群落演替要經歷上百年的時間。下表為冰硬層演替過程

中優(yōu)勢植物的替代情況及部分階段土壤的pH。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赤楊云杉、鐵杉

冰川退去后‘,裸苔群一草本植物一柳

演替過程

第9第18第35-50第80-100

地樹

年年年年

土壤的

7.9?8.07.5?7.87.26.554.8

PH

A.冰硬層上的群落演替屬于初生演替

B.演替過程中土壤pH的變化主要與草本植物有關

C,云杉和鐵杉成為優(yōu)勢種可能與土壤的酸化有關

D.群落的發(fā)展變化是生物與環(huán)境間相互作用的結果

【答案】B

【解析】

【分析】I、初生演替:是指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是被徹底消滅

了的地方發(fā)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來有的植被雖然已經不存在,但是原來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還保

留有植物的種子和其他繁殖體的地方發(fā)生的演替。

2、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內部因素(包括種內關系、種間關系等)與外界環(huán)境因素綜

合作用的結果。

【詳解】A、因為冰川退化后的裸地沒有生物,所以該演替為初生演替,A正確;

B、由表格可知,草本植物階段土壤的pH變化不大,在喬木階段土壤的pH變化幅度大,演替過程中土壤

pH的變化主要與喬木有關,B錯誤;

C、喬木階段土壤逐步酸化,云杉和鐵杉成為優(yōu)勢種,C正確;

D、環(huán)境決定生物能否在這里生存,生物也能影響環(huán)境,即群落的發(fā)展變化是生物與環(huán)境間相互作用的結

果,D正確。

故選B。

14.近年在宋莊蓄滯洪區(qū)實施了生態(tài)修復工程,生態(tài)效應逐漸顯現,該地區(qū)已成為北京城市副中心防洪格

局的綠色安全屏障,下列對生態(tài)修復措施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A.選擇含微生物的填料置于濕地中以提高能量傳遞效率

B.選擇耐澇的本地植物是考慮到生物與環(huán)境的協調與適應

C.選擇同時具備經濟和觀賞價值的生物體現生態(tài)與社會、經濟結合

D.選擇污染物凈化能力較強的多種水生生物有助于生態(tài)系統維持自生能力

【答案】A

【解析】

【分析】循環(huán)原理:通過系統設計實現不斷循環(huán),使前一個環(huán)節(jié)產生的廢物盡可能地被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利用,

減少整個生產環(huán)節(jié)“廢物”的產生;自生原理:把很多單個生產系統通過優(yōu)化組合,有機地整合在一起,成

為一個新的高效生態(tài)系統;整體原理:充分考慮生態(tài)、經濟和社會問題。

【詳解】A、選擇含微生物的填料置于濕地中以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而不能提高能量傳遞效率,A錯誤;

B、選擇耐澇的本地植物,不僅成活率高,而且體現著當地的生態(tài)景觀特點,這是充分考慮到生物與環(huán)境

的協調與適應,B正確;

C、選擇同時具備經濟和觀賞價值的生物考慮到建設生態(tài)工程遵循的整體性原理,體現了生態(tài)與社會、經

濟相結合,C正確;

D、選擇污染物凈化能力較強的多種水生生物吸收水體中的化學元素,有助于生態(tài)系統維持自生能力,使

水域生態(tài)系統達到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D正確。

故選Ao

15.下圖為某海水立體養(yǎng)殖生態(tài)系統的能量流動示意圖,M、N表示營養(yǎng)級。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呼吸作用

A.“生產者-M—N”表示一條食物鏈

B.遺體殘骸中的能量全部流向分解者

C.由M到N的能量傳遞效率約是6.3%

D.流經該生態(tài)系統的總能量為9834kJ/(im-a)

【答案】C

【解析】

【分析】1、識圖分析,圖中生產者呼吸作用消耗6553kJ/(m2?a)切能量,傳遞給M3281kJ/(m2?a),

遺體殘骸6561kJ/(m2?a),M同化的能量3281+2826=6107kJ/(m2?a),其中有3619kJ/(m2?a)用于呼

吸作用,傳遞至下一營養(yǎng)級386kJ/(m2?a),遺體殘骸2102kJ/(m2?a)?

2、輸入第一營養(yǎng)級的能量,一部分在生產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熱能的形式散失了;另一部分用于生產者的

生長、發(fā)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動,儲存在植物體的有機物中。構成植物體的有機物中的能量,一部分隨著殘

枝敗葉等被分解者分解而釋放出來;另一部分則被初級消費者攝入體內,這樣,能量就流入了第二營養(yǎng)

級。流入第二營養(yǎng)級的能量,一部分在初級消費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熱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用于初級消

費者的生長、發(fā)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動,其中一些以遺體殘骸的形式被分解者利用。如果初級消費者被次級

消費者捕食,能量就流入了第三營養(yǎng)級。

【詳解】A、由于圖中生產者和M、N表示不同的營養(yǎng)級,每個營養(yǎng)級中包含不同的生物,因此“生產者

-M-N”不是表示一條食物鏈,而可能是多條食物鏈,A錯誤;

B、識圖分析可知,遺體殘骸中的能量有一部分流向M營養(yǎng)級,B錯誤;

C、由M到N的能量傳遞效率為386十(3281+2826)xl00%~6.3%,C正確;

D、流經該生態(tài)系統的總能量是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總量,由圖可知,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總量為

6553+3281+6561=16395kJ/(m2?a),D錯誤。

故選C。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6題,共70分。

16.科研人員獲得一株小麥突變體,其籽粒灌漿期葉片綠色時間延長、籽粒重量大。為研究相關機理進行

了系列實驗。

(1)葉綠體類囊體膜上的P蛋白等與形成光合復合體(PS)吸收、傳遞并轉化光能,進而驅動在

中進行的暗反應將能量儲存在有機物中。

(2)P蛋白對PS具有保護作用,缺失P蛋白的PS為[PS]??蒲腥藛T檢測灌漿期野生型和突變體葉片中

PS、[PS]含量,結果如圖1,結果顯示o灌漿期檢測兩種小麥的葉綠素含量,結果如圖2。據圖1

及圖2結果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突變體在灌漿期,因而葉片向籽粒運輸有機物總量高,籽粒增重。

(3)進一步發(fā)現突變體中編碼A蛋白的A基因突變,產生了突變的A蛋白。A蛋白是葉綠體中的一種蛋

白酶。

①為研究A蛋白的功能,科研人員提取野生型小麥葉片蛋白,加入圖3所示試劑,處理不同時間后檢測

P蛋白含量,結果如圖3所示,推測在小麥體內A蛋白的作用是。

②制備圖4所示的三種與His(一種短肽,常作為蛋白檢測標簽)融合的蛋白,分別結合于特定介質上,

加入等量的突變體小麥葉片蛋白提取液。孵育一段時間,除去未結合在介質上的蛋白,分離出介質上結合

的蛋白進行電泳,使用抗原-抗體雜交檢測,結果如圖4。結合圖3、圖4結果推測,突變體中A蛋白突變

導致功能喪失,突變的A蛋白與P蛋白,因而產生相關表型。

決加A蛋白

溶劑活性抑制劑

(4)研究發(fā)現P蛋白減少導致缺少保護的PS在吸收光能后釋放活性氧,誘發(fā)細胞死亡,從而抑制小麥條

銹菌生長。結合上述研究,說明A蛋白對小麥生存的意義o

【答案】(1)①.光合色素②.葉綠體基質

(2)①.突變體的PS含量高于野生型,而[PS]含量兩者基本相同葉綠素含量較高、PS較

多,光反應速率較高,光合速率較高

(3)①.①催化P蛋白降解②.②結合但不降解P蛋白

(4)A蛋白降解P蛋白,當小麥遇到條銹菌時,增強小麥抗病性,有助于小麥適應環(huán)境,進而有利于小

麥的生存和繁衍

【解析】

【分析】1、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在葉綠體的類囊體薄膜上分布有光合色素和與光反應有關的酶,

光合色素能夠吸收、傳遞和轉化光能,因此光反應發(fā)生在類囊體薄膜上,在葉綠體基質中分布有多種與暗

反應有關的酶、C5以及少量的DNA和RNA,暗反應發(fā)生在葉綠體基質中。

2、結合題意和圖示1、2分析可知,圖1中科研人員檢測灌漿期野生型和突變體葉片中PS、[PS]含量,根

據結果可知,與野生型相比,突變體葉片中PS的含量增加,[PS]含量減少,說明突變體中P蛋白含量的

增加,有利于保護PS,因此使得PS的含量增加。圖2為灌漿期檢測兩種小麥的葉綠素含量,由圖可知,

與野生型相比,突變體葉片中葉綠素的含量明顯增多,葉綠素主要吸收藍紫光和紅光,葉綠素的含量增多

有利于對光能的吸收和利用,促進葉片光合作用的進行,使有機物增多。

【小問1詳解】

光合作用的光反應發(fā)生在葉綠體的類囊體薄膜上,類囊體上的P蛋白等與光合色素形成光合復合體(PS)

吸收、傳遞并轉化光能,進而驅動在葉綠體基質中進行的暗反應將能量儲存在有機物中,因為光合作用的

暗反應是在葉綠體基質中進行的。

【小問2詳解】

根據題意,P蛋白對PS具有保護作用,缺失P蛋白的PS為[PS]。分析圖1可知,與野生型相比,突變體

葉片中PS的含量增加,而[PS]含量兩者基本相同,說明突變體中P蛋白含量的增加,有利于保護PS,因

此使得PS的含量增加。分析圖2可知,與野生型相比,突變體葉片中葉綠素的含量明顯增多,結合圖

1、2結果和所學知識可知,突變體在灌漿期葉片中PS和葉綠素的含量均增加,有利于吸收、傳遞并轉化

光能,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光反應速率較高,光合速率較高,使得合成的有機物增加,因而葉片向籽粒運

輸有機物總量高,籽粒增重。

【小問3詳解】

①根據題意,為研究A蛋白的功能,科研人員提取野生型小麥葉片蛋白,加入圖3所示試劑,處理不同

時間后檢測P蛋白含量,結果如圖3所示,加入溶劑的一組為對照組,加入A蛋白活性抑制劑的一組為

實驗組,根據圖3結果可知,對照組中檢測不到P蛋白的存在,實驗組中可以檢測到P蛋白的存在,說明

在小麥體內A基因編碼的A蛋白酶能夠催化P蛋白的降解,加入A蛋白活性抑制劑的實驗組中A蛋白酶

的活性被抑制,因此P蛋白不被降解,能夠檢測到P蛋白的存在。

②制備圖4所示的三種與His(一種短肽,常作為蛋白檢測標簽)融合的蛋白,分別結合于特定介質上,

加入等量的突變體小麥葉片蛋白提取液。孵育一段時間,除去未結合在介質上的蛋白,分離出介質上結合

的蛋白進行電泳,使用抗原-抗體雜交檢測,結果如圖4。根據圖4可知,His無關蛋白和HisA蛋白兩組

用P蛋白抗體檢測,沒有檢測到P蛋白的存在,而His突變的A蛋白一組用P蛋白抗體檢測,能夠檢測到

P蛋白的存在,結合圖3和圖4的結果推測突變體中A蛋白突變導致功能喪失,突變的A蛋白與P蛋白結

合但不降解P蛋白,提高了PS的含量,因而產生相關表型。

【小問4詳解】

根據題意,研究發(fā)現P蛋白減少導致缺少保護的PS在吸收光能后釋放活性氧,誘發(fā)細胞死亡,從而抑制

小麥條銹菌生長。由此說明說明A蛋白的存在催化P蛋白降解,使得P蛋白減少,P蛋白減少導致缺少保

護的PS在吸收光能后釋放活性氧,誘發(fā)細胞死亡,從而抑制小麥條銹菌生長,當小麥遇到條銹菌時,增

強小麥抗病性,有助于小麥適應環(huán)境,進而有利于小麥的生存和繁衍。

17.花葵的花是兩性花,在大陸上觀察到只有昆蟲為它傳粉。在某個遠離大陸的小島上,研究者選擇花葵

集中分布的區(qū)域,在整個花期進行持續(xù)觀察。

(1)小島上的生物與非生物環(huán)境共同構成一個o

(2)觀察發(fā)現:有20種昆蟲會進入花葵的花中,有3種鳥會將喙伸入花中,這些昆蟲和鳥都與雌、雄蕊

發(fā)生了接觸(訪花),其中鳥類訪花頻次明顯多于昆蟲;鳥類以花粉或花蜜作為補充食物。研究者隨機選

取若干健康生長的花葵花蕾分為兩組,一組保持自然狀態(tài),一組用疏網屏蔽鳥類訪花,統計相對傳粉率

(如圖)。

(

)

結果說明O由此可知,鳥和花葵的種間關系最可能是O

A.原始合作B.互利共生C.種間競爭D.寄生

(3)研究者增加了一組實驗,將花葵花蕾進行套袋處理并統計傳粉率。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

(4)該研究之所以能夠揭示一些不常見的種間相互作用,是因為“小島”在生態(tài)學研究中具有獨特優(yōu)

勢?!靶u”在進化研究中也有獨特優(yōu)勢,正如達爾文在日記中寫道:“……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物種的特

征一直深深地觸動影響著我。這些事實勾起了我所有的想法?!闭垖懗觥靶u”在進化研究中的主要優(yōu)勢

【答案】(1)生態(tài)系統

(2)①.鳥類可幫助花葵傳粉②.A

(3)無昆蟲和鳥類傳粉,花葵能否完成自花傳粉,及花葵自花傳粉與異花傳粉哪個傳粉效率更高

(4)狹小空間和天然地理隔離,使小島上的有限種群幾乎不與其他種群發(fā)生基因交流;小島的自然環(huán)境

與陸地不同,對生物的選擇作用不同,生物能夠進化出與陸地生物不同的物種特征;此外,島嶼環(huán)境資源

有限,不同物種之間競爭激烈,生物為了更好地適應環(huán)境,進化速度更快

【解析】

【分析】原始合作指兩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時,雙方都受益,但分開后,各自也能獨立生活,如海葵與

寄居蟹。

互利共生指兩種生物長期共同生活日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如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小問1詳解】

生態(tài)系統屬于生命系統結構層次,即在一定空間內,由生物群落與它的非生物環(huán)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

整體,故小島上的生物與非生物環(huán)境共同構成一個生態(tài)系統。

【小問2詳解】

自然狀態(tài)下,昆蟲和鳥類都可以訪花,圖中的結果表明,疏網屏蔽鳥類訪花組與自然狀態(tài)組相比,相對傳

粉率顯著降低,這說明用疏網屏蔽鳥類訪花后,鳥類無法對花葵進行傳粉,花葵只能依賴能通過網孔的昆

蟲進行傳粉,減少了花葵與花葵之間的傳粉過程,導致相對傳粉率與自然狀態(tài)組相比顯著降低,即鳥類可

幫助花葵傳粉。本題中的鳥類可以幫助花葵傳粉,花葵能為鳥類提供花粉或花蜜作為補充食物,鳥和花葵

分開后,各自也能獨立生活,不影響生存,所以兩者是原始合作關系,故選A。

【小問3詳解】

將花葵花蕾進行套袋處理后花葵無法進行異花傳粉,因此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沒有昆蟲和鳥類傳粉時,花

葵能否完成自花傳粉,并通過計算自花傳粉的傳粉率來比較花葵自花傳粉與異花傳粉哪個傳粉效率更高。

【小問4詳解】

與陸地相比,小島的自然環(huán)境不同,狹小空間和天然地理隔離,使小島上的有限種群幾乎不與其他種群發(fā)

生基因交流,這是“小島”在進化研究中的主要優(yōu)勢之一;此外,島嶼環(huán)境資源有限,不同物種之間競爭

激烈,生物為了更好地適應環(huán)境,進化速度更快。

18.海洋細菌B可裂解DMSP(海水中的一種含硫有機物)產生生物毒性物質丙烯酸,用以抵御纖毛蟲

(一種單細胞動物)等捕食者。研究發(fā)現海洋細菌B的菌體表面存在一種可裂解DMSP的酶DL,研究人

員將野生型B菌株和敲除DL基因的缺陷型b菌株進行熒光標記,然后分別與纖毛蟲共同培養(yǎng),一段時間

后,可觀察到纖毛蟲細胞內的食物泡形成情況,結果如圖1、圖2。

無DMSP有DMSP

o1紐:B菌株、無DMSP-o-lllfa:b菌株、無DMSP

?II州:B荷林、有DMSP.IV州:b菌抹、有DMSP

對電型

B藺林

開生型

b菌株

注:白線表示10/51

圖2

(1)從生態(tài)系統組成成分劃分,纖毛蟲屬于O據圖1可知,纖毛蟲的種群數量變化呈現

____________形增長。

(2)據圖1中I-IV組實驗結果推測,有DMSP時,野生型B菌體存活率缺陷型b菌株。

在I-IV組實驗中,II組纖毛蟲種群的K值最小。綜合分析上述信息,請將下列選項排序,以解釋出現該

現象的原因:野生型B菌株含有控制酶DL合成的基因一―上述現象(用序號和箭頭填

寫)。圖2中支持你所作解釋的證據是0

a.纖毛蟲可獲得的食物資源減少

b.野生型B菌株合成酶DL

c.丙烯酸抑制纖毛蟲取食B菌株

d.酶DL裂解DMSP產生丙烯酸

(3)已知不含酶DL的海洋細菌A也是纖毛蟲的食物,為繼續(xù)探究細菌B抵御纖毛蟲捕食的機制,科研

人員將野生型細菌B、缺陷型細菌b分別與細菌A按一定比例混合,再與纖毛蟲共同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

統計培養(yǎng)液中不同細菌的數量,結果如圖3。(設細菌B數量/細菌A數量為Si,設細菌b數量/細菌A數

量為S2)據圖推測。野生型細菌B在含有DMSP時,可以通過改變纖毛蟲的來降低被捕食

幾率。

Inigs,

1

Oh72h72h

DMSP無有

圖3

(4)綜上所述,從群落或生態(tài)系統中任選一個層次,闡明化學信息的調節(jié)作用:。

【答案】⑴①.消費者②.S

(2)①.高于②.b-d-CTa③.與野生型B菌株共培養(yǎng)時,有DMSP條件下纖毛蟲體內帶熒

光標記的食物泡少于無DMSP;與缺陷型b菌株共培養(yǎng)時,無此差異

(3)捕食偏好(4)化學信息能夠調節(jié)海洋細菌A和B的比例關系,進而影響海洋生物的種間關系/

化學信息的動態(tài)調節(jié),有利于維持生態(tài)系統的平衡與穩(wěn)定

【解析】

【分析】1、生態(tài)系統的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無機環(huán)境);(2)生產者(自養(yǎng)型):

能制造有機物的生物,主要是綠色植物,還有少數化能合成型生物;(3)消費者(異養(yǎng)型):主要是動

物,還有營寄生生活的微生物;(4)分解者(異養(yǎng)型):主要是指營腐生生活細菌和真菌,還有少數動

物。

2、信息傳遞在生態(tài)系統中的作用:(1)個體: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信息的作用;(2)種群:

生物種群的繁衍,離不開信息傳遞;(3)群落和生態(tài)系統:能調節(jié)生物的種間關系,經維持生態(tài)系統的

穩(wěn)定。

【小問1詳解】

由題干可知,纖毛蟲作為捕食者,屬于生態(tài)系統組成成分中方消費者;自然界的資源和空間是有限的,據

圖1可知,□組纖毛蟲密度小于I組,說明纖毛蟲的種群數量變化呈現S形增長。

【小問2詳解】

據圖1中I-IV組實驗結果可推測,有DMSP時,野生型菌體含有DL基因因而能控制合成相應的酶類來

裂解DMSP產生生物毒性物質丙烯酸,用以抵御纖毛蟲,因而其存活率高于敲除DL基因的缺陷型b菌

株,同時H與IV曲線相比,后者纖毛蟲的種群密度更高,因此也能顯示出野生型B菌體存活率高于缺陷型

b菌株;在1-IV組實驗中,II組纖毛蟲種群的K值更小。主要原因是:野生型B菌株含有控制酶DL合成

的基因-b、野生型B菌株合成酶DL-d、在酶DL的催化下裂解DMSP產生生物毒性物質丙烯酸TC、丙

烯酸

的毒性抑制纖毛蟲取食B菌株-纖毛蟲可獲得的食物資源減少,即a,因而種群K值下降;圖2結果顯

示,與野生型B菌株共培養(yǎng)時,有DMSP條件下纖毛蟲體內帶熒光標記的食物泡少于無DMSP;與缺陷

型b菌株共培養(yǎng)時,有DMSP條件下纖毛蟲體內帶熒光標記的食物泡與無DMSP條件下纖毛蟲體內帶熒

光標記的食物泡無此差異,該結果能支持②所作的解釋。

【小問3詳解】

分析圖3中的數據可知,在無DMSP時,將野生型細菌B、缺陷型細菌b分別與細菌A按一定比例混

合,再與纖毛蟲共同培養(yǎng)72h后,與Oh時相比,野生型細菌B和缺陷型細菌b的數量都相對減少,而細

菌A的相對數量增加,說明纖毛蟲捕食野生型細菌B和缺陷型細菌b的數量大于細菌A;而在有DMSP

時,與Oh時相比,混合培養(yǎng)72h后,細菌B相對數量增大,缺陷型細菌b的相對數量減少,而細菌A的

相對數量減少,說明纖毛蟲捕食野生型細菌B的數量小于細菌A,據此推測,野生型細菌B在含有

DMSP時,裂解DMSP產生丙烯酸,抵御了纖毛蟲的捕食,通過改變纖毛蟲的捕食偏好來降低被捕食幾

率。

【小問4詳解】

化學信息是指生物在生命活動中,產生的可以傳遞信息的化學物質,如野生型細菌B裂解DMSP產生的

丙烯酸,化學信息能夠調節(jié)海洋細菌A和B的比例關系,進而影響海洋生物的種間關系,其動態(tài)調節(jié),

有利于維持生態(tài)系統的平衡與穩(wěn)定。

【點睛】本題考查生態(tài)系統的組成成分、信息傳遞及種群數量變化曲線,要求考生識記生態(tài)系統的組成成

分、信息傳遞的種類和作用,明確種群數量變化曲線的分析,意在考查考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

力。

19.學習以下材料,回答(1)~(4)題。

無氧呼吸產生的弱酸對光合作用的影響

光合自養(yǎng)型生物依賴光合作用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通過呼吸作用將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代謝活

動。有研究發(fā)現,在早晚弱光環(huán)境及夜晚條件下,無氧呼吸方式對于衣藻的生存很重要。

在衣藻中,無氧呼吸過程中產生的丙酮酸具有多條代謝途徑,較為特別的是丙酮酸能夠進一步代謝產生甲

酸、乙酸等各種弱酸(HA)。研究表明,缺氧條件下衣藻無氧呼吸產生的弱酸導致了類囊體腔的酸化。

弱酸在衣藻細胞中有未解離的弱酸分子和解離后的離子兩種存在形式,其中弱酸分子可以穿過生物膜進入

細胞的各區(qū)室中,研究人員根據多項研究提出了“離子陷阱”模型(如圖1)。研究還發(fā)現,類囊體腔的緩

沖能力不足細胞質基質和葉綠體基質的二十分之一。

有數據表明,無氧呼吸產生的弱酸可以抑制光反應中的光捕獲和電子傳遞。為了模擬黎明時分的光照情

況,研究人員將衣藻進行黑暗密閉處理3小時后給予弱光光照,另一組進行相同處理并額外添加氫氧化鉀

(實驗結果如圖2所示)。在有氧情況下,相同實驗處理發(fā)現氫氧化鉀對氧氣釋放情況無影響。

在自然環(huán)境中,衣藻經歷黑暗和弱光條件的交替,黃昏時光合作用減弱,氧氣通過有氧呼吸迅速耗盡,衣

藻通過活躍無氧呼吸以維持細胞的能量供給。黎明時分無氧呼吸產生的弱酸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衣藻釋放

氧氣。該研究為探索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關系提供了新思路。

(1)在光合作用的光反應階段,光能轉化為中活躍的化學能參與到暗反應階段的過程。

(2)下列選項中,可作為證據支持無氧呼吸產生弱酸導致類囊體腔酸化的有

A.類囊體腔內的酸化程度與無氧呼吸產生弱酸的總積累量呈正相關

B.外源添加甲酸、乙酸等弱酸后衣藻均出現類囊體腔酸化的現象

C.無氧呼吸過程中不產生弱酸的突變體在黑暗條件下未發(fā)現類囊體腔酸化

(3)結合圖1及文中信息分析,弱酸導致類囊體腔酸化的機制是。

(4)圖2結果顯示,因此可以認為弱光條件下,無氧呼吸產生的弱酸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衣藻釋

放氧氣。為解釋此現象,請?zhí)岢鲆粋€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答案】(1)①.ATP、NADPH②.C3的還原(2)ABC

(3)弱酸分子可進入類囊體腔,并解離出氫離子,由于氫離子無法直接穿過類囊體膜,且類囊體腔內的

緩沖能力有限,導致腔內氫離子不斷積累,出現酸化

(4)①.弱光組釋放氧氣的時間早于KOH+弱光組,且更快達到最大氧氣釋放量②.無氧呼吸產

生的弱酸可以抑制有氧呼吸嗎?無氧呼吸產生的弱酸抑制有氧呼吸的程度比抑制光合作用的程度高嗎?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過程分為光反應階段和暗反應階段,光反應階段是水光解形成氧氣和還原氫的過程,該

過程中光能轉變成活躍的化學能儲存在ATP中;暗反應階段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還原,

二氧化碳固定是二氧化碳與1分子五碳化合物結合形成2分子三碳化合物的過程,三碳化合物還原是三碳

化合物在光反應產生的還原氫和ATP的作用下形成有機物和五碳化合物的過程。

【小問1詳解】

光合色素位于類囊體薄膜上,光合有關的酶位于葉綠體類囊體薄膜和葉綠體基質中。光反應階段,類囊體

薄膜上的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并將光能轉化為ATP和NADPH中活躍的化學能,最終ATP和NADPH中

活躍的化學能參與到暗反應的C3還原過程中。

【小問2詳解】

A、類囊體腔內的酸化程度與無氧呼吸產生弱酸的總積累量呈正相關,即無氧呼吸產生弱酸的總積累量

多,進而類囊體腔內的酸化程度高,可說明無氧呼吸產生弱酸導致類囊體腔酸化,A正確;

B、甲酸、乙酸都是弱酸,外源添加弱酸后衣藻均出現類囊體腔酸化的現象,可說明無氧呼吸產生弱酸導

致類囊體腔酸化,B正確;

C、無氧呼吸過程中不產生弱酸的突變體在黑暗條件下未發(fā)現類囊體腔酸化,產生弱酸的突變體在黑暗條

件下發(fā)現類囊體腔酸化,可說明無氧呼吸產生弱酸導致類囊體腔酸化,C正確;

故選ABCo

【小問3詳解】

由圖1可知,弱酸分子可進入類囊體腔,并解離出氫離子,由于氫離子無法直接穿過類囊體膜,且類囊

體腔內的緩沖能力有限,導致腔內氫離子不斷積累,出現酸化。

【小問4詳解】

衣藻暗處理3小時后一組給予弱光光照,另一組進行相同處理并額外添加氫氧化鉀,由圖2可知,弱光組

釋放氧氣的時間早于KOH+弱光組,且更快達到最大氧氣釋放量。

弱光條件下,無氧呼吸產生的弱酸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衣藻釋放氧氣。為解釋此現象,需要進一步研究無

氧呼吸產生的弱酸對有氧呼吸的影響,如無氧呼吸產生的弱酸可以抑制有氧呼吸嗎?無氧呼吸產生的弱酸

抑制有氧呼吸的程度比抑制光合作用的程度高嗎?

20.二倍體馬鈴薯普遍存在自交不親和現象(即自花授粉后不產生種子),主要通過薯塊進行無性繁殖,

育種十分困難。我國科研人員培育出二倍體自交親和植株RH,利用它進行育種。

(1)科研人員用RH與自交不親和植株進行雜交,實驗結果如圖1所示。

P自交小親相xRH(口交親和)

F門交不親和門交親和

(107ft)(131株)

F自交余和

(燉合于5030株:雜介于2954棟)

Ifll

①自交親和與自交不親和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研究人員推測,自交親和是(選填“顯性”或“隱

性”)性狀,判斷依據是o

②Fi中自交親和的植株自交,子代未出現3:1的性狀分離比,請嘗試作出合理解釋:自交時,

,無法產生種子。

(2)除自交不親和外,馬鈴薯還存在自交衰退現象。研究者測定了4個候選的自交不親和馬鈴薯植株

(E、G、H和C)和153個二倍體馬鈴薯植株的基因雜合度和有害基因數量,結果如圖2所示。

&

_

)

2郡

F

基因雜介度(10*)

①據圖分析,馬鈴薯的有害基因可能以狀態(tài)存在。因此,馬鈴薯長期無性繁殖,易出現自交衰退

的現象,其原因可能是,表現出不利性狀。

②據圖2結果分析,研究者選擇E、G作為候選植株開展后續(xù)研究,依據是o

③請寫出利用RH將E改造為自交親和植株的育種方案,以圖解形式繪制在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