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賞古代詩歌的形象(練習)-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新教材新高考)_第1頁
鑒賞古代詩歌的形象(練習)-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新教材新高考)_第2頁
鑒賞古代詩歌的形象(練習)-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新教材新高考)_第3頁
鑒賞古代詩歌的形象(練習)-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新教材新高考)_第4頁
鑒賞古代詩歌的形象(練習)-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新教材新高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01講鑒賞古代詩歌的形象

目錄

01模擬基礎練

02重難創(chuàng)新練

03真題實戰(zhàn)練

基礎訓練第一組

(一)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鵲橋仙

陸游

華燈縱博,雕鞍馳射,誰記當年豪舉?酒徒一半取封侯,獨去作江邊漁父。

輕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斷演洲煙雨。鏡湖元自屬閑人,又何必官家賜與。

【注】①博:古代的一種棋戲。②蕨洲:長滿水草的沙洲。③鏡湖:在今浙江紹興。唐代賀知章告老

還鄉(xiāng),唐玄宗詔賜他鏡湖一角以示矜恤。

i.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事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詞以熱鬧的場景開篇,以獨自黯然神傷作結,中間心理充滿起伏變化。

B.“縱博”“酒徒”“漁父”與“雕鞍馳射”形成對比,其中蘊含的感情不言而喻。

C.詞人蕩八尺輕舟,雖只有三扇低篷,去L占斷”浩渺的水上風光,充滿豪情。

D.全詞用筆蘊蓄,頗見煉字之功,“元自”“何必”雖是虛詞,卻能傳遞心底幽怨的情懷。

2.這首詞塑造了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請簡要分析。

【答案】1.A2.詞塑造了一個壯志未酬,被迫投閑,無奈隱居,骨子里仍是時時不忘“當年豪舉”的愛

國志士的形象。

【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

A.“這首詞以熱鬧的場景開篇”錯。由“誰記當年豪舉”可知,“華燈縱博,雕鞍馳射”是詞人回憶當年在軍中策

馬射獵的生活場景,為虛寫。

故選Ao

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華燈縱博,雕鞍馳射,誰記當年豪舉”回憶自己從軍的豪壯之舉,突出自己從軍報國的一腔豪情壯志?!熬?/p>

徒一半取封侯,獨去作江邊漁父”,譴責朝廷無意北伐,提拔重用那些無心肝的酒徒,卻將他這樣的志士放

逐到江湖去當漁父,把成為“漁父”的自己置于“封侯者”之中,對比鮮明,寫出陸游仕途的坎坷失意,無奈隱

居。

“鏡湖元自屬閑人,又何必君恩賜與“,陸游借用這一故事而翻出一層新意一君恩(皇帝)既置他于閑散,

這鏡湖風月本來就只屬閑人,還用得著你官家賜與嗎,誰又稀罕“官家”的賜與?表現(xiàn)出夷然不屑之態(tài),抒發(fā)

了壯志未酬的憤慨不平之情。

故本詞塑造了一個壯志未酬,被迫投閑,無奈隱居,骨子里仍是時時不忘“當年豪舉”的愛國志士的形象。

(二)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水調(diào)歌頭④

葉夢得

九月望日,與客習射西園,余病不能射。

霜降碧天靜,秋事②促西風。寒聲隱地,初聽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關河千里,一醉與君

同。疊鼓鬧清曉,飛騎引雕弓。

歲將晚,客爭笑,問衰翁。平生豪氣安在,走馬為誰雄。何似當筵虎士,揮手弦聲響處,雙雁落遙空。

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

【注】①作于南宋紹興八年。葉夢得六十一歲,任江東安撫制置大使,總管四路漕計,致力于抗金防

備及軍餉勤務。九月望日,與幕下諸將操練弓箭,因病而未能上場習射。②秋事:指秋收、制寒衣等事。

③云中:漢代北方邊防重鎮(zhèn)。

3.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篇點明時令、氣候,以一“促”字突出秋風的氣勢強勁,也寫出秋收、制衣等事的緊急。

B.詞人在深秋之夜起身登城遠望,與同伴痛飲,希望能在大醉中放下對關河寥落的掛懷,聊以澆愁。

C.上闋“鬧”“引”以動襯靜,寫出了清晨時分演武場上鼓聲密集,飛騎奔馳張弓競射的場面。

D.本詞善于塑造人物形象,下闋“雙雁落遙空”直接表現(xiàn)出當筵虎士技藝高超、箭無虛發(fā)的特點。

4.這首詞表達了詞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案】3.C4.①對秋色凄涼、時光流逝的慨嘆?!八怠薄拔黠L”“寒聲”“梧桐”寫出秋景蕭條,表達凄

涼之感。

②年老體弱,難展抱負的哀傷?!八ノ獭薄捌缴罋獍苍凇斌w現(xiàn)詞人年老垂暮難以報國。

③對虎士豪情的羨慕,渴望報國?!昂嗡飘旙刍⑹俊斌w現(xiàn)對勇士的羨慕,希望以身報國。

④對國家命運的擔憂。遠望云中郡,慚愧未能收復失地,憂國憂民。

【解析】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分析詩歌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

C.“上闋憫”引,以動襯靜”錯,“疊鼓二句寫武士操練、演習騎射的熱鬧場景,并非寫安靜的環(huán)境。

故選C。

4.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①首四句寫與客習射西園的時間,深秋霜降,望天清澄,西風暫起,寒意陣陣,夜半時分,直入梧桐?!八?/p>

降”、“碧天”、“秋事”、“西風”、“梧桐”,寫出秋景蕭條,表明到了深秋,氣候已經(jīng)開始寒冷起來,讓人有

凄涼之感,表達了詞人對秋色凄涼、時光流逝的慨嘆。

②面對眾人馳驅習射,六十開外的詞人深感自己年老力衰,當年的豪氣現(xiàn)在已經(jīng)消失,哪能像虎士岳德那

樣,揮手弦響,雙箭落地。這里有對虎士的贊許,更有對自己衰老的感嘆。敵虜未滅而己身已老,不能馳

騁疆場,使他深感遺憾?!八ノ獭薄捌缴罋獍苍凇斌w現(xiàn)詞人年老垂暮難以報國,表達了作者年老體弱、難展抱

負的哀傷之情。

③在宴飲之后,天之將曉,軍中鼓聲響起,習武場上,武士們手持雕弓,走馬飛馳,好一派習武馳射的豪

壯場面,令人振奮不已?!昂嗡飘旙刍⑹俊斌w現(xiàn)對勇士的羨慕,希望以身報國,表達了作者對虎士豪情的羨慕、

渴望報國之情。

④“起瞰高城”三句,心事重重的詞人起身離座,登上城樓,向中原望去,卻見千里關河、寂寥冷落,他雖致

力于抗戰(zhàn),無奈宋廷堅持茍和,抗金事業(yè)沉寂無著。面對冷落的關河,山河破碎、國土淪亡之悲涌上心頭,

沉痛難耐,只能借酒澆愁,故曰與客同醉。結尾“老矣”二句,作者回答了自己因年老力衰而不能為國效力,

抒發(fā)了“真堪愧”的悲涼、痛苦心情,然而他還在“回首望云中”,向往歷史上抗擊異族侵略者的愛國志士。國

家命運的擔憂,遠望云中郡慚愧未能收復失地,憂國憂民等情感躍然紙上。

(三)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臨江仙

陳克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塵直到江城①。歲華銷盡客心驚,疏髯渾如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章鹽②何處是?我緣應在吳興。故人相望若為情,別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燈。

【注】①江城:今江蘇省南京市。②帝鹽:細碎的腌菜,這里指代養(yǎng)老之處。

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頭“四?!眱删浣淮藭r局的危急,點明了感慨的原因,具有提領全詞的作用。

B.“疏髯”二句運用比喻和夸張手法,選取典型細節(jié),刻畫人物形象。

C.“別愁”兩句,以景結情,營造出一種迷離恍惚的氣氛,收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

D.這首詞感情真摯,意象精巧,意境深遠,語言清新淡雅,讀來韻味十足,感人至深。

6.詞中寄寓了詞人哪些情感?請結合全詞簡要分析。

【答案】5.D6.①亡國之恨。詞的前兩句寫國家的兵禍沒有盡頭,金兵一度進逼建康,詞人對此痛心

疾首,滿腔激憤,又無可奈何。②華年已逝之悲?!皻q華銷盡”“疏鬃渾如雪”,詞人對自己年華老去,無法馳

騁疆場深感悲傷。③渴望安居的生活?!八屠夏消}何處是?我緣應在吳興”,詞人生逢亂世,客居異鄉(xiāng),渴望

能歸老吳興。④離別的哀愁。“故人相望若為情,別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燈”,詞人想歸老吳興,但又對建康

的老朋友依依不舍,離愁別緒籠罩心頭。

【解析】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nèi)容和賞析藝術特色的能力。

D.“語言清新淡雅”錯誤,從“客心驚”“疏髯渾如雪,衰涕欲生冰”等處可分析,語言風格應是凝練厚重。

故選D。

6.本題考查學生準確把握詩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塵直到江城“,十年了,國家的兵禍還是沒有盡頭,金軍已經(jīng)兵臨建康城下。這兩句包

含著豐富的歷史事實,包括從宣和七年金滅宋至紹興四年金軍兵臨建康城下這段歷史。前半句表達作者對

侵犯者的憤慨,后半句表達他對朝廷的不滿。

,,歲華銷盡客心驚,,,作者心驚于十年時間倏忽而逝,而自己報國無望,國事亦難以振興?!笆梓诇喨缪?,衰

涕欲生冰”,這一句表達了作者對于自己年華老去、無法馳騁疆場的遺恨,以及因國事而涕淚不止的憂慮之

情。

“送老南鹽何處是?我緣應在吳興”是說哪里該是我隱居的地方?我想應該在吳興吧!表達作者生逢亂世,渴

望安居的生活。

“別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燈”是作者與故人分別之后,對故人孤獨愁苦情態(tài)的想象。深夜的細雨、窗燈、孤影、

別愁,共同構成一幅凄迷傷感的別后思念圖。作者不寫自己別后如何思念故人,卻反過來想象故人如何思

念自己。他想象故人深夜獨對燈影,孑然一身,實際上對應的是自己的孤獨寂寞。

(四)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西亭子言懷?

張謂

數(shù)叢芳草在堂陰,幾處閑花映竹林。

攀樹玄猿呼郡吏,傍溪白鳥應家禽。

青山看景知高下,流水聞聲覺淺深。

官屬②不令拘禮數(shù),時時緩步一相尋。

【注】①本詞約為詩人大歷年間(766年11月一779年12月)潭州刺史任上所作。②官屬,主要官員的屬

吏。

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至理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以“數(shù)叢芳草”“幾處閑花”寫西亭子景致之清麗、環(huán)境之幽雅,流露出詩人的恬適之情。

B.頷聯(lián)第二句詩人通過推測溪水旁的白鳥應是農(nóng)人的家禽,突出表現(xiàn)了此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C.詩人看景知高下、聞聲識淺深,描寫中包含著自己經(jīng)過人生歷練對人間高下、世事淺深的體驗。

D.這首言懷之作,語言樸素平淡,而平淡之中又有著深遠的情致,與陶淵明的詩歌語言極其相似。

8.本詩尾聯(lián)的意思是什么?它刻畫了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請簡要闡說。

【答案】7.B8.句意:不讓自己的屬官過分拘泥于禮教的尊卑,不時地帶著他們從容閑適地到西亭子

來尋景散心。形象:熱愛自然、平易近人、閑適自在的地方主官。

【解析】7.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賞析詩歌內(nèi)容及藝術特色的能力。

B.“通過推測溪水旁的白鳥應是農(nóng)人的家禽”錯誤,“傍溪白鳥應家禽”指的是溪水邊的白鳥和農(nóng)人畜養(yǎng)的家禽

相和啼鳴。

故選B。

8.本題考查理解詩句含義并賞析詩人形象的能力。

“官屬不令拘禮數(shù)”的正常語序應為“不令官屬拘禮數(shù)”,也就是說不讓大小官員受禮數(shù)拘束;“時時緩步一相

尋”的主語是自己和“官屬”,“緩步”是尋賞美景的行為舉止,可以看出心情之閑適。合起來是說自己要不時

地帶著不分尊卑的屬吏從容、閑適地到西亭子來尋景散心。

從“官屬不令拘禮數(shù)”可見,他是個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官員;從“時時”可見,他經(jīng)常外出尋訪美景,十分

熱愛自然風光;“緩步”二字足見詩人的閑適、自在情態(tài)。

(五)閱讀下面這兩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點絳唇

王禹僖?

雨恨云愁,江南依舊稱佳麗。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際征鴻,遙認行如綴。平生事,此時凝睇,誰

會憑欄意!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辛棄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

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妒魚堪膾②,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應羞見,劉郎才氣??上Я髂辏瑧n愁風雨,樹猶如此④!

倩何人噢取,紅巾翠袖,犒英雄淚?

【注】①王禹倍,遇事敢言,三遭貶斥。②婚魚堪膾:張翰(字季鷹)在洛陽做官時想起家鄉(xiāng)的美味,

便立即辭官回鄉(xiāng)。后來荒妒之思指思鄉(xiāng)歸隱。③求田問舍:三國時,許汜在國家危難之際只知買地置屋,

受到劉備批評。④樹猶如此:西晉桓溫北征收復失地時經(jīng)過金城,見從前栽種的柳樹已有十圍之粗,慨嘆“樹

猶如此,人何以堪!”

9.下列對這兩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詞的“雨恨云愁”與辛詞的“獻愁供恨”都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事物以人的情感,表達效果生

動形象。

B.王詞開篇寫江南風景美麗依舊,但云雨中彌漫著恨和愁,此處以樂景寫哀愁,欲抑先揚。

C.“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一句勾勒出富有江南生活氣息的水鄉(xiāng)畫面,“一縷孤煙”景中含情,寓意孤寂。

D.辛詞下片化用典故“樹猶如此”,借西晉桓溫北征時的慨嘆,表達自己無法收復失地,虛度光陰的悲

愁。

10.王詞的下片與辛詞的上片都運用了“鴻”的意象,請結合詩句分析異同。

【答案】9.B10.同:都運用了“鴻”的意象來表達漂泊在外的孤寂。

異:①王詞中的“征鴻”指奮飛的大雁,象征詞人也有高飛的遠大理想,又暗寓其仕途不順,壯志難酬的悵惘;

辛詞的“斷鴻”指失群的孤雁,象征漂泊江南的詞人自己,以此襯托出詞人的孤獨寂寞;

②王詞將仕途不順,壯志難酬的悵惘凝聚在對“天際征鴻”的凝視之中,含蓄深沉;辛詞表達自己雄心壯志無

處施展的急切悲憤時沒有再選用“鴻”這個意象,而是借助“看”“拍”兩個動詞表達出來,更加慷慨激昂。

【解析】9.本題考查學生綜合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

B.“欲抑先揚”錯,“欲抑先揚”,“揚”,是指褒揚、抬高;“抑”,指按下、貶低。此處是以樂景襯托哀愁,沒

有欲抑先揚。

故選Bo

10.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意象和情感的能力。

王詞以清麗的筆觸、沉郁而高曠的格調(diào),即事即目,描繪了江南水鄉(xiāng)的風物景色,并通過描繪江南雨景,

寄寓了作者積極用世、渴望有所作為的政治理想和懷才不遇的苦悶情懷?!半H征鴻,遙認行如綴”天邊的鴻雁

向遠方急飛,遙望整齊的雁行連綴在一起?!罢鼬櫋敝笂^飛的大雁,詞人遙見沖天遠去的大雁,觸發(fā)的是“平

生事”的聯(lián)想,想到自己漂泊在外,孤寂之情頓生;想到了男兒一生的事業(yè),恨無知音,愁無雙翼,不能像

,,征鴻,,一樣展翅高飛,有一種壯志難酬的悵惘。最后,“此時凝睇,誰會憑欄意”王詞將“平生事”凝聚對“天

際征鴻”的睇視之中,顯得含蓄深沉,言而不盡。

辛詞就登臨所見揮發(fā),由寫景進而抒情,情和景融合無間,將內(nèi)心的感情寫得既含蓄而又淋漓盡致。雖然

出語沉痛悲憤,但整首詞的基調(diào)還是激昂慷慨的,表現(xiàn)出辛詞豪放的風格特色。“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

南游子”夕陽西下之時落日斜掛樓頭,孤雁悲啼聲里游子悲憤壓抑。“斷鴻”,是失群的孤雁,比喻作為“江南

游子”自己飄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鞍褏倾^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淋漓盡致地抒發(fā)自己報國

無路、壯志難酬的悲憤。欄桿拍遍是胸中有說不出來抑郁苦悶之氣,借拍打欄桿來發(fā)泄。用在這里,就把

作者雄心壯志無處施展的急切悲憤的情態(tài)宛然顯現(xiàn)出來。

(六)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謝寺雙檜,

劉禹錫

雙檜蒼然古貌奇,含煙吐霧郁參差。

晚依禪客當金殿,初對將軍映畫旗。

龍象界②中成寶蓋,鴛鴦瓦上出高枝。

長明燈是前朝焰,曾照青青年少時。

【注】①謝寺即揚州法云寺。檜:一種常綠喬木?!稉P州府志》記載:“謝安宅,在法云寺,謝安手

植雙檜,至唐猶存。”②龍象界:佛界。

1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描繪雙檜的蒼勁挺拔,展現(xiàn)古寺年代久遠,飽含歷史的滄桑感。

B.頷聯(lián)虛寫,雙檜曾面對金殿陪伴過僧客,也曾與將軍戰(zhàn)旗相映成輝。

C.“寶蓋”形象地寫出了檜枝的枝繁葉茂,枝干超過了寺廟的鴛鴦瓦。

D.“青青年少”可指昔日的雙檜、年少的謝安,也可指后世來此的青年。

12.劉熙載在《藝概》中說:“詠物隱然只是詠懷,蓋個中有我也?!闭埥Y合本詞核心意象“雙檜”談談你對這

句話的理解。

【答案】11.B12.

①這句話的意思是表面詠所見之物,實際上隱含著作者所詠的情懷,是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

②“映畫旗”寫雙檜見證了謝安的赫赫戰(zhàn)功,“成寶蓋”“出高枝”寫雙檜高大茂盛為寺廟遮風擋雨;托物言志,

詩人希望自己也能像雙檜一樣有所作為,建功立業(yè)。

③謝寺前的古檜歷經(jīng)滄桑,時過境遷,如今仍擁有青翠生機、長盛不衰,讓詩人產(chǎn)生了對往事的感懷之意;

借物抒懷,表達對物是人非、世事變遷的感慨;也表達了詩人對青春年少的回憶,對趁年輕建功立業(yè)的渴

望。

【整體分析】劉禹錫的《謝寺雙檜》通過描繪古寺中的雙檜,展現(xiàn)其蒼勁挺拔、歷經(jīng)滄桑的形象,寄托了

對歷史變遷和個人際遇的感慨。詩中既有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寫,也蘊含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情景交

融,意境深遠。

1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

B.“頷聯(lián)虛寫”錯誤,頷聯(lián)“晚依禪客當金殿”是實寫,寫雙檜在傍晚時依傍著禪客對著金殿,是眼前之景,“初

對將軍映畫旗”是虛寫,應是虛實結合。

故選B。

1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事物形象,評價詩歌思想內(nèi)容和情感的能力。

①“隱然只是詠懷”“個中有我”其實也是詠物詩的特點,據(jù)此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是表面詠所見之物,實際上

隱含著作者所詠的情懷,是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

②詩中的雙檜是謝安手植,“映畫旗”寫雙檜見證了謝安的赫赫戰(zhàn)功;“成寶蓋”“出高枝”寫雙檜高大茂盛為寺

廟遮風擋雨,既能與當年主人的豐功偉績相呼應,也能為現(xiàn)在的佛寺蔽陽遮雨;托物言志,表達了詩人希

望生有所用,為國家建功立業(yè)的志向。

③謝寺前的古檜歷經(jīng)滄桑,時過境遷,如今仍擁有青翠生機、長盛不衰,“長明燈是前朝焰,曾照青青年少

時”,前朝的長明燈曾照過雙檜的青蔥歲月,雙檜見證了朝代的更替和時光的流轉,讓詩人產(chǎn)生了對往事的

感懷之意;借物抒懷,表達了詩人對青春年少的回憶,對趁年輕建功立業(yè)的渴望;也表達了對物是人非、

世事變遷的感慨。

(七)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望江南?江南月

王琪

江南月,清夜?jié)M西樓。云落開時冰吐鑒,浪花深處玉沉鉤。圓缺幾時休。

星漢迥,風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搖落恨,素娥應信別離愁。天上共悠悠。

13.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天朗氣清的秋夜,明亮的月光灑滿西樓,而月圓月缺卻不知重復多少次。

B.云層散去時,圓月如冰鑒高懸天宇;浪花深處,缺月似玉鉤沉落江心。

C.上片結句“圓缺幾時休”,自然開啟下片,結句“天上共悠悠”,讓人回味無窮。

D.這首詞借景抒懷,不重描摹,以寫意為主,以渾涵有致的意境取勝,含蓄蘊藉。

14.這首詞在詠物中寄托了哪些人生感慨?請簡要分析。

【答案】13.D14.①以夜月的圓缺不休,寄托人事的聚散不定。

②以嫦娥知道離愁,寄托人間的悲歡離合。

【解析】13.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

D.“不重描摹,以寫意為主”錯,本詞的上片的意思是“一個天朗氣清的秋夜,明亮的月光灑滿了西樓。云堆

散開之時,圓月如冰鑒(鏡)高懸天宇;浪花綻放深處,缺月似玉鉤沉落江心。月圓月缺何時才能停止啊!”,

上片主要是描摹秋夜月光普照之景,“圓缺幾時休”是過渡句,由上片的寫景過渡到下片抒情寫意;本詞的上

片以描摹景物為主,下片以抒情寫意為主,全詞也重描摹不是單純的以寫意為主。

故選D。

14.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情感的能力。

“鑒,,寫月圓,“鉤”寫月缺?!皥A缺幾時休”寫詩人的感慨——月圓月缺不知重復了多少次,月缺人分離、月圓

而人未圓的傷心之事在人世間也不知道上演了多少件。詩人因為“人分離”“人未圓”而感嘆傷感,借夜月的圓

缺不休,言表了人事的聚散不定。

末句“天上共悠悠”是說,人間離人和天上嫦娥,都為月缺人分離、月圓而人未圓而黯然神傷。悠悠,憂思綿

遠的樣子。一個“共”字,道出了人間離人和天上嫦娥,都為月缺人分離、月圓人未圓而黯然神傷,以嫦娥也

知曉人世間離人的悲愁,寫出人間的悲歡離合。

(八)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臨江仙?柳絮

薛寶釵

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卷得均勻。蜂圍蝶陣亂紛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臨江仙”是詞牌名。最初的“詞”是指配合樂曲演唱的歌詞,不同的詞牌在字數(shù)、句數(shù)、平仄上都有

不同的規(guī)定。

B.上片“白玉堂前春解舞”著力描寫了柳絮在白玉堂前隨風飄揚飛舞的情狀,“東風卷得均勻”卻流露出

不得不委身于東風的無奈。

C.“任他隨聚隨分”形象地寫出了薛寶釵“罕言寡語,人謂裝愚,安分隨時,自云守拙”的處事態(tài)度。

D.本詞巧妙地借柳絮之口委婉地道出薛寶釵青云平步的志向。全詞托物言志,句句詠物,處處有“我”,

物性我形,水乳交融。

16.下面詩句中,“柳絮”這一意象所表達的情感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

A.難維難留難挽撫,任揚任墜任摧欺?!獰o名氏《柳絮》

B.他家本是無情物,一向南飛又北飛。一唐薛濤《柳絮》

C.慣惱東風不定家,高樓長陌奈無涯。一宋韓琦《柳絮》

D.繚繞晴空似雪飛,悠揚不肯著塵泥。一宋朱淑真《柳絮》

17.在大觀園最后一次詩會中,這首詞被眾人推選為獨占鰲頭的作品。薛寶釵在敘述其創(chuàng)作意圖時說過:“柳

絮原是一件輕薄無根無絆的東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說好了,才不落套”?!安宦涮住奔床宦渌滋?,有

不同于他人的立意。請結合具體詩句,分析本詞在立意上的“不落套”體現(xiàn)在哪里?

【答案】15.B16.D17.①柳絮“輕薄無根無絆”指地位卑微,無依無靠、四處飄零。薛寶釵一改

俗套,借柳絮表達出青云直上的志向。

②“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卷得均勻?!绷醪辉偈禽p薄低微,被人忽視,而是在充滿富貴氣象的白玉堂前展

示曼妙的舞姿。

③“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作者用兩個反問句強調(diào)柳絮不會因無根而隨水而逝、淪落芳塵,一反柳絮

飄零無依的“俗套”。

④最后三句,柳絮被嘲笑的“無根”卻成為扶搖直上的優(yōu)勢,抒發(fā)了樂觀自信的人生態(tài)度。

【解析】1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詩詞內(nèi)容的能力。

B.“卻流露出不得不委身于東風的無奈”理解有誤,前兩句描寫的是寫白玉華堂前面,春風輕拂,漫天飛絮,

翩翩起舞,舞姿輕盈優(yōu)美,節(jié)奏均勻適度,流露出一種歡愉融洽的欣喜之情。

故選B。

16.本題考查對詩詞意象的理解能力。

A.“難境難留難挽撫,任揚任墜任摧欺”,寫出了柳絮任風隨意欺壓,不能左右自己,四處漂泊的悲慘。

B.“他家本是無情物,一向南飛又北飛”寫出上天給柳絮本來的命運就是無情的,一意讓它南飛北飛,飄忽無

定。表現(xiàn)的是柳絮隨風飄飛,漂泊零落的無助之感。

C.“慣惱東風不定家,高樓長陌奈無涯”,表現(xiàn)的是柳絮在東風的吹拂下四處飄飛,漂泊無定的無奈。

D.“繚繞晴空似雪飛,悠揚不肯著塵泥”,寫柳絮飄飛的情態(tài),它們似自惜潔白,不肯輕易墜地,污于泥淖,

因而在晴空之下,繚繞似雪。表現(xiàn)了柳絮潔身自好的高潔品質(zhì)。

故選D。

17.本題考查對詩詞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的把握能力。

題干要求分析寶釵寫柳絮在立意上的“不落套”,詩歌的立意,就是詩歌的主題,是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及情

感態(tài)度等,分析寫柳絮在立意上的“不落套”,就是分析本詩描寫的柳絮的不同之處。

結合第二題其他描寫柳絮的詩歌,如“難維難留難挽撫,任揚任墜任摧欺”“他家本是無情物,一向南飛又北

飛”,可以看出柳絮因為“輕薄無根無絆”,一直任風隨意欺壓,不能左右自己。

首句“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卷得均勻”:白玉華堂前面,春風輕拂,漫天飛絮,翩翩起舞。舞姿輕盈優(yōu)美,

節(jié)奏均勻適度。柳絮飄飛的地點,已不是黛玉筆下那觸目愁腸的“百花洲”和“燕子樓”,而是換成了充滿著富

貴氣象的“白玉堂前”一封建貴族家庭的住宅里;柳絮飄飛的姿態(tài),雖然也仍是“一團團逐對成毯”,卻已沒

有黛玉詞中那種“空繾倦,說風流”的幽恨,一變而為歡快輕盈、均勻優(yōu)美的舞姿,流露出一種歡愉融洽的欣

喜之情。

中間“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何曾隨水逝去?怎會墮入塵土?這兩句表面上借用了蘇軾詠楊花詞中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這一句意,卻又在活用的基礎上翻出一層,另辟新意,用“何曾”“豈必”

的反問句式,使蘇詞中所表達的情感發(fā)生逆轉,化消極的情調(diào)為積極的精神,表達了不愿意隨波逐流、飄

墜塵埃的志向。

結尾“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莫譏笑,春絮兒無根無柢無依附;不斷借助好風力。送

我直上青云去!詞人直接抒寫了柳絮憑借東風扶搖直上的遠大志向,抒發(fā)樂觀自信的人生態(tài)度。這樣便使

整首詞的主題得到了升華,完成了對柳絮感慨整個心理流程的揭示。

(九)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孤雁

張炎-

楚江空晚。悵離群萬里,恍然驚散。自顧影、欲下寒塘,正沙凈草枯,水平天遠。寫不成書,只寄得、

相思一點。料因循②誤了,殘氈擁雪,故人心眼。

誰憐旅愁荏苒。謾長門③夜悄,錦箏彈怨。想伴侶、猶宿蘆花,也曾念春前,去程應轉。暮雨相呼,怕

驀地、玉關重見。未羞他、雙燕歸來,畫簾半卷。

【注】①張炎早年為貴族公子,1276年元兵攻破臨安,父死家散,浪跡天涯。②因循:沿用舊習不改,

此處指孤雁因為離群而耽擱。③謾,同“漫”,徒然。長門是漢武帝時陳皇后被棄置幽居的冷宮。

18.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篇前三句以困頓惆悵的情懷起筆,寫孤雁失群的遭際,“空”營造出空闊、寂寥的環(huán)境氛圍。

B.“自顧影”中表示孤雁對自我的憐惜,“欲下寒塘”表現(xiàn)出孤雁想下未下、猶豫遲疑的神態(tài)。

C.借蘇武托雁寄書的典故和陳皇后箏聲訴怨之事,襯托孤雁誤了書信的自責和無人憐之的哀怨。

D.末三句寫孤雁看到人家半卷畫簾迎接飛燕雙雙歸來也不會感到羞愧,以雙燕類比孤雁之心跡。

19.近代陳匪石:“此為詠物之作。南宋人最講寄托,于小中見大?!闭埥Y合詩歌分析作者借孤雁所寄托的“大”

的內(nèi)容。

【答案】18.D19.①借孤雁的離群,寄托自己的漂泊之苦。

②借孤雁寄書艱難,寄托南宋滅亡后詞人的故人之思和亡國之痛。

③借孤雁想象與同伴重逢的驚喜,寄托詞人與困境中堅守希望的樂觀。

④借孤雁面對雙燕不以孤獨為羞,寄托遺世獨立、不改節(jié)操之意。

【解析】18.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

D.“類比”錯,是以雙燕與孤雁形成對比,襯托孤雁之心跡。

故選D。

19.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nèi)容的能力。

首先,詞中通過描寫“孤雁”的處境表現(xiàn)了作者自身的處境,以此寄托情志,是一首詠物詞。

其次,詞中圍繞標題中的“孤”展開,“悵離群萬里,恍然驚散”“自顧影、欲下寒塘”“想伴侶、猶宿蘆花”等語

句展現(xiàn)了孤雁離群的孤獨之感,作者以雁喻人,雁的離群失伴也是詞人孤苦無依的表現(xiàn)。

然后,“料因循誤了,殘氈擁雪,故人心眼”“暮雨相呼,怕驀地、玉關重見”等語句,表現(xiàn)了作者對故人、故

地的懷念與渴望,根據(jù)注釋①可知,作者通過敘述個人悲慘處境,抒發(fā)了南宋亡后內(nèi)心的家國之苦和漂泊

之感。詞詠孤雁,實則借孤雁寄托作者宋亡后的傷感,也反映了宋遺民普遍生活體驗及感觸.

最后,“想伴侶、猶宿蘆花”料想自己的伴侶還棲宿在蘆花中,寄托詞人與困境中堅守希望的樂觀。“未羞他、

雙燕歸來,畫簾半卷”這樣當雙燕歸來后棲息于畫簾半卷的房檐,我也不會羞慚。表現(xiàn)出雁之孤高自傲的情

(十)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虞美人?雙蓮①

趙長卿

二喬姊妹新妝了。照水盈盈笑。多情相約五湖游。似向群花叢里、騁風流。

丁香枝上千千結。怨惹相思切。爭如特地嫁薰風。吐盡芳心點點、絳唇紅。

①雙蓮:指并生于同一枝干的兩朵荷花,又名并蒂蓮。古代以之為祥瑞征兆。

20.下面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一個“了”字飽含妝容初成的愜意,與“小喬初嫁了”有異曲同工之妙。

B.姣花照水,盈盈一笑,把清水出芙蓉的清純和含苞欲放的嬌羞集于一身。

C.“相約”暗寫花開并蒂,雙蓮在花叢中風流無限,豈是惹怨的丁香可比?

D.薰風作伴,荷香四溢,更有芳心點點,紅艷絳唇,與首句新妝遙相呼應。

21.在詠物詩詞中,本詞獨辟蹊徑,體現(xiàn)描摹物象的新穎性,請結合全詞賞析這一特色。

【答案】20.B21.①以人喻物,賦予生機。上闋用二喬姊妹暗喻雙蓮,表現(xiàn)并蒂蓮花在五湖群花中顯

風情,競風流。②以物襯物,突顯物象。下闋用惹怨愁思的丁香,反襯出雙蓮的自在盛放,明艷動人。

【解析】20.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及分析概括詩人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B.“含苞欲放”表述有誤。從詩句“吐盡芳心”可知本詞描繪的是自在盛放的并蒂蓮花。

故選B。

21.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及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上闋重在用美麗的二喬作比,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雙蓮同氣連枝的屬性。此詞通篇用擬人手法(以人喻物)詠雙蓮,

如將代表祥瑞的雙蓮比作“二喬姊妹”,將雙蓮賦予人的特征,描寫了雙蓮姐妹的妝容,生動形象地寫出雙蓮

柔美可人的嬌柔之態(tài);“照水盈盈笑”似乎讓讀者眼前出現(xiàn)雙蓮與笑臉相映俱紅的畫面,花人合寫,何等的嬌

媚,甚至很難說是以花襯人,還是以人襯花。只覺得美麗女子與雙蓮渾然一體。人美,花美,意境更美,

充滿濃郁的芳菲和不盡的韻味?!跋嗉s”寫花開并蒂,雙蓮在花叢中風流無限。

下闋重在以丁香結反襯雙蓮,通過對比突出雙蓮艷麗無比、飄逸灑脫的精神特質(zhì)。在詞的下片,詞人首先

用結著身愁怨的丁香和雙蓮作比。同寫相思女子,但雙蓮花開并蒂,在花叢中風流無限,遠非惹怨的丁香

可比;“爭如特地嫁薰風”是說怎么比得上嫁給和暖的南風,此句把雙蓮自在盛放,把與一般的凡花俗卉不同

刻畫地淋漓盡致;“絳唇紅”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雙蓮的顏色,明艷動人。和“枝上千千結”的丁香形成鮮明的對

比,它使全篇的雙蓮富有立體感,雙蓮亭亭出水,迎風擺動的清新淡雅便款款而出。

(十一)閱讀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八聲甘州

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基減,苒苒物華休。

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xiāng)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顓望,誤幾回、天

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22.下列各項中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A.融寫景、抒情為一體,使用了細節(jié)描寫,語言雄健綺麗。通過描寫羈旅行役之苦,表達了強烈的思

歸情緒,語淺而情深。

B.開頭兩句寫雨后江天,澄澈如洗?!皾u霜風”三句寫風緊日斜之境,凄寂可傷,在深秋蕭瑟廖廓的景

象中表現(xiàn)游子情懷。

C.“是處”兩句,詞意蒼莽悲壯、細致沉思,由仰觀而轉至俯察,又見處處皆是一片凋落景象?!靶荨弊?/p>

寓有無窮的感慨愁恨。

D.“惟有”兩句寫的是短暫與永恒、變與不變這令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無語”乃“無情”,蘊含了百

感交集的復雜心理。

23.“小謝詩云:’天際識歸舟?!吞镉闷湔Z,而加,誤幾回,三字,更覺靈動?!痹囄觥罢`幾回、天際識歸舟”

的意境。

【答案】22.A23.“想佳人、妝樓顓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边@是詞人從對方著筆,想像家中的妻

子一定也在懷念自己,一定在妝樓上凝神順望遙遠的天際,想從遠處駛來的船只中,辨認出“我”的歸舟,結

果誤認了好幾回,因為“我”一直漂泊在外,并沒有回家呀?!疤祀H識歸舟”雖然是借用來的,但加上“誤幾回”

三字,更顯得生動、自然、真切,從想像對方思念自己的情景落筆,進一步深化了自己的盼歸之情。

【整體分析】柳永的《八聲甘州》通過描寫秋日江天的凄涼景象,表達了游子思鄉(xiāng)的深切情感。詞中景物

描寫細膩,情感真摯,語言雄健綺麗。尤其是“誤幾回、天際識歸舟”一句,生動地表現(xiàn)了對故鄉(xiāng)和親人的思

念與期盼,情景交融,意境深遠。

22.本題考查學生綜合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

A.“語言雄健綺麗”錯誤。雄健綺麗形容一種既具有強大的力量感和陽剛之氣,又兼具美麗、華麗特質(zhì)的事物,

給人以剛柔并濟、雄渾與絢爛并存的獨特感受。此詞語言婉約細膩,通俗自然。如“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

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語言婉約而細膩,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微變化的捕捉,傳達出一種淡淡的

憂傷;“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語言簡潔明快,如同日常話語。可見并非雄健綺麗。

故選Ao

23.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意境的能力。

“想佳人,妝樓顓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大意是“想起美人,正在華麗的樓上抬頭凝望,多少次錯把遠處

駛來的船當作心上人回家的船“,從對方寫來,與自己倚樓凝望對照,進一步寫出兩地想念之苦,并與上片

寂寞凄清之景象照應。

雖說是自己思鄉(xiāng),這里卻設想著故鄉(xiāng)家人正盼望自己歸來。佳人懷念自己,處于想象。本來是虛寫,但詞

人卻用“妝樓顓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這樣的細節(jié)來表達懷念之情。仿佛實有其事,見人映己,運虛于實,

情思更為俳側動人。

(十二)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小題。

西江月?題深陽三塔寺【注】

張孝祥

問訊湖邊春色,重來又是三年。東風吹我過湖船,楊柳絲絲拂面。

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飛起沙鷗一片。

【注】這首詞大約是紹興三十二年(1162)春,張孝祥自建康還宣城途經(jīng)深陽(今江蘇省深陽縣)時

所作。三年前,張孝祥在臨安兼權中書舍人,后為人所劾罷。

24.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句運用擬人的手法、問候的語氣,充分表現(xiàn)了詞人熱愛春色的感情。

B.在詞人看來,東風、楊柳好像能理解他的心意,飽含深情地送他過湖。

C.“世路”二句,暗承上片“過湖”,由議論轉入描述,可見其寄意頗深沉。

D.全詞通過寫詞人重來三塔湖訪春賞景,抒發(fā)了熟諳世情后的無窮感慨。

25.詞的結尾兩句“意境曠遠、余音繞梁”,請賞析。

【答案】24.C25.①動靜結合。水天一色為靜景,沙鷗自由翱翔為動景,一動一靜描繪了一幅充滿蓬

勃生機的畫面。②以景結情。結尾兩句用水天一色,沙鷗飛起的和諧之景,表達了詞人返歸自然的恬適愉

快之情。

【解析】24.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

C.“由議論轉入描述”錯誤。應是由描述轉入議論。“世路”,是一條政治腐敗、荊棘叢生的路,詞人說“如今

已慣“,這不僅表明他已歷盡世俗道路的傾軋磨難,對權奸的打擊、社會的黑暗業(yè)已司空見慣,更暗寓著他

己看透世事、唾棄塵俗的莫名悲哀和無比憂憤,“此心到處悠然'’表明詞人的態(tài)度,是議論句。

故選C。

25.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煉句的能力。

“寒光亭下水如天,飛起沙鷗一片",這兩句是說“寒光亭下,湖水映照天空,真是天水一色,水面上飛起一

群沙鷗”。詞人看見寒光亭下的湖水一碧萬頃,猶如遼闊無際的藍天,這是靜景;在這明麗如畫的水天之間,

一群沙鷗展翅飛起,自由翱翔,這是動景。這一靜一動、點面交映的畫面,意境曠遠,充滿了蓬勃的生氣,

陶醉著詞人的心胸。

末尾兩句,純粹寫景,放在文章結尾,屬于以景結情的手法,作者在詩歌結束處,沒有抒發(fā)感情,而是描

寫了“水如天”“沙鷗一片”的和諧景色,語淡意遠,余味不盡,表達了詞人對返歸自然的恬適愉快之情,收到

余音繞梁的效果。

(十三)閱讀下面這兩首詩,按要求作答。

游洞庭湖五首?其二①

李白

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

送韓侍御之廣德

李白

昔日繡衣何足榮,今宵賞酒②與君傾。

暫就東山賒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

【注】①兩首詩均作于詩人晚年被貶夜郎遇赦之后。②黃(shi)酒:賒酒。③泉明:避唐高祖李淵的

名諱,故稱陶淵明為泉明。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

A.第一首詩首句不見“月”字,但因“無煙”卻已得月色澄澈明凈之境。

B.第二首詩前兩句“繡衣”和“貴酒”形成對比,突出窘迫,抒發(fā)憤懣。

C.“酣歌一夜送泉明”,既開導朋友淡然處世,也是贊美他不畏權貴如陶潛。

D.兩首詩的后兩句都寫賞月飲酒之樂,都能表現(xiàn)李白的灑脫不羈,豪放浪漫。

(2)兩首詩都提到“賒月色”,請你從修辭和意境角度試作賞析。

(3)有論者說第一首詩的首句與蘇軾的《赤壁賦》的明月大江、羽化登仙意境頗有相近之處,請你試作評點。

【答案】(1)B

(2)①修辭角度。擬人,將洞庭湖和東山人格化。人與自然有了娓娓對話,十分親切。

②煉字角度。清風明月,人所共適,本不用賒欠,此字看似無理,卻別出心裁。

③情感角度?!百d月色”,表現(xiàn)李白的浪漫灑脫與慷慨豪情。

(3)二者描寫自然景物近似,都有秋夜皓月和無波水面。二者描摹意境近似,月下水面都澄澈如畫,讓人心

曠神怡,并有出塵之想。二者寫作背景近似,都是在不甚如意的時候,寄意山水。(有山有水有月有酒)

【詳解】(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

B.“抒發(fā)憤懣”錯,第二首詩首二句意為“想著我們倆曾經(jīng)一起身著華服,走向那金鑾殿,那時是何等的榮耀,

現(xiàn)在我身無分文,身邊也沒有可以換酒的物品,只能靠著賒賬,賒來大量的米酒,權且招待好友”。這兩句

寫“昔日,,與“今宵,,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凸顯窘迫現(xiàn)狀,但并未“抒發(fā)憤懣”。

故選Bo

(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

①修辭角度?!扒揖投赐ベd月色”,意思是姑且向洞庭湖賒幾分月色;“暫就東山賒月色”,意思是暫且借著東

山的月色。由詩句中“賒”可知,兩首詩詩句都運用擬人,將洞庭湖和東山人格化。人與自然有了娓娓對話,

十分親切。

②情感角度?!扒揖投赐ベd月色”,詩人收起不羈的想象,姑且向洞庭湖賒幾分月色,痛快地賞月喝酒;“暫

就東山賒月色”,這里的“月色”也賒下了,這里的“舞臺”是東山,燈光、布景任爾用,詩中將“酒、月、歌”

融合在“東山”的大背景下。故兩首詩都表現(xiàn)李白的浪漫灑脫與慷慨豪情。

③煉字角度?!百d”,意思是賒欠,清風明月,人所共適,本不用賒欠,此字看似無理,卻別出心裁。

(3)本題考查學生比較鑒賞詩文內(nèi)容及情感的能力。

“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意思是秋天夜晚的南湖水面水澄澈無煙,(不由生出遺世獨立、羽化

登仙的“上天”之念),可怎么能夠乘流上天呢?

“南湖秋水夜無煙”,初讀平淡無奇,似是全不費力,脫口而出,實則極具表現(xiàn)力:月夜泛舟,洞庭湖水全不

似白日煙波浩渺、水汽蒸騰之氣象。波瀾不驚,澄澈如畫。無煙水愈清,水清月更明。溶溶月色溶于水,

悠悠湖光悠月明?!冻啾谫x》中“明月大江”“羽化登仙”,寫游人這時心胸開闊,舒暢,無拘無束,乘著一葉

扁舟,在“水波不興”浩瀚無涯的江面上,隨波飄蕩,就好像在太空中乘風飛行,悠悠忽忽地離開人世,超然

獨立;又像長了翅膀飛升入仙境一樣。浩瀚的江水與灑脫的胸懷,在作者的筆下騰躍而出,泛舟而游之樂,

溢于言表。故二者描寫的自然景物近似,都有秋夜皓月和無波水面;

其次二者都描摹月下水面都澄澈如畫,讓人心曠神怡,并有出塵之想。且李白詩作于詩人晚年被貶夜郎遇

赦之后,蘇軾的《赤壁賦》是宋神宗元豐二年蘇軾貶謫黃州時所作,故二者寫作背景近似,都是在不甚如

意的時候,寄意山水。

【人物形象】

(一)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九月二十八日五鼓起坐抽架上書得九域志①泣然有感②

陸游

一事無成老已成,不堪歲月又崢蛛。

愁生新雁寒初下,睡起殘燈曉尚明。

天地何由容丑虜,功名正恐屬書生。

行年七十初心在,偶展輿圖淚自傾。

[注]①九域志:北宋地理名著,以熙寧、元豐間四京、二十三路行政區(qū)劃為標準。②本詩作于慶元二年

秋(1196年),作者閑居山陰。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題點明寫作的時間、事件、情感,“泣然”飽含詩人的家國之情。

B.首聯(lián)中詩人不能忍受歲月的不斷流逝,抒發(fā)了自己年老無成的慨嘆。

C.天寒欲曉北雁南飛,詩人以新雁自況,表達了對收復北方失地的信心。

D.尾聯(lián)直抒胸臆,詩人年老仍初心不改,偶然看到北宋地圖不禁落淚。

2.本詩中的“書生”形象和《沁園春?長沙》中“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的“書生”形象有何異同?

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

(二)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定風波①

黃庭堅

萬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終日似乘船。

及至重陽天也霽,催醉,鬼門關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猶氣岸,君看,幾人黃菊上華顛?

戲馬臺南追兩謝②,馳射,風流猶拍古人肩。

【注】①這首詞是黃庭堅被貶謫到黔州時期的作品。②戲馬臺:一名掠馬臺,項羽所筑,今江蘇徐州

城南。晉安帝義熙十二年,劉裕北征,九月九日會僚屬于此,賦詩為樂,謝瞻和謝靈運各賦詩一首。

3.下列關于這首詞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萬里”兩句運用夸張和比喻的手法,寫出了秋日淫雨的狀況,以及詞人悠閑自在的生活。

B.“重陽”“催醉”等詞表明本詞可能創(chuàng)作于重陽節(jié)宴會場合,“霽”字蘊含著詞人欣喜之情。

C.“鬼門關外蜀江前”與首句“萬里黔中”相呼應,更加具體地點出了詞人歡度重陽的地點。

D.本詞氣韻豪邁,講究鍛字煉句,語言新奇不落俗套,用典自然貼切,在結構上抑揚有致。

4.本詞下片表現(xiàn)了詞人怎樣的形象?請結合內(nèi)容簡要分析。

(三)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完成下面小題。

白頭吟①

皚如山上雪,皎若云間月。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嚶踝御溝上,溝水東西流②。

凄凄復凄凄,嫁娶不須啼。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竹竿何姨端,魚尾何犍悔③!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

【注釋】①《白頭吟》最早見于南朝徐陵《玉臺新詠》,《西京雜記》認為此詩是卓文君因為司馬相

如將聘茂陵人女為妾而作。②嚶踝:xiedie]:指小步行走的樣子;徘徊。御溝:流經(jīng)御苑或環(huán)繞宮墻的

溝。東西流,即東流。③竹竿:指釣竿。姨姨:同“裊裊”,動搖貌。健賽:形容魚尾像濡濕的羽毛。在

中國歌謠里釣魚是男女求偶的象征隱語。

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篇前兩句以高山上潔白的雪和云間清亮的月喻指姣好明麗的容貌和純潔美好的人,也喻指純潔無

暇的愛情,意蘊豐厚。

B.“凄凄”四句寫女主人公因遭到遺棄而凄慘悲傷,希望能嫁得一個情意專一的男子,表現(xiàn)出女主人

公對被棄的無奈以及對忠貞愛情的渴望。

C.結尾四句運用比興手法,以魚竿的柔長輕盈擺動和魚尾的滋潤鮮活,隱喻男女情歡意洽,指出真正

的愛情應以情義為基礎。

D.全詩用第一人稱的口吻寫出,四句一節(jié),通過今與昔、現(xiàn)實與理想不同角度的變換描寫,層層推進,

刻畫出女主人公感情的變化歷程。

6.《白頭吟》是漢樂府古辭,與《氓》類似,講述的都是愛情悲劇,試從人物形象的角度比較《白頭

吟》與《氓》女主人公性格方面的異同。

(四)閱讀下面兩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浣溪沙?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①(其三)

蘇軾

麻葉層層探葉光,誰家煮繭一村香。隔籬嬌語絡絲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②搗黝③軟饑腸,問言豆葉幾時黃。

[注]①蘇軾任徐州太守時,當?shù)卦l(fā)生嚴重春旱,他前往石潭求雨,得雨后,沿途寫了一組《浣溪沙》;

②青:指新麥;③黝:干糧。

鵬鴿天

辛棄疾

石壁虛云積漸高,溪聲繞屋幾周遭。自從一雨花零落,卻愛微風草動搖。

呼玉友①,薦溪毛②,殷勤野老苦相邀。杖藜忽避行人去,認是翁來卻過橋。

[注]①玉友:此處指酒;②溪毛:溪邊的野菜

7.下列對這兩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蘇詞和辛詞題材大體相同,都描繪了鄉(xiāng)村生活圖景,語言清新質(zhì)樸,富有情趣。

B.蘇詞用泛出光亮的繁茂麻葉暗示“雨后”,與辛詞中“南”所蘊含的情感相同。

C.蘇詞中的“一村香”是從嗅覺角度著筆,而辛詞是從視、聽角度描寫田園風光。

D.蘇詞上片提及了村里煮繭、繚絲等農(nóng)事活動,本詞對農(nóng)事活動則并未涉及。

8.這兩首詞的下片都塑造了鄉(xiāng)野老人的形象,其特點和作用并不相同,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

(五)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夜歸

[宋]周密

夜深歸客依第①行,冷磷依螢聚土藤。

村店月昏泥徑滑,竹窗斜漏補衣燈。

夜歸

[唐]白居易

半醉閑行湖岸東,馬鞭敲鏡轡瓏璃②。

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

樓角漸移當路影,潮頭欲過滿江風。

歸來未放③笙歌散,畫戟④門開蠟燭紅。

[注]①筑:代指竹杖。②瓏璃:金、玉撞擊聲。③放:讓,使。④畫戟:有彩畫的戟,唐宋時做官署

儀設之用。

9.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周詩第三句寫村店在昏暗月色的襯托下顯得寂靜而冷清,但在歸客眼中,一種家在咫尺的親切感油

然而生。

B.周詩中的夜行人快至家門時夜已深,但家里還亮著“補衣燈”,家中親人對游子的關切和思念之情

撲面而來。

C.白詩情感飽滿,形象生動,意境豐富。中間兩聯(lián)既展現(xiàn)了大自然的美景,又切合騎馬夜歸的主題,

移步換景,轉換流暢。

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