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冀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5年冀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5年冀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5年冀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5年冀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冀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燒餅油條是我國一項傳統(tǒng)食物,其中油條俗稱“油炸檜”,意指油炸秦檜.這樣的名稱,反映了中國人對哪一個歷史人物的同情與肯定()A.寇準B.文天祥C.岳飛D.蘇軾2、有學者評價“長征簡直是將革命劃分為‘公元前’和‘公元后’的一條分界線”,“分界線”喻指的是長征()A.標志著十年內戰(zhàn)的結束B.標志著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繞的正式健立C.粉碎了國民黨的第五次“圍剿”D.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3、明太祖認為,秦始皇置丞相,卻很快亡國。為強化皇權。以秦為鑒。明太宗采取的措施是()A.廢除丞相制,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B.廢除丞相制,撤銷六部C.廢除丞相制,設置軍機處D.廢除丞相制,設置東廠4、在學完“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一課后,同學們開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體驗活動.在活動的場景中,與史實相符的是()A.穿著麻布衣服B.種植水稻C.用火燒烤食物D.用圓形方孔銅錢購物5、下列關于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確的是()A.南方生產環(huán)境和條件比北方優(yōu)越B.北方戰(zhàn)亂較多,南方相對穩(wěn)定C.南方統(tǒng)治者為壯大實力,重視發(fā)展經濟D.南方的生產技術、工具比北方先進6、導致西晉短命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諸侯王的內亂,這場內亂是()A.六國之亂B.七國之亂C.八王之亂D.九王之亂7、與詞《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中的“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痹~風相近的是()A.蘇軾B.李清照C.辛棄疾D.關漢卿8、《人民的名義》儼然是近年不可多得“尺度到位,演技在線,全民關注”的佳作,電視劇里的達康書記也獲得了不少追捧。劇中達康書記在多個場合強調“我國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此話原文最早出現在以下哪一法律文獻中?【】A.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B.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C.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D.2014年《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評卷人得分二、多選題(共7題,共14分)9、據《宋書》記載:“江南地廣野豐,民勤本業(yè),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毕铝羞x項中,對這一現象起到推動作用的是()A.北方人口的南遷,帶去了先進的技術和勞動力B.“蘇湖熟,天下足”C.南方自然條件優(yōu)越,利于經濟發(fā)展D.南方相對和平穩(wěn)定。10、下列各項,哪些是安史之亂爆發(fā)的主要原因?A.皇帝荒廢朝政B.節(jié)度使權力膨脹C.軍隊戰(zhàn)斗力薄弱D.農民負擔過重11、下列城市中;既是戰(zhàn)國時諸侯國都城,又是新興的封建城市的是()

①大梁②陶③邯鄲④郢⑤宛⑥臨淄⑦棠溪。A.①③B.②⑥C.④⑥D.⑤⑦12、宋朝時,江南地區(qū)農業(yè)發(fā)展較快的原因有()A.南方戰(zhàn)亂少B.許多中原人南遷C.自然條件優(yōu)越D.那里原來就有先進的生產技術。13、如果你生活在秦朝,遇上了當時的一個官吏,你認為這位官吏說的哪些話是可信的()A.我剛剛拜會了我縣的縣令B.官府用小篆字體發(fā)布了一個告示C.官府朋友送我一部《詩經》D.我下個月送兒子去私塾學習儒家思想14、下列關于“法國大革命與拿破侖帝國”的說法中,屬于“評價”的有()A.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領巴士底獄B.《人權宣言》規(guī)定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C.大革命傳播了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對世界歷史的發(fā)展有很大影響D.拿破侖對外戰(zhàn)爭既打擊了歐洲封建勢力,又損害了被侵略國家的利益15、下列發(fā)明創(chuàng)造與歷史人物搭配正確的是()A.火車機車富爾頓B.汽輪史蒂芬孫C.改進蒸汽機瓦特D.珍妮機哈格里夫斯評卷人得分三、填空題(共7題,共14分)16、春秋之后,我國歷史進入戰(zhàn)國時期,諸侯國少了,主要有齊、楚、、韓、、魏、秦七個大國,歷史上稱為“戰(zhàn)國七雄”。17、判斷題(對的填T,錯的填F,2分)莫高窟開鑿于唐朝時期。()18、隋朝大運河以______為中心,北達______,南至______,全長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19、觀察下圖回答(6分)(1)上圖是西周實行的哪一種制度;(2)春秋五霸屬于階層;(3)發(fā)生國人暴動的是階層;(4)孔子、孟子屬于階層;(5)實行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20、觀察戰(zhàn)國七雄的示意圖。

填出A;B、C、D對應的國名。

A:______B:______

C:______D:______。21、在中國近代歷史中,火燒圓明園的侵略者是______;1900年,______戰(zhàn)爭中,北京再次被攻占。22、請仔細觀察如圖圖片,并在編輯框內寫出相應的圖片名稱

______;______;______。評卷人得分四、判斷題(共3題,共27分)23、房玄齡善于謀略,杜如晦敢于決斷,他們都是開元時期的著名宰相。()

。A.正確B.錯誤24、齊國既屬“春秋五霸”,又是“戰(zhàn)國七雄”之一。______(判斷對錯)25、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是夏朝。______(判斷對錯)評卷人得分五、材料題(共2題,共6分)2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深遠。“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兼愛”(互愛互利)、“非攻”(反對不義戰(zhàn)爭),“尚贊”(選賢舉能)等思想至今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行為。

材料二:為了加強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間只許收藏秦史;醫(yī)藥、占卜、種樹的書,其他的書籍一律銷毀。秦始皇還把指責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岳麓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材料三:現代國家固然需要強調依法治國;但也要強調以德治國。法治與德治必須結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堅持德治和法治統(tǒng)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會才能穩(wěn)定有序。

--《中國傳統(tǒng)德治思想的現代選擇》請回答:

(1)“兼愛”“非攻”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哪個學派的觀點?其創(chuàng)始人是誰?

(2)“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哪一位思想家提出的觀點?他創(chuàng)立了什么學派?它體現了這個學派的什么核心思想?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實?

(4)根據材料三,請問現代化治國的方略是什么?我們應該怎樣對待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27、通過探究,談談你對改革的認識。評卷人得分六、簡答題(共3題,共6分)28、列舉唐朝時三位著名的詩人。29、【題文】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朝廷在故都時;實仰仗東南財富,而吳中又為東南之根底。語曰:“蘇湖熟,天下足?!?/p>

——陸游《渭南文集》

材料二:上(宋高宗)諭大臣又曰:“廣南市舶;利入甚厚,提舉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指海外商人)肯來,動得百十萬緡(貨幣單位),皆寬民力也。”

材料三:宋朝發(fā)生了一場名副其實的商業(yè)革命;宋朝時期的中國正朝成為一個海上強國的方向發(fā)展。但對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實是,宋朝時的名副其實的商業(yè)革命,絲毫未對中國社會產生爆炸性的影響,而西方與此相應的商業(yè)革命卻對西方社會產生了爆炸性的影響。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現象?(2分)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2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技術角度分析“庶蕃商肯來”的原因。(2分)

(3)材料三中宋朝商業(yè)革命在貨幣流通領域的表現是什么?(2分)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宋朝的“商業(yè)革命”未對中國社會產生爆炸性的影響的根本原因。(2分)3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貞觀之風;一時復振?!?/p>

材料二:“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p>

材料三:“我們所知的最早的考試制度;是中國所采用選舉制度,及其定期舉行的考試?!?/p>

請回答:

⑴材料一二反映的內容是什么時期的什么景象?唐朝由盛轉衰的標志是什么事件?

⑵材料二中這首詩的作者是誰?他被后世尊稱為什么?

(3)材料三中所提到的是什么制度?這一制度在什么朝代逐漸完善,到什么時候被廢除?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C【分析】此題考查岳飛抗金的相關知識點。岳飛是南宋抗金斗爭中的民族英雄;但他被奸臣秦檜以所謂“謀反”罪殺害了。油條俗稱“油炸檜”反映了百姓對秦檜的憎恨,對岳飛的同情與肯定。

故選:C。

考查岳飛抗金的相關知識點.

考查學生對岳飛抗金的相關知識點的識記能力.【解析】C2、D【分析】據所學知;通過長征,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宣傳了革命思想,擴大是黨的影響。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反對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因此“分界線”喻指的是長征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故選:D。

本題以“長征簡直是將革命劃分為‘公元前’和‘公元后’的一條分界線”為切入點;考查長征的相關知識。

注意識記長征的經過及其歷史意義?!窘馕觥緿3、A【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丞相制度的廢除。為強化皇權,以秦為鑒,明太宗采取的措施是廢除丞相制,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故選A?!窘馕觥俊敬鸢浮緼4、C【分析】【分析】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約七十萬年至二十萬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北京人會使用天然火,他們用火燒烤食物;驅趕野獸,照明、防寒。其它選項中內容在北京人生活的時代都不可能出現。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了遠古北京人的生產生活狀況。5、D【分析】【分析】宋朝;南方戰(zhàn)亂較少,許多中原人南遷,帶去了先進的技術,故D表述有誤。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識記能力。6、C【分析】西晉統(tǒng)一后;統(tǒng)治集團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晉惠帝智力低下,無力治理國家,為爭奪皇位,皇族內部爆發(fā)了“八王之亂”.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裝滅亡了西晉.

故選C.

本題考查了西晉的滅亡.三國中國力最弱的蜀漢最先被魏國滅亡;266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篡奪皇位取代魏國建立了晉朝,定都在洛陽,史稱“西晉”.280年,西晉滅掉吳國,結束了分裂的局面,統(tǒng)一全國.

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西晉皇族內部爆發(fā)的“八王之亂”.【解析】【答案】C7、B【分析】與詞《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中的“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詞風相近的是李清照.李清照是我國宋朝婉約派女詞人的杰出代表.她的詞風格委婉,感情真摯,清新自然.

故選B.

本題以《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為切入點;主要考查李清照的詞.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宋詞和元曲的相關史實.【解析】B8、C【分析】本題考查中國第一部憲法的相關知識。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在該憲法中最早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故選C?!窘馕觥緾二、多選題(共7題,共14分)9、ACD【分析】略【解析】ACD10、ABC【分析】略。

【解析】ABC11、AC【分析】大梁是指戰(zhàn)國時魏(梁)國都城;當時中國最大都市之一;邯鄲肇起于商殷,邯鄲古城距今已有3100多年的建城歷史,郢是古代中國楚國的都城,臨淄是戰(zhàn)國時期齊國都城,所以①③④⑥選項符合題意.

故選AC.

本題以7個城市為切入點;考查的是既是戰(zhàn)國時諸侯國都城,又是新興的封建城市.

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戰(zhàn)國時期的相關知識點.【解析】AC12、ABC【分析】略【解析】ABC13、AB【分析】秦朝時期;在地方上,進一步廢除西周以來實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轄的郡縣制.全國分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長官稱郡守;在郡下設縣,縣的長官稱縣令和縣長.郡縣的長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縣以下又設鄉(xiāng);亭、里等基層社會組織.秦滅六國以后,秦始皇統(tǒng)一文字,把小篆作為全國的規(guī)范文字,后又推行筆畫更為簡單的隸書.為加強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議,發(fā)布焚書令,規(guī)定除政府外,民間只可收藏有關醫(yī)學、占卜、種植的書,其它一律燒毀;又把暗中誹謗他的儒生全部活埋,這就是“焚書坑儒”.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如果生活在秦朝,遇上了當時的一個官吏,這位官吏說的“我剛剛拜會了我縣的縣令”“官府用小篆字體發(fā)布了一個告示”是可信的,CD不可信.

故選AB.

本題以如果生活在秦朝為切入點;主要考查秦朝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的相關史實.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秦朝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的相關史實.【解析】AB14、CD【分析】評價是對某個對象進行一系列的綜合分析;研究和評估;從而確定對象的意義、價值或者狀態(tài).CD是對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對外戰(zhàn)爭的評價,選項AB都是對歷史史實的描述.

故選CD.

本題以“法國大革命與拿破侖帝國”為依托;考查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對外戰(zhàn)爭的相關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的相關知識.【解析】CD15、CD【分析】依據學過的知識已知;英國人瓦特的改良蒸汽機,以蒸汽機作為新的動力,把人力解放出來,使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英國人哈格里夫斯發(fā)明了珍妮紡紗機;美國人富爾頓利用蒸汽機發(fā)明了汽船.史蒂芬孫利用蒸汽機發(fā)明了火車機車,故CD關聯(lián)正確,AB錯誤.

故選CD.

本題考查兩次工業(yè)革命的知識;識記兩次工業(yè)革命期間的主要發(fā)明及發(fā)明人.

本題考查了對基礎知識的記憶能力,識記兩次工業(yè)革命的主要發(fā)明及發(fā)明人.【解析】CD三、填空題(共7題,共14分)16、略

【分析】試題分析:戰(zhàn)國之初,晉國分裂為韓、趙、魏3個國家,它們和齊、楚、燕、秦,被稱為“戰(zhàn)國七雄”??键c:戰(zhàn)國七雄點評:本題考查了學生再認再現歷史知識的能力,屬基礎題。識記戰(zhàn)國七雄?!窘馕觥俊敬鸢浮垦?、趙17、略

【分析】試題分析:石窟意識在隋唐時期大為發(fā)展。最著名的是位于今天甘肅敦煌的莫高窟??键c:世界藝術寶庫莫高窟點評:此題考查了學生再認再現歷史知識的能力,對我國隋唐文化要識記。【解析】【答案】T18、略

【分析】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隋朝大運河從北向南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四段,最北段是永濟渠,最南段是江南河.隋朝大運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它的開通,加強了南北交通,鞏固了隋王朝對全國的統(tǒng)治,大大促進我國南北經濟交流.

故答案為:

洛陽;涿郡;余杭.

本題考查的是隋朝大運河的相關知識.隋煬帝征發(fā)幾百萬人從605年起開通了全長兩千多公里的大運河.

掌握隋朝大運河的分段及歷史意義,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解析】洛陽;涿郡;余杭19、略

【分析】試題分析:(1)本小題考查的是分封制。分封制是西周實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西周為了鞏固統(tǒng)治,分封土地和人口給貴族子弟和功臣等,讓他們建立諸侯國,一來可以拱衛(wèi)中央王室,二來可以加強對地方邊疆的控制。分封的主要諸侯國有齊、魯、燕、楚、晉等。諸侯平時替周王鎮(zhèn)守疆域,戰(zhàn)時派兵隨從作戰(zhàn),這樣有利于加強對全國的統(tǒng)治。(2)本小題考查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是西周實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西周為了鞏固統(tǒng)治,分封土地和人口給貴族子弟和功臣等,讓他們建立諸侯國,一來可以拱衛(wèi)中央王室,二來可以加強對地方邊疆的控制。分封的主要諸侯國有齊、魯、燕、楚、晉等。諸侯平時替周王鎮(zhèn)守疆域,戰(zhàn)時派兵隨從作戰(zhàn),這樣有利于加強對全國的統(tǒng)治。但分封制也容易造成地方諸侯做強做大,出現地方割據勢力。到了春秋時期,諸侯不再聽從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強大的諸侯,各諸侯國不斷進行戰(zhàn)爭,強大的諸侯,迫使各國承認他的首領地位,成為“霸主”,著名的霸主有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等春秋五霸。(3)本小題考查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是西周實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西周為了鞏固統(tǒng)治,分封土地和人口給貴族子弟和功臣等,讓他們建立諸侯國。諸侯在自己的封土內,又將土地和平民、奴隸分給卿大夫,卿大夫再將所得的土地和平民、奴隸分賜給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級承擔作戰(zhàn)等義務,這樣層層分封下去,形成了森嚴的等級。天子為最高等級,下面依次是諸侯、卿大夫和士,士是統(tǒng)治階級中最低的一層。他們像金字塔一樣,壓在廣大的平民和奴隸身上。平民有自己的人身自由和一些土地,他們比奴隸好一點。在公元前9世紀時,周厲王暴虐無道,引起了平民的不滿,最后終于發(fā)生了國人暴動,趕走了周厲王。這里的國人即平民。(4)本小題考查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是西周實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西周為了鞏固統(tǒng)治,分封土地和人口給貴族子弟和功臣等,讓他們建立諸侯國。諸侯在自己的封土內,又將土地和平民、奴隸分給卿大夫,卿大夫再將所得的土地和平民、奴隸分賜給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級承擔作戰(zhàn)等義務,這樣層層分封下去,形成了森嚴的等級。天子為最高等級,下面依次是諸侯、卿大夫和士,士是統(tǒng)治階級中最低的一層?!笆俊保瞎耪菩酞z之官。商、西周、春秋為貴族階層,多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漸成為統(tǒng)治階級中知識分子的統(tǒng)稱。戰(zhàn)國時的“士”,有著書立說的學士,有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陰陽歷算的方士,有為人出謀劃策的策士等。如:荊軻為燕太子丹刺秦王、馮諼客孟嘗君、蘇秦連橫等。春秋的孔子和戰(zhàn)國的孟子都是有文化的人,他們都屬于士這個階層,是著書立說的學士。(5)本小題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作用。分封制是西周實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西周為了鞏固統(tǒng)治,分封土地和人口給貴族子弟和功臣等,讓他們建立諸侯國,一來可以拱衛(wèi)中央王室,二來可以加強對地方邊疆的控制。分封的主要諸侯國有齊、魯、燕、楚、晉等。諸侯平時替周王鎮(zhèn)守疆域,戰(zhàn)時派兵隨從作戰(zhàn),這樣有利于開發(fā)了邊遠地區(qū),加強了統(tǒng)治,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键c: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上冊·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夏、商、周的興亡【解析】【答案】(1)分封制(1分);(2)諸侯(1分)(3)平民(1分);(4)士(1分)(5)鞏固統(tǒng)治(1分);開發(fā)了邊遠地區(qū),加強了統(tǒng)治,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1分)20、略

【分析】戰(zhàn)國位置按口訣記:東南西北到中間;齊楚秦燕趙魏韓。對應圖示可知,A:秦;B:魏、C:齊、D:楚。

故答案為:

A:秦;B:魏、C:齊、D:楚。

本題考查學生對戰(zhàn)國七雄示意圖的識記。

準確識記戰(zhàn)國七雄示意圖?!窘馕觥壳?;魏;齊;楚21、略

【分析】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聯(lián)軍為主兇,美俄為幫兇,對中國發(fā)動了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1860年,英法聯(lián)軍攻入北京,闖進圓明園,搶奪珍寶,最后放火焚燒.1900年6月,為鎮(zhèn)壓義和團的反帝愛國運動,維護和擴大在華利益,英;美、俄、日、法、德、意、奧八國聯(lián)軍兩千多人,由英國海軍司令西摩爾率領從大沽到天津,乘火車進犯北京,被義和團在廊坊圍困,狼狽逃回天津.與此同時,集結在大沽口外的各國軍艦奪取大沽炮臺,天津失陷,8月中旬,攻占北京.慈禧太后挾光緒帝倉皇出逃.

故答案為:英法聯(lián)軍;八國聯(lián)軍侵華.

本題以填空題的形式考查火燒圓明園和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火燒圓明園和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的相關史實.【解析】英法聯(lián)軍;八國聯(lián)軍侵華22、略

【分析】根據所給圖片可知;圖一是隋朝時李春主持設計建造的趙州橋,這是世界上現在最古老的石拱橋;圖二為唐朝唐太宗的畫像,他在位期間出現了貞觀之治的盛世局面;圖三是《金剛經》,這是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故答案為:

趙州橋;唐太宗;《金剛經》.

本題考查趙趙州橋;唐太宗、《金剛經》.

本題屬于古代歷史的考查,要準確掌握隋朝時期的趙州橋、唐太宗、《金剛經》的相關內容.【解析】趙州橋;唐太宗;《金剛經》四、判斷題(共3題,共27分)23、×【分析】本題考查貞觀之治?!胺恐\杜斷”指的是房玄齡、杜如晦,兩人是唐太宗時期重用的宰相。開元是唐玄宗前期的年號。本題是錯誤的。故選B?!窘馕觥緽24、√【分析】春秋五霸分別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戰(zhàn)國七雄分別是:齊、楚、燕、韓、趙、魏、秦。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戰(zhàn)國七雄的諸侯國是齊國、楚國和秦國。

故答案為:

√。

本題考查春秋五霸和戰(zhàn)國七雄;知道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戰(zhàn)國七雄的諸侯國是齊國;楚國和秦國。

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區(qū)分春秋五霸和戰(zhàn)國七雄?!窘馕觥俊?5、×【分析】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滅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秦朝。公元前2070年,即公元前21世紀,禹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

故答案為:

×。

本題以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為切入點;主要考查夏朝建立的相關知識點。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夏朝建立的相關史實?!窘馕觥俊廖?、材料題(共2題,共6分)26、略

【分析】

(1)本題考查墨家的創(chuàng)始人-墨子。識記墨子的主張。

(2)本題考查儒家學說。春秋晚期魯國人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其中核心思想是“仁”。

(3)本題考查焚書坑儒。為加強思想控制;鞏固封建統(tǒng)治。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議,實行焚書坑儒。

(4)本題考查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和對待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態(tài)度。對待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要采取一分為二的態(tài)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百家爭鳴的內容以及焚書坑儒的知識?!窘馕觥浚?)墨家代表人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希望人們互助互愛,反對侵略戰(zhàn)爭,支持正義戰(zhàn)爭。

(2)題干材料的關鍵信息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論語》.是指自己所不愿意要的,不要強加于別人。春秋晚期魯國人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其中核心思想是“仁”。主張“愛人”,要求統(tǒng)治者體察民情,愛惜民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其“愛人”思想的體現。

(3)為加強思想控制;鞏固封建統(tǒng)治。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議,發(fā)布焚書令,規(guī)定除政府外,民間只準留下有關醫(yī)藥;占卜和種植的書,其他書都要燒掉;以后再有談論儒家詩書的都要判處死刑。他又把暗中批評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陽活埋。這就是歷史上的“焚書坑儒”。

(4)據“現代國家固然需要強調依法治國;但也要強調以德治國。法治與德治必須結合”可知,我國實行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方略;對待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要采取一分為二的態(tài)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故答案為:

(1)墨家;墨子。

(2)孔子;儒家;仁。

(3)焚書坑儒。

(4)“強調依法治國,但也要強調以德治國”或者“法治與德治必須結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27、(1)地主階級為了確立封建統(tǒng)治;發(fā)展封建經濟;達到富國強兵。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進行變法。孝文帝為了便于學習和接受漢族的先進文化把都城從平城遷到洛陽。由于平城氣候干旱,所產糧食不能滿足都城眾多人口的需要;而且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對中原廣大地區(qū)的統(tǒng)治,也不利于鮮卑政權學習和接受漢族先進的文化,北魏孝文帝把都城遷到了洛陽。

(2)根據材料一商鞅變法中能促進生產發(fā)展的措施有:壞井田;開阡陌,急耕戰(zhàn)之賞,即廢井田,國家承認土地私有,準許自由買賣。獎勵耕織,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3)據材料二和表格“改穿漢服;學習漢語,采用漢姓,提倡與漢人通婚”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孝文帝規(guī)定在朝廷中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官員及家屬必須穿戴漢族服飾;將鮮卑貴族的姓氏改為漢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拔改為姓元;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貴族聯(lián)姻;采用漢族的官制;律令;學習漢族的禮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國,提倡尊老、養(yǎng)老的風氣等。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4)本題是開放型題目;考查學生開放性思維的能力。只要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如改革是強國之路,改革促進社會進步。

故答案為:

(1)商鞅;洛陽。

(2)壞井田;開阡陌,急耕戰(zhàn)之賞,即廢井田,國家承認土地私有,準許自由買賣。獎勵耕織,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3)北魏孝文帝的促進民族融合的措施;使少數民族在語言;服飾、風俗習慣上逐漸與漢族趨同;同時,也使中原文化得到了豐富和發(fā)展,漢族和各少數民族彼此影響,少數民族的生活習慣、文化等,逐漸融入漢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4)改革是強國之路,改革促進社會進步。(言之有理即可)【分析】

本題以改革是社會進步的永恒主題;變法推動了中華民族的發(fā)展為切入點,綜合考查商鞅變法;北魏孝文帝改革,題目設計既注重基礎性,又注重概括性和開放性,對學生答題能力要求較高。

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商鞅變法、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改革的背景、內容和影響?!窘馕觥俊!拘☆}1】(1)地主階級為了確立封建統(tǒng)治;發(fā)展封建經濟;達到富國強兵。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進行變法。孝文帝為了便于學習和接受漢族的先進文化把都城從平城遷到洛陽。由于平城氣候干旱,所產糧食不能滿足都城眾多人口的需要;而且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對中原廣大地區(qū)的統(tǒng)治,也不利于鮮卑政權學習和接受漢族先進的文化,北魏孝文帝把都城遷到了洛陽。

(2)根據材料一商鞅變法中能促進生產發(fā)展的措施有:壞井田;開阡陌,急耕戰(zhàn)之賞,即廢井田,國家承認土地私有,準許自由買賣。獎勵耕織,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3)據材料二和表格“改穿漢服;學習漢語,采用漢姓,提倡與漢人通婚”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孝文帝規(guī)定在朝廷中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官員及家屬必須穿戴漢族服飾;將鮮卑貴族的姓氏改為漢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拔改為姓元;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貴族聯(lián)姻;采用漢族的官制;律令;學習漢族的禮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國,提倡尊老、養(yǎng)老的風氣等。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4)本題是開放型題目;考查學生開放性思維的能力。只要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如改革是強國之路,改革促進社會進步。

故答案為:

(1)商鞅;洛陽。

(2)壞井田;開阡陌,急耕戰(zhàn)之賞,即廢井田,國家承認土地私有,準許自由買賣。獎勵耕織,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3)北魏孝文帝的促進民族融合的措施;使少數民族在語言;服飾、風俗習慣上逐漸與漢族趨同;同時,也使中原文化得到了豐富和發(fā)展,漢族和各少數民族彼此影響,少數民族的生活習慣、文化等,逐漸融入漢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4)改革是強國之路,改革促進社會進步。(言之有理即可)【小題2】【小題3】【小題4】六、簡答題(共3題,共6分)28、唐朝的詩歌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