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考點23文化常識
1.考情探究(考點分布、命題規(guī)律及備考策略)
2.考點精講(設錯方法、課內(nèi)外常見文化常識)
3.好題沖關(guān)(基礎'提升'真題)
12.考情探究?
1.考點分布
(2024、2023新課標I、II,2022新高考I、II,T11)下列對材料(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
不正確的一項是()
(2021/2020新高考I、H,T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2.命題規(guī)律及備考策略
【命題規(guī)律】
①題型上,客觀題,分值,3分。
②范圍上,教考銜接的趨勢日益明顯,同時關(guān)注中學階段重點常識的考查。
③2021年之前,國考四套卷文化常識的考核都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
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jié)、朝廷的一些機構(gòu)、典章制度、行政區(qū)劃、還有一
些避諱的說法等。近2年題型變化后,這些依然會考,只是更靈活,也零散,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
的注釋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答題時還要注意結(jié)合語境的含義即可作答。
【備考策略】
1.研讀課本:加強對課本的復習,因為歷年的文言文試題都與課本中的文言文課文密切相關(guān)。
2.歸納整理:整理歸納文言文的重點句子和詞匯,掌握其含義和用法。
3.專題研究: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嘗試進行專題研究,發(fā)現(xiàn)其中蘊含的語言運用規(guī)律。
4.仿真練習:通過做歷年高考真題和模擬試題,熟悉考試題型和答題技巧。
IA.考點梳叫
考點精講01常見設錯方法
設錯類型一:以今釋古
【示例】
(2017年全國卷H)
B.收考,指先行將嫌犯拘捕關(guān)進監(jiān)獄,然后再作考察,進行犯罪事實的取證工作。
【分析】
在解釋詞語的意義時設置干擾內(nèi)容,以今義代替古義?!翱肌辈皇乾F(xiàn)代漢語中的“考察”之意,而是“拷”
的通假字,是“拷問”之意。
設錯類型二:張冠李戴
【示例】
1.(2019年全國卷I)
A.諸子百家是先秦至漢初學術(shù)派別的總稱,其中又以道、法、農(nóng)三家影響最深遠。
2.(2019年全國卷II)
B.湯武即商湯與孫武的并稱,他們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計、戰(zhàn)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3.(2020年全國卷I)
B.殿試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最高一級的考試,在殿廷舉行,由丞相主持。
【分析】
在詞語指代的對象上設置干擾,將甲說成是乙。
1.諸子百家中,影響最為深遠的是儒、道、法三家。選項把“農(nóng)家”歸為此類。
2.“武”不是指古代軍事家孫武,而是指周武王,古人常常將商湯與周武王這兩位君主并稱。
3.殿試又稱“廷試”,是皇帝對會試錄取的貢士在殿廷上親自策問的考試,因此,主持人應當是皇帝,而
不是丞相。
設錯類型三:擴縮范圍
【示例】
1.(2015年全國卷I)
D.太子指封建時代君主兒子中被確定繼承君位的人,有時也可指其他兒子。
2.(2020年全國卷II)
C.禁中,又稱禁內(nèi),指皇室宗族所居之處,因所居宮室嚴禁隨便進出得名。
3.(2022年新高考模擬卷)
D.追謚,古人為追念死去的文人,根據(jù)其生前行跡給予的某種稱號,帶有褒揚與紀念的意義。如范仲
淹被追謚為“文正”。
【分析】
擴大或縮小某個概念的范圍。
L在太子“被確定”成為“繼承君位的人”這一條件下,是不可能再用“太子”這一特定稱謂來指代太子之外
的“其他兒子”的。擴大了概念的范圍。
2"禁中,,應是“封建帝王所居的宮苑”,“皇室宗族所居之處”擴大了概念的范圍。
3.“追謚”意為“追加謚號”,被追加者不一定是“文人”,謚號也不一定是褒揚性的。如商紂王,“紂”就是
后人給他的惡謚??s小了概念的范圍。
設錯類型四:主觀臆斷
【示例】
1.(2017年全國卷ni)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隨侍帝王左右的人,他們不僅職位很高,對帝王的影響也很大。
2.(2018年全國卷D
C.“踐陣”原指踏上古代廟堂前臺階,又表示用武力打敗敵對勢力,登上國君寶座。
【分析】
解說或判斷不從客觀出發(fā),而憑主觀揣度。
1.由“近侍”主觀臆斷“職位很高”,近侍雖然有些時候會對帝王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有些近侍甚至掌握不小
的實權(quán),但一般情況下近侍的職位并不高。
2.由“踐陣”主觀臆斷“用武力打敗敵對勢力”是“登上國君寶座”的前提。
設錯類型五:文中指錯
【示例】
(2021年新高考n卷)
C.部曲,原指古代豪門大族和將領(lǐng)招募的私人軍,文中是指部隊的編制單位。
【分析】
一個概念有兩種以上的意思,就文中所指的意思設錯?!安壳奔瓤芍腹糯婈牭木幹茊挝?,又可指古代
豪門大族和將領(lǐng)招募的私人軍,文中指的應該是古代豪門大族和將領(lǐng)招募的私人軍。
【示例】
(2021年新高考I卷)
D.庶務,指國家的各種政務,后來專指朝堂之上跟軍國大事相關(guān)的各種急務。
【分析】
首先,我們可以依據(jù)“庶務”的常用意義來加以判斷,然后再把它與所在語境聯(lián)系起來看?!笆鼊铡北緛響?/p>
該是指國家的各種政務,“后來專指朝堂之上跟軍國大事相關(guān)的各種急務”把范圍縮小了。對應的信息為“以
一人之智決天下之務”,“天下之務”說明“庶務”應該是國家的各種政務。
令巧用方法,加強記憶
【名詞理解法】顯示常識內(nèi)涵的名詞,準確理解其字面意思
例如:“六部”之“吏部”“禮部”“兵部”“戶部”“刑部”“工部”,每部第一個字的意思、,恰好顯示了各部掌管
事務。如“吏部”管理官吏的考核、任免,“禮部”掌管典禮、學校,“兵部”負責軍事,“戶部”管理戶口、土地、
財賦,“開IJ部”管理司法刑獄,“工部”具有工程營造、屯田水利等各類組織功能。
【中心串記法】名稱不一樣,但中心意思一致,合并記憶即可。
例如:“太學”和“國子監(jiān)”名稱不一,但都指中國封建時代的最高學府,兼有教育行政機構(gòu)的職能。兩者
專記其一即可。
【情景聯(lián)想法】關(guān)聯(lián)、聯(lián)想某種“情景”,有助記憶
例如:“麾下”是敬辭,是古代對將帥的尊稱?!镑狻敝胳浩欤?lián)想將帥在旌旗下指揮作戰(zhàn)的情景,就能記
住“麾下”之意。
【事理分析法】蘊含事理,只要識其事理就不會錯記
例如:“廟號”指帝王死后,在太廟中立室奉祀特起的名號?!皬R”一般不祭生者,故理解了“死后”“奉祀”,
就不會將“廟號”錯記為皇帝生前之號
【典故識記法】凡與典故有關(guān)聯(lián)的文化常識,記其典自明
例如:“寒食”是為紀念介子推而?;鸪岳涫?,“端午”是為紀念屈原投江而吃粽子。
【語境理解法】對有些沒有“抓手”的文化常識,則借助典籍中的語境識記,一般是理解與之相關(guān)的句子
例如:“犧牲”指古代祭祀用的純色全體牲畜;《曹劌論戰(zhàn)》中有“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的句子,
解釋了“犧牲”的意義,借此可以記牢“犧牲”之意。
考點精講02課外文化常識整理
一、與政事相關(guān)的常用詞
官員到某地任職,做一些相關(guān)的政事,實行一定的政策,會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貶評論。于是官員與百
姓、官員與官員、官員與國君(帝王)之間就會有許多“動作”發(fā)生。
1.詣:至,1,去。“聞”字在起作用。如“沒死以聞”,“齊桓晉文
2.勸:①鼓勵,獎勵;②受到鼓勵、獎勵。之事可得聞乎”。
3.課:考核、督促、征收。13.折:指斥,指責,駁斥。
4.風、化:教育感化。14.讓:①責備,責怪;②謙讓,辭讓。
5.按、案:巡視,巡行;考察,核實,查明。15.黨:偏袒,伙同,包庇。
6.游:①游玩,游覽;②旅行,外出求學或求官;16.矯:假托,假傳。
③交際,交往。17.質(zhì):作人質(zhì);抵押。
7.趣、趨:①小步走,跑;又引申為趕快,迅速。18.次:①臨時駐扎(用于軍隊);②住宿,停留
②通“促”,催促。(用于個人)。
8.劾:,檢舉,揭發(fā)。19.輸:繳納(貢品或賦稅)——由“輸送、運輸”
9.白:告訴,報告。常用于官吏之間。引申。
10.短:進讒言,說壞話。20.當:判刑,判罪。后多帶表示懲罰意義的詞語。
11.害:嫉妒。21.坐:①因……犯罪或錯誤,觸犯;②牽連,定
12.聞:①聽說,聽見;②使知道,報告給……知罪。
道。對于義項②要特別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22.多:贊揚,欣賞?!案摺①F”等字,若帶賓語,
最高統(tǒng)治者——國君,強化了這一點,閱讀時就不就是意動,也意譯為此。
至于認為下文中國君和主人公發(fā)生的事件顯得突23.少:批評,輕視,看不起。
兀。怎么國君知道了并參加進來了呢?其實就是
二、官職人物常用詞語
1.表官職的
(1)宰相:總攬政務的大官。宰,主持,相,輔(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佐。(5)中書?。褐醒胄姓C要機關(guān)。
(2)御史大夫:其權(quán)力僅次丞相。(6)尚書:六部最高行政長官。
(3)六部:吏、戶、禮、兵、開|、工。(7)太尉:軍事首腦。
(8)郎中:尚書屬下部員。(15)左右拾遺:唐代諫官。
(9)宦官:宮廷內(nèi)侍,又稱太監(jiān)。(16)總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長官。
(10)侍郎侍中:宮廷侍衛(wèi)。(17)巡撫:總攬一省行政軍事長官。
(11)校尉:漢代軍事長官。(18)知州:州一級行政長官。知,管理。
(12)翰林學士:管文件,圖書,侍讀。(19)太守:郡一級行政長官
(13)太史:記史,管文收。(20)主簿:秘書。
(14)國子監(jiān):中央教育機構(gòu)。
2.表官職變化的
①表授予官職的詞語。閣?!犊兹笘|南飛》
征:由皇帝征聘社會知名人士充任官職。如:公車仕進:進身為官。如:邁少恬靜,不慕仕進?!稌x
特征拜郎中?!稄埡鈧鳌窌?許邁傳》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薦舉,任以官職。②表罷免官職的詞語。
如:連辟公府不就。《張衡傳》罷:免去,解除官職。如:竇太后大怒,乃罷逐趙
薦、舉:由地方官向中央舉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維、王臧等?!段浩湮浒埠盍袀鳌?/p>
官職。如:舉其偏,不為黨?!蹲髠鳌跋骞辍芳?、釉:廢掉官職。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賞。
知:韓琦鎮(zhèn)長安,薦知涇陽縣。《宋史?侯可傳》《封建論》
拜:授予官職。如:……安帝雅聞衡善術(shù)學,公兔:罷免。如:免官削爵?!礉h書"貢禹傳〉
車征拜郎中。《張衡傳》奪: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脅服奪其官?!稌?/p>
選:通過推薦或科舉選拔任以官職?!对?賈魯雞者事》
傳》:“延、至治間……選丞相東曹掾。”③表提升官職的詞語。
除:任命,授職。如:尋蒙國恩,除臣冼馬?!蛾惿荷?。如:升(魯)臺都事?!对?賈魯傳》
情表》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為后將軍?!稘h書”趙充
授:授給、給予官職?!对?賈魯傳》:“秦定初國傳》
恩授東平路儒學教授?!卑危禾嵘緛頉]有官職的人。如:山濤(人名)作
賞:指皇帝特意賜給官銜或爵位。如:八月初一,冀州(長官),拔三十余人。李白《與韓荊州書》
上召見袁世凱,特賞侍郎?!蹲T嗣同》遷: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說之,超遷,一歲中
封:指帝王將爵位或土地賜給臣子。如:勞苦而功至太中大夫?!顿Z誼傳》
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欓T宴》陟:進用。如: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出師表》
起:起用人任以官職。如:魯居喪服闋,起為太醫(yī)晉、進:晉升官職,提高職位或級別。如:成語“加
都事?!对?賈魯傳》官進爵”
察:考察后予推薦,選舉。如:郡察孝廉,州舉茂加:加封,即在原來的官銜上增加榮銜,一般可享
才。《三國志?吳主傳》受一世特權(quán)。如:平劇盜賴文政有功,加秘閣修
仕:做官。如:學而優(yōu)則仕?!墩撜Z?子張》撰。《宋史?辛棄疾傳》
仕宦:做官,任官職。如:汝是大家子,仕宦于臺拜:按一定禮節(jié)授予(任命)官職,一般用于升任
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史記?廉頗藺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指南錄〉
相如列傳》后序》
④表降低官職的詞語。領(lǐng):兼任(較為低級的官職)。如:桓溫鎮(zhèn)江口,
謫:因罪被降職或流放。如: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復引(喬)為司馬,領(lǐng)廣陵相。《晉書?袁喬傳》
《岳陽樓記》行:代理官職。如:太祖行奮武將軍?!度龂?魏
貶:①降職。如:貶連州刺史。《劉禹錫傳》②降書?武帝紀》
職并外放。如:貶邵州刺史,不半道,貶永州司馬。署:代理、暫任。如:太守奇之,署守屬監(jiān)獄。
《新唐書?柳宗元傳》《漢書?王尊傳》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權(quán):暫代官職。如:時韓愈吏部權(quán)京兆?!秳⒐?/p>
年不得復見?!恫肪印吩挕?/p>
左遷:降職貶官,特指貶官在外。如:予左遷九江判:高位兼低職。如:除鎮(zhèn)安武勝軍節(jié)度史,司徒
郡司馬?!杜眯小芳媸讨?,判相州?!端问贰表n琦傳》
竄:放逐,貶官。如:暫為銜使,遂竄南夷。(韓假:臨時的,代理的。如:乃相與共立為假上將軍。
俞《進學解》)(《史記?項羽本記》)
左除、左降、左轉(zhuǎn):降職。如:帝怒,乃罷(陸)攝:暫代官職。如:俄檢校侍中,攝史部尚書。(《新
贄宰相,左除(張)滂等官(《新唐書?裝延齡傳》)唐書?杜如晦傳》)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郎官上應列宿,守:代理官職。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為主薄,
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則民受其殃。(《后漢書?明守高密令。(《三國志?王修傳》)
帝紀》)⑦表辭官
⑤表調(diào)動官職的詞語。告老:官員年老。如:時年已七十,遂隱上山,懸
遷:調(diào)動官職,一般指提升?!稘h書?王尊傳》:“遷車告老。
東郡太守?!苯夤伲恨o去官職。如:得監(jiān)和州稅,父母又不欲行,
徙:一般的調(diào)動官職。如:徒王信為楚王?!痘搓幷唇夤贇w養(yǎng)》
侯列傳》請老:古代官吏請求退休養(yǎng)老。如:祁溪請老,晉
調(diào):變換官職。如:調(diào)為隴西都尉。《漢書”袁盎傳》侯問嗣焉。
轉(zhuǎn)、調(diào)、徙:調(diào)動官職。《張衡傳》:“再轉(zhuǎn)復為太乞身:古代認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稱請求
史令,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蓖寺殲椤捌蛏怼薄H纾簳r天下略定,通思欲避榮寵,
補:補充空缺官職。如:太守察王尊廉,補遼西鹽以病上書乞身。(《后漢書?李通傳》)
官長。《漢書?王尊傳》乞骸骨:古代官吏請求退職,,意思是使骸骨歸葬
改:改任官職。如:改刑部詳覆官?!端问?王濟故鄉(xiāng)。如:龔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
傳》移?。荷蠒Q病,為居官者請求退職的委婉語。如:
出:京官外調(diào)。如:出為河間相,時國王驕奢。《張即日父子供移病,滿三月賜告。(《漢書?疏廣傳》)
衡傳》致仕:交還官職,即退休。如:以刑部尚書致辭仕。
⑥表兼代官職的詞語。(《新唐書?白居易傳》)
這些詞,都有個明顯的特征,即后面常帶表示官職觀情緒明顯的降職和升職,往往是我們推斷翻譯主
或地點的專有名詞,這給我們的翻譯帶來了方便人公行為、事件中生難字詞的重要依據(jù)。
——可以不譯。更重要的是,官職的變動特別是主
3.表人物個性的:耿、(仁)厚、(仁)矜、耿介、剛毅、周密、寬厚、正直、填、鯉、骨鰻、鯉切、聰、
慧、敏、木訥、佞、詐、阿諛、諂讒、謫、狷介
耿:光明。
境:正直。
頤:直爽,正直。
佞:能說會道,引為巧言諂媚。
謫:欺詐,玩弄手段。
4.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節(jié)、清(廉)、淫(靡)、貪(濁)
5.與科考有關(guān)的:貢舉、第、登第、中第、狀元、解元、鄉(xiāng)試
6.與學校有關(guān)的:庠、序、太學、博士、太傅
7.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8.表贊揚的:多、嘉、稱、譽、與、許、嘆
多:稱贊。
嘉:贊美。
與:贊許。
9.表社會狀態(tài)的:治、舌L、興、盛、衰
10.表少數(shù)民族的:蠻、夷、戎、狄
蠻:南蠻,古代統(tǒng)治階級對南部民族帶污蔑性的稱呼。
夷:東部少數(shù)民族。
戎:西部少數(shù)民族。
狄:北部少數(shù)民族。
11.表人物地位的:貴、顯、卑、官紳、豪
12.表主管的:知、典、主
13.與水利有關(guān)的:堤、決、潰、溢、漲、灌溉、澇、旱、堰、蕪穢
14.與糧食有關(guān)的:粟、黍、禾、谷、稻、菽、稼不嗇、耕耘、稔、熟、刈、汆、泉、縻、稟、府、荒、欠
收
稔:莊稼成熟。
刈:害U;鐮刀一類的農(nóng)具。
縻:米倉。官府供給糧食。
稟:給于各物。
府:古代國家收藏文書或財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庫。后來成了同義詞。
荒:荒年,收成不好。
15.表糧食豐收的:豐、饒、贍、足、給、佚
贍:富足,充足;供給。
給:足,豐足。
16.表食物的:模、饌、肴、膳、羞(像)、蔬、果、脂膏
17.表飽饑的:飽、饑、餓、餒、饃
餒:饑餓,五谷沒有收成。
饃:蔬菜和野菜吃不上。連用時饑和謹無區(qū)別。
18.表俸祿的:俸、祿、秩、餉
秩:官吏的俸祿。
19.表布匹的:布、麻、匹、絲、絹、錦、練、綾、綃、綠、綢、羅、緞、綺、紗、絳、韁、繳、緡、蠶、
桑
20.表穿戴的:紈綺、布衣、履、綬、冠、冕、巾、弱冠、免冠、帶
21.表房舍的:宇、舍、館、宅、第、邸、尻、屋
宇:屋檐。
尻:高堂周圍的郭房,廚房;房屋。
22.表桌床的:案、幾、床、榻
23.表違背的:悟、忤、逆、倍(背)
忤:違反,抵觸。
悟:逆。
24.表揭發(fā)的:劾、訐、揭、施
劾:揭發(fā)罪狀。
訐:攻擊或揭發(fā)別人的短處。
25.表害怕的:畏、懼、憚、懾、駭、患
26.表嫉恨的:惡、厭、憎、貶、銜、怨、患、疾、恨、怒、詛
銜:藏在心中,特指懷恨。
詛:詛咒。
27.表暗中的:陰、間、密
28.表誣陷的:中、諧、誣
諧:說壞話誣陷別人。
29.表朝見的:朝、覲
覲:原指諸侯秋天朝見天子,朝:諸侯春天朝見天子,后來都泛指朝見帝王。
30.與京城有關(guān)的:禁、闕、畿、京、京畿
畿:京城所管轄的地方。
31.與皇帝有關(guān)的:上、帝、祚、踐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詔、召、誥、(駕)幸、膳、對
策、輪對、奏、表、疏
祚:福;帝王。
踐祚:即位。
32.表說話的:曰、云、謂、詔、誥、告、敕、白、陳、對、語、諭、喻、曉、辯、問、謝、折、詰、訴、
咨(諂)
告:告誡,囑咐;皇帝的命令或詔書。
諭:告訴,使人知道;知道,了解,明白。
折:駁斥,使對方屈服。
詰:責備,追問。
訴:告狀;誹謗。
33.表勸說的:說、勸、規(guī)、諷、譏、謗、諫
34.表責備的:過、責、咎、誅、讓、譴、尤、折
讓:責備,責怪
尤:罪過,過錯
折:駁斥,使對方屈服
35.表寬容的:容、貸、恕、寬
36.表喜樂的:樂、欣(然)、悅(說)、歡、蹈舞
37.表哀怒的:怒、憤、惱、忿恚、涕泣、罵、責、戾、詬、謾
戾:①兇暴,猛烈②違背,違反或乖張,不講情理。
詬:①恥辱②罵
忿:憤怒,怨恨。
恚:恨、怒。
38.表刑罰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械
族:滅族。
流:流放,古代的一種刑罰。
赭衣:赭,紅褐色?!耙卖饕?,關(guān)三木”是古代犯人特穿的衣服。
械:桎梏,腳鐐和手銬。
39.表監(jiān)獄的:囹圄、獄
40.表拜訪的:造、過、訪、謁(見)、顧
41.表告別的:辭、另I]、謝
42.表離開某地的:去、遷、徙
43.表到往某地的:如、過、詣、往、經(jīng)
44.與馬匹有關(guān)的:馬、駒、廄、策、羈、縻、轡、逸、馭、御、駕、轅、轍
逸:馬脫了韁繩,放縱。
45.表行動的:步、趨、走、遁、亡、逃、徙、匿、逋
遁:逃,“遁”與“逃”均是逃離某個地方,但“遁”比“逃”更隱蔽,多指悄悄地遛走,不知去向。
逋:①逃亡,逃跑。②拖延,遲延。
46.表死亡的:(駕)崩、山陵崩、薨、卒、不祿、死、沒(歿)、終、圓寂
三、值得了解的相關(guān)復音詞
1.下車:剛上任、剛到任?,F(xiàn)有成語“下車伊始”。
2.乞骸骨、請辭、告老、請歸、乞歸:辭官。
3.用事:掌權(quán),主管。
4.視事:在任,在職;辦公。
5.聽事:辦公的地方。
6.逆旅:旅館。
7.部曲:私家軍隊。
8.祖道:在路上設宴為人餞行。祖,祭祀路神。
9.家人:平民,老百姓。不同于“家里人”和“傭人、仆人”。
10.起家:起于家,就是從家里被征召為官。
11.作色:發(fā)怒。
12.從子:侄子。從,堂房親屬;又如“從兄、從弟、從父”等。
典例引領(lǐng)
(2024年?新課標II)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文侯受子夏經(jīng)藝,客段干木①,過其閭,未嘗不軾也。秦嘗欲伐魏,或曰:“魏君賢人是禮國人稱仁上
工和合木可圖也?!蔽暮钣纱说米u于諸侯。
(節(jié)選自《史記?魏世家》)
材料二:
上欲廢太子,立戚夫人子趙王如意。呂后恐,乃使建成侯呂澤劫留侯,強要日:“為我畫計。“留侯日:
“顧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今公誠能無愛金玉璧帛,令太子為書,卑辭安車,因使辯士固請,宜來。
上知此四人賢,則一助也。“漢十二年,上從擊破布軍歸,疾益甚,愈欲易太子。及趣,置酒,太子侍。四
人從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須眉皓白,衣冠甚偉。上饞之,問曰:“彼何為者?”四人前對,各言名姓。上乃
大驚,目:“吾求公數(shù)歲,公辟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輕士善罵,臣等義不受辱,
故恐而亡匿。竊聞太子為人仁孝,恭敬愛士,天下莫不延頸欲為太子死者,故臣等來耳?!鄙夏浚骸盁┕易?/p>
調(diào)護太子。''四人為本已畢,趨去。上起去,罷酒。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
(節(jié)選自《史記?留侯世家》)
材料三:
論者或日:“魏文不段干木之閭,秦兵為之不至,非法度之功。雖全國有益,非所貴也?!蚍ǘ戎?/p>
者,謂何等也?養(yǎng)三軍之士,明賞罰之命,嚴刑峻法,富國強兵,此法度也。六國之亡,皆滅于秦兵。六
國之兵非不銳,士眾之力非不勁也,然而至于破亡者,強弱不敵,眾寡不同,雖明法度,其何益哉?使童
子變孟賁之意孟賁怒之,童子操刃與孟賁戰(zhàn),童子必不勝,力不如也。孟賁怒,而童子修禮盡敬,孟賁
不忍犯也。秦之與魏,孟賁之與童子也。夫力少則修德,兵強則奮威。秦以兵強,威無不勝。卻軍還眾,
不犯魏境者,賢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禮也。高皇帝議欲廢太子,呂后患之,子房教以敬迎四皓而厚禮之,
太子遂安。夫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議,猶魏文式段干木之閭,卻強秦之兵也。
(節(jié)選自王充《論衡?非韓》)
[注]①段干木:戰(zhàn)國初魏國名士。②孟賁:戰(zhàn)國時勇士。
(2024年?新課標n?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燕,同“宴”,指宴飲,成語有“新婚燕爾”,其中的“燕”字意思與此相同。
B.怪,以......為怪,意動用法,與《師說》中“不恥相師”的“恥”用法相同。
C.為壽,向尊長敬酒并祝長壽,《鴻門宴》“沛公奉卮酒為壽”的禮儀與此相同。
D.式,同“軾”,指扶軾,與《周亞夫軍細柳》“改容式車”的“式”意思相同。
即時檢測
(2024?福建福州?三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初,魏公子無忌愛人下士,致食客三千人。有隱士侯嬴,家貧,為夷門監(jiān)者。公子置酒,大會賓客,
坐定,從車騎,廖岑,自迎侯生。至,公子引侯生坐上坐,賓客皆驚。及秦圍趙,趙平原君夫人,無忌姊
也,使者冠蓋相屬于魏,讓公子。公子整之數(shù)請魏工救晉鄙救趙及賓客辨士游說歹端工笠丕聽公子乃過見
侯生,再拜問計。生日:“吾聞晉鄙兵符,在王臥內(nèi),而如姬最豐,力能竊之。且公子嘗為報其父仇,如
姬欲為公子死無所辭。誠一開口,則得虎符,奪鄙兵,北救趙,西卻秦,此五伯之功也。”公子如其言,
得兵符。信陵君大破秦軍于邯鄲下。信陵君不敢歸魏,使將將其軍以還。趙王欲以五城封公子,公子聞之,
有自功之色。客有說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有不可不忘。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
愿公子忘之也。且矯令奪兵以救趙,于趙則有功矣,于魏則未為忠臣也。公子乃自驕而功之,竊為公子不
取也!”于是公子立自責,若無所容。
(節(jié)選自《綱鑒易知錄?卷七》)
材料二:
范雎之仇魏齊亡過平原君。昭王乃遺趙王書目:“范君之仇魏齊在平原君家,王使人疾持其頭來。不
然,吾舉兵而伐趙,又不出王之弟于關(guān)。”趙孝成王乃發(fā)卒圍平原君家,卓,魏齊夜亡,出見趙相虞卿。
虞卿度趙王終不可說,乃解其印,與魏齊間行,念諸侯莫可以赴急者,乃復走大梁,欲因信陵以至楚。而
信陵君聞之,畏秦,猶與,未肯見,目:“虞卿何如人哉?”時侯嬴在傍,目:“人固未易知,知人亦未易
也。夫虞卿一見趙王,賜白璧一雙、黃金百斤;再見,拜為上卿;三見卒受相印,萬戶侯。當是之時,天
下爭知之。夫魏齊窮困過虞卿,虞卿不敢重爵祿之尊,解相印,捐萬戶侯而間行。以急士窮而歸公子,公
子日'何如人',知人固未易也。”信陵君大慚,駕如野迎之。魏齊聞信陵君之初重見之,大怒而自刎。
虞卿遂留于魏。魏、趙畏秦,莫復用。困而不得意,乃著書八篇,號《虞氏春秋》焉。
(節(jié)選自《風俗通義?窮通》)
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虛左,古人乘車以左為尊,此處指信陵君有意空出左邊的位置以待侯嬴,表示恭敬。
B.幸,指寵愛、寵幸,與《鴻門宴》“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中的“幸”詞義不相同。
C.急,指“以……為急C"不恥相師”中的“恥”是“以……為恥”,兩者用法相同。
D.材料一的“公子如其言”與材料二的“駕如野迎之”,兩句中的“如”字詞義相同。
(2023?安徽蚌埠?二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貞觀初,太宗謂侍臣日:“隋煬帝廣造宮室,以肆行幸。自西京至東都,離宮別館,相望道冬,乃至
并州、涿郡,無不悉然。馳道皆廣數(shù)百步,種樹以飾其傍。人力不堪,相聚為賊。逮至末年,尺土一人,
非復己有。以此觀之,廣宮室,好行幸,竟有何益?此皆朕耳所聞,目所見,深以自誡。故不敢輕用人力,
惟令百姓安靜,不有怨叛而已?!必懹^十一年,太宗豐洛陽宮,泛舟于積翠池,顧謂侍臣日:“此宮觀臺
沼并煬帝所為,所謂驅(qū)役生民,窮此雕麗,復不能守此一都,以萬民為慮。好行幸不息,民所不堪。遂使
天下怨叛,身死國滅,今其宮苑盡為我有。隋氏傾覆者,豈惟其君無道,亦由股肱無良。如宇文述、虞世
基、裴蘊之徒,居高官,食厚祿,受人委任,惟行諂佞,蔽寒聰明,欲令其國無危,不可得也?!翱审议L
列、無是奏言隋氏之亡其君則吏賽忠說之言臣則茍欲自全左右有過初丕糾舉寇盜滋蔓亦不實陳據(jù)此,即不惟
天道,實由君臣不相匡弼?!碧谌眨骸半夼c卿等承其余弊,惟須弘道移風,使萬世永賴矣?!必懹^十二
年,太宗東哼帶,將入洛,次于顯仁宮,宮苑官司多被責罰。侍中魏征進言目:“陛下今幸洛州,為是舊
征行處,庶其安定,故欲加恩故老。城郭之民未蒙德惠,官司苑監(jiān)多及罪辜,或以供奉之物不精,又以不
為獻食。此則不思止足,志在奢靡,既乖行幸本心,何以副百姓所望?隋主先命在下務作在食,獻食不多,
則有威罰。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競為無限,遂至滅亡。此非載籍所聞,陛下目所親見。為其無道,故天
命陛下代之。當戰(zhàn)戰(zhàn)栗栗,每事省約,參蹤前列,昭訓子孫,奈何今日欲在人之下?”太宗大驚目:“非
公,朕不聞此言。自今已后,庶幾無如此事?!必懹^十三年,太宗謂魏征等目:“隋煬帝承文帝余業(yè),海
內(nèi)般阜,若能常處關(guān)中,豈有傾?。克觳活櫚傩?,行幸無期,徑往江都,不納董純、崔象等諫錚,身戮國
滅,為天下笑。雖復帝祚長短,委以玄天,而福善禍淫,亦由人事。朕每思之,若欲君臣長久,國無危敗,
君有違失,臣須極言。心聞卿等規(guī)諫,縱不能當時即從,再三思審,必擇善而用之?!?/p>
(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論行幸》)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相望道次,與“列坐其次”(《蘭亭集序》)兩句中的“次”字含義相同。
B.“幸洛陽宮”的悻”指皇帝親臨,與“婦女無所幸”(《鴻門宴》)中的“幸”含義不同。
C.巡狩,指天子視察各地,也有狩獵的意思,文中的意思為天子視察各地。
D.朕,文中是人稱代詞,與“回朕車以復路兮”(《離騷》)中的“朕”含義相同。
IX好題沖關(guān)?
基礎過關(guān)
1.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古代,“除”“拜”“辟”“征”均表示授予官職,“拔”“擢”均表示提拔,“兼”“領(lǐng)”均表示兼任官職,“權(quán)”“署”
則表示暫代官職。
B.“乙巳歲十一月也”,使用了干支紀年法,古人用十二個天干和十個地支組合進行紀年,六十年一個
輪回,天干地支也可以用來紀日、紀時。
C.《楚辭》,西漢劉向輯,其作品運用楚地的詩歌形式、方言聲韻,描寫楚地風土人情,具有濃郁的地
方色彩,后世稱這種詩體為“楚辭體”或“騷體”。
D.“序”也叫“敘”或“引”,也叫前言,屬實用文體,按內(nèi)容可分為書序、贈序、宴集序,《蘭亭集序》是
宴集序也是書序。
2.下列文學文化常識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會同是古代諸侯朝見天子的通稱?!皶?,即諸侯在非規(guī)定時間朝見天子?!巴?,即諸侯一起朝見天子。
B.古代室內(nèi)座位的尊貴程度是西為尊,北次之,南再次之,東最末。鴻門宴上“項王、項伯東向坐;亞
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的安排流露出項羽對劉邦的輕視。
C.《左傳》和《史記》都有高超的敘事藝術(shù)?!蹲髠鳌烽L于記述辭令,敘事簡潔;《史記》敘事詳備,細
節(jié)傳神。
D.雜劇舞臺的人物表演由唱、白、科三部分組成。其中,“白”是人物塑造的主要形式。劇本中指示角
色動作、表情的用語叫做“科”。
3.下列文學常識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孟子,名軻,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儒家學派代表人物之一,被稱為“亞圣”,與孔子并稱“孔孟”。他繼承
孔子的學說,提出“仁政”“王道”,反對“霸道”的主張。
B.《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語錄體作品,是儒家重要經(jīng)典,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
不相連屬。其與《大學》《中庸》《孟子》合稱為“四書”。
C.《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完整的編年著作。因為《左傳》《公羊傳》和《谷梁傳》都是為解說
《春秋》而作,被后人稱作“春秋三傳”。
D.《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作者司馬遷。魯迅稱《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4.下列文化常識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會同”:古代諸侯朝見天子的通稱。會,諸侯一起朝見天子。同,諸侯在非規(guī)定時間朝見天子。
B.“千乘之國”:有一千輛兵車的諸侯國?!俺恕惫艜r一車四馬為一乘。春秋時,一輛兵車,配甲士三人,
步卒七十二人。
C.師旅:指軍隊。古時兩千五百人為一師,五百人為一旅。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東向最尊。鴻門宴中“項王、項伯東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
再次是劉邦,張良則為侍坐。從座位可看出雙方力量懸殊與項羽自高自大。
5.下列有關(guān)文學文化常識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A.爵位,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周代有五種爵位,其中“公”級別最大?!稜T之武退秦師》中的“秦
伯”位次高于“晉侯”。
B.西向,古代賓主相見,座位以西向為尊,主東而賓西,《鴻門宴》中“項王、項伯東向坐,劉邦北向
坐”,符合座次的尊卑安排。
C.再拜,連續(xù)拜兩次,這是古代隆重的禮節(jié),古人見面時特別講究禮節(jié),常見的禮節(jié)還有稽首、頓首
等。
D.《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備的紀傳體歷史著作,與《公羊傳》《谷梁傳》合稱為“《春秋》三傳”。
6.下列有關(guān)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諫逐客書》和《答司馬諫議書》分別是秦朝李斯和唐朝王安石所作的議論性的文章,表達了對當下
具體政治措施的鮮明立場。
B.三驅(qū),古王者田獵之制,語出《周易?比卦》“王用三驅(qū)”。田獵時三面驅(qū)趕獵物,讓開一面,不過分
捕殺,以顯示有好生之德。
C.賦是一種介于詩和散文之間的特殊文體,源于《詩經(jīng)》和《楚辭》,在表達方式上一般總是先極力鋪
陳描寫,最后在篇末畫龍點睛,揭示主旨。
D.縱橫:即合縱連橫,合縱派的主要代表是蘇秦,連橫派的主要代表是張儀。
7.下列對文化常識的解說,錯誤的一項是()
A.古時車座分左中右。一般車座以右為尊。例如:“坐定,公子從車騎,虛右?!保ā缎帕昃`符救趙》)
B.古人諱言“死”,《禮記?曲禮下》載:“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p>
C.晦,農(nóng)歷每月的最后一天。例如: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待日出。(《登泰山記》)
D.古人把宮、商、角、徵、羽稱為“五音”,從宮到羽,按照音的高低排列起來,形成一個五聲音階,
即宮、商、角、徵、羽。
8.下列選項中對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總角:古代少年男女把頭發(fā)扎成丫警,叫“總角”,后用以指代少年時代。
B.下九:古人以農(nóng)歷每月的二十九為上九,初九為中九,十九為下九。
C.象笏:象牙質(zhì)的手板,古代品級比較高的官員朝見君主時持笏,供指畫和記事。
D.期功:指穿一月孝服的人,古代以親屬關(guān)系的遠近確定服喪和服喪時間。
9.下列有關(guān)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雞鳴,古代記時以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為十二時辰,雞鳴
是丑時,相當于現(xiàn)在夜里1點至3點。
B.古代常以親屬關(guān)系的遠近制定喪服的輕重。按舊制,凡為長輩如祖父母、伯叔父母、未嫁的姑母等,
平輩如兄弟、姐妹、妻子等服喪,均穿期服。
C.除,是授予官職的意思。中國古代選官制度中,辟、拜、察、薦、授、署都有授予官職之意。
D.孝廉、秀才都是漢代以來推薦人才的一種科目,“孝廉”即孝順父母、品行方正的人,“秀才”即優(yōu)秀人
才。明清科舉考試中,以生員為秀才,以舉人為孝廉。
10.下列有關(guān)文學和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秀才”,原指優(yōu)秀之才,始見于《管子?小匡》;漢時與孝廉并為科舉考試的科目名,東漢時避光武
帝劉秀諱改稱“茂才”;唐宋間凡應科舉者皆稱秀才;后專用以稱府、州、縣學的生員為秀才。
B.“三五之夜唧農(nóng)歷每月十五日的夜晚,“十五”又稱“望”,“初一”稱“朔”,陰歷每月的最后一天稱“晦”。
C.“下九”,古人以農(nóng)歷每月的二十九為上九,初九為中九,十九為下九。古代每月十九日,婦女常置
酒歡聚,嬉戲娛樂。
D.“束發(fā)”,清朝以前漢族男孩成童時束發(fā)為髻,因用以指代成童,可以學習各種技藝了。“束發(fā)”與“及
笄”都指15歲。
11.下列有關(guān)文學文化常識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A.博士,與今天的博士學位類似,又稱“經(jīng)學博士”,主要負責研究儒學經(jīng)典。
B.免喪,又稱奪情,意指為國家放棄了孝親之情,可不必去職,以素服辦公。
C.六藝既可指六種經(jīng)書,也可指禮、樂、射、詩、書、數(shù)六種技能。
D.“是夕始覺有遷謫意”中的“遷謫”謂官吏因罪降職并流放,其中“遷”指晉升或調(diào)動官職,“左遷”是降
職。
12.下列選項中對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五陵指漢代五個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在長安附近,富家豪族多居于此。
B.“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指農(nóng)歷十六日。古代對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稱謂,如農(nóng)歷每月第一天
為“晦”,農(nóng)歷十五日為“望”,農(nóng)歷最后一天為“朔”。
C.句讀:古人指文辭休止和停頓之處。文辭語意已盡處為句,未盡而需停頓處為讀。
D.《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又稱“詩三百”,共收詩305篇。內(nèi)容分為“風”“雅”“頌”,主要
手法是“賦”“比”“興”o開創(chuàng)了我國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手法的先河。
13.下列對文學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中的“宣德”是年號。
B.“江州司馬青衫濕”中的“青衫”指唐代的一種官服。
C.成年男子稱丁,女子及未滿十六歲男子稱口,合稱丁口。
D.《說文解字》是西漢許慎編寫的第一部分析漢字結(jié)構(gòu)的字書。
;能力提升|
(2024.黑龍江吉林?二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太常博士掌謚,職事三品已上薨者,故吏錄勺?愁,申尚書省,考功??保绿2┦繑M議訖,申省,
省司議定,然后聞奏。代宗朝吏部尚書書陟薨,太常博士程皓謚曰“忠孝”。刑部尚書顏真卿駁之曰:“中”
事殊,忠孝不并。已為孝子,不得為忠臣;已為忠臣,不得為孝子。故求忠于孝豈先親而后君移孝于忠則
出身而事主。―所以叱馭而進,不憚危險,故王尊為忠臣;思全而歸,恐有毀傷,故王陽為孝子。則知晝之
與夜,本不相隨,春之與秋,豈宜同日。且以為尚書志業(yè)高遠,羽儀前朝,百行之中,能事甚眾,議行稱
謚,固多美名,何必忠孝兩施,然后表德。歷考前史,恐無此事。敢率愚見,請更商量。”皓執(zhí)前議日:“天
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先于孝。孝于家則忠于國,愛于父則敬于君。脫愛敬齊焉,則忠孝一矣。立君臣,
定上下,不可以廢思。事父母,承祭祀,不可以虧孝。忠孝之道,人倫大經(jīng)??鬃釉唬?以孝事君則忠。'
又日:'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此圣人之教也。至于忠孝不并,有為而言。將由親在于
家,君危于國;奉親則孰當問主,赴國則無能養(yǎng)親,恩義相迫,事或難兼。至若奉慈白親在于家,君危于
國:奉親則孰當問主,赴國則無能養(yǎng)親。恩文相迫,事或難兼。至若奉慈親,當圣代,出事主,入事親,
忠孝兩全,誰日不可?況'忠孝侯'之傳鵲印,穹羊之代即有此官。伏念美名,請依前謚。'‘有司不能駁焉。
(節(jié)選自《封氏聞見記校注》)
材料二:
當?shù)撋椒?,哮噬無前,魯公㈤獨以烏合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攝影項目統(tǒng)籌協(xié)議書
- 商家協(xié)商和解協(xié)議書
- 托輥質(zhì)保協(xié)議書范本
- 社保解除條款協(xié)議書
- 裝潢轉(zhuǎn)包協(xié)議書范本
- 薪資細節(jié)協(xié)議書范本
- 租賃用地出租協(xié)議書
- 煙感安裝承包協(xié)議書
- 物業(yè)放棄供暖協(xié)議書
- 食堂大米供應協(xié)議書
- 酒駕案件辦理培訓課件
- 生態(tài)文明智慧樹知到答案章節(jié)測試2023年
- GB/Z 26337.1-2010供應鏈管理第1部分:綜述與基本原理
- 幼兒園繪本:《超級細菌王國》
- 土壤污染及防治課件
- 視頻編碼技術(shù)課件
- 道法《我們的公共生活》第一課時課件
- 科學教學儀器設備借用登記表(精品文檔)
- 火災報警系統(tǒng)安裝檢查記錄
- 壓力性損傷管理制度
- 減重代謝手術(shù)護理---副本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