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音樂史》課程教學大綱_第1頁
《中外音樂史》課程教學大綱_第2頁
《中外音樂史》課程教學大綱_第3頁
《中外音樂史》課程教學大綱_第4頁
《中外音樂史》課程教學大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外音樂史》課程教學大綱一、課程基本情況課程代碼:112133123016,112133123017課程名稱(中/英文):中外音樂史(1)HistoryofChineseandForeignMusic(1),中外音樂史(2)HistoryofChineseandForeignMusic(2)課程類別:學科專業(yè)基礎課程學分:4總學時:64理論學時:64實驗/實踐學時:0適用專業(yè):音樂表演適用對象:本科先修課程:樂理、視唱練耳教學環(huán)境:音樂教室、多媒體開課學院:教育科學與音樂學院二、課程簡介1.課程任務與目的《中外音樂史》是音樂表演專業(yè)的學科專業(yè)基礎課程。本課程在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提高音樂審美能力和分析能力,拓展視野,完善知識結構,樹立辯證唯物史觀,適應基礎音樂教育需要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價值。學習本課程不僅可以使學生了解中西方音樂的歷史沿革與文化異同,提高音樂表演綜合素質,同時還能使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與思辨能力得到均衡發(fā)展,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與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2.對接培養(yǎng)的崗位能力本課程對接的崗位能力從屬于“畢業(yè)要求3、8”,對接的指標點為“3.1、8.1”。崗位能力主要包括:(1)具有批判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能夠運用本學科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組織開展調查和研究,形成個人的判斷和見解的邏輯思維能力;(2)具有了解本專業(yè)及相關學科的歷史、現(xiàn)狀和前沿動態(tài),具備開展國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能力。三、課程教學目標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在于掌握中西方音樂史的發(fā)展脈絡和規(guī)律,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畢業(yè)要求指標點課程目標3.創(chuàng)新能力:具有邏輯思維能力、批判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能夠運用本學科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組織開展調查和研究,形成個人的判斷和見解。指標點3.1具有邏輯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和開拓精神,具備藝術學科的基本知識,掌握審美一般規(guī)律,掌握藝術創(chuàng)作的一般方法和原則,形成個人的表演風格或創(chuàng)作風格,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音樂二度創(chuàng)作和創(chuàng)作。1.了解與中外音樂史相關的一般知,具備藝術學科的基本知識,掌握音樂審美的一般規(guī)律。能夠以音樂為橋,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傳播傳遞社會主義正能量。8.國際視野:了解本專業(yè)及相關學科的歷史、現(xiàn)狀和前沿動態(tài),具備開展國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能夠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指標點8.1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了解本專業(yè)的國際發(fā)展趨勢、研究熱點以及相關學科的歷史、現(xiàn)狀和前沿動態(tài),具備比較研究、跨文化研究的學術思維,認識世界音樂的豐富性與多樣性,準確把握不同地域音樂之間的相互關系。2.了解中國音樂發(fā)展的輝煌歷程,認識到民族文化的珍貴價值,注重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懷與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了解西方音樂發(fā)展歷史脈絡和基本規(guī)律,具備比較研究、跨文化研究的學術思維,認識世界音樂的豐富性與多樣性,能夠從音樂本體上分析各區(qū)域流派的具體特點。四、教學課時安排《中外音樂史》(1)學時分配主題或知識點教學內容總學時學時完成課程教學目標講課實驗實踐主題122001,2主題2西周音樂機構和等級,音樂教育及禮樂制度,音樂機構的職能及該時期的音樂發(fā)展狀況44001,2主題3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樂府演變,宮廷音樂及民間音樂體裁,《廣陵散》《幽蘭》《梅花三弄》等古曲,這一時期的音樂思想22001,2主題4隋、唐、五代時期音樂機構及其職能任務、封建時期音樂文化成就44001,2主題5宋、元時期民間音樂的興盛,說唱音樂以及元代雜劇、南戲,特別是姜夔的藝術歌曲,賞析、吟唱并背誦部分作品66001,2主題6明、清時期封建社會及其音樂文化趨勢,說唱音樂及四大聲腔、古琴琴派的發(fā)展、少數(shù)民族歌舞的大型歌舞發(fā)展44001,2主題720世紀上半葉音樂文化與世界的差距;抗戰(zhàn)音樂文化,不同政權區(qū)域的音樂文化;聶耳、冼星海人民音樂家和作品66001,2主題820世紀下半葉部分音樂作品賞析,音樂發(fā)展歷程44001,2合計323200《中外音樂史》(2)學時分配主題或知識點教學內容總學時學時完成課程教學目標講課實驗實踐主題1希臘文化概況、希臘悲劇及抒情詩、音樂理論等44001,2主題2基督教會音樂的體裁、風格、多聲音樂的形成、記譜法;基督教教義與音樂藝術的關系44001,2主題344001,2主題4巴洛克時期音樂風格的特性,突出成就,重要體裁如歌劇、宗教音樂和器樂體裁;重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44001,2主題5啟蒙運動對藝術的影響,藝術形式的演變及其深層原因,交響曲體裁的形成和發(fā)展,維也納樂派作曲家們的貢獻44001,2主題6個人風格的凸顯,在共同手法基礎上的個性化寫作;由“標題音樂”引發(fā)的音樂美學之爭;民族樂派的興起及其音樂風格、歷史意義;重要作曲家的個人風格和代表作;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音樂風格發(fā)展傾向88001,2主題720世紀音樂發(fā)展中的新觀念、新技法,代表作曲家及代表作44001,2合計323200五、教學內容及教學設計《中外音樂史》(1)(一)教學內容主題1遠古、夏、商時期1.教學內容:2.教學重點:遠古及夏、商時期古歌與古樂舞,樂器類型。3.教學難點:原始樂舞與夏商樂舞異同。主題2西周、春秋、戰(zhàn)國時期1.教學內容:西周音樂機構和等級,音樂教育及禮樂制度,音樂機構的職能及該時期的音樂發(fā)展狀況。2.教學重點:西周、春秋戰(zhàn)國時期音樂發(fā)展的特點及成就。3.教學難點:儒家音樂美學及其內容,墨子“非樂”觀的評價。主題3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1.教學內容: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樂府演變,宮廷音樂及民間音樂體裁,《廣陵散》《幽蘭》《梅花三弄》等古曲,這一時期的音樂思想。2.教學重點:樂府、鼓吹、相和歌、京房六十律、清商樂、歌舞戲、何承天新律、文字譜、《廣陵散》、《碣石調幽蘭》等名詞解釋。3.教學難點:漢代俗樂的發(fā)展、魏晉南北朝的音樂文化交流,嵇康《聲無哀樂論》。主題4隋、唐、五代時期1.教學內容:隋、唐、五代時期音樂機構及其職能任務、封建時期音樂文化成就。2.教學重點:唐代音樂機構和大曲、法曲及其結構,說唱音樂—變文的發(fā)展。3.教學難點:“旋宮轉調”與“八十四調”、“二十八調”等理論。思政設計:以隋唐九部樂、十部樂為切入點,傳播傳遞多民族相互包容,與周邊國家睦鄰友好的社會主義正能量。主題5宋、元時期1.教學內容:宋、元時期民間音樂的興盛,說唱音樂以及元代雜劇、南戲,特別是姜夔的藝術歌曲,賞析、吟唱并背誦部分作品。2.教學重點:唱賺、諸宮調、十八律等名詞,宋元市民音樂。3.教學難點:元雜劇興盛的原因,雜劇與南戲,樂器與器樂合奏。主題6明、清時期1.教學內容:明、清時期封建社會及其音樂文化趨勢,說唱音樂及四大聲腔、古琴琴派的發(fā)展、少數(shù)民族歌舞的大型歌舞發(fā)展。2.教學重點:明清時期的歌曲、說唱音樂特點,重要曲譜。3.教學難點:昆山腔和弋陽腔對我國戲曲音樂的發(fā)展的影響;朱載堉十二平均律。思政設計:以朱載堉發(fā)明十二平均律為切入點,弘揚優(yōu)秀的中華民族文化,幫助學生建立學好本課程的信心。主題7中華民國時期1.教學內容:20世紀上半葉音樂文化與世界的差距;抗戰(zhàn)音樂文化,不同政權區(qū)域的音樂文化;聶耳、冼星海人民音樂家和作品。2.教學重點:。3.教學難點:。思政設計:以冼星海、聶耳等抗日救亡運動作曲家介紹及其代表作品為切入點,為學生展現(xiàn)一幅幅可歌可泣的抗日救亡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勉勵學生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全身心投入到音樂專業(yè)的學習中來,將來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貢獻力量。主題8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1.教學內容:20世紀下半葉部分音樂作品賞析,音樂發(fā)展歷程。2.教學重點:鋼琴協(xié)奏曲《黃河》與歌劇《傷逝》賞析。3.教學難點:新時代背景下譚盾音樂風格賞析。(二)教學方法與手段1.以多媒體、黑板為工具進行教學,采用集體課教學。2.利用音頻和和視頻欣賞經(jīng)典作品,結合課堂內容進行分析討論?!吨型庖魳肥贰罚?)(一)教學內容主題1古代希臘和羅馬音樂1.教學內容:希臘文化概況、希臘悲劇及抒情詩、音樂理論等。2.教學重點:古希臘的音樂理論和社會功能學說。3.教學難點:古希臘的悲劇。主題2中世紀音樂1.教學內容:基督教會音樂的體裁、風格、多聲音樂的形成、記譜法;基督教教義與音樂藝術的關系。2.教學重點:格里高利圣詠的產(chǎn)生和特征、復調音樂的最初發(fā)展。3.教學難點:聆聽、模唱、分析格利高里圣詠、花唱式奧爾加農(nóng)等。主題3文藝復興時期音樂1.教學內容:。2.教學重點:16世紀的宗教改革。3.教學難點:宗教改后的新教音樂發(fā)展。主題4巴洛克時期音樂1.教學內容:巴洛克時期音樂風格的特性,突出成就,重要體裁如歌劇、宗教音樂和器樂體裁;重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2.教學重點:巴洛克時期音樂創(chuàng)作的總體特征。3.教學難點:歌劇的形成。主題5古典主義時期音樂1.教學內容:啟蒙運動對藝術的影響,藝術形式的演變及其深層原因,交響曲體裁的形成和發(fā)展,維也納樂派作曲家們的貢獻。2.教學重點:。3.教學難點:。主題6浪漫主義時期音樂1.教學內容:個人風格的凸顯,在共同手法基礎上的個性化寫作;由“標題音樂”引發(fā)的音樂美學之爭;民族樂派的興起及其音樂風格、歷史意義;重要作曲家的個人風格和代表作;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音樂風格發(fā)展傾向。2.教學重點:舒伯特的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特征、代表性作品以及交響曲創(chuàng)作。3.教學難點:肖邦的鋼琴創(chuàng)作及其貢獻。主題720世紀音樂1.教學內容:20世紀音樂發(fā)展中的新觀念、新技法,代表作曲家及代表作。2.教學重點:現(xiàn)代音樂的風格特征及文化土壤。3.教學難點:代表作曲家及代表作。(二)教學方法與手段1.以多媒體、黑板為工具進行教學,采用集體課教學。2.利用音頻和和視頻欣賞經(jīng)典作品,結合課堂內容進行分析討論。六、學生成績評定根據(jù)本課程特點,考核方式為閉卷考試。重點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已經(jīng)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生成績評定為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20%,期末考試占總成績的80%。學生成績評定樣表考核方式平時成績期中考試期末考試出勤作業(yè)課堂表現(xiàn)階段測驗答辯項目小論文其他√√√√成績比例%3%8%5%4%80%七、教材、參考書目、重要文獻以及課程網(wǎng)絡資源建議教材:(1)劉再生.中國音樂史簡明教程.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6(2)田可文.西方音樂史簡明教程.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12主要參考書:(1)孫繼南,周柱銓.中國音樂通史簡編.山東青島教育出版社,2012(2)汪毓和.中國近現(xiàn)代音樂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朱寧寧,楊九華.圖解西方音樂史.西泠印社出版社,2014(4)于潤洋.西方音樂通史.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5)陳艷.中外音樂簡史.東方出版社,2018重要文獻:(1)呂鵬.現(xiàn)代中國音樂史著述研究.浙江師范大學學報,2016(2)石黎明主編.高校音樂教學與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問題探討.黃河之聲,2015(3)葉松榮.論于潤洋西方音樂史學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