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高中知識銜接古代漢語語法知識_第1頁
2024年初高中知識銜接古代漢語語法知識_第2頁
2024年初高中知識銜接古代漢語語法知識_第3頁
2024年初高中知識銜接古代漢語語法知識_第4頁
2024年初高中知識銜接古代漢語語法知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初高中知識銜接—古代漢語語法知識及相關(guān)練習(xí)古代漢語語法知識古漢語語法知識在高中階段需掌握文言實詞、虛詞、句式三方面的內(nèi)容。①文言實詞是考查重點。主要指名詞、動詞、形容詞、數(shù)詞、量詞等,這類詞是構(gòu)成文言文的主體。對文言文文意的把握、對古代文化常識的把握、對語句的翻譯,都是基于對實詞含義的理解;沒有對實詞含義的正確理解,就無法正確解答文言文閱讀題目。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必須掌握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偏義復(fù)詞等方面的知識。注意:不要把文言文中的兩個單音詞誤解為現(xiàn)代漢語中的一個雙音詞。現(xiàn)代漢語中有些雙音節(jié)詞,在古代漢語中是由兩個單音節(jié)詞組成的短語,這類詞不是太多,但一定要引起特別重視。如《桃花源記》“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無論”就是兩個詞:無,不要;論,說?!盁o論”在現(xiàn)代漢語中是一個起關(guān)聯(lián)作用的連詞,而文言文里卻是兩個詞?!奥势拮右厝藖泶私^境”

中,“妻子”原來是兩個詞,“妻”指妻子,“子”指兒女?,F(xiàn)代漢語是一個雙音詞,指男子的配偶。(意即現(xiàn)代漢語中一個詞語指的是兩個字,古漢語中一個字就是一個詞)②文言虛詞包括代詞、連詞、介詞、副詞、助詞、嘆詞六類。文言虛詞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具有不同的意義和作用。目前不對虛詞單獨設(shè)題,而是放在翻譯題和斷句題里依靠語境、語法推斷,隱性考查。③文言句式是第二大考查重點。文言文的某些句子有時在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時語序可能會發(fā)生變化,如果不能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規(guī)則與其進行對比調(diào)序,則會有翻譯障礙。第一講文言實詞考點一一詞多義〔考點解讀〕一詞多義,即一個詞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具有多種含義,乃至擁有不同詞性。這種現(xiàn)象,在文言文中最為普遍,是高考考查的重點。詞義的衍生是有規(guī)律的,后起義往往是以原有義為基礎(chǔ)衍生出來的,與原有義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lián)系。一般來說,詞有本義、引申義、比喻義和假借義之分?!仓R梳理〕類型闡釋舉例本義就是詞的本來意義。“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石鐘山記》)中的“斤”,用的是其本義,指砍伐樹木的工具。引申義從詞的本義發(fā)展出來的,同本義有相類似或相關(guān)聯(lián)的意義?!傲鶉茰?非兵不利”(《六國論》)中的“兵”是本義,是“武器”的意思;“而秦兵又至矣”中的“兵”則是引申義,指“軍隊”。比喻義由本義通過打比方而產(chǎn)生的新義?!白ρ馈钡谋玖x是“人和動物的爪腳和牙齒”,如“蚓無爪牙之利”;在“而刻深吏多為爪牙用者”中,“爪牙”用的是它的比喻義,指“親信,黨羽”。假借義因假借而產(chǎn)生的含義,由同音借用而得來,與本義、引申義沒有內(nèi)在聯(lián)系?!拔蜓砸皇抑畠?nèi)”(《蘭亭集序》)中的“悟”通“晤”,其假借義為“面對面”?!布挤c撥〕文言文考查素有“教考銜接”這一特點,即考查的內(nèi)容是陌生的,但知識點是課內(nèi)的??忌蓮膶W(xué)過的文言課文或熟知的成語典故中找到相關(guān)練習(xí),進行靈活遷移。推斷多義實詞“兩步驟”〔針對訓(xùn)練〕1.下列句子中對加點詞語“謝”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C)A.阿母謝媒人(《孔雀東南飛并序》)謝:推辭,謝絕。B.往昔初陽歲(冬末初春),謝家來貴門(《孔雀東南飛并序》)謝:辭別。C.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鴻門宴》)謝:道歉,認錯。D.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東南飛并序》)謝:告訴。[解析]謝:感謝。2.解釋下列句子中“道”的含義。(1)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鴻門宴》)[答案]名詞,道路。(2)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答案]動詞,說。(3)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答案]名詞,道理。(4)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說》)[答案]名詞,風(fēng)尚。(5)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答案]名詞,道義,正道。(6)益慕圣賢之道[《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答案]名詞,思想,學(xué)說??键c二古今異義詞〔考點解讀〕“古今異義”,指文言詞語與現(xiàn)代漢語中的詞語書寫相同(同形)而意義和用法不同的現(xiàn)象。這種意義和用法的差異是在語言的演變過程中出現(xiàn)的,大致包括詞義擴大、詞義縮小、詞義轉(zhuǎn)移、詞義弱化、詞義強化、感情色彩變化等類型。〔知識梳理〕類型解釋詞義擴大古義的范圍小于今義。如“中國”,古義指“我國中原地區(qū)或在中原地區(qū)華夏族建立的政權(quán)”,今義指“整個中國”。詞義縮小古義的范圍大于今義,今義一般包含在古義之中。如“谷”,古義是莊稼和糧食的總稱;今義指谷類作物。(eg.妻子)詞義轉(zhuǎn)移詞義由表示甲事物變?yōu)楸硎疽沂挛铩H纭澳_”,古義指“小腿”;今義指“人和動物的腿的下端,接觸地面支持身體的部分”。(eg.行李)詞義弱化同樣的詞語,在古代表示的語義較強,在現(xiàn)代表示的語義較弱。如“羞”,古義是“恥辱”,今義是“難為情,不好意思”。詞義強化同樣的詞語,在古代表示的語義較弱,在現(xiàn)代表示的語義較強。如“恨”,古義是“遺憾”,今義是“怨恨”。感情色彩變化詞語在使用過程中,感情色彩逐漸發(fā)生了變化。如“逢迎”,古義是“迎接”,中性詞;今義是“迎合”,貶義詞?!册槍τ?xùn)練〕一、教材回扣1.下列句子中對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C)A.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勸學(xué)》)寄托:藏身。B.躡履相逢迎(《孔雀東南飛并序》)逢迎:迎接。C.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勸學(xué)》)博學(xué):學(xué)問廣博精深。D.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蘭亭集序》)其次:它的旁邊。[解析]C項,博學(xué):廣泛地學(xué)習(xí)。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B)A.蟹六跪而二螯(《勸學(xué)》)B.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鴻門宴》)C.凌萬頃之茫然(《赤壁賦》)D.蚓無爪牙之利(《勸學(xué)》)[解析]B項,古今意義相同,都是“勞累辛苦”的意思。A項,古義,申訴(苦衷);今義,說給人,使人知道。C項,古義,曠遠的樣子;今義,完全不知道的樣子。D項,古義,人或動物的爪腳或牙齒;今義,比喻壞人的黨羽。3.寫出下列加點的古今異義詞的古義。(1)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六國論》)[答案]先例。(2)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勸學(xué)》)[答案]安身。(3)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師說》)[答案]求學(xué)的人。二、課外遷移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齊宣王好射,說人之謂己能用強弓也。其嘗所用不過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試引之,中關(guān)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過三石,而終身自以為用九石,豈不悲哉!1.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1)左右皆試引之[答案]身邊侍候的人,近臣。(2)所用不過三石[答案]不超過。(3)而終身自以為用九石[答案]認為。考點三通假字〔考點解讀〕通假字,是文言文的用字現(xiàn)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假借”,即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谝恍┰?書寫者沒有使用本字,而臨時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來替代,從而形成了通假字。通假字大量存在于文言文中,是文言文難讀的原因之一。〔知識梳理〕類型解說通用字兩個讀音相同或相近、意義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寫這個,也可以寫那個。如《燭之武退秦師》“失其所與,不知”中的“知”,通“智”,明智。假借字兩個讀音相同或相近、意義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時也可以借用。如《鴻門宴》“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中的“蚤”,通“早”,早一些。又如《鴻門宴》“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中的“倍”,通“背”,違背。古今字一個漢字(古字)原有幾個意義,后為區(qū)別,另造一個新字(今字)來表示其中的一個或幾個意義。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莫春者,春服既成”中的“莫”通“暮”,晚。又如《師說》“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中的“受”,通“授”,傳授。〔技法點撥〕辨識通假字“三技法”正確辨識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可以靠對常用通假字的牢固掌握以及對句子整體意思的把握。一般來說,若某個文言實詞按照它字面的意思解釋不通時,它就很有可能是通假字??忌唧w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辨識通假字。1.字音分析法有一部分通假字與本字在讀音上相似,這是辨識通假字的方法之一。如:《狼》“擔(dān)中肉盡,止(只)有剩骨”2.字形分析法有的通假字與本字有共同的聲旁(音),考生可以用增加、更換、取消形旁(意)的方法去辨識通假字,找出本字,從而正確理解該通假字的意思。方法解說增加形旁,找出本字。在形聲字的聲旁本身與形聲字通假的情況下,考生可以用給聲旁增加形旁的方法找出本字。如《燭之武退秦師》:共(供)其乏困?!犊诩肌罚簼M坐(座)寂然,無敢嘩者。更換形旁,找出本字。在形聲字聲旁相同形旁不同的情況下,考生可以用給聲旁更換形旁的方法找出本字。如《鴻門宴》:距(拒)關(guān),毋內(nèi)諸侯?!队薰粕健罚阂回龋ù耄┧窎|,一厝雍南?!皩W(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取消形旁,找出本字。形聲字代替聲旁字形成通假的情況下,考生可以把通假字的形旁取消,從而找出本字。如《廉頗藺相如列傳》:拜送書于庭(廷)。(譯:在殿堂上恭敬地拜送國書)3.字義分析法通假字與本字在字義上一般沒有關(guān)系,如果將A的詞義放入句子中解釋不通,而換成B來解釋時句子意思通順,那么考生就可以考慮“A”通“B”。如“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鴻門宴》)中的“內(nèi)”,理解為“內(nèi)部”說不通,理解為“接納”句意通順,所以可以考慮這是一個通假字?!皟?nèi)”通“納”,接納?!册槍τ?xùn)練〕1.找出并解釋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1)一尊還酹江月(《念奴嬌·赤壁懷古》)[答案]“尊”同“樽”,酒杯。(2)雖有槁暴(《勸學(xué)》)[答案]“有”通“又”,表示重復(fù)或繼續(xù)。(3)無失其時(《寡人之于國也》)[答案]“無”通“毋”,不要。二、課外遷移16.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吳既赦越,越王勾踐①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②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③女忘會稽之恥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jié)下賢人,厚遇賓客,④振貧吊死,與百姓同其勞。(選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有刪改)[答案]①“反”通“返”,返回。②“坐”通“座”,座位。③“女”通“汝”,你。④“振”通“賑”,救濟。[解析][參考譯文]吳王已經(jīng)赦免越王,越王勾踐返回越國,就憂心苦思,把苦膽掛在座位上,坐處、臥處抬頭就能看到苦膽,吃飯也嘗苦膽。自語:“你忘了會稽的恥辱了嗎?”(他)親自耕種,(他的)妻子親自織布,不吃肉食,不穿有多種顏色的華美衣服,降低身份禮待賢士,厚待賓客,救濟貧苦的人,吊唁死去的人,與百姓共同勞作??键c四詞類活用(先講現(xiàn)代漢語語法)〔考點解讀〕詞類活用,指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一個詞臨時改變它的語法功能,具備了另一類詞的語法特點的現(xiàn)象。詞類活用主要包括名詞的活用、動詞的活用、形容詞的活用三類。備考時,要熟記一些??嫉脑~類活用現(xiàn)象,并結(jié)合語境進行分析?!仓R梳理〕一、名詞的活用1.名詞作狀語規(guī)律總結(jié)典例分析①表示動作行為的特征或狀態(tài),譯為“像……一樣”。①常以身翼蔽沛公。(《鴻門宴》)分析:“翼”表示動詞“蔽”的狀態(tài),活用為狀語,譯為“像翅膀一樣”。②“斗折蛇行”“其一犬坐于前”“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②表示動作行為的方位、地點,譯為“在……”“向……”“從……”。①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記》)分析:“西”表示動詞“行”的方位,活用為狀語,譯為“向西”。②“孔子?xùn)|游”③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的時間,譯為“每……”“在……”。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勸學(xué)》)分析:“日”表示動詞“參省”的時間(頻率),活用為狀語,譯為“每天”。④表示動作行為所涉及的工具與方式,可譯為“用……”?;芜\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分析:“箕畚”指用竹篾、柳條等編織的器具,為名詞,本句中活用作狀語,譯為“用箕畚裝土石”,來修飾動詞“運”,表示所使用的工具。⑤表示對待人的態(tài)度,可譯為“用對待……的方式”。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鴻門宴》)分析:“兄”表示動詞“事”的態(tài)度,活用為狀語,譯為“用對待兄長的禮節(jié)”。2.名詞活用為動詞規(guī)律總結(jié)典例分析①名詞+名詞(代)兩個名詞(或后一個為代詞)連用,句中又無作謂語的動詞,則前一個名詞活用作動詞。①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師說》)分析:“師”和“道”皆為名詞,故“師”活用為動詞“學(xué)習(xí)”,構(gòu)成動賓關(guān)系,譯為“學(xué)習(xí)道義”。②一狼洞其中。②副詞(作狀語)+名詞名詞用在副詞之后,則這個名詞活用作動詞。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劌論戰(zhàn)》)分析:“?!本o接在否定副詞“弗”之后,名詞活用為動詞,譯為“賜福,保佑”。③名詞+補語(介賓補語)名詞本不能帶補語,如果某個名詞帶了補語,這個名詞就有了動詞的特點,活用為了動詞。沛公軍(于)霸上。(《鴻門宴》)分析:“軍”為名詞,與“(于)霸上”構(gòu)成動補關(guān)系,故“軍”活用為動詞,譯為“駐扎、駐軍”。④能愿動詞+名詞名詞用在能愿動詞(欲、能、敢等)之后,則這個名詞活用作動詞。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勸學(xué)》)分析:“能”是能愿動詞,常修飾動詞,這里修飾了名詞“水”,故“水”活用為動詞,譯為“游泳”。3.名詞的使動、意動用法規(guī)律總結(jié)典例分析判斷方法:首先判定這個名詞活用為一般動詞,然后再看它是否具有使(認為)賓語怎么樣的意思,“使賓語怎么樣”是使動,“認為賓語怎么樣”是意動。①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鴻門宴》)分析:“王”為名詞,其后帶賓語“之”,表示使賓語成為“王”,可以譯為“使……稱王”。②侶魚蝦而友麋鹿。(《赤壁賦》)分析:“侶”“友”都是名詞,其后帶賓語“魚蝦”“麋鹿”,故“侶”“友”為名詞的意動用法,分別翻譯為“以……為侶”“以……為友”。翻譯方法:①使動——主語把(使)賓語當(dāng)成(變成)[名詞];②意動——主語認為賓語是[名詞]。二、動詞的活用1.動詞活用為名詞規(guī)律總結(jié)典例分析①“其”(代詞,作定語)+動詞動詞前有代詞“其”作定語,則這個動詞活用為名詞。而其見愈奇。(《游褒禪山記》)分析:“見”活用為名詞,指見到的景象。②“之”(代詞,作定語或用作助詞)+動詞動詞前有代詞“之”作定語或用作助詞,則這個動詞活用為名詞。燕趙之收藏。(《阿房宮賦》)分析:“收藏”活用為名詞,指收藏的金玉珍寶等物。③動詞處于主語或賓語的位置,具有明顯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義,這樣的動詞就活用為名詞。追亡逐北。(《過秦論》)分析:“亡”作賓語,在文中指“敗逃的軍隊”。④動詞+動詞兩個動詞連用,如果不是連動關(guān)系,那么后一個動詞就活用為名詞。止增笑耳。(《狼》)分析:“笑”本為動詞,此處活用為名詞,與“增”構(gòu)成動賓關(guān)系,指“增加笑料”。2.動詞的使動用法規(guī)律總結(jié)典例分析古代漢語里,動詞的使動用法一般針對不及物動詞。不及物動詞帶了賓語,用于使動,對它的賓語含有“使賓語怎么樣”的意思。項伯殺人,臣活之。(《鴻門宴》)分析:“活”為不及物動詞,此處帶了賓語“之”,故“活”為使動用法,指“使……活”。3.動詞的為動用法規(guī)律總結(jié)典例分析①表示為了某一目的而施行某一行動,賓語是謂語動詞賴以產(chǎn)生的目的。等死,死國可乎?(《陳涉世家》)分析:“死國”中的賓語“國”不是“死”的支配對象,而是主語為了“國”這個目的而施行“死”這一動作。“死”可譯為“為……而死”。②表示出于某一原因而施行某一行動,賓語是謂語動詞賴以產(chǎn)生的原因。猿猱欲度愁攀援。(《蜀道難》)分析:“愁攀援”指為“攀援”而“愁”,“愁”可譯為“為……發(fā)愁”。③表示給(替)賓語施行某一行動,賓語是謂語動詞的服務(wù)對象。名我固當(dāng)。(《種樹郭橐駝傳》)分析:“名我”意思是“給我起(這個)名字”“名”可譯為“為……起名”。④表示對(向)賓語施行某一行動,賓語是謂語動詞的面向?qū)ο?。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阿房宮賦》)分析:“哀”可譯為“為……哀嘆”。三、形容詞的活用1.形容詞活用為名詞規(guī)律總結(jié)典例分析①形容詞處在主語或賓語的位置上,在句中表示具有某種性質(zhì)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就活用為名詞。群賢畢至。(《蘭亭集序》)分析:“賢”作“畢至”的主語,活用為名詞,指“賢才”。②形容詞用在“其”“之”“于”字后面,充當(dāng)中心語時,活用為名詞。入之甚寒,問其深。(《游褒禪山記》)分析:“深”本為形容詞,用在“其”后,充當(dāng)中心語,活用為名詞,指“深度”。③形容詞用在數(shù)詞后面,充當(dāng)中心語時,活用為名詞。百廢俱興。(《岳陽樓記》)分析:“廢”為形容詞,用在數(shù)詞“百”后面,活用為名詞。2.形容詞活用為動詞規(guī)律總結(jié)典例分析①能愿動詞+形容詞形容詞放在“能”“足”“可”等能愿動詞后面時,活用為動詞。①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游褒禪山記》)分析:“能”為能愿動詞,修飾形容詞“窮”,中間缺少了謂語動詞,故“窮”活用為動詞,指“走到盡頭”。②欲窮其林②形容詞+賓語形容詞帶賓語,且沒有使動、意動的意思時,活用為動詞。①素善留侯張良。(《鴻門宴》)分析:“善”為形容詞,與名詞“留侯張良”構(gòu)成動賓關(guān)系,故“善”活用為動詞,意思是“友善、交好”。②京中有善口技者。③親賢臣,遠小人。③副詞+形容詞形容詞放在副詞后面,表示某種動態(tài)時,一般活用為動詞。①不知東方之既白。(《赤壁賦》)分析:“既”為副詞,修飾形容詞“白”,故“白”活用為動詞,意思是“顯出白色”(指天明了)。②風(fēng)煙俱凈(散凈)(《與朱元思書》)3.形容詞的使動用法規(guī)律總結(jié)典例分析形容詞處于謂語的位置,又帶有賓語,并且含有使賓語怎么樣的意思,就是形容詞的使動用法。翻譯格式:主語+使+賓語+形容詞。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過秦論》)分析:“愚”為形容詞,但讓后邊的賓語“黔首”有了“愚”的狀態(tài),故“愚”為使動用法,指“使……愚昧”。4.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規(guī)律總結(jié)典例分析形容詞帶上賓語后,表示主語認為賓語具有這個形容詞表示的性質(zhì)或特征,可譯為“認為……”“以……為……”。漁人甚異之。(《桃花源記》)分析:“異”為形容詞,不能帶賓語,此處卻帶了賓語“之”,構(gòu)成動賓關(guān)系,故“異”為意動用法,指“認為……奇怪”。四、數(shù)詞的活用類型規(guī)律總結(jié)典例分析活用為名詞數(shù)詞在主語或賓語的位置上,則一般活用作名詞。合從締交,相與為一。(《過秦論》)分析:“一”作賓語,活用為名詞,指“一體”?;钣脼閯釉~把數(shù)詞按動詞的語法規(guī)則使用,并表示與該數(shù)量相關(guān)的行為變化,則該數(shù)詞一般活用作動詞。女也不爽,士貳其行。(《氓》)分析:“士”作主語,“其行”作賓語,故“貳”活用為動詞,指“不專一、有二心”?;钣脼樾稳菰~數(shù)詞在謂語的位置,且后面沒有帶賓語,則一般活用作形容詞。用心一也。(《勸學(xué)》)分析:“一”活用為形容詞,指“專一”。活用為副詞數(shù)詞在形容詞前,修飾形容詞,數(shù)詞活用作副詞。而或長煙一空。(《岳陽樓記》)分析:“一”活用為副詞,意思是“全”?!布挤c撥〕確定詞類活用“三關(guān)注”準確判斷活用類型,理解詞語的含義,首先要切實把握各類活用現(xiàn)象的一般特點,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其次要學(xué)會用語法分析的方法確定詞語在句中扮演的“角色”——語法成分;最后再確定其具體的含義。在“常態(tài)”下,名詞多作主語、賓語,形容詞多作狀語、定語,動詞多作謂語。如果一個詞語出現(xiàn)在“非常態(tài)”的位置上,就要考慮它是否屬于詞類活用。我們要重點關(guān)注語句中的這幾種語法成分的位置。關(guān)注解說典例分析關(guān)注主語(賓語)主語(賓語)一般都由名詞、代詞充當(dāng)。當(dāng)動詞、形容詞處在主語(賓語)的位置上時,就有可能是活用。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勸學(xué)》)分析:“高”是形容詞,意為“高的”,在句子中作動詞“登”的賓語,活用為名詞,意為“高處”關(guān)注謂語謂語一般用動詞來充當(dāng),如果名詞處在該位置上,就要活用為動詞。形容詞作謂語是不能帶賓語的,如果形容詞后面帶了賓語,一般也要活用為動詞。①天雨雪,武臥嚙雪。(《蘇武傳》)分析:“雨”為名詞,出現(xiàn)在謂語的位置上,活用為動詞,譯為“下”。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燭之武退秦師》)分析:“敝”是形容詞,作謂語,本來不能帶賓語,但這里帶了賓語“之”,“敝”就要活用為動詞,譯為“損害”。關(guān)注狀語狀語一般在主語后,謂語前。動詞前的名詞,如果不是動作的發(fā)出者,那就是動作的修飾限制者,也就起到了狀語所起的作用,此時的名詞活用為狀語。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廉頗藺相如列傳》)分析:“廷”位于動詞“叱”之前,不作主語,那就只能活用為狀語,表地點,意為“在朝廷”?!册槍τ?xùn)練〕一、教材回扣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活用類型,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D)A.箕畚運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B.倉皇東出(《伶官傳序》)C.上食埃土,下飲黃泉(《勸學(xué)》) D.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勸學(xué)》)[解析]A.名詞作狀語,用“箕畚裝土石”。B.名詞作狀語,向東。C.名詞作狀語,向上;向下。D.名詞作動詞,行走。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活用類型,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D)A.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B.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過秦論》)C.拔劍撞而破之(《鴻門宴》)D.可使有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解析]A.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勞累。B.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弱。C.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破。D.形容詞用作名詞,勇氣??键c五偏義復(fù)詞〔考點解讀〕古漢語中有少量的雙音節(jié)詞,偏義復(fù)詞是其中特殊的一類。這類詞由兩個意義相近、相關(guān)或相反的語素構(gòu)成,而在特定的語境中,其詞義卻偏在一個語素上,另一個語素只起陪襯作用。不了解這類詞的特點,就會產(chǎn)生誤解。為避免誤解,要緊扣語境加以揣摩?!仓R梳理〕偏義復(fù)詞的類型類型典例分析兩個語素意義相對(反)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出師表》)分析:句中的“異同”為偏義復(fù)詞,“異”和“同”二者相對,用義偏在“異”,不在“同”。兩個語素意義相近(似)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師表》)分析:句中的“崩殂”為偏義復(fù)詞,“崩”是皇帝死亡,“殂”是死亡,在這里偏用“崩”的意義。注意①區(qū)別同義復(fù)詞和語素意義相近(似)的偏義復(fù)詞:同義復(fù)詞,構(gòu)成詞語的兩個語素的意義在句中都有所保留。語素意義相近(似)的偏義復(fù)詞,兩個語素的詞義有交叉,但并不完全相同,翻譯時要根據(jù)具體語境,取其中一個語素的意義。同義復(fù)詞指的是詞義相同的兩個(或兩個以上)詞連用,表示同一個意思的復(fù)合詞。如“能謗譏于市朝”(《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謗譏”,“謗”“譏”連用,兩者詞義相同,都是“指責(zé)別人的過錯”的意思。②區(qū)別語素意義相對(反)的偏義復(fù)詞和語素意義相反的兩個連用實詞:如“無毛羽以御寒暑”與“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前一個例子中的“寒暑”是偏義復(fù)詞,偏指“寒”;后一個例子中的“寒暑”是兩個單音節(jié)詞,兼有“寒”“暑”的意思,是兩個實詞連用?!布挤c撥〕“三方法”辨別偏義復(fù)詞方法解說典例分析方法1:語境分析法把握詞語所在的語境,即根據(jù)詞語所在的語句的具體意思判定?!耙嘁悦魉郎蟆?,語境主要強調(diào)五人死難的意義,故“死生”偏重于“死”。方法2:語法分析法從語法的角度分析,即分析詞語在語句中充當(dāng)?shù)恼Z法成分?!皶円骨谧飨ⅰ保扒凇弊鳛闋钫Z修飾謂語?!扒谧飨ⅰ?,指“勤勞地工作”,故“作息”偏重于“作”。方法3:前后照應(yīng)法關(guān)注詞語與前后文的照應(yīng)關(guān)系?!盁o一時一刻不適耳目之觀”,根據(jù)后面的“觀”可推斷,“耳目”偏重于“目”?!册槍τ?xùn)練〕一、教材回扣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C)A.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師表》)B.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孔雀東南飛并序》)C.行李之往來(《燭之武退秦師》)D.去來江口守空船(《琵琶行并序》)[解析]C項,往來:來來往往。A、B、D三項都是偏義復(fù)詞,C項沒有這種用法。第二講文言虛詞文言虛詞包括代詞、連詞、介詞、副詞、助詞、嘆詞六類。文言虛詞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具有不同的意義和作用。目前高考往往會將虛詞融合到翻譯題和斷句題中隱性考查。在文言虛詞中,“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這18個文言虛詞是最常見、最常用的。因為虛詞的詞性及義項比較復(fù)雜,所以結(jié)合語境加以判斷就顯得尤為重要。虛詞跟實詞考查的內(nèi)容一樣,也是考查推斷能力?!仓R梳理〕一、文言虛詞的種類二、掌握??嫉?8個文言虛詞的含義、用法具體內(nèi)容見《必備知識清單》“第一部分古代詩文基礎(chǔ)”的“清單二18個文言虛詞”中18個文言虛詞的含義、用法,并完成針對訓(xùn)練。一、以詞性用法釋義例句介詞表示工具、手段拿,用愿以十五城請易璧。(《廉頗藺相如列傳》)表示對象把具以沛公言報項王。(《鴻門宴》)表示時間、處所從,在果予以未時還家,而汝以辰時氣絕。(《祭妹文》)表示原因因為臣以險釁,夙遭閔兇。(《陳情表》)表示依據(jù)按照,依照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項脊軒志》)連詞表示并列而,又,并且忽魂悸以魄動。(《夢游天姥吟留別》)表示承接“而”或不譯焉用亡鄭以陪鄰?(《燭之武退秦師》)表示目的用來,以便作《師說》以貽之。(《師說》)表示原因因為不賂者以賂者喪。(《六國論》)表示假設(shè)如果,假如以嚙人,無御之者。(《捕蛇者說》)表示修飾“而”或不譯木欣欣以向榮。(《歸去來兮辭并序》)動詞表動作行為認為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二、而詞性用法釋義例句連詞表示并列與,和,也可不譯蟹六跪而二螯。(《勸學(xué)》)表示遞進并且,而且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勸學(xué)》)表示順承就,才,也可不譯拔劍撞而破之。(《鴻門宴》)表示轉(zhuǎn)折但是,卻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勸學(xué)》)表示假設(shè)假如,如果鍥而舍之,朽木不折。(《勸學(xué)》)表示方式或狀態(tài)地,著,也可不譯呼爾而與之。(《魚我所欲也》)表示因果因而,所以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六國論》)表示目的來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鴻門宴》)代詞表示人稱你(們),你(們)的某所,而母立于茲。(《項脊軒志》)三、之詞性用法釋義例句代詞第三人稱代詞他、她、它作《師說》以貽之。(《師說》)指示代詞這吳起、孫臏……趙奢之倫制其兵。(《過秦論》)助詞表示修飾、限制的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鴻門宴》)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燭之武退秦師》)定語后置的標志不譯蚓無爪牙之利。(《勸學(xué)》)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夫晉,何厭之有?(《燭之武退秦師》)在句中只起調(diào)節(jié)音節(jié)的作用,無實義不譯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國也》)動詞表示向某處去往,到……去胡為乎遑遑欲何之?(《歸去來兮辭并序》)四、其詞性用法釋義例句連詞表選擇或者,還是;兩個“其”連用表示選擇時,譯為“是……還是……”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馬說》)表假設(shè)如果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送東陽馬生序》)助詞用在句中,起調(diào)整音節(jié)的作用,無實義可不譯路曼曼其修遠兮。(《離騷》)代詞人稱代詞他(她、它),他(她、它)們則亦教其以父志為志。(《與妻書》)他(她、它)的,他(她、它)們的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六國論》)指示代詞那,那些則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禪山記》)副詞表示推測或許,大概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師說》)表示祈使當(dāng),可要爾其無忘乃父之志?。ā读婀賯餍颉罚┍硎痉丛戨y道,豈其孰能譏之乎?(《游褒禪山記》)五、為詞性用法釋義例句介詞介紹涉及的對象替,給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ā而欓T宴》)表示原因、目的由于,為了慎勿為婦死,貴賤情何?。。ā犊兹笘|南飛并序》)表示被動(常和“所”搭配)被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助詞wéi,表示反問語氣呢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動詞表動作行為作為,做,算是,治理,等等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齊桓晉文之事》)六、于詞性用法釋義例句介詞引出動作行為或狀態(tài)發(fā)生的時間、處所在乃設(shè)九賓禮于延。(《廉頗藺相如列傳》)引出動作、行為的對象對于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陳情表》)引出被動行為的施事者被不拘于時。(《師說》)表示比較比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勸學(xué)》)表示原因由于業(yè)精于勤,荒于嬉。(《進學(xué)解》)助詞用于句首或句中以湊足音節(jié)無實義,不譯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詩經(jīng)·秦風(fēng)·無衣》)七、乃詞性用法釋義例句副詞表時間的緊相銜接就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鴻門宴》)表兩事情理相悖或事出意外竟然,卻,反而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師說》)表兩事順承才度我至軍中,公乃入。(《鴻門宴》)表肯定原來是,就是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代詞表人稱你,你們;你的,你們的爾其無忘乃父之志?。ā读婀賯餍颉罚┻B詞表順接于是,便乃所愿,則學(xué)孔子也。(《孟子·公孫丑上》)八、所詞性用法釋義例句代詞用在動詞之前,構(gòu)成名詞性的詞組,指代人或事物所……的人,所……的事物燕王吾所立。(《伶官傳序》)助詞和“為”字配合使用,表示被動被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名詞表示處所處所,地方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陳涉世家》)九、且詞性用法釋義例句連詞表示并列又;兩個“且”連用表并列時,譯為“一邊……一邊……”命如南山石,四體康且直?。ā犊兹笘|南飛并序》)表示遞進況且,而且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燭之武退秦師》)表示讓步尚且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ā而欓T宴》)副詞表示將要將要若屬皆且為所虜?。ā而欓T宴》)表示暫時暫且,姑且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孔雀東南飛并序》)十、因詞性用法釋義例句動詞表示依據(jù)依據(jù),憑借因利乘便,宰割天下。(《過秦論》)表示條件趁,趁機不如因善遇之。(《鴻門宴》)表示方法通過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蘇武傳》)連詞表示承接于是,就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鴻門宴》)表示結(jié)果因此,因而因得觀所謂石鐘者。(《石鐘山記》)動詞表示動作行為的延續(xù)沿襲,因襲蒙故業(yè),因遺策。(《過秦論》)表示趨向同一個方向順著批大郤,導(dǎo)大窾,因其固然。(《庖丁解?!罚┦?、則詞性用法釋義例句連詞表示承接關(guān)系就,那么,便故木受繩則直。(《勸學(xué)》)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反倒,然而于其身也,則恥師焉。(《師說》)?!皠t……則”并用,有加強對比的作用就或不譯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論語·述而》)表示選擇關(guān)系常和“非”“不”連用,“則”譯為“就是”非死則徙爾。(《捕蛇者說》)表示條件或假設(shè)關(guān)系“則”如果出現(xiàn)在前一個分句中,譯為“假如”;如果出現(xiàn)在后一個分句中,譯為“那么”“就”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阿房宮賦》)副詞用于加強判斷乃,即此則寡人之罪也。(《孟子·公孫丑下》)十二、者詞性用法釋義例句代詞用于形容詞、動詞等詞語后面,指人或事物……的人,……的事,……的東西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勸學(xué)》)用于數(shù)詞后面,指代事物……種,……樣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語氣詞用于時間詞后……時候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鴻門宴》)用于否定詞后……的話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用于判斷句,放在主語后,引出判斷不譯亞父者,范增也。(《鴻門宴》)用于主語后,引出原因、解釋等不譯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放在疑問句的句末,表示疑問語氣呢誰為大王為此計者?(《鴻門宴》)作定語后置的標志,有時與“之”搭配不譯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十三、乎詞性用法釋義例句語氣詞表示疑問語氣嗎,呢壯士!能復(fù)飲乎?(《鴻門宴》)表示反問語氣嗎,呢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ā而欓T宴》)表示推測語氣吧,呢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師說》)表示感嘆語氣啊,呀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ā妒竦离y》)助詞用于句中表示停頓不譯胡為乎遑遑欲何之?(《歸去來兮辭并序》)用于形容詞后……的樣子或不譯郁乎蒼蒼。(《赤壁賦》)介詞(相當(dāng)于“于”)表示時間、地點、范圍在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赤壁賦》)表示動作的對象對,對于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勸學(xué)》)表示比較比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十四、何詞性用法釋義例句疑問代詞問原因為什么,何故為天下笑者,何也?(《過秦論》)問處所或事物何處,哪里,什么翻譯時“何”要后置大王來何操?(《鴻門宴》)作定語什么是誠何心哉?(《齊桓晉文之事》)副詞用于形容詞前,表示程度多么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蜀道難》)十五、也詞性用法釋義例句語氣詞用在句末,表示判斷語氣不譯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鴻門宴》)用在句末,表示肯定語氣不譯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說》)用在疑問句尾加強疑問語氣呢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過秦論》)用在因果句尾表示解釋不譯小學(xué)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師說》)用在句中,表示語氣的停頓不譯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師說》)十六、與詞性用法釋義例句介詞引出涉及的對象對,向,和秦伯說,與鄭人盟。(《燭之武退秦師》)為,替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孟子·離婁上》)連詞表示連接和,同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師說》)語助詞用于句末,表示疑問、感嘆或反詰,后作“歟”不譯為肥甘不足于口與?(《齊桓晉文之事》)動詞表示動作行為給則與一生彘肩。(《鴻門宴》)交往,親附失其所與,不知。(《燭之武退秦師》)贊成吾與點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十七、若詞性用法釋義例句代詞表示人稱你,你的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鴻門宴》)表示近指這,這樣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齊桓晉文之事》)連詞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假如若亡鄭而有益于君。(《燭之武退秦師》)用在一段話開頭,引起下文至于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岳陽樓記》)動詞用來表示在形象上相同或有某些共同點像,如同上善若水。(《老子》)表示比較比,比得上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鄒忌諷齊王納諫》)十八、焉詞性用法釋義例句代詞指示代詞此,是以俟夫觀人風(fēng)者得焉。(《捕蛇者說》)疑問代詞哪里,怎么世與我而相違,復(fù)駕言兮焉求?(《歸去來兮辭并序》)兼詞相當(dāng)于“于是”“于此”在這里,對這件事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勸學(xué)》)助詞語氣詞,表示感嘆、疑問等語氣了,呢,啊,或不譯萬鐘于我何加焉?。ā遏~我所欲也》)形容詞、副詞詞尾,表示狀態(tài),相當(dāng)于“然”……的樣子,……地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阿房宮賦》)連詞表順承乃,則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兼愛》)〔針對訓(xùn)練〕一、教材回扣1.說出下列句中“以”“而”的意義和用法。(1)不賂者以賂者喪。(《六國論》)[答案]介詞,因為。(2)但以劉日薄西山。(《陳情表》)[答案]連詞,因為。(3)忽魂悸以魄動。(《夢游天姥吟留別》)[答案]連詞,表并列。(4)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赤壁賦》)[答案]連詞,表修飾。(5)蟹六跪而二螯。(《勸學(xué)》)[答案]連詞,表并列。(6)人不知而不慍。(《〈論語〉十二章》)[答案]連詞,表順承。第三講文言句式文言句式在此處指特殊的文言句式,主要包括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倒裝句和固定句式等。文言句式在文言文閱讀中不單獨命題,多在文言文翻譯中考查。因為文言句式是文言文特殊的語法形式,如果不能熟練掌握,就會成為閱讀文言文的障礙,直接影響答題。本講重點講解文言句式的特點與翻譯。考點一判斷句〔知識梳理〕一、判斷句的形式在現(xiàn)代漢語中,一般用“是”來表判斷,但在古代漢語里,基本不用“是”來表示判斷,而往往借助語氣助詞來表示判斷,或讓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直接充當(dāng)謂語表示判斷。常見的文言判斷句有以下幾種形式:判斷句的形式示例……者,……也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鴻門宴》)……者……者也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游褒禪山記》)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鴻門宴》)……也鄰之厚,君之薄也。(《燭之武退秦師》)……為……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鴻門宴》)……是……不知木蘭是女郎。(《木蘭詩》)……乃……用“乃、即、則、本、皆、固、誠、必”等表肯定的判斷。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此皆良實,志慮忠純。(《出師表》)固不如也。(《鴻門宴》)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師表》)臣本布衣。(《出師表》)……非……用“非”表否定的判斷。人非生而知之者。(《師說》)無判斷標志今臣亡國賤俘。(《陳情表》)注意:判斷時要看謂語是不是名詞或名詞性短語。二、判斷句的翻譯技巧翻譯判斷句時,一般要譯成帶有“是”或“不是”的句子。當(dāng)用副詞加強判斷時,應(yīng)把副詞的基本義譯出來,并補上判斷詞“是”,如“必”“亦”“誠”“皆”“乃”,依次譯成“一定是”“也是”“確實是”“都是”“就是”?!册槍τ?xùn)練〕一、教材回扣1.翻譯下面的語句,體會判斷句的特點。(1)死生亦大矣。(《蘭亭集序》)[答案]死生是一件大事。(2)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說》)[答案]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在的(地方)。(3)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赤壁賦》)[答案]這是自然界無窮無盡的寶藏。(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答案]我的妻子認為我美,是因為偏愛我。(5)蓮,花之君子者也。(《愛蓮說》)[答案]蓮是花中的君子??键c二被動句〔知識梳理〕在古代漢語中,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行為的被動者的句式叫被動句。被動句主要有兩大類型:一是有標志的被動句,即借助一些被動詞來表示被動;二是無標志的被動句,又叫意念被動句。形式示例“于”字句謂語+于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xí)之,不拘于時。(《師說》)“見”字句見+謂語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廉頗藺相如列傳》)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廉頗藺相如列傳》)“受”字句受+謂語+于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赤壁之戰(zhàn)》)“為”字句為+動詞吾屬今為之虜矣!(《鴻門宴》)“被”字句動詞“遭受”“蒙受”雖萬被戮,豈有悔哉?(《報任安書》)介詞,表被動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并序》)……為……所…………為所……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六國論》)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無標志被動句或省略了“于”,或由主語后的動詞表被動感斯人言。(《琵琶行并序》)而劉夙嬰疾病。(《陳情表》)〔技法點撥〕判斷被動句“三方法”方法1:從標志詞入手,看是否符合被動句的要求。方法2:從語法入手,看主語是不是受事者。因為有些被動句沒有標志詞,但在意義上含有被動意,所以單憑標志詞判斷是不行的,還需要考慮一下主語是不是謂語的受事者。方法3:巧借“添”“變”。①在動詞前或后加上“被”字,而未改變句子原意的,一般該句就是被動句。②主謂結(jié)構(gòu)的句子能夠變成動賓主動句的,一般就是被動句。如“函谷舉”,可以將其變?yōu)椤芭e函谷”。〔針對訓(xùn)練〕一、教材回扣3.翻譯下面的語句,體會被動句的特點。(1)若屬皆且為所虜?。ā而欓T宴》)[答案]你們這些人都將被俘虜!(2)戍卒叫,函谷舉。(《阿房宮賦》)[答案]陳涉、吳廣起義,函谷關(guān)被攻占。(3)為天下笑者,何也?(《過秦論》)[答案]被天下人恥笑,這是什么原因呢?(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賦》)[答案]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圍困的地方嗎?考點三省略句〔知識梳理〕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只要不產(chǎn)生歧義,就可以省去句子的某些成分。這些省去了某些成分的句子就叫省略句。文言文中某些詞或某些成分經(jīng)常被省略。古代漢語省略句的省略方式和現(xiàn)代漢語相同,都是承前省略、蒙后省略、對話省略,但省略的成分要廣得多,如主語省略、謂語省略、賓語省略等。類型示例省略主語承前省略沛公軍霸上,(沛公)未得與項羽相見。(《鴻門宴》)蒙后省略(公)度我至軍中,公乃入。(《鴻門宴》)對話中省略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鴻門宴》)省略謂語承前省略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十二章》)蒙后省略既率其黨(追之),又請楊子之豎追之。(《列子》)共喻省略蟹(有)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勸學(xué)》)注意:這種情況,可以根據(jù)上下文判斷省略的內(nèi)容。省略賓語省略動詞賓語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之)以事。(《鴻門宴》)省略介詞賓語豎子不足與(之)謀?。ā而欓T宴》)省略介詞省略介詞“于”列坐(于)其次。(《蘭亭集序》)省略介詞“以”陳勝、吳廣皆(以)次當(dāng)行。(《陳涉世家》)省略介詞“自”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自)日邊來。(《望天門山》)省略兼語使(之)歸趙。(《廉頗藺相如列傳》)〔技法點撥〕識別省略句“兩方法”方法1:“瞻前顧后”,看有無主語省略。所謂“瞻前顧后”,指在理解句意時要注意該句的前后語境,因為主語可能會承前省略或蒙后省略。如“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黑質(zhì)而白章”就承前省略了主語“蛇”。方法2:分析語法成分,判斷有無省略。如在一些文言句子中,有的謂語動詞后面直接帶了處所性賓語,這時就需要我們考慮賓語前面是否省略了介詞。如“晉軍函陵”中,“軍”為動詞,而“函陵”為處所名詞,所以前面應(yīng)該省略了介詞“于”?!册槍τ?xùn)練〕一、教材回扣5.翻譯下面的省略句,注意補出省略的內(nèi)容。(1)為擊破沛公軍!(《鴻門宴》)[答案]替(我)打敗劉邦的軍隊!(2)但見悲鳥號古木。(《蜀道難》)[答案]只看到凄涼的鳥兒(在)古老的樹木間啼叫。(3)??驼勫?煙濤微茫信難求。(《夢游天姥吟留別》)[答案]航海的人談起瀛洲,(大海)煙波渺茫,(瀛洲)實在難以找到??键c四倒裝句類型1賓語前置句〔知識梳理〕現(xiàn)代漢語中,賓語一般放在謂語之后,用來回答是“誰”或是“什么”;古代漢語中,賓語往往放在謂語動詞之前,這種現(xiàn)象就叫賓語前置。其常見的類型有以下幾種:類型示例疑問句中疑問代詞(誰、何、奚、安)作賓語大王來何操?(《鴻門宴》)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齊桓晉文之事》)以“之”或“是”為標志,強調(diào)賓語①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②何陋之有?③唯利是圖(《師說》)陳述句中,介詞“以”的賓語前置一言以蔽之。介詞的賓語是方位詞,賓語常前置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鴻門宴》)〔針對訓(xùn)練〕一、教材回扣1.翻譯下面的賓語前置句,注意調(diào)整語序。(1)夫晉,何厭之有?(《燭之武退秦師》)語序:“夫晉,有何厭?”譯文:晉國,有什么滿足呢?(2)奚以知其然也?(《逍遙游》)語序:“以奚知其然也?”譯文:憑什么知道是這樣呢?(3)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語序:“微斯人,吾與誰歸?”譯文:(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二、課外遷移類型2定語后置句〔知識梳理〕定語后置句,指為了強調(diào)定語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把定語放到了中心詞之后的一種特殊的文言句式。翻譯時要譯成定語修飾中心詞。定語后置句的形式主要有四種:類型示例中心詞+后置定語+者①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赤壁賦》)②桃核修狹者。中心詞+之+后置定語①蚓無爪牙之利。(《勸學(xué)》)②凌萬頃之茫然。(《赤壁賦》)③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中心詞+之+后置定語+者①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石鐘山記》)②馬之千里者。中心詞+數(shù)量詞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鴻門宴》)中心語+而+定語+者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五人墓碑記》)〔針對訓(xùn)練〕一、教材回扣9.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D)A.求人可使報秦者(《廉頗藺相如列傳》)B.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xué)》)C.茍以天下之大(《六國論》)D.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勸學(xué)》)[解析]D項為狀語后置句,其他三項均為定語后置句。類型3狀語后置句〔知識梳理〕在現(xiàn)代漢語中,介詞結(jié)構(gòu)經(jīng)常放在謂語或主語之前,作句中或句前狀語;而在文言文中,這種介詞結(jié)構(gòu)經(jīng)常放在謂語動詞后面作補語。狀語后置(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一般有以下幾種類型。類型示例用“于”字構(gòu)成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①月出于東山之上。(《赤壁賦》)②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