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記》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1頁
《登泰山記》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2頁
《登泰山記》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3頁
《登泰山記》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4頁
《登泰山記》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導(dǎo)入登泰山記姚鼐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位于山東省中部,總面積24200公頃。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稱。封禪,封為“祭天”(多指天子登上泰山筑壇祭天),禪為“祭地”(多指在泰山下的小丘除地祭地),意思是指中國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時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禮,一般由帝王親自到泰山上舉行。東岳泰山

西岳華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泰山被古人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自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引次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古代文人雅士更對泰山仰慕備至,紛紛前來游歷,作詩記文。古代的一種文體,可以通過記事、記人、記物、寫景來抒發(fā)作者的感情和主張,即景抒情,托物言志。文體知識古代刻在石碑上記敘人物生平事跡的文體。是一種描寫旅行見聞的散文體裁。是古代因事見義,雜寫所見所聞不多加議論的散文體裁?!兜翘┥接洝穼儆谏剿斡??!疤┥健秉c明瀏覽地點,“登”表明側(cè)重于敘述、描寫游泰山經(jīng)過和所見所感。姚鼐(nài)(1731-1815),字姬傳,一字夢谷,室名惜抱軒,人稱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著有《惜抱軒全集》等。

在創(chuàng)作方面,姚鼐師承劉大櫆,劉師承方苞,三人都是桐城人,又都以古文辭著名,世稱桐城派。

關(guān)于桐城派,這是清代散文影響最大的一個流派,對于散文創(chuàng)作有一套完整的理論和鮮明的主張,其創(chuàng)始人是方苞,劉大櫆和姚鼐則繼承和發(fā)展了他的理論,三人并稱為“桐城三祖”。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他強調(diào)“義理、考據(jù)、詞章,三者不可偏廢?!眲?chuàng)作背景乾隆三十九年(1774),姚鼐以養(yǎng)親為名,告歸田里。道經(jīng)泰安與摯友泰安知府朱孝純(字子潁)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頂,第二天即除夕五更時分至日觀峰的日觀亭,觀賞日出,寫下了這篇游記。表示辭官的詞?懸車:辭官居家。解官:辭去官職。致仕:交還官職,即退休。乞骸骨:自請退職,意為請求使骸骨歸葬故鄉(xiāng)。乞身:古代認為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請求退職為“乞身”。請老:告老,古代官史請求退休。移病:上書稱病,為官者要求隱退的委婉語。第一段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dāng)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陽:泰山的南面。陰:泰山的北面。西、東:名詞作狀語,向西、向東。當(dāng):在,介詞。分:分界判斷句【譯文】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濟水向東流。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濟水。在那(陽谷和陰谷)南北分界的地方,是古長城。最高處的日觀峰,在古長城以南十五里。文化常識陽,山南水北謂之陽。陰:山北水南謂之陰。衡陽洛陽淮陰漢陰衡山之南洛水之北淮河之南漢江之南古時在地理上以左為東,以右為西【江左】即江東?!净醋蟆炕此畺|面?!倦]右】隴山以西。第二段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fēng)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以:在。乘:趁,這里有“冒著”的意思。越:跨過。限:界限。至于:到達。是:這。麓:山腳?!咀g文】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從京城冒著風(fēng)雪啟程,經(jīng)過齊河、長清兩縣,穿過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過長城的界限,到達泰安。這月丁未日,我同知府朱孝純字子潁的從南面的山腳上山。第二段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fù)循西谷,遂至其巔。蹬:臺階,石階。有:通“又”。循:沿著,順著。少:少于,形容詞做動詞。復(fù):再。遂:相當(dāng)于“而”,就,表順承,連詞?!咀g文】四十五里長的路上,都是石頭砌的臺階,有七千多級。泰山正南面有三個山谷。(其中)中谷的水環(huán)繞泰安城,這就是酈道元書中所說的環(huán)水。我起初沿著(中谷)進山,路不到一半,越過中嶺,又沿著西面的山谷走,就到了山頂。判斷句第二段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崖限當(dāng)?shù)勒?,世皆謂之天門云。限:像門檻一樣,名詞作狀語。當(dāng):動詞,擋住。云:助詞,無實義?!咀g文】古時登泰山,是沿著東面山谷進去,路上有個天門。東邊的山谷,古時候稱它為“天門溪水”,我沒有到過那里?,F(xiàn)在(我)經(jīng)過的中嶺和山頂,有像門檻一樣橫在路上的山崖,人們都叫它天門。定語后置判斷句【譯文】一路上大霧彌漫、冰凍溜滑,石階幾乎無法攀登。等到已經(jīng)登上山頂,只見青山上覆蓋著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遠望夕陽映照著泰安城,汶水、徂徠山就像是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半山腰處停留的云霧就像一條飄帶。第二段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幾:幾乎。及:等到。負:背,覆蓋。燭:照,名詞作動詞。城郭:指城市。居:停留。然:……的樣子,形容詞詞尾。第三段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fēng)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云漫。稍見云中白若樗蒱,數(shù)十立者,山也?;蓿宏帤v每月最后一天。漫:彌漫。稍:古:漸漸。今:稍微,略微。樗蒱:古代的一種賭博游戲,這里指博戲用的擲具,長形而末端尖銳,立起來像山峰。俗稱骰子tóuzǐ?!咀g文】戊申日正是十二月的最后一天,五更時,(我)和朱孝純坐(在)日觀亭上,等待日出。這時大風(fēng)揚起的積雪撲面打來。日觀亭東面從腳底往下一片云霧彌漫,依稀可見云中幾十個小白點像“五木”骰子一樣立在那里,(那是)遠山。判斷句第三段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蛟?,此東海也?;匾暼沼^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極:盡,盡頭。極天,天邊。采:同“彩”?;颍河械娜??;颍河械模ㄉ椒澹g:雜,錯雜。僂:脊背彎曲的樣子,引申為鞠躬的樣子?!咀g文】天邊云彩上像一條線,(呈現(xiàn)出)奇異的顏色,一會兒又變成五顏六色。太陽升起來了,純正的紅色象朱砂一樣,下面有紅光晃動搖蕩著托著它。有人說,那就是東海?;厥子^望日觀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著,有的沒有被照著,或紅或白,顏色錯雜,都像脊背彎曲的樣子。判斷句第四段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宮在碧霞元君祠東。是日,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其遠古刻盡漫失。僻不當(dāng)?shù)勒?,皆不及往。行宮:皇帝出外巡行時居住的住所。這里指乾隆登泰山時住過的宮室。是:這。指示代詞。漫失:模糊或缺失。漫:磨滅。僻:偏僻。當(dāng):動詞,面對。不及:趕不及?!咀g文】日觀亭西面有一座東岳大帝廟,又有一座碧霞元君廟?;实鄣男袑m就在碧霞元君廟的東面。這天看見途中路兩旁刻寫的石碑。是從唐顯慶年間以來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經(jīng)模糊或缺失了。至于偏僻不在路邊的石碑,都沒來得及去看。第五、六段山多石,少土;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圜。少雜樹,多松,生石罅,皆平頂。冰雪,無瀑水,無鳥獸音跡。至日觀數(shù)里內(nèi)無樹,而雪與人膝齊。桐城姚鼐記。平方:古:平整方正。今:數(shù)學(xué)名詞。圜:同“圓”。罅:石縫?!咀g文】山上石頭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整的、方正的,很少圓形的。雜樹很少,多是松樹,從石頭的縫隙里生長出來,樹頂是平的。到處是冰雪,沒有瀑布,也沒有飛鳥走獸的聲音和蹤跡。到日觀峰幾里以內(nèi)沒有什么樹木,積雪厚得同人的膝蓋一樣平齊?!淮浻稳?,游記常見格式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總寫泰山位置泰山地理環(huán)境記述登山經(jīng)過描繪日出美景返記人文景觀補寫自然景觀第六段交代文章作者理清思路第一段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有什么作用?內(nèi)容:介紹泰山的地理形勢及其最高峰——日觀峰。作用:為后文敘述登山路線和觀日出做鋪墊。南北分流——汶水、濟水(面)南北分界——古長城(線)最高之處——日觀峰(點)多角度說明第二段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記述登泰山的經(jīng)過,著力敘寫登山的艱難和到達山巔后所見的景象。

思考:從作者由京師來泰山的路線中,你體會到了作者旅程的什么特點?由此你看到了作者怎樣的形象特點?作者描寫這兩幅圖景時運用了哪些手法?“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動靜結(jié)合、擬人、比喻手法:“負”字以動寫靜,顯出雪的厚度,又以擬人手法,使雪山奕奕傳神?!盃T”字名詞活用為動詞,顯出雪光的亮度,寫出日光和雪光相映的奇景?!熬屿F”以靜寫動,寫出霧的輕,呈停聚不動的狀態(tài)?!叭魩А币孕∮鞔?,寫出云霧的具體形狀,烘托出泰山的高峻雄偉。

第三段主要運用了哪些手法來描寫泰山日出勝景?時間順序:待日出——稍見——須臾——日上——回視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后“白若摴蒱”“正赤如丹”“絳皓駁色”“而皆若僂”以擬人手法烘托出日觀峰凌駕于群峰之上的雄偉氣勢比喻、擬人手法日出的景象瞬時變幻,難以描摹。但姚鼐把日出的場面描寫得十分壯觀,達到了應(yīng)有的藝術(shù)高度。第四段寫了哪些人文景觀?有什么作用?人文景觀: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宮、道中石刻。作用:既增加了游記的知識性,也有助于表現(xiàn)泰山的整體風(fēng)貌和悠久歷史。從第5段中找出泰山自然景觀的特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三多”是:多石、石多平方、多松;“三少”是:少土、石少圓、少雜樹;“三無”是:無瀑水、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