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古詩文閱讀訓練:李清照_第1頁
高考語文古詩文閱讀訓練:李清照_第2頁
高考語文古詩文閱讀訓練:李清照_第3頁
高考語文古詩文閱讀訓練:李清照_第4頁
高考語文古詩文閱讀訓練:李清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語文古詩文閱讀訓練-李清照

漁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后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漫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

1.這兩首詞都記“夢”,請分別概括“夢''中的經歷。

2.這兩首詞抒發(fā)的思想情感有何相同之處?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武陵春-春晚①

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②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群熊舟③,載不動許多愁。

[注]①寫此詞時,北宋滅亡,丈夫去世,李清照只身徒居浙江金華c②日晚,指太陽早已

升起。③昨瞌舟,小船,兩頭尖如蚱蠕。

3.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風住塵香花己盡”寫雨過天晴,花兒已凋落殆盡,蘊含著詞人惜春自傷的感慨。

B.在面對春景時,“物是人非”讓詞人不禁感到萬事皆休,因此很晚起床,懶于梳妝。

C.詞人"欲語''而眼淚奪眶而出,詞人將那種難以控制的滿腹憂愁表達得淋漓盡致。

D.“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寫出了詞人泛舟雙溪的歡樂。

4.請結合全詞,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只恐雙溪蚱麻舟,載不動許多愁”。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浣溪沙其二

李清照

小院閑窗春色深,重簾未卷影沉沉。倚樓無語理瑤琴。

遠岫出山催薄暮,細風吹雨弄輕陰。梨花欲謝恐難禁。

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片的詞眼是“深”,閨深、春深、情深;“倚樓無語''感情蘊藉,富有韻味。

B.“遠岫”句寫遠景,“薄暮”表明寫的是日暮之景,“薄”字加速了夜幕降臨。

C.“細風”句運用擬人,寫薄暮時分,微風細雨與微陰的天色相互戲弄的情景。

D.全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景物描寫從內到外,逐次展示女主人公的內心世界。

6.明代董其昌在《便讀草堂詩余》卷一中評價這首詞:“寫出閨婦心情,在此數(shù)語?!闭埥Y

合全詞簡要分析這首詞表現(xiàn)了怎樣的閨婦心情。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清平樂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接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鰲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

7.下列對本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兩句,抓住富有特征的生活細節(jié),生動再現(xiàn)了生活的閑適和歡

樂。

B.接梅,揉搓梅花,是內心不寧靜的一種下意識動作?!敖颖M”兩句本為排遣憂傷而賞梅,

到頭來反而觸景生情,生出飄零淪落之痛。

C.“看取晚來風勢”一句中的“風勢”,既是自然的“風勢”,也是政治的“風勢”,即金人南侵

的國勢。

D.這首詞處處跳動著詞人生活的脈搏,通過抒寫賞梅的不同感受傾訴出來。詞意含蓄蘊藉,

感情悲切哀婉。

8.這首詞抒發(fā)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聲聲慢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

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

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9.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詞起句連用七組疊詞,極富音樂美,回環(huán)往復中透露出作者濃濃的悲傷之情。

B.作者說空中飛過之“雁”是舊時的相識,可以說是以從前的快樂反襯今日的悲苦。

C.黃花“憔悴損”雖然說的是菊花枯萎到了極點,但我們可以由此想到作者的憔悴。

D.末句“怎一個愁字了得”表明作者當時有悲、喜、愛、恨等多種情感,蘊含豐富。

10.吳小如《詩詞札叢》中說“李易安,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句,寫景尤妙”,

請從情景關系的角度分析李清照此句的妙處。

閱讀詩歌,完成后面小題。

菩薩蠻①

李清照

風柔日薄春猶早,夾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覺微寒,梅花鬢上殘。

故鄉(xiāng)何處是,忘了除非醉。沉水②臥時燒,香消酒未消。

【注】①此為李清照南渡后有代表性的一首詞。②沉水:一種熏香料、入水即沉,又名沉香。

11.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詞從明媚的春光寫起,寫證人自己脫去厚重的棉衣,穿上輕薄的夾衫,心情美好。

B.上片中的“睡起覺微寒,梅花鬢上殘”,細致描寫了詞人心中一股濃濃的愁怨。

C.本詞詞意深沉,由覺微寒、如梅殘到思故鄉(xiāng)之間有怎樣的心理活動,引發(fā)想象。

D.由某些聯(lián)想積蓄、醞釀而成的思鄉(xiāng)之情、亡國之恨,在下片開頭突然噴涌而出。

12.本詞是怎樣抒發(fā)詞人思念故鄉(xiāng)的情感的?請簡要賞析。

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聲聲慢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或戒。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

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

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13.對這首詞中語句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秋日清晨,朝陽初出,故言“乍暖”;但曉寒猶重,秋風硬骨,故言“還寒

B.“雁過也”的雁未必相識,卻說“舊時相識”,是寄托懷鄉(xiāng)之意。

C.“滿地黃花堆積”是指殘敗的菊花堆滿地上,“憔悴損”則指菊花枯萎凋謝。

D.“怎一個愁字了得”句作為收尾妙在不說明一個“愁”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

佛不了了之。

14.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頭連下十四個疊字,形象地抒寫了作者的心情;下文“點點滴滴”又前后照應,表現(xiàn)了

作者孤獨寂寞的憂郁情緒和動蕩不安的心境。

B.全詞一字一淚,風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極富藝術感染力,是李清照早年作品中的代

表作。

C.此詞情調感傷哀怨,一氣貫注,著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訴,感人至深。

D.作品通過描寫殘秋所見、所聞、所感,抒發(fā)自己因國破家亡、天涯淪落而產生的孤寂落

寞、悲涼愁苦的心緒,具有濃厚的時代色彩。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鵑塢天-桂花①

李清照[宋代]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羞,曲闌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注:①北宋黨爭期間,詩人和丈夫趙明誠“屏居鄉(xiāng)里十年”之久,這首詞寫于這段時間。

15.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篇首句重在賦“色”,兼及體性;繼而重在詠懷,突出“香”字。

B.“何須”二字,把各種名花一筆蕩開,生動描繪了桂花的色淡香濃、跡遠品高,肯定了她

是“花中第一流”。

C.“梅定妒,菊應羞,畫闌開處冠中秋”,這幾句運用襯托的手法,表達對桂花的贊美。

D.詞中的“騷人”指屈原。“可煞無情思”,作者抱怨屈原當年不收桂花入《離騷》是“情思”

不夠。

16.有人評價這首詞“風格獨特,頗得宋詩之風,即以議論入詞”,請結合全詞談談你的理解。

閱讀下面兩首詞,完成下面小題。

鵲橋仙

秦觀

纖云弄巧,EJL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鳳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鶴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行香子?七夕

李清照

草際鳴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云階月地,關鎖千重??v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鶴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要兒晴,宴兒雨,宴兒風。

{注}①鳴蛋:蟋蟀。②槎:木筏。③甚霎兒:"甚''是領字,此處含有“正'’的意思。霎兒:

-"■會兒。

17.下列對這兩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纖云弄巧”,既寫出了初秋夜空輕盈多姿的美麗,又將纖云與織女之巧聯(lián)系了起來,形

象地烘托了織女的美麗和聰慧。

B.《鵲橋仙》這首詞主要運用記敘、描寫的表達方式,寫得自然流暢而又婉約蘊藉,余味

雋永。

C.“草際鳴蛋,驚落梧桐”,詞人巧妙地運用了以動襯靜的手法,極寫萬籟俱靜的環(huán)境特點,

奠定了感傷的基調。

D.《行香子?七夕》整首詞幻想與現(xiàn)實結合,天上人間遙相呼應,境界奇麗,曲徑通幽,寫

透了青年男女的離愁別恨。

18.請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纖云弄巧,飛星傳恨”兩句。

19.這兩首詞同是寫七夕,但是情致卻不同,各有一番風味。它們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請

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漁家做①

李清照

天接云濤連晚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②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①此詞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②謾有:空有。

20.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篇描繪了海天一色的幽靜畫面,既有生活的真實感,又有夢境的虛幻感。

B.夢境中天帝的殷勤詢問營造了一種和諧氛圍,隱寓了詞人對現(xiàn)實的失望。

C.“路長嗟日暮”寫出詞人日暮途遠的求索之路,“謾有驚人句”又訴懷才不遇之感。

D.上片寫天帝詢問詞人歸于何處,下片交代海中仙山為歸宿,前后呼應,結構縝密。

21.本詞浪漫主義色彩濃厚,請結合下闋最后三句簡要分析這個特點。

閱讀下面兩首宋詞,完成下列小題。

漁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①,學詩謾②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孤雁兒

李清照

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沉香斷續(xù)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芳聲三弄,梅心驚破,

多少春情意。

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汨。吹簫人去③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傳?一枝折得,人間天

上,沒個人堪寄。

【注】①路長:語出《離騷》“路曼曼其修遠兮,我將上下而求索“;日暮:語出《離騷》”日

忽忽其將暮②謾:徒,空。③吹簫人去:化用秦穆公女兒弄玉與其丈夫簫史的典故。

22.下面對這兩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漁家傲》一詞,寫出了船搖帆舞,星河欲轉的奇異景色,同時招生活與夢境交織,亦

真亦幻。

B.《漁家傲》前后呼應,結構縝密。上片開頭在下片尾句中得以呼應,下片開頭又緊接上

片尾句。

C.兩首詞都妙用典故,其中,《孤雁兒》化用弄玉與其丈夫的典故表達了作者對古人的思

慕之情。

D.作者善用口語,如《漁家傲》中“風休住”,《孤雁兒》中“沒個人堪寄“,自然親切,樸實

曉暢。

23.這兩首詞從不同側面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豐滿的女性形象,請概括其形象特點并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列小題。

浪淘沙①

李清照

簾外五更風,吹夢無蹤。畫樓重上與誰同?記得玉釵斜撥火,寶篆②成空。

回首紫金峰,雨泗煙濃。一江春浪胖醒中。留得羅襟前日淚,彈與征鴻。

【注】①此詞最早署名“無名氏”,后有研究者認為是李清照后期作品。②寶篆:即篆香,一

種香屑紫回像篆文一樣的香。

24.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二句寫五更風吹散晨時夢,看似平鋪直敘波瀾不驚,實則蘊含無盡的快惱之情。

B.“畫樓重上與誰同,一句點明詞人當下的孤獨寂寞之境,現(xiàn)實難耐之情油然而生。

C.“玉釵斜撥火”這一細節(jié)動作,將詞人夢醒之后的孤寂無聊之感刻面得真實生動。

D.詞末以“留得”呼應“回首X記得“,將愁思寄托于征鴻把情感推向了極致。

25.請簡要賞析“一江春浪醉醒中,

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題。

多麗?詠白菊[宋]

李清照

小樓寒,夜長簾幕低垂。恨蕭蕭、無情風雨,夜來揉損瓊肌。也不似、貴妃醉臉,也不

似、孫壽愁眉。韓令偷香,徐娘傅粉①,莫將比擬未新奇。細看取、屈平陶令,風韻正相宜。

微風起,清芬醞藉,不減缺醵②。

漸秋闌、雪清玉疫.向人無限依依。似愁凝、漢皋解佩③.似淚灑、紈扇題詩④。朗月

清風,濃煙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v愛惜、不知從此,留得幾多時。人情好,何須更憶,

澤畔東籬。

詠菊

[清]曹雪芹(《紅樓夢》中林黛玉所作)

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

毫端蘊秀臨霜寫,口齒嗡香對月吟。

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

一從陶令評章⑤后,千古高風說到今。

【注釋】①醉妃、孫壽、韓令、徐娘句:作者以四個歷史人物作為反襯,體現(xiàn)白菊既不似楊

妃之富貴豐腴,更不似孫壽之妖嬌作態(tài),其香不似韓壽之香異味襲人,其色不似徐娘傅粉爭

妍之白。②酸醵(tumi):花名,也作荼藤、荼糜等,暮春時開花,有香氣。③漢皋解佩:

心意相投的男女互相贈送禮物,作者以此暗指男子心有別屬。④紈扇題詩:漢代班婕妤《團

扇詩》(又名《怨歌行》)以“秋扇見捐自喻受漢成帝冷落的處境。⑤評章:鑒賞,議論。亦

借說吟詠。

26.《詠菊》一詩有幾聯(lián)對仗?()

A.一聯(lián)B.兩聯(lián)C.三聯(lián)D.無

27.下列關于這兩首詩詞寫作特點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李詞善用典,上片所引典故均為反襯,而下片均為正襯。

B.二篇不著一個“菊”字,所贊美的菊花特質與常人不同。

C.林以菊為知音,暗合“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之意。

D.林詩“秋心”將菊擬人化,凸顯菊花高潔、端莊的品性。

28.李詞和林詩均題為“詠菊”,且都以“菊''自比,請比較分析二者思想情感的異同。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涉江采芙蓉

[漢末]《古詩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攔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xiāng),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一剪梅

[宋]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29.下列對這兩首詩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涉江采芙蓉”是取首句為詩題;“一剪梅”是詞牌名,規(guī)定了該詞的形式。

B.《涉》詩“浩浩”寓相思無盡,李詞兩個“自''道出對不解人情外物的怨忍。

C.《涉》詩的“憂傷”一直伴老,李詞的“憂傷”無法消除,都極寫憂傷之多。

D.“荷花”這一意象常象征著美好的愛情與高潔的品質,“芙蓉、紅藕''均指荷花。

30.兩首詩詞在情感表達上有什么共同點?試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三首關于項羽的詩,完成下面小題。

題烏江亭①

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烏江亭

王安石

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夏日絕句②

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注]①相傳為西楚霸王項羽自刎之處。②此詩作于宋室南渡之后。宋汴京淪陷后,康王趙

構帶著臣僚南逃,偏安于臨安(今杭州)。

31.下列對三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勝敗兵家事不期”,“事不期”是說勝敗之事不能預料?!熬硗林貋砦纯芍?,是說如若重

整旗鼓是大有可為的。

B.杜牧詩不落傳統(tǒng)窠臼。認為項羽不該自殺,本該卷土重來。而王安石則認為項羽自殺是

唯一正確的選擇。

C.李清照對項羽進行了高度評價?!吧斪魅私?,死亦為鬼雄”,是說人要有骨氣,不管是

活著還是死去,都要頂天立地。

D.這三首詩對項羽評價的角度都不同,杜牧從用兵角度、王安石從民心向背角度、李清照

從節(jié)操(氣節(jié))角度進行評價。

32.這三首詩分別表達了什么思想感情?請結合具體詩句作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兩首詞,完成下面小題。

添字丑奴兒

李清照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余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湎霖雷,點滴霖雷,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注】北人:北宋滅亡,李清照從故鄉(xiāng)山東濟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稱‘'北人

聲聲慢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c三杯兩盞淡酒,怎敵

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

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33.下列對《添字丑奴兒》的理解和賞析,不氐獨的一項是()

A.這首詞以問句“窗前誰種芭蕉樹”開頭,埋怨芭蕉給自己帶來愁緒的折磨,直抒胸臆,表

達出痛苦難耐的思國懷鄉(xiāng)之情。

B.上闋描述芭蕉樹的“形”與“情二芭蕉樹長在窗前,但卻能夠“陰滿中庭”,這就間接地寫

出了它樹干的高大、枝葉的繁茂、樹冠的伸展四垂。

C.下闋寫夜聽雨打芭蕉聲。由于“余情”是深遠綿長的,所以詞人直到夜晚臥床時仍處于苦

苦的思念之中,使她越思越悲,越想越愁,輾轉反側,無法成眠。

D.詞人將“點滴霖靄”,組成疊句,不但從音韻上造成連綿延長的效昊,而且有力地烘托了

悲涼凄絕的氣氛。

34.作者在上面兩首詞中都寫到“雨”,這兩個“雨”的意象表達的情感是否相同?請簡要分析。

35.閱讀下面這首詞,按要求作答。

永遇樂

[宋]李清照

落日爆金,暮云合壁,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①,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jié),融

和天氣,次第②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③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④。鋪翠冠兒,捻金雪柳⑤,簇帶爭濟楚。如今

憔悴,風裴霧饕,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注]①吹梅笛怨:笛子吹出《梅花落》曲幽怨的聲音。②次第:接著,轉眼。③中州:這里

指北宋汴京。④三五:元宵節(jié)。⑤捻金雪柳:元宵節(jié)女子頭上的裝飾。

(1)下列對這首詞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永遇樂》這個詞牌按長度屬于詞中的中調。李清照,字易安,與辛棄疾(字幼安)并

稱為“濟南二安

B.作者李清照雖答應了朋友的邀請,但心中到底還是不能忘情,今宵獨坐,不由憶起往日

情形。

C.本詞語言于樸素中見清新,平淡中見工致。不避方言俗語,如敘家常,平淡卻入律,通

俗而非庸陋。

D.李清照的這首詞和她的《聲聲慢(尋尋覓覓)》都寫于晚年流落江南之時,表現(xiàn)了愁苦、

寂寞之情。

(2)結合“元宵佳節(jié),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分析本詞表達的感情。

(3)賞析這首詞運用的主要藝術手法。

閱讀下面三首詩,完成小題。

題烏江亭①

唐?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②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烏江亭

宋?王安石

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夏日絕句

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注】①烏江亭:項羽兵敗自刎之處。②江東:項羽起兵之地。

36.下列對這三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勝敗兵家事不期”說勝敗之事不能預料;“包羞忍恥是男兒”意謂真正的男兒應能屈能伸,

有忍受屈恥的氣度。

B.“卷土重來未可知”意思項羽如果能重振旗鼓,則勝負之數(shù),或未易量。杜牧用不大肯定

的語氣,實際上意有所指。

C.在《烏江亭》中,王安石認為雖然江東子弟現(xiàn)在還在,愿意幫助君王重整旗鼓,東山再

起,但可惜敗勢已難以挽回。

D.“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是說人要有骨氣,不管是活著還是死去,都要頂天立地,

充分肯定了項羽的英雄氣節(jié)。

37.杜牧、王安石、李清照都對項羽烏江自刎進行了評價,他們借對項羽的評價分別表達了

什么觀點?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菩薩蠻①

李清照

風柔日薄春猶早,央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覺微寒,梅花鬢上殘。

故鄉(xiāng)何處是?忘了除非醉。沉水②臥時燒,香消酒未消。

【注】①這首詞是作者晚年流寓越中的作品。②沉水:即沉水香,一種有名的香料。

38.下面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頭兩句是說,春風柔和,陽光淡薄,已經是早春的季節(jié)了。剛脫掉棉襖,換上夾層的

春衫,“我”的心情很好。

B.三、四句接著寫晝寢后情形。“覺微寒”仍扣早春,鬢上梅花妝已經亂了。閑閑敘寫,筆

致閑適恬靜,境界極美。

C.下闋說故鄉(xiāng)之愁時刻也忘不了,除非喝醉。意緒沉痛,筆致非常沉重,與上闋委婉的風

格截然不同。

D.全詞上闋寫早春之喜,下闋寫思鄉(xiāng)之苦,以美好的春色反襯有家難歸的悲凄,深切感人,

構思巧妙。

39.末尾兩句歷來為人推崇,請簡要賞析。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添字丑奴兒

李清照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余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靄。點滴霖雷,愁損北人㈤,不慣起來聽。

【注】北人,北宋滅亡,李清照從故鄉(xiāng)山東濟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稱“北人

40.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詞的首句,似詢問,似埋怨,直抒胸臆,表達了愁懷永結、郁郁寡歡的意緒。

B.上闋從視覺入手,寫出芭蕉枝干高大、枝葉繁茂舒展的特點,襯托環(huán)境幽暗。

C.下闋筆鋒轉折,寫夜雨打在芭蕉上,聲聲入耳,使輾轉難眠的詞人更加愁苦。

D.全詞明白曉暢,借助雙聲疊韻、重言疊句,形成參差錯落、頓挫有致的韻律。

41.本詞與李清照《聲聲慢》中“用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都寫到“雨''的意象,請

簡要分析意象表達的情感的異同。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列小題。

聲聲慢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c三杯兩盞淡酒,怎敵

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惟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

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42.下列對這首可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闋寫秋天天氣多變,身體不好,酒難御寒和北雁南飛,表現(xiàn)了詞人滯留他鄉(xiāng)的孤獨生

活和悲苦愁緒。

B.下闋前三句寫菊花,既言其多,又形其亂,以花之凋殘映襯心之愁苦,又喻指歲月流逝,

人衰老憔悴。

C.下闋后幾句寫詞人孤苦無依坐待天黑的境況,希望黃昏時雨中的杵桐能排解詞人內心難

以言說的愁緒。

D.本詞用語淺顯,以家常話寫心中事,顯得自然真摯;詞中描摹多個典型意象來抒情,結

尾則直抒胸臆。

43.后人評論這首詞前三句中疊詞的運用“情景婉絕”,請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永遇樂①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②,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jié),融

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肛詩侶。

中州③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犁冠兒,捻金雪柳④,簇帶爭濟楚⑤。如今

憔悴,風鬟霜婪,怕見⑥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注釋:①這首詞是李清照晚年避難江南時的作品。②(吹梅笛怨)梅,指樂曲《梅花落》。

用笛子吹奏此曲,其聲哀怨。③(中州)這里指北宋都城汴京。④(雪柳)這里指素絹和銀

紙做成的頭飾。⑤(濟楚)指端整、漂亮。⑥(怕見)怕得,懶得。

44.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詞作從元宵佳節(jié)傍晚時分的天空景象寫起,把落日光解,傍晚云彩描繪得絢麗繽紛。

B.詞人本要乘車馬和朋友去參加元宵節(jié)的詩酒盛會,卻因為突如其來的風雨而婉言推辭。

C.元宵節(jié)是本詞的寫作重點,雖未言衰但衰情溢于言表,委婉含蓄地表達了詞人的悲痛。

D.詞人將平易淺顯的口語與錘煉工致的書面語融合使用,使語言極富表現(xiàn)力和藝術感染力。

45.此詞在描摹景象時使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請結合詞句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浣溪沙其二

李清照

小院閑窗春色深,重簾未卷影沉沉。倚樓無語理瑤零。

遠岫出山催薄暮,細風吹雨弄輕陰。梨花欲謝恐難禁。

46.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片的詞眼是“深”,閨深、春深、情深;“倚樓無語''感情蘊藉,富有韻味。

B.“遠岫”句寫遠景,“薄暮”表明寫的是日暮之景,"薄”字加速了夜幕降臨。

C.“細風”句運用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描寫了傍晚時分天色變黑的景象。

D.全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景物描寫從內到外,逐次展示女主人公的內心世界。

47.明代董其昌在《便讀草堂詩余》卷一中評價這首詞:“寫出閨婦心情,在此數(shù)語?!闭埥Y

合全詞簡要分析這首詞表現(xiàn)了怎樣的閨婦心情。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臨江仙①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幾許?云窗霧閣常扃。柳梢梅萼漸分明。春歸秣陵②對,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凋零。試燈③無意思,踏雪沒心情。

【注】①此詞作于南宋建炎三年口129)初春,是宋室南渡的第三個年頭。②秣(m3)陵:與下

文的“建康城”是同一-地方,即今江蘇南京。③試燈: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張燈,以祈豐稔,未到

元宵節(jié)而張燈預賞謂之試燈。

48.下列對本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首句與歐陽修《蝶戀花》詞一樣,連用三個“深”字,前兩個“深”字意在形容庭院的幽深,

第三個“深,,字有加強語氣、強化感情的作用。

B.次句“云窗霧閣常扃”與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并序》“門雖設而常關”,同一機杼,都表現(xiàn)

了孤傲高潔、恬然自適之情。

C.下片緊承上片,觸景而傷懷,進而追憶往昔,對比眼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备性乱?/p>

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今昔對比,無限感喟。

D."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與上片情境遙相呼應,進一步表露了詞人落寞無奈的心緒,

讀者仿佛看到了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詞人的形象。

49.前人評李清照《臨江仙》《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人旨以為巧”,請分析這兩句巧在

何處。

閱讀《聲聲慢》一詞,完成下面小題。

聲聲慢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成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

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50.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開篇連用七組疊字,下筆奇特,極有層次地寫出詞人內心的空虛、孤寂和凄苦。

B.上片先寫寒氣襲人的晚風,再寫冷暖不定的氣候,最后寫南飛的過雁,這些景物無一不

增添詞人的愁緒。

C.下片繼續(xù)傾訴愁情:菊花憔悴,正是詞人身世變遷的寫照;獨守寒窗,頓生度日如年之

感;雨打梧桐,更是淚打心扉,令人難以承受。

D.本詞結構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渾然--體,就眼前事及身邊景,層層鋪敘,反復渲染,

取得了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

51.這首詞的主旨句是“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請概括出這“愁'’具體包含了哪些內容,

并說說作者是怎樣抒發(fā)這愁情的。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聲聲慢

李清照

,,o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

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

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52.在橫線處填寫相應的文字。

53.融情于景,借秋景以渲染愁情是本詞的最大藝術特色,試作簡要分析。

54.這首詞在語言上有什么特點?試舉例說明。

閱讀下面這兩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聲聲慢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

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

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郡圃春晚

韓琦⑶

溶溶春水滿方塘,欄檻風微落蕊香。

盡日楊花飛又歇,有時林鳥見還藏。

沉痛不為閑來減,流景知從靜處長。

欲戰(zhàn)萬愁無酒力,可堪三月去堂堂。

[注]韓琦,北宋政治家,這是詩人晚年因病申請回到故鄉(xiāng)相州任職時的作品。

55.下列對兩首詩歌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詞開篇用七組疊字寫詞人論動作、感受、心理,由內及外,層層深入。

B.李詞寫大雁空是“舊時相識”,卻再也無法為她傳遞情思,徒增空寂和凄楚。

C.韓詩因芳時難留,產生傷春之情,又因年老體衰,沉病難愈,產生傷己之愁。

D.韓詩末句的“堂堂”為公然、毫不顧及之意,寫出了春光離去的浩蕩之勢。

56.下列對有關詩歌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同樣寫春天,韓詩用細膩筆觸描繪出落蕊飄香的暮春之景,《歸園田居》則用白描手法

簡筆勾勒出淡雅的陽春之景。

B.同樣寫愁,韓詩以“萬”字修飾,夸張地突出愁之多;李詞以“怎一個愁字了得''化繁為簡,

化多為少,欲說還休。

C.“可堪”在韓詩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均為“不堪”之意,以肯定形式表達否定含

義,有強化情感之效。

D.“流景知從靜處長”以明月初升的動態(tài)渲染了景色之靜美,《琵琶行》以樂曲結束后水中

映月的靜態(tài)側面烘托音樂之動人。

57.《聲聲慢》中的“更”字與《郡圃春晚》中的“又”字在詩中有異曲同工之妙,試簡析。

58.酒作為詩詞中的常見意象,往往寄寓著詩人獨特的情思。無論是濁酒還是淡酒,無論是

觥籌交錯還是自斟自酌,無論是與朋友把酒言歡還是與江河山川對飲,酒都是詩人表現(xiàn)自我

形象的重要載體。如欲寫一篇題為“酒與詩人”的文學短評,請結合所學詩歌,列出評論要點。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一剪梅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59.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紅藕香殘玉簟秋”,描述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殘,席子已生秋涼。在這秋的氛圍中,突

出了詞人形單影只的孤寂之感。

B.“云中誰寄錦書來”言不得夫君書信的相思?!把阕滞瑫r,月滿西樓“昔收到書信后登樓望

月,以此表達詞人思念之情。

C.“花自飄零水自流”句,兼提落花、流水兩個意象,與上闋“紅藕香殘”“獨上蘭舟”呼應,

感傷在夫妻分離中年華消逝。

D.“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句,寫己方相思之苦時,由己推人,想見對方的愁思,既見寫作

手法的高明,又見雙方感情深篤。

60.賞析“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憫句的表達技巧。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各題。

添字采桑子

李清照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余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霆,點滴霖雷,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注】①芭蕉: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長于南方。②霖靄:指雨點綿綿不斷,滴滴嗒嗒不停。

③愁損:因發(fā)愁而損傷身體和精神。④北人:北宋滅亡,詞人從故鄉(xiāng)山東濟南被迫流落到江

南,故稱“北人

61.下列對本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是()

A.詞人將“點滴霖能”組成迭句,不但從音韻上造成連綿悄長的效果,而且烘托了悲涼凄絕

的氣氛。

B.詞人借寫芭蕉來抒發(fā)愁情,整首詞寫芭蕉,由聽覺形象進而轉化到視覺形象,一步步將

愁引向深處。

C.這首詞借吟詠芭蕉抒發(fā)幽情。芭蕉有余情,自然是詞人有余情,詞人將自己的情注入芭

蕉的形象之中,創(chuàng)造出情景相生的藝術境界。

D.這首詞將芭蕉與雨聯(lián)系在一起,就多了幾分悲涼凄清。靜寂的雨夜,詞人轉轉難眠,聽

窗外苦雨,綿長的愁緒,隨著雨打芭蕉的聲音,更重更深。

62.詞人為什么會“不慣聽”“點滴霖客”聲?從中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情?試做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面小題。

鵑塢天?寒日蕭蕭上頊窗

李清照

寒:日簫蕭上瑣窗,梧桐應恨夜來霜。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嗚宜瑞腦香。

秋已盡,日猶長,仲宣①懷遠更凄涼。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⑦。

【注】①仲宣;王粲,字仲宣,漢末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其《登樓賦》抒寫去國懷鄉(xiāng)

之思,馳名文壇。②東籬菊蔻黃:化用陶淵明《飲酒二十首》的“采菊東籬下“句。

63.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字寫出了寒日漸漸升高的過程。同時也表現(xiàn)詞人久久觀看著日影,體現(xiàn)她的百無聊

賴。

B.“梧桐應恨夜來霜”寫詞人看到梧桐葉凋落的情景,借景抒情,抒發(fā)了內心的孤獨和寂寥

之情,

C.三、四兩句分別著一“喜”字“宜”字,給人感覺詞人似乎在表達歡樂之情,但實則更顯悲

情。

D.詞人善用典故,從“仲宣懷遠”和“莫負東籬''兩句可以判斷,這首詞應該是詞人早期的作

品。

64.詞人在蕭瑟秋景中以酒澆愁,詞中都表現(xiàn)了詞人哪些愁情?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面小題。

添字丑奴兒

李清照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余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索露。點滴霖雷,愁損北人[注],不慣起來聽。

[注]北人,北宋滅亡,李清照從故鄉(xiāng)山東濟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稱“北人

65.這是一首小令,“添字丑奴兒”是o

66.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詞的首句,似詢問,似埋怨,直抒胸臆,表達了愁懷永結、郁郁寡歡的意緒。

B.上闕從視覺入手,寫出芭蕉枝干高大、枝葉繁茂舒展的特點,襯托環(huán)境幽暗。

C.下闕筆鋒轉折,寫夜雨打在芭蕉上,聲聲入耳,使輾轉難眠的詞人更加愁苦。

D.全詞明白曉暢,借助雙聲疊韻、重言疊句,形成參差錯落、頓挫芍致的韻律。

67.本詞與李清照《聲聲慢》中“唔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都寫到“雨''的意象,請

簡要分析意象表達的情感的異同。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聲聲慢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或成。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

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

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68.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全詞藝術地表現(xiàn)了作者晚年的生活狀況和失落、孤單、凄涼、悲哀的心靈世界。

B.詞的上片寫秋天里氣候多變、酒難御寒和北雁南飛等,是對開頭的闡釋與補充。

C.詞的下片寫菊花“如今有誰堪摘“,表現(xiàn)作者因郁悶已不再為花凋謝感到惋惜。

D.作者的生活遭遇,能讓人產生深深的理解與同情,這是本詞動人的重要的原因。

69.“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這幾組疊詞可分為三層,它們有什么內在聯(lián)系?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列小題。

聲聲慢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成成。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

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曙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

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70.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篇連用七組疊字,下筆奇特,極有層次地定出詞人內心的空虛、孤寂和凄苦。

B.“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這兩句詞人直接抒寫了寂寞難耐的苦楚,這個“黑''字,概

括了作者后半生的坎坷經歷、悲慘遭遇。

C.上闋營造了清冷異常的凄楚氣氛,先寫寒氣襲人的晚風,再寫冷暖不定的氣候,最后寫

南飛的過雁,這些景物無不增添詞人的愁緒。

D.下闋繼續(xù)傾訴愁情:菊花憔悴,是詞人身世變遷的寫照;獨守寒窗.,頓生度日如年之感;

雨打梧桐,更是淚打心扉,令人難以承受。

71.這首詞的主旨句是“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請概括"愁'’具體包含了哪些內容?作者

是怎樣抒發(fā)這種“愁”情的?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鵑巡天?桂花

李清照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羞,畫闌開處冠中秋。騷人①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注】①騷人:指屈原。其《離騷》中多記載草木名稱,唯獨不見桂花。

72.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片以“暗淡輕黃”寫桂花的色,以"只香留''寫桂花的香,“只”起強調作用。

B.桂花沒有淺碧、深紅的顏色,但作者卻斷定它是“花中第一流”,極盡贊美之情。

C.面對桂花,梅花與菊花會感到妒忌和羞愧,作者以此表達了對梅花和菊花的鄙夷。

D.本詞借物詠懷,詞中所寫的桂花正是作者傲視塵俗、卓爾不群的高潔性格的寫照。

73.作者認為屈原在《離騷》中沒有寫及桂花是沒有“情思”的表現(xiàn),請分析作者這樣說的理

由以及目的。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列小題。

永遇樂?落日熔■金①

李清照

落日熔金,墓云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jié),融和天氣,

次第②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③,簇帶爭濟楚④。如今憔悴,風

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注:①這首詞是李清照晚年避難江南在臨安度元宵節(jié)所作。②次第:頃刻,轉眼。③雪柳:

以素絹和銀紙做成的頭飾。④簇帶爭濟楚:簇帶即密集插戴著的首飾,濟楚指整齊、漂亮。

簇帶、濟楚均為宋時方言。

74.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篇“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寫傍晚,意境婉約,色彩絢麗,這正是歡度佳節(jié)的大好天氣。

B.“染柳煙濃,吹梅笛怨”兩句視聽結合,點出時令是初春,也引出“春意知幾許“一問。

C.上闋結尾寫“酒朋詩侶”以“香車寶馬”來邀請她去觀燈賞月,但作者委婉地加以謝絕。

D.作者在下闋中將淺顯平易的口語與錘煉工致的書面語交錯融合,增加了全詞的感染力。

75.這首詞的下片筆法靈活,意蘊豐富,請對此加以賞析。

閱讀下面這苜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聲聲慢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成成。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c三杯兩盞淡酒,怎敵

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

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76.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尋尋覓覓”表現(xiàn)了詞人空虛悵惘的心態(tài)。詞人想抓住點什么作為寄托,但結果卻是空虛

和冷清。

B.“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中的“黑”字,暗示了作者后半生的坎坷經歷與悲慘遭遇,

表達了詞人悲涼愁苦與憂國憂民的情緒。

C.上闋營造了清冷異常的凄楚氣氛,先寫冷暖不定的氣候,再寫寒氣襲人的晚風,最后寫

南飛的過雁,這些景物無不增添詞人的愁緒。

D.下闋繼續(xù)傾訴愁情:菊花憔悴,是詞人身世變遷的寫照;獨守寒窗,頓生度日如年之感;

雨打梧桐的聲響更加引發(fā)愁緒,令人難以承受。

77.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乍暖還寒時候”指出了早春天氣忽冷忽熱的特點,也指所處的時代造成的社會的不安寧。

B.“獨自怎生得黑”抒發(fā)了孤獨的一人如何挨到天黑的感慨,突出了詞人老來失去丈夫后的

孤寂之苦。

C.開頭三句連用疊字,刻畫了一位心神不寧、若有所失的婦人情態(tài),表現(xiàn)詞人的孤獨與凄

涼、沉痛與心酸。

D.造成詞人慘況的原因包含著深刻的時代和社會因素,通過本詞可以讀出她對時代的悲嘆。

78.“滿地黃花堆積,憔悴頓,如今有誰堪摘?”運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詩歌,完成各題。

清平樂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接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燮生華??慈⊥韥盹L勢,故應難看梅花。

79.下面對本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兩句,抓住富有特征的生活細節(jié),生動再現(xiàn)了生活的閑適和歡

樂。

B.援梅,揉搓梅花,是內心不寧靜的一種下意識動作?!敖颖M”兩句本為排遣憂傷而賞梅,

到頭來反而觸景生情,生出飄零淪落之痛。

C.“看取晚來風勢”一句中的“風勢”,既是自然的“風勢”,也是政治的“風勢”,即金人南侵

的國勢。

D.這首詞處處跳動著詞人生活的脈搏,通過抒寫賞梅的不同感受傾訴出來。詞意含蓄蘊藉,

感情悲切哀婉。

80.這首詩采用的主要手法是什么?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列小題。

武陵春-春晚①

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②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光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柞航舟③,載不動許多愁。

[注]①寫此詞時,北宋滅亡,丈夫去世,李清照只身徒居浙江金華C②日晚,指太陽早已

升起。③昨盆舟,小船,兩頭尖如蚱蠕。

8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風住塵香花已盡”寫雨過天晴,花兒已凋落殆盡,蘊含著詞人惜春自傷的感慨。

B.在面對春景時,“物是人非”讓詞人不禁感到萬事皆休,因此很晚起床,懶于梳妝。

C.詞人“欲語”而眼淚奪眶而出,詞人將那種難以控制的滿腹憂愁表達得淋漓盡致。

D.詞人聽說郊外雙溪春光明媚,打算泛舟前去,詞人的心情愉悅,忘掉了一切憂愁。

82.請結合全詞,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只恐雙溪酢航舟,載不動許多愁

聲聲慢李清照〔宋代〕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

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

黃昏、點點滴湎。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83.下列對《聲聲慢》的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開篇連用七組疊字,下筆奇特,極有層次地定出詞人內心的空虛、孤寂和凄苦。

B.上闋先寫寒氣襲人的晚風,再寫冷暖不定的氣候,最后寫南飛的過雁,這些景物無一不

增添詞人的愁緒。

C.下闋繼續(xù)傾訴愁情:菊花憔悴,正是詞人身世變遷的寫照;獨守寒窗,頓生度日如年之

感;雨打梧桐,更是淚打心扉,令人難以承受。

D.本詞結構上打破了上下闋的局限,渾然一體,就眼前事,身邊景,層層鋪敘,反復渲染,

取得了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

84.請結合作者生平概括出詞中的“愁”字包含哪些內容。

參考答案:

1.回到天庭,夢到與天帝對話;回到軍營,夢到軍營生活和激烈的戰(zhàn)斗。

2.表達了內心的苦悶和對理想的追求。

【解析】I.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的能力。

《漁家傲》與“夢”有關的內容是“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意思是夢魂

仿佛回天庭,天帝傳話善相邀。殷勤問:歸宿何處請相告。由此概括出:回到天庭,夢到與

天帝對話;

《破陣子》與“夢''有關的內容是“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

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意思是一夢醒來營房里號角響成一片。官兵們都

分到了將軍獎給部下的燒肉,各種樂器齊把邊疆的歌曲演奏。秋高馬肥的季節(jié),戰(zhàn)場正在閱

兵。烈馬奔馳好似的盧馬一樣飛快,筋發(fā)弦動響聲如同劈雷一般。由此概括出:回到軍營,

夢到軍營生活和激烈的戰(zhàn)斗。

2.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漁家傲》寫夢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與天帝的問答,隱寓對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與失望,對理想

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把真實的生活感受融入夢境,以浪漫主義的藝術構思,夢游的方式,

奇妙的設想,傾述隱衷,寄托情思。

《破陣子》通過追憶早年抗金部隊的陣容氣概以及作者自己的沙場生涯,表達了殺敵報國、

收復失地的理想,抒發(fā)了壯志難酬、英雄遲暮的悲憤心情。

由此可見,兩詞都表達了內心的苦悶和對理想的追求。

3.D

4.①運用比喻,詞人將自己的難以言說的抽象之愁比作物體,裝上小船,給人一種具體可

觸的立體感。②運用夸張,詞人擔心愁太重,小船載不動,寫出了愁之重。③表達了詞人在

國破家亡之后的百無聊賴和愁苦之情。

【解析】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

D.“寫出了詞人泛舟雙溪的歡樂”錯誤,詞人出游之興是一時所起的,而憂愁始終相伴?!奥?/p>

說雙溪春尚好”,語氣陡然而轉,詞人剛剛還在流淚,現(xiàn)在卻“也擬泛輕舟”了,似乎是微露

一霎喜悅,心波整起。小小春游,不足以慰藉詞人天大之愁。這首詞表達的就是這種國破家

亡的滿腔憂愁。詞雖僅在末尾出現(xiàn)一個"愁''字,而"愁’’實在是貫穿全篇的主題線索。

故選D。

4.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

“只恐雙溪昨麻舟,載不動許多愁”,只恐怕雙溪蚱蛹般的小船,載不動我許多的憂愁。

運用比喻,“愁”本是心中之事,抽象之物,只可意會,難以捉摸。如今作者卻意想天開地將

它裝上小船,給人一種具體可觸的立體感;

“載不動許多愁”,運用夸張,還怕愁太重,小船我不動,則愁又顯得有重量了;

而“泛輕舟”之前著“也擬”二字,更顯得婉曲低回,說明詞人出游之興是一時所起,并不十分

強烈。"輕舟'’一詞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鋪墊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二句,則是鋪足之后

來一個猛烈的跌宕,使感情顯得無比深沉,似乎還可看到這小船在重愁堆擠下被慢慢壓向水

面之狀,從而獲得了一種動態(tài)感;

化虛為實,語意新奇,想象驚人。本詞將愁寫成有形體、重量、動態(tài),寫出了詞人內心深處

的苦悶和憂愁。

5.B

6.①“重簾未卷”指一層層的簾幕沒有卷起,“影沉沉”寫房間里因未卷行幕而顯得幽暗深邃,

“倚樓無語”寫出閨婦百無聊賴的情狀,這些描寫表現(xiàn)了閨婦內心煩躁、寂寞惆悵的心情。

②梨花落后清明,“梨花欲謝恐難禁”一句表現(xiàn)了女主人公的惜春之情,

【解析】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和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

B「“薄,字加速了夜幕降臨”錯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