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教版PEP高三生物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4年人教版PEP高三生物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4年人教版PEP高三生物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4年人教版PEP高三生物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4年人教版PEP高三生物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4年人教版PEP高三生物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5題,共10分)1、下列各項相關聯(lián)的概念符合如圖所示關系的是()

A.①抗體②載體③蛋白質B.①群落②生物生存環(huán)境③生態(tài)系統(tǒng)C.①神經元細胞體②神經元樹突③神經元軸突D.①細胞膜②細胞質③細胞核2、由堿基A、G、C、T組成的核苷酸種類共有()A.4種B.5種C.7種D.8種3、臨床通過檢測尿液中一定時間內的含“N”量,可以粗略地估算下列哪一物質在該時間內的氧化分解量()A.蛋白質B.脂肪C.葡萄糖D.淀粉4、生物技術安全性和倫理問題是社會關注的熱點。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應嚴格選擇轉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避免產生對人類有害的物質B.當今社會的普遍觀點是禁止克隆人的實驗,但不反對治療性克隆C.反對設計試管嬰兒的原因之一是有人濫用此技術選擇性設計嬰兒D.生物武器是用微生物、毒素、干擾素及重組致病菌等來形成殺傷力5、關于“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A.洋蔥根尖分生區(qū)不宜作為該實驗的實驗材料B.用黑藻葉片進行實驗時,葉綠體的存在會干擾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C.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D.用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不同部位觀察到的細胞質壁分離程度可能不同評卷人得分二、多選題(共9題,共18分)6、下列關于免疫的敘述,錯誤的是()A.吞噬細胞只在非特異性免疫中起作用B.免疫細胞都在骨髓中成熟C.HIV主要攻擊T細胞D.與艾滋病患者擁抱會被傳染7、如圖表示人體血糖平衡調節(jié)的部分過程;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A.激素Z的分泌受神經和體液的雙重調節(jié)B.靶細胞識別激素Z的物質是細胞膜上的脂蛋白C.血糖平衡調節(jié)的神經中樞位于下丘腦D.激素Z主要促進靶細胞加速合成肝糖原8、下列選項中,屬于行為信息的是()A.孔雀開屏B.猩猩拍胸警示C.候鳥遷徙D.魚的洄游9、下列有關生物變異、育種、生物多樣性和進化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用秋水仙素處理單倍體幼苗均能得到純合子,也可獲得無子果實B.新物種的形成通常要經過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C.用基因型為DdTt的植株進行單倍體育種,所有的種自交后代約有為純合子D.蜂鳥細長的喙與倒掛金鐘的筒狀花萼是它們長期共同進化形成的相互適應的特征10、對下列四幅坐標圖的描述,錯誤的是()A.

圖中a,b兩點細胞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速率不相等B.

表示在密閉容器內某植物生長一晝夜的O2含量變化,則該植物積累了有機物C.

植物在晴朗夏天時,圖丙bc和de對應時段細胞內C3含量都會下降D.

表示適量的放牧不會破壞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態(tài)11、如圖所示為四個家系的遺傳系譜圖;則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A.四圖都可能表示白化病遺傳的家系B.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致病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體上C.肯定不是紅綠色盲遺傳的家系是甲、丙、丁D.家系丁中這對夫婦若再生一個正常女兒的幾率是12、哺乳動物卵原細胞減數(shù)分裂形成成熟卵子的過程;只有在促性腺激素和精子能完成.下面為某哺乳動物卵子及早期胚胎的形成過程示意圖(N表示染色體)據圖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次級卵母細胞形成的過程需要激素調節(jié)B.細胞Ⅲ只有在精子的作用下才能形成成熟卵子C.培育轉基因動物應選擇細胞Ⅳ作為受體細胞D.卵子的形成過程在時間上具有連續(xù)性13、如圖為真核細胞中多聚核糖體合成蛋白質的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①上的四種核苷酸可組合成64種密碼子B.若①中有一個堿基發(fā)生改變,則合成的多肽鏈的結構一定發(fā)生改變C.①上堿基A:C:U:G=1:2:3:4,則對應的DNA分子中A:C:T:G=2:3:2:3D.核糖體在①上的移動方向是從右向左,合成的4條肽鏈相同14、對下列四幅曲線圖的描述正確的是()

A.圖1中b時該植物的O2生成量為N1B.圖2中a點植物葉肉細胞內不發(fā)生光合作用,b點表示光合作用最強C.由圖3可看出,b點時種群增長率最大,種內斗爭也最強烈D.若圖4表示人有絲分裂中染色體組數(shù)目變化的部分曲線,則n等于2評卷人得分三、填空題(共8題,共16分)15、圖A為藍藻細胞結構示意圖;圖B為水綿細胞的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分析完成下列問題.

(1)與水綿細胞相比較,藍藻細胞由于①____沒有____包被;因而屬于原核細胞.

(2)在藍藻細胞和水綿細胞中,它們共有的結構有____,這體現(xiàn)了不同類細胞之間的____.

(3)由于藍藻細胞和水綿細胞都能進行光合作用,因而都屬于____生物.但其光合作用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不同,B具有____結構,而A沒有.A特有____色素;而B沒有.

(4)圖中能同時表示生命系統(tǒng)細胞與個體層次的是____(填標號),不屬于生命系統(tǒng)的是____(填標號)

(5)圖1是在使用目鏡為10×,物鏡也為10×的顯微鏡下觀察藍藻細胞時的視野,下圖2是更換物鏡后的視野,則更換的物鏡應為____(填放大倍數(shù)).要從下圖1的視野變換到下圖2的視野,其操作步驟是____.

16、如圖1表示物質出入細胞的示意圖;圖2中曲線甲;乙分別代表物質進入細胞的兩種方式.請回答有關問題:

(1)圖2中曲線甲代表____,曲線乙代表____,Q點對應時刻細胞不再吸收物質分子,此時,限制物質進入細胞的因素是____.

(2)圖1中能夠表示利用圖2中曲線乙代表的運輸方式將有害物質排出細胞的過程可用____(a~e)表示.植物細胞吸收無機鹽的過程可用____(a~e)表示.

(3)細胞膜水通道、離子通道是普遍存在的.若腎集合管管壁細胞膜受刺激后發(fā)生興奮時,水通道開放,大量水被腎集合管管壁細胞重吸收,則代表此過程中水的流動可用____(a~e)表示.17、如圖是人體特異性免疫的過程示意圖(圖中序號表示過程;英文字母表示細胞),請回答:

(1)參與②過程的細胞除了T細胞外,還有____細胞;

(2)由圖可知,B和C細胞均由A細胞分化而來的,免疫系統(tǒng)組成除上述細胞外還有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質,其中免疫活性物質由____等所組成.

(3)E和F都是____細胞,發(fā)生③過程后,分別產____細胞和____細胞.

(4)圖中④的作用是引起靶細胞____,從而使病原體失去了寄生的基礎.18、(2013秋?漣水縣校級月考)如圖表示動物或高等植物的細胞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請據圖回答.(在方括號中填數(shù)碼,橫線上填寫名稱)

(1)高等植物細胞特有的結構是[____]和[____].

(2)細胞內的“動力工廠”是[____],它是細胞進行____的主要場所.

(3)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主要區(qū)別是結構[____].

(4)與圖B中結構2的形成有關的細胞器是[____].1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有關問題:

科學家發(fā)現(xiàn):在兩棲類的某些蛙中;雄性個體的性染色體組成是XY,雌性個體的性染色體組成是XX.如果讓它們的蝌蚪在20℃左右發(fā)育時,雌雄比率約為1:1.如果讓這些蝌蚪在30℃左右發(fā)育時,不管它們原來具有何種性染色體,全部發(fā)育成雄性.

(1)不同溫度條件下發(fā)育的蛙的性別表現(xiàn)有差異,這說明:____.

(2)問題:較高的溫度是改變了發(fā)育著的蝌蚪(XX)的性染色體而使之改變性狀;還是只改變了性別的表現(xiàn)型呢?請你設計實驗來探究這一問題.(只說出大體操作思路即可)材料;用具:同一雙親產生的適量的蛙受精卵、相同的飼料、顯微鏡、各種試劑等.

實驗步驟:

①取同一雙親產生的適量的蛙受精卵,平均分成兩份,處理:實驗組甲:____,對照組乙:____.

②在每個組中隨機選取若干只成蛙編號(如1-20,要求樣本足夠大),分別從其體內選取有分裂能力的細胞進行處理,制成____;

③在顯微鏡下觀察____并進行統(tǒng)計.

④預期實驗結果并進行實驗分析:

a實驗預期:甲乙兩組實驗的裝片被觀察到的蛙細胞的性染色體組成均是XX:XY≈1:1

結果分析____.b實驗預期:____;

結果分析:____.

(3)若溫度只改變了蛙的表現(xiàn)型,則30℃條件下發(fā)育成的雄蛙在其產生生殖細胞的過程中,細胞中含有X染色體最多為____條;若其中含XX的雄蛙與正常條件下發(fā)育成的雌蛙交配,在正常條件下后代性別有____種.20、完成教材上的填空:

(1)除病毒以外,生物體都以____作為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2)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是細胞____的控制中心.

(3)細胞中的無機鹽大多以____的形式存在.

(4)模型是人們?yōu)榱四撤N特定目的而對認識對象所作的一種簡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模型的形式有很多,包括概念模型、數(shù)學模型和____模型等.

(5)功能越復雜的細胞膜,____的種類和數(shù)量越多.21、從自然界微生物中篩選某菌種的一般步驟是:采集菌樣→富集培養(yǎng)→純種分離→性能測定.

(1)不同微生物的生存環(huán)境不同,獲得理想微生物的第一步是從適合的環(huán)境采集菌樣,然后再按一定的方法分離、純化.培養(yǎng)噬鹽菌的菌樣應從____環(huán)境采集.

(2)富集培養(yǎng)指創(chuàng)設僅適合待分離微生物旺盛生長的特定環(huán)境條件,使其數(shù)量大大增加,從而分離出所需微生物的培養(yǎng)方法.對產耐高溫淀粉酶微生物的富集培養(yǎng)應選擇____的培養(yǎng)基,并在____條件下培養(yǎng).

(3)接種前要對培養(yǎng)基進行____處理.在整個微生物的分離和培養(yǎng)中,一定要注意在____條件下進行.

(4)如圖是采用純化微生物培養(yǎng)的兩種接種方法接種后培養(yǎng)的效果圖;請分析接種的具體方法.

獲得圖A效果的接種方法是____,圖B效果的接種方法是____.一同學在純化土壤中的細菌時,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基上的菌落連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應當怎樣操作?

(5)如果探究溫度對纖維素酶活性的影響,自變量是____,應該保持____等不變(至少答兩項).22、為了探究6-BA和IAA對某菊花品種莖尖外植體再生叢芽的影響;某研究小組在MS培養(yǎng)基中加入6-BA和IAA,配制成四種培養(yǎng)基(見表),滅菌后分別接種數(shù)量相同;生長狀態(tài)一致、消毒后的莖尖外植體,在適宜條件下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統(tǒng)計再生叢芽外植體的比率(m),以及再生叢芽外植體上的叢芽平均數(shù)(n),結果如表.

。培養(yǎng)基編號濃度/mg?L-1n/個n/個6-BAIAAIAA10.5076.73.120.177.46.16.130.266.75.35.340.560.05.05.0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培養(yǎng)基中,6-BA屬于____類生長調節(jié)劑.

(2)在該實驗中,自變量是____,因變量是____,自變量的取值范圍是____.

(3)從實驗結果可知,誘導叢芽總數(shù)最少的培養(yǎng)基是____號培養(yǎng)基.

(4)為了誘導該菊花試管苗生根,培養(yǎng)基中一般不加入____(填“6-BA”或“IAA”).評卷人得分四、判斷題(共3題,共18分)23、白細胞在血管內黏著、遷移需要消耗ATP24、人體細胞中的CO2產生場所一定是線粒體T.正確F.錯誤25、真核生物細胞中的遺傳物質都是DNA,病毒中的遺傳物質都是RNA.____(判斷對錯)評卷人得分五、實驗題(共4題,共28分)26、某新能源研究興趣小組嘗試用木薯塊根的淀粉制備燃料酒精。他們用酶將木薯淀粉降解成單糖。查閱資料后,安裝的酒精發(fā)酵裝置、采用的發(fā)酵條件如下圖。

(1)向發(fā)酵瓶中加入5g酵母菌開始試驗,發(fā)酵初期,通氣閥①需要偶爾短時間打開,并在A通氣口處打氣,以利于________;實驗過程中,通氣閥②需要偶爾短時間打開,其目的是________。(2)第3天,取出少量發(fā)酵液,滴加含有________的濃硫酸溶液來檢測酒精。(3)檢測后發(fā)現(xiàn),盡管酵母菌菌種合適、淀粉酶解物充足、操作正確、發(fā)酵溫度和pH值適宜,但酒精含量(+)比預期低,我們展開了討論,認為還有其它影響因素,如________,并設計試驗對此因素進行探究并預測實驗結果(用表格形式呈現(xiàn);用"+"表示酒精量,最高含量為"+++++").請完成以下表格,并對預測的結果進行原因分析,然后得出結論。____。實驗組號①②③④⑤⑥⑦發(fā)酵時間(天)3456789酵母菌加入量(g)________預測結果+++++++++++++++++++++++++注:其他條件與上圖相同。27、下圖是從土壤中篩選產脲酶細菌的過程。(1)圖中選擇培養(yǎng)基應以______為唯一氮源;鑒別培養(yǎng)基還需添加______作指示劑,產脲酶細菌在該培養(yǎng)基上生長一段時間后,其菌落周圍的指示劑將變成_____色。(2)腐乳制作的實驗流程示意圖:豆腐長出毛霉→A→加鹵湯裝瓶→密封腌制圖中A代表_______。在配制鹵湯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______左右。28、(BTB是一種酸堿指示劑,BTB的弱堿性溶液顏色可隨其中CO2濃度的增高而由藍變綠再變黃。某同學為研究某種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進行了如下實驗:用少量的NaHCO3和BTB加水配制成藍色溶液,并向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使溶液變成淺綠色,之后將等量的綠色溶液分別加入到7支試管中,其中6支加入生長狀況一致的等量水草,另一支不加水草,密閉所有試管。各試管的實驗處理和結果見下表。*遮光是指用黑紙將試管包裹起來,并放在距日光燈100cm的地方。若不考慮其他生物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回答下列問題:。試管編號1234567水草無有有有有有有距日光燈的距離(cm)20遮光*1008060402050min后試管中溶液的顏色淺綠色X淺黃色黃綠色淺綠色淺藍色藍色(1)本實驗中,50min后1號試管的溶液是淺綠色,則說明2至7號試管的實驗結果是由引起的______;若1號試管的溶液是藍色,則說明2至7號試管的實驗結果_____(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2)表中X代表的顏色應為______(填“淺綠色”、“黃色”或“藍色”),判斷依據是_______。(3)5號試管中的溶液顏色在照光前后沒有變化,說明在此條件下水草________,此條件下的光照強度可以稱為___________(填“光補償點”或“光飽和點”)。29、回答下列有關生物進化與多樣性的問題.

圖1顯示太平洋某部分島嶼上幾種鳥類的分布及遷徙情況.圖2顯示其中的S鳥不同種群的等位基因頻率與代數(shù)的關系;其中n代表種群的個體數(shù).

(1)圖1顯示;相對于X島,Y島上的鳥的______多樣性減?。?/p>

(2)S鳥有黑羽(AA);雜羽(Aa)、灰羽(aa)三種表現(xiàn)型;當S鳥遷至Y島后,在隨機交配產生的后代中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灰羽個體只占1%,Y島S鳥種群中A基因的頻率為______.估算Y島S鳥密度的調查方法一般采用______.

(3)經過多個階段的遷移;在各島上發(fā)現(xiàn)源于S鳥的14種鳥,此類現(xiàn)象稱為______.

(4)據圖2判斷;隨著繁殖代數(shù)的增加,下列表述正確的是______(多選).

A.群體越小;某些基因消失的幾率越大。

B.群體越小;種群基因越偏離原始種群。

C.群體越大;種群遺傳多樣性越易消失。

D.群體越大;種群純合子越傾向于增加。

(5)除自然因素外;影響鳥類群體數(shù)量的認為因素有______(多選).

A.棲息地開發(fā)B.烈性病毒的出現(xiàn)C.棲息地污染D.棲息地因地震被島嶼化.評卷人得分六、識圖作答題(共1題,共8分)30、[生物——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該模塊暫不命題。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5題,共10分)1、B【分析】【分析】沒有既是抗體又是載體的蛋白質,生物生存環(huán)境既包括生物周圍的其他生物也包括生物生存的無機環(huán)境,生態(tài)系統(tǒng)包括群落加環(huán)境,神經元包括細胞體和突起兩部分,其中突起包括樹突和軸突,細胞膜和細胞質、細胞核沒有交集.【解析】【解答】解:A;沒有任何一種抗體具有載體的功能;A錯誤;

B;群落是生活在同一地域的所有生物的總和;既包括同種的,也包括不同種的,生物生存環(huán)境既包括生物周圍的其他生物也包括生物生存的無機環(huán)境,所以二者是有交集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生態(tài)系統(tǒng)包括群落加環(huán)境,B正確;

C;神經元細胞體;軸突和樹突之間是沒有交集的,C錯誤;

D;細胞核既不是細胞質;也不是細胞膜,細胞膜和細胞質、細胞核沒有交集,D錯誤.

故選:B.2、C【分析】【分析】細胞生物中,既含有DNA,又含有RNA,故含有5種堿基,8種核苷酸,病毒中由于只含有DNA或RNA,故含有4種堿基,4種核苷酸.【解析】【解答】解:由于堿基A;G、C在DNA和RNA中都含有;既可以構成脫氧核苷酸,又可以構成核糖核苷酸,均可構成2種核苷酸,而T只存在于DNA中,只能構成一種脫氧核苷酸,故由堿基A、G、C、T可以構成7種核苷酸.

故選:C.3、A【分析】【分析】本題是對組成細胞的化合物的元素組成的考查,組成細胞的化合物中脂肪含有C、H、O元素,糖類含有C、H、O元素,蛋白質的元素是C、H、O、N等.【解析】【解答】解:A;蛋白質中含有N元素;其代謝廢物中含有N,能隨尿排出,A正確;

B;脂肪中不含有N;代謝產物中也無N元素,B錯誤;

C;葡萄糖的元素組成中無N元素;代謝產物中無N,C錯誤;

D;淀粉是植物細胞的成分;其元素組成中也不含有N元素,D錯誤.

故選:A.4、D【分析】【解答】為了轉基因的安全應嚴格選擇轉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避免產生對人類有害的物質,故A正確;社會的普遍觀點是禁止克隆人的實驗,但不反對治療性克隆,故B正確;現(xiàn)在反對設計試管嬰兒的原因之一是有人濫用此技術選擇性設計嬰兒,故C正確;生物武器是用微生物;毒素、及重組致病菌等來形成殺傷力,干擾素不屬于生物武器,故D錯誤。

【分析】本題考查生物技術安全的有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識記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的能力。5、B【分析】【分析】成熟的植物細胞構成滲透系統(tǒng);可發(fā)生滲透作用.

質壁分離的原因:外因: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內因:原生質層相當于一層半透膜;細胞壁的伸縮性小于原生質層.

做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實驗要選擇有顏色的材料,有利于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不同部位細胞的細胞液濃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濃度的外界溶液進行質壁分離實驗時觀察到的質壁分離程度可能不同.【解析】【解答】解:A;洋蔥根尖分生區(qū)無大液泡;質壁分離現(xiàn)象不明顯,A正確;

B;葉綠體中色素有利于質壁分離現(xiàn)象的觀察;B錯誤;

C;液泡中紫色色素;有利于質壁分離現(xiàn)象的觀察,C正確;

D;不同部位細胞的細胞液濃度存在差異;置于同一外界溶液中,細胞質壁分離程度可能不同,D正確.

故選:B.二、多選題(共9題,共18分)6、A|B|D【分析】【分析】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具體過程:

【解析】【解答】解:A;吞噬細胞在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中均起作用;A錯誤;

B;B細胞在骨髓中成熟;T細胞在胸腺中成熟,B錯誤;

C;HIV主要攻擊T細胞;C正確;

D;與艾滋病患者擁抱不會被傳染;D錯誤.

故選:ABD.7、A|C【分析】【分析】題圖表示人體血糖平衡調節(jié)的部分過程,刺激X為血糖濃度降低,刺激胰島A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進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濃度保持穩(wěn)定.【解析】【解答】解:A;激素Z為胰高血糖素;它的分泌受神經和體液調節(jié),A正確;

B;靶細胞識別Z的物質是細胞膜上的糖蛋白;B錯誤;

C;血糖平衡調節(jié)的神經中樞位于下丘腦;C正確;

D;激素Z為胰高血糖素;主要促進肝糖原的分解,D錯誤.

故選:AC.8、A|B【分析】【分析】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信息大致可以分為物理信息;化學信息、行為信息和營養(yǎng)信息.

(1)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光;聲、溫度、濕度、磁力等;通過物理過程傳遞的信息稱為物理信息;

(2)生物在生命活動過程中;還產生一些可以傳遞信息的化學物質,如植物的生物堿,有機酸等代謝產物,以及動物的行外激素等,就是化學信息.

(3)動物的特殊行為,對于同種或異種生物也能傳遞某種信息,即生物的行為特征可以體現(xiàn)為行為信息.【解析】【解答】解:A;孔雀開屏屬于行為信息;A正確;

B;猩猩拍胸警示屬于行為信息;B正確;

C;候鳥遷徙屬于物理信息;C錯誤;

D;魚的洄游屬于物理信息;D錯誤.

故選:AB.9、AC【分析】解:A;用秋水仙素處理單倍體幼苗不一定能得到純合子;如AAaa屬于雜合子,A錯誤;

B;新物種形成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是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B正確;

C;用基因型為DdTt的植株進行單倍體育種;所有的種均為純合子,純合子能穩(wěn)定遺傳,它們自交后代均為純合子,C錯誤;

D;蜂鳥細長的喙與倒掛金鐘的筒狀花萼是它們長期共同進化形成的相互適應的特征;D正確.

故選:AC.

1;四種育種方法:

。雜交育種誘變育種單倍體育種多倍體育種方法(1)雜交→自交→選優(yōu)輻射誘變、激光誘變、化學藥劑處理花藥離體培養(yǎng)、秋水仙素誘導加倍秋水仙素處理萌發(fā)的種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組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染色體組先成倍減少,再加倍,得到純種)染色體變異(染色體組成倍增加)2;新物種形成的三個環(huán)節(jié):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隔離;三者關系如圖所示:

本題考查生物變異及其應用、物種的概念與形成,要求考生識記生物變異的類型,掌握生物變異在育種工作中的應用;識記物種的形成過程,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解析】AC10、B|C【分析】【分析】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影響光合作用的環(huán)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強度、溫度和二氧化碳濃度,圖示坐標可以反應環(huán)境因素對光合作用影響的原理,梳理相關知識點,結合題圖信息解答問題.【解析】【解答】解:A、分析題圖甲可知,a點氧氣濃度低,二氧化碳釋放主要來源于無氧呼吸,b點氧氣濃度較高;二氧化碳的釋放主要來源于有氧呼吸,因此產生等量的二氧化碳,a點消耗的葡萄糖多,A正確;

B、若圖乙表示在密閉容器內某植物生長一晝夜的O2含量變化;D點的氧濃度低于A點,氧氣有凈消耗,說明有機物減少,免疫有機物的積累,B錯誤;

C、植物在晴朗夏天時,圖中bc段是因為光照過強,氣溫過高,氣孔部分關閉組成二氧化碳供應不足,光合作用下降,三碳化合物的含量會下降,而de段是由于光照強度下降造成的光合作用下降,對應時段細胞內C3含量不會下降;C錯誤;

D;圖丁表示草原載畜量在AC之間;不會破壞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態(tài),D正確.

故選:BC.11、B|C【分析】【分析】判斷患病遺傳方式的“口訣”:無中生有為隱性;隱性遺傳看女病,父子正常非伴性;有中生無為顯性,顯性遺傳看男病,母女正常非伴性.

圖甲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圖乙是隱性遺傳,可能是常染色體隱性,也可能是伴X隱性.圖丙一定不是伴X隱性.圖丁是常染色體顯性.【解析】【解答】解:A;白化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丁圖不可表示,A錯誤;

B;家系乙可能是常染色體隱性;也可能是伴X隱性,B正確;

C;紅綠色盲是伴X隱性遺傳;甲、丙、丁家系肯定不是,C正確;

D、家系丁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雙親是雜合子,再生一個正常女兒的概率是×=;D錯誤.

故選:BC.12、A|B|C【分析】【分析】卵原細胞經過染色體復制形成初級卵母細胞,此時DNA數(shù)量由于染色體復制而加倍,染色體沒有加倍,一條染色體上含有2條染色單體,經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形成次級卵母細胞,由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發(fā)生了分離,因此次級卵母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減半,只含有1個染色體組,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時,著絲點分裂,子染色體在紡錘絲的牽引下移向細胞兩級,分析題圖可知,卵細胞的形成過程是不連續(xù)的,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受精過程后完成.【解析】【解答】解:A;分析題圖可知;初級卵母細胞經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形成次級卵母細胞的過程需要促性激素的調節(jié)作用,A正確;

B;圖中看出次級卵母細胞在精子的作用下才能完成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產生成熟的卵細胞,從而形成受精卵,B正確;

C;動物基因工程中;利用動物的受精卵作為受體細胞,因為該細胞具有全能性,C正確;

D;由題圖可知;卵子的形成過程在時間上不具有連續(xù)性,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未完成就進入了受精階段,D錯誤.

故選:ABC.13、A|C|D【分析】【分析】分析題圖:圖示為真核細胞中多聚核糖體合成蛋白質的示意圖,其中①是mRNA,作為翻譯的模板;②是核糖體,翻譯的場所;③是多肽鏈,由氨基酸脫水縮合而成.圖中mRNA結合了多個核糖體同時進行翻譯,這樣可以提高蛋白質合成速率.【解析】【解答】解:A;①為mRNA;mRNA上的三個相鄰的堿基構成一個密碼子,因此其上的四種核苷酸可組合成64種密碼子,A正確;

B;由于密碼子的簡并性;若①中有一個堿基發(fā)生改變,則合成的多肽鏈的結構不一定發(fā)生改變,B錯誤;

C;①上堿基A:C:U:G=1:2:3:4;則其非模板上的堿基A:C:T:G=1:2:3:4,模板鏈上的堿基A:C:T:G=3:4:1:2,根據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其對應的DNA分子中A:C:T:G=2:3:2:3,C正確;

D;根據多肽鏈的長度可知;核糖體在①上的移動方向是從右向左;由一條mRNA控制合成的4條肽鏈相同,D正確.

故選:ACD.14、A|D【分析】【分析】圖1中a點是黑暗狀態(tài),O2吸收量為N1,代表呼吸作用強度,b時該植物的O2變化量為0;其實質是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

圖2中a點有機物積累量為0,表明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量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量,不是植物葉肉細胞內不發(fā)生光合作用.b點CO2濃度是達到最大光合作用強度的最低CO2濃度,該點為CO2飽和點;B項錯誤;

由圖3可看出,b點()時種群增長速率最大;

若圖4表示人有絲分裂中染色體組數(shù)目變化的部分曲線,根據曲線變化,可以看出這一段為有絲分裂后期和末期.【解析】【解答】解:A、圖1中a點是黑暗狀態(tài),O2吸收量為N1,代表呼吸作用強度,b時該植物的O2變化量為0,其實質是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因此此時O2的生成量為N1;A正確;

B、圖2中a點有機物積累量為0,表明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量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量,而不是植物葉肉細胞內不發(fā)生光合作用.b點CO2濃度是達到最大光合作用強度的最低CO2濃度,該點為CO2飽和點;B錯誤;

C、由圖3可看出,b點()時種群增長速率最大;但并不是種內斗爭最激烈的時候,C錯誤;

D;若圖4表示人有絲分裂中染色體組數(shù)目變化的部分曲線;根據曲線變化,可以看出這一段為有絲分裂后期和末期,因此n等于2,D正確.

故選:AD.三、填空題(共8題,共16分)15、擬核核膜核糖體統(tǒng)一性自養(yǎng)葉綠體藻藍素AC40×轉動轉換器選擇高倍鏡對準通光孔→調節(jié)光圈,換用較大光圈使視野較為明亮→再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分析】【分析】1;分析A圖:A為藍藻細胞結構示意圖;其中結構1為擬核,結構2為核糖體,結構3為細胞壁,結構4為細胞膜,結構5為細胞質.

2;分析B圖:B為水綿細胞結構示意圖;其中6為液泡、7為帶狀葉綠體、8為細胞核,9為細胞質,10為細胞膜,11為細胞壁.

3;C圖為病毒;D為真核生物的肌細胞.

4;顯微鏡放大倍數(shù)越大;觀察的細胞數(shù)目越少,細胞體積越大,反之亦然;顯微鏡觀察的物象是倒像,物象移動的方向與標本移動的方向相反.

5;高倍顯微鏡的使用方法:a.選好目標:一定要先在低倍顯微鏡下把需進一步觀察的部位調到中心;同時把物象調節(jié)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進行高倍顯微鏡的觀察.

b.轉動轉換器;調換上高倍鏡頭,轉換高倍鏡時轉動速度要慢,并從側面進行觀察(防止高倍鏡頭碰撞玻片),如高倍顯微鏡頭碰到玻片,說明低倍鏡的焦距沒有調好,應重新操作.

c調節(jié)焦距:轉換好高倍鏡后,用左眼在目鏡上觀察,此時一般能見到一個不太清楚的物象,可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即可獲得清晰的物象(切勿用粗準假螺旋).【解析】【解答】解:(1)水綿是真核生物;藍藻是原核生物,與水綿細胞相比較,藍藻細胞由于①擬核沒有核膜包被,而水綿細胞具有核膜包被.

(2)在藍藻細胞和水綿細胞中;它們共有的結構有核糖體,這體現(xiàn)了不同類細胞之間的統(tǒng)一性.

(3)由于藍藻細胞和水綿細胞都能進行光合作用;能把無機物合成有機物,都屬于自養(yǎng)生物,水綿具有葉綠體而藍藻沒有,藍藻具有藻藍素而水綿沒有.

(4)圖中能同時表示生命系統(tǒng)細胞與個體層次的是A藍藻;不屬于生命系統(tǒng)的是C病毒.

(5)分析題圖可知;圖一中的一行細胞是8個,圖2中該行細胞是2個,因此物鏡由10×更換成40×.由低倍鏡換用高倍鏡進行觀察的步驟是:移動玻片標本使要觀察的某一物象到達視野中央→轉動轉換器選擇高倍鏡對準通光孔→調節(jié)光圈,換用較大光圈使視野較為明亮→再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圖1的觀察目標已經在視野的中央,故在顯微鏡下要把視野里的圖象從圖1轉為圖2,正確的操作步驟:轉動轉換器選擇高倍鏡對準通光孔→調節(jié)光圈,換用較大光圈使視野較為明亮→再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

故答案為:

(1)擬核核膜。

(2)核糖體統(tǒng)一性。

(3)自養(yǎng)葉綠體藻藍素。

(4)AC

(5)40×轉動轉換器選擇高倍鏡對準通光孔→調節(jié)光圈,換用較大光圈使視野較為明亮→再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16、自由擴散主動運輸載體數(shù)量eac【分析】【分析】分析圖解:圖1中,A是細胞膜上的蛋白質,B是磷脂雙分子層,C是糖蛋白(分布于膜的外側).根據物質跨膜運輸?shù)奶攸c判斷,b為自由擴散;a;e為主動運輸,c、d為協(xié)助擴散.

圖2中,甲運輸方式中,物質運輸速率和細胞外物質的濃度成正比,因此屬于自由擴散;而乙運輸方式中,物質運輸?shù)乃俾试谝欢ǚ秶鷥?,隨著能量的增加而增加,達到一定程度后,不再增加,而是維持穩(wěn)定,可見該物質的運輸和能量、載體有關,應屬于主動運輸.【解析】【解答】解:(1)甲運輸方式中;物質運輸速率和細胞外物質的濃度成正比,因此屬于自由擴散;而乙運輸方式中,可以由低濃度運輸?shù)礁唠y度,應屬于主動運輸;主動運輸需要消耗能量和載體蛋白的協(xié)助,因此曲線乙中Q點對應時刻細胞吸收速率不再上升,限制物質進入細胞的因素是載體數(shù)量.

(2)a;e代表主動運輸;而具有糖蛋白的一側代表膜外,則a表示運進細胞,e表示運出細胞;有害物質排出細胞的過程可用e表示.植物細胞吸收無機鹽的過程可用a表示.

(3)借助通道的是協(xié)助擴散;應是高濃度一側到低濃度一側,不需要能量,在圖1中c是高濃度到低濃度,有通道蛋白,不需要能量,故是c.

故答案為:

(1)自由擴散主動運輸載體數(shù)量。

(2)ea

(3)c17、吞噬細胞抗體、淋巴因子記憶細胞效應T細胞漿細胞(效應B細胞)裂解【分析】【分析】據圖分析;A表示造血干細胞,B表示T細胞,C表示B細胞,D表示效應T細胞,E表示記憶細胞,F(xiàn)表示記憶細胞,G表示效應B細胞,即漿細胞.

體液免疫過程為:(1)感應階段:除少數(shù)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細胞外;大多數(shù)抗原被吞噬細胞攝取和處理,并暴露出其抗原決定簇;吞噬細胞將抗原呈遞給T細胞,再由T細胞呈遞給B細胞;(2)反應階段:B細胞接受抗原刺激后,開始進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記憶細胞和漿細胞;(3)效應階段:漿細胞分泌抗體與相應的抗原特異性結合,發(fā)揮免疫效應.

對于外毒素,體液免疫發(fā)揮作用;對于胞內寄生生物,體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生物的傳播感染,當寄生生物進入細胞后,細胞免疫將抗原釋放,再由體液免疫最后清除.【解析】【解答】解:(1)除少數(shù)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細胞外;大多數(shù)抗原被吞噬細胞攝取和處理,并暴露出其抗原決定簇;吞噬細胞將抗原呈遞給T細胞,再由T細胞呈遞給B細胞.

(2)由圖可知;造血干細胞增殖分化形成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免疫系統(tǒng)組成除上述細胞外還有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質,其中免疫活性物質由抗體;淋巴因子等所組成.

(3)E和F都是記憶細胞;抗原再次刺激機體時,分別產生效應T細胞和漿細胞.

(4)圖中④為效應T細胞的作用;它能引起靶細胞裂解,從而使病原體失去了寄生的基礎.

故答案為:

(1)吞噬細胞。

(2)抗體;淋巴因子。

(3)記憶細胞效應T細胞漿細胞(效應B細胞)

(4)裂解18、249有氧呼吸145【分析】【分析】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A表示動物細胞結構示意圖,B表示植物細胞結構示意圖,其中結構1~14依次是:細胞膜、細胞壁、細胞質基質、葉綠體、高爾基體、核仁、核液、內質網、線粒體、核孔、核糖體、染色質、中心體、核膜.明確知識點,梳理相關的基礎知識,分析題圖,結合問題的具體提示綜合作答.【解析】【解答】解:(1)與動物細胞相比;植物細胞特有的結構是2細胞壁和4葉綠體.

(2)線粒體是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大約95%來自線粒體,是細胞的“動力工廠”.

(3)原生細胞和真核細胞最大的區(qū)別是原核細胞沒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細胞核.

(4)在動植物細胞中都存在;但在動物和植物細胞中執(zhí)行不同功能的細胞器是高爾基體,其在植物細胞中與細胞壁形成有關,在動物細胞中與分泌物形成有關.

故答案為:

(1)24

(2)9有氧呼吸。

(3)14

(4)519、生物性狀的表現(xiàn)不僅受基因控制而且受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在30℃條件下將其培養(yǎng)成成蛙在20℃條件下將其培養(yǎng)成成蛙裝片性染色體組成較高的溫度只改變了性別的表現(xiàn)型甲組實驗的裝片(30℃條件下培養(yǎng)的成蛙)被觀察到的蛙細胞的性染色體組成都是XY.乙組實驗的裝片(20℃條件下培養(yǎng)的成蛙)被觀察到的蛙細胞的性染色體組成是XX:XY≈1:1較高的溫度使發(fā)育著的蝌蚪(XX)性染色體組成變成XY,從而改變了性別的表現(xiàn)型21【分析】【分析】在兩棲類的某些蛙中,雄性個體的性染色體組成是XY,雌性個體的性染色體組成是XX.如果讓它們的蝌蚪在20℃左右發(fā)育時,雌雄比率約為1:1.如果讓這些蝌蚪在30℃左右發(fā)育時,不管它們原來具有何種性染色體,全部發(fā)育成雄性.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較高的溫度是改變了發(fā)育著的蝌蚪(XX)的性染色體而使之改變性狀,也可能是較高溫度改變了雌性個體性別的表現(xiàn)型.到底是其中哪一種原因可以通過設計探究實驗來說明,實驗設計時需要遵循對照原則和單一變量原則,該實驗的自變量是溫度,因變量是性染色體是否改變,這可以通過顯微鏡觀察到.【解析】【解答】解:(1)生物的性狀是基因與環(huán)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2)本實驗的目的是探究較高的溫度是改變了發(fā)育著的蝌蚪(XX)的性染色體而使之改變性狀;還是只改變了性別的表現(xiàn)型.因此該實驗的自變量是溫度,因變量是性染色體是否改變,性染色體改變與否可以通過顯微鏡觀察到.因此可以設計以下實驗進行探究:

①取同一雙親產生的適量的蛙受精卵;平均分成兩份,處理:實驗組甲:在30℃條件下將其培養(yǎng)成成蛙,對照組乙:在20℃條件下將其培養(yǎng)成成蛙.

②在每個組中隨機選取若干只成蛙編號(如1-20;要求樣本足夠大),分別從其體內選取有分裂能力的細胞進行處理,制成裝片;

③在顯微鏡下觀察性染色體組成并進行統(tǒng)計.

④較高的溫度可能改變了發(fā)育著的蝌蚪(XX)的性染色體而使之改變性狀;也可能是改變了性別的表現(xiàn)型而使之改變性狀.

a實驗預期:若甲乙兩組實驗的裝片被觀察到的蛙細胞的性染色體組成均是XX:XY≈1:1;說明較高的溫度只改變了性別的表現(xiàn)型,沒有改變性染色體;

b實驗預期:若甲組實驗的裝片(30℃條件下培養(yǎng)的成蛙)被觀察到的蛙細胞的性染色體組成都是XY.乙組實驗的裝片(20℃條件下培養(yǎng)的成蛙)被觀察到的蛙細胞的性染色體組成是XX:XY≈1:1;則說明較高的溫度使發(fā)育著的蝌蚪(XX)性染色體組成變成XY,從而改變了性別的表現(xiàn)型.

(3)若溫度只改變了蛙的表現(xiàn)型;則30℃條件下發(fā)育成的雄蛙在其產生生殖細胞的過程中,細胞中含有X染色體最多為2條(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著絲點分裂,有一半次級精母細胞細胞中含有2條X染色體,另一半次級精母細胞含有2條Y染色體);含XX的雄蛙與正常條件下發(fā)育成的雌蛙(XX)交配,在正常條件下后代的染色體組成均為XX,性別只有雌性一種.

故答案為:

(1)生物性狀的表現(xiàn)不僅受基因控制而且受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

(2)①實驗組甲:在30℃條件下將其培養(yǎng)成成蛙。

對照組乙:在20℃條件下將其培養(yǎng)成成蛙。

②裝片。

③性染色體組成(染色體組成;并進一步做染色體組型分析)

④a結果分析:較高的溫度只改變了性別的表現(xiàn)型。

b實驗預期:甲組實驗的裝片(30℃條件下培養(yǎng)的成蛙)被觀察到的蛙細胞的性染色體組成都是XY.乙組實驗的裝片(20℃條件下培養(yǎng)的成蛙)被觀察到的蛙細胞的性染色體組成是XX:XY≈1:1

結果分析:較高的溫度使發(fā)育著的蝌蚪(XX)性染色體組成變成XY;從而改變了性別的表現(xiàn)型。

(3)2120、細胞遺傳和代謝離子物理蛋白質【分析】【分析】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單細胞生物單個細胞就能完成各種生命活動,多細胞生物依賴各種分化的細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復雜的生命活動,病毒雖然沒有細胞結構,但它不能獨立生活,只有寄生在活細胞中才能表現(xiàn)出生命活動.【解析】【解答】解:(1)除病毒以外;生物體都以細胞作為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2)細胞核是DNA存在的主要場所;是遺傳信息庫,是細胞遺傳和代謝的控制中心.

(3)細胞中的無機鹽大多以離子的形式存在;少數(shù)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4)模型是人們?yōu)榱四撤N特定目的而對認識對象所作的一種簡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模型的形式有很多;包括概念模型;數(shù)學模型和物理模型等.

(5)細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質;功能越復雜的細胞膜,蛋白質的種類和數(shù)量越多.

故答案為:

(1)細胞。

(2)遺傳和代謝。

(3)離子。

(4)物理。

(5)蛋白質21、海灘等高鹽以淀粉為唯一碳源高溫高壓蒸汽滅菌無菌稀釋涂布平板法平板劃線法菌液濃度過高溫度纖維素的量與濃度、反應時間、pH【分析】【分析】篩選目的菌株一般是從適合的環(huán)境采集菌樣,然后再按一定的方法分離、純化.常用的接種方法是稀釋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劃線法.培養(yǎng)基的配制時,各種成分在溶化后分裝前必須進行pH調整,接種前要進行滅菌,保證無菌操作,培養(yǎng)微生物時,應將培養(yǎng)皿倒置.【解析】【解答】解:(1)噬鹽菌的菌樣應從高鹽環(huán)境采集;如高鹽海灘等.

(2)目的微生物能夠產生淀粉酶說明其碳源是淀粉;篩選菌株時應選擇以淀粉為唯一碳源的培養(yǎng)基,并在高溫條件下培養(yǎng).

(3)配制培養(yǎng)基時各種成分在溶化后分裝前必須進行調整pH;接種前要進行高壓蒸汽滅菌,在實驗中要注意在無菌條件下進行?

(4)據圖分析;A培養(yǎng)皿中的菌落均勻屬于稀釋涂布平板法接種,B培養(yǎng)皿中的菌落分為5個區(qū)域,屬于平板劃線法接種.題干中的同學的操作結果的原因是菌液濃度過高(或培養(yǎng)過程被雜菌污染),所以應該增大稀釋倍數(shù)(或嚴格無菌操作,原因與操作要對應).

(5)如果探究溫度對纖維素酶活性的影響;自變量是溫度,而無關變量應保持相同且適宜,因此應該保持纖維素的量與濃度;反應時間、pH等不變.

故答案為:

(1)海灘等高鹽。

(2)以淀粉為惟一碳源高溫。

(3)高壓蒸汽滅菌無菌。

(4)稀釋涂布平板法平板劃線法菌液濃度過高增大稀釋倍數(shù)(或培養(yǎng)過程被雜菌污染嚴格無菌操作;或用接種環(huán)劃下一區(qū)域前接種環(huán)沒有滅菌每劃一個新區(qū)域前都要對接種環(huán)進行滅菌處理)(原因與操作要對應)

(5)溫度纖維素的量與濃度、反應時間、pH22、細胞分裂素IAA濃度叢芽外植體的比率及叢芽平均數(shù)0~0.5mg/L16-BA【分析】【分析】分析表格:表格為探究6-BA和IAA對某菊花品種莖尖外植物再生叢芽的影響的實驗結果,其中自變量為IAA,因變量為叢芽外植體的比率及叢芽平均數(shù),在一定范圍內(0~0.5mg/L),隨著IAA濃度的升高,再生叢芽外植體的比率逐漸降低.【解析】【解答】解:(1)植物組織培養(yǎng)過程中;需要在培養(yǎng)基中加入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因此6-BA屬于細胞分裂素類生長調節(jié)劑.

(2)由表格可知;自變量為IAA濃度,因變量為叢芽外植體的比率及叢芽平均數(shù);自變量的取值范圍是0~0.5mg/L.

(3)n代表再生叢芽外植體上的叢芽平均數(shù);從實驗結果可知,1號培養(yǎng)基叢芽總數(shù)量最少.

(4)生長素多有利于生根;細胞分裂素多有利于生芽.由表格可知IAA比例上升抑制長芽,為生長素(吲哚乙酸),所以6-BA為細胞分裂素.為了誘導該菊花試管苗生根,培養(yǎng)基中一般不加入6-BA.

故答案為:

(1)細胞分裂素。

(2)IAA濃度叢芽外植體的比率及叢芽平均數(shù)0~0.5mg/L

(3)1

(4)6-BA四、判斷題(共3題,共18分)23、T【分析】略【解析】T24、T【分析】略【解析】T25、×【分析】【分析】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

2;有細胞結構的生物含有DNA和RNA兩種核酸;但其細胞核遺傳物質和細胞質遺傳物質都是DNA.

3、病毒只含一種核酸,因此病毒的遺傳物質是DNA或RNA.【解析】【解答】解:真核生物細胞含有DNA和RNA兩種核酸;其遺傳物質是DNA;病毒只含有一種核酸,即DNA或RNA,因此病毒中的遺傳物質是DNA或RNA.

故答案為:×五、實驗題(共4題,共28分)26、略

【分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酒精發(fā)酵的有關知識,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掌握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以及酒精發(fā)酵的原理,過程以及實驗設計方法?!窘獯稹浚?)向發(fā)酵瓶中加入5g酵母菌開始試驗,發(fā)酵初期,通氣閥①需要偶爾短時間打開,并在A通氣口處打氣,以利于酵母菌通過有氧呼吸生長繁殖;實驗過程中,通氣閥②需要偶爾短時間打開,其目的是釋放酵母菌產生的CO2。(2)第3天,取出少量發(fā)酵液,滴加含有重鉻酸鉀的濃硫酸溶液來檢測酒精。(3)在酵母菌菌種合適、淀粉酶解物充足、操作正確、發(fā)酵溫度和pH值適宜的情況下,酒精含量(+)比預期低,其原因最可能的是發(fā)酵時間短。由題意可知,表格中加入的酵母菌的量是5g,通過分析預測的結果可以得知:隨著發(fā)酵天數(sh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