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全冊電子教案帶反思教學設計_第1頁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全冊電子教案帶反思教學設計_第2頁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全冊電子教案帶反思教學設計_第3頁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全冊電子教案帶反思教學設計_第4頁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全冊電子教案帶反思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厘米、分米、米教學目標:1、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體會建立統(tǒng)在測量、交流等活動中,激發(fā)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體會測量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應用,能估計教學重點:1、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體會建立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重要性;教學難點:體會厘米的含義,會用厘米做單位測量物品的長度,能估測熟悉物品的長度。教學過程設計意圖1.猜謎游戲。課前信封中裝一支蠟筆。師生進行猜信封中裝著一根什么筆的游戲。在學生充分說、通過猜謎游戲,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猜、想的基礎上,揭示謎底。師:今天咱們做一個猜謎游戲,請同學們猜一猜,里面是一支什根據學生猜的情況進行互動對話。生:鉛筆。老師把一支鉛筆放進信封中,鉛筆露出。師:你們發(fā)現了什么?會是鉛筆嗎?生1:不會。鉛筆比信封長。生2:師:你為什么猜會是粉筆呢?學生說猜的理由,教師拿粉筆與信封比一比。師:粉筆裝在信封里面看不見,有可能。但老師告訴師:同學們,你們聽過盲人摸象這個故事嗎?誰來給大家講一講想一想為什么同一頭大象會出現不同的結果呢?看來我們在觀察物體時應該從多個角度、全方位學生通過親身實地的觀察,更加清楚直觀學習本課。的觀察,觀察的過程中還要特別2.估測鉛筆的長度。(1)提出估計“一支鉛筆大約等于幾支蠟筆長度“的要求,讓學生觀察,進行直觀估計。學生說出蠟筆后教師揭示謎底,學生如果說不出,教師也要適時說明。如,你們想知道信封里裝的什么筆嗎?咱們一起來看看………。師:拿出一支鉛筆和一支蠟筆,請同學們估計一下:這支鉛筆的長度大約等于幾根蠟筆師:要知道估計的是否準確,可以拿出蠟筆量一量。下面就請你拿出一支鉛筆和蠟筆來量一量,看你估計的準不準。學生自己測量,教師巡視,進行個別指導。(3)交流測量方法和結果,重點培養(yǎng)學生直觀估計能力。學生通過實際操作體驗測量讓學生用手指指自己的課桌面的長,師:把你是怎樣量的給大家介紹師:說一說你測量的結果。學生的長度等于三支蠟筆的長度多一點(些)。二、測量活動1.認識課桌面的長。首先由前面的測量活動引出測量課桌面長的話題,然后讓學生指初步感受課桌面有多長。(2)匯報:請一小組的同學上臺匯報。2.同桌合作測量。提出教材中的活動要求,并指導同桌選用身邊的物品作測量工具??上茸寣W生說說用什么做測量工具,再動手量。師:我們已經會用蠟筆測量鉛關注學生指的是否正確。學生通過實際操作體驗測量使學生認識到,由選用什么物品作工具。學生商量、匯報,鼓勵學生選用與他人不同的工具進行測量,可以提出用手作測量的方法。3.交流測量的過程和結果。給學生充分的交流時間,關注學生測量的過程和對結果的描述,并把師:把你們測量的方法和結果給大家介紹一下。交流中,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測量的方法,并記錄測量的結果。如:(1)用鉛筆量——4根鉛筆長;(2)用文具盒量——3個文具盒長;(3)用4.討論測量結果。提出教材“說一說”的問題,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問題的看法。使學生認識到,由于測量工具不同,從于測量工具不同,從而造成了測量結果不一樣。學生通過觀察認識直尺學生自己感知1厘米而造成了測量結果不一樣。再交流測量的結果。使學生了解結果是一樣的。三、認識厘米1.教師談話引出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要求,拿出直尺讓學生觀察、交流發(fā)現了什么,認識長度單位“厘米”的字母表示。。師:看來要準確知道物品的長度,就要使用統(tǒng)一的工具和長度單位來測量?,F在,我們認識一種簡單的測量工具——直尺。請然后再說一說你發(fā)現了什么。學生觀察后交流匯報:直尺上有“厘上的“厘米”就是國際上統(tǒng)一使用表示。在生活中尋找1厘米的物品學生自己認識2厘米、3厘米注意了解學生的測2.認識和感受1厘米。讓學生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再用手比一比1厘米有多長,最后找一找身邊有哪些長是1厘米的物品。(可把第3頁練一練第1題移過來。)師:1厘米有多長呢?直尺上從“0”到“1”這一段長度就是1厘米。你還能在直尺上找到1厘米的長度嗎?啟發(fā)學生找一找,說一說。如,直尺上從3到4這段長度是1厘米等。師:用手比一有多長。學生先空比,再對著直尺比。師:請同學們找出幾種長1厘米的物品。手指的寬度、圖釘的長度、訂書釘的長度等。3.認識2厘米、幾厘米。同認識1厘米一樣,先在直尺上分別找出2厘米、3厘米再用手比一師:我們已經認識了1厘米,2學生先估測再測量鞏固新知厘米有多長呢?請同學們在直尺上找出2厘米的長度。學生觀察直尺,交流。如直尺上從0到2的長度是2厘米,從3到5的長度是2厘米。師:用手比一比2厘米有多長。用手比一比,然后問。師:3厘米、4厘米有多長呢?司桌互相找一找、比一比、說一說。同桌邊找邊比邊交流,教師巡視并參與交流四、用直尺測量1.測量橡皮(2)交流各自的測量結果。要給學生充分展示不同測量方法的機會。重點了解從0開始的方法。2.測量一支鉛筆的長度。(1)拿出自己的鉛筆先估測,再實際測量,最后交流。師:拿出自己的鉛筆,估測一下,大約多長。學生回答時,啟發(fā)學生比一比估計出的長度,并反思自己估測的結果。師:剛才大家都估測了一下,估測的準不準呢,實際測量一下吧!學生測量、交流,并與自己估測的結果進行比較。(2)測量教材上的鉛筆插圖的長。讓學生看書觀察教材上的鉛筆,先估測,再實際測量。交流時,重點關注學生測量的方法是五、課堂練習練一練第2題,可司桌合作自選幾種學習用品,先估計,再測量。把結果都填在統(tǒng)計表中,最后交流。反思:個別學生在測量物體長度是沒有對齊0刻度線,需要加強測量物體的練習。第二課時米的認識1、經歷以米、厘米為單位正確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體驗1米到底有多長,并會估計物體的長度。2、體會米的含義,知道厘米、米之間的關系。在活動中體驗測量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教學重點:經歷以米、厘米為單位正確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體會米的含義,知道厘米、米之間的關系。教學難點:能以米、厘米為單位正確測量物體的長度。教具準備:新鉛筆、米尺、數學課本、文具盒、1米多長的繩子。教學過程設計意圖1、師生利用課前共同準備的直尺、三角板、等工具測量小組中司桌合作進行測量(對個別測量方法不正確的,教師進行指導)教師引導學生說出比較短的物體“厘米”做單位。2、指導學生同桌合作,用不同的測量工具測量繩子的長度。復習舊知引出本課的內容,激發(fā)學生學生通過親身實地的觀察、測量,更加清楚直觀學習本課。學生在測量的過程中會隨機比較、選擇用哪些測量工具比較合適。(主要是直尺或米尺)請你們用尺子(包括米尺)來測量一下繩子的長度。指導學生測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通常用“米”做單位。開展測量課桌的比賽,看那個組測量的又快有準??赡苡械膶W生用自己的尺子測量,也可能有的學生用老師準備好的米尺進行測量。匯報交流時學生很容易比較出用米尺測量又快又準。你們還知道哪些物體的長度需要用米作單位?二、體驗探究1、認識米,知道1米有多長。2、讓學生以組為單位,直觀體驗1米有多長。直觀體驗1米有多長------------------------司學們,測量比較長的物體用米做單位,那么你們知道1米到底有多長嗎?讓學生用手比劃一下。老師告訴你們這是一把米尺,它的長度就是1米。有的用手感知有的會看一看1米到自己哪兒有的學生會說墻圍的寬度是1米。學生可能有多種方法讓學徒手比劃1米的長度,1米3、學生在觀察、交流過程中認識米與厘米之間的關系。1米=100厘米米尺上有多少個1厘米。讓學生觀察一下米尺上的1厘米有多長,用手比劃一下,數一數有多學生在觀察、交流過程中認識米與厘聯系身邊的事物,找出幾種長度是1米的物品。比劃:1厘米這么長,100個這么4、讓學生聯系身邊的事物,找出幾種長度是1米的物品。同學們,你們能從教室中找出幾種長度大約是1米的物體嗎?可能找到:教室中的日光燈的長度、黑板左右兩邊的長、門上下兩邊的長、課桌的長等。在生活花池的寬、我小弟弟的身高、我三、練習1、1米大約等于幾枝鉛筆的長度?先讓學生用手比劃1枝鉛筆的的長度,從而估計出1米大約等鞏固新知2、學生自主量一量教室中比較大的物體的長度(或高度)。教師要與學生共同完成測量活動讓學生先估計教室中的黑板、門、講臺等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然后再進行實際測量。重點使學生學會測量結果不夠整米時,怎樣描述測量的結果。讓學生自主進行實際測量。(教師適當進行指導)適時進行匯報。3、出示書中8頁練習題。4、課外小作業(yè):讓學生回家測量反思:通過學生親自動手量黑板的長度,讓學生感覺到厘米這個單位小了,需要一個更大的適合的單位。在教授1米=100厘米時,有的學生在觀察米尺時不是很理解,需要加強學生的觀察能力。第三課時分米的認識1、通過動手操作,探索厘米、米、分米之間關系的過2、認識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積極參與合作學習活動,獲得與同伴解決問題的經驗。了解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認識分米,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教學準備:米尺、直尺、8厘米、1米、60厘米的彩教學過程設計意圖1.教師拿出兩根彩帶(一根測,再實際測量。師:我們已經認識了厘米、米兩個長度單位,并能估測一些物請同學們估計一下,這兩根彩帶各有多長?生觀察,并與前面兩根彩帶比較復習舊知引出本課的內容,激發(fā)學生學生通過親身實地的觀察、測量,更加清楚直觀學習本課。長短,然后進行估計和測量。最后說明,計量比厘米大,比米短的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分米”作單位。師:同學們觀察一下老師手里的這根彩帶,與剛才的兩根彩帶相比,你發(fā)現了什么?學生了解,這根彩帶比8厘米的長,比1米的短。師:請大家估計一下,這根彩帶有多長,再實際測量一下。師:大家測量出這根彩帶的長度是60厘米。今天我們再學習一個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長單位—分米。用分米來表示這根木條的長度更簡便一些。分米用字二、認識1分米1.結合直尺認識分米,知道1分師:請大家拿出你們準備好的尺直觀體驗1分米有多長學生數、交流。師:這10厘米長度就是1分米。板書:1分米=10厘米先讓學生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再用手比一比1分米有多長。師:請你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的長度。用手比一比,1分米有多長。給每個學生實際比的機會。 3.聯系熟悉的物品,認識并體驗1分米。讓學生找出生活中大師:找一找,在你熟悉的物品中,哪些物品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學生回答可能很多,如:電燈開關的邊長,粉筆盒的寬,香皂盒的寬等,學生說的實物的長聯系熟悉的物品,認識并體驗1分米學生在觀察、交流過程中認識米與厘米、分米之間的關系。接近1分米就可以了。三、探索活動1.小組合作,探索米和分米之間的關系。(1)提出探索的要求,并板書1米=()分米。鼓勵小組同師:我們學習了米、分米、厘米等長度單位,并且知道了1分米=10厘米,現在請小組同學一起研究一下,1米等于多少分米?可拿米尺實際觀察一下。學生合作探究,教師巡視指導。四、練習1、同桌合作先估測課桌面的長和寬,然后再進行實際測量。重點使學生學會測量結果不夠整米時,怎樣描述測量的結果。讓學生自主進行實際測量。(教師適當進行指導)適時進行匯報。鞏固新知,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聯系身邊的生活,體會身邊處處有數學。3、身邊的數學。反思: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分米用的比較少,所以在分米的應用上學生把握不是特別準確,需要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同時加強單位換算的聯系。第四課時我們的測量教學目標:1、經歷選用合適的工具,選擇適當的長度單位測量身體某部位或物體長度的過程。2、了解自己身上的數據,能用手作、步長等作標準估使學生獲得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體會測量與日常生活的聯系;激發(fā)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估計意識和習慣。教學重點:能用手作、步長等作標準估測物品的長度。教具準備:直尺、米尺,記錄卡片。教學設計:教學過程設計意圖1.提出要求:不允許用直尺和米尺等工具。同桌一組,估測以比賽形式復習舊容,激發(fā)學生學習凳子面的長,看哪組估測的更準確。師:今天,我們一起來進行比賽內容:同桌一組,估測凳子面的長,看哪一組估測的最準確。有什么問題沒有?如果學生提出可不可以用其它物品做工具,教師告訴學生是可以的,但最后結果必須用學生估測,教師注意了解2.交流估測的結果。先只說結果,不說方法。師:把你們估測的方法和結果給大家介紹一下。學生說,老師記錄,同時把自己估測的結果也和同學交流。3.師生一起測量,檢驗估測的結果,并評出優(yōu)勝者。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師:哪一組估的最準確呢?我們一起來實際測量一下。共同測量出結果,評出估的最準的,應該是教師。4.交流估測的方法??上日埞罍y不準的同學說一說,再請估測師:比賽結果已經出來啦!現在,我們請幾組同學說一說你估測方法多種多樣,教師●用手比出10厘米,然后一下一下測……(這個方法也可長度來估測,很不錯。)師:你們想了解老師是怎樣估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測的嗎?教師演示用手作量,估算師:我一作是x×厘米,量二、合作測量1.談話引入測量活動。激發(fā)學生了解自己身上數據的興趣和愿望。手、腳的長度嗎?2.小組合作測量。教師提出先估測,再測量的要求,親自參與測出自己身體上的數據,并寫在記錄卡上。根據本班學生人數和測量工認識并體驗自己1作、1步的長。鞏固應用,用自己量。學以致用,感受數具多少分組測量。必要的話,教3.交流測量的結果。重點說一說使用的什么測量工具,每個人估測和實際測量的結果如何。師:請組長匯報一下:你們組測量了哪些部位?分別使用的什么工具?怎樣做的?每個同學匯報自己估測和實際測量的結果是多少?三、實踐活動1.鼓勵學生用自身測量工具進行實際估測??梢缘讲賵錾?,分小組進行任師:大家已經知道了自己一作有多長等等?,F在我們就用這些做工具,到操場上估測一些物體學生分成小組到操場上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2.根據今天的活動,寫一篇反思:用自己身上的工具估測物體長度的過程,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二、有余數的除法第一課時(一)知識教學點1、經歷生活經驗抽象為數學問題的過程,體會有余數除法的含義,認識余數。2、使學生掌握除數是一位數,商也是一位數的有余數3、通過具體情境,體會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把一些物品平均分以后還有余數的情況。4、會讀、寫有余數的除法算式。(二)能力訓練點1、通過操作、思維、語言的有機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認2、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綜合、概括等邏輯思(三)德育滲透點1、啟迪學生主人翁意識,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2、通過例題教學,使學生受到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3、體會有余數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教學準備:圓片、小棒。教學過程設計意圖一、鋪墊孕伏1.()里最大能填幾?你是怎么想的?2.用豎式計算除法。(齊做并指名板演)訂正筆算除法時,要求學生口述計算過程及豎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復習舊知引出本課的內容,激發(fā)學生 二、探究新知1.教學例1:(1)出示例1情景圖。(2)引導學生操作,用圓片代替蘋果,小棒橫放代替盤子。大家共同操作后,請一名同學到前面操作。邊操作邊思考,12個蘋果,每4個放1盤,能放幾盤?分后列式計算,學生口述,教讓學生口述算理后回答橫式中每個數表示的意義。被除數12表示被分的數,4表教師板書:沒有剩余。(3)出示例1情景圖第二部也就是12個蘋果,每5個蘋果1學生動手分一分體會整除和有余數除法的不同。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盤,能放幾盤?出現了什么新情況?大家共同操作后,請一名同學到前面操作演示并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你是怎么放的?為什么這樣放?有沒有放完?每個盤子放得幾個?還剩幾個?還夠放1盤嗎?既然不能就只有剩下它了,那就是說,把12個蘋果,5個放1盤,能放2盤,還剩2個。解,指名回答,教師板書:被分的數是幾?平均分成幾盤?怎樣寫?12個蘋果,5個放1盤,有沒由整除類推到有余數除法。有剩余?教師強調:12個蘋果5個1盤這樣放,還剩2個,這個“2”表示分剩下的數,這個沒分完剩下的數,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余數”。(彩筆板書“余數”。)橫式怎么寫呢?在等號后面“……”,再寫余數1,讀作“2余2。教師小結:像這樣的求出商以后還有余數的除法就叫做“有余數的除法”。(板書課題:有余數的除法)(3)對照、觀察、比較一般除法和有余數除法的異同點,揭示本節(jié)課重點、關鍵,溝通一般除法和有余數除法兩者之間的聯系。鍛煉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學以致用,培養(yǎng)學-------------------------都表示平均分;列式方法相同;被分的數,平均分的份數,每份分得的數及分掉的數,在豎式中書寫位置相同。有剩余。正因為有剩余,所以在①學生說明題意,兩個小朋友在干什么?②明確問題:21張畫片,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結果怎么樣?每人分幾張?分完了嗎?③小組交流自己的意見,列出21÷5=4(個)…1(張)師總結:所以計算有余數除數時,要想除數和幾相乘的積比被除數小且最接近被除數。舉一反三,鞏固新知。教師介紹余數,及算式的讀作。三、鞏固發(fā)展分題回答講出自己的算法;強調:①計算的方法;2.機動練習:用手勢或舉數字卡片的方法說答案,看誰舉得正確舉得快!四、全課小結1.讓學生觀察板書,思考回反思:學生利用手中的畫片親自動手分一分,初步感知余數的含義,在讀寫有余數的除法算式時,學生容易把商幾余幾讀成等于幾,需要加強算式讀法的練第二課時了解余數比除數小,親身體驗有余數除法的含義。在擺一擺、算一算、說一說的數學活動中,經歷探索余數比除數小的過程。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親自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和愿望。教學重難點:探索余數比除數小的過程。教學準備:圓片、小棒。教學過程設計意圖一、鋪墊孕伏教師導入:同學們,老師這里有15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幾根,還剩幾根?1、如果是17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幾根,還剩幾根?二、探究新知1.教學例1:(1)出示例1情景圖。要求學生要認真分,并列出算復習舊知從能夠分完入手,使學生更好的理解余數比除數小。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親手擺一擺、分一分,并互相交教師以1根1根分為例,實物投影展示,有余數除法的產生過學生們小組合作,親自動手用小棒擺一擺,邊擺邊交流自己的(1)1根1根分,每份是4根(2)4根4根分,每份是4根還剩2根學生口頭列式17÷3=4(根)……2(根)學生打開書填寫在書上教師進一步提要求:4份,每份幾根,還剩幾根?學生再動手擺一擺、分一分、教師指2-3名學生說一說,并動權交給了學生,17÷4=4(根)………1(根)呢?學生獨立完成這兩個問題,并小組內交流,并說一說通過上面各題,除數和余數的大小相比較,發(fā)現了什么?通過學生的發(fā)言,教師總結歸在有余數的除法中,余數要比除數小學生讀一讀教師:觀察上面的余數,你發(fā)現了什么?學生們把得數填完后,匯報在前面的基礎上學生已經有了獨立完成的能力,效果讓學生在做,才真正體現了新課標的要從小棒抽象到算式,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了余數要比除小組內交流討論,“兩邊的余數都是一樣的,都是從1到5”。三、鞏固發(fā)展1、議一議教師:通過上述幾道題,我們余數可能是哪些數?最小的余數是幾?最大的余數是幾?2、你能自己試著寫出一組一個數除以7的除法算式嗎?3、練一練“練一練”第1、2、3題。分題回答講出自己的算法;強調:①計算的方法;四、全課小結1.讓學生觀察板書,思考回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更加深了學生對余數要比除數小的理解,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反思:在分之前,學生不能正確理解老師的要求,在經過老師指導后能很快改正錯誤。通過觀察算式,學生可以找到余數和除數的關系。第三課時1、結合具體事例,經歷認識有余數除法豎式的過程。2、能用乘法口訣確定有余數除法的商,會用豎式計算有余數的除法。在用豎式計算有余數除法的過程中,體會知識間的聯系,激發(fā)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重難點:探索除法豎式的過程。教學過程設計意圖一、鋪墊孕伏1.()里最大能填幾?你是怎么想的?2.用豎式計算除法。(齊做并指復習舊知,為學習新知做好鋪墊為學習有余數除法豎式做好鋪墊。名板演)訂正筆算除法時,要求學生口述計算過程及豎式中各部分的名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1情景圖。(1)出示折紙的情景圖。學生說說了解到哪些數學信息和問(2)提出問題:把它們穿起來,可以每幾只穿一串呢?學生嘗試計算、思考,遇有疑難問題小組討論解決并總結出自①30只漂亮的紙鶴,每6只穿1串,可以穿幾串怎么鶴穿成1串,就是6個幾,這樣穿正好分完。)6=5(串)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親手擺一擺、分一分,并互相交使學生親身體驗了有余數除法的含義和余數比除數小的現象,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更能激發(fā)他們學習-----------------------師:學生寫出豎式并找2個學②每7只穿1串呢?能穿成5串嗎?多了還是少一直到不夠分為止,所以7和幾相乘的積不僅要小于30,還應最接近30。)那么7和哪個數相乘的積小于<30商4行嗎?商8行嗎?為什么?所以計算有余數除數時,要想除數和幾相乘的積比被除數小且你會嗎?在本上試一試。教師巡視。如有寫對的請他到黑板上板演,并給大家講一講豎在前面整除豎式的基礎上學生可以探索出有余數除法豎式的格式,真正體現了新課標的要求。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總結試商的方法。特別強調各數的位置及含義。3、學生自主完成課本17頁試一試教師:怎樣確定商是幾呢?學生們把得數填完后,匯報小組內交流討論,重點說一說師總結:所以計算有余數除數時,要想除數和幾相乘的積比被除數小且最接近被除數。三、鞏固發(fā)展1、課本17頁“練一練”第1、2、3題。分題回答講出自己的算法;強調:①商和余數是怎樣確定的;完成,教師重點查看學生豎式的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鞏固了所學的知識。3、練一練第3題。學生自主完成,教師重點讓學生說一說是四、全課小結1.讓學生觀察板書,思考回反思:大部分學生能夠做到知識的遷移,利用上學期所學整除除法豎式的計算方法完成有余數的除法豎式計算。第四課時1、能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并與他人交流的過程。2、能靈活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并能清楚的表達解決問題的思路。積極參與個性化算法的交流,體驗同一問題可以用不同方法解答,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教學重難點:探索有余數除法應用的過程。教學過程設計意圖頁教學情境圖)仔細看圖,你發(fā)二、探究體驗1、出示問題1、30元錢能買幾枝郁金香,還剩多少元?說出自己的想法,討論出結果:(元)先算買3枝郁金香花27元,再算剩下的。出示問題2、30元錢能買幾枝馬蹄蓮,還剩多少元?出示問題3、30元錢能買幾枝康把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使學生學會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師巡視,看學生是否能得出:當剩下3元不夠再買一枝郁金香。學生已能獨立解決下面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乃馨,還剩多少元?學生獨立解答,再全班交流。還剩多少元?先讓學生審清題意,再解答。重點理解“各能買幾枝”是什么意思。三、實踐與應用重點全班交流第5題。錢,找回1元錢,實際上是花了交流時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算的。要求每瓶的價錢先算花了多是7瓶飲料花的錢。49÷7=7(元)鼓勵學生的獨到的見解,只要他說的有道理就要給予肯定,讓學生感覺到一個人是孤獨的,體驗到擁有朋友的快樂。讓學生說明自己的想的過程,鼓勵不同的算法。鞏固練習,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反思:部分學生不能理解題目要求,需要指導各買多少支的意思。學生不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計算50÷4,需要在平時講課時教授舉一反三的技能。第五課時經歷小組合作學習、討論、解決問題和交流的過程。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通過與同伴合作交流,自主探究來解決問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與同伴的合作學習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教學重難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問題,應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教學過程設計意圖情境創(chuàng)設教師:有一天,17名同學去公園劃船,瞧,他們到了。(出示教學情境圖)仔細看圖,你發(fā)現了什么?仔細觀察,大膽的說。二、探究體驗讓學生重點了解:每條船每小時4元。為下邊的學習打下基礎。這17名同學們要去劃船了,大家想一想,他們要先解決什么問題才能順利的上船呢?同桌迅速的交流一下想法。你們真聰明,他們要交了錢定好船,才能去劃船。那我們大家就先來幫忙解決第一個問吧:出示:17名同學去劃船,至少要租幾條船?小組討論,出現疑惑可以請教老師。教師及時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結論。討論出結果:每條船坐4人,就看17里包含著幾個4,就需要幾條船。把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使學生學會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師巡視,看學生是否能得出:當剩下的人數不夠4人時,也需要1條船讓學生感受到余數鼓勵學生的獨到的見解,只要他說的有道理就要給予肯說明自己想的過程。讓學生說一說,當剩下的人數不請同學們說一說:怎么分配乘船生活實際想一想,如果你也去劃船了,你會怎么分配?)學生可以自由的發(fā)表自己的不同見解。學生可能會說出很多種方案,估計大部分同學都不會把一個人單獨的放在一條船上。2、師:這17名同學打算租5條船,那要準備去付錢了,我們來幫他們解決第二個問題吧:他們計劃劃2小時,50元錢夠嗎?大家趕快幫忙算一算吧!小組討論解決20+20=40(元)定,讓學生感覺到一個人是孤獨的,體驗到擁有朋友的快樂。讓學生說明自己的想的過程,鼓勵不同的算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了解到同樣是余數,但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下,余數的作用卻是不一樣的,要根據具體問題作出合理的處理。 50元錢夠了,還剩下10錢呢!師:問題都解決了,他們終于可以上船了。大家表現的真棒,有你們這些聰明的小家伙在,不愁三、實踐與應用如果我們班的26名男生去劃船,指名回答。你們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學生相互提問,試著解決。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余數的作用,那你們瞧瞧這兩個問題該怎么處理呢?出示練一練第1題:學生在小組內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就是看看6米里面包含著幾個8分米,要先統(tǒng)一單位才能計算。)60÷8=7(根)……4(分米)鞏固練習,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那這時的余數怎么辦呢?這時的余數不夠一根了,所以最多能剪7根。3、第2題:每桌坐8人,45人需學生獨立解決,集體訂正。說一說你從中了解到了哪些信一箱飲料有9瓶,箱外面還有3瓶。每箱飲料36元,零散的飲料每瓶5元。誰能解釋一下“每箱飲料36元”是什么意思?集體訂正。生:我們這樣想的:要先算買整箱的飲料平均每瓶多少錢,算式5元,所以買整箱的每瓶比零售少1元。算式:5-4=1(元)還可以使學生了解同一種東西買的地方不一樣,價錢也會不同。在經歷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獲得與同伴合作的體驗。 反思:學生在解決第二問的時候有困難,不理解是要求5條船2小時需要多少錢。第六課時整理與復習1、經歷對本章已學知識復習、鞏固和提高的過程。3、獲得數學學習的成功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教學重難點:能用口訣計算有余數的除法,及有余數除法的應用。教學過程設計意圖教師:同學們對乘法已經很熟悉了,乘法題也都會做,老師這里有幾道乘法題,你們會做嗎?(課件顯示:在口里最大能填幾?這個題)教師:這幾道題應怎樣填,怎樣想呢?1.()里最大能填幾?你是怎么想的?為了讓學生學會用口訣計算有余數除讓學生們動口、動腦、動手,才利于對知識的掌握。---------------------------教師:同桌互相說說是怎樣想上。2.用豎式計算除法。(齊做并指名板演)訂正筆算除法時,要求學生口述計算過程及豎式中各部分的名稱。3.教師:同學們愛吃巧克力嗎?老師這里有42塊巧克力,你能準確的把它們裝在盒子里嗎?(課件顯示)教師:你認為怎樣裝盒比較合適?學生自己試著填一填,不太明白題意可以問一問其他人或者問老師。全班交流。4.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商和余數。學生們又一次說算法,才能鞏固所學讓學生們去觀察圖,說一說,這樣才便于對題意的理解。學生已經學會算法,可以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做,培養(yǎng)了獨立學習的能力。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再觀察商和二、鞏固發(fā)展1、課本23頁“練一練”第1、分題回答講出自己的算法;生自主完成,教師重點讓學生說說列除法算式的想法。3、練一練第1、4題。以比賽形式學生自主完成。四、數學沖浪1.先讓學生觀察兩個圖形算式,可啟發(fā)學生思考第二個式子和第一個有什么不同?思考后再2.舉一反三。聯系生活實際,學生們可以感受到學有所用,使數學更游戲的形式可以更好的達到練習的目反思:學生在做第3題時不理解題目的要求,需要加強審題訓練。三、認識1000以內的數 第一課時1、經歷由數實物的個數到口頭數數的過程。2、能比較熟練地數1000以內的數,會用不同的方法估計和數實物的個數。3、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并愿意與他人交流自教學過程設計意圖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同學們認識紐扣電池嗎?翻開課本第56面,上面有我說的這種電池。多少枚紐扣電池的問題,讓學生自己數數。(2)指名交流數紐扣電池的方法和結果。先請數得較慢的同學介紹,再請數得稍慢的,最后請數得最快的同學介紹。介紹一種數法,師生共同數一數。(1)教師提出“一個一個的數,從學生生活熟悉的事物入手,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經歷自主嘗試數數的過程從交流中學會數數通過指名數的方式檢查學生掌握情況。從一百數到一百三十”的要求,先讓學生自己數,然后指名數。重點零一)。個一個地數,從一百三十數到一百六十”的要求。同桌數完后,請幾組同學表演。(3)鼓勵學生自己數更大的數。給學生充分數的時間。2、十個十個的數。從二百四十數到三百二十”的要求,先指名數,再全班齊數。(2)鼓勵學生自己數出更大的數。給學生充分的時間。3、用自己的方法數數。先討論可以怎樣數數,再提出“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從三百二十五數到四百一十五”的要求。先自己小聲數,再全班數。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體驗學習樂趣,并的數。全班進行數數練創(chuàng)造自由發(fā)展的空讓學生享受到學習----------------------教師提出數數要示,學生按要求數數。接著讓同桌相互提要求并數數。最后鼓勵學生進行挑戰(zhàn)比賽練教師提出:“你知道生活中哪些事情要用到比100大的數嗎?”讓學數學的歡樂。鞏固本課知識。教學反思:帶著學生直接讀數,有的學生能讀出來,有的學生讀不出來,讀到100后面的數,200后面的數,700后面的數時,我總讓他們多讀幾遍。直接讀數有些抽象,我就用100元錢讓學生思考里面有多少一元錢,一點點教學生數,數到一千元。個別有2個學生沒有學會,放了學中午時間我單獨又給兩個學生講了一遍,帶著他們一起讀了一遍,用錢做教具,讓他們一點點數錢,數到300多,最后拓展到1000這個數。這節(jié)課和生活實踐聯系比較密切,哪些數不到1000的學生,說明他們生活實踐少一些,我建議以后讓他們自己去買自己的文具等生活品。第二課時1、在數方塊、在數位表中擺數的過程中,理解10個一百是一千,了解1000以內數的組成。2、認識個、十、百、千等計數單位,理解各數位上的數字表示的含義,知道10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百、幾個十、幾個一組成的。3、在用數字卡片擺數的活動中獲得自主學習的樂趣,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多媒體教學課件教學過程設計意圖一、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匯報上節(jié)課家族作業(yè)完成的情況,給學生充分交流不同數法的機會。二、探索新知(1)認識百和千之間的關系。教師談話提出百和千之間有關系的問題(2)用課件出示一板小方塊,讓學生觀察并提出“一共有多少小方塊,你是怎么知道的”問題,交流回顧數實物的方法和結果,為本課做鋪墊。培養(yǎng)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和勇于猜想的精神。用課件演示,有利于活化教材內容,使學生直觀感受并理解知識。在學生觀察交流的過程中,知道邊出示邊數。數到900的時候,教師提出:再加一個一百九十幾個再一百一百地數。最后得出結論教師出示數位表學生觀察,說說發(fā)現了什么,和以前的數位表有什么不同。三、用計數器表示數(1)教師在多媒體課件上顯示已撥好珠的數,讓學生根據計數器上表示的數,獨立寫數,教師找(2)請板演的同學匯報是怎樣寫出來的,并讀出來。給不同寫法的同學表達的機會。最后形成讀數、寫數的一般方法。尤其使學生掌握個位上是零的讀數、寫數在觀察比較中認識千位,有利于學生對數位表的認識。這節(jié)課你們有什么收獲?直接講數還是有些抽象,我就用100元錢讓學生思考里面有多少十元錢,有多少一元錢,效果好一些,然后拓展到500元里面有什么,1000元里面有什么,678元錢里面有什么,比我直接給學生講數325是由什么構成的比較好一些,最后還是要歸結到數由什么構成上,多讓孩子說一下比較好,我讓孩子練得稍微少了第三課時1、經歷自主嘗試讀數、寫數、用圖形表示數的過程。2、能夠正確讀、寫1000以內的數,能夠用圖形表示3、了解可以用圖形表示數,感受“數”與“形”的聯系。多媒體教學課件、課前讓學生在一張白紙上畫出三個教學過程設計意圖一、數的組成片在數位表中擺三位數。同桌合作,邊擺邊讀。交流討論中得出這三個數字卡片可以擺出4個三位數。3、任選一個數,說一說百位、十位、個位的數字各表示什么。給學生充分發(fā)言的機會。使學生知道并了解各位上的數字所表示的含義。二、用小棒表示數1、教師提出在數位表中用小棒表2、交流學生操作的過程和結果。,說說是怎樣做的,擺出的數是多三、用圖形表示數1、教師提出把小棒換成圖形,在數位表中畫圖形自己表示數的要學生經歷嘗試組數讀數認識三位數的過程。在交流中學習新知。初步體會千以內數讓學生經歷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自主操作的過程。通過不同的方式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給學生自主嘗試的機會。說是怎么做的,每個數位上的圖學生說一說是怎么做的,各種圖四、課后練習展示、分享學生自主的成果,讓學生獲得積極的學習經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提出挑戰(zhàn)性的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給學生一個交流展示的機會。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用圖形表示抽象的數,學生們還是很感興趣的,于是我們多練了一些,尤其是讓學生在黑板上來寫,學生興趣很大,所以以后要讓學生多來黑板上來寫。1、經歷認識算盤、用算盤上的算珠表示數的過程。2、知道算盤上一顆上珠表示5,一顆下珠表示1,會用算盤表示多位數。了解算盤是我國勞動人民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感受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激發(fā)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教學準備:算盤教學過程設計意圖1、師生交流課前搜集的材料,展示各種不同的算盤,然后談一談對我國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感受。2、教師介紹常用的兩種算盤,以七珠算盤為例,讓學生認識算盤的各部分。二、用算盤表示數1、教師參照教材文字介紹算盤沒有撥上數的狀態(tài),然后說明用算盤表示數關鍵是確定個位,并說明,可以任選一檔作個位。2、用算盤表示數教師介紹:下珠一個珠表示1,一個上珠表示5.3、練習在算盤上用算珠表示數。三、練一練通過交流談話體會通過算盤實物教學。--------------------------2、如果學生沒有算盤,互相說一說反思:算盤是我國人民的一項偉大發(fā)明,學生對本課學習很感興趣,通過本課學習增強了學生的愛國意識,課后的手抄報做得很精彩。第五課時1、能夠正確使用“>”或“<”表示1000以內數的大2、經歷用語言描述數的大小,到用數學符號表示數的大小的過程。3、在數字組數、排列數的大小活動中,學會簡單的數學思考,感受數學的樂趣。數學情境圖。教學過程設計意圖(一)、創(chuàng)設情境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10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二)、自主探索(1)小小圖書館出示情境圖和統(tǒng)計表,說一說從圖中知道了哪些信息,發(fā)現了什么問題?結合學生的討論,提出“哪種引導學生用“>”、“<”符號表示數的大小。小結:怎樣比較數的大小?(2)自主練習成不同的三位數,并把它們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注意:有些同學可能想不出這么多三位數,老師要適時的加以引導。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讓同學們把通過看統(tǒng)計表,培養(yǎng)學生讀統(tǒng)計表的能力。為下面的活動提供數據資源。讓學生經歷由語言描述數的大小到用數學符號表示數的大小的過程。課堂鞏固。所有的三位數都想全。這六個三位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三)、課堂練習由學生說一說超市里常見的商品的價格,再將商品根據商品的價格由高到低的順序排列。四、小結:自主練習這節(jié)課你們有什么收獲?小小圖書館教學反思:比較數的大小學生只看數印象不是很深的糖多,來比較兩個數的大小。四、千克與克第一課時1、能根據天平的狀態(tài)判斷哪個物品輕,哪個物品重。2、經歷觀察、感受物品輕重的過程,知道可以用天平3、對身邊的事物有好奇心,能根據生活經驗和所學知識進行簡單的推理和判斷。天平教學過程設計意圖師:同學們,大家都吃過西瓜嗎?球,哪個輕,哪個重?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比較輕重的方法。二、自主探索1.教學“做一做”通過比較西瓜和氣球的重量,直接切入主題。通過親身經歷,是學生體會到物品的哪個重,再讓學生掂一掂,感受一下,并說一說有什么不同(2)提出藍靈鼠的問題??梢韵茸寣W生猜一猜,天平會有什么現象。(3)結合上面的活動,使學生了解用天平可以比較物品的輕重。2.用天平比較把學生帶來的蘋果和梨放在一起,觀察哪個梨可能與哪個蘋果的質量相等。三、課堂練習第一題學生判斷后,交流一下第二題要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和天平圖作出判斷。第三題是一道推理題,學生獨輕重。為用天平比通過猜想,培養(yǎng)學生自主發(fā)展的意識。在現有經驗和想象的背景下,通過操作和觀察,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結合實物直觀感受用天平表示同樣重的連個物體,進一步認識天平。鞏固所學知識。立完成。四、小結: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新知識?并解答。教學反思:分組上來看天平,并讓孩子掂一下誰輕誰重,有點浪費時間,可以放在課間讓一部分人體會,多讓學生說一下天平的三種狀態(tài),各代表什么。做題時好多同學不讀懂題意就做,以后要加強這方面的練第二課時1、結合具體事物,經歷認識并體驗質量單位千克與克的過程,初步建立1克與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會選擇適當的單位表示常見積極參與測量活動,感受質量單位與生活的密切聯教學重點掌握用秤稱物品的質量方法,會選擇適當的單位表示常見的物品的質量。知道1千克=1000克。教學難點會選擇適當的單位表示常見的物品的質量。教具準備臺秤、食鹽、蘋果和西瓜(可以用和它們重量接近的物體代替)、2分硬幣教學過程設計意圖用謎語的形式去導入,吸引學生注意。師:大家到市場買水果和蔬菜,賣東西的人會用什么給你們師結合匯報出示臺秤和電子秤。)教師說明: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一下測量物品質量多重的常用工具:臺秤和電子秤。二、自主學習(一)認識千克和克1.學生觀察臺秤匯報(1)結合匯報認識千克和克以及用什么字母表示。(2)取出西瓜、蘋果,學生(3)教師組織學生稱一稱,匯報并用字母表示。(4)學生觀察77頁圖,讀通過猜謎語的形式引出本課內容,激發(fā)學習積極性。通過觀察實物認識千克與克。出西瓜和蘋果的質量有多重。(教師板書)(二)稱一稱1.取出一袋食鹽,學生看一看,然后稱一稱。(用克的臺秤學生掂一掂。2.取出兩袋食鹽用千克臺秤稱。學生觀察匯報,教師板書3.討論:通過剛才的測量你對千三、實踐活動1.稱雞蛋(1)取出一枚2分硬幣。掂(2)先估計一下一個雞蛋有多重?(3)稱一稱通過學生親身體會,感知一千克有通過學生親身體會,感知一克有多--(4)估計一下1千克雞蛋有的。)(5)稱一稱,數一數大約多2.稱水果糖(1)稱出1千克水果糖,學生掂一掂。(2)估計有多少塊?(3)數一數。五、綜合練習1.練一練的第1、2題。學生2.身邊的數學(1)小組討論解決(教師深入小組和學生一起討論。)(2)全班交流(引導學生交流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教學反思:用謎語的形式去導入,吸引學生注意,讓孩子體會千克是重量單位,并掂一掂一千克有多重。第一課時1.在觀察、驗證、交流等活動中,經歷探索長方形特征的過程。2.認識長方形的長和寬,知道長方形的對邊相等、4個角都是直角。3.在用已有數學活動經驗探索知識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良好體驗,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教學重點:認識長方形的長和寬,知道長方形的對邊相等、4個角都是直角。教學難點:在觀察、驗證、交流等活動中,探索長方形特征。課前準備:師生各準備兩張長方形的紙;學生準備直尺、三角板、剪刀。教學課時:1課時。教學過程設計意圖-----------------------說一說發(fā)現了什么?得出:數學書的面是長方形的,長方形有4條邊,4個角。二、合作探究1.讓學生觀察長方形的邊和角有什么特點。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時2.提出同桌合作,利用學習工具驗證長方形的這些特征。鼓勵學3.全班交流先交流驗證長方形對邊相等的方法。再交流驗證4個角都是直角的方法。要給學生充4.師生共同歸納出“長方形的對邊相等,4個角都是直角”這個結論。5.教師介紹長方形的“長”和從觀察數學書封面入手,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培養(yǎng)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提高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給學生創(chuàng)造合作解交流展示自主學習的成果,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完成對長方形特征的探索過程。介紹長方形各部分“寬”,然后提問:長方形有幾條長邊,幾條寬邊?它們分別有什么關系?三、課堂練習1.練一練第(1)題,讓學生說一說判斷的理由。2.練一練(2)題,指出長方形鞏固知識技能。第二課時1.經歷自主探索正方形特征的過程。2.認識正方形的邊長,知道正方形的4條邊都相等,4個角都是直角。3.在驗證、討論的數學活動中,培養(yǎng)自主學習、簡單的對比和概括的能力。教學重點:認識正方形的邊長,知道正方形的4條邊都相等,4個角都是直角。課前準備:為學生每人準備一張正方形紙和一張長22厘米寬15厘米的紙;電腦課件。教學課時:1課時。教學過程設計意圖教師提出:“長方形有什么特征?鼓勵學生回顧已學的知識和方法。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1.讓學生每人拿出一張正方形紙,提出“正方形可能有什么特征”的問題,鼓勵學生猜想。2.驗證正方形的邊角特征。給學引出本課新知。通過學生自己的認知來猜想正方形的特征。學生自主探索正方形的特征,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生獨立動手操作,然后小組內交流。3.全班交流,給學生充分的表達不同驗證方法的機會,總結歸納出正方形的邊、角特征。三、歸納整理提出議一議“長方形和正方形有讓學生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它們的不同點。四、課堂練習1.練一練第1題,由學生獨立完成。2.練一練第2題,先用教師準備然后請學生自己完成書上的第2在匯報交流中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介紹正方形邊的名稱。讓學生進行討論,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鞏固練習。題。第三課時1.在對簡單圖形分類的過程中,經歷認識平行四邊形2.認識平行四邊形,能在方格紙上畫平行四邊形。3.鼓勵學生發(fā)現日常生活中形狀是平行四邊形的物體,初步體會平行四邊形的作用。教學重點:認識平行四邊形及特征,能在方格紙上畫教學難點:經歷探索認識平行四邊形的特點及過程。課前準備:學生準備:直尺、彩筆、剪刀和幾張長方形的紙;教師準備:機器人圖、三角板、長方形框,為每個學生準備一張主題圖片。教學課時:1課時。教學過程設計意圖--------------------------1.教師談話出示“機器人”圖,讓學生觀察、交流發(fā)現了什么?使學生了解這個“機器人”都是2.提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的二、認識四邊形1.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圖形紙卡,認真觀察,先說一說認識哪些圖形,有哪幾個不認識的。再你發(fā)現了什么?給學生充分交流不同發(fā)現的時間。2.提出“把圖形按邊或角的特征分成兩類”的要求,鼓勵學生大3.全班交流不同的分類方法和結4.在交流的基礎上,教師介紹有四條邊的圖形叫做“四邊形”,并從學生喜歡的機器人開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通過觀察圖形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觀察的習慣和能力。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通過交流討論體會多邊形邊數和角數給學生創(chuàng)造觀察的機會,培養(yǎng)觀察能讓學生觀察,圖形的邊數和角三、認識平行四邊形1.讓學生觀察除長方形、正方形以外的4個四邊形,鼓勵學生找2.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見到的平行四邊形。接著讓學生觀察活動拉門、籬笆,從中找出平行四邊3.學生描出教材中圖上的平行4.教師在方格紙上畫一個平行四邊形,讓學生認真觀察,并說說將長方形變形成平行四邊形,經歷學生開動腦筋,大膽想像:發(fā)力,增強對平行四通過發(fā)現生活中的平行四邊形,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考察學生對生活中平行四邊形的認真通過描述感悟平行通過畫平行四邊形,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平行四邊形的體會圖形之間的關系,進一步了解四現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給學生充分發(fā)表不同想法的機會,并給四、課堂練習1.練一練的第一題。先讓學生判斷出平行四邊形,再涂色。2.練一練的第2題,讓學生在格子紙上畫一個大一點的平行四邊形。3.練一練的第3題,學生獨立操考察對平行四邊形的認知水平。第四課時1.經歷認識七巧板并用七巧板拼圖的過程2.知道七巧板是由七塊圖板組成的,會用七巧板拼圖。3.培養(yǎng)想象力和觀察力,感受用七巧板拼圖的樂趣和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課前準備:每名學生準備一副七巧板,介紹七巧板的—-------------教學過程設計意圖“七巧板”節(jié)目中的有趣事情,引二、認識七巧板1.播放介紹七巧板的課件,讓學2.讓學生觀察七巧板,了解七巧三、拼圖形1.提出“用七巧板可以拼出哪些2.交流學生拼圖的結果。要給每個學生充分展示不同拼法的機四、拼圖案1.讓學生看91頁上的圖,先說由學生感興趣的節(jié)目入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通過播放課件和觀察七巧板讓學生感受到我國勞動人民通過動手操作與交流感受七巧板的神一說是什么,用什么圖形拼出來拼圖,先讓學生說說像什么,再讓學生動手拼一拼。后交流。五、拓展練習鼓勵學生用七巧板拼擺自己喜歡六、三位數加減三位數第一課時教學目標:結合具體情境,經歷用自己的方法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并交流不同算法的過程。能用自己的方法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體驗算法多樣化。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獲得自主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教學過程設計意圖1、學生看圖了解有關衣服價格的信息提出問題(1),師生共同列算式,教師提出口算要求,鼓勵學生用自己的口算方法。2、交流學生不同的算法。。如果學生沒有出現亮亮的算法,教師進行點撥。如果出現了,教師提出藍靈鼠的問題。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白多加了要減。3、提出問題(3)‘師生共同列出算式,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口算,然后交流。重點討論多減了要加。二、試一試1、提出試一試的要求,鼓勵學生提問并口算結果。提示學生把提學生自主嘗試口算,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感受學習的快樂。通過交流算法,讓學生掌握不同的算法。在現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討論突破難通過自主嘗試,感受學習的樂趣。三、練一練2、學生自己解答,全班交流。3、學生自己提問題,全班交流問第二課時結合具體情境,經歷自主嘗試整百數、幾百幾十的教學過程設計意圖一、咪咪快餐店1、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說說快餐讓學生自己聯系提觀察日記賬,說一說了解到了哪些數學信息。方法一: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列出算式并口算,然后全班交流。方法二:指名提出問題,全班同二、試一試三、練一練1、學生獨立完成,全班訂正。3、先了解題目的意義,再口算結果。4、觀察情境圖,先說一說了解到煉有用的信息。用自己所學知識嘗試自主學習,并交流。鞏固練習。第三課時教學目標:1、經歷自主嘗試幾百幾十加、減整十數的口算過程。2、掌握幾百幾十加減幾十的計算方法。3、在感受多樣化的過程中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教學過程設計意圖一、師生談話,由當地有哪些水二、復習(1)口答430里有幾個百幾個十?5個百6個十組成的數是多少?(2)口算。要求寫出口算過程。師: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幾百幾十加減幾十的口算方法。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出示情境圖)師:根據這幅情境圖,你能獲得哪些信息?并提出什么問題?通過復習,為本課學習打下基礎。鍛煉學生分析問題---------------------------二、自主探索150+80=230(千克)50+80得130再用解決問題:蘋果樹比梨樹多多少棵?(1)列出算式150-80=70(千克)小結:這節(jié)課所學內容與上節(jié)通過交流,學習方法。通過交流,學習方法。鞏固練習。課有什么不同?三、課堂練習小紅家養(yǎng)了420只雞和90只鴨子,求小紅家一共有雞鴨多少只?雞比鴨子多了多少只?這節(jié)課你門有什么收獲?第四課時1、結合熟悉的事物,在選擇合適的信息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活動中,經歷自主嘗試三位數簡單加減計算2、會計算不進位和不退位的三位數加、減法。會計算不進位和不退位的三位數加、減法教學過程設計意圖一、出示情景,說一說從中得到教幣把問題寫在黑板上。二、根據問題,列出算式并試著鍛煉自主學習的能力。 計算。三、學生交流計算方法,教師在黑板上板演。四、總結三位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五、課后練一練及練習冊給學生創(chuàng)設自由發(fā)揮的空間教師總結,規(guī)范算法??疾毂菊n知識運用能力課后反思:在二年級的時候孩子們學過一百以內的加法計算。所以我并沒有急于告訴孩子沒怎么做,而是放在小組里讓他們自己邊做邊說。題目好算,但是總結算理有一定的難度,我要求小組里每一個孩子都要說一說自己是怎么算的,這樣在今后的計算中才不會第五課時教學目標1、會計算三位數的進位加法能根據法則準確進行計算2、在嘗試解決讀書問題的活動中,經歷自主嘗試,并與他人交流三位數進位加法計算的過程。3、在自主嘗試計算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教學重難點:解決“哪一位滿幾十向前一位進幾”的教學過程設計意圖一、復習二、說一說計算方法,及兩位數1、相同數位對齊;2、從個位加起;3、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三、新授:出示例題師:通過上表你發(fā)現了什么數學師:你能根據上面信息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學生可能提到減法問題,教師要給予肯定,由于不是本課所講內容不必板書。當提到加法問題時(一)提出問題1、四年級和五年級共撿多少個?2、五年級和六年級共撿多少個?教師引導說出:三個年級共多少為本課教學做準備回憶兩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法則。觀察圖中信息,經歷發(fā)現總結的規(guī)律。體會加法應用利用自己學到的知識,總結算法。通過練習掌握本課本?(二)解決問題板演說筆算過程,總結三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三、練一練知識在板書時,我故意把該進位的沒有進位,這時就有學生指出來我的錯誤,然后我就告訴大家,這時同學們平時做題最容易出的錯誤,今天你們自己指出來了,希望大家今后就不要再犯這樣的錯誤了。果然在這節(jié)課做練習的時候,出錯的很少。第六課時1、在解決用電問題的活動中,經歷自主嘗試與他人交流三位數退位減法的計算過程。在自主探索嘗試的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教學重點:會計算三位數的退位減法。教學難點:理解“十位不夠減,向百位借一”道理,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自己的算法。教學過程設計意圖一、復習回憶計算法則相同數位對齊,從二、嘗試計算,交流算法1、出示例題,說一說其中有哪些信息。讓學生明白:6月1日電表上的就是5月份的用電數。師生共同列出算式,鼓勵學生試著用豎式計算。學生說教師板書,并適時提問:個位上3減8不夠減怎么辦?4、提出兔博士的問題,師生共同列出算式,鼓勵學生嘗試用豎式計算。復習,為本課打基礎。學生有一定的減法計算基礎,讓學生自主學習,親身體會退位減法的算法。檢驗練習本課成果。十位上3減8不夠減怎么辦?三、練一練在本課一開始,出現了電表的認識,因為這個孩子沒不太熟悉,所以就有些孩子就不能理解電表上顯示數字的意義,所以這節(jié)課對于應用題部分聽起來有有些模糊。而本課的重點是退位減法的算法,我只有在大部分同學掌握了的前提下,先講算法,課后又給少部第七課時1、結合買衣服的生活情境,經歷自主探索加法驗算方2、會驗算加法,初步感知加法、減法之間的關系。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驗算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養(yǎng)成驗算的好習慣。3、養(yǎng)成驗算的好習慣。教學過程設計意圖看第一個算式寫出下面三個算討論:你是怎樣做的?怎樣想的?二、用買東西的生活實例引出驗2、讓學生看圖。說說圖中講的是一件什么事?這件事中包含了哪些數學問題?3、提出藍靈鼠的問題:誰算得對?為本課學習做鋪根據一開始上課做的練習,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檢驗計算結果,即體現自主學習,又感受到了知識的連貫一起討論。(1)交換加數的位置再加一遍,(2)用和減一個加數,是不是等于另一個加數。老師小結:檢驗計算結果是否正三、議一議說一說驗算的意義。的重要意義,養(yǎng)成自覺驗算的良好習慣。四、練習鞏固。體會驗算是檢驗的一種方式。讓學生學會總結,體會解決問題的過程。加法的數量關系式是驗算的根本,而五年級的解方程也會用到,所以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放慢了速度,力求學生做每道題是都要說說我驗算時用的是哪個數量關系式,同時告訴學生驗算也是檢驗的一個方法,要養(yǎng)第八課時1.結合買車的生活情境,經歷自主探索減法驗算方法2.會驗算減法,感知加、減法之間的關系。3.在驗算方法的探索、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自主學習的成功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教學重難點:學生自主交流發(fā)現驗算的方法,認識驗教學過程設計意圖一、檢復鋪墊:1、學生回顧筆算三位數加減法應注意哪幾點?1、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說說從中得到了哪些數學信息?復習,為本課做鋪鍛煉自主學習的能力,養(yǎng)成愛思考的看誰算的對”學生獨立思考后,可以在小組內教師相機板書各種驗算方法,相機強調養(yǎng)成驗算的好習慣。3、教師鼓勵學生比較:你認為哪種驗算方法最容易接受?為什么?1、聯系板書,引導學生明確課題“減法的驗算方法”;指名總結減法的驗算方法。2、完成“試一試”。指名板演,集體訂正。四、鞏固練習:完成“練一練”總結方法也是學生對知識再認識的過程。第九課時1、結合生活中的具體問題,經歷自主學習加減混合運會計算加減混合運算的式題,并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能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教學重點:會計算加減混合運算的試題。教學過程設計意圖一、解決問題,自主探究交流1、出示例題自主探究學習,發(fā)散學生思維,練習2、說一說你了解到哪些數學用你不同方法解題。3、教師提出:“還剩多少個皮球?我們應該怎樣算?”4、放手讓學生嘗試計算。適時點撥和指導學生脫式計算的格式、步驟和方法:引導學生先說一學生自己總結體會方法,注重書寫格式。說每一步運算求的是什么,理解分布解答和綜合算式解答的聯系,重點指導綜合算式直接列出兩步算式,先計算前兩個數字并把得數落下來寫在第一步,然后把第二個運算符號和第三個數字落下來,最后計算把前兩個數的結果和第三個數進行計算,寫在脫式的第二步。二、鞏固提高試一試與課后練一練習題鞏固與練習出現了加減混合運算,因為是加減是同級運算,所以學生在計算順序上沒什么錯誤。但是錯誤率卻有所上升,我就強調草稿本的作用,讓孩子們在做計算時,必須要打草稿,判作業(yè)時,我連草稿本一起看。第十課時1、結合買書包和鞋的問題情景,經歷自主嘗試連減運算和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過程。2、了解小括號的重要作用,會計算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試題。在與他人交流個性化算法的過程中,了解同一個問題可以用不同的解法,進一步體會算法多樣化,增強自主學習數學的信心。教學難重點:指導學生怎樣把兩個減法算式寫成一個連減算式以及連減豎式的寫法。教學過程設計意圖師:小華帶100元錢到商店買了一個書包和一雙運動鞋,小華還剩多少元錢?先說一說了解到了什么數學信息。教師提問:要想知道小華還剩多少元,必須先知道什么?自己進行計算后交流各自的計算方法。情境導入,學生對于生活中的應用題在這一計算過程生怎樣把兩個減法算式寫成一個連減算式以及連減豎式要學生說計算法則:1、相同數位對齊,從個減起。2、個位不夠減,向十位借一位(元)(元)解小括號的意義和作用??梢宰寣W生做一做這一組算式:交流計算結果時,重點比較有的寫法。幫助學生理解綜合算式中每一步計算的實際意義,進而了解運算的順序(相同點:數和運算符號相同.不同點:運算順序不同,帶小括號的一定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二、練一練這節(jié)課出現的問題和上節(jié)課基本相同,就是多出一項有的孩子總忘記括號。尤其是算式類似,就差一個括號這類題,錯誤率更高,這就更考驗孩子們的細心與耐心,當然也考驗老師的耐心與正確引導。七、時、分、秒第一課時1、結合熟悉的事物和情境,經歷認識時和分的過程。2、了解時刻的含義,知道1小時和1分鐘的時間。結合具體事例和實踐活動,感受1小時、1分鐘的時間。3、認識時間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yǎng)學生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了解時刻的含義,知道1小時和1分鐘的時間。難點:了解時刻的含義,知道1小時和1分鐘的時間。教學過程設計意圖提問:誰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愛護國旗的教育。)哪位同學知道天安門的國旗每天什么時刻升起?讓學生說出幾個學習、生活中常用到的“時刻”。使學生了解時刻的含義。通過根據鐘表所表 二、學習新課。1、看圖說話。(1)出示六幅圖,提問:請大家仔細觀察,說一說每幅畫中始的?(教師在學生每回答完一幅圖后,做出必要的補充和更正.)(2)鼓勵學生把六件事串起來,講成故事。(3)大家要向亮亮學習,更好地安排和掌握時間,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做時間的小主人。1)師:人們?yōu)榱苏莆諘r間,做時間的主人,發(fā)明了時鐘.2)觀察時鐘.教師在黑板上掛出一個時鐘(或演示動田”認識鐘面"),用投影儀出示放大了的鐘面投影圖,要求學生結合自制的鐘面模型,觀察、了示的時間排序,讓學生感知時間。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通過觀察鐘面是學生知道鐘面上有1~12共十二個數,以及它們各自的位置.每個數之間有-------------------解鐘面上各個部分及其名稱.請學生自由發(fā)言,要求知道:鐘面上有1~12共十二個數,以及它們各自的位置.每個數之有兩根指針,長的是分針,短的是時針.3)觀察、思考和討論.(1)分針與時針是怎樣表示時間的?認真觀看動畫"認識鐘面".一組同學觀察時針的走動,另一組同學觀察分針的走動;使學生懂得時針走了一個數字是一小時,分針走了一圈是60分鐘.讓學生自己觀察、交流,來認識鐘面,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2)結合生活實際,領會1小時、1分鐘分別大約有多久.(1)1小時等于1節(jié)課的時間加課間活動20分鐘的時間.明白時和分的關系。鞏固練習。(2)1分鐘有多久?請學生聽一段優(yōu)美的音樂(播放音頻“梁祝片段”).同時教育學生要珍惜每一分鐘。通過各種方式讓學生體會1分鐘、1小時,使學生懂得珍惜時間,理解時間的寶貴]1、完成試一試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