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寧古五校教學聯(lián)合體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1頁
福建省福寧古五校教學聯(lián)合體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2頁
福建省福寧古五校教學聯(lián)合體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3頁
福建省福寧古五校教學聯(lián)合體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4頁
福建省福寧古五校教學聯(lián)合體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福建省福寧古五校教學聯(lián)合體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卷(考試時間:75分鐘試卷總分:100分)第I卷(選擇題,6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1.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器與商文化風格一致,但其組合卻凸顯民族和地域文化特征。這可以用來說明()A.王權與神權之間緊密結合 B.古蜀手工業(yè)水平領先世界C.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特征 D.分封制促進區(qū)域文明交流【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先秦時期(中國)。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器與商文化風格一致,說明其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響,但其獨特的組合又體現了當地的民族和地域文化特征,這表明在中華文明的發(fā)展過程中,各地文化既有共性又有個性,體現了多元一體的特征,C項正確;材料體現了三星堆文化的特征,但沒有涉及其文化中神權的體現,排除A項;材料沒有對三星堆青銅器制造技術與其他國家進行對比,排除B項;西周建立之后,封邦建國,實行分封制,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2.“……(在其封地內)除了一些關系到王室利益的事務外,沒有證據顯示中央朝廷曾試圖干預封國的內部事務”。材料表明西周()A.王權尚未高度集中 B.宗法制鞏固了封建統(tǒng)治C.君主專制政體形成 D.分封制加強了中央集權【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西周(中國)。根據材料“(在其封地內)除了一些關系到王室利益的事務外,沒有證據顯示中央朝廷曾試圖干預封國的內部事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地方諸侯的待遇較高,中央基本上不干預地方封國的內部事務等,表明西周的王權尚未實現高度集中,A項正確;宗法制的核心特點是嫡長子繼承制,西周時期還沒有建立封建制度,不能鞏固封建統(tǒng)治,排除B項;君主專制政體形成在秦朝,排除C項;分封制加強了中央集權與中央很少干預地方事務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3.學者許倬云認為:“相對而言,社會結構的巨大變化則來自人群或個人在垂直方向的流動。”能夠支持該觀點的商鞅變法措施是()A.推行縣制 B.什伍連坐 C.獎勵軍功 D.重農抑商【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戰(zhàn)國時期(中國)。根據材料“相對而言,社會結構的巨大變化則來自人群或個人在垂直方向的流動?!辈⒔Y合所學知識可知,商鞅變法中實行獎勵軍功,這對秦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此項制度打通了底層人民通往上層的道路,利益驅使下的秦國士卒戰(zhàn)斗力今非昔比,所以說這項制度反映了社會結構在垂直方向的流動,C項正確;推行縣制有利于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也促進了從屬人的族群轉變?yōu)閷俚氐墓餐w,排除A項;什伍連坐制有利于加強對人民的控制,加強統(tǒng)治,而題干內容體現的是社會結構在垂直方向上的流動,排除B項;重農抑商是經濟政策,不符合材料“社會結構的巨大變化則來自人群或個人在垂直方向的流動。”,排除D項。故選C項。4.墨子反對儒家“親親有術,尊賢有等”,提倡“列德而尚賢,雖在農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由此可見,墨子()A.徹底否認了儒家的主張 B.代表了下層平民的利益C.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D.倡導中央集權政治理念【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推斷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國)。根據材料概括可知:墨子主張“尚賢”,認為有才能的人不論出身高低都應該得到施展才華的機會,這體現了對各階層,特別是下層平民利益的關注和對社會公平的重視。他反對儒家的等級觀念,為下層平民爭取平等的社會地位和發(fā)展機會,因此,墨子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下層平民的利益,B項正確;墨子并未徹底否認儒家的所有主張,其也主張尊賢的理念,排除A項;題干并未直接體現辯證法思想,排除C項;題干中墨子的主張并不涉及中央集權政治理念,排除D項。故選B項。5.《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既滅六國,議君主稱號,王綰、李斯等議:“天子自稱曰‘朕’”。此后“朕”遂專為帝王自稱。這說明了皇帝制度的特征是()A.皇位世襲 B.源于皇帝的功績C.皇帝獨尊 D.獨斷性和隨意性【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秦朝(中國)。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朕”這一稱呼被帝王獨占,體現了皇帝在稱呼等方面的獨尊地位,只有皇帝可以用“朕”自稱,這是皇帝獨尊的一種表現,C項正確;題干中并沒有涉及皇位如何傳承的內容,沒有體現皇位世襲這一特征,排除A項;題干中沒有提及皇帝的功績與“朕”這一稱呼的關系,無法得出“源于皇帝的功績”的結論,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皇帝的決策過程,無法體現其“獨斷性和隨意性”,排除D項。故選C項。6.秦朝負責巡查地方的監(jiān)察御史官職雖然很低,但可以“風聞奏事”,不受任何機構、官員的約束。這體現出秦朝監(jiān)察御史()A.分割相權,加強皇權 B.地位崇高,彼此制衡C.位卑權重,以小馭大 D.風聞奏事,權力無限【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秦朝(中國)。根據材料“監(jiān)察御史官職雖然很低,但代表著皇帝和朝廷外出視事”可知,秦朝監(jiān)察御史位卑權重,以小制大,C項正確;監(jiān)察御史的職責是負責監(jiān)察地方的,排除A項;材料反映監(jiān)察御史地位較低,排除B項;權力無限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C項。7.中國古代某一制度的具體運作模式是:遇到國家大事,皇帝先與中朝官員商議和決策。決策完成后,再交由外朝官員去執(zhí)行。這一制度設計旨在()A.加強君主專制 B.鞏固中央權威C.提升行政效率 D.制約宦官權力【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代(中國)。題干描述的制度是中國古代的中朝與外朝制度,中朝負責決策,外朝負責執(zhí)行,這種設計的目的是為了削弱以丞相為主的外朝,加強君主專制,A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皇權與相權的關系,沒有涉及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排除B項;中朝的設置主要是為了加強皇權,并且為了提升行政效率,排除C項;中朝的設置是為了削弱相權,而非宦官,排除D項。故選A項。8.“三國鼎立”“十六國”“北方游牧民族內遷”“北魏孝文帝改革”共同反映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特征是()A.政權分立和民族交融 B.繁榮與開放的時代C.早期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 D.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三國鼎立”、“十六國”反映的是政權分立;“北方游牧民族內遷”、“北魏孝文帝改革”反映的是民族交融,因此共同反映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特征是政權分立和民族交融,A項正確;“三國鼎立”“十六國”是分裂局面,不是繁榮與開放,排除B項;魏晉南北朝時期不是早期國家產生時期,如夏商周此前已建立,排除C項;“三國鼎立”“十六國”是分裂局面,不是統(tǒng)一,排除D項。故選A項。9.據研究,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建造的都城,其核心格局完全繼承了中原正統(tǒng)王朝曹魏及西晉都城的模式。據此可知()A.南北政治文化相互借鑒 B.北魏認同中原文化C.北方各族開始漢化歷程 D.都城布局完全統(tǒng)一【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北魏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建造的都城,其核心格局完全繼承了中原正統(tǒng)王朝曹魏及西晉都城的模式”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建造的都城格局是單一宮城,以太極殿為中心,這一格局繼承了中原正統(tǒng)王朝曹魏及西晉都城的模式,這體現了北魏政權對中原文化的認同,B項正確;雖然北魏可能借鑒了南朝的都城模式,但材料中強調的是繼承中原正統(tǒng)王朝的模式,因此這不是主要意圖,排除A項;材料中并未提及北方其他民族,且“開始交融”與事實不符合,北魏遷都洛陽以前早已經開始學習中原文明,排除C項;北魏的洛陽繼承中原正統(tǒng)王朝曹魏及西晉都城的模式,但是這不意味著北魏都城布局與曹魏,西晉都城的布局完全統(tǒng)一,排除D項。故選B項。10.唐代實行羈縻制度,對內降的游牧部落設置都督府和州縣,以其部落之人為都督、刺史、縣令。由此可見唐代()A.中央集權相對衰落 B.藩鎮(zhèn)問題由此產生C.游牧民族地位低下 D.民族政策因地制宜【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唐代實行羈縻制度,對內降的游牧部落設置都督府和州縣,給予內降的游牧部落一定的自治權,體現了唐代民族政策因地制宜,D項正確;唐朝通過羈縻制度管理少數民族,有利于中央集權,并且材料內容沒有強調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排除A項;羈縻制度與藩鎮(zhèn)問題無關,B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項;材料體現了唐朝通過羈縻制度管理少數民族,未涉及游牧民族地位,排除C項。故選D項。11.從貞觀到天寶年間,江南運河沿線四州的戶口增長率為570.7%,遠高于全國平均增長率。同時這一區(qū)域的造船、制瓷、制鹽、制茶等行業(yè)也迅猛發(fā)展。這反映了()A.隋唐時期經濟重心已完成南移 B.交通建設影響經濟發(fā)展C.運河沿線成為經濟最發(fā)達地區(qū) D.國家高度重視運河運輸【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隋唐時期(中國)。根據材料概況可知,題干前半段講“江南運河”,是交通方面,后半段講戶口的增長和各行各業(yè)的發(fā)展,屬于經濟方面,由此可見,交通建設影響了經濟發(fā)展,B項正確;經濟重心完成南移在南宋時期,時間不符,排除A項;運河沿線成為經濟最發(fā)達地區(qū)選項過于絕對,無法體現“運河沿線成為經濟最發(fā)達地區(qū)”的結論,排除C項;材料體現不出國家對運河的發(fā)展是否重視,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B項。12.武則天首創(chuàng)的殿試由帝王親任主考官,將錄取最高一級知識官僚的命題權、評判權收歸皇帝。殿試的設置()A.擴大了科舉選官用人的范圍 B.避免了取士的主觀隨意性C.使科舉成為選官的主要途徑 D.有助于防范官僚結黨營私【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根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和所學可知,由于殿試由皇帝親自主持,將錄取最高一級知識官僚的命題權、評判權收歸皇帝,這有助于減少官僚在科舉選拔中的干預和操縱,從而防范官僚結黨營私,D項正確;殿試作為科舉制度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其主要作用是皇帝親自參與并決定最高級別知識官僚的錄取,而非擴大選官的范圍,排除A項;雖然皇帝親自參與殿試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主觀性的干擾,但并不能完全避免取士的主觀隨意性?;实鄣膫€人偏好、政治立場等因素仍然可能影響到取士的結果,排除B項;科舉制度在唐朝之前就已經成為選官的主要途徑,而殿試的設立更多是強化了皇帝在科舉選拔中的最終決定權,而非使科舉成為選官的主要途徑,排除C項。故選D項。13.從唐太宗時期開始,中書、門下省往往聯(lián)合辦公,官署即稱為“政事堂”。后來,唐朝皇帝常常在上朝之后,召見尚書、中書、門下長官,共同討論國政。這些情況表明A.唐朝三省出現一體化趨勢 B.中央集權進一步發(fā)展C.君主的權力受到極大制約 D.三省六部制名存實亡【答案】A【解析】唐朝皇帝常常召見尚書、中書、門下長官,共同討論國政,提高了行政效率,三省出現一體化趨勢,故選A;材料反映的是中央機構的演變,屬于君主專制問題,不屬于中央和地方的關系,排除B;三省長官共同議政,對皇帝有一定的制約作用,但最終決策權在皇帝手中,C項夸大其詞,排除;D不符合史實,排除。14.唐代的兩稅法既“稅物”也“稅錢”,對于“稅錢”的部分,農民需出售農產品換取貨幣,從而完成這部分稅收,這樣就促使農民去從事多樣化經營。材料表明,兩稅法的實施()A.導致了小農經濟的解體 B.推動了農產品商品化進程C.促使重農抑商政策調整 D.推動了早期資本主義萌芽【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代(中國)。根據材料信息“農民需出售農產品換取貨幣,從而完成這部分稅收,這樣就促使農民去從事多樣化經營”結合所學可知,唐代的兩稅法的實施,使農民從事多樣化經營,有利于農產品走向市場,促進了農產品商品化的發(fā)展,B項正確;小農經濟的解體是在鴉片戰(zhàn)爭后,排除A項;重農抑商政策是中國古代基本的經濟政策,材料信息沒有提及抑商政策的改變,排除C項,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是雇傭與被雇傭,材料信息沒有出現,推動資本主義萌芽出現說法錯誤,排除D項。故選B項。15.佛教傳入中國后,僧侶們把印度語中的“達摩”翻譯成“道”,把印度語中的“涅槃”翻譯成“無為”。僧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尊敬父母,忠于君王和國家。這反映出()A.佛教呈現本土化趨勢 B.儒學正統(tǒng)地位受到沖擊C.儒佛道互相吸收融合 D.社會動蕩急需儒學復興【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中國)。根據材料可知,佛教傳入中國后,與中國本土文化相融合,吸收儒道的內容,漸趨本土化,A項正確;材料反映了佛教呈現本土化趨勢,未體現儒學正統(tǒng)地位受到沖擊,排除B項;材料反映了佛教呈現本土化趨勢,材料沒有體現儒道對于佛家思想的借鑒,儒佛道相互吸收沒有體現,排除C項;材料反映了佛教呈現本土化趨勢,儒學復興的趨勢出現在唐后期至宋朝初期,排除D項。故選A項。16.北朝農學家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指出:“舍本逐末,賢哲所非,日富歲貧,饑寒之漸,故商賈之事,闕(缺)而不錄?!边@段話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是()A.鼓勵民眾經商 B.倡導工商皆本C.反對君主專制 D.重視農業(yè)生產【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正反向推斷目的原因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北朝(中國)。據本題材料“舍本逐末,賢哲所非,日富歲貧,饑寒之漸,故商賈之事,闕(缺)而不錄?!笨芍?,賈思勰認為舍本逐末不可取,這就是重視農業(yè)生產的思想,D項正確;賈思勰認為“舍本逐末,賢哲所非”可知,他是不主張民眾經商的,排除A項;工商皆本事明末清初黃宗羲的主張,材料所顯示的賈思勰是主張重本抑末的,排除B項;反對君主專制事黃宗羲的主張,排除C項。故選D項。17.下圖反映了北宋時期禁軍人數和軍隊總數的變化情況。這些變化使北宋()A.各階層人才流動加速 B.國家財政負擔加重C.崇文抑武的觀念淡化 D.邊防壓力迅速緩解【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代(中國)。從圖中可以看出,北宋時期禁軍人數和軍隊總數逐漸增加,軍隊規(guī)模的擴大必然導致軍費開支的增加,從而加重國家的財政負擔,B項正確;軍隊數量增加與人才流動沒有直接關系,宋朝推動階級流動的是科舉制,排除A項;軍隊數量的增加不能體現對文官的重視和對武官的抑制,排除C項;據所學知識可知,宋代周邊少數民族政權并立,邊防壓力沒有因為軍隊數量增加而迅速緩解,排除D項。故選B項。18.公元1044年宋夏雙方達成和議,宋冊立元昊為夏國王,每年送夏歲賜絹十三萬匹、銀五萬兩、茶二萬斤,宋夏于邊境開展互市貿易。對這一歷史現象理解正確的是()A.多民族政權并立局面得以形成B.北宋政權統(tǒng)治危機進一步加劇C.西夏獲得源源不斷的軍用物資D.宋夏間經濟文化交流得到發(fā)展【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遼西夏并立時期(中國)。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宋夏達成和議后,雙方于邊境開展互市貿易。這種互市貿易必然會促進宋夏間經濟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文化的傳播和交流,D項正確;多民族政權并立局面在宋夏和議之前已經形成,并非因為宋夏和議才得以形成,排除A項;北宋的統(tǒng)治危機更多是源于內部的積貧積弱,土地兼并、三冗問題等,宋夏和議從某種程度上還減少了邊境戰(zhàn)爭的消耗,排除B項;歲賜主要是用于維持宋夏之間的和平關系,互市貿易是正常的經濟交流,不能簡單地說西夏獲得這些就是軍用物資,排除C項。故選D項。19.《金史·兵志》載:“諸部之民無它徭役,壯者皆兵,平居則聽以佃漁射獵習為勞事,有警則下令部內,及遣使諸孛堇(部落首領)征兵”。材料表明該制度()A.源于唐宋管理制度 B.職官分為南北面官C.擁有兩套官員稱謂 D.具有兵農合一特征【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金朝(中國)。據材料可知,各部落的百姓沒有其他徭役,成年男子都是士兵,平時可以從事耕種、捕魚、狩獵等勞動,有戰(zhàn)事時則應征入伍;這種制度使得女真族的士兵平時從事生產,戰(zhàn)時自備武器和軍糧參加戰(zhàn)斗,實現了生產和戰(zhàn)斗的結合,具有兵農合一的特征,D項正確;猛安謀克制是女真民族的一套管理系統(tǒng),排除A項;南北面官是遼朝的制度,排除B項;西夏的官稱有兩套,排除C項。故選D項。20.元朝行省設置的目的各有側重,江浙、湖廣、江西三省治所都遠離該行省的中心地帶而設于行省北端的水陸交通要沖。三省治所的選址反映了這類行省設置旨在()A.豢養(yǎng)或者防范蒙古諸王 B.方便朝廷聯(lián)絡和調控C.以供給軍需為主要使命 D.分散地方的軍政大權【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元朝(中國)。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江浙、湖廣、江西的三省治所位于水陸交通要沖,這樣便于朝廷與這些行省進行聯(lián)絡,同時也方便朝廷對這些行省進行調控。因為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信息的傳遞和人員、物資的往來,朝廷能夠更好地掌控這些行省,B項正確;題干主要涉及對于南方三個行省的治所的設置,題中沒有提及與豢養(yǎng)或防范蒙古諸王相關的內容,排除A項;題干中沒有提到軍需供給方面的信息,不能得出以供給軍需為主要使命的結論,排除C項;三省治所的選址與分散地方軍政大權并無直接關聯(lián),排除D項。故選B項。21.根據《元史·地理》記載而整理的元代人口統(tǒng)計曲線圖中,影響人口戶數變化的重要因素是()A.耕地開墾數量多少 B.民族關系好壞C.生產力水平的高低 D.國家統(tǒng)一與否【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元朝(中國)。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在1273年到1290年,元朝的人口戶數迅速增加,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279年,元朝滅亡南宋,統(tǒng)一全國,將南方人口戶數納入國家戶籍之中,所以元朝的人口戶數迅速增加,D項正確;耕地開墾數量多少直接影響到農業(yè)的發(fā)展,與人口的迅速增加無關,排除A項;民族關系好壞主要聯(lián)系到當時的社會與民族關系,與人口增加沒有直接聯(lián)系,排除B項;1273-1290年,元朝的社會生產力沒有迅速增加,無法解釋“人口的迅速增加”,排除C項。故選D項。22.《蠻夷執(zhí)貢圖》為唐朝著名畫家周昉所繪,原畫無作者款印,金章宗用宋徽宗創(chuàng)作的瘦金體題簽“周昉蠻夷執(zhí)貢圖”。該圖文可以印證金朝統(tǒng)治者()《蠻夷執(zhí)貢圖》局部A.基本沿襲唐宋制度 B.受中原文化影響C.重視執(zhí)行朝貢貿易 D.擅長繪制人物畫【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金朝(中國)。據題干圖文信息,金章宗以瘦金體書法為該圖提款,這表明宋朝的書法等藝術深刻影響到金朝上層統(tǒng)治者,中原文化的影響力輻射到金朝統(tǒng)治的核心區(qū)域,B項正確;金朝基本沿襲唐宋制度,但題干材料信息主要涉及金朝的文化沒有涉及到政治制度,排除A項;僅從金章宗用瘦金體題簽這幅畫,不能得出金朝統(tǒng)治者重視執(zhí)行朝貢貿易的結論。題簽內容與朝貢貿易沒有直接關聯(lián),排除C項;材料中的這幅畫的行為不能表明金朝統(tǒng)治者擅長繪制人物畫,金章宗只是題簽,并沒有體現繪畫能力,排除D項。故選B項。23.1313年,元朝宰相向皇帝上奏說:俺如今……專立德行明經科,明經內“四書”“五經”,以程子、朱晦庵注解為主。宰相此言論可以佐證()A.明經成為選拔官吏的唯一科目 B.“理”是自然界的根本原則C.程朱理學成為官方尊崇的哲學 D.“四書”是孔孟言論的專著【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313年(中國)。據題干元朝時宰相對皇帝上奏,建議改革科舉制度,考查儒家經典,且以程朱注解為主,由此可知元代理學受到官方推崇,C項正確;元朝科舉還分詞賦、經義和策論三個科目,排除A項;“理”是自然界的根本原則與材料主旨無關,排除B項;南宋朱熹取《禮記》之大學、中庸篇,分章注釋,與論語、孟子合為“四書”,排除D項。故選C項。24.明太祖曾作詩:“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猶擁被?!痹娭袪顩r出現的主要原因是明太祖()A.罷黜百家 B.設置行省制度 C.廢除宰相 D.實行八股取士【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中國)。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皇權高度集中,自己因此要直接承擔繁重的行政事務,繁忙的政務需要從清晨處理到深夜,因此他發(fā)出了“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猶擁被”的感慨。所以這一“感慨”的制度性原因是宰相制度的廢除,C項正確;罷黜百家是漢武帝時期的政策,排除A項;設置行省是元朝時期實行的地方管理制度,排除B項;實行八股取士是科舉制在明清時期僵化的表現,但這和皇帝政務繁重以致勞累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25.明朝隆慶元年,福建巡撫都御史涂澤民請開海禁;隆慶六年,郡守羅青霄……議征商稅,以及賈舶;萬歷三年,中丞劉堯誨請稅舶以充兵餉,歲額六千。據此可知,明代請開海禁()A.是中后期庫府空虛的反映 B.有效解決了海防危機C.表明政府放棄了抑商政策 D.加快小農經濟的瓦解【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中國)。根據材料“隆慶六年,郡守羅青霄……議征商稅,以及賈舶;萬歷三年,中丞劉堯誨請稅舶以充兵餉,歲額六千”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代中后期確實存在庫府空虛的問題,為增加財政收入,政府開始考慮放松海禁政策,通過增加商業(yè)稅收來充實兵餉,A項正確;雖然開海禁可能會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從而間接幫助解決海防危機,但這并不是直接針對海防危機的解決方案,排除B項;政府開放海禁是局部性的,有條件的開放,對于商業(yè)依然采取了嚴格管控的政策,排除C項;小農經濟的瓦解于近代,不是瓦解于明朝,排除D項。故選A項。26.如圖是中國古代某個朝代形勢圖(局部),對該圖解讀正確的是()A.北京城在明太祖時期基本建成B.重修長城有效防范了游牧民族的侵擾C.蒙古是其內陸邊疆的主要威脅D.海防建設為抵御葡萄牙入侵提供保障【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中國)。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元朝滅亡后,大量蒙古人北遷,并成為明朝邊疆地區(qū)的主要威脅,C項正確;元朝以大都作為都城,明成祖將都城遷往背景,排除A項;長城有利于減少游牧民族的侵擾,沒有“有效防范”,游牧民族曾越過長城,騷擾明朝,排除B項;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朝初年時,新航路尚未開辟,還沒有葡萄牙人的入侵,排除D項。故選C項。27.清代早期的政治信息傳遞是從地方層層傳遞到中央內閣,最后交皇帝批示;后建立了奏折制度,地方官員派自己的親信遞送,直接由太監(jiān)交給皇帝。清代信息系統(tǒng)的改進()A.利于提高皇權統(tǒng)治效能 B.精簡文書提高行政效率C.減輕了君主政務方面負擔 D.實現了中樞權力制衡【答案】A【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清朝(中國)。根據材料“清代早期的政治信息傳遞是從地方層層傳遞到中央內閣,最后交皇帝批示;后建立了奏折制度,地方官員派自己的親信遞送,直接由太監(jiān)交給皇帝”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清代的信息傳遞系統(tǒng)由原先的多道程序、不易保密的題本制度轉變?yōu)樾畔⒅边_皇帝的奏折制度,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皇帝所得信息的準確性,使皇帝可以得到更多更準確的秘密信息,及時排除干擾,制定決策,為清代皇帝在政治上實現補償性控制提供了條件,利于提高皇權的統(tǒng)治效能,A項正確;材料主要涉及清朝的文件傳遞程序,并未涉及簡約文書,排除B項;清代信息系統(tǒng)的改進加重而非減輕了君主政務負擔,排除C項;題干體現的是清朝的文件傳遞程序,并非中樞權力的相互制衡,排除D項。故選A項。28.康乾時期,華夷觀念發(fā)生了新變化。其中“華”的主體逐漸從專指漢族擴展到包括滿族在內的各民族,而“夷”則專指外國人,特別是西方殖民者。該變化主要表明()A.統(tǒng)治者放棄閉關鎖國的政策 B.清朝疆域得到了開拓和鞏固C.清政府面臨嚴重的統(tǒng)治危機 D.世界局勢影響傳統(tǒng)文化觀念【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康乾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其中‘華’的主體逐漸從專指漢族擴展到包括滿族在內的各民族,而‘夷’則專指外國人,特別是西方殖民者?!辈⒔Y合所學可知,中國是有著悠久歷史和文明的東方大國,長期以來,在封建統(tǒng)治者頭腦中形成了一種居高臨下的觀念,即“華夏文化優(yōu)越論”,由此形成古代華夷觀念。華夷觀念就是中國封建社會長期以來形成的儒家文化的自我評價標準和處理對外關系的原則?!叭A”指華夏族,其主體為漢族;“夷”在古代是對漢族以外的少數民族的貶稱,如“四夷”、“九夷”、“夷服”等,故華夷觀念從一開始就帶有一種抬高自己,輕視周邊各族的心態(tài)。隨清朝歷代統(tǒng)治者推行民族高壓政策和封建經濟的高度繁榮,在很大程度上沖淡了傳統(tǒng)的華夷觀念,使其中“華”的主體逐漸從專指漢族擴展到包括滿族在內的各民族,且隨著西方的崛起和殖民侵略,“夷”開始專指外國人,特別是西方殖民者,故世界局勢影響傳統(tǒng)文化觀念,D項正確;統(tǒng)治者并未放棄閉關鎖國的政策,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清朝疆域得到了開拓和鞏固,排除B項;材料所述與清政府面臨嚴重的統(tǒng)治危機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29.清代乾隆年間,在江西贛州苧麻產區(qū),福建商人于春天發(fā)放苧錢,到夏季收獲時將苧麻運走。由此可見,當時()A.私營手工業(yè)占主導地位 B.商業(yè)資本滲入生產領域C.農產品商業(yè)化程度加深 D.手工業(yè)生產規(guī)模的擴大【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清朝(中國)。根據材料“在江西贛州苧麻產區(qū),福建商人于春天發(fā)放苧錢,到夏季收獲時將苧麻運走”可知商業(yè)資本滲入生產領域,B項正確;材料沒有出現私營手工業(yè)與其它手工業(yè)的比較,體現不出主導地位,排除A項;材料主要體現商業(yè)資本滲入生產的社會現象,沒有體現農產品與市場的聯(lián)系,無法得出“農產品商業(yè)化程度加深”的結論,排除C項;材料主要體現商業(yè)資本與生產領域的聯(lián)系,沒有涉及手工業(yè)生產規(guī)模,排除D項。故選B項。30.明清之際思想家顧炎武提出“自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边@一主張()A.體現了經世致用的學術宗旨 B.揭開了近代思想啟蒙的序幕C.動搖了程朱理學的正統(tǒng)地位 D.順應了市民階層的價值追求【答案】D【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清時期(中國)。根據材料“自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發(fā)展,市民階層壯大。顧炎武對人性中“私”的認可,順應了市民階層重視個人利益的價值追求,D項正確;經世致用強調學問必須有益于國事,注重將學術研究與解決社會現實問題相結合。而題干中顧炎武的話主要是對人性中“私”的一種認可,與經世致用的學術宗旨并無直接關聯(lián),排除A項;近代思想啟蒙序幕的揭開更多地與明清之際的黃宗羲批判君主專制等思想有關,顧炎武的這一主張沒有直接起到揭開近代思想啟蒙序幕的作用,排除B項;材料在顧炎武的言論影響有限,對于并沒有直接對程朱理學的正統(tǒng)地位產生動搖,排除C項。故選D項。第II卷(非選擇題,40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31題12分,32題16分,33題12分,共計40分)31.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兩漢畫像石、畫像磚中可見大量的孝子圖像,這一題材一直延續(xù)到后代。其中尤以濟寧嘉祥武氏祠中的孝子圖最為豐富,孝子圖有《曾子》《老萊子娛親》《丁蘭供木人》《柏榆傷親》《董永孝親》《李善祭主》《金日磾拜母像》《三州孝人》《羊公》《魏湯》《七女為父報仇》《孝孫原谷》《帝舜圖》等?!幾蕴杖弧度寮宜枷肱c兩漢的孝治與孝行》材料二在漢代法律中,不孝為重罪,“子賊殺傷父母,奴婢賊殺傷主、主父母妻子,皆梟其首市”。這條法律不僅僅針對平民,如果官吏有不孝的行為,也會受到重罰,嚴重的會被免職。漢代將“孝”引入法令政策的舉措,不僅是“孝治”推行的重要方式,也在國家層面為“孝治”的全面推行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幾皂n橋生等《“孝”與“孝治”:漢代倫理與政治的同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漢代孝子圖的史料價值,并分析漢代推行“孝治”的影響?!敬鸢浮渴妨蟽r值:實物史料,客觀性和真實性較高,可用來研究漢代尊崇儒術的主流思想;可用來研究漢代藝術發(fā)展。影響:強化了家庭倫理與社會秩序(或答“促進了社會重孝風氣的形成”);促進了法律制度的儒家化;鞏固儒學的正統(tǒng)地位;穩(wěn)固了封建王朝的統(tǒng)治?!窘馕觥勘绢}是特點類與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兩漢時期(中國)。第一小問史料價值,據畫像磚中的孝子圖像,可用來研究漢代尊崇儒術的主流思想;據材料一“兩漢畫像石、畫像磚中可見大量的孝子圖像,這一題材一直延續(xù)到后代”可得出可用來研究漢代藝術發(fā)展;據材料一“兩漢畫像石、畫像磚”可知,這些是實物史料,客觀性和真實性較高。第二小問影響,根據材料二“這條法律不僅僅針對平民,如果官吏有不孝的行為,也會受到重罰,嚴重的會被免職”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強化了家庭倫理與社會秩序或答“促進了社會重孝風氣的形成”;根據材料二“子賊殺傷父母,奴婢賊殺傷主、主父母妻子,皆梟其首市”可知,強調儒家倫理道德,促進了法律制度的儒家化;根據材料二“不僅是‘孝治’推行的重要方式,也在國家層面為‘孝治’的全面推行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法律制度的儒家化,鞏固了儒學的正統(tǒng)地位,穩(wěn)固了封建王朝的統(tǒng)治。3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江南的崛起源于它最重要的地理特征——多水,即江、河、湖、海,它們在中國古代不同的歷史階段中,依次把江南的四個城市分別推向歷史的巔峰,也推動了整個江南地區(qū)的發(fā)展。以下是根據相關文章整理而成的江南四大時代的表格。名稱時間(年)核心成因詩句或俗語長江時代317-589①永嘉之亂,衣冠南渡金陵百萬戶,六代帝王都運河時代605-907揚州②煙花三月下?lián)P州錢塘江時代1127—1276③南宋的定都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太湖時代1368—1840蘇州④衣被天下材料二宋代東南地區(qū)人均耕地越來越少,在土地上從事耕作的農民,無論是主戶還是客戶都為提高單位面積上的糧食產量而作出各種努力。在精耕細作農業(yè)的支撐下,“吳楚之地方數千里,耕有余食,織有余衣,工有余材,商有余貨”。故宋人稱:“今天下根本在于江淮,天下無江淮不能以足用,江淮無天下自可以為國?!碧煜赂驹谟诮床⒉豢鋸垼脚d國六年朝廷規(guī)定由江淮漕往京師的糧食為400萬石,至道初年增為580萬石,大中祥符初年又增至700萬石。——以上材料均摘編自韓茂莉《中國農業(yè)地理》(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在①③處填寫城市(現名)的名稱,在②④處填寫相關的原因。(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主要影響?!敬鸢浮浚?)城市:①南京③杭州原因:②大運河的開鑿④工商業(yè)的發(fā)展(2)影響:推動了江南城市的興起;推動了農業(yè)的精耕細作,提高了糧食產量;推動了江南工商業(yè)的發(fā)展;增加了國家賦稅?!窘馕觥俊拘?】本題是材料題之概括分析題。時空是古代(中國)。第一小問城市名稱,根據材料一“金陵百萬戶,六代帝王都”可知,①是南京;根據材料一“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可知,③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