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學方法論中的法律解釋研究》5200字(論文)_第1頁
《民法學方法論中的法律解釋研究》5200字(論文)_第2頁
《民法學方法論中的法律解釋研究》5200字(論文)_第3頁
《民法學方法論中的法律解釋研究》5200字(論文)_第4頁
《民法學方法論中的法律解釋研究》5200字(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民法學方法論中的法律解釋研究目錄TOC\o"1-2"\h\u21884民法學方法論中的法律解釋研究 15449摘要 14864一、引論 114454二、民法學方法論中的法律解釋:理論內涵與司法實踐 310869(一)理論內涵:受限制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 312993(二)司法實踐:文本衍生出的司法解釋和會議紀要 511957三、結語 611587主要參考文獻 8摘要法學方法論是近代以來處理法學知識普遍性與實踐多樣性矛盾的工具之一。作為法學方法論中主要面向之一的法律解釋,相較法的續(xù)造更少受到批判、更多得到實操。由于我國近代法律技術主要繼受自德國,且私法學領域的法律解釋空間更大,本文以民法學方法論下的法律解釋為研究視角。理念內涵層面上,法律解釋是受限制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以多樣的方法選擇和增強說服力為特點。司法實踐層面上,以文本為基礎的文義解釋、擴張解釋、限縮解釋和體系解釋方法更易受到司法機關信賴,體現于最高院的司法解釋和會議紀要中。普遍性的司法機關解釋活動盡管可以彌補制定法的含糊缺陷,但依然需在條文限定框架內才可能擁有解釋意義上的正當性。[關鍵詞]法學方法論法律解釋司法解釋一、引論如何處理法學知識普遍性與法律經驗實踐多樣性之間的矛盾,是法學研究的原命題。近代以來,隨著以德國為代表的大陸法系國家內部完成“通過羅馬法超越羅馬法”的知識轉換,從羅馬法中提煉普適性的法理并與本國的民族精神嫁接,體系化重構了本國法律,部分解決了作為共同法的羅馬法與作為特別法的本國立法、習慣之間的矛盾。李曉輝:《法學知識譜系中的“一與多李曉輝:《法學知識譜系中的“一與多”——讀舒國瀅教授《法學的知識譜系》》,載《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21年第5期,第108-110頁。同①注,第111-112頁。在上述大陸法系國家中,德國法對我國法律的發(fā)展和繼受影響最大。尤其是在民法領域,我國民法學的概念和體系很大程度上受德國學者影響。近年來,隨著我國法律體系的不斷完備,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的“立法論”時代似乎已經過去。與其為解決實踐問題而不斷新增規(guī)則,從而導致混亂的法律適用,還不如回歸法律體系內部,通過法學方法論的方法妥善解釋、拓展法律條文。由于法學方法論自身更少承載價值觀念、更多體現客觀理性,因而德國法學方法論的繼受在我國并未受到較大阻力任超:《德國法學方法論在中國的繼受任超:《德國法學方法論在中國的繼受——兼論我國民事立法的科學化和體系化》,載《甘肅社會科學》2016年第5期,第180頁。法律解釋和法的續(xù)造均以聚焦實證規(guī)范為操作前提,不同之處在于前者依然在條文文義可能的范圍內進行解釋,而后者則超越了文義的可能范圍。法律解釋在司法實踐更為常見,因為無論是實體規(guī)范還是程序規(guī)范,規(guī)范語言本身是抽象和概括性的,若想在具體個案中適用則必須進行進一步解釋。反觀法的續(xù)造,如類推、目的性限縮等比較少見,主要原因有三點。首先,從法的安定性視角來看,法的續(xù)造可能會削弱法律結果的預期性和穩(wěn)定性。若作為事后爭端裁判者的法官僅因“不得拒絕裁判”的職能,在裁判時肆意新設、修正規(guī)范以填補法律漏洞,則當事人無法根據爭端發(fā)生之前的既存規(guī)范決定自身行為。其次,從國家內部分權的視角來看,作為司法審判機關的法官若進行法的續(xù)造,則可能被認為侵蝕了立法者的權能。盡管當前學界已就法官也分享著續(xù)造部分法政策職能的觀點達成共識,但其范圍和程度依然處于爭議之中?!救鹗俊堪D爾·邁爾-哈堯茨:《法律續(xù)造的戰(zhàn)略方面與戰(zhàn)術方面——關于法官造法的界限問題》,柯偉才譯,載《蘇州大學學報(法學版)》2【瑞士】阿圖爾·邁爾-哈堯茨:《法律續(xù)造的戰(zhàn)略方面與戰(zhàn)術方面——關于法官造法的界限問題》,柯偉才譯,載《蘇州大學學報(法學版)》2022年第1期,第60頁。本文接下來聚焦的研究對象為民法學方法論中的法律解釋。之所以限制學科為民法,一方面是因為民法并不像刑法、行政法等公法學科主要研究更偏向限制公權力行使,也不像民訴法、刑訴法等程序性學科更偏向程序正義。前兩者中法律解釋方法發(fā)揮的余地有限,更多依賴于立法機關的立法和分配,司法機關在個案中的能動性較小。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國法學方法論的繼受主要來源于德國私法領域,尤其是民法。無論是學說理論研究還是具體司法實踐,均以民法領域的法學方法最為突出。因而以民法學科為聚焦點較為合理。二、民法學方法論中的法律解釋:理論內涵與司法實踐對民法學方法論中的法律解釋方法具體分析,將從理論內涵和司法實踐兩個層面展開。前者聚焦于法律解釋的性質和特點,后者聚焦于以最高院司法解釋和會議紀要為代表的司法實例。(一)理論內涵:受限制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盡管司法機關可能不愿承認,但法律解釋本質上是創(chuàng)造性的。解釋通常為被認為是一種價值無涉、純邏輯性的思維過程。通過作為唯一必然性法律推理的司法三段論,將經證據證明的案件事實(小前提)涵攝至特定法律規(guī)范(大前提)之下,法官可以得到唯一的案件結果(結論)。但這種過程是理想化的,尤其是在法律規(guī)范層面。由于制定法的不完美性和滯后性,制定法總是存在著各種漏洞和語義含混。有些是立法者刻意為之,認為立法條件尚不成熟,仍待實踐的進一步發(fā)展或爭議分歧的共識達成。但更多的是立法者想象不到的社會情形出現,這點在科學技術和經貿流動蓬勃發(fā)展的今天更為顯著。由于司法機關是解決社會爭議的重要途徑,司法機關勢必會對不完美的法律進行解釋。由于不同法官對法律解釋方法選擇的不同,會導致法律規(guī)范的內涵產生變化,從而產生多樣化的案件結果。有的法官強調文義解釋,僅從法條的字面意思作進一步解讀;有的法官強調客觀目的解釋,希望站在今天法律適用時的視角去思考內在于法律的目標,而不論立法者當初的立法意圖;有的法官強調主觀目的解釋,回歸立法時立法者的立法意圖和目標;有的法官強調歷史解釋,不斷尋求法律規(guī)范的真實來源或前身,或者通過立法者留下的歷史資料來解釋;還有的法官強調體系解釋,通過部門法內部或整個法律體系內部間不同條文的規(guī)范意圖對比,尋求法律體系內的解釋自洽等等。不僅是存在多種解釋方法,為了增強解釋結果的說服力,法官往往還會混用各種解釋方法。最常見的便是歷史解釋與主觀目的解釋混用,通過立法歷史資料探求立法者立法時的意圖。正是解釋方法選擇的多樣性,使得法律解釋過程變得復雜,大前提結果的多樣化使得案件結果變得不確定。法官的主觀能動性引入法律解釋的過程,使得法律解釋具有創(chuàng)造性。但同時,學界對于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法律解釋還達成了這樣一個共識:各種法律解釋方法間盡管不是并列關系,但也不存在固定位階。王夏昊、吳國邦:《論法律解釋方法抽象位階的作用及其邏輯結構》,載《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5期,第22頁。這意味著法官的法律解釋并非具有完全的創(chuàng)造性,依然受到一定規(guī)則限制。盡管從表面上看,共識觀點的措辭似乎存在著前后矛盾。因為前半句的王夏昊、吳國邦:《論法律解釋方法抽象位階的作用及其邏輯結構》,載《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5期,第22頁。王夏昊、吳國邦:《論法律解釋方法抽象位階的作用及其邏輯結構》,載《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5期,第28頁。(二)司法實踐:文本衍生出的司法解釋和會議紀要上述學理已將法律解釋方法分為文義解釋、客觀目的解釋、主觀目的解釋、歷史解釋、體系解釋等,但在司法實踐中,受限于嚴格依“法”裁判的限制,司法機關更傾向于從法律文本主義視角,利用文義解釋、非通常文義但在文義可能范圍內運作的擴張解釋和限縮解釋,以及強調文本間解釋含義相互融洽互補的體系解釋四種方法。也可理解為以文本為基礎衍生出的四種解釋方法。由于個案法官在審判實踐中適用不同解釋方法傾向的差異性,本文就最高院的司法解釋和會議紀要如何運用四種解釋方法進行探討。最高院的司法解釋和相關會議紀要規(guī)定具有約束各級法院在審判過程中如何適用法律的普遍效力,以其為視角分析得出的結論更具一般性。就文義解釋而言,《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總則編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22〕6號)針對民法典部分條款術語進行文義解釋。例如,該解釋第2條1款解釋原文:在一定地域、行業(yè)范圍內長期為一般人從事民事活動時普遍遵守的民間習俗、慣常做法等,可以認定為民法典第十條規(guī)定的習慣?!?guī)定了民法典第10條法條原文: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guī)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中“習慣”的定義,包括長期普遍遵守的民間習俗、慣常做法等。就擴張解釋而言,《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2020修正)》(法釋〔2020〕17號)第11條解釋原文:下列事項之一,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與提起訴訟具有同等訴訟時效中斷的效力:(一)申請支付令;(二)申請破產、申報破產債權;(三)為主張權利而申請宣告義務人失蹤或死亡;(四)申請訴前財產保全、訴前臨時禁令等訴前措施;(五)申請強制執(zhí)行;(六)申請追加當事人或者被通知參加訴訟;(七)在訴訟中主張抵銷;(八)其他與提起訴訟具有同等訴訟時效中斷效力的事項。詳細羅列了“與提起訴訟具有同等訴訟時效中斷的效力”的事項。該條是對民法典第195條4款法條原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訴訟時效中斷,從中斷、有關程序終結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四)與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情形的拓展與補充。就限縮解釋而言,民法典第153條1款規(guī)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該強制性規(guī)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該條文看似前后矛盾,前半句認定違反強制性規(guī)定的法律行為無效,而后半句卻又排除了強制性規(guī)定使法律行為無效的情形。結合《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法〔2019〕254號)第30段,司法機關在實踐中對這里的“強制性規(guī)定”進行限縮解釋,區(qū)分為“效力性強制性規(guī)定”和“管理性強制性規(guī)定”。違反前者的,如訂立買賣人體器官合同、訂立場外配資合同等嚴重侵害公序良俗和金融市場正常秩序的民事法律行為,一概認定無效。至于違反后者的,如超出企業(yè)經營范圍訂立合同、交易時間和交易數量不符合行政管理規(guī)定的,則需結合個案情形具體認定行為效力。因而,民法典第153解釋原文:在一定地域、行業(yè)范圍內長期為一般人從事民事活動時普遍遵守的民間習俗、慣常做法等,可以認定為民法典第十條規(guī)定的習慣?!l原文: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guī)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解釋原文:下列事項之一,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與提起訴訟具有同等訴訟時效中斷的效力:(一)申請支付令;(二)申請破產、申報破產債權;(三)為主張權利而申請宣告義務人失蹤或死亡;(四)申請訴前財產保全、訴前臨時禁令等訴前措施;(五)申請強制執(zhí)行;(六)申請追加當事人或者被通知參加訴訟;(七)在訴訟中主張抵銷;(八)其他與提起訴訟具有同等訴訟時效中斷效力的事項。法條原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訴訟時效中斷,從中斷、有關程序終結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四)與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解釋原文:因商品房買賣合同被確認無效或者被撤銷、解除,致使商品房擔保貸款合同的目的無法實現,當事人請求解除商品房擔保貸款合同的,應予支持。法條原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綜上,當前我國司法實踐中已廣泛使用文義解釋、擴張解釋、限縮解釋和體系解釋的法律解釋方法,幫助彌補制定法條文規(guī)定含糊的缺陷。但從另一方面來說,該類司法解釋或會議紀要已經在某種程度上等同于法律,兩者對于具體裁判案件的法官來說沒什么效力性質差別,均是必須遵守的規(guī)范。當然在效力范圍上,司法解釋或會議紀要只有在制定法條文限定范圍內進行法律操作才具備正當性。三、結語法學方法論是近代法學領域發(fā)展出的、調和法學知識普遍性與實踐多樣性矛盾間的工具之一,而法律解釋又是法學方法論的主要面向之一。理論內涵層面上,法律解釋是受限制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制定法的不完美性和法官解釋方法選擇或組合的多樣性,使得法律解釋活動帶有創(chuàng)造性的色彩。但法律解釋方法選擇本身又并非完全不受限制,在不結合具體個案的抽象層面存在一定優(yōu)先性次序,在結合具體個案的具體層面以增強裁判結果說服力為目的進行方法組合。司法實踐層面上,司法機關傾向于從文本主義的視角出發(fā)進行法律解釋,實操中可以進一步區(qū)分為文義解釋、擴張解釋、限縮解釋和體系解釋。各解釋方法的使用均有相關司法解釋和會議紀要支撐。這些司法解釋和會議紀要在某種程度上已近似于制定法,但也僅能在制定法框定范圍內進行法律操作。盡管本文已做了上述研究,但法律解釋畢竟只是法學方法論的面向之一,還有諸如法的續(xù)造、法律概念、法教義學等面向仍待進一步研究。

主要參考文獻1.【瑞士】阿圖爾·邁爾-哈堯茨:《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