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4年北京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論說文、史傳文、雜
記文(含解析)
2024年北京高考語文文文言文閱讀:
論說文、史傳文、雜記文
(2023?北京石景山?統(tǒng)考一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簡點使右仆射封德彝等,并欲中男十八已上,簡點入軍。敕三四
出,征執(zhí)奏以為不可。
德彝重奏:“今見簡點者云,次男內(nèi)大有壯者?!?/p>
太宗怒,乃出敕:“中男已上,雖未十八,身形壯大,亦取?!闭?/p>
又不從,不肯署敕C
太宗召征及王珪,作色而待之,曰:“中男若實小,自不點入軍。
若實大,亦可簡取c于君何嫌?過作如此固執(zhí),朕不解公意!”
征正色曰:“臣聞竭澤取魚,非不得魚,明年無魚;焚林而畋,
非不獲獸,明年無獸。若次男已上,盡點入軍,租賦雜徭,將何取給?
且比年國家衛(wèi)士不堪攻戰(zhàn),豈為其少,但為禮遇失所,遂使人無斗心。
若多點取人,還充雜使,其數(shù)雖眾,終是無用。若精簡壯健,遇之以
禮,人百其勇,何必在多?陛下每云,我之為君,以誠信待物,欲使
官人百姓并無矯偽之心。自登極已來,大事三數(shù)件,皆是不信,復(fù)何
以取信于人?”
太宗愕然曰:“所云不信,是何等也?”
征曰「陛下初即位,詔書曰「逋租宿債,欠負官物,并悉原免。'
即令所司,列為事條。秦府國司,亦非官物。陛下自秦王為天子,國
司不為官物,其余坳復(fù)何所有?又關(guān)中免二年租調(diào),關(guān)外給復(fù)【1】
一年。百姓蒙恩,無不歡悅。更有敕旨:'今年白丁多已役訖,若從
此放免,并是虛荷國恩。若已折已輸,令總納取了,所免者皆以來年
為始。'散還之后,方更征收,百姓之心,不能無怪。已征得物,便
點入軍,來年為始,何以取信?又共理所寄,在于刺史、縣令,常年
貌稅【2】,并悉委之。至于簡點,即疑其詐偽。望下誠信,不亦難乎?”
太宗日:“我見君固執(zhí)不已,疑君蔽此事。今論國家不信,乃人
情不通。我不尋思,過亦深矣。行事往往如此錯失,若為致理?”乃
停中男,賜金甕一口,賜珪絹五十匹。
(取材于《貞觀政要?直諫》)
注釋:【1】給復(fù):免除徭役。【2】貌稅:清查戶口,征收賦稅。
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若實大,亦可簡取簡:選拔,選取。
B.焚林而畋,非不獲獸畋:打獵,捕獵。
C.今年白丁多已役訖訖:完畢,完成。
D.我見君固執(zhí)不已,疑君蔽此事蔽:遮蔽,隱瞞。
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雖未十八其數(shù)雖眾
B.遇之以禮何以取信
C.我之為君散還之后
D.乃人情不通乃停中男
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豈為其少,但為禮遇失所:哪里是因為年齡小,只是因為沒
有得到應(yīng)有的禮遇C
B.逋租宿債,欠負官物,并悉原免:過去欠下的租稅債務(wù),拖
欠官府的財物,全部免除。
C.若已折已輸,令總納取了:若是已經(jīng)開始服役或繳納租稅的,
今年仍然收納了結(jié),
D.行事往往如此錯失,若為致理:處理事情常常像這樣有過錯
失誤,怎能治理好國家呢?
4.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與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簡點中男入軍如同“竭澤取魚”“焚林而畋”,體現(xiàn)封德彝等
人只顧及眼前的利益。
B.太宗多次下敕文,魏征堅持不從,便是面對太宗怒火也不退
縮,可見他剛直盡責(zé)。
C.不把秦王府所征的租稅和債物算入官物,說明唐太宗施政隨
心,不遵守條例規(guī)定。
D.刺史、縣令等官員身負治理天下的責(zé)任,君主應(yīng)把事務(wù)交給
他們,不能獨斷專行。
5.魏征犯顏直諫,讓太宗由“怒”而“愕然”,最后慨嘆納諫。
魏征是如何做到的?請簡析。
(2023?北京昌平?統(tǒng)考二模)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治則復(fù)經(jīng),兩疑則惑矣。天下
無二道,圣人無兩心。今諸侯異政,百家異說,則必或是或非,或治
或亂。亂國之君,亂家之人,此其誠心莫不求正而以自為也,妒謬于
道而人誘其所怡也,豈不蔽于一曲而失正求也哉?
昔人君之蔽者,夏桀、殷紂是也。桀蔽于末喜、斯觀而不知關(guān)龍
逢,以惑其心而亂其行;紂蔽于妲己、飛廉而不知微子啟,以惑其心
而亂其行。故群臣去忠而事私,百姓怨非而不用,賢良退處而隱逃,
此其所以喪九牧之地而墟宗廟之國也。桀死于鬲山,紂懸于赤麻,身
不先知,人又莫之諫,此蔽塞之禍也。
成湯鑒于夏桀,故主其心而慎治之,是以能長用伊尹而身不失道,
此其所以代夏王而受九州也。文王鑒于殷紂,故主其心而慎治之,是
以能長用呂望而身不失道,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生則天下歌,
死則四???,夫是之謂至盛。此不蔽之福也。
何謂衡?曰:道。故心不可以不知道。心不知道,則不可道而可
非道。以其不可道之心取人,則必合于不道人,而不知合于道人c以
其不可道之心與不道人論道人,亂之本也C以其可道之心取人,則合
于道人而不合于不道之人矣。以其可道之心與道人論非道,治之要也。
故治之要在于知道。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虛壹
[1]而靜。心未嘗不藏也,然而有所謂虛;心未嘗不滿也,然而有所
謂壹;心未嘗不動也,然而有所謂靜。未得道而求道者,謂之虛壹而
靜,作之則[2]。將須道者,之虛則入;將事道者,之壹則盡;將思
道者,之靜則察。知道察,知道行,體道者也。虛壹而靜,謂之大清
明。坐于室而見四海,處于今而論久遠,疏觀萬物而知其情。夫惡有
蔽矣哉?
(取材于《荀子?解蔽》)
注釋:【1】虛壹:虛心專心。[2]作之則:作為他們的行動準(zhǔn)則。
6.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___曲:局部
B.故群臣去忠而事私去:拋棄
C.百姓怨非而不用—非:誹謗
D.故治之要在于知道—要:關(guān)鍵
7.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昔人君之蔽者—此蔽塞之禍也
B.以惑其心而亂其行人何以知道
C.賢良退處而隱逃坐于室而見四海
D.將思道者—體道者也
8.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兩疑則惑矣在局部與全局兩者之間拿不定主意就會疑惑
B.何謂衡什么是權(quán)衡事物的標(biāo)準(zhǔn)呢
C.則不可道而可非道就會不認可道而認可違背道的東西
D.疏觀萬物而知其情遠觀一下萬物就能看清它們的真相
9.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君主或?qū)W者,都想找一條正道為自己服務(wù),只是容易被錯誤
的認識所蒙蔽。
B.夏桀、殷紂和商湯、周文王的例子是為了證明君王親賢臣而
遠小人的觀點。
C.社會治理好的關(guān)鍵在于當(dāng)事人了解道,“解蔽”的關(guān)鍵自然也
“在于知道,
D.荀子認為解了心“蔽”,達到“大清明”的境界,就掌握了治
理天下的大道。
10.本文節(jié)選自《荀子?解蔽》。所謂“解蔽”,就是“解除(人
心被)蒙蔽”。請結(jié)合選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用自己的話簡述如何“解蔽
(2023?北京西城?統(tǒng)考二模)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宓子賤①治亶父,恐魯君之聽讒人,而令己不得行其術(shù)也。將辭
而行,請近吏二人于魯君與之俱。至于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賤令吏
二人書。吏方將書,宓子賤從旁時掣搖其肘。吏書之不善,則宓子賤
為之怒。吏甚患之,辭而請歸。宓子賤曰:“子之書甚不善,子勉歸
矣!”
二吏歸報于君,曰:“宓子賤不可為書君曰:“何故?”對曰:
“宓子賤使臣書,而時掣搖臣之肘,書惡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c此
臣所以辭而去也。”魯君太息而嘆曰:“宓子以此諫寡人之不肖也!寡
人之亂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術(shù),必數(shù)有之矣。微二人,寡人幾過!
”遂發(fā)所愛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來,亶父非寡人之有也,
子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決為之矣。五歲而言其要J宓子敬諾,
乃得行其術(shù)于亶父,
三年,巫馬旗短褐衣弊裘,而往觀化于亶父,見夜?jié)O者,得則舍
之。巫馬旗問焉,曰:“漁為得也。今子得而舍之,何也?”對曰:“宓
子不欲人之取小魚也。所舍者,小魚也。”巫馬旗歸,告孔子曰:“宓
子之德至矣。使民暗行,若有嚴(yán)刑于旁。敢問宓子何以至于此?”孔
子曰:“丘嘗與之言曰:'誠乎此者刑乎彼。'宓子必行此術(shù)于亶父也
夫宓子之得行此術(shù)也,魯君后得之也。魯君后得之者,宓子先有其備
也。先有其備,豈遽必哉?此魯君之賢也。
三月嬰兒,軒冕在前,弗知欲也;斧鉞在后,弗知惡也;慈母之
愛諭焉,誠也。故誠有誠乃合于情,精有精乃通于天。乃通于天,水
木石之性,皆可動也,又況于有血氣者乎?故凡說與治之務(wù)莫若誠。
(取材于《呂氏春秋?具備》)
宓子治亶父。齊人攻魯,道亶父。始,父老請日:“麥已熟矣,
今迫齊寇,民人出自刈附郭者歸,可以益食,且不資寇。”三請,宓
子弗聽。俄而,麥畢還乎齊寇。季孫聞之怒,使人讓宓子曰:“豈不
可哀哉!民乎,寒耕熱耘,曾弗得食也。弗知猶可,聞或以告,而夫
子弗聽!”宓子蹴然②曰:“今年無麥,明年可樹。令不耕者得獲,是
樂有寇也。且一歲之麥,于魯不加強,喪之不加弱。令民有自取之心,
其創(chuàng)必數(shù)年不息?!奔緦O聞之,慚曰:“使穴可入,吾豈忍見宓子哉!”
(取材于賈誼《新書?審微》)
【注】①宓子賤: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后文稱為“宓子”,曾擔(dān)
任亶父宰。②蹴然:吃驚不安的樣子。
1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瑜的一項是()
A.宓子賤從旁時掣搖其肘掣:拉動。
B.必數(shù)有之矣—數(shù):多次。
C.曾弗得食也—曾:曾經(jīng)。
D.其創(chuàng)必數(shù)年不息—創(chuàng):傷害。
1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則宓子賤為之怒宓子賤不可為書
B.而時掣搖臣之肘而夫子弗聽
C.遂發(fā)所愛而令之亶父夫宓子之得行此術(shù)也
D.而往觀化于亶父于魯不加強
1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微二人,寡人幾過
要是沒有你們兩人,我?guī)缀跻稿e誤了
B.誠乎此者刑乎彼
自己內(nèi)心赤誠,就能夠為他人作出表率
C.先有其備,豈遽必哉
事先有人有準(zhǔn)備,難道就一定能領(lǐng)悟嗎
D.是樂有寇也
若是這樣的情形,就會讓敵寇感到快樂
14.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與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宓子賤通過“掣肘”之舉,諷勸魯君支持自己獨立進行決斷。
B.宓子賤注重嚴(yán)刑約束,百姓就算在黑夜捕魚也不敢貪求多得。
C.魯君雖后知后覺,但能及時醒悟并勇于改正,也有其可貴處。
D.季孫對宓子賤的作法提出質(zhì)疑,宓子賤的回應(yīng)讓他深感慚愧。
15.在亶父,宓子賤為政有什么特點?請結(jié)合以上兩則材料簡要
概括。
(2023?北京海淀?北大附中??既#╅喿x下面文言文,完成
下面小題。
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
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祿
也;所貪者,貨財也。當(dāng)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
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相
保。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
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jié)。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國,則
同心而共濟。終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為人君者,但當(dāng)退小人之
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
(節(jié)選自歐陽修《朋黨論》)
二日:嘗試觀于上志,三王之佐,其名無不榮者,其實無不安者,
功大故也。俗主之佐,其欲名實也與三王之佐同,其名無不辱者,其
實無不危者,無功故也。皆患其身不貴于其國也,而不患其主之不貴
于天下也,此所以欲榮而逾辱也,欲安而逾危也。
孔子曰:“燕爵爭善處于一屋之下,母子相哺也,區(qū)區(qū)焉相樂也,
自以為安矣。灶突決,上棟焚,燕爵顏色不變,是何也?不知禍之將
及之也,不亦愚乎!為人臣而免于燕爵之智者寡矣。夫為人臣者,進
其爵祿富貴,父子兄弟相與比周于一國,區(qū)區(qū)焉相樂也,而以危其社
稷,其為灶突近矣,而終不知也,其與燕爵之智不異。”故曰:天下
大亂,無有安國;一國盡亂,無有安家;一家盡亂,無有安身。此之
謂也。故細之安必待大,大之安必待小。紐大賤貴交相為贊,然后皆
得其所樂。
(節(jié)選自《呂氏春秋?務(wù)大》)
16.下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則反相賊害賊:傷害
B.進其爵祿富貴進:增益
C.故細之安必待大待:等待
D.細大賤貴交相為贊贊:輔助
17.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所貪者,貨財也—夫為人臣者
B.或利盡而交疏—欲安而逾危也
C.君子則不然—則天下治矣
D.而不患其主之不貴于天下也不知禍之將及之也
18.下列對文中畫線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暫相黨引以為朋者暫時互相勾結(jié)而為朋黨
B.但當(dāng)退小人之偽朋只是應(yīng)該廢退小人虛偽的朋黨
C.其實無不安者他們的內(nèi)心沒有不踏實的
D.區(qū)區(qū)焉相樂也怡然自得地一起嬉戲
19.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與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歐陽修指出朋黨自古有之,君子志同道合而結(jié)為朋黨,小人
利益相同而結(jié)為朋黨。
B.歐陽修用對比手法剖析君子和小人的區(qū)別,進而得出“君子
之朋”才是“真朋
C.孔子用只顧個人安逸享樂的燕雀比喻貪圖利祿享受、結(jié)黨營
私進而危害國家的臣子。
D.《呂氏春秋》文中認為個人榮辱取決于國家的安危,但人臣不
必為國家建功立業(yè)C
20.以上兩則短文都講到“臣子結(jié)黨營私不利于國家安定二請
根據(jù)要求作答。
①分別寫出兩則短文中能作為中心論點的一個句子。
②請用自己的話,概括兩則材料中“君子之臣”的特點。
(2023?北京海淀?清華附中??既#╅喿x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下面小題。
民無廉恥,不可治也;非修禮義,廉恥不立。民不知禮義,法弗
能正也;非崇善廢丑,不向禮義。無法不可以為治也,不知禮義,不
可以行法。法能殺不孝者,而不能使人為孔、曾之行;法能刑竊盜者,
而不能使人為伯夷之廉??鬃拥茏悠呤?,養(yǎng)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
言為文章,行為儀表,教之所成也。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
火蹈刃,死不還踵,化之所致也。
夫刻肌膚,鐐①皮革,被創(chuàng)流血,至難也;然越為之以求榮也。
圣王在上,明好惡以示之,經(jīng)誹譽以導(dǎo)之,親賢而進之,賤不肖而退
之,無被創(chuàng)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顯之名,民孰不從!
古者設(shè)法而不犯,刑錯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百工維時,庶
績咸熙②,禮義修而任賢德也。英俊豪杰,各以小大之材,處其位,
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輕,上唱而民和,上動而下隨,四海之內(nèi),
一心同歸,背貪鄙而向義理。其于化民也,若風(fēng)之搖草木,無之而不
靡。
今使愚教知,使不肖臨③賢,雖嚴(yán)刑罰,民弗從也。小不能制大,
弱不能使強也。故圣主者舉賢以立功,不肖主舉其所與同。文王舉太
公望、召公夷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舉賢以立功也。夫差
用太宰豁而滅,秦任李斯、趙高而亡,此叁所與同。故觀其所舉而治
亂可見也,察其黨與而賢不肖可論也。
(取材于《淮南子-泰族訓(xùn)》)
注釋:①鐫(chan):刺、刻。②熙:光明、興盛。③臨:統(tǒng)管、
治理。
21.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1的一項是()
A.法弗能正也正:正確B.死不還踵踵:腳后跟
C.上唱而民和唱:倡導(dǎo)D.察其黨與察:仔細看
2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語,意義、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被創(chuàng)流血,至難也碧水東流至此回
B.然越人為之以求榮也若風(fēng)之搖草木
C.百工維時,庶績咸熙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D.圣王在上,明好惡以示之各以小大之材處其位
23.下列語句括號中是補出的文字,補出后語句的意思不符合文
意的一項是()
A.非崇善廢丑,(則)不向禮義
B.無法不可以為治也,(故)不知禮義不可以行法
C.言為文章,行為儀表,(此)教之圻成也
D.非可刑而不刑(之)也
24.下列語句編為四組,全部直接反映重禮義教化思想的一組是
()
①法能刑竊盜者,而不能使人為伯夷之廉
②無法不可以為治也,不知禮義不可乂行法
③被創(chuàng)流血,至難也,然越人為之以求榮也
④百工維時,庶績咸熙,禮義修而任賢德也
⑤其于化民也,若風(fēng)之搖草木,無之而不靡
⑥入孝出悌,言為文章,行為儀表,教之所成也
A.①③⑤B.①②⑤C.②④⑥D(zhuǎn).③④⑥
25.請概括文章的中心論點和其立論依據(jù)。
(2023?北京大興?校考三模)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題。
非才之難,所以自用者實難。惜乎!賈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
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則必有所忍。古之
賢人,皆負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萬一者,未必皆其時君之罪,或
者其自取也。
愚觀賈生之論,如其所言,雖三代何以遠過?得君如漢文,猶且
以不用死。然則是天下無堯舜終不可有所為耶?仲尼圣人,歷試于天
下,茍非大無道之國,皆欲勉強扶持,庶幾一日得行其道。將之荊,
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齊,
三宿而后出晝①,猶曰:“王其庶幾召我?!本硬蝗虠壠渚?,如此其
厚也。公孫丑問曰:“夫子何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
誰哉?而吾何為不豫?”君子之愛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
然后知天下果不足與有為,而可以無憾矣,若賈生者,非漢文之不能
用生,生之不能用漢文也。
夫絳侯親握天子璽而授之文帝,灌嬰連兵數(shù)十萬,以決劉、呂之
雌雄,又皆高帝之舊將,此其君臣相得之分,豈特父子骨肉手足哉?
賈生,洛陽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間,盡棄其舊而謀其新,亦已難矣。
為賈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絳、灌之屬,優(yōu)游浸漬而深交
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舉天下而唯吾之所欲為,不過十年,
可以得志。安有立談之間,而遽為人痛哭哉!觀其過湘為賦以吊屈原,
纖郁憤悶,超然②有遠舉之志。其后以自傷哭泣,至于天絕,是亦不
善處窮者也。夫謀之一不見用,則安知終不復(fù)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
變,而自殘至此。嗚呼!賈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識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遺俗之累。是故非聰明睿智不惑之主,
則不能全其用。古今稱苻堅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盡斥去其舊臣而
與之謀。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備論
之。亦使人君得如賈生之臣,則知其有猬介之操,一不見用,則憂傷
病沮,不能復(fù)振。而為賈生者,亦謹(jǐn)其所發(fā)哉!
(取材自蘇軾《賈誼論》,有刪改)
【注】①晝:地名。②趣然:超然遠去的樣子。
2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而卒不能行其萬一者卒:最終
B.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勤:盡心盡力
C.夫子何為不豫豫:準(zhǔn)備,預(yù)備
D.豈特父子骨肉手足哉特:只是,僅僅
2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將之荊,先之以冉有胡為乎遑遑欲何之
B.王其庶幾召我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C.其后以自傷哭泣乘騏驥以馳騁兮
D.一朝盡斥去其舊臣而與之謀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28.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得君如漢文,猶且以不用死。
遇到像漢文帝這樣的明君,尚且因未能盡才而郁郁死去。
B.安有立談之間,而遽為人痛哭哉!
怎么能在頃刻之間,突然就對人痛哭起來呢!
C.夫謀之一不見用,則安知終不復(fù)用也?
一個謀略不被采用,怎么知道永遠不再被采用呢?
D.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
苻堅那樣一個平常之輩,竟能占據(jù)了半個中國,大概就因為此吧!
29.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第一段開門見山,提出了作者的觀點:賈誼是輔佐帝王
的人才,卻未能讓自己的才能得以施展。
B.第二段寫“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則必
有所忍”意在批評賈誼不善于“待”與“忍二
C.第三段作者用孔子、孟子的事例意在說明賈誼如果像他們這
樣努力勤勉、自愛其身,就不會留下遺憾了。
D.第五段通過苻堅的事例和賈誼的遭遇勸告君主,用人應(yīng)果斷
積極,以免人才因性情狷介造成悲劇。
30.文學(xué)寫作上有個筆法叫“宕開一筆”,即當(dāng)文章中談到某個
問題時,表面上暫時先放開這個話題,轉(zhuǎn)而談?wù)撍怂?,實則仍然
圍繞中心話題,此即所謂“放。一旦時機成熟,很快便又重新扣回
到前面話題,此即“收工請結(jié)合本文分析,蘇軾是如何圍繞中心論
點宕開一筆收放自如的?
(2023?北京海淀-101中學(xué)校考模擬預(yù)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題。
謝生應(yīng)鸞,客其叔文濤先生臨淄縣署,繼為費縣令借司筆札。一
日,坐轎拜客,書片紙付下役李升喚輿伺侯。及出視,乃騾車也c生
怒叱之。李日:“適奉明諭,止言備輿,未言備轎。”生曰:“汝真
鈍漢,輿即是轎。因轎字不典,故通稱輿字。"李笑曰:“昔淮南王
《諫擊閩越書》,曾有‘輿轎逾嶺,一語,何言不典?”生愕然曰:“不
意若輩中有此通品。
遂解騾乘之,令李步隨于后,曰:“汝既腹有書笥,亦知此間武
城之事乎?”日:“此小人桑梓之地,何得不知?”生日:“《史記?仲
尼弟子列傳》:“澹臺滅明[1],武城人。而記曾子所居武城,獨
別之曰南,是魯當(dāng)三有兩武城矣!然乎?否耶?”李曰:“俗傳澹
臺滅明所居為費縣之武城,而曾子之南武城在今之嘉祥縣。此說謬妄。
”生曰:“汝何所見而云然?”李日:“《春秋》昭公二十三年:'武
城人……取幫師,獲短弱地。,哀公八年:'吳師……伐武城,克之。'
《孟子》載:‘曾子居武城,有越寇」夫與知接壤,而當(dāng)吳越之路,
即今費縣之武城也°《齊乘》亦謂“子游弦歌舊邑[2],在費西、滕
東兩縣之間?!倍鴱臒o兩武城之說J生日:“果爾,則《史記》所載,
何獨有南武城之名?”李曰:“以鄙見揣之,定襄有武城,清河有武城。
此云南者,別于兩地而言。如《平原君傳》中“封于東武城',亦其
例也J生大嘆賞。歸述于費令,亦奇之。除其役,拔充禮書。不一
年,致千金產(chǎn),稱里中富戶。
后文濤先生修《臨淄縣志》,招生去。生以李可備顧問,挈之俱
往。而所談臨淄舊典,皆屬淄川縣事。生怪問之。李日:“小人篋中
秘書,只有淄川,并無臨淄。"生大疑,急索秘冊以觀。蓋《說鈴》
兩本,破碎不全,僅《山東考古錄》十余頁,及《閩小記》四五頁。
而當(dāng)日輿轎之論,武城之考,偶然于數(shù)頁中道著耳!生乃嘆曰:“文
人命運所到,享重名而邀厚福,皆此類也?!逼涫迓勚啻笮?,賞
以資斧,遣之回費C
鐸曰:“儉腹子挾芝麻《通鑒》[3],翩翩然置身臺省[4],
亦趁著十年好運耳!
(取材于沈起鳳《諧鐸?騾后談書》)
昔有一僧人,與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談闊論,僧畏懾,拳
足而寢。僧人聽其語有破綻,乃曰:“請問相公,澹臺滅明是一個人、
兩個人?”士子曰:“是兩個人。”僧曰:“這等堯舜是一個人、兩個人?
"士子曰:“自然是一個人!”僧乃笑曰:“這等說起來,且待小
僧伸伸腳。”
(節(jié)選自張岱《夜航船》)
注釋:【1】澹臺滅明:復(fù)姓澹臺,名滅明,與后文的曾子、子游
同為孔子弟子?!?】舊邑:指武城。子游曾任武城令,并發(fā)現(xiàn)澹臺滅
明是當(dāng)?shù)氐娜瞬拧!?】儉腹子:腹中空空的人。芝麻《通鑒》:吳地
人好食芝麻茶點,有商家用殘缺的《通鑒》包裝茶點,一位多次買過
這種茶點的人從包裝紙上學(xué)了點零碎知識,到處賣弄時被識破,其人
被戲稱為“芝麻通鑒【4】臺省:唐代朝廷諸省的并稱,后泛指顯
官要職。
31.對下列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繼為費縣令借司筆札—司:掌管
B.適奉明諭,止言備輿—適:剛才
C.伐武城,克之一克:攻下
D.除其役,拔充禮書—除:任命
3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字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及出視,乃騾車也—僧乃笑曰
B.令李步隨于后—別于兩地而言
C.而記曾子所居武城—而所談臨淄舊典
D.享重名而邀厚福—僧畏懾,拳足而寢
33.對下列語句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書片紙付下役李升喚輿伺侯
寫了一個紙條交給下役李升讓他備輿伺候
B.此小人桑梓之地
這正是我的家鄉(xiāng)
C.夫與那接壤,而當(dāng)吳越之路
那與鄭國接壤,并且正處在通往吳越的道路上的
D.賞以資斧,遣之回費
賞給他資產(chǎn)和農(nóng)具,送給他回家的路費
34.根據(jù)文章的內(nèi)容,用恰當(dāng)?shù)氖煺Z或成語填空。
從“學(xué)識”看,《騾后談書》中的李升與《夜航船》中的士子都可
謂①。不過李升在論述關(guān)于“武城”的問題時可謂②,令謝生心服口
服;而士子在僧人面前的高談闊論則可謂③,博人一笑而已。
35.李升與士子的故事有相似之處,但作者們借以表達的意圖卻
有所不同,請簡要說明其不同之處。
(2023?北京房山?統(tǒng)考一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
題。
古之儒者,博學(xué)乎六藝之文。六藝者,王教之典籍,先圣所以明
天道、正人倫、致至治之成法也。周道既衰,壞于幽、厲[11,禮、
樂、征、伐自諸侯巳。陵夷二百余年而孔子興。以圣德遭季世,知言
之不用而道不行,于是應(yīng)聘諸侯,以答禮行義。西入周,南至楚,畏
匡,厄陳“干七十余君。適齊,回韶,三月不知肉味。自衛(wèi)反魯,然
后樂正,雅、頌各得其所。究觀古今篇籍,乃稱曰:“大哉,堯之為
君也!唯天為大,唯堯則之。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
”于是敘書則斷堯典,稱樂則法韶舞,論詩則首周南。皆因近圣之事,
以立先王之教。故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薄跋聦W(xué)而上達,知我
者其天乎!”
仲尼既沒,七十子之徒散游諸侯。大者為卿相師傅,小者友教
士大夫,或隱而不見。故子張居陳,澹臺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
貢終于齊。如田子方、吳起之屬,皆受業(yè)于子夏之倫,為王者師c天
下并爭于戰(zhàn)國,儒術(shù)既黜焉,然齊、魯之間,學(xué)者猶弗廢。至于威、
宣之際,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業(yè)而潤色之,以學(xué)顯于當(dāng)世。
及至秦始皇兼天下,燔詩、書,殺術(shù)士,六學(xué)從此缺矣。陳涉
之王也,魯諸儒持孔氏禮器往,歸之。于是孔甲為涉博士,卒與俱死。
陳涉起匹夫,驅(qū)謫戌,以立號,不滿歲而滅亡。其事至微淺,然而指
紳先生負禮器往委質(zhì)為臣者【2],何也?以秦禁其業(yè),積怨而發(fā)憤于
陳王也。
及高皇帝誅項籍,引兵圍魯,魯中諸儒尚講、誦、習(xí)禮,弦歌之
音不絕,豈非圣人遺化好學(xué)之國哉?于是諸儒始得修其經(jīng)學(xué),講習(xí)大
射、鄉(xiāng)飲之禮。叔孫通作漢禮儀,因為奉常;諸弟子共定者,咸為選
首;然后喟然嘆興于學(xué)。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遑庠序之事也。
孝惠、高后時,公卿皆武力功臣。孝文時頗登用,然孝文本好刑名之
言[31及至孝景,不任儒。竇太后又好黃老術(shù)[4],故諸博士未有
進者。及竇太后崩,武安君田蚣為丞相,黜黃老、刑名百家之言,延
文學(xué)儒者以百數(shù);而公孫弘以治春秋為丞用,封侯;天下學(xué)士靡然鄉(xiāng)
風(fēng)矣。
(取材于《漢書?儒林傳》)
注釋:[1]幽、厲:周幽王、周厲王。【2】委質(zhì):歸附?!?】刑
名:名與實,特指戰(zhàn)國時主張循名責(zé)實的學(xué)派。開L通“形【4】
黃老:黃帝與老子,這里指道家。
36.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稱樂則法韶舞—法:使……為法則
B.子貢終于齊終:生命終結(jié),去世
C.其事至微淺至:極,最
D.延文學(xué)儒者以百數(shù)—延:招請
3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雅、頌各得其所—善推其所為而已矣
B.巍巍乎!其有成功也—風(fēng)乎舞零
C.知我者其天乎—其皆出于此乎
D.因為奉常不如因善遇之
38.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以圣德遭李世
孔子擁有至高無上的道德,卻遭逢衰敗的時代
B.以學(xué)顯于當(dāng)世
孟子、荀子等人在當(dāng)時憑所持學(xué)說而聲名顯揚
C.亦未遑庠序之事也
叔孫通沒有時間顧及興辦學(xué)校的事情
D.天下學(xué)士靡然鄉(xiāng)風(fēng)矣
天下學(xué)士自然而然地向往并鉆研儒學(xué)
39.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與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周幽王、周厲王統(tǒng)治時期,六藝之學(xué)沒能得到推崇。
B.孔子的好學(xué)精神是他能夠?qū)⑷鍖W(xué)發(fā)揚光大的重要原因。
C.吳起能夠成為君王的老師,體現(xiàn)了儒者的影響力之大。
D.魯國儒士愿意歸附陳涉的原因是他出身卑微卻能稱王。
40.請簡述孔子之后儒學(xué)的發(fā)展變化。
(2023?北京朝陽?統(tǒng)考二模)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
(一)
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
夷。伯夷日:“父命也?!彼焯尤?。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于是伯夷、
叔齊聞西伯昌【1】善養(yǎng)老,盍往歸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載木主,
號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
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及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
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遂餓死于
首陽山。
(取材于司馬遷《史記?伯夷列傳》)
注釋:【1】西伯昌:即周文王姬昌。
(二)
士之特立獨行,適于義而已,不顧人之是非,皆豪杰之士,信道
篤而自知明者也。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寡矣;至于一國一州非
之,力行而不惑者,蓋天下一人而已矣;若至于舉世非之,力行而不
惑者,則千百年乃一人而已耳。若伯夷者,窮天地亙?nèi)f世而不顧者也。
武王周公圣人也,從天下之賢士,與天下之諸侯,而往攻之,未嘗聞
有非之者也。彼伯夷叔齊者,乃獨以為不可。殷既滅矣,天下宗周,
彼二子乃獨恥食其粟,餓死而不顧。由是而言,夫豈有求而為哉?信
道篤而自知明也。
(取材于韓愈《伯夷頌》)
(三)
事有出于千世之前,圣賢辯之甚詳而明,然后世不深考之,因以
偏見獨識,遂以為說,既失其本,而學(xué)士大夫共守之不為變者,蓋有
之矣,伯夷是已。
夫伯夷,古之論有孔子、孟子焉??住⒚辖砸圆脑饧q之惡,不
念以怨,不忍事之,以求其仁,餓而避,不自降辱,以待天下之清,
而號為圣人耳。然則司馬遷以為武王伐紂,伯夷叩馬而諫,天下宗周,
而恥之,義不食周粟,而為采薇之歌。韓子因之,亦為之頌。是大不
然也。
夫商衰而紂以不仁殘?zhí)煜拢煜率氩徊〖q?而尤者,伯夷也0嘗
與太公聞西伯善養(yǎng)老,則欲往歸焉。當(dāng)是之時,欲夷紂者,二人之心
豈有異邪?及武王一奮,太公相之,遂出元元于涂炭之中,伯夷乃不
與,何哉?蓋二老所謂天下之大老,行年八十余,而春秋固巳高矣。
自海濱而趨文王之都,計亦數(shù)千里之遠,文王之興以至武王之世,歲
亦不下十?dāng)?shù),豈伯夷欲歸西伯而志不遂,乃死于北海邪?抑來而死于
道路邪?抑其至文王之都而不足以及武王之世而死邪?如是而言伯
夷,其亦理有不存者也。
且武王倡大義于天下,太公相而成之,而獨以為非,豈伯夷平?
天下之道二,仁與不仁也。紂之為君,不仁也;武王之為君,仁也。
伯夷固不事不仁之紂,以待仁而后出。武王之仁焉,又不事之,則伯
夷何處乎?余故曰,圣賢辯之甚明,而后世偏見獨識者之失其本也。
嗚呼,使伯夷之不死,以及武王之時,其烈豈獨太公哉!
(取材于王安石《伯夷》)
4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適于義而已適:符合
B.與天下之諸侯與:贊同
C.不忍事之忍:愿意
D.太公相之相:輔佐
4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而伯夷、叔齊恥之而后世偏見獨識者之失其本也
B.遂餓死于首陽山豈伯夷欲歸西伯而志不遂
C.然后世不深考之是大不然也
D.孔、孟皆以伯夷遭紂之惡以待天下之清
4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不顧人之是非
不考慮別人的做法是對還是不對
B.夫豈有求而為哉
難道是(他們)有所求取才這樣做的嗎
C.而尤者,伯夷也
特別(怨恨紂王)的就是伯夷了
D.遂出元元于涂炭之中
于是就把百姓從困苦中拯救出來
44.將下面語句譯為現(xiàn)代漢語。
使伯夷之不死,以及武王之時,其烈豈獨太公哉
45.王安石是如何批駁司馬遷和韓愈對伯夷的評價的?請結(jié)合以
上三則短文簡要分析。
(2023?北京豐臺?統(tǒng)考二模)閱讀下面兩則文言文,完成下面
小題。
(1)臣聞國家之患,患在臣之壅蔽也;壅蔽之生,生于君之好
欲也。蓋欲見于此,則壅生于彼,壅生于彼,則亂作其間,歷代有之,
可略言耳。昔秦二代好佞,趙高飾諂諛之言以壅之;周厲好利,榮夷
公(1)陳聚斂之計以壅之;殷辛(2)好音,師涓作靡靡之樂以壅之;
周幽(3)好色,褒人納艷妻以壅之。雖所好不同,同歸于壅也;所
壅不同,同歸于亂也。故曰:“人君無見其意,將為下餌?!币嬷^此矣。
然則明王非無欲也,非無壅也。蓋有欲則節(jié)之,有壅則決之,節(jié)
之又節(jié)之,以至于無欲也;決之又決之,以至于無壅也。其所以然者,
將在乎靜思其故,動防其微。故聞甘言,則慮趙高之諛進于側(cè)矣;見
厚利,則慮榮夷公之計陳于前矣;聽新聲,則慮師涓之音誘于耳矣;
顧艷色,則慮褒氏之女惑于目矣。大如是,安得不晝夜慮之,寤寐思
之,立則見其參于前,行則想其隨于后。自然兢兢業(yè)業(yè),日慎一日,
使左右不知其所欲,雖欲壅蔽,其可得乎?
(取材于《全唐文?策林》)
注釋:【1】榮夷公:周厲王卿士。【2】殷辛:殷紂王?!?】周幽:
即周幽王,西周最后一位君主。
(2)夫諫爭者,所以納君于道,矯行正非,救上之謬也。上茍
有謬而無救焉,則害于事;害于事,則危道也。故曰:“危而不持,
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扶之之道,莫過于諫矣。故臣茍順者,
不得為忠。
是以國之將興,貴在諫臣。若托物以風(fēng)喻,微言而不切,不切則
不改,唯正諫直諫可以補缺也?!对姟吩疲骸叭嵋嗖蝗悖瑒傄嗖煌??!?/p>
正諫者也;《易》曰:“王臣騫騫(Do"直諫者也。
然則拂人之耳,逆人之意,變?nèi)酥?,抑人之欲,不爾不為諫也。
雖有父子兄弟,猶用生怨隙焉。況臣于君,有天壤之殊,無親戚之屬,
以至賤干至貴,以至稀間至親,何庸易耶?惡死亡而樂生存,恥困辱
而樂榮寵,雖甚愚人,猶知之也。況士君子乎?今正言直諫,則近死
辱而遠榮寵,人情何好焉?此乃欲忠于主耳。夫不能諫則君危,固諫
則身殆,賢人君子,不忍觀上之危,而不愛身之殆,故蒙危辱之災(zāi),
逆人主之鱗,及罪而弗避者,忠也!義也!深思諫士之事,知進諫之
難矣。
(取材于《群書治要?政要論》)
注釋:【1】騫騫:直言。
46.下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蓋欲見于此見:顯現(xiàn)
B.有壅則決之決:消除
C.微言而不切切:關(guān)切
D.以至賤干至貴干:冒犯
47.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生于君之好欲也況臣于君
B.人君無見其意其可得乎
C.其所以然者故臣茍順者
D.危而不持及罪而弗避者
48.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昔秦二代好佞從前秦二世喜歡巧言諂媚的人
B.動防其微行動時警惕臣子蒙蔽君主的苗頭
C.不爾不為諫也不這樣就算不上規(guī)勸
D.而不愛身之殆并且不喜歡自身遭遇危險
49.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選文一回顧歷朝史實,列舉君主被臣子蒙蔽的不同表現(xiàn)。
B.選文二借父子兄弟尚生怨恨隔閡,以表明臣子諫君之難。
C.選文二認為惡死樂生乃人之常情,遠辱近榮為賢愚共求。
D.兩文從不同角度闡述治國之道,均主題鮮明,思路清晰。
50.君明臣賢,是古人關(guān)于治國的美好理想。請根據(jù)兩則選文,
談?wù)勅绾巫龅健熬鳌迸c“臣賢”。
(2023?北京房山?統(tǒng)考二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
題。
昔周文王使太公望傅太子發(fā),太子嗜鮑魚而太公弗與,曰:“禮,
鮑魚不登于俎。豈有非禮而可以養(yǎng)太子哉?”尋常之室,無奧剽【1】
之位,則父子不別;六尺之輿,無左右之義,則君臣不明。尋常之室、
六尺之輿處無禮,即上下舛逆,父子悖亂,而況其大者乎?故道德仁
義,非禮不成;教訓(xùn)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辯訟,非禮不決;君臣、
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宦學(xué)事師,非禮不親。是以君子恭敬、
搏節(jié)【2】、退讓以明禮。
禮者,所以固國家,定社稷,使君無失其民者也。禮,天子愛天
下,諸侯愛境內(nèi),大夫愛官屬,士庶各愛其家。失愛,不仁;過愛,
不義。故禮者,所以守尊卑之經(jīng)、強弱之稱者也。禮者,所以節(jié)義而
沒不送【3】。故饗飲之禮,先爵于卑賤而后貴者始羞,骰膳下洗而樂
人始奏。觴不下遍,君不嘗羞;骰不下洪,上不舉樂。故禮者,所以
恤下也。
國無九年之蓄,謂之不足;無六年之蓄,謂之急;無三年之蓄,
國非其國也。民三年耕,必馀一年之食;九年而馀三年之食;三十歲
相通,而有十年之積。雖有兇旱水溢,民無饑僮。然后天子備味而食,
日舉以樂。諸侯食珍不失,鐘鼓之懸可使樂也。樂也者,上下同之。
故禮,國有饑人,入主不饗;國有凍人,入主不裘;報囚之日,人主
不舉樂。歲兇,谷不登,臺扉不涂,馬不食谷,馳道不除,食減膳。
故禮者,自行之義,養(yǎng)民之道也。
受計之禮,主所親拜者二:聞生民之?dāng)?shù),則拜之;聞登谷,則拜
之。夫憂民之憂者,民必憂其憂;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與士民
若此者,受天之福矣。
禮,圣王之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嘗其肉,
隱,弗忍也。故遠庖廚,仁之至也。不合圍,不掩群,不射宿,不涸
澤;草木不零落,斧斤不入山林;昆蟲不蟄,不以火田。取之有時,
用之有節(jié),則物蕃多。圣主所在,魚、鱉、禽、獸猶得其所,況于人
民乎!
故仁人行其禮,則天下安而萬理得矣。逮至德渥澤洽,調(diào)和大暢,
則天清明,地富烯,物時熟,民心不挾詐賊,氣脈淳化。
(取材于賈誼《禮》)
注釋:【1】奧剽:尊卑。【2】搏節(jié):約束,克制。【3】沒不遂:
無不涉及。
5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I的一項是()
A.鮑魚不登于俎登:置于其上
B.固國家固:使……鞏固
C.人主不裘裘:皮衣
D.馳道不除除:修整
5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太子嗜鮑魚而太公弗與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B.豈有非禮而可以養(yǎng)太子哉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C.受計之禮,主所親拜者二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D.聞生民之?dāng)?shù),則拜之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
5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教訓(xùn)正俗,非禮不備
教導(dǎo)訓(xùn)誨以匡正風(fēng)俗,若沒有禮節(jié),就會有所疏忽
B.觴不下遍,君不嘗羞
向人敬酒,若沒有遍及所有人,君主不會享用美食
C.故遠庖廚,仁之至也
因此圣明的君主遠離廚房,其仁德已達到最高境界
D.昆蟲不蟄,不以火田
昆蟲沒有蟄伏時,是不會耕種用火焚燒過的田地的
54.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與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太公認為不合禮節(jié)的行為會導(dǎo)致社會失去正常的秩序。
B.按照禮節(jié),不同身份的人都要有與其身份相稱的愛心。
C.圣明的君主能保護魚、鱉、禽、獸、草木等正常生長。
D.百姓無欺騙與害人之心,才能讓天下變得清明、富庶。
55.請寫出“故禮者,自行之義,養(yǎng)民之道也”的句意,并簡析
第3段是怎樣得出這一論斷的。
(2023?北京順義?統(tǒng)考一模)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賈誼、陸贄①、蘇軾,此三子者,跡相類也。贄與軾,每自比誼
也,稱之者亦以為然。贄蓋希誼矣,而不能為誼,然有愈于誼者也。
軾亦希贄矣,而不能為贄,況乎其猶欲希誼也。
奚以知其然邪?誼之說:教太子以端本,獎廉隅以善俗,贄弗逮
焉。而不但此,傅梁懷王,王墮馬斃,誼不食死,贄弗能也。所以知
其不能者,與竇參②為難之情,勝于憂國也。顧誼之為學(xué),粗而不純,
幾與贄等;而任智任法,思以制匈奴、削諸侯,其三表五餌③之術(shù),
是嬰稚之巧也;其削吳、楚而益齊,私所親而不慮貽他日莫大之憂,
是仆妾之智也;贄之所勿道也。故輔少主、嬰孤城、仗節(jié)守義,以不
喪其貞者,贄不如誼;而出入紛錯之中,調(diào)御輕重之勢,斟酌張弛以
出險而經(jīng)遠也,誼不如贄。是何也?誼年少,憤盈之氣,未履艱屯,
而性之貞者略恒疏,則本有余而末不足。斯誼與贄輕重之衡,有相低
昂者矣。
若夫軾者,惡足以頡頑二子乎!酒肉也,佚游也,情奪其性者久
矣;寵祿也,禍福乜,利勝其命者深矣。忌役于雕蟲之技,以聳天下
而矜其慧。學(xué)不出于揣摩之術(shù),以熒天下而儺其能。習(xí)于其父張儀、
蘇秦、商鞅、李斯之邪說,遂欲以攬?zhí)煜露掠谄娇抵?。文飾?/p>
經(jīng)術(shù),而自曰“吾誼矣”;詭測夫利害,而自曰"吾贄矣”;迷失其心
而聽其徒之推戴,且曰“吾孟子矣”;俄而取道于異端,抑曰“吾老
聃矣”“吾瞿曇④矣、若此者,誼之所不屑,抑贄之所不屑也。
周勃、灌嬰之非誼曰“擅權(quán)紛亂”,于誼為誣,于軾允當(dāng)之矣。
藉授以幼主危邦,惡足以知其所終哉!乃欲推而上之,列于誼與贄之
間,宋玉所云“相者舉肥”也。
(取材于王夫之《讀通鑒論》)
【注釋】①陸贄:唐德宗時期曾擔(dān)任宰相,指陳弊政,廢除苛稅,
后遭構(gòu)陷后罷相。②竇參:曾任宰相,恃權(quán)貪婪,與陸贄不和。③三
表五餌:指賈誼向漢文帝陳獻的防御匈奴之策。④瞿縣,指佛。
56.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琬的一項是()
A.贄蓋希誼矣希:仰慕B.私所親而不慮貽他日莫大之憂私:
私下
C.輔少主、嬰孤城嬰:堅守D.惡足以頡頑二子乎頡瓶:
較量
57.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而不能為誼其削吳、楚而益齊
B.然有愈于誼者矣俄而取道于異端
C.奚以知其然邪以不喪其貞者
D.其三表五餌之術(shù)情奪其性者久矣
58.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教太子以端本:教育太子來端正根本
B.是嬰稚之巧也:這是小孩子一樣的機巧
C.以熒天下而儺其能:以此來迷惑天下而仇視其他有才能的人
D.藉授以幼主危邦:假如交給他君主年幼、國家危難的局面
59.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認為賈誼、陸贄在為政、操守、為學(xué)等方面各有長短。
B.作者眼中賈誼年輕氣盛,未經(jīng)歷過艱難險苦,故不能成功。
C.“擅權(quán)紛亂”“相者舉肥”兩句是作者引用來抬高蘇軾的。
D.文中評論人物,論點精到,列舉相應(yīng)事實論證,邏輯清晰。
60.第三段是作者對蘇軾的評價。在王夫之看來,蘇軾有哪些不
足?請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至少寫出三條)。
(2023?北京門頭溝?統(tǒng)考一模)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
題。
南軒記
曾鞏
得鄰之的地①,蕃之,樹竹木,灌蔬于其間,結(jié)茅以自休,囂然
②而樂。世固有處廊廟之貴,抗萬乘之富,吾不愿易也。
人之性不同,于是知伏閑隱奧,吾性所最宜。驅(qū)之就煩,非其器
所長,況使之爭于勢利、愛惡、毀譽之間邪?
然吾親之養(yǎng)無以修,吾之昆弟飯菽著羹③之無以繼,吾之役于物,
或田于食,或野于宿,不得常此處也,其能無焰然于心邪?
少而思,凡吾之拂性苦形而役于物者,有以為之矣。士固有所勤,
有所肆,識其皆受之于天而順之,則吾亦無處而非其樂,獨何必休于
是邪?顧吾之所好者遠,無與處于是也。
然而六藝百家史氏之籍,箋疏之書,與夫論美刺非、感微托遠、
山鏡???、浮夸詭異之文章,下至兵權(quán)、歷法、星官、樂工、山農(nóng)、
野圃、方言、地記、佛老所傳,吾悉得于比。
皆伏羲以來,下更秦漢至今,圣人賢者魁杰之材,彈歲月,憊精
思,日夜各推所長,分辨萬事之說,其于天地萬物,小大之際,修身
理人,國家天下治亂安危存亡之致,罔不畢載。處與吾俱,可當(dāng)所謂
益者之友非邪?
吾窺圣人旨意所出,以去疑解蔽。賢人智者所稱事引類,始終之
概以自廣。養(yǎng)吾心以忠.,約守而恕者行之C其過也改,趨之以勇,而
至之以不止,此吾之所以求于內(nèi)者。
得其時則行,守深山長谷而不出者,羋也。不得其時則止,仆仆
然求行其道者,亦非也。吾之不足于義,或愛而譽之者,過也。吾之
足于義,或惡而毀之者,亦過也。
彼何與于我哉?此吾之所任乎天與人者。然則吾之所學(xué)者雖博,
而所守者可謂簡;所言雖近而易知,而所任者可謂重也。
書之南軒之壁間,蚤夜覺觀焉,以自進也。南豐曾鞏記。
注釋【1】葩地:雜草叢生的土地?!?】囂然:悠閑的樣子?!?】
飯菽著羹:吃粗粉的食物。菽,豆類植物;著羹,豆葉煮成的菜羹。
6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抗萬乘之富,吾不愿易也易:交換
B.與夫論美刺非、感微托遠非:指責(zé)
C.仆仆然求行其道者仆仆:形容旅途勞頓
D.蚤夜覺觀焉—蚤:通“早二早上
6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①況使之爭于勢利、愛惡、毀譽之間邪②凡吾之拂性苦
形而役于物者
B.①然吾親之養(yǎng)無以修—②然則吾之所學(xué)者雖博
C.①結(jié)茅以自休,囂然而樂—②或惡而毀之者
D.①日夜各推所長②而所任者可謂重也
6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于是知伏閑隱奧,吾性所最宜由此明白處于閑散的生活
狀態(tài)中,隱居在僻靜的處所,與我的性情最為合適
B.顧吾之所好者遠,無與處于是也顧念我所愛好的東西很
高遠,于是沒有辦法跟這里的人和諧相處
C.吾窺圣人旨意所出,以去疑解蔽我窺探圣人主旨用意的
出發(fā)點,用它來去除疑惑,解開蒙昧
D.而至之以不止,此吾之所以求于內(nèi)者靠永不止息來實現(xiàn)
最高的目標(biāo),這些都是我要從內(nèi)心來加以索求的原因
64.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與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認為,擁有南軒這間茅茸屋,自己就足以傲視在朝為官
的尊貴和富擁四海的財富。
B.作者認為,讀圣賢書可增長見聞,養(yǎng)忠義之氣,學(xué)會寬以待
人,有錯就改,自強不息。
C.作者認為,作為讀書人需要審時度勢,如果遇到有利時機,
就出仕去實現(xiàn)自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齒箱全流程清潔度控制措施
- 版權(quán)購買授權(quán)合同書
- 防控疾病我們共同的責(zé)任
- 保密協(xié)議對企業(yè)的保護作用
- 新車購銷合同版
- 企業(yè)信譽保障書
- 基礎(chǔ)版購銷協(xié)議案例
- 供貨商及時保證
- 招標(biāo)文件加固的專家論壇
- 茶葉稅務(wù)咨詢合同
- 關(guān)于人血白蛋白
- DB33∕T 1131-2016 聚乙烯纏繞結(jié)構(gòu)壁管材排水管道工程技術(shù)規(guī)程
- 發(fā)電有限公司高處墜落人身傷亡事故案例通報
- 安全設(shè)計診斷報告
- 現(xiàn)代通信網(wǎng)(郭娟)習(xí)題答案
- 慢性心力衰竭藥物治療中國心力衰竭指南
- 標(biāo)準(zhǔn)釬焊作業(yè)指導(dǎo)書
- 化工原理課程設(shè)計換熱器的設(shè)計—水冷卻純牛奶
- 保加利亞自由加工區(qū)
- EPC工程項目管理職責(zé)及工作范圍
- 公正——該如何做是好_圖文.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