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文化苦旅讀書筆記文化苦旅讀書筆記1提起余秋雨,可能想說得太多,滿腔話語積壓于心底,隨時都有迸發(fā)出去的可能。但我還是愿意只打開一個小口,讓那話語如涓涓細(xì)流一樣涌出,將自己再次滋潤。讀余秋雨的第一篇散文,是他的《文化苦旅》的開篇之作——《道士塔》。當(dāng)時,我第一遍讀,憤恨;第二遍讀,無奈;第三遍讀,就只有壓抑了。目睹的一個個驚人的流失數(shù)字,我的壓抑與它共存。王元祿是個罪人,沒有錯。但是,將敦煌文化的大量流失、出賣之罪完全歸咎于他——那樣一個20世紀(jì)初中國隨處可見的猥瑣、短目之人,更像是嘲笑自己。因為,他的卑微,實在不配承受這罪。他意識不到這份文明的偉大與燦爛,他只知道一百卷經(jīng)卷值一個銅板,一車古畫值三塊大洋;他只知道如果在飛天甜美、神秘的微笑上刷一點白石灰,墻壁就干凈了;他只知道本以強盜身份來這里的斯坦因,是西方來東方“取經(jīng)“的人。他的卑微,承受不起這罪!我的壓抑與這些恥辱共存。正像余先生喊出的:“我好恨!”終于,《莫高窟》緊隨其后,讓我稍稍欣慰,余先生用敦煌壁畫上明快的、油彩一般的語言,從誕生曙光的時候起,描繪到飛天騰空撒花的唐初鼎盛之期。欣慰于畢竟我們厚重的土地,還以它三千年孕育出的魔力,留住、或是說吸引住了一部分文明,就算是文明的碎片,也能使后人從中拾取精華,沐浴靈魂。唐后,風(fēng)格一次次改變,風(fēng)沙一次次動搖這里,但是,風(fēng)骨從未泯滅過。然后,飛天神秘的微笑朝向了日不落,這微笑后面是憤恨,是壓抑,是無奈……文化苦旅讀書筆記2余秋雨先生。他以筆為弓,以墨為箭,將一場聲勢浩大的戰(zhàn)役會聚在白紙一張之上,寫著對人世間樂與哀的體悟。一字一句一段一章直入讀者心底,激起一陣波蕩。他的文章溫吞厚重,又不乏美麗明艷,如此矛盾,上演著一場筆尖上的魔術(shù)。我向來喜歡歷史,來自千百年前的一點痕跡總能讓我心如止水。在歷史長河中,自己渺小如一粒粟,投身于天地之間。我這一個愚人的所思所想所語不過是一陣煙,來無際,去無痕。即使這樣,仍想留下一些東西,以各種形式留下,這就是活人的證據(jù),死人的墓志銘。歷史再多數(shù)情況下僅僅印刻在書本上,駐留在影像中,失了實感,看不真切。余秋雨踏上尋史之路,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寫。親身去體會,將肉身隱于浩渺山河之中,思緒追隨古人游蕩。他眼中有太多東西他能感受到太多東西。一花一木一草在他心底都能翻起巨浪。故而,他永遠(yuǎn)是充滿感情,熱情洋溢。他對歷史的感悟是深刻的,因而他的文字也是沉重的。因而這書,不同于普通的游記,少了些尋歡作樂的意味,蒙上了歷史厚塵??偟膩碚f,很好看,會一而再再而三的看。文化苦旅讀書筆記3剛開始翻開目錄看到都是講的國內(nèi)或者國外的景點。自己也是愛旅游的人,所以抱著好奇的態(tài)度看完了整本書。讀完整本書回想起來,發(fā)現(xiàn)自己印象最深的只有兩個地方。其一是剛開始的寺廟,“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fēng)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蒂指教,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一首《送別》勾起了多少青春回憶,每每聽到這首歌,總是有種莫名的心酸,好像就應(yīng)該落淚才能對得起這首歌的意境。也是在此,我才知道這首詩是李叔同寫的,人稱弘一法師。其二是在寫蘇東坡文字獄的時候,也就是烏臺詩案。看完整個案件的過程,對蘇東坡莫名的感到心疼?;蛟S我們現(xiàn)在的人只記得蘇東坡的詩,記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記得“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從早前意氣風(fēng)發(fā)的詩詞風(fēng)格到晚年詩詞的粗獷,心酸,無奈。一個莫須有的罪名,一場莫須有的案件,削平了一個人多少的棱角。在那大漠孤煙直的地方,還會有人記得這個才華橫溢的詩人嗎?這個故事也讓我看到人性的邪惡,也是整個社會甚至是當(dāng)代社會都存在的弊端。社會上總有些人嫉妒那些才華比自己好,成就比自己高的人,總會想方設(shè)法捏造些罪名強加于他人身上。大部分分不清是非黑白的人,總喜歡跟風(fēng),認(rèn)為反正不危及到我自身的利益,那么跟隨大流踩一踩也是可以的。輿論的壓力,社會的壓力迫使當(dāng)權(quán)者不得不流放自己看重的人,可想而知這個社會風(fēng)氣該是如何的令人悲傷。慎思,慎行,慎言,六個大字,應(yīng)該學(xué)會如何做人。整本書都在講景點,也在講文化,文化附著在這些建筑,這些風(fēng)景里。文化的成敗對于一個國家的興亡真的很重要。文化的形成在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的積淀,但是毀滅往往在一瞬。孤獨不是一種脾性,而是一種無奈。再小的個子,也能給沙漠留下長長的身影;再小的人物,也能讓歷史吐出重重的嘆息。沒有悲劇就沒有悲壯,沒有悲壯就沒有崇高。向往巔峰,向往高度,結(jié)果巔峰只是一道剛能立足的狹地。不能橫行,不能直走,只享一時俯視之樂,怎可長久駐足安坐?堂皇轉(zhuǎn)眼凋零,喧騰是短命的別名。在流光溢彩的日子里,生命被鑄上妖冶的印記。友情的敗壞是從利用開始。大智不群,大善無幫,何懼孤步,何懼毀謗。文化苦旅讀書筆記4閱讀《文化苦旅》你會發(fā)現(xiàn)我們祖國的每一片山水都是“文化山水”,那里留下了無數(shù)文人墨客的印跡,這就是中華五千年文化的魅力和影響。大地默默無言,只要有文化人往那一站,它封存久遠(yuǎn)的文化內(nèi)涵也就奔瀉而出。然而,一點點、一點點地品味這山、這水、這人,那深沉的滄桑也演化成長長幽幽的嘆息!文化是一種內(nèi)涵、一種深度,有時也是杯具的見證?!毒乒埂酚浭隽藦埾壬簧臒o奈嘆息:身為狀元的后代,留學(xué)歸來的學(xué)者,本有一個不錯的教員職位。因故被青幫抓取做了師爺,后因多次出逃而被打斷腿;之后又到一所學(xué)校教書,然而鄉(xiāng)野學(xué)生卻不能理解他所說的“愛”,只能無奈離開;從此一生沉醉酒的世界,后因品酒水平高二被稱為“酒公”,無兒無女、孤獨地走完了一生!讀完文章不禁感嘆,可悲啊!在那個時代,一個留學(xué)歸來的學(xué)者,本應(yīng)是那個時代的精英,應(yīng)在社會上大有作為。卻被一群對文化人沒有絲毫敬重的“青幫”頭目抓取做裝點門面的工具:他們大概覺得占有了文化人就是有文化……可是這種整日打架斗毆、吃喝玩樂的土匪有怎能真正理解文化?理解文化人的內(nèi)心?最終張先生用自我身體的殘疾掙脫了野蠻。這時我想起了那句俗語“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這時張先生的悲哀,也是文化人的悲哀。之后他又遇上了一群自以為讀過書的人,他們生活在落后的農(nóng)村,他們沒有見過世面,他們不能理解“感情”怎樣能夠在帶大家面前談?wù)?他們嘲笑他的出格……張先生大概有了深入蠻荒的寂寞和悲苦,他只能選擇離開!張先生寂寞一生,僅有酒解其心中之美,僅有酒解其心中之苦。他只能以酒公留名于世,想想他有多少的不甘和無奈!聯(lián)想到本書的第一篇《道士塔》,敦煌的千年飛天在愚昧的王道士手下一片一片的消失!王道士的眼里那只是一堆模糊不清色彩,牛羊的眼里僅有飼料,沒有鮮花!隨著他一下一下的粉刷,你的心是不是在抽動:憤怒、悲哀、無奈、苦澀……有沒有苦澀的淚滴悄悄滑落?禮貌不被理解、不被接納,那是一種怎樣的悲苦!文化苦旅讀書筆記5坦率的說,大師當(dāng)年的《文化苦旅》以及《霜冷長河》的確有驚艷的地方,雖然還是免不了矯揉造作,但至少還流露出一點知識分子的小清高,不完全是媚而無骨之作。書的第三部分是秋雨老師的書法賞析,尤其是第四篇《鐘山之碑》,源于中山陵改造,秋雨老師在接受南京媒體采訪時曾表示,“這個碑文是我的真實心聲”。碑文中有這樣一段:“南京人民于甲申之年啟動整治宏圖,斥資五十億,搬遷十三村,移民兩萬余,增綠七千畝……一時氣象萬千,如畫卷新展,嶺苑初洗,經(jīng)典再現(xiàn)……主事者命余作文,方落數(shù)語,已煙霞滿紙,心曠神怡?!辈恢皾M紙煙霞”從何而來?秋雨老師才寫了三句話,就覺得字字珠璣,還毫不猶豫地夸自己“滿紙煙霞”。如果幸運的話,這塊碑傳個幾百年,“斥資五十億,搬遷十三村,移民兩萬余,增綠七千畝”這些文字能夠留給后人研究當(dāng)代中國的拆遷盛況,真是委屈了這塊石頭。何謂“文化”?大師自己恐怕也說不圓,因此他借謝晉之口說“我最大的苦惱,是遇到了不懂藝術(shù)的審查者和評論者”,而實際上,看起來嚇人的《何謂文化》,不過是以幾篇演講主打的雜碎拼湊,更本談不上宣傳中所謂對文化最“誠懇、最隆重的回答”,委屈了幾百張好紙。文化苦旅讀書筆記6千年的時光,轉(zhuǎn)瞬即逝,然余秋雨卻將在歷史長河中早已隕落的點點文化一一拾起,這段艱難的文化之旅,在人們心中永不消逝。余秋雨為世界了解中國建了新的橋梁,當(dāng)之無愧是引領(lǐng)讀者泛舟世界文明長河的引路人。在《文化苦旅》一書中,不僅介紹了中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升華了中華各地域文化的精髓,也對中華文化做出了充分的解釋。中華文化的美好風(fēng)光讓讀者們一覽無余,深刻體會到中華文化的價值和已逝文化的悲涼?!段幕嗦谩分?,介紹了幾個地區(qū)獨特的文化,其中讓人們印象最深刻的是西域文化的敘述。一望無際的茫茫沙漠之中卻是存在著兩個文明交織而成的撼人心魄的文化,最具代表的便是莫高窟了。從佛教進入中國開始,一代代的佛像都在石窟中深刻、升華、詮釋,這一切都與中華歷史接通了血脈,甚至成了一部由堅石雕刻的歷史,就如書中所說:“莫高窟被那些文物拉得很長很長,幾乎環(huán)繞了整個地球。那么,我們的心情也被拉長了,隨著唐宋元明清千年不枯的笑容,延伸到整個世界。”最不能忘的就是王圓箓這個道士了,敦煌的壁畫便是由他毀之一炬,卻又可以認(rèn)為是他及時救助。若是他沒有將經(jīng)書,壁畫與斯坦因換走,其必將被戰(zhàn)火毀之,可這是一個巨大的民族悲劇,王道士只是這出悲劇中錯步上前的小丑。在西域中還有“給浮囂以寧靜,給躁急以清冽,給高蹈以平實,給粗礦以明麗”的月牙泉。還有千余年天天被虔誠的儀式滋潤著的喀什,被我們一直視為蠻夷之地的西域卻是蘊含著如此巨大的文化,實在是文化之旅最不可磨滅的收獲啊。不僅如此,《文化苦旅》也同樣對中華文化產(chǎn)生巨大影響的歷史文豪也具有獨特的見解。在黃州突圍一篇,便十分詳盡地從內(nèi)因外因中講解蘇東坡被貶的原因,余秋雨還十分幽默地寫道:“小人牽著大師,大師牽著歷史。小人順手把繩索重重一抖,于是大師和歷史全部成了罪孽的化身?!鄙羁痰亟衣冻霎?dāng)時社會的現(xiàn)象。在這一書中,我領(lǐng)略到了獨特的大漠文化,體會到了生態(tài)美的杭州文化,傾聽到了走西口時依依不舍的山西歌聲,和看到一只看倦千余年的廢井冷眼。這場文化之旅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中,帶來的是內(nèi)心深深的震撼之情,讓人不禁流淚,不禁放聲悲鳴。天下任何一種文明都不能幻想自己長生不滅,正因如此,才需要這些文化的旅者去敘述去記錄這些消逝的文明,期間之辛苦不言而喻,《文化苦旅》正完美的.體現(xiàn)了文化滅亡后深沉的格調(diào)。“有這樣的地,天才叫天,有這樣的天,地才叫地,在這樣的天地中獨個兒行走,巨人也變成了侏儒?!弊屛覀円黄鹫劇段幕嗦谩罚惺苓@永恒不變的文化之旅,感受這個天地。文化苦旅讀書筆記7一次聽說《文化苦旅》還是在高中的時候。因為看到其中有兩個字與我的名相近,一直認(rèn)為是莫大的緣分,所以對它還有些印象,但也只記得這曾經(jīng)是語文老師強力推薦過的一本讀物,她的初衷是希望我們在課余時間能夠多讀些書,了解一些在課本上學(xué)不到的知識。遺憾的是當(dāng)時的我性情極為浮躁,實在很難靜下心,覺得即使看了也是一種浪費,之后不久就把那本書拋在了腦后,不再理會。時間一晃而過,如今的我已經(jīng)踏進了大學(xué)的門檻。想著買些書打發(fā)在大學(xué)里的閑暇時光,一進書店,此書便映入眼簾,只是書架上擺放的都已加上“新版”二字,舊跡難尋,而又想著應(yīng)該是融入了更多的精華,于是立即買下,并且趁著寒假認(rèn)真看完。在談我對這本書的感悟之前,我想先說說這本書的作者——余秋雨先生,他是我非常欽佩的作家之一。當(dāng)然,我并沒有像時下流行的“追星”一樣了解過這位作者的血型、星座、愛好等的細(xì)枝末節(jié),只是通過看書中對作者的簡單介紹和個人對書中文字的聯(lián)想去了解作者本人,或許這樣也還很膚淺,因此我僅從我個人方面表達對他的崇敬。我欽佩他,不因為他擁有淵博的學(xué)識;不因為他擁有響亮的名聲;不因為他擁有顯赫的地位,只因為他有放下這一切的決心;只因為他有堅持不懈的毅力;只因為他有容納是非的胸懷;只因為他就是他,而不是誰都可以模仿的別人!《文化苦旅》這本書主要由“中國之旅”、“世界之旅”、和“人生之旅”三部分組成。在“中國之旅”中作者踏遍了中國文化的一條條天地之線,將中國各地區(qū)各民族的文化串聯(lián)起來,帶給我們一場異彩繽紛的文化盛宴。“世界之旅”更是作者冒著生命威脅貼地穿越數(shù)萬公里考察了巴比倫文明、埃及文明、克里特文明、希伯來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等一系列最重要的文化遺址后匯編而成,其中對當(dāng)代世界文明作了全新思考和緊迫提醒,而最后的“人生之旅”尤其發(fā)人深思。作者通過謝晉、巴金、黃佐臨、陳逸飛等文化代表以及自己的生平經(jīng)歷向我們講述了何謂“苦旅”。語言感染,使人深切體味到那些文學(xué)巨人們所要面對的心酸而蕩然的人生。只是我依舊不知結(jié)束本書的那簡短一句“且拜且祭,且憶且思,且喜且泣”是作者對過去人生的一次總結(jié),還是對未來人生的一種猜想,又或者是其他。如果要說看完這本書后的第一感覺,我想借用一下黃佐臨的四字名言:可喜,可惜!可喜的是這本書的作者極好,寫了一本好書。可惜的是拿著這本書的我卻稱不上是個好讀者。舉個事實說明:記得兩年前曾看過作者寫的另外一本書《山居筆記》其中同樣也有對山西商人從發(fā)展壯大到衰落破敗的描寫,只是當(dāng)時我還暗自笑話,覺得它就是在交通不便的時代自發(fā)形成的作用于通商貿(mào)易的隊伍,何必費如此筆墨,竟完全沒有深想!如今再看,著實汗顏。周國平先生在《思想的星空》中淺談過一個真正的讀者應(yīng)該具備的特征。他說了三點:第一,養(yǎng)成了讀書的癖好;第二,形成了自己的讀書趣味;第三,有較高的讀書品味,自知以上三點未能有一點達到,因而就只能粗略的說一些書中讓我感想較多之處了。在第一部分“中國之旅”中作者將中國各個地區(qū)相連接,記錄了中國的許多文化遺址,無論是山水如畫的南方還是壯美曠達的西北,都深藏著他那厚重而冗長的腳印,都蘊含著他那對文化孜孜不倦的渴望與追求。值得一談的是,在作者的眾多遺址記錄中讓我印象深刻的竟是兩個人——蘇東坡與王圓箓,他們都曾為中國的文化盡過一份心力。我相信很多人都知曉蘇東坡與黃州赤壁,卻極少人會知道王圓箓,但是如果說起莫高窟我想就應(yīng)該沒人會感到陌生了。王圓箓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莫高窟的主人,而他本人卻只是那個時代隨處可以見到的一個中國平民。他的普通越顯他的高貴,作為一個道士的他竟能為以佛教文化為主的莫高窟投入一生的心力!如果說發(fā)現(xiàn)莫高窟是他人生的一次機緣巧合,那么更可以說是他辛勤努力之后的意外收獲。站在一個普通人的角度,我對他有無限的贊嘆,但是站在歷史的角度,我卻如鯁在喉,張口難言。畢竟,莫高窟“生”于他,“死”于他。莫高窟雖由前人所建,但在近代卻是他第一個發(fā)現(xiàn),沒有占為己有而讓它暴露于陽光之下,是他讓世人知道了莫高窟的存在,但也是他間接讓莫高窟走向了深淵,與天一閣一般進入了難逃的時代浩劫。但認(rèn)真想想我這種觀點也是自私的,這不能怨他。作者也曾設(shè)想過一種可能:攔截下外國人對中國文化的掠奪。可是,即使攔下來,在中國動蕩的近代社會里又有何處容得下文化的自由發(fā)展,也只是遲一步的浩劫,來得更深,更徹底,最終能存留的也只會是一如往初的嘆惋。所以更加準(zhǔn)確的說法是,莫高窟是生于那個時代,死于那個時代,文化浩劫的來臨不是人錯了,而是那個時代本身的錯。作為文科生的我一直以來都并不喜歡學(xué)習(xí)中國的近代史,但有應(yīng)該的尊重。正如作者在文中的告誡:歷史就像一件舊家具,抽掉一個重要環(huán)扣就會全盤散架。這應(yīng)該也能引起一些人的反思吧!蘇東坡也算是歷史上帶有傳奇色彩的一個人物,烏臺詩案他被貶黃州,官場上的失意卻成就了他文學(xué)上的巔峰,只是我想說的卻是蘇東坡的成熟。作者在文中寫道: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述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蘇東坡真正地成熟了,成熟于一場災(zāi)難之后,成熟于滅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窮鄉(xiāng)僻壤,成熟于幾乎沒有人在他身邊的時刻。看到這里之時我并沒有別的想法,只是心底里有一個疑問:我,成熟了嗎?“世界之旅”向我們展示了那些曾在世界史上風(fēng)靡一時的古代文明,只是不知是被作者文字的打動還是自己內(nèi)心情感的提升,看得愈深,愈是心疼。在各大文明輝煌燦爛的一刻“盛極必衰”的契機也好像已經(jīng)到來,就猶如在天空中一閃而過的流星,那樣絢麗,那樣美好,但又太過短暫,留不住永恒。而今,我想說說的是作者在歐洲考察時發(fā)生在他身上的一些危險事件:西班牙北部晝夜頻繁的凄厲警笛,在巴黎與阿姆斯特丹發(fā)生的重大失竊,以及在法國圖盧茲這座“最平靜”的城市遇到的大爆炸等。作者以歐洲文明為坐標(biāo)來尋找中華文明短處的同時也明確說出了歐洲文明自身遇到的麻煩,而對于我們這新一代的年輕人而言在追趕當(dāng)今時下所謂潮流的過程中也能否拒絕一味抱歆羨和追慕的態(tài)度作一些更深入的總體思考?談及“人生之旅”我才真正知道“苦”之由來?!翱唷辈⒎侵嘎眯兄?,而是苦在創(chuàng)造,苦在人生。作者在本書中所談及的文化代表有些是歷經(jīng)家庭的苦痛,有些則是歷經(jīng)社會的苦痛,而作者本人,兩者都有。可能我被此書如此打動的原因就在這吧,有經(jīng)歷才會有情感,有情感才會有感動?;蛟S此刻會有人不解:文化與人生會有著怎樣的必然聯(lián)系?為何作者會選擇在最后從文化過渡到人生來結(jié)束本書?我想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明白了,就姑且自己先做個答案,或許也可以成為其他人思考這個問題的一個提示。文化在發(fā)達之后,根子上仍然是生命的痕跡,我在上文中也有所提起。無論是中國的還是世界的,那么多古跡都是無數(shù)高貴的生命在支撐,而只有將“人生之旅”寫入其中才能道出“文化苦旅”的本質(zhì)吧!只是一個人究竟要承擔(dān)多少的人生之重才能扛起文化這份責(zé)任?謝晉的哽咽,巴金的憂郁,黃佐臨的沉默,那些千千萬萬中國人的氣息,那些千千萬萬中國人的吶喊與彷徨,究竟在他們的身后有著怎樣的無奈?究竟在他們的身后又暗藏著怎樣的光輝?我不敢也不愿再說下去,未曾經(jīng)歷又怎能評價!我只是一個普通人,似乎對自己沒有什么期許,只希望自己在這嬉鬧的時代,不說了解,至少明白這人生之“苦”吧!看完這本書之后回顧作者所寫的全書內(nèi)容,又對作者多了一份贊嘆。雖然作者是以文化為主線,但在不知不覺中已經(jīng)將文化與生態(tài)緊密的結(jié)合。尤其喜歡作者所寫的杭州宣言——關(guān)于自然,關(guān)于生態(tài),關(guān)于美麗,關(guān)于人間。我不知道現(xiàn)在中國的生態(tài)問題已經(jīng)引起了多少中國人的關(guān)注,是否要等到城市已被垃圾淹沒再也找不到昔日的繁華;水中已是重度污染,再不見往日之清澈,再不見魚兒的嬉戲;天空好似烏云遮蔽,再難有書中的藍天白云;霧霾已經(jīng)席卷全國,白天也看不見周圍的人群,我們才會知道我們應(yīng)該關(guān)心些什么。如果一定是這樣,那么文化末日也將來臨。不在乎有多少人在振臂呼喊,只在乎有多少人在默默行動。我內(nèi)心的想法就有如作者的感慨:無言的大地,有多少地方值得我們跪身,又有多少地方需要我們謝恩!正中進步成長。文化苦旅讀書筆記8在廣褒的中華大地上,漂泊流浪的余秋雨先生越過山盤水座,踏雪飛鴻,在文化的苦苦旅途中回歸于歷史的冷漠,理性的嚴(yán)峻,一種苦澀后的回味,一種焦慮后的會心,一種冥思后的放松,一種蒼老后的年輕,一種文字激昂的大氣,一場細(xì)致精巧氣可吞天下的深刻評述。這便是《文化苦旅》,便是文化的苦旅。從滾滾黃沙的沙漠邊塞,到秀麗清澈的江南小鎮(zhèn),作者把每一個地方描繪的惟妙惟肖,同樣也讓我感受到中國源遠(yuǎn)流長的人為文化,每一個地方都散發(fā)著它獨特的魅力。從《道士塔》,《陽關(guān)雪》中,讓我看到了黃河禮貌的興衰,寫出了歷史的深邃蒼涼。《江南小鎮(zhèn)》開始的那一段描述,讓我仿佛看到了那小橋流水的景象。憑借豐富的文化感悟力與藝術(shù)表現(xiàn)力,再現(xiàn)了匿藏于時間底端的深刻思考,開展了一場山水風(fēng)物與歷史精靈的遠(yuǎn)距對話。余秋雨先生在書中說:“文人似乎注定要與苦旅聯(lián)在一齊。”我想這或許是這本書叫做《文化苦旅》的原因吧。在山水解讀歷史,在歷史中解讀文化,在文化中看透山水,讓自我的心靈也受到文化的熏染,精神的洗禮。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文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寫作功底,在他筆下,莫高窟,都江堰,藏書閣都是如此的與眾不一樣,在他筆下,那些過往的歷史,就像是一幅凄美的畫卷。“對歷史的多情總會加重人生的負(fù)載,由歷史滄桑感到引發(fā)出人生淪桑感?!泵總€人的一生對于自我來說也是一段歷史,當(dāng)我們走過一段路時,停下來回過頭看看自我曾走過的足跡,總會有著這樣或那樣的遺憾,而我們也在這遺憾中,坎坷中尋找這人生的真諦,這便是我讀《文化苦旅》獲得的最強烈的感受。或許,我還未完全領(lǐng)悟作者的深意?;蛟S,我還未真正讀透這本書的內(nèi)涵。然而,《文化苦旅》一齊苦苦的悲愴奏響了時代的絕響,警世亦憾人!靜靜地合上這本書,仿佛也有了一種想要游歷山水的沖動。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也想在山水之間尋覓著歷史的足跡。文化苦旅讀書筆記9讀完《文化苦旅》,也就游歷了大半個中國。剛開始讀時,對“文化苦旅”的“苦”字百思不得其解。在我的認(rèn)知中,旅途是快樂的,美好的,望著祖國的大好河山,心也跟著融進去了。每一次旅行都是心靈一次美好的體驗。這“苦”也許是旅行的勞苦吧。讀完以后,我覺得自己的認(rèn)識太膚淺了,太幼稚了。其實,苦于身無所謂,苦于心才真是苦。作者曾經(jīng)感慨“文人似乎注定要與苦旅連在一起?!毕瓤嗪筇穑?dāng)你走過一座城市古跡,了解一段段歷史,在苦澀的回憶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我們找到了人生的真諦,歷史的感悟,文化的理解。提升了我們的道德境界,離我們的夢想越來越近。這段旅程是苦的,那段歷史更是苦的。歷史上曾演繹過一幕幕壯士英雄,視死如歸的話劇。那一個個歷史英雄有著我們中華子孫高尚的品格和如梅花那樣的骨氣,但多數(shù)人還是逃脫不掉悲劇性的結(jié)尾。“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雖然關(guān)于他們的回憶是苦澀的,但我們從他們身上學(xué)到的卻很多?;匚度松傆锌酀臅r候。那段恥辱的歷史是苦澀,但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能站起來,重新屹立在世界的東方。當(dāng)我們走到最后時會發(fā)現(xiàn),人生總是苦澀的,但苦后的甜,是我們最終的勝利,只有你經(jīng)歷了苦,回憶時,才會無悔!文化苦旅讀書筆記10看了余秋雨的這些散文我感觸頗深,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帶給我一次心靈的洗禮,很是震撼,但最讓我喜歡的還是他的《廢墟》這篇文章,它里面的話深深地影響著我的思想,在極大數(shù)的人都認(rèn)為完整才是美的時代。他卻提出了一個能夠說是另類的想法——廢墟也是一種美,也許嫩綠的葉子象征著期望,可是誰又能否定飄落的秋葉就不是一次生命的輪回嗎,就不是另一個新的生命的開始,落葉是人們心中“廢墟”的代表,可是它卻賦予著別樣的精彩,難道不是嗎?圓明園曾代表著皇家高貴的身份和無盡的財富,可是此刻當(dāng)我們再回首過去時,看見的又是些什么呢?是一幅殘缺破爛不堪的景象,我們已經(jīng)很難去想象它以往擁有過的那些光輝歲月。當(dāng)有人提出修復(fù)圓明園的時候,有些人卻站出來否定了,因為即使修復(fù)了它原有的容貌又能怎樣樣呢?那些以往遭受過的屈辱歷史就能消失在歷史的記錄里嗎?答案是當(dāng)然不會了,殘缺的圓明園,一個廢墟一般的存在,也是一種美,另類的一種美,因為這個殘缺般的廢墟的存在才讓我們更加牢記了歷史慘痛的教訓(xùn)和慘象,廢墟是一種美,殘酷而真實存在的美。它是不會因為它的不完整而被世人所遺棄,相反的,人們只會更加記得它,它將會永遠(yuǎn)的被人們珍藏在心中最深的那個角落。在《文化苦旅》中我能感受到余秋雨那深厚的文字功底,在中國悠久的文化發(fā)展史上,有許許多多杰出的才子,他的文章并不是最華麗最優(yōu)美最感人肺腑的,但卻是令我感觸最深的,他的文章教會了我許多的哲理,我也能感受到來自他內(nèi)心深處的真切想法,看完這本書,我被深深地感動了,那純樸簡單的文字是我思想上的一次撼動,是我精神上的愉悅,更是我心靈上的一次完美震撼。文化苦旅讀書筆記11《道士塔》這篇文章講述的就是一個歷史悲劇,一個沉重的文化史實。它所揭示的問題讓人心痛,讓人揪心,讓人不禁為那個時代,也為我們的民族,發(fā)出一聲聲無能為力的嘆息。全篇圍繞敦煌莫高窟展開,說的是在20世紀(jì)初,莫高窟由一位無知的道士掌管,因為無知,他自作聰明地將窟中的珍貴壁畫粉刷,甚至挖鑿,代之以靈官塑像;因為無知,他將窟中無價的國寶向慕名而來的西方學(xué)者換回歷歷可數(shù)的銀元;因為無知,祖國的瑰寶受到糟踐,不幸流失,給我們后人留下了無限的遺憾。國寶外流,我們發(fā)自內(nèi)心地遺憾、痛恨、憤慨。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讓我們在今天,在這個覺醒了的民族當(dāng)中,開始做一些事對遺失的文化進行補救。于是,在遺憾、痛恨、憤慨之余,我們直截了當(dāng)?shù)叵胱プ∽锟準(zhǔn)住D敲?,元兇是誰?是犯下了強盜行徑的西方學(xué)者?是目光短淺、愚昧無知的王道士?還是舊中國,那個沒落在閉關(guān)鎖國中的“天朝”?或許真如古人所說的“慌不擇路,饑不擇食”,自身的落后讓我們已無心理睬一下被擱在西北荒涼之中的文物們,只好讓強大的勢力來替我們保管?想想舊中國所背負(fù)的“東亞病夫”的恥辱,想想“落后就要挨打”這鐵一般的真理,我的心在滴血,我的民族自尊心在哭泣,我感到往事不堪回首,它令我感到那樣恐慌與不安。仿佛有一枝利箭從歷史深處射來,刺痛了我的心。這就是歷史悲劇,發(fā)生在祖先們的身上,但它帶來的痛苦卻可以綿延幾個世紀(jì)。然而時光即逝,往事不再,亦無法緝拿真兇,將其正法。我們所能做的,惟有無奈,無奈地歷數(shù)罪惡,無奈地遺憾惋惜,無奈地遙望歷史,無奈地幽幽痛惜,無奈地嘆出一口氣,讓它定格在那一個個恥辱之日、罪惡之日的上空,化作晴空中的陰霾,眼睜睜看著愚鈍的王道士在畢恭畢敬地帶路,看著洋人們在莫高窟洞開的一剎那驚詫瞪大的雙眼,看著一箱箱文獻、一尊尊泥塑、一車車詩卷、一幅幅壁畫被運走。這樣的奇恥大辱,哪個國人還能坐視不理?一個當(dāng)代中國青年這樣寫道:“我好恨/恨我沒早生一個世紀(jì)……要么你我各乘一匹戰(zhàn)馬/決勝負(fù)于城下。”激蕩人心的語言,道出了每位中國人的心聲。但,現(xiàn)實與理想總是在作無謂的對峙與較勁,從而無法統(tǒng)一。看看,現(xiàn)在中國人在干些什么?有一些人繼續(xù)淪為洋人的奴隸;有一些人忘掉了恥辱,忘掉了歷史;有一些人在倫敦、東京等地的博物館買下中國文物的膠卷,回國后對著相片作空頭研究;還有一些人在吶喊中吼出憤怒,卻永遠(yuǎn)只是吶喊,無法付諸實踐。一切皆因他而起,那愚氓———王道士。時至今日,不少人認(rèn)識了這個名字:王圓箓。我在想,如果讓他知道了國寶的價值,讓他知道了他所作所為的嚴(yán)重性,他會怎么做?依然賺取蠅頭小利?又或者,轉(zhuǎn)做了更大的買賣?還是改邪歸正,捍衛(wèi)國寶?無從得知———我的想象力有限。但這次的閱讀卻讓我真實地接觸了歷史的陰暗面,那是一段可怕的、災(zāi)難的歲月,但愿它不再發(fā)生。文化苦旅讀書筆記12余秋雨先生很早就寫出的這本《文化苦旅》對很多人來說一定頗有記憶的分量,就在寫這篇文字的時候,辦公室里連著兩個同事說“中學(xué)時看的書也被翻出來啦?”說實話除了書名,對內(nèi)容很多記憶都沒有了,于是再翻開的時候,除了文學(xué)的魅力外,看到的竟然是一本充滿文化感的旅行路書,在這里從歷史的角度,從文化的角度說一說你見過的,你想要去的山河的星空還有大地的歲月。讀書筆記依舊是以摘要的方式呈現(xiàn),列舉幾個最愛的點,把這本書重新推薦給大家。余秋雨先生的自敘,輕描淡寫之間也把我們想看世界的心情表達出來!“在讀了很多很多書,經(jīng)歷了很多很多次災(zāi)難之后,我終于幡然醒悟,發(fā)現(xiàn)一切文化的終極基準(zhǔn),人間是非的最后衡定,還是要看山河大地。說準(zhǔn)確一點,要看山河大地所能給予的生存許諾。我在山河間找路,用短暫的生命貼一貼這顆星球的嶙峋一角。”之所以叫做旅行路書,一定是用了文字給了我向往的悸動。這部分選了“都江堰”和“莫高窟”兩個中國古代最神奇的創(chuàng)作,一個是對水的創(chuàng)造,一個是對土的創(chuàng)造,曾經(jīng)中華歷史上生命的力量能夠歷練水土,必然已經(jīng)能夠重造山河。都江堰——”水,看似柔順無骨,卻能變得氣勢滾滾,波涌浪疊,無比強大;看似無色無味,卻能揮灑出茫茫綠野,累累碩果,萬紫千紅;看似自處低下,卻能蒸騰九霄,為云為雨,為虹為霞...看上去,是人在治水;實際上,卻是人領(lǐng)悟了水,順應(yīng)了水,聽從了水。只有這樣,才能天人合一,無我無私,長生不老?!澳呖摺笨茨呖撸皇强此懒艘磺甑臉?biāo)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整個畫面出現(xiàn)了揚眉吐氣般的歡樂,那只能是唐代。春風(fēng)浩蕩,萬物蘇醒,連禽鳥都是舞者,連繁花都卷成了圖案。天堂和人間連在了一起,個個表情生動,筆筆都有創(chuàng)造,唐代洞窟中的一切都不重復(fù),也不刻板。我立即明白,真正的歡樂不可能重復(fù),就像真正的人性容不得刻板。結(jié)果,摘抄,唐代的歡樂誘發(fā)了長久的歡樂,唐代的任性貼合了永恒的人性,一切都融合的渾然一體。恍惚間,熱鬧的洞窟里似乎什么也沒有了,沒有畫,沒有雕塑,沒有年代,也沒有思考,一切都要蒸騰而去,但又哪里也不想去,只在這里,在洞窟,在唐代,在吳道子筆下。“因為歷史的原因,因為文化太精彩的緣故,莫高窟的文物和很多國寶一樣,被掠奪后放置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里于是“莫高窟被那些文物拉得很長很長,幾乎環(huán)繞了整個地球。那么,我們的心情也被拉長了,隨著唐宋元明清千年不枯的笑容,延伸到整個世界?!彼^旅程給予我們的不止是浩渺的時空,更給了我們觀看人生的眼光和角度。余秋雨先生走了很多路,見了很多景,品了很多事,寫了很多字,于是所有的感受都在腳步中混合,也在大地山河中得到印證,于是旅行給予所有人的不只是腳下的路程,還有信中的力量?!跋蛲鍘p,向往高度,結(jié)果峰巔只是一道剛能立足的狹地。不能橫行,不能直走,只享一時俯視之樂,怎可長久駐足安坐?上已無路,下又艱難,我感到從未有過的孤獨與彷徨?!蔽幕嗦米x后感:“世間真正溫煦的美色,都熨貼著大地,潛伏在深谷。君臨萬物的高度,到頭來只構(gòu)成自我嘲弄?!薄比松媸瞧D難,不上高峰發(fā)現(xiàn)不了它,上了高峰又不能與它親近??磥恚⒍ㄒ粩嗟厣掀孪缕??!拔幕嗦米x書筆記13沙源既是沙鳴山,隱泉既是月牙泉,因形如新月,有沙漠第一泉之稱。文中講述的是作者一路攀登沙山而上,尋找月牙泉的旅途經(jīng)歷和感受?!跋﹃栂碌木d綿沙山是無與倫比的天下美景”這句話是余秋雨攀上山頂時發(fā)出的感嘆。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不美嗎?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不美嗎?為什么一顆平凡的野草在攝影師的手下變得如此唯美?為什么一朵枯萎的花朵在美術(shù)家的筆下變得如此輝煌?這讓我想起一句話: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得眼睛“。高淑珍的坑頭課堂,最美女老師張麗莉,托舉生命的最美媽媽,你說她們不美嗎?美,不是偉大,其實就在身邊?!边B自然之神也粗粗糙糙,懶得細(xì)加調(diào)配,讓世間大受其累“而月牙泉不就是這樣的產(chǎn)物嗎?黃河以她澎湃的氣勢流傳千古,長江以她的綿延萬里而聞名于世。這讓我不禁的想,那月牙泉呢?給浮囂以寧靜,給躁急以清冽,給高蹈以平時,給粗狂以明麗?!庇嗲镉暝跁锏倪@段話實在是再貼切也不過了。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古人以他們的方式贊美著四季的美麗,平靜,實在?;蛟S又會是這樣,當(dāng)你回到家時飯桌上已經(jīng)擺好了熱騰騰的飯菜,當(dāng)你生病時有人在照顧你……文化苦旅讀書筆記14文化苦旅之歷史觀《文化苦旅》是當(dāng)代著名散文作家、世界級文化學(xué)者余秋雨的文化散文集。全書的主題是憑借山水風(fēng)物以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真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人格構(gòu)成。他走在中華民族的土地上,用其獨特的觀察力和洞察力去深思著古老民族的深層文化,用心思細(xì)膩的筆觸,為這趟巡視華夏文化的“苦旅”,寫本書。寫出了因為有太多不忍與親身體驗的辛酸,那苦苦的味道,為這本記錄中國千年文化的書,多寫了一道滋味。他的筆觸時而奔放,時而靈動,有時像大江奔騰,洋洋灑灑,蕩氣回腸;有時像小溪宛然,曲徑通幽,砉然流芳。他的氣勢磅礴,凜然睥睨天地,有時好像在放肆地喊著:“我要遨游九天而天威耐我不得,我要逍遙九地而地塹縛我不得”;而有時卻又好像在苦苦地尋覓,為中國的文化,歷史尋覓一條出路,一條重獲新生的出路。然而,最讓我觸動的卻是他那不羈的文思,見常人所未見,思常人所未思,收放自如,讓人不禁嘆服。他用美妙的文字一步步將我們帶入文化意識的河流,讓我們思考,讓我們深省。在他的筆下,歷史是那樣的深邃蒼涼,令人扼腕,往往在讀他的散文時總能體味到原來不曾想到的東西……真正的歷史是沉默而寂靜的,它無言,用沉默傲視人間,傲視人間的斗轉(zhuǎn)星移,王朝更迭。它任憑人們在他身上居心叵測的涂抹著,不屑與何人爭辯。“大音稀聲,大象無形”,它沉默不是因為他懦弱,它的力量足以拖垮無數(shù)的霸業(yè),再強的盛世在他眼中也不過曇花一現(xiàn)。“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這是對他最好的形容。力拔山河的項羽能怎樣,羽扇綸巾的周瑜能怎樣,立馬橫刀的張飛又能怎樣,歷史的一個轉(zhuǎn)身就讓他們灰飛煙滅,終成一抔黃土。只有歷史以真正的王者身份永存,跨越了空間,穿越了時間,創(chuàng)立下獨屬于它的基業(yè)??刹恍业氖牵慨?dāng)翻開厚厚的歷史書,總會被蕩起的濃濃灰塵迷住了雙眼。小時,曾相信歷史,相信史官筆下那一個個棱角分明的人物,后來才漸漸懂得,所謂歷史不過是人之歷史,變成了一些人為了取悅另一些人的工具。那一幕幕,一場場,滌蕩著對與錯、善與惡的史實也只是陰謀家的說辭。在歷史之流中,永沒有善惡,存在的只是解釋。浩瀚五千年留下的文明,在一次次刪改中扭曲了原來的模樣,留給我們的只是一個梗概。善惡、對錯有時并非由什么定義,而區(qū)別它們的往往卻是勝敗強弱。一切正如尼采所言“歷史沒有正義,只有利益”,在無窮的利益的驅(qū)使下,歷史也淪落成為了工具。追溯過去,不知有多少人在歷史的夾縫中茍延殘喘,他們被歷史所遺忘,被歷史所判定,更可悲的是判定他們功過是非的是那些別有用心之人。若他們地下有知,會不會發(fā)出一聲長嘆,嘆息這民族的哀魂。我無力扭轉(zhuǎn)歷史的滄桑,更無能評判一個民族的優(yōu)劣。我只知道,有太多的人未能瞑目,卻又匆匆流逝于濤濤的歷史洪流之中。然而,我相信,某些史官一桿竹管筆涂劃的文字,哪怕能鐫刻山河,能雕鏤人心,卻又怎能羈絆住歷史的腳步,它放肆奔騰,橫無際涯,一紙丹書又怎能成為它的囚籠;我相信,總有一天它能突破黑暗重回光明,讓世人重新去評判它,還它一坦蕩蕩的模樣。月到風(fēng)來——讀《文化苦旅》有感江南,如詩的畫,如畫的詩。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粉墻黛瓦深巷幽弄,琴聲酒香古月悠揚。四方青磚,一彎清流,環(huán)抱出那個晶瑩的你。幾千年來,小溪將宋埠元橋、明磚清瓦帶到了這如夢般的你的身旁。忘不了那坐在家門口編竹篾的阿公;忘不了那呷茶談天的阿婆,還有那屋里煮著的老湯,屋外曬著的藕粉??江南,那也是一片曾被迷霧籠罩的天空。“假如我是秦淮歌女手中的琵琶,就情愿在紙醉金迷的世界中破碎。只要我這裂帛的一碎,能夠驚醒能歌善舞的商女,莫再演那亡國之痛的《后庭》遺曲,只要能夠震醒那沉醉于歌舞升平煙花柳巷的王子公孫。甚至,這破碎的聲響能化作一曲悲歌,飛過秦淮歌畔,去勸告聲色犬馬中的世人,艷曲未終,亡國日近?。 苯?,讓一個王朝的痛苦回首。那雙幽怨的眼,凝視著一個世界的變遷,朝代的更迭。月下,秦淮河,一片槳聲燈影;姑蘇城,三分舊怨凄情??然而,江南注定是一段苦旅。苦,卻并不因為這里過往的陰晴圓缺,聚散離合,不為那秦淮艷曲,不為那洞庭漁歌。苦,是因為無數(shù)長夢的乍醒和多少慨嘆的頓生。從春江月夜到煙雨樓臺,那長亭、蘭舟、斷橋、長堤,無不引人情思,動人心魄。而今安在哉?不在么?那夕照下,還剩一樹柳彎腰;那春雨里,還掩一座石板橋。還在么?那才子佳人,固已遠(yuǎn)去;晚風(fēng)清韻,卻也無存。一邊是舞榭歌臺,一邊是雨打風(fēng)吹,道出的不是時光變遷催人老,確是江南的缺席。有景無風(fēng),有物無韻,這便是失約的江南。那唐風(fēng)宋韻沉默著,明歌清曲黯然著,靜觀這個不屬于自己的時代??傆X得不該是這樣,只要我們能用真心去呵護江南,似應(yīng)可以渠清如初,風(fēng)物似昨。可江南偏偏成為一段苦旅。在古風(fēng)與新貌間,在文化與金錢間,在風(fēng)韻與價值間,有過,并也正在進行著無形的斗爭,等待人們的抉擇。我便看到了這段苦旅,人們一樣都不想放棄,物質(zhì)與精神不分輕重,一條岔路引人思索。在難以抉擇中雙管齊下,在舉棋不定間漸行漸遠(yuǎn)。于是,古跡在,利益也在;于是,風(fēng)韻不在,興致也不在。我或可說,而今的江南徒有其形,靈魂卻無所寄托了。苦旅中,樓臺間煙塵滾滾,西湖邊喧鬧震天。一切都還在,又似乎都不在,只有旅人在夢醒后,在人流中,如中了流失的鳥一樣飄搖不定,踽踽獨行。我知道,黃梅曲調(diào)遮不住商業(yè)大潮的滾滾濤聲,這是一個別樣的時代。但我很可惜這樣的江南,在飄搖間兩手空空,煢煢孑立。沒有選擇,也沒有放棄,這樣的旅程看似完美,卻注定有苦難等在盡頭,我不愿走,也不愿江南走這樣的路。如果可以,我愿換回舊日江南,如果不可以,我情愿她在新時代的洗禮中浴火重生,也不想見他亦古亦今,讓人為難。我院人們用真心虔誠選擇,即使那分岔的路百般誘人,也比有一條值得獨求。不愛苦旅,我只想要真的江南。因為我知道,最可貴的是心靈的回歸,最真實的是靈魂的召喚。不貪戀陌路風(fēng)景,懷著真心從殘缺走向美好,從暮色到黎明。舟行水盡,自有月到風(fēng)來。文化苦旅讀后感我相信作者在寫這一篇文章的時候必然不會帶著愉悅的心情,而是懷著沉重的情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特殊功能性內(nèi)墻涂料研發(fā)與應(yīng)用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公司對公司智能化辦公租賃合同3篇
- 2025上海市國有土地使用權(quán)出讓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能源企業(yè)公司掛靠能源供應(yīng)合同3篇
- 2025年度內(nèi)部承包合同協(xié)議書:XX部門內(nèi)部承包銷售業(yè)績提成協(xié)議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全款購車車輛認(rèn)證合同模板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農(nóng)村房屋贈與合同附帶農(nóng)用設(shè)備配套協(xié)議
- 2025年度土地流轉(zhuǎn)承包與農(nóng)村金融服務(wù)合作協(xié)議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解除勞動合同經(jīng)濟補償金及員工心理咨詢服務(wù)合同3篇
- 2025年度辦公室租賃合同(含企業(yè)活動策劃與執(zhí)行)3篇
- 中國AI+Agent應(yīng)用研究報告
- 2024年人教版初二道德與法治上冊期末考試卷(附答案)
- 2024至2030年中國工控安全行業(yè)發(fā)展?fàn)顩r及投資潛力分析報告
- DL-T5153-2014火力發(fā)電廠廠用電設(shè)計技術(shù)規(guī)程
- 2022年人力資源管理各專業(yè)領(lǐng)域必備知識技能
- 租賃(出租)物品清單表
- 提高聚氯乙烯卷材地面一次驗收合格率
- 【部編版】2022年語文七年級上:作文能力提升—謀篇布局(含答案)
- 甲型H1N1流感防治應(yīng)急演練方案(1)
- LU和QR分解法解線性方程組
- 漏油器外殼的落料、拉深、沖孔級進模的設(shè)計【畢業(yè)論文絕對精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