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歷史及圈層結構-高一地理上學期期中期末必考題精準練(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原卷版)_第1頁
地球的歷史及圈層結構-高一地理上學期期中期末必考題精準練(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原卷版)_第2頁
地球的歷史及圈層結構-高一地理上學期期中期末必考題精準練(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原卷版)_第3頁
地球的歷史及圈層結構-高一地理上學期期中期末必考題精準練(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原卷版)_第4頁
地球的歷史及圈層結構-高一地理上學期期中期末必考題精準練(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必考點02地球的歷史與圈層結構題型一地球歷史的演化例題1:裸蕨是已經滅絕了的最古老的陸生植物,下圖是“裸蕨植物復原圖”。讀圖回答下列各題。1.這種植物出現的時間是()A.古生代 B.中生代 C.新生代 D.前寒武紀2.泥盆紀裸蕨繁盛,該時期()A.種子植物出現 B.魚類出現 C.鳥類滅絕 D.藍綠藻出現例題2:根據生物活動情況,地球的歷史大致經歷了三大階段。讀圖回答下列各題。3.沒有生命的地球階段()A.經歷了38.5億年 B.細菌已經出現C.海洋開始形成 D.對后來的生物沒有意義4.原始生命的地球階段()A.出現了生命大爆發(fā) B.綠色植物出現C.大氣成分沒有變化 D.大多數時間處于多細胞生物演化階段【解題技巧提煉】1.前寒武紀:自地球誕生到距今5.41億年,在此期間,地球大氣層、海洋和陸地慢慢形成,開始出現原始生命。2.前寒武紀:包括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時間為距今約40億年,占地球歷史90%,冥古宙時期只有有機質,沒有生命;太古宙時期出現藍藻等原核生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氧氣;元古宙時期:藍藻大爆發(fā),大氣成分開始改變生物演化出真核和多細胞生物,此時段,鐵、金、鎳、鉻等礦藏出現,大氣、海洋、陸地慢慢形成。3.生物進化與環(huán)境演變簡史中的三條線索:①地質年代變化: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可用首字“太元古中新”記憶)。②動物演化:動物孕育、萌芽和發(fā)展的初期階段→海洋無脊椎動物時代→魚類時代→兩棲動物時代→爬行動物時代→哺乳動物時代→人類時代。③植物演化:海生藻類時代→陸上孢子植物時代→裸子植物時代→被子植物時代。題型二地質年代的判斷例題1:2020年10月,英國古生物學家在蒙古戈壁沙漠中發(fā)現一組保存完好的新品種恐龍化石。該恐龍是雜食性動物,生活在6800萬年前。下圖為其復原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5.推斷該恐龍生活的地質年代最可能是()A.古生代志留紀 B.中生代侏羅紀 C.中生代二疊紀 D.新生代第四紀6.關于該地質年代發(fā)生的地質事件,敘述正確的是()A.被子植物繁榮 B.95%的生物滅絕C.金屬礦產成礦 D.盤古大陸形成例題2:下圖為某時期地質年代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植物界藻菌時代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動物界脊椎動物兩棲動物哺乳動物地質年代甲乙7.甲、乙兩個地質年代依次是()A.古生代中生代 B.元古宙古生代 C.中生代古生代 D.古生代新生代8.乙的末期()A.哺乳動物滅絕 B.恐龍滅絕 C.蕨類植物繁盛 D.人類出現【解題技巧提煉】1.太古代(距今25億年以前),出現了原始細菌、藍綠藻類。2.元古代(距今25億~5.41億年),藻類日益繁盛。3.古生代(距今5.41億~2.5217億年),①早古生代:三葉蟲、珊瑚等空前繁盛,被稱為“海洋無脊椎動物時代”,后期出現魚類。②晚古生代動物:魚類→兩棲類植物:蕨類植物繁茂。4.中生代(距今2.5217億~0.66億年),蕨類植物衰退,裸子植物迅速發(fā)展,“裸子植物時代”動物:恐龍等爬行動物繁盛,被稱為“爬行動物時代”。5.新生代(距今0.66億年至現在),被子植物為主,被稱為“被子植物時代”動物:哺乳動物繁盛,被稱為“哺乳動物時代”第四紀出現了人類。題型三地球的內部圈層結構例題1:下圖為“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9.下列有關地球圈層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有()A.①圈層是大氣圈,主要成分是氮和氫 B.②圈層即巖石圈C.③圈層由塑性物質組成,為巖漿的主要發(fā)源地 D.④圈層的物質狀態(tài)為固態(tài)10.下列有關圖中信息的敘述,正確的是()A.縱波、橫波通過莫霍面、古登堡面時,波速都增加B.在⑤圈層無法監(jiān)測到橫波C.①和②之間的圈層即水圈D.地球內部、外部各圈層都是連續(xù)且規(guī)則的例題2:(2021·重慶南開中學高一期末)莫霍面深度不一,下圖為長江中下游某區(qū)域莫霍面的等深度線分布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1.圖中①②③④點中地殼最厚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12.假如有一天我們能“遁地”前往地球另一側去看看,從③地垂直鉆入地下,保持直線前進,在穿過地心前,我們依次穿過的是()A.地殼-地幔-地核-莫霍面-古登堡面B.地殼-軟流層-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C.巖石圈-軟流層-地殼-地幔-地核D.地殼-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解題技巧提煉】1.地球的內部圈層包括地殼、地幔、地核;2.地殼與地幔之間為莫霍面,地幔和地核之間為古登堡面。地殼是地球的表面層,分為上地殼和下地殼。是人類生存和從事各種生產活動的場所。它的外部呈現出高低起伏的形態(tài),因而地殼的厚度并不均勻:大陸下的地殼平均厚度約35公里,我國青藏高原的地殼厚度達65公里以上;海洋下的地殼厚度僅約5~10公里;整個地殼的平均厚度約17公里。3.地殼與地幔的分界面為莫霍面,地震波經過莫霍面時,橫波和縱波的速度突然增加?!暗蒯!?,厚度約2865公里,主要由致密的造巖物質構成,這是地球內部體積最大、質量最大的一層。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兩層一般認為上地幔頂部存在一個軟流層,推測是由于放射元素大量集中,蛻變放熱,將巖石熔融后造成的,可能是巖漿的發(fā)源地。軟流層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和地殼共同組成了巖石圈。下地幔溫度、壓力和密度均增大,物質呈可塑性固態(tài)。4.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是古登堡面,地震波經過古登堡面時,橫波消失,縱波速度下降。地核的平均厚度約3400公里。地核還可分為外地核、過渡層和內地核三層,外地核厚度約2080公里,物質大致成液態(tài),可流動;過渡層的厚度約140公里;內地核是一個半徑為1250公里的球心,物質大概是固態(tài)的,主要由鐵、鎳等金元素構成。地核的溫度和壓力都很高,估計溫度在5000℃以上,壓力達1.32億千帕以上,密度為每立方厘米13克。5.地震波的橫波和縱波的特點:橫波:穿透能力較弱,速度較慢,只能在固態(tài)物質中傳播??v波:穿透能力強,速度較快,縱波可以在固態(tài)、氣態(tài)、液態(tài)三種態(tài)中傳播。縱波比橫波速度要快,所以一般地震時人總是先感覺到上下顛簸(縱波影響),然后左右搖晃(橫波影響)。題型四地球的外部圈層結構例題1:2018年10月3日,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上的索普坦火山爆發(fā),火山灰直沖4千米高空。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3.噴發(fā)出來的火山灰物質在地球圈層中遷移的順序是()A.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巖石圈 B.巖石圈→大氣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氣圈→巖石圈 D.水圈、生物圈→巖石圈→大氣圈14.火山灰漫天飛揚,對地球的外部圈層產生了很大影響。下列有關地球外部圈層的說法,正確的是()A.大氣圈是由大氣組成的簡單的系統(tǒng)B.水圈是一個連續(xù)但不規(guī)則的圈層C.生物圈占據大氣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D.地球的外部圈層之間關系密切,但與地球的內部圈層沒有關系例題2:讀“地球圈層示意圖”及“地球圈層間的物質交換示意圖”,回答下面小題。15.關于地球圈層特點的正確敘述是()A.大氣圈是地球最活躍的圈層,主要成分是氮和氧B.水圈是連續(xù)的圈層,但存在的形態(tài)不規(guī)則C.巖石圈為人類提供活動空間和所有資源D.生物圈是最重要的圈層,由生物組成16.右圖中①②③④序號依次是()A.大氣圈、水圈、巖石圈、生物圈 B.巖石圈、大氣圈、生物圈、水圈C.水圈、巖石圈、生物圈、大氣圈 D.生物圈、水圈、巖石圈、大氣圈【解題技巧提煉】1.地球的外部圈層主要包括生物圈、大氣圈、水圈。2.生物圈、大氣圈、水圈與巖石圈相互聯(lián)系、相互滲透,共同構成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3.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統(tǒng)合整體,是地球的一個外層圈,其范圍大約為海平面上下垂直約10公里。它包括地球上有生命存在和由生命過程變化和轉變的空氣、陸地、巖石圈和水。從地質學的廣義角度上來看生物圈是結合所有生物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的全球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包括生物與巖石圈、水圈和空氣的相互作用。4.巖石圈是指地殼和軟流層以上的部分。題型一地球歷史的演化地球的形成到現在大約經歷了46億年時間。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現代地球大氣成分以氮氣和氧氣為主,原始大氣成分主要是()A.臭氧 B.氫氣 C.二氧化碳 D.氧氣2.原始海洋的形成得益于()A.隕石撞擊 B.火山噴發(fā) C.巖石風化 D.大陸漂移巖層和化石是記錄地球歷史的“書頁”。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下列含有不同化石的地層形成年代最早的是()A.始祖鳥 B.三葉蟲 C.恐龍 D.猛犸象4.根據地層所含化石可推知沉積物沉積時的環(huán)境特征,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A.含煤地層沉積環(huán)境是干熱的草原地區(qū) B.由珊瑚礁組成的石灰?guī)r沉積環(huán)境是溫暖的淺海地區(qū)C.含恐龍化石的地層的環(huán)境特征是濕冷 D.含有魚類化石的沉積環(huán)境一定是海洋題型二地質年代的判斷(2021·福建省仙游縣度尾中學高一期末)2017年5月24日,中國科學家針對寒武紀早期三葉蟲--宜良紅石崖蟲的一項研究表明,三葉蟲與節(jié)肢動物門有顎類的親緣關系更近。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三葉蟲屬于()A.原始的脊椎動物 B.古老的兩棲類C.古老的爬行動物 D.古老的無脊椎動物8.人類研究和還原地球的歷史,主要依據的是()A.巖石中的放射性元素B.各地層的海陸分布狀況C.地層的排列順序和生物化石的結構復雜程度D.各地層形成的地理環(huán)境9.在地質年代表中經歷時間最長的是()A.前寒武紀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2021·江蘇徐州·高一期末)下圖為某時期地質年代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5.甲、乙兩個地質年代依次是()A.古生代中生代 B.元古宙古生代 C.中生代古生代 D.古生代新生代6.乙的末期()A.哺乳動物滅絕 B.恐龍滅絕 C.蕨類植物繁盛 D.人類出現題型三地球的內部圈層結構地質學家常利用地震波來尋找油氣礦藏?;卮鹣旅嫘☆}。10.下列四幅圖中,表示地下儲有石油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11.有關地震波的說法正確的是()A.縱波的傳播速度較慢,橫波的傳播速度較快B.縱波可以穿過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三態(tài)物質C.縱波只能穿過氣態(tài)物質D.縱波的傳播速度隨經過的物質不同而發(fā)生變化,而橫波的傳播速度不變(2021·河北高一期末)張家口張北大疙瘩村石柱群呈現四棱、五棱、六棱、七棱狀,直徑在15至80厘米之間,排列緊密。這些石柱是地下熔融的高溫巖漿隨著火山爆發(fā)噴出地面,沿著地表流動,逐漸冷卻形成的熔巖。據此完成下列問題。12.形成石柱群的高溫巖漿主要發(fā)源地是()A.① B.② C.③ D.④13.若該地火山爆發(fā)時伴隨地震,地震波的橫波不可能穿越的是()A.莫霍面 B.古登堡面 C.軟流層 D.地幔14.關于石柱群所在巖石圈的敘述,正確的是()A.巖石圈是有巖石分布的地方 B.巖石圈是連續(xù)而規(guī)則的圈層C.生物圈滲透于全部巖石圈 D.巖石圈包括地殼及地幔軟流層以上部分【答案】12.C13.B14.D題型四地球的外部圈層結構下圖為地球圈層構成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5.圖中所示的圈層①②③分別是()A.水圈、生物圈、巖石圈 B.生物圈、水圈、巖石圈C.巖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巖石圈、水圈16.關于圖中各圈層的敘述,正確的是()A.巖石圈是指軟流層及其以上部分 B.生物圈包含水圈和巖石圈的全部C.大氣圈是自然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 D.水圈是陸地上各種形態(tài)水體的總稱下圖為云南省元陽梯田景觀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7.圖中包含的地球圈層有()A.水圈、生物圈 B.水圈、巖石圈、生物圈C.水圈、巖石圈、大氣圈 D.水圈、巖石圈、生物圈、大氣圈18.圖中各圈層()A.都是連續(xù)而不規(guī)則的 B.都是獨立發(fā)展變化的C.之間存在著物質遷移和能量轉化 D.物質運動的能量都來自于太陽輻射19.關于圖中各圈層特點的正確敘述是()A.地殼是厚度最大的地球圈層 B.生物圈屬于地球的內部圈層C.水圈是連續(xù)但不規(guī)則的圈層 D.巖石圈由厚度相同的巖石組成20.聯(lián)系各圈層,促進各圈層間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的能源來源主要是()A.太陽輻射 B.巖漿活動 C.熱力環(huán)流 D.水循環(huán)一、單項選擇題(2021·吉林白城市·白城一中高一月考)2017年6月12日,吉林延吉龍山白堊紀地層發(fā)掘出6種恐龍骨骼和一具完整的鱷類骨骼古生物化石。據此完成下列各題。1.白堊紀繁盛的植物是()A.孢子植物 B.被子植物 C.裸子植物 D.藻類植物2.地球的演化史也可以近似的說是生物的進化史,下列關于期間生物的匹配,錯誤的是()A.古生代——魚類和蕨類 B.前寒武紀——藍藻C.中生代——鳥類 D.中生代——三葉蟲地球表層自然環(huán)境的演化歷史中,很多地質事件都可以作為現代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寶貴遺產,人們完全可以從中吸取經驗與教訓?;卮鹣铝懈黝}。3.歷史時期出現的溫暖期,導致北極冰蓋消失,亞熱帶范圍向北擴展到加拿大。這一時期下列地理現象可信的是()A.海岸線大幅度變長 B.水熱資源開發(fā)難度下降C.天山積雪冰川增多 D.野生大象生存緯度升高4.原始大氣演變?yōu)楝F在大氣的關鍵是()A.蛋白質和核酸的出現 B.葉綠體的出現C.原始生命的出現 D.臭氧層的出現地球上每個生命物種都有著產生—發(fā)展—消亡的歷程?;卮鹣铝懈黝}。5.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A.單細胞生物 B.多細胞生物 C.脊椎動物 D.蕨類植物6.真正陸生植物最初出現的時代是()A.寒武紀 B.奧陶紀 C.志留紀 D.泥盆紀7.地質歷史上兩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規(guī)模滅絕發(fā)生在()A.中生代和新生代 B.寒武紀和中生代末期C.古生代和新生代第三紀 D.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2021·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學高一期末)2018年1月15日,科研人員宣布發(fā)現了一種烏鴉大小、像鳥一樣的恐龍,它有色彩艷麗的羽毛,生活在1.61億年前的侏羅紀時代的中國東北,科研人員將它命名為“彩虹”。圖甲為彩虹恐龍化石,圖乙為彩虹恐龍想象復原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8.該地質時期被稱為()A.海生無脊椎動物時代 B.海生脊椎動物時代 C.爬行動物時代 D.靈長哺乳動物時代9.該地質時期是()A.聯(lián)合古陸形成期 B.現代海陸位置形成期 C.重要的成煤期 D.海洋脊椎動物滅絕期(2021·云南紅河·彌勒市一中高一月考)地球自形成到現在,經過漫長的演化歷程,在地殼、動物、植物等方面,都發(fā)生了有規(guī)律的變化。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面小題。10.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順序,下列排序正確的是()A.蕨類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三葉蟲→恐龍→鳥類C.元古宙→古生代→太古宙 D.哺乳動物→爬行動物→兩棲類11.下列有關地殼演化的表述中,正確的是()A.在前寒武紀聯(lián)合古陸形成 B.在古生代形成了大量的金屬礦產C.中生代是唯一的煤炭成礦期 D.在新生代形成了環(huán)太平洋沿海地區(qū)的高大山系(2021·山東聊城·高一期末)讀“地質時期(局部)全球氣溫、降水量變化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12.恐龍繁盛時期全球氣候特征是()A.寒冷干燥 B.溫暖干燥C.寒冷濕潤 D.溫暖濕潤13.圖示甲時期()A.被子植物繁盛 B.是重要的鐵礦成礦期C.大陸冰川覆蓋面積廣 D.傳統(tǒng)農作物頻頻歉收下圖為生物出現以來,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氧氣含量變化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兩題。14.地質歷史時期圖示出現最早的生物是()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類植物 D.藍細菌15.地球上生物出現后大氣中的()A.氧氣含量持續(xù)上升 B.二氧化碳含量持續(xù)下降C.氧氣含量波動上升 D.二氧化碳含量波動下降16.讀圖,回答問題。地球內部圈層與大氣圈的關系是()A.生物圈是大氣中的碳進入內部圈層的紐帶B.地球內部能量的釋放導致全球氣候變暖C.巖漿侵入使地球內部的碳釋放到大氣圈D.大氣圈吸收太陽能使地球內部不斷增溫地震發(fā)生以后,建筑物并不會馬上倒塌,一般都要間隔約12秒,這就是地震救援領域所說的“黃金12秒”。17.據此推斷“黃金12秒”確定的依據是()A.橫波和縱波傳播速度的差異 B.人體對緊急事件的生理反應能力C.橫波和縱波的傳播介質差異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數18.關于圖中各圈層的特點,描述正確的是()A.Ⅰ圈層的根本熱源是地面輻射 B.Ⅲ圈層空間分布不連續(xù)C.Ⅱ圈層是地核 D.Ⅳ圈層為液態(tài)物質下圖為地球圈層局部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19.圖中①~④對應正確的是()A.①-地殼 B.②-巖石圈 C.③-下地幔 D.④-軟流層20.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①-在地球上連續(xù)分布 B.②-元素以鐵、鎳為主C.③-巖石圈的組成部分 D.④-橫波無法通過該層下圖為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和地球內部圈層結構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1.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的依據是()A.地震波波速變化 B.地下溫度的變化C.內部壓力的變化 D.物質組成的變化22.地震波有縱波(P波)和橫波(S波)之分。與縱波相比,橫波()A.傳播速度較快 B.只能通過固體傳播C.傳播速度不變 D.可以通過液體傳播(2021·陸良縣中樞鎮(zhèn)第二中學高一月考)2018年當地時間6月10日11時35分,位于九州島南部鹿兒島市的櫻島南岳山頂火山口出現劇烈噴火,火山灰在櫻島火山上空形成巨型煙云,十分壯觀。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3.巖漿物質沖破了巖石圈的束縛后才噴發(fā)出來。關于巖石圈的敘述,正確的是()A.巖石圈屬于地殼的一部分,只由巖石構成 B.巖石圈屬于地幔的一部分C.巖石圈與生物圈關系密切 D.巖石圈的上部是軟流層24.火山灰漫天飛揚,對地球的外部圈層產生了很大影響。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大氣圈是由大氣組成的簡單系統(tǒng)B.水圈是一個連續(xù)但不規(guī)則的圈層C.生物圈占據大氣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D.地球的外部圈層之間關系密切,但與地球的內部圈層沒有關系25.火山噴發(fā)的巖漿,來自()A.地殼 B.下地幔 C.軟流層 D.外核讀四大圈層位置示意圖,其中C圈層是一個連續(xù)的但不規(guī)則的圈層,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6.圖中A、B、C、D四個圈層依次是()A.大氣圈、巖石圈、水圈、生物圈B.巖石圈、生物圈、水圈、大氣圈C.生物圈、巖石圈、水圈、大氣圈D.大氣圈、巖石圈、生物圈、水圈27.D圈層的特征是()A.隨著海拔高度上升,溫度逐漸降低 B.由自然界的各種水體構成C.由巖石構成,包括地殼和地幔頂部 D.由生物及其生存環(huán)境構成(2021·北京師范大學萬寧附屬中學)讀“20元人民幣的背景圖”,回答下列小題。28.該圖景觀體現出了的地球圈層包括()A.水圈、生物圈 B.水圈、巖石圈、生物圈C.水圈、巖石圈、大氣圈 D.水圈、巖石圈、生物圈、大氣圈29.關于該景觀圖中的圖層,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水圈是一個連續(xù)但不規(guī)則的圖層,和人類的關系尤為密切B.生物圈指自然界的生物本身,它是最活躍的圈層C.巖石圈是由地殼和地幔的頂部共同組成的D.大氣圈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氮(2021·深圳第二外國語學校高一期末)讀地震波波速與地球內部構造圖和某地自然景觀圖,下圖中①②③④表示地球內部圈層,完成下面小題。30.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①和②合在一起為巖石圈 B.②③之間的分界面為古登堡面C.地震波在②和③層之間傳播速度減慢,直至為零 D.③層物質呈固態(tài)31.2020年01月19日21時27分,新疆喀什地區(qū)伽師縣發(fā)生6.4級地震,震源深度為16公里,附近地區(qū)皆有震感。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① B.② C.③ D.④32.在上面景觀圖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統(tǒng)中最活躍圈層的要素是()A.瀑布 B.巖石 C.森林 D.大氣二、綜合題33.下圖為地球主要地質年代特征示意圖。據此完成下列問題。(1)圖中甲地質歷史時期為________,該時期原核生物出現,并緩慢演化出________生物和多細胞生物。(2)圖中乙地質年代為________,該時期魚類依次進化出兩棲動物和________動物,說明氣候變得________;該時期是地質歷史上重要的成煤期,其主要原因是當時________植物繁盛。(3)圖中丙地質歷史時期跨越地質年代表中的________代和________代,簡述判斷依據。34.地球上生物的進化一直是人類關注的熱點問題。目前科學家已經發(fā)現了地球上的幾個生物繁盛期,而繁盛期的結束往往是生物的大滅絕。讀“地質年代表”和材料,回答問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